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煤矿安全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8:08:33

序论:在您撰写煤矿安全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煤矿安全论文

第1篇

要想做到较低的安全事故发生率,有研究表明可以采取如下措施:降低事故严重度的措施方法、强化安全事故管理等措施。降低重特大事故在煤矿企业中的发生,3点措施是必须需要采取的。然而,众所周知的是,我们把注意力主要放在了其他两点上,而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去控制事故严重度。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借助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来预防发生事故,在煤矿安全领域是目前的主流指导思想,却很少关注通过什么措施来降低事故的严重度。如果只将重点放在预防事故的发生上对于降低重大事故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研究当事故发生后如何防止事故进一步恶化,减少损失的扩大和蔓延。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得到,大部分的重特大事故之所以会发生是由于火灾事故、瓦斯突出喷出事故和爆炸事故、透水事故造成的,主要集中在这些事故当中。

二PCPR体系概述

利用PCPR煤矿安全体系来降低事故的严重度以及事故的发生率两方面带来的危害,它是由4个部分组成的包括: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安全防护、以及应急救援。下面就四个部分进行详细的阐述。第一,为了达到降低危害的目的,必须从源头上进行预防。保证系统和生产设备在源头设计上安全可靠和本质安全,同时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借助管理手段使系统安全的功能达到我们理想的程度。第二,所谓过程控制就是抑制事故发展的一种技术手段。像瓦斯爆炸透水等这种在目前的矿井中是主要的危险源的因素,主要的因素是包括进风巷的外因火灾。对于透水即便是把源头预防作为主要的措施,然而也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在灾害发生时候能够阻断事故的发展过程,争取到更多井下的人员取得生还的机会。第三,事故一旦发生后为了提高被困井下人员的生还几率需要为逃生人员提供临时的避难空间。从以往的矿难中不难发现,灾难发生后只有大约10%的伤亡是直接伤亡人数,大多的是因为事故发生后人员遭受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蔓延于侵入窒息和中毒身亡。为了使人员伤亡的损失在煤矿事故中尽量的减少,增强矿井的抗灾、健在能力,提供譬如井下救生舱、避难硐室等临时避难空间,提高生还率是十分必要的。第四,应急救援。通过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对应急预案的效果进行充分的论证,想尽一切可以想到的办法,保护井下人员安全,做到万无一失,防范事态进一步扩展,使人员、财产和环境的损失在事故当中降到最低点。PCRM煤矿安全体系通过使事故严重程度、事故发生率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并最终使系统达到最优化的安全状态为最终目的。

三关键技术

1过程控制瓦斯爆炸事故范围扩大的防治过程控制措施。巷道安装隔爆岩粉棚或者隔爆水棚等措施是不稳定的,容易造成效果差等问题。以主动抑爆防火为目的HS矿井阻燃抑爆系统是我国为此而引进的系统,它能够有效地形成抑爆物质物理屏障,在短时间内抵挡由于爆炸而产生的高温强压,对灾害范围进行减小。外因火灾事故大多是发生在进风巷,主要是皮带火灾和电缆火灾。在《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进行全矿井反风当进风巷发生火灾时,但是前提是必须将火源进风侧的人员撤出,指挥部在下达反风命令。然而矿井反讽有种种缺陷,为了避免这些缺陷,利用救灾门来控制火灾后的烟流流向,使其直接排入回风中而不经过工作面。防水闸门可以拦截透水事故中的水流,继而控制水流方向,创造更多的时间为工人来逃生。但是,往往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之所这样是因为来水突然,对于防水闸门的操作难度大。也就是因为这样人们开始尝试利用远程控制防水闸门的设计。

2安全防护所谓矿井安全防护就是指当事故发生时,为了给来不及逃生的井下人员通过合理设计和布局避难硐室和救生舱而提供的临时的避难场所,赢取更多的求生时间,并且利用通讯设备及时的与救援人员取得联系、沟通使井下的被困人员生还率得到大大的提高。

3事故应急救援对于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之前人们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研究,包括水灾时的生存条件、排水路线、火灾时的避灾路线等,另外还有可视化的救援指挥装置、应对重特大事故的信息管理系统等,科学的指导了应急救援的制定和实施。

四PCPR煤矿安全体系的应用

潞安集团常村煤矿,具有接近94400万t的可采储量,其中主采的3#煤层,生产能力年近710万t,厚度平均在6m左右,2009年对常村煤矿瓦斯进行的鉴定结果显示,瓦斯的相对涌出量为5.3m3/t,CO2的为1.24m3/t,瓦斯的绝对涌出量70m3/min,CO2的为15m3/t。PCPR煤矿安全体系对于煤矿灾难事故的抵抗与减少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很好的使之得到增强。目前北三采也已经采用此系统,势必会进一步推进常村煤矿的安全发展,促进构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步伐。

五结论

第2篇

1.1减少在面对复杂的地质情况下的不安全因素

从煤矿生产的本身特点来说,这是在井下进行的生产,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会有许多因素容易造成危险,直接影响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比如,有些矿区正处在地质灾害的出现频繁的地区,相对的地质条件是十分复杂的,人们还不是很了解这里的工作环境,存在着许多未知的事情。这样,在对煤炭进行回采等具体操作时都可能产生事故问题,这是整个开矿项目需要尽量避免的。因此,在开采之前就要进行精确地测量,了解清楚矿山以及附近的地质面貌,排除那些不安全的条件,做好预防措施,最终实现煤矿安全工作。又因为在实际的采矿工作中还会对附近的地质地貌造成影响和破坏,稍微的地质改变就会造成连带的地质变动,更是可能引发地质灾害,这就需要测量人员全面分析现场,进行地质分析,调整好施工方案。

1.2能尽可能保护到煤柱

采矿工作就是对岩体下的煤矿进行挖掘,是开掘出一个一个矿井进行开采的,这样的直接作用会对地下的岩体的地质造成破坏,如果开采的过多,会形成一种空洞,这样就改变了原本的地层厚度,相应的地底承受力也发生了改变,这样的情况下,井体内部有的岩体会出现部分塌陷的情况。特别是在开采的进程中,不同层面的煤矿厚度会担负着不同的地表压力,如果移走煤矿的时候没有做好防范措施,可能会破坏相临近的煤柱。因此,测量人员要不断研究岩层的变化情况,察觉受力变化,进行精确的计算,制定出基本的变化规律,合理进行采矿安排。正如对于临近的煤柱要精确到大小的设计和距离的远近安排,这样采矿的过程中,不会影响整体的煤层地质,在可操作的范围内进行,最终提高煤炭的整体产量。

1.3在指定开采巷道的作用

井下的煤矿的具置是需要测量数据来显示出来的,如果没有做好准备,数据的记录不够准确,那么工人因为找不到具体的巷道方向,会增加很多盲目的工作。在因此,测量工作能有效帮助缩短工期,减少不需要的工作,这样在选择的时候采取最优方案,做好通风措施等等,有效确保生产的安全。特别是工作时的通风安排,必须保证有害气体的控制,要及时排除,以免发生中毒或者是窒息之类的事故问题,这是进行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经过精确测量后定下的巷道通道可以排除一些不必要的安全隐患,避免因为挖掘半途需要改变通道,有效地节省了人力和物力,缩短了施工的时间,更好完成预期的计划。同时,他可以帮助确定巷道开口的具置,计算出实际可以进行的贯通道路,尽可能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实现安全可靠的生产。

1.4有效地预防自然力的影响

煤矿的生产是处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的,这样一部分的自然灾害可能会影响开采的进程,就比如在矿井的开采中可能会碰到含水的地层,如果正好经过这一地区,就会对施工的进程产生影响。最常见的就是滴水的形态出现,这会增加矿井内的湿度,影响光照的亮度等等,给施工造成更多的麻烦;又或者是地下水突然性地涌进了施工地,就可能会淹没井区,这就会威胁工人生命安全了,影响更恶劣。因此,矿井周围的自然力也要考虑到,特别是防治水问题,是比较常见的麻烦,必须进行重点预防。这在实际的操作中,是可以通过水文观测来进行测量预测的,也就是全面收集调查附近的地质情况,分析具体的地下含水层的分布地带,及时做好隔离准备。还有那些附近的地面湖泊、河流等等,要具体弄清楚他们占据的地理位置,计算清楚会不会和矿区开采产生连接关系,做好预防处理。除了水流动问题产生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如果被打破,也可能会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特别是“三下”压煤容易造成煤炭储量的损失,减少经济效益;如果应为地质灾害的发生,当地居民的居住生活也会很不方便。

2未来的发展趋势

2.1测量仪器的开发

在未来,我国的矿山测量要尽力优化仪器设备方面,不断增加各方面的功能,特别是为了方便使用,尽力缩小机器的体积。在信息时代的要求下,要实现数字化操作,简化操作的步骤,也就是进行自动化的管理方向,很多具体的测量都可以远程控制,这样一面降低了工作的难度,一面减少人工操作的误差,实现精确的测量。通过科学技术的推动,未来的很多仪器都要走智能化的道路,也就是自行分析数据反映给测量队,及时纠正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就比如,自带操作系统等等,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不过,因为技术成本的问题,目前那些先进的测绘仪器在费用上是不便宜的,很多测量部门缺少足够的资金后盾,也就没办法批量进购了。

2.2重视测量技术的开发

我们知道,测量本身的技术是非常高的,统计的成果需要有精确的数据,任何细微的偏差会直接影响到煤矿的安全系数,所以,在未来要不断提高这方面的技术。这就要在不断完善技术理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技术研发,突破以前的技术弊端。但是,这也不是说就要完全抛弃旧的测量方法,应该站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吸收他们的经验,寻找和新技术的融合点。这也是有效促进测量技术发展的推动力,更保证了技术的实用性,方便正真能够操作,避免脱离实际的理想化改革。当然,每个地区的地质情况是不相同的,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施工要求,也就是测量的时候要和当地的地质面貌相结合,总结出最合理的实施方案。

3结束语

第3篇

随着“信息化煤矿”系统的不断发展,作为煤矿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与矿井地理、物流及生产等系统的联系更为紧密,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集成与应用。对于煤矿安全管理而言,安全信息管理及响应的准确、全面已成为煤矿发展的核心条件。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体化的系统工程,应集预防、应急、监控及分析于一身,特别是预防和应急处理模块的注重尤为重要,确保自动化、计算机、通信等技术之间的紧密融合及应用,从而促使煤矿安全的有效管理,保障矿井的合理建设与生产。与此同时,相关系统的设计还要以可扩充性、开放性、先进性、可维护性的原则进行实施,依据当前业务的实际情况,这对具体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各项措施的开展和实施。

2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

2.1系统简介系统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应用计算机技术中的信息化技术,在井上调度室设置中心控制计算机系统,在井下相关位置布置监控基站。监控基站和中心控制计算机系统之间通过光纤、电缆或以太网环网相连接,矿山井下人员、车辆、设备等目标分别携带无线数据收发机,系统通过监控基站与收发机之间的无线通讯,实时了解井下人员的数量及分布情况。

2.2信息化系统流程监控主机--传输光缆--主节点--传输节点--基站。

2.3信息化系统功能及优点系统通过监控基站与收发机之间的无线通讯,实时了解井下人员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可对人员进行下井次数、下井时间等考勤信息进行分类统计,打印相关报表。可任意查询指定人员当前或历史时段所处的区域和活动踪迹。具备故障实时报警和超时、超员、违章进入危险区域等报警功能。井下人员在遇到危险情况时,可主动向地面发出求救信号;系统可在突发事件发生前,通过多种声光等方式主动通知危险区域人员疏散。在事故发生后能及时锁定受困和遇难人员的具置,为搜救工作提供准确信息,从而为生产指挥调度、安全监测检查、人员考勤、紧急事件处理等工作提供有效手段,系统可同时将有关数据传至各级管理部门,为各级领导监督指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3信息化系统相关问题的分析

(1)通过传感器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借助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可以有效监控井下的实际情况,包括湿度、温度、通风、罐笼升降位置、瓦斯等,使人工监测存在的弊端得以有效解决和处理。安全生产过程中,各种安全隐患通过准确的数据进行反映,安全生产管理也就更为科学、合理,随着“预防为主”生产方针的逐步落实,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实施也就更为顺利。

(2)现有的煤矿安全信息系统中,信息的共享与互通互联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产生大量的“信息孤岛”。因为供应商的数量较多,应用系统、设备型号的多样也为管理工作的实施带来影响。

(3)煤矿信息化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是难免的,特别是煤矿安全对矿井职工生命的安全影响较大,因此需要注重使用和维护工作的落实。具体实践中,应对维护管理制度进行建立,使系统能够处于正常状态并顺利进行各项工作。当险情发生时,可以及时的采取措施,对存在问题进行处理,实现安全信息系统功能和作用的有效发挥。

4结语

第4篇

1全面衡量,对于体质弱的适当调整岗位,消除其对工作岗位的恐惧感

技校生毕竟很多都是发育还不健全,在体力上与老工人相比有很大差距。为了鼓励他们正常出勤,消除其对岗位工作的恐惧感,在有重体力劳动时,适当安排他们的工作量,并由老工人和经验丰富的人带领,把工作完成。既不能一次把他们吓住,也不能让他们总感到工作没有压力感,把握好分寸,才能使他们对工作产生兴趣,容入职工的大家庭。

2发挥传帮带作用,找好领头人

2.1选好老师和班组,签订合同一个好的老师,能带出好的徒弟

多年来该队对导师带徒模式中老师的选拔进行了专门的审查,并和老师签订了合同。如果老师带的徒弟成绩突出,区队将给以适当奖励,如果走上班组长岗位,对老师一次奖励300元。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促使老师在技校生培训和带徒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很多老师无私地把自己的技术教育传授给徒弟,并与徒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区队形成尊师的良好风尚。技校生夏某,在不到1年的工作中,积极好学,有号召力,很快走上了班长岗位。在他的带领下,又培养出了胡某、乔某、赵某、韩某等一大批技校生,都走上了组长岗位。

2.2不定时开展技术比武活动,激发年轻人勤学上进心理,从而感染后进赶先进技术比武可以促进职工发挥岗位技能

多年来,该区队每季度都在班组组织一些有技术含量的技术比武。对于选出的技术能手在政治上给予表扬和荣誉,在经济上给予奖励,以此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学技术的自觉性。在技术比武中,技校生获得奖励的占该队总比例的65%。

2.3利用各种会议对好的进行表扬,弘扬正气,使他们感觉到对自己的重视和认可

弘扬正气,宣传正能量能够激发人的士气。能否把职工的心收在一起,使职工把单位当成自己的家,是决定一个单位是否有活力,是否能够确保安全生产、出色完成任务的关键。因此,在不同的会议上,对表现好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传递他们的正能量。该队在搭建学习平台过程中,融入了柔性管理和感性教育,为本单位实现多年安全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3正确引导,消除负面影响

3.1不能让技校生因看到“区队个别职工的毛病”而失去工作信心

煤矿安全和区队的管理可能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老工人在说话、办事等方面的粗俗会影响这些新来学生的心理健康,他们充满着好奇,充满着骄傲来到梦想、理想的岗位。可能干一段时间他们就会发现,说区队管理正规吧,自己看着还有很多漏洞;说不正规吧,劳动纪律抓得又太严,自己觉得很不舒服。遇到这些方面的问题,区队都会及时地跟他们沟通,让他们了解工作环境可能是宽松的,但是劳动纪律是必须遵守的。区队的管理虽然与他们想象的有差别,但是大的方向是好的,刚入职学生要多学好的,眼光不能停留在一些意识差的同志身上,要从好的同志身上学到精华,这样就会真正认识他所在的区队,他的同事、领导等等,才能发挥自己在工作岗位的作用。通过教育和引导,技校生都能很快适应目前岗位的工作、管理,并融入这个大家庭。

3.2正确引导,给他们希望

提拔和任用一些新人,可以很好地鼓励他们的同龄人,从而带动整体。在技校生教育和培养方面,积极选树典型,在适当的场合上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把特别优秀的人员安排到技术性强,能发挥他们作用的岗位上来,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有收获,而不是他们在私下听说的什么工作、职位等都是按资排辈的,只要有能力,就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只要努力工作,任何希望和梦想都能成真。总之,搭建学习平台,引导技校生尽快适应煤矿安全生产,是确保和稳定一个单位安全生产的主线。忽视新人培养,就会造成新老断层,影响安全生产。

4问题探究

第5篇

1.1频率干扰与信号失真

变频器产生的高次谐波会对电源及邻近用电设备产生谐波污染,且与其他无线电电磁干扰一样,谐波污染的方式包括传导、电磁辐射及感应耦合等。其中传导会对并联的电气设备产生干扰,而感应耦合则会与变频器输出线平行敷设的导线产生电磁耦合而形成感应干扰,电磁辐射则会干扰邻近的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设备。

1.2漏电流干扰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工作环境体现出潮湿、煤尘大、空气中含有腐蚀性气体的特点,接线盒中或传感器电子线路内部包含大量的元件支架、接线柱、印刷电路板、电容内部介质等,任何一处发生绝缘不良,即会导致漏电,尤其是传感器的应用环境湿度较大,绝缘体绝缘电阻下降,漏电电流增加则会引起干扰。传感器的主要作用是把被测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输出,其包括敏感元件、转换电路、测量电路、辅助电源等部分,而传感器在进行非电量向电量的转换过程中,测量电路本身会成为一个放大器,实际检测时,漏电流会对检测精度产生影响,特别是漏电流进入测量电路的输入级时,影响会更加严重。

2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干扰防治策略

2.1提高选型的合理性

在进行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建的设过程中,由于相关技术标准中未明确抗干扰性能检测的相关要求,也未取消快速断电性能要求,所以一些厂家会把传感器数据采集方法改成脉宽计时方法,以实现2s快速断电,而改用脉宽计数法仅捕捉传感器输出信号的一个脉宽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为避免这一问题,一些监控系统分站采用双CUP设计,或者传感器采用数字式串行码传输方式,将实际应用过程中将频率传输所致的各种不稳定因素降至最低,因此在安全监控系统选型过程中,抗干扰能力是一项重要考虑因素,以保证安全监控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2.2严格按照标准施工

线路间干扰可以通过屏蔽电缆的方法来消除或抑制,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执行。井筒与巷道内的通信、信号电缆要与电力电缆分开,分别挂在井巷两侧;如果井筒内条件不允许,则通信与信号电缆必须与电力电缆保持0.3m以上距离;如敷设于巷道内,则要与电力电缆保持至少0.1m以上距离,且敷设于上方。如果高低压电力电缆必须敷设于巷道同一侧,则电缆之间的距离至少保持0.1m;且高压电缆与低压电缆之间至少保持50mm以上的距离。吊挂缆线或者加大平行吊挂的缆线间距可有效降低干扰。此外,还可以合理运用信号屏蔽电缆,以消除线路间的干扰,全面改造主传输电缆,防止长距离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干扰;如果巷道中使用变频调速设备或者电磁干扰比较严重,也可以使用屏蔽电缆,不过需要注意屏蔽层的有效联接与接地。

2.3合理设置分站位置

供电距离越长,供电能力就更弱,线缆间分布电容及分布电感也会随之增加,从而对信号的传输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传感器与执行器至分站之间的传输距离尽量控制在2km以内;分站至传输接口、分站至分站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也要控制在10km以内,但在实际系统建设中,往往存在传感器至分站间距离大于采煤工作面顺槽或掘进巷道长度的现实,无法满足2km的规定值,并且分站之间、分站与接口之间的距离大于10km的情况也比较常见;此外,根据目前国内安全监控系统所用的移频键控模式的主信号传输模式的特点,多数厂家在进行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时,其中分站间或分站到传输接口间的距离均在20km以上。针对上述情况,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尽量缩短传感器到分站的距离,以有效对抗干扰;并保证系统设计供电电压的稳定性,缆线截面积要与相关标准相符,以提高信号传输的准确性。

3结束语

第6篇

1.系统结构概述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采用以B/S(Browse/Server)与C/S(Client/Server)相结合的方式来架构整个系统。B/S方式用于查询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C/S方式用于实现各矿动态图形的上传和维护管理。

在设计上,本系统采用三层结构。三层结构的特点是在传统两层结构的基础上加入一个业务逻辑层。它将C/S体系结构中原本运行于客户端的应用程序移到了中间件层,客户端只负责显示与用户交互的界面及少量的数据处理(如数据合法性检验)工作。客户端将收集到的信息(请求)提交给中间层服务器,中间层服务器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包括对数据库的操作),再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客户机。这样减轻了中心服务器的负担,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2.系统总体设计结构图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总体结构图如下图2-1所示:

3.服务器程序的详细介绍

在图2-1中,体现出服务程序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各矿点的数据是通过它来中转的。

各个矿点通过TCP传送数据时,服务程序为各矿点开辟了一个实时连接线程,进行实时数据的传输。然后将数据排入缓冲池,缓冲池的设计防止了数据因为同时的发送,而造成数据接收时的冲突,解决数据收发的速率匹配问题,防止从监控程序接收的数据直接发送至客户端而带来的延时及数据丢失。

数据通过两路前行,一路是数据存入数据库,这是一个后台的操作。另一路是数据流向安全客户端,同样安全监控客户端也与服务程序的客户端连接及管理开辟连接线程,通过TCP接收数据。

从总体上来说,安全监控客户端和各矿点的监控程序与服务程序采用了C/S的结构,这种结构不但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而且能够保证数据的实时性。

三、功能实现中的主要技术

1.数据传输代码的实现

服务端的监控部分和客户端的访问部分都用到了数据的传输,有两个关于数据传输的基类,分别是连接类和连接管理类,这两个基类分别用了Microsoft的Socket类和TcpListener类。

(1)Socket类

Socket类为网络通信提供了一套丰富的方法和属性。Socket类允许您使用ProtocolType枚举中所列出的任何一种协议执行异步和同步数据传输。Socket类遵循异步方法的.NETFramework命名模式;例如,同步Receive方法对应于异步BeginReceive和EndReceive方法。

(2)TcpListener类

TcpListener类提供一些简单方法,用于在阻塞同步模式下侦听和接受传入连接请求。使用TcpClient或Socket来连接TcpListener,使用IPEndPoint、本地IP地址及端口号或者仅使用端口号,来创建TcpListener。可以将本地IP地址指定为Any,将本地端口号指定为0(希望基础服务提供程序分配这些值)。如果选择这样做,使用LocalEndpoint来标识已指定的信息。

Start方法用来开始侦听传入的连接请求。Start将对传入连接进行排队,直至您调用Stop方法或它已经完成MaxConnections排队为止。可使用AcceptSocket或AcceptTcpClient从传入连接请求队列提取连接。这两种方法将阻塞。如果要避免阻塞,可首先使用Pending方法来确定队列中是否有可用的连接请求。

调用Stop方法来关闭TcpListener。Stop方法不会关闭任何已接受的连接。需要用户负责分别关闭这些连接。

2.程序所用链表的代码实现

在程序中我们经常会用到链表这样一种数据结构。很幸运Microsoft为用户提供了很好的数组类ArrayLIst,用起来很方便,如同在用一个链表。

ArrayList类提供在大多数Collections类中提供但不在Array类中提供的一些功能。例如:

Array的容量是固定的,而ArrayList的容量是根据需要自动扩展的。如果更改了ArrayList.Capacity属性的值,则自动进行内存重新分配和元素复制。ArrayList提供添加、插入或移除某一范围元素的方法。在Array中,您只能一次获取或设置一个元素的值。ArrayList提供将只读和固定大小包装返回到集合的方法。而Array不提供。另一方面,Array提供ArrayList所不具有的某些灵活性。

四、总结

本系统希望在以后能投入使用,各煤矿企业将实现井上下探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实时监测警报,井上下主要设备运行状态监控,采掘动态位置显示,隐患整改督察,调度指挥,故障、事故调查分析“黑匣子”功能。

参考文献:

[1]SimonRobinson,ChristianNagel.C#高级编程(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ChrisSells.WindowsForms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李律松,陈少刚,沈刚等.VisualC#数据库高级编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林锐.软件工程思想[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5]李琨.煤矿瓦斯综合监控系统[J].计算机科学,2004,31(9):358-359.

第7篇

1.1综采工作面末采贯通技术创新

大采高工作面由于采高增大,工作面的回撤是一个难题,综采工作面距离停采线15m时,需要在工作面顶板上铺设假顶,原来工作面顶板上铺设的是金属网假顶,需要用绑丝将金属网连接起来铺设在顶板上,劳动强度高,效率低,而且使用金属网挂第一茬网需要登高作业,比较危险。煤矿在2012年8月份贯通22304大采高工作面时采用柔性纤维网代替金属网做假顶,历时3d将大采高工作面贯通。使用柔性纤维网代替金属网的优点在于(1)挂网人员只需挂1次网,挂网时不需要到煤壁前方作业,保证了安全。(2)提高了贯通速度和贯通质量,22303大采高工作面使用金属网贯通需7d时间,而22304大采高工作面使用柔性纤维网后只需3d就能贯通。柔性纤维网挂好以后,只需人员在支架内撩网、放网,不需要进入刮板运输机内补网,提高了推进速度,起到甩压的作用,避免片帮冒顶等事故,保证了贯通质量。(3)作业人员少,使用柔性纤维网只需12人左右撩网、放网,而使用金属网则需40-50人补网。后期不断创新,采用自制的挂网连接环代替14#绑丝连接柔性纤维网与挂网钢丝绳;用绞车代替工作面滑轮提升柔性纤维网到工作面顶板等,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保证了安全生产。

1.2治理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顺槽底鼓技术创新

补连塔煤矿22煤三盘区综采工作面自切眼开始推进800-1000m煤层底板有一层厚度约0.6-3m的泥岩,随工作面推进该层泥岩越来越薄,回采过程中受泥岩影响工作面顺槽发生底鼓,尤其回风顺槽(邻近采空区)受到工作面二次采动影响后底鼓加剧,如不采取措施4.2m高的巷道底鼓变形至1.7-1.8m,严重影响工作面的正常生产。起初治理底鼓的措施是在综采工作面超前支护段内不采取任何支护,只进行起底工作。顺槽二次起底后,底板遭到破坏,泥岩遇水软化,导致工作面刮板运输机和支架钻底,无法正常推进,停机时间过长,压力增大,顺槽底板再次鼓起,局部地段还需要人工起底,效率低,推进速度慢,工作面推出底鼓段(800-1000m)用时168d。

(1)注马丽散

在新掘22306回顺正帮处,距顶板1.3m的位置分别以10-15°仰角施工注浆孔,孔间距5m,孔径42mm,孔深6m,施工完1个注浆孔后立即埋入套管,由外到里为1节实管(1m)+封口器(0.4m)+2节花管(1m+1m)。

(2)补打锚杆

在还未发生塑性变形的巷道两帮上提前补打锚杆加强支护。然后在已补强的巷道内开始起底,起底高度要根据巷道要求的净高设计,一般起完底铺上砼块后巷道净高保持在3.9-4.2m最理想。巷道底板所铺砼块规格分别为2600mm×2000mm×250mm、2000mm×2000mm×250mm的砼块,均采用标号C30混凝土制作成长方体。砼块中间加2层规格12圆钢筋,纵向肋长度2m,间距350mm,横向肋长度2.5m和2.0m,间距350mm。制作时要求对混凝土振动均匀,且维护7d以上方可使用,砼块强度要>1.25MPa,否则承受不了单体支柱的压力会将混凝土板压碎。理论上超前支护强度要达到2.66MPa才使巷道底板不再鼓起,但实际中巷道顶底板有允许移近量,新掘22306回风顺槽实际超前支护强度0.86MPa。在新掘22306回风顺槽增设排水泵,及时抽排巷道积水,防止积水渗入底板将底板软化变形。新掘22306回顺注浆孔设计图使用新的顺槽底鼓治理措施前后巷道高度对比,采取措施后22306工作面推过底鼓段(975m)用时76d,日均推进12.83m,日均产煤3.26万t。新掘22306回顺未实施底鼓治理措施和实施底鼓治理措施后的巷道高度对比

2补连塔煤矿安全生产新工艺

在综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如果两端头采用平缓过渡,资源损失率较大,对于煤炭资源是一种浪费,而且采空区遗煤较多,容易引起自燃。鉴于此,补连塔煤矿4m以上采高综采工作面两端头过渡都采用垂直过渡来代替原来的平缓过渡,大大地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回收率,降低了煤炭损失。以补连塔煤矿22306工作面为例介绍综采工作面两端头垂直过渡工艺,采煤机在工作面保持7m采高,当煤机行走至机头时,从8#架开始降低采高,到4#架时采高降低到6.5m,通过4#架时采高保持6.5m,在4#架和3#架之间采用垂直过渡,直接将采高降至4.5m(22306运输顺槽高度),保持4.5m采高将工作面机头段割通,机尾垂直过渡与机头方法一样。综采工作面两端头垂直过渡工艺的应用主要取决于工作面采高的大小和两顺槽高度的比值,比值越大,垂直过渡效果越明显,带来的经济效益越大,补连塔煤矿7m大采高工作面两端头使用垂直过渡比使用平缓过渡多回收煤炭资源约49万t。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