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07:49
序论:在您撰写电网管理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Abstract:Tofacilitatethemanagementofthecomplexandvastdistributionnetwork,theEastDistrictPowerDistributionDivisionofGuangzhouPowerSupplyBranch,GPGestablishedadistributionnetwork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basedonArcinfoplatformofGIS(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technique.Thispaperdescribestheobjective,configuration,structureandtechnicalfeaturesofthesystem,andpresentsthekeytechnicalproblemsneedingattentionduringitsconstruction.
Keywords: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GIS);Arcinfo;powerdistributionmanagement;network
随着广州市供电用户的增加和配电网络的日益发展,如何更好地对结构复杂、覆盖面积广的配电网络进行管理,成为管理层和基层生产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采用传统的以纸图为主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生产管理和提高供电服务质量的要求,必需建立一个企业级的配电网管理信息系统。2001年我们建立了广州东区配营部配电网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的是Arcinfo平台。下面就该系统的一些技术问题及项目在建设、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进行探讨。
1、Arcinfo平台简介Arcinfo平台由美国ESRI(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开发,是具有丰富功能的专业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包含了以下信息处理的各种高级功能:
a)数据输入和编辑功能。可从数字化仪、图形扫描、图形转换中获取数据,编辑图形和属性。
b)数据转换和集成。可以对标准数据格式进行转换,支持符合SQL标准的关系型数据库。
c)基本GIS功能。地图投影及投影变换、数据维护及管理、缓冲及叠加分析。
d)空间数据和属性查询,并进行相应图形显示,包括栅格图像显示和管理。
e)地理数据管理。利用info数据库或ArcSDE可以对大型分布式数据库进行管理。
f)提供了界面设计工具和系统的二次开发工具。利用所提供的aml语言和MO组件库及支持工业标准的VC,VB等作为开发的主要工具。
g)数据的输出。提供数字地图制作、报表生成及制作高品质地图功能。
h)支持版本管理及长事物处理。最新的ArcGIS83,整合了以前版本中的workstation和desktop,强化了Arccatalog,Arcmap,Arctoolbox三个功能模块的功能,并对地理数据库geodabase增加了拓扑规则库和拓扑校验。
2、系统目标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本着“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来进行,先建立一个静态的配电网GIS,即电力设施的AM/FM/GIS应用,包括系统的功能开发、基本图形数据的录入工作和设备台帐数据的录入,实现图形及设备的查询、统计和图形输出等基本GIS功能;
再建立一个动态GIS,在静态中引入配电网自动化所提供的动态采集数据,可实现诸如停电管理、故障线路跟踪分析和处理等多种高级功能。为以后的配电网GIS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并积累项目实施经验。
3、系统配置
作为电力设施的AM/FM/GIS应用,配电网GIS的开发对GIS平台的要求较高。该平台应具备以下条件:
a)建模能力强,有较强内建网络拓扑结构并具备强大的网络编辑和分析能力;
b)有较强的功能扩展能力,同时能够提供完善的图形即Webgis功能;
c)支持对海量图形数据的管理,数据库方面支持Oracle;
d)可以在软件升级和数据量膨胀时更好地保护用户投资。基于以上技术要求,我们采用了ESRI的Arcinfo平台作为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图形平台,使用的是Arcinfo802的workstation版(内含1个license)。数据库采用Oracle,用Mapobject和VC进行开发。服务器采用两台DELLPowerEdge6400,分别用于数据库服务器以及图形服务器,可以满足性能和稳定性要求。图形数据采用Arcinfo的coverage格式,数据的管理利用了info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图形数据的管理和维护,以文件共享方式存储在物理硬盘中。如果采用ArcSDE技术,可由Oracle管理图形数据。
4、系统结构及技术特点4.1结构特点整个系统采用C/S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
a)CoolEdit.提供了全面的图形编辑功能,它是在windowsNT环境下,利用Arcinfo平台搭建起来的。CoolEdit在整个配电网GIS管理系统中属于数据输入部分,是所有其它子系统的数据入口。所有设备的沿步图和逻辑图图形编辑属性录入全部在这里完成,使用人员为生产分部的图形资料员。
b)GISmanager.配电网管理部分,实现对配电网络图形和设备属性的交互查询和管理。数据同时可供其他部门的人员共享。还包括设备运行资料、检修记录、试验记录、急修管理、两票管理等功能模块,是目前大部分生产人员使用的模块。
c)Webgis.可通过IE浏览器实现图形及其属性的查询。它是一个基于企业内部网的以Web形式浏览配电网GIS设备图形和属性数据的系统,使全局的各台机器都可以通过广域网共享配电网系统的基本设备图形信息。三个模块的关系是:首先,由维护系统转入由规划部门提供的背景图(或者通过扫描仪来矢量化产生地理背景图),然后由CoolEdit模块绘制出设备图并录入设备参数(即Arcinfo图层),当电力设备图层绘制完毕后可以直接为Shape文件格式供GISManage使用。如果再将CoolEdit的图层数据进行分层处理后可更新到Webgis服务器上。编辑用户和班组的用户可使用C/S结构来完成图形的编辑、查询和统计功能,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可操作的功能较多。对于管理职能部门的用户,可以使用ArcIMS所提供的Webgis,通过IE实现图形查询等功能。属性数据利用Oracle进行管理,图形数据库利用了Arcinfo中coverage特征属性表作为外部info数据文件存储。这些文件在coverage目录内分别以单独的文件名TIC,BND,PAT,AAT存储和维护。
在info数据库中记录了指向外部数据文件的指针,指向存储在coverage目录内的这些文件。info数据库由Arcinfo自动维护。在该系统完成升级后,将图形数据由coverage文件管理方式转换为通过ArcSDE中间件由Orcle数据库管理,在Webgis上数据,不需要对数据进行分层预处理,图形编辑人员提交更新后,即可在Webgis上看到最新的图形。
4.2技术特点
4.2.1Webgis
利用ArcIMS建立webgis站点,设计网站。主要提供给查询用户使用,用户在安装了Java控件和Arcexplore之后,通过IE浏览器即可浏览东区配营部所管辖范围的配电网图形,还可自行设置显示图形和属性的方式,更改设备显示符号等,实现图形和属性的交互查询。使用ArcIMS不用license.
4.2.2数据共享
东区配营部各个部门,如用电、调度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图形数据。以手工为特点的传统运行管理经常发生数据不一致、信息不完整、查询困难的情况,通过配电GIS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在配电网变动频繁时,改变传统运行管理方式不相适应的局面。
4.2.3开放性
系统的开放性意味着系统有能力应付硬件和软件的升级,同时为以后建立企业级的数据交换平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直接读取不同图形数据格式,或者将其转化为其它标准格式供其它信息系统使用。
4.2.4安全性
图形数据的建设周期和工作量都比一般的数据要复杂得多,因此图形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是系统建设的重点。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其安全性:
a)加强系统中权限管理功能。东区的配电网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统一的权限管理。其中图形部分的权限管理是通过不同权限的用户加载不同的工作空间来实现的,管理部分的权限管理是通过为用户设置不同的字段功能来实现的。
b)在管理机制中建立相应的保证数据安全的管理制度,如定期的数据库的逻辑备份、物理备份、异地备份等,以及操作系统的备份等等。在系统升级后通过数据库备份完成对图形和属性数据的备份,一旦发生宕机、系统崩溃、数据库坏掉时都可利用Oracle的恢复机制,使图形数据及时得到恢复,大大提高了图形数据的安全性。
5、系统建设中的关键问题5.1数据方面地理背景数据购买了广州市规划局的电力管线图,格式为coverage.配电网沿步图数据不完整,有的不准确,所以录入数据前先让班组人员将本班管辖的设备标注在地理纸图上,然后录入,包括每个电房地理位置、内部接线图及连接电缆。由于我们的背景图上只有电力管线和标注,而其它的地物如道路、居民地等都没有,所以有些设备的地理位置和实际地理位置会存在偏差。
严格来讲,我们已有的沿步图并不是基于GIS的配电网图形数据,而仅仅是示意性的,系统的图形信息不能准确反映其实际空间位置信息,使某些高级功能无法实现。因此做好对整个广州市配电网的地理数据普查(除电子地图已提供的管线数据和电房位置信息),是以后系统建设中首先考虑的问题。与平台、应用有关的问题
由于整个配电网的数据是基于GIS的,在提取配电网图形时,无法自动生成我们工作中最常用的规则的逻辑接线图,需要对提取出的馈线进行部分编辑整理,增加了数据维护工作量。这个问题要在以后进行版本升级时解决。整个系统的开发是针对一个编辑license,采用coverage文件方式进行管理。在编辑用户少的时候这种处理方式是高效率的,但随着系统使用规模的扩大,这种数据处理方式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在数据编辑时,由于一些临时文件无法及时清除,需要对一些拓扑关系重建,这些都给使用带来不便。目前升级后的系统采用ArcSDE加MO的方式开发,支持多用户操作并有较快的图形显示速度。
GIS平台选择方面应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慎重选择,因为不同图形格式转换就意味着数据拓扑关系的丢失,同时很难确保属性数据的完整性,对保护原有投资是极其不利的。
广东省电力系统包括21个地市电网,现有最高运行电压等级为500kV,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形成500kV环网,并以500kV电压与广西联网,以400kV和110kV电压分别与香港和澳门联网。此外,广东电网还向湖南宜章和临武两县以及江西赣南地区供电。
粤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网是广东电网的核心,也是全省最大的负荷中心,该电网与广西、香港等电网互联,除了向珠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电力外,还担负着电力交换任务。在粤中地区建设一个强大的500kV电网,对保证广东电网乃至香港电网以及澳门电网的安全运行有着重大意义。目前广东500kV电网东已延伸至汕头西翼,江门——茂名500kV输变电工程正加紧建设,2000年前可望投入使用。
广东省的电力工业已经步入了大电网、高电压和大机组时代。随着整个电网变得越来越复杂,电网规划中以往那种人为臆断和局部最优的规划方式会给电网运行、发展带来隐患,资金盲目使用的可能性加大。结合目前理论的发展,我们认为电网规划是一个受到多种条件约束的、以电网总效益为最终目标的多目标的系统工程。对于这样一个系统,我们认为适宜以控制论为基础,结合信息论、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等理论来研究。
从控制论角度来看,电网是一个巨维数的典型动态大系统,它具有强非线性、时变且参数不确切可知、含大量未建模动态部分的特征。另外,电力网络地域分布广阔,大部分元件具有延迟、磁滞、饱和等复杂的物理特性,对这样的系统实现有效决策控制是极为困难的。另一方面,由于公众对新建高压线路的不满日益增强,线路造价,特别是走廊使用权的费用日益昂贵,以及电力网的不断增大,使得人们对电力网络的决策控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正是由于电网具有这样的特征,一些先进的控制论思想和技术被不断地引入到电网中来。下面将阐明综合智能控制技术引入电网规划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综合智能控制技术
1.1智能控制的概念
迄今为止,智能控制尚无统一的概念,文献[1]有如下归纳:
a)最早提出智能控制概念当推傅京孙教授,他通过对人-机控制器和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将智能控制概括为自动控制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他认为在低层次控制中用常规的基本控制器,而在高层次的智能决策,应具有拟人化功能。
b)Saridis在傅京孙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元结构的智能控制理论体系,他认为仅有二元结合无助于智能控制的有效和成功应用,必须引入运筹学,使其成为三元结合,并提出了其递阶智能控制的理论框架。
c)国内蔡自兴教授在研究了上述理论结构以后,从系统的整体性和目的性出发,于1986年提出了四元结构价格体系,将智能控制概括为控制理论、人工智能、运筹学和系统理论4学科交叉。
总之,智能控制是多学科知识的结合,除了从控制论出发来研究它,还可以从信息论、生物学以及社会科学角度来讨论和研究。
1.2综合智能控制技术
综合智能控制一方面包含了智能控制与传统方法的结合,如模糊变结构控制,自适应模糊控制,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神经网络变结构控制等;另一方面包含了各种智能控制方法之间的交叉综合,如专家模糊控制,模糊神经网络控制,专家神经网络控制等。
2一个国外的电网规划专家系统
由于电力配网的建设时间较长,通常都需要考虑到日后的需要,才能够进行建设,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导致相关的施工技术不能满足需要,造成配网建设的工作进程缓慢。有些单位甚至是采用一些简单的工艺技术,对工程的质量存在严重的安全威胁;还有些电力配网的工作人员心理素质较差,又无法得到先进的技术培训,工作中出现的错误难以进行及时的改正,这样也就导致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存在潜在的威胁。不仅如此,相关的质量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工作的时候,不能公正客观的做出决策,往往会对上级领导产生顾虑,即使是发现材料存在质量方面的问题,也不敢对相关部门提出意见,这样就会导致相关的质量监督工作不能有效的进行下去,最终造成电力配网的相关工程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如何对电力配网建设加强质量管理的工作
(1)全面实行项目经理制以及质量终身制项目经理是整个电力配网工程当中的主要负责人,对于电网工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集中的控制与管理,要能够及时的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保证相关的电力配网工程能够按时完成,最终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项目经理要能够对电力配网工程当中的设计、采购、施工以及最后的验收工作等进行监督,保证工程能够更好的进行下去。正是由于项目经理在电力配网工程项目中十分重要,所以才需要在第一时间内做好项目经理的选择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对电力配网的建设进行保证,提高工程的质量。不仅如此,由于配网工程与传统的工程相比更加复杂,参与进来的部门也比传统工程的要多,因此也就需要相关的项目经理对知识十分的了解,对于突发的情况也要能够进行及时的处理;要能够有效贯彻质量终身制,使项目经理能够对相关配网工程的质量进行更好的管理,最终达到理想的状态,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2)对设计工作进行有效管理虽然在整个配网工程当中,设计的工作量少,可是它对于工程的建设质量与规模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相关的设计工作人员在对施工过程进行设计的时候,对其充分重视,尤其是对于施工的图纸与方案等要进行仔细的研究;要能够按照国家相关的工程要求进行操作,并且还要能够对具体的电力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将建设工程的相关经验进行总结,然后再次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使其能够对电力配网的建设质量进行有效保障。
(3)对设备的采购进行有效管理相关的工程设计工作完成之后,就需要对设备的采购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选择电力配网建设工程所需要的设备与材料,对所采购的设备材料进行质量方面的保证。相关采购人员在进行采购工作的时候,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来选择供货商,并且还要根据配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关材料的选择,对于材料的质量要能够有一定的保证,与此同时还要能够将使用材料进行及时的更新,使工程的进度能够符合预期的要求。
(4)对具体的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在整个电力配网的建设过程中,实际的施工过程才是最影响工程质量的存在。对于这类与广大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工程建设,就应当更加注重其施工过程的管理工作。对配网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能够降低相应的工程成本资金的投入,为我国实现电力资源持续利用的可能。不仅如此,由于相关的电力配网工程是一项操作性较强的实地工作,这就需要对相关的施工步骤进行严密的设计,也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其做好质量的控制工作。因此,工作人员要能够按照指导进行工作,充分运用好自身的专业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做出保证;同样还需要对相关的施工设备进行安全保证,工作人员也要能够做好配合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配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5)对工程的验收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对配网工程的验收工作也是整个工程当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想要对相关的工程进行质量上的保证的话,就需要将验收制度严格的执行下去。配网建设工程在进行的时候,要能够将《施工验收规范》以及《配电网建设标准》等作为施工的标准。当配网工程完成之后,要由相关的项目经理所在的单位进行验收,并且还要使负责设计、施工、监督的单位参与到工作当中来,对自身负责的部分进行详细的检查,检查结束之后要签字负责,以免日后出现质量方面的问题。
(6)对达标投产的检查工作进行有效管理要想将相关配网工程的质量有效提高,就需要将质量管理工作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心中,要能够对配网工程的质量、施工工艺、设备、档案以及相关的技术指标等进行严格的考查。对于工程达标投产的考核期一般都是移交生产之后的60天。相关的达标投产工作主要可以分为自检、复检两大阶段,其中自检的工作是由建设单位组织开展的,要能够遵循相关的考核标准进行设计、施工、运行以及监察等方面的工作;等考核期满了之后,上级部门也需要对其进行复查的工作。而复检的工作内容只是对自检的程序、组织等进行检查,看其是否符合达标投产的要求,保证其的科学合理性,然后还要能够对相关工程的档案数据进行一定的抽查,使其能够对电力配网的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保证。
三.结语
传统电网企业的科技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电力科技情报获取比较困难。目前的电网企业管理模式对外界电力技术的发展现状缺乏及时了解,造成企业内部出现了大量的重复性工作,不仅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还浪费了本就紧张的研究资源。(2)专利信息管理不完善。无论是对内部电力科技成果的专利申报,还是对外的专利检索及保护,都存在严重的时间延迟现象,具体表现为审批不及时或所更新的检索信息缺乏时效性。(3)电力故障情报上报不及时。电力故障发生时,其故障信息的上报往往会延迟,错过了最佳处理时机,给电网的快速恢复运行带来不利影响。(4)信息交互机制不完善。电网管理经验、电力相关知识以及一些事故案例的信息没能得到充分共享,这不利于电力工作人员的学习和提高,给电力科技知识的传播造成了困难。
2如何创建电网企业科技管理综合平台
2.1搭建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硬件环境
为确保电网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使所搭建的科技综合管理平台应充分体现其管理高效的特点,首先就应搭建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硬件环境,建立专业化的工作站。工作站应配备高端的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能够满足电网企业的多用户并发数量。配备的数据服务器要能支持大数据量的存储,并采用高端容错体系结构的设计方案,从而确保整个数据存储有较高的容错能力。此外,还应根据实际的访问需求,采用高带宽的光纤接入Internet,确保理论上100%在线功能地实现。最后,还应配备高性能的防火墙以确保科技管理综合平台运行的安全性,例如经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推荐的天清汉马USG一体化安全网关系统等。以上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的硬件环境,为确保电网企业科技管理综合平台的顺利运行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2.2研发应用性强的业务管理软件
电网企业科技管理综合平台,运用高效的业务流程管理理念和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适应电网企业科技管理业务高度分散的特性,基本达到了科技业务管理的网络化。电网企业科技管理综合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综合门户登陆、电力科技信息检索、专利管理、电力情报编辑、课题协作解决和科技论坛交流等。在科技综合管理平台之上,研发的业务管理软件主要包括门户登陆和检索系统、情报信息的创建和检索系统、专利信息的申报、审批和检索系统、课题和研究协作系统、科技论坛交流、检索和评价系统等。通过电网企业科技管理综合平台,以及管理业务数据库和管理业务系统,实现了电力故障情报及时通报、电力科技发展信息及时公布、企业对内部电力科技专利及时审批、对外部电力科技专利信息及时更新、研究成果和管理经营得以充分交流等。
3电网企业科技管理综合平台架构
3.1体系结构
系统采用B/S架构,即浏览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层结构。其中,浏览器对应于系统的表现层;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对应于系统的应用层;数据服务器对应系统的数据层。各层在逻辑上互相分离,通过标准接口和传输信道实现联系,便于后续功能的扩展。在这种体系结构下,系统在逻辑上由四部分组成:客户浏览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
3.1.1浏览器
浏览器是大多数互联网用户访问Internet的接口。与C/S架构相比,将浏览器作为客户端具有简单易学、易于实现的特点。系统中的客户端软件可以直接采用市面上比较流行的浏览器软件产品,而主页界面则可以采用Java、VB、C#等语言制作美观、操作性强、动态交互的界面。用户通过浏览器以超文本(HTML)的形式向Web服务器发出请求。
3.1.2Web服务器
Web服务器负责将用户提出的请求与具体应用服务器相连接,使浏览器可以方便地使用各种应用,可以根不同的客户类型跳转到不同的主页。Web服务器可采用专用的WWW服务器。3.1.3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负责数据管理和维护,其作用是为各种应用提供相应的数据访问服务,它可以以分布式的形式被布置在多台服务器上,根据实际需求增加服务器的位置和数量以达到平衡负载的目的,从而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3.2应用架构
电网企业科技管理综合平台是一个高效性、安全性、功能可扩充性要求很强的综合管理系统。整个平台分为互联网和局域网两部分,其中电力科技信息采集和电力科技专利检索等应用服务器与Internet相连;而门户登陆、电力故障情报检索编辑、电力科技专利申报、科技论坛交流等应用服务器设置在局域网,通过用户登录到不同的门户主页来为其提供不同的服务。平台从功能组成上可以划分为1个门户和六大应用模块(综合门户、信息检索、专利管理、情报编辑、课题协作和科技论坛),从而形成平台应用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4平台功能设计
4.1建立各个部门的资源库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电力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有必要根据各个部门的职能需求建立相应的资源库。资源库负责追踪并更新国内外电力科技发展最前沿的知识和一些典型案例,并在用户进行检索时能够及时反馈给用户。这极大地方便了电力工作者对最新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节省了大量个人在资源查找上所浪费的时间。
4.2建立课题研究协作平台
建立课题研究协作平台就是为广大电力工作者提供一个协作研究课题的平台。这个平台支持任意用户将自己所感兴趣或缺乏合理解决方案的课题到其上,然后通过众多电力工作者的共同研究与交流,得到一个最完善的解决方案。这不仅有效地解决了课题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还通过协作交流这一模式提升了参与者的相关电力知识层次。
4.3建立电网管理模式
(一)当前地市供电局财务管理现状
目前,就地市供电局层面来说,财务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投入基础业务工作时间过多,管理职能有待提升;二是财务职能较为分散,业务处理效果不一;三是财务人员所学习专业较为集中,缺乏信息化、生产设备等其他专业复合型人才;四是经营分析停留在表面,大量数据并未对企业决策支持提供有力支撑;五是信息化平台建设落后,与其他业务系统的数据未实现横向打通。
(二)大数据时代对电网企业财务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大数据时代下,电网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新一轮电力改革的重启与全力推进、新光伏发电的并网、电动汽车的使用、大用户直购电政策的出台等,都为我国传统电网企业开启了一个崭新的篇章。未来需要应对的已经不仅仅是财务的基础核算与月度(年度)报表,更多的应该是投资效益的分析、电价政策的研究、电网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进一步探索电网企业拓展业务(含投融资)的发展等。
1.规范性与精细化并存。电网企业面临“用上电”、“用好电”双重压力,势必导致投资和成本压力加大。2013年,佛山供电局正式应用“划小核算单位”体系,将成本核算的精细化水平进一步颗粒化,将成本核算细分至输配电线路与设备,为标准成本体系奠定基础的同时,也为日后输配电分离的成本效益核算提供有效数据支撑。2014年,中国南方电网印发了《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办法》等31项财务管理制度,组织财务业务指导书的编制,深化财务工作手册与财务管理手册的应用,可以说,电网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性与精细化程度又迈上了一个台阶。
2.财务管理效率与效益的共赢。面对庞大的业务量与数据量,受到人员定编的不可控限制,如何加速提升工作效率成为财务人员的首要难题。同时,相关部门对电网企业的监管更为严厉,国资委的经营业绩考核政策对公司的价值管理和创造提出了更高要求。国资委开始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EVA)考核,考核关注重点是从盈利规模向盈利能力转变。另外,国家能源局的《2014年市场监管工作要点》其中之一为加强成本和价格监管。但是,历年的经营分析由于口径不同、数据颗粒化程度不高、数据与区域经济发展联动程度不强,数据的分析效率和使用效益不明显,而大数据时代要求电网企业重新整合利用历史数据,为电网布局、电网投资建设等重要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3.高效信息化平台的有力支撑。包括共享服务中心、经济运行平台、资金监控平台在内的所有财务管理数据管理平台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信息化水平。它除了要有庞大的内存空间供大数据的存储、使用和转换,还要与其他业务平台打通,横向穿透业务与财务间的数据,自动形成关键指标的监控,并有效根据历史数据及关键要素提供地区电量预测、财务风险警示、投资布局分析、资金使用效益、财务人员培训与绩效挂钩考核等重要模块。笔者认为,这样的信息系统并不是天方夜谭,未来电网企业财务管理转型也势必要通过类似有效的信息系统作为支撑才能够顺利进行。
4.积极应对新兴业务的探索与推广。随着电网企业预付费管理的深入开展,现金流的有效利用也成为日后企业效益分析的关键点。电网企业是否可以像通讯产业一样搞“充电费送电费”等增值活动,还需要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支持。但是,我们要看到,正是因为电网企业的社会属性,要求投资不能以效益为先。但是通过丰富和拓展我们的业务领域,可以达到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目的,同时,也通过科学的运营手段,使得电力用户获得一定的收益,也是一种“双赢”的战略。因此,电网企业财务管理要提前应对好新兴业务的推广实施,进一步探索资金运营效益的提升举措。
二、电网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的构建
(一)构建原则
1.财务基础工作与管理工作分离。确保方案能够实现财务基础工作(财务基础工作指日常核算、资金支付等同质化程度较高,重复性较多的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工作指资源配置、价值创造、风险管控和经营分析等管理型工作)的分离,财务管理人员能够专心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工作,实现财务工作专业化。
2.推进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两个集中。将区局的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工作集中到共享服务中心统一处理。区局财务部在将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工作分离后,加强履行财务管理职能,提升对区局管理的服务水平。
3.“减负”与“提效”相结合。注重减轻基层财务人员负担,通过发挥共享服务中心的规模效应、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和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4.提升财务人员胜任能力。在财务转型过程中,注重财务人员胜任能力建设,为共享服务中心员工规划职业发展道路,完善轮岗机制,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引进。
(二)财务管理转型业务评估
通过分析共享维度、共享难度、业务关联度、共享价值和监管要求五个方面,评估电网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的业务范畴。具体见表1。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架构设置原则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架构设置应以扁平化、专业化操作分工以及服务与协同作为设置原则。
1.扁平化。围绕核算及结算职能,构建以团队为基本单元的扁平组织架构;尽可能缩短汇报的层级、缩短沟通渠道和决策流程。
2.专业化操作分工。将相似工作合并至同一部门,实现技能集中、加快员工技能成长、提高操作专业化和流程标准化的程度。
3.服务与协同。以服务为导向,专注于内部客户关系管理;团队合作及协同是该运营模式成功的关键,即会计核算与结算职能之间的协同。
(四)管理机制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行管理框架包括内部管理、服务水平协议和客户服务三个方面。运营管理框架体现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服务共享”与“责任共享”的特点,规范并明确了共享服务中心与服务对象双方角色和责任,以及推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绩效提升的内部管理流程和机制,是共享服务模式区别于简单财务集中的关键。
1.内部运营管理。
(1)人员管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员管理包括制定清晰的员工职业发展路径,完善员工培训体系,提升员工专业和管理能力,促进员工可持续发展:为共享服务中心员工规划职业发展道路。共享中心员工通过不断了解、熟悉前端业务的内容与流程,向技能专家的方向发展。共享中心员工重点向专业技术类和技能类方向发展,在专业技术达到一定程度后,也可以向管理类进行转化。引进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着重引进有复合专业背景的人才,同时加大对电网生产、基建、营销等电网业务培训,积极参与跨专业、部门、单位的挂职锻炼。新进员工首先进入共享服务中心负责基础核算工作,学习会计核算的基础,熟悉各项业务流程。制定完善的轮岗制度。共享服务中心员工可以在共享中心内部定期轮岗,帮助员工全面掌握共享中心的业务流程,提高员工对前端业务的了解。建立共享中心与财务部的轮岗机制。共享中心的人员在积累了一定的财务会计专业技能后,可以到财务部轮岗,学习财务管理、经营分析和决策支持技能。
(2)绩效管理。绩效指标覆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各个管理层级。每年通过组织绩效管理流程分析共享服务中心整体、各部、各岗是否实现完成预设目标,并针对绩效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并调整绩效目标。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整体角度来看,依据战略目标核定共享服务中心年度组织绩效目标,衡量共享服务中心整体是否实现预定战略目标和愿景。每年对共享服务中心整体组织绩效进行自我评价,并报送财务负责人和主管领导审阅。
2.客户服务管理。未来共享服务中心可发展为对外提供服务的独立服务中心,客户对共享中心提供的服务质量要求较高,因此未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与服务对象进行多个层面的沟通,收集和处理服务对象的询问、投诉和建议,以及对客户满意度进行调查等。
3.服务水平协议。未来共享服务中心发展为对外提供服务的独立服务中心后,服务水平协议(SLA)将会成为共享中心运营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服务水平协议由统一制定和下发,包括标准的服务范围、职责分工、服务水平评价和服务变更管理机制。
三、电网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的预期效果
在成立财务共享中心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界面将更加清晰,业务流程将得到进一步优化,财务人力资源配置将更加科学,整体工作效率将进一步提高,重核算、轻管理的情况将得到改善,财务核心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将更加丰富和完善。
(一)工作效率将有较大提升
实践数据表明,实现财务共享后工作效率将提升约40%。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核算和结算的统一执行机构,整合全局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及资金结算功能,发挥集中核算、结算的专业性及数据共享的作用,利用规模效益提升会计基础工作的效率,深化财务集约化管理和一体化管理。
(二)财务管理职能履行更优
实践数据显示,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财务管理人员占比将提升至60%左右。得益于会计基础工作效率提升和财务专业化分工,财务部可专注于财务管理工作,实施对局经营的总体统筹管控和业务指导。同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提供及时准确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利于及时准确把握外部经营动态和企业营运状况,优化财务资源配置,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1.决策支持能力得到强化。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市区两级财务部将从目前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运用共享中心提供的高质量会计信息,提升宏观管理和决策支持能力。
2.财务业务结合程度更深。财务部门着重引进同时熟悉工程和财务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强对共享中心人员的培训,推进财务共享中心和业务部门的深度结合,让财务为业务提供更多支持。
(三)人员、业务分配均衡合理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再以业务类型为划分岗位的标准,共享中心的人员需接受培训以提高对财务其他业务流程的了解,财务人员的可替代性将有较大提高,人员配置方案更灵活多变。而且共享中心集中处理工作量大的核算业务,有助于解决地区业务分配不均的问题。
(四)风险管控能力得到提升
网络公司进入市场有非常明显的劣势。首先,网络公司的历史背景很复杂,各地有局台网合一,有网台合一,也有台网分离和局台网分离,从业人员身份迥异,利益割据明显,非规模化的现状导致采购、研发、市场营销以及企业管理等成本居高不下,是限制网络公司发展的最大掣肘。其次,从襁褓中走出来的网络公司从业人员居多,大多数人员依然是事业身份,在市场经济以及现代管理方面缺乏经验积累,体制机制方面也跟不上现代化的节奏,问题很突出。尤其在互联网思维充斥市场的新时代,如何跟上市场节奏、挖掘用户需求、落实创新创业创优的精神都显得非常困难。最后,在网络公司内部培养以用户为中心的现代服务意识还不够,用户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在很多的网络公司并没有明确,服务承诺也经常是一纸空谈,而且很多网络公司并没有用户服务承诺。不仅重视客户关怀、改善服务的意识转变对于走上市场道路不久的网络公司是困难的,而且培养出来意识,更加需要实践与创新的勇气,通过科学的方法去落实。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具有两面性,优劣往往共存。正因为能够看到劣势,网络公司就有了改进的方向。正因为有时代的变革,网络公司就有了转型发展的机遇。可以看到,传统的网络公司在不断地蜕变,例如:多个省份完成了网络整合和组建省级网络公司;国家广电网络公司的成立;多个省份的网络公司已经研发互动电视,创新电视新业态;建立市场化的营销体系成为网络公司的共识;通过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创新推动企业发展;采用互联网思维来扭转观念等等。虽然网络公司的转型在持续地发生,笔者仍然感到还有一些方面被遗漏,那就是质量管理。从网络公司的行业杂志、网络上的公司动态以及创新等各方面来看,都很少有提到质量管理这一名词。质量管理很重要。首先,质量管理在国际上已经被公认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并不断地发展,先后出现了TQM、ISO9001、6sigma、卓越绩效等很多管理工具和相关理论,近几年国内也有多所一流大学开设了质量管理专业。目前,全球有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等同或等效地采用ISO9001标准,约有100万个以上的企业和组织贯彻实施,并取得ISO9001认证证书。我国也有近20万个企业和组织通过ISO9001认证,极大提高我国相关行业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通过ISO9001认证的网络公司也有一些,例如江苏吴江、山东临沂、甘肃天水、江苏省总台城市频道和电传中心、江苏丹阳电视台、江苏苏州等。其次,质量管理与互联网思维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质量在国际标准化中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质量管理强调用户满意和持续改进,互联网思维也是提倡用户体验,并通过快速迭代来实现。快速迭代是对持续改进加上了时间要求,那就是极致的PDCA循坏。极致代表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时间,即快速;二是符合,即严格执行。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指出:20世纪是生产力的世纪,21世纪将是质量的世纪。许多公司不再把价格竞争放在第一位,而是把质量作为竞争的首要因素,以增强顾客满意,占领市场,获取最大利润。转型或者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网络公司可以从贯彻ISO9001标准开始。
2ISO9001简介
ISO9001为组织提供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以确保其增进顾客满意,同时也提供了质量管理八项基本原则以及PDCA的科学方法。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与PDCA的科学方法是国际优秀管理经验的总结,对于各组织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具有重要作用。八项基本原则分别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PDCA分别是:P(Plan)是指计划,具体来说就是清楚业务环境以及顾客的需求之后,来针对改进顾客满意制定目标和行动计划,当然,这一切行动计划要与公司战略以及政策相一致。D(Do)是指实施质量或管理的行动计划。C是指(Check)紧盯着目标来监督和测量这个过程和操作,然后报告结果。A(Act)是指制定持续提升顾客满意绩效的措施,即持续不断改进。
3ISO9001极致贯标的探索
极致贯标是基于符合性的前提下快速实施各项措施满足各项要求,要求有3点:符合八项基本原则,符合PDCA,符合标准的内容要求。通过研究和探索一些网络公司的做法,总结出一些认为优秀的重点例举如下:
3.1总要求
ISO9001的总要求核心是识别过程、确定标准、确保资源、控制和改进,并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持续改进。总要求的落实具有很大的难度,因为涉及范围大、要求专业深。大多数公司的解决方案是找咨询公司进驻一两个月或者一年半载来梳理流程和建立文件,然后移交给公司。弊端很明显,三五个月后主要问题就发生了,实际情况和总要求距离越来越远,例如文件无人更新、流程没有人改进、执行力不到位、质量问题频发生等。总的来说,咨询公司所做的事情并不是短期行为,对企业来说是长期的行为。参考众多企业的做法,笔者认为要做好这一条必须在公司内明确以下工作,统一管理和提供资源。
(1)确立专业的流程管理职能。
流程管理应归属于职能部门,并建立专门的部门或岗位。其工作范围涉及公司所有部门,主要职责包括流程的识别、分析和改进,流程的固化和电子化,新流程的开发设计,流程制度的制定和监督,流程定义与重定义,资源分配,时间安排,流程质量与效率测评,流程优化等。如果把流程比做人体血脉的话,流程管理者就是把脉的医生。此外,流程管理是为了企业满足客户需求而设计的,因而这种流程会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需要被优化。
(2)确立专业的文件管理职能。
同流程管理一样,建立专门的部门或岗位。这里的专业是指不仅仅对文件进行格式、排版以及文本实体的存档管理,还包括文件的组织、汇总和编制,以及文件的培训、落实跟踪和实时修订。在企业内部形成严格执行文件的氛围,遇到变化应及时通知文件管理职能部门,对相关的文件进行修订。上述两个职能要求很高,除了要具有专业的知识,还要熟悉企业较为全面的业务内容,并对公司的组织架构、企业文化有相当深入的了解。
3.2管理职责
ISO9001在管理职责中强调方针意识、顾客为关注焦点、目标策划、职责权限与沟通以及管理评审,这是一套严密的逻辑程序,从关注顾客为出发点,策划经营以及业务等各项目标,然后确定职责和权限,规定沟通的渠道和方式方法来实现目标以增进顾客满意,整套程序以管理评审作为控制措施。为了落实管理职责,作为需要增进用户满意的企业,采取以下方式较为有效:
(1)以书面形式明确顾客需求、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统一管理。
具体工作可以详述如下:书面明确需求可以采取市场调查、亲身体验、内部研讨以及资料查阅(如法律法规等)方式进行提炼,书面明确方针可以采取内外征集方式进行评选确定,书面明确目标可以采取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或综合两者的方式进行确定。管理采取PDCA方式进行动态管理,各司其职,不排斥变化,上述管理工作必须明确专人负责,并确立其职责目标。ISO9001标准要求企业确定顾客要求并予以满足,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大多数企业很难做到。顾客需求可以有薄薄的两三页,也可以有厚厚的几大本,有公司按产品分类叙述,有公司按功能分类叙述,这是有区别的,因为按产品分类叙述是从用户角度,按功能分类叙述是从内部分工角度。两者的内容一致但作用不一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是都很重要。在服务业做得比较好的诸如顺丰速运、海底捞火锅等企业,其迅速成长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掌握了用户要求,增进了用户满意。一旦掌握了用户要求,那么发展是必然的。质量方针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一般而言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它与战略保持一致并支撑其实现,引导内部员工的工作方向。质量方针应注重宣传和引导,在企业内部公共区域要明示,必要时要对员工进行教育。质量目标应分解到每个人,每个人每个单元每个部门都要有目标列表,目标应是从日、周、月、年以及中长期都要有,设立目标可以采取SMART原则。对上述3项内容还要实施有效统一的管理。有人说,管理可以不需要懂具体的;管理员说:规定好了,各部门不做是他们的事,我没有责任。这是无效的管理。职位名称中有“管理”两个字的,就要明确管理的定义是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管理人、管理事物、管理技术和管理资源等都一样,管理就要管得住、理得顺,这样才有效。从另外一个角度,管理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企业设定的人财物管理是被动管理,因为这些是必需品,所有部门都会主动找上来;而设定的目标管理、质量管理、岗位管理等不是必需品,缺了少了照常转,就需要管理者主动找上去,所以管理的方式和措施会有较大区别。无论需求、方针还是目标的管理,有很重要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收集和确定,能够形成文件并在组织内外达成一致的认识,共同有效地使用,这些文件一定是与用户满意最相关最直接的诸如服务承诺、服务规范以及产品规格、技术规范等;另一方面是内部需要专人评估上述要求是否得到持续满足、跟踪并追踪措施效果,以快速迭代为目标,推动用户需求、方针以及目标的满足程度逐步提高。因此需求、方针和目标的有效管理应当是所有与之相关的工作都能得到实施,出现偏离都能有措施并落实。当然,企业要注意所有带“管理”岗位的职位一定要明确其管理的对象和范围。
(2)以书面形式明确职责、权限和沟通,并统一管理。
职责、权限在大部分公司都有人事部门进行专门处理,并有很多专业的科学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形成部门、岗位说明书等文件资料。经过多家公司的比较后,发现容易存在的问题是走形式,很多职责并未得到良好的落实,同时缺乏监管,职责权限实际上发生了变更和调整,相关的管理人员并不能及时知情,以至于无法对与之相联系的其他职责权限做相应调整,最终导致职责权限管理混乱。沟通需要专门管理起来,一般来说,沟通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在实施ISO9001时,沟通的制度、方式、内容和职责要明确,确保内部沟通正常有效,可以采取会议、宣传栏、内部刊物、声像和电子媒体、内部调查表、建议书、文件等多种形式。沟通需要人员专门研究和评价内部沟通的现状,确定最适合的沟通体系,促进企业发展。
(3)按要求建立管理评审程序。
管理评审要求最高管理者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核心要素是最高管理者、策划的时间间隔,对于管理评审的要求,ISO9001标准有详细的输入输出要求。
3.3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主要要求企业确定和提供所需资源,并对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做出一些具体要求。这是一种被动管理,资源是必需品,没有资源干不了任何事,因此所有部门都会向公司索取资源,公司必然会采取管理措施对资源进行管理。而ISO9001标准提出具体要求都是非常基本的,是必需的一些要求,因此没有更多的难度。做得好的企业应当是:
(1)有详细的人力资源总体规划,有年度用人计划和培训计划,有完善的工作制度和流程,并有效实施。
(2)有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并有完善的维修保养计划,有合理的工作制度和流程,并有效实施。
(3)有促进员工工作效率,打造事半功倍的工作环境,例如谷歌的升降台、百度的咖啡点等。
3.4产品实现
ISO9001严格按照PDCA以及过程方法来处理产品实现过程,策划是总要求,是P环节,策划的内容中又包含PDCA的要求,大PDCA套小PDCA,一环推一环,持续提升。产品实现过程包括市场调查等与顾客有关的过程,然后输出到设计和开发,再输出到采购,最后输出到生产和服务环节,是从顾客到顾客的一个闭环过程。通过控制监视和测量设备,从而控制全过程的核心环节,具体如下:
(1)产品实现的策划
网络公司应重视产品策划,并投入资源。产品策划的结果可以是质量计划,计划内容应包括质量目标和要求,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确定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测量、检验和实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要安排专门的部门或岗位针对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进行专业的研究和再改进,过程当中出现的困难问题应由策划者负责组织解决,过程的符合性由执行者负责承担,符合性以外的例如适宜性、有效性等问题由策划者负责承担。因此,策划者必须提出明确的要求。
(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确定和评审产品有关的要求以及与顾客有效沟通是此过程的重要内容。网络公司提供的数字电视信号接入服务、内容提供服务、维修服务等所有收费的内容均为产品或服务,均要明确顾客需求并进行定期评审,以确定需求符合实际。企业应在服务提供前对服务要求进行评审确认,并形成文字材料。要形成适合本行业的评审体系,例如法律法规、顾客明示或必需的要求、组织的要求、产品目录或广告等。与顾客沟通主要目的是使顾客能够了解企业的产品信息,并能够咨询和购买,建立合同关系,能够有反馈和投诉渠道。
(3)设计和开发
这个过程就是将要求转换为产品、服务、过程或体系规定的特性或规范。包括策划、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以及更改控制7个环节。ISO9001标准对这些环节有详细的要求,可以将这些要求转化为公司可执行的标准,形成规范标准,加以实施和保持。
(4)采购
采购过程强调两点:一点是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对采购产品进行必要的验证活动;另一点是制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供方的准则。
(5)生产和服务提供
生产和服务提供是按照策划的要求,在设计和开发确定了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要求,给出了产品接收准则,采购过程采购了产品原料或器材设备之后重要环节之一。ISO9001对这个过程给出了过程控制、过程结果确认、标识和可追溯性、顾客财产和产品防护等5个方面的要求。对于这些要求,必须逐条不落地转化为公司设计和开发的输出之中,形成文件并有效实施。
(6)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ISO9001对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主要在于校准和检定,以确保产品或服务提供符合规定的要求。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应在初次使用前确认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并在必要时予以重新确认。确认的典型方法包括验证和保持其适用性的配置管理。
3.5测量、分析和改进
测量、分析和改进是PDCA环中的C和A所描述的检查和采取措施持续改进两个过程,主要目的是保证产品和服务提供符合规定要求、体系符合要求、整体效率在持续不断地提升。在ISO9001中,这一部分价值最高,有效实施会对持续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同时这部分在市场灵敏度、市场转型等关键时期会发挥重大作用。例如监视和测量要求对顾客满意进行监视和测量,这一点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价值,如果深入持续保持这个手段,就好像企业在市场中生长了灵敏的触角,可以随时保持灵敏的触觉,这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市场先机。
(1)监视和测量
ISO9001规定4个方面的监视和测量,分别是顾客满意的监视和测量、内部审核、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以及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对于网络公司而言,应采取有效的顾客满意度调查、顾客投诉分析、用户流失原因调查、顾客表扬等方面进行综合监测,以全方位了解产品或服务提供的质量反馈,反馈市场需求变动。内部审核是标准要求必须的管理活动之一,对体系进行必要的审核是确保体系正常运行的手段,内部审核已经形成正规动作。过程与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主要区分在环节不一样,过程是指产品或服务提供之前,好比是半成品的监测,产品是指提供之后。半成品的检测反映出的是过程的有效性。对网络公司而言,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包括信号从前端到用户家终端各物理链路的信号监测和人员的工作标准,产品的监测包括用户反馈的及时处理以及监控人员的视频监督。
(2)不合格品控制
对于网络公司而言,不合格品控制更多的是风险防范,做好应急处理,重要节点采取双路由。重点控制有:网络安装不符合的控制,网络线路维护不符合的控制,网络日常维修不符合的控制,传输机房不符合的控制,客户服务不符合的控制,外购件及工程项目等不合格的控制;信号传输不符合的控制。
(3)数据分析和改进
数据分析和改进是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中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的体现。具体而言,要求网络公司建立各级各类报表,并要具备数据分析人员,提供各级领导决策依据。数据分析的管理应集中统一于公司层面,建立强而有力的数据收集、汇总和分析的能力。从顾客出发,从经营出发,从质量出发等各方面建立适宜的报表体系。持续改进是永恒的主题,针对数据分析的结果,发现偏离策划的要求,就要相应制定预防或纠正措施,针对出现的不合格要纠正并制定纠正措施。数据分析和改进既是具体的要求,也是意识上的要求。在工作中任何环节,从事何种工作,都要贯彻数据和改进的意识,努力挖掘数据所带来的价值,努力寻找和解决问题,持续改进,做到极致。
4管理水平提升的衡量标准
(1)经营业绩的提升
企业的目标是追求更好的收入和利润在市场中长期生存下去,向质量要效益已是全球企业的共识,其核心归根到底是提高质量、降低消耗。质量效益是指由于改善和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改变产品质量结构及提高工作质量所带来各种效益。如因优质服务而优价、因优质服务而扩大市场占有率、因优质服务而改善客户结构、因优质服务而增强资金周转等。优质的质量可以降低很多隐形成本,例如会议成本、采购成本、沟通成本、加班成本、人才流动成本、岗位错位成本、流程成本、停止资源成本、企业文化成本、信用成本、风险成本等。
(2)制度和流程的执行效率
ISO9001为企业提供了科学的具有严密逻辑的流程要求,转化成公司各自实际的规范,加以有效实施并进行监测和持续改进,这是良性的循环体制。按照标准的要素设定部门以及安排岗位,策划、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PDCA以小环推动大环,制度和流程的效率大幅度提高。效率的测量可以通过核心流程的出错率、流程的时间跨度测量来证实。往往严格实施一段时间之后,由于规范性导致部分流程时间加长,随着不断的优化,总体而言,效率是不断提升的。
(3)用户满意度、投诉数量、不合格率和品牌认知度
ISO9001标准对监测有要求,转化成可操作的指标有用户满意度、投诉数量、不合格率和品牌认知度等。通过这些指标的量化,可以获知极致贯标所带来的成效。
5结束语
1.1电力体制市场化程度加深
自“十•五”期间国家实施电力制度改革以来,电力体制市场化的程度便逐步加深。电力企业经历了政企分开、厂网分开的重大变革,实施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电力企业必须加快自身改革步伐,提高服务水平,完善服务职能,从而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市场化给予了电力企业更大的生存压力,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电力企业要有抢抓机遇的意识,转变经营理念,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与协调,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1.2电网互联互通格局初步形成
随着电网市场化程度的加深,目前的电网已不再是彼此孤立的区域网络,而是由个发电集团和电网公司联合组成的电网集团,电网网络化格局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电网发展特点的多样性和区域化,以及电力企业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传统行政手段管理日渐乏力。
1.3电网安全运营的环境越发严峻
电网覆盖范围广大,各地自然灾害和恶劣气候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压力。同时,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在电网运营中的应用越发频繁,在提高运营水平的同时,由于缺乏配套保障措施,也给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一定影响。
2当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调度人员工作能力和心理素质有待加强
电网调度的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电网运行质量和运转安全。电网运行工作的特殊性,对电网调度运行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心理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调度人员有着较好的专业基础和解决问题的实践经验,还要求调度人员在紧急状态下能够从容不迫,迅速采取最佳方法,及时有效解决问题。作为一名合格的电网调度人员,必须全面了解电网运转方式和相关陪套设施设备的详细情况,以此为基础才能保障在电网运行状况发生变化时发出的调度指令正确精准、及时有效。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调度人员还存在业务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对电网运行和配套设备缺乏了解等问题,一旦遇到突发事件,不仅无法及时作出有效应对,还很可能因惶恐或业务不熟的原因发出错误指令,轻则影响电网整体运行水平,重则引发安全质量事故。提高电网调度人员业务水平,强化调度人员责任意识,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
2.2调度班组管理制度有待规范
目前电网调度工作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班组制度尚未规范,管理力度不强,管理措施难以到位。调度工作缺乏系统的档案管理,无法通过资料整理和数据统计查找电网运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员工安全意识不高,安全保障措施执行不力。
2.3事故防范体系需要加强事故应急演练是应急防范体系的主要措施。其演练质量直接关系到电网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水平。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对系统设备的了解,或者调度人员安全意识薄弱,马虎大意,缺乏对应急演练的应有重视,导致事故应急演练效果不高。一旦遭遇事故,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2.4电网调度自动化缺乏有效的配套支持
作为传感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结果,自动化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在我国电网调度运行管理工作中。但由于发展时间尚短,在配套支持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对于维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要求很高,目前能够满足工作要求的技术人员数量不多,致使系统缺乏有效维护,使得系统运行可靠性及稳定性有所下降,不利于运行安全与运行质量。另外,由于自动化系统属于新生事物,传统的管理理念与之难以相适应,限制了调度自动化系统效能的发挥。同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相配套的管理制度正在摸索研究之中。缺乏科学高效的制度保障电网调度自动化推广应用的又一难题。
3提高电网调度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3.1加强电网调度安全与运行规范化管理
安全保障是电网运行调度管理的首要目标。要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必须切实做好安全管理。要按照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风险防范制度规范,积极做好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不断提高风险防范和安全保障能力。同时,加强电网运行质量管理,不断完善调度管理制度,深化调度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电网调度的规范化管理。做好电网设施的日常维护和检修,及时排除影响电网运行的设备故障和系统隐患。要严格审批检修申请,并做好检修过程监督和检修结果的检查审核。
3.2建立高水平的电网调度人才培养机制
要保障电网运行调度工作水平,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而建立完善的电网调度人才培养机制是保障员工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满足工作要求的基础措施。要结合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业务培训活动,针对工作中常见问题,加强调度人员应急处理和事故防范能力;强化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提高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水平。
3.3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
电网调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电网运行质量,进而影响到电力系统经济效益的多寡。加强电网调度工作绩效管理,提高电网服务水平,是保证电力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要结合企业运行实际,以提高电网服务水平为目标,建立科学公正的考核机制。对电网调度工作实施量化管理,不仅可以清楚全面反映出调度人员的工作水平,也是了解掌握电网运行状况,查找问题,改进工作的重要手段。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