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16:26:34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小学论文

第1篇

课改以来,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新的变化,学习内容和形式更加开放与丰富,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表现欲增强了,学习气氛活跃了,课堂有了生机与活力。我们教师在课改中最关心的问题是向课堂要效率。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的课堂教学,是课改里课堂教学的实质内容。在学习同行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在教学实践中对课改前提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作了以下几点尝试和思考。

一、吃透新课程的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在讲与11相乘的速算时,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找出规律,运用规律进行计算,在获得与11相乘的速算技能的同时感悟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乐趣。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

身心健康成长。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使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到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也应多多给予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经常给予学生赞扬,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也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三、注重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的一切活动是在人意识的调控下实现的。人有了某种兴趣,就会对该事物或活动表现出有意识的、肯定的态度,就会积极地主动关注、参与。因此,要提高小学数学质量,须激发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即通常所说的由要我学转化为我

要学。学生一旦树立了我要学的理念,就有了强大的内驱力。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教学双方就会协调行动,形成合力,共同托起教学质量提高的太阳。我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等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智商因素,既活跃了课堂,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了知识。

四、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对于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形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在教学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演示用平移、加线、旋转、重组重叠图形等方法化解难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让学生看到具体形象的过程,理解图形的组成,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第2篇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自身还不成熟,更加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帮助树立良好的道德素养。小学教师作为学生的主要领路人,一定要做好榜样作用。本文就对小学教师的师德建设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真正提高小学教师的道德素养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加强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出良好道德修养的小学生

小学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用良好的修养去教育学生。

小学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地去教育学生,可以让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更好地为国家的兴旺发达而不断努力。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祖国的未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小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是世界美好的象征和代表,小学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小学教师就要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深入学生生活,与学生共同成长。

二、加强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小学教师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因为小学生身上肩负着建设中国的伟大使命,所以,小学生一定要有很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此,作为小学教师,首先,我们自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这样才可以很好地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其次,小学教师还要具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还要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把自身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小学生正处于对世界非常好奇,求知欲非常高的阶段,小学教师就要充分了解小学生这个阶段的特点,从而很好地进行教学。小学教师要从小学生的思维角度去思考、分析哪种方法小学生最容易接受,哪种方法最有利于学生去学习,从而更好地去教学。

(二)小学教师要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

小学教师本来是一门很枯燥的职业,许多教师都有敷衍了事的态度,所以,要想真正教好学生,培养良好的师德精神,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所以,教师一定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好榜样的作用。

小学教师要牢固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团结友善,勤俭自强,努力提高道德素质,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

(三)小学教师要强化教师育人的职责

教师是伟大的,是无私奉献的,我国已经有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把自己的一身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教书育人是教师最神圣的职责,教师要树立起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自觉去遵守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一定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时刻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从而开心地去学习。小学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真正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服务工作,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优秀学生。

(四)小学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意识

小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出榜样的作用,以自身良好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时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平时,也要举止文明,仪态端庄,以自己良好的形象去感染学生。

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因为学生笨就看不起学生,放弃学生、打骂学生,而是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公平对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小学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多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提前树立起良好的团队精神,明白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都能够了解到团队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与其他学生去交流,更好地去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时刻以师德的标准衡量自己,才能够很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教师要意识到自己对于学生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地去提升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更好地教育学生。

参考文献

第3篇

1.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有利于其身心健康

喜欢玩泥巴是每一位小学生的天性,学生在玩泥巴的同时如果还能看到自己创作的成果在烧制中成型,成为永久的纪念,会感到这远比玩弄智能手机游戏更有意义。由于很多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的父母常常不在身边,他们使用身边就能找到的泥巴捏制自己喜欢的人、物,根据自己的乐趣感受泥巴那种滑溜溜、凉凉的亲肤之感,使用自己找到或创造的工具制作能够让同龄人、长辈眼前一亮的物件,这些由自己用泥巴创造事物带来的新奇感及喜悦会让学生形成持久的沉醉其中的动力,在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增强艺术自信,在逐步挑战自我的过程中形成优良的且受益一生的品质。

2.提升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任何发明,只有自己亲身参与才会更好地感受其价值,真正的科学和艺术创造也是如此。陶艺作为三维空间艺术,具有开启小学生智慧的益智功能。学生通过将自己脑海中的形象变成实际的陶制品,能形成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学生在制作陶艺品的过程中也能培养做事的条理性以及循序渐进的健全的逻辑思维能力。时下的小学生接触较多的玩具常常是已经制作好的工业化产品,如果其能够拥有一件自己制作的玩具,哪怕是“最难看的小板凳”,其也会充分感受到乐趣。

3.逐步启迪学生智力

让其张扬个性,形成创造性思维笔者认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从娃娃抓起。泥巴极具可塑性,陶艺制作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泥巴,因而陶艺课程能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张扬个性,充分挖掘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4.陶冶学生情操,让其形成更好的审美能力

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陶艺能够体现平面和立体的综合,学生在对陶艺半成品的不断观察、思索、修正调整并最终确定的过程中会一次次反复欣赏和揣摩自己内心深处对美的感觉,这种过程是其他课程难以具备的。此外,学生对同学和制作小组的陶艺作品进行评价,在肯定与否定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5.联系其他学科,综合提升学生能力

真正的艺术教育绝不能孤立存在,教师在陶艺课程设计中必须认真思考,让陶艺课程能够融合且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其他学科。如,学生对自己所制作的作品的思想和过程的阐述,能展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立体陶艺的制作会涉及数学中的立体和比例等科学知识;制作西方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则需要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对陶制品烧制中火候的把控蕴含自然学知识;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陶艺课程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学习陶艺的过程中将陶艺和其他学科知识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其思维多元化和综合化发展。

二、结语

第4篇

美术课程是一个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很多老师都说美术课轻松,要学生照着书上的示范作品画就行了,如果这样上或者这样认为的老师,他对美术课以及对学生还没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美术学科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它也是为其他教育学科功能发挥提供前提条件作用。说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我们不能忽视美术学科对学生的影响,不能让他们一味的临摹美术书上的示范作品,更不能让美术课成为自习课的代言词。什么样的美术课才称得上好?怎样才能上好一堂美术课?我在得出一些启示。

一、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

(一)师生一起来制定个性化教学的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我具体从课堂教学中入手,和学生一起制定了教学弹性目标,具体分为三层:

普通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发展性目标。

普通性目标:增加对周围环境的审美认识;在纸、卡纸上,用几种方法,如铅笔、水彩笔、粉笔进行绘画练习;利用绘画、拼贴、组合进行艺术实践。

提高性目标:欣赏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学生能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

发展性目标:学生能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能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这三个目标适合全体学生,哪一个目标则由学生自主选择,但基础目标必须全体完成。

(二)确定了个性化教学的内容

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与教师引领相结合的原则。我在实践的课堂教学中概括出了个性化教学的思路:营造一种积极的,崇尚不同的心理态势(作业赏析,优秀或失败作品评价)——激发学生对学生内容的审美关注,并展开和挖掘自己的个人感受(各种感受想法的交流、启发、强化)——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加以表现(有个人意味和痕迹形式的表现)——个性倾向明显的课堂作业。

(三)运用了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方法和学生的自主探究互相结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提供了不同的指导,一方面创造一定的学习条件,运用了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允许学生在课堂上选择适合自我学习习惯的学习方法,如蜡笔画和手工制作的学习方法就不同,教师进行了不同的指导,而学生也有自我的选择,可以自我探索学习、同学相互讨论学习、请教老师讲解后学习和请教同学示范后学习等等方式。

(四)开展了对美术作业的个性化评价

个性化教学的评价,从本质上说应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我着力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评价标准的制定。

以尊重学生自己的学习个性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不同的学生作品有不同的标准,不强求统一。但考虑到国家课程标准的严肃性和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人格平等性,我在广泛征求专家、教师、家长、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分三个维度(国家规定的知识技能、学习过程的方法与策略、个体获得的情感与价值观),两个层面(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制定了基础性标准与发展性标准,强调以学生自我为评价主体,同伴、家长、教师的评价为学生的自我评价服务。

(2)评价方式的展开。

1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差异评价”。我从学生作品(常规与创新)方面对学生作品过程性自我差异评价,让学生能善于发现自己进步。

2采用“他人参照”标准,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作品。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我还十分注重他人评价的运用,以便增强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探索后取得的课堂教学成效

在课堂教学中,在有关专家的关心指导下,经过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美术课堂中小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为了了解学生在美术课堂中个性化教学的发展状况,从学习需求、自主设计、自主评价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自然状态下的调查,结果如下:学生在学习需求、自主设计、自主评价三个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对学生健康个性养成具有良性的影响。我深刻感受到:课堂的美术个性化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一个有益的切入口。它帮助了学生认识自身的个性、认识自己的美术学习的特点,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学生的人文素质也得到了不同程度地提升。

3、营造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在课堂中把“主人”的地位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了自主,也唤醒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

4、创设了个性化的学习场所。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我给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场所,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

第5篇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式教学是科学教育的主要特征,但是没有把探究式教学当作教学的唯一方法。科学教学应该包括多种教学方法。即使是在探究式教学中也包含着多种形式和方法。

教师必须为完成特定的学习目标确定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些特定目标包括形成概念性理解、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和体会科学探究等。参加强调动手的活动,阅读有关资料,开展班级讨论,教师进行示范演示,参加有助于提高能力的活动,观看影片、录像,进行科学探究等诸多方法,只要适当地加以运用,就都是很重要的教育手段。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目的就是要在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指导这三方面创造一种教学平衡。如果教师过于僵化科学探究和其他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就会大大削弱成功地进行科学教育的可能性。

二、不是所有强调动手的活动都是探究,也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动都要强调亲自动手

如今,课堂教学可以利用许多高质量、强调动手的科学课程和科学材料。但是,使用强调动手的教学法并不总能保证教学科学进行的有效性,强调动手的教学法不一定就是探究式教学法。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应有机会提出自己的问题,计划、设计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回答其中的一些问题,有充足的时间思考问题、互相交流,以发展概念并为自己的发现辩护。

用探究的方法教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允许学生拥有适度的自,即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寻找合适的途径解答这些问题。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都从他自己的问题出发进行工作或是独立地进行科学探究。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可以由全班学生就同一个问题展开探究活动,或是分小组探究不同的问题。

强调动手的学习活动是否就是探究活动,这常常要由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并让他们找到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给予的弹性程度而定。这有别于教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采用相同的方法找到共同答案。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明确他打算让学生掌握什么科学概念,允许学生的探究活动出现多样性,承认对于同一个问题可能存在多种解决方法。

虽然探究式学习包含要求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发展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的目标,但强调亲自动手的学习并不是达到这些教学目标的唯一方法,其他的资源对于激发问题和提供信息也很重要。一方面,书本、文章、英特网上的信息和个人亲自参加的会议和进行的访问都能激起学生对某一论题的最初兴趣,从而引发科学探究活动。另一方面,一旦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这些资料就可以成为辅助材料为科学探究活动提供额外的支持。

三、不能割裂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二者之间的关系

科学教育改革时期,应该把教学重点主要放在教学内容上还是放在教学过程中呢?我认为,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很关键,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探究有助于学生掌握了解周围世界的方法。“学习科学具有双重优点,因为科学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系列思想,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结果。作为一个过程,科学提供了寻找信息、检验思想以及寻求合理解释的方法;作为一种结果,科学是能够用来理解新的经历的思想体系”。(温·哈伦《投入科学》)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探究的过程与获得概念性的理解和知识这两者是协调一致、齐头并进的。但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能否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依赖老师和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的经验和信心。我们常容易出现一方面强调既重视过程技能的发展又重视科学内容的掌握,另一方面却又只对其中的一项进行细致的检查,而忽略另一项。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发展探究技能,使之成为一名优秀的探究者,要相信:只要有大量的实践,假以时日,这些技能就能发展成熟。

四、探究式教学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一种精心编排的教学活动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尽管探究式教学有不同的要求,但它也需要高水平的组织、计划和安排,这有赖于师生的共同努力。能够为科学探究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的课堂环境需要有意识地培育。教师应该为科学探究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促进者或向导,教师要设计出一系列概念性的框架,对此学生们可以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这种概念性的框架是指导学生深入学习科学概念的基础。在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作巡视并与各个小组交流,听学生们的问题和想法,不时评价他们的探究进程并确定合适学生进程的学习计划。必要时,教师还要把学生集中起来,通过演讲、示范或讨论等形式提供其他信息。

学生对探究性学习意识的形成有着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从易到难,从具体到复杂,使学生逐步树立探究的意识,掌握探究的方式与方法。

首先是敢于探究。敢于向司空见惯的行为和公众认可的标准答案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而探究习惯却是学生在学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对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培养,要给他们营造探究性学习氛围和空间,使他们勇敢地跨出探究的第一步。教师应制定正确的探究目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引导学生寻找逐步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探究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困难,教师应主动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获得成功并享受成功的快乐。其次是善于探究。探究是学生的一种学习行为,必须持之以恒,通过教师不断地引导从而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探究。再次是乐于探究。当学生把探究作为一种学习的需要,逐步成为学习的行为习惯时,就会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学习也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内驱动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例如在指导《压缩空气》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玩皮球,在玩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有趣的问题,如:皮球为什么可以捏扁,放手后会复原?为什么有的球弹性好,有的球弹性差?……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探究,探究兴趣就会更浓厚。弹性是怎样产生的呢?弹性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学生提出问题,再带着问题去探究,逐渐构建起从实践——提出问题——再实践的循序渐进的知识结构。

为了使探究活动更有成效,教师应该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打好基础。教师还应该创造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环境,让学生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学会如何组织和使用教学材料,营造一个能够提供支持的社会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这种环境中以小组或大组形式进行合作,积极参与对话交流并学会尊重别人的看法。

第6篇

【摘 要】:小学数学教材中孕育着丰富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法内涵,素质 教育要求小学数学必须立足地通过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使自身素质得以完善和提高。

【关键词】:素质教育;智力因素;教育功能

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地位,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数学必须立足地通过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我认为,这关键就是利用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所以小学数学教学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下面我就小学数学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的教育功能

小学数学教材中孕育着丰富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法内涵.有许多有教育意义的理论知识和数学问题,比如实践第一观点是,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应逐渐领悟并逐步树立的观点之一。再如对立统一观点.小学数学中的大与小、多与少、有限与无限、正比例与反比例等都是对立统一观点的具体体现。大与小、多与少虽然是对立的.但两者相互依存这就是统一。数学知识同客观事物一样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这就促成了数学知识的运动、变化和 发展.比如除法、分数、比三者的基本特征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相互作用。数学就是在这种联系和作用中得到了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全到相对全面。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加快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智力成为 现代化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而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它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体系,这些判断都是由数学术语和逻辑术浯来表述,并借助于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新的判断。因而数学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因素。

数学的教育功能体现在多种方面.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使自身素质得以完善和提高。

二、素质教育的实施

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的学生大都缺少这种意识。主要表现为书本与生活相脱节,在学生潜意识中知识都关在教室里.教室外面没有数学,而实际情况刚好相反.客观世界才是个大数学大世界,它不仅孕育了数学还是数学的归宿。我们的孩子还不能把目光延伸到窗外。这与我们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多少年来从书本到书本的教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们天天与书本中的”克”、”千克”打交道却掂不出一盒粉笔或一瓶饮料的大概重量。

原因何在?就是缺少对重量的实际感受.更可怕的是他们压根就无意去获取这种感受,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知汉全在教室里、书本上不在窗外丰富多彩的世界里。

2、注意力的培养

培养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和学习的一项基本任务,在小学阶段以培养初步的形式逻辑思维能力为主。包括初步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所有这些都与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密不可分,发展和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和培养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研究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一般要经过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其中感知和理解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阶段.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尤为重要。3、重视非智力因素 发展

在教学中忽视培养和发展非智力因素无助于学生接收知识、发展智力。 教育心 理学认为:非智力心理因素的活动与智力因素的活动是统一在学习活动中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始终发挥着作用:调动非智力因素能有效的促进知识的学习。

三、利用知识本身引起无意注意

随着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增长,学生对知识逐渐对知识本身产生直接兴趣,利用新旧知识矛盾,或知识不确定性等等都会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例如有时上新内容的课时,可以旗帜鲜明地提出,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或提出一个与旧知识相关,但全靠旧知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引入新课,这些都有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效果。

四、适时揭示有用性,激起学生兴趣

第7篇

(1)论文题目:宋体三号字居中,可加黑。

[摘要](四号黑体)空一格打印内容(四号宋体,200-300字)

[关键词](四号黑体)

关键词内容(小四号宋体、每两个关键词之间空两格)

目录(居中、四号黑体)

引言(小四号宋体)

页码(小四号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