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经济管理基础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16:27:31

序论:在您撰写经济管理基础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经济管理基础论文

第1篇

对医院采取有效的措施,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实行合理的制度,才能保证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符合医疗体制改革的需求,对于医院自身也能够有效地减少医院业务和管理工作需要的成本,对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监督、协调,实现医院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目前来说,医院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经济管理工作未受到重视,医院经济管理模式滞后、管理知识匮乏,缺乏独立的经济管理部门三方面的主要问题。

2绩效管理概述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绩效管理概述

医院绩效管理指的是医院经济管理人员和各个科室的医务工作人员一起探讨,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考核评价、总结反馈的动态管理流程,其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最终实现医院既定的战略目标。随着绩效管理的推行,各行各业中都有着自己的创新使用,医院管理体系中常用的绩效管理方法主要有360度反馈法、平衡计分卡法以及关键绩效指标法。360度反馈法是由英特尔公司首先提出并实施的,基于管理学、心理学以及行为科学的绩效管理办法。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对员工的行政管理,而且还能够通过多角度了解、考核员工的业绩,让员工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建立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此外,通过该方法的使用,还能够不断促成团队竞争意识的培养和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从而不断提高组织的绩效。平衡记分卡法在财务指标的考核基础上引进能够驱动财务业绩的因素,包括内部的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以及客户的满意度等,相比360度反馈法,它是一种更为全面的考核体系,综合考虑了动因指标和结果指标、经营管理和战略管理、外部人员和内部人员、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争取各指标之间达到平衡。关键绩效指标法是战略实施的手段,是把企业的宏观决策经过不断地分解形成短期的目标,能够检测宏观战略的执行效果。本方法把组织目标和个人的绩效统一起来。一般通过成功要素法、标杆基准法策略目标分解法确立关键绩效指标。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的推行,对医院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职工的激励作用和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通过建立良好的考核机制,能够更好地量化个人的工作业绩以及医院的院风建设、经济效益、医护管理和质量。医院通过绩效管理能够让职工意识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与医院的绩效目标息息相关,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感到本职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有效地激发职工的成就感和使命感,并主动自觉地做好工作。从而能够促进医院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实现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员工受到激励,能够更好地服从医院企业的管理,更有利于医院管理模式的推行。

(2)绩效管理可以规范医护质量。

绩效管理中医疗质量的考核指标有很多,包括诊断符合率、抢救成功率、平均住院日等。其中平均住院日是考核医院医疗技术及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能够客观反映医院的医疗管理水平。通过绩效考评制度,使员工工作和服务质量与薪酬挂钩,从而树立优质服务的理念,促使其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精益求精,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2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收支结余与业务收支比重不确定。

目前的医保结算有定额支付、总量控制及两者之间的3种方式。定额支付指的是按照病人数量进行结算,不用考虑病情以及花销的多少,费用是固定的。总量控制指的是医保费用是固定的,无论医院等级如何、服务质量如何、病人数量多少,比较稳定。收支结余业务和业务收支的比重不确定,会导致绩效管理工作困难重重。

(2)混淆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的内容。

大部分的医院在具体绩效管理实行中,没有深化对绩效管理概念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绩效考核的层面,也没有把员工个人的考核和医院单位的发展相结合起来,这在医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是很危险的。

(3)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上过于随意,内容还不够全面,测评系统使用的方法在方式、内容和思路上过于陈旧,在评价的广度、远度和深度上也都过于片面,从而未能形成科学的考核指标及考核体系,使考核流于形式,考核结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考核指标缺乏科学性,导致员工在具体的考核时感到不公平或者不合理,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存在部分员工钻空子,比如开单提成等现象,这些都降低了医院的效率,造成资源的浪费。

(4)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

民主参与是绩效管理的精髓所在,有效的反馈和沟通够保证绩效管理的有效推进。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医院管理机构和员工个人之间通过不断的沟通,才能够熟悉彼此的情况,及时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也可以监督员工的业务完成情况,提高效率,改善行为。

3建议措施及对医院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

3.1建议措施

(1)杜绝医务人员额外获利的机会。

医疗企业是以服务为主导的企业,有着不可替代的社会职能。医患纠纷的重要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医务人员额外获利导致的矛盾。绩效管理首先要体现公平公正,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监督和审计,对药品回扣现象坚决查处,使医护人员医风医德大力回升。医院内部公平公正,也有利于减少内部同事之间不平衡的心理,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工作之中。

(2)建立全面的绩效管理系统。

在持续沟通的原则下,将医院的长期目标不断融入到管理系统中,融入到员工个人目标、管理层职能和管理制度中。不能仅仅在绩效考核方面做文章,必须首先认识到全体目标。在全面的绩效管理系统下,医院各科室、各单位要相互协调合作,共同完成绩效管理目标的制定、实施和考核,从而实现医院整体的战略目标。

(3)加强绩效辅导的沟通交流。

管理层要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在个人目标完成过程中的困难,采取一系列方法帮助员工完成个人目标;找到绩效体系中欠缺的地方,通过不断的优化改进,丰富绩效管理体系的内容,增强绩效管理体系的可实施性;同时监督员工的完成情况,给予激励。另一方面,员工也要主动把发现的问题向管理层进行汇报,从个人角度更能够发现管理体系中的不合理部分,更有针对性。

(4)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

考核体系是公平性的最好体现,其制定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员工能否明确个人目标,并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制定时应当遵循公平、科学、有效、可实施的原则。对于难以量化的问题,要通过各部门、各管理者以及与员工的不断沟通交流,增加三者的互动,达到共识,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

(5)加强成本控制。

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医疗水平及医疗服务质量方面,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医院经济管理人员在奖励支出、医药引进以及其他项目上通过成本核算的方式进行控制,一些辅项目如材料费、会务费等也要加以核算,制定最高定额,确保投入的合理性。在水、电方面也可以考虑进行合理的优化。成本控制,还在于合理的制度,比如住院房间的安排、手术室的安排,尽量发挥出各种资源的价值,减小隐形的开支。

(6)引进合理的绩效评价方法。

传统的绩效管理方法往往只是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利益分配,这不利于公立医院战略目标的实现。为此,必须引入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方法,同时考核经济绩效与非经济绩效,并逐步加大非经济绩效的考核力度,通过绩效管理实现医务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医院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互动。

3.2对医院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

医院通过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改革,首先在思想上能够引起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对经济管理的重视,便于经济管理模式的改革与推行;其次,绩效管理本身就是经济管理的一大部分,对绩效管理进行改革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升级与改进;最后,通过绩效管理体系的改革与推行,加强了各部门之间、员工与管理层、个人与医院的沟通,有利于医院经济管理一体化的推行。

4结语

第2篇

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建立节约型社会,而高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顺应当下的新形势下,建设节约型校园。节约型校园的构建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是资金的节约,在会计基础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能精细到每一笔资金的使用,能理顺每一对财务关系,实施资金运转的最优化,资金使用的最大化,推进节约型高校的构建。

二、当前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构建的会计制度相对简单粗放

高校会计制度是在国家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等规定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工作特点和要求制定的适合自身发展的会计制度。精细化管理要求高校必须建立完善的会计工作规范、责任和评价机制、岗位分配体系,而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需要规范会计内部的管理制度。但是现实是,很多高校虽然建立了相应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制度都较简单粗放,过于笼统,没有精细化的规定。如关于学校专项资金的管理上,虽然规定了自己的使用范围,但是没有明确这些范围之间的资金比例,同样会造成资金使用失衡的问题。

2.会计工作岗位设置和分配的不合理

岗位设置:目前国内高校的财务管理机构和会计工作岗位设置主要是处办、综合管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以及会计核算等科室,其他如收费、基建财务、产业财务、招标办、固定资产管理以及电算化等科室设置的不多。从这些设置的岗位上可以看出,高校并没有形成内外安全保障的岗位机制,存在岗位重复设置等问题,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岗位分配:高校在岗位分配上同一些企业一样,存在任人唯亲的现象,并没有根据工作人员的自身情况进行合理分配。同时,受会计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不高,人员配备不齐全以及校园一卡通、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开展等因素的影响,很多高校的会计人员身兼数岗,严重影响了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3.财务数据信息的利用率低

国家财政部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规定,企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必须全面实施会计信息化建设,推进会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深入到高校,高校数字化校园逐步形成,高校的财务工作除了财务本身,还与教务、人事、水电、房产、图书管理、科研等部门有很强的联系。但是事实是财务部门在信息化的使用和分享上并没有和这些职能部门实现信息对接、共享和利用,在整个精细化管理中的信息利用率较低。同时,随着网上业务的发展,目前高校财务部门提供的网上信息服务还停留在业务的查询功能,还未实现网络交换利用。

4.未形成有效的会计监督机制

会计监督工作的缺失制约了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发展,主要原因有会计人员自身以及高校。高校方面,很多高校并没有成立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即便有也大多形式化,没有真正起到审计监督的作用。会计工作人员方面,一方面是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专业业务能力不强,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不高,没有形成对会计监督的意识。另一方面是繁琐的账务核算工作,让工作人员缺少开展监督工作的实践,使高校内部的会计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这不仅影响了精细化管理的开展,还制约了高校财务管理的发展。

三、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有效的实施途径

1.建立健全的会计管理制度,保障会计工作精细化

首先,高校管理者和相关财务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制度,结合本校的工作特点和要求制定的适合自身发展的会计管理制度。其次,根据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建立完善的会计工作规范、责任和评价机制、岗位分配体系。最后,必须以规范化为中小,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为目的,建立一套完善的岗位业务流程,值得注意的是,岗位业务流程必须避免岗位间隙、重叠等现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保障精细化管理在高校会计基础工作中的运用。

2.细化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和人员的分配岗位设置

(1)开展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必须要有合理的岗位设置。针对高校的财务工作主要是对学校资金的预算、决算、运用核算以及资金的安全流动管理,高校在设置岗位上可以根据这些情况,以企业财务岗位设置为参照,设置出以财务处为领导,计划科、会计科、资金管理科和综合管理科为主的岗位体系。其中为了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实施,会计科的岗位设置上应有会计核算、经费发放、

(2)人员分配。合理的岗位,必须要有合理的人员分配,才能更大的发挥会计工作在高校内部工作中的作用。高校在会计人员岗位分配上,可以在内部控制和会计电算化的要求下,根据高校自身的情况,确定不相容的岗位和职务,明确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能和责任,促进岗位工作人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此外,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是专业很强的一项技术管理工作,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因此,高校必须通过开展会计培训、业务研讨会、检查业务汇报等形式,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管理水平、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以更好的促进精细化管理在会计基础工作中的顺利开展,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3.信息共享,提高财务数据信息利用率

首先,高校必须加强对各个职能部门的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宣传,帮助各部门树立信息和资源共享、全局管理的意识。其次,要大力推进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实施财务、教务、人事、水电、房产、图书管理、科研等部门的信息对接。再次,在信息的选择上要提供一些使用较为便捷,易于理解的信息。最后,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为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构建监督机制,强化会计监督工作

(1)高校必须建立相应的内部审计部门,加强内部设计力度。审计部门一旦成立,就要履行自身的职责,定期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审核、监督;对那些专业性较强、规模较大的业务工作必须跟踪调研,实行全程管理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功能,提高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的水平,保障精细化管理在高校会计基础工作中的有效开展。

(2)高校的各级财务部门必须根据《会计法》的要求,加强对各基层会计单位基础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必须定期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审核、清查,规范会计行为,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正措施,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同时,要对各基层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实施奖惩制度,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力度。

四、结语

第3篇

在城市发展与建设中,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多表现为污染物转移,将垃圾进行转移倾倒的方式来保障城市环境质量。然而随着城市规模及人口增加,城市每天所产生的垃圾数量及规模快速增长,继续采取污染物转移,将大部分垃圾集中堆放,其对环境所产生的危害较大,且容易引发一定的污染事故,具体表现为:第一,对大气造成污染。城市生活垃圾中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垃圾为易腐性是有机物,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自身讲解并散发出刺鼻恶臭气息,尤其是在垃圾堆放场周边,表现更为明显;第二,对水体造成污染。垃圾中除了容易腐蚀有机物自身讲解会产生一定水分外,径流水及自然降水也会进入到垃圾之中,水分量超出垃圾吸收能力后出现渗流并进入到周围地表水及土壤之中,引起地下水及地表水污染问题;第三,侵占土地。大量垃圾堆放,需要占用大量农田,未经过处理,其生活垃圾直接堆放于农田会导致田地性能下降,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不足;此外,集中堆放垃圾,采取覆盖方式会引起垃圾中沼气量增加,引发垃圾爆炸事故,其损失较大。为此,需要探究城市垃圾处理及利用方式,实现其和谐可持续发展。

2城市环境工程中垃圾处理方法与利用相结合的路径分析

城市环境工程中采取生态工程,实现对垃圾处理及利用整合,生态工程系统中包含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及系统化五个子系统,具体表现如下所述。

2.1城市垃圾减量化

城市垃圾减量化属于城市生态工程实现的关键,指的是从垃圾产生的源头到垃圾最初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采取措施,如在垃圾产生环节、收集环节、清运环节、回收利用及完成处理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垃圾实际数量与体积。城市垃圾减量化,其具体措施为:其一,城市生活用能结构向燃气化、电气化发展,降低生活煤炭量,提高燃气普及率,则可以有效降低灰渣等无机垃圾产生量,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研究表明,煤气普及率每增加10%,则可以降低3%垃圾量;其二,限制一次性物品应用。虽然一次性物品能够为日常生活带来便利,但其资源浪费严重,会增加垃圾量,引起环境污染问题,为此,可以通过经济措施及立法措施,限制一次性物品应用;其三,组织净菜入城,净菜销售可以降低5%左右的垃圾产生量,然而其当前销售量及影响范围较小,这与消费习惯及净菜价格较高有关;其四,倡导适度消费,降低浪费;其五,制定并推行垃圾收费制度,依据区域实际,进行地方立法,征收垃圾处置费用,依据科学的计量方法进行落实。社会实践证明,设置垃圾收费制度,能够有效降低垃圾产量;其六,对商品外包装进行限制。包装过度是当下存在的较大问题,很多商品包装成为垃圾,浪费了资源并增加了垃圾量,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鼓励商家进行包装回收再利用。

2.2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

城市垃圾无害化属于垃圾处理的基础性目标之一。针对垃圾,采取技术措施降低垃圾危害性,让其不对环境及人体产生危害。具体措施为:有序控制垃圾流向,从生活垃圾产生环节便采取分类措施,区分进行处理。如针对有害处理,电池、灯管等应尽量采取单独处理方式,针对医院等特殊垃圾,应专门安排处理;开发并推广垃圾清运设备,如采取地下集装箱收集运输等。

2.3城市垃圾资源化及产业化建设

在城市垃圾资源处理中,采取资源化措施是生态工程的重要内涵,为积极主动的垃圾处理方式。城市垃圾可利用性属于垃圾产业化的内在驱动力。然而实现城市垃圾产业化处理其难度较大,需要相关的可行性论证及风险评估。如针对废纸垃圾,可以采取再生造纸技术,对有机物垃圾进行堆肥并生产无机复合肥料,废旧玻璃可以通过清洗加工后重新加工等。

2.4城市垃圾处理与利用应体现系统化

在城市垃圾处理与利用中,整合相关机构,协调其职能,为系统化处理城市垃圾提供保障。结合城市区域状况,科学分析城市垃圾生命周期,依据实际编制出切实可行的垃圾处理计划、处理方案,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管理结构,设置相关监管队伍,切实落实城市垃圾处理与应用,做好宣传教育,树立群众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将垃圾分类,为城市生态工程开展提供支持。

3结论

第4篇

1979年以前,我国依据“量入为出,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实行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管理为主的统收统支的外汇管理体制,外汇储备数额每年基本在5亿美元左右。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出口贸易多年保持顺差,外汇储备不断增加。1996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2001年突破2000亿美元,2002年突破4000亿美元,2004年达到6099亿美元,2005年全年国家外汇储备达到了8188亿美元,2006年10月我国的外汇储备超过了一万亿美元,最新数据2007年9月显示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14336亿美元。持有如此巨额外汇储备,机会成本巨大。因此,在充分考虑我国外汇储备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同时,提高外汇储备资产管理的经济效益和资产回报率已成当前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2国际外汇储备资产管理的成功经验

2.1日本

1993年末日本外汇储备达956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此后至2006年2月底,日本长期位居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到2006年11月底,日本外汇储备仍高达8969.49亿美元,其中外国证券7509.89亿美元,外汇存款1249.56亿美元,黄金储备159.11亿美元。从实际情况看,巨额外汇储备不仅没有给日本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反而带来了较好的投资回报。2005财政年度,日本外汇储备海外证券投资收益达788.79亿美元。日本的外汇储备管理由财务省负责,财务省主要通过日本银行的外汇资产特别账户进行储备管理,日本银行按照财务省制定的目标和决策对储备进行日常管理。针对日本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途径,日本银行把大量买入美元改为大量卖出美元。为了避免大量美元被抛进外汇市场导致美元暴跌,日本采取既控制外汇储备规模、减少过剩外汇储备,又避免冲击美国经济引起美元暴跌的措施。为此,日本银行利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和“四小龙”迅速增加外汇储备的有利时机,在2004年第一季度大规模买入美元的市场干预急刹车之后,已快有两年未进行买入美元的市场干预了。2004年,中国和“四小龙”第一季度外汇储备增加了2603亿美元,约相当于日本银行第一季度美元买入额的2.3倍多;2005年,中国外汇储备又增加2089亿美元。由于中国和“四小龙”迅速增加的外汇储备足以抬高美元汇率、遏制日元升值的势头,日本银行就见机行事,及时停止了大规模买入美元的市场操作。

2.2新加坡

新加坡的外汇储备管理体系,是由财政部主导或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共同主导,由政府所属的投资管理公司进行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的多层次储备管理体系。所谓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就是在满足储备资产必要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多余储备则单独成立专门的投资机构拓展储备投资渠道,延长储备资产投资期限,以提高外汇储备投资收益水平。新加坡的外汇储备管理采用的是财政部主导下的GIC+Temasek+MAS体制。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新加坡经济增长强劲、储蓄率高以及鼓励节俭的财政政策,新加坡外汇储备不断增加。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即新加坡的中央银行,是根据1970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法》于1971年7月1日成立的。MAS持有外汇储备中的货币资产,主要用于干预外汇市场和作为发行货币的保证。新加坡外汇储备积极管理的部分,由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和淡马锡控股负责。1981年5月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成立。GIC主要负责固定收入证券、房地产和私人股票投资。它的投资是多元化的资产组合,主要追求所管理的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和长期回报。其投资领域除了美、欧政府债券之外,也投资于股票、房地产以及直接投资,目前管理的外汇储备资金超过1000亿美元,规模位居世界最大基金管理公司之列。

淡马锡控股是另外一家介入新加坡外汇储备积极管理的企业。淡马锡原本负责对新加坡国有企业进行控股管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淡马锡利用外汇储备投资于国际金融和高科技产业,至今公司资产市值达到1003亿新元。淡马锡的主要职能是对本国战略性产业进行控股管理的同时,提升新加坡企业的盈利水平和长期竞争力。淡马锡的投资原本主要在新加坡,但由于新加坡地理和市场空间狭小,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淡马锡已经开始调整投资结构,大规模投资国外金融、高新技术行业。

2.3挪威

挪威外汇储备的管理采取的是财政部和挪威央行联合主导下的挪威银行投资管理公司加挪威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市场操作部体制,挪威也实行外汇储备积极管理的战略。挪威是世界第三大石油净出口国,随着石油收入的快速增长,挪威于1990年建立了政府石油基金,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财政部对石油基金的管理负责。挪威银行于1990年开始对外汇储备实施多层次管理,以全部外汇储备建立了货币市场组合、投资组合以及缓冲组合。其中,货币市场组合以高流动性的国内货币市场工具投资,满易性和预防性需求;投资组合以全球配置的权益工具和固定收益工具投资,满足盈利性需求;缓冲组合,也就是政府养老基金,以油气资源导致中央政府现金流入为资金来源,通过积极的海外投资满足发展性需求。并且,外汇储备资产可以根据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国内经济形势需要,在货币市场组合与投资组合之间划转。截至2006年9月,投资组合、货币市场组合、缓冲组合在挪威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94.8%、3.58%、1.61%。其中投资组合是全部外汇储备组合投资的主体,投资涉及42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体。

2.4中国香港

香港外汇基金成立于1992年,目前规模已超过一万亿港元。据统计,从1993年到2004年,香港外汇基金的复合年度回报率为6.7%,总体上取得了较好收益。外汇基金运作的目标是保障资本长期购买力,维持货币和金融稳定。外汇基金的具体运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外汇基金的机构控制与人员管理。根据《外汇基金条例》规定,财政司司长掌握基金控制权,但行使权力时必须首先咨询外汇基金咨询委员会,具体运作授权于财政司司长委任的金融管理专员。其次,确定合理的投资组合政策、投资基准和专业的投资管理团队。①外汇基金分为支持组合和投资组合两个不同组合来管理,支持组合主要持有为基础货币提供足够支持的流通性极高的美元证券,投资组合则主要投资于经合组织(OECD)的债券和股票市场以保证资产长期购买力。②投资基准规定了外汇基金对各国资产类别的投资比重及货币分配。一般来说,外汇基金资产的77%分配于债券,其它为股票及有关投资。货币方面,88%分配于美元区,12%为其它货币。由于金融环境的变化及市场的波动,投资基准会被定期修正以规避风险和实现收益最大化。③投资组合中的证券组合由金融管理局管理,而金管局通过外聘基金经理来负责具体的投资工作。外聘的基金经理主要分布于13个世界金融中心,管理部门通过增加雇用基金经理的数目和类型,以使投资分散于不同市场和资产类别。这些投资资产主要存放于几个主要的全球托管人那里。再次,风险管理。外汇基金内设风险管理及监察处,负责选定投资基准,并对市场、价格、信贷等风险及外聘基金经理的投资组合与个人绩效作出评估。我国香港的经验告诉我们,外汇基金通过外聘基金经理,在风险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投资知识和经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借鉴及启示

3.1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要多元化

据估计,我国外汇储备总余额的70%左右为美元资产,20%左右为欧元资产,其余是包括英镑、日元和韩元在内的其他货币资产。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过于单一,主要还是以美元资产为主。

日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元将以缓慢的速度温和贬值。美元的贬值预期将使我们以美元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外汇储备遭受资本损失,这构成了我们在储备增量中减持美元的基本动机。另一方面,欧元区经济复苏进程依然脆弱,而日本经济尽管消费疲弱,但自2002年2月开始的增长周期已经进入第58个月。虽然对各个货币区经济进行准确预测是十分困难的,但是在照顾国际贸易构成和尽量减少汇率风险之间进行权衡,我国必须逐步实现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多元化,逐步减少美元储备比重,增持欧元、日元,以及韩元、澳元、新加坡元等,藉以实现外汇储备的多币种配置。

3.2中国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要多元化

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多为美国国债、住房抵押贷款担保证券和高投资级别的公司债券等,这些债券资产虽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良好的流动性,但其提供的收益率普遍偏低。外汇储备积极管理的基本目标是要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以保证储备资产购买力的稳定。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资产的配置。

(1)在保证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背景下积极地投资于非洲、拉美和中亚等的资源性项目。直接投资于这些项目比建立石油储备在稳定能源价格和国家安全方面更加有效。

(2)增加黄金储备的份额。我国的黄金储备自2002年以来,一直维持在1929万盎司的水平。2003年以来国际金价从200多美元大涨至600多美元,在金价大幅上涨和美元贬值的背景下,增持黄金储备对于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具有积极意义。

(3)在逐步开放资本项目管制和先期“藏汇于民”政策背景下,鼓励资本流出,进一步扩大民间持汇,一方面民间持有的部分外汇不会形成央行“外汇占款”对应的本币投放;另一方面,这也可以分散央行美元资产的汇率风险。

(4)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支持企业走出去”,支持社保基金、商业银行和工商企业等实体投资于国内外企业股权。股权投资具有比债权投资更高的收益率,当然更高的收益率对应着更高的风险,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一定的风险分担机制来锁定央行承担风险的份额。

参考文献

[1]荣立予.从体制改革入手改革中国外汇储备管理[J].山西金融,2002,(1).

[2]关路.关于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3,(9).

[3]吴念鲁.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探讨[J].国际金融研究,2003,(7).

[4]胡庆.完善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建议[J].西南金融,2004,(4).

[5]王洪升.石油储备:能源安全的防火墙[J].新安全,2006,(3).

[6]郭晓峰.中国外汇储备结构管理之探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6,(12).

[7]闫屹,李静.从外国经验看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J].金融论坛,2007,(3).

[8]高震.国际外汇管理经验的借鉴[J].山西财税,2007,(7).

第5篇

关键词:出口退税问题对策

一、我国当前出口退税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出口退税管理的程序性法规不完善

实行新税制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和《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既包括了政策内核,又包含了日常规范。在随后出台的诸多文件中,几乎都是有关税政方面的内容,而对出口退税管理的规范,则散见于以上文件中。由于没有一部成型的程序性、管理性法规,出口退税操作出现了很多管理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影响了出口退税政策的准确实施,使出口退税政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出口退税管理的程序法规不完善导致的后果是:

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的审批流程而仅仅根据《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中的有关条款来确定审批流程,势必产生诸多责任不清、岗位不明现象,也会使审批退税没有强有力的内部制约机制,从而在管理上出现很多漏洞,也给骗税以可乘之机。因此,如果出口退税管理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不按业务属性建立内部制约机制,而是实行粗放管理,那么各种隐患将长期存在。

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的检查规程,使各地出口退税检查的内容、方式、手段及事后处理等不尽相同,随意性很大,从而使检查效果大打折扣,产生导致骗税的隐患。

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的清算规程,使各地出口退税清算业务多种多样,有些地区甚至只对出口退税清算走过场。而实际上清算业务是出口退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严把出口退税关的重要环节。

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的计划分配方法、档案管理制度及统一明确的财务规范,使出口退税日常管理工作受到很大影响,也使出口退税管理的公正性、规范性和高效性不能很好实现。

2管理手段落后,电算化管理水平低下

出口退税电子化管理是大势所趋。尽管自l990年开始国家税务总局就在探索和研究如何运用计算机来进行出口退税管理,国务院还将出口退税计算机管理系统列为国家“三金”工程中的“金税工程”,但部门之间运用程度参差不齐,衔接配合问题较多。目前税务总局推广应用软件在实践运行中以暴露出诸多问题:

首先,信息应用不全。现除海关电子信息可以进行对碰稽核外,其他如企业财务核算信息、外汇管理局的结汇信息和专用发票信息等都还不能被退税部门所采用,电算化稽核功能还不能充分发挥。

其次,软件设计内容跟不上新出台的政策要求,由此带来操作难问题。

再者,交叉稽核信息滞后且变化无常。大量申报数据因信息滞后,只好撤单。单证回收和电子信息是互补的,有时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造成人为退税滞后及退税计划难以把握,既影响退税质量,又难以有效防范和打击骗税。

还有,功能不齐全,缺乏清算及检查功能。现行的申报系统和审核系统其基本功能主要是数据登录、编报和数据核对,但缺乏管理功能,给退税管理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另外,该系统也未将检查功能列入其中,使退税检查游离于系统之外,既不利于规范统一,又不利于数据的相互衔接。

3部门协调配合不够,管理上存在失控、脱节现象

出口退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税务机关内部的退税、征收、计财、信息等部门,同时还涉及到海关、外管、外经贸等部门,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对出口退税工作必须协调一致。但目前国家涉及此类文件不多且执行起来有较大折扣。有些具体问题在协调上无明确要求,致使一些工作协调极其困难。如一些地方海关往往对税务机关的函调报关单不能及时复函;有些海关要求退税部门发函调查必须附报关单原件;有的明显制单错误,企业要求改单,而非要退税部门出具证明才予改单,从而影响退税进度。另还,管理手段落后,既造成部门之间工作推诿,也造成管理失控、脱节,给不法分子的骗税活动留有空隙。

4退税单证申报滞后现象严重

生产企业实施“免抵退”税后,只要产品一报关出口并在财务入账后,就可以向税务机关申报免抵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出口企业的资金压力,但也使企业放松了对单证收集和报送的重视程度。

另外,实行免抵后还带来一些弊端,有可能产生导向性问题,如有些企业将内销收入虚报为外销收入缓税。单证回收滞后,使“免抵退”税得不到最后确认,易造成漏洞,直接影响到税收计划和退税计划的实施,对地方财政造成压力。对企业而言,单证回收期限超过六个月,国税部门将予以补税,这对出口企业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负担。

二、解决当前出口退税管理上存在问题的对策

1征、退税统一管理,废除两套申报、两套清算办法

目前生产企业同时实行增值税纳税申报与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不仅给企业和税务机关增加了大量的工作量,也不利于正确贯彻税收政策。建议把“免抵退”税的申报、审核和汇总、清算与增值税统一起来,在报表制度、计算依据的确定和计算结果的认定上统一办法。要以规范、统一为前提,真正实现两套申报办法的合并。要以统一的思路重新设计《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生产企业自营(委托)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两套办法合而为一,每月统一申报纳税。年底将征税清算与“免抵退”税清算统一管理,把增值税清算表与《生产企业“免抵退”税年度清算表》合二为一。这样把“免抵退”税管理纳入增值税的管理架构中是比较合理。建议统一开发免抵退税管理软件,将企业申报、税务部门内部各部门审核审批流转及清算检查纳入其中,可以提高效率、明确责职。

2加快出口退税单证回收速度

尽快出台出口退税单证管理办法,提高单证回收速度,这对税务机关组织税收收入(免抵调库)和企业加速资金周转带来很大的作用。具体可推行以下做法:

一是单证申报时间先后与退税指标分配挂钩;

二是单证回收与出口退税办税员考核挂钩。

三是严格审核,及时辅导、抽查,落实责任制,通过同类同行业回收率对比分析,及时发现问题。

3建立完整的出口退税管理系统

建立完整的出口退税管理系统,矫正不规则的外部行为。在目前的出口退税机制中,仍存在着失去统一性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涉及出口退税的有关部门单纯从部门利益出发而形成的不协调行为。外部行为不规范,我国出口退税就难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协调的外部环境,甚至使出口退税政策产生负效应。另外也正是这种外部行为的不规则性,致使出口骗税屡屡发生,造成国家税收损失。

因而创造良好的出口退税的外部环境,必须规范外部行为。通过立法,建立全国性的出口退税管理系统。

4进一步加快出口退税网络化进程

要加强对出口退税凭证的有效管理,在全国范围内组建各级票据计算机管理机构,实现票据信息共享,加强交叉稽核力度。

我国出口退税计算机的应用应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实现退税机关与海关、外管、银行、工商、技监、外贸主管部门以及征税机关之间的计算机联网,形成政府电子口岸执法管理系统,实行资源共享(包括报关单信息、核销单信息、专用发票信息、专用税票信息)。

要进一步规范并完善出口退税电子化管理系统,软件设计及时补充有关功能,如新出台的政策操作、检查、清算功能等,在能有效防范骗税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出口退税操作手续。

在税务部门内部应加强出口退税人力资源配置,各部门更应通力协作、信息共享,加强对出口货物的控管,严防骗税发生。如建立协调会议制度、信息传递制度等。

5加强出口退税法制建设

1994年新税制实施以来,出口退税的法律依据比较薄弱,基本依据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二条第三款中表述的“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第十一条中表述的“对纳税人出口应税消费品,免征消费税”这两句话。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颁布出口退税工作的最基本规章就是1994年的《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国税发[1994]31),但这个文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失效。

目前我们法制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出口退税没有一个基本的法律或法规。二是现有的法律级次过低。三是现有的规章过于散乱,缺乏系统性。四是有关出口退税的行政处罚的种类、行使权限不够明确、系统,不利于依法打击骗取出口退税的违法行为。

加强税收法制建设,就要加强税收立法,规范税收执法,强化税收执法监督。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全面清理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税务行政许可。继续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严厉打击各种涉税违法活动。加强税收法制教育。

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加强减免税管理。针对薄弱环节,加强各税种管理。狠抓税收征管基础工作,强化税源管理,严密防范、严厉打击骗取出口退税违法行为。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

6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打击出口骗税

严格区分外贸出口企业的自营与业务,必须从以下方面加强税收征收管理和退税审核工作:

第6篇

1.1项目信息的全面搜集

国际工程公司一般拥有较为广泛的项目信息来源。包括业主公开招标信息,咨询公司、中介等机构的宣传,各重要纸质、电子媒体的传播等。从事经营基础工作的商务人员需要非常敏锐地获知这些项目信息,归纳整理并初步辨别信息的真实度,并及时向上级汇报。

1.2明确重点发展地区、项目和业主,细分市场,了解所有有关背景资料

根据市场现状,商务人员需要结合其公司的战略发展和营销方针,对项目信息进行科学的筛选,制订针对不同性质不同地区的海外市场的计划,充分了解背景资料,包括政治、经济、历史、语言、文化、行业发展状况等,明确重点开拓和投标对象。这是与国内项目经营基础工作区别最大所在,在整个经营工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1.3与业主和其他中介公司的关系运营和维护

全面收集项目信息与业主及业主所在国的有关信息,培育信息来源和渠道,在日常的关系运营和维护中加深与业主之间的了解与情感交流。

1.4与本国政府机构相关部门的关系运营和维护

国际工程公司在海外市场的运作和竞争参与,需要取得政府的绝对支持,了解国家政策方向,借势而为,趋利避害,为海外市场的扩张保驾护航。海外市场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政治关系、经济利益、文化习俗之间的竞争。

1.5投标工作

这是经营基础工作的一大重点。及时、快速地组织人员完成商务组织、技术组织、采购组织、施工组织,分别完成:①招标文件、招标合同要求、风险、责任,结合本公司的各方面条件的分析;②业主需求的全部技术内容;③针对不同供货商进行询价比价工作,并制订购货计划,考虑运输方式和发生的相关费用;④了解当地施工条件,对施工工艺、技术、进度、材料和劳动力等各方面进行构思,确定质量监督原则并制订施工计划。⑤分析、计算投标的各项成本。上报高层后,由公司确定利润及最终投标价格。同时,随时做好与业主和招标机构各项问题确认等沟通协调工作。这也是前期经营基础工作的综合成果。

1.6为配合经营工作进行的日常管理工作

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合同管理、翻译、涉外商务管理等事务。这些工作繁杂,设定科学的模板是合格的经营人员的必备利器。

2经营基础工作的知识管理

那么,我们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管理,在诸多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里找寻逻辑,发现方向,全面提升基础工作的质量,抓住机会完成投标、谈判工作,以实现最终合同签订,取得实质性成果。由此,我们将经营基础工作知识作出以下初步分类:

(1)项目技术类知识。

作为国际工程公司,首先是依托专业领域的技术来满足客户需求,并通过不断更新创新技术和开辟创新服务内容在相关行业内保持一定的竞争力,占据一定份额的市场。在不同行业,相近专业、不同的工艺流程都涉及对多种专业知识的综合利用,国际上也有相对稳定的公认标准来衡量企业工艺、专利、设备的先进性,并确认企业在本行业领域所处的地位和影响。因此在与外界进行早期沟通时,公司相关展示件是极为重要的敲门砖,包括公司介绍、公司业绩、技术特色、技术创新和发展等。以业绩为例,经过知识管理的分类和解析,采用不同方式设计业绩的展示模式逐渐成为极其重要又基本的工作之一。在分析业主、咨询机构的需求之后,针对项目背景和特点,提交不同类型的业绩,事半功倍。同行业宜根据自己行业特性和技术更替来进行整理分类,替代对任何业主任何国家任何条件下都只提供一份一模一样的业绩表的做法。以俄罗斯某烧结项目为例,该业主选用的烧结原料特征要求工艺流程利用小球烧结技术。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沟通时,投标方通过策划设计好的内容安排,调用投标公司知识库中小球烧结的业绩及原有业主产能产量相关数据,在带领业主进行现场考察时,就此项相关内容与业主进行了充分的技术交流,将公司的业绩重磅推出,在最短的时间里让业主认识了解了他们关注的方面,迅速并突出重点的展示得到业主的肯定。国际工程公司的技术等全方位支撑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在专业信息平台上实现共享与交流。

(2)商务管理类知识。

商务管理类知识是经营基础工作中最基本的知识领域。包括战略思想、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物流管理、风险管理、法律等。其中营销思想无疑是经营工作的核心,项目融资也在当前形势下,成为经营基础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越来越多的项目可能采取EPCF(总承包+融资)或者EP+F形式。某些融资可以充分利用属于国家层面的政府专项贷款。这类融资项目合同一旦签订即可开展融资手续。融资取决于政府及国家银行对于项目的审批,且有不同类型的组合,一旦外方政府完成项目审批流程,该项目即可通过相应审批流程完成融资手续。这类涵盖政策和金融相交织的相关知识需要在项目经营进程中,随其发展不断挖掘、了解并确认、分析。

(3)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知识的管理。

走向海外市场,是思维和行动横向的扩展。而纵向路径的思考,让我们了解过去对现在的影响,并对现在和未来做出判断。充分利用对特别的“人”的了解,来认识事件背后的意义,分析项目发展的趋势,是经营基础工作中的必修课。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对认识人的共性和个性的认识紧密相关。例如在俄罗斯的经营过程中,我们深感“老大哥”的心理优势无处不在。最初我们怀着向其宣传当代先进科技和工艺的心态前往,同时了解其真实的状态和需求。经过对现场踏勘,看到树立起来的“1937”“1967”等丰碑式的纪念标志,对其历史沿革的查找和分析,以及与其专业技术人员的交流,我们设身处地感受到前苏联当年技术强国的气势和实力。换位思考后,调整心态,在技术文本内容上加强了工艺技术创新的介绍,就其现状为业主综合考虑了工艺的改进需求,并对解决设备使用问题做出了建议性意见。谦虚谨慎、与时俱进的中国风范,得到了业主的认可。在语言的功用上,绝不仅是简单交流和信息获取。语言使用的熟练程度决定我们对其国家文化的理解,以及专业的程度。提高专业术语表述能力,充分理解语言习惯代表的文化含义贯穿在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推进项目进程的过程中。

(4)项目组织运作类知识。

在经营基础工作中,如物流、运输包装、交通咨询、礼品服务、展位设计等,涉及相当专业的项目运作类管理知识。服务外包的情况日益增多,也是分工细化、运作专业化的体现。这些外包服务的组织、管理,对经营基础工作的商务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甄别和选择外包服务,在合适的时候以合适的价格为经营主体工作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并纳入知识管理的信息平台范畴,使资源利用最大化,是未来的趋势。

3创建更好的知识管理环境

通过对国际工程项目经营基础工作和涉及知识领域的了解,我们认识到,需要进一步发展知识管理体系的管理界面,培育知识管理的管理环境来促进经营工作。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的管理界面,应由战略思想、组织管理、资源管理、文化管理、风险管理和评价管理等六个方面组成。如图2所示,经营基础工作知识管理与这六大管理的关系都是双向影响的。其中,整个经营基础工作内容的规划、建设、维护无时不刻深受公司战略思想和公司文化的指引,反之也为战略规划提出新的启示和思路,给公司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公司组织结构和资源的配备给予知识管理官方或非官方的支持是巨大的,反过来,知识管理也对组织和资源结构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知识管理要求归纳总结、分享再创造的同时也必须受到安全、成本等风险管理的制约,必然要求责任与自由并举,并接受来自组织的评价和修正。同时,知识管理本身又对风险和评价管理提出了不同时代不同形势下的挑战与更新的要求。

4结语

第7篇

采煤面会因为顶板的断裂,它的支架阻力不能与岩梁的回转相抵抗,这样会引发大面积压垮工作面的情况,弄清采煤工作面时必须对岩层的性质和范围进行严格把关,及时准确的预测直接顶、老顶的断裂发展规律,加大对采煤首次放顶监测的预报,加强在现场顶板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

初次检测技术由三部分组成:设置监测仪表要做到准确;对款雅进行综合全面的判断;根据判断需要一套现场技术的会诊,制定措施,完善保护制度。初次放顶距离。通过开采经验和矿压观测,坚硬顶板初次来压步距需要确定,在工作面推进时,加强人工挑顶力度,进行强制放顶。垮落高度。强制放顶就是用爆破的方法将顶板人为切断,使其冒落形成垫层以减弱顶板压力和冒落时产生的冲击载何荷。放顶方法在最初放顶时,采取小步距、密打眼的挑顶方式,以达到预期目的。

放顶检测仪表的主要工作方式是是顶板动态仪器,它的精确度非常高.在采煤工作面必要地方安设顶板动态仪,也可在初排和末排设置顶板动态仪进行检测。

二、初次放顶的管理

1.把好管理工作的关卡

生产矿长是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的首要检测人,他的主要任务是引导第一次放顶,及时跟踪检查初次放顶的进展,解决首次放顶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关于顶板管理工作要负起首要责任,而矿总工程师主要职责是技术管理方面,是制定的措施拥有科学性、指导性等,从技术上层层把关。采煤队的任务是加强工程质量力度,加强管理,切实做到安全生产。安全监督部门的职责是检查、监督工程措施的实施情况,检查安全隐患方面存在的问题,把好监督安全关卡。

2.做领导的跟班,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要做好领导的跟班,需熟知有关的放顶规定,要懂得记录重要信息、会分析情况,做到亲自检查支柱的支撑力和工作阻力等方面的问题,了解工作面的支护质量核定办的动态情况。在初次放顶阶段,要加强观测,运用巡回检查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一定要确保观测数据的正确性,适时可以对存在隐患的地方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放顶指导小组在检查时发现的问题,及时在现场整正。例如如下表1中所示,在处理相关问题和实施相应措施的时候应该做好措施管理,及时将贯彻情况进行记录。

3.引进先进机电设备

加大对煤矿机电设备的投入,对陈旧落后的机电设备进行及时的淘汰和更新,禁止使用淘汰的机电设备。严格按照机电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运行操作,避免机电设备的超负荷使用,减少由于机电设备故障带来的安全隐患。引进先进的机电设备,提高煤矿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使机电设备的整体性能得到提升,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

4.提高机电安全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同时加强对现有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煤矿企业要十分注重机电安全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并采取应急演练的方式,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应变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提升机电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