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艺术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8:07:59

序论:在您撰写艺术教学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艺术教学论文

第1篇

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作品的成形和心理经验的整合已经不分彼此。这里不妨将此观点引申到美术课堂教学的范围中。新课标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经验,即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紧密联系,不能脱节。要做到让学生在所学书本知识与个人生活经历之间建立一种认知联系,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接近学生的经验,越是与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联系得紧密,教学就会越有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现代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帮助、引导学生很好地把个人直接的生活经验与间接的美术教材知识融合在一起。从这个角度来讲,融入艺术治疗的美术教育就发挥了极大优势。具体举例来说,当学生绘制作品的时候,其艺术表现形式就不再是一个定式,既可以画得具象也可以画得抽象,可以画得很丰富,也可以画得很简单。总之,艺术创作重在内心的表现、感情的抒发和精神的独立。

2.尝试以积极取向为切入点,规避其病理性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资料,笔者发现目前国内针对艺术治疗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一直存在一种病理性治疗模式的倾向。近10年来,国内已有的艺术治疗项目多应用于特殊教育、校园心理辅导、灾后心理干预、精神病人辅助治疗、成瘾者的辅助治疗等领域。在笔者看来,当艺术治疗被应用在普通美术教育中,教师工作的重点就不能完全放在一些外在的紧张性刺激给学生心理带来的消极影响上,而应该以积极的心理学视角为切入点,将艺术治疗与学校美术教学相交融,这是更为可取的方式。举例来说,在教师运用绘画投射分析技术时,把绝大部分画作中的积极元素用对应的积极概念加以解释,将相对消极、负面的元素及对应的消极解释也罗列出来,并将其解释转化得相对积极或中性一些。在积极心理学产生以后,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艺术治疗还是一个全新的应用、实践和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通过校外资源深化课程影响

第2篇

因人而异的艺术素养培养模式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力和兴趣,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优点,以寻求正确的发展方向。

1.学校情景式教学。

积极发展和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大力改进职校美术教学方式,加强师资力量,提高美术教学设备质量,组织多种形式且与艺术素养有关的各种课外活动,定期做好教学后期的总结和检查,不断地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

2.内外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积极地将课外活动引入美术教学中来,实现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外活动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大力发展研究型、兴趣型、综合型等多种形态的艺术教学体系,将传统美术专业知识的教学与艺术素养的培养相结合,推动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比赛培训等课外的柔性艺术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培养艺术素养中能够达到虚实结合、刚柔并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艺术素养融入课堂的培养模式。

教师在进行美术专业知识的教学时,可以适当的增设一些有关艺术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例如《美学》、《艺术考察》等。并将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发掘出来,讲解给学生听,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更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进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艺术素养的培养,例如多媒体网络技术、电子白板等。

二、综合美术和其他学科的资源,促进职校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在我国,美术知识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要积极而又充分的考虑美术教学的真正目的以及美术课堂所具备的特点。现阶段,我们国家需要的是极具探究精神和创造力以及艺术素养高的新型人才,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符合现当代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是美术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也是教育界的主流趋势之一。所以,积极促进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整合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资源是加强教学资源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更能有效的促进艺术素养的全方位发展。教师要立足于当今社会发展背景,将我国传统的文化融入到美术教学之中,将美术教育作为桥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美术专业知识以及与美术有关的内容,并将其进行科学的综合,逐渐形成以美术教学为主体,其他学科为辅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多角度的进行思考和学习,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能够做到全面的认识美术,将美术教学的特征、美术表现出来的相异性、美术发展的规律等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实现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不同的学科资源有联系的放在一起进行详细的分析,例如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就是以几何图形为基础创作的。这就有机的结合了数学和美术两种学科的知识。

三、加强学生美术修养,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首先,理论知识丰富美术修养,为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奠定了基础。在职校美术教学课堂中,我们要关注的是对美术的学习和艺术熏陶的作用。教师应当避开传统教学模式,泛泛的理论知识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要积极挖掘美术教学中的亮点和艺术魅力,并将其呈现在课堂之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美术教学的课堂中感受艺术的发展、学习我国和外国的各个美术学派的风格和特点、了解艺术发展的主流方向,在美术作品中感悟美、欣赏美,为培养艺术素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在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教师也要积极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其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作品的创作。美术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在美术教学的课堂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将学生带入“美”的世界中去,让他们将自己的实际生活同美联系在一起,并用自己的感悟和绘画方式将这种体验表达出来。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感知、通过自己创造力以及想象力的不断提升,艺术素养也在不断的上升和提高。最后,在作品中发现艺术的美,在课堂外培养艺术素养。美术教学不能只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教师要积极的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到各种与美术相关的活动中去,去观看画展、参加美术比赛、拜访一些名家倾听绘画心得,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不断培养自己的艺术素养。

四、结语

第3篇

一、语言亲切,富有情感

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讲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差生,更应做到这一点,以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应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从而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即使错了,也用委婉的话语指出其不足。当然,表扬、激励、鼓舞都必须有的放矢,不失分寸。相反,教师如果对学生的错误过多地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那就会使学生失掉学习数学的信心,由厌恶数学老师到厌恶数学学科,这不能不说是教学的失败。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就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却还是喜欢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样的目光和学生一行一行地查看。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等,这样做到了多鼓励,少指责;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有奔头,有积极性,使他们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语言精练,提高效率

所谓语言精炼,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客。

有的教师唯恐学生“消化不良”,讲课语言繁琐罗嗦,面面俱到,其实这种做法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须知,语言精练并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化难点。如在讲解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时,教师只需讲清扇形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联系,任何一个扇形都对应着一个等腰三角形,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是圆心,顶角是扇形的圆心角,底边是扇形的圆心角所对的弦,两腰是扇形的半径,至于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自己去导出。

语言精练必须服从于教学规律,采用最优教学方法,放心大胆地让学生思考、讨论、猜想、总结,教师的语言只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三、语言生动,确保通俗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又可以凭借十分生动具体的材料作原型、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尚处于“开放期”,他们纯真、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追求语言的生动、通俗,但不要出现粗俚的语言,而应该是文明、规范、高雅,蕴含着丰富知识乳汁的语言。

四、语言幽默,增加趣味性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如讲有理数的运算,学生往往不注意先确定符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幽默他说:“有理数的运算,先问一问你的得数,有没有姓?若有,它是姓‘正’,还是姓‘负’?”

这样抓住问题的要害,利用流畅幽默而风趣的语言答疑,总比直接给出标准答案好得多吧!

第4篇

1.教材难易度要与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相适宜。

我校艺术设计学院校学生相对重点、一本院校的学生来说,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如果一味的追求和重点及一本院校材、提高教材难度,这样将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艺术教学的效果。

2.教材内容要丰富多彩。

艺术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有的教材过于强调理论知识部分,实践内容较少,不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材教学实践部分占比较重,理论知识基础较少,这样的教材对学生的引导是重实践轻理论。由此可见教材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3.教材要具有实用性。

艺术是一种表现形式,我们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运用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思维,这就要求我们的教材必须具有实用性,与时俱进,让学生学后能运用自如。综上所述,我们要选择内容新颖与时代同步的教材,培养的人才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

二、改变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学校对艺术教育课重视程度不够,普遍存在着课时不足这一情况。由于课时非常有限,授课内容又较多,很多艺术教育教师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多讲些内容,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艺术教育知识而采用比较传统的”满堂灌”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满堂的讲解,学生满堂的听讲与记录,课堂气氛十分匆忙紧张。老师讲得累,学生学得累,课堂教学乏味无趣,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减退,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满堂灌”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必须改进“满堂灌”这种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要多发言,加强教学互动,趣味性教学,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艺术教育教师如果能很好地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不仅会使枯燥乏味的教学生动化、趣味化,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此外,教师应尽量使用诙谐幽默,且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语言,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喜欢艺术教育课。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想提高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传统的“以书讲书”“、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枯燥而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艺术教育教学质量,所以在艺术教学中适当地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势在必行。现在多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力量,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艺术教育教学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在艺术教学中,教师除了制作教学课件、搜集下载教学资料和共享教学资源外,在课堂上还可以播放一些跟教材内容相关的短片、艺术教育电影、动画片等。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享受的同时,已经忘记了自己是在学习,反而觉得很有趣、很轻松、很愉快。学生渐渐的对艺术教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艺术教育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多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引进艺术教育课堂,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四、提高艺术教育专业教师的素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到指导作用,尤其是艺术专业教师,其综合素质影响着课堂的有效性。现在艺术教育专业的老师偏年轻化,有的老师刚刚走出校门,没有教学经验,教学语言生硬、无感染力,教学思维不够清晰;有的理论课老师照本宣科、考试前给学生划重点;有的实践课老师不能顾全大局、指导不够到位。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应注重提高艺术教育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具体措施如下:

1.组织新教师听课。

教学经验不仅仅要靠自己积累,还可以通过向有经验的前辈学习而获得。听课是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它不仅让新教师感官认识到前辈教学的整体情况,还能很好地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不仅能够识记前辈的教学语言,更能提高自己语言的感染力。可见,听课是新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好办法。

2.组织艺术专业教师进行深化学习。

好多艺术专业教师自步入大学的讲台,就很少有充电学习的机会。平时工作比较繁忙,课时上的安排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放假期间,其他专业的教师还有机会出去交流学习,艺术专业方面的交流学习相对较少。鉴于这种情况,校方应积极主动地给艺术专业教师联系交流学习的机会,以便教师能在假期这段闲暇的时间进行充电,从而提高艺术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提高其综合素质。

第5篇

文化艺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声乐教学也应该顺应时展的潮流进行改革。为适应时展的要求,中等艺术学校声乐教学有必要改变旧的教学理念,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生事物,探索新的教学理念。一方面,从我国博大的声乐文化中摄取精髓。我国很早就展开了声乐理论研究工作,研究成果颇丰,如唐代《乐府杂录》中就有“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及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既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我国声乐理论中自古就有“气为声之本,气乃音之帅”的说法。我们应当潜心研究并继承和发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声乐文化,吸收其精华,才能推动我国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借鉴国外先进的声乐教学理念。“对于声乐训练的本身,科学唱法和技巧是共性,是中外各种唱法共有的。在中国传统民族唱法中有科学性,在外国声乐中也有科学性。”因此,我们改进声乐教学理念,仅仅继承民族声乐文化还不够,更应吸取国外各种风格声乐学派先进、科学的演唱方法和艺术表现手段,丰富和发展教学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们的声乐教学。

二、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

目前我国中等艺术学校声乐教学课沿用“一对一”的小课教学模式,教师对每位声乐专业的学生一周安排两节小课。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针对性强、因材施教,但是也有弊端,如费时费力、学生之间缺乏探讨、束缚学生的视野等。时代在发展,我们面对的授课对象与过去不同,如果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必制约中等艺术学校声乐教学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根据授课对象的年龄、学习程度等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适当的调整和改革。

1.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应采取“一对二”的教学模式。

如今,中等艺术学校声乐专业学生的入学年龄为14~16岁,比以往学生的入学年龄小很多。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如果一节课之内对他们进行连续的声乐训练,他们的嗓子容易疲劳、沙哑,影响其发声器官的健康发育。因此,我们对他们应采取“一对二”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训练当中不仅使学生的发声器官得到休息,而且能使两位学生互相观摩,有利于他们对技巧的掌握。

2.对二年级的学生要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

通过前一年的学习,二年级学生掌握了一些声乐技术技巧,有了较好的基本功,发声器官的承受能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升。我们对他们应该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加大声乐训练力度,适当地拓展音域,为三年级的高考冲刺打好基础。

3.对三年级的学生应采取“一周三节课”的教学模式。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绝大多数要参加艺术类高考,他们的学习任务非常重,需要加强专业和文化课的学习。因此,对他们的声乐课应从“一周两节课”增加到“一周三节课”,使他们的声乐水平得到提升,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

4.对演唱方面有问题的学生老师们要采取共同“会诊”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当中,教师会遇到演唱方面具有不良习惯的、有问题的学生,这类学生教起来非常困难。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像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那样辅导男女各声部的学生,而且还能够让他们在国内外声乐大赛上屡次获奖的人,在声乐界是罕见的。教学当中,有些教师善于解决男生提喉头的问题,有些则善于解决女生真假声不合的问题。因此,当声乐教师遇到难教的学生时,声乐教研室的老师们就会及时“会诊”,各显其能,彼此交换意见,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方法,使学生受益匪浅。

三、声乐教材的改革

教材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当前我国中等艺术学校还没有统一规范的声乐教材。我们使用的教材基本照搬高等师范院校或高等音乐学院的声乐教材。由于中等艺术学校与高等音乐学府在声乐技能技巧要求、培养目标等多方面有着很大差别,二者在教学内容上有所不同。“声乐教学内容决定于不同教育层次的培养目标。”声乐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有针对性的。然而在教材的选择上,有些教师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学生布置练声曲或声乐作品,随意性很大,缺乏明确统一标准和依据;有些声乐教师甚至列出一张声乐作品名单给每位学生一份,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缺乏针对性;有些教师布置声乐作品时范围狭窄,局限在旧作品上,不主动积极地布置新作品,曲目缺乏横向突破,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没有统一规范的声乐教材就会影响声乐课的实际运用和操作,进而影响教学质量。教育部门应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声乐教师编撰一套适合中等艺术学校的声乐专业教材。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可以参考高等音乐学府教材,对它进行提炼、简化并在内容上进行适当的增补。教材要明确体现出中等艺术学校声乐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要强调教材的针对性、通俗性和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寓学于乐”、易于理解和接受,为学生在专业学习道路上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考虑到以下方面的问题:

1.教材必须有针对性。

在教学当中,有些教师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用同一个练声曲;不论舌根紧的还是提喉结的都用i母音练声;无论一年级学生还是二年级学生都用同一个声乐作品进行训练,缺乏针对性,严重影响学生的进步。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学习程度也不一样,因此,教师选择教材内容时必须有针对性,要考虑到学生的训练程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哪些练习适合,避免盲目性。如对提喉结演唱的学生多用下行的u母音练习;舌根紧的学生多唱a母音的跳音练习;初学者唱《月之故乡》《大海啊!故乡》《花非花》等简短易唱的作品;具备一定演唱能力的学生唱《长城永在我心上》《妮娜》《草原之夜》等难度稍大的作品。针对性的原则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教师只有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才能使每位学生扬长补短,收到教学效果。

2.教材内容要丰富多彩。

在教学当中,我们基本上一直沿用那些旧作品,学生很少接触新作品。当然有些旧作品是经典曲目、经典教材,诸如《红豆词》《叫我如何不想他》《我的太阳》《祖国慈祥的母亲》等。然而艺术本身是发展的,人们的审美标准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的,新时代涌现出了一批被声乐专业学生和广大群众喜爱的具有艺术性、思想性的新作品,如《往日时光》《跟你走》《呼伦贝尔大草原》等。这些作品不仅在声乐技巧运用方面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作品风格上也多样化,深受学生们的喜欢,易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不仅要选择旧的经典作品还要敢于开发新作品。把这些新作品充实到教材内容中不仅起到丰富教材内容的作用,还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四、结语

第6篇

(一)用音乐形象激发想象

音乐和美术一样,都是艺术,是人类想象的产物。音乐能够通过声音调动人们的思绪,感染人的情绪,由此激发出人类的创作欲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画出优秀的作品。比如,当《小夜曲》响起时,优雅的旋律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繁星点点、夜莺鸣唱,风中带着花香轻抚着孩子的脸。学生心中汹涌着创作的热情,只想用手中的画笔画下这美好的时刻。当《命运》铿锵有力的响起时,悲壮的交响乐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柔软的线条都不足以表达心中的激情,只有用画笔通过点、线、面互相结合,画出强劲有力的音符,才能宣泄心中的激情。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当学生闭着眼睛,优美的旋律在耳边流淌,艺术创作之路就向他们铺开。教师要恰当地引导学生互相讨论音乐带给自己的感受,让学生自己选择绘画工具,如水粉、水彩等,画出心中的图画。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作品进行肯定的评价。

(二)用文学作品激发想象

文学家用文字打动人心,画家用画笔勾勒世界。两者都是对社会真善美的艺术展示,优美的文字能激起画家作画的欲望。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引入传统文化的精粹,让文学语言展现魅力,激起学生的想象力。比如,马致远的经典诗文《浣溪沙》一系列场景构成了一副优美的图画:古藤旁的老树、小桥、潺潺的流水、茶马古道、一匹瘦马、昏黄的落日,这些元素组成了一幅唯美的图画,虽然是生活中常见的,但每一组都有其自然风景的特点,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三组的审美形象的画面,艺术再现了三维自然风光之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语言的字里行间感悟生活之美,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形成自己的艺术创作,通过各种形式记录下来,帮助他们开启艺术创造的大门。

二、开发潜在意识,创造想象

每个人都会做梦,梦也是人的一种生理现象。大家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的实质就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潜意识反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画笔画出梦的场景,尽管里面的人物、事件、场景不是那么清晰,但是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自由发挥。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颇有自由浪漫和梦幻般的作品,共同分析一些艺术家的表现手法,如夏加尔的《我和村庄》与梵•高的《星夜》,然后用艺术的手段把梦境进一步完善。虽然学生因为年纪小,生活阅历不足,很多作品比较生涩,但梦境的创作过程,正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的过程。

三、积累生活素材,促发灵感想象

第7篇

人文环境素有“教育之乡”美誉的南通,师资力量比较雄厚。北宋初年,著名教育家胡瑷就是从南通这块土地上走出去,推行“苏湖教学法”,开启了全国一代教育新风。100多年前,清末状元张謇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的主张,把教育事业放在有关国运盛衰和民族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他毕生办校400余所,可谓教育大家。南通也因此而诞生了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中等师范学校及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诸多个第一。南通拥有一批名校长和名教师,现有特级教师100多人,其中江苏省首批名校长、名教师6人。南通市政府很重视,组织拍摄过专题片,全方位向外介绍南通的葫芦艺术,海门的徐晋庭先生还专门撰写了《葫芦王陈宝龙》一书,经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葫芦艺术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这一文化形式在南通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传承人的经历、对艺术的敏感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促成了精湛的葫芦艺术,在风格上与其他地区的有很大的差异性,反映了南通地区的地域文化。2010年,南通葫芦艺术正式纳入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是入住南通非遗工坊的18种民间艺术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现代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据笔者与传承人交谈得知,葫芦艺术这一文化由于两个孙女都无意继承,已经面临缺少传人无以传承的尴尬境地。笔者渴望将南通的葫芦艺术引入地方初中教学中,将它的区域性特点、文化内涵、审美特征、制作工艺、情感表现等多方面串联起来研究,以此为南通的民间艺术研究添砖加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贡献力量。

二、初中美术教学内容在编制与设计上的针对性

1.选择适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容我国的美术教育大约集中在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期这三个阶段。我国的初中生年龄一般在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之间,称为少年期。这个时期他们对各种颜色比较敏感,分析与综合能力,探究新奇事物的主动性,对抽象材料的使用能力都有所加强。记忆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从无意识记忆到有意识记忆发展,记忆中情绪来体验材料的兴趣也增强。初中生的抽象思维正在逐渐发展,这使他们的思维活动也变得空前的广阔。但在很大程度上,具体形象思维仍起到重要作用。在南通葫芦艺术课程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中,本着以采风为基础,带领学生们去参观传承人的种植,采用雕刻彩绘和镶嵌,并巧妙利用松针,草,羽毛,植物纤维,藤蔓,树叶等材料与葫芦本身结合,分析和比较各个地区的葫芦艺术特点。

2.选择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内容通常初中美术开设的教材,看重对美术文化的理解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却忽视了美术创作与应用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艺术作品不仅局限于形式美法则,还在于技术美及艺术功能性。现在的教育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创造性,不仅在于加强教学中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的教育内容,还在于课程安排的教学内容。因此,南通葫芦艺术校本课程的教学在这方面的内容给予加强。

3.选择能够拓展文化视野的内容南通葫芦艺术的开发和利用将进一步挖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结合当代的时代特点由学生运用现代的形式和题材进行创作。时代的不同因而孩子们的思想也有所不同,运用葫芦这个载体,使孩子们发挥想象,拓展思维,从而使这一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