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酒店实习手册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15:05:28

序论:在您撰写酒店实习手册个人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酒店实习手册个人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顶岗实习;设计;实践

从市场需求和教育部文件精神来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终极目标的重要途径。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在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总结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结合自身实际,对本校酒店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进行了设计和实践。

一、顶岗实习的性质

顶岗实习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本次教学实习安排在大一下学期,即学生初步认识所学专业之后、深入学习专业技能之前,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即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专业相关单位(酒店)的实际工作岗位上从事服务和行政管理等一线工作。

二、顶岗实习的目标

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切身感受企业文化,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亲身实践职业技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充分认识自身优势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做出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丰富工作经验,强化实践能力,在日趋激烈的人才市场上,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三、顶岗实习的任务

结合所学理论知识,深入实际了解酒店业的经营管理、部门设置及职责;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服务意识;熟悉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部门的岗位设置及要求,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熟练掌握前厅、客房、餐饮服务等岗位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技能,提高服务水平;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交际技巧和营销技巧;锻炼并提高自身英语应用(包括听、说、写)能力。

四、顶岗实习的流程设计

1准备阶段(2010年3月)

认真做好企业调研,慎重选择实习单位。本次实习地选在长三角地区,因为该地区酒店业发展迅速,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大,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召开,酒店企业接收实习生的机会多。学院在尚没有酒店企业资源的情况下,选择与上海亚湾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专业提供酒店业人力资源配置服务和管理的机构,与多家知名酒店企业长期合作,信誉度高)合作,该公司为学院选择了上海、苏州、宁波的11家四星级以上酒店企业。

做好实习动员和职前培训工作。学院向实习生家长发送了“告家长书”,引导他们认识高职教育的本质特点,获得他们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支持和理解。召开了实习动员大会,向实习生发送了“实习生管理手册”和“实习生100问”,对他们提出明确要求,帮助他们正确预见实习中的各种困难。亚湾公司组织培训专员对全体实习生进行了职业道德、餐饮及客房服务技能和酒店英语的岗前培训。

其他准备工作。学生填写实习申请表,体检、参加酒店面试,具体确定实习学生名单及其实习单位和岗位;学院与学生签订实习协议书,并制定出详尽的实习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0年4月-2010年10月)

全体实习生按照实习实施方案规定,赴酒店开始顶岗实习。

对实习生的具体要求为:在实习期间必须严格按照实习计划的安排和规定全面完成实习任务;严格遵守国家法令和实习酒店的各项规章制度;保持与学校的联系,每周至少与校内指导教师联系一次,汇报顶岗实习情况;确保安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因违规违纪被实习单位退回学校,或擅自离开实习单位的,严格按照学院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处罚;必须坚持每周填写《顶岗实习周志》,实习结束时填写《顶岗实结报告》。

酒店、亚湾公司和学院三方联合对实习生进行日常管理,形成以酒店管理为主,学院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学院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配合实习酒店和亚湾公司,落实巡查、指导及监管工作。选取学生负责人,做好实习酒店、亚湾公司及学院与实习学生之间信息的上传下达工作。

3总结和表彰阶段(2010年11月)

学生上交《顶岗实习手册》,学院会同实习酒店、亚湾公司相关人员,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考核和成绩评定。考核成绩从顶岗实习周志、顶岗实结报告、实习酒店鉴定、奖惩情况4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并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计分,成绩计入学生成绩登记册。

综合评分标准为:顶岗实习周志填写情况占20%;顶岗实结报告完成情况占30%;实习酒店鉴定占40%;奖惩情况占10%。

顶岗实成绩=顶岗实习周志×20%+顶岗实结×30%+实习酒店鉴定×40%+(奖励情况-处罚情况)×10%。

五级为:优(≥90)、良(89―80)、中(79―70)、及格(69―60)、不合格(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实习成绩按不合格处理:①严重违反实习纪律,被实习单位终止实习或造成恶劣影响;②无故不按时提交实习手册或其他规定的实习材料;③无特殊原因,实习未达到规定时间。

成绩不合格者,必须在下一年内申请重修实习。重修随相应班级进行,所需一切费用均自理。

最后,召开顶岗实习经验交流会,表彰顶岗实习先进集体和个人

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本次实习实践,是在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总结兄弟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结合自身实际,对顶岗实习的首次探索和尝试,学院实习研究和领导小组会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及实际的实习效果,及时调整顶岗实习方案,以期取得理想的实习效果,确保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招建贞.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设计与探索.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第2篇

(一)校企合作还停留在比较低的层面

虽然签了非常漂亮的合同,也似乎看到了美好合作的未来,但大多数的校企合作还停留在零星的参观企业、与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学生临时加班、校园招募宣讲等。由于学校教师与酒店管理层合作着眼点有差别,各方对对方的业务理解也不够深入。学校大多在科研和技术开发研究方面积累不够,缺乏服务意识,对于企业需解决的问题缺乏研究和解决能力,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能力有限。以下三个方面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1.教学理念不够对接

酒店内部的培训一般着重在三个方面:态度、技能、知识,而其中“态度”是重中之重,百分之六十的酒店内部培训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它主要包括个人素养(信念、积极、热情、献身、诚信、乐观等等)的培训和服务意识的培训。而这些,是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里看不见的,是非常欠缺的。

2.教学内容不够接轨

虽然校企合同上都会写着“酒店应尽可能向校方提供相关教学资料”,但是出于对自身酒店品牌和培训资料的保护(一般国际大型酒店集团对此管理非常严格,禁止影印、留存、下载该类资料),给到学校的一般只是关于企业品牌或文化的推荐资料,而真正用来培训员工的SOP(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标准工作流程)、TrainingBooklet(培训手册)和InternalAuditing(内部审计手册)都不会提供,而这些,可以为学生建立酒店秩序感、严谨感、素质感和博大精深感,而且,比现行的教科书更实用和先进。

3.教学方法不够对接

相较于酒店内部的培训师,学校的老师的教学方法还是“单向沟通”较为多见,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对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国际品牌的酒店专职培训师一般经过专门培训,会充分注重成年人学习的特点,着重强调“听不如说,说不如做,做不如你来教”的实践理念,设计大量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讲述、团队演示、集体游戏,采用双向交流进行教学,着重培养酒店人的沟通、组织、团队建设等能力。这和学校教师普遍使用的单向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酒店没有进行有效的初期情感干预

根据本人多年酒店工作经验发现,高校学生产生抵触和厌倦的情绪一般在实习期的第二个月。随着对酒店的深入了解,他们突然发现怎么一天到晚都这么机械地重复着最基层的劳动,怎么自己学了一个月还是笨手笨脚老挨批评,原来老嘲讽他们防着他们的领班只是个中专毕业,气度非凡的老总以前只不过是厨房里的张三李某,人事部说了想当管理层至少要三到五年,那些内部培训都是给正式员工参与的……一切都和想象中不一样。酒店此时的角色非常重要,要及时给予实习生态度、情感的干预。不过很可惜,这样的干预各酒店都进行的非常少,因为大多数酒店认为经过了最初的入职培训,学生们就基本等同于新员工了,而忘记了这是一批从来没有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充满工作激情同时又有点敏感自大的矛盾综合体。

(三)流于形式的实习评估表

实习评估表是学生在酒店里实习情况最直接的反应,但高校现行的实习评估表基本都是用开放式点评来模糊地表达这个学生在他的某个领导眼里是好还是一般。由于没有使用SMART原则进行编写,(SMART,目标管理原则。S=Specific(明确性)、M=Measurable(可衡量性)、A=Attainable(可达成性)、R=Relevant(相关性)、T=Time-bound(时限性)实习评估表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都太强,既不能让学生知道自己哪里强哪里弱,也不利于校方及时发现问题并有的放矢地调整教学。

二、提高校企合作有效性的建议

(一)调整学生心态

“态度决定一切”,任何一家国际知名酒店品牌的入职培训都会提到这句话,也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可以随时感悟的。心态调整不是一朝一夕事情,而是需要全面、全员的参与和投入。在调整学生心态方面,笔者有以下建议:

1.入学初期,新生需强制性参加“入职心态及职业规划”的专项培训,由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和酒店方专职培训师答疑解惑,主要告诉学生们该行业需要什么心态才能胜任职业经理人、学生们学习中各个阶段会遇到的心理障碍及如何应对,碰到问题应如何处理等。

2.课堂上,各专业老师都应随时结合授课内容,传输积极的心态理念,潜移默化地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有利于培养健全人格、合乎要求的专业工作者。老师们也应走出去,参加原汁原味的品牌酒店内部针对职业经理人素养态度的专项培训,从而转变自身的观念。

3.课后,要定期请进来酒店的专职培训师和管理人员,用自己的故事和管理经验向学生传输积极的心态和服务意识,树立榜样,建立信心。

4.课余,可引导学生多浏览网上酒店论坛和相关网站,多了解酒店业发展的大环境,多参与行业交流贴的讨论,提前接触真实的酒店环境。

(二)深化校企合作,与品牌酒店接轨

改革高校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酒店高管走进来,专业老师走出去”的办法一直是大家推崇的,也是有效的。但要更高效,需要切实落实其中的细节,列举一二如下:

1.品牌酒店要提供适当的内部学习资料,不仅仅只是企业品牌或文化的推荐资料,也要提供SOP(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标准工作流程)、TrainingBooklet(培训手册)和InternalAuditing(内部审计手册),可以为学生建立酒店秩序感、严谨感、素质感和博大精深感,从而对这个行业产生兴趣和充满信心。至于版权问题,应通过合作的酒店按照内部程序向其总部进行申请,写进合作协议里。这并不是非常难以办到的事,只是双方对业务和需求都不甚了解。另外的问题就是任课老师如何和酒店培训师配合将这些知识融入到已有课程中,比如酒店的企业文化,在进行《酒店管理与决策》、《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店情景英语》等专业课授课时,除了使用必要教材,应该增加合作酒店的介绍视频、酒店对外宣传活动光盘、酒店宣传中英文小册子等;也可轮流派学生提前感受酒店新员工的入职培训,从中体验酒店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也可定期派酒店管理人员进行宣讲,提供企业文化方面的专项培训,让学生尽早了解酒店。

2.关于一些合作细节,应该定量定性的出现在合作协议里,例如“酒店方定期安排学生在岗培训、每年接受专业教师到酒店挂职锻炼、校企管理层定期交流、学生参与酒店职工生活、校内技能课程由酒店方代训、酒店方组织资深经理人与学生进行交流”等细节可以由双方协商制成计划表,详细列出各项目的时间、地点、负责人、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何种目的、重复频率等,写入合同,有利于双方提前安排,特别是品牌酒店,很看重计划,确定了的计划不会因为更换老总或更换部门负责人而改变。

3.“专业老师走出去”是非常必要的,建议可以从总办见习助理开始,先了解和熟悉酒店的架构和运作,再到各个岗位见习,可参照“酒店培训管理生项目”(HotelManagementTraineeProgram)进行培训,然后再参加该酒店的所有层级的培训,目的就是了解和思考酒店职业经理人素养培训着重在于“态度、管理技能、沟通、团队精神”、教学理念应该更侧重于思想和态度的灌输、教学内容应与酒店培训材料相结合才能让二者契合度更高、“双向式交流”的教学方法会更加适合打造应用型的人才。

(三)酒店要对高校学生在实习期内的态度、情感进行有效的初期干预

酒店应意识到这是一群没有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充满工作激情同时又敏感自大的矛盾综合体,他们恨不能每个部门都跑遍,一年就当上个“官”,这都不符合实际。一般新人半个月完成在岗培训,一个月能独立工作,第二、三个月是技能不断重复以得到加强和巩固,这也是心生厌烦、信念动摇的时刻。酒店可实施以下措施进行态度和情感的初期干预:

1.酒店人力资源部应每半个月致电或约谈实习生的直接上司,调查实习生的实习情况,了解是否有异常发生,并进行必要干预。

2.每半个月组织一次实习生大会,由酒店人力资源部组织,邀请校方负责老师前往。主要会议内容为总结前期实习情况、就值得表扬的人和事及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宣讲、现场听取学生意见并记录(下次会议将跟进解决的情况)、校方老师与学生互动(酒店方可回避),最后是酒店方和校方老师的私下交流。这样的平台帮助学生舒缓压力、宣泄情感,也能让酒店方和校方都合力来解决出现的问题,起到初期干预的效果。

3.酒店人力资源部可专设一个“实习生信箱”,并告知实习生如果出现问题应及时和某个对接人联系。

4.酒店人力资源部就每次的实习生调查情况写成报告,通过邮件的方式上报总经理,平抄各部门经理和实习生的直接上司,虽然这邮件只是例行公事,但无形中对实习生的直接上司是一种压力,在管理上也会尽心一些。

5.酒店人力资源部要积极组织实习生参与本酒店的活动和培训,让他们能够在心灵和情感上更快地融入集体。

(四)实习评估表应使用SMART原则由校企双方进行编写

为了定性定量,避免个人主观臆断,实习评估表可以由校企双方采用SMART原则进行编写,主要参照酒店方的SOP(标准工作流程)和TrainingBooklet(培训手册),并借鉴正式员工转正时的考核表,同时邀请酒店方点评其距离“职业经理人”应进一步培养的素质。这样不仅学生本身知道自己的优势与差距,同时也能让校企双方协商制定更具体、细化的教学实习目标,有利于修正课程体系,真正做到教与学的有的放矢。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分阶段呈现一个真实的酒店给学生,让其心理逐步适应,减少不适感和无从感,就不会在实习的时候感觉“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从而减少流失率,提高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三、结语

第3篇

酒店概况:上海希尔顿大酒店已有---年的历史了,酒店在--年被评为--酒店,酒店设有各类客房,其中有豪华四套间,豪华双套间,商务标间,普通标准间,设有先进的电话通讯设备IDD,DDD程控系统,科学高效的语音信箱系统和中央空调以及免费宽带(30兆)上网。商务楼层豪华方便舒适,与其配套的有:全天24小时服务的中,西餐厅,大堂酒吧,欧美风格的中世纪酒吧高雅温馨,设备先进的商务中心可为您复印,传真,电传,打字及文秘业务。中西餐厅和卡拉OK包间是您享受世界名吃,国内佳肴和浪漫情怀的好去处,而具有多功能的锦绣厅和翠岩厅是您举办宴会及大型自助餐会的理想场所。酒店内有先进组合音箱的迪斯科舞厅,乒乓球俱乐部,标准英式台球室,丰富多彩的娱乐设施为您的旅居生活增添情趣。室内游泳池,健身房,按摩室,桑拿浴室,美容室将使您拥有健康的体魄和青春焕发的容颜。购物中心为您提供日用百货,工艺品,丝织品,食品烟酒等。

我被分到了中餐厅——“这是酒店餐饮部门中最辛苦的部门!”还没有开始工作,就听到旁边有人在私下这么向我们告诫着。看来,我得真的要做好思想准备才是啊!

中餐厅的工作确实如前人所说——“辛苦!”酒店没有给服务员们制定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描述,尽管这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关键的一环,在员工的印象中,自己的工作就是每天听从领班的下达任务,随时准备着听从领导的指挥,没有固定的活干,或者说只要有需要,服务员什么都能干!摆台、折口布、传菜、上菜、撤台这些所谓的必须做的本职工作外还得兼职勤杂工,什么扛桌子椅子、铺地毯等一些脏活、重活、累活都是我们服务员们的事情。下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找个地方坐下了休息一下。令人向往的人性化管理和残酷的实际之间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

员工代表着整个酒店的形象,这是酒店VI设计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好的员工制服不但能使得员工更加精神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员工制服更体现出一个企业的一种内在的文化,没有文化的企业如同一个人没有了灵魂,那只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罢了,缺少了士气的企业又何来效益呢?

不过令我感到高兴的是,酒店的员工大都都是那样的热情友好,他们并没有因为我们是实习生而对我们冷漠生硬,在劳累之余,同事们的一个甜美的微笑,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辛苦了”都会让人感动,看来还是员工自己最能够了解大家的心情,因为他们能站在员工自己角度来看问题,因为他们讲述的是“老百姓的心里话。”这也是酒店上层领导所最缺乏的素质之一!

第4篇

关键词: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提高;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2

一、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自从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提出举世闻名的“做中学(Learning-by-doing)”原则,对知与行的关系进行了论述。这一理论广泛应用于针对成年人的教育培训中,也在应用型教育中得到逐步应用与完善,例如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亦是如此。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酒店业的产业规模每五年增长50%以上。截止2012年,中国星级饭店数量近20000家,客房总数超过200万间,从业人员逾500万人,新增岗位30万,预计2015年,中国星级酒店客房综述将增至500万间。饭店行业的快速发展激起众多高等院校积极培养饭店服务管理人才,而饭店服务管理人才的高技能性特质和学校实践场地的稀缺性又顺理成章地催生了校企合作这一模式。这一模式无疑是双赢的,既让高校顺应了人力市场需求和解决了实践场地稀缺问题,又为酒店提供了充足的后备人才。但是情况表明,虽然不乏很好的实习基地,但高校学生普遍不喜欢酒店,并且学生普遍在实习期就表现出不满意的状态,酒店的高校毕业生流失率高,造成酒店越来越不敢用高校毕业生,认为他们“眼高手低”,反而宁愿用中职高职生,认为他们更“接地气”。

二、影响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有效性的因素

(一)学生的心态

受我国传统“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观念的影响,许多人认为从事酒店行业就是低三下四地伺候人,酒店工作没有技术含量,这让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特别是家长们情何以堪,当初学习酒店专业只是为了获取一张文凭。通常,人们认为职业教育最高层次一般定位于专科,这使职业教育本身在人们心目中就地位低下。特别是到了酒店实习或工作后, “别人吃着,你站着”所导致的心理落差,工作的高机械化,社会地位的低下,加之管理人员的不够友好,都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这种挫败感很容易驱动其抵制实习或毕业就转行。

(二)校企合作还停留在比较低的层面

虽然签了非常漂亮的合同,也似乎看到了美好合作的未来,但大多数的校企合作还停留在零星的参观企业、与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学生临时加班、校园招募宣讲等。由于学校教师与酒店管理层合作着眼点有差别,各方对对方的业务理解也不够深入。学校大多在科研和技术开发研究方面积累不够,缺乏服务意识,对于企业需解决的问题缺乏研究和解决能力,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能力有限。以下三个方面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1.教学理念不够对接。酒店内部的培训一般着重在三个方面:态度、技能、知识,而其中“态度”是重中之重,百分之六十的酒店内部培训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它主要包括个人素养(信念、积极、热情、献身、诚信、乐观等等)的培训和服务意识的培训。而这些,是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里看不见的,是非常欠缺的。

2.教学内容不够接轨。虽然校企合同上都会写着 “酒店应尽可能向校方提供相关教学资料”,但是出于对自身酒店品牌和培训资料的保护(一般国际大型酒店集团对此管理非常严格,禁止影印、留存、下载该类资料),给到学校的一般只是关于企业品牌或文化的推荐资料,而真正用来培训员工的SOP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标准工作流程) 、 Training Booklet(培训手册)和Internal Auditing (内部审计手册)都不会提供,而这些,可以为学生建立酒店秩序感、严谨感、素质感和博大精深感,而且,比现行的教科书更实用和先进。

3.教学方法不够对接。相较于酒店内部的培训师,学校的老师的教学方法还是“单向沟通”较为多见,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对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国际品牌的酒店专职培训师一般经过专门培训,会充分注重成年人学习的特点,着重强调“听不如说,说不如做,做不如你来教”的实践理念,设计大量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讲述、团队演示、集体游戏,采用双向交流进行教学,着重培养酒店人的沟通、组织、团队建设等能力。这和学校教师普遍使用的单向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三)酒店没有进行有效的初期情感干预

根据本人多年酒店工作经验发现,高校学生产生抵触和厌倦的情绪一般在实习期的第二个月。随着对酒店的深入了解,他们突然发现怎么一天到晚都这么机械地重复着最基层的劳动,怎么自己学了一个月还是笨手笨脚老挨批评,原来老嘲讽他们防着他们的领班只是个中专毕业,气度非凡的老总以前只不过是厨房里的张三李某,人事部说了想当管理层至少要三到五年,那些内部培训都是给正式员工参与的…… 一切都和想象中不一样。酒店此时的角色非常重要,要及时给予实习生态度、情感的干预。不过很可惜,这样的干预各酒店都进行的非常少,因为大多数酒店认为经过了最初的入职培训,学生们就基本等同于新员工了,而忘记了这是一批从来没有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充满工作激情同时又有点敏感自大的矛盾综合体。

(四)流于形式的实习评估表

实习评估表是学生在酒店里实习情况最直接的反应,但高校现行的实习评估表基本都是用开放式点评来模糊地表达这个学生在他的某个领导眼里是好还是一般。由于没有使用SMART原则进行编写,(SMART, 目标管理原则。S=Specific(明确性)、M=Measurable(可衡量性)、A=Attainable(可达成性)、R=Relevant(相关性)、T=Time-bound(时限性)实习评估表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都太强,既不能让学生知道自己哪里强哪里弱,也不利于校方及时发现问题并有的放矢地调整教学。

三、提高校企合作有效性的建议

(一)调整学生心态

“态度决定一切”,任何一家国际知名酒店品牌的入职培训都会提到这句话,也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可以随时感悟的。心态调整不是一朝一夕事情,而是需要全面、全员的参与和投入。在调整学生心态方面,笔者有以下建议:

1.入学初期,新生需强制性参加“入职心态及职业规划”的专项培训,由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和酒店方专职培训师答疑解惑,主要告诉学生们该行业需要什么心态才能胜任职业经理人、学生们学习中各个阶段会遇到的心理障碍及如何应对,碰到问题应如何处理等。

2.课堂上,各专业老师都应随时结合授课内容,传输积极的心态理念,潜移默化地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有利于培养健全人格、合乎要求的专业工作者。老师们也应走出去,参加原汁原味的品牌酒店内部针对职业经理人素养态度的专项培训,从而转变自身的观念。

3.课后,要定期请进来酒店的专职培训师和管理人员,用自己的故事和管理经验向学生传输积极的心态和服务意识,树立榜样,建立信心。

4.课余,可引导学生多浏览网上酒店论坛和相关网站,多了解酒店业发展的大环境,多参与行业交流贴的讨论,提前接触真实的酒店环境。

(二)深化校企合作,与品牌酒店接轨

改革高校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酒店高管走进来,专业老师走出去”的办法一直是大家推崇的,也是有效的。但要更高效,需要切实落实其中的细节,列举一二如下:

1.品牌酒店要提供适当的内部学习资料,不仅仅只是企业品牌或文化的推荐资料,也要提供SOP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标准工作流程) 、 Training Booklet(培训手册)和Internal Auditing (内部审计手册),可以为学生建立酒店秩序感、严谨感、素质感和博大精深感,从而对这个行业产生兴趣和充满信心。至于版权问题,应通过合作的酒店按照内部程序向其总部进行申请,写进合作协议里。这并不是非常难以办到的事,只是双方对业务和需求都不甚了解。另外的问题就是任课老师如何和酒店培训师配合将这些知识融入到已有课程中,比如酒店的企业文化,在进行《酒店管理与决策》、《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店情景英语》等专业课授课时,除了使用必要教材,应该增加合作酒店的介绍视频、酒店对外宣传活动光盘、酒店宣传中英文小册子等;也可轮流派学生提前感受酒店新员工的入职培训,从中体验酒店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也可定期派酒店管理人员进行宣讲,提供企业文化方面的专项培训,让学生尽早了解酒店。

2.关于一些合作细节,应该定量定性的出现在合作协议里,例如“酒店方定期安排学生在岗培训、每年接受专业教师到酒店挂职锻炼、校企管理层定期交流、学生参与酒店职工生活、校内技能课程由酒店方代训、酒店方组织资深经理人与学生进行交流”等细节可以由双方协商制成计划表,详细列出各项目的时间、地点、负责人、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何种目的、重复频率等,写入合同,有利于双方提前安排,特别是品牌酒店,很看重计划,确定了的计划不会因为更换老总或更换部门负责人而改变。

3.“专业老师走出去”是非常必要的,建议可以从总办见习助理开始,先了解和熟悉酒店的架构和运作,再到各个岗位见习,可参照“酒店培训管理生项目”(Hotel Management Trainee Program)进行培训,然后再参加该酒店的所有层级的培训,目的就是了解和思考酒店职业经理人素养培训着重在于“态度、管理技能、沟通、团队精神”、教学理念应该更侧重于思想和态度的灌输、教学内容应与酒店培训材料相结合才能让二者契合度更高、“双向式交流”的教学方法会更加适合打造应用型的人才。

(三)酒店要对高校学生在实习期内的态度、情感进行有效的初期干预

酒店应意识到这是一群没有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充满工作激情同时又敏感自大的矛盾综合体,他们恨不能每个部门都跑遍,一年就当上个“官”,这都不符合实际。一般新人半个月完成在岗培训,一个月能独立工作,第二、三个月是技能不断重复以得到加强和巩固,这也是心生厌烦、信念动摇的时刻。酒店可实施以下措施进行态度和情感的初期干预:

1.酒店人力资源部应每半个月致电或约谈实习生的直接上司,调查实习生的实习情况,了解是否有异常发生,并进行必要干预。

2.每半个月组织一次实习生大会,由酒店人力资源部组织,邀请校方负责老师前往。主要会议内容为总结前期实习情况、就值得表扬的人和事及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宣讲、现场听取学生意见并记录(下次会议将跟进解决的情况)、校方老师与学生互动(酒店方可回避),最后是酒店方和校方老师的私下交流。这样的平台帮助学生舒缓压力、宣泄情感,也能让酒店方和校方都合力来解决出现的问题,起到初期干预的效果。

3.酒店人力资源部可专设一个“实习生信箱”,并告知实习生如果出现问题应及时和某个对接人联系。

4.酒店人力资源部就每次的实习生调查情况写成报告,通过邮件的方式上报总经理,平抄各部门经理和实习生的直接上司,虽然这邮件只是例行公事,但无形中对实习生的直接上司是一种压力,在管理上也会尽心一些。

5.酒店人力资源部要积极组织实习生参与本酒店的活动和培训,让他们能够在心灵和情感上更快地融入集体。

(四)实习评估表应使用SMART原则由校企双方进行编写。

为了定性定量,避免个人主观臆断,实习评估表可以由校企双方采用SMART原则进行编写,主要参照酒店方的SOP(标准工作流程)和Training Booklet(培训手册),并借鉴正式员工转正时的考核表,同时邀请酒店方点评其距离“职业经理人”应进一步培养的素质。这样不仅学生本身知道自己的优势与差距,同时也能让校企双方协商制定更具体、细化的教学实习目标,有利于修正课程体系,真正做到教与学的有的放矢。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分阶段呈现一个真实的酒店给学生,让其心理逐步适应,减少不适感和无从感,就不会在实习的时候感觉“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从而减少流失率,提高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四、结语

校企合作是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普遍使用的教学模式,在推行中存在很多值得完善的地方,例如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健全人格、良好心态的学生;积极深化校企合作,改革教学理念、借鉴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工作初期的情感干预、配合定量定性的实习评估等等,都是依靠全员(校方、酒店方、学生)、全方位、全心投入地提高校企合作有效性的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郑小莹.高职涉外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培养教学模式改革[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8(4):62.

第5篇

[关键词] PDCA 绩效 实习管理 模式

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是教学大纲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符合我国教育方针中教育与劳动相结合以及教育“三个方向”的要求。通过实习环节,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提升其专业技能、环境适应力及综合素质,在验证理教学效果的同时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领悟;对实习企业(酒店)而言,则有利于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培养后备人才,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提高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及市场竞争力;对学校而言,则有利于专业建设,提高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

一、传统实习管理模式现状

随着旅游教育的发展,酒店管理专业在校生人数激增,就业面临较大压力。但与此同时,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注重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于是出现了“大学毕业就业难,用人单位求贤难”的两难困境。传统的“粗放式”的实习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实习管理的指导思想及观念亟待更新与整合。传统实习管理模式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实习主体间关系松散

学校、学生、企业三者都属于实习主体范畴,如何合理的、卓有成效的完成实习应是三者的共同目标。但在传统实习管理模式下,学校安排实习、学生参加实习,企业接受实习,三者的被动多于主动,未能形成“三赢”局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实习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学校、学生、企业三者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即“实习产品”是由三者共同生产的,同时又呈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其投入、产出与三者都有紧密联系,实习主体之间的松散关系势必会影响实习绩效。

2.实习管理过于集中

传统的实习管理模式强调集中管理,一般由院(校)、系(部)、教研室统一负责组织管理,指导教师未能得到合理授权,未能实质性的参与到实习管理中去,其主观能动性难以充分发挥,事无大小均需院(校)、系(部)、教研室处理,导致信息反馈迟缓,处理不及时,管理效率较为低下。

3.实习管理体系不完备

传统的实习管理模式仅仅把实习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忽视实习教学规律,不注重总结反馈,使得许多重复性的工作未能标准化、局部需要不断调整的项目缺少指导原则,造成实习管理既无标准可循,又无应变机制不利局面。

二、高绩效实习管理模式构建

高绩效实习管理模式系指引入PDCA循环后的实习管理模式。在实习管理中引入PDCA闭环系统,旨在持续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实用性人才,实现人才与市场的零距离,提高办学质量及效益。PDCA循环也称“戴明环”,由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全面质量管理(TQM)中推广应用,它揭示了质量持续改进的原理,表明任何一项成功的管理都必须经历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或改进(ACTION)四个阶段,且四个阶段循环往复,呈螺旋式上升。利用PDCA循环可以将实习管理各阶段的工作具体化、过程化、标准化、原则化,为高绩效的实习创造条件。

绩效高低是实习活动质量的关键标志。绩效可以理解为业绩和效率,高绩效的实习管理模式是将学校、学生、企业三者的发展目标联系起来以获得业绩和效率的一种过程。基于PDCA循环的高绩效实习管理模式基本包括(P)、过程实施(D)、检查评定(C)、结果处理及应用(A)四个环节构成的PDCA闭环系统并不断循环并达到持续提高。

1.目标设定(P)

目标设定阶段主要是根据学校、企业、学生三者的具体要求,为高绩效的实习结果建立目标和过程。该阶段的关键工作是确认影响绩效的要因并制定相应对策,是PDCA循环的启动阶段。其中实习企业选择、管理体系构建、实习协议类型及条款是关键要因。

(1)明确实习企业选择标准

选择恰当的实习企业对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实习企业是实习教学资源的提供者,故实习绩效的高低与实习企业关联度极高。学生是实习的直接参与者与受益者,实习企业的选择必须以是否满足实习教学为基本条件。一般而言,合理的实习酒店应具备下列要件:第一,星级标准。星级标准要高,五星级是最佳选择。虽然星级标准的高低不能完全取代管理水平的高低,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该酒店企业的服务水准与管理能力,是影响实习绩效的关键因素之一。第二,涉外水平。涉外水平高的实习企业从客源对象角度考虑,对实习学生的外语水平有较高要求,有利于学生突破语言关。第三,管理规范化程度。管理规范的实习企业能为学生提供原汁原味的知识与技能,促使学生真正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并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的学识与才能。同时,其管理理念和经营思路又为合理的实环境提供必要保障。第四,集团连锁程度。集团连锁往往是国际知名酒店的竞争举措,有利于创造国际化的氛围,提高学生对国际酒店行业竞争方面的整体认识。第五,企业文化。拥有独特、成熟企业文化的实习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也能够提供各种正规的培训,使学生在其文化氛围的熏陶下逐步提高综合素质。第六,地理区域。地理区域能够反映一个酒店选址的独到性,反映出其管理文化的积淀和战略的深层思考,便于培养学生的宏观思维能力,同时能很好照顾到企业所在地生源的就业。

(2)构建实习管理体系

完备的实习管理体系使得过程实施(D)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具体包括实习组织体系、文档管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总结反馈体系四方面,同时也明确了实习组织的方针和目标。从PDCA循环来看,“全面部署、分层组织、分步实施、整体优化、突出特色”是实习管理的方针和目标,也是实习管理的重要承诺。实习组织与文档管理、质量监控、总结反馈分别与D、C、A相对应,从而确定与实习有关的各种要求,与ISO9000标准条款的相关内容保持一致。

(3)实习协议类型及条款

实习协议明确学校、学生、企业三者的责任和义务,是保障实习顺利开展并获得高绩效的契约性文件。同时,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应另签协议作为实习的补充协议,加强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联系;学校的《学生手册》、企业的《员工手册》应作为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确定实习学生的特殊身份。

2.过程实施(D)

过程实施阶段主要涉及实习组织、文档管理等与实习有关的过程。

(1)实习组织

酒店管理专业实施“三段式”实习组织。主要包括实习准备阶段、在岗实习阶段、实习结束阶段。

实习准备阶段(见图1)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第一,学生生源所在地调查。这一环节要求学生提供完善的个人信息,尤其是家庭所在地详细信息,通过这一举措掌握学生的集中分布趋势,从而为选择实习企业提供较好的参照,一般而言,主要选择生源所在地较为集中的城市,在此地理区域内选择实习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创造实习后即就业的可能性。第二,实习联系洽谈。在符合实习企业的选择标准前提下,联系核实实习企业,就实习期限及实习待遇等关键问题进行蹉商,形成实习协议草案。第三,填写实习志愿表。在实习企业基本确定以后,下一步则要求学生填写实习志愿表,该志愿表既有学生的个人信息,也有本次接受实习的所有实习企业,要求学生按序填写表中志愿,然后按第一志愿、第二志愿……进行汇总,作为分批面试的依据。第四,实习面试。实习面试环节要求学生准备个人简历按第一志愿优先,然后依次类推的原则参加实习前面试。此环节包含实习企业专人介绍企业情况并回答学生问询的过程,在实习企业总体介绍完毕后,进入逐个面试过程,由实习企业来人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经过双向选择来确定实习企业及人选。第五,实习准备。在实习准备阶段主要由教研室负责印刷已成文的各项实习材料(实习计划、实纲等),学生则相应准备实习事宜。第六,实习动员。该阶段包括教师动员和学生动员两部分。教师动员主要召集所有参与实习指导的教师进行动员,强调实习管理各个环节的细节及注意事项。学生动员包括全体学生动员及实习点小组动员两部分,其中全体学生动员主要由教研室安排,强调实习纪律等共性问题,明确实习目的(了解社会、了解行业、了解自己);实习点小组动员主要由各指导教师根据实习点具体情况加以安排,做好指导教师与学生的初步沟通。

在岗实习阶段(见图2)是实习的核心阶段。在本阶段学生真正进入实习环节,开始以准员工身份参与酒店企业的日常运营,要求学生按期完成实习小结、实习日记并服从企业的统一安排,同时也要求实习指导教师认真撰写实习指导记录,及时与学生、酒店进行沟通,反馈并处理相关事宜。

实习结束阶段(见图3)主要由指导教师负责学生自实习点返校事宜,实习生返校后应参加实习报告会进行自我总结并听取后续安排,指导教师则整理学生上交的实习材料、评定实习成绩、实习材料归档及填写实习汇报表。

(2)文档管理

实习文档主要包括学校、指导教师、实习学生、实习企业、顾客五个方面所提供的实习文档资料。对于学校而言主要是与实习企业之间的合作协议、来往函电,既体现了实习管理的规范性,又提供了实习的一手资料;对指导教师而言主要是按期完成实习指导记录和实结,记录实习期间发生的涉及学生、酒店企业之间的各项实习事宜,为今后的实习积累经验;对于实习学生而言主要是提供实习日记、实习小结等材料,明确实习期间的各项得失,为撰写毕业论文准备素材,同时为理论教学提供现实案例;对于实习企业而言主要是提供学生的实习鉴定及学生获得的各类荣誉证书(如优秀实习生等)、实习期间重大接待事宜的合影等,作为对此后实习生的宣传激励材料;对于顾客而言,主要是由实习生提供在企业实习期间各种顾客表扬信或意见书等,以期发现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主要优势与劣势,在以后的实习教学中加以改进或注意。文档管理贯穿于实施阶段(D)的全过程,为学校、学生、企业提供各项绩效控制参数。

3.检查评定(C)

检查评定阶段主要是根据方针、目标和实习要求,对实习过程和实习作为“产品”本身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

(1)实习质量监控

在实习管理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专业教研室、所在系部、主管院(校)长共同组成实习质量监控体系(见图4)并制定应急处理机制。该体系具有鲜明的层级关系和明确的职责权限,指导教师作为与学生、企业接触的“一线人员”,享有最大限度的授权,既利于提高实习管理的针对性,又提高了管理效率,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重复劳动,因为各个层级都能按照既定的方案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只有在事情头绪较多的情况下才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棘手的问题。在质量监控体系中,相关人员均到实习企业进行检查并与学生、实习企业充分接洽,听取汇报及意见、建议并由指导教师写出书面小结,既回顾此前的成绩与失误,解决其中出现的问题,又对后期实习提出新要求及新目标,为学生顺利的、高绩效的完成实习提供参照。

(2)成绩评价体系

实习成绩主要由平时表现、实习日记、实习鉴定、实习报告四部分组成,各部分在总成绩中所占合理比例应分别为10%、30%、40%、20%,以百分制记分后,再以五级分制评定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为保证成绩的公平合理性,成绩评价由实习企业、指导教师、教研室三方加以评判。但在平时表现及实习鉴定方面主要着重于实习企业给出的详细意见,平时表现主要由指导教师根据实习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反馈意见并结合教师对该学生的实习情况认知程度进行评分;实习鉴定则主要由实习企业根据学生的总体表现给予评判。实习成绩各等级的分布比例是实习绩效的直观体现,为处置阶段(A)提供原始依据。

4.结果处理及应用(A)

结果处理及应用阶段主要是对有效的结果标准化,并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以持续改进业绩。该阶段强调实习的总结反馈。

实结反馈既有助于学生相互交流实习体会,将零散的信息分类整理,形成实习经验与技巧,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一定基础,又有利于发现学校教学过程的优点与不足,起到促进教学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能为实习企业的日常管理提供有益的建议,促进其管理水平的再提高。在总结反馈过程中,不同实习企业、不同部门实习的同学将所在企业的管理文化及管理模式、部门的创新点与存在的问题相互间进行交流,既达到了与部门轮岗异曲同工的作用,又将不同企业的管理文化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学生从中汲取知识并拓宽认知范围。通过实结反馈,有利于学校、学生、企业三者巩固已获得的绩效,检视存在的问题,确认要因并制定对策,以便在下一个PDCA循环中加以解决并持续改进。

PDCA循环的引入使得实习管理综合了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双重因素,形成了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高绩效实习管理模式,对持续改进实习教学质量,理清管理思路,提高管理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大海:绩效管理中的PDCA循环.商场现代化,2006年11月(中旬刊)总第485期

[2]韩敏:对高校运用PDCA原理实施绩效考核管理的探讨.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第6篇

关键词:实习管理;问题;PDCA循环法

高职院校学生实习是在校企双方联合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实质是产学合作、联合育人,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增强了专业技能,大大提高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而且还可以为行业提供可以上班就上岗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如何为酒店提供合格的实习生并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也成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问题。笔者就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与河北科技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一些探讨,并运用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管理法,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的循环圈,提高酒店专业实习管理的质量。

一、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社会角色转换不及时。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学生的了解发现,学生对实习的认识及准备还是不到位,不能立即接受自己社会角色的转换。主要表现在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后,不能立即适应“酒店员工”这个身份,通常还会把自己当做是在校学生,不能正确对待酒店服务工作;还有的学生对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学生开始时对顶岗实都充满了好奇与渴望,但在实习过程中却是一种应付的心态。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实习是一次能暂时摆脱枯燥的课堂及考试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可以获得薪酬,展现自我的机会,这种思想导致了他们在实习前,过多地关注酒店的环境与待遇,而忽略了实习的根本目的。

2.酒店培养、管理不到位。对实习酒店而言,实习生还不能成为酒店的一名正式员工,所以对于工资、待遇来说,使用实习生可以节省大量的劳动力成本,酒店除了每月支付比正式员工较低的实习工资以外,通常不会为实习生支付“五险”等其他各项费用。这就出现了有些酒店单从经济收益出发,每年都愿意接受一定比例的实习生,把学生视为廉价的劳动力,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

3.学校管理、考核不到位。从学校层面来说,学校对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存在人员不足的问题,指导老师通常会有较重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负责学生的实习管理工作,有时顾得了这头会忽视了那头,这样会给学生一种学校不关心、不重视他们的错觉。另外,实习酒店主要是在工作期间进行管理,对于8小时工作以外的时间,通常不易把握,所以对学生的管理也会出现空缺。管理上的不到位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对于学生的实习成绩考核问题,有的院校考核标准不太全面,如考核由学校指导老师评定而忽略了学生在企业中的成绩,只重视对实习最终成绩的评定而忽略了学生日常的表现等。

二、PDCA管理循环在酒店实习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PDCA管理循环又称为“戴明环”,其四个英文字母在PDCA管理循环中所代表的含义是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PDCA管理循环转动的过程就是质量管理活动开展和提高的过程,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应用主要体现为:

1.实习计划管理阶段(P)。计划阶段是实习前的准备阶段,是PDCA循环的启动阶段。我们重点需要考虑的是实习基地的选择、实习协议及条款的签订、实习动员的开展。(1)实习基地的选择。实习基地的选择对于顺利开展实习工作至关重要,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来说,学校应多考察几家酒店,从中选择高档、正规并且有实习管理经验的酒店,双方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建立合作关系。在实习生管理方面,高星级酒店也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能针对学校要求及酒店发展制订详细的实习生管理培养计划。而一些低档酒店针对实习生没有建立明确的管理体系,岗位工作职责划分不清晰,学生感受不到相应的重视和尊重,体现不出自身价值,更学习不到先进的管理理念。由此可见,星级酒店具有相当完善的管理体制,会制定合理的实习工资等报酬,会妥善安排学生在酒店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使实习生感受到酒店先进的企业文化,进而增强对酒店行业工作的认可度。(2)实习协议类型及条款。俗话说要“有法可依”,为了保障学生实习顺利进行,我们与行业共同合作制定了《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管理规章制度》,并根据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编制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文本》,其中主要包括校企实习协议、毕业实习指导书、实习工作周记、实习手册、实习指导教师职责、企业顶岗实习鉴定意见、顶岗实习成绩评定等系列文本,并应用于学生顶岗实习全过程,实行顶岗实习有法可依的过程管理。(3)策划实习动员工作。在PDCA管理循环模式下,学校在学生实习前应做好实习动员工作。解读相关的实习协议,明确实习生的权利和义务,解答学生的疑问。有意识地让学生提前做好实习的思想准备,树立学生正确的实习态度。另外,现在学生就业压力很大,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竞争优势,我们可以通过顶岗实习增加学生的工作经验,让学生明白酒店实习对于就业的重要性。此外,我们还会提醒学生实习的目的不是挣钱,不应过分关注个人的经济收入,应更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要求学生学会做事,在做事中学会做人。

2.实习实施阶段(D)。实施阶段是学生在酒店具体的学习工作过程,在这个阶段,学校指导教师要与酒店企业管理人员协调好关系,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学生的实习动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做学生坚强的后盾,并激励学生在实习中锻炼自己、完善自己、不断进步。(1)实施阶段学校主要工作。学生在酒店实习前后,心态变化会比较大,特别是在初级阶段学生心理波动很大,老师通常会成为学生的主要思想依靠,所以老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我们的做法是,由辅导员和实习指导教师送学生到酒店,并帮助学生适应一周左右的实习生活,之后老师会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一般会安排一两名学生干部负责学生的管理和协调,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动态,实习指导教师会两周左右到各实习酒店看望并了解学生实习状况,为了表示学校对学生们的关心,每次老师到实习酒店都会为学生带一些水果、食品,虽然不多,但能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感觉,进而拉近学生和指导老师的距离。酒店与学校相比,其环境更加复杂,学生会面临社会中的各种诱惑,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所以对于初入社会的学生来说会产生很多方面的压力,这时指导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排解学生的思想负担。因此,酒店实习不仅是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方面的考验,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及心理方面的考验。(2)实施阶段酒店主要工作。首先,要注重学生心理角色的转换。酒店应该理解学生的这种心理角色转换,可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召开座谈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部门领导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交流等多途径,使实习生充分感受到酒店的关怀,减少心理落差,增强学生对酒店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工作热情。其次,为学生建立企业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一般是学生工作岗位上的领班、主管,要求企业指导教师担负学生实习期间的学习及工作指导任务,翔实记录学生各阶段工作及表现情况。学生也会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尽快适应实习生活,逐步积累工作经验,并将所学知识逐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在与同学的互相启发和帮助下不断进步。再次,建立公平的待遇。工资待遇方面学生通常会比较敏感,酒店应尽可能保证不同院校实习生的待遇相等,避免学生产生不公平感。最后,合理安排工作。酒店应提供人性化的管理服务,根据学生自身条件和兴趣,合理安排工作岗位,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酒店工作的乐趣。在安排实习岗位上,我们主要让学生体验酒店前厅、客房、餐饮这几个重要部门。我们也建议酒店根据学生的表现及能力,适当考虑设立实习领班、实习主管或助理等一些管理岗位工作,让学生能够接触到酒店管理方面的知识,提高管理能力。

3.实习检查阶段(C)。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实习表现及在实习管理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对实习做出评价。(1)建立实习质量监控体系。在实习管理过程中,酒店管理专业组建由实习指导教师、专业教研室主任、系领导、主管院长组成的实习质量监控体系,并制定质量监控处理机制。这个体系具有鲜明的层级关系和明确的职责权限,各个级层各司其职、明确分工。(2)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我们对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主要体现在学生实习期间的平时表现、实习日志的撰写、企业对学生的实习鉴定、实结报告。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最终成绩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由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共同审核评定,校内指导教师通过检查学生实习日志的记录情况、实习报告的撰写质量来进行打分,这一部分占55%;校外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更加清楚,他们会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写出实习鉴定并做出评价,这一部分占45%,这种多元化的实习评价标准使结果更加公正。

4.实习处理阶段(A)。在此阶段,学校对实习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加清楚,我们将实习管理过程中总结的有效经验及时总结归纳,把问题进行整理备案,作为下一个循环的动力和依据。我们通常会开一个实结交流会,同学将自己所在酒店的企业文化及管理模式、酒店运营管理的创新点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将不同酒店的管理文化进行对比分析,这有利于学生从中汲取知识并拓宽认知范围,这样也会达到与部门轮岗异曲同工的效果。同时要求学生总结归纳实习期间遇到的相关案例,介绍酒店的处理方法,分析其优缺点,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自身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PDCA管理循环的四个阶段缺一不可,如果只有计划没有实施,计划就是一句空话;如果有计划有实施,没有检查,那做的计划和实施的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差错以及差错有多大就无从得知;如果有计划、实施及检查,没有处理,那我们在实际过程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就不能归结,失败的教训也不能吸取,这次的问题还可能在下一次出现,管理能力将不能提高。所以,评价检查结束后,并不意味着实习的结束,而是下一个PDCA管理循环的开始。PDCA管理循环是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它的引入使实习形成了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高绩效实习管理模式,它每循环一次,学校就能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提升学校的实习管理水平。所以,PDCA管理循环对提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苏志平.基于PDCA的高绩效实习管理模式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7(1).

[2]吴文静.职教实习质量管理模式初探———PDCA循环的应用[J].职教论坛,2009(1)。

第7篇

一、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道德欠缺

职业道德主要体现为职业精神和职业情感。职业精神是指一个人对职业的态度和价值的取向,其外在表现形式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对待职业的理解。职业情感贯穿于工作的始终,它可以从实际效果或业绩中得到检验。部分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理想模糊,从事酒店工作的使命感、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意识不强,职业道德水准有待提高。本文以对某高校的46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访谈调查为例.有的学生过于偏重个人前途、待遇,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欠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职业精神认识模糊,在职业情感和奉献精神方面的问题很严重。

(二)服务意识薄弱

由于对服务业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酒店管理专业存在一定偏见,认为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应该从事管理工作,不理解酒店工作由基层到高层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择业时可能出现好高骛远、心态不端正、心理落差大,服务角色转变慢等情况,这将很难适应一线工作,服务意识更无从谈起。在职业素养的研究中发现,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服务意识薄弱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这种现象导致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缺乏工作责任感和忠诚度。在对客服务中,不能摆正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难以尽心尽力地为客人服务,对高水平的消费产生不平衡心理,进入职业角色的过渡期长。

二、职业素养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高校培养的酒店人才与酒店需求出现错位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是在高校的教与学过程中形成的,因此,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出现问题,与高校这个环节是分不开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受到浓厚的职业素养培养的熏陶,在教学过程中,高校对于职业素养培养这一薄弱环节,没有做到潜移默化、一点点地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使他们拥有提高职业素养的意识,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提供积极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与酒店业没有形成统一的节奏和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以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与酒店需求的专业人才出现“供需错位”的现象。

(二)酒店疏于培训职业素养

酒店这一方没有重视高校酒店管理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更多的企业认为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以业绩来衡量管理人才的能力。酒店业没有重视,职业素养的意识就会慢慢淡化,会形成一种误区,他们会认为职业素养在和工作能力、业绩水平比较起来,没有那么重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氛围会造就成功的管理人才,一个成功的酒店管理人员是魅力型的领导,魅力型领导就是他的人格魅力,职业素养是提升人格魅力非常重要的因素。酒店业对于高校毕业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是有职业素养要求的,但在进入正式的工作阶段之前没有着重培养,在以后的工作阶段中专门培训职业素养的课程也很少。

(三)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自身要求不高,满足现状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自我职业素养的提高是最有效的一个环节。职业素养存在问题,从内因说,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没有严格的要求自己,潜意识里不注重职业素养,而是把学习文化知识放在第一位,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也是优秀的,这样的想法是片面的。同时,自己对职业素养的关注不够,容易满足现状,认为自身具备的职业素养良好。其实不然,更有甚者,连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素养是什么都不知道。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不成正比,在酒店业看来就会造成误区,会认为即使高校毕业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其职业素养也是一般。

三、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高校提升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的措施

1.指导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大学期间,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首先应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估,明确自己的个性特征(包括性格、气质和能力),以及个性倾向(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价值观等);然后进行自我定位,确定职业目标;最后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以便更好地实现职业生涯的设计目标。高校应针对各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帮助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构建合理的职业目标和规划,并积极地为他们创造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培养他们从事酒店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基本专业能力和职业修养,使他们初步完成向职业过程的转化。这一过程应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阶段,也是学校开展职业素养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模式。2.将企业文化引进学校,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将酒店文化多渠道、多途径地引入高校,营造良好的培养环境,潜移默化地促进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的提升。高校可邀请酒店精英或专业人士走进校园,分享成长心得、宣传酒店文化。通过与成功人士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和探讨,把行业要求与职业素养教育紧密结合;从而促使学生自觉提高个人修养,强化职业意识。学校也可以根据合作企业的实际情况,开设类似该酒店新员工培训的课程或讲座,如酒店历史及愿景、员工手册、酒店礼仪、基本服务技能等,这里面很多内容都涉及员工忠诚度、责任感、团队精神等培养,让学生与酒店文化无缝对接。3.建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体系,提升专业技能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对以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高校应推行“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理论升华”的“三明治”式的教育模式。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体现于,在实践中进行对比和总结,继而升华理论知识,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让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从学习和实践的相互交融中不断收获和提升。

(二)酒店提升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的措施

1.重视学生培训,发挥学生价值酒店要重视对学生的培训,尤其是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在职培训,力求做到持续、系统和规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本职工作的兴趣,树立职业忠诚度。由于学生在酒店的身份特殊,往往比较容易对酒店做出客观和准确的评价。酒店相关部门应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实习心得。一方面了解学生在部门实习的情况,掌握学生表现;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给酒店找问题,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建议积极落实和改进,并给予一定表扬。同时,酒店也能从学生中发现人才,为以后培养为正式员工创造条件。随着顶岗实习的深入开展,酒店应根据实习时间的长短定期轮岗,增加学生的实习环节;实习学生应随着工作熟练程度的提高,逐步增加劳动报酬。2.职务见习制,储备管理人才酒店通过实习期的磨合与观察,可择优选拔并着重培养一批优秀的实习生,为酒店储备人才,延续梯队。酒店应为他们做出职业生涯规划,实行轮岗制和职务见习制,为其提供发展空间。这不仅可以锻炼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管理能力,提高职业素养,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增强他们毕业后留下工作的信心。3.积极配合学校完成顶岗实习首先,酒店应该将实习生看成酒店的“学生员工”。“学生员工”与“实习生”并非只是称谓的不同,两者在意义和内涵上有本质区别。“学生员工”赋予实习学生两重身份:一是酒店的员工,其享有与酒店正式员工一样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并能得到培养、锻炼、发展和提高;二是学生,是具有学生身份的员工。要让实习的学生真正将自己看作酒店的一分子,激发其对酒店工作的热爱和责任心,就应该将他们当作酒店的一员,给予他们和正式员工一样的待遇,包括工资、福利、住宿、培训等。其次,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安排合适的实习岗位。在分配工作时,应对其进行综合考察分析,岗位的安排不是“一刀切”,也不是哪里缺人就将实习生安排到哪里。调动工作积极性的岗位分配,不仅可以使实习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能够愉快地接受,还可以使他们的优势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充分发挥,达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佳效果。另外,实习期间安排部门内部轮岗,并根据其表现适当给予优秀者晋升基层管理者的机会,以更好地调动实习的积极性,使实习生真正感受到被认同、被尊重、被重视,对酒店的忠诚感也由然而生。

(三)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