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5:04:59
序论:在您撰写英语学习学期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英语介词习得;原型理论;原型效应;概念迁移假说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1-0056-04
[作者简介]王晶(1989―),女,山东淄博人,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2级在读硕士。
英语介词语义抽象而复杂,恰当地使用英语介词对学习者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一直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并成为二语习得领域的一个研究焦点。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某些角度,回顾性研究较少。为了较全面地了解国内外英语介词习得研究现状,引起研究者对英语介词习得的关注,本文以原型理论和概念迁移假说为基础,简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发掘了研究成果对英语介词学习的启示,以期以此为契机,为英语介词习得提供一点帮助。
一、理论回顾
近30年来,范畴理论和语言迁移一直是指导语言学家进行英语介词习得研究的主要理论,而范畴理论又以原型理论为主导。在语言迁移研究方面,研究者们逐渐转向了概念层面,探索影响英语介词习得的深层次原因。
(一)原型理论与原型效应
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Rosch等[1]根据Wittgenstein提出的“家族相似性”及Berlin和Kay等认知心理学家对“焦点色”的研究提出了“典型范畴理论”,即“原型理论”。她认为同一范畴内部成员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之分。完全具有某一范畴成员全部特征的实体是该范畴的典型成员,即原型;而不完全具备某一范畴成员全部特征的实体则是非典型成员。同一范畴的成员通过“家族相似性”联结在一起,并且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
目前语言学家对“原型”给出了三种界定方式。其一:原型是一个范畴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员,即原型样本。Rosch[2]认为原型是一个范畴中拥有最多共同特征的实体,而范畴是围绕原型建立起来的。其二:原型是抽象的图式表征。Reed[3]认为原型是对范畴进行概括的表征;在范畴化过程中人们就是以这些图示表征作为认知参照点对范畴进行切分的。其三:“原型加转换”的观点。这种界定方式可以理解为上述两种的结合。而“原型效应”指的就是范畴中的不相同地位,即同一范畴内部的一些成员比另一些成员拥有更多共同的范畴特点,因而更加具有认知凸显性,也就更具代表性。
(二)概念迁移假说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言迁移研究发生重大转向。西方研究者开始从语言与认知的接口处研究语言迁移,从思维层面探究迁移的本质,提出了“概念迁移假说”。
该假说主要指,“人们在习得某种语言(如母语)的过程中,会形成某种习惯性思维方式和语言的概念范畴化方式,而这些思维方式和概念范畴化方式反过来会影响另一种语言的习得”[4]。由此可知概念迁移主要产生于语际不同的概念范畴系统及概念存储模式。对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二语学习者来说,发生概念迁移的根本原因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在概念范畴化方式上不同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在长期使用汉语这一意合语言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了整体、悟性、具象的思维方式。而在英语形合特征的影响下,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逐渐形成了个体、理性、抽象的思维方式。Jarvis和Pavlenko[5]认为学习一门语言可以改变学习者已有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也就是说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获得的新概念会使学习者调整并重组原有基于母语的概念结构,改变对实体的范畴化方式和注意倾向。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习得英语时,其整体思维方式会迁移到英语的产出中。
二、英语介词的基本情况
据寇姆统计,英语中各类介词共有285个,而汉语中不到30个。[6]根据Brown Corpus语料库可知,英语中最高频词汇前100个中有15个是介词。英语介词的重要地位及难以掌握的事实决定了对介词研究的必要性。
根据《薄冰英语语法》[7]一书中对介词进行的详细划分,按其构成可分为简单介词、复合介词、二重介词(即由两个介词搭配而成,但没有复合介词那样固定,如from under,until after等)、短语介词、分词介词5种。按其词义可分为表地点、表时间、表比较、表原因、表手段等15种。根据第二种分类,同一介词可属于多个类别,说明有些介词是多义的。介词一词多义是造成我国英语学习者介词习得困难的原因之一。
三、英语介词习得的相关研究
纵观国内外英语介词习得研究,该领域研究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从学习者的主观因素出发探讨介词的习得,如Mougeon、Pavesi、Schumann等。第二类探索了空间范畴化等认知因素对介词习得的影响,如国外语言学家Correa-Beningfield、Jarvis和Odlin等,国内学者马书红、李佳和蔡金亭等。第三类从概念迁移角度研究英汉概念化方式的异同对介词习得的影响,此类研究较少,国内仅有张会平和刘永兵两位做过相关研究。各类研究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均有独特影响,给英语介词习得研究带来了有益启示;同时也存在一定缺陷,为以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一)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研究之初,语言学家们主要从学习者的主观因素出发探讨介词的习得顺序、学习策略、关键期对介词习得的影响等,并没有考虑到母语和目标语在空间语义上的异同及学习者空间认知方式的差别,这些语言学家有如Mougeon等、Pavesi、Schumann、Becker和Carroll、Munnich等。
国外语言学家们还从认知角度探索介词的习得。例如1986年Ijaz[8]基于原型理论,讨论了影响高水平学习者英语介词习得的语言和认知因素。他发现制约二语介词习得的主要因素是原型效应、母语的概念结构、母语和二语在空间语义上的差异。但他忽略了参照物对目标物的作用,没有正确认识到两者之间的空间关系特征。1990年Correa-Beningfield[9]首次基于范畴化理论,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空间范畴的典型性因素和母语迁移对二语介词习得的影响,提出了“典型性迁移假说”,即当母语和目标语的空间典型概念相同时,会发生母语迁移。但他的研究没有考虑到如何界定二语介词的典型语义。2000年,Jarvis和Odlin[10]以70名母语为瑞典语和140名母语为芬兰语的英语二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探索母语和目标语的语言结构及母语中表空间关系的语素对介词习得的作用,发现母语和目标语在语言结构和语义上的异同分别会导致负、正迁移。2001年,Navarro I Ferrando和Ricker[11]将母语为英语的本族语者为控制组,分别以中级和高级水平的两组母语为西班牙语的英语二语学习者为观察组,考察了学习者英语空间介词“at”“on”“in”语义网络的习得状况。通过对比试验发现,与本族语者相比,观察组学习者无法准确判断以上空间介词的相似语义,没有完全掌握以上介词的所有语义项。
Ijaz、Correa-Beningfield及Jarvis和Odlin的研究虽然探索了英语介词习得的一些深层原因,但忽略了英汉两种语言在空间范畴化上(语际认知因素)的异同。
(二)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研究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图克服上述缺点。马书红[12]基于范畴化理论,以174名中国学生和58名英语本族语者为研究对象,讨论了“in”“on”“over”的核心语义及边缘语义,探索了目标语语内认知因素、语际认知因素和学习者语言水平对英语介词语义习得的影响。研究发现“目标语内部各空间范畴之间的语义共享以及目标语和母语在空间范畴化上的差异”[12]会给二语学习者造成一定的困扰,而这两个因素交叉影响时,习得难度会大大增加。她还发现二语学习者的空间语义知识并不是随着其整体语言水平的提高而发展的。此外,在2010年的研究中,马书红[13]发现我国英语二语学习者对“in”“on”“over”核心语义成员的分类与本族语者较为一致,而边缘语义成员的划分与本族语者不一致。并且介词空间语义项的数量直接影响学习者的习得情况。
李佳、蔡金亭[14]在原则性多义网络的框架下,以15名英国本科生为对照组,以中等水平英语学习者和较高水平英语学习者为观察组,通过三项任务及回顾性访谈,探索了英语学习者对“above”“over”“under”“below”四个英语空间介词的习得情况。研究发现,英语学习者对四个介词核心语义的掌握情况比边缘语义的好。与本族语者相比,两组英语学习者在英语空间介词的认知方式和认知机制上存在差异,导致对介词各个语义项有不同的心理认知距离,并且在使用这些介词的过程中受汉语概念系统的影响而产生母语概念负迁移现象。但他们的研究没有说明对核心语义和边缘语义的划分依据,也没有明确指出组成任务句子的数量。
张会平、刘永兵基于英语学习概念迁移框架,以词汇搭配与类联接为切入点,以母语为德语的英语学习者为对照组,通过语料库检索常用空间介词“in”“on”“at”的使用情况,分析了我国初级英语学习者在词汇层与语法层的概念迁移,发现我国初级英语学习者受母语思维方式及概念化方式的影响在词汇及语法层的概念迁移错误率很高,且具有独特性。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是否发生偏误与词汇概念的宽窄有关。
以上国内外研究大多关注英语介词空间语义项的习得,较少关注其隐喻义的习得。而介词的隐喻义是造成认知差异的重要原因,与语言使用者所处的文化环境关系密切。因此,探究英语介词的隐喻义可促进研究者更深刻地认识不同母语者的不同空间概念范畴化方式,进而更清楚地认识造成英语介词习得困难的深层次原因。据此分析,笔者认为以后的研究可以在介词隐喻义习得方面进一步努力。
四、对英语介词的学习启示
传统课堂的英语介词教学是将介词的各语义项列出,辅以例句,学习者无法灵活掌握。以上国内外对英语介词习得的研究给我国英语学习者带来了一些有益启示。
第一,在英语介词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母语空间概念系统的影响,出现母语空间语义迁移和母语概念迁移。学习者应时刻提高自己的英汉空间概念的差异意识,不断加强英语介词空间概念系统的认知能力,克服来自母语空间概念系统的影响,并及时调整重组自己已有的空间概念系统,增加隐性知识。另外还要积极通过课堂学习和阅读相关书籍的方式增加自己的显性语法知识,主动内化新的概念。第二,学习者应尽可能地接触各类地道材料,在不同语境中体会介词的各个语义概念。对于难以内化的概念,要仔细对比新旧概念,系统总结两者的差别,再通过典型例子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可通过增加阅读量、练习量等方式增加与介词陌生概念的接触频次以便达到较理想的学习结果。第三,根据以上研究,学习者应从介词核心语义项出发,丰富介词语义项,构建多义语义网络。这样有利于掌握介词的边缘语义,减轻记忆负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责任重大,应发挥自己的理论素养,运用原型理论,帮助学习者推导并构建介词的多义语义网络,了解核心语义与边缘语义之间的关系。
本文基于以往研究,尝试性地总结了国内外英语介词习得研究的现状。国内外英语介词习得研究主要有三类:第一类研究主要从学习者的主观因素出发探讨介词的习得顺序、学习策略、关键期对介词习得的影响;第二类研究是从空间范畴化的角度探索范畴成员的典型性因素、母语的空间概念、语内认知因素、语际认知因素等对介词习得的影响等;第三类研究从概念迁移角度研究了英汉两种思维方式及概念化方式的异同对介词习得的影响。上述研究给英语介词习得启示良多,在主要以汉语为教学语言的环境下,学习者应在教师的帮助下建立介词的多义语义网络,通过不同方式完成对介词各个语义项的内化及新空间概念系统的建构,最终较全面地掌握英语介词。
参考文献:
[1]Rosch E,Mervis C B.Family Resemblances:Studies i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Categories[J].Cognitive Psychology,1975(7):573-605.
[2]Rosch E.Cognitive Representations of Semantic Categori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1975(3):92-233.
[3]Reed S K.Pattern Recognition and Categorization[A].Technical Report[R].Perceptual Systems Laboratory. UCLA,1972:32.
[4]张会平,刘永兵.英语介词学习与概念迁移――以常用介词搭配与类联接为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4):569.
[5]Jarvis S,Pavlenko A.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and Cognition[M].New York:Routledge,2008:16.
[6]彭启良.翻译与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54.
[7]薄冰.薄冰英语语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7:361-362.
[8]Ijaz H.Linguistic and Cognitive Determinants of Lexical Acquisi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J].Language Learning,1986(36):401-451.
[9]Correa-Beningfield M R.Prototype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Revue de Phonetique Appliquee,1990(95-97):131-135.
[10]Jarvis S,Odlin T.Morphological Type,Spatial Reference,and Language Transfer[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0(22):535-556.
[11]Navarro I Ferrando I,Tricker D.A Comparison of the Use of AT,IN and ON by EFL Students and Native Speakers[J].RESLA,2001(14):295-324.
[12]马书红.中国学生对英语空间介词语义的习得研究[J].现代外语,2007(2):173-183.
一、注重教学过程管理,强调先进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实施。
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打好语音、语调基础,具备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初级能力。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丰富社多生活经验、开拓视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实践和探索,在教学目标、课程实施、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到层层递进。在实践过程中应明确以下几点:
1。 在教学总体目标上,重兴趣,重成就感,重自信心的培养。教师通过多种激励的方式,如:奖品激励、任务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和情感激励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体验成功的喜悦。有了成就感,就有了自信心,学生就会渴望学习英语;在课程实施上,重环境、重频率、重效率。教学别强调语言环境的创设,充分和利用、开发电视、DVD、多媒体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气氛,创设生动和真实的语言环境,以克服课少时的困难,并且在在早读时及时复习,保证学生高频率的接触英语,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条件,提高学习效率;在语言教学目标上,重语感、重语音语调基础、重交流能力。学校和教师积极创造条件,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通过提供大量的感知,体验、模仿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语感。
2。 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重体验、重实践、重参与、重创造。要求教学设计贴近生活,符合小学生兴趣的需求;教学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诗歌、故事、会话、表演、游戏等;教学的语言材料要真实、实用。学生在课上通过用中学、学中用,反复实践,学用结合。通过视、听、说、玩、唱、画、读、写、译等饶有兴趣的活动,让学生接触足够量的语言材料,保证输入量,“习得”与“学的”结合。使学生逐步培养起初步的预感,设计任务性活动,开放空间,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思维。自始至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活动来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进行特定的语言活动,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
教学方法要多样,且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文创设栩栩如生的情景,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的机会。实践中,我们发现每当孩子进入角色,成功的做成每一件事,他们便情不自禁,喜形于色,因此兴趣倍增,信心加强,动机和情感受到了很大的激励。同时要求布置的练习形式要多样化,做到手、脑、口、耳、眼、肢体并用,静态、动态相结合,基本操作与自由练习相结合,单向和综合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实践,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和拼读的基础,并能用英语表情达意,开展简单的交流活动。
二、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拓展英语教学时空。
1。灵活安排教学组织和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两人小组,多人小组,成排,成行,半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只有开展这些活动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实践,才能体现出语言的交际性,才能实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2。采用多种媒体的现代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优化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软件,适当的体态语——手势、动作、表情等的示范。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感染力强,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有意注意,加深印象,帮助学生持久记忆
三、努力总结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实践,不断探索,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身心特点,总结规律,认真思考不断摸索。只有这样你的教学经验才会更丰富,你的教学业绩才会更突出。记得复习时,一名学生来问我一个读背过很多遍的单词的读法,我当时生气极了,就大声数落了他一番,说到:上课时干啥去了,为什么不看、不用心记?可后来我仔细想了一下,认为他来问我就已经表示他想学习了,他离成功大门可能只有一步之遥了,可我呢,竟打消他的积极性!想想真是不应该!另外我还发现了一个检查的好方法,与其他老师共同分享一下:就是在检查时把第一遍做过的答案盖住,再做一遍,这样你就会发现一个意外的惊喜。
四、团结努力,共同提高。
1。这一学期我们组内每一位老师,团结一致,两人共同备课,交流经验,所以在这次考试中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论文摘 要】本文通过对综艺娱乐节目的特点分析,探讨高职英语教师如何借鉴优秀娱乐节目,有效驾驭课堂教学, 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以提高高职英语的课堂教学质量。
近年来, 综艺娱乐节目以其新颖的形式和新鲜的制作风格迅速占领了中国电视节目市场,尤以央视《星光大道》、 《非常6+1》,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等风格时尚、颇具创意的节目占据主导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年轻观众。作为这个时代的电视节目主流,综艺娱乐节目有其鲜明的特点。而这些节目富有时代气息的特点和优势,同样也值得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借鉴和吸收。
一、综艺娱乐节目在传播内容上富有创意,其形式具有多样性,值得借鉴。
综艺娱乐节目的内容力求新颖,始终在实现主流价值观、表达主流意识形态的轨道上运行,这一清晰的脉络凸显出节目的创造性。如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节目,作为以礼仪公德为主题的娱乐性脱口秀节目,需要对时代脉搏和观众需求的敏锐把握。该节目把枯燥的礼仪性、公益性的内容以表演、访谈互相穿插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年轻的观众娱有所获,很有积极意义。
作为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形式上可以借鉴综艺娱乐节目的这一特点,力求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来感染和启发学生;而不是一味地采用墨守成规、形式单一的教学内容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灌入学生脑中。如在英语课文单词的学习中,课堂形式可以模仿《天天向上》节目的风格,让学生以表演的方式来展现单词, 其他的学生通过观看表演,猜测该单词的意思。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将所学的新单词串编成各种趣味横生、甚至是稀奇怪诞的故事,展现在课堂上。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有效记忆单词,同时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二、综艺娱乐节目的互动性强,能唤起观众的参与热情,值得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借鉴。
综艺娱乐节目强调的是观众的’参与’与’唤起’,从而’唤起观众的’愉快情绪"。为了最大限度地让普通观众参与节目,电视娱乐节目强化了人际传播,真正与观众交流,把电视传媒的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传播和多向传播。如中央电视台的选秀类娱乐节目《非常6+1》、《星光大道》等为广大的百姓观众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打造了众多草根英雄和民间偶像,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积极参与。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要赢得学生的喜爱,首先需要唤起不同英语层次的学生的参与热情,满足各层次学生对英语课堂教学的诉求。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口语和听力训练环节,教师可以借鉴《星光大道》等综艺娱乐节目的互动技巧,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如在口语练习环节,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口语情景剧的表演。学生通过各种才艺表演,实现与同学的横向互动和与教师的纵向互动;唤起学生愉快的参与、体验情绪,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技能。
三、综艺娱乐节目的主持人往往具有独特的主持风格和感染力,值得高职英语教师学习和借鉴。
综艺娱乐节目要有活跃的舞台氛围,不能只是单纯的我说你听,我播你看,因而主持人是否有亲和力,是否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人格魅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纵观那些优秀的、深得人心的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无一不是幽默的典范,搞笑的楷模。《天天向上》的主持人汪涵、欧弟将诙谐、幽默的主持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更以无厘头的脱口秀引领电视节目主持的新风范。综艺节目主持人应变的精彩和强大的感染力,可以起到力挽狂澜,为节目锦上添花、增添亮点的作用。
教师,作为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主持人”,也应该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和强大的气场。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学习和借鉴娱乐节目主持人的某些特质,如幽默、诙谐的表达技巧,与学生互动的亲和力,甚至是自己的才艺展示,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感染力,同时还要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从而有效驾驭英语课堂教学。有感染力的教师,如同有影响力的主持人,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按照预期目的实现教学要求,使学生很好地接受和吸取课堂知识,同时也能以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
四、综艺娱乐节目往往营造出和谐、愉悦、轻松的传播氛围,值得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借鉴。
娱乐游戏始终是贯穿综艺娱乐节目的主线。如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它开创性的游戏娱乐模式给广大电视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节目中流露出的青春、幽默以及游戏精神感染了很多青少年甚至成年人, 营造出和谐、愉悦、轻松的节目氛围。
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和模仿《快乐大本营》、《非诚勿扰》等节目的游戏形式和节目特质,如:知识问答、脑筋急转弯、记忆力考验,现场提问等使游戏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衔接,寓教于乐,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一种需求,在学习中就会体会到无穷的乐趣,从而促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
五、总结
纵观优秀的综艺娱乐节目,以其新颖、多样的娱乐形式和独具特色的主持风格吸引大众的视觉,在轻松又活泼的节目氛围中实现寓教于乐。综艺娱乐节目的这些特点,也值得高职英语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通过借鉴优秀综艺节目的成功经验,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不断反思与改进,为己所用,从而有效提高高职英语的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芳.听说法和交际法与外语教学[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
[2]张琳;;“山寨娱乐”中的学习和创新——以湖南卫视《天天向上》为例[j];当代电视;2010(2)
[3] 章芝羚.我国电视对欧美娱乐节目的模仿借鉴研究[d]. 湘潭大学,2009
[4] 李瑞植,邱秀桐. 我国内地电视娱乐节目解析[j]新闻前哨, 2004,(06) .
[5] 谢耘耕,唐禾. 2006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报告[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6,(06) .
[6]戴晔. 电视节目的模仿创新[j]今传媒, 2007,(06) .
一、理论回顾
近30年来,范畴理论和语言迁移一直是指导语言学家进行英语介词习得研究的主要理论,而范畴理论又以原型理论为主导。在语言迁移研究方面,研究者们逐渐转向了概念层面,探索影响英语介词习得的深层次原因。
(一)原型理论与原型效应
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Rosch等[1]根据Wittgenstein提出的“家族相似性”及Berlin和Kay等认知心理学家对“焦点色”的研究提出了“典型范畴理论”,即“原型理论”。她认为同一范畴内部成员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之分。完全具有某一范畴成员全部特征的实体是该范畴的典型成员,即原型;而不完全具备某一范畴成员全部特征的实体则是非典型成员。同一范畴的成员通过“家族相似性”联结在一起,并且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
目前语言学家对“原型”给出了三种界定方式。其一:原型是一个范畴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员,即原型样本。Rosch[2]认为原型是一个范畴中拥有最多共同特征的实体,而范畴是围绕原型建立起来的。其二:原型是抽象的图式表征。Reed[3]认为原型是对范畴进行概括的表征;在范畴化过程中人们就是以这些图示表征作为认知参照点对范畴进行切分的。其三:“原型加转换”的观点。这种界定方式可以理解为上述两种的结合。而“原型效应”指的就是范畴中的不相同地位,即同一范畴内部的一些成员比另一些成员拥有更多共同的范畴特点,因而更加具有认知凸显性,也就更具代表性。
(二)概念迁移假说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言迁移研究发生重大转向。西方研究者开始从语言与认知的接口处研究语言迁移,从思维层面探究迁移的本质,提出了“概念迁移假说”。
该假说主要指,“人们在习得某种语言(如母语)的过程中,会形成某种习惯性思维方式和语言的概念范畴化方式,而这些思维方式和概念范畴化方式反过来会影响另一种语言的习得”[4]。由此可知概念迁移主要产生于语际不同的概念范畴系统及概念存储模式。对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二语学习者来说,发生概念迁移的根本原因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在概念范畴化方式上不同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在长期使用汉语这一意合语言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了整体、悟性、具象的思维方式。而在英语形合特征的影响下,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逐渐形成了个体、理性、抽象的思维方式。Jarvis和Pavlenko[5]认为学习一门语言可以改变学习者已有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也就是说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获得的新概念会使学习者调整并重组原有基于母语的概念结构,改变对实体的范畴化方式和注意倾向。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习得英语时,其整体思维方式会迁移到英语的产出中。
二、英语介词的基本情况
据寇姆统计,英语中各类介词共有285个,而汉语中不到30个。[6]根据Brown Corpus语料库可知,英语中最高频词汇前100个中有15个是介词。英语介词的重要地位及难以掌握的事实决定了对介词研究的必要性。
根据《薄冰英语语法》[7]一书中对介词进行的详细划分,按其构成可分为简单介词、复合介词、二重介词(即由两个介词搭配而成,但没有复合介词那样固定,如from under,until after等)、短语介词、分词介词5种。按其词义可分为表地点、表时间、表比较、表原因、表手段等15种。根据第二种分类,同一介词可属于多个类别,说明有些介词是多义的。介词一词多义是造成我国英语学习者介词习得困难的原因之一。
三、英语介词习得的相关研究
纵观国内外英语介词习得研究,该领域研究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从学习者的主观因素出发探讨介词的习得,如Mougeon、Pavesi、Schumann等。第二类探索了空间范畴化等认知因素对介词习得的影响,如国外语言学家Correa-Beningfield、Jarvis和Odlin等,国内学者马书红、李佳和蔡金亭等。第三类从概念迁移角度研究英汉概念化方式的异同对介词习得的影响,此类研究较少,国内仅有张会平和刘永兵两位做过相关研究。各类研究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均有独特影响,给英语介词习得研究带来了有益启示;同时也存在一定缺陷,为以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一)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研究之初,语言学家们主要从学习者的主观因素出发探讨介词的习得顺序、学习策略、关键期对介词习得的影响等,并没有考虑到母语和目标语在空间语义上的异同及学习者空间认知方式的差别,这些语言学家有如Mougeon等、Pavesi、Schumann、Becker和Carroll、Munnich等。
英语介词语义抽象而复杂,恰当地使用英语介词对学习者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一直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并成为二语习得领域的一个研究焦点。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某些角度,回顾性研究较少。为了较全面地了解国内外英语介词习得研究现状,引起研究者对英语介词习得的关注,本文以原型理论和概念迁移假说为基础,简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发掘了研究成果对英语介词学习的启示,以期以此为契机,为英语介词习得提供一点帮助。
一、理论回顾
近30年来,范畴理论和语言迁移一直是指导语言学家进行英语介词习得研究的主要理论,而范畴理论又以原型理论为主导。在语言迁移研究方面,研究者们逐渐转向了概念层面,探索影响英语介词习得的深层次原因。
(一)原型理论与原型效应
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Rosch等[1]根据Wittgenstein提出的“家族相似性”及Berlin和Kay等认知心理学家对“焦点色”的研究提出了“典型范畴理论”,即“原型理论”。她认为同一范畴内部成员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之分。完全具有某 一范畴成员全部特征的实体是该范畴的典型成员,即原型;而不完全具备某一范畴成员全部特征的实体则是非典型成员。同一范畴的成员通过“家族相似性”联结在一起,并且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
目前语言学家对“原型”给出了三种界定方式。其一:原型是一个范畴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员,即原型样本。Rosch[2]认为原型是一个范畴中拥有最多共同特征的实体,而范畴是围绕原型建立起来的。其二:原型是抽象的图式表征。Reed[3]认为原型是对范畴进行概括的表征;在范畴化过程中人们就是以这些图示表征作为认知参照点对范畴进行切分的。其三:“原型加转换”的观点。这种界定方式可以理解为上述两种的结合。而“原型效应”指的就是范畴中的不相同地位,即同一范畴内部的一些成员比另一些成员拥有更多共同的范畴特点,因而更加具有认知凸显性,也就更具代表性。
(二)概念迁移假说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言迁移研究发生重大转向。西方研究者开始从语言与认知的接口处研究语言迁移,从思维层面探究迁移的本质,提出了“概念迁移假说”。
该假说主要指,“人们在习得某种语言(如母语)的过程中,会形成某种习惯性思维方式和语言的概念范畴化方式,而这些思维方式和概念范畴化方式反过来会影响另一种语言的习得”[4]。由此可知概念迁移主要产生于语际不同的概念范畴系统及概念存储模式。对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二语学习者来说,发生概念迁移的根本原因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在概念范畴化方式上不同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在长期使用汉语这一意合语言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了整体、悟性、具象的思维方式。而在英语形合特征的影响下,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逐渐形成了个体、理性、抽象的思维方式。Jarvis和Pavlenko[5]认为学习一门语言可以改变学习者已有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也就是说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获得的新概念会使学习者调整并重组原有基于母语的概念结构,改变对实体的范畴化方式和注意倾向。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习得英语时,其整体思维方式会迁移到英语的产出中。
二、英语介词的基本情况
据寇姆统计,英语中各类介词共有285个,而汉语中不到30个。[6]根据Brown Corpus语料库可知,英语中最高频词汇前100个中有15个是介词。英语介词的重要地位及难以掌握的事实决定了对介词研究的必要性。
根据《薄冰英语语法》[7]一书中对介词进行的详细划分,按其构成可分为简单介词、复合介词、二重介词(即由两个介词搭配而成,但没有复合介词那样固定,如from under,until after等)、短语介词、分词介词5种。按其词义可分为表地点、表时间、表比较、表原因、表手段等15种。根据第二种分类,同一介词可属于多个类别,说明有些介词是多义的。介词一词多义是造成我国英语学习者介词习得困难的原因之一。
三、英语介词习得的相关研究
纵观国内外英语介词习得研究,该领域研究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从学习者的主观因素出发探讨介词的习得,如Mougeon、Pavesi、Schumann等。第二类探索了空间范畴化等认知因素对介词习得的影响,如国外语言学家Correa-Beningfield、Jarvis和Odlin等,国内学者马书红、李佳和蔡金亭等。第三类从概念迁移角度研究英汉概念化方式的异同对介词习得的影响,此类研究较少,国内仅有张会平和刘永兵两位做过相关研究。各类研究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均有独特影响,给英语介词习得研究带来了有益启示;同时也存在一定缺陷,为以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一)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研究之初,语言学家们主要从学习者的主观因素出发探讨介词的习得顺序、学习策略、关键期对介词习得的影响等,并没有考虑到母语和目标语在空间语义上的异同及学习者空间认知方式的差别,这些语言学家有如Mougeon等、Pavesi、Schumann、Becker和Carroll、Munnich等。
参考文献:
[1]Rosch E,Mervis C B.Family Resemblances:Studies i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Categories[J].Cognitive Psychology,1975(7):573-605.
[2]Rosch E.Cognitive Representations of Semantic Categori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1975(3):92-233.
[3]Reed S K.Pattern Recognition and Categorization[A].Technical Report[R].Perceptual Systems Laboratory. UCLA,1972:32.
[4]张会平,刘永兵.英语介词学习与概念迁移——以常用介词搭配与类联接为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4):569.
[5]Jarvis S,Pavlenko A.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and Cognition[M].New York:Routledge,2008:16.
[6]彭启良.翻译与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54.
[7]薄冰.薄冰英语语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7:361-362.
[8]Ijaz H.Linguistic and Cognitive Determinants of Lexical Acquisi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J].Language Learning,1986(36):401-451.
[9]Correa-Beningfield M R.Prototype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Revue de Phonetique Appliquee,1990(95-97):131-135.
[10]Jarvis S,Odlin T.Morphological Type,Spatial Reference,and Language Transfer[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0(22):535-556.
[11]Navarro I Ferrando I,Tricker D.A Comparison of the Use of AT,IN and ON by EFL Students and Native Speakers[J].RESLA,2001(14):295-324.
[12]马书红.中国学生对英语空间介词语义的习得研究[J].现代外语,2007(2):173-183.
关键词:后方法 语言教育理论 自我反思 自主性
一、引言
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主要课程,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综合英语技能、提高语言意识和获取人文素养。一直以来,国内的教育家及教师对于如何有效地进行综合英语教学进行了探索,总的来说,这样的探索基于国外流行的教授语言的方法和理念,在教学上或是跟从国外流行的教学方法,如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语法翻译法、直接法、暗示法、听说法等,或是试图从教师中心(teacher-centered)、学生中心(student-centered)、语言中心(language-centered)和学习中心(learning-centered)某一个方面找到“一套理论上统一、能适用于广泛的语境和学习者的课堂步骤”(郑玉琪,陈美华,2007:33)。从笔者的个人经验及对周围同事的观察,被多数教师接受的教学法有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以及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法,教学过程多遵从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却会有这样那样的困惑:在一个班级行之有效的教学法在另一个班级却不奏效、在一个单元行之有效的教学法在另一个单元却不奏效、以学生为中心有时并不能实现等等。所以在这个有多种教学法可供选择的时代,教师依然不能找到一种万能的、可适合各种语境的教学方法,可见万能的教学方法并不存在。而后方法理论则印证了万能的教学方法确实不存在,它的内涵在某种程度上为综合英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二、后方法观及其研究现状
从“方法”到“后方法”是二语/外语教学研究的一个巨大转变,甚至被认为是过去十五年来二语/外语教学研究三大显著转向之一。后方法教学观是“后现代主义”思想在二语/外语教学上的反映,其所奉行的理念与“后现代主义”思想不无关系。
国外最早对后方法进行研究的是语言教育专家Stern(1983,1992),另有Pennycook(1989),Prabhu(1990),Allwright(2000,2003)等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后方法教学思想。而对后方法语言教学研究最为著名的是美国应用语言学教授Kumaravadivelu,他认为“后方法”语言教育理论具有三个参数:实用性、特殊性和可能性,并提出十大“宏观策略”(macrostrategies):“最大化学习机会”“最小化感知失配”“提高学生自主性”“促进协商式互动”“激活直观启发”“培养语言意识”“情境化语言输入”“综合语言技能”“确保社会关联性”“提升文化意识”,并在后方法领域逐渐深入(Kumaravadivelu,1994,2001,2006)。国内近年来有不少人对后方法进行了研究,束定芳、庄智象(1996)认为外语教学要对“传统外语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反思”,但他们没有提及后方法这个术语;陶健敏(2007)对“后方法”语言教育理论进行了述评,认为正确认识这一理论有助于外语教师实现个人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突破;郑玉琪、陈美华(2007)提出了“后方法”时代的英语教学一系列教学原则;郑玉琪(2014)通过定量和定性研究论证了教师角色的重要性;董金伟(2008)探讨了后方法视角下外语教学特征与要素;邓志辉(2008)结合教师赋权增能理论强调尊重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与自主性等等。
概括起来说,他们的研究或是从理论层面或是理论结合实际对传统教学、传统教师角色等进行反思,以期后方法理论对外语教学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的目的也是探讨后方法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由于现有的研究很少涉及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教学,所以笔者拟结合自己教授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综合英语的经历,从后方法视角对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综合英语教学进行思考。
三、我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综合英语教学现状
综合英语课程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在当今对英语专业课程进行改革的背景下,许多课程被删减甚至去除,而综合英语课程一周则至少有4节课时,因此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其意义不言而喻。综合英语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综合技能训练及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准确灵活地运用语言能力,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等知识、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并形成一定的思辨能力,可以说,综合英语课程是英语技能类课程中的素质教育课。那么综合英语的教学现状是如何呢?笔者在此对我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现状作简单介绍。
(一)教材使用
目前采用的教材是何兆熊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教程第2版教材。基础阶段共有四册。第一册14单元涉及的话题分别有亲情、科技与教育、礼仪、疾病、独生子女、做人准则、帮助他人、节日、地方介绍、人物、宗教、语言、心理问题和教育。第二册14单元涉及的话题分别有帮助他人、成长、运气、英语语言、战争、学生、全球变暖、快乐、牛仔衣的起源与发展、宽恕、儿童良好品性的重要性、名人介绍和婚姻。第三册14单元涉及的话题分别有初入大学的尴尬、工作、汽车、快乐、谎言、写诗歌、爱、知识、食物、写作、学生、团队职责、时间安排和家。第四册14单元涉及的话题分别有激励人们不要放弃、个人空间、网络、核武器、朋友、民族归属感、人物、医生与病人、个人成长、城市生活、地震、种族歧视、婚姻和米奇、唐老鸭。总体来看,第2版教材比第1版教材较为理想,涉及话题较广,但也有些问题。如传递英语国家文化类的话题虽有一些,但更有不少文章类似于心灵鸡汤类的散文,很温馨但欠缺深度;有些话题安排不符合学生具体情况,如第三册第一课讲初入大学的尴尬;“帮助他人”“快乐”这样的话题不止在一册中提到,容易让学生厌倦。有的文章比较老,没有紧跟时代的发展。另外从语言难度层面上看,第二册、第三册梯度较小。
(二)教学形式、手段
多数老师采用交际法或任务型教学法,注重与学生互动,尝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以讲授一个新单元为例,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课初的学生报告、教师与学生评论、教师的总结及导入新的背景话题、学生围绕相关话题讨论并发言、教师点评、教师介绍新的单元内容及写作、修辞手法、教师介绍文章大体框架及讲解语言点、组织学生对相关话题讨论或辩论、课文结束及教师总结、附加讨论、完成练习。所以这样的过程基本是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讨论、发言相结合。教学手段包括电子教案、板书、视频、网络平台等。教学形式与手段看起来不算单一,但是不少教师会有本文第一段列举的困惑。
(三)学生自主性
虽然每个班都有少量的学生学习主动而积极,但多数学生学习不具备自主性。课前一般不会主动地去预习课文,课上习惯于听教师讲和记笔记,而不会主动地去寻找学习机会。笔者通过与其他教师交谈的方式做了一个粗略的调查,几乎80%的学生不会在课堂上主动向教师提问,而在教师安排的group-discussion中,有些学生根本不发言,自己放弃学习机会。因此整体来看学生虽然是在学习,却是缺乏热情、缺乏自主性的学习。尤其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因为要考专四,心思更不在课本上,没有什么自主性。
四、后方法理论对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综合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使用素材多样新颖、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及有梯度的教材
根据Kumaravadivelu的十大宏观策略,尤其是“确保社会关联性”和“提升文化意识”策略,教师必须对教育环境及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孤立于社会的外语教学是不可取且没有意义的。教师的教学不应只是语言教学,还应是文化教学,即让学习者理解和认同目标语群体的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因此适合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综合英语课程的教材应该是素材丰富的,紧密联系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且在语言难度上具有一定梯度的教材。
(二)教师进行自我反思与提高
根据Kumaravadivelu的十大策略,尤其是“最大化学习机会”“最小化感知失配”“提高学生自主性”“促进协商式互动”“激活直观启发”“培养语言意识”“情境化语言输入”“综合语言技能”的策略,教师应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在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有意义的协商互动及合作,教师对学生的、学生对教师的、学生对课程的充分了解可避免理解偏差,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来对学生进行直观启发,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形式、结构、特点,通过情境化的语言输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及文化意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不能被某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牵住鼻子,而是要根据自己的经验,针对不同的学生与教材,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形式,经常思考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并能够扮演不同的角色。做到这点很不容易,需要教师具有语言储备、角色储备、文化储备、方法储备等等,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
(三)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批判性
根据Kumaravadivelu的十大策略,要想教学成功进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批判性也至关重要。教师可通过语言灌输、设计活动、安排任务的形式逐渐让学生养成课前好好预习、课上通过提问及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等形式获取学习机会,在与同学的共同讨论及完成任务过程中培养与别人的合作能力,主动获取并加工知识并对问题作出批判性思考。
五、结语
后方法理论不致力于寻找某种特定的方法或模式,而是从更广阔的视野,寻求新的教学理念和途径。本文从后方法语言教育理论角度对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综合英语教学作出了思考,希望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及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玉琪,陈美华.试论“后方法”时代的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33-35.
[2] Stern H. 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3] Stern H. H.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4] Pennycook A.The Concept of “method”,interested knowledge,and the politics of language teaching[J].TESOL Quarterly,1989(23):589-618.
[5] Prabhu N S.There is no best method―Why?[J].TESOL Quarterly,1990(24):161-176.
[6] Allright R L.Exploratory Practice:An “Appropriate Method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 Development?[R].Paper presented at the 8th IALS Symposium for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s,Edinburgh,Scotland,2000.
[7] Allright R L.Exploratory Practice:Rethinking practitioner research in language teaching[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2003(7):113-141.
[8] Kumaravadivelu B.The postmethod condition:(E)merging strategies for second/foreign teaching[J].TESOL Quarterly,1994 (28):27-48.
[9] Kumaravadivelu B.Toward a Postmethod Pedagogy[J].TESOL Quarterly,2001(35):537-560.
[10] Kumaravadivelu B.Understanding Language Teaching:From method to postmethod[M].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Publishers,2006.
[11]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12] 陶健敏.Kumaravadivelu“后方法”语言教育理论评述[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6):58-62.
[13] 郑玉琪.后方法时代外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1):59-64.
[14] 董金伟.后方法视角的外语教学:特征与要素[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1):8-12.
关键词:英语教学;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
一、学习策略的定义
Oxford把语言学习策略定义为学习者为了使学习更为容易、快捷、令人愉悦、高效、自我指向和易于向新的情况转移而采用的特殊行为。把语言学习策略定义为“学习者为了使学习更为容易、快捷、令人愉悦、高效、自我指向和易于向新的情况转移而采用的特殊行为”。
根据初中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初中英语学习策略是学生为了更好地达到英语学习目的,对自己英语学习的计划、安排、监控、执行、评价的系统和提高自己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一系列活动。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
0’Malley和Chamot根据信息加工水平把语言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即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交及情感策略。Oxford把语言学习策略划分为两大类:直接影响学习者语言学习的“直接策略”和产生间接影响作用的“间接策略”。这两类策略又进一步细化为六大类,其中记忆、认知和补偿策略属于直接策略,元认知、情感和社交策略为间接策略。Oxford只是将语言学习策略定义为“行为”,初中英语学习策略的定义包含思想和行为两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也应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入手。
三、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
(一)英语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1.制订学习计划,管理自己的英语学习
如,在初一入学时,教师可以把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和课程标准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制订自己的英语学习计划,规划好自己每一个阶段要达到什么目标、要采取的措施等。在每个学期的开端,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制订该学期的学习计划。在复习阶段,也可以让学生制订复习计划,甚至学习每个单元前让学生通过制订学习计划来安排和管理自己的英语学习,认识自己的英语学习。例如,
七年级期末复习计划(完成的请在表格内打“√”)
■
2.勤反思,多总结,监控和调节英语学习
反思和总结是监控和调节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应常常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自己某一内容或某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在一个单元、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反思自己学到了什么,是通过什么方式学会的,是否还有更好更轻松的学习方式等。在某一听、说、读、写技能集中训练之后,总结自己掌握了什么方法或策略,能力是否提高了,之后可以在哪一方面再改进等。例如,单元学习反思
话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法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短语和词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力/阅读/写作策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仍需练习的策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英语认知策略的培养
1.听力教学中渗透认知策略的培养
听力中的认知策略突出表现在预测、推理、记忆要点、概括等方面。这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听力的技巧,如,听前预览题目,进行预测。听中抓关键词,边听边记录;听后及时根据问题汇总,把握主要事件的来龙去脉、说话人的观点、意图等。通过听力技巧的训练提高学生听力的认知水平,建构听力认知策略。
2.阅读教学中渗透认知策略的培养
以下将以新目标(Go for it)9年级Unit 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Section A 3a的阅读为例,介绍一下如何阅读课中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
(1)快速查找特定信息。教师提出问题或要求,引导学生进行目的性的阅读,找到相关的信息点或重要细节。
Task3:Scanning(get the details)
1)Read the first paragraph,and fill the blanks.
■
1.The capital of France is_____________________.
2.Paris doesn’t have any__________or___________.
3._________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churches in the world.
2)Read the second paragraph,and write“T”or“F”in front of the sentences.
■
1._____Traveling around Paris by taxi is very cheap.
2._____France is a place that can cost you a lot of money.
3._____One thing that is expensive in France is the wine.
(2)推断作者的态度和猜测作者的真实想法。
Task4:Answer the question
1.Does the writer will buy a wine when he travel to Franc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h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猜测生词的词义.教会学生利用上下文提供的线索猜词的技巧。
关键词:英语学习状况学习动机学习方式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加入WTO,人才市场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我校在英语教学师资与设施上也加大了投入力量,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每年的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然而,由于继续扩招引起了新一轮的教学资源紧缺,每班上课人数达60人,教师无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同时,由于学生课时少,听说课时更少,社会与学校又过分地追求四级通过率,导致课堂效果不明显,学生课后学习程度不一,造成目前我校大学生英语水平难以提高。因此,作者以一名管理者的角度以我校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做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1.调查的对象、目的与内容
1.1调查的对象
本次调查于2005年10月底进行,随机抽取华中农业大学一、二、三年级全日制本科生536名做为调查对象,调查以问卷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536份,回收508份,有效卷为482份,有效率为94.88%。其中男生285人,占59.3%,女生197人,占40.87%。一年级学生占57.68%、二年级学生占29.67%、三年级学生占12.65%。(见表1.1)
表1.1
性别年级目前英语水平
男女大一大二大三四级以下四级六级
人数28519727814361429512
%59.3%40.87%57.68%29.67%12.65%89.00%10.58%0.41%
1.2调查的目的与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想了解我校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通过对这些情况的分析与总结,认清我校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障碍以及需要我们改善和提高的方面,积极创造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外部环境,使英语学习与过级考试不再是一项难题。
问卷内容涉及广泛,共32题,具体分为5个部分:1)个人在英语学习中的基本情况,2)英语学习的动机,3)英语学习的动机,4)对英语学习的体会及看法,5)对英语学习的意见或要求。最后一题为简答题。
2.统计的结果与分析
2.1对学生个人英语学习的基本情况的结果与分析
表2.1
序号项目选择人数百分比(%)
1对自己英语学习基础的认识很好275.60
较好9720.12
一般23448.55
差12425.73
2英语学习的兴趣浓13828.63
一般28358.71
没有兴趣6112.66
3每天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1个小时以下26454.77
1-2小时11423.65
2-3小时6413.28
3小时以上408.71
4每天英语学习的主要内容(课堂学外)(多选题)背单词35974.48
读课文18738.80
练习听力12726.35
巩固课堂知识8918.46
读英文报刊杂志9319.29
其他173.53
5是否经常听英语广播每日必听316.43
经常听56&nb
sp;11.62
有时,偶尔听26655.19
不听12926.76
6英语听力学习情况仅每周的听力课听一下22045.64
除上课外,课后还听自主听力15532.16
除上项外,还听英语广播7916.39
听力课的配套听力练习285.81
7你有晨读的习惯吗?有26254.36
没有22045.64
8经常写英文文章吗?有计划地每天/周/日写10321.37
想起来就写11824.69
老师要求才写19340.04
从来不写6814.10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校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非常不容乐观。首先,在英语基础方面,有48.55%的学生一般,25.73%的学生很差,而基础很好的学生仅占5.60%,同时有达58.71%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一般,而没有兴趣的达12.66%。另外,从其他项目可以看出,学生英语学习内容单一、无计划性,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认为,这些调查数据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我校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是处于一种混沌不清、模糊的状态,不知道怎样学、学什么,问题十分严峻,这需要所有的教育者与管理者引起重视。
2.2英语学习的动机
表2.1
序号项目选择人数百分比(%)
1影响英语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英语基础11223.24
老师的鼓励449.13
自己从学习中得到的成就感28458.92
同学的影响428.71
2你认为自己学习英语最主要的动力来自(多项选择)兴趣爱好10020.75
过级的压力15632.37
老师、父母的期望与督促5812.03
社会竞争的需要22747.10
同学的影响153.11
3你认为自己学好英语的主要目的是过级拿学位证12323.24
利于找好工作2209.13
出国的需要7658.92
其他638.71
4大学期间,你对过级的目标是过四级8918.46
过六级30863.90
过专业四级或八级347.05
考GRE、雅思、托福等469.54
其他51.04
5如果你四级通过且成绩优秀,是否会考口语是38579.88
否9720.12
学习动机在英语学习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采取相应措施,促进英语学习。就英语学习的环境而言,学习动机分为外部学习动机和内部学习动机[1],而经典社会心理研究将语言学习动机分为“工具型”动机和“融合型”动机[2]。
通过调查发现,在被问及影响英语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时,有58.92%的学生选择“自己在学习中得到的成就感”,属内部学习动机;在被问及英语学习的主要动力来自何处时,有47.10%的学生选择“社会竞争”的需要,选“过级需要”的占32.37%;学习英语的目的以“利于找个好工作”和“过级拿学位”为主,分别占45.64%和25.52%;有63.9%的同学希望在大学期间能够过六级,并有79.88%的学生希望得到口语考试证书,这说明绝大多数的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工具型”学习动机。
2.3英语学习方法的结果与分析
表2.3(四级未过者选做)
序号项目选择人数百分比(%)
1你会在何时开始准备英语四级考试大一上学期16634.44
大一下学期14930.91
大二上学期11423.65
大二下学期5311.00
2你认为过国家英语四级的最主要因素是(多选)单纯背单词11223.24
多背多读,培养语感33268.88
多做真题9920.54
掌握做题技巧12425.73
3是否准备参加英语辅导班
是12529.14
否30478.86
表2.3主要列出学生对国家英语四级的准备方法的统计数据,而对整体英语学习方法的结果分析还应参考表2.1中的4、5、6、7、8项的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学生的学习方法还很缺乏科学性,存在单一性和不规律性,例如在学习内容上以课堂学习内容为主;课外学习以背单词为主的占74.48%等。但是在被问及通过cet-4的最主要因素时,有68.88%的学生选择“多读多背,培养语感”,而有65.34%的学生在大一时开始准备英语四级考试。这说明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认知上是比较清晰的,而且态度积极,然而由于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导致学习方法存在很多问题。
2.4对英语学习的看法与态度的结果与分析
表2.4(3、4、5、6题由四级未过者选做)
序号项目选择人数百分比(%)
1你认为英语对你的将来的影响是没多大影响232.70
有一定影响11123.03
有很大影响19640.66
影响深远15231.54
2你认为大学英语学习与高中有什么不同(多选)课堂老师的角色不同7816.18
自学的成分多36976.56
学习内容发生了变化19440.25
学习要求更加严格326.64
学习要求没有以前严格10020.75
3你觉得有关四级考试的指导性讲座对你的四级准备有帮助吗?有27263.40
无15736.60
4你认为什么时候举办四级考试指导讲座比较有效大一刚入学13130.54
大一第二学期14132.87
大二第一学期9221.45
大二第二学期419.56
临考前245.59
5认为举办四级模拟考试有必要么有31473.19
无11526.81
6你认为模拟考试的频率应该是每周一次9421.91
每月一次20247.09
每月两次9221.44
其他296.76
从结果可以看出学生们十分重视英语学习,并且希望学校能够组织一些帮助备考四级的活动。当被问及“英语对将来的影响”时,由40.66%的学生选择“有很大影响”,31.54%的学生选择“影响深远”,23.03%的学生选择“有一定的影响”,认为“没有影响”的学生仅占2.70%;当被问及“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有和不同”时,选择“自学成分多”的学生多达76.56%,分别有40.25%和20.75%的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发生变化”和“学习要求没有从前严格”(该项属多选项目)
2.5对英语学习的意见与建议的结果和分析
该项属简答题,有一部分学生提出了很中肯的意见,其中包括:提高英语广播质量、提供更多的听说读写的机会(例如举办高质量的英语角、看英文原片等)。这些意见与建议不仅给我们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意见,而且也从侧面反映了学生渴望学好英语的一片热忱。
3.讨论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表明:
3.1我校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不容乐观,基础差、信心不足、缺乏兴趣等。如何提高大学社国内英语学习兴趣、改善英语学习环境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3.2我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强度不高,且多属“工具型”学习动机,需进行“融合型”学习动机的引导和激发。
3.3学生对英语学习方法有很清晰和明确的认识,英语学习态度也很积极,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英语学习拖沓和低效的状况,这些都有待工作者加以引导和纠正。
4.建议与对策
4.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刻不容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外语更是如此,一旦学生喜欢上了外语,对它有兴趣,产生了激情,你不教他,他也会主动去学、去练、去钻。在调查中我们得出这样一种结果:学生对待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与其对英语学习兴趣不大的现象相悖。作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与同学的自身兴趣相关之外,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启发,学生才是教学中的主体,换句话说,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之中。
因此我们应与外语教师加强联系和交流,不断革新授课技巧,如启发、讨论、扮演角色等。因材施教,及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既“Teachstudentstolearnhowtolearn”
4.2举办丰富多样的课外英文活动。开展高质量的英语角活动、放映英文电影、开放听力教室,利于学生进行听说训练;在学生宿舍内创办英文期刊杂志室,方便学生阅读;鼓励口语好的同学带头用英语交流;全天进行英语教学广播;举办英文原创小说大赛等各种活动,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
4.3协调四、六级考试与英语学习的关系。与国内许多高校一样,我校也将英语四级证书与学位证联系在一起,然而,英语学习和过级考试往往存在着诸多矛盾。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运用能力,而过级考试则是一种应试教育。因此协调四六级考试与英语学习的关系成为必然。笔者认为应激励学生立足校园,放眼世界,把备战四级作为英语学习的起点。
4.4建立英语学习激励机制。这个激励机制应从教师和学生双方面制定,目前我校动物科技学院已制定了相关规定,内容广泛,从集体奖励到个人奖励规定详细、奖励额度大,在提高英语学习和教学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4.5及时矫正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良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给予正确的指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