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语文教师论文范文

时间:2022-11-17 18:53:40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语文教师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初中语文教师论文

第1篇

目前对于初中语文教师的教育技能要求很高,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强调语文教师的创意教学的能力。创意教学的时代意义在于突破语文教师传统教学模式、适应知识经济社会需求、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应对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其重要理念在于:活泼多元、主动参与、资源运用、班级互动、学习动机与问题解决。创意教学即建立健康、积极、活泼、创新的教育体制,促使学校落实创造思考教学,使“教学有创意、学习有兴趣”、“学生能将创造力与生活结合”,“培养一流、优秀的人才”。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体会到创新的意义,并积极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上,面对不同的学生、情境,随时变化语文课程教材的设计、教学方法的使用、与教师成长的途径,以发掘出最佳的教学策略,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上。

二、初中语文教师教育技能的提升策略

(一)采取自我导向学习,促进彼此专业素养

自我导向学习是一种历程,个体能够采取主动态度、分析自己学习需求、建立学习目标、鉴定学习资源与发展学习策略,这种学习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语文教学中,特别重要。自我导向的学习是学习者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风格,选用适当的学习策略,并能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评鉴的过程。例如,可以采用阅读模式,阅读与语文教学工作有关的知识、论文、期刊、报道、网络资源等。其次,书写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其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以及事实、推论等书写下来,与同事讨论、分享后,加以反省。这种活动不仅可以使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察觉隐含于其中的信念、假定、理论、甚或是偏见,而且可将理念加以试验,由此发展并深化语文教学知识。因此,教师的成长与学习可以是自我导向的学习。语文教师要自己引发学习动机,并独立持续进行各种学习活动。而且能够运用基本的学习技巧,安排适当的学习步骤,并有效运用时间进行学习。

(二)利用网络学习,建立网络学习社群

就语文教师而言,网络学习是教师的另类空间,网络学习是多样化的,例如虚拟学校、远距教学、网络教室等等,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的学习型态及终身教育的机会。计算机网络上学习的具体途径相当多,首先要发展科技信念,如相信网络沟通便利、能善用科技搜集信息等等。其次,可用视频会议方式,进行同步学习,如开会或学习,让网络上的使用者,可以同时看到画面,听到声音。另外,要提供不同主题的讨论,让教师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多元化思考,并以学生为中心,设置课堂脉络情境,这有助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将不同讨论主题应用在教学实务上。

(三)运用行动研究,落实课程与教学革新

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行动研究是语文教师改进教学与辅导、课程发展、促进专业发展、及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行动研究包括由语文教师个人独立完成的“个别行动研究”和与其它教师合作的“协同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核心即是反省,反省是促进专业的手段,甚至是专业的本质。专业人员就是运用反省来构思问题,设计与评鉴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师主体思考下,教师可以发出声音,与同事相互讨论教育议题,澄清自己信念与价值。

三、结语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对策分析

随着中学语文新课标的不断深入贯彻,初中生语文素质的不断提高,作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高,这一点从中考中的作文所占分数比重不断加大就可以看出。因此,教师和学生对作文教学都越来越重视。尽管如此,现实中的初中生作文水平和能力还是不尽如人意,学生的作文陷入一种模仿抄袭的套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今天初中作文教学的局面呢?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又应该怎样去面对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呢?以下是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作文教学的一些尝试和分析。

一、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虽然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标引领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提高了,人们越来越重视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但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和急功近利思想的诱惑,初中作文教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我们只有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地面对,采取相应的措施,初中作文教学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作文教学的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浓。目前初中语文教学是按单元教学要求进行作文写作训练的,每次写作都是在讲读课文之后,学生根据教师预先设置的题目范围和写作要求完成的。对于作文写作,学生都不是自愿的,他们都是为完成任务而不得不为之。学生对作文的写作,不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完全是一种被动无奈的行为,他们不能尽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写自己喜欢的内容。这样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学生作文的基础薄弱,质量不高。如前面所说,学生的每次作文都是老师安排下进行的,不是出自学生内心的愿望,所以质量比较差:他们对事物和人物不能仔细观察,深入了解,语言表达缺乏活力,缺少感情,内容受到限制,空洞乏力,条理混乱,学生在下笔时不作仔细思考和构思文章结构,造成文章布局不合理,更有甚者,不少同学对标点、段落把握不准。所有这些,都是源于学生语文基础薄弱。

(3)教师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在学校,特别是农村初中,师资不足,不少教师平时工作量大,既有家庭的,也有学校的,还有学生生活方面的工作。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感受把握不清,又对学生的作文不能及时评改,更有甚者,一个学期对作文布置的数量很少,平时的训练不多,即使评改,也是粗略简单。这些都是教师对作文教学的不够重视造成的。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对策

作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保证。因此制定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措施和策略势在必行。那么作为教师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应对和改进呢?

(1)端正写作态度,明确写作目的。学生的写作态度直接关系到作文质量的高低。心理研究表明,一个人处于兴趣之中,就会认真努力的去做好每件事。写作也一样,当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就会积极去完成,并努力做好。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端正写作态度,让学生明确初中作文写作的目的在于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为将来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在正确的态度引领下,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学生写作业才会有动力。

(2)结合文本教学,引导观察思考。学生的写作不能脱离文本教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学习文本中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之后,将它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尤其是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身边的一些事和人,把自己最熟悉和清楚的人和事作为写作的素材,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学生作文的素材源于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而作文的谋篇布局就要借助文本教学中所获取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只有在不断的强化训练中,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不断思考、体味,不断推敲,用真情实感去描述,文章的质量才会有所提高。

(3)修正评价体系,倡导评写结合。教师从自身做起,端正教学态度,对学生作文要及时评价,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对于作文评价,教师可以改变方法,可以教师改,还可教会学生自己改,同学之间互相改,在改的过程中作好记录:哪里有缺陷?哪里是优点?让学生在评改中了解自己,也了解同学,然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要培养学生在“改”中“读”,在“读”中“悟”,在“悟”中继续写。通过不断的评写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真正的提高,写作的能力才会真正得到提升。

总之,初中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工作,其质量水准的提升,需要每一个一线初中语文教师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同时密切关注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让每一次教学都变得更有成效。唯有如此,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才能迎来全新的发展和灿烂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陈燕莉. 浅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J]. 中小学电教(下),2011,(06)

[2]吕陆君. 中学作文批改新模式探索[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8)

第3篇

[关键词]班班通 历史教学 情境 兴趣 作用

1 “班班通”设备能让历史老师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粉笔和黑板是主要的教学工具,其容量和呈现方式受到了严重的局限。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历史知识,为了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绘画、板书,这都耽误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教师在课堂上也很累。而现在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有着强大的存储和调用功能,可以使用电子笔进行操作,呈现方式快,能面向学生进行,随时可以关注学生的动向;可以大大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密度,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真正实现高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白板上随意利用各种应用软件,随意的使用工具库中的各种工具,如:手电筒、抹布、橡皮擦等,像在黑板上一样可以自由的书写和勾画,对讲授的重点内容进行拖拽、放大、旋转、擦除、遮罩等手段。通过这些手段在白板上表现出来的新颖、形象、生动、直观、有趣的知识内容,对听课的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利用“班班通”引入有趣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在历史课堂中运用趣味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班班通”教学为沉闷的学习生活增添了色彩,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使二者更易于建立共学或互学的关系,同时多媒体教学也给学生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便于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学生可以自主、自助从事学习活动,根据自我情况安排学习,而且可以通过互相交流、集体参与等实现合作学习,并在合作中提高学习兴趣,通过贡献智慧,分享成果,进而学会合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4篇

关键词:语教师会教乐教

关于教师会教与乐教的话题,大家都不生疏。而且一提起来,大家总会自然而然地感觉它是再浅显不过的事。其实,如果真的描述起来,还真不像想像中的那么容易。正是这看似简常的事却蕴含着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一、教师会教的含义

有的教师会说:谁不会教啊?我都教了十几年了。可是,“教”存在很多种层次可以教、能够教、想教、愿教、会教等。其中,会教是一种比较高的层次,更通俗地讲,就是不仅可以教、能够教、想教、愿教,而且懂得如何教好。

分析起来,教师的会教应该包括如下两个含义:

(一)会教的教师通过“教”使自己得以全面发展

真正会教的教师能够通过教学各个环节使自己得以全面的发展,而不是为教而教。如果一个教师把自己作为教师的生存定位为一个发展人的生存,从内心里给自己定下一个比较高的标准,不容许自己在教学岗位上因忙碌的工作而失去自己,他就会不断地、主动地学习、研究和充实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观察、反思,完善自己,脑子里时时刻刻总想着如何更好地发展自己。在教学中发展自己,在生活中发展自己,在做人做事方面发展自己。这样他的思路就会开阔、方法就会灵活、毅力就会坚韧,创造力就会丰盈,从而使自己处于不断地前进状态中。他的教学是他的核心任务,同样是他全面发展的最广阔的空间,他的教学也会因他自身不断地发展而处于一种发展、进步的状态,他本人也因此会成为会教的教师。

对一名英语教师而言,如果他能够想到通过教英语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首先,他就会不辞辛苦地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自己发音准确、口语流利,文化背景知识丰富、语言功底深厚。其次,他会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学习与语言教学与学习有关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因为他深知,课改新理念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他还会加强学习新课程要求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同时,他会注意培养新课程中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能力。这样,他将作为教师、朋友、同事等多角色的受人喜欢的人。学生满怀激情地听他的课,愿意与他交流,同事愿意与他合作,朋友愿意帮他做事,那么,他的教学一定是高效率的、高质量的。他就会被大家公认为会教的英语老师。

(二)会教的教师通过“教”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的全面发展必须依靠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会教的教师还要把自己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定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自己的发展,是为了学生更全面地发展,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发展,这是教师职业的根本意义所在。可以预见,过多地注重个人发展的教师往往很难在教学上有所发展。

学生的发展水平与教师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如果一个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他就会不断地观察学生,注意他们的言行举止,体察他们身上发生的每一点变化,了解他们的需要,分享他们成长的喜怒哀乐。这本身就是培养,就是关注,就是人本主义的体现。这些关注最终都会反映到他的教学中去,使他的教学成为学生成长发展之需。可想而知,他将因之逐渐成长为会教的教师。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他会注意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反思他的每一句话对学生的影响,观察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动机和态度,帮助他们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等。这些活动积极地反映在他的教学过程中,使得语言的教与学发生在对人的关注过程中。因此,也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教师会教的体现

教师要达到会教的境界,就要努力地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下面有五点建议供同行参考:

(一)加强学习

要想发展,需要加强学习是毋庸置疑的。一提学习,很多教师都会感觉困难重重。其实,现代学习观已经把学习看做一种能力,而不仅仅是一种行为。只要你有慧眼,有对重要信息的敏感,还有善于总结思考的好习惯,则无处无地不是学习,无时无刻不可以学习,而且可以向任何人、任何事学习。学习是对所有可能促进自己发展的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吸收,而不仅仅是指读书,写文章等。而且,学习还要善于总结。总结是进步的阶梯,每一次总结都是一次反思的过程,擅于总结的人才会进步。

(二)分配时间

科学地分配时间是一位渴望全面发展的教师必备的素质。不要说你繁忙的工作会不断地占用你宝贵的学习时间,现代社会的应酬交际也会不断地向你有限的时间伸手。科学地分配时间是一种可贵的意识,一种重要的作息习惯,更是一种在一切都讲求效率的新世纪人们生存与发展所必备的能力。在时间分配方面最好的方法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做你最应该的做的事。

(三)争取支持

个人的力量终归薄弱,在现代社会谋求全面发展谈何容易,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获得支持,也已被视为一种自我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如果处理方法适当,领导,同事、学生、家人、学生家长等都是你的支持者。为了获得支持,要善于向有关方面表达自己的想法,交流你的打算,告诉他们你正在做什么,有什么困难,只要你的做法是为了发展,发展又是为了更好地搞好教学,相信你会得到应有的支持。

(四)积极合作

合作精神是教师自身发展的优势。它会使人的能力范围得以延伸,战胜困难的能力得以加强。相当多的教师在实施课程改革中遇到某方面的困难时,自感势孤力单,便退却了。其实,如果能够与周围的人展开积极的合作,困难原本可以解决,或者至少可以慢慢地解决。

(五)全力投入

所谓全力投入是指精力、财力、创造力等的全方位投入。对于自身发展的投入,不管多么昂贵,都是值得的,因为这种投入永远都会有产出,只是需要假以时日。

三、教师乐教

第5篇

一 激发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我们对此更有切身的体会。参加体育项目的训练是艰苦的。每个人都有惰性,这是人的本性。所以,每节课的体育课教学,往往有些学生会偷懒,没有学习兴趣,没有训练的兴致,这就、是体育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必须迈过去的一个“门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职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一“兴趣”被激发唤醒了,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上体育课就会轻松了许多,就能让体育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创设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一个宽松的环境,可以让人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更加乐于从事某项活动或工作。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宽松环境的创设也是不容小觑的,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落实。如在教排球移动时,我没有单纯地进行移动教学,而是在教之前,用绳子绑住球,两人一组进行一个投一个躲的游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脚步移动,然后再把移动步伐融于排球练习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起来了。

2.多用激励语言,强化学习信心

学习的兴趣,需要信心的支撑。没有信心,也就没有兴趣。学生的成长需要鼓励,对体育课的兴趣,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激发,才能让兴趣永葆青春活力,长盛不衰。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有时会遭到一定的挫折,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般从不会到会,需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有进步,也会有波动;有成功,也会有失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寓情于教,循循善诱。在教学中,我多采用鼓励、激励的语言去鼓励学生练习。

二 构筑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

参加体育活动意识的强弱或高低直接影响着初中体育课教学的效果。因为大家都清楚,人的意识决定着人的行动。一切人的行动都是由人的意识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目前,初中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已经被广大师生所接纳。但体育训练是会有波折的,教师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构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

第一,讲解“灌输”。初中体育课的教学,虽然不乏体育技能的训练,但一切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通过讲解“灌输”,能让初中学生明确参与体育训练的目的,从而端正学习体育、积极参加体育的态度。态度一旦转变,体育课的学习就有了一个落脚点。如,人教版第八册“快速跑”的学习,教师通过讲解快速跑的目的要求以及作用,然后再进行训练,学生就有了一个训练的“意识”,学习起来就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从而增强了学习效果。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

所谓情感教育,就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为主体,教师借助于具有动力因素的情感为媒介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育。语文是众多学科中最具人文性的学科,语文学科特有的美质决定了它独特的审美价值,语文教学应该是一门艺术。如果语文课堂教学缺乏情感,不能用情感打动人,语文教学便失去了魅力,就不能成其为艺术。反之,语文课堂教学一旦注入强烈的情感,课堂教学就有了丰富的情味和明快、激越、感人的氛围,从而使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师生情感的建立。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连接师生心灵的纽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要用亲近和信任来沟通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要用爱的暖流去开启学生的心扉,使之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正如人们常说道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反之,如果说教师对学生没有什么情感,教学态度冷漠,上起课来就不会产生激情,教学效果那是不会好的,不但教者心里不好受,而且久而久之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无形之中便形成一层厚厚的障壁,彼此间的膈膜,情感就无法沟通,甚至产生否定、排斥的现象。那么更不用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了。很可能学生因遭到老师的厌弃而自暴自弃,以至于越变越坏。象那得到老师关心、刍さ难生,他们就会就会感受到世间的美好,感受到老师、同学、学校的温暖,他们就会热爱生活,尊爱生命。对理想前途充满信心,乐观向上。还会因爱老师进而到爱老师所教的学科。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生活的态度,影响到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问题。

其次,让学生明确教学目的。

只有当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之后,学生才会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努力掌握学习内容。并把所学的内容用于平时的生活实践中,真正地做到学有所用。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动机不明确,那么学之所用,学之何用呢?即使有些学生在老师的高压之下稍有成绩,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只不过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是了解了一些表面的、肤浅的现象。没有学到实质性的东西。所以说,只有让学生真正明确了教学目的之后,教学内容才能成为学生的需要。

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1、创设情境,激感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果能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导入语,或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精神活跃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新鲜的情境中,就很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借助朗读,激发学生情感

文学是借助语言来描写的。许多优秀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美的情感,给读者赏心悦目的美感,而这必须通过语言表述出来。作为语文教师应具备饱含感彩的语言,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语文教师的朗读,成功的表情朗读,可直接给学生一种美的输入。它会将无声的语句变为有声的语言,通过对文字信息的再创造,把课文中最美、最富情感的地方凸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感到活生生的形象,对作品内容心领神会,从而收到“其义自见”的效果。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手段,以情发声,以情带语,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内容,用不同的语音、语调来进行朗读,该昂扬时昂扬,当低沉时低沉,让浓郁饱满的情感进入学生的心田。

三、实施情感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教师自己要动情

要让学生动情,教师自己必须先动情。动情于自己的职业,动情于课文,动情于言表,动情于学生。不如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不能在主体和客体之间架起情感教育的桥梁。要教师动情,则要有对学生的爱才行。只有热爱学生,感情真挚,才能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也会因为教师的“爱”而具有活力和生命。热爱就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学生。

2、有丰富的教学语言

丰富的教学语言是教师活跃讲坛、树立声望的支点。有人说,语文教师要训练好说话的基本功,具备说书人的艺术,把每一节课上好。这话不无道理。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古今中外的典范作品,其基调有的色彩明丽,有的意境深远,有的简洁自然,有的华美富丽,有的朴素,有的飘逸……因此,语文教学语言或喜悦、或愤怒、或悲哀、或思念、或憧憬、或赞扬、或谴责……要与原文基调一致、和谐。除此外,教学语言还要富有文采。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绪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语文教师尤其要充分发挥语言丰富多彩的特点。在设计教学语言时,要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

四,情感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中

首先,图文并茂、声色结合、激感。

在语文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借助绘画、音乐等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图文并茂、声色结合的情景中产生激情,领会文意。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课前先播放一首刘和刚演唱的《父亲》,学生听完后由于感人的歌词再配以优美旋律,再加上歌唱者声情并茂的演唱技艺,确实感人肺腑,震撼人心。自认地就把学生的情感引入到了教学《背影》的课堂情景中来。并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背影》是一首父爱之歌,进而领悟到文章的主题。又如在学生认为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的古诗文学习中,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文大意之后,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把文章的内容尽情地融汇成一幅画。因为常言道:“诗中有话,话中有诗”,这样一来课堂教学的气氛该是多么的轻松愉快,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被激发起来。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自主的环境中学习就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反复吟诵、发挥想象、体味情感。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区别就在于朗读,尤其是带着情感的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方法,那就是要求学生:首先要速度课文,在速度的基础上感知课文的内容,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其次是在读作品的同时常常伴随着联想与想象,读到什么就想什么,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写作意图,这样就会产生“情动于中,形之于身”的效果。

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对教材的真情倾注是最重要的,以上这些仅是自己从事语文教学十几年的切身体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将进一步探求。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古诗教学

初中语文

审美愉悦

通观初中语文教材,诗歌教学被集中安排在课内诗词单元25首,课外古诗词背诵60首,其中新课标推荐背诵的篇目34首。这些古诗词部分多样性地安排了唐诗、宋词等各时期的经典篇章;所选诗歌系统地展示了中华上下千年的诗歌菁华。那么,怎样教诗歌,才能让学生既能体味到诗词数千年人文积淀的博大厚重,传承灿烂的传统文化,又能感受现当代诗歌的异彩纷呈和美丽嬗变,把握时代变革跳动的脉搏,从而滋养性情、陶冶灵魂、激励精彩人生、重铸民族精神呢?诗歌被广泛选人语文教材,是诗性的回归,但这只是万里的第一步,真正的回归还要看诗歌的价值在现代青少年身上能否得到真正的体现。关键一步还要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去教。没有戏剧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没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色。诗歌以其凝炼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独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如果学生还只是单纯地追求矛盾冲突,情节人物,还不会透过字面去体味揣摩诗歌的“言外之意”、

“象外之象”,还没有对诗歌的激情、敏感和直觉,那诗歌对他而言是味同嚼蜡了。老师还是那样把一首首优美的、空灵的、清新的诗歌肢解成字、词、句、篇的语言知识点堆积;还不会带领学生去吟咏、去感悟、去思索。

一、巧引故事

喜爱听新奇的故事是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她们很容易被有趣的故事吸引。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巧引故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特别在课文导人中巧妙运用,能收到奇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教学李清照的《醉花阴》,便讲述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的生活逸事。诗歌教学中,精选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趣闻,用形象的语调讲出来,不但能引起学生注意,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愉快活跃。

二、美读诗词

古人就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是极有道理的,形象地说明了读的重要性。叶圣陶创造性地提出了“美读法”。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了,无论兴味或授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诗歌教学,十分强调朗读的作用。诗词是以语言文字形式出现,而如何理解文章的主旨?如何体会字里行间所包蕴的情感?美读就是一个极好的途径。通过美读,能将美巧妙地传输。教师要读出课文的思想美、情境美、形象美、语言美,藉此感染学生。朗读要有声有色,抑扬顿挫,催人动情。例如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时,用豪放、激昂的语调进行了“美读”。在范读过程中,教师完全融入词中的境界。读到最后二句,并辅以动作,展示诗情。大气磅礴的力量震撼学生的心灵,仿佛让学生身临其境。一番美读,学生获得了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

三、点缀音乐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本身就与诗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古代大多诗词都能配乐歌唱。“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胡儿能歌《琵琶曲》,童子能解《长恨歌》”,便足以证明。在诗歌教学中,用音乐点缀,调动学生的听觉器官,让学生获得审美愉悦。于是教学李清照的《武陵春》,就像走进音乐的殿堂。带领学生欣赏内容和把握感情之后,师生一道聆听并吟唱安雯演唱的流行歌曲《月满西楼》。此时,学生完全沉浸在优雅的诗词中,完全迷醉于空灵的音乐中。一曲音乐勾起学生对诗美的无限向往,效果比教者口干舌燥的繁琐的讲解不知好多少倍!还可以经常在朗读时,用乐曲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