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5:05:15
序论:在您撰写田间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论文关键词洋葱;栽培技术;高产;北方
论文摘要从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北方洋葱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北方地区洋葱种植户提供参考。
洋葱,又名圆葱、葱头,营养极为丰富,不仅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维生素,还含有硫、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并且有特殊的辛辣味,是良好的调味蔬菜。因含有较高的黄酮素而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和舒张血管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还证明,洋葱具有抗癌防癌的功效。目前,北方种植的主要是以黄皮洋葱为主,属长日照类型,生育期为150d左右。洋葱耐寒喜湿,适应性强,耐贮运,产量高,达60t/hm2,最高可达90t/hm2以上;效益高,平均效益可达3万元/hm2。
洋葱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栽培,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蔬菜之一。黑龙江省地区采用春育苗、春移载、秋收获的方式,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育苗,4月中旬至5月上旬移栽,8月中旬左右收获。畦作,保苗株数为5.25万株/hm2左右,株行距为10~12cm×15cm。以中性土壤、肥力较高,排灌能力较强为佳,忌重迎茬。
1育苗
在温室或多层覆盖塑料大棚内进行,北方地区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开始育苗。生产田需种子3.00~3.75kg/hm2。1hm2需育苗面积525~600m2。育苗床土应选择肥沃、透气性良好的中性土,2年内未种过葱、蒜、韭菜的土壤。播种前用多菌灵和福美双的混剂进行土壤处理。播前浸种,水温20℃浸12h,捞出后淋干,混入细土撒播,也可干籽直播。播种要均匀,播后覆过筛细壤土1cm,然后覆膜保墒增温;出苗80%时揭去地膜。出苗后要使土保持湿润,幼苗出2片真叶后,根据长势和土壤肥力情况追施化肥1~2次,追肥后及时给水,以免肥料损失。
苗期病虫害的防治:猝倒病是苗期的主要病害,在幼苗出土后可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药液喷施。蝼蛄是苗期的主要害虫,可用炒好的玉米面拌300倍的敌百虫撒施防治。地蛆的防治是喷施50%辛硫磷600倍药液。
栽苗前7d开始炼苗,目的是使苗适应外界环境条件,保证缓苗快,成活率高。壮苗的标准是:苗粗6~8mm、高25cm、重约4~6g、无病虫草害、叶片不受损、苗龄50~55d。此时苗易生根,移栽后恢复直立快,不徒长。培育壮苗是保证洋葱产量的前提条件。
2移栽
2.1整地
洋葱属浅根系作物,要选择土地平整,排灌水方便,土壤肥沃,连续2年之内没栽过葱、蒜、韭菜的中性沙壤土作为本田。施优质腐熟的农家肥75t/hm2左右,二铵750kg/hm2,硫酸钾225kg/hm2做底肥。
2.2移栽
在5月上旬,移栽田是以畦作的方式为主,畦的大小为120cm×90cm,畦的距离为30cm,然后覆盖黑色地膜,既有利于保温保湿,又可避免草荒。采用高畦还是低畦应根据地势高低而定。地势高的地区应建为低畦,地势低的地区应建为高畦,这样有利于保水、防旱。一般株行距为10cm×15cm,定植的深度为2~3cm,以生长点应留在地表面上为原则。移栽后及时浇水,以利于缓苗。
3管理
定植后20d内为缓苗期,定植30d后至结球前为发棵期,这一时期要保证水分充足,保证营养生产;否则就会影响到产量。灌溉以早晚为主,保持土壤湿润为原则。进入结球期,对水分的要求更高,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如果水分缺乏就会引起植株早衰,造成严重减产,在收获的前15d左右就要停止浇水;否则会造成贮藏期内水分含量过高,容易腐烂。在定植缓苗后,幼苗期追施尿素225kg/hm2。定植40d后洋葱的长势加快,进入生长期,为了保证生长的需要,追施尿素300kg/hm2,硫酸钾11500kg/hm2。洋葱进入膨大期后,施尿素375kg/hm2,硫酸钾225kg/hm2。在整个移栽田的生长期间,为了防治病虫的危害,每隔7~10d就要进行1次药剂喷施。草害主要是以人工除草为主,以不伤害洋葱的根和不形成草荒为原则。
4病虫害防治
霜霉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叶喷;紫斑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灰霉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液;软腐病用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喷施;病毒病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以上几种病害的防治需每隔7d喷1次,连续喷2~3次。
地蛆可用50%辛硫磷乳油连续灌根,每隔7d喷1次。葱蓟马、蚜虫、潜叶蝇等虫害,可用吡虫啉与灭杀毙混用来防治。
玉米苗期田间管理关键是适当控制茎叶生长,促进根系发育,即“控上促下”,达到根多,茎扁,叶色深绿,叶片宽厚,个体健壮,群体整齐。具体措施主要有:
1 移栽补苗保证全苗
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发现缺苗断垄要及时补种、补栽。3叶期前缺苗,用饱满种子浸种催芽后浇水补种。3叶期后缺苗用带土移栽法补苗(播种时可在行间播预备苗),另外,缺苗处也可在附近留双株补救。早间苗适时定苗玉米长到3~4片叶时进行及时间苗,去掉弱、黄、病、劣、杂苗。到5~6叶时,按计划株距、密度留苗,余苗全部拔掉。定苗时边行、地头可留得稍密些,以充分发挥边际优势。间、定苗时,拔除的苗要及时清出田间。
2及时追肥
玉米苗期追肥应在5叶展开时施用,即在4~6叶期施用,特别是套种的玉米和接茬播种的夏玉米,追肥应遵循苗肥轻、穗肥重和粒肥补的原则,三期追肥比例约为苗2.5~3∶穗5~6∶粒1.5~2。套种玉米或接茬播种的夏玉米基肥不足或未施基肥的,追肥量应加大但三期比例一般不变。
3适时中耕
玉米苗期适时中耕,可以起到“控上促下”作用。特别对套种玉米和接茬整地不良的夏玉米尤为重要。苗期中耕一般进行2~3次。第1次在定苗时进行,中耕深度掌握“苗旁浅、中间深”的中耕原则,这样既可清除杂草又不至于压苗,深耕一般为3~5厘米。第二、三次在拔节前进行,耕深要适当深一些,一般以10厘米左右为宜,这时深中耕虽会切断部分细根,但可促进新根发生。培土应在9~10叶期到抽穗前逐渐完成,以利支持根的形成,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二、适期蹲苗促壮
蹲苗促壮一般采取的方法是:控制肥水,深中耕,扒土晒根等。玉米蹲苗应遵循“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湿不蹲干”的蹲苗原则。也就是说蹲叶片深绿、地肥、墒情足的壮苗。反之就不蹲。蹲苗时间一般夏播和套种玉米20天左右,时间过短无效果,时间过长容易形成“小老苗”,影响后期生长。蹲苗结束,应立即追肥、灌水以促进生长。对于苗势生长弱的田块,不但不要进行蹲苗,还要适时采取肥水措施促苗转壮。
玉米病虫害管理:夏季气温较高各种病虫害对玉米植株危害较大,病害主要有纹枯病和丝黑穗病,防治纹枯病可剥掉下部发病叶梢并喷施井岗霉素。发现丝黑穗病株时要及时拔除深埋或烧毁。虫害主要有玉米钻心虫、蝗虫等,防治方法可到当地农资部门咨询。
中后期根据肥力需要状况、水分含量、病虫害等酌情处理。
三、拔节期的水分需求
玉米拔节期是整个生育期需水肥的关键期。这一阶段,饱浇水巧追肥,是促进玉米植株良好生长和雄穗的正常分化的关键。玉米大喇叭口期要有充足的水分,要保持田地表常湿不干,以此满足玉米在拔节期的需要,田间持水量保持在70%左右。浇水结合追施速效氮肥。
玉米大喇叭口期是成穗的关键期,亩追施尿素10一15公斤。旱地需乘降雨追施,水浇地需浇水追入肥料,追肥可施在株中间或刨穴追肥。浇水后要及时中耕除草。拔节期间结合施肥、浇水,及时锄地、培土,达到除草,保肥保湿,促根防倒等多种效果,促进玉米增产增收。
玉米拔节期主要有玉米螟、蚜虫、红蜘蛛和粘虫等害虫。玉米螟需用锌拌磷颗粒剂与细砂土,拌成1∶50的毒土逐株灌心,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蚜虫、红蜘蛛可用达螨灵、蚜虫净等农药进行喷雾防治。粘虫可用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显著。
四、生长期如何避害
雹灾。玉米在发芽出苗期遭受雹灾,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地温下降,通气不良,影响种子发芽和出苗等,灾后应及时疏松土壤,以利增温通气;在玉米拔节到抽雄前,特别是大喇叭口期以前,雌雄穗和部分叶片尚未抽出时遭受雹灾,只要未抽出的叶子没有受损伤,且残留根茬,应及时中耕、施肥,加强田间管理,一般仍可获得较好收成,玉米抽穗后遭受雹灾,植株恢复生长的能力变差,对产量影响较大。据调查,凡被冰雹砸断穗节的玉米,则不能恢复生长;如果穗节完好,应及时加强管理,促进植株恢复生长,减少产量损失。
风灾。七八月份,常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造成玉米倒伏或茎折。对成熟前倒伏或茎折的玉米,应及时扶起,以免相互倒压,影响光合作用。对于倒折的玉米,如果只是根倒,将植株扶正即可,如果是茎折,应将数株捆在一起,使植株相互支持。
涝灾。玉米是一种需水量大而又不耐涝的作物,当土壤湿度超过田间持水量的80%以上时,植株的生长发育即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幼苗期,表现更为明显。玉米生长后期,在高温多雨条件下,根系常因缺氧而窒息坏死,造成活力迅速衰退,植株未熟先枯,对产量影响很大。据调查,玉米在抽雄前后一般积水1~2天,对产量影响不太明显,积水3天减产20%,积水5天减产40%。对于遭受涝灾的玉米,要及早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和空气湿度,促进植株恢复生长;当能正常下田时,应及时进行中耕、培土,以破除板结,防止倒伏,改善土壤通透性,使植株根部尽快恢复正常的生理活动,及时增施速效氮肥,加速植株生长,减轻涝灾损失。
遇涝灾怎样补救
玉米是需水量大但又不耐涝的作物。土壤湿度超过最大持水量80%以上时,玉米就发育不良,尤其在玉米苗期表现更为明显。玉米种子萌发后,涝害发生的越早受害越重,淹水时间越长受害越重,淹水越深减产越重。一般淹水4天减产20%以上,淹没3天,植株死亡。玉米出现涝渍害以后应尽快采取补救措施,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排水降渍。要疏通田头沟、围沟和腰沟,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达到能排、能降的目的。
中耕松土。降水后地面泛白时要及时中耕松土,破除土壤板结,促进土壤散墒透气,改善根际环境,促进根系生长。倒伏的玉米苗,应及时扶正,壅根培土。
早施苗肥。要及时追施提苗肥,大喇叭口期每亩追施尿素20公斤。对受淹时间长、渍害严重的田块,在施肥的同时喷施高效叶面肥和促根剂,促进恢复生长。
一、玉米中期田间管理-拔节孕穗期田间管理
拔节孕穗期属于玉米中期,它是玉米整个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玉米生长的这段时期具有根茎叶生长旺盛,雌雄穗分化形成等特点。因此,要进行适当的管理,避免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产生矛盾。如果管理不当,就会造成茎叶徒长、果穗干瘪、不成等现象。为了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促进秆状、穗大、粒多、双穗率高,就应采取合理的管理方法。具体的方法如下:
1.适时施肥
玉米雌雄穗形成期是玉米一生中需肥量最多、需肥强度最大的时期,因为只有充足的肥料才能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这一时期,对于有机肥,氮、磷、钾等化肥都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它们的需求量均占玉米一生吸收总量的一半以上。对于所施用的肥料,既要做到合理施用,也要做到适时施用,以达到玉米能够全面吸收的效果。在施肥时,要本着“重两头,轻中间”即底肥和穗肥重,苗肥和拔节肥轻的原则进行。
具体的方法是:在玉米8~10叶期,施用拔节肥,选择的肥料种类是有机肥为主,速效氮肥为辅。施用量一般控制在亩施清粪1500千克、碳铵20千克或硝铵15千克左右。施用穗肥的时间一般在抽雄前10天左右施用,施用量是亩施硝铵40千克或尿素30千克左右。
适时施肥,不但可以延长叶片的功能期,增加光合产物的形成积累,还可以促进穗大粒多产量高。因此,农民要掌握好施肥的时间,做到适时施肥、合理施肥。
2. 清除杂草、中耕培土
杂草生长茂盛,会与玉米争肥争光,玉米在拔节期后迅速生长且需大量的养分,要及时清除杂草、拔除分蘖减少养分消耗。所谓的中耕培土,指的是玉米根部进行培土,使根部土层增厚,厚度达20厘米。之所以要进行中耕培土,是因为它具有改善土壤的通透性、肥水供应状况、促进根系发育、清除杂草等特点。因此,在玉米生长期,这一过程是不可缺少的。
3.防治病虫害
拔节孕穗阶段是容易出现病虫害的一个阶段,在这一时期,农民要勤于查看,避免病虫害的发生,以确保玉米稳产稳收。其中,这一阶段常出现的病虫害有:玉米螟、大斑病、小斑病等。要使用药剂及时进行防治。
二、玉米后期田间管理-抽穗开花至成熟期间的田间管理
玉米的后期管理指的是抽穗开花至成熟期间的田间管理阶段。这一阶段,茎叶生长已经停止,主要以生殖生长为主。可以说这一时期是玉米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因为它决定有效穗数、结实粒数和粒重,是开花散粉和受精结实的关键时期,是决定玉米产量高低、质量好坏的关键时期。因此,要做好这一时期的田间管理,以保证玉米稳产稳收。
1. 及时灌溉
灌溉玉米穗期耗水量最大,占一生耗水总量的30%~35%,尤其是在抽雄期,要及时进行灌溉,因为这时期耗水强度最大,由此将其化为玉米需水的临界期,不可缺水。如果不能及时灌溉,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绝产。因此,要及时灌溉,改善田间小气候,提高大气相对湿度。
2.适当排水
玉米的需水量是一定的,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在对玉米灌溉时,要本着多排少灌的原则进行。因此,要做到及时灌溉、适当排水。如:春玉米开花结实期是一年的多雨季节,防旱的同时又要注意排涝。如果玉米受涝严重的话,会造成植株发黄早衰、灌浆结实差。
3.增施粒肥
在玉米雌穗抽丝始期,要增施粒肥,补充养分,促进玉米健康成长。施肥数量应控制在亩施尿素5千克左右。
4. 去雄授粉
为了确保玉米籽粒饱满,提高千粒重等目的可以采用的另一种方法是去雄授粉。首先,去雄可以减少水分、养分的消耗,使雌穗的养分更充足。其次人工授粉,指的是有足量的花粉和花丝接触,使花丝选择最适合的花粉来受精,从而达到增产、稳产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减少秃顶、缺粒等,效果十分明显。
5.防治病虫害
在玉米生长的后期也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如:对茎腐病的防治。茎腐病,又叫茎基腐病或青枯病,出现在玉米灌浆期。乳熟期末期至蜡熟期为高峰期。发病症状是茎基节间会出现纵向扩展的褐色病斑,形状是不规则的,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病情逐渐加重,严重时会使茎秆腐烂,极易倒伏。防治方法:根据茎腐病的特征,使用相应的药剂进行治疗。
[关键词]玉米苗期 田间管理 育苗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2-0060-01
前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的人口占我国人口总数的大多数,玉米是农作物中种植范围比较广的品种,东北三省更是春玉米的主要种植地。辽宁省作为较早种植玉米的省份,已经培育出几十种高产的玉米品种,走在玉米种植的技术前列。玉米育苗期间,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较多,是较为关键的时期,需要重点看护。
1.玉米苗期田间管理的意义
1.1规范玉米的生长,提高玉米的产量
玉米苗期是玉米根系生长最为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田问管理能够有效促进玉米根系的生长,合理的措施可以使得玉米的生长逐步实现规范化。玉米生长中出现的病虫害等难题都可以很好地解决,实现苗壮、苗全的局面,为玉米的高产量奠定了基础。
1.2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在玉米的苗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可以明显的提高玉米的产量,从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生活难、看病难等的状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从而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1.3提高农业技术,加快现代化进程
辽宁省作为玉米种植的先进省份之一,对于玉米的种植、培育以及管理有很多的经验。在玉米苗期进行田间管理,将先进的技术运用于田间管理,将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教授给农民,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的科学化水平,提高当地玉米的产量,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2.进行玉米苗期田间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做好补苗移苗的工作
在玉米播种的时期,种子会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诸如天气状况,水分补充,土壤适应,种子自身质量等问题。这时会出现缺苗现象,即栽种下去的部分玉米种子无法正常发芽。所以在栽种之后,农户应时常到田间视察,及时发现没有正常发芽的种子,予以补苗或者移苗。
如果缺苗较多,则可用浸水催芽的苗种栽种,为补苗。如果缺苗较少,只需稍添数苗,则可移苗栽种。补苗和移苗都应选在晴朗的下午进行,最好是带土栽培,如果缺乏相应的条件,也可直接栽培。补苗和移苗完成后,应给种苗及时浇水,让种苗尽快渡过缓苗时间,更快地适应栽种环境,以达到全苗的目的。
移苗补苗是发苗时的基础工作,只有确保大部分苗种正常发苗,才能使之后的育苗工作正常进行。这也是一个筛选苗种的过程,要求农户在选种时必须准备过量的种子,防止部分苗种无法发苗时,田地出现苗种空缺的情况,使得最后玉米收成降低。
2.2做好间苗定苗的工作
在确保全苗发芽之后,还应做好间苗工作。因在田问发苗的苗种受各种环境因素影响,可能会出现生长不齐,发育较弱,突发疾病等现象。所以,在发苗之后,扎根之前,叶面生长到3-4叶时,就要根据情况拔除一些弱苗,病苗。还要适时清除一些生长较为拥挤的苗种,防止苗种之间争夺水分和养分,造成后期生长不良,影响上部发育。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不同,间苗工作也可拖至5叶,但最迟不宜超过6叶,否则生长过长,需要问苗的苗种已经影响到了周围苗种的生长,可能会造成周围苗种生长不良。间苗时,拔除的苗种一定要连根拔起,否则土壤中留有残根,可能会出现二次发苗的情况,影响到周围苗种的生长。
2.3做好蹲苗工作
问苗之后紧接着就是蹲苗,此时苗种根系开始发育,需要各种营养,可蹲苗的方法帮助苗种发育。蹲苗一般在出苗后到拔节前这段时间,结合间苗,在合适的苗种周围扒开三厘米左右的土壤,让地下的根茎暴露出来,在日光下晾晒。晒根的时间应持续7~15天,晒根结束后要及时追肥,可使土壤地温提高1℃左右。在晒根时,要严格控制时间,以防根茎受到过度暴晒而受伤。蹲苗也要根据苗种的发育状况和土壤肥沃度,若苗种较壮,土壤肥力适宜,则可蹲苗,若苗种弱,土壤贫瘠,则不能进行蹲苗。
蹲苗后,幼苗的发育将更加健硕,增强苗种在后期经受干旱的能力,也可使苗种具备一定抗倒伏的能力。蹲苗能为苗种后期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虽然不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无疑能够促进苗种发育,增强抗性,降低后期发育风险。
2.4定期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工作基本贯穿玉米苗种的整个苗期,通常分为三次。第一次应在问苗之前,苗种才长4片左右叶子的时候,对深度在3~4.5厘米的土壤进行除草,防止出现杂草与幼苗争夺水分养分,致使苗种在幼苗时就发育不良。第二次应在间苗之后,苗种之间分布清晰之时。此时除草,才能让苗种在间苗之后能够有充分的空间成长。第三次在拔节之前,深度扩展到9~12厘米,此时除草要除尽,特别注意要除尽“护脖草”。除草过程中,需要注意深度,不能伤害到正在发育的苗种根茎,出现压苗或者伤苗,妨碍幼苗根须发展。应遵循“头遍地不培土,二遍地少培土,三遍地拿大茎”的原则。
2.5定期追肥
玉米的生长面积一般较大,通常农户在施肥时会施加大量的基肥。玉米苗种发育时需要大量的养分,所以定期根据情况进行施肥非常必要。察觉底肥不足时,应予以补肥,满足苗种的生长需求。一般多使用沟渠施肥和挖穴施肥的方法,土壤深度在5厘米以上,和幼苗的距离在10厘米以上。但是补肥时也要注意过量施肥的情况,肥料与幼苗保持一定距离可以有效预防烧苗。追肥时,若出现“花白苗”则需要使用0.2%的硫酸锌兑水后进行叶面碰洒,每隔7天左右的时间碰洒一次,连续2~3次则可有效,使幼苗恢复正常。
关键词:小麦;高产;田间管理;苗期;中期;后期;淮北地区
小麦是我省沿淮淮北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00余万公顷。由于小麦生长周期长,播种期正处中晚秋,病虫草害发生种类多,为害时间长。因此进行小麦田间管理是小麦优质、高产的关键。
1苗期管理
在此阶段要保证小麦全苗、匀苗,力争早扎根、早分蘖,冬前达到壮苗标准。壮苗标准:半冬性品种越冬时主茎叶片数要求6叶1心,单株分蘖3~4个,次生根6~8根,群体茎蘖数1200万根/hm2左右。
1.1查苗补缺
出苗后要根据基本苗的要求及早进行基本苗调查,三叶期前苗数不足,可催芽补种,三叶期后可移稠补稀。
1.2因苗管理
1.2.1弱苗管理。因土壤肥力和墒情不足引起的弱苗,要先追肥后浇水,及时中耕松土,促进根系生长和分蘖生长,变弱苗为壮苗。因晚播引起的弱苗,除缺墒严重外,一般不宜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应浅锄松土保墒增温,促进麦苗生长。
1.2.2旺苗管理。旺苗一般是由于播种过早或品种播期不对,加上施肥不当、气温偏暖、雨水较多等造成麦苗旺长。对苗期旺长麦田,可通过深耕、镇压、喷洒植物生长抑制剂等办法阻止主茎和大分蘖生长,压制分蘖发生,控旺转壮。
1.2.3壮苗管理。对底肥足、墒情好、适时播种的壮苗,一般不再施肥,但要松土保墒。
1.3中耕划锄
冬前要进行2~3次中耕除草,疏松表土,以利于提高地温,通气保墒。一般第1次中耕在开始分蘖时进行,第2次在分蘖盛期进行。
2中期管理
中期也就是小麦器官建成阶段的管理,一般指从起身到抽穗前的阶段,是小麦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本阶段主要是在前期管理的基础上,继续协调地上部与地下部、个体与群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提高分蘖成穗率和光合利用率,培育壮秆大穗。
2.1追施拔节肥或孕穗肥
拔节肥追施是小麦高产栽培上的一个重要措施。拔节肥可以提高中期功能叶的光合强度,积累较多的光合物质供幼穗发育,提高分蘖成穗率和穗粒数。拔节肥一般应掌握在群体苗色褪淡、分蘖高峰已下降、第一节间定长时施肥(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追肥量一般可占整个氮肥施用量的40%,即折合尿素150.0~187.5kg/hm2。追施孕穗肥可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能够保花增粒、提高粒重。追施孕穗肥一般在剑叶露出时施用,施尿素60kg/hm2为宜,用量不宜过大。
2.2春灌与防渍
拔节至抽穗阶段是小麦一生需水量最多的时期,此期干旱会使植株上部功能叶片变小,小穗、小花增多,穗粒数减少。所以发生春旱时要进行春灌,尤其是施用拔节肥应结合灌水。如果这期间降水偏多,要及时清沟沥水,以防小麦根系早衰甚至烂根和加重病害。
2.3防倒伏
预防措施:①选用高产、耐肥、抗倒伏品种;②科学施肥,防止氮肥过量,严格掌握追肥时间;③合理密植,防止群体过大;④对高秆品种应用化控技术,在苗起身前喷洒矮壮素、多效唑、缩节胺助壮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磷钾肥液等,用量300mL/hm2。
3后期管理
后期管理也就是籽粒形成阶段的管理。小麦抽穗后根、茎、叶生长基本停止,进入以籽粒形成为中心的开花、受精结实、籽粒灌浆、养分运输和产量形成阶段,是决定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本阶段要保根护叶,防早衰或贪青晚熟,延长上部叶片功能期,保证叶片正常落黄,预防旱、涝、冰雹、病虫、倒伏等自然灾害,达到籽粒饱满、增加粒重的目的。
3.1叶面喷肥
小麦生育后期根系进入衰老阶段,吸收能力减弱,叶面喷肥,植株吸收快,肥料利用率高。一般要用1%~2%的尿素溶液750~1500kg/hm2进行叶面喷洒,以补充植株氮素营养不足,缺磷麦田可喷洒0.2%~0.3%的磷酸二氢钾,对提高粒重有明显作用。
3.2一喷三防
小麦生育后期,病虫害、干热风、倒伏时有发生,对产量影响较大。后期进行“一喷三防”可有效防止这些危害。“一喷三防”就是把农药、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按适当比例混合复配在一起,喷洒在小麦田里,达到防病虫、防倒伏、防干热风的目的。
3.3后期灌溉和排涝
小麦从抽穗到成熟约需降水150mm左右,这段时间淮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90~100mm。因此,此期小麦生理需水与自然降水有一段差距,除多雨年份外,干旱年份和贫水年季节都需要补充灌溉。
3.4适时收获
在正常成熟的情况下,小麦粒重以蜡熟期至完整期为最高,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也最高。因此,蜡熟末期是收获的最佳时期,应根据劳力、机械、天气等情况及时抢收、避免损失。
4小麦主要病虫草鼠害防治
(1)返青至拔节期防治小麦纹枯病,用5%井冈霉素3000mL/hm2对水900kg/hm2,喷施小麦茎基部。
(2)3月底至4月初,防治麦粘虫麦叶蜂、麦蚜、麦蜘蛛、吸浆虫,使用高效低毒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
(3)4月下旬至5月上旬防治小麦白粉病、赤霉病和穗蚜。白粉病可用25%粉锈宁可湿粉450g/hm2,对水750kg/hm2防治;赤粉病可用80%的多菌灵1500g/hm2或33%纹霉净可湿粉750g/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雾。穗蚜可用40%蚜虱净150~300g/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于穗部。
1 查苗补种,移苗补栽
在玉米苗期田间管理时,要及时的补缺,移苗补栽。这是因为由于玉米种子质量和土壤墒情等方面的差异,在播种完成后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缺苗、断条的现象,最终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所以及时的补缺,移苗补栽是尤为重要的。在缺苗较多的情况下,用浸种催芽的种子予以坐水补种最为合适。如缺苗较少,则可移苗补栽。移栽的玉米苗要尽量的偏水偏肥,缩短缓苗时间,达到苗全苗壮。
2 掌握好间苗与定苗的时机
适时间苗、定苗是减少弱株率,提高群体整齐度,确保适宜密度的关键。间苗原则是去弱苗留壮苗,去病苗留健苗。①净作春玉米生长应适时早间苗、定苗,一般掌握1~2片展开叶时间苗,2~3片展开叶时定苗。②麦林地间套作玉米“上蚕”为害重,应分次间苗,适当推迟定苗时间,保证全苗。间定苗时间是:在3~4片可见叶第一次匀苗,5~6叶第二次间苗,7~8叶定苗;若一穴内有3株以上者,应去苗以避免苗荒。③去苗的方法是:左手按定苗根部,右手捏紧苗茎,向上轻提,以免影响相邻苗的根系生长。最好选择雨天匀苗避免断茎留根,再发耗肥。
3 中耕、灭茬
中耕可消除杂草、破除板结,是玉米苗期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般中耕 2~3 次,第 1 次在定苗前,深度 3~5cm,此时幼苗矮小,要避免压苗、伤苗。 第2、3 次在定苗至拔节期,深度 10 厘米左右为宜。 中耕的原则是:苗旁浅耕,行间深耕。
4 蹲苗促壮
蹲苗促壮可以与定苗一同进行,当玉米苗长出 4-5 片叶时将周围的土地扒开 3cm 左右,将茎部晾晒 7-15 天,然后结合追肥时封土。这样可以使玉米的根系向纵深伸展,扩大根系汲取营养的范围,促使幼苗墩实粗壮,增强后期抗旱和抗倒伏的能力,为丰产打下良好基础。在扒土晒根时,严禁伤到根部。是否进行蹲苗可以根据各地块情况进行分析,苗壮、地力肥或墒情好的地块可以蹲苗;苗弱、地力薄或墒情差的地块则不用蹲苗。
5补施底肥,追施拔节肥
一般在定苗后至拔节期进行。 具体的追肥时间要根据苗情、土壤肥力等情况来定。三类苗、移栽苗、未施基肥或种肥的地块、 低洼潮湿等地块要早补施底肥,一般在定苗前后;壮苗、土壤肥力高、基肥种肥充足的地块,可适当晚追拔节肥。 除施用化肥外,可追施腐熟有机肥或商品有机肥。苗期追肥量,原则上磷肥、钾肥全部施入,氮肥追肥量要根据土壤、苗情而定。一般高产田施用总氮量的 20~30%,一般地块用 50~60%。施肥要深施严埋,以提高肥效。
6防治病虫害
6.1虫害防治
玉米的连作及连片种植,常招致玉米虫害的发生,尤其是玉米苗期虫害,严重地威胁着玉米的生产。苗期害虫主要有地老虎、粘虫、蚜虫、玉米大螟等。
6.1.1地老虎的防治。①人工捕捉:于清晨在玉米断苗的周围或沿着残留在洞口的被害株,将土扒开捕捉幼虫。②毒饵诱杀:亩用90%敌百虫晶体50克,温水溶解成250毫升药液,与炒香的花生粉拌和均匀,傍晚撒于玉米周围。
6.1.2蚜虫的防治。40%乐果乳剂1000~1500倍液,喷洒苗心,40%氧化乐果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25%亚胺硫磷乳油等1000倍液,可兼治蓟马、飞虱等害虫。
6.1.3玉米大螟的防治。玉米大螟又名玉米钻心虫,或称旋心虫,危害玉米幼苗最为严重,往往造成枯心烂心缺株脱窝现象。苗期防治:1.5%辛硫磷颗粒剂0.5公斤,加细沙6~8公斤或BT乳剂150~200毫升,掺细沙5公斤或10%1605乳剂颗粒剂撒心叶,90%晶体敌百虫稀释15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剂800~1000倍液,灌心叶。
6.2主要病害防治
6.2.1白化苗。叶片上有白色条纹,严重时全株叶片发白,发生原因是土壤中缺锌。白化苗发生时,每亩用0.2~0.3kg硫酸锌兑水100公斤喷雾,每隔7大喷1次,连喷2~3次即可使苗恢复正常。
6.2.2僵叶苗。主要出现在幼苗3叶期之前。秧苗株形细小,叶片淡绿,黑根多,易出现死叶、死苗。防治方法:苗期以施用腐熟有机肥为主,不用或少用尿素作底肥。僵苗发生时及时浇水和喷施叶面肥。
关键词 小麦;冬前管理;春季管理;后期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12.1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085-01
小麦是安徽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田间管理技术是小麦栽培技术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田间管理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小麦能否获得较高的单位面积产量。现将小麦的田间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1 冬前管理(出苗—越冬)
此时期是小麦一生中的开始,是简单的初期营养生长,此时矛盾并不突出。此时期主攻目标是培育壮苗。在此期间要进行如下田间管理。
1.1 查苗与补苗
出苗后要及时查苗、疏苗,确保苗全、苗匀。个别缺苗断垄或漏播,及时浸种带水补种。待麦苗长到四至五叶期,结合间苗,进行1次带水移栽补苗。
1.2 化学除草
出苗后,应抓紧利用冬前的温暖天气,进行化学除草,以防春后杂草基数过大造成防除困难。冬前除草最佳时间为小麦三至五叶期。在猪秧秧、泽漆等杂草重发田块,在猪秧秧二至四叶期或泽漆二至三叶期用10%苯黄隆可湿性粉剂150 g/hm2+20%使它隆乳油300~450 mL/hm2进行茎叶喷雾;以荠菜、麦家公、播娘蒿、盖草为主的麦田,可使用10%苯黄隆可湿性粉剂195 g/hm2左右或5.8%麦喜悬乳剂225 mL/hm2,对水450 kg在杂草二至四叶期茎叶喷雾[1]。
1.3 中耕松土
冬灌后要对麦田进行中耕;对肥水较高和有旺盛趋势的田块适当深锄些,以控制无效分蘖;对弱苗适当浅锄,促使其转化升级;对群体过大、过旺麦田,可采取深中耕或镇压的措施,控旺转壮,保苗安全越冬;对因晚播形成的苗小、苗弱的地块,也可进行浅中耕,以促弱转壮;对浇过蒙头水和分蘖水的麦田,要及时中耕,以破除板结、除掉杂草、增温保墒、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促进根蘖发育[2]。
1.4 及时浇好越冬水
小麦适时浇灌越冬水能够稳定地温,提高耕作层含水量,是培育壮苗、保证小麦安全越冬的有效措施。播种后30~50 d,依据土壤墒情、苗势强弱,浇足越冬水。冬灌一般在日消夜冻时进行,灌水后适时中耕松土。对基施氮肥不足的地块和苗稀、苗弱地段,结合浇越冬水适量施肥。一般浇水450 m3/hm2左右,未分蘖盘墩的麦田不宜浇越冬水。在冬季干旱的情况下,每次寒潮来临之前,一定要浇好迎潮水,以防冻害[3]。
2 春季管理(返青—挑旗)
这一时期是小麦生长发育最旺盛时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即发根、长叶、长秆又长穗,是决定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群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内部各器官之间矛盾突出,需水、需肥的最多时期。在前期管理的基础上,继续协调地上部和地下部、群体和个体、营养生殖和生长生殖之间的关系,提高分蘖成穗率和光合生产率,达到穗足穗大,同时要根据麦苗长势长相、前期肥料基础和天气情况等进行管理。
2.1 化学除草
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小麦起身期进行化学除草,但是拔节后就不能使用化学除草。
2.2 追施拔节孕穗肥
追肥时间一般掌握在小麦基部第一节间定长、分蘖开始死亡、群体叶色褪淡、分蘖高峰已过时施用。具体时间在3月下旬至4月初。追施方法一般为随雨水撒施,遇旱时浇水与施肥相结合[4]。可施用尿素75~150 kg/hm2。群体偏大、苗情偏旺的延迟到拔节后期至旗叶露尖期进行施肥;群体偏小、苗情偏弱、茎蘖数不足的可适当提早施用。
2.3 病虫害防治
在小麦拔节初期(3月中旬),对小麦纹枯病株率达20%以上的田块,用20%井·蜡芽(纹真清)悬浮剂1 500 mL/hm2,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750 g/hm2,对水450~600 kg喷雾防治。蚜虫达到500头/百株的田块,同时加施24%抗蚜·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450 g/hm2,或20%啶虫眯可湿性粉剂225 g/hm2,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大功臣、蚜虱净)450 g/hm2进行综合防治。麦蜘蛛达到600头/m行长的田块,同时加5%阿维菌素乳油450 mL/hm2喷雾防治[5]。
2.4 预防倒春寒
淮北地区属于南北过渡气候带,春季往往有强寒流或寒潮侵袭。因此,要随时掌握天气情况,在寒潮来临前可采取喷施磷酸二氢钾等防冻剂、灌水、熏烟等措施进行预防。寒潮过后要及时检查苗情,发现冻害现象,及时采取喷施生长调节剂、激素及补施氮肥或叶面喷肥等措施补救[6]。
3 后期管理(开花—成熟)
此时期是小麦从混合生长转入纯生殖生长期,是小麦花授粉受精和籽粒形成及灌浆时期,是决定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时期。在前期管理的基础上做好护根保叶工作,减少小穗小花退化和充分灌浆,提高千粒重,达到粒多、粒饱。
3.1 加强肥水管理
小麦抽穗期至籽粒灌浆期是叶面喷肥的最佳时期。可叶面喷洒1%~2%尿素溶液,对缺磷田块可加喷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每7 d喷1次,连喷2~3次。加强抗旱排涝护根,遇旱时及时浇水,但不能浇多,要及时排涝降渍护根。
3.2 拔除杂麦杂草
对于部分麦田野杂麦和杂草偏重发生,造成麦田整齐度降低,影响个体发育。麦田野杂麦和杂草除治的最有效办法是人工拔除,要做到“见1株拔除1株”、“连根拔除”,确保野杂麦和恶性禾本科杂草得到有效根除。
3.3 病虫害防治
小麦生育后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时期。小麦扬花初期防治赤霉病,可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125 g/hm2,对水450 kg进行喷雾[7]。在小麦抽穗期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吸浆虫、麦蚜等,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 g/hm2+40%毒死蜱乳油450 mL/hm2+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 g/hm2,对水450~675 kg进行田间喷雾。
3.4 适时收获
收获过早,籽粒灌浆不充分,千粒重低;收获过晚,落粒、掉穗增加损失。农谚说:“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就是这个道理。适时收获是丰产丰收的重要保证[8]。据试验证明,小麦千粒重在蜡熟末期为最高,因此此期收获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收获越晚千粒重越低。收获后,有条件的地方应晾晒1~2 d后再脱粒,这样一般可以提高千粒重2 g左右。优质专用小麦还应注意在收获时要单收单脱,单独晾晒,单贮单运,防止混杂。
4 参考文献
[1] 刘淑君,崔艳红,刘素爱.优质强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3(8):71.
[2] 何宪平,李明芳,薛凤梅,等.旱地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4):81,83.
[3] 赵广才,常旭虹,杨玉双,等.基本苗和氮肥运筹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J].华北农学报,2010,25(5):182-186.
[4] 李顺乾.旱寒区黄绵土冬小麦氮肥底施与追施比例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1):47-48.
[5] 赵慧芳,潘一展.优质专用小麦配套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2(8):49.
[6] 韩宝文,邢素丽,刘孟朝.中高肥力壤土小麦氮钾肥相互效应关系定量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6,21(S1):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