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信息技术网络研修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15:07:40

序论:在您撰写信息技术网络研修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信息技术网络研修总结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专家教授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从而适用“新教育”“新技术”“新课堂”的要求。

二、研修目标

1、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及各科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2、能结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语文及各科教学不断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3、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三、研修方式

1、认真聆听专家们的教授,虚心向专家及同行请教

在学习中对专家讲解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2、在学习中总结、反思,在总结、反思中提升

加强业务学习与进修,主动关心国内外及周围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每周至少抽出几个小时,并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己的思想和技能水平,如各种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上网等,汲取信息技术的新知识、新技能。⑴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⑵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⑷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积极学习

俗话说“长到老,学到老”,我决心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每天挤出时间上网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并做好必要的记录。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讲解思路,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积极参加教育科研能力研修,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并拟写质量较高的教学反思、教学或者教学设计与同事交流,把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积极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教科研成果征集活动。

三、具体

1、上课期间每天利用1至2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假期可以每天适当延长3至4小时),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4、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第2篇

目前全市中小学有信息技术教师54人,年龄在35至40岁之间,达到了40人,教师队伍相对比较年轻。通过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活动,举办网络备课活动,通过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设计的实施(上课)的教学案例课,以快乐学习、合作学习和项目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和上课能力,突破信息技术课重视操作的教学局限,引领信息技术教师改变原有封闭、固守的课堂教学方式,创设民主、和谐、科学、快乐的教学气氛。

通过教研、培训、网络研修等方式全面加强了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市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白山市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吉林省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使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素质在整体上有一个跨越式的提高。

二、教育科研课题引领教师开展网络研修

基于吉林省教育社区门户网站(*),以教育信息化为切入点,整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教育科研工作。结合我校确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引领信息技术教师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网络研修促进教师研修能力提高”子课题研究。开展吉林省教育资源库试点——信息技术课教研(××市)工作(*?action-mygroup-gid-220和××市教师研修论坛板块*),上传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500多课时。全面规划××市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技术框架,组建××教育区域性教师网络研修模块(*),规划48个学校或教研圈子,注重网络研修的技术管理,组织9名信息技术教师申报吉林省教育信息网信息员并得到聘用,对吉林省教育社区网站进行全面管理,在技术上保障我市各校深入开展网络研修工作,为课题结题做好材料收集与过程管理工作。

为加强我市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工作,举办了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远程建立网络空间技术培训班。培训的主要技术规范是:依托吉林省教育社区门户网站(*,注册个人空间、管理个人空间、在空间信息、建立并管理学校圈子(博客群组)、在吉林省教育论坛主题信息等网络技术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远程网络技术能力,为各校开展网络研修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全市有1330多名教师建立了自己的个人空间(博客),自主开展网络研修活动。

三、教育技术培训基地和学校网站建设全面发展

开放农村远程教育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使用,加强机房日常管理工作,保持室内及设备的清洁,注意防火,及时关闭电源。加强学校计算机系统维护和网络安全工作,保障学校机房及部室计算机网络正常使用,为全市中小学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研究网络环境和学校网络办公环境。

依托吉林省教育信息网加强××市教师进修学校网站建设(*),合理规划栏目,丰富模块内容,集成教育新闻资讯、教师网络研修、教师研修论坛、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库建设为一体,及时学校公开的教育教学信息,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中,“××市教师进修学校”相关信息已被百度、哥俗、雅虎等搜索网站收录,全面推介我市教育教学成果。

基于吉林省教育信息网自助建站系统(*)建立全市中小学校网站体系,创建了以××市教师进修学校网、××教育督导网、××市教育科研网为信息与网络研修为主核心网站,全面规划全市28个教育网站体系,集教育网站\个人空间\教育论坛为一体,整合教育新闻资讯\教师博客日志\教育论坛主题,初步建立教师网络研修“网站+空间(博客)+论坛”技术模式,指导全市中小学校建立网络研修网站,为全市中小学校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教师网络研修的技术含量。

四、教师信息化教育取得了丰富多彩的成果

2009年,组织我市中小学教师参加了由教育部信息中心和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组织的“惠普杯”中国教育信息化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信息技术教师在技术上给予指导。论文围绕“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强化资源整合与应用、推进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这个主题,结合当前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涉及到推进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建设、整合教育信息化资源、服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信息化建设对教学变革的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及网络研修等方面,科学总结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有61名教师的57篇论文参加评选,获吉林省教育信息化论文一等奖24篇,二等奖33篇;获国家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化论文二等奖2篇,三等奖6篇,优秀奖9篇,17篇论文由中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论坛专刊收录(2009年7月)。

在2009年第九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吉林省赛区选拔赛中,我市有30名教师参加竞赛,有33人获一等奖,3人获优秀奖,获优秀指导教师奖3人,××市外国语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第3篇

关键词: 教师教育;协同研修;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提出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2013年,我国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旨在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其应用信息技术于教育教学的能力。“工程”明确要求“利用网络研修社区,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整合式培训”。

教师网络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之一。然而,当前的网络研修存在“教师网络研修的资源库建设紧缺;研修活动设计尚处于研究层面、不利于推广;网络研修环境差异性较大”等方面的不足。同时,“工程”过多关注在职教师的发展,忽视职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有悖于教师教育理论中的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割裂了教师发展的完整性。这些不足和问题都影响网络研修以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效果,需要构建一个基于教师教育理念的、补当前网络研修不足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网络研修模式。

结合教师教育理论、当前信息技术网络研修的现状以及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和实施了“基于网络协同研修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实施模式”(以下简称“模式”)。

二、“模式”解读

(一)基本内涵

以教师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目的,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资源,以由职前和职后教师为主体构筑的学习共同体的协同研修为学习方式,开展的基于网络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模式。

1.指导思想:教师教育理论

指导思想是模式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核心,是模式深层内隐的灵魂和精髓,它决定着模式的方向性和独特性。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统称,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实施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等连续的、可发展的、一体化的教育过程,强调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和系统化,重视教师的职前和职后的协同发展。

2.运行方式:协同研修

协同研修是教师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网络的协同研修可以简称为“网络研修”。马力提出“网络研修是一种以网络协同学习平台为技术支撑而开展的有组织、有引领的教师自主研修活动的新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研修成为教师协同研修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所倡导的方式。

3.组织形式:教师学习共同体

协同研修离不开学习共同体的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是由教师以及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社群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自主自愿结合而成的学习型组织。我们所谈的教师共同体的组成人员类型与当前我国常见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人员组成类型是不同的。这里的“教师”,既包括在职教师,也包括职前教师,以及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有关的其他相关人员。当前,我国组成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人员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人员是广大教师;第二类人员是区(县)级研修员、网络班级主任、研修辅导员;第三类人员为学科带头人、学科专家、教授、教师教育专家等。黄慧芳等指出“国内教师网络研修的对象是教师,而且是中小学教师。”也就是说,常见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主要是由在职教师组成的,强调共同体成员的“同质性”。教师学习共同体是由在职教师和职前教师组成,既重视“同质性”,还重视“异质性”,突破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固有模式,还原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本来面目。

(二)理论基础

1.教师教育理论

教师教育理论认为,教师教育应该包括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并使之一体化。作为当前教师教育重要内容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需要以教师教育理论为指导,把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进行通盘考虑、整体规划、协同发展、共同提高。

2.情景学习理论

情景学习理论的创始人莱夫和温格认为,学习不能被简单地视为把抽象的、去情境化的知识从一个人传递给另外一个人;学习是一个社会性的过程,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是由大家共同建构的;这样的学是处于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渗透在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任何知识都存在于文化实践中,参与到这种文化实践中去,是学习的一个认识论原则。”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和技能是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而获得的,要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

3.学习共同体理论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斐迪南?滕尼斯认为,“共同体”是通过某种积极的关系而形成的群体,这一群体统一地对内对外发挥作用,是现实的和有机的生命组合。它强调共同信念和愿景,强调各个成员分享各自的见解与信息,相互协作、承担责任等多方面的合作性活动。

教师研修共同体是教师基于“研修主题”开展实践研修活动而构建起来的一种个体学习和实践的联合体。以同质促进、异质互补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共同体,在教师的研修实践活动中联合互动,共同开展研修,可以“形成一种主题中心任务驱动、资源共享、相互借鉴、协同研究、共同发展的良好机制”。

该模式对于弥补当前网络研修过程中的资源不足、缺失网络研修的系统设计、扭转“简单的网络环境和虚拟网络社区等环境并存”的“一刀切”局面、贯彻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思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我国加紧实施的“三通两平台建设”,尤其是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以及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的建设和使用、职前教师和职后教师的互补性和协同性等方面为开展网上研修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因此,开展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实施模式研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三、“模式”的实施

(一)共同体的组建

以区域(省或者市)为单位,由师范生、在职中小学教师、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主讲教师、高校《学科教学论》教师等,通过行政命令或者自主自愿的方式组成学习共同体。

通过这种方式组成的共同体具有同质性和异质性的特征。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主要成员,具有共同的地缘性和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提升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力的同一目的性。共同的地缘性和学习目的是开展协作交流、组成学习共同体的基础。同时,在职教师和师范生具有不同学习经历和学习需求,体现出此学习共同体的异质性的特征。异质性的特征使得共同体的成员间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和行为倾向。教师对网络学习空间的行为倾向直接影响教师学习的效果,影响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中的互助行为。

此共同体中,《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师是共同体的最主要的组织者和发起者,负责课程的设计、开发、完善以及课程的讲授,同时负责疑难问题的解答以及网络研修活动的组织、开展和协调。《教材教法》课程教师是共同体网络研修的重要参与者,负责课程内容的补充和学科知识的解答(尤其是针对具体学科的内容)。

当然,最初组建的共同体可能是一种松散型的共同体。随着课程的进行,最终会形成由《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师、《教材教法》课程教师为固定对象、在职教师和师范生为流动成员的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可以分为专家(大学教师)、技术派(师范生,当然也包括一部分中小学教师)、经验派(中小学教师)等。

(二)研修的基本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是大学师范专业的必修课程和常设课程,每个学期均开设。学习共同体成员的研修过程可以分为:注册、研修、评价等几个阶段。

1.注册

师范生根据本校教学计划的安排,登录《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进行申请注册、登记。在职教师根据当地主管部门的要求或者自主自愿的原则,在高等学校学期开学前,登录当地高师院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并进行注册。《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主讲教师负责申请人资格的审核,根据相关要求确定申请人是否具有课程学习以及网络研修的资格。

2.研修

课程主讲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平台,介绍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学习要求、学习方法以及评价规则等。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和教学计划,针对师范生开展面对面或者非面对面的系统教学。并结合所讲内容设计网络研修主题,组织学习共同体成员参与网络研修。《教材教法》教师也可结合具体的学科内容,设计必要的网络研修主题,开展针对性的网络研修。师范生和在职教师通过浏览网络课程资源、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参与网络研修等方式,达到完成学习任务、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网络研修是重要的学习形式。

一般而言,网络研修的模式主要有:

(1)自主学习:学习共同体成员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资源(文本、视频、图片、练习题等)进行自主学习。在职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课程资源、结合自身特点和时间,开展灵活的学习。师范生可以及时、反复地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2)集中研修:高校教师或者其他人员根据教学内容或者学科内容,采用自主设计研讨主题、邀请他人讲解、播放视频等方式,组织共同体成员学习、研讨。在这个过程中,共同体成员之间畅所欲言、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这种集中研修要以《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内容为主,体现出基础性、普遍性的特征。当然,也可以在某个时期,结合共同体成员的共性问题,开展超越《现代教育技术》网络n程内容范围的网络研修。在集中研修前,教师要精心准备,巧妙设计;研修中,要把握方向,启发诱导;研修后,要及时总结,凝练提升。集中研修需要教师投入较多的心血进行科学的组织和安排、需要学习共同体成员的积极参与、需要学习共同体成员具有同一的学习时间点或者时间段等条件,这无形中增加集中研修活动开展的难度。因此,集中研修活动的开展要量力而行,控制开展的频率。

(3)随机研修:共同体成员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与他人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研修探讨。根据此模式开展的经验,随机研修是网络研修的最主要的形式,也是学习者最喜欢和收获最大的学习形式。学习共同体成员在学习或者工作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困惑,愿意通过此网络课程平台寻求支持帮助。他们的问题或困惑往往在第一时间就得到大家关注、讨论并很快解决。通过对学习共同体成员的访谈,这种及时快捷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他们钟情此种网络研修的最主要的原因。

3.评价

学期结束,教师采用综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成绩作为学习者的课程学习成绩。过程性评价以学习者网络研修的次数、发帖数量、跟帖数量、提交作业的数量和质量等为评价依据。终结性评价以课程结束时的考试成绩为评价依据。对于师范生而言,高校期末组织的惯常性考试是终结性评价的主要方式。对于在职教师而言,可以由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结合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方式。

(三)网络研修的效果

通过实践,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涌现了一批核心成员,吸引了更多的中小学教师自觉加入。有些师范生毕业成为在职教师后,仍然活跃在该学习共同体中。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研修,不仅增强了中小学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提升教育教学的信心和勇气,而且增强了职前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感受和理解,成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四、“模式”的特点

(一)指导思想上:凸显教师教育理念

该模式以师范生和在职教师为主体构筑的网络学习共同体,体现了教师教育重视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共同发展、提高的理念。同时,该模式对学习者的持续性帮助,也体现了教师教育的连续性、终身性的思想。

(二)价值取向上:凸显了实践性

在研修过程中,教师在进行网络研修过程中将获得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亦称为隐性知识,其特点为情境性、经验性、个性化、默会性和动态性。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徐福荫教授指出: 信息时代的教学观强调师生互动,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强调在活动中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

协同研修的主题往往来源于教学实践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具有实践的价值导向,是为实践服务。这贴近教育教学实际的特点,使得成员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网络研讨的热情。

(三)研修方式上:注重参与性

成人学习理论认为,成人已有经验与新知识、新经验的有机结合使成人的学习更加有效,也更有意义。马克斯?范梅南认为,再好的教师(即便是大师),再好的教学(即便是启发式的教学),也不能替代学生通过亲历的方式体验和感悟知识。该模式中,在职教师可以把学到的最新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反思。师范生可以感受、体验、领悟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精髓,提升应用信息技术于教育教学中的自觉性以及能力。

(四)学习方式上:凸显合作性

合作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肖沃斯和乔伊斯非常重视合作学习,把学习共同体中的同伴关系称之为“同辈教练(peer coaching)”关系。他们认为,在教师学习共同体中,不管是由专家还是由参与者主持的专题小组研讨会,教师们对所学内容的应用率都大大提高。“同辈教练小组的形成使教职员们产生了更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们转过来又将促进更为合理的共同决策。一个设计巧妙的师资发展项目能够为学校改革提供经久不衰的动力,也能够不断地更新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并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该模式构建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成员间互为“同辈教练”,并在基于网络开展合作学习、交流、对话、研讨和观摩,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取长补短,体现合作性学习,提升了研修效果。

五、问题与反思

该模式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模式,对于可持续性地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该模式并非是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唯一模式。各地可以结合具体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另外,在采用该模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育主管部门的参与。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既是教师自身发展问题,更是政府工程,需要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参与。培训前,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动员、发动;培训后,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对培训结果的认证;同时,该模式的实施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以及财政的支持等。

第二,中小学校的配合。教师投入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与中小学校的态度有密切关系。中小学校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政策推动教师参与网络研修。

第三,客观公正看待和实施该模式。该模式是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模式,但并非唯一模式。对于推动局部的、地域性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具有较明显的效果。但是,我们并不否认集中培训,也并不否认我国当前所采用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模式。

第四,需要培养骨干积极分子。骨干和积极分子是本模式运行的关键因素。一方面,骨干和积极分子可以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具有真实感和亲切感。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可以帮助大家克服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恐惧感,提升网络研修的崆楹托判囊约巴络研修的质量和效果。另一个方面,只有培养骨干和积极分子,才能形成较为稳固的学习共同体,及时快速解答共同体成员提出的问题,减少挫折感,提升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教师[2013]13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Z].教育部,2013.

[2]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EB/OL].http:///gzdt/2013-11/06/content_2522685. htm,2015-12-10.

[3]黄慧芳,辛一君,俞树煜,李自青.我国教师网络研修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5(5).

[4]马立,郁晓华,祝智庭.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网络研修[J].教育研究,2011(11).

[5][美]J・莱夫,E・温格著,王文静译.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李更生,刘力.走进教育现场:基于研修共同体的教师培训新模式[J].教育发展研究,2012(8).

[7]张思,李勇帆.高校教师使用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影响因素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8).

[8]张思,刘清堂等.教师混合式培训中的同侪互助模式与支持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6).

[9]汪晓凤,陈玲,余胜泉.基于实践性知识创生的网络教研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0).

[10]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11]徐福荫.信息时代的学与教[J].电化教育研究,2007(12).

第4篇

我的研修总结

个人信息

姓名

陈元君

学校(单位)

双鸭山市师范附属小学

任教学段

五六年级

任教学科

信息技术

研修总结

请认真回顾本次研修全过程,从以下几个方面撰写总结(总字数不少于300字):

在课程学习与研讨交流中都有哪些收获?

此次培训是通过电脑、网上课堂自学,虽然是这样,但是观看专家的视频讲解,让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还需不断地学习,充电。在培训中,我了解了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了解了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改变学习方式。初步掌握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学科教学方案等。明确课程改革与信息技术发展是分不开的,因此在这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时代,更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接受新事物,不能应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用新技术,也就是用新鲜的血液来充实我们的课堂教学。

参与专家视频答疑活动、浏览简报、学习同伴优秀作品后,您有哪些收获?

聆听了专家的报告讲座、浏览培训简报、学习同伴优秀作品,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也获得了很多新的理念。专家鼓励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反思,做高素质的教师,做有品位的教师。作为教师不单要在教学专业上精益求精,更为重要的是关心、爱护学生,真心地为学生终身发展着想。

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教育教学方面,您有哪些收获?

第5篇

  通过观看视频,和各位同仁们的交流,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知识的构建上还是在软件的运用上都存在很大的不足,需要在此次国培中不断的完善自己,充实自己。现将具体想法实施如下:

一、研修目标

1、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应用的能力。

2、能结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物理教学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3、更新教育观念,使之与当前国家教育发展方向和学生实际相结合。

二、研修方式

1、聆听请教

认真参加学习,对讲解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

2、反思提升

加强业务进修,主动关心国内外及周围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汲取信息技术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积极学习

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认真聆听专家报告,并做好必要的记录,以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

积极参加教育科研能力研修,树立教科研意识,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撰写教学论文或者教学设计。

三、具体措施

1、及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第6篇

一、信息技术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目前全市中小学有信息技术教师54人,年龄在35至40岁之间,达到了40人,教师队伍相对比较年轻。通过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活动,举办网络备课活动,通过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设计的实施(上课)的教学案例课,以快乐学习、合作学习和项目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和上课能力,突破信息技术课重视操作的教学局限,引领信息技术教师改变原有封闭、固守的课堂教学方式,创设民主、和谐、科学、快乐的教学气氛。

通过教研、培训、网络研修等方式全面加强了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市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白山市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吉林省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使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素质在整体上有一个跨越式的提高。

二、教育科研课题引领教师开展网络研修

基于吉林省教育社区门户网站*,以教育信息化为切入点,整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教育科研工作。结合我校确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引领信息技术教师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网络研修促进教师研修能力提高”子课题研究。开展吉林省教育资源库试点——信息技术课教研(××市)工作(研修圈子*和××市教师研修论坛板块*,上传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500多课时。全面规划××市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技术框架,组建××教育区域性教师网络研修模块*,规划48个学校或教研圈子,注重网络研修的技术管理,组织9名信息技术教师申报吉林省教育信息网信息员并得到聘用,对吉林省教育社区网站进行全面管理,在技术上保障我市各校深入开展网络研修工作,为课题结题做好材料收集与过程管理工作。

为加强我市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工作,举办了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远程建立网络空间技术培训班。培训的主要技术规范是:依托吉林省教育社区门户网站*,注册个人空间、管理个人空间、在空间信息、建立并管理学校圈子(博客群组)、在吉林省教育论坛主题信息等网络技术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远程网络技术能力,为各校开展网络研修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全市有1330多名教师建立了自己的个人空间(博客),自主开展网络研修活动。

三、教育技术培训基地和学校网站建设全面发展

开放农村远程教育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使用,加强机房日常管理工作,保持室内及设备的清洁,注意防火,及时关闭电源。加强学校计算机系统维护和网络安全工作,保障学校机房及部室计算机网络正常使用,为全市中小学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研究网络环境和学校网络办公环境。

依托吉林省教育信息网加强××市教师进修学校网站建设*,合理规划栏目,丰富模块内容,集成教育新闻资讯、教师网络研修、教师研修论坛、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库建设为一体,及时学校公开的教育教学信息,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中,“××市教师进修学校”相关信息已被百度、哥俗、雅虎等搜索网站收录,全面推介我市教育教学成果。

基于吉林省教育信息网自助建站系统*建立全市中小学校网站体系,创建了以××市教师进修学校网、××教育督导网、××市教育科研网为信息与网络研修为主核心网站,全面规划全市28个教育网站体系,集教育网站\个人空间\教育论坛为一体,整合教育新闻资讯\教师博客日志\教育论坛主题,初步建立教师网络研修“网站+空间(博客)+论坛”技术模式,指导全市中小学校建立网络研修网站,为全市中小学校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教师网络研修的技术含量。

四、教师信息化教育取得了丰富多彩的成果

2009年,组织我市中小学教师参加了由教育部信息中心和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组织的“惠普杯”中国教育信息化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信息技术教师在技术上给予指导。论文围绕“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强化资源整合与应用、推进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这个主题,结合当前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涉及到推进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建设、整合教育信息化资源、服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信息化建设对教学变革的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及网络研修等方面,科学总结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有61名教师的57篇论文参加评选,获吉林省教育信息化论文一等奖24篇,二等奖33篇;获国家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化论文二等奖2篇,三等奖6篇,优秀奖9篇,17篇论文由中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论坛专刊收录(2009年7月)。

在2009年第九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吉林省赛区选拔赛中,我市有30名教师参加竞赛,有33人获一等奖,3人获优秀奖,获优秀指导教师奖3人,××市外国语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第7篇

关键词:网络 远程 研修 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网络远程研修是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以虚拟班级为单位,按学科统一编班,每100人编为一个班级,每个班级配备1名班主任、2名指导教师。在专家团队和班主任、指导教师指导下,通过视频授课、文本学习、在线研讨交流、提交作业、互动评论等方式,集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主学习为一体,以解决自己面临的真实教学问题为目的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

一、研修环境 建立校园网并能实现宽带上网。45岁以下的教师最好能达到信息技术中级水平,35岁以下的教师最好能达到信息技术高级水平。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和良好的网络环境,为开展远程研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健全制度 为加强对远程研修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远程研修的实效性,需制定《远程研修平台使用手册》、《班主任手册》、《指导教师手册》、《学员手册》、《班级制度建设》等,对指导教师、班主任和参训学员提出了明确要求。

三、研修方式 学员在收看视频的基础上,在网上阅读相关文章,完成相关专题要求的作业,提交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反思总结,作业由指导教师进行批阅,学员在网上与指导教师及其学员之间进行论坛交流。集中研修阶段,安排专家与学员互动,邀请课程专家,在线集中解答学员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与学员进行网络在线互动交流。

四、研修管理 在研修过程中,班主任把常规班级建设和管理的经验用于远程研修学员班级的建设和管理,通过对班级学员的调研,根据每位学员的专业兴趣,将学员分成若干学习研讨小组。在研修活动中,班主任和指导教师重点抓了视频学习、文本学习、提交作业、在线研讨交流、参与评论等五大环节的管理,通过远程研修解决学员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在集中研修阶段,每个班级每周提交一期学习简报,在岗实践研修阶段,每3周提交一期学习简报,由市专家组进行筛选、编辑,对优秀简报在网上进行交流。

在研修过程中及时提供和反馈各区县、乡镇远程研修的基本情况,每学习一个模块总结一次。培训结束后,对远程研修的情况进行评比表彰,对在培训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区县、乡镇、指导教师、班主任、管理人员和优秀学员,进行表彰奖励,对远程研修工作效果较差的区县、乡镇在全市进行通报。

五、研修考核 为确保远程研修取得实效,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促使教师积极主动的研修学习,对学员在研修阶段的考核分为五个部分,满分100分。其中网上观看视频20分,作业考核20分,网上与专家互动、交流、发贴评论20分,教学实践活动(教育叙事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提交)20分,个人工作室建设20分。

六、校本研修 参训学员网上集中研修结束后,由任职学校安排10个月的在岗实践研修,其主要任务由四项:第一,读一本有价值的教育理论专著。参训者选择一本适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的、有价值的教育理论书籍,制定读书计划,系统地学习阅读专著,并做好读书笔记,写出读书心得体会;第二,完成一项教育调研。参训者就自己教育教学中的某一个问题做一项有价值的调研,对调研材料进行研究、分析、比较和探讨,做出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形成调研报告;第三,出示一节示范课。参训者将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学理念和实践研修的成果应用于教学中,在任职学校出示一节示范课,由学校负责人组织点评和研讨交流,在同行的评价过程中,使参训者再反思、再提高,通过示范课展示起到相互促进的目的;第四,做好课题结题工作。参训者根据在集中研修期间申报的课题,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研修成果,以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达到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