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医学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20 16:18:42

序论:在您撰写医学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医学教育

第1篇

1.1宏观因素教育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改革步伐缓慢、经济发展区域失衡、文化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我国医学院校人文医学教育的发展。

1.1.1医学教育定位及培养目标偏离,人文医学教育制度不健全目前对医学生的培养往往只重视医疗技术方面,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对医学教育的定位不明确,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人文医学教育混为一谈,认为加强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也就是开设一些基础性课程,如文史哲、艺术欣赏等,完全背离我国医学教育的实质。

1.1.2我国教育重理轻文,人文医学教育未得到重视长期以来,重理轻文成为医学教育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这样虽然培养了医学生的理解、概括、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但忽视了开发医学生的意志、兴趣、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现阶段的医务工作者,既要有过硬的医学技术,又要有一定的人文素养。

1.2微观因素医学院校人文医学教育的发展,有赖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和谐发展,同时也离不开本身的教育观念、体制、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学生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1.2.1教育观念体制落后调查研究显示,53.03%的学校其人文医学教育的阻力主要是教育部门重视不够、教育观念落后、教育体制改革缓慢;51.62%的认为人文医学教育的最大阻力来自学校决策者;进一步分析发现,53.48%的认为来自学校决策层的阻力,是他们在观念上认为人文医学教育不重要,46.5%的认为他们认为很重要,但认为教育体制改革太麻烦了,不易做到。这些数据说明,教育观念、体制是影响医学院校人文医学教育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1.2.2经费投入不足经费的不足使人文医学教师外出进修的机会少,影响着与其他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师水平的提高与人文医学的发展。

1.2.3师资力量缺乏由于人文医学属于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点,对教师也有特殊要求,一些院校虽然主观上希望多开设一些课程,但因师资缺乏不得不放弃,师资力量不足是影响医学院校人文医学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1.2.4医学生自身重视不够现在青年学生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对社会现象,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识误区,新闻媒体的话说得更为严重,如“传统文盲”、“价值认同偏颓”、“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失衡”等,导致他们对人文课程缺乏必要的重视。

2必要性分析

2.1强化人文医学教育是医学发展、医学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当前党和国家提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无疑将极大地促进高等医学院校人文医学的开展、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医学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发展、医学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2.2强化人文医学教育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迫切要求高等医学院校除了要对医学生进行生物医学教育,使其掌握精湛的医疗技术外,还要对医学生进行人文医学教育,提高其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

2.3强化人文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能力的要求如果医学生仅仅凭借自然科学的理论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往往只重视患者的生物属性,忽略患者的社会学属性,导致医患矛盾的发生。由此我们认识到创新人文医学教育模式,强化人文医学教育,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注重医学生德性和智慧的培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在当今医学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强化人文医学教育的路径

3.1转变人文医学教育理念,明确人文医学教育目标医学院校开展人文医学教育,政策导向和观念转变是很重要的,因此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人文医学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使教育教学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医学生的成长。明确具体的人文医学教育目标,是开展人文医学教育的指引,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参照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所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中所强调的医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要求标准(医学职业态度、行为和伦理;交流技能;具有人群和大卫生观及相应能力;具备信息管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结合我国医学教育的实际,确立我国医学院校人文医学教育的具体目标,为顺利开展人文医学教育提供保证。

3.2改革和完善人文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医学课程由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医学三大部分组成,人文医学教育要持续贯穿其教学全过程,形成较为完整的人文医学教育的核心课程体系,主要有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法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以及医学社会学等。要求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教学中传授人文医学知识,专业课教师应当具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开展实践教学,扩展人文医学教育的途径。

3.3改革和完善人文医学教育形式在人文医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尽其所能采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外阅读、写作训练甚至是角色扮演等,改变人文医学课程大班授课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采取以案例为基础,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形式,以及交互式、小组讨论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情景分析的能力。将社会实践纳入理论课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对医学生的期望,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认识社会的能力,激发学生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的使命感。

3.4改革和完善人文医学教育考核机制在考核中贯彻全程化原则,自始至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细致的考核。首先,在考核的时间上实现全程化:即从入校学习的那天起,将考勤、当堂发言、论文撰写、教学活动和期终考试等教学环节都纳入考核范围;其次,在考核的空间上实现全程化:不仅局限于课堂上的考核,也包括社会实践场所的考核和平时表现的考核。

第2篇

英文名称:Researches in Medical Education

主管单位:中华医学会

主办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重庆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8569

国内刊号:50-1149/R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200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由重庆市教委主管、重庆医科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医学教育研究期刊之一。

本刊以医学教育研究为主要内容,探讨教育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交流医学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成果,反映国内外医学教育动态,沟通信息,活跃医学教育研究的学术空气,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办学水平;把人文、社会等相关学科的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引入医学教育,关注医学领域内的社会心理、经济和法律等问题,促使医务人员、教师和医科类学生树立大卫生观和大健康观,以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学教育国际化的需求;学习和借鉴各科类高校办学的新理念、新思路,探讨高等教育的共同规律,促进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介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动向,引导医学教育观念和手段的更新与改革。

第3篇

英文名称: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主管单位:天津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天津市职工医学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4-6763

国内刊号:12-1206/G4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7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第4篇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Education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温州医学院;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常会医学检验教育分会;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学会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浙江省温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第5篇

乡村医生培训、全科医师培训、适宜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内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学习进度,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自主学习,还给许多学习爱好者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通过远程医学教育这种形式,使广大卫生技术人员解决了过去仅靠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学习班,获得学分的难题,同时节省了大量学习经费和时间,远程医学教育成为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一条有效捷径。

2灵活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的重要,特别是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广大卫生管理人员和卫生技术人员已深刻认识到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将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而传统的办班学习,函授等继续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远程医学教育因其具有灵活、方便、快捷的特点,充分发挥了学习者的积极性,是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必要手段。远程医学教育的可见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涵盖了各个学科的发展动态及学科前沿的内容,所有卫生技术人员均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发展要求,同时对自身业务素质也可很好提高。远程医学教育这种方式与传统继续医学教育方式相比,还具有省时间、节约经费的优势和灵活性。

3开放性

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有利于高素质卫生专业技术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当今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医学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加快,又使得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更加渴望了解新趋势,掌握新技术。事实证明,现代社会谁先掌握了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谁就占领了本专业领域的制高点。谁就能够在卫生事业的发展、在为人民群众健康事业的服务上掌握主动、抢占先机,而覆盖全国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网络,恰恰为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搭建了这样一个终身接受和培训的平台,从而使得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第一时间内获取医学新知识、新动态成为可能,同时也对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工作和业务水平,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经济性

远程医学教育有利于整合各类业务培训资源,最大限度的节省培训经费。由于管理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多年来,各专业、各学科的诸多业务培训工作,一直分散在相关的业务部门,且长期沿用逐级培训师资,再由经参加培训的人员对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的老套路。这种省、市、县三级逐层培训的做法,不仅因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产生了培训效果不佳的问题,而且还因人员往返劳顿及交通和食宿等,挤占了本不宽裕的培训经费,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而选用远程方式进行相关业务培训,不仅可以统一师资,把最优秀的师资展现在基层受训人员面前,而且还可以避免传统方式造成的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同时更有利于卫生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各专业培训项目,整合散在的各种培训资源,收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5信息量大

第6篇

[关键词]全科医学教育;临床医学教育;区别;发展

在20世纪50年代末,一些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逐渐成为这些国家及地区的主要疾病。慢性病患者的增多,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压力,急切需要政府、社会做出相应的应变措施,全科医学应运而生。全科医学主要面向社区与家庭,是融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及人文社会学等的一门综合性医学学科[1]。全科医学不仅是疾病诊治的研究,还是对疾病的病因预防、康复保健、人文关怀等一系列的研究。随着医学文化体系及医学模式的进一步发生转变,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成为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2]。该模式不仅认识到病人因素,还考虑到病人的环境因素以及由社会因素带来的对疾病的影响。全科医学于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入国内,犹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高等医学院校及三甲综合医院起步与发展[3]。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全国各地的基层医院对全科医生需求越来越大,出现了全科医生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全科医学经过几十年的摸索与发展,我国培养全科医生的主要模式为“5+3”,即5年的临床医学教育+3年的全科规范化培训,还有基础医疗卫生人员通过全科医学转岗培训后获得全科医生的执业资格等培养模式[4]。想要培养出一名优秀的全科医生,全科医学的教育体系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教学的经验,总结全科医学教育与临床医学教育之间的区别,提出不同的看法,为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建言献策。

一、全科医学教育与临床医学教育的区别

(一)教学的目的和对象不同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我们要清楚以下几个问题:我们的教学对象是谁,我们面对的学生基础水平怎么样,我们将培养出什么类型的学生等。临床医学专业性强、临床医学教育实用性强,因为我们培养的对象是临床医学生,毕业后主要进入二级或三级的医院工作,这些医院的病人大多数从基层医院转诊而来,他们的病情有的危重,有的疑难,这要求临床医生的临床理论知识扎实深厚,学以致用,从容处理这些疑难危重病人。而全科医学的教学主要面对的人群是全科医学生,无论是“5+3”教育模式,还是全科医学转岗培训方式,完成结业后服务的对象是社区和家庭,主要的工作任务是预防保健、疾病防治等,治疗的疾病多为一些常见病与慢性病。全科医学生要求掌握临床知识的广度,不要求其深度,整体上看全科医学生对临床医学知识的掌握度要求更高,对于一个全科医学教师来说,要求掌握临床医学知识更全、具备的教学能力更强,全科医学教师不仅要带动学生掌握医学专业知识,还要帮助学员掌握分析疾病发生发展的前因后果、影响疾病的环境社会因素,才能全面地处置病人、合理地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不同

临床医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将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包括内外妇儿等各门学科的知识点。临床医学教学方式主要通过面授。临床医学教学首先通过理论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个学科的纵向知识,然后是学生进入临床科室见习、实习,进行临床医学实践。全科医学教学与临床医学教学的主要区别在于教学内容上的不同。全科医生培养一般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为全科医学理论学习,主要内容为全科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肿瘤学、计算机基础等;第二阶段为内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皮肤科学、康复医学等临床专业理论学习;第三阶段为社区实践[5]。全科医学的教学方式也不同,虽然全科医学教学理念由临床医学教学发展而来,全科医学教学大多通过面授方式讲解理论知识,但是全科医学教学发展至今已数十年的历程,目前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如以病例导向讨论学习、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翻转课堂学习法、全景式教学、慕课形式教学、社区学习等[6-9]。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不仅减少了教师的备课时间,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课前预习理论知识、课间激烈讨论或者是辩论,最后通过老师的总结方式加深和强化学生的记忆,学生会快速轻松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这样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

全科医学教育的根本在于全科医学教学,教学的进步才有医学教育的发展。然而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比如国家政策倾斜、政府宣传,学校、教师对全科医学的重视力度,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识等。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与不足具体有以下方面。

(一)国家的政策支持

国家一直重视全科医学的建设,目前全科医学建设有长足的进步,但是一些方面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比如教学基地以旧改新、设备设施陈旧以及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全科医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全科医学发展初期没有更好的落脚点,全科培训基地选址偏僻,教学设施陈旧。在全科医学发展初期,人们的普遍认识是全科医学带来的经济效益不高,从而全科医学的发展在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及医院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国家出面,国家加大资金的投入用于基础建设,并予以政策性倾斜,降低报考全科医学的考生录取门槛、毕业后定向工作等;需要政府对全科医学科的大力宣传,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全科医学前期建设投入是巨大的,全科医学对人类生命健康、社会进步将起到重大的作用。

(二)高校对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视

部分高等医学院校比较重视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培养与投入,全科医学教育相对薄弱。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讲授方式仍然是全科医学教学的主流。以板书、幻灯片形式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样会存在诸多弊端,如学生不能抓住学习的重点、注意力不集中、课后容易遗忘知识点等情况。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理论课教师大多为中级以上临床医师经过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合格后上岗教学,教学过程或多或少采用临床医学教学思维上课,缺乏全科医学的全局观与大局观,影响全科医学的教学质量。全科医学教学的发展需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引入新的教学方式才可能使全科医学教育突飞猛进地发展。

(三)全科医学生的认识

全科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科认识不足,对全科医学的学习价值观理解不深刻,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没有很好的规划。有研究发现,定向全科医学生职业成熟度较低者所占比例占62%、成熟度较高者仅约13.0%[10]。由此看出,一门学科教育不仅要有对学生理论技能的培训,还要有思想政治的培养。全科医学的思想教育对一名全科医生尤为重要。全科医学生要转变传统的临床医学思维观念,学生需要热爱和充分理解全科医学这门学科,全科医学更多是服务于社区与基层,走家串户、建立健康档案,看似每天做的平凡的事情,实际是保障人类健康的伟大事业。

三、全科医学教育的未来发展与需要

(一)对全科医学教育事业的重视

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首先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教育事业的基础,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根据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建设多层级的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包括三级医院、县级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2010年6月国家印发了《关于发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计划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医学人才。2011年7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全科医生”的发展目标。经过正规系统培训以及定向性培养安排,目前全科医学教育初见成效。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根本,学科发展需要注重全科医学教育的师资培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新的学科发展之初,教师的作用尤其重要。全科医学师资的综合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全科医生的根本保障。目前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师资队伍主要来源于高校全科医学基础课教师、临床教师和全科教学基地教师。作为独立单位的教师,在承担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中有着各自的优缺点。一些教师从未接受过系统、全面的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且缺乏全科医学理念,不能很好地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全科医学思维。我们需要通过制订优惠政策、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引进全科医学人才等措施来加强对全科医学师资队伍的建设。肿瘤学、计算机基础等;第二阶段为内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皮肤科学、康复医学等临床专业理论学习;第三阶段为社区实践[5]。全科医学的教学方式也不同,虽然全科医学教学理念由临床医学教学发展而来,全科医学教学大多通过面授方式讲解理论知识,但是全科医学教学发展至今已数十年的历程,目前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如以病例导向讨论学习、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翻转课堂学习法、全景式教学、慕课形式教学、社区学习等[6-9]。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不仅减少了教师的备课时间,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课前预习理论知识、课间激烈讨论或者是辩论,最后通过老师的总结方式加深和强化学生的记忆,学生会快速轻松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这样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

全科医学教育的根本在于全科医学教学,教学的进步才有医学教育的发展。然而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比如国家政策倾斜、政府宣传,学校、教师对全科医学的重视力度,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识等。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与不足具体有以下方面。

(一)国家的政策支持

国家一直重视全科医学的建设,目前全科医学建设有长足的进步,但是一些方面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比如教学基地以旧改新、设备设施陈旧以及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全科医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全科医学发展初期没有更好的落脚点,全科培训基地选址偏僻,教学设施陈旧。在全科医学发展初期,人们的普遍认识是全科医学带来的经济效益不高,从而全科医学的发展在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及医院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国家出面,国家加大资金的投入用于基础建设,并予以政策性倾斜,降低报考全科医学的考生录取门槛、毕业后定向工作等;需要政府对全科医学科的大力宣传,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全科医学前期建设投入是巨大的,全科医学对人类生命健康、社会进步将起到重大的作用。

(二)高校对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视

部分高等医学院校比较重视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培养与投入,全科医学教育相对薄弱。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讲授方式仍然是全科医学教学的主流。以板书、幻灯片形式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样会存在诸多弊端,如学生不能抓住学习的重点、注意力不集中、课后容易遗忘知识点等情况。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理论课教师大多为中级以上临床医师经过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合格后上岗教学,教学过程或多或少采用临床医学教学思维上课,缺乏全科医学的全局观与大局观,影响全科医学的教学质量。全科医学教学的发展需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引入新的教学方式才可能使全科医学教育突飞猛进地发展。

(三)全科医学生的认识

全科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科认识不足,对全科医学的学习价值观理解不深刻,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没有很好的规划。有研究发现,定向全科医学生职业成熟度较低者所占比例占62%、成熟度较高者仅约13.0%[10]。由此看出,一门学科教育不仅要有对学生理论技能的培训,还要有思想政治的培养。全科医学的思想教育对一名全科医生尤为重要。全科医学生要转变传统的临床医学思维观念,学生需要热爱和充分理解全科医学这门学科,全科医学更多是服务于社区与基层,走家串户、建立健康档案,看似每天做的平凡的事情,实际是保障人类健康的伟大事业。

三、全科医学教育的未来发展与需要

(一)对全科医学教育事业的重视

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首先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教育事业的基础,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根据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建设多层级的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包括三级医院、县级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2010年6月国家印发了《关于发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计划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医学人才。2011年7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全科医生”的发展目标。经过正规系统培训以及定向性培养安排,目前全科医学教育初见成效。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根本,学科发展需要注重全科医学教育的师资培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新的学科发展之初,教师的作用尤其重要。全科医学师资的综合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全科医生的根本保障。目前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师资队伍主要来源于高校全科医学基础课教师、临床教师和全科教学基地教师。作为独立单位的教师,在承担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中有着各自的优缺点。一些教师从未接受过系统、全面的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且缺乏全科医学理念,不能很好地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全科医学思维。我们需要通过制订优惠政策、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引进全科医学人才等措施来加强对全科医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争.浅谈全科医学概论教学的体会[J].青年时代,2016(21):173.

[2]汤志萍,黄婉霞,王富云.现代医学模式对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启示[J].中外医学研究,2014(32):153-155.

[3]徐静,周亚夫,葛运运,等.国外全科医学教育和全科医生培训情况分析及启示[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7):3155-3158.

[4]王良君.关于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9):5-6.

[5]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我国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成果报告[J].大学(学术版),2012(4):84-89.

[6]齐殿君,张联红,王爽,等.“以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基础、社区为导向”全科医学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4):418-420,424.

[7]陈英,赵磊.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全科医学基本方法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18):195-197.

[8]杨琳琳,谢军,王大明,等.全景式教学在全科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0,19(7):847-851.

[9]陈沁竹,徐王国,王燕.慕课结合传统教学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9,18(10):1013-1017.

第7篇

1.1一般资料:2016年1月,随机抽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不同职称、学历、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500名,针对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情况发放自编调查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74份,回收率94.8%。其中有效问卷474份,有效率为100%。参与调查的医务人员中,男性占32.57%,女性占67.43%。医生占60.4%,护理人员占23.3%,医技人员占16.4%。学历为大专人员占28.5%,学历为本科人员占49.8%,学历为硕士及以上人员占21.7%。初级职称人员占47.2%,中级职称人员占30.5%,高级职称人员占22.3%。30岁以下者占40.4%,30~45岁者占33.7%,45岁以上者占25.9%。同时调取2013-2015年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的相关数据。1.2研究方法1.2.1自编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四部分:填写者基本信息、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认知和参与情况、对科室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成效方面的评价和建议、对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开展和实施效果的评价和建议。1.2.2随机抽取访谈对象90人,其中院级领导5人,中层管理干部15人,临床医生25人,医技人员20人,护理人员25人,调取2013-2015年继续医学教育相关资料。1.3统计学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

2结果

2.1对CME的认知情况:认为开展CME有必要441人,占93.0%;有时参加CME活动289人,占61.0%;经常参加CME活动166人,占35.0%。2.2收获及影响因素:认为可以提高专业水平的占56.1%;认为对工作有帮助的占30.8%;认为开阔和发展思维的占66.5%;认为可以提高理论水平的占46.0%,见表1。2.3医院职工对CME活动的评价:内容符合和基本符合“四新”占74.7%,对授课老师方法满意或很满意占9.1%,对CME教材质量满意或很满意占4.4%,见表2。医院职工认为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占75.1%、扩大硬件设施投入占84.8%、信息化建设占90.3%,见表3。

3讨论

3.1医院管理层要重视和支持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结果显示,医院职工对继续医学教育很有需求,认为继续医学教育对提升专业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医院管理层要结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形势和卫生行业领域发展的新特点,统筹全局,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一是建立健全管理组织机构,形成医院和科室双重管理体制;二是发挥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质量监控作用,建立医学教育工作会议例会制度;三是重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部门的发展;四是保证经费支持,每年按照一定比例抽取医院业务收入作为继续医学教育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3.2加强和扩大宣传,强化继续医学教育思想意识:结果显示,仍有部分职工存在学习意识淡薄、参与积极性不高现象。因此,医院要从根本入手,加大继续医学教育宣传力度,使继续医学教育成为医院职员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是通过邀请专家讲座、发放宣传彩页、播放宣传教育片、制作展板和海报等多种形式,加强和扩大继续医学教育宣传;二是增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4],真正把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转变成自觉的行动[5];三是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和远程医学教育建设,尽快实现网络医学教育平台的全院覆盖,使其对内是宣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平台,对外是树立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形象的窗口。3.3加强制度和体制建设,严格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和实施:本研究结果显示,之所以会出现“经常参加”、“有时参加”、“根本不参加”等参差不齐现象,主要还是缺乏有效的奖惩措施。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加强继续教育制度和配套政策的建设,是继续医学教育得以深入、持久、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6]:一是从规章制度着手,完善、更新医院和科室关于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二是成立科室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实施目标责任考核制,把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与医务人员年度考核、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职业再注册等紧密结合[7];三是建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评价体系,及时有效规范继续医学教育管理。3.4进一步丰富继续医学教育内容和形式:根据表2中结果,医院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目前开展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基本符合“四新”要求,但在“三性”方面差些,在课程内容设置、教师配备、活动形式等方面尚未兼顾到不同学历、不同岗位和不同专业群体的学习需求。因此,结合医院发展和人才培养,注重继续医学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变动性和创新性至关重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广大卫生技术人员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是适应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8]。3.5发展壮大继续医学教育师资队伍:本研究结果显示,医院现有继续医学教育师资力量薄弱,要进一步壮大师资力量:一是每年拿出一定的教育经费用于选拔科室业务骨干外出研修、攻读学位、出国深造,搭建老中青分布合理、构建科学的师资队伍;二是借助CME项目的实施,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开展学术交流,介绍最新的疾病诊疗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保证师资队伍能够及时接收到最前沿的医学科技信息和医学研究成果;三是与国内外的知名医院、科研院所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高层次卫生人才的联合培养和学术交流,从而保持师资队伍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的先进性。3.6加大继续医学教育硬件设施投入,引进软件管理系统:结果显示,医院目前尚未实现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职工个人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降低了继续医学教育的网络化管理效能。因此,引进继续医学教育软件管理系统,通过应用互联网、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IC卡、POS机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CME项目信息公开化、个人学分电子化存储与查询,个人可以通过账号和密码登陆系统查阅学分获得情况。

[参考文献]

[1]徐婷婷.关于肿瘤学会开展国际继续医学教育的思考[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38):3127-3128.

[2]谢冰,林婧,蒋莹,等.医疗联合体内继续医学教育共享平台的建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4):497-501.

[3]马晓红.某所2008-2012年继续医学教育数据分析[J].医院管理杂志,2014,21(2):149-150,160.

[4]凌蔚.中医医院临床医生继续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28-29.

[5]付晓宇,孟群,敬蜀青,等.新时期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3(4):2-3.

[6]李燕云,马维红,马静.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3):436-437.

[7]王玲玲,鲁立,盛伟.国外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发展及启示[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24(11):1189-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