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2-02-25 18:52:16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第1篇

    教学论文的选题有大有小, 有难有易, 必须从实际出发, 适当确定。太大了, 力不胜任, 难以完成, 会挫伤写作的积极性;太小了, 轻而易举, 不费力气, 不利于用己的锻炼提高。

    确定了选题以后, 还有一个论述角度的问题。论述角度对题目的大小有调节作用, 论述角度选得恰当, 大题可以小作, 小题也可以大作。一般地说, 确定论文的选题和论述角度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

    首先, 要量力而行, 实事求是, 不要好高鹜远, 贪大图深, 勉强去做一个自己无力胜任的、缺乏基础和准备的、体会不深或兴趣不浓的题目。当然, 也不要应付差事, 贪图便宜, 去做一个非常容易的题目。初学写作, 题目还是以小一点为好, 这样有利于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同时, 题目小也比较容易驾御, 能够做到收放自如。

    其次, 要着眼于教学中有普遍意义的、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从自己的实践出发, 选择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角度去阐述、论证, 才能既易于引起重视, 又易于写出新意不落俗套,。

    2. 定好论文的标题

    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标记, 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 具有画龙点睛吸引读者的作用。因此, 标题要内容具体、反映中心、用词精当、长短适中,但是,也不可为了哗众取宠而故弄玄虚。

    3. 安排好论文的结构

    在安排文章结构时, 一是要围绕主题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 选择那些最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 根据需要适当安排, 做到层次分明、前后连贯、逻辑性强, 使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二是要正确反映事物的规律, 就是说, 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和事物的内在联系, 必须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4. 写好提纲

    5. 按照提纲撰写初稿

    提纲只是文章的一种预想, 一个轮廓, 不可能对每个细节都考虑得那么周密、完善。写作中如果发现观点或材料的某些细节与原来提纲的设想不吻合, 就应该核实材料的真实性,必要时要对相关的论述进行修改;如果发现有些观点或材料不恰当或者不确切, 就应该中止写作,重新收集材料,重新审视自己的论点。

第2篇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每位数学教师重视的问题。下面就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也使他们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计算法则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例如:在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中的工作效率,学生不易理解。为此,此时我在教学前,在班里举行了一次缝纽扣比赛。教学新课时,联系缝纽扣的活动,学生就容易理解工作效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工作量。

又如,小括号的教学可以这样进行:先出示8+6×5与6×5+8两道算式,让学生复习运算顺序。然后出示应用题:

工人老师傅上午工作3小时,下午工作4小时,每小时做12个零件,他一天共做几个零件?(要求列综合算式)

学生列式计算如下:

12×3+4=12×7=84(个),

教师设疑:先做加法,再做乘法,好像不对吧?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在学生束手无策时,适时引出小括号。这样,通过问题的设计,矛盾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引进括号的原因和用途,懂得了先算括号里的数的道理。

2、从贴近学生实际水平的现实出发,一步步地引出概念

例如,面积单位可以这样教学:先出示大小差别比较明显的两个三角形,此时让学生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得出:面积的大小可以用眼睛看出来;再出示两个等宽不等长、面积差不多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得出:面积的大小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出来;然后出示不等长也不等宽、面积差不多的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学生深思后得出:可以画方格,再通过比较方格数的多少来比较面积的大小;最后出示两个方格数相等,但面积明显不等的图形,引导学生讨论,方格数相等为什么面积不相等?从这个现实问题中得出,方格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这时引出面积单位,已是水到渠成了。这样组织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面积单位的概念,而且了解了面积单位产生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应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面盆底、锅盖等的圆心在哪里。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此时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例如,学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算一算本住宅楼每户应付的电费;学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新星小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本息等。

在学了百分比的知识后,我和学生做了一个游戏,方法是:在一个布袋里放6个同样的小球,分别标上1~6六个数字,老师和学生轮流每次从袋中摸出2个小球,如果球上两数相加和为偶数,学生赢,加起来和为奇数,教师赢。比赛结果教师赢的次数多,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并把各种情况一一列出,得知,和为偶数的有6种情况,和为奇数的有9种情况,老师赢的可能性占60%,学生赢的可能性占40%,所以老师赢的次数多。最后还指出,街头巷尾的有些赌博活动,坐庄者使的就是这种骗术,不要轻易上当受骗。

3、加强操作,培养能力

第3篇

文字信息通常以静态方式呈现,而几何直观可以化静态为动态,使文字具有动感,变得鲜活。化抽象文字为几何直观,在几何直观中细品文字内涵,能快捷把握数学问题。数学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这样写道:“图形不仅是几何题目的对象,而且对与几何一开始没什么关系的题目,图形也是一种重要的帮手。”

在六年级教学《分数除法》中,教学例1时,量杯里有 eq f(4,5) 升果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每人可以喝多少升?教材在出示文字后,出示长方形图,平均分成5份,用阴影部分表示 eq f(4,5) 升,让学生在图中分一分,再算出结果。例题通过文字加直观图来表达信息,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些信息,了解文字背后的内涵。

二、借几何直观,引导分析数学问题

很多数学问题的解决,其灵感往往来源于几何直观,人们总是力求把要研究的问题尽量变成可用几何直观呈现的问题,借助具体可感的几何形象帮助他们从整体上分析数学问题,看到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关联,从而获得真正的解题思路。关于倍数关系的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利用线段图,使学生通过对所画线段图的观察和思考,观察出倍数的本质、两数之间的关联等等,然后就能分析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算法就比较容易得多。

例如:爸爸今年38岁,儿子今年10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3倍? 可以利用线段图,用图表示就更清楚了:爸爸的年龄:38岁 几年后?岁 几年后?岁 儿子的年龄:10岁 他们的年龄永远差是28岁 SHAPE * MERGEFORMAT

年龄差不变就是38-10=28岁,这道题的问题是几年后爸爸年龄是儿子的3倍,那么几年后他们的倍数差就是3-1=2,再用28÷2=14(岁),也就是说儿子14岁时,爸爸的年龄是他的3倍,再用14-10=4,答案是4年以后。利用图形来加强对问题的理解,实际上就是几何直观在发挥优势,引导分析数学问题

三、借几何直观,帮助解决数学问题

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看,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通过几何图形的形象关系来直接感知复杂问题中的对应的数量关系,用“形”来帮助解决“数”的问题,使问题变得直观、简单。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直线、射线和角”后的思考题:经过纸上的2个点,可画一条直线;经过3个点中的每2个点最多可画3条直线;经过4个点中的每两个点最多可以画多少条直线?经过5个、6个……点呢?

第4篇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每位数学教师重视的问题。下面就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也使他们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计算法则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例如:在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中的"工作效率",学生不易理解。为此,我在教学前,在班里举行了一次缝纽扣比赛。教学新课时,联系缝纽扣的活动,学生就容易理解工作效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工作量。

又如,"小括号"的教学可以这样进行:先出示"8+6×5"与"6×5+8"两道算式,让学生复习运算顺序。然后出示应用题:

工人老师傅上午工作3小时,下午工作4小时,每小时做12个零件,他一天共做几个零件?(要求列综合算式)

学生列式计算如下:

12×3+4=12×7=84(个),

教师设疑:先做加法,再做乘法,好像不对吧?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在学生束手无策时,适时引出小括号。这样,通过问题的设计,矛盾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引进括号的原因和用途,懂得了先算括号里的数的道理。

2.从贴近学生实际水平的现实出发,一步步地引出概念

例如,"面积单位"可以这样教学:先出示大小差别比较明显的两个三角形,让学生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得出:面积的大小可以用眼睛看出来;再出示两个等宽不等长、面积差不多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得出:面积的大小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出来;然后出示不等长也不等宽、面积差不多的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学生深思后得出:可以画方格,再通过比较方格数的多少来比较面积的大小;最后出示两个方格数相等,但面积明显不等的图形,引导学生讨论,方格数相等为什么面积不相等?从这个现实问题中得出,方格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这时引出"面积单位",已是"水到渠成"了。这样组织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面积单位的概念,而且了解了面积单位产生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应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面盆底、锅盖等的圆心在哪里。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例如,学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算一算本住宅楼每户应付的电费;学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新星小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本息等。

在学了百分比的知识后,我和学生做了一个游戏,方法是:在一个布袋里放6个同样的小球,分别标上1~6六个数字,老师和学生轮流每次从袋中摸出2个小球,如果球上两数相加和为偶数,学生赢,加起来和为奇数,教师赢。比赛结果教师赢的次数多,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并把各种情况一一列出,得知,和为偶数的有6种情况,和为奇数的有9种情况,老师赢的可能性占60%,学生赢的可能性占40%,所以老师赢的次数多。最后还指出,街头巷尾的有些赌博活动,"坐庄"者使的就是这种骗术,不要轻易上当受骗。

3.加强操作,培养能力

第5篇

一、创设形象生动的课堂情景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说课堂教学已收到一半的效益,另一半就看教师如何运作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不同层次的疑点,引导学生生疑;要善于利用不同事物、不同的方式,创设各种新颖的、巧妙的、有趣的、针对性强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问题;尤其是数学教学,知识的逻辑性强,甚至比较抽象,一般教学辅助器材难以作出形象生动的演示,让学生具体理解真理,这就需要发挥多媒体的巨大功能。

如在教授“圆柱和圆锥”的内容时,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圆锥的母线相当于展开图中扇形所在圆的半径,圆锥底面的周长相当于扇形的弧长。这一点许多学生不理解,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大屏幕上画出一个扇形和圆锥,向学生提出问题:看看这两个图形有什么不同之处?(一个是平面图一个是立体图)当把扇形卷起来又能成为什么图形?学生在动手操作后,得出的图形是圆锥;既然扇形和圆锥有一定的联系,那么如果要求圆锥的侧面积,应该如何思考。这一问题一提出,很多同学肯定会陷入困窘中。随着学生对问题兴趣的产生,教师就可以抓住机会,利用预先设计好的动画过程:让圆锥的侧面慢慢展开,时停时展把整个过程清晰地展示给学生看,同时在圆锥上用不同颜色标出母线及圆锥的底面,从动态的角度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一过程,生动形象的展示很明白地告诉学生:圆锥的侧面积就是展开的扇形的面积。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生既学到到了数学知识,有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以后学习数学奠定更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无穷的探索欲望

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探索精神,就看它是睡眠在这个人心中还是活跃于他(她)的脑门之外。对于数学教学,如何唤起学生探索数学奥妙世界的欲望,比数学教学本身更加重要,教师应当做学生的引路人。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容易更好地实现这一点。

第6篇

兴趣是一种学习品质。兴趣的驱动给学生以学习的原动力,促使他们爱学习,从而主动地积极地获取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努力改进学习方法,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方法是关键。兴趣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如何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内在的“趣”,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学而不止,欲罢不能,乐在其中之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通过激发操作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爱动是小学生的行为特征之一,让学生自觉地操作,符合儿童的行为特征,学生在操作中对操作的事物发展的结果似知非知,因而急切想动手探个究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通过设计提供新颖的感性强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如“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在让学生操作之前,教师可先设悬念,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任意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将结果告诉老师,教师随即就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测量发现老师说的完全正确时,他们就会感到惊讶,急切想知道为什么。这时教师再让学生通过操作去发现规律:①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不同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求出内角和,并让学生总结规律。②指导学生把正方形或长方形沿一对角线进行折叠,推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l800。③指导学生将一个三角形进行折叠或剪拼,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l800的结论的正确性。上述操作,由于创设悬念,调控了学生的心理态势,使学生的心理进入了注意、兴趣、期待、追求的状态,因而学生操作积极主动,具有较强的自觉性。

二、通过做游戏的形式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组织学生通过做游戏来获取知识是一种快乐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用猜数游戏把l~30的数字按顺序依次给l、2、3、4号四位同学,让其余的同学猜出某些数字卡在谁手中,“猜”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以趣乐学的过程,而且使学生处在一种兴高采烈激动不已的情绪中。在这种精神状态下,头脑对应当记住的东西,具有一种特殊的领悟力。

三、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列举的范例,若是近乎学生身边的问题,无疑能增加知识的趣味性。比如在新授“互质数”教学中,概念引出后,在进一步归纳总结前,让学号是“9”的同学起立,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引到这位同学身上,然后教师接着说:“你的学号和9互质的同学站起来。”全班同学由惊奇立即进行认真的思考,紧接着就是连续的回答。通过回答,教师汇集了这节课教学效果的大量反馈信息,并且使错误得到及时纠正。最后师生共同总结互质数的几种情况,并强调指出:与任何数互质,连续两个自然数互质。

四、开展课堂竞赛

加快节奏、加大密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改变了以往慢频率的问答方式,根据学生乐于表现、好胜心强的特点,开展课堂竞赛活动。对易答题,采取“抢答”、“举手齐答”、“没发言的再答”、“用手势表示”等方式;对较难题,采取小组“接力赛”、“累分团结赛”;对于难度大的题则采取“夺红旗赛”等。运用这些形式教学,极大限度地增强了全体同学对学习的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出兴致勃勃的学习情绪,聚精会神的思索神态,跃跃欲试的积极表现,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问的思维活跃、情感交融、默契和谐的浓郁气氛,收到环节紧扣,扎扎实实的学习效果。

五、努力创设情境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更是注意的重要源泉

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去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从而促进学生的认识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均能正常、和谐、稳定地发展。

如教学“圆的周长”导入新课这一环节的安排上,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采用“直接切入”的方法,让学生用彩笔勾画出四种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的周长。接着提出:“你能求出哪种图形的周长?”于是学生便积极地求出前三个图形的周长。然后提出:“想知道这个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吗?”这从知识上起到了迁移和铺垫作用;从儿童的好奇、好胜心理上引发主动探索问题的兴趣。仅在2分钟的时间内,就建立了圆周长概念;又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创设了良好的认知情境。

第7篇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当中作者引用他人的学术研究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能把涉及的内容都写下来,这样写出了的论文内容就很繁琐,论文的重点也不明确。下面是学术参考网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梁镜清主编,《小学数学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

[2]郑其恭、李冠乾主编,《教师的能力结构》,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

[3]张楚廷著,《数学教育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

[4]朱仁宝、王荣德主编,《21世纪教师素质修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

[5]翁向新主编,《谈教师的素质与修养》,群众出版社,1992年。

[6]崔相录主编,《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

[7]李瑾瑜等编,《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

[8]傅道春编著,《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9]傅道春主编,《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10]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11]林六十等,《数学教育改革的现状与发展》,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

[12]陆书环,《数学教育学概论》,航空工业出版社,1997年。

[13]张奠宙,《数学素质教育设计》,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4]张奠宙,李士,《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5]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6]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年。

[8]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年。

[9]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年。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杜威着,许崇清译:《哲学的改造》[M],商务印书馆.1958年,P46

[2]阮忠英.初中几何教学策略浅谈[J].理科爱好者,2009(2)

[3]胡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几何教学[J].信息技术与应用,2008(4).

[4]吕月霞.杜威的“从做中学”之我见[J].教育新论,2009.5

[5]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P185

[6]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P184

[7]尚晓青.DGS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整合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