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6 10:43:56
序论:在您撰写煤化工工艺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移动床气化
移动床气化是煤化工工艺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又被称为固定床气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煤气化方法。移动床气化一般分为常压与加压两种。较为简单的是常压法,但是这种方法具有局限性,那些熔点较低的煤无法使用。加压法则是人们通过对常压法的局限性进行研究而出现的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采用氧气和水蒸气进行气化,能够很好地将煤炭气化。
2流化床气化
除了移动床气化法外,流动床气化法也是较为普遍的煤气化方法。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流化床气化法对煤炭进行气化时,使用的是八毫米以下的煤颗粒,再加上助于催化的气化剂,使煤炭得以气化。
3气流床气化
气流床气化方法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煤气化方法。在运用该方法进行气化时,气化剂就会将要被气化的煤粉带入至气化炉内,进而实现流气化。这种气化方式的速度较快,采用的是较为普遍的氧气和水作为气化剂,操作较简便。但是,这种气化方法在常压下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需要在加压的情况下使用。
煤气化工艺无法产业化的原因
虽然以上几种气化方法可以很好地实现煤气化,但是要将其产业化却是困难重重。首先,这些方法需要使用大量的氧气作为催化剂,氧气的成本高,使得煤气化的成本高,无法实现经济效益。其次,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对煤种的要求很高,并不能转化任何煤种,这极大地阻碍了煤气化产业化的发展。第三,这几种方法对熔炉的要求较高,其对炉灶的损害较大,无法长久性、大批量的进行气化。这些原因大大阻碍了煤气化产业化的发展,加上煤炭资源的运输量大、环境污染等因素,使我国的煤气化产业发展有着极大的挑战。
关键词: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2-0166-02
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手传的方式,并通过一定媒介而存在于民间的活态文化。作为一种“手艺”形态的“活”文化,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灵巧双手创造的结果,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态中,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而发展、丰富着人们的生活,延续着人们的文化记忆,承载着历史文化传统。
一、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的特点
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以手传的方式,并通过媒介产品的视觉呈现来表达和传承的特殊文化形态,它除了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出来的独特性、活态性、传承性、流变性、综合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等特点以外,还具有其独特之处:
以手传艺性。传统美术、工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通过民间艺人们灵动的双手,在长达数千年的生活与生产实践中体验和创造出来的产品来实现的。“手”是人类灵性的表现,因为这双灵性的手的存在,人类可以利用它来劳动、来创造,来表现艺术、体现人类思维的深邃。以“手”传艺,展现的是动作,是对物的改造和加工,但传的是民间艺人的艺术感受,是民间艺人的生活体验,是民间艺人的思想情感。所以,无论是剪纸、木板年画、泥塑、面塑也好,还是苗族刺绣、服饰、银饰、花轿也好,这些“手艺”都是鲜活的手工创造,是流动的社会生活形态,可以用来谋生,为人们生活所应用;也可以用来休闲、娱乐;也可以锻炼身体,用来修身养性、娱乐心智。它或许因实用而粗糙,但也可以因精美华伦来寄托思想或技艺的伟大。
视觉呈现性。美术作品和工艺品是以精美绝伦的视觉形象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的,它依托的是人们的眼睛。美术作品、工艺品是一种依赖人们的视觉而存在的有形产品。这些东西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生活上的应用价值,但另一方面,这些产品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还因为其具有永久的文化价值,其本身所具有审美价值和内在的文化寄托,能够丰富或慰藉人们的心灵,通过它们,我们可以体验要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体验到生活中的艺术情趣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术作品、工艺文化创作具有视觉呈现性的特点,使得它们在具有实用性的同时,其美学价值和精神寄托被无限的放大,这也是它们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秘密所在。
二、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
在国外,遗产大国无一例外都是旅游大国。法国依靠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每年吸引7000万旅游者,旅游收入达299亿元,是世界第一旅游大国。由此可见,文化遗产旅游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不可低估。作为一种以视觉体验为主的遗产形态,在当前旅游产业迅猛发展的时代,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旅游价值和旅游功能,能够为旅游产业的升级发展提供难得空间。
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独特的文化价值,能满足人们对文化多样性体验的要求。传统传统美术、工艺文化是劳动人民自己的艺术创造,是无数无名匠师美化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产物,特别是那些世代相传,富有艺术造诣的作品,那些没有受到商品化污染的艺术,它们往往凝结着浓郁的乡土感情,孕育着美好的艺术想象。它们的美的内涵,朴素的情感,具有十分宽广的生活基础。我们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称作“生活的艺术”,就是因为这些东西不仅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其审美价值、艺术形态具有永恒的魅力,能够为人民的生活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色彩。我们来看看苗族的蓝印花布、银饰、以及剪纸等作品,它们无不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人们的审美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民间,是对人类社会存在状态具体、直接和鲜活的表现,也是探究人类文明多样性和生命力的珍贵资料。从当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现代文明正经受严峻的挑战:饥饿、吸毒、恐怖袭击、……,人类社会正面临严重的文化危机:在工业文明的挤压下,消费文化大行其道,文明多样性正在加速消失,信仰危机不断加深。这一切促使人类不断反思自我,回过头来从历史、传统、民间中寻找心灵的慰藉,这也使得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在工业文明的挤压下加速消失,另一方面也使得它在现代社会得到更多关注。文化遗产热成为一个世界性现象。
现代社会在趋同化的过程当中,人们也在通过旅游等方式不断寻找人类自我的生存空间,舒缓生活压力,调节紧张的生活状态。在旅游热的大背景下,工业旅游、文化遗产体验游、观光游、民族风情游等为主题的旅游项目持续升温,不断得到大众的青睐。这些项目的开展,一方面满足了人们舒缓生活节奏、调节紧张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一些深藏在民间的传统美术、工艺创作,如鞋垫儿、虎头鞋、刺绣、年画、门神、窗花、木雕、泥人等正不断走进老百姓的生活当中,虽然这些东西的某些实用功能在现代社会已经丧失,但是其潜在的、持久的、稳定的文化功能就像正在遭受空气污染中的氧气一样,显得弥足珍贵,人们自觉不自觉沉浸在这鲜活的民间文化氛围当中,体验着它带给自己的精神娱乐和视觉享受。如这些传统美术、工艺文化独特的生产材料、独特、甚或神秘的、濒临灭绝的生产工艺,都激起人们强烈的吸引力。不仅如此,旅游产品规划者在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旅游中加入一些旅游元素,如讲解、表演、自我生产体验,都极大娱乐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提升了旅游的品质。这也就是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之所以存在的原因。
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独特的实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现实生活的需要。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是与传统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能够满足人们生活中的某些现实需要如陶器能够盛水储藏食物,蓝印花布能够制作衣服……在现代社会,这些应用传统技法、传统材料,生产出来的东西,对那些长期遭受假冒伪劣产品、工厂生产的有毒化学产品、受污染产品危害的人们来讲,具有特殊价值:我们需要那些绿色、环保、有生活情趣和独特文化内涵的东西如鞋垫儿、虎头鞋、刺绣、年画、门神、窗花、木雕、泥人等。这些东西,一方面满足人们审美和文化多样性体验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满足人们现实生活中对绿色、安全产品的需要。而这一切,无疑为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的旅游表现方式
将传统美术、工艺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就要遵循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律,走产业化的道路,实现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的双赢。实践中也有不少成功的范例。就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而言,本人认为比较可行的方式有两条:
单纯静态文化展示:博物馆是以收藏、展示、研究、宣传各种文物为主,采用综合手段全方位展示各国、地区不同时期文化特征的机构。将一个地区的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纳入博物馆进行收藏、展示,供广大游客进行参观体验,是不少旅游地区通行的做法。此种做法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广大游客只能做静态的产品参观和动态影像体验,不能进行深度体验观察。
综合动态文化体验:我们认为产业生态园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的构想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综合的、动态的文化体验平台。在产业生态园或生态保护区中,我们将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研究与开发,遗产博物馆的展示与宣传,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的生产与出售,与其它各种旅游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富有民族风情的建筑、各种休闲的酒吧、歌厅、表演等,形成一个弥漫着浓郁特色文化的旅游、购物、休闲区域,从而达到促进产业生态区域的发展。从理论上讲,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产业生态园或生态保护区的构想是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化的一个可持续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将它放回到现实的生活空间,让人们通过活生生的方式去体验和感受,真正懂得传承和延续文化遗产中的人文精神,从而使文化得到传承,产业得以发展。另一方面,文化遗产的形成是一个生态发展的过程,需要从文化传承人、遗产依托的材料、工艺环境、现代展示手段和市场开发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如果利用传统的、简单的文化移植手段促进遗产的聚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就会简单的扼杀这些珍贵的遗产。但是如果我们采用产业化的手段,辅之以专家的指导,科学的论证规划,政策的引导规范和科学的监督管理,以及生产销售,进行一体化开发,就会有效促进文化遗产资源的聚集,形成凹地效应,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绚丽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遗产产业生态园或生态保护区。这是旅游地区发展的希望,也是一个旅游地区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走的道路。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2009年度课题《湘西地区美术、工艺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互动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课题号为:09C800
参考文献:
由其名可知,公共美术教育即指面对人民大众的美术教育,是属于人民大众素质文化教育的一种教育范畴。公共美术教育是面对人民大众教育,它不是培养专业教育者,而是人民大众生活中的文化教育。它的目的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教育,促进我国社会文化发展和人民大众现实生活中的精神文化活动。
二、公共美术教育和社会的关系
公共美术教育是在社会中全民参与的社会性、人文性、生活化的艺术教育。这种艺术教育实现人民大众生活中的美的发展和对幸福生活的终极向往,即精神里的社会群体的人文关怀,是一种独立独行的人生模式和社会长远目标教育发展的动力,也是一种人类追求超越自我发展,一种把人类社会推向理想境界水平的教育:人性的解放,人格的完美,人文情怀关注,从而使人类社会和谐健康有序的发展和前进。
公共美术教育是用视觉图象来反映人民大众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人类社会中群体和个体的精神性和物质化的成分,是人民大众社会化中的生产及自然存在中人文生产事物,它能促进人类社会视觉文化图象学的审美发展的文化现象。以艺术的视觉图像反作用社会公共领域的各种美学、价值观念、审美认知等,所要推行的是公共精神的基本维度,是为了理想社会和社会论理道德,推行人民大众认同在人格尊严及利益关系上的相互尊重与包容,使全体国民成员知道应尽自已的权利与义务,即社会理想的主体地位:代表选进文化前进的发展方向。
公共美术教育的目的是改造主类社会完善和真善美的追求的。美术教育充当其人文社会的特征,有益于人们由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的演变,不只具有情感的表达与表现,而且还有精神教育作用。公共美术教育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培养人民的对视觉形象的观察能力和视觉形象思维能力、其艺术的感悟能力提升人民大众对社会、国家、自我新的认知交流能力。公共美术教育一向重视教育对象的智力,思维能力的拓展,形象符号的应用,大众品味的协调统一能力。因此,公共美术教育在社会生活和现实应用中,增强人民大众热爱国家的思想感情,使人民情感得到丰富,提升了人民大众人格和净化人民的心灵。
三、公共美术教育在我国社会现实中的作用和意义
虽然公共美术教育在当下我国的社会生活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管是大众媒体还是建筑行业或者工业设计及生活用品中,但公共美术教育的社会主体地位还有待于我们的普及和推广。公共美术教育人们的客体世界给以精神性反馈和关照,从而实现美术精神活动与社会现场活动的连接,使美术活动融入人类社会活动的事件当中,并发挥极积的作用,改善人们的生活。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的进步离不开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人是自己的主人也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所以人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在发生着自己的创造性活动。公共美术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它贯穿于人类历史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促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公共美术教育将人类世世代代所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加以整理、保存、传递和发展。正是公共美术教育将前人积累的经验和知识的精华传递给新的个体生命,从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公共美术具有普世性的社会地位。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公共美术教育,受制于统绐阶级意志的贯彻、社会意识的整合、政治法度的创设和实施以及经济的增长与社会文明的进步。公共美术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极为紧密和深刻的本质联系,对国家或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公共美术教育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安继承和发展着人类的文明成果,传播、保存、融合、发展着民族的文化,是民族形成、生存及发展的生命机制。公共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对人们的行为、生活实践、风土人情、论理道德、文化传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的,成为整个社会性文化建设的基础作用。艺术教育是大众人民美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它对人们道德的约束力和社会生活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发展人的感知力,加深人的理解力,增强人的创造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格品质。公共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公民的社会主体意识和参与意向,从而有利于培养协调统一的社会审美维度。公共美术教育是以沟通和交流的形式来满足人的现实社会欲望和情感需求的,也是促进主类自我完美和谐的有利手段。还可以通过对人的情感净化,开掘出人性中真诚、善良、美丽的东西,使我们以纯洁的心灵与人交往,并使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美感化。
白描勾线、着染、重彩、没骨,还包括些皴、擦等等。
简单地说,工笔画中的勾线就是勾轮廓线,1般用小衣纹或勾线笔,是工笔画的第1步,成品即白描。勾线的方法类似于写毛笔字,讲究起笔、行笔、收笔等;
没骨法是1种不用勾出轮廓而直接着色落笔的方法,要求画前必须做到胸有成竹,如初练可先在宣纸下衬1事先画好的白描稿;
重彩是用石青、石绿、石黄、朱砂、蛤粉等不透明石色为主进行着染的画法。鲜丽凝重。
“皴”和“擦”是1种肌理的表现方法,其区别在于工笔画中后者较前者多以侧锋行笔且用力较轻,后者在笔中含水分少,比较干;
“染”是着色的主要方法,包括分染、统染、罩染、接染、点染、烘托、积水、托色、立粉等。
其中分染是用1手拿两支笔交替进行,1支蘸色(不要过于饱满或过干),1支蘸清水(不要过多)把颜色均匀地烘淡,形成1边色浓逐渐向1边色淡的过渡效果。
统染就是从整体出发,大片地分染出前后的层次关系。
罩染是在分染好的底色上罩1层透明色彩(水多色少,调匀,较稀)的方法。分染前应用此法就叫平涂,平涂色彩时也可使笔中色彩饱和。罩染和平涂时注意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均匀平涂,又不能使水分过多,汪在纸上互相冲激,也不要1次涂够颜色,调淡色彩1遍1遍地涂,涂够为止。
接染就是反染,用两支笔各蘸上不同颜色着染,使两色趁湿相互渗接在1起的染法。WWw.133229.CoM初学可用第3支白水笔帮助接染。
点染是不勾轮廓线,用1支笔蘸上1种颜色,然后在笔尖上再蘸另1种颜色,1笔按点下去,使两种颜色自然渗和在1起,1笔成形。此法多用于没骨形式。
烘托是大片地烘染底色,以衬托出浅色主体部分的方法。可用平涂和分染两种方法进行,为使其均匀,可先用清水把底了铺湿,趁其半干时烘染。
积水是先以淡墨和色积水成形,趁湿冲入水或其他颜色,使水与色相互冲激,干后形成自然斑驳的痕迹。此法用时水要多,冲入颜色和水要掌握好火候。
托色是重彩画法,即在纸背面平涂1层与正面颜色相同而明度较浅的颜色,可使正面色彩更鲜亮厚重。
立粉是用浓厚的粉质色点或勾出色点或色线的方法,常用于勾点花蕊等。
批毛和丝毛是画鸟兽毛的技法,批毛是将水分较少的白云笔蘸上墨或色后用手指将笔锋捏扁,平均分成4-6年尖叉,这样画下来即成1组小毛,批毛时笔与笔之间如品字形接续着画,如鱼鳞的分布1样;丝毛是用细笔1根根勾毛,方向与批毛相同。
此外还有喷弹法、揉纸法、拓拍法、洒水、洒盐、油水混用、用蜡、绢后作画等肌理和绘画的技法等。
工笔画发展史
工笔,就是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工笔又分为工笔白描和工笔重彩两类。工笔白描就是完全用墨的线条来描绘对象,不涂颜色。白描本来大抵是用来打草稿的,宋代画家李公麟把它发展成独立的画种,他的白描如行云流水,变化无穷丰富,有很强的表现力。他画的《5马图》,人和马都用单线勾出,比例准确,肌肉骨骼的结构清楚,甚至马的毛色所具有的光泽也细致地表现出来,动态极为生动,是古代第1流的白描作品。工笔重彩,就是指工整细密和敷设重色的中国画。在中国绘画的早期,工笔重彩占有主要的地位。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的帛画、都是道地的工笔重彩,特别是轪妃墓的t形“非衣”,构图巧妙,线描精细,设色绚丽,显示了当时工笔重彩达到了高度的成就。古代绘画普遍使用丹砂和青绿之类的重彩颜料,因此称绘画为“丹青”,由此可见工笔重彩在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了。
学习、练习方法
都能学好的~照着样子临摹就是了~
当然1些基本功还是要学会的,在画工笔之前要先画1些白描的作业,练习1下手感和笔触,刚开始画白描的时候,最好挑1些名家的花卉白描稿,比如《芥子园画谱》,把画画用的宣纸蒙在上面,也用铅笔描摹,注意,用铅笔描摹也是对线条的练习,不可以马虎,而且要1次描好,因为宣纸是不能擦的。描好之后,就可以开始用红豆之类的勾线笔沾墨汁勾了。多加练习之后,就可以直接用勾线笔描摹了。
等白描练习1阵子之后,就可以临摹1些工笔画作品了,最好先挑选1些简单的花卉开始,然后是花鸟鱼虫,最后人物。当然不能1味的练习,其实阅览1些书还是有帮助的,很多工笔的书里面都会教授1些画画的特殊技法,很有意思的,我以前就是这样看学会这些技法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技法,只有博采众长才能学到更多。
至于1些基本的东西,我想石榴石头已经说的挺具体了:买熟宣纸,开始是拿页筋笔勾线,然后是手握住2只笔,1只小红毛笔,1只大白云,小红毛上色,大白云是白水,匀染使,然后买本书临摹。还要补充1点,也是我自己的心得,再晕染的时候,宁可先淡1点,如果不够深度,可以再染,若是1下子染太深,就不能渐淡了~特别是1些花卉和人物的脸。
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纸上谈兵而已,关键还是要实践,多画画1定行的。以前我们班级很多人都不会画的,手也很抖,不过1个月下来就能出成果了,只要静心。画工笔就是要静心。
另外,临摹了1阵子之后,就可以去写生1些东西,回家自己创作了!
(国画,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1。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也是最为复杂的画种,内部分类则更是复杂。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分为6门;北宋《宣和画谱》分为10门;南宋邓椿《画继》分为8类。其根据笔墨技法可分为工笔画、大写意画和小写意画(即兼工带写),根据设色又可分为白描画、水墨画、着色画3类,按功能和用途,可分为寺观殿堂壁画、架上绘画、民间绘画、工艺装饰画几类;依作品的主题思想分为释道画、风俗画、历史画、民间年画、文人画等;按工具材料分为白描、着色、水墨等;但最通行的是按题材内容分为人物、山水、花鸟3大类。 山水画简称“山水”。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5代、北宋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如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许道宁、燕文贵、宋迪、王诜、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到高峰,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1大画科;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清及近代,续有发展,亦出新貌。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传统分法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形式。
人物画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中国的人物画,简称“人物”,出现较山水画、花鸟画等为早;大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刻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其传神之法,常把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身段和动态的渲染之中。故中国画论上又称人物画为“传神”。历代著名人物画有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唐代韩滉的《文苑图》,5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北宋李公麟的《维摩诘像》,南宋李唐的《采薇图》、梁楷的《李白行吟图》,元代王绎的《杨竹西小像》,明代仇英的《列女图》卷、曾鲸的《侯峒嶒像》,清代任伯年的《高邕之像》,以及现代徐悲鸿的《泰戈尔像》等。在现代,更强调“师法造化”,还吸取了西洋技法,在造型和布色上有所发展。
花鸟画历代花鸟画家辈出,如唐代薛稷的鹤、边鸾的孔雀、刁光胤的花竹;5代郭乾晖的鹰,黄筌、徐熙的花鸟;北宋赵昌的花、崔白的雀、吴元瑜的花鸟;南宋吴炳的折枝、林椿的花果、李迪的禽;元代李衎的竹、张守中的鸳鸯、王冕的梅;明代林良的禽,陈淳、徐渭的墨花;清代朱耷的鱼,恽寿平的荷,华喦的鸟;近代吴昌硕的花卉等,皆1代名手,绵延不绝。
技法形式有工笔、写意、勾勒、设色、水墨等技法,设色又可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勾、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有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等画幅形式,辅以传统的装裱工艺装潢之。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由于书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笔、线条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结,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作画之工具材料为我国特制的笔、墨、纸、砚和绢素。近现代的中国画在继承传统和吸收外来技法上,有所突破和发展。
国画发展史
6朝前:水墨与重彩画法之萌芽 中国绘画的最早遗迹,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的岩画和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装饰纹样。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彩绘是以天然矿物质在陶坯上描绘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等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1,达到美化装饰效果。商周战国及春秋时期绘画已有相当的进步。除壁画的流行外,这时绘画技巧的发展也可从青铜器及玉器的装饰纹样、战国漆画上看出已达到相当水平。特别是湖南长沙战国楚墓中出土的帛画成为这1时期绘画技法发展的杰出代表。此时绘画已逐渐脱离附属于工艺美术品的装饰地位而独立,成为后世卷轴画的先声。秦汉绘画技法发展汉代墓室壁画及画像的情况除求诸石、画像砖外,各地出土的帛画对了解当时绘画技法发了最有力的资料。战国展的状况提供帛画“迹简意淡”,突出线条作用的水墨画法和西汉以高纯度装饰性色彩依线描涂染的勾勒着色画法,奠定了后来卷轴画的两种基本画法风貌。
6朝:勾线渐趋成熟与凹凸法之出现 3国两晋南北朝是绘画技法发展中的重要阶段。涌现出1大批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知名画家,画史上第1批为后世崇奉的百代宗师和第1批有摹本流传的巨迹都产生于这1时期,并产生了第1批论画名著。人物画法从完成变略为精,由“迹简意淡而雅正”走向“细密精致而臻丽”之后又出现“笔不周而意周”的疏体,鲜明显示上承两汉下启隋唐的时代风貌。源于人物画背景和古地图的山水画在这1时期开始独立登上历史舞台。大约在东晋刘宋时代,已有独立的山水画。这时期已有为数不少的善画花鸟的画家出现,也有独幅作品的记载,但未流传下来。
隋唐:线描、水墨的高度发展与金碧设色的完善 隋唐时代的绘画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的全面繁荣,在表现技法上取得高度成就。人物画在隋唐仍居主要地位,在继承本土汉魏传统以外,也吸收西域画法,艺术上的发展更加成熟。隋唐山水画日渐成熟,有金碧辉煌的青绿山水和墨分5色的水墨山水等,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这1时期的青绿山水日益走向成熟与兴盛。其画法风格,也像人物画1样属于勾勒设色,所不同者在于形象勾勒的简括和赋色的强烈浓丽。使用的颜色以青、绿、赭石、白粉等石色(覆盖色)为主,甚至辅以金粉,鲜明夺目,纯度极高,颇有金碧辉煌之感,宋人称之为“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这种以装饰手法进行写实的着色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最早的风格形态。水墨山水画的出现,主要是在中晚唐以后。在青绿山水至盛唐发展成熟之际,水墨山水的前身“破墨山水”开始萌生。中晚唐以来,山水画的题材范围进1步扩大。技法上更出现“不依墨踪”的狂放画风。这时,部分画家在盛唐的破墨技法之外,又发展了“泼墨”。中晚唐的山水画家,由讲求用笔进而又重视了用墨,而用墨方法的丰富变异,回过头来又解放了笔法。水墨作用引起了广泛注意,为5代水墨山水画的勃兴创造了条件。唐代也出现了1批花鸟画名家。花鸟画题材多流行于宫廷及上流社会,用以装饰环境及欣赏需要,大都以工笔设色的画法,写生逼真。
5代:双钩填彩与落墨画法之定格 5代10国的绘画,无论中原、西蜀还是南唐,也无论人物、山水还是花鸟都在继承唐代传统的同时有新的发展。在山水画方面,这时突出发展了唐人水墨风格。“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及南北两大山水画派的出现,成为山水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两派画家笔下,用以呈现山水纹理质感与结构的“皴法”得到很大发展,墨法丰富起来,有笔有墨成了画家的自觉要求,水墨及水墨淡着色山水画至此已发展成熟。花鸟画领域5代出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种技法风格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花鸟画走向成熟。5代,勾勒设色的青绿山水仍在延续。
两宋:工笔的极致与兼工带写的初创及章法的突破 宋代绘画在隋、唐、5代的基础上获得新的发展,风格形制日趋多样,技法更加完备。文人画的兴起与宫廷绘画的繁盛成为这1时期的新特征。在艺术上自觉追求有别于画工的“文人画”是在北宋中叶兴起的。风俗画、历史故事与现实题材的人物画都成为画家感兴趣的题材并有杰作出现。北宋画坛上,山水画成就最为突出,在唐、5代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画史所称“宋人格法”主要指这1时期的山水画创作。南宋山水画的主流是水墨苍劲笔法所显示的精奇而抒情的风貌。这1时期随着卷轴画的大量产生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宗教画开始退出画坛的主要位置,画家与画工明显分开来。宋代花鸟画在艺术技巧上大大超过了唐代。继5代之后,北宋初期的花鸟画随着朝野需要的变化而蓬勃发展,跃居于人物画之上,与山水画并驾齐驱。宋代花鸟画家观察的精细入微和描绘的1丝不苟使他们的写生刻画水平已经达到“和生者逼肖”的程度。
元代:笔法墨法的拓展与丰富 元代绘画在继承唐宋5代的基础上有进1步发展。其显著特点是文人画的盛兴,人物画相对减少,山水、花鸟画成为主要题材。绘画艺术上强调有“士气”和“古意”,反对有“作家气”,摈弃南宋院体传统,主张师法唐、5代、北宋。创作上遗貌求神,尚主观意兴抒发,讲变化而轻刻画,喜平淡而弃绚烂,纸本上运用干笔皴擦的水墨技法得到极大发展。元代绘画以山水最盛。在花鸟画中,随着墨竹与木石的盛行,墨兰、墨梅也同时并举。元代墨卉墨戏盛行,在工笔花鸟画中也出现了全部以墨代色的现象。中国花鸟画技法经过宋代全面发展后,元代又向着水墨领域深入。
明代:水墨大写意的繁兴 明代绘画风格迭变、画派繁兴。山水、人物、花鸟均有发展,画法方面以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的勃兴,成就最为显著。明代绘画大致可分为早、中、晚3期。明早期宫廷绘画与浙派盛行于画坛,形成以继承和发扬南宋院体作风的时代风尚。正德后在苏州地区崛起以沈周、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主要继承宋元文人画传统,波澜日壮,成为画坛主流,明代中期以后,有成就的花鸟画家主要是在野的文人画家。万历以后的晚期绘画出现新转机,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画派另辟蹊径,力倡南北宗论,影响很大,成为画坛主导。除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画派外,晚明还出现不少地区性山水画派。花鸟画领域青藤、白阳的水墨写意画法,人物画领域南陈北崔的变形人物画法,均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人物画技法多样,有质朴典雅的白描,也有浓丽细密的院体工笔,有粗放豪迈的水墨写意,也有变形奇古饶有装饰意味的人物画新体。
一、审美日常化使工艺品的审美价值变为消遣价值
工艺美术品的生产方式被改变的同时,在由器械复制带来的商品消费社会中,人们的审美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在艺术品具有稀缺和唯一性的前机械复制时代,人们面对工艺品时,审美的方式是凝神静观,通过对工艺品形式和内容的关照与移情,得到的审美体验中包含着历史、文化背景和主体由于沉浸在作品中所体验到的丰富内涵,中国古代艺术思想的“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情往似赠,兴来如答”,就是对这种由精神专注后的联想所产生的审美效果的生动写照。而在今天的复制品面前,主体不会再保有稀缺和珍贵的情感,加之丰富的各种其他商品应接不暇,现代消费者很少会再去面对这工艺品沉思静观,而往往会寻求一种“渺小和粗鄙的快乐”②,由此主体的审美态度已经不是静观,而是消遣。很显然,在现代性文化环境中,“审美”这个词的意义已经发生改变。工艺品被以消遣和符号等方式消费,使主体得到快捷、粗浅的满足。从而,工艺品本来含有的深层次的和更加丰富的审美价值在人们的漠视中隐退。
二、视觉经验的强化导致工艺美术品触摸感价值的隐退
在今天,人们的经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具视觉性或是更加视觉化③,从商店的各种宣传画面到互联网的用户界面,几乎我们所关注的所有领域信息都在以视觉化的方式向我们展现着。人们为了适应生存环境,使得视觉文化经验的训练通常是在体系化设置(如影视、绘画艺术等体系)之外的日常生活中完成的④,因此这种训练带有强制和不可避免的属性。但各种视觉产品的销量和社会视觉化的发展速度证明,消费者至少在现代型社会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已有足够的能力去适应这种视觉化的信息接受方式,而且在不断寻求着新的视觉刺激。正是这种对获取信息和娱乐刺激的功能需求,孕育了iPhone等触屏手机与平板电脑的出现和风靡。这些产品在以强大的硬件条件满足人们的功能需要的同时,也强制着人们去适应无力学反馈的触屏式使用方式和习惯于触摸冰冷光滑的屏幕与电子产品的机身。现在随处可见的是,人们热衷于借助这种视觉技术在视觉文化事件中寻求信息、意义或。然而在得到这种现代性满足的同时,人们对身体在与其他质感与形状的物体的接触中能够获得的感知和神经对细腻的且附有情感性的质感进行体验的需要逐渐淡忘了。这使得工艺美术品的触感价值也在现代性中慢慢被淡忘。
三、现代性的负面影响为城市工艺美术发展提供的契机
虽然现代性给工艺品原有的价值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由现代性给人带来的异化和束缚等所表现出的负面效应,人们逐渐萌生反异化和反束缚的要求,加之现代性为社会成员提供了好于以往的物质生存条件,为人们重新重视工艺品的触感、唯一和完满的审美价值提供了契机。
1.在都市中异化的神经中枢需要得到释放和回归
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是现代性和科技文明的汇聚地,为了适应现代性社会的生存和谋求一般意义的发展,人被包括科技在内的现代性要素进行了强制化地改造,从而使人对本性体验的需求逐渐被消费逻辑和“工具理性主义”逻辑所遮蔽。⑤对无力学反馈的屏幕操作的适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当进行按动传统键盘等行为时,被按的对象会通过下陷和反弹等动作给予皮肤和肌肉神经力学信息的反馈,由此人们在获得点击成功等理性信息的同时,也获取着生理本性所体验到的舒适感与满足感。而由iPhone引领的移动终端的操作方式的变革,使人们为了能够高效获取信息与进行便捷的娱乐,不得不去适应无力学反馈的触屏操作和冰冷的握感体验。在这适应中,人的神经中枢在“工具理性主义”的驱使下,失去了选择的权利,麻木地服从于这种异化的技术训练,而且人还在这种异化中实现着在现代社会中的自我身份认同。而在工作之余,让麻木的神经回归对本性的体验,成为人不可避免的需求。而高质量工艺品所能提供的触感体验,正是帮助人们实现人体对生理本性体验的满足的良好途径。
2.美的同质化环境使个性化工艺产品的价值被重新重视
在创造了丰富的美的产品的同时,机械复制还创造商品美的同质。假想,如果通过市场调查,超过半数被调查的消费者认为iPhone的外观设计最符合他们的形式审美目的,那么在市场利益的驱使下,各厂家会跟着iPhone的风格改造自己的产品造型。过不了多长时间,消费者在市场上能看到的都将是类似iPhone的手机产品,实际上,这个现象已经成为现实。在工艺美术品市场是同样的道理。即便被效仿的产品本身真的很美,其他产品效仿的也惟妙惟肖,那么我们能看到的也只能是一片“美”的荒漠。值得庆幸的是,对同质化环境的厌倦和对个性化的需求,仍然作为人们的本性需求被保留了下来。在这个荒漠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希望拥有非器械复制而成的具有个性的工艺美术品。甚至在手工艺过程中,由于某些工艺失误造成的痕迹,都已被重新重视为工艺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这些痕迹也确实是构成作品灵韵、圆满与独一特性的组成要素。以此,有理由认为,消费者对个性化与独有性作品的需求中,潜藏着对灵韵、圆满等审美要素或显或隐的心灵需求。
四、强势现代性文化态度对工艺美术发展的作用
因循中国传统皇恩文化的封建残留,中国工艺美术品生产已经持着弱势文化态度走了太久。在价值观迷失的现代性氛围中,这种弱势文化的发展态度不能建立鲜明的价值取向,更不能与世界文化产生有效的对话,只能使本民族文化中的智慧与价值最终被遮蔽。
1.强势文化态度及其指导下的工艺美术品特征
强势文化就是相信自己且遵循客观规律做事的文化。具体来说,就是面对世界,能够根据客观规律提出自己的价值取向,且把自己认定的价值以自信、积极的态度应用于各种交往及生产性的事件中。这是西方文化普遍具有的一种文化属性。对于全球文化的发展来说,本土和全球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张力,即双方相互影响,他把这称作同质化和异质化之间的互动⑥。据此,对于参与到全球各国各民族间的对话来说,以自信的态度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和给出自己的价值取向,通常是必要的。此外,建立这种相信和依靠自己的文化态度,是不迷信外来文化的前提,也是分析客观规律和面对问题勇于提出自己的切实方案的前提。特别是在社会乱象丛生、民众价值观迷失的现代性中,只有坚持自信的强势文化态度,才能创作出价值取向鲜明且能对大众起到引领作用的艺术作品。以19世纪末英国“手工艺运动”为例。以艺术家莫里斯为首的许多欧美艺术家,坚信机械复制产品无法取代具有纯净和独一性的艺术的创作规律,坚持认为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艺术遗产。在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浪潮下,手工艺不仅不应被消灭,而且还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莫里斯坚决反对在现代商业追求利润至上的情况下,生产了一些俗不可耐的华丽风格的以及假冒的、质量低劣的工艺品,以适应市民们对虚荣的享乐、奢侈生活的向往,他认为这是手工艺术家们所不能容忍的。在这种强势信念的指引下,他们创造了大量被人们称为所谓“粗俗”的草编等手工艺,这些工艺品反映着人类的伟大思想,具有朴实和简练的艺术风格,广为市场所喜爱。在强势文化态度的指导下所产生的工艺美术品通常具备如下主要特征:第一,原创性强。即基于对本土工艺品审美价值的自信,创作出的作品通常保有充分的本土特色和由艺术家原创性作品风格赋予给作品的灵韵,这种独具风格的手工艺品比市场上的复制化的单调的工业品更具有吸引力。第二,制作工艺原汁原味、成品质量到位。出于对本土审美价值的崇敬,创作者通常会一丝不苟地坚守应有的制作工艺与流程,并将成品的质量与效果做得最好。既不会为了产量和效率而粗制滥造,也不会附和现代工业技术的标准。第三,融入现代性,不断推陈出新。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并不是要守旧,而是坚信用本土审美价值的精髓可以影响任何时期的受众的心灵。因此,持有强势文化态度的艺术家,通常或是借助现代的技术媒介对本土审美价值的精髓进行表现,或是不断将新时代的文化内容以传统的方式进行讲述。形式多样、新作迭出,而又不失个性灵韵的精髓。
2.弱势文化态度及其指引下的中国工艺品市场特征
与强势文化相比,弱势文化态度的集征就是选择依赖,即指望依靠强者制定的规则和强者的声望等谋得自己的生存。中国各领域都不同程度地渗透着这种弱势的文化态度。弱势文化态度使我国众多工艺美术的创作呈现如下主要特征:第一,跟古人的风。面对现代性的审美市场与社会问题,在弱势文化态度的指引下,创作者往往选择依赖传统工艺美术旧有的审美价值,简单照搬传统作品的风格与样式于现代的作品创作。而很少基于对本民族工艺美术审美价值精髓的认识,对现代性社会中审美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第二,跟国外的风。面对百余年来西方强加给中国的现代性发展和国外文化的强势竞争,众多创作者以简单的方式挪用西方工业文明的声、光、电等现代设计要素于工艺品设计,并期望以此种方式使工艺品具备所谓的国际性属性。可以想见,这种做法无异于在西方文化标准的屋檐下寻找一处自己的容身之所,长此以往,更将使我国工艺美术特有的审美价值与文化特征被遮蔽。
3.城市工艺美术的强势发展策略
中国的工艺思想向来对造物在伦理道德方面的感化作用非常重视,在使用方便、形状颜色得以满足的同时要求符合伦理道德的要求。在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当中,图案、造型、尺度或者纹饰都具有特定的寓意,在这些造型当中都是以遵循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为前提的,在造型千变万化的同时又与伦理道德相联系,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文化教育、伦理教育在工艺美术中的重大作用。
2工艺美术产业和教育相结合的实践特色
2.1中国元素与工艺美术相结合中国的工艺美术不是纯粹单一的模拟、再现事物,而是通过其外在形态去描绘表达出特定的氛围、格调、趣味和风尚,并能同时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对于工艺美术来说,其审美学特征是用来满足实用的需求,使得工艺品体现出工艺美、材质美和装饰的美感,然后才在此基础上寻求别致的形态、巧妙地构思和深刻的内涵。中国艺术将对工艺品的审美行为转化为漫长而缓慢的时间过程,使人们在反复体会中得到不断地满足。例如,在鉴赏钧窑瓷器时,人们可以通过瓷器釉色的呈现出的不同颜色去鉴赏,钧窑瓷器的乳浊釉的颜色是非透明的颜色,很大程度接近于蓝色,颜色较深的称之为天蓝色,比较淡的称之为月白或者天青色,釉中散发着淡淡优雅的光泽,釉色美轮美奂,更为惊奇的是由于钧釉里面含有微量的铜元素,在一定的窑内环境下能产生不同变换,有时在青色釉色中出现一抹红色,像极了蓝天下的晚霞;有时呈现出紫色的斑片,如同飞渡的晚霞。这种意境所散发的浓浓“中国味”,迷倒了无数的中国人,它同时也体现出了深厚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是一般西方人难以体会到的。因为人类的历史像不断流动的河流一样,所处环境、地势不同,流动的速度也跟随者变化,正是由于历史发展的这个特点,使得美术作品不断地发展同时也保留着时代特色。在观赏同一种历史背景下的艺术作品时,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中国艺术中最精华的部分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它是外在和内在的完美统一,可远观也可以近距离把玩。工艺美术追求的内在意蕴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深厚。
2.2工艺美术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工艺美术的材料在审美上不是以精贵或者廉价来判定的,它主张“因材施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装饰或者造型上面都是依据材料的原始特性,充分利用或显露出材料的自身美感,着种特性使得工艺美术做出来的物品恬淡优雅、自然天真而又别具情致。工艺美术的作品要求能够直接使人大脑中产生知觉、感觉和表象,从而进一步产生联想,使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美才是工艺美术所要展现和表达的美。内容产生形式,而内容又包含在形式里面,任何艺术美都是包含和反映生活的,工艺美术作品所展示的形象,不但具有独特鲜明的个性。而且还能反应出一些社会本质,寄托着艺术家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
3教育在工艺美术中发挥的作用
材料的选择和利用决定着一件工艺美术作品的成功。要根据不同材质的原材料充分合理的取其所长,为将要表现的内容服务,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例如,苏绣在日本引进了先进的电脑绣花技术,玉器厂从外面引进电动水凳的技术等。说明艺术和科学技术、传统工艺和民间工艺与现代工艺是可以互相融合,使工艺美术在科技发展的时代表现出该时代所具有的特色。我们在进行工艺美术教育的同时,要看出自身工艺特征在在制造过程中被材料、制作水平的限制发挥程度。发挥程度越高,美学价值就越大;对工艺美术从业人员的教育使工艺美术的发展源远流长避免工艺的失传,加大对工艺美术的宣传,让更多人不局限于古董鉴赏这个方面。
4结论
蔚县剪纸产业经历了从最初农闲时候的业余生产,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集体企业生产,再到九十年代的厂家林立专业生产这三个过程,如今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全县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师1名,工艺美术家5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21名,一级美术家4名,工艺美术家11名。蔚县22个乡镇561个行政村中,有16个乡镇96个行政村分布着剪纸艺人,其中剪纸专业村28个,剪纸专业户1100户,从业人员3万余人。蔚县年产剪纸500多万套,年收入2亿多元,产值占到全县GDP的4%。[1]
2.王老赏周永明世家剪纸公司简介
周永明世家剪纸公司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南张庄,是一所有限责任公司。周永明世家剪纸公司历史悠久,在蔚县剪纸产业中拥有特殊的地位。1979年,周广之父,蔚县剪纸艺术大家王老赏的唯一弟子周永明建立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以来蔚县第一家剪纸作坊,1985年周永明世家剪纸厂正式注册,即为王老赏周永明世家剪纸公司前身。董事长周广是周永明长子,是当代蔚县剪纸界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首届河北省民俗文化十佳人物之一,首届河北省民俗文化十佳人物之一,首届河北省民俗文化十佳人物之一,张家口市拔尖人才之一,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中国民间美术家,张家口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公司为家族性企业,分为设计,生产和销售三个部门,结构简单,合作紧密,分工明确。员工约有150人,人数不固定,工资采用计件制结算方式,1000至3000元不等。公司几乎没有现代办公设备。周永明世家剪纸公司具有较强的典型性,是蔚县众多剪纸企业的代表。
3.SWOT分析
3.1优势条件(strength)
企业拥有较高的美誉度。由于企业发展源于蔚县剪纸杰出大家王老赏唯一弟子周永明所建的周永明世家剪纸厂,故企业在蔚县剪纸行业内拥有特殊的地位。企业的剪纸产品品质优良且与时俱进,深得国内外顾客的喜爱。企业拥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周广先生是当代剪纸艺术大师,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中国民间美术家,代表作有《八仙》、《北大百年校庆系列剪纸纪念品》等,其作品在全国性比赛上多次获奖,其事迹选入《2000年中国风杰出人物特集》,1998年上半年,周广、周淑英兄妹剪纸在美国尼加拉大学展出。企业接受部分顾客的来样加工,来稿加工和创意加工订单。企业有较好的发展历史条件。由于1979年周永明建立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以来蔚县第一家剪纸作坊,1985年周永明世家剪纸厂正式注册,即为王老赏周永明世家剪纸公司前身。相比于蔚县其他剪纸企业,历史悠久,地位重要。企业拥有“王老赏”商标专利。公司及时前往北京注册了“王老赏”商标专利。并且“王老赏”商标专利拥有其自身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其他剪纸企业相比据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企业开展积极开展校地合作。目前企业和南京大学艺术与创意学院展开合作,即将建立南京大学的艺术与创意学院实习基地。河北科技大学副校长亲自邀请周广先生前往学校授课。同时,许多学校争相与企业在各个方面展开合作。企业领导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周广先生与其兄弟姐妹合称“剪纸七杰”,其中二妹周淑英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周广先生曾担任张家口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多次担任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作为当代著名的剪纸艺术大师,周广先生多次参加国际级剪纸艺术展览,剪纸文化活动,享有极高的声誉。
3.2弱势条件(weakness)
营销手段陈旧,有限。目前蔚县的营销方式主要是电话订购或者上门订购,未能采取网络营销手段。营销企业没有中间商,也没有开设区域性的销售中心,产品通过第三方物流系统送到客户手里。部分产品只能通过中间介绍人获取更大的客户市场。专业人才缺乏。企业的人才缺乏既是制约企业发展直接因素,也是根本因素。企业既缺乏普通的剪纸工人也缺乏高端的剪纸艺术家,更缺乏企业管理人才,特别是文化企业专业人才。宣传方式有限,在全国范围内缺乏知名度。蔚县剪纸产业的宣传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蔚县政府对剪纸产品的整体宣传,二是央视等媒体对蔚县剪纸文化产业的整体宣传,三是通过各种展览进行宣传。但前两者是对“蔚县剪纸”的宣传而非企业宣传,第三者则是通过展出者既高端艺术家来带动企业和产品的宣传。三者都不是对产品、品牌、企业的直接宣传。故而收效有限,使企业具有较高美誉度但缺乏知名度。缺乏现代管理思想、制度、设备。企业的运作流程落后,企业结构简单,缺乏现代化信息设备和生产设备。
3.3机会条件(opportunity)
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扶持。2012年《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和《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出台,给予小微文化企业进一步的的政策支持,在宏观层面给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一年可给予企业几十万的资金支持,政府宣传单位帮助其进行宣传,同时在土地政策,财税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国家经济发展,国民文化需求进一步增加。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教育的发展,国民的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文化需求进一步增加,剪纸产品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加。紧邻全国文化中心北京,有较多的发展机会。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的文化产业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强。同时,北京也是国际文化产品市场的窗口,为剪纸艺术品国际文化贸易提供可能。蔚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促进。蔚县拥有“空中草原”、“小五台山”等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蔚县剪纸的市场。
3.4威胁条件(threat)
剪纸产业链尚待开发。目前剪纸产业仅停留于原始产品阶段,剪纸周边产品,剪纸文化旅游等产品开发尚处于起始阶段。剪纸产业后备人才不足。原因如下:首先,剪纸艺术教育和剪纸艺人培养依旧采取学徒工这一落后的方式,剪纸艺术学校的建立正在商讨中。其次,剪纸艺术未能有效的传播推广。最后,对于剪纸艺术企业管理,剪纸艺术产业研究等专业技术人才明显不足。信息化文化企业发展和社会科技迅速进步。蔚县科技落后,社会观念落后,缺乏专业人力资源,剪纸产业难以跟上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部分竞争对手发展较好。部分竞争对手建立了自己的网页,采用了先进技术,发展情况良好,发展势头迅猛。
4.基于SWOT分析的对策建议
4.1S-W对策
4.1.1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加强企业公共关系建设4.1.2进一步扩大校企合作,学习现代企业管理思想4.1.3引进、培育相关人才,购置现代管理设备4.1.4利用企业美誉度和良好的顾客关系拓宽销售途径
4.2S-T对策
4.2.1基于自身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延长剪纸产业链,开发剪纸周边产品4.2.2加快企业现代化建设,紧跟科技进步步伐,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4.2.3积极进行政企互动,推动蔚县剪纸产业聚集区的建设和发展
4.3O-W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