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结构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8:08:22

序论:在您撰写结构设计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结构设计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砌体设计措施

具体内容如下:

1.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正负零以下应采用水泥砂浆,以上采用混合砂浆。等等。

2.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板缝尽量为40,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尽量采用宽板,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板缝应大于60。整浇层厚50,配双向φ6@250,混凝土C20。应采用横墙或横纵墙(横墙为主)混合承重方案,抗坍塌性能好。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建议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对楼层净高很敏感、跨度超过6.9米或不符合模数时可采用SP板,SP板120厚可做到7.2米跨。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的二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一般砖混结构的过街楼处板应现浇,并且钢筋双向双排布置。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宜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明分布筋为φ6@25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为φ8@200。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上筋应断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应加斜筋。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10~15米设一10mm的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予制板加整浇层方案。卫生间做法可为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板。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并双向双排配筋,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PMCAD软件自动生成,一可加快速度,二来尽量减小笔误。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因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墙上的板的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砖墙产生过大的附加弯距。一般:板厚>150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应注意以下几点:1.单向板是按塑性计算的,而双向板按弹性计算,宜改成一种计算方法。2.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3.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4.房间边数过多或凹形板应采用有限元程序验算其配筋。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为PM?.T。板一般可按塑性计算,尤其是基础底板和人防结构。但结构自防水、不允许出现裂缝和对防水要求严格的建筑,如坡、平屋顶、橱厕、配电间等应采用弹性计算。室内轻隔墙下一般不应加粗钢筋,一是轻隔墙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体受力,应整体提高板的配筋。只有垂直单向板长边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墙,如厕所与其他房间的隔墙下才可以加粗钢筋。坡屋顶板为偏拉构件,应双向双排配筋。

(3).圈梁、构造柱布置及其剖面详图。圈梁要浇圈闭合拉通,穿过中间走廊,并隔一定距离将截面加强。注意圈粱(包括地基圈梁)在外墙楼梯、入口等处可能被截断,应在相应位置附加一道并满足搭接长度。坡屋顶为双层圈梁。单层空旷房屋层高超过4米宜在窗顶处增加一道圈梁。说明圈梁、构造柱纵筋的搭接及锚固长度。构造柱箍筋在上下端应加密。说明构造柱生根何处,当地面为刚性地面时,应将构造柱伸至基底。较大洞口两侧宜加构造柱(2.4米以上)。构造柱与下层相同的,可不标构造柱编号,但应在图中说明。圈梁、构造柱纵筋宜采用一级钢筋。为减少圈梁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和清水砖墙的立面效果,360外墙圈梁的外侧宜有120砖墙。设置构造柱后必须设置圈梁或暗圈梁。设置圈梁不一定设构造柱。斜交砖墙的交接处应增设构造柱,且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建筑四角包括阴角,考虑到应力复杂和应力集中,应增大截面和配筋。请参照《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JGJ/T13-94》

(4).过梁布置。核算圈梁下的高度是否足够放预制过梁,如果不够,则应圈梁兼过梁或圈梁局部加高。尽量采用过梁与圈梁整浇方式。此法方便施工并对抗震有利。当过梁与柱或构造柱相接时,柱应甩筋,过梁现浇。过梁配筋不得过小,以考虑地震时过梁上墙体出现裂缝不能形成拱的作用。当有大梁压在过梁上时,过梁一般用较大截面,兼梁垫用。过梁支承长度改360,并应验算过梁下砌体的局部承压。360墙可用一120矩形过粱加一120带挑沿过粱。现浇过梁荷载取值参见《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

(5).雨蓬、阳台、挑檐布置和其剖面详图。注意:雨棚和阳台的竖板现浇时,最小厚度应为80,否则难以施工。竖筋应放在板中部。当做双排筋时,高度<900,最小板厚100;高度>900时,最小板厚120。阳台的竖板应尽量预制,与挑板的预埋件焊接。雨棚和阳台上有斜的装饰板时,板的钢筋放斜板的上面,并通过水平挑板的下部锚入墙体圈梁(即挑板双层布筋)。两侧的封板可采用泰柏板封堵,钢筋与泰柏板的钢丝焊接,不必采用混凝土结构。阳台的门联窗处窗台应使用轻体材料砌筑,方便以后装修时凿掉。挑板挑出长度大于2米时宜配置板下构造筋。挑板内跨板上筋长度应大于等于挑板出挑长度,尤其是挑板端部有集中荷载时。内挑板端部宜加小竖沿,防止清扫时灰尘落下。当顶层阳台的雨搭为无组织排水时,雨搭出挑长度应大于其下阳台出挑长度100。挑板配筋应有余地,并应采用大直径钢筋,防止踩弯。挑板内跨板跨度较小,跨中可能出现负弯距,应将挑板支座的负筋伸过全跨。

(6).楼梯布置。采用X型斜线表示楼梯间,并注明楼梯间另详。尽量用板式楼梯,方便设计及施工,也较美观。

(7).板顶标高。可在图名下说明大多数的板厚及板顶标高,厨厕及其它特殊处在其房间上另外标明。

(8).梁布置及其下的梁垫布置。也可在梁支座处将梁加宽至500来代替梁垫。

(9).板上开洞(厨、厕、电气及设备)洞口尺寸及其附加筋,附加筋不必一定锚入板支座,从洞边锚入La即可。板上开洞的附加筋,如果洞口处板仅有正弯距,可只在板下加筋;否则应在板上下均加附加筋。留筋后浇的板宜用虚线表示其范围,并注明用提高一级的膨胀混凝土浇筑。未浇筑前应采取有效支承措施。住宅跃层楼梯在楼板上所开大洞,周边不宜加梁,应采用有限元程序计算板的内力和配筋。板适当加厚,洞边加暗梁。

(10).屋面上人孔、通气孔位置及详图。

(11).在平面图上不能表达清楚的细节要加剖面,可在建筑墙体剖面做法的基础上,对应画结构详图。

3.基础平面图及详图:

(1).在墙下条基宽度较宽(大于2米,部分地区可能更窄)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柔性基础。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2).当基础上留洞、首层开大洞的洞口宽度大于洞底至基底高度时,如要考虑洞口范围内地基的承载力,洞口下基础应做暗梁。或将基础局部降低。

(3).素混凝土基础下不必做垫层,但其内有暗梁时应注明底部钢筋保护层厚为70,或做垫层。地下水位较高时或冬季施工时,不得做灰土基础。刚性基础一般300厚。

(4).建筑地段较好,基础埋深大于3米时,应建议甲方做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可不再外伸。地下室内墙可采用砖墙,外墙宜用混凝土墙。每隔30~40米设一后浇带,并注明两个月后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不应设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应有相同的埋深。地下室顶板应考虑施工时材料堆积荷载。

(5).地面以下墙体如被管沟消弱较多,应考虑抗震的不利影响,地下墙体宜加厚。

(6).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7).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已有基础。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之间的高差的1.5至2倍。

(8).条形基础偏心不能过大,柔性基础必要时可作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类似筏基中间开洞)。一般情况下,基础底部不应因荷载的偏心而与地基脱开。

(9).当有独立柱基时,独立基础受弯配筋不必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除非此基础非常重要,但配筋也不得过小。独立基础是介于钢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之间的结构。

(10).基础圈梁在建筑入口处或底层房间地面下降处应调低标高。当基础圈梁顶标高为-0.060时可取消防潮层。当地基不均匀时基底应增设一道基础圈梁。

(11).基础平面图上应加指北针。

(12).基础底板混凝土不宜大于C30。

(13).在软土地基上的建筑应控制建筑的总沉降量,在地基较不均匀地区应控制建筑的沉降差,砖混结构对差异沉降很敏感。因建筑的实际沉降和计算值是有差异的,很难算准,所以应从构造上入手,采用整体性强的基础形式。

(14).可用JCCAD软件自动生成基础布置和基础详图。应注意,在使用砖混抗震验算菜单产生的砖混荷载生成基础图时,其墙下荷载为整片墙的平均压力,墙体各段的荷载差异较大时,荷载较大处的墙下基础是不安全的,应人工调整。生成的基础平面图名为JCPM.T,生成的基础详图名为JCXT?.T

请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和各地方的地基基础规程。

4.暖沟图及基础留洞图:

(1).沟盖板在遇到楼梯间和电线管时下降(500),室外暖沟上一般有400厚的覆土。

(2).注明暖沟两侧墙体的厚度及材料作法。暖沟较深时应验算强度。

(3).基础留洞大于400的应加过梁,暖沟应加通气孔

(4).基础埋深较浅时暖沟入口底及基础留洞有可能比基础还低,此时基础应局部降低。

(5).首层有门洞处不能用挑砖支承沟盖板

(6).湿陷性黄土地区或膨胀土地区暖沟做法不同于一般地区。应按湿陷性黄土地区或膨胀土地区的特殊要求设计。

(7).暖沟一般做成1200宽,1000的在维修时偏小。

5.楼梯详图:

(1).应注意:梯梁至下面的梯板高度是否够,以免碰头,尤其是建筑入口处。

(2).梯段高度高差不宜大于20,以免易摔跤

(3).两倍的梯段高度加梯段长度约等于600。幼儿园楼梯踏步宜120高。

(4).楼梯折板、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La,折梁还应加附加箍筋

(5).楼梯的建筑做法一般与楼面做法不同,注意楼梯板标高与楼面板的衔接。

(6).楼梯梯段板计算方法:当休息平台板厚为80~100,梯段板厚100~130,梯段板跨度小于4米时,应采用1/10的计算系数,并上下配筋;当休息平台板厚为80~100,梯段板厚160~200,梯段板跨度约6米左右时,应采用1/8的计算系数,板上配筋可取跨中的1/3~1/4,并不得过大。此两种计算方法是偏于保守的。任何时候休息平台与梯段板平行方向的上筋均应拉通,并应与梯段板的配筋相应。

(7).注意当板式楼梯跨度大于5米时,挠度不容易满足。应注明加大反拱。

6.梁、柱详图:

(1).梁上集中力处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梁上小柱和水箱下,架在板上的梁,不必加附加筋。

(2).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La,还应加附加箍筋

(3).梁上有次梁时,应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支座附近,否则应考虑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或增加构造抗扭纵筋和箍筋。

(4).有圆柱时,地下部分应改为方柱,方便施工。圆柱纵筋根数最少为8根,箍筋用螺旋箍,并注明端部应有一圈半的水平段。方柱箍筋宜使用井字箍,并按规范加密。角柱应增大纵筋并全柱高加密箍筋。幼儿园不宜用方柱。

(5).原则上柱的纵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宜大于200。梁纵筋宜小直径小间距,有利于抗裂,但应注意钢筋间距要满足要求,并与梁的断面相应。布筋时应将纵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

(6).梁高大于300,并与构造柱相连接的进深梁,在梁端1.5倍梁高范围内箍筋宜加密。端部与框架梁相交或弹性支承在墙体上的次梁,梁端支座可按简支考虑,但梁端箍筋应加密。

(7).考虑抗扭的梁,纵筋间距不应大于300和梁宽,即要求加腰筋,并且纵筋和腰筋锚入支座内La。箍筋要求同抗震设防时的要求。

(8).反梁的板吊在梁底下,板荷载宜由箍筋承受,或适当增大箍筋。梁支承偏心布置的墙时宜做下挑沿。

(9).挑梁宜作成等截面(大挑梁外露者除外)。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占总荷载的比例很小,作成变截面不能有效减轻自重。变截面挑梁的箍筋,每个都不一样,难以施工。变截面梁的挠度也大于等截面梁。挑梁端部有次梁时,注意要附加箍筋或吊筋。

(10).梁上开洞时,不但要计算洞口加筋,更应验算梁洞口下偏拉部分的裂缝宽度。一般挑梁根部不必附加斜筋,除非受剪承载力不足。梁从构造上能保证不发生冲切破坏和斜截面受弯破坏。

(11).梁净高大于500时,宜加腰筋,间距200,否则易出现垂直裂缝。挑梁出挑长度小于梁高时,应按牛腿计算。

(12).梁应按层编号,如L-1-XX,1指1层,XX为梁的编号。

7.关于墙体问题:楼梯间的墙体水平支撑较弱,顶层墙体较高,在8度和9度时,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宜沿墙高每隔500设2φ6的通长筋,9度时,在休息平台处宜增设一钢筋带。顶层,为防止墙体裂缝,可采取如下措施:保温层聚苯板由45加厚。为防止聚苯板在施工时被踩薄,可用水泥聚苯板代替普通聚苯板。圈梁加高,纵筋直径加大。架设隔热层,不采用现浇板带加预制板(为了解决挑檐抗倾覆)的方式。顶部山墙全部、纵墙端部(宽度为建筑宽度B/4范围)在过梁以上范围加钢筋网片。构造柱至洞口的墙长度小于300时,应全部做成混凝土的,否则难以砌筑。小截面的墙(<600)如窗间墙应做成混凝土的。否则无法砌墙或受压强度不够。注意:在砖混结构中(尤其是3层及以下),可以取消部分横墙,改为轻隔墙,以减轻自重和地震力,减小基础开挖,也方便以后的房间自由分隔,不必每道墙均为砖墙。多层砌体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过严,一般工程难以满足,在增设构造柱后可放宽。

8.重点注意:

(1).抗震验算时不同的楼盖及布置(整体性)决定了采用刚性、刚柔、柔性理论计算。抗震验算时应特别注意场地土类别。大开间房屋,应注意验算房屋的横墙间距。小进深房屋,应注意验算房屋的高宽比。外廊式或单面走廊建筑的走廊宽度不计入房间宽度。应加强垂直地震作用的设计,从震害分析,规范要求的垂直地震作用明显不足。

(2).雨蓬、阳台、挑沿及挑梁的抗倾覆验算,挑梁入墙长度为1.2L(楼层)、2L(屋面)。大跨度雨蓬、阳台等处梁应考虑抗扭。考虑抗扭时,扭矩为梁中心线处板的负弯距乘以跨度的一半。

(3).梁支座处局部承压验算(尤其是挑梁下)及梁下梁垫是否需要(6米以上的屋面梁和4.8米以上的楼面梁一般要加)。支承在独立砖柱上的梁,不论跨度大小均加梁垫。与构造柱相连接的梁进行局部抗压计算时,宜按砌体抗压强度考虑。梁垫与现浇梁应分开浇注。局部承压验算应留有余地。

(4).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梁或过梁等截面较大时,应验算构件的最小配筋率。

(5).较高层高(5米以上)的墙体的高厚比验算,不能满足时增加一道圈梁。

(6).楼梯间和门厅阳角的梁支撑长度为500,并与圈梁连接。

(7).验算长向板或受荷面积较大的板下预制过梁承载力。

(8).跨度超过6米的梁下240墙应加壁柱或构造柱,跨度不宜大于6.6米,超过时应采取措施。如梁垫宽小于墙宽,并与外墙皮平,以调整集中力的偏心。

(9).当采用井字梁时,梁的自重大于板自重,梁自重不可忽略不计。周边一般加大截面的边梁或构造柱。

(10).问清配电箱的位置,防止配电箱与洞口相临,如相临,洞口间墙应大于360,并验算其强度。否则应加一大跨度过梁或采用混凝土小墙垛,小墙垛的顶、底部宜加大断面。严禁电线管沿水平方向埋设在承重墙内。

(11).电线管集中穿板处,板应验算抗剪强度或开洞。竖向穿梁处应验算梁的抗剪强度。

(12).构件不得向电梯井内伸出,否则应验算是否能装下。

(13).验算水箱下、电梯机房及设备下结构强度。水箱不得与主体结构做在一起。

(14).当地下水位很高时,砖混结构的暖沟应做防水。一般可做U型混凝土暖沟,暖气管通过防水套管进入室内暖沟。有地下室时,混凝土应抗渗,等级S6或S8,混凝土等级应大于等于C25,混凝土内应掺入膨胀剂。混凝土外墙应注明水平施工缝做法(阶梯式、企口式或加金属止水片),一般加金属止水片,较薄的混凝土墙做企口较难。

(15).上下层(含暖沟)洞口错开时,过粱上墙体有可能不能形成拱,所以过粱所受荷载不应按一般过粱所受荷载计算,并应考虑由于洞口错开产生的小墙肢的截面强度。

(16).突出屋面的楼电梯间的构造柱应向下延伸一层,不得直接锚入顶层圈梁。错层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出屋面的烟筒四角应加构造柱或按97G329(七)P3地震区做法。女儿墙内加构造柱,顶部加压顶。出入口处的女儿墙不管多高,均加构造柱,并应加密。错层处可加一大截面圈梁,上下层板均锚入此圈梁。

(17).砖混结构的长度较长时应设伸缩缝。高差大于6米和两层时应设沉降缝。

(18).在地震区不宜采用墙梁,因地震时可能造成墙体开裂,墙和混凝土梁不能整体工作。如果采用,建议墙梁按普通混凝土梁设计。也不宜采用内框架。

(19).当建筑布局很不规则时,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布局做出合理的结构布置,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如建筑方案为两端较大体量的建筑中间用很小的结构相连时(哑铃状),此时中间很小的结构的板应按偏拉和偏压考虑。板厚应加厚,并双层配筋。

(20).较大跨度的挑廊下墙体内跨板传来的荷载将大于板荷载的一半。挑梁道理相同。

(21).挑梁、板的上部筋,伸入顶层支座后水平段即可满足锚固要求时,因钢筋上部均为保护层,应适当增大锚固长度或增加一10d的垂直段。

(22).应避免将大梁穿过较大房间,在住宅中严禁梁穿房间。

(23).构造柱不得作为挑梁的根。

9.常用砖墙自重(含双面抹灰):120墙:2.86,240墙:5.24,360墙:7.62,490墙:9.99KN/M2。

第2篇

1.1地基与基础根据甲方提供地质资料,本工程办公楼A座、B座、C座及通道1,2,3拟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基础底标高为-12.10m;地基处理范围:CFG桩的平面布置均在各楼座及通道内;经地基处理后基底承载力特征值(fspk)应大于350kPa;而地下车库部分采用天然地基方案,基底持力层为③粉土层或③1层粉细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k=120kPa。经计算,CFG桩桩径取400,桩顶标高为-12.570m,有效桩长18m,桩端持力层为⑧层粉细砂层,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小于1.0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大于600kN,施工桩顶标高宜高出设计桩顶标高不少于0.5m。CFG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基础设计时,经过反复核算,我们在办公楼A座、B座核心筒部分采用筏板基础,其余部分为十字交叉柱下条形基础。筏基部分的基底反力约245kPa,条基的基底反力约232kPa,两者反力基本接近。基底标高约为-12.10m,条基宽度为3.0m。办公楼C座也采用柱下条形基础,基础宽度为3.0m,基底标高同A,B座,局部达到-14.0m。同样基底反力为230kPa左右。通道1,2,3部分为筏板基础,此处由于上部钢结构跨度大,柱下荷载相对较大,采用筏基后,基底反力均达346kPa左右,满足设计要求。采用分层总和法沉降计算,办公楼A座、B座、C座条形基础及筏基的沉降量计算均小于50m。相邻柱沉降差异及沉降总量计算均满足设计要求。地下车库部分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宽度3.0m,基底标高为-11.800m。在所有条形基础与筏板之间及条形基础之间设置钢筋混凝土防水板,防水板厚350。设计时地下水位的浮力按5m的水位进行设计,其中防水板抗浮计算中已考虑枯水期的水位变幅1m。防水板经计算构造配筋已满足设计要求。

1.2上部结构设计1)结构分段。整个建筑我们采用上分而下不分的原则,在办公楼A座、B座、C座及通道1,2,3在±0.000地面以下连为一体,在±0.000地面以上各相邻单体之间设置防震缝,使得将整个看似复杂的连体高层建筑的计算将划分为在±0.000嵌固的6个独立的计算单元进行计算,避免了因楼座之间高位连接所形成的超限问题。我们对整个结构进行了包络设计,即采用整体多塔分析与各单体的独立计算。施工期间,在楼座与地下车库之间设置用于沉降的后浇带,沉降后浇带在结构主体完成后浇筑。C座因为长度119.6m,属于超长结构,我们在设计时考虑了一定的温度应力,在框架梁柱外侧及屋面板面均设置一定数量的温度筋,抵御温度应力,且C座办公楼在长度1/3位置设置用于温度后浇带,温度后浇带在地下室结构完成后60d浇筑。2)结构体系。本工程办公楼A座、B座及C座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的结构形式;通道1,2,3采用钢骨混凝土柱、钢骨混凝土剪力墙、钢梁的框架—抗震墙结构形式;其中西侧通道2、东侧通道3跨度为20.9m,北侧通道1为29.8m~37.3m。楼面、屋面采用钢梁+钢筋混凝土板的组合楼面体系。地下室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结构形式。3)建筑物抗震等级。上部:办公楼A,B,C座,抗震墙抗震等级为一级,框架等级为二级;通道1,2,3抗震墙抗震等级为一级,框架等级为二级(按钢结构考虑)。地下部分:办公楼A,B,C座及通道1,2,3地下一层抗震墙抗震等级为一级,框架等级为二级;地下2层(含夹层)抗震墙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等级为三级。地下车库抗震等级为三级。与主楼连接的相关范围内其抗震等级同主楼的相应部位的抗震等级。对于地库与主楼连接处的错层部位,我们采取了提高一级抗震等级的构造措施进行包络设计,满足了规范要求。

2结构分析及结果

1)本工程设计计算所采用的计算程序。采用《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2012年6月)进行结构整体分析。2)主要计算结构如下。办公楼A,B座计算结果见表1,表2。

3设计总结

第3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超长结构;预应力结构;设计

1前言

预应力结构设计技术的发展,为现代高层建筑向更高、体型更复杂,结构形式更多样、功能更全、综合性更强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塑空间。通常可使建筑物在同一竖直线上,上部楼层布置住宅、旅馆,中部楼层作为办公用房,下部楼层作商店、餐馆等。以满足综合性的不同需要。本文所介绍的工程设计是一幢集办公、休闲为一体的高档办公楼。

2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益阳市赫山区,建筑面积31000m2,地上21层,地下一层,总高度为83m。其中一层为大型商场,二层为餐厅,三层为娱乐场所,四层及以上为公寓和办公楼。工程结构形式采用框架一剪力墙结构,裙楼为超长结构,结构平面布置随建筑变化而逐层变化,图1为四层的结构平面图,楼层主、次梁均为预应力混凝土技术。

3结构方案设计

混凝土结构构件在混凝土材料收缩和环境温差的作用下发生的体积缩小变形从而增大结构构件的拉应力,当该拉应力大于构件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构件即开裂。对此,现行规范中规定框架-剪力墙结构伸缩缝最大为45~55m。本结构纵向长度近159.6m,远超过上述规定,而且6个剪力筒大大增强其中间混凝土楼面水平侧向约束。如增加两道或三道结构伸缩缝,必须采用从基础到顶层增加双梁双柱来实现,这除了增加施工难度和成本之外,还大大影响了使用功能和建筑要求。设计采用预应力技术解决这一结构超长问题,通过对结构施加预应力,在结构中预先产生压应力。使其抵消超长结构在季节温差和混凝土收缩过程中产生的拉应力。理论与实践证明预应力对控制超长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是有效的。

预应力除了可有效控制裂缝的作用之外,其主要作用是能有效抵抗竖向荷载并明显降低构件尺寸。经初算,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8.4m跨主梁的梁高可由原来普通钢筋混凝土主梁的700mm降为500mm,次梁梁高可由600mm降为450mm,16.4m跨主梁的梁高可由1600mm左右降为900mm~

1100mm。这样在保持净层高不变的情况下,每层高度可降低200mm。经综合考虑决定采用预应力方案,使楼层数量在建筑总高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层,从而取得显著的经济效果。

为此,在设计中我们针对本工程的结构形式和布置特点,确定了以下主要设计原则:

3.1为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以及降低层高,结构纵横两个方向的梁均布置预应力筋;考虑到规范要求,采取有粘结预应力,跨后浇带的锁缝预应力筋采用无粘结预应力。

3.2根据文献[2],混凝土中有效预应力大于0.7Mpa,则可基本避免温度应力导致混凝土开裂。所以间距为2.8m的主次梁均应施加预应力,已达到在板中建立一定预压力避免楼板开裂的目的。

3.3后浇带位置要合理,避免布置在侧向刚度很大的构件周围,以免影响两侧板带的自由收缩。

3.4由于结构复杂,预应力筋数量和形式多样,设计时就必须考虑采取相应的构造和施工措施来避免预应力张拉施工时可能造成混凝土开裂。

4预应力计算

4.1设计重点

a)4~6轴部分结构地下一层至六层纵向均为8.4m跨的框架结构,其中六楼为空中花园,七、八楼中空,到九、十层纵向成为连接两边塔楼的16.4m跨大梁板,其中十层为空中花园。按结构整体计算结果配筋,并对两层柱采取加强措施。另外施工时九层的支撑为两层高,而且后浇带的设置使地下一层至六层的A~C轴和E~F轴以及九、十层A~F轴在后浇带未浇混凝土、锁缝筋未张拉之前形成12.4m的大悬挑结构。所以这些部位结构的支撑均通过认真计算确定并适当加强。

b)如图1所示,十层和十一层17~20/C~G轴之间是一个悬挑大网架,面积为25.2m×33.6m,矢高为一个楼层高度,通过大型预埋件固定在17、18、19、20、E、F、G梁柱节点上。在风荷载的作用下支座对结构产生很大的水平推拉力,十一层G点支座向外拉力最大,为1300kN。为了避免在梁柱节点预埋件处局部混凝土产生过大的集中应力,在预埋件上钻直径20mm的孔,采用无粘结应力筋对预埋件进行锚固,把支座拉力传向远端框架结构。无粘结预应力筋与原结构预应力筋不相干,基本走梁中直线,张拉控制应力为0.6fptk。

c)二十层屋面设置了冷却塔、擦窗机以及沿周边7m高的广告牌。所以本楼层荷载复杂,特别是广告牌支座在风荷载作用下,每个支座最不利弯矩为250kN·m,支座两个支点间距为800mm则支点上下反复集中力约为300KN。支座间距为28m,对于16.8m跨大梁就有5个点落在梁中位置,荷载值很大。

针对以上所述的设计重点难点,预应力设计紧密与建筑、钢结构、设备等专业配合,均采取了相应有效合理的设计措施。

4.2预应力计算标准

材料强度等级:混凝土C40,局部采用杜拉纤维C60混凝土;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筋为1860高强低松弛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均为0.75fptk。

本工程采用SATWE以及PREC程序进行抗裂验算以及配筋计算。根据规范要求:结构设计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以及耐久性的要求。针对结构多样复杂性。对不同情况的构件采取不同的控制标准(见表1)。

所有预应力梁普通钢筋基本采用对称配筋,其受压区高度均小于0.35h0,纵向受拉钢筋折算配筋率均不大于3%,符合规范要求。所有梁均进行两层托一层的施工工况以及楼面自重下一次张拉反拱工况的验算,均未开裂。

5构造设计

5.1后浇带设置

如图1所示,三道后浇带把结构分成长度均为36m左右的四个区段,有效解决了侧向刚度很大的剪力筒约束混凝土楼板自由收缩的问题。混凝土的收缩随时间而增长,初期发展较快,两周可完成全部收缩的1/4,一个月约可完成1/2,三个月完成60%~80%。在后浇带浇筑之前,超长板可视为一种能接近于自由变形的构件,后浇带选择两个月后而且气温低于主体结构浇灌时气温浇灌,考虑竖向结构(柱和墙)的约束影响,可认为此时收缩变形已完成50%。穿越后浇带的锁缝预应力筋在后浇带混凝土达到100%强度时即可张拉。为增强后浇带的抗裂性能,采用比原强度等级高一个等级的膨胀混凝土浇灌。

预应力对于E~F轴段结构从第三层就到17轴为止,则该区段15~16轴之间的后浇带的作用不是很明显。为加快施工进度,从第六层开始把该后浇带取消,预应力筋最长55.4m。同时在16轴与剪力墙之间预留临时施工后浇带,以实现两端张拉和避免拉裂混凝土。同理在C、E轴边板设置200mm宽的临时后浇带,以防止4~6轴间的横向次梁预应力张拉时把内部结构拉裂。

5.2锚具设计

由于荷载和结构形式复杂,预应力梁内的预应力数量种类很多,根据各种组合采用了单孔、4孔、6孔、9孔和12孔等多种型号的锚具。固定端采用了挤压式锚具。因此本工程预应力锚具及相关配筋种类较多。

5.3张拉槽、后浇带构造设计

由于后浇带或梁面张拉槽处需要采用变角张拉技术,而要实现变角张拉的操作,梁面普通钢筋以及箍筋必须有足够的间隔。如设计不作预先充分的考虑,必将带来如截筋而无法补强等施工问题,最终影响工程质量。所以设计时应对构造复杂的地方进行特殊处理,以保证施工质量。

在梁后浇带处或梁面张拉槽处,先按张拉变角块所需的空间以及尽量少断钢筋的原则排好普通钢筋,对割断钢筋采取增加相应搭接筋进行补强。后浇带及梁面张拉槽处张拉端的详细构造设计(见图2和图3)。

5.4张拉顺序设计

根据本工程的结构设计特点,张拉各个区域分开进行,先张拉次梁,后张拉主梁。这主要由于先张拉主梁(特别是与次梁垂直的主梁),有可能会由于主梁反拱抬起未张拉的次梁,而导致后者的开裂。预应力筋张拉顺序如下:

a)先沿着一个方向张拉纵向次梁,再返回张拉纵向主梁;

b)沿一个方向张拉横向主、次梁;

c)横向主梁由于中间16.4m跨所配的预应力筋比两边两短跨多,必须先张拉贯通全50.4m梁的预应力筋,在两边短跨梁内建立起预压力,再张拉中间其余预应力筋。否则必定把两边短跨梁拉裂。

6结语

经各方共同努力,本工程施工进展顺利,经观察没有发现结构裂缝,质量优良。工程实践表明:

6.1采用预应力技术和合理布置后浇带是解决超常结构混凝土开裂的有效途径。

6.2在高层中,施加预应力能起承受主要竖向荷载而降低构件尺寸的作用。所以在保持总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采用预应力方案可以增加建筑物层数,从而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6.3预应力结构配筋计算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对同一幢建筑中的不同构件,同一个构件的不同工况都应采取相应不同的设计标准。

6.4预应力结构设计应全面、深入考虑合理的构造设计和恰当的施工方法、顺序,这有利于指导施工各方配合,保证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2]美国混凝土协会规范.AC1318.

[3]陶学康.后张预应力混凝土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4篇

(1)能源站的主要热力设备是内燃机、溴化锂余热机、直燃机。通过散热设备完成冷却系统的循环。散热设备需要布置于室外,而室外地坪主要用于绿化,因此散热设备只能放置于相邻的楼宇C、D座屋面。C、D座高约50米,冷却水管从地下负三层侧墙穿出,通过C、D座竖井直通屋面小间,管路出小间后分配到各个散热设备。管道竖井为框架结构,管道支撑点通过H型钢梁简支在竖井框架梁上,竖井总高约65m,管道支撑点分别设在0、5、9.2、13.2、17.2、21.2、25.2、29.2、33.2、37.2、41.2、45.2m等地方,单根钢梁最大总荷载为36t。通过计算H型钢梁的强度和稳定,截面定为HM550X300。(2)冷却水管出了屋面小间,通过屋面管架输送到各个散热设备。管架之间的距离是由管道的最小支撑点距离所决定的。管架选用门型支架,管道支撑点直接设在支架梁上。门架两柱基础相连做成一个整体性、刚度较好的整体条形基础,在柱顶用通长钢梁连接,加强了管架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型钢选用轧制H型钢,因为轧制H型钢质量向翼缘分布,在同等用钢量的情况下,比工字钢具有更大的抗弯模量。(3)管架宜采用1-2层的低层支架,主要原因为:①散热设备回水靠重力自流,管路标高直接决定散热设备的基础设计高度,过高的管架会造成散热设备的基础加高,不仅增加基础土建工程量,且加大了屋面荷载,势必造成结构设计的浪费。②相同数量、相同管径的管路,低层管架相对高层管架,受风荷载与地震荷载的影响小,按2层布置管架,与按5层布置管架传到屋面板最大荷载对比如表1所示。

2屋面设备基础

屋面散热设备及管道总荷载达到约650t,屋面梁采用井字梁结构,梁间距3m,屋面板厚为200mm。考虑冷塔等散热设备属于带转动振动设备,为提高楼顶住户的舒适度,设计时增加了散热设备基础的刚度和配重,采用条形基础,若设备设计安装标高大于条基高度,采用钢筋混凝土短柱支撑设备地脚。

3结语

第5篇

一:荷载的计算。荷载包括外部荷载(例如,风荷载,雪荷载,施工荷载,地下水的荷载,地震荷载,人防荷载等等)和内部荷载(例如,结构的自重荷载,使用荷载,装修荷载等等)上述荷载的计算要根据荷载规范的要求和规定采用不同的组合值系数和准永久值系数等来进行不同工况下的组合计算。

二:构件的试算。根据计算出的荷载值,构造措施要求,使用要求及各种计算手册上推荐的试算方法来初步确定构件的截面。

三:内力的计算,根据确定的构件截面和荷载值来进行内力的计算,包括弯矩,剪力,扭矩,轴心压力及拉力等等。

四:构件的计算。根据计算出的结构内力及规范对构件的要求和限制(比如,轴压比,剪跨比,跨高比,裂缝和挠度等等)来复核结构试算的构件是否符合规范规定和要求。如不满足要求则要调整构件的截面或布置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内容为:根据上述计算结果,来最终确定构件布置和构件配筋以及根据规范的要求来确定结构构件的构造措施。

3.各设计阶段的基本方法:根据方案阶段的主要内容,其基本方法就是根据各种结构形式的适用范围和特点来确定结构应该使用的最佳结构形式,这要看规范中对于各种结构形式的界定和工程的具体情况而定,关键是清楚各种结构形式的极限适用范围。还要考虑合理性和经济性。

在结构计算阶段,就是根据方案阶段确定的结构形式和体系,依据规范上规定的具体的计算方法来进行详细的结构计算,规范上的方法有多种,关键是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以楼板为例,就有弹性计算法,塑性计算法及弹塑性计算法。所以选择符合工程实际的计算方法是合理的结构设计的前提,是十分重要的。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就是根据结构计算的结果来用结构语言表达在图纸上。首先表达的东西要符合结构计算的要求,同时还要符合规范中的构造要求,最后还要考虑施工的可操作性。这就要求结构设计人员对规范要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另外还要对施工的工艺和流程有一定的了解。这样设计出的结构,才会是合理的结构。

4.规范、手册及标准图集在具体工作中的应用:结构设计的准则和依据就是各种规范和标准图集。在进行不同结构型式的设计时必须要紧扣不同的规范,但这些规范又都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在不同的工程中往往会使用多种规范,在一个工程确定了结构形式后,首先要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来确定建筑的可靠度和重要性;然后再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确定建筑在抗震设防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在荷载的取值时要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来确定,这是建筑总体需要运用的规范。在工程的具体设计方面,涉及到砌体部分的要遵循《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涉及到混凝土部分的要遵循《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涉及到钢筋部分的要遵循《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和《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的规定;在基础部分的设计时需要遵循的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最后在结构绘图时则要符合《建筑结构制图标准》的要求。

在各种结构设计手册中,给出了该结构形式设计的原理,方法,一般规定和计算的算例以及用来直接选用的各种表格。这对于深刻理解和具体设计各种结构形式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我们推荐最好能参照设计手册来手算典型的结构形式。

标准图集是依据规范来制定的国家和省市地方统一的设计标准和施工做法构造。不同的结构形式有不同的标准图集。设计中常用的有,结构绘图时采用:平法制图(03G101-1),砌体中的钢筋混凝土过梁采用:过梁(L03G303),砖混结构抗震构造详图采用:L03G313,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构造详图采用:L03G323,地沟及盖板采用:02J331.需要说明的是,在选用标准图集时一定要根据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来酌情选用,必要时应说明选用的页号和图集号,不可盲目采用。

总之,结构设计是个系统的,全面的工作。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灵活创新的思维和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设计人员要从一个个基本的构件算起,做到知其所以然,深刻理解规范和规程的含义,并密切配合其它专业来进行设计。在工作中应事无巨细,应善于反思和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

在结构计算阶段,就是根据方案阶段确定的结构形式和体系,依据规范上规定的具体的计算方法来进行详细的结构计算,规范上的方法有多种,关键是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以楼板为例,就有弹性计算法,塑性计算法及弹塑性计算法。所以选择符合工程实际的计算方法是合理的结构设计的前提,是十分重要的。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就是根据结构计算的结果来用结构语言表达在图纸上。首先表达的东西要符合结构计算的要求,同时还要符合规范中的构造要求,最后还要考虑施工的可操作性。这就要求结构设计人员对规范要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另外还要对施工的工艺和流程有一定的了解。这样设计出的结构,才会是合理的结构。

4.规范、手册及标准图集在具体工作中的应用:结构设计的准则和依据就是各种规范和标准图集。在进行不同结构型式的设计时必须要紧扣不同的规范,但这些规范又都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在不同的工程中往往会使用多种规范,在一个工程确定了结构形式后,首先要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来确定建筑的可靠度和重要性;然后再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确定建筑在抗震设防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在荷载的取值时要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来确定,这是建筑总体需要运用的规范。在工程的具体设计方面,涉及到砌体部分的要遵循《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涉及到混凝土部分的要遵循《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涉及到钢筋部分的要遵循《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和《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的规定;在基础部分的设计时需要遵循的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最后在结构绘图时则要符合《建筑结构制图标准》的要求。

在各种结构设计手册中,给出了该结构形式设计的原理,方法,一般规定和计算的算例以及用来直接选用的各种表格。这对于深刻理解和具体设计各种结构形式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我们推荐最好能参照设计手册来手算典型的结构形式。

第6篇

1.1支撑方式和支撑点选择

由于相机采用全反射光学系统,反射镜的背部不参与光束传输,因此,常采用刚度较高的背部支撑方式。

1.2柔性支撑结构设计

在主镜支撑结构上减弱了个别方向上的刚度,引入了一定的柔性,以此来抵消反射镜由于温度变化产生的热应力和微小变形。柔性铰链被广泛应用于支撑结构的柔性设计领域,其具有无机械摩擦、结构简单、释放自由度和灵敏度高等特点。柔性铰链通过在某一方向上切开一个柔性槽,以降低该方向上的刚度,体现其柔性,使其能够产生微小变形,释放热应力,只存在一个柔性槽的柔性铰链被称为单向柔性铰链,而在一般情况下,往往将多个柔性槽成组使用,即可实现在多方向上的柔性,达到释放多个自由度的目的,将其称之为多层柔性铰链。由于主镜采用背部3点支撑方式,在反射镜长度方向上对称分布支撑点位置,基于半运动学安装定位原理,每个柔性支撑结构需要约束两个方向的自由度,因此,采用3层组合式柔性铰链,释放4个方向的自由度,参考Bipod双脚架设计原理,设计柔性支撑结构,其分为两个部分,上部分与反射镜支撑孔粘接,下部分与支撑背板连接,上下两部分通过螺钉连接。3个柔性铰链对心安装,便可以恰好约束镜体6个方向的自由度,又不会因为过定位产生装配应力。支撑背板的作用是固定连接3个柔性支撑结构,将反射镜固定安装在框架指定位置,因此采用高强度的加强筋与薄壁组合的结构形式,组成多个结构封闭的四边形单元,以达到支撑背板高刚度的的要求。对比材料各项性能指标,综合考虑力学性能、热性能、对空间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加工工艺性等因素,选用线胀系数经过特殊匹配的Invar作为反射镜柔性支撑结构的材料,采用比刚度高、导热性好、线胀系数低的高体份SiC/Al复合材料作为支撑背板的材料。

2镜体轻量化设计

在反射镜背部,布置一系列形状规则的三角形轻量化孔,具有轻量化率较高、刚度好、“网格效应”低、加工制造工艺成熟等优点。为确定主镜镜体最优的结构尺寸,在反射镜刚度最大和质量最小之间取得最佳平衡,需要对镜体进行优化设计。首先建立反射镜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在1g重力作用下的变形,并提取镜面最大变形结果,生成优化过程中所需要的分析文件,然后,选择优化处理器,确定目标函数为反射镜质量最小,状态变量为1g重力作用下的镜面最大变形结果,设计变量为反射镜结构尺寸参量,选择背部3点支撑约束,指定优化方法及循环控制方式,便可以进行优化分析。但是,在主镜结构优化设计过程中,影响反射镜镜体质量和刚度的结构参量有很多,若都进行优化设计,会使设计变量增多,迭代次数增加,运算效率降低,甚至导致无法收敛。由于各结构尺寸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可以首先分析各参量对镜体质量和1g重力条件下镜面最大变形量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结构优化分析之前,先确定影响较小的结构尺寸参量,降低计算规模,再对影响较大的结构尺寸参量进行多变量优化。

3反射镜组件有限元分析

对经过分析和优化设计后的主镜组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在建立结构的有限元模型时,以六面体Hex6单元为主,以提高分析精度和效率。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得到主镜组件在重力和温度影响下的变化结果,Fig.8Thefirst-orderfrequencyofprimarymirror由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主镜组件在重力和温度变化作用下,表征面形变化的PV值和均方根(rootmeansquare,RMS)值,以及表征位置变化的位移值和转角值均能满足设计要求,1阶频率为80.03Hz,满足卫星对载荷特征频率大于60Hz的要求,因此,主镜组件结构具有较好的力学适应性、温度适应性和动态刚度。

4力学振动试验

为了验证上述有限元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以及对实际加工装配后的主镜组件结构的稳定性有一个客观评价,对主镜进行了1g正弦扫频试验,测试结构的实Fig.9Vibrationtestofprimarymirror际模态,如图9所示。振动响应曲线如图10所示,纵坐标表示对测点加速度响应值Ma求以10为底的对数。从响应曲线可以看出,主镜组件的实际1阶频率为73.06Hz,动态刚度较高,且与有限元分析误差不到10%,说明了有限元分析结果精度较高。Fig.10Responsecurveof1gsinusoidalvibration

5结论

第7篇

1.1钢结构住宅的定义

钢结构建筑体系的主体结构体现在一般分为钢框架结构体系、钢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钢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交错桁架结构体系和轻钢结构住宅体系。

1.2钢结构住宅的主要特点

一般情况下,在梁高相同的条件下,钢结构的开间要比混凝土结构的开间大50%左右,所以钢结构体系的建筑布置可以更加灵活,为住宅空间的搭配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这种大自由度与高建材强度的结合基本就是钢结构住宅的最大优势。通过该比较可以看出,虽然钢结构在具体应用中造价成本较高,但是造价比和建筑重量等因素都远远超出单纯的混凝土结构。在经过详细的论证之后,钢结构的应用被通过,以下是该小区的钢结构住宅的最终设计方案。

1.3钢结构住宅在河北省具体可行性

目前,河北省的建筑行业发展还比较粗放,要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要求,就必须进行住宅的统一产业化,钢结构住宅所需钢材一般都是产业化生产,符合建筑业产业集群和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要求,能成为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有力推动技术。钢结构住宅的另一个优势是施工工期较短和施工所需人员少,有效地节约了劳动成本和劳动力,为经济发展转型做出了较大贡献。

2钢结构住宅设计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2.1钢结构住宅的设计规范

根据2001年原国家建设部印发的《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技术导则》,钢结构住宅在初期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守以下规范。1)总体设计方面:钢结构住宅建筑应该满足标准化、定型化、多样化和通用化的原则,在钢结构住宅的各部分设计中应该严格做到模数协调,在总体设计方面追求钢结构建筑的建筑、结构、水电暖气综合设计的原则。2)平面设计方面:应该充分体现钢结构设计的系列化原则,充分适应钢结构构件的标准化设计和标准化应用,要做到标准化与多样化组合的结合,实现多样模块化以应对多种建筑情况,考虑梁、柱、楼板等实际情况进行钢结构设计中的模块化设计,充分适应钢结构住宅个性化、多样化和可操作性的需要。3)竖向设计方面:楼板构造的选型应该充分考虑到受力、隔音和管线布置等要素来合理确定层高,在管线铺设方面应该尽量使用空闲的空间来集中铺设管线,易于管线的维修管理等。4)围护结构方面:围护结构应该对抗震性能和连结性有较高的要求,围护结构的墙体应该采用轻质且高强的墙体,确保隔热、保温、隔音、防水、防火和防裂等各方面的综合性能,对墙面涂料也要有较高的要求。

2.2钢结构节点的设计

一般情况下,铰接点的形式较为简易,施工也较为方便,但是它会使梁跨中弯矩加大,从而增加建筑的钢材用量,刚性节点形式复杂,但是对钢材的利用有所节约,与之相比,半刚性节点由于其复杂的受力特性,应用较为罕见。根据实际情况调查,在选用钢结构进行住宅建筑的企业中,半刚性节点的应用率仅为10%,说明它的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2.3钢结构建筑墙体材料的选用

钢结构的特点是轻便、灵活,所以在墙体材料的选择方面,要符合其特点,不适合采用黏土砖等质量较大的材料,而应该采用空心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和压型钢板与轻质保温材料组成的符合墙体或者CS板、OSB板等。这些轻质材料的防水和放渗透能力都比较好,保温效果也很好,施工较为简便,作为建筑墙体的强度也足够。在墙体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对连接件的详细参数有所规定,以减少施工的复杂程度,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详细的参数也有利于提高设计的精确性。

2.4钢结构建筑中的厨卫设计

厨卫设计在钢结构设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厨卫设计比较考研钢结构设计的钢材防腐蚀和防水能力,钢结构住宅设计中,结构防水比较实用,框架结构体系要把卫生间和厨房放到核心筒内,其他的结构体系则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2.5钢材的防火问题

钢结构虽然有着各种优点,但作为一种常见的金属,它必须要考虑防火、防水和防腐蚀的问题,钢材的耐腐蚀性、耐热性都比较差,一旦被热源、腐蚀源或者水源靠近太长时间,就极易产生问题,对钢材的承载能力产生一定的损伤。以一般的建筑用钢材(Q235或a345)为例,在全负荷的状态下,失去静态平衡稳定性的温度极值大约500℃,在300℃以上时就会产生一定危险,如果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火场温度大约800℃以上,钢材结构远远达不到防火要求。钢材防火措施中较为常用的是防火涂料或者在外面包裹混凝土等,而事实上这就丧失了钢结构本身的优势。合适的钢结构住宅的防火措施可以分为主动防火措施和被动防火措施,主动防火措施一般有防火探测和警报系统、消防喷淋系统(气体、液体、泡沫灭火)、防火隔离区等,而被动防火措施则主要利用各种技术对钢材的防火性能进行强化,一般情况下有以下几种形式:使用外包保护层对钢材进行保护使其耐火性增加的外包法,外包法一般有实体外包(如混凝土外包)或者板材外包(如防火石膏板外包)等;利用膨胀材料使钢材在受热时材料产生膨胀,以形成一层耐火保护层;将钢材设计成空心注水也是防火的良好方法,可是这种方法的造价和技术要求都比较高,不适合广泛应用;或者把钢结构屏蔽在耐火材料建造成的墙体中,但是这会导致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积有所减少。

2.6钢材的防腐蚀和防水问题

钢材防腐蚀和防水的问题重点都在于在某种环境下保护钢材不受极端环境的影响,从而产生恶劣的形状变化,所以两者之间有一定互相参考的元素。钢材本身在酸性或者化学气雾的情况下容易受到腐蚀,从而影响建筑的质量安全,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特殊耐候钢,但更多的情况下,还是要采取一定措施来降低建筑成本。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