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5:06:52
序论:在您撰写财务会计工作要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我们以模拟企业的经济业务为实训资料,运用会计工作中的证、账等对会计核算的各步骤进行系统操作实验,包括账薄建立、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审核和填制,各种账薄的登记、对账、结账等。在学了一个学期的基础会计之后,我们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对于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还是有一定难度,不能够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众所周知,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如果不会做账,如果不能够把发生的业务用账的形式体现出来,那么就不能算做会计。于是在大二第一个学期我们开了这门会计实训课。
在实训中,我们首先掌握了书写技能,如金额大小写,日期,收付款人等等的填写。接着填写相关的数据资料。再继续审核和填写原始凭证。然后根据各项经济业务的明细账编制记账凭证。根据有关记账凭及所附原始凭证逐日逐笔的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其他有关明细账;往后我们会编制科目汇总表,进行试算平衡。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并与有关明细账、日记账相核对;最后要编制会计报表;将有关记账凭证、账页和报表加封皮并装订成册并写实训总结。
在本次会计实训中,我们实训的内容以一个较大的模拟单位的会计资料为基础,结合专业教材的内容,对会计主体的必要简介,相关资料的提供,有关经济业务的提示和说明等等。在实训中,我们充当单位的记账人员,掌握了应该如何处理具体的会计业务和如何进行相互配合,弥补我们在课堂学习中实践知识不足的缺陷,掌握书本中学不到的具体技巧,缩短从会计理论学习到实际操作的距离,也可通过实训的仿真性,使我们感到实训的真实性,增强积极参与实训的兴趣。
我们将教材的理论知识学完以后,进行这次综合模拟实训。实训重在动手去做,把企业发生的业务能够熟练地反映出来,这样才能证明作为一个会计人员的实力。比如课本上及会计模拟实验中有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总账、明细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等的填制,虽然现在还有点手生,但只要细心,一步步的填制,我对自己往后熟练的填写很有信心。然后就要把实训书上各种单子、凭证剪下来附到记账凭证后面,方便以后的查看,最后就是装订成册。
作为一名未来的会计人员,我们现在刚刚起步,往后会学到更多的东西,并且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自己去挖掘。况且会计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模拟实训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两者有机衔接、紧密配合,才能显著提高我们掌握所学内容的质量。还有就是作为一名未来的会计人员,我们应该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因此我们学校本着理论结合实际的思想,让我们学习实训课使我们不仅在理论上是强的,在动手能力更是强者。这样我们在三年毕业后走出校门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实训的第一天做了分录,虽然之前从来没有实训过,但感觉对这样的工作也不是太陌生,但只是粗略的没有那个“氛围”,而且还是和同学们在底下自己做。老师在上边简单的提点一下!当老师说开始登记凭证时,面对着实训时自己桌上的做账用品,我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久久不敢下笔,深怕做一步错一步,后来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开始一笔一笔地登记。很快的,一个原本平常上课都觉得漫长的下飞速过去了,但手中的工作还远远未达到自己所期望的要求进度。晚上继续忙当天没做完的任务。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看到自己做的账单心里还是很高兴的。虽然很累,但是很充实!有了前两天的经验,接下来的填制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填记帐凭证,再根据记帐凭证填总分类帐和各种明细帐,现金日记帐银行日记帐:填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等的工作就相对熟练多了。不过我知道我离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师还很远很远,但是我不担心,因为我正在努力的学习这些知识。
经过这些天的手工记账,使我的基础会计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验证,并具备了一定的基本实际操作能力。在取得实效的同时,我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比如自己不够心细,经常看错数字或是遗漏业务,导致核算结果出错,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在实训中几乎每一笔业务的分录都是老师讲解但实际工作中还须自己编制会计分录,在这方面我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今后还得加强练习。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要点;方法
一、会计的工作要点分析
会计的工作要点包括事业单位会计概念,核算范围,事业单位会计特点以及收入和支出的确认标准等.实务部分,事业单位会计按要素组织核算内容包括各类帐户设置和编制会计分录。由于事业单位按是否实行成本核算划分为两大类,因而在核算上,成本核算单位的收入主要依靠国家拨人预算资金并在此基础上安排支出,而非成本核算事业单位除了一部分拨款收入外大部分来源于创收,并在收入基础上安排支出,故收入和支出的核算内容不同,设置帐户不同,确认标准不同,帐务处理也不同。会计要素发生改变,财政会计要素由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和结余构成.将原来“基金”都改为净资产。会计公式也变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人一文出=结余。“预算收人”和“预算支出”改为“一般预算收人”和“一般预算支出”。新增财政有偿资金的核算,增设“财政周转金放款”,“借出财政周转金”,“待处理财政周转金”等帐户。行政单位会计增设“应缴财政专户款”和“结转自筹基建”,前者核算行政单位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后者核算行政单位自筹基建转存建行的资金。另外在经费支出下设的明细科目“离退休人员费用”改为“社会保障费”。分设“事业收人”,“事业支出”,“经营收人”,“经营支出”。将原“拨入经费”改为“财政补助收人”、设“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两个结余类帐户,净资产中将原“留本基金”和“普通基金”改为“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并因此调整相应的核算内容。
企业会计核算项目应实行统一的部门结算,制定结算项目时,由财务科和其它相关的业务科室共同配合,一起编制零基综合部门核算,并需要将上年度的年底结算余额资金项目纳进预算的范围里,并将预算的项目报告上级财政部门审批,由政府的财政机关部门进行审核,确定。对于预算项目建立专门的数据库,预算数据库中包含核算的基本信息数据和项目信息数据,包括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工资、债务债权、事业单位的资产、动产、不动产等,对于结算数据库的信息收集应准确全面,进行定期的更新,保证预算数据库中信息的完整。
会计的支出项目包括事业单位人员中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其中基本支出中有人员的工资支出,福利支出,补助支出,商品支出,服务支出等,支出的额度严格按照当年的计划预算方案执行,项目的支出要遵照财务部门制定的工作重点进行计划编排。根据项目库的确定范围安排项目支出,对于不在计划内的项目,可以根据情况酌情上报。
事业单位对下级单位的预算项目进行监督管理,却定下级单位的收支定额以及补助的标准,指导下级单位在会计预算中的计划按主次顺序,进行合理的规划编制,保证会计预算的正常进行。事业单位对下级单位的预算收支情况做好分析、整理,对于出项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预算支出的方案顺利进行。
事业单位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属国有资产或集体资产,由政府或集体统一分配处置,统筹使用,按国有资产或集体资产管理规定进行管理,确保国有资产或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完备的固定资产明细台账,对财务账目中的资产状况进行定期的查点,做到账面情况实际情况相符,对固定资产的处理使用,按照相关的规定程序上报,对于固定资产不明原因的损坏丢失等状况,要查清原因,确定责任归属,根据相关的规定制度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对下级的资金账户进行月月核对,按照国家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不断健全本单位及下级单位的资金内控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流动资金管理数额不能超过规定限额,应由银行结算的项目不能用现金支付。加强对下级单位债务债权制度的明确管理,按照财务债权债务管理的制度对各种债权债务进行分析、调整、处理,减少因债务产生的损失。
二、财务会计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的内容繁杂,要求会计的工作人员要有较高职业素质和责任感。对会计工作中重点问题的处理是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目前会计相关的法律知识不完备,对于会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且部分财务的管理者对财务会计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财务监管的体制不健全,财务制度不完善,对现行的财务会计工作有较大的影响。部分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会计工作的能力也不尽人意,容易发生会计账目混乱,账目不清楚等都是事业会计工作不可忽视的问题。
三、提高会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加强会计资格考试的认证,对会计的资格考试内容进行完善,加大对考试内容、程序进行规范,保证会计考试的公正、公开、公平性,提高会计考试的权威性。会计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采用必要的措施对会计的工作进行提高。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养,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会计工作能力的培训,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水平。对高级会计师的考评工作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完善会计的运行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加大对会计工作的监管,督促会计工作的良性发展。
总之,在会计工作中对会计知识内容的掌握,分析,解决的能力 是会计工作的重点。也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要求,只有不断的加强对会计知识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会计工作的业务水平,才能做好会计工作的各项工作。同时加强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管体制,健全会计的管理体制,以会计的工作规范严格要求,加大对会计工作的督促。促进会计工作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明.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要点的思考[J].财经杂志,2004.
[2]赵海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重点[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6.
[3]何军.试论如何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J].财经在线,2003.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会计问题;对策
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企业的经营发展密切相关。在财务管理中,应做好财务预算的编制、财务会计政策的执行、资产盘点清算等工作,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重要的参考,进而保障各项投资的合理性,创造良好的生产效益。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应该考虑到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了解建筑施工生产的特点,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财务会计工作的落实与执行,往往会遇到各类问题,影响其工作质量,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应该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1加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1.1保障各项经济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
在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加强财务管理,可以充分保障各项经济活动的安全、顺利地进行。在工程投标、材料采购、施工建设、竣工结算等不同阶段,均涉及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对相关财务问题进行预测、决策,并制定计划。核算和分析成本费用和经济效益,进而评估各项投资的可行性。提高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能够为各项经济活动的展开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1.2提高经济效益
加强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是主要的目标,追求“利益最大化”。基于财务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经营管理,合理利用资金,在经济活动中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进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目标[1]。
1.3改变财务管理的观念
新时期的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应该认识到财务会计工作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价值,进而对工作内容进行改革、创新,同时改变财务管理的观念,让财务管理不再局限于财务账目的记录、统计、上报,还需要利用现代化手段,从中提取重要的数据、信息,成为企业经营策略的重要参考。财务管理观念的转变,能够进一步加强财务监督,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目标,科学化展开财务会计工作。
2建筑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与人员素质、管理制度、管理方法有关。为了保障财务会计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需要具体了解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分析各类问题对于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影响。
2.1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质量。由于财务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的不足,容易在工作中出现差错和疏漏。在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团队中,缺少专业人才,整体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部分财务会计人员墨守成规,依赖于以往的工作经验,所采取的财务管理方法较为落后。部分财务会计人员的理论基础差、缺乏实践经验,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持续成长、进步。建筑施工生产具有流动性,存在着各种突发的财务状况,经验不足的财务会计人员难以有效应对。财务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的不足,往往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增加,进而影响财务管理的工作质量。
2.2管理制度不完善
建筑企业的经营与发展,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经济形势,应该持续进行改革、创新,提高其行业竞争力。建筑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同样需要进行完善,结合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对于相关制度内容做出调整、改变。在会计审批方面,相关制度内容较为繁冗,导致审批流程较为复杂,工作效率低下。在财务会计审核方面,由于制度不完善,容易发生差错和疏漏。
2.3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
无纸化、自动化是财务会计办公的重要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相关硬件、软件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的更新缓慢,导致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财务会计人员对于信息化管理的认知不足,未能熟练掌握会计软件的应用方法。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仍是以手工和纸质化管理,在收集、记录、统计和分析财务信息的过程中,发生差错的概率较高[2]。
2.4缺乏严格的内部控制
建筑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中,由于缺乏严格的内部控制,导致监督管理不到位,难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建筑企业内部,缺少独立性的财务内部控制机构以及专业的管理人员。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和落实不到位,往往会出现预算控制水平差、审计力度不足等问题。
3建筑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改进措施
3.1提高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专业水平
为了提高建筑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专业水平,应该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定期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考察,评价其理论基础水平和专业能力,结合其工作中的实际表现,了解其职业素养。开展专业技能培训,锻炼和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同时加强思政教育和普法教育,培养其职业道德,帮助其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做到爱岗敬业。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更加严格的考察会计从业资格,调查财务会计人员的从业历史,了解其信用状况,评价其品德操守,让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进入到岗位。密切关注市场环境、经济形势的变化,掌握行业动态,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财务会计人员可以紧跟时展步伐,不断成长、进步。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确保高效、透明的展开各项工作,进而提高工作质量。对于缺少实践经验的财务会计人员,可以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介绍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类财务风险问题,说明有效的应对措施,并进行模拟演练,帮助其积累经验,强化其应变能力。
3.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以法律为基础,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实现科学化、法制化管理,进而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全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构建财务管理体系,强化财务管理和控制。同时针对程序复杂、繁冗的审批环节,予以简化,提高其工作效率。而在财务会计审核方面,管理工作需要更加细致、严谨,避免产生差错和疏漏。
3.3加强信息化建设
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积极推进财务会计的信息化建设。在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中,信息化管理知识和技能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熟练掌握会计软件以及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与此同时,建筑企业需要在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方面增加资金投入,更新硬件设施,引进先进的会计软件,加快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可以有效提升财务会计的工作效率,同时减少工作中的疏漏和差错,财务会计数据的统计、整理、分析更加高效和准确,逐步实现无纸化、自动化办公[3]。
3.4加强内部控制
建筑企业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存在着诸多漏洞。由于监督力度不够,内部控制未能产生实质性的作用,容易出现信息失真、数据虚假等问题,极大地增加了财务风险,对于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提高建筑企业财务会计的工作质量,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明确其工作要点。建筑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要点主要放在资金管理、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以及绩效考核等方面。在资金管理方面,应该考虑到工程施工周期漫长的现实,前期工作应准备充分。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分析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财务内控策略,保障资金的合理使用。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对于财务预算和施工投入进行监督、监管。通过绩效考核,对于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有助于促进工作人员个人的成长与进步。3.4.1划分成本界限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中,针对其资金耗费情况,进行工程成本界线的划分。明确需要计入成本的费用。工程中的资金耗费,应全部计入工程成本。生产经营活动的费用(期间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在特定工程中,明确其负担成本,经过合理的分配后,计入工程成本。3.4.2资产物资转结在施工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往往会发生转移,逐渐转移至工程成本。在资产物资转结的过程中,采取合理的计价方法,正确计算其价值,将其转结至工程成本当中,有效控制成本投入。3.4.3定额管理在成本控制中,采取动态化的管理模式。为了更加准确的进行成本核算,控制其内部转移价格,采取定额管理的方式。结合预算价格,与市场成交价进行对比,进行事前预测,便于事中控制,提高事后核算的准确性,有助于控制成本投入。基于严格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强化财务监督,进而减少工作中的疏漏与差错问题。
4结论
综上所述,在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为了保障各项经济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应改变财务管理的观念,加强财务管理。在建筑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往往需要面对专业水平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以及缺乏严格的内部控制等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应该提高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专业水平,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进而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内部控制,进而全面提高财务会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秋明.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11):269.
[2]刘国申.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9(14):157-158.
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应该避免将理论和实践区分开来,优化课程内容,合理安排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应该包括会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反映学科的基本理论,主要方法,时展的前沿问题。课程结构应该合理确定开设时间,不同课程之间能够有效的进行衔接,让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能够提高自己某方面的专业技能,更好的胜任财务会计具体工作。为了实现课程设置的一体化,应该打破传统学科知识体系,根据就业市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要求,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内容合成一门专业综合课程,促进理论和实践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既掌握理论知识,也提高实践技能。
2工作技能与理论知识一体化。
工作技能需要通过会计专项实训来掌握,让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能够掌握财务会计工作内容和工作要点,能够熟练的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具体工作包括出纳、往来核算、成本核算、报表编制、会计主管等,让学生通过实训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工作岗位的技能,胜任这些工作的需要。在学生通过专项训练之后,熟悉工作流程,明确学习目的,明确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需要。并根据岗位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激发学生对会计实训岗位的兴趣,促进学生通过实训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也有利于实现教学和实训的有效对接,促进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3理论学习与知识应用一体化。
主要是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会计岗位综合实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会计岗位所需要的各种专业技能,从而胜任会计工作岗位的需要,能够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自己综合实训技能的提高。同时在知识应用过程中,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会计业务之间的关系,明确财务各工作岗位的要求,更好的应对实际工作的挑战,促进自己综合能力的提升。
4教学队伍与考核制度一体化。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企业;预算管理;融合;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会计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的要求。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会计职能的重心也发生了改变。以前企业会计的职能具体表现在反映及监督,当代企业会计的职能趋向于管理及服务。所以说,如何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有机结合,推动企业的发展,是企业发展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关系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既具有关联性,同时存在差异性。在会计学科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手段之一。在企业预算管理中,只有依照财务会计的信息才能实行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工作的是否到位,严重影响财务会计的质量,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密切联系。在现代会计系统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重要部分,但这个部门之间有所差异。首先,会计人员的工作要点不同。财务会计人员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反馈财务信息,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对于财务会计人员务必具有专业的财务知识,财务会计操作水平,并且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依照会计制度来实行财务核算;而管理会计要求具有丰富的会计管理水平,达到管理会计的工作要求,熟悉统计学和信息技术学。其次,信息质量特点不同。在财务核算中,必须依据会计规范来进行财务核算,力求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准确,务必按照正常的秩序来展开会计工作,确保信息的高质量。在管理会计中,对于信息的处理工作具有灵活性,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不大,可以对信息进行选择、调整以及加工,最后将信息传输给企业管理者。
二、企业预算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一)财务会计管理方式滞后
我国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对于企业财务会计有一定的要求。在企业的预算管理中,不仅要求企业收集大量的信息,还要对信息进行研究。传统的会计管理工作,财务会计人员处理的信息量不多,仅是对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传统的财务会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要求。目前,仍然有些企业的会计处理系统滞后,仅仅对财务信息进行浅层处理,往往忽视了企业总体价值的每项环节信息。这就要求企业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对深层次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
(二)难以发现隐性成本企业的显性
成本包含财务会计的记录、核算以及分析。财务核算工程十分繁忙,在财务核算中难免会存在疏漏,由于工作失误导致额外消耗的资源属于企业的隐性成本。还有,业务部分与财务部门数据核对存在差距,这两者之间的差额也是企业的隐性成本。在财务核算中,难以发现企业的隐性成本。但是,管理会计可以弥补财务核算中存在的不足,找到企业的隐性成本及风险,并且对隐性成本进行控制。所以说,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可以为企业争取更多的经济利润。
(三)缺乏健全的会计制度
在过去的会计管理方式中,企业设置成两个不同的部门,即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企业预算管理中,发现这两个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信息呈现独立闭塞的状态。在财务会计给会计管理提供相关企业财务数据过程中,难以发现信息是否重复的问题。由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信息来源相同,一旦在这两个部门之间进行界限分明,容易导致信息出现重复交叉的状况,使得核算效率低下,不利于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严重影响企业的统一协调管理工作。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对策
(一)更新会计思想意识
先进的会计思想理念是保证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融合的基础。因此,企业要深刻认识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的重要性,将会计职能不能只停留在经济业务方面,充分意识到管理职能的必要性,促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机整合。这就要求企业学习科学的会计思想理念,全面了解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明确这两者结合的目标,从而正常有序地开展会计工作,改善会计工作质量,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
(二)完善会计制度
制度是所有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对于企业预算管理来说,缺乏完善的会计制度,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将会无法有效结合。因此,企业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的会计制度。首先,明确会计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合理分工,给予会计工作人员相应的权限,结合企业的发展要求,来选出优秀、科学、合理的决策信息。其次,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企业预算管理人员应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严格监督,保证监督的全面性。通过对这两个部分进行监督,可以保证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使得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准确。例如:针对企业的合同管理方面,财会人员要通过合同管理制度,来对订单、货物以及货款的回笼进行计算,及时反馈合同的执行状况,追踪逾期未回的资金等,进而降低费用回收的风险,有助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会计理论的研究
在具体实际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通常是依照会计理论展开工作,会计理论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的基础。伴随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的会计职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通过加强会计理论的研究,可以推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效融合,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目前,在企业的预算管理中,增值方式得到普遍的运用,该方式给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创造了融合条件。企业通过应用增值方式,使得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工作目标更加清晰,这两者服务的对象更加明确,并且实现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除此之外,在会计理论中,现金流动会计法广泛运用于企业预算管理中。通过采取现金流动会计法,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工作中,有科学的方法可循,使得企业的业绩评级与投资决策能够密切的联系在一起,极大地推动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机整合。同时,通过加强会计理论研究,来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提供了技术支持。例如:信息技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管理会计系统与财务会计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共享,有效推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四)有效利用信息技术
在企业的预算管理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各自为政的问题突出。由于该问题,导致会计信息无法共享,增加了会计工作的难度,非常不利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机结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为信息交流创造了便利的同时,加快了信息传播的步伐。在企业的预算管理中,可以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来构建一个信息化网络会计系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会计效率,确保会计工作的质量,而且还可以统一协调管理各个部门,实现企业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推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四、总结
在企业预算管理中,通过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要想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目标,这就要求企业充分意识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整合的重要性,采取一定的融合对策,提升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宋伟宸.“互联网+”背景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分析[J].西部财会,2016.
[2]王欣.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机融合与创新发展[J].财经界(学术版),2016.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企业;预算管理;融合;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会计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的要求。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会计职能的重心也发生了改变。以前企业会计的职能具体表现在反映及监督,当代企业会计的职能趋向于管理及服务。所以说,如何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有机结合,推动企业的发展,是企业发展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关系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既具有关联性,同时存在差异性。在会计学科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手段之一。在企业预算管理中,只有依照财务会计的信息才能实行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工作的是否到位,严重影响财务会计的质量,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密切联系。在现代会计系统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重要部分,但这个部门之间有所差异。首先,会计人员的工作要点不同。财务会计人员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反馈财务信息,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对于财务会计人员务必具有专业的财务知识,财务会计操作水平,并且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依照会计制度来实行财务核算;而管理会计要求具有丰富的会计管理水平,达到管理会计的工作要求,熟悉统计学和信息技术学。其次,信息质量特点不同。在财务核算中,必须依据会计规范来进行财务核算,力求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准确,务必按照正常的秩序来展开会计工作,确保信息的高质量。在管理会计中,对于信息的处理工作具有灵活性,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不大,可以对信息进行选择、调整以及加工,最后将信息传输给企业管理者。
二、企业预算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一)财务会计管理方式滞后
我国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对于企业财务会计有一定的要求。在企业的预算管理中,不仅要求企业收集大量的信息,还要对信息进行研究。传统的会计管理工作,财务会计人员处理的信息量不多,仅是对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传统的财务会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要求。目前,仍然有些企业的会计处理系统滞后,仅仅对财务信息进行浅层处理,往往忽视了企业总体价值的每项环节信息。这就要求企业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对深层次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
(二)难以发现隐性成本企业的显性
成本包含财务会计的记录、核算以及分析。财务核算工程十分繁忙,在财务核算中难免会存在疏漏,由于工作失误导致额外消耗的资源属于企业的隐性成本。还有,业务部分与财务部门数据核对存在差距,这两者之间的差额也是企业的隐性成本。在财务核算中,难以发现企业的隐性成本。但是,管理会计可以弥补财务核算中存在的不足,找到企业的隐性成本及风险,并且对隐性成本进行控制。所以说,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可以为企业争取更多的经济利润。
(三)缺乏健全的会计制度
在过去的会计管理方式中,企业设置成两个不同的部门,即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企业预算管理中,发现这两个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信息呈现独立闭塞的状态。在财务会计给会计管理提供相关企业财务数据过程中,难以发现信息是否重复的问题。由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信息来源相同,一旦在这两个部门之间进行界限分明,容易导致信息出现重复交叉的状况,使得核算效率低下,不利于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严重影响企业的统一协调管理工作。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对策
(一)更新会计思想意识
先进的会计思想理念是保证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融合的基础。因此,企业要深刻认识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的重要性,将会计职能不能只停留在经济业务方面,充分意识到管理职能的必要性,促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机整合。这就要求企业学习科学的会计思想理念,全面了解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明确这两者结合的目标,从而正常有序地开展会计工作,改善会计工作质量,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
(二)完善会计制度
制度是所有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对于企业预算管理来说,缺乏完善的会计制度,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将会无法有效结合。因此,企业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的会计制度。首先,明确会计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合理分工,给予会计工作人员相应的权限,结合企业的发展要求,来选出优秀、科学、合理的决策信息。其次,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企业预算管理人员应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严格监督,保证监督的全面性。通过对这两个部分进行监督,可以保证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使得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准确。例如:针对企业的合同管理方面,财会人员要通过合同管理制度,来对订单、货物以及货款的回笼进行计算,及时反馈合同的执行状况,追踪逾期未回的资金等,进而降低费用回收的风险,有助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会计理论的研究
在具体实际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通常是依照会计理论展开工作,会计理论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的基础。伴随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的会计职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通过加强会计理论的研究,可以推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效融合,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目前,在企业的预算管理中,增值方式得到普遍的运用,该方式给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创造了融合条件。企业通过应用增值方式,使得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工作目标更加清晰,这两者服务的对象更加明确,并且实现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除此之外,在会计理论中,现金流动会计法广泛运用于企业预算管理中。通过采取现金流动会计法,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工作中,有科学的方法可循,使得企业的业绩评级与投资决策能够密切的联系在一起,极大地推动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机整合。同时,通过加强会计理论研究,来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提供了技术支持。例如:信息技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管理会计系统与财务会计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共享,有效推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四)有效利用信息技术
在企业的预算管理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各自为政的问题突出。由于该问题,导致会计信息无法共享,增加了会计工作的难度,非常不利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机结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为信息交流创造了便利的同时,加快了信息传播的步伐。在企业的预算管理中,可以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来构建一个信息化网络会计系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会计效率,确保会计工作的质量,而且还可以统一协调管理各个部门,实现企业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推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四、总结
在企业预算管理中,通过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要想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目标,这就要求企业充分意识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整合的重要性,采取一定的融合对策,提升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宋伟宸.“互联网+”背景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分析[J].西部财会,2016.
[2]王欣.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机融合与创新发展[J].财经界(学术版),2016.
关键词:管理会计 有效性 效果 目的 改善
一、问题的提出
2014年2月13日,财政部会计司了《会计司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并在《要点》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研究,积极发挥会计在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管理会计是上世纪70年代末正式从西方传入我国,可以说是随着改革开放(1978年)的进展而不断深入和发展。在近40年的发展中,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得到了一定运用,并取得了相应成效。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尚未形成一套完整而成熟的应用体系。从实际效果来看,也并未真正达到改善企业管理的目的。因此,随着2014年新《要点》的提出,我国企业应响应政府要求,积极开展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与研究,积极发挥管理会计在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管理会计概述
(一)管理会计的内涵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而来,与财务会计并列成为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对会计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管理会计旨在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同时,管理会计还是企业管理当局用于规划、控制、评价企业信息,并对其进行计量、确认、分析、积累、传递、处理等工作的工具,确保企业各项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对其承担经济责任。
(二)企业开展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1、及时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管理信息
企业的日常活动和持续经营离不开大量的经济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企业成本等有关企业经营情况的信息,还需要有关企业运营的各种管理信息。与此同时,企业所需的有关企业运营的管理信息,不仅包括经过进一步加工所形成的财务信息,还包括具有特定形式和内容的大量非财务信息。这些信息无一不是管理会计所提供。企业管理者依据这些信息方能实现对企业的未来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规划与控制,并达到预期目标。
2、健全与完善了企业会计制度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辅相成。相较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更侧重于“面向未来”。并利用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与比较,继而进行预测、控制、规划、决策。而财务会计通常善于针对过去信息进行记录与总结,以及编制报表和财务报告。健全的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具有明确的财务工作内容和相应的职责权限,同时企业管理者需在各自权限范围内行使各自职权,组织内部管理,并制定有效的投资决策,使企业的日常运作规范化。可见,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各司其职,共同为企业的发展与运营服务,健全与完善了企业会计制度。
3、帮助管理者进行预测与决策
决策,一直都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与此同时,经济决策还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决策的前提条件是需要具有良好的预测工作,尤其资金预测。一旦资金出现问题,轻则停产,重则破产。在当前的我国企业中,普遍流行负债经营,这种模式对资金的要求更高,需要资金持续处于良性循环状态。通常,企业管理者较为重视成本、销售、利润等方面的预测,而对资金预测相对忽视,尤其是缺乏针对资金的长期、总体性预算。而管理会计则能对资金总量需求和追加需要量等起到预测作用,并能判断资金增长趋势。从而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应用当前资本,针对市场环境,积极调动资金,为决策工作做准备。
三、现阶段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有效性分析
(一)管理型会计人才素质有待提高
财务会计看重于会计核算能力,而管理会计则更看重于管理能力。因此,无论是对知识面,还是对思维模式的要求都更高。同时,从事管理会计的人员,不仅要熟悉有关具体财务工作的方法、原理,以及知晓各类财经法规,还需能够全面掌握企业整体经济状况、有关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以及熟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知识。并能依据已知数据资料,设定经济参数,选取合理的管理会计方法,针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趋势做出预测和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然而,由于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自上世纪70年代末方被引入),管理会计体系尚不完善,企业财务人员掌握管理会计知识的途径极为有限,而且很多财务人员混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对管理会计知之甚少。从而导致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发展较为缓慢,其应用也被“流于形式”。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混淆
由于财务工作能直接掌握企业的货币资金等经济命脉,因此,长久以来,我国各类企业普遍较为重视财务会计,对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也能积极分析和解决。相较于此,却很少有企业能够从长远角度、从战略目标的高度来研究和重用管理会计。一个显著原因,是由于很多企业都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混淆。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及财务负责人要么重视企业的生产运营,要么重视企业的现金流,认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既然都是“会计”,那么也“殊途同归”,认为其都是一种会计工作。很少有企业针对管理会计设置专门的机构和配备专门的人员,普遍都是将管理会计工作交由财务部门一同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