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值周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03-15 15:05:27

序论:在您撰写值周工作要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值周工作要点

第1篇

一、工作目标

全力实施依法治州战略,深入推进法治农牧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和州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以厉行法治为主题,加强学法普法宣传,以规范用法为目标和主要工作内容,全面贯彻落实《省依法治省纲要》和《关于法治建设的意见》,紧扣推进农业综合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以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以充实执法队伍,武装执法装备,创新执法方式为抓手,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动植物检疫执法专项整治行动、农机监理专项整治行动和送农牧业科技下乡、送法下乡等活动,全面推进依法管理、重点领域依法治理和依法治州“10+1”专项行动,积极推进全州农牧业各项事务步入法治轨道,努力为农牧区和谐稳定提供法治保障。

二、组织保障

组织保障是全面推进全州农牧业系统依法治州工作和法治建设工作的前提和关键。今年是我州农业、畜牧合并后的第一年,职能职责的整合和调整,使得我州大农业的地位更加突出,推动现代农牧业跨越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任务更加紧迫,责任更加重大,站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工作起点上,我局党组高度重视推进全州农牧业系统依法治州工作和法治建设工作,把依法治州和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单位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调整充实了以局党组书记为组长,局党组副书记和分管法制工作的副局长为副组长,其他副局长和局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畜牧局推进依法治州和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负责具体工作的科室和人员,完善了相关制度和要求,确保了全州农牧业系统推进依法治州工作和法治建设工作的高效运行。

三、工作内容

根据州委办《依法治州2015年工作要点》(委办〔2015〕38号)通知要求,结合全州农牧业系统业务工作特点和按上级业务部门要求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实际情况,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大力推进依法执政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依法治州的制度和工作机制,依法依纪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2、切实加强地方立法工作,加强法制立法调研,探索评估地方性法规执行工作,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

3、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健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进信息公开制度。

4、着力保证公正司法,努力推进司法改革和司法公正。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完善当事人权利义务,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等制度和程序。

5、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以推进农牧业综合执法和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和载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深入推进“法律七进”活动。

6、深入推进社会依法治理,构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积极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法治化,构建公共安全预防预警体系,健全依法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宗教事务依法管理,全面推进乡村依法治理,强力推进依法治州“10+1”专项行动。

7、建立健全推进依法治州和法治建设保障落实机制,加强法制工作队伍和执法队伍建设工作,实行执法人员资格证动态管理制度和执法人员信息公开制度,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建立健全执法普法考评机制。

第2篇

关键词:轧机轧锟轴承座;机械加工;质量

前言

轧机轧锟轴承座是轴辊的主要支撑部件,轧机轧锟轴承座在轧机运行的过程中除了需要维持轧机的平稳运行外,还需要抵抗轧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的扭动和剧烈震动对其所带来的影响。因此,轧机轧锟轴承座的加工质量好坏对于钢板的轧制精度及轴承的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应当在轧机轧锟轴承座加工的过程中合理安排加工工艺,确保轧机轧锟轴承座的加工质量。

1 轧机轧锟轴承座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轧机轧锟轴承座加工后出现的变形问题

轧机轧锟轴承座加工后的变形问题是困扰机械加工中的一个难题,轧机轧锟轴承座的精加工主要是对轧机轧锟轴承座的轴承内孔和两侧滑板进行加工,其出现的变形主要表现为:(1)两侧滑板板面与轴承内孔的中心线出现偏差。(2)轧机轧锟轴承座上的轴承内孔直径超出尺寸公差要求,或大或小,内孔直径小还可以进行修刀,而内孔直径过大的则只能报废从而产生了较大的损失。(3)轧机轧锟轴承座主孔两端面上的把和空与两侧滑板面上的把合孔出现位置偏差,为后续设备的安装带来困难。

1.2 轧机轧锟轴承座粗精加工不合理

在轧机轧锟轴承座的加工环节中,如果在粗、精加工的过程中设置的不合理,将会使得轧机轧锟轴承座的生产环节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从而使得轧机轧锟轴承座出厂规格和实际要求的规格出现较大的偏差,影响轧机轧锟轴承座的加工质量,应当在轧机轧锟轴承座加工工艺的设计规划过程中进行严格的分析,确保轧机轧锟轴承座加工过程中的粗精加工的合理性。

1.3 轧机轧锟轴承座加工后留有较大的余量

轧机轧锟轴承座的加工是一项复杂、精细的工程,在轧机轧锟轴承座的实际加工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加工时所使用的设备或是轧机轧锟轴承座加工操作人员粗心大意等原因,造成轧机轧锟轴承座在加工后在孔径方面加工不到位,使得留有的余量较大,此种留存量在精加工后并未消失而是随着精加工而变得越来越大,从而使得轧机轧锟轴承座在完成加工后,受到轧机轧锟轴承座内力的作用而使得轧机轧锟轴承座的孔径尺寸出现较大偏差,严重影响轧机轧锟轴承座的加工质量。

1.4 轧机轧锟轴承座加工过程中时间紧、任务重影响加工质量

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各工序之间衔接紧密,同时受到设备交付周期的限制,使得轧机轧锟轴承座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周期较短,时间紧、任务重,轧机轧锟轴承座的加工周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粗加工和精加工之间的时间间隔很短,使得在粗加工时所产生的应力集中无法在短时间内消除,而在粗加工完成后短时间内进行精加工会使得在应力释放后其加工后的尺寸发生明显的变化,严重影响轧机轧锟轴承座的加工质量。

2 提高轧机轧锟轴承座加工质量的措施

2.1 做好对于轧机轧锟轴承座粗加工时工序的合理安排

在轧机轧锟轴承座的机械加工中粗加工主要完成的是对于主要加工面的头道工序,去除毛坯件的表皮等,并留有一定的余量。同时通过对轧机轧锟轴承座进行粗加工可以使得铸钢毛坯件铸造时所存在的问题及缺陷能够及时的暴漏出来,从而能够在精加工工序时进行相应的调整来确保轧机轧锟轴承座的精加工质量。在对轧机轧锟轴承座进行粗加工时主要使用的是大型立车和大型镗床两种加工设备,使用大型立车完成对于轧机轧锟轴承座中的轴承内孔和轴承座两个端面的初加工并为后续的精加工留有足够的余量,使用镗床将已经完成粗加工的端面作为装夹的基准面,将已加工的内孔作为基准,将轴承座的周边外形铣削成形。同时不论是在轧机轧锟轴承座的哪个面上,完成粗加工的单面上应当按照之前的规格制度对其进行一定的微调,同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调研,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完成对于轧机轧锟轴承座生产规格的调试。同时对于轧机轧锟轴承座中的非重要面或是不接触面可以使用粗加工之间完成,减少精加工的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对于轧机轧锟轴承座的粗加工环节也应当制定完善的检验和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完善对于轧机轧锟轴承座粗加工的质量监管。在轧机轧锟轴承座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应当做好对于加工设备精度的检测和调校,确保其加工精度,减少因设备所带来的加工误差。

2.2 做好对于轧机轧锟轴承座精加工环节的质量控制

完成了对于轧机轧锟轴承座的粗加工后,需要对加工完成后的粗毛坯件进行精加工。精加工是轧机轧锟轴承座最终成形的阶段,此环节加工质量的好坏对于轧机轧锟轴承座的加工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轧机轧锟轴承座精加工环节,其主要的加工要素就是主孔和两侧的滑板面,其中,轴承孔主要是用来完成对于滚动轴承和动压轴承的装配,由于轴承的精度都较高,因此对于轴承孔的精度要求极高,设计时对轴承孔的圆度误差控制的极严,轧机轧锟轴承座上两侧的滑板面上最主要的是,和轧机轧锟轴承座中的轴承孔的位置进行一定的精度校准,对于其对称度和平行度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需要在加工的过程中注意控制进刀量和进刀的角度。同时在精加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工件对于刀具的磨损情况,如果磨损较为严重需要注意刀具磨损精加工精度所带来的影响。同时在轧机轧锟轴承座精加工的过程中应当选择合理的精加工工序,避免因精加工工序不当,而导致轧机轧锟轴承座精加工后轧机轧锟轴承座出现局部的变形,从而影响轧机轧锟轴承座的加工质量。在轧机轧锟轴承座精加工的工序选择上应当对轧机轧锟轴承座主孔和两侧的滑钣面上的先后顺序进行一定的调整。应当首先完成对于轧机轧锟轴承座内孔的精加工,用以确保对于内孔的规格和留有的余量,而后再对滑钣面进行精加工,在精加工时要以内孔的参数为加工的基准,确保轧机轧锟轴承座滑板面的加工精度。同时,随着轧机轧锟轴承座加工制造技术的不断更新,企业在对轧机轧锟轴承座进行加工生产时,应当在分析整个轧机轧锟轴承座生产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提高对于轧机轧锟轴承座加工技术的研发力度,从技术层面做好对于轧机轧锟轴承座加工生产的保驾护航,确保轧机轧锟轴承座的加工质量。

3 结束语

在分析轧机轧锟轴承座加工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对轧机轧锟轴承座的机械加工工艺进行改进和完善,对于提高轧机轧锟轴承座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是十分重要的。同时通过对轧机轧锟轴承座生产加工中所出现问题进行分析、改良,从而可以使得轧机轧锟轴承座在加工生产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的符合实际的生产规范和规格。并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加强对于轧机轧锟轴承座机械加工过程中的精度检验,对于发现的加工质量问题要及时的予以解决,避免其对后续的加工造成影响,从而影响轧机轧锟轴承座的机械加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闫莉敏.轧机轴承座拆装机托辊的结构设计与成本分析[J].新技术新工艺,2011,10.

第3篇

【关键词】水电站厂房;肘形尾水管模板;制作及施工

引 言

水电站厂房肘形尾水管模板由于形状复杂、工序多、工作量大、制作及安装精度要求高等特点,是电站厂房比较复杂的部位之一(见图1)。为保证厂房工程的正常施工,需提前进行尾水管扩散段模板的制作。下文中,笔者特针对水电站厂房肘形尾水管模板的制作及施工要点进行探讨。

1、工程概况

某水电站属于第五级电站,是一个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等综合利用的水电枢纽工程,枢纽建筑物主要包括大坝、发电站厂房和船闸三部分,坝址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由于厂房尾水管结构模板形状复杂,空间结构大,制作安装的精度要求很高,施工工期长。为保证厂房工程的正常施工,需提前进行尾水管扩散段模板的制作。

2、尾水管扩散段模板结构设计

根据尾水管的结构型式及单线图,考虑到流道模板的制作加工,同时便于运输、拼装及测量放样,保证流道模板的强度及拼装精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流道模板的设计。

为加快工程施工进度,采用在加工厂内制作好整体式大模板,并考虑大模板的运输和吊装的安全可靠。全长为23430mm的尾水模板分成5节制做,由上游往下长度依次为5570mm、5560mm、4100mm、4100mm、4100mm。每节分在截面上分为四块制作,有利于安装和规范用料。第一、二节下部高为3米,第三节下部高3.5米,第四、五节下部高4米。

该尾水段的模板为上下左右对称结构,模板只做一个管的1/2圆即可,只需安装高程EL.128.2以下半管即可,混凝土浇筑到EL.128.2以后。模板分五节四块共二十块,拆除后,再安装上半部分。这样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也符合尾水混凝土施工程序。单安装下部一个尾水管只需要2天,安装上部分需要5天,相比较现场散装模板一个圆管需要30天节约了23天时间,节约了时间,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且比现场散装模板节省1/2的用料,降低了成本。

根据已有施工经验,桁架间距控制在800mm以下即可满足要求。由于每节尾水管由四块组成,现场用纵横支撑组合为整块模板。考虑到桁架的整体稳定性,在满足材料加工条件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杆件的数量,以减少节点,以保持桁架的整体性。桁架杆件的连接采用马钉扣和夹板连接,每榀桁架的七个关键节点用夹板(50×5扁铁做成“T”、“一”连接)φ12螺丝连接,以保证在翻边、吊装、运输、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变形,其余节点采用马钉扣连接即可。面板的铺钉尽量采用两跨及多跨铺钉,减少单跨铺钉,有利于减小跨中弯矩以减小模板变形。

由于篇幅有限,具体模板结构设计相关计算在此不再赘述。

3、测量质量控制

3.1对制作模板的平台进行反复的校核,确保制作平台表面的平整度,定出尾水管的几个主要控制点。

3.2根据模板的设计图,计算各个剖面的结构尺寸,按1:1进行测量放样,定出各段拱架的的主要控制点。(本设计拱架间距控制在80cm以下)。

3.3尾水模板骨架拼装完成后,再用全站仪进行校核,保证结构尺寸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后,再根据混凝土浇筑要求铺钉木板,并进行表面处理。

木结构制作和装配的允许偏差不得大于规范要求。①

4、尾水扩散段整体式模板制作加工

4.1模板放样及样板加工

在模板框架放样制作前,首先要熟悉模板设计图纸,弄清尾水管的详细结构,按设计要求计算并准备材料。

桁架放样的工作在放样平台上进行(在平整的水泥地面上用木方搭成等高的支撑排架,上铺钉木板,面积约100平米,制作二个平台),根据模板加工图,按1:1比例放样,经校核后,用3mm层板按放样制作1:1的样板,并编号备用。考虑到各断面尺寸不一样,为了保证制作精度,每榀桁架单独放样制作样板。

4.2模板的制作与拼装

按样板下料,分节分层地制作。桁架弧木用平面样板划线,依次进行加工。

各榀桁架制作严格按大样进行加工,每个节点都要求合格和严密,节点连接采用马钉扣和钢夹板扣紧牢固,逐层堆放并编号。

模板整体拼装前,先在已浇好混凝土拼装平台上由下向上搭设帽梁和顺梁,用全站仪按尾水管浇筑到EL.128.2高程在顺梁顶面找平(使用时再拆散运输到现场组装)。

拼装时确定框架的坐标和高程,人工进行框架安装并控制垂直度和稳定,用全站仪精确定位后,再进行面板铺钉。

面板铺钉时要求紧密无缝,拼好后用外形轮廓样板检查,不平处要刨削光滑平整。

4.3尾水模板的表面处理

尾水扩散段为一次浇筑完成,其表面应达到设计的光洁度,以满足发电尾水的稳定过流,减少尾水冲刷,防止气蚀发生,而尾水扩散段的光洁程度关键取决于尾水模板的表面处理。

根据已有的施工经验,尾水模板表面的处理工艺采用在面板上通过刮油灰处理。铺钉面板经刨光后需要经过两次的刮灰并打磨,两次喷刷桐油而成。尾水模板第一次刮灰后,经过晾干处理,用砂纸打磨;然后在二次刮灰,并再砂纸打磨;打磨工序完成,需要最后进行总的检查和验收,验收合格后,在面板上刷两道桐油保护。

5、结论

采用此套模板,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断面尺寸符合设什要求,工期缩短,施工质量良好,取得一定的效益,也较简便和安全可靠。希望通过同行们的共同努力,使得水电站厂房肘形尾水管模板的制作与施工质量能更进一步,为水电站厂房高效设计、施工及利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普通高中教育;《教育部工作要点》;词频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5)02-0064-06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普通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既是义务教育的延续,又是高等教育的准备,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其上影响高等教育,其下影响基础教育,横向上联系职业教育,又关系学习型社会建设,是教育分流的关键阶段,处于国民教育体系健康运转的“枢纽”位置和中心地段。尤其是在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宏观背景下,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2020年我国主要劳动力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要达到11.2年的严峻形势下,应该说,高中阶段教育成为了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点。那么,国家教育政策层面是否对高中阶段教育有足够的关注,和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相比,国家是否给予了相应的重视,这迫切需要研究。

国家层面的教育政策文本纷繁复杂,我们选择以教育部每年年初的《教育部工作要点》①(以下简称《工作要点》)为分析对象。其理由有三:一是《工作要点》主要是为将来一年国家的教育发展制定规划,并对全年重要教育工作进行重点部署,涵盖了国家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比较完整、全面和系统,这样我们既可以找到高中教育这个点,也可以涉及教育系统这个面;二是通过对近30年《工作要点》的分析,可以研究普通高中教育在这近30年的发展演变和地位变迁,既可了解普通高中教育的现在,也可追踪它的过往;三是《工作要点》是教育行政部门每年教育改革的行动指南,直接引领教育实践,但在这些具体工作指示的背后,也蕴含着一定的教育价值取向。政策“隐蔽地配置价值观,是对价值观的可操作表述” [1 ]。

对《工作要点》的解读,我们选择的是词频分析法。所谓词频分析,是指对文献正文中重要词汇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分析,以选出频次最高的词汇来表达文献的主题内容。选择该方法的理由是:其一,政策文本中对不同事物的言说构成政策的不同关注点 [2 ]。即政策是如何言说事物,言说的频次如何,言说的方式怎样,反映出政策对该事物的关注点和关注度,反映出特定的价值取向。其二,某一年度工作要点中对普通高中教育的言说有其偶然性,但如果对近30年的工作要点进行连续性的追踪分析,从这条纵向的信息链中,我们可以挖掘出一些规律性走向。

基于此,本研究以教育部近30年的工作要点为素材,以词频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提取并统计《工作要点》中有关普通高中教育的关键词词条、出现年份、密集度和词频,并结合对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词频的对比分析,以考察我国教育政策对普通高中教育的整体关注和地位变迁,反思过去,启迪现在,昭示未来。

二、数据统计

在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阶段,又与基础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普通高中教育在《工作要点》中的出现方式大体有两种:一是直接呈现,即以 “高中”或“普通高中”“高中教育”等专门表达②,对该阶段的教育工作有明确指向性、针对性的部署与安排;二是间接呈现,即将普通高中与“基础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捆绑使用,高中教育泛化在“中小学教育”和“基础教育”中来笼统安排。因此,笔者采用了两种方式进行词频统计:一种是将直接提到高中教育或其相关词语作为统计对象,例如高中、普通高中、高中教育等;另一种是将间接提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教育或中小学教育等关键词作为统计对象。统计数据如表1和图1所示:

除了剖析近30年来普通高中教育在《工作要点》中的纵向变迁,我们也分别对同一时段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词频进行了统计,并通过与普通高中教育的词频进行对比,横向把握普通高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分量与比重(见表2、图2)。关于高等教育的词频统计,笔者以“高校”“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作为统计依据,所得结果是上述四个词组的总和。义务教育的统计是以“两基”“普九”“义务教育”“基础教育”“中小学”为标准,所得结果是上述五组词语的总和。

三、结果与分析

1. 专门论及普通高中教育的词频较少,普通高中教育的独立性与特殊性彰显不够

《工作要点》直接提及普通高中教育的次数少于间接次数,普通高中教育大都捆绑在“基础教育”或“中小学教育”里面笼统论及。从1987年开始到1999年的十多年时间里,《工作要点》中直接提及“高中”“普通高中”和“高中教育”的字眼少之甚少,在1988、1994、1995、1996等年度《工作要点》中,仅提到了一次。原文表述分别为:“广泛开展以在乡初、高中毕业生为主要对象的实用技术培训活动(1988年)”“积极发展初中后和高中后的多样化教育与培训(1994年)”“研究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针和办学模式(1995年)”“拟定建设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实施意见和推进办学模式多样化的改革(1996年)”,显然,1988、1994年尽管提到了“高中”,但并不是直接针对高中本身。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工作要点》具体到各种类型教育的工作统筹时,基本都是按照“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这几个大的类目来分别阐述其改革发展目标与任务,普通高中教育几乎完全是捆绑在“基础教育”中零星论述或附带提及。以1991年《工作要点》为例,其中“关于基础教育”部分涉及的改革任务有:“继续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积极推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加强学校管理,整顿校园秩序”“深化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基本上没有太多关于普通高中教育的专门论述。一方面,普通高中教育夹杂在基础教育中泛泛而论;而另一方面,在基础教育大类目下,义务教育又是绝对的论述重点,普通高中教育往往被边缘化。即使论及高中,也主要涉及的是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关于普通高中本身的改革与发展,性质与任务,目标与内容的相关表述基本没有。

2. 《工作要点》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关注度明显低于高等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在一些年份,普通高中教育甚至成为了政策文本的盲区

从每年的《工作要点》来看,国家一般都会分门别类地拟定年度发展目标并作出工作部署。从词频来看,近30年来,高中教育出现的频率几乎都低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就具体分布来看,《工作要点》在近30年的工作部署中,有11处将高等教育作为一级标题给予重点关注,近70处关于高等教育的工作安排出现在《工作要点》的二级标题。义务教育共6处出现在一级标题,近40处出现在二级标题。而高中教育仅有4处出现在一级标题,仅近20处出现在二级标题。可见,国家对高中教育关注远远低于高等教育与义务教育。而且在一些年份的《工作要点》中,普通高中教育甚至直接被忽略。如2006年的《工作要点》提到的工作重点具体包括:坚持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推进高校自主创新,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从义务教育到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都有专门的年度改革目标设计,但普通高中教育完全空缺,而且这绝非偶然。2007年《工作要点》的工作重点有: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重点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等。普通高中教育也基本缺席。再看2008年《工作要点》:以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2009年《工作要点》是:大力办好农村义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加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培养高素质人才、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能力;积极发展成人继续教育,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等。都未见有普通高中教育的相关部署。2011年《工作要点》,普通高中教育也再次遭到冷遇,“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设,实施国家重大教育发展项目”的大类目里,具体提到了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仍旧未提及普通高中阶段教育,而在“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认真组织开展教育改革试点”中,改革试点项目包括要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也唯独没有关于高中教育体制改革的相关论述和工作安排。

3. 普通高中教育的关注程度呈现阶段性差异

纵观近30年的《工作要点》,国家政策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关注经历了四个阶段:

(1)混沌期(1987~1999) 这一时期,《工作要点》并没有太多关于普通高中教育的专门论述。除了1993年,《工作要点》在关于基础教育的论述中提及要“改革高中阶段教育,完善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召开高中工作会议”。其他基本上都是混杂在“基础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泛泛而论,形式上比较笼统,缺乏针对性。

(2)发展期(2000~2005)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两基”奋斗目标如期实现和“九五”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普通高中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其受关注程度有所增加。“加快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2001年)“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2002)“加快高中教育发展步伐”(2003)“继续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2004)“着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巩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成果”(2005)等话语表达陆续出现。与20世纪相比,21世纪的《工作要点》开始对普通高中教育工作进行独立安排,从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试验工作再到扩大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试验范围,从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推进内涵式发展的提出,再到更加注重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还有一批新鲜词汇的涌现,譬如民办高中、特色高中、新型综合高中等,都表明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更加开放化与多样化的时代。

(3)低迷期(2006~2011) 短暂的关注过后,普通高中教育在《工作要点》中重新走入低谷。这一时期有关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的专门论述基本没有,除了2010年《工作要点》二级条目中提到了“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其他年份《工作要点》中,几乎很少涉及普通高中阶段教育,即使零星提及,也基本是围绕2004年开始的高中课程改革实验而展开,具体的论述包括:大力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2006)、进一步扩大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范围(2007)、大力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2008)、扩大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范围(2009)等。

(4)黄金期(2012~) 到2012年,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格局有所扭转。2012年《工作要点》关于“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具体内容中,除了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布局优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高等教育特色发展”,还有专门条目提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自此,普通高中教育开始和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平起平坐,成为《工作要点》中专门论述的重要教育阶段和教育类型。2013年的《工作要点》基本延续了前一年的发展思路,其年度改革重点包括: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等;2014年的《工作要点》提出的改革目标是: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等。

纵观普通高中教育在《工作要点》中的词频分布和地位变迁,不难发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普通高中教育实际上是在义务教育的‘下推’和高等教育的‘上拉’中得以被动式发展” [3 ],普通高中教育是被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裹挟着前进的,其独特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关注,其原因至少有三个方面:其一,与义务教育相比,普通高中教育虽然也属基础教育阶段,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应该是当时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义务教育的强调是必然的,必须的。我们从每年《工作要点》中有关义务教育的具体用词和措辞来看,也不难发现,这是项压倒一切的工作,类似表述有:要继续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1999);坚持“两基”的“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完成本世纪的“两基”任务(2000);继续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突出地位(2001);继续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002);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推动各地不断提高普及义务教育的质量水平(2003);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2007)等。有所强调,就必然有所忽略。在此背景下,同为基础教育的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没来得那么紧迫和至关重要,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忽略就显得有些在所难免了。其二,与高等教育相比,普通高中教育虽然也直接为大学输送人才,但高等教育与国家发展,与经济腾飞,与拔尖人才培养的联系更直接、更紧密,因而,也更容易引起重视与关注。其三,从普通高中教育本身来看,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似乎陷入了一种高考招生制度不改,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很难迈出实质性改革步伐的瓶颈。显然,目前的高考要想有一个根本性的变革,几乎是不太现实的,这也一定程度上使得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有些停滞不前。一般来说,某一教育问题如果要上升到政策层面,要引起决策部门的足够关注,那么这一问题应该是“社会教育现实与教育期望之间的差距而产生的‘需改变’的问题,以及建立在教育现实基础上的‘需实现’的教育价值和利益诉求” [4 ]。而相比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没那么“需改变”,同时,也不太“需实现”,政策的关注度自然就不那么多。

四、思考与建议

如果说,在一定时期,国家对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给予了足够多的关注,这是教育性质和特定时展的共同要求,那么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巩固和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一度被忽视的普通高中教育应该重新被认识,被重视。高中教育一如人体的腰,上连高等教育,下承义务教育,“腰”若不健康,不硬朗,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就很容易坍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普通高中教育是我国“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实现“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 [5 ]的关键所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1. 充分认识普通高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独特地位

众所周知,义务教育教育是向所有国民实施的非定向的最低限度的共同基础教育,而普通高中尽管也属基础教育阶段,但进入高中阶段后,开始具有一定的职业定向性。也就是说,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尽管都属于基础教育,都具有基础性、国民性、大众化等特征,但普通高中教育无论在基础的程度和性质上都不同于义务教育,它除了更好地奠定“基础”,还需要“进行具有一定分化性质的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和专业教育” [6 ]。因此,它既不是义务教育在基础层面的简单延伸,也不是单纯的大学预科教育。恰如《纲要》的阐述:“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显然,高中阶段教育无论对学生个性的形成还是国民素质的提高,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特殊的意义,它属于基础教育,但却是不同于义务教育的基础教育,决策部门不能把普通高中教育简单混同在基础教育中笼统设计。高中教育尤其是普通高中教育,究竟如何发展,如何定位,如何发挥其特殊价值,都需要有专门的政策安排和针对性的制度设计。

2. 宏观规划普通高中教育的战略发展方向

如果把2000年作为分水岭,那么在此之前的普通高中教育基本上是捆绑在基础教育中笼统规划的,进入2000年后,普通高中教育开始渐渐地以独立面貌而被政策关注。具体而言,2010年前的政策关注点更多的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推广,2010年后的政策焦点更多集中于普及和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显然,无论是高中新课程改革,还是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应该都是当前我国普通高中阶段教育迫在眉睫的改革任务。但笔者以为,这些更多都是当务之急,现实之需,眼下之要。政策的关注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除此之外,我们似乎缺少了对高中教育的长远谋略和战略规划,缺少类似于《为了21世纪的高中》(法国国民教育部,1998年)《机会与卓越:14~19岁青少年教育》(英国教育与技能部,2003年白皮书)、《高中学生肩负的国家使命》(美国,2001年)的宏观筹划。未来的高中教育,尤其是21世纪的高中,究竟向何处去,需要站在战略的高度,从长、宏观、整体性地来谋划。

3. 着力抓好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

从近3年《工作要点》中有关普通高中教育的具体部署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内容:一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二是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关于前者,《纲要》中设定了具体的改革目标,即2015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2020年达到90%。至于普通高中多样化,自《纲要》提出已近5年,一些省份也就高中多样化进行了试点,但到目前为止,高中究竟如何多样化,如何在高中阶段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效沟通 [7 ],如何特色化,如何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等 [8 ],对这些高中教育领域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和重点改革领域,缺乏国家层面的具体指导意见和实施建议,也没有相关配套的举措或制度出台,致使各地落实起来困难重重,流于形式而无实质性的推动与进展。因此,就普通高中教育而言,一方面要长远规划,而另一方面,需抓住当前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狠抓落实,切实推进。

注 释:

① 目前能查阅的最早《工作要点》是1987年的,因此,本文以1987~2014年间《工作要点》为研究资料,共计28份。

② 《工作要点》中一般都将职业高中,中职学校等放入职业教育类目中来专门论述,因此,一般论及“高中”“高中教育”,基本上是指普通高中教育。

③ 1998年的《工作要点》是一个例外,该年度的专项工作是教育审计,所以基本未涉及各类教育的具体安排。

参考文献:

[1][美]斯蒂芬・鲍尔.政治与教育政策制定――政策社会学探索[M].王玉秋,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周谷平,余源晶.近30年来政策话语对教育公平的关注[J].教育研究,2012,(4):35-40.

[3]刘复兴,刘丽群.明确定位、多样发展、体制创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J].教育科学研究,2013,(4):34-37.

[4]范国睿.教育政策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http://.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2010-03-01.

[6][日]新海英行,寺田盛纪,的场真美.现代高中教育改革――日本和诸外国[M].东京:日本大学教育出版,1998.

第5篇

关键词:教育政策;注意力分配;教育部《工作要点》

中图分类号:g649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169(2012)04013104政治决策总是在复杂背景中进行。按照政治学家布赖恩·琼斯的观点,个人和政治系统都同样倾向在不同的时间关注不同的问题。他认同西蒙的稀缺注意力概念和有限理性理论,并认为政策选择的变化来自于注意力的变化,注意力的变化又源于不同的决策语境。琼斯的决策制定模型提出了对政治行为新的理解。

文本不仅是信息承载之地,更是意义敞现之所。“文献文字的自然分布状态,携有语言的大量信息”\[1\](p244),而“在形成教育政策文本的过程中,教育政策主体往往把教育政策所表达的实质性内容隐含在不同格式的合法化的文本之中”\[2\]。本文对以教育部《工作要点》为代表的教育政策进行文本分析,从政治行为注意力的分配及其转换的视角观察我国教育政策对效率与公平问题的注意力分配状况和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政策变迁。

一、研究方法与信度效度检验

(一)研究样本

政策样本:1986年至2010年间原国家教委和教育部《工作要点》,共计25份。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工作要点》以年为单位,每年年初出台,不仅是全国教育工作主要状况的即时折射,更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社会变迁和教育事业动态变化中及时的重要政策文件。

(二)变量选择

效率与公平是人类生产生活中常常难以平衡的一对矛盾。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问题凸显,处理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是我国教育政策制定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选择教育政策中的“效率”、“公平”问题作为变量,考察国家教育政策对两者的关注。

(三)研究方法及考评指标

“文本分析可以涉及词汇、语法、话语衔接和文本结构四个维度”\[3\](p75),词汇是构成文本的基本要素。通常情况下,话语陈述总是侧重于人们所关注的内容,用词的丰富与否可以折射出特定要素在文本中受关注的程度。本文提取《工作要点》中“效率”、“公平”这两组变量的关键词①进行编码归类;再对每组变量中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词频统计,计算出每年各组变量的用词量。由于各年《工作要点》长度不一,单个文本关于某项事务用词量的多少并不能直接反映其在文本中的重要程度。为了消除文本长度对用词量的影响,需要计算出每组变量的用词量占每年文本用词总量的百分比,用以表示该组词在文本中的累积覆盖率。累积覆盖率高,说明该年《工作要点》中对此项事务的内容分配较多,话语关注度较高;反之,说明《工作要点》中对此项事务的内容分配较少,话语关注度较低。通过累积覆盖率可以观察到该组变量在《工作要点》中受关注度和《工作要点》关注点的发展变化。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7月第12卷第4期余源晶:效率与公平:教育政策注意力的不均衡分配及其转变(四)信度效度检验

1信度检验。提取的关键词能否反映变量特征关涉研究的可靠性。为保障研究质量,需对关键词的提取进行信度检测。为消除不同时间段政策内容的异质性对结果的影响,在进行信度检验时,以改革开放后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纲要》颁布后至20世纪末、21世纪初为时间节点,对研究对象进行20%的分层随机抽样。研究者邀请同行专家共同编码,根据相同标准分别独立提取各变量的关键词,检验cohens kappa一致性系数。

经计算,“效率”变量的信度系数为0801,“公平”变量的信度系数为0869。通常kappa值达到080以上的信度较为可靠。本文两组变量的kappa值均在080以上,且在001水平上具有显著性,表明两编码者间的一致性程度较高,编码具有研究所必需的信度,关键词提取较可靠。

2效度检验。效度是指测量结果对所要考察内容的反映程度。在关键词提取的可靠性得到保障之后,还需检测两变量用词在教育政策文本中是否存在结

构性相关。在内容分析中,建构效度检验颇具说服力\[4\](p18-21)。建构效度考察测量工具是否反映了概念和命题的内部结构\[5\](p195),其基础就是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6\](p446)。同一假设的多重指标彼此间聚合或呼应时,建构效度即存在。

统计两组变量各年使用关键词的词条数,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变量在001水平正相关,pearson系数为0810,说明政策文本内两组变量用词存在显著的结构性相关,效率与公平是教育政策关注的一组内容。

信度效度检验结果表明,关键词的提取与变量选择具备研究所需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

二、教育政策注意力的不均衡分配

教育部《工作要点》中,“效率”与“公平”两组变量用词累积覆盖率的发展几乎一直呈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但政策话语对二者的注意力分配有较大差别。“效率”用词在各年文本中的累积覆盖率只有两年低于4%,其余年份都在4%到9%之间;“公平”用词的累积覆盖率多数年份在2%以下,最高年份将近4%。这表明我国教育政策对效率与公平的关注始终有所侧重。

图1有关“效率”、“公平”用词累积覆盖率示意图

心理学的研究指出,认知的特点决定了人类不可能把注意力同时分配给行为的所有领域,这在政治决策中也同样适用。在政策科学领域,西蒙运用这一理论创建的有限理性模型撼动了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地位,后续的大量研究更是表明政治决策总体目标最优化的愿望虽然美好,却不太现实。上述两组变量在文本中累积覆盖率的较大差异再次证实了政策制定中注意力分配的不均衡性。 会背景导致教育政策制定时评价维度的增加或转移,衡量标准发生转变。从《工作要点》中可以看到,新世纪后政策话语中教育“公平”这组变量用词的累积覆盖率迅速上升,最高点接近了4%,回归分析显示了这一时期变量曲线的加速度增长,政策话语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度明显提升。如果说改革开放前二十年教育政策对效率问题的高度关注表现出了与政治决策背景一致的“理性”的话,那么伴随着“效率”与“公平”问题的紧张状态出现,决策语境改变,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教育政策在关注效率的同时,注意力开始向教育公平问题倾斜,教育政策的注意力分配再次与决策背景相呼应,政治决策“语境理性”的力量又一次彰显。

西蒙认为,如果某项决策确实能在给定的情况下实现给定价值的最大化,就可以称之为‘客观’理性决策;如果这只是相对于决策者对主题的实际理解而言,这些决策就是‘主观’理性的。理性与非理性,有时与情境转变中的注意力方向息息相关。所幸,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政策制定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客观的语境理性。参考文献:

[1] 李波.史记字频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 刘复兴.教育政策的四重视角\[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4).

\[3\] fairclough,n.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m\].cambridge:polity press ,1992.

\[4\] weber,r.p.basic content analysis\[m\].newbury park,calif.:sage publications,1990.

\[5\]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6\] \[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m\].邱泽奇,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7\] \[美\]布赖恩·琼斯.再思民主政治中的决策制定:注意力、选择和公共政策\[m\].李丹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8\] 周谷平,余源晶.近30年来政策话语对教育公平的关注\[j\].教育研究,2012,(4).

\[9\] march,j.g.the bounded rationality,ambiguity,and the engineering of choice\[j\].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78,9(2).

\[10\]杨东平.中国教育政策述评\[a\].李楯.中国社会政策\[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11\]\[以\]叶海卡·德罗尔.逆境中的政策制定\[m\].王满传,等,译.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注释:

第6篇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地面气象测报;影响

中图分类号:S165 文献标识码:A

地面测报工作是气象工作的基础工作之一,及时收集和记录天气现象的情况及其变化是其基本要求。强对流天气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物理过程且具有突发性的特征,其形成、发展、移动的机理尚未完全为气象学家们掌握。地面测报人员即使可以预见强对流现象可能发生也难以做到准确界定,因为诸如雷雨、冰雹、龙卷风和短时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在发生前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物理界限,在阈值区间上也有很大的重叠性。这样一来,对地面测报工作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结合几种常见的极端气候,谈一谈强对流天气出现时对地面测报工作的影响及应注意的方面。

1 雷雨天气时对地面测报工作的影响及工作要点

雷雨的基本形成条件是积雨云产生放电现象,这种天气状况出现时,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往往也会接踵而至,形成复杂多变的天气情况。地面测报工作人员要对这些天气情况进行及时的收集和记录,同时要针对各种气象测报仪器的使用和安装状态进行监测并做好相关情况的分析、记录。

雷雨天气时,地面测报工作要重点做好2项工作:

1.1记录雷电方向

当雷电一直只出现在同一个方向时,则只需要记录雷电开始的方向;当雷电的方向变化在180°或180°之上的,就需要记录雷电的变化路径,加记中间方位,当雷电出现横跨过天顶的情况,要以天顶符号“Z”加以记录;出现多方向的雷电时,因为难以准确对雷电的方向进行判定,可以不记载其方向。

1.2两次闻雷的时间间隔小于等于15min时,应连续记载

雷暴的重要天气报由于1d内只发1份,要以第1次听到雷声的时间为准,以后再出现雷暴时就不需要在编发雷暴的重要天气报了。

2 冰雹天气时对地面测报工作的影响和工作要点

冰雹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发生这种天气时,地面气象测报人员需要给地温表等仪器罩上防雹罩,以防止这些仪器遭到冰雹的破坏。

另外,地面测报人员要采取措施迅速收集和记录资料,需要收集记录的资料主要有:记录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测量出最大直径大于10mm的最大冰雹的最大平均重量。具体方法有选择较大的冰雹称重或将几个较大的冰雹放在量杯里,以其融化出来的水为总量除以冰雹数等两种方法。

因为冰雹是一种破坏性较强的天气现象,所以应在完成信息收集记录工作之后做到及时发出报文,如果再出现冰雹有直径增加10mm或以上时,还需要续发1份重要天气报。

3 大风天气时对地面测报工作的影响和工作要点

大风作为一种强对流天气,需要地面测报工作人员对大风出现的情况和起始时间进行准确记录。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承担加密气象测报工作,就需要重点观察大风的极大风速,当其达到17m/s时要及时发送重要天气报,内容包括风向和风速2方面。在极大风速值达到20m/s的时候,地面测报人员就应考虑是否有编发危险报的必要。

4 龙卷天气时对地面测报工作的影响和工作要点

龙卷往往在雷雨天气之后发生,雷雨天气是一种极不稳定的天气状况,这种天气发生时容易引起空气的强烈对流,而空气的对流运动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龙卷。众所周知,龙卷的破坏力很强,破坏范围极其广泛,在其经过的瞬间就能将大树连根拔起,是一种需要重点防范的灾害性天气。因此,在龙卷天气下地面测报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结合以上分析,龙卷天气发生时要注意收集和记录的资料主要有其发生的起始时间,同时在必要时考虑编发龙卷的危险报文。

5 其它强对流天气时对地面测报工作的影响和工作要点

热空气进行能量上的剧烈交换,湿热空气中的水蒸气因为释放能量由气态变成液态的小水滴从而成云成雨,由于体积急剧缩小使该区域形成低压,最终产生强对流天气现象。短时强降水主要是指短时间内降水强度较大,其降雨量达到或超过某一量值的天气现象。以上这两种天气同样是地面气象测报工作的重要对象,在出现这两种天气时应根据相应规定进行仔细的记录与编报。

参加地面气象测报工作的人员对全部测量值进行检查时一定要做到认真细致,在交接班开始及结束时,要注意明确自己的主要工作内容,掌握好上一班工作人员对雷雨、大风、冰雹等重要的天气报及一些非正常情况的处理情况,仔细复查备注栏中的内容。要掌握全部的编码并仔细校对观测和发报的数据。确保在重大天气情况出现时编发的天气报准确及时。

强对流天气具有突发性、季节性的特点,因此要有针对性的在季节变换之前就做好信息掌握工作,了解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和情况,还有就是强对流天气出现时的操作规程和发报规则要认真掌握。

要注意,在观测编报时间上应以危险报为第一的原则,依次发放航空报还有天气报,其次是重要天气报、加密天气报等。如果观测前半小时观测到了强对流天气,可以在长Z文件中加发,不需要单独拍发重要天气报。

6 总结

综上所述,强对流天气具有突然性和较大的破坏性等特点,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产生了巨大的威胁,也对地面气象测报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掌握好地面测报工作的规章制度、规范,进行准确、及时的编发气象报文对地面测报工作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金趁意.强对流天气时地面气象测报工作要点浅析[J].能源与环境科学,2013(01).

第7篇

【关键词】林业;苗木;良种选育;工作要点;初探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人们对林木良种选育在林业生产管理中所发挥作用的认识逐渐深入。苗木种苗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林业工程的发展是否顺利。但在现实生活中林木种苗选育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与矛盾,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林业苗木良种选育工作要点的研究,将有助于提升林业苗木的产量与质量。

1.关于我国林业苗木选育工作现状的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绿化规模的扩大,对林业苗木种苗质量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苗木良种的选育工作在林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们在关注种苗培育技术发展的同时,对苗木种苗选育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它是林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与几百年生产资料。因此,在现阶段要想推动林业产业的健康长远发展,需要做好林业苗木良种的选育工作。

2.针对林业苗木良种选育工作存在问题的研究

2.1问题之一——苗木良种选育工作缺乏稳定资金投资

林业苗木良种选育工作缺少稳定的资金投资的主要表现是:林业良种的选育工作是一项建设时间长、需要长期资金投入、公益性强的事业。而在我国林业良种选育基地多是政府一次性地投资,在后期没有后续的投资。再加上受到当地政府财政资金的影响,有时资金不能及时地到位,在采穗圃、繁育圃、引种试验园等多个环节中的建设质量与管理水平较低。

2.2问题之二——苗木良种选育能力较低

苗木良种选育能力较低的主要表现是:受到选育技术与选育基地土质与面积的影响,基地的选育能力较低。再加上当前最为常见的良种选育技术以常规性的苗木选育方法为核心,缺少智能育苗温室与组织培养等新兴技术与相应设施,使得很多苗木新品种在被培育出后,不能大量的进行繁育推广。

2.3问题之三——林业生产布局结构不合理

林业生产布局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是:当前林业苗木良种的繁育基地多在土质较好的山区丘陵地,在一些中度或者重度盐碱地的区域还没有培育出适合的苗木种苗,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了沿海护林以及恶劣自然环境绿化的需要。

2.4问题之四——林业良种选育基地的科技含量低

林业良种选育基地的科技含量低的主要表现是:我国当前现存的苗木良种选育基地是在原有苗木培育基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中与苗木选育工作相关的技术设施较少,技术工作人员少。同时又缺乏对苗木选育基地建成后的生产效益与经营定位的考虑,科技含量相对较低。

3.针对林业苗木良种选育工作要点的研究

3.1要点之一——采取措施完善林业苗木良种的投入制度

要完善林业苗木良种的投入制度,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充分认识到林业苗木良种选育工作的特质,即投资回报效率低、建设周期长、社会公益性强、投资时间长等;二是政府要根据当地林业产业的苗木良种选育工作进行的实际情况建设长效的投入制度;三是政府要利用财政手段抽出一部分财政资金作为专项资金对林业产业进行扶持,以维持林业苗木良种发展基地的健康发展。

3.2要点之二——强化对无性繁育与有性繁育的研究

要强化对无性繁育与有性繁育的研究,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无性繁育只是对原苗木品种的克隆,没有对苗木基因的重组与分离,也不会出现新型的基因,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不仅可以保留原苗木积阴德互作效应与显性效应,而且可以提升繁殖系数;二是有性繁育是指对原苗木基因的重组与分离,进而创造出新型的基因;三是正确认识无性繁育与有性繁育之间的区别与意义,将有助于根据当地林业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繁育方式。

3.3要点之三——正确理解良种与新品种的区别

要正确理解良种与新品种的区别,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苗木良种是指经过人工的培育与选育,通过严密的鉴定与试验,证明该苗木品种在质量、产量等方面比当地的苗木品种更具有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二是苗木新品种是指经过人工的培育或者采取一定措施对一些野生的苗木品种进行人工培育的具有特异性、稳定性以及一致性的植物品种。

3.4要点之四——正视外来树种与乡土树种的重要意义

要正视外来树种与乡土树种的重要意义,需要做到以下二点:一是要正确认识外来树种与乡土树种之间的区别联系,不能排斥外来树种在本地的种植,只要外来树种的性状优质并经过林业部门的认证,就可以在一定的时间与区域内进行种植与推广;二是在林业苗木良种选育的过程中,要了解并掌握良种选育工作中的一般步骤与程序,积极引进优质的外来树种以充实当地林业种苗的选育内容。

3.5要点之五——科学利用高新科学技术与常规技术

在林业苗木良种的选育工作中,首先要正确认识高新科学技术与常规性技术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各自的作用,其次是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对所要繁殖的苗木良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细心梳理,并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的特性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争取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苗木繁育与选育的成本,提升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

4.结语

苗木选育工作的质量与效果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根本,在林业发展的初始,加强对林业苗木良种的选育工作研究,不仅有助于优质种苗的选择,而且有助于促进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林业苗木良种选育工作要点的研究,既是保障林业长远健康发展的手段,同时又是提升林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重要策略。

【参考文献】

[1]赵桂玲.如何选育良种苗木[J].绿化与生活,2008,(2).

[2]徐刚标,张合平,朱积余.中国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研究进展[J].广西林业科学,2008,(1).

[3]葛洪超.我国林业苗木良种选育工作要点[J].中国科技纵横,2010,(13).

[4]朱仁刚.夯实林木良种选育工作基础[J].云南林业,2008,(6).

[5]齐金海,曹文生,柴旭光,王柏军.浅谈林木良种选育工作[J].防护林科技,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