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工业会计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15:05:52

序论:在您撰写工业会计实训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工业会计实训总结

第1篇

    1、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财务会计课程群建设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要求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课程体系要科学合理,要能与国际会计惯例准确结合,要能及时反映我国最新的会计核算准则,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2、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先进的教学内容要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以体现,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在多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的同时,课程还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由于受经济水平的制约,各高校办学经费不足,在此条件下,学校应集中财力给予课程建设大力支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

    (1)课后作业。针对课程中的具体原理,教师指定具体的网站或报刊渠道,鼓励学生自己收集相关资料,应用课程中的具体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根据课后作业的难易程度,采用个人或小组讨论的方法完成。课堂上安排学生代表作简要介绍,教师总结。教师重点从需要何种资料和数据、如何利用已有的原理整理这些资料、如何得出结论的角度进行引导。

    (2)案例分析。针对重点内容,精选3~4个案例进行讨论。案例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要求每组提交案例讨论报告。课堂上安排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重点从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去把握整个案例教学过程。

    (3)课堂讨论。具体方法是,针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在课堂上以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财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财务会计实践教学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课程实验、会计实训和毕业实习。

    1、课程实验。财务会计实验是为培养、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开设的实验。财务会计课程实验的教学任务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巩固理论知识;二是训练学生的基本会计技能;三是对于实验操作过程中缺少的原始凭证、表格等,由学生自己设计、配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四是学习简单的财务分析,提高学生的财务意识和写作水平,加深学生对企业会计制度、准则的理解;五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六是体验会计工作,陶冶会计职业道德。

第2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5月27日

课程以国家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主要阐述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报告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具体包括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具体程序和方法,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构成及编制方法。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课程定位于经济、管理类各专业通开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财务管理的历史发展,掌握课程基本原理、主体内容和分析方法,为学生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专业基础。课程的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以教学研究为先导,以教材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手段,努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积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的理论型、应用型、管理型人才。

二、课程建设

(一)教学设计

1、理论学习与会计实践相结合。会计理论是会计工作中的规律,它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在掌握会计核算程序的基础上,结合教学案例、会计实训和工厂实习来了解、认识企业业务流程,熟悉企业经济业务,根据对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加深对会计核算理论的认识。

2、“纲”与“目”相结合。纲,渔网上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要部分;目,网上的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横向(章节安排)看,该课程以会计的六大要素而展开;纵向(各章内容)看,每章是以会计程序(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来设计——归纳提炼,抓住重点,把书读薄,在提纲的基础上,再恢复、还原,扩展、充实再读厚,纲举目张把书读薄、读厚。

3、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财务会计课程群建设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要求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课程体系要科学合理,要能与国际会计惯例准确结合,要能及时反映我国最新的会计核算准则,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4、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的教学内容要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以体现,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在多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的同时,课程还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由于受经济水平的制约,各高校办学经费不足,在此条件下,学校应集中财力给予课程建设大力支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

(1)课后作业。针对课程中的具体原理,教师指定具体的网站或报刊渠道,鼓励学生自己收集相关资料,应用课程中的具体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根据课后作业的难易程度,采用个人或小组讨论的方法完成。课堂上安排学生代表作简要介绍,教师总结。教师重点从需要何种资料和数据、如何利用已有的原理整理这些资料、如何得出结论的角度进行引导。

(2)案例分析。针对重点内容,精选3~4个案例进行讨论。案例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要求每组提交案例讨论报告。课堂上安排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重点从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去把握整个案例教学过程。

(3)课堂讨论。具体方法是,针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在课堂上以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财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财务会计实践教学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课程实验、会计实训和毕业实习。

1、课程实验。财务会计实验是为培养、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开设的实验。财务会计课程实验的教学任务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巩固理论知识;二是训练学生的基本会计技能;三是对于实验操作过程中缺少的原始凭证、表格等,由学生自己设计、配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四是学习简单的财务分析,提高学生的财务意识和写作水平,加深学生对企业会计制度、准则的理解;五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六是体验会计工作,陶冶会计职业道德。

2、会计实训。会计实训主要由会计实训(手工)、计算机会计和ERP沙盘模拟实训等三大模块组成。其中,会计实训(手工)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识证能力、制证能力、登账能力和编制会计报表以及经济活动分析能力。通过工业会计模拟实训,熟悉成本计算操作技术处理程序,掌握材料采购成本计算、产品生产成本计算和产品销售成本计算的基本操作技能。加深对会计,特别是工业会计的理论、知识、方法的掌握与运用,提高会计技能。计算机会计学实训的目的在于通过让学生学习及使用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及总账子系统、工资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和会计报表子系统,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增强学生用现代计算机工具处理经济业务的意识。ERP沙盘模拟实训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对抗性于一体的企业管理技能训练课程。受训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由若干个学生组成,每个学生将担任总经理、营销总监、生产总监、财务总监、供应总监等。每个团队经营一个拥有销售良好、资金充裕的虚拟公司,连续从事几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活动。推行用友ERP沙盘模拟课程正是要训练那些缺乏实践经验、缺乏为成果而工作思维习惯的学生。

第3篇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课程实训;综合实习;实践性教学考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231-01

会计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专业之一,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为培养财务工作的中初级专门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笔者根据高职会计专业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作了一些探讨。

1 实践性教学改进的几点思路

1.1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

这里所强调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是指以教育思想的转变和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为特征,在强调教学“硬件”现代化的同时,也强调教学主体(教育者)思想现代化。只有将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先进科学的教学设备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在实践性教学中发挥作用,强调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并不是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否定,而是要求做到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有机结合。

1.2 贯彻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实践性教学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手段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包括校内与校外,课堂内与课堂外,日常教学活动与测试检查等。

1.3 设置阶段实训课程和综合实训课程(可在手工实训室或erp实训室进行)

阶段实训又称为课堂实训,是指在学习某门专业课的过程中穿行的分步实训或在该课程完成之后进行的专题实训。综合实训课程包括社会实习和综合模拟实训。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社会,每学年安排一周的社会调查或社会见习,第三学年毕业前安排6-7周社会实习(或企业顶岗实习);综合模拟实训主要是指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安排的校内手工实训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

2 建立三段式实践性教学体系

2.1 一般课堂的实践性教学

一般课堂的实践性教学是指学生首次接触到某技能,教师首次将此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本阶段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和了解技能,应突出技能的指导和模仿训练。例如,基础会计的第四章会计凭证、第五章账簿的教学,一开始就可以技能教学为主线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操作中明确凭证、账簿等账表的填制,比纯粹传授式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也可结合幻灯演示、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课件演示教学等方式,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建立感性认识,并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2.2 课程实训或称阶段实训

这是建立在第一阶段一般课堂实践性教学基础之上的技能训练。课程实训主要是以模拟实训为主,不必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可以是专题实训,也可以是简单的过程实训,大部分是阶段性的分步实训。如,基础会计教学可组织简单的过程实训。实训的经济业务是最为基本的,涉及的凭证也是最常见的,目的在于突出会计核算从填制原始凭证到编制会计报表的全过程,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规范。工业会计和商业会计的课程实训则不求全过程,而是突出各自的特点,对技能进行专门的具体化训练,采取分步实训的方式:工业会计组织货币资金、成本核算等分步实训;商业会计组织批发和零售业务分步实训;最后毕业实习时,才组织经济业务全面的、会计核算方法丰富的综合实训。

2.3 综合实训

包括学年社会调查或见习以及毕业实习,又以毕业实习(或企业顶岗实习)为主。会计专业的毕业实习采取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由手工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社会实践(即企业顶岗实习)、实训总结四个基本环节组成,它们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是毕业实习的基本组成部分。还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地组织就业指导、弥补性训练、毕业小答辩、专题讲座等内容。本阶段的模拟实训应突出其综合性和岗位流转性,既要模拟会计核算过程,又要模拟企业的经营运作过程,使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明确经营活动的来龙去脉以及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由此,应设置模拟公司,在模拟公司中进行岗位流转学习。综合模拟实训是毕业实习的主要内容,但不能单一化。必须认识到,模拟始终不能代替实际,让学生走向社会十分必要。

本阶段的实践教学,是以前面两阶段的实践教学以及理论教学为基础,又是前两阶段教学的升华,应突出技能的综合运用,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3 丰富实践性教学内容,编写系列实训资料

实践性教学的系统方案是实践性教学落实的重要前提,而丰富实践性教学内容,编写好系列实训资料则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质量保证。

对于一般课堂教学的技能教学,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和了解技能内容,技能教学较分散,难以编写系统的资料。该阶段实践教学需要的资料依赖于教材和教师的适当补充基本可以解决。课程实训资料的编写应突出针对性和互补性。第一,课程实训相对一般课堂的技能教学,对技能的训练相对集中,因而就要有针对性地多角度多形式提供训练资料。第二,各学科之间,特别是会计专业课之间,知识技能联系紧密,实训资料也应利用这种关系,互为补充,避免重复训练,从而节约时间。

综合模拟实训资料的编写应突出系统性和综合性。系统性是指实习内容应围绕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包括设置帐户、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登记账簿、成本核算、对帐结帐、会计报表编制及简单的财务分析指标计算和分析这一系列工作环节。综合性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实习应尽可能地涉及本专业主干课的知识和技能,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收、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内容;另一方面是指综合财务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如经理、业务、仓管、出纳、会计等,还要突出与银行、税务部门的业务往来,便于流转实训。为此,我们编写了基础会计实训教材、工业企业会计和商业企业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材,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教材,以供学生实训。

4 加强实践性教学的考评,完善评价体系

与一般考试相比,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多,连贯性强,涉及的方法多,数据繁,实践性教学的考评存在很大困难。因此,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考评,是实践性教学改进的重要一环。

4.1 改革常规卷面考试内容,加大对技能的考试

例如,基础会计的考试,引入了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以及报表编制等操作题,分数占50%以上,且要求严格按规范操作。

4.2 探讨抽题考核的新办法

这一考核办法可用于毕业考试。将会计工作的过程分为若干段,如填制原始凭证为一段,编制记账凭证又为另一段,以此类推,编制若干段的实操考题,学生随机抽取到哪一段就实操哪一段的内容,可以节省考评时间。这种考核办法虽不能考查全部技能,但由于是随机抽题,学生只有全面掌握了,才能取得好成绩。所以,其结果是能够反映学生的掌握情况的。

4.3 毕业论文成绩、平时作业、课堂考勤、实训成绩计入总分

撰写毕业论文一般包括选题、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思路、撰写论文等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对知识获取、信息选择的过程,即综合知识、综合技能运用和发挥的过程。撰写毕业论文有利于深化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按优、良、合格、不合格打出成绩。再结合平时作业成绩、课堂纪律考勤成绩、实训资料练习成绩,综合评价学生毕业成绩。这样,实践性教学的评价不是一锤定音,它的评价综合化、系统化了。同时也督促指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操作技能基础。

参考文献

第4篇

1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1.1专业教学仍然以理论授课为主

专业教师受原有职业教育目标的影响,大多采用传统的教课方法,严格按照教材内容传授理论知识,只关注理论学习的掌握,忽视了实践操作,限制了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而现有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虽然明确了会计实训的课时量比例,但是对每门课程的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实训时间、实训效果没有很好的落实和监督。

1.2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大部分是普通高校毕业学生。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实际工作经历,自身动手能力不强,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对学生只能“纸上谈兵”地传授一些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中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也就难以有效的落实。

1.3校内模拟实习缺乏操作性

目前中职学校已基本配备会计模拟实验室,并且硬件设施完备,但是校内综合模拟实习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会计模拟实习指导教师多数实践经验不足;二是会计模拟实习资料的仿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实习资料所涉及各行业的多样性仍然不足。而如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难度也比较大。会计专业由于受实际工作单位财务部门工作环境的限制、岗位的具体要求、单位商业机密的安全、会计工作的阶段性、时间性特点等因素制约,实习单位一般不愿接受会计专业学生,或者即使接受也只是安排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象征性的会计工作,往往达不到实习的目的。

2对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的若干建议

2.1改革原有的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实践性教学

会计专业可以按照课堂实训、单门课程实训、综合模拟实训和校外社会实训来开展实践性教学。首先在平时上课中由教师将技能传授给学生,它融合在日常上课之中,较为分散,其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和了解技能;其后可以将整门课程中涉及的经济业务流程汇总起来进行实践,如在《基础会计》课程组织简单的过程实训,实训的经济业务是最为基本的,涉及的凭证也是最常见的,目的在于突出会计核算从填制原始凭证到编制会计报表全过程,加强学生对会计工作过程的感性认识,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规范;最后可以将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集中起来,进行综合模拟实训,即是把一个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经过设计与加工,形成完整系统的原始资料,由学生充当企业财会人员,按照会计实务处理的规范进行仿真操作演练。综合模拟实训是会计专业理论教学效果的总结,是会计专业毕业生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前的大演练,有助于实际操作能力的巩固与提高。如有条件的话,还应进行校外社会实训。由学校组织专人或学生自己联系到校外企业进行的毕业实习,该阶段是以前面四个阶段的实践教学以及理论教学为基础,更加突出技能的综合运用,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2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性能力

会计实践性教学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以考虑建立教师实践基地。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每学期安排教学轮空,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财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实践基地进行实践锻炼。通过让教师到这些单位顶岗实习、理论指导等方式加强与各单位的沟通和联系,深入了解会计实务操作的流程、方法,在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同时,改变多年来会计教育落后于实际经济发展的被动局面,及时传授学生最新的知识与信息,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会计实践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实践学习的环境氛围,是实训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所以应配备经验丰富的专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教师,例如:在模拟销售库存商品的经济业务中,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设计在模拟实验中需要的角色(销售人员、出纳人员、库存保管、记账人员),然后根据学生在模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作针对性的指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3完善校内模拟实习的相关工作

第5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会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的人才不但要有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会计职业判断和解决会计实际问题能力。因此必须适应新形势,从根本上理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摆正实践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位置,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会计人才的实际操作技能与技巧。

一、会计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就目前我国会计职业学校生源的现状看,存在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文化层次差异较大,二是年龄结构悬殊,三是会计阅历复杂。近年来,新的会计法规和制度不断出现,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一旦涉及到理论知识就感到抽象,涉及到技能操作又感到无处下手,即使老师反复讲授,学员也只能被动接受。这种情况的出现,抑制了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给教师的教学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从根本上扭转这种状况,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组织上应当注重课堂的实践教学,重点讲清基本理论与方法,采用实际仿真业务。

同时,会计专业教学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基本会计理论和方法,而且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理论和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也是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在目前会计人才供给相对过剩的环境下,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注重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注重并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措施

(一)创新教学内容

实践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此,必须紧紧抓住创新人才的特点,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开设自主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好途径。自主性实验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的一个只给出实验题目,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研究的实验。它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没有了详细的实验讲义,学生要利用综合知识并查阅资料,设计出几个方案,最终确定出最佳的实验方案,直到得出实验结果和结论,并写出小论文式的实验报告。这种创造性的工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想象和大胆创造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建设仿真会计实验室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实践教学手段都停留在手工阶段,为了增强学生的适应性,会计实践教学的手段应更新,采用手工、电算化,仿真等相结合的手段。会计手工模拟实践是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规律,而会计电算化和仿真会计的模拟实践是对手工模拟实验的升华,它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和手段进行全面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处理。比如会计模拟实验通过会计模拟教学系统、会计岗位模拟系统,会计业务模拟系统,仿真银行税务系统等把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一个会计实训场所。系统模拟的是当前企业或公司真实的会计业务处理模式,学生可以分别以会计,供应商、采购商、生产车间、仓库、经理、财政、银行、税务、股东、审计、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录入员等不同的身份、角色去进行实战性的反复练习。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指导模拟实务,如邀请模拟实习样本单位在职会计人员指导实习,会增加会计模拟实习现场的真实感。

(三)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要构建课程实训,阶段实训、综合实训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1)设置阶段性实训课程。结合课程特点并经过认真筛选,对基础会计、工业会计,商业会计,统计学原理,珠算与点钞、会计电算化、税收基础、财政与金融等专业课还必须完成相应的阶段性实训。(2)设置岗位模块实训课程。根据手工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的岗位设置的差异分别划分各自的岗位模块,并设置相应的实训课程。(3)综合实训。在毕业前的一个学期,可以利用4―5周的时间在校内综合模拟实训室进行综合实训,内容涵盖整个财务工作流程。在教学计划安排上,会计专业课程应合理分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的总学时不应少于全部课程学时的40%。

(四)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衔接和协调

首先,各教学环节要安排适当的顺序,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从核心课程内容来看,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在先,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的实践教学在后;从实验性质来看,专业性实验在前,综合性实验在后,手工实验在先,电子化实验在后。其次,各实践活动在内容上要前后衔接,并避免重复。整个实践教学体系非常繁杂,如不进行统筹安排,内容上的重复很难避免。不同课程也可采用共同的案例素材,不仅节约教学资源,还有利于建立学生的复合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另外,采用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同一课程不同层次的授课教师相互沟通、课件共享是协调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举措。

(五)精心组织校外实习

校外实习是检验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最好途径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做好跟踪调查工作,让学生及时反馈信息,不断促进实践教学方法体系的改善。同时,针对校外实习组织管理工作难度大、实习单位难于落实等困难,建议成立实习指导小组,由系里主管教学的领导和会计教研室主任及专业教师组成,由系领导亲自负责,制定实习计划,共同落实实习单位。其次,在实习前,要宣讲实习要求,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精心指导学生论文方向,并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学生到各单位后和专业指导教师始终保持联系,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并通过电话,信函方式解答学生实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最后,在实习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实习交流总结,由指导教师逐个验收实习任务,完成毕业论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论文答辩,检查实习结果,严格评定成绩。

第6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基础会计学是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的先导课程,也是将一名普通的大学生领人会计知识殿堂的入门课程或启蒙课程,该课程教学效果不仅对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后续的会计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乃至对会计学专业学生的终身学习产生长远的影响。该课程主要介绍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即“三基”,内容抽象、专业术语多,核算复杂,规范性强、灵活性差,给教与学带来很多困难,往往是教师硬着头皮讲,学生耐着性子听,稍有疏忽,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课堂气氛紧张、压抑、沉闷,一节课下来,教师与学生都很累,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这种挑战对教师而言,则是必须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对如何加强和改进该课程的教学做出进一步的思考。

一、基础会计课程建设沿革、性质及内容

(一)基础会计课程建设沿革 会计专业是唐山学院1983年建校时第一批设置的专业之一。工业会计专业2002年被教育部授予“高等工程专科示范专业”称号,2001年开始以西南交通大学名义招收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2004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唐山学院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该课程在我院发展和改革的历史进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83年至1985年),学校创建之初,设置财务会计专业,学制二年,学习兄弟院校的经验,全面采用兄弟院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教材,逐步提高基础会计学的教学正规化,规范化。第二阶段(1986年至1995年),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改设工业会计专业,学制三年,加强与其他高校的联系,结合本校的实际,改革本课程的旧体系,修订教学大纲,加强“三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强调教学内容要“少而精”,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尝试开设会计实验课。第三阶段(1996年至2001年),这一阶段是我校会计专业的快速发展期。1995年工业会计专业被原国家教委批准确定为全国高工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以此为契机,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全面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改革教学内容,设置全新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形成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投资建成了会计核算实验室和会计电算会计实验室,历经6年的改革与实践,2002年工业会计专业被教育部授予“高等工程专科示范专业”称号。第四个阶段(2002年以后),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之后,为了适应本科教学的需要,我们按照本科教育教学规律,转变教学观念,既注重实践性的教学,同时也注重会计理论的教学,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为此我们对课程教学进行了从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到课程的内容和体系,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到教学手段等全方位的改革研究和改革实践,许多改革成果已经或者正在落实到课程教学中。

(二)基础会计课程性质 《基础会计学》课程是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会计观”(能够站在企业和社会角度认识会计系统的定位,并能根据社会经济、技术等进步确定自己如何更新知识、培养能力以最好地适应社会),具有自我学习和知识扩展的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其基本操作技能对企业的基本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掌握如何取得经济管理所需的会计信息,并为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专业课打好基础,本课程一般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

(三)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学》的教学内容为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基础会计学的基本框架内介绍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会计核算程序、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和财务会计报告等。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基础会计学已形成一个结构严谨的理论体系,本课程的教学基本上采用历史上形成的这一理论体系。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是使学生根据所学理论内容顺利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二是能够运用所学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的账务处理过程。因此,在课程中根据这两大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既注重理论学习,又注重技能训练,为学生将来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二、基础会计课程的重点、难点及改革

(一)基础会计课程的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会计的概念和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基本内容,以及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复式记账方法的具体运用;运用成本计算方法对制造业企业供、产、销三个过程的各种计算对象进行成本计算的一般方法;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与填制方法;序时账簿、分类账簿的格式及其登记方法,账簿的登记规则,错账的更正方法和结账与对账的方法;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编制方法;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下确定期末存货数量、期末存货成本的基本方法,以及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方法等内容。本课程的难点是会计要素的含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会计核算的方法;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基本方法;复式借贷记账方法的具体运用以及成本计算方法的具体运用等。

(二)基础会计课程教育改革 (1)课堂以多媒体手段演示内容。根据基础会计学课程内容,结合应用型操作技能培养的需要,我们整理制作了多媒体授课课件。首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课下温习已学过的,预习本节课要讲的,以提问来督促,以检查所布置的练习来达到效果。然后,以多媒体手段演示内容,讲解清楚,有文字,有图表,比较生动地将枯燥的会计内容表达出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会计核算程序的讲解系统有效,学生反映效果良好。(2)实物演示以增强感性认识。基础会计学中,科目、账户、借贷记账法、账簿、凭证等是最基本的概念。掌握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经济事项的方法是要达到的主要要求,清楚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程序环节是基本的能力。为增强感性认识,我们购买了相应的凭证、账簿、报表等教学材料,并在教学中加以演示,以举例和实物讲解概念,直观地增加理解和印象,提高了教学效果。(3)手工和计算机模拟以增强动手能力。为了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增强动手能力,我们编写了涉及基础会计部分实习的实例,并尝试在教学中期穿插模拟。让学生模拟期初建账、处理各种会计业务、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从而使学生对企业的整个会计业务流程能有一个全真的认识。同时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机模拟会计核算。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基础会计课程建设目标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建设目标 办学定位是要建设成为应用型为主的教学型高等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来源于全国各地的普通二本生

源。会计学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及经济、法律等相关专业知识,具有比较突出的会计职业核心能力、良好的诚信品德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较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中介机构及相关职业院校从事会计实务、审计实务、财会教学及相关管理工作,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自我学习和知识扩展的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其基本操作技能对企业的基本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掌握如何取得经济管理所需的会计信息,并为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专业课打好基础。本课程建设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强化“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坚持“双能力,双意识”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为重点,跟踪国内外本学科发展动态,加强教学研究,理论、实验、实践教学相结合,“教与学”形成互动的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具体目标是:(1)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本课程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强调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训练。(2)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为重点。不断更新、充实教学内容,使所讲授的内容是当时最新的内容。不断关注会计的最新动态,并能在第一时间内将这些新知识传授给学生。寻求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和积极性。(3)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以便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式为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及应用。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为目标,在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教材建设、实验情景创设(环境布置)、实验教学管理等方面全方位进行实践教学开发,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吸取、创立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保持实验教学体系的“与时俱进”。把主体教育理论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实验教学。确实做到坚持一人为本,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探索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从原来单向灌输学生怎么做,转化为由学生在实训中通过正、误两种操作结果的比较,扮演“教”与“学”双重角色,双向、互动、渐进式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基础会计学教学探索与实践改革的总体思路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水平即办学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的永恒主题,也是课程建设最重要的基础建设。为此,我们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本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为主讲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和成长环境,有计划的选派教师往高水平院校进修,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落实以老带新制度,对刚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安排指导教师给予指导,实行一对一帮扶;安排青年教师去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实习锻炼,或直接聘请会计界资深人士到学校讲学,提供互动交流的实践学习机会,以提高教师实践业务能力。

(二)准确把握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改革,应根据各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置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妥善处理好本课程与后续会计学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反映会计研究的新成果、体现会计学科的新发展,力求在内容体系上有所创新。目前国内流行的按会计要素来讲述基本经济业务核算的体系安排,往往使刚刚接触会计学的学生对该部分内容难以理解和掌握。根据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这部分内容宜变更为按企业基本经济业务发生的本来面貌,以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主线,来讲授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核算方法,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便于学生领会复式记账原理的运用过程,有助于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施行。

(三)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基础会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课程。根据这门课的特点教学中必须改变过去从课堂到课堂,从书本到书本的满堂灌的形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课程采用了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采用小组课堂案例教学与课外练习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法,注重教学内容案例化,强调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平衡发展,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第一,采用案例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会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会计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内容较多,为后续会计系列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由于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专业的背景知识比较欠缺,确切地把握某些原理和专业词汇存在困难。因此在讲授基本原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结合实例、联系生活启发讲解,通过案例或通俗的实例启发,讲清楚其中的道理。第二,情景模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会计学》是学生碰到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专业知识的储备,甚至有些学生对企业没有一点概念,如果单靠头脑想象,教学就会变的枯燥无趣,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介绍企业之前安排一定学时让学生到实践基地参观、或者制作选取合适的影视资料,让学生对企业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在基本技能训练方面,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也非常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如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完全可以根据班级人数确定小组,分配不同岗位,协作完成开票、收款、发货、记账等一系列工作,通过这种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兴致高涨,气氛活跃,解决了课堂上不易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也锻炼乐学生的胆量、口才等。第三,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不可分割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舍弃另一方而独立存在。针对学生初学《基础会计学》的情况,分别在“凭证”、“账簿”章节讲解结束后,交叉进行课内实验,模拟一个企业进行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编制科目汇总表、结账、对账、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基本业务处理,做到系统性的认识。根据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缺乏的状况,为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学会用基本的会计知识管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安排学生个人生活账记录教学大作业。根据教学进度活动内容包括:每个同学根据自己日常生活情况收集、保留的相关原始凭证;自行设置会计科目和相关账户,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其他相关账户;月末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月度收支表。课程组经过集体讨论制定本次活动日程安排、组织方案、评分标准等,最后经过课程组教师集体评价,评出本专业一、二、三及优胜奖,由任课教师及实验老师共同总结并颁奖,本次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受到同学的欢迎,同学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第四,改革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校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的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在考试目的上,注重学生作为“人”的发展,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考试内容上,从“重书本知识”转向“重实践创新”,在考试中增加能力考核的比例;在考核形式上,实现从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运用多种-3aSt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拟订的学生总评成绩构成为:期末考试实行百分制,占70%,以实务操作为主的日常考核,占总成绩30%。在日常考核中,采用开放式的考核方法,以现用的《基础会计学综合模拟实训》的内容为主,在专职实训教师的辅导下,要求学生完成基础会计学的实务操作技能练习,掌握凭证、账簿、报表的基本填写和编制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对实训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这种考核方式,旨在提高教师对实务教学内容的重视和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以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务操作能力的实践型、应用型人才,更好的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

(四)加强教科研力度 努力提高课程组青年教师的教研能力,争取青年教师每年发表教科研论文l一2篇,争取获得省级或院级教科研课题立项,另外,加强高校间合作及国内外学术交流,使青年教师在教科研方面尽快成长起来。在现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讨论式、模拟情境式等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中加入2-3次实际企业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倡研究性、协作性学习,让学生参加科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及团队意识。在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了使会计学生真正参与企业管理,要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融入不同企业背景知识介绍,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单位参观,了解企业的基本生产工艺与流程,增加感性认识,导论以会计史引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以实际案例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每学期安排2-3论题,让学生分组撰写小论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沟通能力及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萍、刘太平、饶永华:《课程教学模式探讨》,《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4期。

第7篇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课程设置

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的培养目标、生源层次与就业方向等都和本科院校的会计教学有所不同,其中存在培养目标重点不够突出、课程设置不科学、实训手段较为欠缺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当代我国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分析,详细的阐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我国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以“考证”为导向,重证书,轻能力:我国高职院校从十多年前就开始实行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自这一制度实行以来,为高职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将高职教育与市场需求顺利的接轨,但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这一制度也开始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主要问题是部分高校完全将“考证”作为导向,重证书、轻能力的现象过于严重。很多高职院校一味的追求考证过级率,并将其作为教学效率的重要考核标准,因此,很多高职院校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并整合教学内容,将考证内容作为专业课程内容的前提。

(二)专业课程设置趋同化:近几年来,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开始采用 “宽基础”、“工作过程导向”及“学习领域”等新的课程模式,试图打破传统的课程模式并实现新型科学课程体系。但根据实际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依旧没有得到较好的改进,没有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单一的课程模式,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对其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通常由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构成,其设置内容基本与本科院校没有差别,无法体现出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极个别高职院校虽采用了模块式课程设置,但只是表面上的形式变化,其根本内容还是一样,缺乏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且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无法适应当前社会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

(三)专业课程内容准则化: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这项新准则的颁布代表着我国会计核算制度将面临重大改革,将拉近我国会计会计准则与发达国家会计准则的差距,同时也标志着我国会计事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要求会计专业中的某些传统行业课程相继取消,例如《工业会计》、《商业会计》等,以此来顺应时代的潮流和国际会计行业的发展。而实际上,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都一样,难以体现会计行业的特色。

(四)课程结构不够科学合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的会计专业的课程结构不够合理,主要是“两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不协调。这其中又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不合理、各项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不够合理、课堂教学与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不合理。课堂教学的课时远远大于实践课程的课时,因此,导致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实践技能失调。

二、对高职会计课程设置的建议与思考

(一)将考证与就业科学的结合,并以就业为向导:随着时代的发展,各行各业技术的不断更新,要求会计行业也对其职业技能进行创新与完善。因此,当代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应改变以往以考证为导向的课程设置,而应该主要将就业作为课程设置的导向,以此来适应社会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以此为主要目标。与此同时,还应不断的改善现有的职业考证制度。

当代高职院校的会计课程设置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将职业能力作为课程设置的前提和有力依据,努力构建能够充分体现会计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为我国提供新型的高技能会计人才创造有力条件。

(二)课程设置应充分体现地区行业特色:高职院校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其具有强烈的职业性、地区性以及行业性。因此,高职教育必须根据其自身特点将课程设置归类,并按照职业群体、地区特点、行业特点等多方面进行调整,在培养学生通用技能的同时注重其地区行业职业技能的培养。

(三)根据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和需要及时调整课程内容: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空前迅猛,社会各界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应根据市场的反映情况对其课程设置进行更新和调整。

三、高职会计课程设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市场性原则:市场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环境,市场所反映的需求也是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重要依据。

(二)针对性原则:该针对性主要是指行业的针对性以及岗位的针对性。

(三)灵活性原则:当代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打破传统单一的模式,而应具有灵活性,这主要是指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紧紧围绕着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来选择课程内容。

(四)前瞻性原则:所谓前瞻性原则,是指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适度超前。

总结: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生源层次、就业方向均与本科院校有所不同。在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中的会计专业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列的问题,其中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最为突出。因此,本文就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的课程设置问题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与建议,望有关人士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