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航空航天科技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16:26:52

序论:在您撰写航空航天科技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航空航天科技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航空航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0-0145-02

引言

航空航天代表了科技和工业发展的最前沿,是促进国家科技发展、满足经济建设、增强国防安全和加快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加强航空航天类高校教育,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创新能力的航空航天类专业人才是服务我国战略发展的必然需求。航空航天类本科人才是高层次航空航天类人才的基础,培养适应国际竞争的航空航天类本科人才,是我国航空航天科技发展的关键。当前,以美、俄为代表的航空航天大国都建设了自己特色的航空航天专业院系,开展了多年的教学实践,具有丰富的经验。论文旨在通过材料的梳理,了解国外航空航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国际一流大学航空航天类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学生培养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从中总结经验,为国内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学教改提供参考。

一、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

(一)美国著名航空航天院系

美国是世界上航空航天类研究最发达、人才培养最成功的国家,其人才培养主要依赖其国内的大学。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航空航天类教学与科研由航空航天系负责,下设三个部门,分别是信息部、航空系统部、飞行器技术部。信息部分主要研究航天系统有关的信息获取、处理、传输技术,如卫星通信、高空侦察、空中通信、集成防御系统等,负责教授导航、制导、控制、通信、网络、实时软硬件系统等课程。航空系统部门主要研究航空航天高复杂性系统的设计、制造、操作方法,教授最优化方法、故障诊断、系统容错等课程,建有人机实验室、空间系统实验室、国际空运中心、操控台研究中心、复杂系统研究实验室等。飞行器技术部门负责计算方法、流体力学、推进技术、材料科学、结构技术等的研究和教学,建有宇航计算设计实验室、空气涡轮实验室、宇航微小结构协会、空间推进实验室、先进材料和结构技术实验室等。

斯坦福大学航空航天系隶属于工学院,承担航空专业的教学科研任务。该系的研究领域包括空气弹性变形及流体仿真、飞行器设计与控制、应用航空动力学、空气声学计算、流体动力学计算、动态系统计算、机器人控制、复杂材料与结构、湍流模拟、推进、高超声速流体、导航、控制系统辨识与优化、卫星工程、湍流与燃烧等。

(二)俄罗斯著名航空航天院系

俄罗斯也是航空航天强国,开设航空航天专业的主要学院有莫斯科国立航空学院、西伯利亚国立航空航天大学。莫斯科国立航空学院建于1930年,拥有12个学院,56个系,128个实验室,3个设计局,几个计算机中心,一个实验工厂,一套运动航空训练设施,一个莫斯科附近的飞机场,两个科研机构(应用力学和电气力学,低温研究)。该学院通常以数字编号代替学院名称,从一院到十二院分别为航空工程院、发动机院、控制系统院、信息与电力院、无线电电子学院、经济与管理院、航空航天院、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院、应用数学和物理院、应用力学院、人文科学院、预科院。西伯利亚国立航空航天大学拥有空间研究及高技术学院和航天技术学院,设置了飞机制造系、航空发动机与能源装备系、飞行器管理系统系、航空导弹技术系、飞行器无线电技术系统系。

(三)欧洲著名航空航天院系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在其工学院设置了航空系,主要负责飞机设计制造方面的研究与人才培养,包括航空动力学与航空结构学两个研究方向。航空动力学方向包含流体基础、航空飞行器设计、控制、生物医学、环境与工业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航空结构学方向包括计算力学、冲击与损伤、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法国国家高等航天航空学院已经有90多年的历史,它位于欧洲航天业发展的中心地带,致力于培养顶尖的技术工程师,在研制协和式客机的工程师当中,有许多就是从法国高等航天航空学院毕业的。学院下设5个系和一个研究中心,分别是空气动力学、能源、推进系、结构与材料力学系、光电子与信号系、语言文化艺术系、航空宇航中心。

二、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一)学位与专业设置

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多数是本科四年,研究生二年,英国有本科3年,研究生1年。俄罗斯不同,如莫斯科国立航空学院预科1年、本科4年、硕士2年、博士3年。在学位设置上,各个院校有所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工学学士、航空航天工程学士、航空工学学士、航空航天工学学士、航空工程理科硕士、航空航天工程学士、航空与宇航工程学士、航空学理科硕士、航空与航天学理科硕士、机械与航天工程理科硕士。

(二)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课程体系

麻省理工学院(MIT)航空与航天专业是美国同领域中最有名的专业,其人才培养理念和课程设置世界闻名。MIT航空与航天系设有两个本科专业方向:航空与航天科学工程专业和航空与航天信息科学工程专业,两个方向的课程设置都建立在航空航天基础(核心)课程上,下面分别以A和B代指这两个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全校统一要求课程和系课程构成。全校统一要求课程包括基础科学课程(6门)、人文、艺术、社会科学课程(8门)、科学与技术限选课程(2门)、实验课程(1门);系课程包括系核心必修课程、专业课程、试验与进展课程,其中系核心必修课程包括一体化工程I、II、III、IV,计算机和工程问题求解引论,自动控制原理、动力学、随机系统分析、微分方程;专业课程中专业A包括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推进系统引论、航天工程中的计算方法,专业B包括航天系统的评估与控制、数字系统实验室介绍、实时系统与软件、交互系统工程、人为因素工程、自主决策原理;试验与进展课程包括飞行器工程、空间系统工程、试验项目I、试验项目II、飞行器进展、空间系统进展I、空间系统进展II。

(三)学时学分要求

1.学分组成。课程学分组成考虑教学环节,如MIT飞行动力学课程,总学分12分,构成包括课堂3分、实验1分、预习和复习8分。另外还有无学分课程,课程必修但无学分,如普林斯顿没有学分制、强调上课门数,斯坦福大学基础课程要求5门航空航天基础课程,专业课程4选3。英国大学一般不设立学分制,所有学生都按部就班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

2.学分要求。美国大部分学校有明确的毕业学分数要求。如MIT航空航天工程系根据培养计划设课程学分,又分成4类,分别是核心课(core)108、专业领域课(professio-

nal area)48、实验和综合应用(experiment and Capstone)30、非限制性选修课(unrestrictived elective)48,总学分大于234学分。但是在学分数量并不统一,差异很悬殊,如密歇根128学分、MIT大于234学分、宾州州立132学分。航空航天专业必修课比例很高,有的高达90%以上,如斯坦福、佐治亚理工、普渡。另外还有只要求课程而不要求学分的,如普林斯顿毕业要求共36门课。

3.学时要求。有些大学要求学时达到一定数量,如悉尼大学本科至少192学时,研究生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至少144学时。斯坦福大学研究生基础课程设置门数要求,其他按学时要求,数学(6个学时)、技术选修(12学时)、人文社科类选修(45学时)。

三、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专业培养特色

归纳起来,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在专业培养上具有如下特色。一是国外著名大学航空航天专业设置宽、窄各有特色。美英等专业设置以宽口径、大类培养为主,基本不针对特定航空航天器划分专业,学生专业方向只是体现在个别课程的选择上。俄罗斯、乌克兰等的专业划分细而精,如莫斯科国立航空学院几乎整个大学的院系专业就代表了航空航天器的各个不同部分,专业面向具体而明确。二是国外著名大学航空航天专业课程体系具有少而精且多样化特色。美英等课程每学期课程数量相对较少,但课业工作量不少。学生毕业所需学时学分也不少。美英等航空航天专业的课程必修多、选修少,完全学分制的作用并不明显,反映了航空航天专业的特殊性。课程学习课内外并重,还有较多实践环节、交流讨论、项目设计等。课程的环节丰富多样(如剑桥)。教授授课。三是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在通识教育上,在课程设置中有重视科技写作、科研道德规范、表达与交流、团队协作、人文素质培养和工程师就业指导。在专业教育上,强化多样化实践环节、注重专题课程和生产实习。四是注重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培养。例如南安普敦大学设置有工程管理与相关法律的必修与选修课程,让学生学习在工程实践中如何领导团队、进行项目管理与风险评估、做出决策以及熟悉与之相关的法律知识。还会从工业部门请来客座教师来协助授课,并安排有相应的实践环节。针对个性化培养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具有较大的选择基数。

四、总结

航空航天类本科人才是高层次航空航天类人才的基础,是航空航天类研究生人才的后备军。论文主要对国际一流大学航空航天类专业学位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学时学分要求点等方面进行了梳理,总结了人才培养特色,为国内航空航天类专业建设和教学教改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田正雨,李桦.麻省理工学院航空航天类本科生课程体系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1).

[2]MIT航空航天系战略计划[Z].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教所译.1991.

第2篇

男儿立壮志,十年磨一剑

1989年,从兰州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作为天之骄子的王聪坚定着求学信念继续深造。95年,他在中科院物理所获得凝聚态物理专业的博士学位,当时师从国内著名的相图与晶体学专家梁敬魁院士,进行的是高温超导氧化物的晶体结构分析与新材料探索。同年9月,王聪赴北京科技大学理化系从事博士后工作。1997年10月,博士后出站后的王聪,成功获得德国洪堡基金的资助,在德国卡尔斯鲁尔大学从事了一年半的液态金属表面相变的研究。

术业有专攻,科研得突破

两年后,王聪从大洋彼岸回国,作为人才引进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工作,开始从事太阳能光催化半导体薄膜和负热膨胀功能材料的研究。例如,关于光催化半导体TiO2薄膜的研究工作,在能带调制以提高太阳能利用率方面做了大量基础研究工作。

其间,王聪两度重洋,于2002年7月应法国奥尔良(Orleans)大学的邀请,在其等离子体实验室担任客座教授工作,主要从事应用磁控溅射技术进行金属多层膜的制备。2003年10月回国;2009年9月至12月,王聪作为高访学者在美国马里兰州国家实验室NIST工作了三个月。

常言道:达人无不可。确实如此,王聪在科研成果上已有累累硕果。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反钙钛矿”化合物负热膨胀(晶格收缩)行为的研究工作,并与该材料的磁性、电输运性质关联起来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在我国较早从事太阳能热发电关键材料与技术的研究工作,在开发中高温稳定的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以及研制中高温真空集热管方面成绩突出,开发出用于太阳能光热转换的多个氧化物和氮化物金属陶瓷新型中高温太阳选择性吸收多层膜体系。成为我国太阳能热发电领域的专家之一。他曾多次作为邀请嘉宾参加国际会议,并兼任多个杂志特约审稿人。

多年来,他在Phys.Rev.B,Appl. Phys. Lett.等刊物上100多篇, SCI收录70余篇,SCI他引463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1项。他承担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航天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近20项。他主持的项目“含稀土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系热力学、相结构和相关系”曾获国家冶金工业局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其论文“Ln2-x-yLayCexCuO4-δ电子型超导体系的晶胞参数与超导电性关系的研究”获第四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

心系科研情,歌我学者心

目前,王聪教授的主要科研方向与研究领域包括:①金属、氧化物及其多层膜的光电特性研究,如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光-热转换多层膜),半导体光催化纳米材料的研究等;②磁控溅射薄膜制备技术与薄膜物理;③固体材料的反常(负、低、零膨胀)热膨胀性质、及其晶体结构与热力学;④X射线粉末衍射晶体结构分析等。

第3篇

【关键词】河北省廊坊市 航天战略 新兴产业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过改革开放多年努力,已经取得了重要实质性成果,尤其表现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但是,随着全球经济和金融一体化趋势不断深入,我国各项产业正面临着严峻考验,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和贸易出口额获得了进一步增加,这一结果主要还是以高额资源消费为代价。世界各国都更加关注高新科学技术和构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制高点,如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产业结构和培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产业,已经成为国家宏观政策制定的主要方向和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2012年,我国出台关于《“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更加明确我国着力发展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和指导方针,由于航天产业从自身建设和功能性外延等特征,更加成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支撑石。2011年,河北省政府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签署区域地方和航天产业系统发展战略框架协议,在“十二五”期间,共同促进河北省社会经济和航天产协同发展,主要包括:运载火箭制造及实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五个主要内容。而廊坊市在河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廊坊航天战略新兴产业建设,对于我国航天工业可持续发展、京津航天产业的拓展和延伸、地方传统产业调整和产业结构全面系统升级都有着关键性的实践性理论意义。

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基于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相互融合,代表着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向,近年来,河北省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突出新兴战略产业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导向性政策措施,而这些实践性政策性策略,对于航天战略新兴产业长足进步起到关键性作用,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可回避的是,河北省产业调整和战略产业培育过程中,受到理论和经验等多维度影响,以及实际客观条件局部限制,产生很多新问题。

河北省航天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航天产业发展将会直接带动一系列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和学科技术的融合式发展,我国经过几十年的航天工业的探索和建设,已经构建出我国航天产业体系结构,并且航天产业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和历史时期。

航天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导向性。航天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端装备制造建设和发展,是我国众多行业中具有高新科学技术应用产业之一,同时对于我国企业产业发展,起到战略导向性作用。①航天产业技术创新和应用,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技术支撑和推进性作用效果,在提升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方面,更加强调其战略性影响意义,一方面代表着我国在国际航天发展领域地位,另一方面也能够表示我国核心国防实力。例如美国航天协会关于航空航天技术的相关说明,②即该技术是否领先于世界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各个方面战略性安危,发展航空航天技术是现在乃至未来长期投入和建设国家安全战略。可见,航天产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和军事中占据核心地位,河北省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将会直接关系到我国航天产业整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航天产业的技术多样性和链条可扩性。航天产业建设和发展具有战略现代性作用,主要体现在航天产业技术的构成技术多样性和链条可扩展性,一是技术多样性,航空航天产品制造和生产是一项高精端、多学科技术融合而成,从某种程度上讲,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水平能够直接代表我国先进科学生产力的基础建设情况。由于航天产品生产工艺的复杂性要求,制造生产需要在特定环境下完成,涉及多个学科和技术领域的协调配合,例如要求航空航天材料具有高可靠性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这也能够进一步说明航天产业在我国各产业领域前瞻性地位。同时技术多样性还体现在,生产航天产品需要小批量和多零件构成,这也要求在加工工艺选择和技术上,呈现出明显柔性生产力。二是链条可扩性,据有关部门相关数据统计,③航天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带动我国80%的新材料研发,促进多产业链条企业之间融合式发展,技术能够直接提升企业核心市场竞争力,能够更加有效促进其他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未来10年,一个航天项目与产业效益的比值为1:180,推进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值为 0.714%。

河北省航天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河北省在航天性战略产业培育和发展方面,具有独特发展优势。一是区域位置属于京津经济的三角区域,符合产业延伸和资源互相渗透互补的要求,河北省航天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区域多元新兴产业发展,并且能够具有影响和被影响的区域经济发展优势;二是河北省的产业优势,2012年底,河北省物流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同比2011年增加23.4%,物流产业已经成为河北省现代服务性的优势性产业,这也为航天战略新兴产业全国协同发展,提供重要基础性保障,同时河北省在推动我国“十二五”新兴产业方面,具有明显的发展成果,尤其是先进制造、新材料和高科技电子信息技术等;三是河北省航天产业政策性优势,主要体现在“十二五”纲要中明确指出进一步促进和实现河北省沿海地区发展,这也为河北省航天产业发展,提供上层政策性保证。由于河北省航天产业建设过程中基本无样本参照,属于探索性发展模式,目前,河北省航天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两个重要问题。

航天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模式偏低。从国家统计据的相关数据分析可知,④河北省是我国一个重要经济型大省,但是从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产业分布情况看,不属于一个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经济强省。主要体现在河北省的基础性还是以粗放式、高资源消耗为主的,例如钢铁等传统产业,企业规模虽有所增加,但是系统化归类集成程度不明显,低水平生产现象还很明显,这也是河北省产业发展过程中一个基础性问题。河北省航天产业有其自身特有发展模式,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从布局上,充分考虑集中性,并通过相应产业集群模式,进行统筹式发展,构建出航天产业企业之间协调、多赢和技术互补促进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并积极带动与之相关辅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以廊坊市为主的新兴航天产业集群,而对比河北省其他产业来说,还是属于较小规模产业集群,并且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系统框架上的组织协调发展,形成航天战略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机制,形成大产业链条下的规模性循环经济,从而形成以河北廊坊为中心的航天产业集群基地。

缺失高新核心支持性技术。全球范围内已经掀起了新一轮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新时期,我国航空航天产业虽然在一些关键性技术领域,例如载人和火箭技术,已经达到国际航空航天的世界领先技术,但是从整个航天产业发展上,却具有明显的缺点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航天产业原始创新能力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性,尤其是一些关键性核心支撑技术,不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例如民用和军用飞机在我国社会生产生活中需求量急剧增加,而我国大型航空工业,还承接一些国外外包业务,严重影响航空科技技术创新资源。同时航天产业相关技术研发过多关注于数量而不是质量,2012年航天制造产业的申请专利数达到908件,但是具有整个行业高新技术比例不足2%,美国申请8654项,核心技术占26%,这一数据显示,我国航天产业原始创新能力和驱动力存在着较为严重问题,这也是河北省航天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二是创新体制上存在着一定问题,尤其是在航天产业高新技术研发和市场结合方面的问题,河北省政府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具有战略性协同发展关系,在航天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已经感觉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具有明显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态,企业之间管理上还存在行政领导关系,各个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受到了重要限制,这也是导致原始创新动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中航集团强调科研是主要,直接影响科研成果的市场性技术转化,导致与河北省航天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中的资源浪费和技术搁置情况,这也是河北省以及廊坊市航天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抑制性问题。

促进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河北省航天产业发展是一项多技术、多企业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模式,在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配置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地处京津两大城市之间的廊坊市其地理位置优越,并且具有较好的航天产业发展基础和条件,已建成的固安航天科技城正在成为对接北京、借势发展的契合点,预计在未来几年,固安航天科技城将形成航天技术研发、应用、服务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此外,廊坊市还拥有较好的科学研究平台,“河北省航天产业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和“河北省航天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均设在廊坊市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这将为我省航天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在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推动下,廊坊市航天产业必然会成为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因此,在促进河北省及廊坊市航天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可以以廊坊市航天产业发展为着眼点,集中一切优势资源,制定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可行性政策引导和支持,完善航天产业链条发展支持性渠道,运用多维度协同共进机制和手段,加大培养和促进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体建议及对策如下:

促进廊坊航天产业集群模式和产业链条协同创新。航天产业自身特点是一个大型复杂、多技术、多产业组合,要实现国家航天战略创新导向目标,不断创造和提升航天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增长点,就要更加关注和强调航天产业集群模式合理化构建和产业链条中各个相互企业之间协同创新能力。廊坊市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产业系统良好外界政策性环境和产业链条中各个企业创新,两者直接相互协调,直接影响航天产业发展实质性效率,也制约着航天产业价值链条各企业均衡性发展。因此,河北省及廊坊市航天新兴产业发展,就要不断完善和优化航天产业各企业外部发展环境,即给予政策性的引导和税收支持,构建出符合产业发展航天产业链条各个企业协同创新和共生平台,加大对于产业关键性核心共性产业技术研发突破,作为其他产业发展的技术导向和配套支持,从而更好服务于河北省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和新兴战略产业发展。

实现廊坊特色航天产业核心技术创新。河北省航天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要充分和依靠自身,地理、科研和政策性优势,强调和突出以廊坊市为产业中心,支持和培养企业核心技术发展。核心技术企业发展是航天产业链条中心脏组成部门,直接代表着航天产业专业化和高信息技术性,这也直接需要政府政策性导向和引入社会资本进行长期可持续建设和发展。例如,国际上航天产业的一些核心技术都是由寡头企业垄断,由于利益驱使,其更加注重核心技术保护,使得其他国家难以获取。而我国在掌握航天产业关键技术中,具有较好产业发展优势,核心技术研究就是要依靠企业原创性,要耐得住长期投入和风险,建议河北省构建出航天产业核心技术创新保障平台,增加航天产业核心技术研发抗风险能力,关注国外航天同类技术反向工程求解、结合我国本土技术,进行核心技术再创新。在实现以河北省廊坊市为代表的航天产业核心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要始终明确两个支持问题:一是结合国内外航天产业发展新形势,解决关键性技术核心问题,以点盖面,充分把握住航天产业发展必要性和特殊性,建立廊坊市航天战略新兴产业良性发展合理化机制,形成一种产业优势发展稳定环境。二是以中央国企混合制改革为背景,不断整合河北省航天战略新兴产业链条,推进航天产业军用和民用相结合模式,更好地实现航天产业研发性向服务性模式转化,促进河北省及廊坊市区域社会经济航天新兴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联动协调发展。

结语

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航天产业发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航天产业具有先天的战略导向性和航天产业的技术多样性和链条可扩性,战略导向性是航天产业发展的必要前提,而产业技术多样性和链条可扩性是航天产业推进自身和促进其他产业建设的着眼点,可见构建我国大战略背景下的航天产业航母,促进河北省航天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具有现实客观需求。河北省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培育新兴战略产业上,具有更加突出的京津翼黄金三角区地域优势、更加完备的产业配套服务保障体系和航天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扶持导向优势。

近几年,河北省航天战略性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明显不足和问题,主要是航天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模式偏低和缺失高新核心支持性技术,而产业集群模式是航天战略新兴产业价值链条协同发展的保障性措施,高新核心技术支持是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也是推进河北省其他产业模式创新发展推动力。对于当前所存在的问题,文中建设性提出促进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主要包括,航天产业集群模式和产业链条的协同创新,及河北省具有特色航天产业核心技术创新。河北省航天战略产业发展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多维度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航天产业发展之路。我国航天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是一项理论和实践反复结合的工作,需要更多机构和学者,进行系统性和关键问题研究,希望笔者文章关于河北省廊坊市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探究,能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更加有利于航天战略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作者单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本文系2013年度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加速廊坊战略性新兴高端产业发展,助推绿色崛起”阶段性成果并受“河北省航天产业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资助,项目编号:KY―2013―24)

【注释】

①傅培瑜:《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研究》,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6~9页。

②张春玲:“加快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研究“,《生态经济》,2013年第3期,第30页。

③王新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策略研究“,《生产力研究》,2011年第8期,第155~157页。

第4篇

关键词:航天学科;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00-00

1、引言

高等教育承担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大任务,其中,人才培养是核心。本科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石,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世界一流大学无不高度重视本科教育。自1999年高校学校实施扩招以来,我国本科生招生一直维持庞大规模,2011年,全国高校院校招收本科生349万人。庞大的招生规模,使得本科生培养质量受到严峻挑战,尤其是作为本科生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改革效果重要衡量标准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存在严重缺失。2011年4月,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高等学校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人才培养新优势[1]。

近年来,国内高校积极借鉴国外大学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经验,努力探索适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的政策措施,其中,建立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是重要的方式。国外的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度大学、波士顿大学等很早就已积极探索本科生创新实践活动组织形式,开设了形形的本科生创新实践项目,以航空航天专业为例,普度大学组织本科生开展了固液探空火箭和小型云在火箭的设计、加工制造和发射等全流程活动,波士顿大学本科生创新实践活动包括了探空火箭、纳星、临近空间浮空飞行器等诸多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目前有近100所大学在开展纳星研究,有50余所大学组织开展以高空气球为工具的临近空间探测等研究,其中,绝大多数项目都有本科生,甚至是高中毕业后即将入学的本科生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的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相继建立了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2~6],本科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取得一定成绩,同时,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运动管理效率较低、创新实践项目设置不合理、创新文化氛围不足、师资队伍薄弱等[7]。

本论文结合国防科技大学无人飞行器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对航天学科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研究成果对于加强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和运行管理,促进本科生创新实践活动高效蓬勃发展,推动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加快本科生整体培养质量跃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建设航天学科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必要性

2000年以来,随着国家政策调整,航空航天事业地位日益突出,除传统航空航天院校外,高等院校尤其是工科院校,如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纷纷设立航空航天专业,空天学科本科生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对于航空航天这样的尖端科学技术,通过建设创新实践基地,鼓励本科生从事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项目,对于增强本科生专业认同感,激发创新激情,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协同攻关能力等尤为重要。

2.1是强化本科生认同感、激发学习热情的需要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刚刚结束高中阶段学习的本科生,对于高等学校专业的含义理解和认知程度十分有限,对所学专业未来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的认识更是少之又少,加上就业压力大等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很多航天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缺失,缺乏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学习激情,严重影响本科生培养质量,尤其是相对研究生阶段学习,本科阶段是夯实基础理论和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薄弱的本科基础,会严重影响学生未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进而制约未来的发展。

建设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使本科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有机会参与卫星、运载火箭、无人机、高空科学气球等与所学专业有密切联系的创新实践活动,近距离接触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可使本科生充分理解航天学科的应用方向和应用领域,认识所学专业的重大战略意义,了解所学专业的前沿发展动态,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加深专业认知度,激发浓厚的学习热情[8],打牢专业基础。

2.2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需要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历来受到国外高等学校高度重视,通过本科阶段学习培养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本科生在研究生阶段可出高水平研究成果、走上工作岗位可堪大任的关键。受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影响,现阶段我国本科生教育对引导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关注仍十分不足,造成本科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严重缺乏。在航空航天专业,很多本科毕业生毕业之时,尚未见过真实的飞行器,对飞行器组成和功能的理解仅局限于课堂上所讲的通用的动力、结构、控制等几部分,对更加具体的分系统和部件的认知十分匮乏。

建设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设置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项目,为学生从事创新实践活动提供良好条件,使本科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设计新概念飞行器,参与诸如无人机等飞行器从方案论证、方案设计、加工制造至发射试验的全寿命周期活动,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从而大大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3是培养本科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协同攻关能力的需要

人类科技史表明,绝大多数成功的科学家都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9]。大力协同、合力攻关的团队协作精神,也是 “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项目研究历程中凝练出来的宝贵财富。尤其是航天科技这样的尖端科研领域,涉及面极广,参与人员多,更是需要团结写作的攻关模式。以载人航天工程为例,包括运载火箭系统、载人飞船系统、航天员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系统、着陆场系统等大系统组成,每个系统又包括若干子系统。这样复杂的工程没有大力协同、联合攻关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组织模式是根本无法完成的。由于传统本科教育模式中,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课堂学习,最多在相关课程实验或实验课程中会有些许的写作开展实验项目的机会,造成本科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协同攻关能力难以得到很好培养。

建设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围绕设置的模拟工程实际的飞行器设计项目,众多本科生进行角色分工,共同完成一个实践项目,集智创新,合力攻关,对于培养学生的退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协同攻关能力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3、航天学科高水平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启示

高水平的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对于提高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培育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而低质量的创新实践基地,虽然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却难以在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方面发挥作用。作者所在的国防科技大学无人飞行器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坚持以创新实践项目合理设置为核心,以高水平导师队伍配备为关键,以浓郁的创新氛围营造为牵引,以健全规范的运行机制为保障,多年来,在推动提升航天专业本科生培养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学院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典范。结合无人飞行器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多年建设的实践,我们认为,建设高水平的航天学科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3.1努力设置高水平的创新实践项目

实践项目设置是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的核心,创新实践基地的全部活动实际上都是围绕实践项目开展的,实践项目设置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创新实践活动的效果,关系到基地的运行效果。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实践项目设置要充分考虑本科阶段重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学习特点,注重蕴含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充分体现学研结合;注重从多角度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减少低水平的、粗放的所谓动手能力培养;注重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实践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量减少项目设置限制,让学生可以大胆尝试新概念、新想法;注重实践项目要根据航天技术前沿发展动态不断更新,避免一个实践项目连续使用多年。近几年来,随着无人飞行系统的发展,无人飞行器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实践项目也实现了不断更新,从常规无人机到太阳能无人机,从常规零压气球到长航时超压气球,从常规飞艇到平流层飞艇,实践项目设置紧跟无人系统发展的前沿,实现了持续更新,起到了良好效果。

3.2打造指导能力强的导师队伍

高水平的导师队伍是建好创新实践基地的关键[10]。导师不仅是创新实践项目的设置者,而且直接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创新实践基地导师队伍,既要保证有一定比例的有多年本科生培养经验的老教授、老专家,又要大力吸纳年轻的、时间充裕、思维活跃的青年教师,还可以适当引入航天工业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创新时间基地兼职。创新基地导师队伍建设可与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度有机结合,选取在全程导师制中表现突出的导师进入创新实践基地工作。多年来,无人飞行器创新实践基地凝聚了大批年轻的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和博士后,吸纳了兵器工业集团附属工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引进了部分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青年教师,他们工作热情高、工作时间充裕,创新实践能力强,在创新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和学生打成一团,亲自参与无人机设计、加工制造、野外飞行试验、试验结果分析等全部环节,确保了创新实践活动的效果。

3.3推动形成浓郁活泼的创新实践文化

文化作为一种软力量,其影响作用“于无形中见力量”。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推动形成浓厚的创新实践文化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勇于创新创造。经常举办各种创新实践活动宣传,让对创新实践活动感兴趣的、切实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学生做解说宣传,引导更多学生进入创新实践基地;在创新实践基地举办各种形式的新概念飞行器设计大赛等竞赛活动,设置专门的展区,展出历次竞赛获奖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热情[11];可聘请美欧等航天学科创新创新实践活动组织效果突出的院校的负责人,到创新实践基地向学生介绍国外学生创新实践的情况;可安排专门资金,鼓励创新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参与国际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比如参与国际高校大学卫星计划,参与德国、瑞典等联合发起的欧洲学生探空火箭和科学气球创新实践活动等。我校无人飞行器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每年定期安排在创新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本科生开办学术交流活动,宣传创新实践活动成果,交流创新实践活动经验,扩大创新实践基地影响;基地借助“航天科技文化周”等活动,举办各种形式的新概念无人机设计大赛,同时,积极派出学生参加“中航杯”、“挑战杯”等全国性学生作品竞赛活动。极大激发了学生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力争上游的热情,取得了丰硕的创新实践活动成果,形成了竞争性创新实践文化。

3.4制定规范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

健全规范的运行管理机制是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高效有序运行、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12]。要设立专门的创新实践基地管理机构,安排专门的高水平管理人员,对基地运行秩序进行管理,尤其是要考虑本科生课程较多的实际,确保实践基地有足够的开放时间,使学生确实在课程之余能够进入基地开展实践活动;要努力发挥信息化手段在创新实践基地运行管理中的作用,依托互联网等手段,实现实践项目选择、实践项目交流、实践成果展示等网络化管理。

4、结束语

建设创新实践基地,是探索提高航天学科本科生培养质量的一种新模式。从国内外著名高校已有航天学科创新基地的运行效果来看,基地的确在促进航天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国内航天学科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社会对航天学科毕业生的需求来看,建设创新实践基地势在必行。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和运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结合作者所在的国防科技大学无人飞行器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和运行情况,对建设航天学科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建好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的政策措施进行了系统总结,为国内航天学科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

[2] 林家齐,李玲. 高校创新基地的建设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 科技与管理,2009,11(5):146-150.

[3] 王振国,金清理,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4):148-149.

[4] 王握文,来自国防科技大学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的报告[N],报,2004-10-18

[5] 西北工业大学. 建立本科生创新基地-西北工业大学介绍[N],中国青年报,2005-04-12

[6] 彭静,方祯云,郑小林等. 重庆大学创新实践基地的发展原则[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6):233-235.

[7] 李艳丽,高校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路与对策[J]. 中国高校科技,2012,(1):103-104.

[8] 刘宏升,刘晓华,王正等. 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下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0):156-158.

[9] 何兆勇,石海明.中外著名科学家人文素养案例集[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10] 王秀梅,安连锁,米增强等. 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筑平台 拓通道 建舞台[J]. 中国大学教学,2012,(1): 68-70.

第5篇

关键词:索道;制动液压系统;广州白云山索道

中图分类号:V233.91文献标识码:A

索道停车系统根据故障对索道安全影响程度级别,将停车分为正常停车、工作停车、紧急停车。制动液压系统的功能主要有工作制动和紧急制动两种。在工作停车和紧急停车时,工作制动闸和紧急制动闸作出相应动作,通过外力对索道进行制动。

下面就白云山索道制动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控制回路进行分析:

图1 白云山索道制动液压系统原理图

一、主要液压元件功能介绍:

(一)压力过滤器(件2):当液压油中杂质含量达到一定程度,过滤器进出口两端压力差达到设定压差,产生电信号报警。简单说,压力过滤器起到保持系统中液压油清洁度的作用。

(二)球阀(件3):实际上就是一种截止阀,用来控制液压油路的开通或堵截。

(三)电磁换向阀(件5):以电磁铁为动力,借助液压油、弹簧来改变液压油流动方向的液压元件。从原理图中可以看到,白云山索道常用的是两位三通电磁球阀。原理图中的冲洗阀(件23/24)一般都是处于断电状态。只有当进行闸清洗测试和更换液压油时才导通。

(四)节流阀(件6):普通节流阀的出油口的通流截面积比进油口小,通过改变液阻来控制通过阀的液压油流量。

(五)压力表(件10):显示系统中压力的元件,单位为bar。

(六)单向阀(件11):普通单向阀是一种只允许液流沿一个方向通过,而反向液流截止的方向阀。

(七)溢流阀(件7):溢流阀的主要作用是保护液压系统或系统中的某些部件(如齿轮泵)不会过载。白云山索道采用的是直动式溢流阀。

(八)齿轮泵(件14/15/16):是液压系统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液压泵,它把驱动电机的机械能转换成输到系统中去的油液的压力能,它一般做成定量泵。

(九)压力继电器(件20):是利用液体的压力来启闭电气触点的液压电气转换元件。在制动液压系统中,压力继电器用于控制系统压力,根据系统中的压力变化来启动或停止电机,以保证打开制动闸的压力保持在所设置的范围内。

(十)蓄能器(件21):是利用力的平衡原理,使液压油的体积发生变化,从而达到贮存和释放液压能的一种装置。它的作用主要有:(1)、在一定的压力下贮存液体;(2)、对系统的泄漏进行补偿,稳定压力;(3)、吸收液压冲击。

(十一)手动泵(件22):是手动打开工作制动闸和紧急制动闸的装置

二、制动液压系统控制回路分析:

(一)、自动控制回路

电机带动液压泵,为系统提供压力,压力值可从压力表10/3中读出。蓄能器的作用是对系统进行保压并且避免压力冲击。限压为160bar的溢流阀(件18)用来保护齿轮泵,避免过载,限压为180bar(件7)的溢流阀用来限制系统的最高压力。

压力继电器控制油泵电机的开机和停机,当系统压力降到压力继电器设定的下限值时,电机启动加压;当加压到其设定的上限值时,停机保压。

正常工作时,球阀3/1关闭,两个手动泵旁的截止阀关闭,电磁换向阀5/1、5/2、5/3通电,三个阀的左工位进入工况,压力油通过换向阀5/2,球阀3/2进入到紧急制动闸油缸,油缸客服蝶形弹簧压力将紧急制动闸打开,紧急制动闸油缸的压力可由压力表10/1读出;与此同时,压力油通过换向阀5/3,工作制动机械闭锁阀进入到工作制动闸油缸,油缸客服弹簧压力将工作制动闸打开,此时,由于冲洗阀23/24没有通电油缸通往油箱的油路被截止,油缸的工作压力可从压力表10/2中读出。

当系统触发停车回路时,索道停车电路动作,索道主电机减速,经过大约12秒的时间由电气制动自动减速,当达到最低速度时,电磁换向阀5/3断电,其右工位进入工况,工作制动闸油缸卸压,回油通过电磁换向阀5/3直接回到油箱,工作制动闸关闭,索道完全停车。

当系统触发工作停车回路时,索道主电机断电,电磁换向阀5/3断电,其右工位进入工况,工作制动闸油缸卸压,回油通过电磁换向阀5/3直接回到油箱,工作制动闸关闭,索道停车。

当系统触发紧急停车回路时,索道主电机断电,电磁换向阀5/1、5/2断电,其右工位进入工况,紧急制动闸油缸卸压,回油通过电磁换向阀5/1、5/2返回到油箱,紧急制动闸关闭。同时,电磁换向阀5/3断电,其右工位进入工况,工作制动闸油缸卸压,回油通过电磁换向阀5/3直接回到油箱,工作制动闸关闭。在时间上,工作制动闸关闭后,紧急制动闸才关闭。

(二)、手动控制回路

在制动系统中,紧急制动闸和工作制动闸分别有各自的手动泵。当打开紧急闸时,关闭手动泵22/1旁的截止阀和球阀3/2,断开紧急闸油缸与电磁换向阀5/2之间的油路,摇动手柄就可向紧急闸系统加压,直到达到额定压力将工作闸松开,此时的工作压力可以在压力表10/1中读出。当要打开工作制动闸时,关闭手动泵22/2旁的截止阀,开启工作制动机械闭锁阀(手柄顺时针转90度),摇动手柄就可向工作闸系统加压,直到达到额定压力将工作闸打开。此时,冲洗阀23/24没有通电,工作闸油缸通往油箱的油路被截止,工作闸工作压力可以在压力表10/2中读出。要使紧急闸和工作闸关闭,只需松开各自手动泵旁的截止阀即可。

以上就是对白云山索道制动液压系统元件功能、工作原理及控制回路的分析,只有熟悉各元件的功能,理解系统工作原理,掌握自动、手动控制回路的操作,才能正确发挥制动液压系统的功能,保障索道安全运营!

参考文献:

[1] 李永堂,俞新陆,栗克念.用组合建模理论研究液压锤液压系统动态特性[A].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锻压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 1995

[2] 骆建彬,钟约先,林亨.二通插装阀在水压机液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A].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锻压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 1995

[3] 王梅玲.热卷箱液压系统的优化[A]. 2012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论文集(上)[C]. 2012

[4] 王俊,张宁夫,曾佳赟.基于C语言16位定点算法的液压马达驱动系统控制程序设计[A]. 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空航天科技创新与长三角经济转型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 2012

第6篇

关键词 :土地确权 无人测绘技术 运用

土地确权工作包括宅基地使用权证、土地所有权证以及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的发放,该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明确农村集体上的产权问题,减少土地权属方面的纠纷,建全土地产权管理制度。工作对象为集体所有的未用地、农用地与建设用地。

一、无人机测绘技术的特色和优点

(一)特色

测绘通过无人机航空法、传统载人机航测方式、工程测量外业实测法三种方式得到数据。在三者中,无人机航空测量法成本有着效率最高、操作简单、成本最低的特点;传统载人机航测法操作很繁琐,需要跟机场协调、申请执行区域,这些使得成本也比较高;外业实测法是实地测绘的方法,易受地形、气候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没法保证质量和工期,且需要的测绘人员多,测绘地形图没能提供具体的影像地图,使得测绘的成本过高。综上,无人机测绘技术是土地确权工作中提供基础地形图数据最有的方法。

(二)优点

1.操作简单

无人机测绘技术对于场地的要求低,不用在机场起降,乡镇中也能运用;低空作业,受天气影响小,办理飞行审批手续较简单;技术灵活,到达指定区域快速。

2.安全

是非载人飞行,在危险区域工作时能够实现最低危险性。

3.效率高

可在盆地、水域、林地等复杂区域工作,不受地形影响,且拍摄时间长、获取的数据确切、全面,可以实现高效工作。

4.准确度高

汇合不少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有导航系统设备、摄像技术、数字通讯技术等,整体的集成技术成熟,获取的影像和定位数据较为准确。

5.监测可视化

在执行任务前会根据需求对航拍点、飞行路线等自动制定飞行计划,飞行中有轨迹回放、即时重拍等功能。

二、土地确权工作的重要性

因为各种因素的存在使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处于滞后状态,较低的发证率使其没能将所有权具体到每个个体,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符合中央的要求。因此,尽快明晰集体土地财产权,加快土地确权发证登记工作的进展很有必要。有以下三个作用:

(一) 维护广大人民利益、保证社会的发展

开展土地确权工作,不仅能够减少土地权属纠纷,还能依法确认人民土地权利,增强个体以致社会的土地物权意识,在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中有效地保护人民的权利。

(二) 增强对土地的管理和利用,落实节约用地制度与耕地保护制度

实际上,土地确权就是为了确定土地的利用情况,因此会进行建立土地登记表,清查集体土地的用途、位置还有权属关系的工作。这一系列工作的进行有利于确认农民与土地、农民集体与土地间稳定长期的产权关系、提高广大人民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加强改革的基础以及管理的基础。

(三) 务实农村农业发展根基,促进城乡发展统筹规划

为了实现土地产权制度的分配合理、流转顺畅、权益保障、权能明晰、产权明确,开展了土地确权工作,依法保证人民的土地物权,这种制度能促进社会、经济以及城乡统筹的不断发展,是建立城乡统一化的土地市场的基础和前提。

三、无人机测绘技术在土地确权中的应用

无人机测绘技术广泛运用于突发事件监控、城市规划、土地开发和管理、测绘、灾害防治、生态保护等领域,涵盖了航空摄影测量、遥控、遥感、高空拍摄等多种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是集体土地在土地确权工作中实行调查的最重要的方法。

土地所有权确权工作中,建筑用地类,按一比五百的比例绘制一寸为单位的宗地宗地图,按一比五百的比例绘制类斑图;按一比五百的比例绘制农村建设使用电量的现状图;土地所有权确权工作中的底图则按一比五千的比例来绘制。这一系列的图是调查权属和地籍管理,核查确定户宅基地面积、界定、使用权权属的基础,只有核查确定完以上工作才能进行登记发证工作。

无人测绘技术的工作包含拍摄影像、采集数据等,获得精度高的地表三维数据,作为快速建立协同作业的侧视图像的模型,测绘出集体土地内的土地地形图,可以协助确权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无人机测绘技术的实施

(一)调研

进行项目之前,通过无人机航空拍摄得到可作前期对测绘区的分析和选择依据的数据。

(二)划定范围

通过利用无人机测得的数据以及遥感影像、地形图等确定分析测绘地区的地貌、地形以及经纬度,确定测绘区域的有关情况,进而划定工程项目范围。通过该方法来划定范围可以减少没有必要的投资花费,使项目成本实现最低化。

(三)制定拍摄计划

在无人机测绘中,应该拍摄所要测绘的区域,因此有必要提前制定有关的拍摄计划。目前,自动化程度高的无人测绘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制定飞行航测计划,供给不少的DOM成果。作为国家的重点重工程,土地确权工作运用无人机得到地数据可以检测工作的质量、进度等。

(四) 实现实时可见测绘过程

执行的整个过程中,使用无人机拍摄有着实时可见的特点,一旦有模糊或者不全面的地方出现,能够在拍摄完马上进行补拍工作。

(五) 处理数据

土地使用无人机完成测绘后,无人机能利用采集的数据而生成的三维地表模型、三维景观模型、三维正射影像图等各种可视的三维数据绘制大比例尺的地形图,并将其作为土地发证工作中的辅助工具实现核对、计算。

(六) 其他

无人机测绘技术采集数据以后,在生产过程中,应该及时纠正数据影像中出现的错误。通过微分纠正、空中三角测量等得到整一个测区的 DEM 值,再选择合适的参考影像,匀色、匀光所有测绘区域中的影像,使整个测试区能够保持色调一致、颜色均匀。另外,还应及时改正图形内的居民、道路、土质等信息含有的错误,制作、核查全面DOM 、DEM,并整理得到的结果。

五、控制无人机测绘环节

无人机测绘数据现势性强、精度高,作为基础调查底图,能够有效选取并纠正地面控制点,提高影像的可解释性和几何精度;培训内业处理数据人员、外业测绘人员等技术人员;选一个合适的小组作为试点,在开展项目前验证整个的流程和方式,可有效提高工作的精度。

六、验证无人测绘的结果

(一) 实地测量方式

通过土管人员、全外业调绘确定地界及权属工作流程,按照户名、地块统计面积,随机地从所有的测绘区域土地块数中抽取八块,由土管人员和技术人员运用外业实地测量法,对比无人机和实地测得的面积得到误差对比分析表。

(二) 对比村委会耕地在册的面积和无人机测绘得到地结果

对比可发现,所测得的地块面积很大程度上是跟在册面值一致的,只有极少的地方出现较大的误差,研究发现,出现差值是因为不合理的测量的方式。

七、总结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工作中,运用无人机测绘技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作周期,全面、准确地获取影像和数据,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邹晓亮,缪剑,张永生,赵桂华.基于像素工厂的无人机影像空三优化技术 [J]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2, 5 (45):362 - 367.

[2] 姜丽丽,高天虹,白敏.无人机影像处理技术在大比例尺基础测绘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3, 07 (47) :174 - 176.

[3]黄爱凤,邓克绪.民用无人机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 [A].江苏省航空航天学会、 上海市宇航学会、 上海市航空学会、 浙江省航空航天学会.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空航天科技创新与长三角经济转型发展分论坛论文集 [C].江苏省航空航天学会、 上海市宇航学会、 上海市航空学会、 浙江省航空航天学会:2012:7.

第7篇

数字化是科技期刊发展的大势所趋

数字化是实现全媒体传播的前提条件,也是包括期刊在内的各种传播媒体发展的基本趋势。数字化期刊具有一系列纸质期刊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表现手段丰富多样。文字和图片是纸质期刊可以选择的全部表现手段,而数字化期刊不仅可以有更丰富多彩的文字和图片,还可以采用音频、视频、Flas等新型表现手段,更生动、更形象、更直观地向读者传递信息。

版面、容量自由。纸质期刊由于每期开本、页数和版面的限制,常导致一些优秀的稿件不能及时刊用,或不得不为了篇幅、版面的需要而删改文稿。而数字化期刊则不必承受这类“削足适履”的痛苦,数字化期刊几乎没有篇幅和尺寸上的限制,可以完全放开手脚,从论文内容本身的完整性、逻辑性和相互关联出发,自由流畅地编排所有页面。

简便迅捷、低成本。读者浏览数字期刊,只需打开相应的信息终端就可以阅读期刊内容,网络信息全天候驻留,读者对所需信息可以随时选择,而不必受出版、地点、邮发时间的限制。在阅读数字期刊时,读者可以通过期刊的搜索工具快速、准确地找到当期和以往各期刊物中符合自己兴趣的所有文章,可以实现信息检索与直接阅读的一体化,进行更深层次的主题检索,更方便读者获取利用信息。这个特点是数字化期刊相对于传统期刊的―个重要突破。

数字化期刊进行组稿、审稿、编辑、排版之后,即时、直接地向读者,可以保持很高的信息时效性,同时还省去了印刷、装订、搬运、寄送过程,节省大量成本,数字化期刊相比纸质期刊,性价比优势非常明显。

交互性、扩展性。数字化期刊的即时交互性,使得传播者和接受者随时可以进行交流。数字化期刊可以利用超文本链接,将一些文字和图形元素设为可用鼠标点击的链接指针,使得具有某种逻辑关联的信息之间相互链接,而对这些链接的点击将把读者带入另一个论文或同一论文的另一部分,使读者非常便捷地进行关联阅读。如果结合扩展型期刊搜索工具,还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搜索相关信息。通过超文本链接实现的这种关联阅读方式,更加适合人类思维方式非线性和扩散性的特点,这个功能是数字化期刊相对于纸质期刊的另―个重大突破。

纸质期刊要还是不要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科技期刊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数字化书刊表现出的巨大优势是人们对纸质书刊的前景产生怀疑,一些著名学者甚至预言纸质书刊将在几十年内走向消亡。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全国共出版期刊9867种,平均期印数16767万册,较上年相,比,种数增长0.18%,平均期印数下降0.67%,总印数增长1.91%,其中数字化期刊收入达10.83亿元的新高。这些数据表明数字化的确是期刊发展的大方向。美国老牌杂志《新闻周刊》2012年10月份宣布于2013年停印纸质版,全面转向数字版。这进一步印证了期刊数字化发展趋势的迅猛和纸质期刊面临的生存挑战。

但现在就断言纸质期刊的消亡还为时过早,据消费者数据公司GFKMRI近年的调查,尽管大多数数字化期刊读者喜欢在平板/电子阅读器上进行阅读,但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也承认,数字阅读所带来的阅读享受远不及纸媒,也就是说,纸质期刊在阅读体验上依然有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喜爱纸质书刊的读者坚信,读纸质书刊是一种文化生活,文化生活不会消失,纸质书刊当然也不会消失。

就科技期刊而言,纸质版除了带给读者独特的阅读体验之外,基于多年积淀形成的权威性、可靠性、实在性,是其生命力持续的另一重要支撑。纸质期刊经过长期经营积淀,形成了严谨细实、精益求精的优良传统,优秀的编辑人才队伍和作者资源,拥有严格的选稿、审稿、编辑、审定制度,去伪存真、去芜存菁、画龙点睛的编辑专业技巧。稿件经过层层把关,反复雕琢,内容严谨可信、品质卓越,具有很高的公信力。这是纸质期刊长期积累形成的优势和品牌效应,而这种品牌效应已经非常深入人心,难以轻易被撼动。即使在一些信息技术非常发达的国家,许多学者仍倾向于使用纸质期刊。

尽管纸质期刊还有顽强的生命力,但全媒体时代,期刊的数字化发展是大势所趋,纸质版期刊出版的必要I生在日渐衰减。尤其是国防工业系统专业性很强的科技期刊,因为发行量普遍不大,单本印刷成本较高,经济上很不划算。而近些年开展的技术条件建设,又使得国防系统数字化期刊的利用条件大为改善,对纸质期刊的实际需求量明显减小。随着国家对国有企业成本控制方面要求的提高和精细化管理的逐步深入,这个问题将会凸显,对一般单位来说,纸质版期刊要还是不要将是个问题。

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按需出版模式,为纸质期刊要还是不要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很有希望的解决途径。按需出版是指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数字印刷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将出版物信息全部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按照需要随时直接印刷装订、满足读者需求的新型出版方式。它突破了传统出版模式的限制,实现出版全流程数字化,重新组合出版流程中的编、印、发各环节,是充分结合数字印刷与数字出版技术而产生的新型出版形态,可满足读者对纸质期刊的个性化需求,非常适合小批量专业科技期刊的出版印刷。

制约按需出版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是数字印刷设备和软件成本还比较高、不够普及。但近年来,数字印刷在国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按需出版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相关核心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些新型设备,比如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喷墨数字印刷设备可以显著降低数字印刷成本,国内已有厂商推出“按需出版”业务解决方案。随着数码印刷技术的发展,成本将持续降低,按需出版很有可能成为纸质专业科技期刊发展的归宿。

科技期刊的作用更加强化,工作模式与时俱进

有种观点认为,全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科技期刊编辑的作用将被边缘化。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正是因为信息越来越便捷,门槛越来越低,使得各种莫衷一是的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已不再属于有效资源,而成为信息垃圾和噪声。这种情况下,科技期刊内容的权威性、可靠性和公信力愈发显得珍贵,科技期刊的作用不但不会弱化,还会变得更为重要。

科技期刊在全媒体时代继续保持优势地位,首先是基于“内容为王”的理念,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段,高品质的内容永远是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在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保证期刊内容的高水准,这是科技期刊永远不变的立身之本。

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编辑仍然代表读者完成评价、证实、过滤、建构、呈现内容的任务,对信息进行甄别、判断与优化选择依然是编辑的―个首要任务,信息技术的发展并不会使科技期刊编辑的功能和地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必然会使编辑的工作方法与工作角色发生改变,甚至可能彻底改变编辑出版工作的模式。

全媒体时代的科技期刊编辑从专业知识型转向综合管理型是大势所趋,工作模式的发展要求编辑人员不仅要甘于为人作嫁衣,更要善于进行贯穿于出版工作流程各环节的全程选题策划,从收集选题信息、设计选题内容开始,到选题最后完成,包含各个环节的策划和设计,并有效运作。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编辑要成为多面手,具备三重角色功能,即科学守门人、科学中介人、科学经纪人。科技期刊的任务不仅是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更担负着传播科学知识、提高民族素养、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光荣使命。科技期刊编辑办刊人员要强化使命意识,积极主动地完成这种转型,尽快适应全媒体时代期刊发展的要求。

全媒体时代,编辑的划分将有新的变化,可能从传统的编辑中划分出新的编辑类型,如策划型编辑、论坛编辑、视频编辑、博客编辑等,对编辑的全媒体策划运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科技期刊编辑要熟悉各种媒体的特点与要求、掌握不同媒体的编辑出版技能,从单纯的信息提供者转变为全方位的信息管理者,要求编辑在全媒体时代信息爆炸甚至是泛滥的条件下,具备良好的信息鉴别、整合能力。科技期刊编辑传统的内容把关功能依然至关重要,但方式会有所不同,可能变得更加具有隐蔽性、即时性和互动性。深刻认识、理解并主动顺应这些变化对于科技期刊编辑成功应对全媒体时代的要求,保持科技期刊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全媒体不仅指不同媒体类型,也指同一媒体类型下面各种形式的组合,就科技期刊而言,除例行出版的纸质期刊外还可出版其他形式的产品,如专题、增刊、合订本等,只有综合运用不同出版形式的相对优势,使不同出版形式间相互呼应和互为补充,才能达到一次投入、多次使用,最小投入、最大收益的效果。我们在《隐身技术》《航空航天科技信息》等期刊的编辑中,根据不同需要,综合运用合订本、专题、特刊等出版形式,取得了不错的实际效果。

在全媒体时代,不同媒体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是改进工作的有效途径。比如在《航空工程》信息与动态栏目编辑过程中,我们借鉴时下流行的微博,将“航空航天要闻精选”编辑成类似微博的百字文形式,反映最近一段时间最值得科技人员关注的航空航天业界动态,由于内容经过广泛搜集、反复筛选、精心提炼,并且采用了科技人员非常乐于接受的微博文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成为受到读者欢迎的一个特色内容。

科技期刊要努力成为全媒体时代的整合者

在全媒体时代,媒体间的融合变得不可避免。不同媒体间的边界逐渐消融,读者、作者、编者间的边界逐渐消融,甚至是出版者与IT营运商间的边界也在逐渐消融。科技期刊要顺应这种发展要求,应该改变传统的编辑模式,模糊纸质版和数字版之间的界线,统筹策划,构建新型编辑加工平台,根据不同媒体终端和受众特点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一元制作、多元”,即内容的创作是一元化,但是出版物可以有多种形态和载体。可以是传统的纸质媒介,也可以是个人电脑、电子书阅读器、掌上电脑、手机等阅读终端。这样形成多样化产品,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根据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将多样化的产品有针对性地提供给特定读者,实现更高层次的按需出版。

全媒体时代缺少的不是信息,而是对信息的整合与深度挖掘。可以说,全媒体时代更是“内容为王”,无论终端产品形式多么丰富多彩,读者最终需要的还是高水准的、可信赖的内容,媒体之间竞争的核心依然是内容资源的竞争,新技术只不过给“内容为王”赋予了新的内涵,谁对内容资源拥有更强的集约整合能力,谁就拥有更强的控制能力,谁就更有希望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