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网络环境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8:09:02

序论:在您撰写网络环境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网络环境论文

第1篇

1.1信息收集传统情报收集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专职人员的个人喜好以及部门专家的意见都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图书馆每天产生大量历史信息数据,传统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同时对数据的分析与评价十分模糊。信息融合技术将极大克服这一困难,能够较清晰地进行分析与评价。如,通过各种检索请求,对各种资源进行信息融合,从而有效管理文献,将无价值或已过时的文献剔除出去。对互联网上无序信息进行分类、规整,从而使馆藏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和科学。

1.2优化数字图书馆信息数据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具有馆藏资源数字化、信息组织与传输网络化、信息资源共享化的数据信息系统。数字图书馆内容虽然丰富,但充斥着大量无用或低效率的资源,通过信息融合技术,可以分析、过滤一些信息,发现隐藏的有价值的信息,特定用户可以通过融合模型,快速搜索到所需信息资源,从而大大提高信息使用效率。实现这种信息服务的主要步骤有:搜索特定目标的相关信息;利用融合模型形成信息集合;整合后产生新知识方案,从而得到隐藏数据中的真正信息,为用户提供更有效的信息服务。

1.3为图书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现代图书馆正朝着网络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所以它要处理和提供的信息较以往更多、更广、更复杂。为了剔除冗余信息,必须对海量信息进行有效组织与管理,对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图书馆还可以根据用户喜好或访问历史等进行信息处理,从而主动向用户提供推送服务。另外,信息融合技术还可以分析和均衡图书馆有限的文献购置费,从而使经费发挥最大效益。

2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

2.1建立完善的特色数据库网络技术的高容量存储及快速推送功能,极大改变了原有的服务方式及内容,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得到了极大拓展,除了建立跟踪档案、搜索各种科研信息、搜集各种学术论文之外,还会关注研究机构、电子出版物网站的最新动态,并对得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开发出特色数据库,以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2.2提高检索、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在信息社会里,面对与日俱增的海量信息,图书馆情报人员要有比一般读者更敏锐的信息分析和判断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与情报信息工作人员的眼光、文化底蕴、知识基础等有很大关系,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脚步,以自身独到的眼光去洞察行业领域动态,提高知识信息生产率。如何更好、更快地在短时间内对情报信息做出正确判断,获得隐藏在深处的有价值信息,也是情报信息工作人员自我竞争力的表现。

2.3广泛搜集各类信息源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主要是为了获得对手的情报,以供高校读者使用。在信息的获取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处理工具,搜集一切与高校发展的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通过高效、科学的整合模型,将这些信息源进一步整体形成竞争情报集,以简报形式供读者使用。

2.4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竞争情报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竞争情报服务发生了新变化,竞争情报工作的出色完成离不开现代技术的支持。所以除利用传统手段外,还要辅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为竞争情报的获取、分析和反馈服务。利用检索工具、网页、商情数据库等可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如其他院校的专业设置、教学信息、学术动态、人才资源等,这些都是十分有价值的情报资料。网页搜索能够获取对手一些竞争情报,而通过主页上一些链接还可以发现更多情报,进而形成对竞争对手的更深入的了解,把握竞争对手的动向,准确定位自己,为制定战略决策而服务。目前,信息技术应用有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竞争情报系统等,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将形成一个竞争情报服务体系,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效率。

3信息技术在图书情报工作中应用的反思

3.1技术并不是万能的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技术不是万能的,先进技术并不能完全代替其它工作,主要表现为:①技术不能代替文献信息。图书馆不会因为建立了先进的管理系统而吸引广大读者,他们不会因为这一点而争先恐后地使用图书馆馆藏。②技术不能改善图书馆管理状况。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管理发展而来,没有好的管理就谈不上技术的更新,技术也无法达到理想的实施效果。③技术必须服务于某项业务。技术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以服务于某项业务来体现自身价值,技术与图书馆核心业务的配合是提升工作效率的关键。④技术是图书馆发展的基础。对图书馆业务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可以发现管理漏洞;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图书馆资源,如信息共享、馆员信息分享等。

3.2以技术为主的系统发展的一般过程在图书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诸如文化、理念等的差异,会使信息技术的应用产生各种阻力,进而影响到图书馆信息化发展。一般来讲,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要经历由低级向高级迈进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后再到一体化系统过程。技术应用解决的首要问题是高操作层的效率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员工劳动强度,这一层一般不会与文化或观念产生碰撞,其最大的阻力在于员工是否能够驾驭计算机信息系统,这就需要时间和培训来完善。另一个是辅助决策系统,它主要是为图书馆的管理者服务的。辅助决策系统是专门为图书馆管理者服务的,每一位管理者都希望了解图书馆的运行情况及未来发展,但决策需要各部门提供数据,而数据来源却存在较大障碍。首先,人们会从现在使用的管理系统中获取数据,但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有待商榷。其次,图书馆管理者希望由新的管理系统来解决数据问题,但各部分如果出现新问题,就需要更改业务流程,而此时就要更新管理系统来实施。

第2篇

1.1财务信息可能被窃取就目前的财务会计而言,财务信息已经突破了传统以计算机机房为服务器的中心式模式,涉及企业财务、经营状况商业机密等信息的数字资料,大量通过互联网形式存在于开放的网络中。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这些财务信息存在被外人盗用、拦截、篡改等风险,很难保证长期稳定的真实与完整性。互联网给企业间的商业来往提供了极大便利,使得许多企业间的商务往来通过网络电子平台得以实现,比如企业可通过电子采购方式完成交易等活动,这种开放性的便利给企业财务带来风险,给犯罪分子提供了机会,使其利用网络作案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作案手法隐蔽。据网络相关机构统计,仅涉及企业信用卡的网络盗窃行为平均每30秒发生一次,可见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所面临的的挑战之严峻。

1.2网络信息系统存在侵袭的风险网络的开放性一方面给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带来便利,另一方面也给犯罪分子带来更多机会。互联网的信息共享使得网络存在被黑客或病毒攻击的风险,非善意访问者利用这些非法手段能够获取企业财务信息,使财务信息系统遭受侵袭。首先,从网络侵袭破坏程度和灵活度来看,黑客是互联网系统不稳定的主要祸首,其侵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破坏性较大,难以针对性防范;其次,从互联网受侵袭的范围看,计算机病毒能够带来更广泛的破坏,计算机病毒的技术进步越来越快,手段越来越多变,破坏力越来越大;再次,网络系统、计算机系统自身存在的漏洞、软件本身的后门程序、通信网络的不稳定等因素也会给财务信息系统带来安全隐患。

1.3企业内部控制可能失效相对于网络会计信息系统,传统的会计系统对于用户使用授权审核、批准具有严格的人工程序,对会计活动的授权正确性、合法性有一套严格的人工程序,但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的载体是网络而非纸质,审核对象是计算机软件系统而非人工,因此,当大量不同的会计业务交叉在一起时,信息共享与快速更新会使会计系统中某些职权分工、互相牵制和控制失效。

1.4会计档案存在丢失风险在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档案已经由传统纸质转变为数字媒体形式,其信息的载体也转变为光、电、磁等介质,这使得会计档案的保存必须依赖于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一旦丢失便不可恢复。同时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得系统软件不断更新换代,不同时代、不同单位的系统存在软件不兼容的现象,会计档案信息无法实现更新与保存,导致会计档案面临失效的风险。

2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1)在互联网这个开放的信息共享大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无论是在软件、硬件方面还是在网络系统方面都存在不安全性。硬件系统中,硬盘、存储器、线路、路由器、主机等部件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软件系统方面,操作系统、会计软件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处理中心、会计档案系统等存在安全隐患;网络系统方面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因素有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电磁波辐射等。

(2)开放的网络需要更为严格、严谨的安全法律法规,因此网络会计信息系统需要有特别针对性的安全控制制度。

(3)相关会计从业人员在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相关活动中存在道德风险。

3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措施

3.1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的内部控制针对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应从会计数据安全、数据保密、数据完整、信息资源、系统开发、系统应用、系统维护、系统管理、内部审计等方面强化控制管理。依据相关法律制定规章制度,运用现代化数字签名技术进行数据确认,及时对会计数据进行备份等手段加强会计数据安全控制。对用户、会计数据进行合理分类,对会计数据值进行约束,加强数据加密控制管理来实现会计数据加密完整性的管理。重视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控制,制定相关制度,用提前预防、检测和更正的方式,防止不法行为的产生,保障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维护管理的力度。另外,在内部审计方面,对会计资料进行定期审计,监督会计信息数据存储方式的安全、合法,对系统运行的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漏洞。

第3篇

1来自馆员意愿、能力及知识储备方面的障碍

馆员的隐性知识存在于馆员自身,涵盖技术、认知、经验、情感等要素。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掌握关键性的隐、诀窍和经验能获取个人某种特殊权益,这就造成有的馆员不会随意主动转移隐性知识。馆员能力是指馆员对知识的理解、吸收、表达、存储和运用方而的能力以及对知识处理、反应与应变能力。同性质同内容的知识,馆员应根据不同读者的需求,选择适当的知识传递方式。馆员的理解吸收能力会直接影响知识转移的层次与水平。馆员对知识的理解吸收能力越强,知识转移的效果就越好;否则将对隐性知识转移产生影响,甚至产生阻碍。馆员的知识储备在知识转移中占据主导地位。馆员隐性知识存量越多,则馆员之间所拥有的知识相关度就越高。馆员要具有深厚的学科背景知识、较强的职业素养、丰富的图书馆专业知识。这就要求馆员要提高自己的专业学历、进行继续教育,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否则极易造成馆员对读者咨询的问题认识不到位,不能很好地解答,从而影响馆员隐性知识转移的效果。

2来自隐性知识自身的隐晦

馆员隐性知识具有独占性、内隐性,常常是馆员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是否拥有隐性知识,拥有什么样的隐性知识,他们只是觉得这些知识能力是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是个人化的,却不知这种个人化、经验化的知识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转移,以帮助那些将来可能会处理相似任务的人。隐性知识在认知上的这一特征,使隐性知识的转移难度加大。同时隐性知识是很难用语言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的,如果非要表达出来,则需要馆员拥有大量的信息和显性知识,即便这样馆员也很难把自己的隐性知识恰如其分、完整地表达出来。与显性知识相比,隐性知识与观念、信仰等一样,不易受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这意味着隐性知识的转移需要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这些都是馆员隐性知识有效转移的障碍。

3来自隐性知识转移的自身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对馆员隐性知识进行转移的网络技术水平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早在20多年前就指出:在信息时代,最稀缺的资源不是信息本身,而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传统的网络工具及软件工具越来越难以满足读者对深层次信息的需要。如何让信息和知识通过互联网将零散、隐形的知识快速转化为具有使用价值的显性知识,这是当今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目前,Blog、Podcast、Moblogy、RSS、TAG、SNS等交流工具的出现,为馆员与读者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方便,读者在图书馆遇到的问题均能够通过这些交流工具得到解决,同时读者也可以根据馆员的解答内容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馆员利用这些网络技术将自身的隐性知识与读者所咨询问题相结合,形成一个明确的知识映射图展现给读者并进行分享,使读者对其学科背景及思维方式等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这样可以随时随地互动。反之,如果馆员不能熟练地掌握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不能建设好这样的网络平台,馆员隐性知识转移将难以实现。

4来自图书馆制度方面的障碍

图书馆制度的科学制定对知识转移效果会产生很大影响。图书馆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从馆员的利益出发,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和施行有利于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的机制和体制,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氛围,使知识在馆内自由传播和交流,形成良性共享局面。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中,馆员之间、馆员与领导之间缺乏面对面的交流。由于工作被限定在狭窄的范围内,馆员无法突破岗位对个人的约束,而且图书馆制度条条框框多,馆员的工作往往比较机械。长此以往,馆员的工作能力和思维方式被禁锢在一个小圈子里,严重阻碍了隐性知识转移。图书馆要营造一个有利于知识交流和共享的环境,制订和落实激励知识转移和共享的政策措施,大力鼓励馆员进行创新,提倡建立科学的创新激励机制。近年来,很多高校图书馆在深化改革引进竞争机制的同时,由于没有采取相应的知识转移激励措施,某种程度上阻碍了馆员隐性知识的转移。因此,图书馆应建立与完善馆员激励机制,如知识晋升制度、知识薪酬制度、知识培训制度以及绩效评估制度等,开发馆员的潜藏价值,激发馆员隐性知识转移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促进馆员隐性知识转移的对策

要克服高校图书馆馆员在隐性知识转移方面存在的诸多障碍,就要从组织环境、网络技术利用、馆员职业道德树立和内部知识库建立等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建立和谐的图书馆组织环境隐性知识转移

无论是知识传递者还是知识接收者,都是以人为基础的,因此应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的图书馆组织环境,使组织环境达到以下要求:

(1)实现人性化管理和建立人性化的制度

图书馆的管理和制度应处处体现维护读者和馆员的权益,只有馆员的各项权益得到保障,馆员的工作、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潜能就会被发掘出来。领导决策应科学化、民主化,采用非强制的方式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让馆员参与管理与决策,这实际上是体现了领导者对馆员的信任、尊重与期望,这样的信任与期望,能激发馆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能以积极的态度为图书馆发展建言献策,加快隐性知识的转移。图书馆可建立员工奖励制度,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办法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馆员隐性知识的转移。

(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读者与馆员的关系、馆员与馆员的关系、馆员与领导的关系都应建立在平等、信任、尊重的基础上,使关系和谐融洽。

(3)与外部组织建立和谐的关系

处理好图书馆与外部组织的关系,使馆员在为外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能够得到尊重、肯定、理解和支持。当馆员工作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组织氛围中,自然会心情舒畅、个性彰显,乐于奉献自己的隐性知识。

2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知识交流平台

知识转移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渠道,这种渠道在转移双方之间架构了可以交流的路径。图书馆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在馆内建立知识交流和共享平台,如利用博客、维基、网摘、RSS、TAG、SNS等交流工具,为馆员和读者之间架设沟通交流的平台,为隐性知识的转移提供便利。馆员可建立自己的博客,把工作体会与见解写在个人空间中,让访问者对其内容进行学习或评论;馆员也可以利用电子邮件、电子论坛等将自己工作的见解、经验、心得等隐性知识到平台上,供其他访问者学习,这为隐性知识的转移及传播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馆员通过交流平台相互了解和吸收对方的新知识,有利于图书馆创新。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要加快知识共享网络平台建设步伐,使馆员能自由地利用网络技术,更好地进行隐性知识的转移。

3提高馆员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

馆员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信息资源和读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一支富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娴熟业务技能的馆员队伍是图书馆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隐性知识不断生发更新的前提条件。如果馆员的素质提高了,其就能站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从新的视角来看待隐性知识转移问题,从而摒弃自私保守的观念,积极主动地为读者提供创造,愿意把根植于自己内部、高度个性化的隐性知识转移给他人。为此,图书馆可以给馆员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如学习现代图书管理知识、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理论知识及利用网络工具的技术等,让馆员通过参加继续教育、学术交流、外出参观学习、以老带新、馆内轮岗等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同时还要不断拓展、创新服务方式和内容,如网络自助预约借还、新书推荐、好书导读、随书光盘下载、数据库使用服务等,以满足信息时代读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促使其能更好地将自己的隐性知识转移给读者。

4建立隐性知识库隐性

知识库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信息库,它将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以及创新性想法加以汇总,转化为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的显性知识,将内隐知识显性化后,储存于特殊的信息库中,供业内人士需要时查询。图书馆可采取多种措施,鼓励馆员奉献白己的隐性知识,从而建立图书馆自己的隐性知识库。比如可不定期地举办诸如“专题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我为图书馆建言献策”等活动,鼓励馆员将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来与大家交流,进而进行分类、归纳、整理,汇集成册;广泛查阅Internet网络资源,了解国内外图书馆概况、特色资源以及知名专家情况等,进行下载、编辑、组合,使分散于多个图书馆的智力资源集中起来;针对本馆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咨询同类图书馆,或外出调研学习,进而及时总结,形成调研报告;这些均可以构建隐性知识库以备馆员工作需要时查询,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工作效率,亦可避免因人员退休或工作变动而造成隐性知识的流失。

三结论

第4篇

1社交网络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及社交网络应用的发展,为消费者搜索与分享信息提供了重要手段。根据艾瑞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8月,PC端社交服务月度覆盖人数为7亿人,同比增长10.7%,环比增长0.8%。在总体网民当中的渗透率为96%。社交网络平台人们注册身份的真实性,将线下的关系网复制到线上,利用这些关系网传播信息更具有真实性,对于任何想要吸引消费者的企业来说,了解社交网络变得极为重要。同时它也促进了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然而现在对于在社交网络环境下营销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并不完善,有待人们进一步的研究。目前的社交网络正在涵盖以人类社交为核心的所有网络服务形式,成为了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社交网络在世界各地均有知名的网站分布,如欧美的Facebook、Bebo、Xing、Myspace,亚洲的Mixi、开心网、人人网等等。2013年,全球社交网络的普及率为17.3%,2014年将达到20.4%,社交网络的登陆人数多达全球互联网用户的三分之二,超过了电子邮件,成为全球第四大受欢迎的互联网服务。社交网络逐渐成为网上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平台。在各大社交网站中还产生了一种类似现实的媒体,简称为社交媒体(Social-media)。这种新型社交媒体的出现无不对整个网络信息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基于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实时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社交网站在网络营销中的作用。

2社交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

社交网络以其普遍性、其用户的数量和信息的传播速度等特点成为互联网上发展迅速的一大网络平台。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伴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营销模式,社交网络营销。社交网络营销的产生具有其必然性,随着社交网络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不断传播,使得社交网络成为信息交流的聚集地。因为社交的重点在于建立关系,任何用户之间都可能存在一张或大或小的关系网。而整个社交网络的强大关系网便能支持营销者们业务的发展。目前,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互联网上用户的聚集地,在整个社区中聚集着互联网上大部分的用户。通过分析发现,在社交网络中他们是直接面对消费人群,并且人群集中、宣传直接、可信度高,相对于现实来说更有利。在社交网络中,营销者完全可以组织特殊人去对其进行重点和特定目标进行关注。

二、社交网络营销发展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在研读社交网络及社交网络营销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社交网络环境下营销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提出研究假设,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各个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本研究主要解决以下一些问题:(1)社交网络用户联系时间不确定性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一大障碍,这使得信息的传播出现断续性,容易导致营销信息被淹没,传播过程过早终止。(2)社交网络中信息的传播依赖于用户的个人喜好。虽然它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但受用户的选择而限制。(3)社交网络营销信息的内容有没有趣,营销信息内容的专业性的强弱,都会影响传播者对信息的传播。(4)对于传播者而言,传播者口碑的好坏也会影响下一个传播者对信息的传播,所以这需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才更有利于信息的传播与扩散。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存在一些影响企业营销信息扩散的因素。所以要使企业能够更好的利用社交网络平台进行营销,我们就需要解决社交网络用户传播信息的动机和影响社交网络用户对营销信息的传播意愿。根据关系营销和在线消费者行为理论,本文以信任-承诺模型为核心,整合个人声望因素,建立面向社交平台用户的企业营销信息传播意愿模型,针对各大社交网站,研究用户传播企业营销信息的动机,并确定不同因素对信息传播的影响程度,为营销者深入了解消费者传播信息的内在动机,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调整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三、营销信息传播意愿的影响因素

1感知有用性

感知有用性是指使用者感觉到使用一种特定的技术会增加工作绩效提高作业程度。1989年,技术接受模型是Davis1运用理理论研究用户对信息系统接受时所提出的一个模型,提出技术接受模型最初的目的是对计算机广泛接受的决定性因素做一个解释说明。技术接受模型提出了两个主要的决定因素:①感知的有用性(perceivedusefulness),反映一个人认为使用一个具体的系统对他工作业绩提高的程度;②感知的易用性(perceivedeaseofuse),反映一个人认为容易使用一个具体的系统的程度。Davis(1989)认为感知有用性会影响技术使用者想要采用某项技术的意愿。

2社会影响

社交网络用户在对营销信息传播的时候,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他会很在意他的亲朋好友、同事、上级的看法和意见。如果对其重要或是有一定影响的人,会促使用户把营销信息传播下去,传播时,会对社交网络用户产生影响,若社会影响越大,用户传播意愿越强,越能促使营销信息传播行为。

3感知易用性

感知易用性被定义为使用者利用新系统、新技术需要努力的程度或者期望使用该系统的容易程度。这个变量在本论文中主要是指用户使用社交网络的方便程度。使用社交网络很方便,以百度贴吧为例,使用百度贴吧最重要的特点就在于,他利用自己在搜索引擎领域的知名度与地位,通过关键字查找同道者,通过简短的文字就可以进行交流,而且在移动客户端都可以进行,所以用户的感知有用性越强,社交网络用户的传播意愿越强。

4传播信息的交互性

所谓信息交互是指自然与社会各方面情报、资料、数据、技术知识的传递与交流活动。本论文将交互性定义通过互联网和网络技术,基于百贴吧使用者与参与者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互动的程度。在百度贴吧上进行各个主题的相互讨论,可以通过在线发言、评论还有回复等方便地表达意见并与他人交流。百度贴吧使用者可以在线与企业工作人员进行互动沟通,使用者能够更加了解企业以及对企业的信息进行及时反馈,和大众进行互动,借助社交网络这个平台,使消费者能够迅速锁定目标企业的商品信息,节省消费者的精力时间,降低获取信息的搜索成本,更能促进使用者积极传播营销信息的积极性,所以营销信息的交互性越强,社交网络传播信息的动机就越大。

5满意度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顾客满意度反应的是顾客的一种心理状态。顾客的满意度,是指顾客对消费经历的满意程度。在本论文中满意度是指用户对他所使用的百度贴吧这个经历的满意程度。满意度的高低会影响使用者的传播意愿,从而影响对营销信息的传播行为。因此使用者对网站及传播的信息越满意,对信息的传播意愿就越强,对网站的归属感越强,传播频率就会增加,从而形成传播行为。

四、意见与建议

1营销信息设计

内容方面为了达到社交网络用户的期望的体验,即满足社交网络用户对营销信息传播意愿,企业营销信息在内容上应简洁易懂的同时要保证内容对用户来说是有用的信息,保证信息的实用性、可靠性、权威性;以便能够提升用户的归属感,所以企业在设计营销信息时,可以以别出心裁的形式来表现信息的内容,比如微电影、图片、名人语录、音乐等等来表现。使用户在使用信息的时候会产生视觉与心理的享受与冲击,增加用户的粘性,使用户产生传播信息的动机,另外就是利用现当代的主题与焦点和结合流行元素创造出来的营销信息的内容更加贴近用户的心理感受,使用户的社会认同度增加,从而增加转化率。

2营销信息的投放

平台方面企业在投放营销信息的时候要重视对社交网络平台的选择。口碑良好和用户活跃度高的社交网络平台对于企业的营销信息传播颇为有利,更加能促进用户对信息的传播。

3企业自身发展方面

第5篇

办公网络面临的内部安全威胁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70%的安全威胁来自网络内部,其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内部办公人员安全意识淡漠

内部办公人员每天都专注于本身的工作,认为网络安全与己无关,因此在意识上、行为上忽略了安全的规则。为了方便,他们常常会选择易于记忆但同时也易于被猜测或被黑客工具破解的密码,不经查杀病毒就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随便将内部办公网络的软硬件配置、拓扑结构告之外部无关人员,给黑客入侵留下隐患。

别有用心的内部人员故意破坏

办公室别有用心的内部人员会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防火墙、IDS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产品主要针对外部入侵进行防范,但面对内部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却无法阻止。一些办公人员喜欢休息日在办公室内上网浏览网页,下载软件或玩网络游戏,但受到网络安全管理规定的限制,于是绕过防火墙的检测偷偷拨号上网,造成黑客可以通过这些拨号上网的计算机来攻入内部网络。而有些办公人员稍具网络知识,又对充当网络黑客感兴趣,于是私自修改系统或找到黑客工具在办公网络内运行,不知不觉中开启了后门或进行了网络破坏还浑然不觉。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人员已经在准备跳槽或被施利收买,办公内部机密信息被其私自拷贝、复制后流失到外部。此外,还有那些被批评、解职、停职的内部人员,由于对内部办公网络比较熟悉,会借着各种机会(如找以前同事)进行报复,如使用病毒造成其传播感染,或删除一些重要的文件,甚至会与外部黑客相勾结,攻击、控制内部办公网络,使得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严重时造成系统瘫痪。

单位领导对办公网络安全没有足够重视

有些单位对办公网络存在着只用不管的现象,有的领导只关心网络有没有建起来,能否连得上,而对其安全没有概念,甚至对于网络基本情况,包括网络规模、网络结构、网络设备、网络出口等概不知情。对内部办公人员,公司平时很少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没有建立相应的办公网络安全岗位和安全管理制度,对于黑客的攻击和内部违规操作则又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这些是非常遥远的事情。在硬件上,领导普遍认为只要安装了防火墙、IDS、IPS,设置了Honeypot就可以高枕无忧。而没有对新的安全技术和安全产品做及时升级更新,对网络资源没有进行细粒度安全级别的划分,使内部不同密级的网络资源处于同样的安全级别,一旦低级别的数据信息出现安全问题,将直接影响核心保密信息的安全和完整。

缺乏足够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专业人才

由于计算机网络安全在国内起步较晚,许多单位缺乏专门的信息安全人才,使办公信息化的网络安全防护只能由一些网络公司代为进行,但这些网络安全公司必定不能接触许多高级机密的办公信息区域,因此依然存在许多信息安全漏洞和隐患。没有内部信息安全专业人员对系统实施抗攻击能力测试,单位则无法掌握自身办公信息网络的安全强度和达到的安全等级。同时,网络系统的漏洞扫描,操作系统的补丁安装和网络设备的软、硬件升级,对办公网内外数据流的监控和入侵检测,系统日志的周期审计和分析等经常性的安全维护和管理也难以得到及时的实行。

网络隔离技术(GAP)初探

GAP技术

GAP是指通过专用硬件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络在不连通的情况下进行网络之间的安全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技术。简而言之,就是在不连通的网络之间提供数据传输,但不允许这些网络间运行交互式协议。GAP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内网处理单元、外网处理单元、专用隔离交换单元。其内、外网处理单元各拥有一个网络接口及相应的IP地址,分别对应连接内网(网)和外网(互联网),专用隔离交换单元受硬件电路控制高速切换,在任一瞬间仅连接内网处理单元或外网处理单元之一。

GAP可以切断网络之间的TCP/IP连接,分解或重组TCP/IP数据包,进行安全审查,包括网络协议检查和内容确认等,在同一时间只和一边的网络连接,与之进行数据交换。

GAP的数据传递过程

内网处理单元内网用户的网络服务请求,将数据通过专用隔离硬件交换单元转移至外网处理单元,外网处理单元负责向外网服务器发出连接请求并取得网络数据,然后通过专用隔离交换单元将数据转移回内网处理单元,再由其返回给内网用户。

GAP具有的高安全性

GAP设备具有安全隔离、内核防护、协议转换、病毒查杀、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和身份认证等安全功能。由于GAP断开链路层并切断所有的TCP连接,并对应用层的数据交换按安全策略进行安全检查,因此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并防止未知病毒的感染破坏。

使用网络隔离技术(GAP)进行内部防护

我们知道,单台的计算机出现感染病毒或操作错误是难以避免的,而这种局部的问题较易解决并且带来的损失较小。但是,在办公信息化的条件下,如果这种错误在网络所允许的范围内无限制地扩大,则造成的损失和破坏就难以想象。因此,对办公内部网络的安全防范不是确保每一台网络内的计算机不发生安全问题,而是确保发生的安全问题只限于这一台计算机或这一小范围,控制其影响的区域。目前,对内网采取“多安全域划分”的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而GAP系统的一个典型的应用就是对内网的多个不同信任域的信息交换和访问进行控制。因此,使用GAP系统来实现办公内网的“多安全域划分”,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方法。

“多安全域划分”技术

“多安全域划分”技术就是根据内网的安全需求将内网中具有不同信任度(安全等级)网段划分成独立的安全域,通过在这些安全域间加载独立的访问控制策略来限制内网中不同信任度网络间的相互访问。这样,即使某个低安全级别区域出现了安全问题,其他安全域也不会受到影响。

利用网络隔离技术(GAP)实现办公内网的“多安全域划分”

首先,必须根据办公内网的实际情况将内网划分出不同的安全区域,根据需要赋予这些安全区域不同的安全级别。安全级别越高则相应的信任度越高,安全级别较低则相应的信任度较低,然后安全人员按照所划分的安全区域对GAP设备进行安装。系统管理员依照不同安全区域的信任度高低,设置GAP设备的连接方向。GAP设备的内网处理单元安装在高安全级别区域,GAP设备的外网处理单元安装在低信任度的安全区域,专用隔离硬件交换单元则布置在这两个安全区域之间。内网处理单元高安全级别区域(假设为A区域)用户的网络服务请求,外网处理单元负责从低安全级别区域(设为B区域)取得网络数据,专用隔离硬件则将B区域的网络数据转移至A区域,最终该网络数据返回给发出网络服务请求的A区域用户。这样,A区域内用户可通过GAP系统访问B区域内的服务器、邮件服务器、进行邮件及网页浏览等。同时,A区域内管理员可以进行A区域与B区域之间的批量数据传输、交互操作,而B区域的用户则无法访问A区域的资源。这种访问的不对称性符合不同安全区域信息交互的要求,实现信息只能从低安全级别区域流向高安全级别区域的“安全隔离与信息单向传输”。

这样,较易出现安全问题的低安全区(包括人员和设备)就不会对高安全区造成安全威胁,保证了核心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同时,由于在GAP外网单元上集成了入侵检测和防火墙模块,其本身也综合了访问控制、检测、内容过滤、病毒查杀,因此,GAP可限制指定格式的文件,采用专用映射协议实现系统内部的纯数据传输,限定了内网局部安全问题只能影响其所在的那个安全级别区域,控制了其扩散的范围。

“多安全域划分”的防护效果

由于GAP实现内网的信任度划分和安全区域设定,使办公内网的安全性极大提高,办公内网易出现的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第6篇

(一)降低成本。网络环境下,信息更加透明、传播速度更快,使得企业间、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沟通效率更高,企业可以很方便地搜集了解消费者的购买趋向和意愿,开展针对性名牌营销,降低企业对外交易成本;另外相比传统广告,网络环境下广告形式更加多样,费用更加低廉;同时借助网络实现的内部信息化管理又使得采购、生产、财务、销售等部门实现无缝的连接,从而对采购量及采购时间间隔的掌握更加精确,大大降低采购及库存成本;通过网络实现无店面销售,则省去了店面的租赁费用和营业员的薪资,大幅度地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二)促进新市场的开发。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名牌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能快人一步地掌握信息,从而进行新市场谋划已成为企业决胜的关键。而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的发散性特点可以对市场信息进行多路径收集,如直接在网上设置调查表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偏好、通过网页统计软件的方式了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特征、通过建立互动平台来搜集消费者购后评价,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进而确立新市场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帮助企业成功定位新市场。接下来的新市场开发推广可采取两种形式:一是通过各大门户网站、,视频网站、微博宣传和介绍名牌产品信息;二是通过网上商城提供商品信息,开展产品样品提供及试用活动,以各大网上商城原本强大的信誉为支撑打开新市场的大门。

二、网络环境下的企业名牌策略

(一)网上名牌并购策略。互联网所特有的全球性和快速性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并购来扩大市场份额、减少市场进入成本。这种并购实际就是品牌的并购,网络名牌并购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网上名牌之间的并购,即直接并购其他网上企业从而把对方的市场份额收入自己的囊中;二是网上名牌对现实名牌的并购,由此实现传统业务和网络业务的互补和融合以及网上名牌向传统市场的延伸。如美国在线收购时代华纳,使得原公司的业务范围从电子商务拓展到媒体和娱乐,并试图向传媒巨头转型。在运用并购策略时,企业首先要明确并购目的,制定出潜在的和必须达到的并购目标,然后再制定并购战术并选择合适的时机采取并购行动,同时还应当根据实际反应作出适当的调整,在并购完成后对并购目标进行合理的整合。

(二)网上名牌上市策略。上市策略是指网上名牌通过自身良好信誉和发展前景作为支撑争取到股票上市的机会,从而获得企业后续发展的大量资金。例如,长江实业集团董事长李嘉诚借不断兴起的网潮之势和他个人的名人效应,策划创建公司上市,上市当天认购股额超出预想四倍以上。这种策略可以为网上名牌的长期发展打好坚实的资金基础,更能使网上名牌的知名度再上一层台阶,同时分散经营风险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要想正确有效地开展上市策略,有几点需要企业注意:一是经营者必须最大限度利用各项信息,让投资者对购买发行公司的股票感兴趣从而进行购买决定;二是对股票进行一定的让利,使购买者有利可图,同时让证券商也能获得一定的利益;三是借助社会媒体对发行公司进行宣传报道,让更多的公众了解网上名牌。

(三)网上名牌授权策略。名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花费很长时间,耗费人力物力进而积累形成的,自然希望从中获取大量的利益回报,名牌的重复利用不仅不会使其价值降低,反而会因为提升了名牌的曝光率而使价值不断得到提升。名牌授权策略可追溯到美国迪士尼的创立之初,它曾以300美元的价格把米老鼠形象授权给一家家具制造商,而时至今日迪士尼在全球已经拥有4,000多家品牌授权企业,其授权产品范围从几块钱的文具到2万美元一块的手表,可谓应有尽有。使用这种策略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在企业选择授权对象的时候,必须要非常详尽的了解准备授权的对方企业的声誉、生产能力、服务品质、员工素质等多方面因素,务必在候选企业中优中择优,并在授权后对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服务活动等进行适当的监管,避免由于授权企业的不当行为损害原有品牌的声誉和名牌效应。

(四)网上名牌延伸策略。在网上成功地创建了一个名牌之后,将名牌效应渗透到相关的产品、服务中去,也就是所谓的网上名牌延伸。该策略可以让消费者快速识别新的延伸产品和服务,产生认同和忠诚,降低促销和广告费用,更加有效地打入市场。例如,Yahoo成名后速把Yahoo这一品牌应用到一系列的产品和服务上面,如日本雅虎、中国雅虎、雅虎杂志等。网上品牌延伸策略的不足之处是,它可能会使该企业原有品牌个性淡化,甚至损害原本品牌的声誉和名牌效应。因此,企业在运用该策略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网上平台和其要延伸的品牌应该有一定的匹配;二是延伸的品牌质量一定要得到保证,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认同,把握进入市场的时机。

三、网络环境下企业名牌的维护

(一)域名的保护。网络环境中具有专有性特征的网络域名作为一个能起到识别作用的标志,又常常被人们通俗地称为“网上商标”。对于商家而言,一个好的域名不仅能很大程度上节省网络推广费用,而且还有很强的传播效应,能够为企业创造持续的商业价值。与此同时,对于驰名商标的域名抢注而造成的商标淡化问题对于商标权人的品牌策略来讲也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因此,从企业建设角度来看,做好域名保护非常重要。例如,大家所熟知的海尔公司,伴随其海外市场的扩张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海尔集团在1997年就在国际上注册了域名。为了进一步保护他们的网上商标不被侵犯,海尔还注册了大量的相关域名,防止其他人通过注册海尔的相关域名来混淆消费者的视听。

第7篇

需要借助于显微镜技术来观察和研究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微观形态,因此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而传统的组织学教学由于受到相关实验仪器(显微镜)和教学现场(实验室)的局限,在实验课教学上只能借助于教师通过图片示教的观察和讲解,不能有效引导学生理解组织切片标本整体与局部位置关系的效果,以及无法快速指导学生在整张切片中寻找到所需的形态结构,从而影响了实验课教学质量和效果,也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开发和培养。目前开发的组织学数字切片库,精选高质量的组织切片,在电脑控制下利用全自动显微镜在不同物镜倍数下对切片选定区域进行X/Y轴方向扫描移动和Z轴方向全自动图像采集、图像融合、拼接存储而成,将玻璃切片扫描成数字切片并建立数字切片库。组织学数字切片库能较好地解决组织玻璃切片保存难、易破损、褪色、教学成本高等实际问题,具有长期保存高质量组织切片的作用和效果。同时,数字切片分类管理方便,便于组织图片的随时调取和查阅,又能根据需要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完善等。我们教研室依托郑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组织学数字切片库的构建及应用研究,在教学中就组织学数字切片库建设和实践应用进行了探索。通过在教学中引入组织学数字切片库,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专注于教学方法设计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来说,使用数字切片能有效理解组织标本整体与局部的信息关系,从而根据数字切片的标注和提示来进行自主学习。未来考虑将组织学数字切片库的信息并接入校园网,这样,师生能随时通过校园网局部网络浏览数字切片而不受到使用场地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局域网内资源共享,使组织学数字切片库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同时实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改革组织学传统教学手段

构建网络浏览平台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本教研室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实现了从静态的以课本、黑板、粉笔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动态的以多媒体教学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的转变,并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手段。2011年,依托河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PBL-LBL教学模式在临床七年制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我们积极探讨和实践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以问题质疑为导向、以学生实践为手段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即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期望实现教学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转变,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验课教学中,我们于2006年引入了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建立并投入使用了4个显微数码互动形态学实验室。通过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教师能精确示教典型组织切片,并且动态演示观察切片的过程,带给学生更直接、更高效的指导,从而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式教学,使实验课课堂交流更加高效和内容丰富。采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进行组织学实验课的教学,能明显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组织学实验课教学的研究与发展开辟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有效途径。依托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我们搭建了组织胚胎学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了组织胚胎学网络教学资源库。全面开放课程网站,该网站上传有课程教学录像、教学课件和组织学图片库等,以及链接有国内外高校知名的组织学网站。我们网站的在线学习模块包括在线测试、在线答疑等项。在教学工作中,我们通过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园网现有资源,促使组织胚胎学网络教学资源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以及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我们并引入网络环境下探究性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图书馆、文献数据库等资源,引导学生学习收集资料和文献、处理和分析资料等。网络环境下的辅佐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使教学活动上了一个新台阶。对学生而言,能够激发他们对组织胚胎学的学习热情,以便逐渐形成通过自主探索学习来获取知识的能力。

3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