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校园心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15:07:17

序论:在您撰写校园心理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校园心理论文

第1篇

1.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比如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比较强势,那么他的儿子可能对他存在一种畏惧心理。这样,儿子为了证明自己男子汉的气度,可能会选择和一个男在一起,从而达到自己精神上的满足。也可能是这样的一个情况,母亲比较强势,她的儿子无形中可能对异性就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就会选择和男性朋友在一起,以获得安全感。当然,调查中还发现有多数同性恋者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喜欢同性。这也无可厚非。事实上,人发现自己性倾向的时间段是因人而异的。在目前的中国,虽然有些人是在7~10岁时就意识到自己的性倾向,但也有很多人到成年甚至四五十岁,才意识到自己的性倾向的。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有同性恋者是在初中以前知道自己的性取向,但大多数人是在高中甚至大学才知道自己的同性性取向的。如图4所示:图4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喜欢同性?

2.大多数校园同性恋者不敢正视自己的性取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银河在其著译的《同性恋亚文化》一文中,这样描写了一个同性恋者的自述:“我常常自嘲,管我们这类人叫永远走不出阴影的人,是在一个阳光找不到的地方,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其实,许多同性恋者在最初发现自己的性取向时,都经历了艰难的过程。图5最初发现自己的性取向时,什么感受?通过图5可以看出,有一部分同性恋者觉得同性恋是一种正常行为,这也充分体现了社会关于性的知识教育进入了一个成熟阶段。然而,还有大多数的同性恋者不敢正视自己同性取向,甚至近十分之一的人有过自杀的念头。同性恋者的这种消极心理形成是有原因的。虽然说社会各界对同性恋群体越来越宽容,但不可否认的是,对同性恋的憎恶还在相当范围里存在。在很多人的眼中,同性恋仍然是一种非道德的可耻行为。有来自家庭歧视的,有来自学校工作单位歧视的,有来自医护人员歧视的,等等。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大部分人对同性恋还是比较歧视的。这种歧视心理使得同性恋者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影响。调查中有人形容自己是“怪物”,不敢和正常人一样走在大街上,不敢与人交流,不敢坦露自己的心声。就是在这种纠结中,他们和自己、和这个社会做了最大的斗争。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36%的同性恋者面对周围人的歧视会选择尽量沟通,尝试着让大家去接受自己。27.6%的同性恋者表示很失落、很痛苦,也有36.4%的同性恋者不在乎周围人的看法,认为做好自己就行。可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同性恋被认为是可以治疗的,甚至有好多同性恋者被迫去接受各种治疗和转化。如图7所示:图7你认为同性恋可以矫正吗?那么,同性恋究竟能不能矫正?其实,真正的同性恋者不想改变自己,也不会感到痛苦,一般也不要求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但如果自己不是刻意追求同性恋,或者说也从没有这类行为,而只是停留在想法和怀疑上,同时,又非常想使自己摆脱,那么,改变是能够做到的。事实上,生活中有不少人存在着“同性恋恐惧心理”,其实质是对自己生活现状的恐惧和不安,在潜意识中对未来表现出一种担忧和缺乏自信,这是人心理发展中的正常心理变态的范畴,所以,类似于这种“假性同性恋”都是易于矫正的。然而,出于某方面的压力,许多真正的同性恋者会被迫去接受各种治疗和转化,其带来的后果可能是更多的自责和懊恼。“同性恋治疗原则的第一条就是,所有接受治疗的同性恋必须是自愿的。由于同性恋本质上是一种心理异化,如果被治疗者并非发自内心地接受治疗,即便被迫前来也会从内心里抵触所有治疗努力,并且因为叛逆与抗拒使得治疗结果适得其反。”所以说,应该理性认识同性恋的矫正行为。

3.同性恋群体更易染上艾滋病艾滋病传播中,同性恋人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群。根据卫生部门监测的数据,目前,男男在艾滋病传播中所占的比例迅速攀升,群内感染率已经超过5%,并有继续上升趋势。国外一些同性恋者只有同性性关系,没有异性性关系。而在我国,由于文化传统、社会观念的不同,同性恋者往往会被迫去和异性结婚。既有同性性关系,又有异性性关系。所以说,正是因为这种文化背景,同性恋群体的艾滋病防治问题在中国不再仅仅是同性恋群体内部的问题,也成为一个涉及所有人的问题。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42.9%的同性恋者认为同性有可能会染上艾滋病。35.7%的同性恋者认为做好保护措施,应该不会染上艾滋病。此外,有14.3%的同性恋者表示同性恋之间不会染上艾滋病,还有7.1%的人表示男同性恋染上艾滋病的几率比较高,女同性恋还好。当问到如果染上艾滋病会怎么办时,绝大多数同性恋者还是持比较积极的心态。这一方面体现了同性恋者对自我身份的理性认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们国家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的积极效应。不论是同性恋者还是艾滋病患者,他们和正常人一样,都需要被爱被关心,我们应该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们。图8如果你已经染上艾滋病,你会怎么办?

二、校园同性恋的未来

1.被大众接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实际上,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同性恋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历史上大量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哲学家都是同性恋者。但是,因为与传统的社会习俗相悖,到今天,同性恋群体仍然是一个被边缘化的群体,不被主流社会所接纳。关于大众对同性恋的看法,我们做了一项社会调查。在我们的随机采访中,有一部分市民是支持同性恋的,有一部分市民持反对态度,还有一部分市民不清楚同性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大部分市民是站在中立的角度,对同性恋还是比较理解和宽容的。然而,在另外两项调查中,大多数人对于这个问题又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可以看出,站在理性客观的角度,大多数人对于同性恋还是比较理解和接受的。但是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是亲戚朋友身上,许多人则表示不能接受。

2.同性婚姻能否合法化仍是一个谜近几年,国内外同性恋结婚的例子已是屡见不鲜了。而且,世界上一些国家是允许同性恋结婚的,像荷兰、法国、德国、丹麦、英国、美国的马萨诸塞州与加利福尼亚州等等。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我们国家在同性恋婚姻合法化这块还是一项空白。在受到社会各方面压力的同时,校园同性恋者们也和我们一样,向往着传统的生活方式,那就是结婚、成家。在支持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人群中,大部分人认为同性恋和异性恋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他们也有结婚的权利。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有利于让同性恋者在阳光下生活,消除大众对他们的歧视。有一部分人表示同性婚姻合法化有利于稳定同性关系,降低艾滋病等疾病传播,可以避免同性恋者走入异性婚姻,杜绝同妻等大量家庭悲剧的发生。还有一少部分人考虑到其他方面的原因,认为同性恋婚姻可以合法化。在反对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人群中,大部分人认为同性恋不能生育后代,不利于人类的发展,还会诱使同性恋现象增加,影响社会风气。有一部分人认为结婚就是男女双方之间的事情,同性婚姻合法化会诱使同性恋现象增加,加强性病或艾滋病传播。还有一少部分人考虑到其他方面的原因,认为同性恋婚姻不可以合法化。其实,如果要把同性婚姻上升到法律的层面来说,肯定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就是社会秩序。真正的婚姻关系,一般立法都应该以夫妻关系为前提,也就是说,婚姻首先担任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就是建立一个小家庭,成为一个社会细胞,维护社会的稳定。第二,它有一个自然上的属性,就是它需要繁衍后代,来完成人类繁衍生息的这样一个作用。那么,同性恋也是公民选择行使自己权利的一个方面。虽然说他们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可能不会侵害他人的利益,但在对社会的管理上却有一定的影响。从这些层面上来考虑,对于目前的中国,是否能把同性婚姻作为立法的一个考虑,甚至上升到立法层面,真正制定出法律来说,还是有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的。

三、结论

通过这次调查,加深了我们对一些问题的认识,现归纳如下:

1.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避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此次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多数同性恋者对其自身的心理认知还是比较理性的,但仍有人不敢正视。面对自己的性取向,个别人会出现抑郁倾向,甚至有人想过自杀。事实上,校园同性恋者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来自家庭、老师、同学、朋友、社会的许多外在困扰,他们不得不隐藏自己的身份,独自承受着各种压力和痛苦。所以,学校应该努力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及时关注他们,化解他们心中的负面情绪,避免出现一些心理危机事件。

2.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加强同性恋相关知识的宣传在调查中我们看到,大多数人对同性恋还是比较歧视的。因为在我们传统的性文化里,认为性就是指男性和女性,不存在男性跟男性或者女性跟女性。所以,这种现象恰恰反映了我们长期以来关于性知识教育的保守性和含蓄性。校园同性恋者的内心很敏感,极易出现心理波动。这种外在的歧视会使他们变得不自信,对外界充满恐慌感,以至于在生活学习等各方面都产生不好的影响。学校应该开设专门的课程,或者组织一些关爱校园同性恋者的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同性恋方面的知识教育,让大家以正确的态度来理解同性恋。对于校园同性恋者,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心理咨询室,来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排除他们的心理压力,也可借机引导他们正确的性取向。

第2篇

(一)重视专业课程,轻视公共课程

理工科大学生由于其专业特殊性,非常重视专业课程,包括教学计划内开设的专业课和实习、实验课程等,学好专业课程是理工科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它们在理工科大学生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公共课程主要是指国家规定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很多理工科高校对该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此类课程可学可不学,理工科大学生自进入大学起便受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轻视甚至歧视公共课程。

(二)重视科技知识,轻视人文知识

理工科的专业背景让他们对科技知识非常重视,甚至是崇拜,但对人文知识不屑一顾,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能实现国富民强,而人文知识大多是一些空洞的、索然无味的理论性东西,对生产力的发展几乎没有促进作用。许多理工科高校都开设了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选修课,但是愿意去选修的学生寥寥无几。理工科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都会不自觉地关注一些科技方面的知识,扩展自己的专业素养,但是对人文社科类知识置之不理,其结果造就了一大批理工科大学生中的“人文知识文盲”。

(三)重视个人发展,轻视团队配合

理工类学科要求学生能够刻苦学习,潜心钻研,使得他们养成了“独行侠”的行为个性,加之他们的实验多、课业负担较重,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也导致他们的团队配合意识较差。理工科大学生往往重视个人发展,对团队、集体的概念较为模糊,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膨胀,集体意识、团队意识淡薄,缺乏协作精神和利他精神,心高气傲,对团队、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四)重视物质生活,轻视精神生活

理工科大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强调应用性、实用性和针对性,专业学习造就专业思维,实用主义思想在理工科大学生思想中根深蒂固,具体表现为:重视物质生活,轻视精神生活。对物质生活的过分重视,使理工科大学生中“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现象泛滥,追求物质享受,追求物质攀比,精神生活空虚,心理比较脆弱,满足于感官上的刺激,忽视精神层次的提升,导致价值观念错位,生活品位低下。

(五)重视专业素养,轻视思想道德

理工科大学生就业相对于文科来讲较为容易,在他们的思想中,“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观念仍古上风。所以,他们非常重视专业素养,为将来找到好工作和实现个人良好发展打下基础。但是,在重视专业素养的同时,大多理工科大学生都忽视了思想道德修养,办事浮躁、急功近利、缺乏责任心、缺乏社会公德、举止不雅等问题层出不穷。重视专业素养,轻视思想道德,使许多理工科大学生在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层面严重脱节。

二、理工科院校学风建设面临的挑战

理工科院校在学风建设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学风建设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的产生既有社会层面的原因,也有学校层面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理工科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思想道德滑坡

理工科大学生注重专业学习和科技知识,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育,导致一些学生思想道德滑坡现象层出不穷,例如高傲自大,见到领导、老师,不是礼貌性地问好,而是视而不见;公共场合着装不宜,身着背心,脚穿拖鞋,站不直,坐不端;语言粗俗,举止庸俗;穿名牌、摆阔气、讲虚荣,不理解父母的艰辛;缺乏关爱之情、仁爱之心;违法、违纪频繁发生。理工科大学生思想道德滑坡,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严重阻碍着学风建设的有效推进。

(二)学习目标模糊

理工科大学生相对于文科大学生来讲,进入大学后更容易放松自己。大学舒服的生活、学习环境让他们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丧失了奋斗的激情,学习目标模糊,浑浑噩噩度日,荒废学业,开始出现厌学、讨厌所学专业的现象。理工科大学生学习目标模糊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缺少职业生涯规划。经调查,仅有5%的人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有10%的人有比较模糊的职业生涯规划,剩下的基本上都是根本没有想过职业生涯规划,一般都是随波逐流,按部就班地重复枯燥无味的单调生活。

(三)迟到旷课普遍

理工科大学生的拖拉、懒散、松懈的行为习性直接表现为上课迟到和旷课。理工科大学生中迟到、旷课现象普遍,形势不容乐观。迟到方面,经观察统计,基本上保持在迟到5-10分钟,特别是上午的第一节课,上课铃响过后,拖拖拉拉的“迟到队伍”仍慢悠悠地出现在教学楼内,年级越高,迟到现象越严重。旷课方面,出现“两头多、中间少”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开学初和期末旷课的少,学期中间旷课的多。旷课的学生基本上是在宿舍睡觉、在宿舍玩游戏、在校外做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情。迟到和旷课严重影响着上课质量和学生的培养质量,是学风建设的重大阻碍。

(四)考试作弊严重

理工类学科是一个逻辑性、连贯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理工科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学习纪律散漫,治学态度不严谨,为考试及格,不惜铤而走险,考试作弊。部分学生平时就养成了抄袭的习惯,抄袭作业、抄袭实验报告、抄袭论文等,在考试时,考试违纪和作弊时有发生。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利用各种高科技产品进行考试作弊的行为也逐渐增多,呈现出考试作弊“组织化”、“科技化”的特点。考试作弊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自律不强的主要表现。考试作弊性质恶劣,在学风建设中影响极坏,经统计,在某理工科高校中,因考试违纪和考试作弊受到学校处分的学生占受处分学生总数的一半之多。数字触目惊心,情况令人担忧。

(五)沉溺网络游戏

理工科大学生在学风建设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沉迷网络游戏”。随着电脑的普及,理工科大学生由于学业需要基本上都配备了电脑,很多学生购买电脑时的目的是用来学习,但买回来后竟变成专业游戏机。“早上不起床,起床就上网,上网就游戏,游戏到天黑,天黑不睡觉”,这是许多理工科大学生校园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有部分理工科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几乎“走火入魔”,结果是考试成绩几乎科科“红灯高挂”,只能是退学。

(六)校园文化匮乏

理工科院校有其自身的校园风格,处处透露着严谨、科学、求知的气息,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就稍欠火候。理工科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校园活动就是各种学科竞赛,例如挑战杯、科技立项等。受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理工科大学生也特别重视科技类的校园活动,轻视人文类的校园活动,或者举办的人文类校园活动讲形式、走过场,没有深入到理工科大学生的心坎,没有起到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理工科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新模式

(一)贯穿“一条主线”

构建理工科院校学风建设新模式,首先要围绕“立德树人”的主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严格管理。十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是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理工科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二是积极引导理工科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中之重,将国家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和理工科大学生自身的发展紧密结合,以理想教育促进学风建设。三是在理工科大学生学风建设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人文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四是将“育人”的工作理念内化到学生教育工作中,贴近理工科大学生的需要和实际,认真组织开展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

(二)强化“两个重点”

理工科院校学风建设要强化两个重点,即强化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这两个重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抓好学风建设的关键,加强养成教育是学风建设的助推器。一是加强理工科大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爱国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想理论体系的学习,切实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二是深入掌握学生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以思想引导为主,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三是贯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不断丰富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开展各种贴近学生实际的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倡导和树立新时期的优良学风。四是要注重养成教育,教育学生以刻苦学习为荣,以虚度光阴为耻;以求真务实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以诚信守纪为荣,以作弊违纪为耻。

(三)依托“三支队伍”

理工科院校学风建设要依托三支队伍,即团结和依靠教师队伍、学生工作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教师队伍主要指专业课教师,学生工作队伍主要指辅导员和班主任,学生骨干队伍主要指党员、团员骨干以及学生干部。一是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指导,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根本任务,确立清晰的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技能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二是要提高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综合素质,以身作则地引导学风建设。辅导员、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情况的掌控力度,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引导,坚持堵疏结合,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能力。三是利用好学生干部队伍,充分调动学生骨干在学风建设中的带动效应,用学生干部自身人格魅力去感染服务对象,要求全体学生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学风建设活动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四)突出“四个抓手”

理工科大学生学风建设要突出四个抓手,分别是抓教风考风、抓校风班风、抓第二课堂、抓服务质量。

1.抓教风考风。

广大教师要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为人师表,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教师要严格上课纪律,勤点名,对经常迟到、早退和旷课的学生要及时反馈,使学校管理人员及时掌控学生的课堂情况。上课前应认真备课,努力提高课堂授课质量,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按时布置和批改作业,按时答疑辅导,积极接受学生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意见。同时,要紧抓考风,杜绝考试作弊。欲正学风,先正考风,考风是对学风最终的检验。教师、学生、工作人员都要严格遵守学校相关考试管理规定,对学生考试舞弊、抄袭作业、论文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学校要定期召开学生考风考纪教育大会和主题班会,结合学校考试违纪作弊学生处分和学籍处理典型事例,从正反两方面教育和警示学生严格自律,诚实守信。

2.抓校风班风。

学校要强化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进行端正学习动机的教育,努力营造勤奋向学、环境励学、多方助学的氛围。要大力推进以寝室、班级为基础,以典型为示范的学习型寝室、优良学风班的创建活动,营造刻苦学习、团结互助、争先创优的良好班风,形成“比、学、赶、帮、超”的风气。同时,要制定和完善学校、学院、班级的学风建设方案,严格请假制度、严肃课堂考勤,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结果和学生的入党、评奖评优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激励奖惩机制。建立学校、学院、家庭联动机制,及时将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反馈给家长,请家长协助学校做好自己子女的教育引导工作。

3.抓第二课堂。

要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突出学风建设。要营造以传统文化和优良校风为积淀、学术科技文化为载体、文体艺术活动为重要形式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科学和艺术素养;鼓励、支持学生科技学术创新和实践,大力开展学术报告和讲座等活动,在师生中广泛进行学术交流,组织开展“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科技作品展、学科竞赛、学习研讨等高品质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接受教育、增长知识、锻炼才干,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校园媒体加强校园文化宣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

4.抓服务质量。

第3篇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将情景模式融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来的学科。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老师在教与学生在学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情景似的心理过程。将教育心理学融入到高职院校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教育心理学与学生的德育教学的融合,突出学校对学生的德育管理。德育教育是一个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德育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学校未来的发展快慢和学生素质水平的高低。因此,学校必须要将教育心理学与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有机的结合一定会激发出学生的潜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教师素质的提升有一定的影响,最终达到相互学习、相互进步的目的,以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其次,将教育心理学融入到教师管理中,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教师作为学校教学的实施者和组织者,其水平的高低在某方面是对所在院校综合实力考量的一种依据。因此,需关注如何提升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在教学管理中应当将教育心理学中的德育教学和素质教学结合起来。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心理成熟期,以德育教育为导向,加强心理辅导作用,让学生从小就明白基本做人的道理,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心理学与教师队伍的管理,是借助于教育的教学本质和心理学的相关特点,教师不断将其进行再创新,形成自己的理论,这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水平,这也是对所在的高职院校的一种肯定。最后,将教育心理学与学校各个层次有机结合。教育心理学对推进高职院校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培训和科学研究上。现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主要还是侧重于对专业化知识的教学上。教师教学成果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心理学一种实践的体现。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很多院校都在思考如何有效地将这门课程讲好,这就需要将心理教育学融入到教学中来,要对听、说、读、写、练进行创新,可以通过做游戏或者讲故事的方式来练习英语,真正将英语的学习变成学生的一种自愿性的行为,真正把学生当成教学的主体。同时,在英语教学中真正解决学生不敢说的恐惧心理,教师要及时地给予疏导和沟通。通过心理学理论,能够把英语中很多内在的语法特点及其相互之间普遍的规律和内在联系揭示出来,这也为教师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提供依据。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关的语言技巧。平时的训练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对于学生在非智力方面的训练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将教育心理学融入到教学中,就能轻松地教学,实现预期教学成果,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栋梁。

2提升教育心理学在教学管理中水平的措施

教育心理学本身就是教育学和心理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融合,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改进和提升。教育心理学既注重理论知识也注重实践运用,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要无形地将教育心理学贯穿其中。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与教育心理学息息相关,因此,如何提升其水平至关重要。第一,要着眼于理论指导实践,提升高职教学水平。教育心理学是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也是源于教学实践的。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当今教育模式,不仅要求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最主要的是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而教育心理学正是一门实训课,它更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以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这样才能培养更多品学兼优、专业性突出的学生,真正才能提高高职教学的水平。第二,将教育心理学融入到课堂中,提升教学质量。现在很多的院校都积极开展实践课程,因为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动手水平,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教育心理学在大家心理的认知程度。课堂仍旧是广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最好方式。当代教育心理学普遍认为,学生的认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与自我认知的积极性有关,因此,越积极自我认知的人,其专业水平就越高,而教师仅仅只是给予指导作用。将教育心理学融入到课堂中就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通过此种方式,能够真正提高教学水平。第三,将教育心理学融入到教师队伍建设中来。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水平。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在教学中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一举一动都与教学有着很大的关系。教师是道德的楷模,是专业技能的传授者。如何将教育心理学融入到教师队伍中变得更加有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真正提升教学队伍水平。

3结束语

第4篇

1.很多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和重视程度不够。

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一定都以明显的形式表现出来,很多学生心理异常表面看起来却很正常,所以学校往往忽视了,也就放松了对他们的关心和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的问题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发展,压力越来越大,心理的问题越积越多也越来越严重。这样就埋下了一颗“隐形炸弹”,一旦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落实环节上有诸多问题,成效不明显。

一些高职院校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但成效并不明显。很多教师在进行这门课程教育时,只是照读书本里的内容,使学生感觉非常乏味,甚至会产生抵制情绪,这些都大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一些情况下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这些都违背了开设这门课的初衷,学生也不会提高自己处理心理问题的能力。

二、改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1.积极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

。高职院校可以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从这些活动中感受人际交往的乐趣,从而解决自身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障碍和问题。创建一个团结和谐、奋发向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班集体,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班级凝聚力。在学校和班级活动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2.调整教学策略,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要注意根据其学生心理特点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制订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设计合理的课时。在授课过程中引入高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生的案例进行讲解剖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活动中领悟,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进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心理健康教育则包括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性教育。发展性教育主要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进行培养,使学生的心理品质不断优化。补救性教育则主要是对心理处于不良状态或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之恢复复正常状态。这两种教育也是不同的层次,发展性教育主要面对正常发展的学生,是提高性的;而补救性教育则主要是面对心理方面出现不同程度问题的学生,是矫正性的。

3.开展全面心理咨询与辅导,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的专题教育。

高职院校要经常开展全面心理咨询与辅导,可以引导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转变,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另外,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的专题教育。入学后,学生在每个阶段都会发生不同的心理变化,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有所不同。新生面临的问题更侧重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因此新生入学时,学校要开展关于新生入学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改变他们对大学教育的认识,增强新生适应和应对新环境的能力;而毕业生最为突出的是学生个人未来发展的问题,担心社会竞争激烈,找不到满意的工作,那么对他们,学校要注重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帮助他们做好就业前心理准备,准备树立健康正确的择业观。

4.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教育。

学校要支持鼓励学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社团组织,发挥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互助和自助的重要作用。开展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和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和自我教育意识,使追求健康心理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

三、结论

第5篇

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依靠国家以及地方法规制度,以实现办学目标为核心,组织各项财务管理活动,其中包括了资金管理以及经济政策支持等[1]。在高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各大高职院校都较为关注办学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希望能够投入较少的财力与物力取得最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只有进行创新管理,合理的制定教育成本,规划好办学经费,才能够促进学校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创新管理工作,使其能够更好的为学校的内涵建设服务。

二、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人员素质较差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管理人员素质也不高。其中一些财务管理人员甚至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理财观念陈旧,或者根本没有理财观念,对于财务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也不了解,在财务管理方面没有职业道德,无法对学校的财务进行管理。此外,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经常安排一些没有财务管理知识的人员来管理财务,只能做统计工作,加上一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阻碍了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一部分职业院校虽然设立了财务管理制度,但涉及到的财务管理工作只有一小部分,例如相应的审批流程以及报销费用等,还有关于财务人员岗位分工以及职责要求等,对其他的部分并未进行制约。高职院校没有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缺少内部监管制度以及管理会计的办法,这些都是影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此外,还有一些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无法严格的按照规章程序工作,对院校内各项工作的支出情况也没有进行详细记载,导致最终得出的数据与实际用度相差较大,影响决策者的决策。

3.管理思想落后

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学校现有的经费来源越来越复杂,筹集资金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元化,加上社会办学资金的投入等,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由于受到了国家政策以及相关体制的影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与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无法同步,多数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人员管理意识薄弱,没有对成本效益进行分析,还有一些学校将剩余的资金全部用来购买教学设备,导致教学成本高,但设备使用率低等情况,浪费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且对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4.存在违纪行为

一些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分配不均,财务管理人员大多是兼职,没有责任心,没有从学校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还有一些学校没有考虑到预算,存在坐收坐支的情况,且出具的票据也不规范,内部工作人员经常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创新的措施

1.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人员较少,财务工作重,且责任较重,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培养自身的责任意识,努力学习并掌握财务管理知识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院校领导也应当关注财务管理工作,支持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才加相关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更好的为高职院校服务。例如高职院校可以高标准来聘请财务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考察财务部门负责任的严谨性以及业务管理水平等,以此促进财务管理部门做好日常工作,提高管理效率。例如高职院校可安排专业人才到学校举办讲座,使全体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都积极的参与其中,从中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可挑选出一些优秀的人才到其他高校学习管理经验,积极的改善财务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效率,促进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

2.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为了有效的对高职院校的财务进行管理,想要纠正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部门的日常行为,高职院校就应当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等并结合自身的发展目标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且需委派专人进行监督,认真的实施。同时还应当不断的创新,使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有政策支持,避免出现在支出资金的过程中出现随意支出或者随意签单的情况。此外,对于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部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也应当加强管理,将责任细化至个人,且需不定时的对校内的资产进行检查,以此保证校内资金的安全性。

3.改变管理理念

在高职院校建设内涵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对财务管理的理念进行创新。由于当前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对资金的收支进行管理,已经逐渐由服务型转变为管理型,为了有效的适应此种模式,高职院校应当为财务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制定明确的制度,确定财务部门的权利以及责任等,将责任细化,避免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财务管理部门作为掌管全校资金的部门,应当全面的考虑到学校的发展需求,仔细进行会计核算,并管理监督其他部门的财务活动,保证资金能够得到有效的运用[2]。此外,财务部门还应当按照高职院校的发展计划,制定财务管理的规划,以便跟上学校的发展脚步,更好的为学校服务。例如,财务部门可建立“透明财务”制度,公开经费的流向以及收入情况等。财务的透明是提高管理质量的关键,也是建设内涵的重点,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公开的财务制度。在建立制度的过程中,可广泛听取教师的意见,积极的采纳合理的意见,使全体教职工都能够重新财务管理工作。

4.完善内部监督制度

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后,高职院校还应当完善内部监督制度,设置科学的监督管理机构,合理的分配监督机构的职责与权限,保证财务管理部门与相关监督部门权责分明。制定了完善的内部监督制度后,就应当竭力完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在日常管理中逐渐细化监管内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出现较大纰漏。此外还需严格的遵守校内资金的管理制度,严格的控制资金的指出以及用途,统一管理校内的银行账户以及相关票据。为了保证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高职院校还可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保证校内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对财务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提高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第6篇

实践证明,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校教育符合时代的需求,也能让学生更好的适应职场。而实验室里实训课程的开展,是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场所。目前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并且比较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项目教学法。此方法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设计或完成某一个项目的任务形式来完成教学。项目教学法里,学生需要学习独立思考、通过各种方法获取信息、学习如何分析与解决问题,并能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互帮互助的氛围。第二,情境模拟教学法。通过仿真的形式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对某一种工作环境实现全面理解,从而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第三,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一直是高职院校广泛使用的实训课程教学方法。通过选取一些典型的现实案例,让学生去讨论和分析,激发学生全面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是一种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中合作能力、交际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通过不同职业角色的扮演或比较分析,使学生接受“现实角色”的人格特征,揣摩所扮演角色的内心世界活动,同时又能根据对方角色的言行做出合适的反应,通过这个方法学生能了解和学会评价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社会作用和自身位置。角色扮演法能提升学生多方面能力。由于社会交往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几乎所有的职业都或多或少的有关系,因此角色扮演能够提高各行各业的培训效益。第五,问题式学习法。调查中发现,大多学生都喜欢问题使得学习方法胜过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探索分析,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中交流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并且强调支持与引导等。第六,调查研究法。为了培养学生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的实训课程可以多多采用调查研究法。让学生对自己所发现的问题,在某一领域开展调查,激发学生获得真实的数据,并学习分析方法,最终获得有价值的成果。这种方法还能提升职业核心能力中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第七,网络教学法。当代高职学生非常依赖网络,既然无法制止学生上课的时候玩手机或使用网络,教师不如依托移动手机和网络开展教学。例如微课、慕课方式的教学,例如网络课程的课前与课后学习,例如教学资源库的完善等。当然,上述方法依赖于教学环境的完善,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也依赖于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将实训方法渗入到每一门课程。例如可以在教学计划中开设社交礼仪课、沟通能力课程等。在各类教学项目中,对职业核心能力培育的相关课程予以倾向,以滨州职业学院为例,将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中的一门———《解决问题能力》优先建设成了精品课程。

2职业核心能力视角下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完善与执行

为了更好的培育学生职业核心能力,高职院校需要在实验室规章制度上下功夫。制度能对职业素养好的学生起到保护作用,能对职业素养欠佳的学生起到引导作用甚至处理依据。第一,实训室管理制度多样,需对每一项制度进行修订、多次研讨、试行和最终执行,需要有释义性文件。常见的管理制度有《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员岗位职责》、《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仪器使用管理制度》、《实验室卫生规范》、《实验室礼仪规范》、《实验室更衣室规范》等,这些制度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环境。第二,实训室制度的落实应当有效。一些实验室把制度挂在墙上,数年不变,学生做的一套,老师讲的一套,这样的教学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育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保持制度先进性的基础上确保制度的严肃性,是高职院校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

3职业核心能力视角下实训环境的营造和美化

有些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地面脏乱,标贴脱落,指示牌东倒西歪,机房电脑摆放杂乱无章,厕所臭气熏天……试问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又怎么能有好的职业核心能力。因此,实训环境的营造和美化是任何一个高职院校都必须重中之重去强调的内容之一,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工作内容。第一,基础实训环境条件的保证。实验室环境条件包括内部环境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内部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干扰、冲击振动等。外部环境包括微生物菌种、灰尘、电源电压、温度、湿度、噪声、振动、海拔、大气压强、雷电、有害气体等。第二,人文实训环境条件的提升。人文实训环境条件主要包括走廊的布局、教室的设计、制度牌的设计、实训操作的服装的设计与管理、盆景的选择与摆放、文件柜的设计与摆放、话筒音响等的质量等等。

4职业核心能力视角下实训场地使用率的保持与提升

第7篇

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随着现实问题的不断出现,许多高职院校开始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学生工作的重点来抓。然而,有关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却相对薄弱,许多高职院校只是套用一般高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而没有在结合本校实际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的方法和对策,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影响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发展。纵观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全国开展的情况并不平衡,在工作体制、途径、方法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的问题,成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制度尚未真正形成,亟需得到进一步地完善和健全。从总体上看,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尚未建立,尤其是许多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二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知识、技能欠缺。许多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由于缺乏系统的职业培训和相对专业的学术背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把握不到位,缺乏规范性;三是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小,学科设置不够科学,较难吸引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学历水平低,实践经验匮乏,无法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团队,导致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难向纵深方向发展;四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进展缓慢,还不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独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论与方法。

二、完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为使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更加科学有序地发展,笔者在借鉴国内外高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1.转变观念、科学规划,实现全员育人的新局面。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全局性的育人工程,如果没有科学的规划,就很难保证心理健康工作的持续发展。因此,学院领导应把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作为出发点,充分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逐步提高意识,抛弃落后观念,做到科学、及时地指导,并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全面助人的良好局面。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人文学科的教育一样,都是不断完善大学生人格,培养大学生高尚情操,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学科,是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宣传,让学院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在实际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自觉融入心理健康的思想和意识。如果全员育人意识宣传不够,学校其他部门、老师对这项工作了解不多,就会造成部门、老师之间协作意识不强,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势单力薄的被动局面。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特殊性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其心理品质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结合现阶段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开设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提升课程内涵和科学性:第一,集体备课,就如何更好地进行课堂授课等问题进行充分地交流和沟通,以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基点,与时俱进,搜集最新的、学生感兴趣的资料,认真备课,科学设计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师的授课质量。第二,如果条件允许,除必修课外还可开设一些选修课程,如可以开设实用性较强的心理咨询相关课程。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一方面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心理咨询,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咨询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选修课与必修课相得益彰,有利于形成多点多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局面。第三,贴近学生实际,适当运用心理小游戏增加课堂趣味性。授课过程中适当地穿插心理小游戏、心理测验等内容,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使学生真正从枯燥的理论知识中跳出来,在游戏中获得心理体验,从而促进心灵的成长。

3.结合高职院校实际,走多元化综合教育发展之路。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与体系。因此,单一的教学模式、德育模式和咨询模式都已经难以满足广大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为提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效性,笔者认为推行多元化综合教育的发展模式是当前高职心理健康工作的必由之路。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搭建心理健康网络平台,增加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当今世界是资讯高度发达的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大学生群体是中国网民群体中最活跃的,上网已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是他们了解时事、查阅资料、交流感情及休闲娱乐的重要途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教育即时性、对象广泛性、信息隐秘性等独特的优势。因此,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很受大学生喜欢。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一旦实现,可以满足学生诸多需求。第二,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工作开展的校园文化。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内容与校园文化息息相关,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总是从繁荣的校园文化中汲取营养。心理健康工作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借助特定的心理健康节日,开展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心理活动,主动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宣传融入其中。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得益于优良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及心理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同时也是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取代的。

4.适当增加专兼职教师数量,增强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只有不断提高专兼职教师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使其更好地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然而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专业化程度偏低的现象。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瓶颈。随着学生需求的不断发展,只有适当增加专兼职教师人数,增强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能力,才能更有效地做好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方面,落实师资培训专项经费,加大对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力度,在考核上对心理专兼职教师予以一定的倾斜,保证心理专兼职师资队伍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以学工队伍为抓手,加大对辅导员等一线学工教师的业务培训。学工队伍是一切学生工作得以完成的重要力量,这支队伍因为与学生关系较为密切,也较容易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所以,加大对学工教师队伍的心理学专业培训,让他们学会甄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将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区别开来,对进一步推进基层心理健康队伍的建设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