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会计软件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8:05:12

序论:在您撰写会计软件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会计软件论文

第1篇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首先我们从会计专业角度看一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企业的会计系统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子系统:财务会计系统和管理会计系统。财务会计系统主要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的财务信息,比如税务机关、上市公司的股东、银行、证券监管机构等。财务会计系统依据政府制定的规则和惯例处理企业的经济业务,比如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股份公司会计制度等,对外提供指定格式的报表。这些财务信息被用来进行投资决策、评价企业的总体经营状况、监控企业是否违反法律法规。

管理会计系统为企业内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信息,比如管理层、生产部门、技术部门等。管理会计系统依据企业自行确定的方法处理企业经济业务,不同企业的处理方法可能差别很大,提供信息的内容和形式也差别很大。这些财务信息被用来进行企业内部的产品决策、生产决策、自制或外包决策等内部决策。因此,财务会计通常称为外部会计,管理会计通常称为内部会计,财务会计的信息通常为公司整体信息,管理会计信息通常是非常详细、具体。

管理会计的内部比较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成本核算,二是全面预算。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是依据企业的业务特点选择合适的成本计算方法,比如分批成本计算法、分步成本计算法、标准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计算法等,核算的目标是得到完整、细致、正确的成本信息,包括产品成本、部门成本、订单成本、客户成本、作业成本、渠道成本等多个维度的成本信息。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根据企业的年度经营目标,划分预算单元,设计的专业预算内容,选择的预算周期,编制企业的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并根据实际经营情况进行差异分析。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管理会计信息是企业内部管理所需要的最主要的信息,是企业决策支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对来说,财务会计由于主要服务于外部信息使用者,更强调信息的可靠性和合规性,对于企业内部管理的作用远低于管理会计信息。当然,由于国内长期长期以来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管理现状情况,国内企业普遍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重视不够,甚至相当多的企业管理层和财务人员不了解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差别。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环境的逐步完善,企业之间竞争越来越多的依靠内部管理的精细化程度,而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正是管理精细化的重要内容。比如,成本信息是企业最重要的基础信息,详细、准确的成本信息是产品定价、产品盈利分析、外包决策、成本控制和部门业绩考核等众多管理活动的基础信息,没有准确的成本信息的支持,上述决策几乎无从做起。又比如,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进行管理控制、保证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被广泛应用,现代企业要把企业的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级部门直至每个人,使公司上下目标一致,全面预算管理是最主要的手段,同时预算管理也是企业进行成本费用控制的重要手段。

三、国外成熟管理软件的管理会计功能

国外成熟的管理软件和ERP软件都有非常强大的管理会计功能或模块,比如SAP软件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分别独立的功能,财务会计功能主要是通过FI模块实现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管理会计功能包括:CO(成本控制)模块和EC(企业成本)模块,其中CO和EC模块内部又分为作业成本核算、费用核算、内部订单成本、产品成本、成本计划、盈利分析、利润中心会计等子模块,其管理会计功能非常强大。当然由于国内企业管理会计的基础比较薄弱,多数使用SAP软件的国内公司并外实施或有效使用其CO模块等管理会计功能,但是从对企业的重要性的角度来分析,管理会计功能的重要性远胜于财务会计。

四、国产管理软件的管理会计功能

大部分国产管理软件的管理会计功能都很薄弱。我们可以从国内管理软件的两个阶段来看,第一阶段是以财务软件和MRP软件为主的阶段,原来财务软件以实现会计电算化为目的,功能包括:总帐、应收应付、固定资产、报表等模块,都属于财务会计范围。主要作用在于解决手工会计核算中工作量大、数据繁琐的问题,其成本核算功能非常简单,仅能满足总帐和报表的需要,基本没有涉及管理会计范围。而另外一类从事MRP软件开发和实施的厂商,其主要精力在于实现以计划功能为核心的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管理等环节的信息化,虽然其主要目标也在于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精细化,但主要范围局限于物流领域,财务领域基本没有涉及,仅能为企业提供详细的物流信息,缺乏物流与资金流的衔接。

在目前所处的第二阶段,几乎所有的财务软件厂商和MRPII厂商现在都号称自己的产品是ERP,也都声称自身的软件实现了物流与资金流的有机结合、动态统一。这些软件的管理会计功能基本现状是:成本核算功能比原来的财务软件有所提高,能够支持分批成本计算,按预算设置的分配方法分摊费用、标准成本核算相对简单的成本核算工作,但是基本上不支持作业成本计算、真正的分步成本计算、成本结构的灵活设置等功能,难以有效实现相对精细化的成本管理。预算管理功能多是财务核算功能的附属,在相应的客户核算金额后面增加预算金额,并能实现通过预算数来控制核算。这样可以实现简单的财务预算信息化和控制。但是,财务预算仅仅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一部分,全面预算管理强调预算的全面性,强调业务预算是财务预算的前提和基础,仅仅实现财务预算的信息化,离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还有很大距离。全面预算中需要把销售预算、生产预算、存货预算、采购预算等业务预算包括进来,并能实现弹性预算、滚动预算的功能。

所以,缺少完善的管理会计功能或者管理会计功能非常薄弱,造成了现有国内所谓ERP厂商不可能提供真正的完整的ERP软件,而且不可能把企业的物流和资金流很好的衔接起来。原因在于,

1、管理会计功能本身属于ERP软件的核心功能,企业实施ERP软件的目标在于提高管理,而管理会计工作好坏是体现企业管理精细化和管理水平的不可或缺的内容。

第2篇

一、风险在电算化会计中存在

如果会计信息网络化在该单位一旦公开,不仅仅所有人都可以在无条件的情况下无限制地浏览会计信息、全面控制会计网络系统,更担心的是会破坏参数设置账务表格及体系科目、修改会计数据库,能使会计系统陷入瘫痪;另外的问题存在就是为了便于工作,各终端用户公开相互密码,会计信息导致丢失、信息被篡改等不愿看到的严重后果。更为厉害的是,某些会计单位不遵守规定,违犯规定,或受人数不多的情况限制,一人兼纳多种不相容岗位,既办授权、算作账,又复核、搞结账。当然,除了不完善操作制度、分工的内部岗位不科学、权限管理不严格之外,不当操作和也是会计人员实际使用中面临风险的重要原因。系统维护和数据共享中存在的风险。许多事业单位纷纷展示和推介自己的方法是借助计算机网络,会计系统的开放和数据共享手段是网络财务。辅助分析、预测等功能是电算化会计信息资料越来越多地为多方共享。不能界定电算化会计信息共享中应防备的问题,在有些单位中没有合理规划出共享信息范围,或从内心就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共享数据不设数据加密等相关的保护性限制措施,设定访问密钥控制技术、认证技术、网络防毒等,结果是造成信息数据盗用、信息篡改、密钥丢失,给单位经济活动和商业信息秘密、理财设限秘密被公开、网络病毒入侵等后果,加大了会计共享资料丢失的风险。软件维护与系统存在风险。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是软件维护的主要内容。诊断和改正错误是正确性维护的具体过程,单位的会计工作发展变化是在适应性维护时,为适应而进行的修改活动而进行的相关措施;为了改善软件已有功能做出的完善性维护是满足需求而进行的软件修改活动。目前在许多地方的市场上出现的林林总总的各色会计软件,不断的完善、开发、改造和升级是其发展的总体趋势。在某些企事业单位中,所采购的大多是不注重软件的售后服务,软件性能大多数缺乏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适应新业务不断出现的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需要。升级改造的系统缺乏必要的考察论证,改造的盲目或对二次开发软件,造成许多防不胜防的新问题不断涌现,给我们的会计信息化工作造成诸多不必要的麻烦。

二、防范风险的路径和措施

在配置硬件设施、购买软件资料等环节上。要运用现有的计算机设备,准确的建立计算机网络,努力做到信息资源健全共享和会计数据实时有效处理。所以,实现会计软件高效运作、信息共享、数据交换、良性循环是计算机硬件配置的必备物质条件。另外,会计信息化单位在购买财务相关的软件时,应注重所购软件的质量,符合国家规定,技术指标应该满足使用单位的需求,符合特殊行业核算的要求和会计信息化的特性,软件功能具有长远性,并且能保证会计资源性数据无懈可击。技术过硬、素质优良的系统管理人员是保障。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再先进的设备和系统,都要靠人来使用和操作,所以,懂电脑知识,又精通财会业务,是培养高、精、尖专业人才发展的根本要求,这对于降低电算化会计的风险,具有着直接而且关键的作用。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必要纲领。岗位分工职责明确,信息化工作操作流程规范。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努力实行会计电算化的目标要求,明确从事会计信息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在采取的相应保护措施上加大对所涉计算机设备的保障力度,确保会计信息资料以及系统的准确性、保密性。隔离非指定人员操作计算机及财务软件,以保证安全,对机内的程序和数据设定密钥,加强隔离保护。密码是对非操作人员技能限制、对操作人员身份检查的一道防线,管理好密钥,对整个系统的安全至关重要,所以,要严格管理操作密码、定期实行更换。坚决杜绝会计软件未经授权人员操作,防止非会计人员越权使用会计信息化软件。离开机器时,操作人员应执行相应的命令退出会计软件。各企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单位的实际情况,设专人、专机、专柜保存上机操作记录,同时记录操作人、操作时间、操作内容等并与软件中的“日志管理”相比较,开展日志审计。

作者:朱芸

第3篇

关键词:会计软件、反记帐、使用限制条件、数据处理

无论在手工会计还是在电算化会计中,都要根据已审核的记帐凭证登记帐薄,称之为记帐,而反记帐则是将已经登记入帐的会计数据予以取消,使之恢复到记帐前的状态,它是记帐的逆操作,也是电算化会计系统中才有的一个概念。会计软件中要不要设有反记帐功能,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论。因此即使会计软件界在功能设计上借鉴成风的今天,反记帐功能却遭遇迥异,金蝶第一个吃了螃蟹,在其“会计风暴”中加上了反记帐功能,而用友、安易等老牌会计软件商则不以为然,拒绝反记帐功能在其软件上“安家”。他们认为会计数据记帐后就不能修改,唯其如此,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在人们对电子会计数据能否作为审计依据还存在种种争议的情况下,反记帐功能将更加给人以一种不安全感。笔者认为,反记帐功能是电算化会计系统经济业务处理结果发生错误时予以修正的理想方式,只要在设计时能充分考虑到其各种不足,对其使用设置严格的限制条件,就完全可以使其成会计软件功能的一部分。

—、反记帐功能的作用

反记帐功能在下述情况发生时,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大量的错误凭证被登记入帐这种情况在电算化会计系统投入使用初期,尤其在试运行期间,非常容易发生。如果没有反记帐功能,则只能编制大量的错帐更正凭证予以更正,从而导致帐薄中存在大量无用的冗余信息,影响对会计信息的使用;也不利于审计工作的进行----当审计人员查到一笔又一笔的错帐时,它们也许在后续的凭证中进行了更正,这种情况大量出现时,会使审计人员对错弊产生麻痹思想,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查错能力。如果有反记帐功能就可以先取消记帐,把错误凭证全部修正后再重新记帐,帐薄中的冗余信息就可以大大减少,帐薄信息就会简洁明了,便于利用。

2、帐证不符手工会计中由于会计人员的粗心,常常发生过帐错误,导致帐证不符,这时一般利用划线更正法予以更正。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记帐实质是将记帐凭证库的有关数据转入帐簿数据库中,而且正式过有误,则不管帐簿记录是否正确均应先取消帐簿记录数据,再对错误凭证一一进行修改,审核无误后重新登记入帐。

3、记帐过程意外中断在手工会计中,这也许不成为一个问题,记帐人员只须随后续接下去登记就可以了。但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记帐是由计算机自动进行的,当意外断电、病毒侵袭等非常事件导致核算基本功能规范》也规定,会计软件“应当具有在计算机发生故障或者由于强行关机及其他原因引起内部和外部会计数据被破坏的情况下,利用现有数据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这里的最近状态就是对最后一次记帐进行反记帐后的状态。

二、反记帐功能使用条件设计

反记帐功能显然不是一个常用的功能,它只有在前述特殊情况下才能使用。如果滥用反记帐功能,则不但影响会计处理的严肃性,也会大大增加工作量。许多人就是以此为反对在会计软件中设计反记帐功能的理由。因此,对其使用必须严格限制。其限制条件至少必须包括:

1、操作者必须是得到系统管理员授权的原记帐人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记帐人员应对帐簿的正确性负完全责任,谁记帐有误就只能由谁负责修正。反记帐功能的目的,就是取消部分甚至全部的错误帐簿记录以后重新正确记帐,从本质上讲,它也是对错帐的一种更正行为。为了保证记帐操作的严肃性,避免滥用反记帐功能,操作者必须同时得到系统管理员授权才能实施反记帐。

2、只能在结帐前进行结帐就是在本期经济业务全部处理完毕,并被认为正确后予以封帐,使本期的经济业务固定下来。进行结帐操作就意味着本期已经没有经济业务需要处理,因而不但不允许输入本期的记帐凭证,也不允许对本期经济业务进行记帐和反记帐。

3、只能按凭证号或日期逆序连续进行记帐是按日期和凭证号顺序进行的,只有按其逆序连续取消帐簿数据库的记录,才能保证重新记帐的正常进行。这就意味着,反记帐的范围应该以帐簿数据库的最后一条记录或者说是最后一张已记帐凭证为起点,依逆序前溯定位,来确定反记帐的记录数,而不能允许从帐簿数据库中间任意抽取几条记录(不管是否是连续)作为反记帐的范围。

三、反记帐过程的数据处理

反记帐是记帐的逆操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记帐的一种特殊形式,因而在设计上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考虑。在所有会计软件中,记帐都是必备功能,根据一般的说法,计算机回到未记帐凭证库中去,应该转回的记录就是反记帐的范围。一般来说,这个范围应该由反记帐执行人员根据需要指定。但是对于记帐过程意外中断而进行恢复到记帐前状态这种情况,会计软件应该提供自动定位的功能。现有会计软件的解决方案是在每次正式记帐前先将帐薄数据内容备份到硬盘某一固定文件中去,如本次记帐被意外中断,则以备份文件恢复帐薄数据库文件,由于每次备份到硬盘的文件名是固定唯一的,所以恢复只能对最后一次记帐进行,也只能进行一次。而且这种备份和恢复是对月内帐薄数据的完全备份和完全恢复,如果一个单位的经济业务量较大时,在月度较迟时间进行记帐和反记帐,就会耗费较长的时间。为了提高效率,设想采用如下两种方法加以解决:

第4篇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会计信息载体以磁性介质为主,纸介质为辅,而磁性介质上数据的修改无法象纸介质那样留下可辩认的痕迹,以为日后审计等工作留下应有的线索。为解决这一问题,在会计软件中设置了各种日志文件:操作日志、控制日志、系统与程序修改日志、数据资料使用日志及业务日志等。这几种日志文件的作用都是通过真实记录在计算机上进行的各种操作,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真实性。但由于这几种日志文件的内容及作用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交叉,因此,目前国内的会计软件绝大多数只设计了操作日志文件。

操作日志是指对进入会计软件中的所有操作进行跟踪记录,从而确保所有经授权或未经授权的接触和修改活动都留有痕迹,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其内容应包括操作日期、进入时间、推出时间、操作内容等。

为了进一步实现内部控制,从而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安全性,操作日志包括机制操作日志和手工操作日志,前者是由会计软件系统自动生成;后者则应由上机操作人员手工如实填写。

在笔者参与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的过程中,发现操作日志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会计软件自身的不足,使机制操作日志存在缺陷;另一方面是用户对操作日志重视不够,集中表现在手工操作日志的不健全。

二、机制操作日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机制操作日志查询权限问题

《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要求操作日志要由专人保存。目前软件中机制操作日志的查询权限几乎都没有限制,在权限划分内容中,很多软件根本未考虑有关机制操作日志权限的设置问题,任何人都可以查询上机操作日志,个别会计核算软件、甚至个别ERP软件中的操作日志内容还可以进行修改,这完全背离了设置操作日志的初衷。

笔者认为,机制操作日志应当仅授权系统管理员、会计主管进行日常的查询功能,只有系统管理员有权进行机制操作日志的打印输出、机外备份工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机制操作日志的安全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2、机制操作日志记录内容问题

操作日志记录的内容应包括操作人、进入时间、退出时间、操作执行的功能、操作状态等。

考察机制操作日志的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有如下几种:

(1)操作记录内容不全面,有的软件仅仅记录操作人、操作时间,缺少操作执行的具体功能;

(2)操作时间记录过粗,有的缺少年月日记录,有的仅记录到分,或只记录有进入时间,而没有退出时间;

(3)操作执行的功能记录不够具体,未能记录到基本模块;

(4)缺少软件操作的状态,如正常通过、或未有通过等。

分析出现的上述问题我们可以看到,记录内容的不全面造成机制操作日志可用价值不大,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操作时间记录得过粗,使我们看到有些操作者在同一时间进入,又在同一时间退出的现象;操作执行的功能记录不够具体,一旦出现问题不便于核查问题;没有操作状态的记录,容易引起误解,以及日后查询工作上的不便和其他一些工作不能很好的完成。例如,笔者所接触的一家软件,出现了下表所示的操作日志记录。

操作人姓名进入时间退出时间操作内容……………………

杜玫筠99/03/1209:23:4599/03/1209:26:12制作凭证

李传茂99/03/1510:13:4999/03/1510:26:34制作凭证

李传茂99/03/1510:26:3799/03/1510:27:02审核凭证

李传茂99/03/1510:27:0999/03/1510:29:56制作凭证从操作日志的时间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李传茂同志在制作完凭证后,即刻对凭证进行了审核工作,是否存在软件允许自己审核本人制作的凭证呢?经过询问我们了解到,李传茂在试图审核自己制作的凭证时未能通过。由此,我们看到操作日志对操作内容做了如实地记录,但是,由于记录内容过于笼统,以致造成误会。在此笔者认为操作执行功能的记录应该具体基本功能,同时记录操作执行的状况。例如,制作凭证记录到凭证编号,审核凭证记录到所审核的记帐凭证编号等,执行功能通过与否,诸如此类的具体内容。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落实责任,究查问题,真实全面的反映会计人员操作情况,也便于日后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3、机制操作日志备份、打印问题

操作日志的备份工作同样未能引起重视,许多软件的数据备份内容中并不包括机制操作日志的备份,甚至一些软件鉴于机制操作日志文件过大,在月末结帐后自动进行删除,或没有提供机制操作日志备份的功能。

笔者认为会计软件的备份功能不仅包括会计数据的备份,而且还应当包括操作日志的备份。当然,随着软件系统的规模增大,尤其是网络版软件,操作日志文件会随着业务量的增大而变大,然而,当今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存储容量不再成为问题,加之财务部门使用的机器要求专机专用,备份的保存工作应该说是完全能够做得很好的。

同时,软件应该提供机制操作日志的强制备份功能,即依据一定时期,或依据机制操作日志文件的大小,适时提示进行备份工作或强制自动进行备份工作,机制操作日志的删除要有权限限制,绝不能在做尚未备份和打印机制操作日志的情况下就删除日志。机制操作日志的打印一般来讲是由系统管理员每月打印一次并装订成册,年末与手工操作日志、其他会计档案一并送交存档。

三、手工操作日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已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基层单位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手工操作日志的记录内容是从机制操作日志中抄录而来的。这样做的后果是造成手工操作日志流于形式,未能起到设置手工操作日志的真正作用,要求上机填工操作日志是从另一方面保证上机操作记录的真实性。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加以足够的重视。

单机版软件的手工操作日志,一般用一个记录簿就够了;网络版软件的手工操作日志问题较复杂些。目前许多使用网络版软件的单位普遍未进行手工操作日志工作,或仅仅用一个手工操作日志记录簿。笔者认为,仅采用一个手工操作日志记录簿远远不能达到设立手工操作日志的目的,不能全面如实的反映上机操作的真实、完整情况。针对网络版软件的特点:工作站在都分散于各处而不集中,笔者认为每个工作站可以采用分别设立各自手工操作日志的办法加发解决。按月或按季由系统管理员将所有操作日志收起保存,待日后装订成册(按年)入档。

手工操作日志的记录工作应当贯彻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态度,克服应付、敷衍、图省事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才能认真作好手工操作日志的记录工作。

第5篇

一、制约我国网络财务发展的相关问题

1.相配套的、法规不完善。现阶段,我国有关电子商务活动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难以完全解决电子商务活动中出现的所有的新问题、新纠纷,再加上新颁布的会计法中,也未就网络财务处理中出现的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这就为会计人员正确记录和反映电子商务交易的实质、及时提供准确的财务报告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也大大地增加了网络财务的不确定性、风险性。

2.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

电子商务是人和电子工具结合的有机系统,人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在我国既懂电子商务知识,又精通财会,而且还熟悉网络财务软件的开发、设计、维护、保养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网络财务发展的客观需求。

3.财务会计软件尚不成熟

网络是网络财务的载体,而财务软件则是财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的工具。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各种财务软件,无论是从性能上还是从质量上来说,都与网络财务发展的客观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网络财务财会软件开发研制过程中,由于开发人员有限理性或客观经济活动异常复杂,使其考虑问题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因而,造成开发出的财会软件适应性差、应变能力不强、相互兼容性不好、抗病毒能力差。网络财务软件的不成熟,严重地阻滞了网络财务的充分发展。

4.安全保密性措施不完善

目前,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安全性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由于机自身的脆弱性(如易感染病毒)与财务人员的误操作频繁发生,以及黑客恶意袭击电子商务网站,篡改、破坏会计数据乃至整个系统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给广大经营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黑客袭击电子商务网站造成的后果最为严重,它可能破坏财务数据,使得整个财务管理系统处于瘫痪状态,而且尤其是当一些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被入侵者非法窃取后,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

二、发展我国网络财务系统的对策

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以节约整个企业内部的财务资源为出发点,以充分实现整个企业内部的、全面及时的管理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的无缝连接为目标,从而使企业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电算化系统。但是,要实施这样一个系统需要一个良好的、规范的经济环境与市场环境,需要企业内、外部各方面的支持。

1.加强电子商务立法措施,为网络财务发展提供一个健全的法律环境

电子商务与信息化相比是一个小系统,但就其、内涵和涉及的方方面面而言,又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而且是当今社会的龙头系统。所以,加快电子商务立法非常重要。首先,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应解决电子商务中出现的各类综合性问题,规范电子商务活动,使其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鼓励竞争,防止垄断;其次,电子商务的安全、保密也必须有法律保障,对计算机犯罪、计算机泄密、窃取商业与机密等都要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如英国政府分别于1984年和1990年颁布实施了《计算机滥用法》和《数据保护法》,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我国也应结合我国国情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使电子商务活动的进行和企业的数据信息的传输、使用有法可依,规范进行。

2.以电子商务为标志的网络经济的普及是企业财务管理网络化实现的基础

当今,网络经济作为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并由此产生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和,已逐渐展现出不同凡响的前景。统计资料表明,网络经济作为一种有高技术含量的经济形态,有别于传统金融与房地产经济,尽管有时可能在账面上出现巨额亏损,却同时在为社会创造巨大的效益和财富。比如,1998-1998年,美国GDP增长了4%,但能源消耗几乎没有什么增长,这说明了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发展有助于节约能源。正因为如此,网络经济正处于规模效益递增时期,形成了资源、资金、人才向网络经济的转移,进而产生了使网络经济规模效益增长加速、再加速的效应。这便是网络时代的“梅特卡夫”———网络经济的收益与网络上的节点数的平方成正比。这就是说,当传统经济以匀速增长的时候,网络经济正在加速增长,其形成的规模效益远远超过传统经济。

鉴于网络经济是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经济,是端到端的、开放的、网络化的直接经济模式,它将导致市场与行业的重构。网络经济中将会有更多的网上企业、网际企业以及虚拟企业出现,在网络经济下,电子商务将成为企业的基本运作模式。由于电子商务需要企业有基于网络的财务系统,即采用网络财务来经营管理,因此,电子商务的迅速普及必然推动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出现和发展。

3.管理的信息化

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财务上有一个一直困扰财政主管部门、和企业界的难题,即如何加强企业整体的内部会计控制和实现有效管理。特别对于那些子公司和下属机构多,并且子公司和下属机构从事多样化行业的集团企业来说,更是一个突出,所以迫切需要能解决诸如合并会计报表、财务状况等这些具有处理远程数据、分析存储数据功能的财务系统。

此外,企业的管理,各部门之间、各种业务之间在分工上进一步细致的同时,相互之间的关联却是越来越紧密,运作也是更加精密,企业管理系统正向着对企业“人、财、物、产、供、销,时间、空间”各个方面综合的方向。

而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往往将财务作为切入点,因为财务部门是企业的“心脏”,财务信息化程度完善了,才能带动其他部门顺利地实现信息化。但要实现化会计信息系统,就要求网络技术不能单独片面地针对于各个单一部门,即企业所选择的网络方案中财务系统能和其他各业务部门管理系统做到“无缝连接”,以实现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这是企业选择网络方案的基本前提。

4.大力培养全方位、复合型网络财务人才

商务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中心是人。由于电子商务是信息现代化与商贸的有机结合,所以能掌握并运用电子商务技术与财务的人必然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能否培养出大批的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就成为该国、该地区网络财务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必须营造出一个全社会普及网络财务的社会氛围,从深度和广度上加强对网络财务理论的认识、理解、培训。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具体说来:第一,网络化会计信息的传递与处理均要通过对机的操作来完成,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既是一名出色的计算机操作员,又是一名高水准的会计师,并能熟练掌握各种会计软件的操作;第二,Inter-net上的公司多数是国际企业间的相互合作,涉及不同的语言、商务、会计处理和社会文化背景,这同样要求网络会计人员必须熟悉国际会计和商务惯例,并具有较为广博的国际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第三,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需要管理人员具备更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质量和效率,为此,企业应培养自己的软件开发和维护力量,使应用系统更加适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使之更趋完善,也使企业可以在应用网络系统中不过分依赖软件商。

5.建立健全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

既然网络的特点之一就是资源与信息的共享,那么企业的商业机密的安全及系统安全的可控性是网络建设中的重点。在当今黑客猖獗的情况下,仅仅通过文件加密是不能有效地避免信息泄露的,所以,如何做到财务数据在网络上安全传递,是软件商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用户倍加关注的。怎样运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全方位的安全保护措施:(1)强化内部控制。完善的内部控制可有效地减轻由于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系统资源风险和计算机病毒所造成的危害。但就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来看,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控制措施不力,致使应用系统中安全隐患较多。在网络环境下,由于其开放性,它的系统风险比目前的电算化会计系统更大,因此尤其需要加强内部控制。(2)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以防范。技术是保证系统安全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当前常用的方法有:防火墙,旨在防范黑客入侵和非关联方侵害;加密技术,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企业可根据需要在会计信息的披露阶段使用,可有效地防止关联方和非关联的道德风险;数字签名,通过数字签名能够实现对原始信息和关联方身份的鉴别,有一定的公正性。(3)完善和积极实施安全协议。安全协议是指国际组织为保证互联网运行安全而制定的相关安全规范,这些安全协议规范了关联双方行为,促进了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对于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性问题,除了采取上述的措施之外,还应积极引导和推动该问题的。安全问题的研究应立足国情、解决急需问题,一方面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另一方面加速研究人才的培养,辅之政府的宏观管理和引导,则能推动该项事业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6.加大网络财务软件的开发力度,加强网络财务的网络建设

财会软件是实施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构件,也是实施的关键所在。因为作为网络化财会软件具有投资大、风险大的特点,一旦系统运行不畅,将使企业在上遭受损失;另外,网络化财务是通过网络对企业各部门、各环节进行全面细致的管理,将企业整合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如果软件质量性能低下或不稳定,将电子商务的正常运作,甚至会使整个企业运营陷入瘫痪,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只有加大对会计软件的开发、评审、验收力度,使网络财务软件系统更安全、更可靠、运算更准确,编报更及时、更清晰,才会被广大财务人员所接受。在软件系统开发中,应注重开发管理功能和防病毒破坏,防止黑客袭击、侵入、篡改数据的功能。在管理上,网络财务软件要能实现企业整体管理、业务协同的管理能力。在财务上,实现桌面财务软件所有账务功能,如数据远程处理、远程报表、查账、监控等。在集成上,实现网上报税、网上传递数据信息、网上专家会诊等。

第6篇

现在很多的单位都把会计电算化当成了以机代账的工具,都认为这种会计软件只要投入一次就能够进行使用,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只注重对硬件的更换而没有注重对软件的更新。很多的单位经常忙着对会计的各种软件进行开发,同时还要采购很多的会计硬件与软件,可是却很少对计算机的系统安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重视,从而就会造成使用会计信息的相关工作人员对于会计电算化的数据是否可靠产生了一定的怀疑。

1.1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不够高

很多的单位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认识都不够高,他们都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将手工的记账方式转换成了以计算机来对账目进行记录的一种方式,他们都只是关注对软件的购买与使用投入,而没有关注对于软件的升级情况。还有很多的单位即便关注了对软件的升级,可又总是忽略了计算机的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以及单位会计的内部控制能够完胜,这样都会对会计电算化的数据的完整与真实造成严重的直接影响。

1.2会计信息的真实内容很难被表现出来

使用会计电算化能够使单位会计的整体工作效率与整体的工作质量都得以提升,同时还能够使收集会计数据、储存会计数据、解决会计数据以及传递会计数据等方式与传统的手工记账的形式相互脱离,使这些形式都可以再计算机上单独进行,这样就能够使生成的数据有着很高的准确性,同时还会使会计信息能够有效的实现资源的共享。可是有很多企业都只是对记账的形式进行了一定的转变,到目前为止,在会计电算化记账的过程中还是有许多人为进行干预的现象,这样那个就会使会计的工作严重的缺乏一定的独立性。

1.3计算机记账技术的问题

我们在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以后,也不代表着一切的会计软件都能够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功能,现在还有很多的会计软件还是利用模仿与代替人工的核算为主要的功能,大部分的系统都是从开始就进行输入记账的凭证,利用计算机来对记账与核算等工作进行一定的处理,这些做法都没能够彻底的做到在事前对会计账目的系统进行一定的预测,也没有彻底的做到在事情发生的过程中对会计账目的系统进行一定的控制,这些都只是在事情发生之后得到了一定的反映。

1.4会计电算化所关涉的范畴很小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只是使财务会计实现了电算化,而没有使会计的管理实现电算化,这样就不能真正的把它称之为会计电算化。真正的会计电算化就是财务会计的电算化与会计管理的电算化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会计的管理能够对财务会计的记账与核算所提供的相关数据进行充分的利用,同时会计的管理还能够在除了财务会计的基本数据的系统以外来对相关的资料进行获得,再依照着管理中的要求来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与计算,从而再以此来提供各种有效的数据为管理所服务。这样财务会计和会计管理在信息上是同源的,会计管理的电算化也就能够使用财务会计的电算化所为其提供的信息。可是因为会计管理所存在的规范性与可操作性都没有财务会计的规范,所以在单位中就很难实行,这样就会造成会计管理的软件很难得到真正的利用。

2使会计的软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单位的整个财务情况都由财务会计来提供,同时单位的经营结果以及资金的流转信息业都由财务会计来提供,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这些都是使单位进行外部的投资与决策的时候来使用的,对于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与加工的整个过程都有收到一定的会计准则的制约。现在我们所进行的会计软件的开发,有很多都是财务会计的软件,这些软件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也一定要严格的依照着相关的规定来进行开发。

3加强会计电算化下的计算机软件应用的控制

我们在使会计电算化实现后,一定要对单位中的相关组织结构进行一定的调整,我们可以依照会计的岗位与相关工作的职责的对会计电算化的主管、电算化的操作、记账的审核、电算化软件的维护以及分析数据等相关的岗位进行一定的划分。对于设置的组织结构一定要使其与单位的实际状况相符合,这样才能够使单位节约其成本。鉴于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系统中的安全与保密的特性,单位所使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计算机一定要确保一人使用一台,同时还要对其进行密码的设定,单位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计算机的制度,这样才能够有效的确保每一个相关的会计工作人员都只在自己所使用的计算机与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要对一些计算机的上机使用规程进行制订,主要有制订软件与硬件的使用规程、制订上机使用的时间等。在发生一定的经济业务的时候,利用控制计算机的程度,来对所发生的业务的合理、合法与完整性来进行一定的检测与控制。同时我们还要建立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的制度,这样才能够严格的控制输入的数据,从而才能够确保输入的数据足够准确。因为计算机有很强的数据处理的能力,其进行数据处理的速度很快,一旦所数据在输入的时候不够准确,就会使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大的偏差,进而就会对整个系统的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系统一定要严格的控制数据的输入,一定要确保输入数据的准确程度。输入数据一定要经过授权才能够对其进行控制,同时还要在相关部门进行一定的检查,并且使用各种技术来对数据输入的准确程度进行检验。此外为了能够避免在输入的过程中出现了数据的丢失与泄露等,单位一定要采取各种技术的方式来保障在输入过程中数据的安全与准确。我们还要监控系统进行操作的事件的类型、系统进行操作的用户的身份、系统进行操作的时间、系统进行操作的参数等,同时还要设置一定的权限,这样才能够识别不同种类的权限。

4总结

第7篇

从电算化人员方面看,现有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一部分是由在岗的会计人员通过财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继续教育获取操作技能。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等多种专业知识,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其他领域知识了解有限,而年青人则对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等比较熟悉,对会计业务略为生疏。因此,要使得会计人员的计算机及相关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还有待时日。还有一部分人员是计算机专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的学生,其中一部分成为电算化工作中的骨干力量,为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普及和提高作出了贡献。但是在新形势下,随着信息技术和企业规模以及经营模式的转变,对电算化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人员就显得后劲不足。

从财务软件方面看,我国现有的财务软件安全性和保密性差,许多软件缺乏操作日忘记录功能,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记录,一旦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数据库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可以很方便的从外部打开修改;各核算模块缺乏衔接,各功能模块不能做到“无缝连接”;财务软件属于核算型而不是管理型。

基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要更好地促进我国的电算化事业,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各院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

电算化专业的教材,在保留传统教材精华的基础上,要根据经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内容,使学生不只停留在能够操作财务软件的水平上,更要具有系统软件的设计开发能力,为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和技能基础,也为将来工作中要求的不断提高留有自我学习、自我升级的空间。授课方式应采取实例教学,使学生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设计思路、设计流程,进行中小型财务软件的设计;模拟实习过程中应要求学生真正以会计人员的身份做出完整的电算化实务账,还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践,以弥补理论学习的不足。以往的电算化资格考试只注重一些基本操作,缺少应有的难度和挑战,以至于一些学生考试前突击练习就可以顺利过关,影响其深入学习的兴趣,这也是学生步入工作后,在复杂的电算化工作中后劲不足的重要原因。

二、加强在职电算化人员的培训

其一要更新培训内容,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其二要丰富培训方式。以网络为媒介,采用远程教育或兴办教育网站的方式,既可以及时更新会计人员的电算化及相关知识,又可以解决培训时间、场地不足的问题,官方网站与软件供应商网站还可以优势互补,从政策与实务两方面提供会计电算化培训所需资料。其三要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完善培训制度,落实培训效果。改革现有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上岗证制度,使会计电算化培训成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教育及后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制定企业内部培训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部培训工作。其四要培养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带动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实施电算化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力资源投资,培训数名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能力,熟知财务软件知识的会计人员,提高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必要时还可以在部门内开展不定期的培训活动,带动其他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