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5:07:16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探究 兴趣 能力 策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可以掌握实验技能、理解化学知识。探究性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以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1.为什么要进行化学实验探究
1.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有效途径。因为实验本身就能引发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实验兴趣是认知兴趣中重要的一种。只有当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时所形成的兴趣,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实践证明,实验探究教学既可促使学生形成对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同时又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2 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初中化学教学实验多为验证式实验,学生只是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没有积极思维和创新,也没有探索的目标和方向。而实验探究教学则是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查找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的事实加以分析并做出结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真正成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由此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3 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其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致使学生一味死记硬背。实验探究教学能给学生营造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让他们在成功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愉快情绪下,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2.怎样探究化学实验
科学探究是一种过程,有一定的活动程序或阶段。尽管科学有许多门类,科学家都有各自的研究领域,不同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途径和手段也有所不同,因而不存在统一的研究模式,但无论他们从事哪一门类或哪一领域的研究,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都要大体上经过这样一些类似的活动过程或阶段: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作出结论。正是上述这些活动过程构成了被称为“探究”的科学过程,进而也成为判断某种活动是否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依据。
探究学习是探究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最早提出了探究性学习,他认为探究学习是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世界的积极态度的学习活动。对于探究过程,施瓦布提出了五个阶段:(1)明确问题;(2)收集适合问题解决的资料;(3)提出假说;(4)验证假说;(5)导出结论。
3.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的策略
化学探究性实验强调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探究性实验,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能力,专业水平,知识结构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地说,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3.1 准确理解探究性实验的特征。
探究性实验重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和体验,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但实际上,有不少教师对此理解得并不准确,表现在只重视表面的形式主义,从而使探究实验有名无实。探究性实验的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容,正如接受学习可分为有意义接受学习和无意义接受学习一样,探究性实验既可能是主动的有意义探究,也可能是被动的无意义探究,真正的探究性实验,强调的是实验探究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实验结果。
3.2 实现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变。
传统实验课上,绝大多数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课堂纪律,许多教师认为纪律管好了,实验课就成功了一半。为此,在实验课前和课上,他们不惜花费时间,反复要求学生应该如何做,不能怎么做。正是这种束缚扼杀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得学生只有服从,而无创新意识。探究性实验要求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改变实验课“一放就乱”的旧观念,减少对学生过多的指导和限制,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同时,教师应当以平等的心态积极参与实验过程。教师不再是昔日的知识拥有者和权威,而是学生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师要转变观念,自觉实现角色转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探究性实验的有效进行。
3.3 深入分析和挖掘实验内容。
在现实的化学教学中,很多教师缺乏对实验内容的深入分析。比如,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实验。不少教师只是演示给学生看,灯泡变亮的说明是电解质溶液,而灯泡变亮的程度,就可区分电解质的强弱,不少教师到此为止,而没有对实验中溶液为何采用相同浓度,相同体积进行分析,这其实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因为只有这样,灯泡的亮度才可与溶质的本性有关。所以,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探究因素,通过探究性实验真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3.4 引导学生将“做”和“想”进行有机结合。
在探究性实验活动中,学生不但要亲自动手“做”,而且更要在做中深入“想”(思考、分析),单纯的参与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深层次的认知参与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以学生探究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用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状态,产生感悟和体验。要使“做”和“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关键是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教师要在深入分析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创设真实、生动、开放的学习情境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亲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与收获。而不是在教材规定好的步骤中进行被动的、虚假的探究活动。要努力将实验(方案),观察(现象),思维(问题)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思维(问题)的引导下进行实验,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思维。通过具体的,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获得有关的结论。
此外,探究性实验的开展,还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比如,实验室的建设,实验人员的配备,以及教师自身的素养等。
总之,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的学科,在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中,必须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实验教学。除常规的教学手段外,作为有进取的教师要有创新的思维,来探索化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对策
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应该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来进行教学,其中探究式教学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这种教学方法的掌握涉及到学生思考能力、探索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形成,是初中化学教师应熟练掌握的教学方法之一。尤其对于初中的化学实验教学,更应多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以便使学生享受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乐趣。
一、探究式教学方法与初中化学实验
探究式教学方式还有两个别称,人们也称其为研究法和发现法,其内涵从字面上便可见一二,显然这种教学方式注重于学生发现和探究的过程。事实上,这种教学方法指的是学生在知悉原理和概念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实验、思考及讨论的过程进行相对独立的探究,从而发现、掌握原理和结论。很显然,这种教学方法更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对于学生发现能力和研究能力及研究精神的培养十分重要,同时,这种方式也更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经过了个人的实际操作,学生往往会对辛苦得到的结论印象深刻,这也就方便了后续的理解,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而言,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化学实验部分也是教学重点之一,化学反应的发生离不开实验的揭示,没有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无异于纸上谈兵,终是浅淡。另外,初中化学相对来说仍然比较基础,但却对学生未来对化学的理解和掌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做好化学教学工作的同时,教师应尽量培养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化学的魅力。这些都需要实验操作来带给学生切实的感受,教师演示的实验过程未免过于单调,另外,一些化学反应的变化比较微妙,也不利于全班学生的观察,故而将学生分散开来,并在注意好安全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就显得妙趣横生了。
二、做好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对策
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的特色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积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强化教学效果。
1 实验前注意好基本理论的渗透
教师应在进行实验之前做好基本理论和概念的渗透工作,学生不能盲目地进行实验,起码要知道实验的大概目的,实验涉及到物品的一些性状,以及实验的基本的注意事项,甚至包括一些基本的反应原理,也是需要教师做好事前的渗透工作的。理论指导实践,这是十分关键的,缺乏了适当理论的指导作用,实践活动就很可能变的盲目,并且缺乏一定的安全保障,故而,教师务必在实验前做好基本理论的渗透工作。
2 合理安排探究内容
探究式教学法的魅力就在于一半是已知的,但另一半却是未知的,并且还需要学生动手去寻找答案,并且去丰富它们,对于学生来说,这元异于是一个小小的发现过程,如果探究内容设置的合理的话,能够极大地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探究内容的设置不得当,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氧气的制作实验,教师应在实验前几天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应该采用什么物质来制取氧气?请学生观察这种物质的性状,并注意其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收集氧气有几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式更好?这些都可以让学生进行提前的思考,未必是为了寻求一个答案,而是要让学生投入到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去,从而能够在实验课程中积极认真地去寻求答案。
3 重视学生的合作精神
一般来说,化学反应的过程比较复杂,虽然初中阶段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相对简单,但是对于化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初中生来说仍然未免紧张,如果一个人来进行操作的话不仅难以正确观察化学反应的过程,甚至对一些基本的操作环节也无法熟练而流畅地完成,这就会影响到化学实验的结果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对此就需要教师合理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积极发挥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以小组的方式,通过分工合作,将整个实验过程顺利地完成。另外,一些实验的结果也需要学生在一起进行讨论,只有集思广益才能在讨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灵感,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总之,探究式教学方法对于初中化学实验部分的学习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验过程可以使学生从抽象的化学概念中走入具象的动手操作之中,对于学生理解问题,进一步思考问题都能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探究式教学方法还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化学的兴趣,能够帮助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在使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注意探究内容的设置以及对学生的恰当引导。总而言之,教师只有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进行积极探索,才能够提升化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罗春生。浅谈对初中化学实验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52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探究课导学案 基本教学流程 注意事项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开展科学探究实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促进他们的合作意识、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是指通过学生的预习和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把自学、辅导、合作实践、交流、练习、反思评价等几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并始终贯穿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的一种实验课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案是优化导学的操作平台。下面针对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案应用进行阐述。
一、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案应包含的基本要素:
1.课题和课型:学案的类型有新授课和复习课之分,因此在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
2.学习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重点难点:它能提醒学生要掌握的重点和要突破的难点。
4.与前后知识的联系:能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架设温故而知新的框架,建构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
5.课堂的情景引入:结合本堂课知识,以故事或图片或事件或史实或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为情景引入,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迅速进入新课。
6.疑难点、易错点、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它能提醒学生需要特别注意相类似、容易混淆的相关内容。
7.典型例题:通过设置典型例题或实验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在试题中是以什么形式、题型来设计的,难度如何。从而启发学生思维,规范解题。
8.巩固练习:可通过设计诸如识记类、理解类、应用类、创新类及讨论类等多种多样的题目,作为课堂内容及例题讲解后的巩固训练,以检验所学知识。
9.知识结构:它应该是本节内容的一个完整体系。
10.课堂小结及反思:主要由学生就所学知识来体会学习成功后的愉悦,并找出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不足。
二、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案的基本教学流程及实施过程:
根据化学学科的教学特点,可构建如下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精讲点拨---当堂反馈---巩固拓展。
实施过程:
1.自主学习: 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自查、互查、抽查、检测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课前学案的完成情况,解决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其设计思路为:提前发放提前收取教师抽批课前发放自查梳理。
2.讨论交流:
在探究式教学中,通过探究前的“假设”创设探究情境,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分析、实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其设计思路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取长补短最佳方案。
3.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通过情景引入,提出的问题要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方案设计:
实验探究既“探”又要“究”,而学生间的交流恰恰体现了“究”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够极大程度地反映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更能考察出学生对知识内化理解的深度,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思维品质的极好时机。所以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叙述,而是应该进行深入的讨论,从而理解他人设计的意图并进行比较,同时加以判断,选择出最佳方案,这样才达到实验探究的目的。
(3)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课学生实验,然后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抽象的逻辑思维,自己概括归纳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从而揭示出物质变化特点及其规律。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点拨、评价的主导作用,主要职责是创设学习情景和学习途径。学生通过实验,亲自去解决发现的问题,使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探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了表达能力;归纳总结,促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也得到有效锻炼与提高。通过以上学生的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等活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4)现象或数据记录: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也要根据实证资料做出对现象的科学解释。一是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二是要记录反应控制条件;三是记录“反常现象”。
(5)解释或结论: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的解难释疑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其设计思路为:问题引入方案设计实验探究现象或数据记录解释或结论。
4. 精析点拨:以教师主导为依据,充分体现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导”的功能。学生把通过合作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提出来,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并对每个方案或设计或操作进行评价。其设计思路为:收集归纳问题教师引导点拨归纳形成板块例题突破难点师生反思释疑。
5.反馈矫正:学生学习情况要当堂反馈,及时矫正。反馈矫正的题目要围绕本节知识点精心设计,题不在多在精,要典型,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教师在讲解时要多注重学法和解题方法的指导。其设计思路为:学生定时练习个别回答答案组内讨论答案小组汇报情况教师点拨释疑。
6.巩固拓展:在梳理课中问题的基础上,对本节课知识点归纳总结,并完成本节课知识体系的构建。同时要注意课时的连贯性,布置下一次的“自学查测”内容。其设计思路为:梳理课中问题归纳构建体系完成课后作业自我反思问题预习下节内容。
三、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案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用导学案教学要努力做到: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化学新知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解答。总之,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完成的、做得到的,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
2.要控制好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自主学习绝不等于放任自流,课堂上,教师要动态地把握好“学”与“教”的度,要加以适时的引导和调控。
3.处理好“三个结合”。(1)紧扣教材与课外拓展的结合(2)紧扣导学案与课堂生成的结合(3)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指导的结合。
参考文献:
[1] 吕炳君,何兰芝.有效教学、和谐课堂总论 2008.05
初中化学知识涉及范围广但讲解又不透彻、不祥尽,学生常有理不出头绪、化学知识凌乱的感觉,造成大多数学生由开始的兴致勃勃学习到中途的厌学状态,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让学生在了乐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是突破初中化学知识难学、难掌握的关键。根据教学经验以及目前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我认为化学实验以它独特的优势,成为了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化学实验教学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
一、做好演示实验,开足实验课
演示实验有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事物变化过程的能力。但对于农村中学的教学现状处于师资力量薄弱、实验老师不到位、实验药品短缺等问题。要上一节实验课,教师需要亲自准备仪器、筹措药品、组织学生,课后的收集整理工作更是麻烦,所以有的教师干脆就不上实验课,或是很少上一节实验课。教材中的实验让学生看看、教师说说、认为这样学生易管理、课堂好控制。试想:这样怎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何谈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呢?今天学生记忆了说教的知识,明天还会乐于去记枯燥的知识吗?基于这些认识我在教学中认真完成每个演示实验。规范自己的操作,严谨对待每个环节,给学生起到做实验的表率作用。短缺药品想办法购置或寻找生活的代用品。例如制取氧气用到的过氧化氢溶液,可购置医用双氧水代替;金属锌用废旧电池的锌皮处理后代替;氢氧化铜用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制取,干燥处理后使用;酸碱指示剂可用牵牛花、葡萄皮等代替。在演示实验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注意观察,明确观察方法,寻找反应原理,及时联系知识内容,避免盲目只看个红花热闹,让实验流于形式。例如绪言中做镁带的燃烧实验时,耀眼的白光,快捷的反应带给学生的惊奇显而易见,此时我不失时机的将反应原理写在黑板上并将化学式也标注了一下: 点燃
镁 +氧气――氧化镁
Mg O2 MgO
化学实验现象的奇特,既出乎意料的结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记起反应原理也会很容易。
二、做好实验课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的实验课重在组织引导,学习小组采取互助和自愿的原则组建,有利于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在实验课中我坚持链条原则:(1)不强行规定必须的操作步骤,但学习小组根据实验题目理清实验顺序,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做好学生实验中的分工。(2)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巡回指导,不可撒手不管。在指导时,多问其操作意图,少约束步骤、少批评,真正发挥学生实验自主探究的功能,最后要整理实验结果,成就感会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伙伴共同努力下完成实验,会有成功的喜悦感,尤其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不愿意在老师面前暴露自己的不足,往往躲避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老师发现不了他们的学习问题,不利于他们的发展。小组实验合作练习的方式,提高了他们的实验兴趣和实验能力。
三、创设探究实验练习,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第二学期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熟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方法,教师有目的设计一些实验探究题(或课后的实验习题)鼓励学生按照实验目的要求,根据已学的实验原理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要善于启发、引导和等待,给足时间思考和理顺,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智慧,调动学生参与活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后,教师指出操作中的疑点,进行必要的点拨,和学生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操作,达到实验题目的。例如:学习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后,可让学生自行探究铁、铜、铝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第一组学生设计的方案是:将三种金属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铁、铝表面有气体产生,铜表面没有明显变化,证明铜的金属活动性较弱。由于铁、铝在稀盐酸中反应没有明显区别,该实验不易得出结论。当我看了他们的实验后,首先给以了肯定,理论上铝的反应程度要比铁的剧烈些,应该可以得出结论。但实验中用的铝片可能表面的氧化铝没有去除干净或铝片不纯等原因都会影响该实验的判断。提示学生可以重新做一次实验,该组学生通过思考又补做了一组实验,将铁丝和铝片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观察现象。理论上铝能把溶液中的铁置换出来,说明铝的活动性强于铁。但此实验现象还不太明显,还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吗?于是学生又考虑到能不能将铁丝分别放入到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铝溶液中呢?动手操作了一下,现象非常明显,方法又简便。学生验证自己猜想的同时,既发展了思维,又规范了操作行为,并学会了反思和评价。学生按自己的设计模式完成实验,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增设课外实验活动,拓展思维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化学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实践
新课改的深入发展,让现阶段的初中教育开始重视创新教学,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变革,成为深化初中化学教学的主要途径。中学生正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格外关注教育的指导方式,通过具体实践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化学实验属于初中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科学探究的主要途径,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获得创新能力的提升。化学实验能够让学生锻炼自己的实践技能,使其在获取化学知识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综合素养,有助于培养其良好的科学态度与学习习惯。但是纵观当前的化学教学,在新课改的影响下,突出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新课改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不适应新课标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如果没有全面掌握新课改的内容,将难以开展教学活动。现阶段教师们普遍认为“内容标准”的部分叙述不到位,比如在课本中时常会有“让学生掌握简单的装置与方法”,但是了解的程度并没有详细说明。再者就是对学习目标规划不准,很多“认识、理解”等难以把握,不清楚具体的教学程度,因此对课堂教学的过程产生不利影响。
(二)有限的教学条件
在入学高峰期,教师的仟务重大,但是因为缺乏专业的实验教师,所以在开展实验活动的时候面临着极大困难,还有很多实验室的活动需要现场演不,学生们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很多实践的机会。虽然有些实验参与其中,但是由于实验准备不充分,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到位,只能草率地应付实验,无法达到理想化的实验效果。加之新课程配套资源较为LL乏,但是很多实验探究活动所需要的仪器、药品等购买不到,导致部分实验难以顺利进行,阻碍了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进程。
(三)对实验教学认识不足
学校和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传授,忽视实践教学。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多媒体技术逐渐深入到教学领域,让很多教师开始关注多媒体技术下的模拟实验。结合相关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技巧,但却忽视了他们实际的操作练习。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实验过程放置在大屏幕上,虽然是一种直观的反映,但是影响了学生的实践效果,令他们缺乏实践训练的理念,操作能力无法有效提升。
(四)新教学理念存在误区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很多实验都是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达到理想化的教学目标。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担心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面面俱到地讲解所有内容,阻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例如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教师会急于将实验出现的现象公布给学生,令探究的过程变得索然无味,学生也失去了进一步探索的动力。
二、新课改初中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具体实践
(一)深入研读课程标准
在新课改要求提出的当下,面对新旧教材大纲的不同,应该综合分析其中的精华与糟粕,明确新课标要求下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性,同时结合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要求。教师还需要严格落实具体的新课程标准,达到新课标提出的实际要求,在开展实验教学时,需要有的放矢地落实,使学生掌握最基础的实验技能,同时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开发拓展教学资源
在化学教学中,教材内容都是对实验过程细致的梳理,但其中有目的地进行了分类,所以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开展教学,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解决现阶段实验资源紧张的问题。通常需要将教材划分为三个层次:一类是家庭实验,如鸡蛋壳成分的探究与污水净化装置的实验等;一类是学校家庭实验,这一类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家中展开,如澄清石灰水的吹气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实践的原理作出合理总结;在实验室可以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无论哪一种形式的实验,都应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应该积极引导他们主动结合生活的实际展开实验探究,由此解决实验室紧缺的问题,减轻现阶段实验课的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实际的实验训练中,教师也应该落实好指导作用,让学生树立最基本的科学态度。
(三)优化实验教学策略
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分析实验教学的重要价值,凸显出教材的重要地位。新教材中更加关注理论的传授,往往会忽视实验的具体效用,只将很多的实验穿插至某些课题中,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理论知识加以掌握。日常教学中,需要严格落实教材的实验目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新课程标准的基础实验,严格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让他们的实验技巧得以提升。较为简单的操作可以让学生单独练习,如果涉及较为复杂的实验,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出主导作用,告诫学生远离危险化学品。
(四)选择并设计实验性习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课程标准与教材知识结构的需要,对教材的实验进行挖掘,应该选取具有创新性的习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完成。习题设计的过程应该根据课程标准加以优化,并且选取化学、生活、自然等方面的素材,展开创新实验习题的训练。另外,还需要根据主题的相关知识内容做好探究性实验,根据教材中的要求,增设一些探究性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三、结语
关键词: 初中化学实验 探究式教学 建议
在初中阶段化学课程中,化学实验探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活动。良好的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化学课堂,学习并掌握好化学知识。新课程要求在实验教学中渗透探究式教学,提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求学生具备问题意识与解题意识,善于猜想与假设,在实验时制订好计划,从多方面搜集证据,认真地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式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化学教材中存在许多可以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化学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主动学习。从初中化学教学的长期实践来看,化学实验的探究式教学最大的难点是让学生的学习从机械模仿转变为主动研究。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让传统的化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一、营造主动探究的氛围,引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增强化学实验的乐趣。
在以往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奋斗的最终目标和归宿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忽视了对学生解题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知识浮于表面,不能有效提高化学素养。所以,教师应当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善于观察与发现,主动营造实验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共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能积极主动开展实验活动,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爱上做化学实验,不断开展主动探究活动。例如,在化学教材中有如下实验,教师可进行课堂演练:白纸现红字、魔棒酒精灯、手帕烧不坏等。这些小实验都贴近生活,与学生息息相关。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时,学生都充满了好奇心,兴趣高涨,想要一窥究竟。教师完成实验后,可适当挑选几个学生上台进行演练。每个学生都想上台尝试,亲自体会其中的奥秘,课堂的气氛自然活跃起来了。这样的探究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实验是很有意思的,今后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实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知识,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二、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无处不在,敢于创新。
在化学实验的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必须改进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改变原来化学课堂枯燥乏味的状况,改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化学实验。教师不能束缚学生的学习活动,而应当将原先封闭的课堂改为开放自由的情境,不再死板地照搬教材知识。要打破课堂时间的约束,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探索化学,领悟科学。当然,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宽松的环境,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帮助与支持。通过相关的实践,学生会感受到化学无处不在,化学就在身边,知道化学实验不仅仅局限在实验室,只要勇于创新,敢于打破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往往就会有很大的惊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理解知识,巩固认识,提高素养。
三、创设化学情境,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1.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大胆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最首要的环节就是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无论课前课后,教师都要善于总结,创设和谐友好的课堂情境,营造生动愉悦的课堂气氛,不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勇于提出质疑,认真思考问题,大胆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培养问题意识,学会质疑和解疑。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的大胆行为,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敢于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手段。学生对教师或书本的实验操作质疑,大胆提问,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验改革。刨根问底是创造的基础,是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素养。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大胆革新教育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在新一轮的探究过程中活跃思维,培养其独特的思想品质,为学好化学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3.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推测。在实验要求上,除去必要的物品或步骤,可以抛弃其他条件的束缚,积极评价学生的大胆尝试与思考,减少实验的约束性。在实验过程中主动引导,事后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与结果进行必要的解释和分析,大胆推测多种可能性。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开动脑筋,最后大胆发表对自己实验的理解与认识。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实验过程,找出试验中的闪光点,对做出正确分析与解释的学生及时夸奖,得出实验成绩。这样,学生必然有强烈的兴趣大胆实验,推测各种可能性,从而增强创新意识与能力。
综上所述,在化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完善化学科学探究内容的教学,实现化学教学的目标,教师就必须身体力行,引导学生亲自体验实验过程,亲身经历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及时把握时机,强调重点,创造良好的条件尽可能多地开展探究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实现化学教学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提高综合素质,为祖国的未来培养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课 优化设计 探究能力 操作能力
实验课是初中化学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内容,做好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工作,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化学概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重视采取相应的策略,以优化初中化学实验课程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初中化学实验课优化设计的必要性
由于受到师资队伍、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在初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这种问题的存在越来越不适应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对实验课进行优化设计。
1.实验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些老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坚持以老师为中心的理念,先给学生以化学实验的结论,然后再讲述,并得出这种结论,化学实验课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和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
2.忽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尽管大部分化学任课老师认识到了实验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但是,一部分老师仍然对这一问题不重视,他们甚至认为化学实验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使得一些学生实验之前不认真预习,对基本理论知识缺乏了解,因而实验动手能力差,缺乏对实验的探究能力,难以实验教学的目标。
二、初中化学实验课优化设计的策略
为了应对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优化实验课程设计。
1.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实验当中。初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的特点,在化学实验中,如果注重采取相应的策略,让学生观察化学实验中所发生的的细微变化,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实验当中。例如,在如何鉴别二氧化碳这一实验当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实验前教师拿出一瓶透明的液体对学生说,我给你们变一个魔术,往里面吹口气,里面的液体会立即变成牛奶。这时候,学生会被老师将要表演的魔术所吸引,将注意力集中到老师的操作当中。接下来老师往石灰水里吹气,熟石灰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沉淀使得液体的颜色变成“牛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进行实验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对这章节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充满了渴望。
2.注重启发讲解,模仿实验设计。在讲解课文内容的时候,要向学生传授化学实验方法和化学研究方法,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然后让学生模仿实验设计,更好地参与到实验当中。例如,在进行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实验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利用浓氨水、烧碱、生石灰、必要的仪器,如何制取少量氨气。学生讨论之后,提出两种方案:将浓氨水放在烧瓶中加热;将生石灰放在烧瓶中,再用分液漏斗滴加浓氨水。然后再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利用一只圆底烧瓶、带玻璃管的橡皮塞、橡胶管、一粒NaOH固体、少量浓氨水、大烧杯、水,如何做成喷泉实验?由于学生学习过制取氨气和喷泉实验,具有一定的模仿基础,学生通过对这些实验的模仿设计,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学会了氨气收集、使少量水进入烧瓶的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讲清楚实验原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任课老师要对基本原理解释清楚,在实验的时候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学习铁燃烧这一基本内容后,学生知道燃烧之后的产物是四氧化三铁。实验前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广口瓶底要加入适量的清水?实验中学生观察到燃烧过程中会有黑色固体落到瓶底,并由学习的理论知识可以得知这是四氧化三铁,进而可以明白加水是为了防止广口瓶受热而发生爆裂现象。还可以提问:除清水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来防止广口瓶受热不均而出现破裂?通过提问,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4.采取多种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要运用好教材中的开放性实验习题,强调探究途径的多样性,使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从不同层次、侧面、角度、范围得出不同结论。例如,利用三种方法鉴别KBr溶液、Na2CO3溶液、盐酸,事实上方法远远不止这三种,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并得出最佳实验方案,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总之,实验课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需要高度重视。除了采取上述课程优化设计策略之外,任课老师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探索和创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也需要加强实践操作,注重对实验的探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初中化学实验的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