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19:30
序论:在您撰写中班教师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适时制(JIT)
这是一种严格的需求带动生产制度,要求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紧密协调配合,原材料、零部件、产成品保质保量并适时地送到后一加工(或销售)环节,其目的是使原材料、产品及产成品等各类存货保持在最低水平,尽可能实现“零存货”,以降低存货成本。
(二)全面质量管理(TQM)
TQM的目标就是公司在生产的各个环节追求产品“零缺陷”,并由顾客最终界定质量。TQM对计量和报告员工业绩的会计来讲,就是产生了质量会计这一新学科。另外,在TQM情况下,会计人员绩效衡量标准包括了产品的可靠度、服务的及时性等促使管理人员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非货币性指标。
(三)战略管理
所谓战略管理,就是着眼于对企业发展有长期性、根本性影响的问题进行决策和制定政策,以便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确保有效完成公司目标。战略管理思想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战略成本管理的提出。
(四)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
管理方法的新趋势就是基准与持续改进的结合。所谓基准就是以公司外部或内部最优的业绩标准来衡量自身的生产活动;持续改进意味着管理人员不是一次性地确定基准,而是持续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管理人员和会计师们认识到降低成本要向本行业最好的公司学习,以同质产品的最低成本作为基准,了解自身与最优者的差距,并分析其原因,进而实行企业再造工程以增强竞争力。
(五)目标管理
按目标进行管理,要求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当确定总的奋斗目标,如利润总额、资金利润率等,并据以指导、组织动员员工为完成企业总目标而努力。目标管理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就是目标成本的制定、分解、控制和分析。
二、对策
(一)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成本回避思想
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长期以来,我们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往往把成本升降作为唯一标准。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因为成本只表现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至于这种耗费效益如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因为企业投产新型差异化产品,从短期看往往开支较大,但实际上这些新型差异化产品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得到更高的成本效益。所以,为未来增效而正视树立成本效益思想,有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
(三)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四)学习外国一切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西方成本会计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生机勃勃的学科。特别是随着适时制、战略管理、基准管理、限制理论、行为科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的广泛应用,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为了发展完善我国的成本会计,借鉴西方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五)总结和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
(一)德育方式:重理论说教,轻实际效果
道德教育实质上是主体性教育。这里的主体性不是教育者的主体性,而是“以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者通过教学渠道,将德育内容灌输给受教育者,这个过程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德育的实效性。否则,就只能是教育者的“独角戏”,教育者只是完成了个人的工作,至于工作的实效却很难把握。长期以来,中学的道德教育方式总体上偏向于单向度的理论灌输。这种教育方式的突出问题就是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摆在不平等的地位上,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甚至蔑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追求以片面的外部道德灌输作为提高受教育者道德水平的动力,而很少考虑受教育者的主体性需求。我们知道,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强迫学习的东西都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1]67,成人如此,中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教育者必须激发和挖掘受教育者对于德育的心理需要,只有如此才能获得良好的德育工作效果。
(二)德育过程:重品德认知,轻品德践履
就德育过程看,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环节缺一不可。要想使德育见实效,不仅要重视提高主体的德育认知,还必须通过激发主体的情感,锤炼主体的意志水平,最终落脚到德育行为上。当然,德育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知识,但是,德育的主要任务并不是以知识的形式被人们认知,而是要作为人们的品德见之于行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那种割裂知、情、意、行四个环节相互之间关系的做法是违背德育过程规律的。目前,民办中学德育工作主要由两个渠道,一是通过党团工作途径,在校园内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二是通过课堂这个主渠道,依据课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由于民办中学的实际情况,更多地关注高考或中考所要涉及的考试内容,而较少地关注学生实际成长所需要的各种“养料”,因此,实际工作中还多是依赖于课堂仅有的时间做些力所能及的德育工作,其效果之弱可想而知。
(三)德育价值:重功利实用,轻精神引导
与其他学科相比,德育是看不见摸不着,其效果也是潜在的。这就在客观上容易造成一种印象,德育到底有没有做,做多少,关系并不大。所谓“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指的就是这类工作。相比较而言,人们更看重通过应试获得的分数带来的实际效果。对于背负着沉重的生源压力的民办中学来说,偷偷地减掉德育之负,其实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那些在面上必须做的德育工作基本不会减少,比如课堂教学,常规性活动等。而在本质上是否追求实际的德育效果,却很难保证,明显表现出功利性的特点。微观上看,一线的教师在具体的德育工作中也体现出明显的功利性。有相当多的教师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只谋求学生分数高和升学率高,不能切实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学生常用批评、禁止、训斥、惩罚等简单粗暴的方法,使得学生常常生活在精神的受辱中,很难形成良好品格。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很多教师不太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求,缺少对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的应有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得不到有益拓展。诸如此类的现象说明,民办中学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的德育熏陶无论是质还是在量上都不能得到应有的保证。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致民办中学德育工作存在若干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就德育工作主导者而言,与社会办学的大环境不无关联,与人们对教育的期待联系紧密,与民办中学的经营者素质密不可分,与一线的教师质量息息相关。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主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梳理:
(一)主观原因: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知不足是主要障碍
首先,民办中学的德育工作者们的教育理念相对落后。按理说,能够通过经济手段参与到社会办教育以补充教育资源的不足,这种精神是十分可嘉的,经营者如果没有较为超前的意识和勇气,很难迈出这一步。但是,我们知道,民办中学既有经济实体的属性又有教育实体的属性。这就使得民办中学必然要受到这两种属性所固有规律的制约。在实际的运行中,常常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在一定的程度上适当让步,教育规律再大也必须服从经济规律的需要。因此,在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民办中学的德育工作者们就有意无意地表现出德育理念的相对落后状况。一些与经济挂钩的“缺德”理念也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民办中学的德育工作中。比如,“品德无用论”的思想就很有市场。有人说:“有人花钱买智育,有人花钱买体育,却无人愿意花钱买德育。”话中之意是“德育都没有人要了,足见德育之无用至极。”这话听起来很像那么回事,其实不然。所谓花钱买智育,主要是指家长们愿意在课堂之外为孩子花钱购书、雇家庭教师、上各类辅导班,却没有家长专门为孩子的德育花钱辅导。这是对德育的渗透性、潜在性特点缺乏认识使然。德育渗透在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念等无不浸透着德育的养分。因此,家长在花钱买了智育的同时,也就买了德育。德育之“用”更是体现其潜在性特质,学生的成长、成才、成人无不以德育为内在支撑的“骨架”,否则必将成为有才无德的“废品”。德育之“用”岂能以经济杠杆来衡量其实际的斤两呢?其次,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认为,“一个好王子,一切都归功于运用道德的原则使他成为好王子的那个人”。[1]204也就是说,学生到底怎么样,关键在教师。民办中学德育工作的好坏固然有这样那样的影响因素,但是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决定性因素。目前,民办中学的教师专业素质明显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懂得品德教育。就目前的民办中学德育队伍来说,主要是政治教师和党团工作人员。但由于政治课是“副科”,党团工作也不是主要工作,一般多由教师兼职。这些教师所以兼职,对于主办方来说,可以节省办学成本,而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多挣些工资。至于他们是否懂得德育工作,往往被忽略了。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思想教育是人人可以从事的,“谁不会说点道理呢?”“不都是教育孩子么?说服他们还不简单?”诸如此类的观点听起来掷地有声,实在是对思想教育的认识十分肤浅。二是不善于品德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品德教育时说道:“只有当行为给学生带来真实感、激动着儿童,在他们心灵里留下愉悦、兴奋、精神充沛的情感时,知识才能变成信念。”[2]当前由于升学率的引导,几乎所有教师,尤其是民办中学的德育工作者们服从和服务于学校的生存大局,在具体的德育工作中,首先以满足考试成绩为主,至于是否能够在学生的心灵里“留下愉悦、兴奋、精神充沛的情感”就不得而知了。三是不愿意从事品德教育工作。就教师个人价值追求而言,没有谁愿意被人轻视。同样是教育工作者,同样地付出了辛苦的劳动,为什么要被人看不起呢?尤其是品德教育费时费力、短期效果不明显,让人感觉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在教师队伍中往往有可有可无的感觉,这种不被认可的滋味是教师们谁也不愿意落到自己的头上的。因此,从事品德教育的工作者很多都不是出于内心的热爱,而是被动地接受安排。
(二)客观原因:主办者对德育工作的支持力度不足是致命的软肋
由于前述思想认识等方面的不到位,民办中学的主办者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德育的突出地位难以兑现,因此引起的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得一些民办中学的德育工作几近步履维艰,甚至名不副实。第一,德育工作经费投入不足。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才可能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尽管在教育行业有些工作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比如教师对学生的关心,额外的给一些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等等。但是,作为一项必要的工作,没有一定的资金支持就很难从根本上调动教师劳动的积极性。我们注意到一些学校在德育工作的经费投入中主要是两块,一是主管单位来检查时为了应付才付出一些款项,平时并不设立德育工作专项费用。二是给兼职德育教师微薄补贴,这并不是一个整劳动力的工资,而是兼职工资,有的甚至还不到一个整劳力的一半。第二,德育工作考核机制不健全。如何说明德育工作取得了实效,这在理论上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的学校有着自己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状态,所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采用各具特色的德育模式更容易取得实效。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只要能够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就至少可以为学校的德育工作铺平道路。比如,在形式上有没有成文的考核机制,岗位职责,具体要求等;在内容上有没有确定的德育工作内容,校园文化活动有没有具体实施的措施等。
三、民办中学德育工作的现实路径
民办中学的德育工作所以存在不如人意的各类问题,关键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确实地,德育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其潜在的价值属性让人感到不可能具有经济效益。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民办中学的经营者们的积极性。但既然是办教育,又必须符合教育的规律,没有德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因此,凭心而论,经营者们也愿意注重德育工作,只要能够不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就可以。也就是说,民办中学的经营者们虽然思想认识不到位,但在根本的意义上遵循教育规律,关注德育工作还是可以保证的。这就为民办中学德育工作走出困境提供基础的认识保障。
(一)利用德育工作的内在特性,让德育工作潜移默化
有些人认为德育工作耗时间没成效,尤其是没有经济效益。其错误的节点在于教育者对德育工作存在的渗透性、价值的潜在性、显效的缓慢性等特性缺乏认知。确实,由于中学生正值成长期,其个性品质尚未形成,个体行为的反复性、思想的单纯性特征十分明显,德育工作需要花费很多心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需要老师一定要花费大段大段的时间放弃其他工作来对学生专门开展德育工作,充分利用德育工作的内在特性就容易将德育工作做好做实。首先,依据德育工作存在的渗透性特征,将德育工作的具体内容化于无形,浸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就德育的内容而言,人们的言行举止无不显示出一个人内在的德行水平。而这些内容并不是通过专门学习获得的,都是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逐渐养成的。就学生来说,其行为习惯多是在平时的听、看、做中逐步养成的。因此,教育者可以通过有意识地针对学生平时听、看、做的内容进行优化、规范且严格要求,就可以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而影响学生的内在品质。其次,依据德育工作价值的潜在性特征,将德育工作的具体措施融入教学,体现在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德育工作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其确实存在却是不争是事实。因此,有针对性地将德育工作的具体措施融入教师的教学过程之中,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比如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承担的责任,而并不是只有德育教师才不可推卸。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那些不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也应在相关方面主动配合班主任工作,对学生的言谈举止加以要求,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熟视无睹。再次,依据德育工作显效的缓慢性特性,将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见诸行动,显现在师生共同的教学相长中。德育工作者常常因为德育工作的效果不明显而感到沮丧,尤其是青年教师,这是可以理解的。希望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心理追求。但德育工作想看到成果确实不易。对于学校教育来说,甚至基本没有可能。学生在校期间只有几年,这几年中的大量时间用在书本文化课的学习上,德育工作浸透其中化于无形。谁也不能说某个学生的成长是因为德育工作的推动。对此,将德育工作的效果见诸行动可以缓解渴望看到工作成果的心理期待。比如针对学生的某项与德育工作有关的具体工作,通过适当措施且严格贯彻,使得相关要求能够定时定量的完成,教师在工作的完成过程中逐步完善了教育理念和具体做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基本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这就是德育的具体成效。将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见诸行动有益于促进教育者的工作积极性。
(二)提高德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德育工作保质保量
前文已述,德育工作关键在教师。只有提高教师的德育素养,才能确保德育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否则都可能是空谈。具体地说,要基本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应提高德育教师自身的思想素质。德育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授课(第一课堂)和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第二课堂)两个渠道展开工作。要使这两个课堂的质量得到保证,对德育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很高,尤其是思想素质。尽管两个课堂的教育方式和内容都有差异,但目标是一致的,就是通过课堂这个载体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因此,德育教师思想水平的高度决定和影响着学生德育水平的程度。俗话说:要想让学生有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其次,应提高德育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作为一种工作,德育工作也是一种专业技能。这是毋庸置疑的。民办中学德育教师应该努力钻研德育理论,掌握中学德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与德育理论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吸取人类文化的精华,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更好地开展中学德育工作。但是,德育工作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那就是这项工作与工作者本人的道德素质密切相关。很难想象一个道德素质很差的人,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还会有什么影响力,即使其专业技能再好,对工作的成效也毫无益处。因此,要使民办中学德育工作保质保量,德育教师不管是兼职还是专职,都只有较高道德水平的教师才能胜任。
(三)营造良好德育氛围,促进学生道德自觉乐于践履
交互式电子白板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与白板互动的多维互动教学体系,构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动态生成方式变革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新型教学系统。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过程承担了情境构建、任务呈现、探究支持、总结反思等角色,并提供了生生、师生协作平台,在加强学生关注教学素材、培养良好注意品质等方面起着独特作用。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有效营造语言教学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么才能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喜欢上这一节课呢?由于电子白板具有独特功能,从而很容易实现。如在教学7AUnit3“Festival”时,教师运用电子白板聚光灯功能向学生展示一幅有关东西方节日的图片,让学生的目光都聚集在这幅图上。教师提出问题:“Whatfestivaldoyoulikebest?Why?”由于创设了话题并引入情境,通过看图、讨论节日相关信息,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话题,并激发学生学习各种中外节日如Mid-AutumnFestival、DragonBoatFestival、ThanksgivingDay等节日名称的兴趣。聚光灯功能不仅能创设具有思维性话题的引入,而且使导入形象生动、引人入胜,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有效进行英语知识拓展英语教学从本质上来讲是以文字为载体的文化交流等信息传输活动。而传统的英语教学,仅仅依靠“三个一”(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台录音机)进行教学,枯燥而乏味。而电子白板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各类影像资料,让学生在观看演示会话人的说话表情、肢体语言等过程中,感知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风土人情的异同。如教学8AUnit2“SchoolLife”,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更清晰地感知多国学校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差异。因此,运用白板教学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节省了大量的背景介绍,更能突破教学难点与关键,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有效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对于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要让学生运用规律对知识进行加工与梳理,并进行实际运用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电子白板具有将整个探究学习过程中生成性知识进行分类整理之功能,更好地体现知识体系的关联,让学生有效地形成思维体系,并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特别是英语复习课,由于英语基础知识繁杂,考点分散,必须建立知识体系,如果运用传统板书,效率极其低下;因此,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制作思维导图,实现集中快速、调整灵活地教学。如复习8AUnit1、2、3Grammar时,借助思维导图将三个单元的语法知识系统、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在版面上圈点、批注,从而起到提高速度、扩充容量、增加训练时间的功效,使复习课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有效整合英语教学资源对于初中英语教学可以将电子白板内置和初中英语教学素材等资源进行有效融合,因而在备课时即可以直接调用白板内置资源库和动画库等资源,也可将外部资源存入资源库,针对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如教学7BUnit4“Amazingthings”时,利用资源库,播放书本外各种amazingthings,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运用电子白板进行信息化教学时,可以拓展教学资源,改变传统初中英语教学素材单调的弊端。如果在网络型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搜索自己喜爱的内容,使知识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谐统一,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养与能力。
2建立多元教学评价机制,有利于提升初中英语教学的效能
交互式电子白板运用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当从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模式的设定、教学资源的整合等方面入手,构建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新型教学评价体系。以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为根本,紧紧围绕培育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为目标,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素养。因此,建立科学的多元教学评价机制,对形成初中英语高效课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电子白板自身评价机制电子白板自身已有丰富、完整的教学评价系统,教师只需要利用互动检测软件平台内的选择题或判断题模块,将初中英语教学内容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基本概念等相关内容嵌入到评测系统中。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或每一单元结束后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前一阶段学习内容的在线实时检测,甚至延伸到期中或期末知识的测试。这样既客观公正,又实时高效;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运用师生双向互馈评价机制在基于电子白板的英语教学环境中,根据初中英语教学实际需求,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双向互馈功能,将初中英语教学积件库资源嵌入到双向互馈软件平台,通过生生修改互评、师生点评纠错进行双向交流。在网络型多媒体教室还可以运用电子白板的配套抢答器或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抢答得分、网上评测与交流,实现线上师生互动、同伴互助,并以在线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或学习形态,从而实施更为广泛的合作学习方式,形成真正意义上生生、师生、人与社会的网络化的双向互馈评价机制。
3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尽管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比较大的,但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科学合理,遵循学生认知特点和英语教学规律。要有效地运用电子白板进行初中英语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遵循适时、适度、适当原则电子白板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应当遵循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不可无选择性地滥用。“适时”就是选择最有利于学生掌握的知识要点,实现最佳效果时机;“适度”就是既不滥用,也不一成不变地不用;“适当”就是电子白板要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处,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之处。注重有序、有节、有效目的电子白板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应当注重有序、有节、有效的目的。在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时,必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在教学设计时既要有基本环节,又要有知识拓展设计;用电子白板引领课堂教学活动时,必须重视教学效果,不能以使用频率与形式来评价教学过程的优劣。呈现图文并茂、活动多样形态电子白板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应当呈现图文并茂、活动多样的形态,避免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的单调。做到动静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积极参与,避免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产生。这样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语言基本技能得到训练,为实现英语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语
语文教学教师角色定位我这里好有一比,我们的语文教学好比是一台戏,那么,教师和学生就是这台戏主演。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往往越组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自己在语文教学的戏台上唱独角戏,而使学生成为这场戏的看客,剥夺了我们可爱的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不是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我们语文教师应扮演什么样角色呢?我以为应该是扮演以下几种角色。
一、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
众所周知,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而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我们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而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教学的任务就是要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还有引导学生怎么更好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加强给学生,同时还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的差异性,总而言之,我们教师要扮演好自己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而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
诚然,我们教师如何能扮演好桥的角色呢?首先,要引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否则就是桥搭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我认为,从这里作为切入点,就是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人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我们教学时,不让学生感到阅读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在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且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教学中重点是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
二、在语文阅读教学课上,教师还应做打开学生阅读视野的大门的钥匙
固然,尽管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尽管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但是知识是无限的,我们要以长远的眼光看问题,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学生光学会教材是不行的,也是不够的,在语文教学上就是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发展课外阅读,开阔阅读视野。
是的,语文教师要做好打开学生阅读视野大门的钥匙,就要求我们不能整天围着课本转,要给学生创造良好地课外阅读情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向课外学习,体会到:“功夫在课外”的深刻内涵。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开拓学生阅读视野的钥匙呢?首先,我们要让学生热爱读书,读好书,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给学生阅读自由,比如阅读内容,除不健康之外,不管历史、科技、社会等都可以读,以此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其次,我们要做好阅读指导,比如说,怎么样选书,怎样看书等,都要做到认真指导。再有,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养成好习惯会终生受益的道理,努力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地阅读习惯,比如说,每天定时阅读的习惯,记读书习惯,阅读中提问题的习惯等。
我们语文教师做好学生课外阅读工作,不仅对课堂教学有帮助,还对学生自身发展也能起到促进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觉得,我们语文教师担负的这项工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三、在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层面上,教师要做对学生艺术感染的天使
事实上,人文精神不能靠强行说教传给学生,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人文精神传输重在熏陶,感染。因此,我们语文教师不能只懂一些汉语知识或修辞等语文理论知识就行了,我们要加强修养,培养良好地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
我们教师要做好艺术感染的天使,要在这几方面加强修养。首先,是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我们语文教学其实是感情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的感情交流上面,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来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是我们在言行上要有风度,我们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这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要有艺术性。行有风度主要一点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做学生行为的表率。最后,我们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感受、创造这些美。
四、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创新精神层面上做学生的开路先锋
再说,现代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靠在传统教育上的教师,是行不通的,因为其思想统治束缚着学生的思想。比如说:要听老师的话,要按老师要求的去做,似乎老师是真理之神,一切都是正确的,不容许学生对自己去怀疑,甚至批判,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我们要勇于负担起做打破这种传统教育思想束缚的开路先锋。要培养学生怀疑、批判精神,教师自己要超越自我,敢让学生向自己挑战,为培养学生批判精神。另外,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想法,出题时多出些主观性试题,在评价时不要求统一,尊重个性差异。只有这样学生主体性才会得到体现,学生才敢想、敢做。
总之,随着语文教学的发展,我们语文教师对自己角色不断有新的认识,不管自己扮演什么角色,我们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教改深入的今天,把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良好语文习惯培养起来!这才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 人文建构 教学策略 个性化教学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突破以往教材的单一性和封闭性,展开了语文教材的新面目。新教材汲取语文教学经验,从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出发,在编排结构和文本选择上都有了新的超越,而它所赋予教师的教学职能也有了新的内涵。
一、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教学特点
苏教版国标本高中语文教材突破了以前语文教材的风格,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而成,是国家首批通过五套高中语文教材之一的新教材,目前的使用人数众多,也备受教育界的关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尤其自身的优势特点。
1.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普通高中的语文课程标准曾经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苏教版国标本高中语文教材就体现了语文学科的这一基本特征。它根据学生学习成长的实际情况确立特定的学习专题,而且每个专题都比较注重人文性,以人文母题统领整个组元,在具体的板块中,教材又都以高中语文的学习活动为支撑点和立足点,以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每个专题都围绕阅读与鉴赏、表现与交流这两条主要线索来编排。
2.跨文本、超文选的全新的教材结构
我们知道,以前我们的高中语文教材结构始终遵循着一种模式,那就是一本教材包含大概固定的几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四五篇文章都属于同一种文体,一个单元都设定与该单元相对应的单元知识和训练点。几乎这种教材结构从小学语文一直延续到高中,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的就导致了语文教学方式的僵化,从而导致学生思维的僵化。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打破了这种单一的固定模式,实现了跨文本、超文选的块状教材结构。这是适应新时期教材改革中的一次巨大突破,也是课程改革中的新的课程理念。这对高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3.有利于教学的个性化和学习的自主性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高中语文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赋予教师和学生很强的选择性,这也正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目的,它在多个层面上位高中语文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选择空间。
(1)专题层面的选择空间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前四个模块是四个专题,这四个专题的设置并不是要求在同等的教学时间里全部教授完成,而是为教师提供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让高中语文教师从四个专题中选择三个专题进行教学就可以。
(2)层面的选择就是板块的选择空间
高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专题的具体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之教师对教科书的理解,进行有取舍、有整合的教学,并不是把每个板块的内容都搬进课堂。这有利于给教师提供一个科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的自主性,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灵活的掌握。
同时,苏教版教材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自主性选择的空间。在教师进行有选择的教学的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自身学习情况,对教材的专题和版块进行二次选择,有取舍的进行区别对待,以更灵活的方式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其整体素质。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以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开创了语文教学的新时期,适应新时期时展的要求,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更加广阔的学习思路。
二、对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学的建议
一种新事物的出现,并不会一帆风顺,同样,新教材的从出现到被大家接受也需要一个探索和完善的长期过程。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比之于以前的语文教材,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现提出苏教版教材的教学建议。
1.自主选择,果断取舍
苏教版教材的内容相比于以前可谓更为丰富多彩。有些教师看到每个专题每个板块的内容都很好,而且考虑到学生的阅读量与一个人的总体语文素养是成正比的。因此,就不知道怎么对教材进行取舍。但是,无论从教学任务还是学习任务来看,几乎是无法全部选择的。因为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学课时也是有限的。所以。教师要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专题特点进行自主选择,对相关专题相关版块,要大胆取舍和整合。剩下的专题和内容可以留给学生作为课后阅读作业来完成。
2.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选择已经突破了以前高中教材的单元性类别划分模式,而是以专题为大单位,以板块为小单位的结构编排。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对教材的文本进行类型的认定,再根绝不同类型的文本设定不同的教学策略,这不但可以解决教学时间的紧张,还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区别对待,重点突出。而对于那些具有很强副属性的文本,可以在具体的学习活动时,安排进去进行内容渗透,以完成教学任务。经典性文本采用精读教学,一般性文本则应该采用略读、速度的教学方法。
3.课上课下,互动学习
苏教版国标本高中语文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在教学中,每个专题的每个板块都应该对学生的课外学习有明确的规定,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前预习、课下复习及课后体验活动相结合,进行一种互动性教学。
4.融会贯通,注重体验
苏教版教材的提出了的一个重要新教学方式就是“活动体验”。活动体验是引导学生围绕相关专题的文本内涵及学习要求而设定的,因此,体验活动的落实并能够与专题文本内容做到融会贯通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学习材料,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在体验中思考,在体验中探究,让学生通过体验融合进专题文本内涵的渗透,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三、总结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既然给教师提供了很大的自主选择性和灵活性空间,教师就应该树立正确的教材观,以创造性、自主性、个性化的进行有选择的处理教材文本内容,进行教材的二次解决和二次开发。把新教材本身赋予的职能利用在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开阔思维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黄丽君.避免“半死不活”,力求“动而不乱”――苏教版高中语文“活动体验课”的实施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7,(20).
[2]黄厚江.苏教版国标本高中语文新教材的基本特点及教学建议[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6,(2).
[3]陈善钊.理想主义的排萧――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教学心得[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8,(9).
[4]杨月娥.苏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研究[D],2007.
一、创作时期均为杜甫后期作品
见下表:
杜甫卒于公元770年,除《蜀相》一诗是杜甫初至成都,定居浣花草堂时所作,其余六首诗均为杜甫在生命的最后漂泊岁月中所作,是他生命最后衷肠的倾诉。
二、情感基调大体一致
杜甫越是晚年的诗作,“沉郁顿挫”的个人风格体现的越是淋漓尽致。这时期的情感,对比他少年壮游时期的远大抱负、雄心壮志已不可同日而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干云也已渐行渐远。诗人在颠沛流离中更多流露出的是凄苦、悲催、哀愁等情感,尽管这种情感的抒发往往是迂回深沉而非宣泄式的哀嚎。杜甫之所以给学生大体留下一个“苦涩”“哀愁”的模糊印象,多半与其最后时期诗作的这种情感不无关系。
三、虽抒沉郁之情常写壮阔之景
这七首诗情感的抒发多是沉郁的,悲切的,但老杜在写景之时却并没有选取细小的、狭窄的、婉约的乃至凄凉的种种意象,相反,他选取了一些宏大的、开阔的、近似豪放的意象,进而构成气象雄浑、天高地阔般的整体意境。见下表:
杜甫之所以能将这种沉郁之情与壮阔之景天衣无缝且以一种一贯风格的姿态出现,或许有以下几点原因:
1.主观上:诗人个人文学功力的体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创作上:“一切景语皆情语”。写这些壮景根本上还是为了更好的抒感,表达主题。如《登岳阳楼》诗中,若没有“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诗人的渺小、无助就得不到充分体现,感染力也将被削弱。正所谓“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清・浦起龙)。再如《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呈现的是天高地迥、雄浑阔大的意境,唯如此,不能衬托出“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般个人的极端渺小。
3.客观上:“盛唐气象”在诗人身上的折射。杜甫生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而杜甫晚年已完全处于唐朝的衰落期,但是,盛唐特有的雄壮浑厚的时代气息,赋予了诗人充分的自信、开阔的胸襟,诗风也明朗刚健、大气磅礴,且这种诗风是一贯的、连续的。可以说,这是盛唐时代的精魂在诗人身上的“余音缭绕”。
四、“一题不止一事,一诗不止一题”
杜甫晚年的诗作中抒发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单纯的,分割的,而是多样的、复杂的、交织的。如《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句,万里是一悲远,悲秋是二悲凉;做客是三悲离,百年是四悲老;多病是五悲身,登台是六悲孤,壮志难酬七悲怨和八悲愤。再如《登岳阳楼》中的“凭轩涕泗流”,杜甫泪水的成分是复杂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悲年老,悲体病,悲孤身,悲漂泊,悲亲朋无信,真可谓五味杂陈,“剪不断,理还乱”。正如卢世所说:“杜诗如《登楼》《阁夜》……,一题不止一事,一诗不止一题,意中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
五、不论穷达,心忧天下
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杜甫本人被尊为“诗圣”。当然,个体生命中遭遇挫折苦难的绝不止杜甫一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思想被古代知识分子奉为圭臬。杜甫的“圣”体现在他一直扎根在那片大唐土地上,一直关注着现实社会。他的伟大之处恰恰在于他无论身处何种境地,自身遭遇怎样困苦,始终心怀家国天下,心忧黎民百姓。“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还以《登岳阳楼》为例,如上文所叙,在抒发了“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个人情感之后,笔锋一转,“戎马关山北”,又虑及北方边关战事又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在《阁夜》中,“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突出蜀中大乱,战事紧急,时局动荡不安;“野哭千家闻战伐”又描绘出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水深火热,读来令人动容;在《咏怀古迹(其三)》中,“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借他人杯酒浇胸中块垒,表达一心为国却怀才不遇的抑郁,《蜀相》里也流露出类似情感。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顶岗实习的微观管理中,中职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具有双重身份,同时接受企业和学校的双重管理,对于顶岗实习的理解,学校及学生更侧重于“实习”,而企业更侧重于“顶岗”,绝大部分学生在企业承担的是与正式员工相同或相近的工作,导致学校布置的实习任务不能如期完成,使得学生处于“非生非工”的尴尬局面,出现管理效果下降、顶岗实习目标达成困难等问题。
二、顶岗实习中同伴教育的作用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身份的“双元”色彩,使得对其管理的内容出现复杂性,也必然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当学校和企业管理在学生顶岗实习时不能完全发挥作用时,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素质的提高,而学生的自我管理往往因学生个人素质的高低,导致不同的结局,当学生素质高时,他们不仅做好了自我管理,还能影响周围其他顶岗实习同学,反之,则会带动同学离职离岗,给顶岗实习带来负面影响。笔者带学生顶岗实习时就发现,当某个顶岗实习学生离职不干时,往往会找出不少理由来敷衍家长,为了便于敷衍,往往会带动身边学生离职,这样给家长的理由会更有说服力———不是我一个人干不下去,都已经有不少同学不想干了,此时笔者来劝说时已经毫无作用,学生给笔者的理由却是,那几个都要走,我不走,他们不把我当哥们。所以我们要重视学生自我管理,抓好良好的同伴教育,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在顶岗实习时的积极作用,降低不良影响。一般说来,同伴教育指的是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青少年尤其如此。特别在一些敏感问题上,青少年往往能够听取或采纳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同伴教育不失为利用青少年的趋众倾向,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一种好形式。中职生在顶岗实习前,在学校班级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和朋友圈,不少同学在这些圈里都很有影响力。他们的年龄都在18周岁左右,交友能力较强,极容易与周围年龄相仿的人融洽相处,和谐共事。这些都给我们启迪:相信在顶岗实习时发挥同伴教育是完全行得通的。
三、顶岗实习时同伴教育的建议
通常的管理中我们往往注重上下垂直管理,忽视了左右横向管理,顶岗实习期间的确需要发挥同伴教育这样横向管理的作用,但这种横向管理不能只是在顶岗实习时才去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效果的,需要平常同学之间相处时的感情“储蓄”和能力的培养。作为青少年的中职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也有一些处理问题的方法。在学校平常的管理中,我们就应该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中同伴教育的作用。注重平时播种施肥、注重学会倾听、注重探究合作、注重典型引路、注重创新创造,这样不仅让学生形成愿意听同伴教育的习惯,也让学生之间学会同伴教育方法和技巧,为今后同伴教育的开展提供丰富的经验。这样同伴教育就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给予学生参与处理班级问题的机会
中职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是非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虽然他们容易感情用事,甚至是从个人利益出发来衡量是非,但大部分同学的眼睛是亮的,知道是非对错,能站在一个较为公正,或便于问题解决的角度,把学生之间的事处理好,这样便于树立部分学生在同伴中的公信力,便于同伴教育工作的开展。在给予学生处理问题的机会上,首先要做到改变思想,班级是我家,和谐靠大家,杜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其次做到参与处理问题的同学说话要公允,但又要让同学能接受,万一出现问题,其他同学要及时补救,便于问题向好的方面发展;最后要做到学会借力,处理问题的学生要善于借用老师、同学或出现问题的同学相信的人来帮助处理问题,提升文明素养。
2.培养学生同伴教育应该有的能力
同伴教育不仅需要学生有爱生活、爱他人、爱集体的秉性,也需要学生有善于观察、敢于思考的品质,还需要学生有语言表达、技术精湛等技巧,等等,这些能力都需要学生在平常的学习、生活、技能训练中去培养,在给予的各种机会中去训练,努力达成,从而在同伴教育中运用和提升各项能力,提升综合素质,进一步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
3.努力使实习单位年轻优秀员工成为顶岗实习生的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