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5:06:45
序论:在您撰写继续教育语文研修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全体中小学教师(含幼儿教师);截止到*年6月31日,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上者,鼓励自愿参加。
二、培训目标
通过本周期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和校本研修,着力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技能水平,达到以下主要目标:
1、树立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准确掌握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编写特色与内容,运用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进行教学。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举止文明,以学生为本,依法施教。
3、信息技术未达到初级水平的教师经过培训,全部达到初级水平。已经达到初级水平,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省、市级骨干教师达到高级水平,并且进一步提高已经达到高级水平的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4、拓宽学科知识领域,更新学科知识结构,使广大教师的学科水平,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并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能力,力求成为创新型教师。
5、指导教师学会自主学习。立足校本,积极主动地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师自主成长,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教师自主成长的培训机制和必要的规章制度,提高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6、使教师立足本地,放眼全国和世界,逐渐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三、集中培训内容和学时分配
本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分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教育实践活动、远程教育等形式。其中集中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40个学时,具体内容和培训学时分配为:
1、师德教育:32学时,4学分,这是贯穿整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内容。主要通过举办讲座,组织优秀教师报告团,看《师德启思录》,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及师德教育论坛等形式,加强对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法制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抓好文明礼仪教育。所学课程为:《教师礼仪》《探究教学论》《中小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若干意见的读本》。
2、新课程培训:42学时,5.5学分。这是本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精心组织,使教师在进入新课程之前接受不少于42学时的集中培训,在此基础上,转入校本培训。所学课程为《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走进新课程》和各学科课程标准、课标解读及教材。
3、信息技术培训:60学时,7.5学分。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继续做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考核工作,不断提升我区教师信息技术的层次和水平。信息技术已达到高级水平的教师,可以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培训,发挥在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所学课程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上、下册》。
4、学科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培训:88学时,11学分。具体内容包括新知识、新理念在本学科教育技能训练中的培训。按照基础教育课程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的知识为基础,针对不同学科的要求,开展素质教育理论和新知识的学习,使教师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结合我区的教育教学实际,重点抓好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和课堂教学技能、学科教学技能的训练工作,把教学技能与课程改革结合起来,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所学课程为:
(一)小学教师用书:
语文:《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教学论,小学语文》、《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小学语文》。
数学:《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改革》、《小学数学参与培训教程》、《新课程教材教法》。
品德:《新课程教学法丛学》(品德与生活)。
体育:《体育新课程教学法》。
音乐:《音乐课程与示范教学案例》。
美术:《美术教学实施指南》。
(二)中学教师用书由市教育局和培训院校确定
5、地方课程:24学时,3学分。培训教材由市教育局根据教师的需要另行选定。
四、培训时间安排
根据省市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部署,*~*年,全区中小学教师已有90%参加了新课程通识性培训,1、2、7、8年级各学科教师已参加了课标、教材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区教师运用新理念推进教学改革的能力。为确保我区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的顺利圆满完成,拟定于:
1、*年4月23日开始举办小学教师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班,首先组织小学1~3年级全体教师分语文、数学两个学科进行培训。中学教师由市教育局组织开始分批分专业的新周期继续教育培训。(中学教师的通识培训由区师训中心负责)
2、*年暑假对走入新课程的1~3年级、9年级教师进行课标教材培训。并按照新课标、新教材逐年推进的安排,有计划地组织完成小学4~6年级教师的新课标、新教材培训。
3、定期组织教师到中小学听课、评课,开展课题研讨,加强学习反思,有效指导我区课程改革的实施。
4、组织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制定我区校本研修的指导意见和评估管理办法,确立校本研修培训基地,并认真总结推广经验。
五、培训要求
1、树立先进培训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终身学习和教师专业化理论为指导,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师培训理论和实践,总结以往教师培训经验,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重视教师主体参与、开展实践反思、加强合作学习、体验成果分享,突出研训一体,发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学习型团体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使教师培训的过程成为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过程。
2、更新培训手段,变革培训模式。以信息化带动教师培训的现代化,充分发挥网络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坚持培训与教研、教改相结合,集中研修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短期面授和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集中培训要把理论学习与教学观摩、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把讲授与研讨交流、教学反思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方式、方法,不断完善推广专题讲座式、“菜单式”、“自助餐式”,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校本研修的学时数与集中培训学时数的比例应达到2:1以上,针对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新问题,通过自修反思,研讨交流等形式进行,把学校建成教师终身学习的学习基地。积极探索以参与式为主的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六、保障措施
1、加强培训基地的师资、设施建设,整合培训资源。
根据省市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卫东区教师培训中心承担全区中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培训任务。多年的师资培训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在新的培训任务中,师训中心将在先进培训方式的实践、新理念与中小学实际的联系、校本培训的实施、反思型教师的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教师教育发展的需要,师训中心、局教研室、电教站的资源有必要进行有效整合,不断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方式,优化培训手段,大量运用电化教育设施和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技术开展培训教学。同时为提高培训者的素质,师训中心还将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参加省级培训者培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通过听课指导、学习反思、课题研讨、切实增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的圆满完成提供保障。
2、严格培训的管理、考核登记制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长,要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中小学教师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努力探讨教育教学规律,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
考核坚持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查相结合,平时考查与作业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估相结合。
考核内容包括培训要求的各门课程,以开卷考试,闭卷考试,撰写论文、课题研究、教育教学实践等方式灵活进行。学员学完全部课程,考核合格,经市教育局审核验收后发给继续教育培训合格证书。
3、落实各项措施,保障培训经费。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各级政府的职责,要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按照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分级负责,确保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投入。逐步完善中小学继续教育经费由政府、学校、教师个人共同负担成本经费的机制。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解决办法》的规定,本区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的教师需交纳的培训费如下:
1)、中学教师参培院校由市教育局决定,其培训费用由所培训院校确定。
2)、小学教师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规定为,预交书费、证书费160元,培训费240元,(除政府补助外应交160元)(已参加通识性培训者交书费100元,培训费110元)
七、有关政策
1、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进修期间在原单位享有的一切待遇不变,学员学习期间各单位要按有关规定酌情给予生活费和交通补助。
2、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费原则上由学员所在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书费、证书费等由学员个人负担。
3、持有新周期继续教育合格证书者,在晋升职级、评先表优等方面各单位应给以优先照顾。
全体中小学教师(含幼儿教师);截止到20*年6月31日,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上者,鼓励自愿参加。
二、培训目标
通过本周期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和校本研修,着力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技能水平,达到以下主要目标:
1、树立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准确掌握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编写特色与内容,运用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进行教学。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举止文明,以学生为本,依法施教。
3、信息技术未达到初级水平的教师经过培训,全部达到初级水平。已经达到初级水平,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省、市级骨干教师达到高级水平,并且进一步提高已经达到高级水平的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4、拓宽学科知识领域,更新学科知识结构,使广大教师的学科水平,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并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能力,力求成为创新型教师。
5、指导教师学会自主学习。立足校本,积极主动地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师自主成长,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教师自主成长的培训机制和必要的规章制度,提高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6、使教师立足本地,放眼全国和世界,逐渐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三、集中培训内容和学时分配
本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分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教育实践活动、远程教育等形式。其中集中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40个学时,具体内容和培训学时分配为:
1、师德教育:32学时,4学分,这是贯穿整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内容。主要通过举办讲座,组织优秀教师报告团,看《师德启思录》,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及师德教育论坛等形式,加强对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法制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抓好文明礼仪教育。所学课程为:《教师礼仪》《探究教学论》《中小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若干意见的读本》。
2、新课程培训:42学时,5.5学分。这是本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精心组织,使教师在进入新课程之前接受不少于42学时的集中培训,在此基础上,转入校本培训。所学课程为《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走进新课程》和各学科课程标准、课标解读及教材。
3、信息技术培训:60学时,7.5学分。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继续做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考核工作,不断提升我区教师信息技术的层次和水平。信息技术已达到高级水平的教师,可以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培训,发挥在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所学课程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上、下册》。
4、学科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培训:88学时,11学分。具体内容包括新知识、新理念在本学科教育技能训练中的培训。按照基础教育课程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的知识为基础,针对不同学科的要求,开展素质教育理论和新知识的学习,使教师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结合我区的教育教学实际,重点抓好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和课堂教学技能、学科教学技能的训练工作,把教学技能与课程改革结合起来,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所学课程为:
(一)小学教师用书:
语文:《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教学论,小学语文》、《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小学语文》。
数学:《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改革》、《小学数学参与培训教程》、《新课程教材教法》。
品德:《新课程教学法丛学》(品德与生活)。
体育:《体育新课程教学法》。
音乐:《音乐课程与示范教学案例》。
美术:《美术教学实施指南》。
(二)中学教师用书由市教育局和培训院校确定
5、地方课程:24学时,3学分。培训教材由市教育局根据教师的需要另行选定。
四、培训时间安排
根据省市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部署,20*~20*年,全区中小学教师已有90%参加了新课程通识性培训,1、2、7、8年级各学科教师已参加了课标、教材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区教师运用新理念推进教学改革的能力。为确保我区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的顺利圆满完成,拟定于:
1、20*年4月23日开始举办小学教师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班,首先组织小学1~3年级全体教师分语文、数学两个学科进行培训。中学教师由市教育局组织开始分批分专业的新周期继续教育培训。(中学教师的通识培训由区师训中心负责)
2、20*年暑假对走入新课程的1~3年级、9年级教师进行课标教材培训。并按照新课标、新教材逐年推进的安排,有计划地组织完成小学4~6年级教师的新课标、新教材培训。
3、定期组织教师到中小学听课、评课,开展课题研讨,加强学习反思,有效指导我区课程改革的实施。
4、组织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制定我区校本研修的指导意见和评估管理办法,确立校本研修培训基地,并认真总结推广经验。
五、培训要求
1、树立先进培训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终身学习和教师专业化理论为指导,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师培训理论和实践,总结以往教师培训经验,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重视教师主体参与、开展实践反思、加强合作学习、体验成果分享,突出研训一体,发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学习型团体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使教师培训的过程成为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过程。
2、更新培训手段,变革培训模式。以信息化带动教师培训的现代化,充分发挥网络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坚持培训与教研、教改相结合,集中研修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短期面授和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集中培训要把理论学习与教学观摩、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把讲授与研讨交流、教学反思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方式、方法,不断完善推广专题讲座式、“菜单式”、“自助餐式”,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校本研修的学时数与集中培训学时数的比例应达到2:1以上,针对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新问题,通过自修反思,研讨交流等形式进行,把学校建成教师终身学习的学习基地。积极探索以参与式为主的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六、保障措施
1、加强培训基地的师资、设施建设,整合培训资源。
根据省市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卫东区教师培训中心承担全区中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培训任务。多年的师资培训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在新的培训任务中,师训中心将在先进培训方式的实践、新理念与中小学实际的联系、校本培训的实施、反思型教师的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教师教育发展的需要,师训中心、局教研室、电教站的资源有必要进行有效整合,不断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方式,优化培训手段,大量运用电化教育设施和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技术开展培训教学。同时为提高培训者的素质,师训中心还将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参加省级培训者培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通过听课指导、学习反思、课题研讨、切实增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的圆满完成提供保障。
2、严格培训的管理、考核登记制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长,要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中小学教师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努力探讨教育教学规律,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
考核坚持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查相结合,平时考查与作业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估相结合。
考核内容包括培训要求的各门课程,以开卷考试,闭卷考试,撰写论文、课题研究、教育教学实践等方式灵活进行。学员学完全部课程,考核合格,经市教育局审核验收后发给继续教育培训合格证书。
3、落实各项措施,保障培训经费。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各级政府的职责,要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按照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分级负责,确保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投入。逐步完善中小学继续教育经费由政府、学校、教师个人共同负担成本经费的机制。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解决办法》的规定,本区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的教师需交纳的培训费如下:
1)、中学教师参培院校由市教育局决定,其培训费用由所培训院校确定。
2)、小学教师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规定为,预交书费、证书费160元,培训费240元,(除政府补助外应交160元)(已参加通识性培训者交书费100元,培训费110元)
七、有关政策
1、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进修期间在原单位享有的一切待遇不变,学员学习期间各单位要按有关规定酌情给予生活费和交通补助。
2、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费原则上由学员所在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书费、证书费等由学员个人负担。
3、持有新周期继续教育合格证书者,在晋升职级、评先表优等方面各单位应给以优先照顾。
一、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学历教育的校本化
学历教育是教师研修的内容之一,它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拓宽教师的知识背景,改善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传统的教师学历教育以函授为主要形式,这种形式存在的问题:一是集中面授时间长,工学矛盾大,进修成本高;二是专业设置少,不可能顾及到中小学每一个专业的所有教师;三是内容也只能以经院式通识性的理论课程为主,以致出现学历提升了,文凭拿到了,但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帮助不大。为了搞好学历教育,我们提出开拓创新,努力使学历教育校本化。我们和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联合办学,通过远程网络,让教师不受时空的限制,足不出校就能完成学历提升的教育。我们面向中小学各学科教师开设了27个本、专科专业,参加学习的教师结合本职工作通过在岗自学教材、教授视频辅导、同事互助研讨、网上作业答疑等多种形式进行个性化的校本化的学,深受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的欢迎,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学历教育的校本化。2005年以来,我市网络学历教育共录取2535人,至2010年已有1524人顺利毕业,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二、因地制宜,不断追求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校本化
我们所说的教师非学历继续教育,主要有两种:一是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每一个在职教师每年必须完成的一定课时的专业教育,这是一种全员的非学历继续教育:二是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或业务部门为了一定的目的要求、组织开展的各类专题或骨干培训,如校长及各层级学校管理干部的培训,各学科新教师或骨干教师培训等。十一五以来,我们采用了两项措施:一是通过网络实施全员的非学历继续教育。(1)与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合作。我们与北京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合作,为中小学教师开设的270多个专题和课程,每年组织需要参加全员培训、需要完成继续教育课时的数千名中小学教师,结合本校本岗位本人的具体实际有选择地进行个性化的校本培训。(2)提供校本化继续教育平台。我们根据具体情况,自主研发,通过自学教材、视频辅导、网上讨论、网上作业、网上考核等方式,对全市的中小学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有效教学、”“塑健康心理,做阳光教师”的全员远程非学历继续教育,为所有需要完成继续教育课时的教师提供了校本化的继续教育平台。
二是将各类专题培训班办到基层的学校,实现教师研修的校本化。近年来,我们和以往一样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举办了各种专题培训班,有校长培训班、教导主任培训班、小学(语文、数学、外语)骨干教师培训班、初中(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骨干教师培训班等。为了使这一类专题骨干培训实现校本化,这几年除了理论的通识的专家讲座集中在进修学校进行外,更多地把培训班放到基层学校。在培训中,做到培训工作与学校的管理实践和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听汇报、看资料、开座谈会、问卷调查、观摩活动、听课评课、研讨交流等形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将培训落到实处。
三、以课题为抓手。对实验学校进行校本研修的指导
为了适应形势,努力实现教师研修的校本化,十一五期间我申报了“校本研修与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市级重点立项课题。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除了组织本校的专业教师进行理论的研究外,还组织一批有丰富经验的地方专家对实验学校进行校本研修的指导。五年来,我们结合课题组年度的工作会议,分别到昭关中学、丁伙中学、双沟中学、昭关小学、丁伙小学等实验学校进行现场的研修指导。专家组帮助学校分析学校的教师队伍状况和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状况,总结经验,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还帮助学校制定新一轮的校本研修计划。几年实践下来,效果显著,反响很大。《人民教育》、《江苏教育通讯》等报道了丁伙中学、双沟中学在这方面的做法,我们通过各种会议、培训班和刊物、教苑网向全市推广,起到了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功效。
一.继续教育帮助语文教师奔向目标
对语文教师而言,继续教育的核心是提升语文专业素养,促进语文专业成长,通过外在的教育,关键是要内化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中去,自我研修,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要遵循4个关键词。
品德道行:语文历来注重“文道结合”,教师首先要德行高尚才能教育好学生,所以继续教育把修养师德作为首要目标。语文教师要把教师当作一份事业来经营,不断修德修行,提升精神境界,无怨无悔“白加黑”“五加二”,真正关爱学生,让学生接受优质教育,让学生考好分,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知识技能:在“大语文”的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与丰厚的人文素养。不仅要夯实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其它学科知识,积累人文知识素养。博览群书,阅读切合语文教学、做学问的书;同时掌握必要的教育教学方法技能,如导入、点拨、提问,沟通、组织、管理等,做到知、能、行三者合一。同时不断充电学习,自我思考和反复实践。
心理信息:语文教师要懂点心理学知识,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心理调适能力,不知不觉走近学生,打开学生心灵大门,做学生知识丰富和思想良好的引路人。在信息时代和网络社会,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不仅要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多媒体教学能力,而且要学会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提高从网上收集、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实现师生的互动双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合作教研:语文教师要有团队合作意识,积极参与国家、地方和本校培训,自行研修,可以学习名师的成功经验,既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请进来。通过互相听课、教学沙龙、网络研讨、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形式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合作教学科研,开展课题研究,撰写教学文章。而由普通教师、骨干教师、带头人向名师发展,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可持续发展,必须牢记这样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学习。
二.继续教育亟需解决的重点
《纲要》指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根本在于高效课堂,进行科学有效教学。继续教育要转变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真正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师强化高效课堂理念,积极进行高效课堂教学,就要掌握高效课堂的教学范式,如15/20/10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模式,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等,通过分析案例、学习经验、集体研讨、网络学习等形式,取长补短,优化内化,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灵活运用,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继续教育值得关注的问题
如果出现了以下的问题:形式大于内容;理论与实践脱节;为评聘晋升,功利色彩太浓;任务主义,动力不足,兴趣不够。这就需要教育管理者和语文教师深思,加以改进。继续教育有效进行,就要创新形式,重在实用,做到自觉和考核双重增压。如语文教师培训,培训的内容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有专家学者理念的启迪,也要有一线名师的经验介绍,更要有优秀教师的实践示范,关注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点,如何提高教学力和学养,通过讲座、观摩、研讨、自修和提升,提高语文教师的有效教学水平。决不能出现为完成学校指派任务,人到心不到,浪费教育资源的现象。再如提升学历,要真正本着提高自己的宗旨学习;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反思,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杜绝东拼西凑抄袭造假成文。
一、始终坚持了指导思想不动摇的原则
本学年,我校根据《宜宾市翠屏区2010——2011学年度中小学教师研训工作要点》《翠屏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中学部工作计划》和《翠屏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继续教育办公室2010——2011学年工作计划》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师、教研组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研、继续教育工作。我校始终紧扣“课堂效益年”这一主题,确定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选择校本研修、项目研修课题;切实抓好远程非学历培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训;积极开展了读书活动,从而实现了教研活动、继续教育活动真正服务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成长这一目的,初步了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研、继续教育文化,较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好了务。
二、精心组织,严格管理
1、学年初成立了继续教育领导组,确保了教研工作和继续教育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组长:(校长、书记)深入教研、继续教育第一线,亲临现场指导工作,有效地促进各项活动的开展。
副组长:(教科室主任),始终坚持踏实工作的原则,深入各教研组调查了解,及时安排任务,全程监督实施。
成员:。各教研组长对本组工作尽心尽职,充分发挥领头作用,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2、继续教育辅导员:精心准备,认真辅导。
3、继续教育工作组,分工明确,各尽其职。
三、本学年完成继续教育内容概述。
本学年,我校依据翠屏区教师培训与研究中心之要求和我校实际情况,进行了以下继续教育活动。
1、组织指导教师参加了第二期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在教科室安排部署下,指导教师按时参加培训并督促上网学习。我校语文、数学、英语各有5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地理、生物各有2名教师参加了培训。
2、开展了读书教育专着活动。紧紧围绕“课堂效益年”这一主题活动,全体教师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阅读。读后各教师撰写了心得体验文章来归纳、整理收获。
3、青年教师培训。根据青年教师培养方案,确定了4个培养对象及指导教师。采取一对一的培养与教研组培养相结合的模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经过一年的培养,青年教师成长较快,培养效果明显。在片区及以上教学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奖。特别是李宇指导学生科技发明获市级一等奖。
4、骨干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区级骨干培训,本校也加大培训力度。
5、远程非学历培训。本学年,我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采取教师网上自主学习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参加培训后各教师都撰写心得文章归纳整理学习所得。
6、开展“高效课堂讲坛活动”。在业务学习会上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及时了解高效课堂,魅力课堂的相关理论。
7、参加中学二片区组织的各种活动。我校积极参与中学二片区文科、理科说课竞赛。参加宜八中学科培训。
8、参加师训中心开展的各项活动。
9、本学年我校派遣等11人次到外地学习。
10、全体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积极开展上课、评课活动。
11、各教研组积极开展项目研修活动。
政史地组:农村初中政史地知识过手最有效的方法探寻
数学组:如何实现“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
艺体组:农村初中课间操改革初探
语文组:重视课堂提高效益的研究
英语组:宗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语境创设探索
理化生组:农村初中科学课探究式教学研究
三、不足与反思
一、始终坚持了指导思想不动摇的原则
本学年,我校根据《市区2010——2011学年度中小学教师研训工作要点》《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中学部工作计划》和《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继续教育办公室2010——2011学年工作计划》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师、教研组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研、继续教育工作。我校始终紧扣“课堂效益年”这一主题,确定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选择校本研修、项目研修课题;切实抓好远程非学历培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训;积极开展了读书活动,从而实现了教研活动、继续教育活动真正服务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成长这一目的,初步了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研、继续教育文化,较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好了务。
二、精心组织,严格管理
1、学年初成立了继续教育领导组,确保了教研工作和继续教育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组长:(校长、书记)深入教研、继续教育第一线,亲临现场指导工作,有效地促进各项活动的开展。
副组长:(教科室主任),始终坚持踏实工作的原则,深入各教研组调查了解,及时安排任务,全程监督实施。
成员:。各教研组长对本组工作尽心尽职,充分发挥领头作用,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2、继续教育辅导员:精心准备,认真辅导。
3、继续教育工作组,分工明确,各尽其职。
三、本学年完成继续教育内容概述。
本学年,我校依据区教师培训与研究中心之要求和我校实际情况,进行了以下继续教育活动。
1、组织指导教师参加了第二期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在教科室安排部署下,指导教师按时参加培训并督促上网学习。我校语文、数学、英语各有5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地理、生物各有2名教师参加了培训。
2、开展了读书教育专着活动。紧紧围绕“课堂效益年”这一主题活动,全体教师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阅读。读后各教师撰写了心得体验文章来归纳、整理收获。
3、青年教师培训。根据青年教师培养方案,确定了4个培养对象及指导教师。采取一对一的培养与教研组培养相结合的模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经过一年的培养,青年教师成长较快,培养效果明显。在片区及以上教学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奖。特别是李宇指导学生科技发明获市级一等奖。
4、骨干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区级骨干培训,本校也加大培训力度。
5、远程非学历培训。本学年,我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采取教师网上自主学习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参加培训后各教师都撰写心得文章归纳整理学习所得。
6、开展“高效课堂讲坛活动”。在业务学习会上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及时了解高效课堂,魅力课堂的相关理论。
7、参加中学二片区组织的各种活动。我校积极参与中学二片区文科、理科说课竞赛。参加宜八中学科培训。
8、参加师训中心开展的各项活动。
9、本学年我校派遣等11人次到外地学习。
10、全体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积极开展上课、评课活动。
11、各教研组积极开展项目研修活动。
政史地组:农村初中政史地知识过手最有效的方法探寻
数学组:如何实现“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
艺体组:农村初中课间操改革初探
语文组:重视课堂提高效益的研究
英语组:宗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语境创设探索
理化生组:农村初中科学课探究式教学研究
三、不足与反思
一、始终坚持了指导思想不动摇的原则
本学年,我校根据《市区年——学年度中小学教师研训工作要点》《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中学部工作计划》和《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继续教育办公室学年——学年工作计划》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师、教研组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研、继续教育工作。我校始终紧扣“课堂效益年”这一主题,确定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选择校本研修、项目研修课题;切实抓好远程非学历培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训;积极开展了读书活动,从而实现了教研活动、继续教育活动真正服务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成长这一目的,初步了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研、继续教育文化,较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好了务。
二、精心组织,严格管理
1、学年初成立了继续教育领导组,确保了教研工作和继续教育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组长:凌校长深入教研、继续教育第一线,亲临现场指导工作,有效地促进各项活动的开展。
副组长:教科室刘主任,始终坚持踏实工作的原则,深入各教研组调查了解,及时安排任务,全程监督实施。
成员:凌老师、徐老师、刘老师、刘老师、吴老师、谢老师、田老师、梁老师、赵老师。各教研组长对本组工作尽心尽职,充分发挥领头作用,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2、继续教育辅导员:精心准备,认真辅导。
3、继续教育工作组,分工明确,各尽其职。
三、本学年完成继续教育内容概述。
本学年,我校依据区教师培训与研究中心之要求和我校实际情况,进行了以下继续教育活动。
1、组织指导教师参加了第二期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在教科室安排部署下,指导教师按时参加培训并督促上网学习。我校语文、数学、英语各有5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地理、生物各有2名教师参加了培训。
2、开展了读书教育专着活动。紧紧围绕“课堂效益年”这一主题活动,全体教师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阅读。读后各教师撰写了心得体验文章来归纳、整理收获。
3、青年教师培训。根据青年教师培养方案,确定了4个培养对象及指导教师。采取一对一的培养与教研组培养相结合的模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经过一年的培养,青年教师成长较快,培养效果明显。在片区及以上教学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奖。特别是李宇指导学生科技发明获市级一等奖。
4、骨干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区级骨干培训,本校也加大培训力度。
5、远程非学历培训。本学年,我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采取教师网上自主学习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参加培训后各教师都撰写心得文章归纳整理学习所得。
6、开展“高效课堂讲坛活动”。在业务学习会上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及时了解高效课堂,魅力课堂的相关理论。
7、参加中学二片区组织的各种活动。我校积极参与中学二片区文科、理科说课竞赛。参加宜八中学科培训。
8、参加师训中心开展的各项活动。
9、本学年我校派遣凌生雄、凌育章、雷超全、潘露、吴兴宜、刘维珍等11人次到外地学习。
10、全体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积极开展上课、评课活动。
11、各教研组积极开展项目研修活动。
政史地组:农村初中政史地知识过手最有效的方法探寻
数学组:如何实现“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
艺体组:农村初中课间操改革初探
语文组:重视课堂提高效益的研究
英语组:乡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语境创设探索
理化生组:农村初中科学课探究式教学研究
三、不足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