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16:20:55

序论:在您撰写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论文

第1篇

(1)新的时代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位

城市规划的内容一般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范围、标准和用地要求、研究和计划城市发展的性质、拟定各类建设的规模,制订城市各组成部分的用地区划和布局,以及城市的形态和风貌等。建筑设计是指对建筑物的结构、空间及造型、功能等方面进行的设计,包括建筑工程设计和建筑艺术设计。随着时代的进步,对城市公共空间又有了新的定位,(城市广场、公园、街道、居住区等)不仅仅是城市的象征,它们已成为休闲、交往、散步、修身的场所。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的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已变的多样化起来、它集聚会、休闲、锻炼等于一体,空间形式也不受功能和目的的制约,是一种更加民主和开放的空间,形式日渐多样化。在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中为了更好的指导公共空间的设计可以把对场所理论的需求、文化、社会、自然等加入其中。城市公共空间作为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在进行设计时要注重空间与生活的联系,满足不同年龄、性别、爱好、收入的居民。例如,现在很多城市利用现有的空地搞全民健身场所就收到了很不错的效果,既满足了城市公共空间居民的活动场所,又提高了城市的使用效率。

(2)城市公共空间与人的生活

此外还有一个城市现象就是我们在一些公共场所,如车站,机场,商店,广场等场合可以看到一个人的行为是没有规定性的,而对于一群人而言,一个共同的意愿或共同的行为,则会产生共同的规律:“公共空间设计的合理可以使人们的行为与活动变的顺畅和有序,反之,则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及活动范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代步工具由原来的自行车变成机动车,每天上班和下班,上学和放学的时间,我们都能够看到交通堵塞,大量的人流、车流与接送子女上学、放学的机动车形成一片拥挤混乱的场面。造成这种活动空间不便,就是由于在空间规划和设计时缺少对人和车行为的考虑和估算。这也是城市空间与人的生活现状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2.以人为本的公共空间

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充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关键。“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考虑人的情感、人的心理及生理的需要。空间是服务于人的。建筑为人的活动提供了必要是生活环境和场所,那么反之没有这样的环境和场所,人的很多行为也不会发生。也就是说人的行为活动直接影响着空间的设计。过去的“建筑决定论”已经越来越行不通。城市公共空间与人的行为: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我们决不能忽视人才是城市的主体,只有人的活动和行为才是设计的根本出发点。例如:公共设施的布局和尺度要符合人的视觉位置。角度以及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座椅的摆放位置要考虑人对私密空间的需要。在城市公共空间布局设计中要根据各个年龄段人的行为心理特点,还要充分考虑特殊人群(残疾人、盲人)对公共空间环境的特殊需要,要落实在座椅尺度、人行道、坡道、盲道、盲文标识、专用卫生间等设施的规划设计中。了解和研究人与环境、空间、心理的关系。是一个设计师必须的工作。只有了解和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才有依据创造出符合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和特征的空间环境。对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内涵的理解包括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心理层次的关怀和物理层次的关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在新世纪也显得更为紧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探析文/段晴英杨敏迫和重要,在提高量的要求同时也注重质的提高。从大规模试点和小范围实践中,预计着新世纪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将会在生态化和智能化等方面的探索更为明朗。设计如果仅仅追求一种功能至上的原则,想以此向人性化靠拢,是行不通的。一旦理性压倒人的个性,也就偏离了人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物理层次关怀的同时,也关心人的心理和生理。公共空间在考虑到日照、遮阳、通风等因素,使场所在保持人们心理、生理上的舒适的同时,还应配置各类设施以满足人们的复杂活动需求。例如那些日光充足的室内“街道”就为长期身居办公室的白领和生产工人创造的条件,同时也促进了不同职业的人群进行沟通。还有巴西的首府巴西利亚就是典型的功能分区明确的现代主义城市,是以汽车交通作为新首都规划的尺度却忽视了完整合适的步行系统,忽视了这种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简单化了的结果。从而使公共空间增强场所感和领域感而对人们具有吸引力使城市增加活力,完善人的需要。当空间规模过大时,可利用植物绿化、地面高差、色彩变化、公共设施等创造符合人体工程的空间环境,特别是不能忽视了心理与社会因素,对公共空间也要加大关注。

(2)社会层次的关怀,即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怀

一切设计都是一人为本,人为主体。在我国的一些学者看来,开放空间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它包括自然风景、公共绿地、广场、道路和休憩空间等等,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把环境改造的更舒适合理。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以至整个环境的演变过程以及对人类的影响,研究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但是,仅限于功能和区域的研究是不够的,还有文化精神内涵,所以要更深的探讨如何改善人类的聚居环境。从城市整体结构方面作好战略性公共空间规划,使资源和能源得到合理有效最大化的利用,不消耗一切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并坚决杜绝对环境产生的所有不利影响,达到自然、社会、经济效益三者的统一,所以可以看出加强策划与规划是前期一切设计的关键。

(3)特殊人群的关怀

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就是要最大限度的去帮助那些由于身体不便带来障碍的人群,也就是我们设计常说的无障碍设计,尽量满足最有可能使用该场所的那部分群体的需要,并确保群体之间的活动安全性,同时也鼓励其他群体的使用,让儿童、老人、残疾人都可能享受户外公共生活带来的乐趣,特别是针对母婴、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需要,在公共空间设计、建设时也理应给予体贴关怀,使他们也能共享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文明成果。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以人为本的设计完全是设计本质的要求,是设计本源的回归,是设计的终极目标.

3.现代城市建设的目标——生态城市

城市公共空间是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和市民实现理想居住环境的有力保障,但是有一些城市发展片面的追求GDP的增长,领导的政绩,破坏自然生态污染环境。为此必须将生态优先的原则放到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首位。

(1)生态城市的建设

要想达到此目标:第一是要建立共生关系,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满足各种生物生存繁衍的需要,保持和恢复生态环境。第二科学布局原则,在城市公共空间里各功能合理分布,完善生活,生产配套,处理好建筑单体和整体的关系,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兼容。第三坚持以人为主体,生态是为人类存在和服务的,人不应该成为生态的敌人,要想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完善配套,确保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

(2)街道及道路畅通

加强和完善城市的综合管理体系,规划好街道设计,街道是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一部分,如上学、上班、购物、访友、旅行、娱乐等。它扮演着双重角色:它既是城市形态的组织者,也是公共场所与私密场所之间的连接着。简•雅各布斯曾说过“当想到一个城市时,心里有什么?它的街道。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看上去挺有趣,那么这个城市看上去就有趣;如果这些街道看上去很枯燥,那么这个城市看上去就很枯燥”

(3)绿化创造的公共生态空间

种草、植树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手段,绿色的植物可以净化空气,防风、改善空气、吸纳有害气体等作用;绿色植物的面积增加,既减少了地面又排出了热岛效应。绿色植物也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要重视乔木、灌木及各种草本植物组成的生态链效应,创造宜人,达到人与自然和谐。此外还可以在植物绿化时,使用当地的市树、市花为主要绿化,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当地市民的自豪感。

4.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品位

城市公共艺术得与周边环境相适应、与城市历史文化相协调。一个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就得自然将现代经济、科技发展的成果融入,而不是去侵蚀、去消解。据说,在国外的大城市繁华市区的公共空间,是看不到商业广告的。人家的地铁站要么事公益广告,要么是讲述故事的文化宣传。然而我国的很多城市,不论是建筑还是空间,只要是人多的地方都会被大面积的广告覆盖。城市的公共文化可以使静止的也可以是动态的的,一个匆匆赶路的行人是无法停下来欣赏公共空间所带来的艺术文化,所以就得用动态的艺术去设计。城市的公共文化艺术承载着熏陶公众,传承文化的作用。要发挥这中作用就得充分挖掘城市具有特定的主题与纪念意义的东西,就得用抽象、具象等多种艺术文化来表达。丰富城市雕塑绿化,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品位。

5.结束语

第2篇

18世纪的巴黎皇后大道(CourslaReine)郁郁葱葱,这条阵列种植的林荫大道平行毗邻塞纳河(Seinefleuve),成就了城市早期线形景观空间。在1855年的巴黎第一次世界博览会的平面图上,我们看到的由皇后大道首尾交接香榭丽舍林荫大道(AvenuedesChampsElysées)和蒙田大道(Av-enueMontaigne)围合成的三角地带,即巴黎第一次世界博览会所在地点,图中的蓝色建筑是专门为之所建的主展览场所———巴黎工业宫(Palaisindustrie)。工业宫已于1896年拆除,并在旧址建起今日游客必经的巴黎大皇宫,闲步走向塞纳河边会见到40m宽金碧辉煌的亚历山大三世大拱桥(PontAlexandreIII),时空交错中重温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的金碧辉煌。

2城市地标的世界博览会渊源

今天的巴黎艾菲尔铁塔和纽约自由女神像作为城市地标众人皆知,殊不知其均有法国血统和世博渊源。艾菲尔铁塔所在的战神广场和塞纳河对岸高地的夏乐宫(PalaisduTrocadéro)均借世界博览会的契机逐步更新完善。自由女神头像也曾展出在塞纳河边的室外公园,在1878年主题为“艺术和工业”的巴黎第三次世博会。自由女神像是庆祝1876年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由法国雕塑家巴托第(FrédéricAugusteBartholdi)设计,欧根(EugèneBartholdi)和艾菲尔先生(GustaveEiffel)制作。随后,艾菲尔先生成名作品艾菲尔铁塔也在1889年巴黎的第四次世界博览会落成,数以万计的游客在300m的高空俯视巴黎景致,我们可以在景色中想象1900年的巴黎魅力。

3纵观巴黎景观空间来分析五次巴黎世界博览与城市空间形成的关系

国家经济的高度繁荣下时机具备,让世博会以重要角色介入城市公共空间和景观的发展。走在今天巴黎中心城市景区,香榭丽舍大街、大小皇宫、亚历山大三世大桥、荣军院、夏乐宫、战神广场和艾菲尔铁塔等等,都是五次世界博览会给城市留下的绚丽景观区域和城市地标。以世界博览会的单一线索切入分析巴黎的主要地标及公共空间的形成,今天巴黎塞纳河沿岸的景观区域,除了西岱岛中世纪遗产巴黎圣母院,剩下所有重要的景观区域均在世博会的契机下建设。从皇朝时代留下的皇后大道及花园作为基点,与香榭丽舍林荫大道之间的夹角区域框建了塞纳河北岸第一个世博展览场所。场所东北边界也是从卢浮宫到旧凯旋门的巴黎历史轴线所在地,持续生长直至拉德芳斯新商务区的建筑地标新凯旋门共同构成巴黎的新轴线。除了经典优雅的法式园林和建筑,香榭丽舍大街的林荫大道成为19世纪中期城市空间建设的时尚风标,和街边花园组合营造了繁华商业所需的开阔商用区和静谧的园林休闲空间。随后而来的巴黎第二次世博会选址战神广场,建立了方形的大花园,平整地面和种植所需的土壤就近取自今夏乐宫所在的山丘。建筑师Fr.LePlay在花园中央建设了1867年名噪一时的椭圆形建筑物,因世博会展览时间所限,26000个工人在2年时间内超速完成这个长宽分别为490m和380m超大建筑物,见证了展会对城市空间建设速度的推进。展览馆今天已不复存在,从照片和书籍中窥豹一斑的了解到,建筑物和花园景观相辅相依,椭圆形的主建筑以花园为中心建设,建筑的花园中分散安置了不同的小国家馆。整个建筑几乎具备了作为一个真正城市的所有服务空间,邮政通信和厕所医疗等等,休闲游乐公园中的热气球让游客鸟瞰整体景观。同时针对交通建造了巴黎第一个战神广场火车站(GareduChamp-de-Mars)。作为景观设计者,我看到了一个规划全面、功能性完备、景观和观赏游乐设施完备的博览会。1878年落成的旧夏乐宫是巴黎第三次世博会展场,建筑附属坡地公园以水为特点辅以众多的装饰雕塑。即便今天被新夏乐宫所取代,但是宫殿前的坡地公园依然是以水造景,中心喷泉为主两侧的路径环抱中心景区,以乔木、草坪和花卉错层置景。战神广场和荣军院区域在1889年巴黎第四次世博会已初现今日面貌,艾菲尔铁塔的落成是最大亮点。站在夏乐宫高地我们可以看到丰满的景致,建筑附属的绿地景观和律动的喷泉与塞纳河对岸的战神广场遥相对应,组成了精致的带状景观公园,新旧建筑景观相依相映,林木花卉和草地编制的景观美毯烘托了艾菲尔铁塔的制高点。随后而来的巴黎第五次世博会无疑是重中之重,巴黎最美的大桥亚历山大三世桥在1900年落成,连接了荣军院绿地休闲区和新建的大小皇宫。新宫殿和桥梁已然异常夺目,景观配置以简洁的块状草坪辅以大乔木,对应金碧辉煌的桥梁雕塑和宫殿外立面。巴黎城市2个块状跨河景观带一如今天巴黎河岸主要景观空间,今日巴黎的塞纳河风貌已然呈现。借这次世博会的机遇,巴黎的公共交通得以高速发展建设,不同形式的交通网络建立。除了新建奥赛火车站(Gared’Orsay),荣军院火车站(Invalides)和里昂火车站(GaredeLyon)之外,第一条地铁线(PortedeVincennes-PorteMaillot)也开始运营。便利的自动扶梯形式以“未来的路”(Ruedel’Avenir)的名称出现在游人面前,环绕安置于世博场地,新的交通和自动扶梯的参观形式带来更多的景观视角,直径100m摩天楼作为新的娱乐体验隆重登场。夜间电照明的使用和发光喷泉的安置开启了光景观篇章。

4结语

第3篇

1.生态性原则,在以生态为主导的原则基础上营造生物多样性环境。

2.能动性原则,以能动性定义空间,实现不同空间进行不同活动和交流,实现空间价值。

3.人性化原则,以植物造景体现人与自然的亲和。

4.定向化原则,以思维空间关注空间使用和发展。

二、设计构思

方案以美感平台兴奋点设计、25米理论和景观参与性为设计指导,充分考虑功能空间与地形的融合,以微地形处理手法,配合植物混合种植、小品设计等构建功能多样、内涵丰富、虚实结合、景观环境相异的复合型公共空间。

三、功能分区

处于美感平台的受众群体受到信息刺激时,受众群体的兴奋点会在前一美感平台的基础上有所提升,使审美主题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而后再缓慢进入下一个平台。新的美感平台会因兴奋点的特征及受众群体的审美水平而较之前美感平台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方案将园区划分为商展景观区、娱乐区两大动态空间和休闲区、自然景观区两大静态空间。

1.商展景观区兼具商业展示和景观休闲的双重作用。内部设置广告展示区、商业活动区,配合休闲景观,使场地同时满足商业活动和民间集会。此功能区的受众群体因其行为的限定性,其兴奋程度较之娱乐区不会太高。

2.娱乐区包含了徒手攀岩、户外爬网、健身去和滑梯等参与性设施,让受众群体实际参与其中,可以在前一美感平台的基础上,使兴奋点得以提升。为更好的实现该空间功能需求以及更好的承接后面的静态空间,该功能区设置了休息、休闲区,作为娱乐区的附属空间。

3.休闲娱乐区依原地形处理为下沉空间。该空间主要以茶歇、冷饮和观景为主。良好的植物配置结合水景景观,使受众群体仿佛置身田园。两面的墙壁设计为景观墙,使受众群体在休息时有景可观,有景可赏,乐于其中。该空间使人情绪舒缓,较之前一空间,兴奋点有所回降。

4.自然景观区以圆形为设计元素,运用微地形处理手法,最大程度的减少土方开挖,保护原有生态景观。空间交通呈台地式镶嵌于原地行中,使观赏者多角度欣赏自然景观。此空间中的受众群体兴奋点最低,接近人的日常水平。

四、设计方法

1.明点设计明点设计是空间中运用各种能被人的感知器官直接感觉到的空间信息使人产生兴奋点的设计手法。

(1)视觉兴奋点设计

为更好的体现空间价值,完善空间功能。方案在商展景观区设计了广告牌、LED展示系统、灯箱展示系统和商展活动平台为视觉兴奋点美感平台。娱乐区分别在各娱乐设施配套了雕塑小品作为视觉兴奋点美感平台。休闲娱乐区则以景观墙和植物景观为视觉兴奋点美感平台。自然观景区除自然景观外分区设计了水景广场、休闲景观亭和台地花圃为视觉兴奋点美感平台。使受众群体在各个功能空间都能满足视觉刺激带来的美感享受。

(2)触觉兴奋点设计

方案的触觉兴奋点设计主要集中在娱乐区。徒手攀岩、户外爬网、健身去和滑梯等有了项目让受众群体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美感享受。此外,各功能空间不同材质的运用也为受众群体提供了以触觉兴奋点为主的美感平台。

(3)味觉兴奋点设计

味觉兴奋设计主要是运用芳香性植被给人带来美感享受。本方案四个功能区分别散置、点置芍药、栀子花、牡丹等植物,特别是自然景观区,因其本身自然植被丰富,植物种类多样,给身在其中的游客以鸟语花香、心旷神怡的美感享受。

(4)听觉兴奋点设计

听觉兴奋点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人工影音系统和自然声音。本方案中人工影音系统主要集中在商展景观区,可做商业展示、商业活动宣传、民间集会使用。休闲娱乐区主要靠人工音响获得听觉享受。自然景观区是人工音响和自然声音最丰富的空间,因该空间自然资源充沛,虫鸣鸟叫配合幽雅的人工音乐,使受众群体获得极大的听觉享受。

2.暗点设计暗点设计是公共空间中运用风景信息所包含的,不能被人的感官感知的潜在信息,作用于一定层次的审美潜意识而产生兴奋点的设计手法。暗点设计较之明点设计更具内涵,且观赏者因其自身的审美水平不同获得的兴奋程度也不同。

(1)意境兴奋点设计

意境营造是暗点设计的重要表现方式,在意境中,客观事物通过一定的设计方式实现情景交融,从而牵动观赏者的情思和联想,拓展观赏者审美空间。本方案的意境兴奋点设计主要表现在休闲娱乐区和自然景观区。

(2)比德兴奋点设计

比德兴奋点主要依靠植物体现,如松树四季长青、经寒不凋,常比喻为高尚的品德。

五、结语

第4篇

发展至今,风景园林中成荫空间设计手法已较为成熟,即在各类绿地空间中应用植物造景,即乔、灌、藤本以及草本植物配置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的自然美及植物群体美,同时配合园林建筑营造形成荫影地,满足园林游赏的舒适性。

2成荫性空间类型

2.1林荫道

林荫道:成荫的林下道路空间,这是城市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成荫空间类型。指两侧树木茂密、浓荫夹道,供居民步行通过、散步和短暂休息之用的道路或带状绿地,如法国巴黎的爱丽舍田园大街、北京的正义路。林荫道的设计形式主要有3种:(1)林荫道设置在城市道路车道中轴线上,如上海肇嘉浜路。此种设计形式的优点是双侧居民有同等的入内休闲机会,同时可以高效地组织过往车流;缺点在于市民进入林荫道时必然横越车行道,既不安全又影响交通。因而,此种设计一般适用于以步行为主或车流量较少的街道。(2)设置在道路一侧,一般为光照条件较好的一侧,以利于植物生长;或沿山坡地、沿江可观赏优美景色的地带。(3)林荫道设置在车行道的两侧,与人行道结合,这样市民无需穿越马路,安全方便且不影响交通。树种选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耐冷耐旱的树种择优选用,如梧桐、银杏、松柏等。其中以长势快、树冠枝叶大、绿化和遮阳效果好的树种为主,但不排斥经过长期驯化考验的外来树种。同时,还需考虑道路宽度、沿街建筑物高度及周围景观环境。华南可考虑香樟、榕树、桉树、红锦树、黄槿、木麻黄、梧桐树、白桦树、松树、蒲葵等。东部、中部地区可以选择香樟、广玉兰、枫杨、重阳木、梧桐、银杏、女贞、枇杷、鹅掌楸等。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可用当地现有的杨、柳、榆、槐、臭椿、元宝枫、松树、落叶松、刺槐、银杏、合欢等。根据适地适树原则,应选择适合当地立地条件的本土树种。同时,结合城市特点,优选骨干树种、市树或市花,如北京市市树国槐和侧柏。林荫道旁各类绿地可植复层混交植物群落,可以选择一些耐阴的小乔木和灌木,如大叶冬青、木槿、虎刺、九里香、大叶黄杨、海桐等。公路绿带一般位于郊野地区,可考虑选用少许具有经济价值的树种。

2.2疏林草坪

疏林草坪:树木成片栽植的土地,是森林的一种,即稀疏的森林。和森林的不同之处在于两者的树冠。在森林中,大部分树冠相连。因此,阳光不易到达地面,形成大面积阴影;疏林会让阳光穿透到地面,但仍然提供一些阴影。在疏林中,也能找到一些灌木和草本植物。疏林在空间设计中多与草地结合,成为“疏林草地”,夏天可以遮阳,冬天同样能有阳光照射,草坪开敞空间提供游憩、活动场地,而林下的半开敞空间,景色多姿,变化丰富,深受游人喜爱。疏林草坪应选择有较高观赏价值、生长健壮、树冠疏朗开展、四季有景可观的树种。这种林下的草坪空间较为私密,是公园绿地中极受欢迎的一类区域。

2.3城市广场绿地

在这些公共空间中,城市广场绿地是需要考究的成荫性绿地类型之一,因为广场绿地本身的条件决定无法大面积林植树种,因而怎样在有限的空间中达到成荫性景观效果并提高游人使用率是重中之重。尤其在游客较为集中的集散广场,如出入口广场,要有草坪,更要有树荫,对于“城市广场中是否应该多种树、少种草”,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像城市中的广场、花坛等,如果把草地都改造成树林,虽然绿化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但空间却大大浪费,降低了公共绿地的利用率,尤其是在土层较浅、行道宽度不够的地方,种树就更不合适。因而,广场绿地要尽量利用少株、单株的种植来塑造成荫性景观空间。

2.4园林小品

园林小品中的成荫设施,如座椅、体育活动设施、儿童活动场、休息平台等,只有搭配成荫空间,利用率才会高,不然就成为摆设。许多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大量学习国外景观,广场建成后空无一人。这样的广场大多暴露在夏季烈日炎炎之下,植物配置惨不忍睹,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没有适宜的休息空间与舒适的体验场所。现如今绿地中休息座椅形式已经日趋多样化,从最初的条形座椅到如今的环形、方形等,座椅再如何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座椅周围的绿化环境。一般选择在林地边缘,阳光直射下可以形成阴影区域的位置安放休息设施。乔木冠幅要较大,分支点要高,夏季无落果、飞毛现象等。考虑心理安全因素,在乔木下应栽植低矮灌木及草本花卉,形成竖向丰富的层次结构,作为人们休息时的安全庇护。广场规则种植林中,围绕每个乔木种植池形成一圈休息场所也是不错的设计。

2.5其他类型成荫空间

倒影设计:水边植物树种,选择冠幅较大、形态优美的树种进行栽植,并且与水中倒影相映生辉。自然驳岸的水边常栽植柳树,南方地区树种选择性较多,如水杉、落羽衫、竹类、水松、木芙等。这些树种体态柔和,与自然水岸相融。规则式驳岸则不需要大量树种,密植成水边林地的效果,可以选择单株观形树种栽植于水中平台上,冠幅一般在2…m左右,不要太大,甚至观干植物也是不错的选择。还有许多利用阴影形成景观效果的空间类型,如园林建筑、景墙与植物的结合,居住区庭院景观的设计,园林入口处的标志植物,以及通过爬藤植物做成的景观长廊等。

3成荫景观的弊端

成荫景观环境会因自然现象的不足而造成一些不利条件。树荫东照西斜,一天之中随太阳位置的改变而变化,因此,阴影区域在一天之中不断变化,无法固定;同时,由于季节变化,植物形体变化较大,林下阴影空间完整性较差。游人跟随树荫的步子移动,暴露在太阳之下的区域就会被人们舍弃。另外,由于大乔木分支点较高,西晒现象较为严重,难以弥补。

4以北京市各类城市公共绿地为例分析植物成荫性景观空间

第5篇

公共空间的使用者按年龄分为老人、孩子和成年人。老人身体的抵抗力和活动能力较低,主要白天活动,活动主要是健身、跳舞、带孩子玩、下棋、聊天、打牌、遛鸟等,舒适是他们最需要的,同时,可达性也会影响老人的活动范围。老人对公共空间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早晨、早饭后和下午。孩子,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好奇,喜欢去认识和发现一些新鲜事物,喜欢和同龄儿童一起玩耍;但儿童对设施使用持续的时间较短,同时,由于儿童对自身状况认识不清,容易发生危险,因此,其活动必须有成年人看护,同时在设计中,避免设置可能产生危险的设施;儿童对开放空间的要求主要是设置有吸引力的游戏设施。成年人,成年人对开放空间的使用主要是在上班前、下班后和节假日,由于成年人精力与身体状况较好,其能参加的活动类型也较丰富,时间也会相对较长。主要从事的活动为球类、竞技类。

2衡量公共空间好坏的标准

良好的公共空间首先要满足基本的要求,比如安全、可达性、规模尺度等等,除此之外,良好的公共空间还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2.1吸引人、有活力。

活力是一个城市精神状态的象征。公共空间中聚集的人越多,空间设计的越好。如何吸引人来开放空间活动,要求公共空间必须功能多样,能从事各种活动,要求开放空间用地能够兼容一些留住人的用地类型,如商业、金融、办公等用地。金融办公大楼中的年轻人,可以在午间休息的时候来公共空间进行休息。

2.2环境优美、舒适。

在其他外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们更加喜欢环境优美的公共空间。在夏季,喜欢绿化条件好、有水的地方。这些绿化、水体能够营造局部小气候,降低局部的气温,更加适宜人们从事户外活动。在冬季,舒适的室外活动空间非常重要。在冬季,人们更加喜欢在温暖、无风的地方活动。

2.3满足不同人群的活动。

公共空间应该做好功能规划,可采用公众参与的方式,鼓励人们对规划提意见,增加自己所需要的功能。公共空间应该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使用要求,尽可能丰富空间类型,使不同人群都能够在公共空间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吸引不同人群来此休闲娱乐。

2.4精细化设计。

良好的公共空间应该做到尽善尽美,应该对空间进行充分的推敲。虽然公共空间为了追求空间效果会营造一定的高差,但公共空间中应该进行无障碍设计,能够使轮椅顺利通行,鼓励行动不便的人群来此活动。公共空间中设施小品的设计、步行空间、交往空间等的设计都应该力求精细,考虑到人们的使用方便,鼓励人们停留。

3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

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可以从整体和细节两个方面来着力。整体的方面是指整个开放空间的规划布局、设计等,细节方面是指公共空间的细部设计,细节的设计往往决定了空间设计的成败。

3.1公共空间的整体规划布局

在整体的规划布局中,公共空间首先要有一定的功能规划。老年人有经常使用的健身设施、休闲设施;儿童喜欢的游乐设施;成年人喜欢的球场、广场。除此之外,公共空间应该能够融合不同功能的城市用地类型,进一步的吸引人们来此驻留。其次,公共空间应该有良好的色彩、风格和界面设计。色彩风格的设计应该充分发掘本地特色,与当地的气候、人们的审美习惯相一致,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植物配置以本地的植被设计为主,多种植乔木灌木,避免大面积的草坪。同时,要关注公共空间四周的界面设计,使得使用者在使用公共空间的时候,能够欣赏到周边丰富的边界轮廓线,鼓励人们停留。最后,公共空间应该以场所精神的营造为目标。塑造一种城市精神,使人们在公共空间活动的时候,潜移默化的提高了自身素质,使人们感觉到自己是城市的一部分,自己有责任为的城市更加美好增光添彩。

3.2公共空间的细部设计

3.2.1人性化

以人为本的进行设计,不单纯的为了追求气魄、构图,去做轴线、图案。公共空间应该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营造小尺度的空间,能够吸引人来此活动、交往。人性化的设计要做好前提的调研,深入了解当地居民对公共空间的使用状况与需求,分析潜在的原因与依据,为规划设计提供支撑。同时人性化设计要做好公众参与,保证公共空间的开发规划在实施之前,充分考虑了当地居民对规划提出的意见。

3.2.2地域性

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应该引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元素,将城市历史文化元素添加到城市的公共空间中,使我们在公共空间休闲娱乐的时候,还有机会去体会古人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教育儿童体会古人的智慧与财富,同时在历史文化元素的引入能够增强城市特色,缓解现代建筑的盛行造成的“千城一面”现象。

3.2.3设施

设施是指满足人们在公共空间进行活动而设计的构件,重点是游乐设施和休息设施的设计。游乐设施是吸引人来此活动的依据,老年人喜欢下棋、打牌,就应设计适当数量的桌椅,还有很多老年人喜欢跳舞,设计足够规模的场地就能满足需求,年轻人喜欢球类,就设计若干个球场,这能够吸引到附近的年轻人来此活动。休息设施同样重要,在合适的位置,如在树荫下、绿化带旁边要设置足够的座椅,同时也可以利用花坛的四周、台阶等常见的设施作为休息的座椅。

4结语

第6篇

关键词:低碳理念;现代化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不但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的形象,还能够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城市景观质量的好坏,跟城市的景观设计有着密切的关联,为了而有效实现城市景观跟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运用低碳理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公共空间景观的基本概述

城市公共空间一般是指城市内的建筑物之间以及公众能够到达的任意外部环境的空间形式总和,从过去的街道、集市以及码头到后来的社区、公园以及各种购物中心步行街等,城市中较为开放的空间都属于城市的公共空间的范畴。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以及大众的满意度都跟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水准以及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城市建设的决策者以及建设使用者都会对其进行高度的重视,通常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分类时,可以按照以下几点入手:(1)根据空间的尺度进行分类,可以将城市公共空间分为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方面,在城市公共系统中不同的层面发挥的作用也不同。(2)根据在城市中的公共空间中的实际地位,则可以能够城市公共空间分为两个部分即主要公共空间以及次要公共空间。(3)城市公共空间还可以根据空间的自然特性以及文化特性进行分类,分为主要空间以及特色空间两类。

二、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要素

1.地形利用

(1)城市公共空间中复层种植跟其他的植物配置类型相比,复层种植结构的固碳以及释氧效果都要好很多,在城市绿地方面利用乔木以及灌木都能够有效使得二氧化碳的浓度得到改善,乔木跟灌木的面积比例越大,一旦绿量相同时,产生的固碳释氧效果也就变得更为明显。背景以乔木为主,中景则以灌木为主,而前景布置则一般使用花草,以便给人以视觉上的层次感,从而将植物的生态效益充分地发挥出来。植物属于营造自然环境的植物群落,可以增加植物的层次感来美化环境。把乔木当作背景,把灌木当作中景,把花草当作前景,形成一种有序的层次,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让人们能够更能享受美景。而复层种植模式不但能够对群落进行丰富,还能够对自然进行有效的模拟,常见的单一的植物群落的种植模式有草坪,该模式能够使得土地的面积获得更高的生态效益,使得自然更加得自然,减少后期需要的养护和管理成本的投入,提高绿化率,增强绿化效果。(2)城市公共空间中立体绿化立体绿化能够充分地融合立面和平面,使得城市的绿化面积有所增大,实现放氧、吸收二氧化碳以及美化环境的功能。而立体绿化通常是指当空间有限时,能够提高绿化率的手段。目前,在城市公共景观设计中运用低碳理念时,充分利用立体绿化不仅能够有效增加绿化的量,还能够对种植的形式有所丰富,并且十分的独特。而通常当作立体绿化植物的主要以攀援植物为主,即爬山虎,金银花和薜荔等,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立体绿化中也用到了地被以及草本类的植物。例如将攀援植物与墙壁进行有效的结合,体现出立体绿化的效果,便于绿色植物向墙上攀升,形成绿色的屏障。不但能够增加墙体的多样性,还具有独特的艺术感。(3)城市公共空间中地形的合理营造设计城市景观时,要本着尊重自然,尊重土地的原则,尽可能地使用原先的地形地貌,规划设计时要多方面进行考虑,跟城市绿地的功能进行有效地结合,尽可能不开挖不必要的土方,减少对原有自然环境的破坏,不但能够有效节约资金,还能够有效促进人跟自然的和谐相处,跟低碳理念相符。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将地形所具有的排水效果进行合理的利用,那些未能够渗到地面以下的雨水或者没有完全的蒸发掉的雨水都会变成地表径流,地表径流量跟径流的速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如果地面的坡度不够缓和,水土会流失,所以在设计城市景观时,要对地形的排水性进行充分地考虑。

2.水资源利用

(1)水资源的蓄集与合理利用①增加透水性铺装的比例及面积设计城市景观时,尽可能少地运用硬质铺装,确保雨水能够渗到地面之下,因而可以考虑使用透水砖以及各类嵌草砖等等,对园路两旁进行设计,可以考虑设计成小水沟,在水沟中覆盖一层金属网,并利用石头、陶瓷粒对金属网进行覆盖,不但能够保证地面具有足够好的透水性还能够确保路面足够的美观,对地下水进行有效地补充,使得水管道的排水压力得到缓解。②积极倡导使用下凹式的绿地形式在实际处理硬质地面以及绿地施工中,由于施工不够细致导致一些绿地都比硬质地面较高,这样不利于雨水的渗透。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后,务必要提倡更为细致的城市景观处理方式,积极采用下凹式的绿地形式,积极倡导硬质路面,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后期的养护费用的投入。(2)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处理在设计城市公共景观设计时,对对污水进行处理最好的一个方法就是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现如今人口基数不断增长,城市中居民生产生活对于水的需求越来越高,用水量也在不断增加,因而,要合理地回收利用水资源,提高雨水收集利用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循环的利用到水资源。而水资源中的中水即再生水,其主要是指对生产生活中的污水进行处理后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重复利用的非饮用型的水,城市景观中的用水以及生活用户都广泛地应用到了再生水,尽管废水循环利用能够有效节约水资源,但并不是到处都适用此水资源。3.植物配置在城市公共景观设计中植物不但具有观赏的作用,还能够有效地汇集碳,利用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进行吸收,减少太阳的辐射量,通过蒸腾的方式使得空气的湿度有所增加,减少城市的额热岛效应。此外,植物还能够有效减少缓解水土流失,对植物进行配置时,要对植物的形态特征以及习性充分地掌握,选择树木的种类要跟当地的气候、土壤以及水文条件进行合理选择,要对城市环境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的差异性有所考虑,使得植物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固碳效益,而将根系深度不同的植物进行配置时,能够有效提高单位面积内植物的固碳量。

三、基于低碳理念的现代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生态可持续原则

人类社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最为基本的一个条件就在于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利用,以及能够保持着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人们要在可持续性条件中对自身的生活方式进行不断地调整,制定相应的排放标准。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向大自然索取资源时,要确保其在环境和资源的实际承载范围内,这也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建设城市公共景观时,则要对人类的生产生活跟地球的自然环境之间进行平衡。建设更为科学系统的生态景观,以便能够对资源进行保护,确保资源的再生,并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主要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1)要对设备进行改进和循环再利用,寻找到能够寻找到替代的新能源,例如矿石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会排放较多的温室气体,可以利用风能、太阳能以及地热能这些清洁能源进行能源替换,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尽可能地走低碳道路。(2)注重对资源的保护,资源保护方面。进行必要的生态保护性建设,加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使其朝着良性方向发展,提升现在的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3)对资源进行再利用。实际建设城市过程中,不但要对景观进行合理的改造,还要能够更好地利用建筑废弃物,从而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生活需求,例如,在对工业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可以先对原先已有的历史文脉进行延续,从而能够更好地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2.坚持以人为本

城市中设置公共空间主要是为了能够供人们休息娱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低碳理念下进行城市景观的设计时,要优先充分地考虑到周边的自然环境因素,明确周边自然环境因素的使用价值以及建筑物建设的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更具现代化的低碳景观。现阶段,较多的城市公共广场在建设设计时,更多的是关注时尚,地面通常会使用面积较大的硬质铺装的方式,极大地减少了绿化的面积,而长此以往,对地面进行维护和修理的也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并且有些街道会使用较多的景观灯具,一味地追求奢华的排场,使得能源的消耗大大地增加,而实际的使用价值却很低,而这些做法一般都跟公共空间的功能性相背离。

3.因地制宜原则

进行景观造景选材时,要注重对那些低碳材料的选择,与此同时还要积极采用并研发更多的可持续再生的新能源,以便能够更好地解决碳排放的问题,积极地倡导变废为宝的理念,从而有效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再生。选择植物种植时,要注重容易成活,并且易于维护的植物,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减少城市景观中的高成本建筑,走低成本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设计低碳景观初期,应对地域地貌的自然属性进行充分的尊重,对城市的空间的自然资源充分地利用,对原有特色景观以及建筑物在使用时,尽可能地减少或者避免对原来地形的破坏和对自然资源的损耗。

4.与自然、文化背景相协调原则

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文化背景,以便充分展现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审美观,因而在设计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时,要创造一个更为良好的景观效果,又要创造一种思想文化的意境。作为景观设计师须要充分考虑人们的兴趣、审美和文化内涵及民族特征,将文化背景注入到景观设计当中,并赋予景观以人为本等人文精神,从而使人们在观赏景观时产生亲切感、认同感和文化感等情感,以此得到精神的愉悦与放松。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时,要能够合理地运用低碳理念,在节约了资源的同时,有效减少碳排放,使得城市的景观美感有所提升,促进城市景观跟生态系统之间的和谐发展,因此,加大对低碳理念下城市景观设计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婷婷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栗.基于绿色低碳理念的现代广场景观设计研究——以南京西安门广场为例[J].建筑•建材•装饰,2015(7):56-56.

第7篇

1.1弹性与动态性原则

弹性与动态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建设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繁杂的过程,在这过程当中不断的得到一些信息反馈,这就需要我们对原来的信息进行不断的整合和改正,因此这就是动态性。

(2)在对城市公共空间系统进行规划时,是不可能一次规划完成,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加以调整,因为不断的接收动态信息,就可以不断对原有城市公共空间系统规划进行完善。

(3)实施的过程当中,我们从城市设计高度为空间形体提供三维的轮廓和大致的政策框架来进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因此,在公共空间具体设计过程中我们要重视空间形态、建筑关系等城市设计框架,这也是为了把握使用公共空间主体的心理、生理、社会层面的动态。

1.2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城市空间是人们生活的地方,城市环境也是人们生活的环境,基础则是自然环境。因此,要做到以人为本就需要全面的考虑到人情感、心理及生理的需求。所以,在景观设计中我们要使景观及公共设施的布局与尺度完全符合人的整体感受和人体工程学的要求,使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真正成为大众所喜爱的休闲场所。

2现代城市公共景观现状

2.1历史文化内涵表达不强

为反映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在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景观设计师通常都会把城市的历史文化融入景观设计当中。由于历史文化底蕴颇深,所以,我们慢慢会有形的景观物态形式来表现无形的历史文化,进而达到被人们所认知和理解。因此,如何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表现出这些有形的物态特点,我们设计师仅仅是注重对那些可视的、有形的历史文化符号的借鉴采纳,而却对那些形式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缺乏理解和表达。

2.2文化遗产、古迹保护力度不够,传统景观特色流失

随着当前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景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实际上很多城市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传统景观及文化遗产受到破坏的事情屡见不鲜的状况;而一些城市新建出的公共空间的景观缺乏创意。我们都说,传统景观、风景名胜是一个城市独特特色的主要表现,传统景观和历史古迹也都是代表着一个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的记录,但实际上现在很多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由于一味追求极致,缺乏符合城市特色的创意,使得我们城市失去原有、独特的特色。

2.3刻意模仿,不创造自己的风格

当前一部分城市在进行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时,单纯的模仿其他国家的建筑。各种欧式广场、喷泉、罗马柱等等充斥着公共空间,觉得只要沾上欧式化的风格,就能够提升城市景观质量似的。其实,我们适当在城市公共景观设计中融入一些其他风格设计也是可取的,但如果盲目的模仿,不但创造不出自己的风格,还会阻碍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发展。

3分析城市公共景观设计中的问题和处理措施

3.1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1)城市景观散失其独特特色。传统景观和名胜古迹都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这对于了解城市历史、文化与风俗都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但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一些文化遗产、传统景观不断的受破坏,逐渐失去其原有的特色。

(2)不够重视软质景观的设计。在很多城市的景观绿化设计中,通常都会忽略了绿地、林荫等等这些软质景观设计的应用,使其成了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附属物品,其实只要设计妥当它们依然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3)城市景观设计相对比较奢侈。要想提高一个城市公共景观的档次就是使其功能合理的组合,但是当前所谓的档次被人们理解成为是磅礴的气势或是考究的用材。

3.2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对策

(1)城市景观设计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每个健康的生态系统,都需要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与营养级。我们在城市绿地的维护管理过程中,要使其废物变成营养。

(2)城市景观设计要与自身历史文化紧密结合。我们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把城市其原有的古建筑群体等文化融入进去,在设计景观的时,做到和城市古建筑群相协调,这样才会有和谐的美感。

(3)加强生态绿地建设。绿化是生态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设计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尽量把城市绿地原有的自然特色保留下来,构建起城市的绿色通道,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的完整。

4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要点及方法分析

4.1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要点

(1)生态效益。公共城市绿地、城市公园、广场及道路等这些本土景观为城市提供水分涵养、吸尘降温等生态服务,为城市提供了景观与生态的多样化。

(2)景观体系。城市公共空间景观体系是一个综合系统,它主要包括城市轮廓线系统、廊道空间系统、观光路线、视线走廊、眺望系统以及城市建筑景观系统等。

(3)功能区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根据城市历史、城市规划或政策规定的影响,可分为行政活动区、经贸商业区、工业区、交通枢纽以及一些传统活动区域。

4.2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

4.2.1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建设

(1)公共空间的魅力主要表现在优良的人文景观设计当中,就公用空间中的美好景观主要体现在:公共空间是以它独特的景观环境,给人们带来幸福的享受,进而勾勒出美好的人文景观建设。

(2)城市居民工作、生活压力的加大,人们用来休息和娱乐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所以,在这快节奏的生活中,便利的交通设施则显得尤为重要。

4.2.2城市公共空间设施建设

(1)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时,配置楣应的休息设施非常重要,是为人们提供短暂休息点的必要设施。

(2)如何使城市公用空间建设更科学、更富有人性化,相关建设人员可以具体参照国外先进建设案例。

4.2.3营造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文化氛围

(1)进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过程当中,我们设计者要深入了解城市文化独有的内涵,并以传统的文化观念相结合,把它当做整体城市形象浓缩的版本。

(2)设计者要创造具有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变无形文化为有形的景观建设,营造出可以代表城市风貌的作品,给人们营造舒适生活的场所。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