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6:29:17
序论:在您撰写银行会计管理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核算业务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自身核算在经营业务的体现,二是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决定了会计核算对象是具有社会性质,核算主体为以各开户单位需要的往来收支活动,是担负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和属于个人资金往来结算业务,以及大量的各种对外业务活动。我国商业银行会计的核算的内容是指商业银行营业业务和财务活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和费用。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核算方法包括有科目账户设置、记账方法、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核算形式的设置以及编制会计报表。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核算最突出的表现在于存在着大量的个人账户和事业单位的账户,这些不正股的账户在自身业务方面已经超出了商业银行自身的账户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公客户管理和个人客户管理还要再次进行细分、单设系统进行管理。在会计核算业务中非常重要的是转账和现金业务量非常的大,在当前,我国一般的银行业务已经是每天按照上千万来计算,在这其中,还不包括一些商业银行的内部员工和内部业务的计算,这样的话,运行的稳定性要求就更高。所以,商业银行的会计核算系统的非常重要。
商业银行的会计核算经营活动,为银行自身的资产,银行内部财务核算的变化,营业收入和经营成果的反映,个人的资金在这方面也有重要的表现意义,也有各种各样的对海外的大单业务。这就决定了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对象具有社会性,需要考虑活动的各单位的会计主体之间支付来平衡。这一特征的最明显的应用是有大量的企业,个人账户,这远比商业银行账户占业务的计算数量更大的存在下,在系统设计中普遍企业客户管理,个人帐户管理系统需要一组核心总帐系统的对接,即使在公共或私人的帐户管理以及单组细分系统管理。社会表现也是现金转移和重要的业务量等非常大,目前的业务量在大型商业银行一般一个全国性的节日多达数千万笔,其中不包括企业的内部处理,过大量的业务系统操作的非常高的稳定性的要求,特别是对商业资金,在这种特征中,会计分类账系统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会计单位,除了对企业的零售环节,基本维修完毕后,经济反映和事后监督,而商业银行的日常核算和经营活动几乎同时,双方存款,贷款,汇款等业务需求时效性特别强在这方面,需要系统的处理时效性是特别高的,另外,因为不同的服务到不同的处理系统中,以避免在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处理所涉及的其他业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财务管理功能利用太单一,缺乏事前风险控制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主要集中在会计记账,编制报告,撰写财务分析,商业活动在现有的数据基础上做了更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在商业银行很少的商业业务活动中,财务管理在在这方面没有业务的过程中,某些商业活动不应该起的财务管理成本控制,风险预警等功能。同时,虽然商业银行将准备一份年度预算早,但是没有相应的预算管理过程控制,但是在比较评估后的预算执行。评估业务方面不能体现出各种方法,对于分行业,分产品,顾客被划分成本核算,利润评估,目前还无法做到。在中国,商业银行的设立分支机构情况分析表现出来。当预算目标在预算结果中表现出来的时候。对基层缺乏相应的理解,对预算缺乏相应的理解,不合理的局面将不可避免地存在。预算指标一般是以利润目标,主要的原因是缺少对基层的的评估。对于这样的分配不均质量查的预算查的分支机构。除了完成上级下达的预算和决算的方案,也保证了其中整个机构和分支机构的运转效果和质量,而且在运行的成本上也起到来了很好的结果,提高预算指标都没有,会有隐藏的利润意识,来增加成本、虚报费用在准备账目的利润方差上有结果的体现。在实施中,我国商业银行由于由于缺少事前事中的利用,而缺少了风险的控制。这使得监控财务控制的实际情况,从外面分离,使其难以形成商业银行一起,整体优势和综合功能很难得到发挥。
关键词:管理会计;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组织结构
一、银行管理会计的内涵及特点
管理会计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与财务会计不同,财务会计主要服务于股东、债权人、监管机构等外部决策者,而管理会计是为进行决策的内部管理者提供信息。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涵盖了财务预算、成本核算、盈利分析、业绩评价、资产负债管理等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国外先进银行的经验表明,管理会计是建立业绩一流银行的基本前提,实施管理会计有利于银行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提高。银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比较,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管理会计的工作重点是立足本单位的经营管理,面向未来算“活账”,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技术,按照管理人员的需要编制各种管理报告,为银行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管理决策信息,控制和评价银行的一切经济活动,属于“经营性”会计。二是管理会计的主体主要是银行内部各个责任单位,对它们日常工作的实绩和成果进行控制、评价与考核,同时也从银行全局出发,认真考虑各项决策与计划之间的协调配合和综合平衡。三是管理会计不受认原则或统一会计制度的约束和限制,但要服从管理人员或上级行的需要,以及经济决策理论的指导和成本效益关系的约束
二、我国商业银行大力推行管理会计的原因
1.宏观经济方面的因素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完善,随着利率市场化和混业经营的全面推行,未来商业银行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会计系统。可以通过探索构建基于市场收益率曲线的内部资金转移体系,配合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将利率风险从日常经营业务中分离出去,交由专门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进行专业化的监控和管理,从而使日常经营管理部门可以集中精力关注于客户营销和信用风险。
2.商业银行自身管理和发展方面的因素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有6年多的时间,对本国商业银行的保护期已经结束,国有商业银行为了抵挡外资金融机构强烈的冲击浪潮,仅仅外抓重点行业、重点客户、重点产品和重点地域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内部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加强对财务资源的管理。对财务资源的管理可以简化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商品价格,另一个是商品成本。只有进行合理定价,控制成本,才能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产品定价的目的是为业银行创造价值,而价值创造首先要弥补过程中的成本耗费,这必然要求以成熟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为前提,对某一产品是否提供、提供数量等进行判断。因此,要做到合理定价,就需要正确确定商业银行产品的成本,需要应用成本性态分析、作业成本制、本量利分析、责任会计制度等管理会计手段和方法,建立一种以价值创造为目的的管理会计体系。
三、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对策建议
国外银行的组织体系、业务发展与国内银行存在很大的差别,我们不能照搬国外银行的具体实施标准,而应注重吸收引进其管理理念和管理原则的精髓,因地制宜地推行管理会计新项目。
1.从理念和企业文化上为实施管理会计打好基础
我们应认识到,管理会计是对传统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超越,管理会计能预测企业前景、参与企业决策、规划企业目标、控制经济过程、科学考核和评价企业内部有关部门的经营业绩。在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能提高其预测、决策水平,改善其经营管理。只有领导员工从思想观念上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才会促使大家自觉学习和运用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评等方法,才能使单独设置管理会计部门、加快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培养等问题得以实现。管理会计可以通过其技术和方法影响人们的理性分析从而发挥导向作用,进一步通过这种技术文化的作用,逐步引导非正式文化,最终形成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正式文化。
2.结合我国实际,在组织结构上为实施管理会计提供保障
西方商业银行大都实行扁平化管理的事业部制,将全行分为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能够为银行分析评价各责任中心的利润贡献提供详细的数据报告。而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是总、分、支三级管理机构,只能够提供机构核算的数据信息,很难按照各业务、各产品实施精细考核和业绩评价。各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正在进行有益的尝试:比如按业务和产品设立职能部门,对银行业务和产品分条线垂直进行管理,弱化各分支行的业绩评价等,使银行的经营管理向更专业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这些都为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提供了组织保障。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按照国内的实际情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商业银行“一级法人、分级管理”的体制依然是管理体系的主流,我们不能这种分级管理体制,只能顺应潮流,完善管理会计所需信息的搜集、报告和检查制度,将管理会计信息与分级管理体制和利益协调机制结合起来,建立以管理会计信息为基础的激励约束机制,以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职能。
参考文献:
[1]温坤:《管理会计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2]张福荣:《商业银行会计实务》.第一版.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8月.
在利率管制时期,银行可以获得稳定的利差,规模管理是最有效的手段,有规模就会有利润。因此,在银行实践管理中,预算、统计、评价和决策都是用存款规模、贷款规模和中间业务收入规模等指标体系,无需知道业务拓展的成本以及相关的投入产出,也无需确定价格策略和价格政策,利润也只是在期末结算的会计概念。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合时宜了,规模已经不再是关键指标,提高存款利率就能够提高存款规模,有规模未必就有利润。银行的内部管理需要综合考虑规模、效益和质量等多方面因素,需要管理会计等管理工具。中小商业银行原有的“同质化模仿”策略未必能够有效果,制造业惯用的“价格战”可能会导致中小商业银行声誉受损,唯有依靠“价值创造”的差异化特色经营以及全方位的服务才能在激烈竞争市场谋得一席之地。管理会计的核心理念是价值创造,所有业务和经营管理和资源配置都是基于价值创造为基础,具体每一个业务都要综合考虑规模、价格和收入、成本和投入以及风险和损失等因素,所有责任主体都要考虑投入和产出,实现盈利管理的全覆盖和全流程管理。
二、管理会计如何促进商业银行的管理转型
管理会计发端于成本会计,成本会计仍是管理会计核心基础和底层代码,银行管理会计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计划、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由于银行的间接费用占比非常高,成本核算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中小银行的管理会计通过收入确认和成本核算的方法,包括收入确认、直接成本归集、间接成本分摊、内部资金转移定价、预计损失和坏账、相关税负分摊和经济资本成本,实现对产品、客户、机构、人员等多维度的收入、成本和盈利核算和分析。由于银行的海量数据,管理会计的应用都是以系统开发为起点和基础,管理会计系统的核心是以盈利分析为主的管理会计系统本身,包括上述收入确认和五大成本的核算等内容,即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块、成本分摊模块、经济资本模块和盈利分析等模块。以此为核心进一步延展到预算管理系统和绩效考核系统,实现预算、核算和评价的管理循环闭路,进一步延展到客户产品定价系统以及经济资本管理系统等领域。管理会计促进商业银行转型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管理会计推动银行由“规模驱动”型向“价值驱动”型转型。管理会计本质是多维度的盈利管理体系,是盈利和价值管理体系的核心。管理会计可将“价值创造”理念和战略向各个责任中心、经营产品和客户落地,将价值目标分解到各个责任主体、各个产品和目标客户。管理会计将综合价值创造目标分解到不同经营单位、管理部门,衡量、测算和评价每个责任中心的利润生成、成本节省和价值创造。全方位的价值管理,对前台营销部门实行利润管理,对中后台支持和管理部门实行全面的成本管理,既向外部客户要利润,也要向内部管理要利润。二是管理会计推动银行由“粗放式的规模管理”转向“精细化的综合管理”。商业银行的“粗放式的规模管理”源于过去30年来的国内经济稳步高增长的宏观环境和银行保护政策,中国经济将走下高增长的平台回归到平稳的低速增长平台,于此相适应的,规模扩张的发展路子不能持续,差异化的战略、对小众群体个性化营销、内部精细化的综合管理是银行安身立命的必由之路,责任管理、全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等管理会计工具将广泛用于内部管理。三是管理会计推动银行向“客户价值提升”的方向转型。客户导向是商业机构经营的根本,但是将客户导向的理念体现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管理会计的支持。管理会计可以实现对客户和客户群的所有业务综合分析和盈利核算,可以促使提供多产品综合营销,提升服务的综合价值,使客户获得一揽子服务和整体的服务方案。管理会计对产品的成本准确核算,有利于在获取合理利润的基础上向客户提供有竞争力价格的服务。管理会计的核算可以展示有价值的客户和产品,从而为这些产品和客户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
三、中小商业银行实施管理会计的路径
(一)建立规范的责任中心、产品体系和客户分类体系
1.构建稳定和清晰的责任中心体系
构建稳定和清晰的责任中心是责任会计、责任成本管理的前提条件,有助于建立稳定可靠的管理会计系统,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减少运行成本,也有助于责任中心经营的常态化和长期化。缺乏稳定清晰的责任中心体系,会导致组织架构边界模糊,责任主体的权责利不匹配,增加内部管理难度和各种内耗,无法实现责任主体目标与全行整体目标一致。组织架构和责任中心的经常变化,会诱使管理短期化和经营短期化,只重视当期的考核业绩,而忽视长期的管理提升和市场培育。建立稳定和清晰的责任中心体系,首先要有明确管理,稳定组织构架和管理路线,明确是总分支结构体系还是事业部制体系。无论哪一种管理组织构架都可以在管理会计系统中实现,但是经常变化和模棱两可的组织构架会影响系统的长期稳定。总分结构的管理体系,应将上级部门的产品开发和管理等的成本向下分摊;事业部制管理系统,可将产品研发、营销和风险管理等团队内部化,成本和权利边界较为明晰,所以有些银行在推行管理会计时同时推行条线化的事业部改革。其次,确定责任中心的种类,利润中心、投资中心和成本中心,对责任中心的类型确定直接影响对它的管理模式,也会影响对其发生成本的处理方式。对不同的责任中心要明晰其功能和边界,减少交叉和重叠。最后,确定责任中心的细度,有些管理精细的银行,可以将单个客户经理作为一个责任中心;大部分银行是以团队作为责任中心,例如,将网点的进一步切分成运营责任中心、零售营销责任中心和对公营销中心、以及各个事业部派驻的团队。
2.形成全行统一规范和可拓展的产品体系和产品清单
银行产品是商业银行对外经营和服务活动的最小单位或组合,是商业银行获得利润的最小单元,同时也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点。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建立产品体系和产品清单,管理会计系统的产品体系应与其他系统的产品或类别建立对应关系,应作为全行统一的体系。产品体系应该开放灵活,以适应以后产品的拓展和更新,以及各个责任中心体系的变化。
3.建立多维和灵活实用的客户分类体系
管理会计系统提供客户维度信息,可分析单一客户、客户组合(企业集团)和客户类别对银行的利润贡献度分析。客户的分类管理要有利于有针对性的管理和营销,例如不同的定价策略、产品搭售、定向营销等。客户的分类需要业务部门深入介入,需要业务部门对当前的客户分类进行梳理,构建全行统一视图的客户分类体系。
4.建立其他分析维度的结构和分析体系
其他包括渠道维度、科目维度、币种维度等等。渠道维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分析维度,渠道可以是作业渠道,主要包括柜面、ATM和电子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移动银行和短信银行)等渠道,也可以是获客渠道,比如客户经理、柜面、电子渠道等。
(二)清理数据源和规范上游数据,视条件建立数据仓库
管理会计系统要实现对机构、产品、客户、员工进行多维盈利核算,所需数量较大,各种数据来源于上游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以及还需要客户关系信息、薪酬管理信息等。但是中小商业银行信息系统不同系统之间不能形成有效匹配,各种数据未能有效整合,有数据不齐的“零散数据”,有数据不连贯的“信息孤岛”,有重复但又相互矛盾的“数据混乱”。因此,需要进行大范围的数据整理和规范。数据清理首先要确认管理会计的数据单元,即数据粒度,商业银行的数据单元可以是账户、客户、借据和交易,一般多以账户作为数据单元。如果以账户作为数据单元,那么就需要规范账户信息,保证账户信息的完整性,包括金额、期限、收付息等等完整信息,内部账户也需要按照管理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非账户数据也需要建立相应的虚拟账户,例如对中间业务收入和支出需要建立虚拟账户。对财务和薪酬信息,需要规范财务会计核算,将费用核算进一步细化核算到员工、产品、网点等责任主体,逐步增加直接费用减少间接费用,逐步减少公共费用,如果难以直接核算,可选择时机建立相关费用分割机制。为了充分利用管理会计的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需要进一步丰富维度信息,根据数据的维度分析的需要,不断完善产品信息、客户信息、机构信息、客户经理信息等。客户信息的不完整或不规范可能是中小商业银行经常遇见的问题,因此,大规模收集或补录客户信息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大数据时代,客户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和经营的重要资源和财富。数据的精细化要求应与管理的精细化需求一致,例如以机构为单元管理模式的数据要求可能会比以条线为管理单元的要求更低,以个人为管理单元的模式要求的数据精度会更高。管理会计系统是内部管理的核心系统,所需要的数据基本覆盖商业银行中的大部分数据,可以此为契机整合和清理全行数据,建立规范的数据标准和数据字典,有条件的银行可建立数据仓库,夯实全行的数据质量。
(三)统筹规划系统体系的建设,逐步推进系统开发
如前面所述,管理会计系统涵盖范围比较广,不可能一步到位,管理会计系统的建设往往只有开始没有结束,需要根据管理不断精细的要求不断深化,也需要根据上下游数据和系统的变化进行改良和优化。管理会计系统建设的范围很大,可以根据中小银行的业务侧重,抓住重点逐步推进,比如先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作为第一步,然后推进经济资本,最后推进费用分摊,在管理会计系统全成本核算功能完成之后,根据管理需要逐步推进客户定价、绩效考核和客户管理等应用。管理会计系统的模型和方法没有统一规则,不同银行之间不能完全借鉴,中小银行由于自身限制不可能向大中银行那样大规模投入和精益求精,宜由粗到精,先易后难。比如,转移定价方面可以先应用于存贷款业务,对资金业务采取简化的定价的方式,再过渡到完整的内部定价方式;在经济资本方面可以先直接采取监管资本中的标准权重法,权重和缓释都采取监管口径,减少内部争议,在观念和条件成熟后,再探索内部评估的经济资本法;在成本分摊方面可以先仅仅归集直接成本方式,对中后台的成本采取简单的分配方式,在条件成熟后,进一步加强财务开支的精细核算,并对中后台逐步应用推进作业成本法;在收入确认和交叉销售,可以先采取双算的方式,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进一步采取分成的方式。管理会计系统是后端系统,其精细化程度和功能的实现需要上游数据支持和完整。比如,管理会计系统中风险成本和资本成本的数据需要信用风险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经济资本中的风险缓释数据需要上游低押品数据的完善。因此,管理会计系统建设需要统筹全行的业务推进,根据管理需要,优化管理会计系统优化,进而推进前端系统建设和优化。
(四)宣扬管理会计理念,循序渐进推广和使用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系统的推广使用与“价值创造”管理理念推行是相辅相成,没有理念的推行和宣扬,系统就没有运用的土壤;没有系统使用,理念也会成为空中楼阁。管理会计的推广和使用需要与理念推行如影随形,不断的培训和宣讲是必不可少的,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小银行推广使用管理会计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两种倾向:一是急于求成,一股脑的开发所有模块,一次性投入考核和分析中,会导致内部各部门和人员不能接受,产生抵触情绪,对有关方法和理念也是囫囵吞枣,没有消化和吸收,甚至干脆放弃,被动接受,把管理会计作为不可理喻的“黑箱子”;二是畏头缩尾,认为数据不够精细,方法不够科学合理,理念不能普遍接受,现在经营状况也还可以,始终认为条件不成熟,不敢贸然推进,使得管理会计始终处于“实验室”阶段,或者即使管理会计系统上线了,但是由于管理会计的成果不能用于业绩评价和考核以及决策依据,而一直作为一般分析的工具,管理会计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四、结语
(一)全面完善会计内控制度
随着金融业的蓬勃发展,银行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会计内控制度的全面完善已经刻不容缓。因此,对于现有的会计内控制度,银行有必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纠正其中不合时宜的部分,对于阻碍新业务发展的制度加以改进。同时要注意的是,完善制度只是一个过程,制度完善后切不可只存在于纸上,加强制度的落实才是最终目的。而且,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金融业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对于银行的会计风险管控也提出了新的标准,所以,必须改变传统的内控制度,实现制度创新,以使内控制度适应银行的业务发展需要。
(二)提升银行会计业务水平
在现在的一些银行中,存在着会计人员缺乏责任心的问题,极大影响着内控制度的落实。为此,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升会计人员的工作素养。在银行方面,可以通过会计再教育制度的实行,对会计人员展开全面的职业道德教育,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丰富会计人员的工作素养。此外,在人才管理机制上,应该针对银行的实际发展情况做出合理改进。同时,也有必要全面落实会计从业资格制度,督促会计人员进行自主学习。从银行会计人员自身来讲,必须不断学习,加强知识更新,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以较强的责任心投入日常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三)全面提升会计业务管理质量
在银行会计管理工作中,业务管理是关键,良好的业务管理质量是防范银行会计内控风险的必要保证。为此,必须全面提升会计业务管理质量,主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加强账务组织系统的构建。二是实现账户的全面控制。三是落实印章管理制度。四是保障数据安全。
(四)强化制度监督体系
银行会计核算工作环节较多,在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产生会计内控风险的可能性。所以,对于会计业务的处理,必须通过制度监督体系的进一步强化,提高监督力度,以降低风险的发生。主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做好事前监督。在受理银行业务的过程中,柜员必须加强业务的手续审核,确保手续完整并符合法规,保证业务的真实性。二是做好事中监督。在会计凭证处理工作中,必须反复审核相关数据信息。遇到重大事项,一定要通知会计主管进行审核。同时要注意的是,在审核监督阶段,要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审查,确保其相关应用程序的合法性。
二、结语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传统的银行财务会计主要服务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等,重在记录和反映银行的财务成果、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并对财务报表进行标准化的制作、报告和披露,是衡量银行价值的“天秤”,突出的是反映职能;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银行内部管理者和各业务人员,重在面向未来,除了对银行整体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进行披露、分析外,更加侧重于对银行各个维度,如分支机构、业务线、客户、产品等盈利和风险状况进行报告,其分析结果主要应用于预测、规划、控制及考核等管理领域,突出的是管理职能。换言之,财务会计反映的是“做了什么”,而管理会计则重在评价“做得如何”以及“以后怎么做”。
(二)管理会计的职能
银行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体现在参与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它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事前是指全面预算管理,通过事前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控制、预算分析、滚动预测和调整等活动,与银行的战略规划、业务计划和业绩评估紧密结合,履行预测和规划职能;事中是指多维盈利核算分析体系,通过对银行各维度的盈利单元进行涵盖全收入、全成本的盈利核算、分析和评估,履行控制和监督职能,为事前预测和事后考核提供参考和依据;事后是指科学的绩效管理,通过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科学评价银行各经营单位、人员的业绩贡献并进行奖惩,履行评价和考核职能。上述三者以多维盈利核算分析体系为银行管理会计体系的中枢与核心,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并形成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完整管理闭环,从而实现共同支持经营管理决策以及银行长期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二、管理会计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管理会计起源于20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学说,最开始广泛运用于制造业,其作为成本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财务会计中引入“标准成本”、“差异分析”、“预算控制”等管理方法,实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管理会计的重心开始从预算控制、差异分析逐步扩展至事前的预测和决策上来,同时相应的业绩考核也变得非常重要,随之而来的是“责任会计”与“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等管理方法在财务会计中进一步得到运用,直至1952年的世界会计师大会上正式通过了“管理会计”的术语,标志着“管理会计”体系正式形成。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各企业包括商业银行对管理会计的战略决策、价值分析、绩效考核职能的需求愈加强烈,西方商业银行也开始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管理、经济资本管理、风险计量等管理工具,通过对银行所有价值创造节点的识别、计量与分析,实现分机构、分条线、客户、产品等多维度的成本核算、盈利分析、价值评估、预算控制和考核评价。经过近30多年的经营管理实践,西方的商业银行已经逐步构建成以定量管理技术和多维价值衡量为核心的现代化银行管理会计体系。
三、管理会计在国内商业银行的实践
(一)国内商业银行建立管理会计体系的必要性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内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国内商业银行的内外部经营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其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1.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
长期以来,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在市场、业务、区域定位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近年来随着银行业的整体飞速发展,各类银行都在努力朝着“全功能化、全方位、全面发展”的方向进行开疆拓土,随之也带来了各商业银行在市场、业务、区域等方面的定位日渐趋同,产品同质化、客户叉的现象非常严重,对大客户的争夺更是达到白热化,而要突破同质化的恶性竞争并抢得先机,就必须利用先进的定量分析的管理工具对客户、产品等进行分群、分层分析,以实现对市场和客户地科学细分,从而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符合自身定位的重点市场和重点客户上,走一条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2.利率管制逐渐放松。
目前我国的债券市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贴现利率、外币贷款利率及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等都已基本实现了市场化定价。近年来央行对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浮动空间的进一步放大以及“十二五”规划中对于“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的表述,都无一不表明银行坐享政策性存贷利差的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银行利率定价管理的难度将大大增加,而缺乏自主定价能力就意味着在同业竞争和客户议价中容易处于被动,并陷入盲目定价、恶性竞争的局面。因此为应对激烈的同业竞争,各商业银行必须改变以往粗放的经营管理方式,同时要充分运用精细化的管理技术,提高利率定价的管理水平,而更强的定价能力也意味着更好的客户选择以及更高的价值创造。
3.金融脱媒愈演愈烈。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直接融资规模逐渐扩大,对于银行的贷款显现出明显的挤出效应,商业银行单一产品结构的格局随之被打破。客观的现实要求银行必须从传统的资金中介迅速向服务中介转型,同时还要努力发掘和形成多样化的客户价值渠道,以满足客户日益多元化的业务需求。随着银行提供服务的多元化,原有的靠传统经验判断和简单估算就可以获知客户和产品的盈利模式就越发难以为继了,因此银行也迫切需要建立以科学定量分析为基础的精细化管理工具,准确、及时、全面地评价客户和产品价值贡献。
4.以资本为核心的监管要求不断提高。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的监管机构均要求商业银行建立以资本管理为核心的风险约束长效机制。2012年,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新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对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比率、拨备率等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使得资本已成为银行最核心、最稀缺的资源,对资本的要求也成为制约银行盲目扩张的硬约束。因此如何运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实现最优的资本配置,提升资本回报水平,确保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已成为银行亟需考虑的首要问题。
(二)国内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路径
商业银行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大工程,它的实施需要银行建立有效的管理组织来统筹协调、推动行里进行业务及管理流程再造,通过搭建强大的管理会计平台,实现管理会计职能的有效发挥。
1、良好的组织架构是建设管理会计体系的必要条件。
管理会计的组织架构包括决策机构、日常管理机构和应用机构。其中,决策机构是银行管理会计工作的最高决策层,一般由行里的高管层或授权的专门委员会担任,它负责站在全行高度运用管理会计进行战略决策和资源配置;日常管理机构专职行使管理会计职能,一般由行里的计划财务或资产负债部门担任,它负责搭建多维盈利核算模型,对管理会计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出具多维盈利分析报告,并向绩效考核部门提供相关数据;应用机构包括银行的前、中、后台各类部门和员工,它们会充分运用管理会计数据进行战略决策,更好地挖掘客户价值,实现精准营销。
2、规范化的流程是管理会计运行效率的重要保证。
管理会计的流程包括运行流程和应用流程,其中运行流程中成本分摊规则的确立、分摊因子的提供、营业费用的填制和传递、业务、产品和客户规则的确认等都需要涉及到各级机构的众多部门;应用流程更是贯穿于各级机构的前、中、后台众多业务和管理环节,比如在授信审批和利率审批环节,可以将客户的历史和预测的风险资本回报率等指标作为审批的重要依据,上述规范化、明确的运转流程、清晰的职责界定和应用流程在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全流程植入”也是管理会计体现应用价值、发挥职能作用、提升管理会计运行效率的重要保证。
3、高效的管理会计信息平台是管理会计建设的关键。
由于商业银行具有大量的客户、账户以及海量的交易数据,要履行管理会计职能就必须利用先进高效的管理会计信息平台,对大规模的业务和财务信息进行科学高效的处理,进而转变成规则的基于机构、业务条线、客户、产品、行业等多维度的盈利分析信息。在此过程中管理会计信息平台对海量数据的处理性能以及提供的数据质量也是管理会计建设的关键。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实践来讲,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涉及到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资本管理、风险管理、利率定价、资源配置、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等所有精细化管理内容,还与科技开发、系统运行、会计核算、数据治理、业务流程再造等后台运行管理密切相关,其实施过程对于全行的经营管理模式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可避免地会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在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阻力,因此管理会计信息平台的建设要遵循着理念先行、急行先用、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并要持续做好数据的治理工作,循序渐进地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平台的建设。
四、管理会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具体建议
首先要做好管理会计理念的宣导,要充分运用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逐步将管理会计的精益要求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从理念上让全行接受新的管理会计理念,转变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要以监管要求、营销需求等实用性需求为先导,并结合实际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满足中后台的定价、风险控制、绩效考核、资源配置等管理需求。在管理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上,可以从实行经济利润考核开始,引入资本约束理念,促使各机构主动进行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系统建设中,通过建设风险资产计量系统,计算客户的非预期违约损失,以及需要为此配置的经济资本和资本成本;通过建设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实现逐笔核算资金来源的机会收益和资金运用的机会成本;通过建设信用评级系统,计量客户和债项的预期违约损失,获得风险成本的准确信息;通过建设多维盈利分析系统,实现对运营成本的多维度分摊,最终完成管理会计信息化平台的搭建。由于管理会计系统涵盖了银行全部的资产、负债和表外数据,涉及到银行的所有业务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其数据颗粒度要求非常高,运行的过程也比较复杂,所以上述系统建设过程中基础数据的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也决定了管理会计职能发挥的有效性。
五、建设银行管理会计体系的价值
(一)支持战略决策,实现科学细分市场,变粗放营销为精准营销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商业银行通过提供特色化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实施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已成为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差异化发展战略的核心在于明确的市场定位和客户群选择,通过管理会计系统对于客户信息的有效整合,可以及时地衡量不同客户的综合贡献度,采取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实现客户价值的有效挖掘,变粗放营销为精准营销。
(二)支持风险定价与成本控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变被动定价为主动定价
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下,业务人员很难获得产品全口径收入与支出,难以通过主动定价来获得竞争优势。而借助管理会计系统,银行可以通过对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及税务成本的整合,形成产品的全成本信息,根据产品的不同风险水平实施差异化定价,并对任意组合的盈利情况进行精准衡量,从而打破以往保守的定价模式,真正践行风险定价理念,变被动定价为主动定价,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支持价值导向,实现科学的绩效管理,变定性决策为定量决策
价值增长是银行绩效管理的核心,各项绩效目标的制定、评价以及提升都是围绕着价值增长而展开。借助管理会计,银行可以通过多维度的盈利分析,精准地衡量各机构、条线、部门、客户经理的价值创造,从而确保营销目标与银行的效益目标保持一致,将各类优质的资源针对性地配置到更有效益的机构、条线以及客户和产品上,从而将银行的经营管理从以往的规模导向引导到价值导向上来。对于管理层来讲,还可以运用管理会计的“本量利分析”、“风险定价”等定量分析工具,对产品、客户的收入、成本和价值进行科学的测算,变定性决策为定量决策。
六、结语
(一)解决当前商业银行风险性的要求
会计工作的基础职能是反映真实的经济信息情况,所以,在商业银行中会计工作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由于其经营上的特殊性,以及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的重要位置,使得其内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整个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使得银行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数量都无法满足银行化解与防范风险的需求,面对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的现状,为了促进商业银行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降低其经营风险,提高其会计信息的质量与数量,保证其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实性,需要对会计工作的模式进行现代化改制。
(二)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工作的不断展开,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也愈发的激烈,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的提升自身产品的服务和品质,做好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以便突出自身的发展优势。但是由于商业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同质性的,各个银行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在本质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商业银行要想有效的提高自身的企业竞争能力,就必须要从企业内部管理以及体制改革入手,会计工作作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更是银行改革的重点内容。
(三)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
我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的经济已经与国际经济相融合,这就要求我国商业银行施行的会计标准要与国际会计标准相协调,古河国际惯例。该做法既能够帮助外国投资者快速有效的了解到我国各企业的财务基本情况、经营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内在潜力,还能够为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资本市场进行资金筹集带来便利。
二、改善会计工作的模式,提升其化解与防范风险能力的措施
(一)完善会计工作的管理模式
我国商业银行当前的会计管理模式还存在着较多的弊端,这些弊端使得会计工作的职能无法正常发挥,导致商业银行会计管理工作中的许多问题都无法体现出来。因此,要统一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模式,实现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工作的集中管理,以便有效的化解与防范银行的风险问题。所谓集中管理,就是在原有的会计管理模式上,实施深程度的会计核算管理。其主要流程为:银行需要在总行对财务会计进行统一的核算,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设置多个负责处理会计信息数据的中心,一个中心的数据核算处理单位要负责多个基层数据核算处理单位。集中管理体制能够使商业银行实现财务会计的核算与管理工作分离,使得银行总部制定的各项方针指标都能够直接进图基层核算单位,其管理的效力能够渗入到基层之中,保证各分行的会计核算工作都由总行统一管理。这种制度不仅能够防止会计信息、报表等会计数据被篡改,还能够对部分人为伪造的会计数据进行有效的治理,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同时,这一制度将商业银行的会计部门进行了有效的统一,极大的提高了银行内部会计工作的效率。
(二)加快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当今社会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是当前企业建设的重要标准,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工作模式也要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首先,商业银行进行进行会计工作电算化建设能够有效的提升其会计核算的质量和速度,为银行的经营、管理和监管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数据,降低银行的管理风险,提升会计工作管理能力与控制风险能力。其次,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利于银行实施集中管理体制,可以有效地满足银行会计核算层次上的工作需要。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大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大对信息技术方面的资本投入,从而促进会计工作信息化的建设的快速发展。
(三)加强会计从业人员培训
会计工作的主体是人,在银行的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质量高低、数据真实与否的直接决定者,所以,要想改善会计工作的工作模式,就必须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做好相关培训工作。第一,要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思想、法规教育,提高其道德素质与职业素养,保证其工作的公正廉洁。第二,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教育,做好会计工作人员基础知识的培训工作,开展多层次、多方面、多元化的岗位培训班,全面的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第三,加强对会计工作主管人员的培训,提高会计主管的业务水平、职业素养以及责任心,同时,在选用会计主管时,不仅要考核其业务水平,会计工作的管理能力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对其责任心、道德素养以及个人品质进行严格考核,从而选出高技能、高素质的会计管理人才。
三、结论
1.银行会计核算不规范
银行的会计核算是银行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银行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在会计核算上出现的不规范是造成银行风险最主要的成因。近期发生了许多的经济案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银行在业务环节的职能缺失,在经营上出现违规现象,而产生这些违规现象的主要缺口就是会计核算,隐藏款项、假账、虚造会计报表等违规都需要从会计核算上打开缺口。
2.票据的不规范
票据的不规范是银行结算风险的主要成因,一些不法分子在办理商业汇票、银行汇票时,伪造、变造票据来进行诈骗活动。这类经济案件的发生与银行内部不严格的内部控制有很大关系,虽然近年来银行实现了电子联行划汇,但是电子划汇仍旧存在着较大风险。
3.会计管理机制不健全
会计管理是防范风险的核心手段,在银行会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各项规章制度的不健全、管理落实不到位等。按照内控制度的要求,银行财会部门主要承担着会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的职能,在现实工作中,一人多岗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在遇到突况时,就很容易出现混岗、顶岗现象,容易造成银行工作的混乱。
二、关于加强银行会计管理的相关对策
1.提高认识
首先是提高管理者的认识。会计的工作不仅仅是会计工作者的任务,更是管理者的任务,会计工作对于银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提高银行的会计管理水平,首先就必须从领导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将工作落到实处。其次,要提高会计工作者的认识。目前,银行的会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相比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时代是在不断进步的,会计工作者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需求。
2.加强制度建设
优秀的管理是建立在科学的制度之上的,加强会计管理不仅仅是会计部门的责任,而是整个银行的责任,加强会计制度的建设是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核心,主要可以从建立与落实领导责任制、建立落实会计管理的检查考核责任制等方面进行。在建立落实领导责任制的过程中,可以将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作为考核管理者、会计主管等高层的业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在建立落实会计管理的检查考核责任制的环节中,可以成立检查考评小组,对银行的各部门、会计单位、运作环节以及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到奖惩分明。
3.依法管理
提高银行会计管理的法制性,要求管理人员与会计工作者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提高会计工作的合法性。一是加强培训,组织人员学习法律法规,让工作者与管理者在日常的工作中自觉地依法工作;二是要推动金融管理责任制的落实,管理者要为各个负责人签订执法目标责任书,将法治落到实处;三是要坚决地执行相关规定,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四是要建立监督检查和后评估制度,督促制度落实,责任落实。
4.扁平化管理
将银行内部管理体制简化,将原来的多重行政级别撤销,减少管理环节,实现管理上的一对多。通过精简人员与机构,设立并实现集中化的业务系统,增加会计管理的独立性以及广泛性,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健全银行的管理框架,使协调成本减少,将银行的管理逐步向扁平化的方向迈进,实现银行的高效管理。
5.提高会计队伍的素质
一是要加强政治学习,保证银行会计工作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二是要加强银行会计工作者的法律素养,深入的了解各项经济法规,提高工作的合法性;三是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培训,组织人员学习现代的会计管理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提升技能,实现知识更新;四是要加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工作中树立职业道德的自觉性,树立为国家、为人民、为客户服务的核心道德观;五是要加强工作者风险意识的培训,提高会计工作的准确度,增加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减少信息失真、操作失误的现象出现,保证银行健康运行。
6.加强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