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0:11
序论:在您撰写医疗技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成像技术的进步
1972年,英国工程师发明了CT扫描仪,它能把几万张X光图像聚合成一张清晰度极高的大脑图片。随后研制的扫描仪已能扫描整个人体。从那以后,这项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日趋成熟。
随着医疗成像技术的改进,现在放射学家已经能给人体内部拍出清晰而精细的图片。放射学和超声技术的进步帮助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其精确程度令人惊叹。成像技术还能指导外科医生进行手术直视检查和活组织检查。正电子发射体层照相术、磁共振成像等先进技术可以用来研究器官的生理功能。最新的医疗成像方法(科技上称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化层摄影,或简称SPECT)可以拍摄出体内器官活动的三维图像。
超声波诊断是根据声波在人体内各部分产生的反射信号制成计算机化图形。超声波技术操作简便、安全、无损伤性,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过去20年来,它为胎儿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创造了良机。(当然,准父母也很想看看孩子在母胎里的模样!)新近,研究人员利用分辨能力很高的超声波记录来研究胎儿的行为,并记录胎儿大脑的早期发育状况。
我已经提过磁共振和正电子发射扫描仪,但我还想谈谈这两种用于人体和大脑研究的安全、无损伤性方法。磁共振是把人体置于磁场中,测量其身体的能量。然后计算机把测量到的数据转化成精细的图像。人们把这项技术发展利用,研制出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它可以放大身体的各个部位,包括大脑的特殊区域,探测它们是如何运作的。它可以把人讲话时、解决问题时,或做各种各样的事情、甚至如搓搓手那样的动作时身体发生的点滴变化拍出极其精细的图片,实在令人惊叹。
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与磁共振成像不同,它不仅能显示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而且还能揭示大脑如何使用能量。研究人员进行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就等于把大脑耍弄的化合物,能释放粒子,称为正电子。由于它与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葡萄糖很相似,大脑就“上当受骗”,接受了化学追踪剂,并试图用它来给大脑的各种活动提供能量。通过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我们可以测量大脑的活动程度,还可以记录和测量大脑各个区域的血流、氧气的使用情况、蛋白质的合成,以及神经传送体的释放与控制(神经传送体是特殊的大脑化学物质,它能把信息从一个大脑细胞传送到另一个大脑细胞)。
其他医学进步
生物体微弱磁共振测定技术
生物及物质均带有极其微弱的磁场,这种磁场是电子绕原子核旋转时产生。人也如此,这种磁场可以形成一定的波形。微磁共振测定分析仪(叉称量子分析仪)可将生物体及物体的标准磁场波形计算出并编成代码,储存于共振分析仪中。检测时,仪器感应并收集样本的微弱磁场信息,将该磁场波形与仪器中储存的标准磁场波形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出异常数据。如果被测对象磁场没有混乱,则显示该波形的数据在正常范围;如果有病变,用量化数值表示其轻重程度。
只需人体200根短发,即可用生物体微弱磁共振测定技术进行亚健康程度的测定。在此之前,亚健康一直是个模糊的概念。因为头发中存在着蕴涵身体状态信息的电磁场,即使被剪下,头发中的电磁场依然可以释放、传递电磁波。头发中的电磁渡虽微弱,但灵敏的微磁共振测定分析仪依然可以把它捕捉、记录下来。仪器记录下人头发中的电磁波信号后,立即把它变成电磁波能量信息图,医生把这张图与早已设定好的标准图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这个人的身体哪里出了毛病、处于何种状态。这项检测技术始于欧美,通过头发可以得到的身体状况指标达3000多项,但用于亚健康状态检测则只需15大项、67小项,包括疲劳状态、压力指数、情绪指数等。可查出情绪正常还是有焦虑、抑郁等。例如,焦虑的正常指数为50~100。如检测值为100以上,提示存在焦虑状态。可对心血管、神经、内分泌、消化等系统进行监测,例如:营养平衡时,碳水化合物正常指数为40-100;检测值如超过100,说明被测者体内碳水化合物失衡,提示近期该物质摄入不足。
胶囊内镜检测
胶囊内镜检测技术的适应证有: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经上下消化道内镜检查无用性发现者;其他检查提示的小肠影像学异常;各种炎症性肠病,但不含肠梗阻者及肠狭窄者;无法解释的腹痛、腹泻;小肠肿瘤(良性、恶性及类癌等);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等。
胶囊内镜检测技术全称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又称医用无线内镜。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再随身携带图像记录仪,就能开始内镜检查,无需麻醉,不耽误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胶囊随着胃肠的运动沿着胃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结肠直肠的方向运行,同时对经过的腔段连续摄像。并以数字信号的形式传输图像给病人体外携带的图像记录仪进行存储记录,通常情况下智能胶囊吞服8~72小时后就会随粪便排出体外。医生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从而对其病情做出诊断。
微创外科技术
微创外科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三大主流之一,运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胆胰脾疾病最为常见。腹腔镜与电子胃镜类似,是一种带有微型摄像头的器械,腹腔镜手术就是利用腹腔镜及其相关器械进行的手术:使用冷光源提供照明。将腹腔镜镜头(直径为3~10毫米)插入腹腔内,运用数字摄像技术使腹腔镜镜头拍摄到的图像通过光导纤维传导至后级信号处理系统,并且实时显示在专用监视器上。然后医生通过监视器屏幕上所显示患者器官不同角度的图像,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分析判断,并且运用特殊的腹腔镜器械进行手术。腹腔镜手术多采用2~4孔操作法,其中一个开在人体的肚脐眼上,避免在病人腹腔部位留下长条状的伤疤,恢复后,仅在腹腔部位留有1~3个0.5~1厘米的线状疤痕。可以说是创面小、痛苦小的手术,也有人称之为“钥匙孔”手术。腹腔镜手术的开展,减轻了病人开刀的痛苦,缩短了病人的恢复期,还降低了患者的支出费用,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个手术项目。
医疗责任事故是指医务人员因违反规章制度等行为,给病人造成伤、残、死等严重后果;医疗技术事故是指医务人员因专业技术水平和经验不足造成诊疗、护理中失误,导致病人伤、残、死等严重后果。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分不清医疗责任事故与医疗技术事故的区别,一味怪罪医务人员草管人命,极端不负责。实际上大多数事故是医疗技术事故,医疗责任事故所占的比例较少。
将医疗事故分为医疗责任事故和医疗技术事故,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制定的。笔者认为两者有个本质的区别:把医疗事故鉴定为医疗责任事故,为司法部门提供判定当事人刑事责任的证据换名话说是给司法部门提供了给当事人判定做牢、做多长时间牢的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条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惩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惩严惩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所谓严惩不负责任,是指医务人员离岗、失职、贻误治疗、违反操作规程等,造成严重后果的。如当班医生离岗,结果住院病人疾病突发,没能即时抢救而造成病人死亡的。又如手术室医务人员到儿科去接当天手术的两个小孩,由于只有一个推车,就把两患不同疾病的患儿放在一个推车上,结果两台手术医生开刀后找不到病灶,才发现两个患儿调换了。再如乡村医生在给女孩做阑尾炎手术时,把子宫切除了,造成女孩终生不能生育。
把医疗事故鉴定为医疗技术事故是基于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诊疗经验不足,主观上没有故意伤害和故意违反操作规程。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是从获医者必须掌握的,如上述的乡村医生不认识子宫怎敢不能认为是医生经验不足。有些疾病按现在的医疗技术水平还不能完全认识它、征服它,假如医生有过失,也只能认定为医疗技术事故。某些非常罕见的疾病,让从没见过的医生在非流行区域接诊了,这可以说是医生没有这方面经验。
病人离开医院之后,生活往往恢复正常。平日里他们应该遵照医生嘱咐呵护好自己的身体,比如放松心情,提高心率,加强营养等等。可是无论什么情况,人们总有遇上极限的时候。一个简单的病患监控设备可以是一个让病患和医疗服务提供者双赢的解决方案,其不但能减少病患到医院看病的次数,还能大大提高每次就医看病的价值。
仅仅在数年前,传感器的尺寸还太大,不适用于昼夜连续监控;但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其尺寸缩小,单组电池工作时间不断延长。血糖监测仪和注射器属于最初的成功应用案例,最新的进展是闭环测试以及胰岛素管理设备。这些设备现已成为I类糖尿病病患每天全日使用的设备,但这种概念应该不限于糖尿病患。
过去5年中,小型电池技术基本变化不大。而电源设计的技巧和IC技术的进步,却直接使得这些传感器工作寿命延长。这些借助手机标准得到实现的进步包括:UsB充电、高效DC/DC调节器、I/O标准(I医疗电子技术降低医疗保健成本C、SPI、SDIO等)的采用,以及显示技术的改进等等。
在医疗保健行业,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产品何时能够面向病患供货。项目设计周期一般都非常漫长,常常跨越数年之久。虽然并非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电气设计阶段,但很多时候电气设计团队往往是公司内部团队中规模较小的,而化学、法律和测试团队都要大得多。电子产品的一大关键趋势是缩短上市时间,同时降低风险。所有便携式产品都需要某种形式的电源,一般是以原电池或可充电电池供电。电池的功率必须经过调节以满足下游复杂传感器所需,这种设计可以延长电池的寿命,并使功能集独立使用。
过去,这种功率调节模块消耗资源和实际工作功率,占用板上面积。而如今,对于Dc/Dc应用,一个简单的开关PWM周围放置多个MOSFET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不再需要众多无源器件来增加最低程度的保护了。我们现在谈论的是过去5年来不断得到采用的集成式DC/DC降压IC。目前,电子行业正在快速发展,包括积极开发单芯片电源模块。这些器件与功率更高的电信行业中的DC/DC模块不同,是可经由大量销售渠道供货、带专门部件编号的真正模塑封装IC。
Dc/Dc模块集成化,提高效率并降低风险
飞兆半导体的FAN4603 uModule就是这样的一款IC。其原理见图1所示。
集成有FET的基本控制器与输入/输出电容以及DC/DC降压拓扑所需的开关电感共同封装在单个模块中。其前期优势十分明显,比如:尺寸减小,库存部件只有一个,设计周期相应缩短。此外,还有一些技术上的优点。
由于单一模块中所有有源部件是如此的接近,大电流和高频路径得以缩短,从而可降低EMI,而对于需要复杂传感器和人体接口的医疗设备行业来说,低EMI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规范。将这款模块的降压拓扑开关频率提高至6MHz,就能够集成层叠式电感。由于开关频率的提高,电感尺寸得以减小。因为这些电感和电容等无源组件是由实际PWM和FET设计人员所选择,各项指标均经过细调,在建议的负载范围内具有理想的互操作性。
这种调节的缺点是模块的输出电压固定,然而可变输出电压又会导致无源元件的匹配不平衡。因而,可以提供具有一定输出电压的不同模块来解决问题。首先推出的模块的输出电压为1.8V,vin为2.3~5.5V。这一电压范围是单一可充电电池、AA和AAA双电池盒,以及单一3V锂离子电池的理想选择。
由便携式医疗设备设计需求所推动的电子行业的另一项重要进步是,功率模块在不同负载上的效率得以提升。医疗应用设备常常处于休眠状态,当传感器未加偏压和不采集实际数据时,仅消耗极少的功率。在这段时间内,系统Icc可降至10mA以下。在这些轻负载和中等负载状态下,可使用PFM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模块内部的损耗。图2所示为FAN4603的典型效率曲线。
请注意其额定效率范围为70%~85%,具体取决于输入电压,在对数x轴上仅为1mA。当应用范围为10mA~200mA之间时,如数据采集或与基站进行RF通信期间,这一曲线对于电池寿命是至关重要的。
下游智能FET技术简化功率分配
为了更好地将功率模块的能量分配到下游传感器、处理器和LCD,使用负载点功率开关正在业界变得流行。使用简单的P沟道FET来传输功率本身并不新奇。FET周围环绕着众多二极管和晶体管以增加功能,比如负载放电、浪涌电流限制和反向电流阻隔(reverse currentblocking,RCB),这是其中的一部分功能。显而易见,发展趋势是转向真正的智能FET,其可在单个IC中集成这些功能。飞兆半导体提供的IntellimaxTM系列产品是可供设计人员可以选择的智能FET系列之一,其突出特性是集成了所有下述功能,过压保护(OVP)、过流保护(OcP)、RCB、压摆率控制(slew rate control),以及用于通知处理器出现故障的错误标记。图3所示为一个典型的IntelliMAX器件的内部示意图及所采用的封装。
医疗应用的一大优势是可以在不使用时限制外部传感器以及连接器的功率。当传感器或连接器的功率超出推荐级别时,智能FET能够隔离电源,并向处理器发出一个错误标记。这就增加了终端应用的可靠性,减少其现场故障频率,最终降低总体系统成本。
信号路径技术的发展实现进一步节能和互操作性
质量
核心制度——十三项核心制度
操作规范——三基训练
诊疗常规——单病种质控
规范的流程——临床路径
合理用药——抗菌素合理应用
手术准入与授权机制 医疗技术项目的管理
科室档案管理:
一、 文件夹1、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诊疗常规管理 医疗技术目录。 新技术、新项目管理。 医疗人员技术档案(资质、职称、学历、论文、科研、手术操作名称及年例数)。 (科室前5位病种建立“病种临床路径表单、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手册)。
二、 文件夹2、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 依据全院的方案制定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方案。 每年度工作总结(依据指标、任务完成)。 质控记录本(制定目标—落实目标—自查—总结—改进) 建立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小组。分工明确。(医院感染管理、病案质量管理、手术安全管理、应急突发事件管理、人员培训与考核、单病种与临床路径、合理用药管理、安全事件上报、教学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教学管理) 科室分级管理结构图。 主任、副主任职责。 各级医师的岗位职责。 质控员职责。 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措施。 医院医疗质量考评结果通报。
三、 文件夹3、手术与安全管理 《卫生部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河北省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手术分组管理目录《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界定术前讨论与疑难病例病种。 年手术操作名称及例数 重点操作项目与授权制度与目录。
四、 文件夹4、医疗制度、法律法规、医院管理文件 《《法律法规》、病历书写规范核心制度》、《医院制度汇编》。医院下发文件。
五、 文件夹5、重症病人管理与流程 常见内科急病及突发公共事件流程图。 本科室危、重病人界定。 重症病人抢救预案与流程图。 危急值登记本。 疑难病例讨论本。
六、 文件夹6、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手册》、科室应急预案(停电、泛水、着为、输液反应、地震、穿刺伤)
七、 文件夹7、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管理规范(药剂科制定)。 本科室常用药物名称、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 本科室常见病种用药原则(预防性应用及时间、三线分类)(与路径相匹配)。
八、 文件8、医院感染管理 院内感染例数及感染率。 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 医院感染现患率。 垃圾处理及流程。 传染病上报。
影像诊断,减轻痛苦
代表:胶囊内镜
上述医疗新技术中2/5(约1778亿美元)的市场份额来自内科诊断技术,包括核医学成像、胶囊内镜等。
美国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的报告显示,近十年来,医用成像技术将成像时间缩短为几秒,拍出图像是三维、全彩的,能在很大程度上取代过去的穿刺活检。比如核医学成像技术为肝纤维化的无创检查打下基础;胶囊内镜让患者免受痛苦。胶囊胃镜比普通胶囊略大,有一个米粒大的摄像头。吞下后,它会以每秒两张的速度拍照,并将照片实时发送到体外图像记录仪中,6~8小时后随大便排出。医生只需分析收集到的照片,就可对胃肠道的状况一目了然。胶囊胃镜甚至实现了在家检查,然后用手机、电脑将照片发给医生,就可能早期发现胃癌等。但它也有弊端,如8小时拍出的5万张照片中,七八成是没有诊断价值的,而且存在盲区。这些问题需要厂家和医生合作解决。
分子诊断,定位癌症
代表:分子靶向治疗
顶尖科学杂志《自然・遗传学》早在几年前就将分子诊断技术列为十大健康技术之首。它在遗传病、传染病、肿瘤等的预防、诊断以及个体化治疗上发挥巨大作用。
以肿瘤为例,世卫组织的《全球癌症报告2014》指出,2012年,中国癌症死亡人数为220万,占全球总数的26.8%,我国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解决之道在于提高早期诊断率及对晚期肿瘤进行精确治疗。约八成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机会。传统化疗属“试错治疗”,往往按照指南选择一种化疗方案,2周期治疗后评价疗效,有效则继续原方案,无效则更改方案。该模式疗效不佳且副作用较大。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往往与基因异常有关,比如肺癌,特别是肺腺癌,多存在特定的驱动基因。要明确驱动基因,就需要分子诊断来帮忙。找到特定基因,给予针对性的分子靶向治疗,疗效好且副作用小。比如携带EGFR敏感突变基因的晚期肺癌患者,给予EGFR-TKI(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靶向治疗,疾病控制率可达90%,患者无需住院,生活质量很高。许多药企因此投身该领域,分子诊断市场以15%~18%的年增长率递增。
微创技术,缩小伤口
代表:微创内固定
1987年,法国医生穆雷完成了世界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创了微创外科新纪元。几十年来,从胃肠镜到腹腔镜,微创概念已深入到各医学领域。有国外学者将微创外科、基因工程、器官移植并称为21世纪医学发展三大主流。
骨科微创技术正引领方向。以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最易发生的股骨粗隆问骨折为例,过去多采用动力髋螺钉,也就是“打钢板”固定,创伤大,患者需长期卧床,易诱发血栓。随后,伽马钉等微创设备的开发克服了手术切口大的问题,但不能把伤骨完全复位。对此,总医院骨科医院院长唐佩福设计出内侧支撑髓内钉,通过微创内固定技术,在伤骨内侧增加一个固定。该技术让患者可以早下地,避免发生致死性并发症,并得到国家食药监总局的认证、批准,并在国内推广。
药物输送系统,按需给药
代表:纳米晶体技术
国外报告显示,附加有药物输送系统(DDs)的药品已占据约1108亿美元的市场份额。DDs早期研究集中在缓控释制剂上,让患者打一针就能维持较长时间。比如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曲普瑞林微球、利培酮微球等在肿瘤、代谢性疾病、精神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
近几年,DDs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弥补因药物本身化学结构所导致的生物利用缺陷。比如美国阿维马克斯(AvMax)公司开发的肠道滞留技术,使药物在生物利用度最佳的小肠停留,保持对幽门螺杆菌的作用,治疗消化性溃疡。美国义隆(Elan)公司的纳米晶体药物输送技术包含一种防止聚集和改善溶解的赋形剂,解决了择时给药问题,药物输送与人体节律同步,保持24小时均衡的血药水平,在高血压的治疗上已产生效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斯蒂芬・莫顿研发了一种治疗癌症的双药、延时纳米输送系统,可避免癌细胞对化疗药产生抵抗。可见,纳米技术是DDS发展的重要方向。
非侵入性检测,取代穿刺
代表:唾液体测血糖
血液、羊水、骨髓……这些液体的指标是许多疾病的诊断依据。但获取它们需要穿刺,有侵入性,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容易交叉感染。像糖尿病患者更需要不间断监测血糖,治疗依从性较差。
基于生物传感器技术的非侵入性检测设备的发展,为患者带来希望。美国普渡大学的科学家发明一种传感器,能通过泪液和唾液检测糖尿病,还可诊断帕金森病和老年痴呆症。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临床与转化遗传学系副主任玛丽・诺顿博士则开发出非侵入性产前检查技术,可检出超过80%常见染色体三倍体异常(如唐氏综合征),有望取代绒毛膜取样和羊水穿刺。
随着可穿戴医疗的发展,非侵入性检测技术有望走进千家万户,实现全天候监测。比如以色列BIG公司开发出手表式血糖监测装置,通过测量生物电阻变化监测病情。但美国科技杂志《收集世界》提出,无创血糖检测技术仍处于开发初期,尚无产品上市。如何保证数据更准确、分析更可靠,是此类设备面临的技术难题。
移动医疗,保证安全
代表:医院信息化
一位美国医生坐在办公室,就能通过可穿戴设备查看中国病人的心电图,这就是移动医疗带来的美好展望。美国著名心脏病专家埃里克・托普将其列为最具潜力的医学新技术。
【关键词】透析肾病;医疗技术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472-01
1 肾病透析
透析对于患有肾衰竭的病人来说是近年来较好的选择,透析是一种非正常的人体生理循环,是一种利用半透膜的选择性,能将溶液里中大分子和小分子的进行分离的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蛋白、核酸中的变性剂、盐等小分子杂质,同时也能置换样品缓冲液。半透膜在两边分别是样品和缓冲液,膜两边在小分子都向两边不断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这样,大分子由于半透膜的阻拦不断留在膜的一端,需要不断通过对缓冲液的更换,逐渐将需要去掉的小分子杂质逐步稀释,直到稀释到足够低的浓度。现在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是肾病透析医疗最新技术。
2 透析肾病最新医疗技术
2.1血液透析新技术:血液净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替代衰竭的肾散失的部分功能,例如,替代清除新陈代谢的废物,不断调节水以及电解质、酸碱的平衡。这种透析方法就好像在患者体外构建一个血管通路,将人体血液不断导入透析机,不断地将血液中的废物以及毒素过滤掉后,再输回患者体内的一个过程。这也相当于用透析机替代了患者的肾的功能,也就是人工肾。在普通的临床上,透析机一般采用的基本原理为弥散现象,就是血液必须经过具有一层半渗透膜的透析机中流动,让血液中的微量元素能够陆续回到患者体内,其他的有害杂质会被过滤出去。
2.1.1“在线血液透析滤过”新技术:为了不断提高透析患者的治疗质量,这就需要努力创新技术。“在线血液透析滤过”这种新技术,是一项临床实用新技术,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大力推广。某医院收治了一名尿毒症患者,该患者出现了肺部感染、心衰竭、严重贫血以及酸中毒等多种并发症,导致患者胸闷、呼吸急促、心情烦操不安等严重病情。通过普通透析治疗的效果不明显,在透析过程中几度发生低血压症状,生命危在旦夕。该院医生大胆尝试为患者调整治疗方案,采用“在线血液透析滤过”新技术为患者进行再次透析,在医护人员的全力配合下,经过在线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后,患者的胸闷、气短、心衰等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病情得到缓解后,继续采用该技术进行多次透析,病人脱离了生命危险,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在线血液透析滤过”作为有效的实用新技术,为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有效治疗带来了福音,提供了一个新途径,该技术比普通透析具有更多的优势,它能更快地清除毒素,对血压影响小,治疗效果更明显。
2.1.2长期留置导管技术:长期留置导管置入术为血液病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途径。据了解,某医院肾病科与血液净化科通过配合,成功为一名尿毒症患者进行了右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置入术,开创了自主开展血透长期留置导管置入术的先河。近年来,由于环境和食品等因素导致尿毒症患者日益增加,但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创新,血液透析患者的密切配合治疗,他们的生存期可达到20年,有效延长了患者的生命。由于传统的血管直接穿刺方法,这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因此,目前多以长期置入静脉导管为主,这能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2.1.3生物自动反馈式血容量监测: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在血液透析新技术中采用生物自动反馈式血容量监测后,对血透患者的干体重进行了评估,干体重得到有效下调,透析中低血压、高血压及其相关症状得到有效控制,透析间期服用降压药的量频率降低了,证实了这种透析新技术对防治急性透析合并症有明显效果。
2.2腹膜透析新技术:腹膜透析能够安全有效的对人体内的血液进行净化透析,它的原理是根据人体的腹膜来作为透析膜而使之进行血液净化。主要是将事先配好的一定浓度的透析液灌入腹腔,腹膜的弥散和超滤功能能够帮助患者将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还能够维持人体内酸碱平衡。
2.2.1腹膜透析方式:用腹膜透析的方法进行治疗,首先要通过手术将腹膜透析管放置到患者的腹腔中。其尾端放置于腹腔最底端,放置在人体腹膜腔中的那部分上设有许多的小孔,透析液将经小孔进入腹膜腔。腹膜腔外的部分连接接头以及双联透析等装置。腹膜透析手术的基本原理大体一致,即在患者腹部造瘘、插管,用患者的腹膜替代半渗透膜,通过将透析液注射进患者的体内,让透析液逐渐通过人体的内循环之后再腹部的瘘口流出,以便排出人体在通过血液循环时所产生的有害物质。
2.2.2腹膜透析优势:腹膜透析方法的优势有许多,首先能够更好地保护残余的肾功能,还能有效改善人体贫血的症状,能有效预防血液被污染,2~3年内的生存率更高,同时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价格合理、不用长期住院、可家庭透析,同时透析最初的数年内患者的血压和体液控制也要优于血液透析,这不但可以稳定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功能,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腹膜透析的病人可以减少到医院检查次数,可以节约治疗时间和金钱。患者在进行腹膜透析这期间,只需要造瘘和插管时要到技术性强的大型医院去,而其他的透析部分可由社区医院或者患者自行完成,这样不仅能够降低了医疗费用,还能节省了宝贵的医疗资源。同时,腹膜透析在治疗效果好的情况下,患者完全可以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
3 总结
现如今,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是治疗肾功能衰竭疾病的有效途径。血液透析具有见效快、方法简便,但需要依赖血液透析机,很浪费时间,比较麻烦,一旦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每个月要多次去医院,这要花费大量的治疗费和路费。而腹膜透析,只需要一次性投入,简便易行,治疗更具人性化,不需要长期住院治疗,治疗效果良好,是很多具有并发症患者治疗的首选。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腹膜透析必将成为治疗患者的主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