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2 14:31:23
序论:在您撰写学生素质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师
素质是指一个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品格、气质、修养、风度等综合特征。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涉及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许多方面,每个方面又都具有丰富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一、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前提,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教育大学生如何做人,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情操。政治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核心内容,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主要内容。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按照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规律而构成的。
二、专业素质教育
专业教育应称为专业素质教育,同时应当确立专业素质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这种专业素质教育不应只是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丰厚、能力全面、素质优良的新型人才。
三、培养适应择业需要的实践能力
知识的积累并不等同于能力积累,将知识升为能力须作出巨大的努力,在完成学习任务前提下,应争取培养自己的社会需要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素质教育必须要有素质教师
今天的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主体性、发展性教育。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栩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关系到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同时还要培养大多数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知识工人。基础教育既是各级各类专门人才成长的摇篮,更是为广
大劳动者奠定基本素质的关键环节。因此,加快基础教育的改革步伐,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适应时展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将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的许多变化。首先是知识产业迅速崛起,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其次是产业轻型化和“软化”趋势更为明显;第三,微电子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向各产业渗透,催生了新的“边缘产业”;第四,国民经济由能源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这些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劳动力结构的改变,大量的劳动力将由产领域转向服务领域。在发达国家,服务领域的劳动成本已占总成本的80%,有较高文化素质和较高技能的知识工人占大多数,他们是未来社会的重心。
要获得和掌握各类知识,除了教育和学习剔无他路,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奠基工程。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不同予以往的社会。如果说工韭经济时代初期。人们在学校学习的书本知识就可以应付一生的职业器要,鄂么在今天,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书本知识可能刭毕韭时不少知识已经变得陈旧。因此,学生在学校里就不就该满足子学习现存的知识,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自学能力。这一点,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人类社会最深刻、最广泛的革命性变化,它意味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全球化和竞争全球化。世界上发达国家已充分意识弼这一机遇穰挑战,在重视科技: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如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5届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的一年一度的国情咨文中宣称:“这届政府在四年任期内把发展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具体目标是:8岁以上的儿童必须会读会写,12岁以上的青少年必须学会用互联网,18岁以上的青年必须接受高等教育,成年人必须坚持终身学习”。并且为实现上述目标提出了10条计划。可见美国十分重视教育,重视提高国民素质,然而我们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科技、经济还比较落后,如果教育上不去,巨大的人力资源就没有优势可言。如果基础教育不从根本上消除“应试教育”的弊端,不加大力度推行素质教育,不尽快地、努力地提高国民素质,那么在新一轮经济大变革中我们就会远远落后于人,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就会受制于人,并最终造成我国在新的国际分工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同志曾在一次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兴国”战略,就是我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有效对策。屡力的竞争,最终还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因此,培养各级各类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全民族素质,充分发挥我国巨大人才资源优势,是我国基硪教育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我们要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增强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和质量观,积极、主动、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世纪人才。我们要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的国民素质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我们的国家才能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前进!
二、推进素质教育,必须优化课堂教学
用现代教育论观点来看,素质是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通过个人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相对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即不仅要使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素质和心理素质全面发展,而且要使每一个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发展,而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对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教学工作中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呢?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关键词:思维;兴趣;激发;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中学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怎样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当前每位物理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新技术革命和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迫切要求中国教育模式变革转型。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传授知识型”的应试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照本宣科”地传授知识,把学生的脑袋当成储存知识的仓库。
杨振宁先生指出:“中国传统教育强调按部就班的教育方式,提倡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老师循循善诱,学生亦步亦趋。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打下扎实的根基。但是,相对来说在进行科学创造的时候缺少创新意识。”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读书型’居多,有能力、有知识且能独立思考的‘开拓型’人才少。这样很不利于鼓励学生向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生产最活跃的领域发展。”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和信息猛增,知识老化速度正在加快,更新周期急剧缩短,使这种“仓库理论”面临严峻的挑战。即使是世界上最聪明、记忆力超常的学生,大脑也无法包容内容如此之多、增加如此之快的知识和信息。因此,中国教育变革转型是当务之急,即必须由“传授知识型”的应试教育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型”的素质教育转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特别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还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更新两个观念
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学大纲都明确要求:要以物理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教好、学好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两个观念需要更新:
其一,强调物理“双基”教学。不只是为学生考进高一级学校做准备,还要考虑到一部分学生毕业后未能升学,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作为一个现代社会公民所应具备的物理基本知识和初步的物理科学素养。
另外,“大纲”提出的“进一步学习”也不单指“升学”,还包括在实际工作需要时,以中学物理知识为基础,对物理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如自学或业余进修等。
其二,中学是基础教育,是“不定向”教育,它的根本宗旨是为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好德、智、体等方面的素质基础。
中学开设的课程是一般的、通用的文化课程,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较为宽厚的文化、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中学物理教学必须改变那种以应考、升学为目的,从课本到课本、从理论到理论的脱离实际的倾向。
二、改变教学模式,启动学生思维
“应试教育”偏面强调灌输,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教的过程,不重视学的过程。教师习惯于把课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滴水不漏地讲给学生听,唯恐因某一点没讲到而造成考场上的失分。学生的学习被教师包办代替,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
素质教育强调发展学生能力,实施发展性教育行为。在课堂教学中,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主动地获取知识。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使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紧密结合起来,这是现代教学论的根本观点。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学生只有通过观察实验,实验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这是一种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个性及创新精神和实践综合能力,能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现代教育论认为:“知识获得的过程比获得知识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内容,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实验技能,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探究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来探究新知识,亲身经历探索知识的全过程,教会学生学习。
例如:我们让学生设计一个“探究橡皮筋的伸长与外力的关系”的探究性实验,要求用一根较长的橡皮筋,20g的钩码一只,细绳一段,请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橡皮筋伸长和所受拉力的关系,在实验中要求学生思考,解决下列问题:
(1)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获得比20g更大的拉力?
(2)你打算如何测量橡皮筋的伸长和拉力的大小?
(3)请你猜想一下橡皮筋的伸长和拉力的图线是什么样子?
(4)你准备怎样处理数据和作图?
(5)作出的图线有什么特点?怎样解析?
(6)在逐渐加大拉力做出一条图线后,再逐渐减少拉力回到原来初始拉力大小,再作图线,这两条图线是否重叠?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然后让学生自己购置橡皮筋,设计实验方案,自己操作测量,设计实验报告,推证有关结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此外,我们还可以把教材中的某些验证性的实验适当改成探究性实验,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积极的思考、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来进行探究。
实践表明,学生通过对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和探究,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验探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机会和锻炼机会,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创新的时间、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
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是当代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观念、能力、学识等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实施,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成效。
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自己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学生能力的提高,是自己在实践逐步完成的,而不是老师手把手的教所完成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坚持这一观念,才能切实实施素质教育。
在物理学科实施新课程计划的过程中,转变教师的角色是刻不容缓的,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化为教与学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我们要努力学习党和国家关于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坚定改革步伐,以提高全民素质,振兴中华为己任,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开创出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关键词】艺术学校学生;素质教育
艺术类中等专业学校是教育和培养具有艺术特长学生的前沿阵地之一。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出更好的既有艺术特长,又具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艺术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从艺术中等院校的培养对象来看,由于一些专业的需要,学生的年龄偏小,跨度较大,他们思想单纯,心理和生理尚未成熟,学生的来源不同,家庭条件不同,心理的发展和文化知识水平亦有着很大的差异,这样就形成艺术中等院校学生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从院校教育目的来看,一是为艺术高等院校输送人才;二是为社会文化团体培养艺术人才,作为学生来说,或就业,而对于面临就业的艺术类中专学生来说,他们的社会经验缺乏,理论水平较低,再加上艺术学生本身所特有的追新求异、活泼好动的特点,极易受社会上不良思潮的影响。因此,要针对艺术类中专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胀的特点,按照德艺双馨、继往开来的要求和艺术教育的规律,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促进艺术类中专学生的身心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素质的培养,往往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这样一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受到损伤,传统的教育观念要求学生适应“教”,学生没有机会表达和发现自己,从而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对学生的个性和身心的发展极为不利,对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则更为严重。因此,为了适应新时期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教师必须改革落后、陈旧的教育方法,要研究怎样“教”为怎样“学”,变“灌输式”、“填鸭式”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式”、“讨论式”新的教学方法。教师肩负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特殊使命,必须加大艺术教育改革力度,更新教师队伍教育观念,培养具有创新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专业文化素质、能力素质的心理素质等。首先,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应放在首位,而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应把树立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重点。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教师队伍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极大地损害了教师的形象。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教会学生做事,更重要的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只有品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其次,作为艺术学校的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艺术专业知识修养,同时也要具有较深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和应用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把更新的知识传播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科学进步和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才能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及发展趋势。一名教师只有勤于学习、不断积累和更新知识,才能有效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从而追求新的目标;一个知识陈旧、教学模式老化的教师部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艺术人才。
调整课程设置,完善教材建设,重视人文社科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是加强素质教育的基础。在艺术类中专学校,文化课和专业课的矛盾由来已久,由于艺术学校的特殊性,在学校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文化课的总体结构中,文化课建设较为落后,普遍存在专业课一手硬,文化课一手软的现象,重专业、轻文化在艺术学校师生身上普遍存在,再加上招生等方面原因,学生整体文化水平偏低,这样一来,与社会对艺术人才的要求极不相符。艺术类中专学校的文化课知识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学好专业打下基础,有助于他们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文化素质的提高,关系的一个个整体素质的形成与提高。为此,艺术类学校要加强文学、历史、审美文化等基础课的建设,开设一些与艺术专业相关的交叉学科的课程,如艺术概论、心理学等,扩大学生视野,拓宽知识口径,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同步提高。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建立综合评价体系,传统的学校教育所实行的应试教育,严重扼杀的学生的创造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作为评价学生水平的依据,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为目的,把检查、考核、评价工作贯穿于素质教育当中,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评价方法的实效性。
加大艺术实践力度,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和专业技能最直接、最生动的方式、艺术教育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艺术实践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展示,也是课堂教学的深化、艺术实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造能力和合作精神。因此,艺术类中专院校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大艺术实践力度,让艺术教学成果走出小课堂,走进社会与实践相结合的大课堂,积极参加各类大型文艺演出,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下乡活动,在社会的大舞台上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增强学习的信心与动力,学会关心,学会共处,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教育和提高。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摆脱片面夸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思想、情感、意识等。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讽刺、挖苦、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主动进取的精神,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供表达思想和看法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艺术中专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变化很大,学习生活中会有很多的困惑和迷茫,作为教师,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既需严格要求又要尊重他们,宽容他们,关心他们,鼓励他们,使教学取得好效果。在为祖国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也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正所谓教育于人乃教师的天职,勉励学生刻苦学习,锻炼毅力和恒力,培养高尚的艺德,提高艺术修养。
一、明确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
教师教书的任务不仅仅局限于教会学生多少知识和本领,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会他们如何去发现世界的真谛、善良和魅力;教会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注自然,关爱生命。这就要求教育必须关心学生自身的成长,促进其思想、智能、情感、心理和身体的全面和谐发展。德育是全面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三重三轻”:即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不能很好地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开展德育教学,使得德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存在着成人化倾向。当前德育教学不能很好地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能很好地将校内教育与社会实践和家庭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将知识传授与行为养成密切结合起来,不适应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要开创教育改革的新局面,必须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教学工作,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德育工作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应当互相尊重对方的主体地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区别以往的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教育教学方法。要想育好人,需要教育工作者用心去研究教育对象,去思考教育方法,用灵魂去感动,用人格去熏陶。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德育网络,从知、情、意、行多方面去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陶冶学生的思想感情,促使构成学生品德诸要素之间相互促进和发展。
二、立足讲台,创造教学的美感
文道结合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美育和德育的关系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讲,美育是德育的深化。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自己的思想、情感、气质、性格、智慧,才能及教材内容,使自己的教学达到一种美的境界,创造一种教学的美感,无疑会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活泼鲜明。能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了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更重要的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一种审美教育。
素质教育呼唤创新型教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不甘平庸的勇气和决心,对自己的教学艺术要有执著的追求。在教学中,重视教学美的创造,它包括语言美、情感美、内容美、气氛美等。教学美是教师根据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是教师智慧的结晶,是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的展现。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抓住教学美的功能,以文雅谦逊的气质美、端庄大方的教态美、生动幽默的语言美,工整规范的板书美,博学机敏的智慧美、敬业奉献的心灵美,去影响学生的人格塑造,去影响学生的智能发展。从而使学生获得教学美的愉受,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想象、思维、理解等心理活动,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教学美来源于教师对教材的精通,来源于教师本身的素养和教学基本功。教师只有吃透教材,领悟教材的情境,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教学的美感。相反,在教学中如果是照本宣科,生硬地搬弄书本,那势必会使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毫无美感可言。教师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和学科特点及学生的认识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组织和安排。教学中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复习什么,提示什么,思考什么,解释什么,总结归纳明确什么,每一部分采用什么教具,什么学方法,占用多长的教学时间,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整个教学安排、严密、紧凑、具有逻辑性,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才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相互联系的整体美。同时,教师应当注意到语言是教学中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语言要求简洁、清晰、准确、生动、形象逼真,甚至还需要有适度的诙谐与幽默。教师在讲解时务必要准确精炼,字斟句酌。关键词句要一字一顿,突出重点。在难点讲解时,要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学生听了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那么就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寓教于乐,能激发学生兴趣,吸引注意力,培养想像力,给以学生以美的感受。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时刻保持饱满的激情,给人以活力四射,生机勃勃的感觉。教师所讲的课要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教师自己必先为所教作品的情感所感染,而且在讲课中,教师由衷地陶醉在所教的内容中,自然地产生深刻的赞美或慨叹,要与作品的人物情感息息相通,该笑就笑,该哭就哭,从而对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学生会被深深吸引,并跟着老师的思维,自觉地进入教学内容的情境。美好的教学气氛可以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吸引到教学的情境中来。通常的教学气氛往往是严肃、认真、紧张、热烈,这些是课堂教学中所必不可少的。如组织教学,学生迅速起立,老师居高临下目视全班,给学生以严肃的美。在讲解过程中,环环紧扣,逐层推进,步步深入,又创造了一种紧张、严密的逻辑美。适当插入相关的故事或幽默的语言或相关影片、音乐会创造一种轻松,愉悦,欢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多变的教学气氛中,轻松愉快地度过45分钟,让学生感到学习的趣味,感到学习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能巧妙地使紧张,严肃、热烈的气氛与轻松,愉悦欢快的气氛有机地交融在一起,就会创造出一种很可贵的和谐、自然的教学气氛美。三、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由于现在不少教师是传统教育下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要真正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就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重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针对有个性差异的学生,采取有利的教育对策,提高育人质量。
要想教育好学生,必须尊重、了解、理解和研究学生,施以有效的教育方法。要多鼓励、激励、赞赏,增强“我不比别人差,我能行”、“我还有潜力,我会更优秀”的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关注自己的成长。要教育好学生,光有爱心不行,要研究爱的方式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文明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关心他人。现代教育的核心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只有学生的自主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积极地、乐观地面对生活与世界;才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愿望和能力,以积极的态度去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得到自主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让学生在学校中,以至走向社会,能够健康地生活,文明地生活,有尊严地生活。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用思想提升教育的品质。教育需要思想,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家,去解释教育的现象,揭示教育的规律,预见教育的未来。为此,更需要有思想的教师,用明确的、宏远的教育理想去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去照亮学生健康成长、持续发展的航程,去追求实现教育的理想目标。作为教师应该坚持用思想提升教育的品质。以德育人,以诚感人,以情动人,以美怡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努力成为学生愉快乐观学习、健康成长、自主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成为学生喜欢的有魅力的教师。一个有魅力的好教师如何尽展魅力,最重要的是提升教师的人格素养。一个好教师应具有的人格品质包括: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缓解学生的焦虑感;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并巩固为人处世的积极态度。一个好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总有追求的愿望。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追求,他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有位教师曾这样说:“我一直追求着这样一种境界:在我们班里,每一名学生都在明媚的阳光中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成功!在工作中,我象保护露珠一样,关爱着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不带任何功利色彩。我和学生是朋友,是知己,我们互融互助互爱,共同成长发展。”这也应该是每一个教师的理想境界。
四、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在教育步人信息化的今天,信息素质逐渐成为学习者的一种高级认知技能,它与知识结构、孥业能力、心理品质、价值标准.伦理道德、思维水平和个性特点等共同构成学习者内在的知识素养和人义底蕴。当代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水平和层次不仅影响着他们的择业与生存,而且决定着他们在信息}十会巾的发展。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承担着全面建设小康和和谐社会的重任,冈此,在新形势下,寻求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新途径就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1信息素质的含义及其层次
I.1信息素质的含义
信息素质是随着信息{l十会的发展而对国民提f{l的一种跨人文科学范畴的综合性个人素养要求的描述。自从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波尔(PaulZurkowski)首次提出信息素质(InformationLiteracy)这一概念以来,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广泛的研究。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ntericanLibraryAssociation,ALA)把信息素质定义为:“能够判断何时需要信息。井懂得如何去获取、评价和有效地利用所需要的信息。”从狭义上讲,信息素质是指各种有效利信息和信息资源的技能;从广义上讲。信息素质是指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1.2信息素质的层次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把信息素质分成基础性信息素质、应.H_j性信息素质、职业性信息素质3个层次。基础性信息素质是指在信息{十会巾生存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信息意识,它保证了人们需要的最基本的信息、是信息素质的最低层次;应用性信息素质是指对信息有较深的认识,能鉴别和利用信息为自己的学习、生活、1一作服务,是信息素质的中间层次:职业性信息素质是指对信息具有分析、加T、设汁、开发、创新和评价的能力。是信息素质的最高层次,
2当前大学生的信息素质状况
当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汁算机文化基础》和《义献检索》公共课程,师范业还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使学生的信息素质得到较大程度提高。但是。其信息素质所处的层次不高,整体信息素质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存:
2.1信息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生的擘业学习联系不够紧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学生利川信息资源的意识淡薄。大部分学生只满足于从课堂和敦科书巾获得简单化信息,而不愿意利用现有条件和设备深入探究丰富的信息资源。
2.2学习主动性差
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学生既不愿意自己去钻研,义不愿向老师请教,学习主动性差。利信息的能力不足。据笔者调查示,在学生巾,能自觉利用搜索丁具(SearchTools)和搜索策略(Sem''''chStrategies)来解决学习巾问题的分别只有26%和8%左右。
2.3实践能力欠缺
分析当前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问题,发现信息技术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对信息素质培养的针对性不强,实践性课程偏少。致使学生实践能力欠缺。学生虽然学过一些信息技术课程,拥有基本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但是在实践巾仍感到茫然,不能很好地运用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学习巾的实际问题以及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作用。
2.4信息道德失范
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免疫能力,缺乏网络信息传播的伦理道德意识。对信息法规内容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全面.对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权的侵犯以及网络上的人为恶习等行为视而不见。有的学生不清楚或不遵守信息安全规章,以致网络欺诈、网络成瘾、诱发犯罪以及陷入网恋误区等情况屡屡现。
3当代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新途径
(1)建设数字化校园,创造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校园是指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校同的时空维度,从而提升校园的效率,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学习资源数字化。学生学习的资料主要是基于网络教学与管理支撑平台的文字、图形声音、动等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包括电子教科书、参考书、题库、案例库.多媒体素材库、课件库等学习资源.
这些学习资源使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生动逼真。二是教学管理信息化。学校实现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评价等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三是学习环境虚拟化.学校为学生提供以网络为载体的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社区.虚拟图书馆等类似真实的学习和实践空间。四是教学活动交互化。学校交互式教学平台的开发和应用,使基于网络的交互式教学得以实现,教学南单向灌输转向双向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促进了校囝环境的衍变,其信息技术的集成性、控制性和交互性等特点有利于文字图形、网像、动I画等多媒体信息形象生动地表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建设数字化校园是人才培养和实施终身教育的最佳渠道,是提高信息素质的先进理念。
(2)加强信息化教育,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信息化教育是指在信息技术理论的指导下,有效地运川信息技术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信息化教育是全面深入地运川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是建构主义理论与先进的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r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加强信息化教育,开展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包括:一是要培训学生利J=H信息技术具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较深层次地利川多媒体汁算机和特网来拓展自己的能力,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例如,川网络软件下载隐性lfash动惭和隐性视频文件。二是要培训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例如,熟练运用Google和多元搜索引擎来搜索自己所需的信息。i是要培训学生利用数字图书馆的能力,加强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文献检索技术,充分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如超星数字图书馆、巾围知网、维普资讯、万方数据资源等
(3)开发网络化资源,促进网络化课程学习。网络化资源是指将文本、图像、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在网络载体巾,并由汁算机终端设备通过网络获取的各类资源:信息化时代,高等院校必须大力开发网络化资源,促进网络化课程学习。网络化课程学习要求达到:学生的所有课程网络化;学生的全程学习网络化。网络化课程学习的彤式主要包括:一是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
学习者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的学习来解决学习巾的实际问题.达到知识的自我更新和自我拓展。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引起了学习者的高度重视。二是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和生活巾选择研究专题,通过网络来进行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知识和解决问题。三是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学习者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利用网络交互学习平以及电子白板、可视化会议系统或电子讨论室等协作会话丁具,围绕学习内容进行学习、讨论的活动。网络化课程学习以其信息形式的非线性和多媒体性、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和参与性以及信息交流的广泛性和自主性等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新时期;学生观;素质教育;重要性
教师的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看法,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核心组成部分,他支配着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及教学行为,教师的学生观也一直是教育界关注并研究的课题。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荐和社会的发展,教育进入了素质教育时代,也进入了全新的教育时期。这时教师的学生观不但要更新,还必须要科学。教师的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身心特点、发展潜能、个性发展等问题的看法和评价,不但决定了教师是否能担当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还会极大程度的影响学生对未来社会进步和祖国建设的作用大小。所以,建议科学的学生观是当代教育工作者的首要责任。下面就这一作用进行具体阐述:
1教师的学生观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师树立正确、科学的学生观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必要前提。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科学的学生观,对学生的特点、个性等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才能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才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才能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比如:我们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现实情况之后,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如动漫、多媒体等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就会深深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为终身学习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再如:我们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工地的基础上,采取分层教学法,将班级学生分成水平相当的几个层次。每个层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不但有助于后进学生学习的逐步提升,而且还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学习的过程,体会学习方面的成就感,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2教师的学生观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持续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内在和外在发展的统一,也是量变和质变的结合。所以,我们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还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伟大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忘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由此可见:德才相比,德重于才,居于首位。目前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包括:学习达成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心理健康以及身体健康等多方面的素质教育目标。其中的心理健康目标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心理健康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德”的养成。所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彰显的尤其重要。教师正确的学生观能给学生一种被重视的感觉,从而产生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也能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建立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不但有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还有利于未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3教师的学生观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教师正确的学生观会给学生平等的地位和权利,能让学生体会到学生的存在感和价值观,不但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上进努力提高学习成绩,还能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社会适应等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学生在备受关注、关爱的氛围中健康的成长,从而有利于各方面素质的提升,从而逐渐成长为各方面素质都健康的“四有”新人。另外,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优势和个性。正确的学生观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发展平台,能促进教师发现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促进学生的优势发展,也会在不同程度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4教师的学生观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都懂得“授之以渔”要远远胜过“授之以鱼”。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地养成科学、严谨的科研态度;扎实地掌握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在基础知识上加以创新,最终形成全面、持续发展能力。学生具备了全面持续创新能力之后,不但会影响学生的目前生活,还会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甚至会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另外,学生除了在家庭生活时间之外,在校时间则为最长,尤其是高校生基本都是生活在学校,所以,教师的人格修养和学术能力将对学生产生耳染目儒的影响,不但影响学生的学生生活,也必将延续至学生的工作,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总之,正确、科学的学生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习惯,还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能够更好的发展那学生的个性,切实的践行素质教育,真正地将学生培养为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也会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川著.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岳麓书社.2002
[2]曹向容.中小学教师的学生观形成因素与生成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0
[3]郭启华.后现代注意视野中的学生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6
[4]吕治国,李辉.英国高校学生观及对学生事务管理的影响[J].中国高等教育.2012(Z3)
[5]彭泽平,姚琳.我们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10)
[6]何东蓉.教师的“学生观”与学生的“教师观”[J].教育艺术.2006(11)
[7]卢炳惠,张学华.论新的学生观[J].教育探索.2004(06)
[8]舒守玉.新课程吵到的学生观[J].湖南教育.2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