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工商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8:06:47

序论:在您撰写工商专业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工商专业论文

第1篇

工商管理是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产物,它诞生于美国,是一门有着十分广泛应用的专业。工商管理的目标是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能够使企业掌握与工商管理相关的先进理论知识以及有关的专业实用技能,可以使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手段与办法对企业的经营与决策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管理人才需要掌握金融、法律、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生产以及国际商务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以及管理技能,还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战略规划的目光,工商管理的人才应该是综合型与复合型并重的人才。

二、工商管理贯穿于企业转型的整个过程

企业转型指的是一个企业的运营模式、与该运营模式相关的组织方式、企业的长期经营方向以及企业的资源配置方式等相关内容的整体性的转变。企业转型是企业重新塑造出自身的竞争优势、将自己的社会价值提升进而达到新的企业形态的整个过程。它也是一种企业变革的行为。在经营过程中,企业通常会由于在自身所处的行业中的竞争能力降低或是竞争优势发生减退等原因,促使企业需要通过组织方式等的变革将自身在产业内的能力提升。企业还可能因为自身所处的行业发生衰退等现象致使企业自身的发展前景出现障碍,因而企业不得不使自身主动或是被动地使用产业转移等战略手段,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来使自身获得新的生机。在面对这类问题时,企业能够主动预见未来,并能够实行战略转移,是非常明智的做法。然而,这也可以看做是企业的无奈之举。所以,企业在面对问题时对于风险的分析、预见以及对于风险的控制转型等对于企业自身能否获得成功的转型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工商管理贯穿了企业转型的整个过程,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研发管理、物资管理、品牌管理、战略管理、成本管理、营销管理以及质量管理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每一个都十分重要,每一个问题的在处理时的成功与否都会关系到这个企业的转型是否会获得成功。

三、企业可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寻找并创新机会使自身的转型速度加快

创新是使生产能够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知识、技术与产品的创新速度开始日益加快的现在,企业如何获得可持续性的成长已经成为了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进程中比管理效率的提高更加重要的课题。对于企业来说,创新是使企业能够得到发展的关键,是现代社会中知识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要求,同时也是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是企业本身的现状以及深化企业改革的具体的要求。然而,企业的创新不能仅仅是空中楼阁,最重要的是面对问题企业要有实实在在的解决办法。工商管理是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的转型过程中的,这也就要求了企业要在管理过程中寻找创新的机会。

1.技术创新

企业技术的创新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可以对现有的商品进行改进或是直接创造新的产品并对其生产过程与服务方式进行创新的技术活动。技术创新是使企业的经济得到增长以及使企业的经济获得不断发展的源动力。在整个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企业是经济得到增长以及得到发展的载体。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的能力如何与技术水平如何,不仅可以直接决定该企业的竞争力,还在整个产业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所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一定要具有先进的工商管理的相关理念,同时要坚持立足自身,寻找到与自身的实际发展需要相切合的创新机会。

2.人才机制的创新

企业应将自身所持有的传统的、原有的用人观念转变过来,将人才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企业要建立正确的人才观念,也要坚持人力资本的观念,同时,企业要为员工不断地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让员工能够有机会学习比较先进的贸易法则以及国际规则。企业需要培养的复合型的人才,要能够应对关税与国际规则中的各种各样的变动,能够把握住市场的动向,使企业能够形成国际化的经营模式。为此,企业需要建立平等的竞争机制以及较科学的人才选拔制度,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逐步实现合同管理、竞争上岗以及公开招聘等,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做到庸者下、平者让以及能者上的人才管理模式。同时,还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对人才的考核结果作为相关的依据,使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能够得到切实的体现,从而激励员工的工作态度,使员工的推动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将企业的转型与升级带动起来。

3.营销创新

这里的营销创新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营销环境的不同的变化情况,与企业自身的经营实力和资源条件相结合,从而寻求出营销的要素在某一问题或是某一系列问题上所获得的突破或是发生变革的整个过程。对于企业来说,营销创新是我国的本土企业在与国际竞争的环境所接轨而产生的必然的结果,同时也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想要获得生存并能够得到发展的必要的手段。近些年来,我国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开始对接,这一情况直接导致了我国企业的竞争对手增强,竞争环境也发生了改变。面对这些问题,我国的企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凸现出来,特别是企业的营销观念的落后,致使我国的企业在面对竞争对手及其所使用的高超的营销手段时不知所措。企业要从自身的营销管理问题开始入手,进而对自身进行各种变革与创新。营销是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的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同时,企业通过营销创新,还能够对自身的各种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从而使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得到提高。

四、结束语

第2篇

1.1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

现行的高职工商专业的实践教学,只有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两个环节,专业理论知识与现有社会资源严重脱节,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没有独立的实践教学模块,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不能体现社会的需求,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提高。

1.2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现行高职工商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不足、力量薄弱。很多的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在招聘教师时看中的是学历和职称,对他们而言,实践教学全凭自己的书本学习和想象。不能更好地根据企业中真实的岗位的要求来设计实践活动,也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1.3实践教学的基地建设不足

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大,岗位多且要求多种多样,学校要建设模拟实训室本身就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因此,很多高职工商专业的校内模拟实验室常采用的“空对空”的讲座“,挂实训之名,行讲课之实”,使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落空。

2、构建“任务驱动”下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

2.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基于“任务驱动”下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制定实践实训模块,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其主要的内容如下:一是专业认知模块:大一新生入学,对他们进行专业的认知学习,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学业要求、能力要求、就业岗位、就业形势以及本专业和个人的发展趋势。二是企业认知模块:大一的上学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去参观学习,了解企业规模、效益,运行机制,感受企业的文化,熟悉企业中的岗位的职责和岗位要求,了解各岗位的提升空间和发展方向。三是专业实习模块:大一的下学期针对所学的专业课程,进行跟岗见习,了解企业中的岗位职责,熟悉岗位的工作流程,掌握岗位的工作规范,掌握相对应的职业技能,体验工作的乐趣。四是综合实习模块:大二开始进行各种综合实习,如进行创业设计大赛、营销策划大赛、ERP大赛,进行商务谈判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各项工作的流程和要求,掌握管理技能。五是毕业实习模块,在大三的最后学期,进行创业设计,通过方案的设计,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去创办一个企业,如何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有效的营销技巧去运作自己的企业,如何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总之,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以上述的五大模块为主线,构建每个学期都有实践环节,形成了“专业认知、企业认知、专业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逐步提高的应用型人才实践培养体系。

2.2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

为了更好地落实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提高高职工商管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采用灵活多变的实践教学形式:一是采用多样化的校内实训形式校内实训是一种根据企业的岗位职责的要求,设置情景而进行的模拟化的实践活动。如ERP实验室、商务谈判等模拟训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掌握各个角色工作规范、工作职责,掌握企业岗位必需的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二是采用灵活多变的校外实训形式校外实训是一种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融合,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活动。如到企业进行跟岗见习、顶岗实习、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进行真实的岗位体验,感知企业文化,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每种实训形式都需要写出详细的实施脚本,反复排练、演习,采用角色扮演、方案设计、跟岗定岗等多种形式,感受真实的职业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促进人才与社会的接轨。

2.3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的能力

为了保证高职工商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必须增强教师的实践教学的能力,实践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双师型”的队伍建设。对于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老师除了要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外,还必须拥有一定的职业资格证书,即具有理论课教学能力,又具备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二是要求教师每学期到企业进行不少于一个月顶岗实践锻炼。通过定岗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了解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了解企业文化,更好地组织实践教学工作。三是支持有条件、有能力的教师到企业任职,全面深入企业管理、企业运营的各个领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四是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科研工作,从研究的角度对企业进行全面地调研,进行企业策划,开展产品分析等,提高教师服务社会产业能力。

2.4完善实践教学的配套设施建设

为了更好地保证高职工商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完成,必须加大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力度,同时要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和深度,建立“共栖型”的实训基地,实行资源共享,达到共同提高。如我院工商管理专业与威海家家悦集团公司联合办学,成立威海家家悦工商管理学院,建立了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学习基地,学生进行轮流实践学习,学生在真实的工作中,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完成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结语

第3篇

相对于发达国家企业,我国中小企业有一定的成本优势。我国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数都是劳动密集型的,这样就具有了一定的比较优势。这既有利于它们在国内市场中采用内向型国际化经营,也有利于它们在国际市场采取外向型国际化经营。相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我国中小企业有一定技术优势。虽然整体上说来,我国中小企业技术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水平比较落后,但相对于拉美、非洲等一些发展中国家而言,就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加入WTO后带来的有利因素。当我国在2001年正式成为WTO的一员后,大量的外国先进企业和商品进入我国市场,加剧了国内市场上的竞争,与此同时,根据对等原则,外国市场也逐步对我国进行开放,显示出巨大的吸引力,这两方面都有助于我国的中小企业树立国际化经营的意识,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的联系,提高自身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此外,WTO中的有关规定也有利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有人说21世纪的经济是属于“小而强的时代”,21世纪中知识经济的兴起,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今天,跨国经营不再是大企业的事,中小企业在实力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同样可以进行跨国经营,开辟国外市场。据商务部统计显示,在中国对外投资主体中,民营企业数量超过70%,己经在全球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经营和投资。 

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冲击了世界经济,加快了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金融危机产生的威胁影响到了各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使企业跨国经营的风险增加;但是金融危机也为企业的跨国经营带来了机遇,各国恢复经济的政策减少了对外资的限制,中国逆市发展也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奠定了基础,中小企业通过制定适宜的跨国经营战略就可以利用危机带来的机遇,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文献综述

为了更好的完成该论文,本人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具体有:徐艳梅、徐先航的《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策略研究》;马建国、梅强的《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探源》;崔建华的《人力资本与我国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研究》;陶振民的《.中小企业生存问题研究》;尹柳营的《中小企业如何发展与腾飞——国际化经营视角》;王乃静、马刚的《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与模式选择》;李盾的《关于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几点思考》;张增日的《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思路》。通过仔细阅读上述参考文献,我对本次论文课题的背景,主要内容,已有的研究成果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把握,为我接下来进一步形成和完善自己的观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以上各位专家与学者的观点,我做出了比较翔实的归纳。

1、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贡献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条件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中国的城镇和农村,其成效是举世瞩目的。城镇集体企业迅速发展,私营企业、个体企业、三资企业和股份合作企业有了极大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各种经济成分并存,共同发展的格局。目前我国已经注册的中小型企业的总数已经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并对我国经济每年以8%的递增速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始终是一支重要力量,对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促进作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小企业的增长来支撑的。尤其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主要依赖于中小企业发展。我国工业新增产值的76.6%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我国出口的许多大宗商品,如服装、玩具、工艺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基本上都是由中小企业生产的。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竞争日益国际化,竞争空前激烈.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受到较大的挤压,从而迫使一部分中小企业将目光投向国外市场,通过开展跨国经营和海外投资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从中国当前宏观经济环境来看,中小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和海外投资能更好的面向世界,迎接挑战。

2、关于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问题

抗风险能力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资本不很充足,在对外投资中抵抗风险、管理风险的能力比较低。技术落后国际竞争力较低,要进行跨国经营,需要有高竞争力的企业。跨国经营管理人才短缺。跨国经营是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具备丰富知识,通晓国际惯例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而我国中小企业这方面的人才少,且整体素质也不高,跨国经营人才短缺。跨国营销策略不完整。

3  问题解决方案

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加入国际产业分工和协作网络的跨国经营,建立技术联盟,形成开发体系,提高经营者素质,造就创新人才。需要具备丰富知识,通晓国际惯例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实行网上跨国经营,降低销售成本节省所需经费。通过海外华人进行跨国经营、培养创新的营销文化、建立科学的营销管理体系、选择合适的营销发展战略,塑造优秀的营销组织团队。

三、论文框架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跨国经营的基本理论分析

2.1 跨国经营的概念

2.2 跨国经营的优势与劣势比较

2.3 跨国经营的意义

第三章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背景

3.2 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3.3 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对策

   4.1 加强风险抵抗力

   4.2 加大技术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

   4.3 选择和培养跨国经营人才

   4.4制定新的国际营销策略

毕业设计任务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方法:

1、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拟撰写的毕业论文题目为《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是以我国加入 WTO为背景运用市场营销和管理理论,研究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问题及经营战略,为日后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抵抗风险、提高竞争力、赢得国际市场,提供可资借鉴的对策性战略。

2、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4篇

1.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职业发展关键在于继续教育。在严峻的挑战和剧烈的变革面前,工商管理类专业方面的教师职业发展关键在于继续教育。一般来说,教师的业余自学会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如业余时间少、备课量大、作业批改繁琐、学习资源少、职称晋升压力、家庭方面压力等。因此,教师在职业发展之外的事情上所消耗掉的时间、精力远远大于自我对职业发展的反思和实践。传统的教师培训途径,往往忽略了对教育本质、教师本质、认知经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究,在质量和效果方面都远远达不到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要求和该专业教师的预期目的。因此,虽然教师接受传统培训的机会较多,但是其本身的效果和对教师的影响微乎其微,合格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方面的教师在中国仍然很匮乏。

2.我国教师教育研究尚待深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中国教师教育研究一直是一个年轻的领域,虽然有一定的突破,但该领域的发展仍然非常缓慢。传统的教师教育研究主要涉及教学技能、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认知取向、本质、人格、信仰以及职业发展一直没有得到深入的发展和广泛的研究。工商管理类专业方面的专业教学改革不仅要求研究教学策略,还要研究教师本身,探讨教师的态度以及如何实现观念创新等。从教师职业发展角度研究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有利于把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推向纵深,能够有效地应对传统和时代的挑战,有利于教师在复杂的社会文化和教学环境中脱颖而出,提高工商管理类专业方面的教学水平。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1.教师继续教育的内涵。教师的继续教育不仅涉及教学技能和方法,也包含教师对教学实践和职业发展的认识、价值观念等内容。首先,教师的人格、认知和教学实践要以社会文化行为为准绳,同时也受国家和各类不同学校教育体制的制约。由于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制的巨大差异,中西方关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认识及其学习方法的理解差异较大,如西方人赞成“用逻辑和理性主导管理学的学习”,而中国人则奉行“经验和情感化的管理学教学”。此外,中西方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理解、教师本质、师生的角色与责任、教学策略等方面也有较大的分歧。其次,各级教育行政管理机制对教师发展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如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能够依照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规律,兼顾该专业教师发展的特点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发展的措施,其教师职业发展的环境问题就能基本上得到解决;反之,不良的生活与教学工作环境是教师发展的最大障碍。如若教育主管部门不顾事实,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则由于不同学科内在规律和对从事该领域的教师要求不同,教师较容易产生受挫感、身心受到严重伤害,对科研与教学产生应付心理,最终导致教学和教师的职业发展受到严重打击。此外,如果缺乏教师继续教育的时间与相关政策、学习资源和奖励机制严重滞后、教师的决策权严重受限,则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职业发展的主动性与期待心理就会严重受阻。

2.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教育遵循儒家思想,尊重圣人和权威,唯权威是从,导致我国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偏离理性精神。工商管理类专业是凸显理性科学的一门学科,这一点可以从标志现代管理学诞生的两大经典著作中看出:泰勒(F.WTaylor)的《科学管理原理》以及法约尔(H.Fayol)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但在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及应用在要兼顾管理学的理性精神之外,从我国文化和教育水平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真正提高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水平。纵观西方文明的发展史,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到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和德里达,从知识论到现象学、解释学、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彰显人的理智、想象力、判断力、创造力等的主体性哲学和理性精神渐渐成为西方文化的精髓。如果忽略了西方文化的主体精神和理性精神等文化精髓,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就会本末倒置。简言之,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的根本在于专业教师的主体认知和创造力。作为教师都不能盲目随从国外的或是中国的教育权威,而必须从实际国情、校情等出发,秉持良好的师德和人格,反思教学活动,在复杂的教育实践中勇于创新。目前,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面临这样一种实际情况:教师必须依据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教学大纲,抓纲扣本、以此为据。老师所学习到的一切学科知识、技能、教学方法皆出于大纲,大纲就是一切,由于教师时间、精力方面的问题,超纲既没有必要又难以做到。如果教师本身缺乏创造性,教学技能、方法、知识就会平庸保守,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只能做如集体听课、短期培训等表面文章。使用同样的大纲、课本、技能和方法,学生的学习基础接近,教学效果悬殊较大原因的关键在于教师不同。学科知识、技能和教学方法是可以学习和复制的,但优秀教师的能力和创新是不可复制的。教师的信仰和自由创造力关系到中国教育改革的成败,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重点必须转向教师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

3.教师的继续教育与教学实践的关系。教师的职业发展与教学实践活动息息相关,教师的实践活动就是个人实践知识的社会构建。教师的思维和信仰是课堂活动向纵深拓展的基础,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前提。课堂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展现教师人格,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课堂教学是教师学习和发展的主阵地,教师不仅要了解和探究各类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能力,而且还要实现中西文化以及课内、课外管理与教学的协调。教师的课堂思维有效地融入自我经验和社会文化经验,具体表现为不断的反思、想象、判断和创造。教师的社会文化经验包括中西文化知识、国家教育管理机制、学校教育管理体制、课程规划、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家庭关系、学习资源等,各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对教师的教学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社会文化经验的中心点是教师的课堂实践活动,而教师的主体经验和创造性是高效课堂活动的核心。这与教师的个人经验相互依存、相互发展。个人经验包括教师已有的知识总量、认知能力、人格发展、处理复杂问题的态度和信心,与社会文化经验息息相关,两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如果缺失个人经验,教师道德、职业规范、人际关系甚至职业发展就会自然丧失;另外,如果匮乏社会文化经验,教师的个人经验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教师的个人经验不仅与个人的已有知识、教学活动、学生有关,而且与教育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有关。高效管理课堂活动离不开教师对学生、中西文化、教学活动、自我人格发展的准确把握,同时又要兼顾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认知能力和创造性。因此,个人经验是个体与环境良性互动的过程。在课堂实践活动中,两种经验时而协调统一、时而相互冲突,老师的应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见,个人经验建立在社会经验基础上,在教育教学方面,只有前者适应后者,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4.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主要限于学历培训、业务技能培训、学术讲座,其教育目的、内容、教材、结果没有统一标准。继续教育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基础,但成败的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的认知与创新。实际上,关于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本身的发展问题并未受到学界的足够重视和深入研究。继续教育只能使教师的学历、学术水平、业务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但并不能完全决定教师的职业发展。然而,有相当数量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虽然学历较高,但其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却一般,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的敬业精神、认知和信仰。调查数据显示,高学历和高职称的老师不一定受学生欢迎,而那些忠诚于教育事业、精力充沛、富有创新精神、积极向上的教师却深受学生欢迎。优秀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研究学生的动机、兴趣、知识基础、年龄等,学科知识和教学基本功深厚,把个人经验与社会文化经验相结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把传授型教学变为探究性教学,敢于面对挑战、善于破解难题,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的自学和培训不但要重视基本知识和能力提高,还要把对教师人格和认知能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和的各种文件、行政命令、规章制度对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的职业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正确的政令和管理无疑对教师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而消极的管理会损害教师的利益、挫伤教师的积极性,阻碍教师的职业发展。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的对策

1.改革教育体制。中国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改革教育管理机制,把教师及教师职业发展放在政策定位及教育改革的优先位置。首先,积极规划创新型教师培训,改进常规性培训。同时,学校教育管理者应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的软件和硬件方面为教师创造条件,如实验室、专业图书资料等。其次,改变仅仅依靠教师数量和学生成绩评价的教师评估机制,建立多类别、多层次的评估体系。最后,各个学校、不同学校教师、本校同事、教师与社会团体之间应建立定期的合作与相互学习机制,取长补短、弥补差距。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应积极为教师继续教育牵线搭桥,创造条件。

2.专家指导规划。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所需的资料和教材、教师需要学习的新型教学理念以及如何进行主体性创造和实践需要教育专家们仔细研究、选择和规划。增加反思教学、师生互动和角色扮演等富有启发性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师的职业发展。

第5篇

   本文提供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致谢模板一则,具体如下:

致 谢 

三年的本科学习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这对于我来说,感慨良多。我非常珍惜这次的学习体验,首先要感谢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耐心指导,悉心帮助和积极鼓励的恩师房林,他为人谦和,治学严谨,让我铭记在心,受益匪浅。还要感谢学习过程中所认识的同学和老师,他们将会是我人生中非常珍贵的财富。

另外,我要感谢同学们,在论文的数据调查过程中,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和支持。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让我顺利完成学习和论文的写作。

第6篇

(一)实践教学方法的应用从上表中可见,我们用了大量的学时进行课堂实践教学,主要体现在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上。大量的应用型课程都规定了一定的实践教学学时,用以深化和巩固理论知识,提高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能力。比如笔者讲授的《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商务礼仪》等课程,都在适合的章节采用了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探究法、体验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变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和运用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教学平台体系模拟实训是借助模拟实验室或模拟训练室,训练学生掌握本专业所需的职业核心技能。让学生在最接近于实际工作环境中体会整个业务的运作流程,体验不同职位角色的职能与所需的专业技能,增强学生职业环境的适应能力。我院建立了物流硬件实验室、会计手工实验室、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室、ERP模拟实验室、金融保险综合实验室、VBSE实训室等15个综合专业实训室。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在相应的实训项目中找到相应的“职业角色”,提高相应的职业技能。同时,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大连、牡丹江等地建立了多个教学实习基地,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在工作中积累大量的工作经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三)实践教学考核体系考核方式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化而适当调整,我院改变传统的以期末考试一张试卷的分数来评定学生对知识掌握及运用水平的方法,多数课程都采用了全过程考核的方式。如《管理沟通》课程考核由六部分组成,分别为出勤情况20分、课堂表现5分、课前演讲5分、实训30分、个人作业5分、小组作业10分、口试测试15分、期末测试10分。考试内容既涵盖了重点测试理论的测试题,又有重点考察实际沟通技能的,考核内容比较全面。同时,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都占有一定的学分比例,社会实践由院里和教务处共同组成的考核小组检查,对未如期实践或未达到实践要求的学生不予通过。顶岗实习由所在实习单位的人力资源部考核,如未达到岗位能力要求的,不予合格,按未修满学分处理。严格的考核体系有利于保障教学效果的真正实现。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院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大多数理论功底深厚但缺乏工商企业工作的经历和经验,而实践教学需要一批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际经验的师资队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教师能力建设。首先,以本院具有一定行业工作经验的教师为基础,开展教师团队建设,青年教师可以在团队中学习成长。其次,学院应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到实习教学基地去挂职锻炼,提高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指导学生的能力;再次,应聘任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兄弟院校、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人员来校任教。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实践教学的主体——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传统的教师灌输知识方式转变为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合作性学习方式,一些学生对此感到不适应、不感兴趣、不合作甚至提出反对意见,同时学生个人学习能力、基本素质也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讲清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与要求,使学生认识到实践教学对自己的重要意义,使其逐步改变传统的学习习惯、配合老师做好实践教学工作,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

第7篇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专业教育;创业教育

一、理念的渗透

理念是教育改革的先导条件,而创业教育的理念核心是融合教育哲学中的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价值观,并在不断的培养和激发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创造性,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促进社会的长足进步,并使社会空间和团队发展得到开拓和进步。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理念,不仅是教师传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知识的重要方法,还能够依据专业和课程的实际情况和特征,充分结合授课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另外,将创业教育理念渗透进专业教育,其实就是依据专业的特征,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来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简而言之就是以创业教学为基础,充分结合专业的特点,加强对于专业创业背景的讲授,使得教学更加灵活,在列举专业创业案例后,从中挖掘出创新元素和知识点,从而使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渗透。

二、课程的渗透

高校应当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入创业教育,制定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充分体现出创业素质的培养,从课程的培养目标、素质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方面入手,促进创业教育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的渗透,从而形成一体化的教学架构,促进学生的开拓性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在设置创业课程方敏不仅需要充分考虑到创业课程的独立性,还需要注意与其他课程的相互联系和交叉,不仅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精神、能力等素质,还需要充分挖掘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中的创新性教学绒绒,并以此为基础开设一些具有专业倾向的创新创业课程,并通过选修课和必修课等形式将创业教育渗透进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

三、活动的渗透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中的活动种类非常丰富,如实训、实习、毕业设计和竞赛等,甚至有很多基于专业教育所开展的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和勤工俭学活动,因此可以充分结合活动的特色,以活动为载体,将创业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活动当中去。另外,还可以以专业背景为基础,以创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和任务为依据,设计出与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活动,如创业方案设计比赛、企业参观、专题讲座等,甚至还可以开展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相关的创业比赛,活动的内容可以使创业计划、能力和模拟实战,还可以与校内外的实训室、中心或基地相结合,使学生在竞赛中感受到真实的状态,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为未来的创业积累充足的经验,提升学生的综合创业素质。在进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时,可以从课程的正规性、活动的也与丰富性以及教育的多元化入手,培养出高质量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

四、师资力量的渗透

学校可以使用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与引进同时进行,在提高现有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同时,了解和掌握当前的专业教师创业素质和校内的创业教学水平状况,由此制定出相应的专业教学素质和创业教学素质培养计划,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定期派遣教师到知名高校和企业中进行学习及培训。教师在经过实际的理论应用后,就能够在参与到企业的产品开发及技术服务中积累到相关的经验,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创业素质、能力。而外部的引进则需要遵循着求精不求广的原则,高校可以与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关系,从企业中聘请专业的人才来高校中担任兼职教师,甚至还可以邀请成功的创业人士开设创业专题报告等。通过这些方法就能够建立起规模庞大且专业能力及创业能力较强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团队,为高校的师资力量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结论

总而言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研究,不仅是国家政策和当前形势的趋势,也是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发展战略,高校应当大力推进创业教育,从中探索出适应专业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发展模式,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和提高人才质量的长远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阳瑾.分析中国创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J].艺术科技,2016(4):35.

[2]宋清华.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路径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6(6):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