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6:27:30
序论:在您撰写系统管理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013年两年在我院接受保健服务的0-3岁儿童,2012年接受服务的儿童有1056人,其中0~1岁儿童有378例,1岁~2岁儿童有354例,2岁~3岁儿童有324例;男性儿童有576例,女性患儿480例;2013年接受服务的儿童有1072人,其中0~1岁儿童有386例,1岁~2岁儿童有330例,2岁~3岁儿童有356例;男性儿童596例,女性儿童476例。
1.2管理方法
采用儿童保健管理的相关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将0岁~3岁的儿童人数当做基数,按照操作程序将儿童人数记录在儿童系统的管理人数中,相反则为非系统管理人数。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年龄组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通过表1可以看出,2012年的系统管理人数有384人,占36.36%,非系统管理人数有672人,占63.64%;2013年的系统管理人数有856人,占79.85%,非系统管理人数有246人,占20.15%。
3.讨论
儿童保健的管理工作已成为妇幼保健的一项重要工作,但0-3岁儿童因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复杂,且0-3岁儿童保健的系统管理也是整个儿童保健服务的重点的服务性项目,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多种多样的问题,因此,应加强对儿童保健的系统管理。通过表1可以看出,我院的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在2013年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从2012年的系统管理人数占总人数的36.36%上升到2013年的63.64%,系统管理率大幅提升。但儿童保健系统的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多种问题,为此我们应加强管理,确保通过提高儿童保健系统管理,降低儿童的死亡率。
(1)领导应重视儿童保健。院方领导应调派经验丰富的医师来充实儿童保健工作[2],通过医师的带动提高儿童保健的服务水平。也可将临床与保健相互结合,完善儿童保健系统管理;院方应制定奖惩措施,对儿科医生进行不定期的培训,提升医生对儿童保健系统服务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医院涉及到儿童服务科室的服务能力。加强对儿童保健医生的继续教育,提高儿童保健医生的保健知识以及素养;加强对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资金支持,确保儿童保健系统的正常运行。
(2)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好儿童保健系统网络的使用率。医院鼓励各科室之间进行不定期的交流,增强各科室之间的沟通能力,鼓励各科室加强科室之间的相互配合与支持。如儿童保健医生应加强与妇产科医生的沟通交流,妇产科医生在妇女怀孕期间就应加强对儿童保健检要性的宣传,也可在产妇分娩后加强对儿童检查时间、地点的通知等;加强与社区等基层妇女工作者的联系[3],及时掌握各个社区及村的新生儿情况,提前填写登记表,确保提前采取相关资料工作。应完善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系统,掌握完整的儿童家庭信息,因每个家庭受经济条件及家庭情况的影响,对于儿童保健服务的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在儿童保健系统的管理中,非系统管理人数仍然占据较大比例,而之所以出现非系统管理人数,大多是由于家庭对儿童保健系统的认识不清,因此应加强对儿童家庭情况的掌握。应加强与计生部门的横向联系,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性。特别应加强与疫苗接种部门的联系,促使多方宣传、监督,在给患儿接种疫苗时提醒家长关注儿童保健,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的正确认识。
(3)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与教育,特别是要在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中注重对家长的健康教育,可以通过举办知识讲座、义诊等方式加强对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也可通过进村入户、街头免费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充分宣传儿童保健知识,提高家长自觉参与健康保健检查的主动性。
(4)对儿童保健管理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方式。实施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院方对儿童保健的管理能力以及管理效率。利用信息化管理,可以及时进行儿童保健管理的更新、统计以及核实工作,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与改进,从而提高儿童保健管理系统率。
1.1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门诊病人40例。纳入标准:①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修订的SLE诊断标准确诊为SLE病人;②经住院系统治疗后病情稳定;③需门诊治疗或复查随诊;④年龄14岁~45岁;⑤学历:小学及以上文化;⑥有简单网络应用的知识和能力;⑦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狼疮脑病病人;②有精神疾病病人;③生活不能自理病人。
1.2研究工具
1.2.1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婚育情况、经济状况等。
1.2.2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共90个项目,分9个因子和其他。①躯体化,共12项,主要反映主观身体不适感;②强迫:共10项,反映临床上的强迫症状群;③人际关系:共9项,反映与他人相处时的不自在或自卑感;④抑郁:共13项,反映与抑郁症状相联系的广泛概念;⑤焦虑:共10项,反映与焦虑症状有关的精神症状及体验;⑥敌对:共6项,主要从思维、情感及行为3个方面反映病人的敌对表现;⑦恐怖:共7项,与传统的恐怖状态反映的内容基本一致;⑧偏执:共6项,主要是指猜疑和关系妄想等;⑨精神病性:共10项,主要是精神分裂样症状项目;⑩其他:共7项,上述因子不包括的、主要反映睡眠及饮食情况。每项均采用5级评分制。本研究利用SCL-90测查SLE病人的心理状况。
1.2.3SLE病人门诊管理信息系统
由我科人员与软件工程师合作设计。软件工程师通过我科人员对其提供的有关专业信息,利用Access程序,建立SLE病人门诊管理数据库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应用部分包括:病人信息管理模块、健康教育模块和随访信息模块。利用SLE病人门诊管理信息系统对SLE病人进行管理。
1.3研究方法
1.3.1调查问卷发放及收集
采用一对一问卷调查。能够独立完成量表者,由其独立完成;独立完成有困难者,协助其完成。调查人员对研究对象不明条目给予解释,保证每条目解释内容的一致性。在管理前及管理后各进行一次问卷调查。
1.3.2管理模式的实施
利用SLE病人门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采集病例及建立管理档案:课题组对病人的信息严格管理,确保病人隐私不外泄。对符合入选条件的病人,护士把采集到的资料输入电脑,分别储存在病人信息管理模块和随访信息模块。评估病人:对病人的资料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把不同情况的病人进行分类记录。如肾脏损害用“S”标记,血液系统损害用“X”标记,皮肤损害用“P”标记;使用激素治疗后出现高血压用红色“↑”,血糖高用橙色“↑”,血脂高用黄色“↑”标记。标记储存在病人信息管理模块中。根据病人使用激素量、免疫抑制剂使用或具体病情和医生医嘱设置复诊提醒时间。实行护理干预:根据病人信息管理模块中不同符号标记,识别不同情况的病人,给予不同的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教育处方根据病人信息管理模块中不同符号标记从数据库中提取导出,可通过Email方式或飞信发送,也可通过QQ传送。利用软件的查询、提醒功能,检索病情改变,2d~7d后需复查或更改用药量或执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病人、两个月未来复查的病人进行电话随访。此工作每周执行1次。随访时不仅和病人沟通,而且与家属沟通。随访内容为相关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为病人争取家庭支持,督促病人按时复诊,严格遵医嘱用药。根据病人的需要及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处方。对需要进行心理辅导的病人则约定时间进行专人辅导。为了方便与病人沟通,除了设立固定的随访电话之外,还有专用邮箱和QQ群,方便病人表达内心感受,也使医务人员能及时采集到病人信息,网络应用能力差的病人予以培训指导,保证每位参与病人能够利用手机短信、邮箱、QQ群这些信息平台传递、获取、分享信息,与医务人员达到互动。其目的主要是对病人用药、饮食、日常生活(包括运动、休息、学习、工作、皮肤护理、口腔卫生方面)生育与避孕、心理等各方面进行长期、系统、有效管理。每次随访及干预内容、时间都记录并输入随访信息模块中储存。按时复诊的病人,每次复诊的临床资料交专管护士处,录入数据库中存档。干预效果评价。通过门诊日志记录,查病人是否按时复诊,3d查1次。未按时复诊的病人,及时追踪原因。电话随访后的病人,1个月后再进行电话回访,主要了解病人是否按医嘱服药、饮食、日常生活(包括运动、休息、学习、工作、皮肤护理、口腔卫生方面)、生育与避孕等方面是否遵循医务人员指导。并把评价结果记录输入随访信息模块中储存,为下一次的评估及干预提供依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干预前后得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SLE病人应用门诊管理信息系统前后SCL-90评分比较,各因子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因子项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会计已经从原有的记账、报账向着经营管理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高了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自身的问题以及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和个人素质等原因,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以保证财务实行电算化后的系统正常、安全、有效的运行。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变化
(一)内部控制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控制范围扩大在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原则是:职务相分离,职权不相容,不同的工作人员在各自确定的工作领域内工作,各司其职,各级主管依照相应的制度进行严格的监督。在电算化会计环境下,授权控制是最主要的组织原则。工作人员利用授权程序所提供的文件和口令,获得相应的权利,在会计电算化系统里处理授权范围内的业务。内部控制的形式已经由原来的制度控制转变为制度控制和程序软件控制。这就意味着在新的会计工作环境下,加强财务软件的系统权限控制、口令管理程序控制、修改程序控制、网络系统权限控制等工作成为内部控制的又一项重要的工作。
(二)内部控制的数据处理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传统手工会计工作环境下,科目汇总表、资产负债表、借贷试算平衡以及相关的财务报表分析均需要进行人工汇总计算,使得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很大,同时也容易造成数据上的计算错误。在电算化会计环境下,只需录入原始数据或通过外部系统转入机制凭证并在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指导下进行会计分录,通过凭证的审核、修改、确认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打印输出,科目汇总、借贷平衡等工作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同时可以根据需要生成会计报表。(如图:1)大大降低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也避免了计算加总等工作出现的错误。
(三)数据记录方式和保存介质的变化带动内部控制的变化
手工会计方式下,数据记录主要依靠工作人员的手工记录,出现记录错误的可能性加大,而且同一类数据可能会重复多次记录。数据保存介质是“纸”介质,保存这些介质需要占用很大的空间,还需进行放火、防水、防潮、防盗等工作。在电算化会计工作环境下,数据保存介质是“磁盘”,磁性介质。磁性介质的采用节约了数据的保存空间,也使数据的存取方便了许多,同时通过数据拷贝、转入等方法避免了手工记录中出现重复记录的现象。磁性介质的保存除了需要纸介质保存所需的部分工作外,还要进行防病毒、防磁化等工作。由于磁盘存在着物理易损性,需要对磁盘进行备份工作。
二、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系统环境下的内部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的特殊形式,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系统将向着更加深广的方向发展,将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带来新的机遇。会计电算化系统取代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将是一种趋势。但会计电算化系统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与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相比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务相分离,职权不相容原则的重要性下降传统手工会计信息处理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职务相分离,职权不相容原则。电算化后,这一原则的重要性下降甚至得不到遵循。由于系统操作的高度集中,许多岗位可以合并,许多手续合并到计算机统一执行,会计工作人员大大减少,从而使一些不相容的职务得不到分离,降低了工作人员相互牵制的效力。如,有些会计人员既从事数据的输入、输出工作,又负责数据的报送,这样就增加了他们在未批准的情况下直接对使用中的数据和程序进行修改、复制或删除等操作的可能性,从而使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受到威胁,也增大了作假舞弊的可能性。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授权存在安全隐患
传统手工会计授权下,对于每一项业务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应工作人员的签名或印章。签名或印章的访写、仿造具有一定的难度。会计电算化系统授权方式是口令授权,口令授权存在于计算机系统内部。口令对于稍懂计算机操作知识的人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秘密,因为可以绕过财务软件的相关控制措施,通过打开计算机财务数据库进入财务报表等系统,则所有的财务秘密均可见。同时,业务人员可以利用特殊的文件或口令,获得某种权利或运行特定程序进行业务处理,从而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例如:收买公司业务人员,通过非法取得他人口令,开出销售提单;非法核销客户应收账款及相关资料;掌握公司顾客订单密码,开出假订单,骗走公司产品等。口令一旦被窃取,很难发现。
(三)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执行主体和保存介质存在安全隐患
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执行主体是计算机。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由于硬件系统存在物理易损性,一旦硬件系统出现故障或因停电等其它非人为原因,将导致数据不能被处理,会计工作不能进行。数据处理的准确、高效主要依赖于财务软件的质量和性能。一旦软件质量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数据处理的准确和速度。一旦程序中出现严重的病毒,将会严重危害系统的安全,若不能及时排除病毒很有可能扩大损失。会计数据主要保存在计算机的磁盘或者外在软盘、光盘中,一旦磁介质由于受热、受潮、折损等原因出现损坏,保存的会计数据将会丢失,如果没有相关备份的话,将给会计电算化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失,严重的影响到企业的会计工作。磁性介质以磁信号存储信息,如果数据被人为恶意修改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四)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出现新的问题
网络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下,任何信息在理论上都有可能被访问到。会计电算化系统下,会计信息通过物理通信线路传输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例如:网络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有可能导致审计线索的紊乱;网络信息很有可能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拦截或者被人为篡改;网络中存在的病毒和网络“黑客”的侵袭都可能给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带来危害。
(五)会计电算化系统下差错的重复性和蔓延性
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下,由于数据处理环节相对分散,一个环节数据出现错误,下一个环节还可以发现并更正。但是,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处理集中化、自动化,数据可以转入、拷贝,因此一个业务的数据错误往往会重复出现几次,从一个环节蔓延至其它环节,导致整个系统数据失真,使得错误的严重性加大。例如:在录入原始会计数据期间,录入的错误数据就会再次用到会计科目汇总的过程中,影响到会计科目汇总的结果,导致科目汇总数据的错误。在进行经济指标分析时,又可能会再次使用到错误的科目汇总数据。从而,因一个数据的错误而导致一连串系统的错误,从而影响到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失真。
三、加强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若干对策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一部分,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内部控制的好坏成败将决定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得失成败。世界上凡是经营管理成果出众的企业,一定拥有出色一流的电算化会计信息内部控制系统。在我国,会计电算化系统尚处于初级阶段,加强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将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一)加强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1.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业务人员组织控制
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环境下,要对手工系统环境下的结构做出调整,对各类会计岗位进行重新的划分,在授权过程中运用内部审计,按照权、责、利相结合原则建立岗位责任制。对财务软件的开发人员、维护人员和会计业务操作员、出纳员进行合理的岗位分工。形成三类工作岗位:系统设计与维护岗位、账务处理岗位和专业核算岗位,坚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
2.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和维护控制
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和维护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一套完整而严格的操作和维护规程来实现的。规程应包括操作的具体流程,各环节的主要分工和职责,注意事项,维护的时间和方面,维护的程序等内容。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和维护控制主要是为了保证财务软件操作的规范化,保证财务软件正确安全的运转,防止软件被非法修改、删除。3.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档案管理
会计信息系统档案主要是指打印输出的各种账簿、报表、凭证、存储会计数据和程序的软盘及其他存储介质。会计电算化系统在处理业务时所产生的各种账簿、报表、凭证均应由专人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磁性介质必须及时进行备份,并做好防止计算机病毒侵袭的工作。所有财务档案均应做好放火、防潮、防尘、防盗等工作,并定期盘点整理。磁性介质还要进行防磁工作。
4.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主体是“人”,但无论软件质量如何优良,规章制度如何完善,作为电算化会计系统实施主体的“人”不能发挥作用,有制度而不去执行,甚至恶意的修改软件程序,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非法取得口令,最终还是达不到内部控制的目的。因此,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能力素质的建设应直接纳入内部控制结构的内容。企业管理者应当重视对财务工作人员的选用与培养,增强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业务水平,达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主体诚信。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执行主体的控制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执行主体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构成。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连网技术广泛应用于会计电算化系统。因此,加强对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管理,保障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互连网上的安全将成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1.加强会计财务软件的研发和维护
财务软件属于应用软件。一般来讲,任何一种应用软件从立项设计到最终淘汰都需经历分析、设计、编程、测试、维护等几个阶段。财务软件不同于游戏软件,事关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因此,对于财务软件的研发管理将是尤为重要。在软件研发之前要进行需求分析和可行性评估;系统设计时要坚持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保证软件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在编程阶段,运用标准统一的程序语言进行编程,对最终产品的程序原代码进行编译处理,并进行加密;测试阶段,运用黑盒测试模型和白盒测试模型对软件进行测试,查找设计、编程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到达数据输入与运算输出的结果相对应,达到需求分析的目标。应对在用软件进行定期维护,以保证软件安全、平稳、高效运行,并不断完善财务软件的功能。
2.财务办公地点引入机房管理制度,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管理与维护
财务办公地点引入机房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安全,为计算机设备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保护计算机设备。财务办公地点应具备放火、防潮、防尘、防磁和防辐射等条件,保证供电系统等辅助设施的良好持续运转,关键的硬件设备应进行备份,要留有备用的计算机,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硬件环境的正常运行。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应具备加密措施,重要数据应有备份,工作人员不得在财务专用计算机上上网、插入外来软盘、光盘,以防止病毒侵入计算机破坏计算机软件、硬件;定期对计算机进行查毒、杀毒等工作,保护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环境的安全。财务工作地点应实行“闲人免进”制度,防止无关人进入,进行工作日志和来访登记制度,实行专机专用,专人负责。
3.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网络环境的管理与维护
网络安全性的指标主要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采用密码管理和登陆制度控制网上财务数据的读取;起用防火墙,隔离会计电算化系统与外部访问区之间的联系,限制外界透过放火墙对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库进行非法访问;采用数据加密、回响检查等技术手段进行网络管理以防止由于遮荫问题、设备故障导致数据丢失以及不法分子非法拦截盗用财务数据信息等安全隐患,保障会计电算化系统网络环境的安全运行。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业务操作的控制
会计电算化系统业务操作主要包括数据的输入、数据的处理和数据的输出。对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过程的控制是保证会计核算系统有效的关键。只有经过核准的会计业务经过正确的输入,进恰当的处理和运行,并及时的输出,会计核算系统才能实现自身的目标。
1.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输入控制
会计电算化系统输入控制的重点在于建立适当的授权和审批机制,并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通过设立专门的审核人员对系统每笔业务进行合法性和准确性的审核,从源头上防止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发生,避免因错误或舞弊导致的连环性、重复性错误。采用编码制度,会计科目统一编码,不仅提高了录入的速度和准确性,而且规范了行业管理。设置逻辑控制,平衡校验控制,错误更正控制来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查错、改错的功能。
2.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处理控制
会计电算化系统处理控制的重点在于处理过程的适应性控制、数据溢出性检测、重大错误纠正控制。建立系统处理的适应性控制,允许软件用户在一定限度内自由制定或改变会计政策,适应企业自身的规模和环境;建立数据溢出性检测以保证数据超出计算机容量而产生的数据损失,避免因数据溢出所造成的数据信息失真;操作过程中的失误是在所难免的,因此,系统应对用户的某些操作做出再判断和再确认设计,以防止系统数据被执行重大错误操作。
3.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输出控制
会计电算化系统输出控制的重点在于输出检查控制和输出文件的使用权限控制。定期或不定期的核对输入信息与输出信息的一致性。通过对凭证、账簿、报表数据的查询、打印,并进一步的核对、检查可以有效的预防利用计算机犯罪。系统输出的会计资料中,有些资料属于机密文件,未经批准授权任何人不得接触机密文件,并应建立严格的文件保管和登记制度,以防止恶意窃取和损坏重要机密的会计数据。
此外,凭证格式标准化控制、凭证顺序号控制、凭证审核控制、重复输入控制、对应科目合法性控制、保留审计线索控制,修改痕迹控制、数据备份控制等都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输入控制、处理控制、输出控制的有效方法。
四、结束语
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使会计电算化系统不断更新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替代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是必然趋势。目前,会计电算化系统已经在各个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广泛应用。WTO后,中国经济的发展将进入快车道,中国的企业要走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加强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将成为各个企业在财务工作中以及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内部控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管理和效益。
参考文献:
1.艾文国。会计电算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定迅。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再认识[J].经济经纬,2004(1):132-134.
3.董付君。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J].经济师,2003(4):103-105.
4.,王华民。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3):48-50
5.温凯婷,周宁。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下的内部控制[J].内蒙古财会,2002(12)26-27
6.龚小君。计算机引入后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2(5)74-77
7.史迎春。会计电算化及其对财会业务内部控制的影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6)209-211
8.黎克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6)75-78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HIS;制度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0(b)-076-02
医院信息系统(HIS)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施的现代化医院管理模式和优化医疗工作流程的一种重大变革。我院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经过13年的不断升级改造,整个医院信息系统已初具规模。总结13年来医院信息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的经验,深感建立和制定相应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用制度保证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和管理的重要性,也在此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现总结如下:
1结合实际,制定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医院信息系统是把医院产生的各种信息输入计算机网络系统,由计算机完成信息的储存、处理、传输和输出,在院内形成信息共享,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但这些最终都是由人来操作和掌握的,医院信息系统只是得以完成这些任务的工具和手段。而一个好的管理手段必须要依靠健全的制度来保证落实,切不可以为上了医院信息系统就万事大吉,存在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了[1]。要使医院信息系统安全运行,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一定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制度来管理医院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我院实施医院信息系统伊始,就将制度的建立作为首要工作,依据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实际状况,逐步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规范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操作,以制度促进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我院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制度涉及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四个大类,每类都有若干种。具体为《医院信息系统管理总则》、《医院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规则》、《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各项制度》、《医院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奖惩细则》。
1.1《医院信息系统管理总则》
《医院信息系统管理总则》是一个公共性的制度,分为四章二十三条。从总则、技术管理、工作站管理等共性管理的角度规范了医院信息系统的操作,确定了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管理的意义及目的,对医院信息系统的技术管理提出了要求,对所有接入医院信息系统的工作站点做了统一要求。
1.2《医院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规则》
《医院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规则》共有五章二十六条。从安全保护、安全监督、相关责任等方面对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及网络中一切设备的安全进行了详尽规定,并提出了对违反规定而应承担的责任。要加强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2]。
1.3《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各项制度》
《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管理各项制度》共有九章六十六条,具体针对计算机信息中心工作职责、机房的管理、信息储存及保管、互连网站、数据备份、应急恢复、网络设备的购置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1.4《医院信息系统工作流程》
《医院信息系统工作流程》涉及到实际操作的各个环节,共有二十四项流程。实践证明,如果不及时制定相应的流程规范,在医院信息系统的运行中必然会出现混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1.5《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奖惩细则》
《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奖惩细则》分为十一条,依据上述各项规定及医院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对平时医院信息系统应用中易出现的不规范操作而造成的各种损害所制定的奖惩办法,是对上述各种规定的有力补充。
2狠抓落实,确保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的实施
建章立制并不只是写在纸上,订在墙上,而是要落在实处。自制度建立以来,狠抓制度的落实也就成为医院信息系统成功运行的关键因素。只有严格执行这些制度,才能保证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达到建设和应用医院信息系统的目的。
2.1组织学习,领会制度的实质
整套规章制度在颁布后,印文下发到各个部门,要求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不但对原来在岗人员,而且对新上岗人员更是广泛宣传,组织学习,并将其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方面,列为上岗考核的内容,使之人人知晓,从而强化这些制度的执行意识。
2.2加强监督,促进制度的执行
有了规章制度还必须要有一定的监督机制来督促这些制度的执行。为此,我们将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的监督执行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责任考核中,形成以制度监督制度执行情况的局面。通过这种方法,促进了制度的执行,使制度的执行成为全院各类人员的自觉行为。
2.3建立记录,细化制度的管理
可操作性是建立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制度得以落实的前提。为此,我们根据制度内容,建立了各种相应的记录本,如《服务器维护记录表》、《网络系统维护记录表》、《系统软件维护记录表》、《HIS应用软件维护记录表》、《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维护更新记录表》、《数据备份日志》、《日常工作日志》等各种表格和日志,从而细化制度的执行,明确各级各类操作人员的职责。
3拾遗补缺,进一步完善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实施后,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医院管理的要求和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的运行,做相应的调整,原有的规章制度必然要随着新的要求的提出而补充和修改。而且规章制度多半是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制订的,当医院信息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往往会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也需要补充和修改[2]。如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实施后,我院对医院信息系统中有关费用结算部分做了新的规定,流程也有一定的改动;再者医院信息系统中增加的一些新子系统上线后,也都对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医院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转和有效应用和推广的重要保证。同时,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也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4]。
[参考文献]
[1]梁珂.医院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中国医药研究,2005,3(2):168-170
[2]宋颖杰,于明臻.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7):104,110.
一、BPR的基本思想与现代企业生产要素重构
(一)BPR的基本思想
BPR即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业务过程重构之意。源于1993年迈克尔。海默在《企业流程重构—管理革命的宣言》一书。是生产运作系统设计的新思想和新方法。BPR的基本思想是过程导向,即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不再将精力集中在狭义的任务上。突破企业中部门间的界限,将分散的在各功能部门的任务整合成过程流。过程是一组有界的相互之间紧密联系和活动集合,每个活动都有明确的输入和输出。每种输入和输出都是通过特定的转换机构实现的。怎样运用BPR的基本思想,重构现代企业的生产要素呢?
(二)现代企业的生产要素重构
传统的生产要素仅指原材料、机器设备、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与传统的生产经营环境相适应。而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信息时代,在企业生产要素中,科学技术的含量和信息要素显得愈来愈重要。
企业是个生产经营体系。企业为了从事生产或劳务,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就必须具备实现目标的特殊功能,即必须拥有生产某种产品、提供某种劳务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反映这种要素相互结合运动的各种信息。因此,企业系统主要是由人、财、物、信息、目标等五个要素所组成。(见图1)
(三)现代企业系统是生产要素输入和输出的特定转换机构
由上述要素组成的企业系统,可以抽象地看作是一个转换机构。这个转换机构的功能是将输入转换为输出(见图2)
企业系统输入原材料、能源、劳动力、技术、资金、信息等资源,经过转换机构的加工处理,输出物质产品、增殖了的资金、局部革新了的技术、以及具有新作用的信息等。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基本生产单位。社会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影响、制约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例如,国际形势、社会变动、政府的方针政策、经济动向、市场状况等,都会对企业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企业必须使自己的活动与社会经济活动协调吻合,密切衔接,以适应环境的要求和变化,并对整个社会经济体系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现代企业系统的流程重构
现代企业系统的流程包括四大流程:企业的产品流程、企业的价值流程、企业的人事流程、企业的信息流程。
1.企业的产品流程
在商品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作为商品,具有两重性:有用性和价值。产品的有用性由三方面组成,一是物质实体,即产品由何种原材料制成;二是效用特征,即产品的用途、性能等,它是根据社会需求通过设计、加工制造而成的;三是外观,即产品的形状、涂色、包装等,使产品不但能用,而且外观要美。产品形成、生产出来之后,就可投入市场销售。社会需求不断发展变化,产品也要不断更新变革。产品更新变革之后,生产过程也必须相应地进行或多或少的调整、改造,或根本性的改造。这个过程的运动程序是:根据市场预测和企业决策,进行产品的研究、设计和制造,生产出产品;经过销售供用户使用和消费;在使用过程中为用户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并了解和研究使用中的要求,进一步改进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以便生产出更好的产品投入市场。这个过程就是企业的产品流程。
2.企业的价值流程
企业的产品流程,同时随着资金的筹措、投入运用、耗费,获得资金成果的价值流程。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要耗费各种各样的资源,产品销售之后,要对各种耗费进行补偿,同时要获得盈利。所以对整个产品流程要用货币形式,从价值方面进行核算、监督、控制,使产品在充分利用资源和最经济、最合算的条件下生产出来。这就需要有一个价值系统、财务系统来表现企业的产品流程。伴随产品流程,并以货币形态来反映、监督、控制产品流程的资金运动过程,就是企业的价值流程。
3.企业的人事流程
生产经营活动的客体是物质产品及其生产经营过程,而主体是劳动者。劳动者的录用、调配、培训、考核、工资、福利、奖惩、升迁,以及质量要求、数量控制、各类劳动者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等,都应按照企业产品流程各部分的客观要求合理安排,在劳动过程中,通过建立科学的组织机构和合理的规章制度,协调人事行为,以劳动的数量、质量、管理方式、劳动技能、劳动者的工作效率,来主导产品流程正常、有效地进行,这样的人事发展变化过程,就是企业的人事流程。
4.企业的信息流程
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都是通过信息进行的。通过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控制为管理服务。企业的计划系统也包括在企业信息系统之内。由于它的作用重要,因而在企业系统结构图中单列出来。反映产品流程、价值流程、人事流程的运动过程,并对上述过程进行调节、控制,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管理信息运动过程,就是企业的信息流程。企业作为一个系统,从属于更大的系统。企业要根据国家法律、法令,根据国内与国际形势、市场状况、经济动向、国家计划等方面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改革、适应外部需求,满足社会需要,促进社会发展。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成本控制系统重构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系统结构的特征
1.企业系统是人机系统
企业是由提供劳动力资源的人和形成劳动手段的机器设备、设施、工具以及资金、信息、其他物质资料等构成的。企业功能的发挥,要通过人的作用,以人为主体实现人机结合。企业系统中的问题主要是人与物、人与人、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问题。只有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发挥劳动力手段的效能,在人的合理结合中,创造企业效益。
2.企业是动态的开放系统
外部环境的变化,经常影响企业系统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内部、外部的信息反馈网络,就是为了适时调整结构和行为,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提高企业自身适应能力。同时,对环境施加影响,争取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外部条件。
3.企业是多层次、多目标的系统
如果企业作为一个系统,它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分系统,如科技开发分系统、生产分系统、营销分系统、财务分系统、人力资源分系统、后勤服务分系统等。分系统又可划分为若干个更细的子系统等,例如,生产分系统可以划分为各种产品的生产体系,每种产品的生产可能就是一个分厂,分厂中设有车间、科室、工段、班组等。由上所述,企业是个多层次的系统。企业系统与分系统、分系统与子系统、分系统与分系统、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关联,表现为总目标、分目标与各项具体目标之间的关联,因而企业系统又是个多目标系统。根据企业系统的层次和目标,来设计企业的结构和功能,并使其合理化,是企业活动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控制的特征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企业对出资者资产的保值、增殖负有责任。如何反映和控制这种责任呢?在产品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为:销,且供销环节的外部经营环境相对稳定。因而,成本控制仅限于“制造成本”领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是根据“订单”进行生产,根据生产任务进行原料采购,其经营环节为:销产供,且供销渠道变化,价格波动频繁。因此对成本控制的研究,应冲破偏狭的“制造成本”领域,在更广阔的范围进行研究。
(三)企业成本控制系统功能重构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要目标是追求投资者资产达到最大的增殖能力,这就要求经营者创造出经营资产的最佳获利能力。其对策是建立责任成本控制系统。责任成本控制系统不应是封闭系统,更不是孤立系统,应属于一个环境适应性很强的开放系统。因此,该系统从空间角度分析,不仅包括生产成本而且还应涉及到设计成本和流通成本;从时间角度分析,不仅包括责任成本的事中控制,还应包括事前、事后控制。具体讲,该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
1.决策预控功能
系统的决策预控功能是指企业不同层次的经济责任单位,在该责任单位经营权力所能调节和控制的责任成本范围内,对各种经营方案进行比较、选择、把传统的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前预控行为。这种事前预控应包括的内容为:第一,决策风险的预知性。市价的波动性带来决策的风险,这种风险必须在正式经营生产之前,予以充分揭示。因此,各责任单位的决策者,应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拟定出最不利条件下的经营方案。把决策风险,预先控制在正式生产经营之前;第二,决策单位的层次性。责任单位的层次,也许是车间,也许是厂部,也许是某一企业集团。不同的责任单位,有不同的责任预控目标。衔接各个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责任单位的利益所使用的计算工具——科学的内部转移价格;第三,决策方案的可行性。判断决策方案是否可行所依据的原则只能是经济评价的原则,即不仅要评价该方案生产技术上的可行性,而且要评价市场上的可销售性,更要评价经营方案的可获利性;第四,决策过程的科学性。企业实施责任成本的预警系统。决策过程,正是各责任单位,根据确定的决策目标,不断发现、补充、优选方案的过程,即科学化决策过程。
2.成本预测功能
企业全面的成本预测,是使企业“内部”生产能力适应于“外部”市场状况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佳途径。传统的责任成本控制理论,对责任成本控制的研究,停留在“制造成本”领域。其责任成本的层次关系。如图3所示。
传统的责任成本控制理论与产品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是相适应的。这是因为在产品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供、销环境相对稳定,抓住了“制造成本”,就等于抓住了经济效益的“源头”。
当企业的销经营模式被销产供模式所取代时,客观上宣告了传统的责任成本控制理论的过时。
企业实施现代企业制度所建立的责任成本控制系统,必须从“源头”控制,即从设备选型、产品设计开始。因为“源头”控制的缺陷,对于产品制造成本而言,是一种先天不足。“源头”控制,直接影响“制造成本”的料、工、费、责任成本控制,应以“源头”控制为起点。“源头”控制,离不开市场调查和成本预测。责任成本“源头”控制制及成本预测功能如图4所示。责任成本控制系统的预测功能,是建立在设计、生产,销售各部门的责任成本预算的基础上,具有准确性、可信性、全面性的特征。
3.责任预算功能
责任预算是责任目标的具体化,是责任成本控制的分项展开,其实施步骤为:
第一,计算责任成本的预算差异。责任成本预算差异=责任成本实际发生额-责任成本预算成本其中:责任成本预算额=(实际产量×单位变动项目的责任预算成本+固定项目的责任预算成本)
第二,分析责任成本预算差异。按财务分析的“连环替代法”或“差额计算法”分析责任成本预算差异并分析计算出“量差”和“价差”,查找产生差异的各种原因。
第三,追溯责任成本预算差异。责任成本预算差异的追溯过程,是各经济责任单位所负责任的追踪过程。例如,销货部门反馈的信息是:产品质量差、次品废品多,退货、退款频繁,其追踪过程,如图5所示。
第四,责任预算、绩效考评。各经济责任单位的净收益=该责任单位提供的实物量或劳务量×内部转移价格-责任成本实际发生额4.产销预调功能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中企业实施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责任成本控制系统的出发点,应是追求投资者资产达到最大的获利能力,而最大获利能力的取得,有赖于从“工厂”到“市场”的全方位的衔接平衡。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的产品仅属于获利的载体。因此,从生产到流通全方位降低获利载体的劳动消耗,使产品从“工厂”到“市场”的“惊险跳跃”中,风险最小,获利最大。“惊险的跳跃”的全过程,正是产销预调功能发挥作用的过程。产销预调功能,如图6所示。
「参考文献
1、陈荣秋。生产与运作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陈荣秋。生产计划与控制:概念、方法与系统。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经营决策与管理控制的辅助管理系统,它以完成会计核算为主要任务,对企业经营的会计资料与会计信息进行搜集、分类、存储、传递与报告,为进行会计管理、分析与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会计信息系统是在信息技术化的洪流中产生的广泛应用于我国金融系统的企业管理子系统,是信息技术与会计流程结合的产物。会计信息系统不同于传统的会计处理系统,它有着自身典型的特征。首先会计信息系统在会计资料方面能够实现高度共享,能够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实现不同系统间数据等会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并且巧妙地避免了数据的重复录入,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效率;其次,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有着严格的内部控制,通过对计算机软件的设置即能完成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具有客观强制性;最后,它实现了有效的人机结合,这体现在会计信息系统以计算机取代人工完成会计工作从而有效实现数据处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2.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现状分析
一方面,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借鉴了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经验,避免了盲目探索,而且结合了我国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能够很好的为企业管理服务。近些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已经产生了商业化进程,会计信息系统在节约人力资源成本的同时也实现了会计核算效率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会计信息系统面临着来自系统本身硬件软件因素、运行环境、人员素质、管理水平以及会计制度等内外部环境风险。不仅如此,其在信息方面存在严重失真问题,会计信息造假现象随处可见,这样造成了客户利益的损失,使得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严重阻碍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3.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管理的措施
3.1培养专业会计人才,重视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会计信息的各种造假现象从一定角度反映了会计从业人员道德素质的低下。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其对有关事务的判断力以及会计业务的完成,必须重视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一方面会计人员本身要有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与专业水平的意识,能够做到工作上严于律己,注重经济业务的实质并严格遵守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提高自己的事物的认知,这方面也需要企业文化的熏陶以及对员工道德意识的强化。另外一方面,企业应为员工提供不断学习的机会,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知识技能与实务操作能力的训练与考核。要求员工定期进行相关业务的培训与再教育,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同时通过定期的技能考核明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积极主动地加强学习,弥补不足之处,取长补短,提升自身能力。
3.2从价值链角度优化业务流程
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管理依赖于对业务流程的优化改进,企业需从价值链角度出发,通过对价值的分析明确会计信息系统业务流程中的增值环节与非增值环节,并对不必要的非增值环节进行消除,优化其业务流程从而实现企业价值链的增值。这样通过对不必要业务流程的削减,降低了会计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错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发生风险的概率,在优化业务流程的同时也实现了对风险的有力控制,有效地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3.3强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
企业的高效运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严格的会计内部控制。只有控制好内部信息,强化内部管理,才能由内而外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为此,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要求执行管理,并成立专门会计内部控制小组独立负责企业内部的所有会计信息工作,有效加强内部控制。在处理财务的过程中,要公正客观地处理所有的会计信息工作,与此同时,要加强对内部控制小组的严格监控并认真审核其工作内容,做到奖罚分明,刺激员工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有效提高工作绩效。另外对会计信息系统实现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问题并改善的过程,在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到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加强管理,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
3.4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管理
会计信息系统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安全性方面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必须重视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管理。在硬件系统方面,要根据企业真实情况选择运行状况良好并能满足企业需求的产品;根据设备对环境的要求创设良好运行环境确保系统运行的正常稳定;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维护防治数据的丢失。在软件系统方面,则要对数据的输入输出进行合规测试以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定期更新和升级软件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加强安全防护工作提高软件抵御外部攻击的能力。
4.结束语
1.1处方入选标准
处方上有1种或以上中成药,即纳入为中成药处方。
1.2中成药使用合理性观察指标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处方管理办法》,结合药品说明书、文献资料等,拟定用药合理性指标。①用药与诊断是否相符;②是否重复开具具有同类功效中成药;③用量用法是否规范;④药物配伍是否合理;⑤疗程是否合理。从5项观察指标进行判断,如有1项及以上不合理,即判断为不合理用药。
1.3中成药合理应用系统管理方案
①临床医生方面根据临床常见疾病,将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常用中成药,按照西医疾病系统分类为纲,以中医辨证分型为目,编写《社区常用中成药使用手册》,重点讲解疾病各主要证型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常用中成药的组成、药性、适应证、禁忌等。②药剂人员方面对处方进行认真审核、评估、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积极提供药品相关信息。③医院管理方面加强质控小组的检查力度,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落实到相关职能部门。④信息系统方面将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常用中成药,根据功效分类、药理作用、ADR以及药物间的配伍禁忌等,制作成简单易行的合理用药提示软件,包括设置处方必填项目,同一功效分类药物出现叠加使用时予以重复用药限制,常见药物配伍禁忌提示,设置单次处方最高剂量,毒性药物使用提示等。⑤患者方面通过举办讲座等各种有效手段,向患者普及中成药使用常识,促进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1.4统计方法
用数据库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alquerylanguage,SQL)对处方数据进行查询,应用SPSS软件进行资料处理与统计分析,并根据资料类型、数据分布特征选择相应的统计描述与推断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中成药使用医师执业类别情况
本次调查抽取2012年1-6月和2013年1-6月处方共112972张,其中中成药处方70331张,占处方总数的62.25%,中医执业医师开具的中成药处方仅占18.00%(12660/112972),西医执业医师开具的中成药处方占82.00%(57671/112972)。
2.2系统管理前后不合理中成药处方比例
系统管理前不合理中成药处方比例占26.95%(8582/31836),管理后不合理中成药处方比例为12.55%(4832/38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中成药不合理处方分类统计系统管理后,用药与诊断不符、开具同类功效中成药、用量用法不规范、疗程不合理现象较管理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1)。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