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5:04:30
序论:在您撰写大学综合素质测评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高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大学生的德、智(包括能力)、体、美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符合高校教育目标的量化指标与实施细则,并依据此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实践等主要活动领域中反映出的素质的表征信息,对学生作出价值或量值的综合评定及判断过程。建立评价体制的目的是促进教育与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要[2]。
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意义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学生来说,综合素质测评有利于激励大学生沿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2];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发现不足,扬长补短,不断地自我完善,达到以评促改的效果,从而有利于毕业择业和自我发展。对于学校而言,综合素质测评有利于公正、准确地评价学生,为评定奖学金、评先推优和推荐毕业生就业提供客观依据,是社会衡量学校办学效果、评价人才的尺度之一;有利于学校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提高学校规章制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2];有利于引导学生向学校培养目标逐渐逼近[2];有利于激励学校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有利于激励学校完善管理制度,促进高学校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2]。
总体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不仅具有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量化评价作用,而且具有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那么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积极作用呢?笔者结合自己从事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思考。
二、如何发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积极作用
(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测评体系是关键。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促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积极发挥增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关键。
1.建立有力的保障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有利于整合管理资源,提高管理效率,是高校规范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已成为许多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的一件大事,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合作与协调。作为大学生素质评价的有力保障,最为重要的是学校应成立以“教学、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目标为前提的“人才培养委员会”和“大学生素质测评中心”,加强人才培养与素质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协调,解决人才培养与素质评价"两张皮"的问题。在人才培养上,要以市场为导向,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社会欢迎的人才,注重核心素质、核心知识、核心能力的培养[9]。“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心”应以高校学生处和团委等部门为主牵头,各系学工办工作人员及相关团学学生干部成立“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心分支工作组”,具体负责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和评先评优工作的服务、监督和指导;各辅导员所带班级应该成立“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日常资料收集和每次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的具体执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心”要定期召开会议,及时修订大学生综合测评标准,从而形成人才培养和综合素质测评协调有力的保障机制。
2.坚持科学的测评原则
(1)科学正面的导向性原则。它是指综合素质测评的指标、权重、标准以素质教育作为综合测评的指导思想,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让学生的品格、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养成与发展起到鼓励和导向作用[6]。导向性原则要体现它以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的根本目的的方向性,体现使学生进入社会层面的时代化与照顾学生个性发展的个性化原则,兼顾能客观、综合体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性与层次性。
(2)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置从实际出发,要切实可行,力求可比、可测、简易。可比是指评价对象之间或评价对象与评价标准之间能比较;可测是指该体系能获得足够的信息,使评价对象在这些项目上的状态进行量化描述方法更简易,具有可操作性[7],能反映学生实际的综合素质。
(3)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原则。评价方法的科学性,首先要规划制定科学的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并进行科学的简易化分解,避免某些指标过于原则、抽象和概括,尽量做到具体化、行为化。在具体实施评价过程中,要把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在定量分析中合理运用定性方法,使量化指标的含义更清晰,在定性分析中充分利用量化手段,使定性分析指标更易于操作[6];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利用相对评价进行学生在集体中的横向比较,以凸现个体之间的差异。利用绝对评价分析学生个体现实与目标的差距,客观鉴定学生的发展状态。在实施过程中,还应逐步淡化相对评价,突出绝对评价的主导作用;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原则,利用自查自评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提高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利用互相评价促进学生间的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时代竞争意识,等等[6]。
3.设置合理的测评内容
评价内容的设计实际上是对大学生应具备素质的基本要求。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及其权重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它使学生明确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确定了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努力方向[4]。大学生综合素质可分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发展性素质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体现在政治表现、价值观念、集体观念、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劳动观念、文明修养、团结友爱等方面;科学文化素质,体现在专业思想、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实操技能等方面;身心健康素质分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体现在体育课成绩、体质测试成绩、课外群体活动、良好的自我意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抗挫折能力、情绪协调和控制能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群众关系等方面;发展性素质,体现在理解能力、自学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合作意识和执行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文艺体育竞技特长、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选辅修情况及其他实践能力等方面。
综合素质测评要素集和权重集的设置,应基于以上素质协调发展的理念之上[4],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评价学生,这样评价的结果才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状况。它对不同的学生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让学生能够确切地了解自己与评价目标的差距,以促使其自我调适和不断改进。指标体系中要素集、权重集的设置应该在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事前做好测评方案及测评的宣传和资料的收集工作。
从测评工作来看,许多问题是由测评小组和学生对方案理解上的偏差所造成的,这固然有方案表达不准确、不严密的地方,甚至一些很明确的规定由于学生理解的角度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认识[8]。因此,在进行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前有必要由辅导员召开各班综合测评小组与班干部工作会议和全班学生班会,向同学们宣传和解释测评方案及测评工作的程序,这样既能避免产生误解,又能引导学生认识到素质测评也是一种教育。
由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复杂性,因此,我们在每学年初就应该进行综合测评方案的宣传,引导学生按照学校的素质培养目标发展,并安排班级综合测评小组和班干部随时、全面收集同学们在校学习、生活、实践等主要活动领域中反映出的素质的表征信息。这样不仅有利于辅导员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引导,而且有利于学校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在测评工作开始阶段,收集学生的学年或学期的综合素质自评小结,以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最后,全面收集资料以便充分有效地进行测评工作。
(三)过程中要做到严肃、透明、客观。
由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在每次综合素质测评时,大学生都十分关心测评过程是否严肃、透明,测评结果是否客观。测评工作对高校学生工作十分重要。测评工作搞得不好,轻则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重则引发一系列问题,影响高校的稳定发展[3]。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严肃认真对待测评工作,同时增加测评工作的透明度,让每位学生都能及时了解测评情况。严肃认真对待测评工作,是保证测评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综合素质评价程序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即评价反馈决策执行监控评价的循环过程[5]。在综合素质测评过程中,学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心”及各系分支工作组要随时起到决策与监控作用。对于在测评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内容要集体认真研究,谨慎决定,做到标准统一;对测评数据要认真核对,力求精确。测评工作同时要增加透明度,做到“三个公开”:一是测评工作人员要公开,由各班民主推荐产生;二是测评过程要公开,要不断接受其他同学的监督,及时纠正测评中存在的问题;三是测评结果要公开,要将测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尤其要对每位学生加减分情况说明具体原因[3],使学生思想上能正确理解,心理上能舒畅接受,争取得到最客观公正的测评结果。
(四)正确运用测评结果,加强反馈、激励、引导和教育。
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不仅仅是作为评奖评优的依据和盲目地进行量化排名、加分和数据统计,还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品德、做人处事态度、专业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客观文字描述,对学生的优缺点的评价,对其发展方向的建议等。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些评价和建议重新审视自己的表现和价值,做出新的角色定位,及时调整行为方式和心态,明确发展方向;激励大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实践,有目的地优化和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应该在对大学生加以全面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奖励项目,根据奖项的评奖目的和评奖要求,有针对性地运用测评结果,按需所取。对于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学校应予以支持,可以建立单项激励机制,设立相应的单项奖学金,使受奖面大大提高,使学生的个性素质发展得到充分肯定和鼓励,建立“人人得赏识”的机制[4]。
(五)事后要不断总结、反思,逐步完善测评方案。
关键词 大学生 综合素质 测评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4.080
Related Issues on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ssessment
SHEN Yijia
(Wuhan Polytechnic,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Currentl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launched the evaluation of students, includ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is the most important, not only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of students, but also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therefore, student' comprehensive quality is important. But there are at this stage, a lot of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issues need to be resolved in order to ensure its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integrity and operability.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importance of measur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to explor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will make a few suggestion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romotion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ssessment.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ssessment; problem
0 引言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主体为大学生,因此,这一体系与大学生有着直接的关系,主要测评的内容为大学生的学习、思想与技能等诸多方面,但在实际测评工作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亟需完善与改进,从而保证其科学性、公正性与实效性。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相关问题,旨在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1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重要性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要具有科学性、实效性与可操作性,同时,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重要的,有着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完善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才能体现其评价作用。综合素质测评通过对大学生的学习、思想与技能等内容的测评,从而为三好学生、优秀干部、推荐就业等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需要完善的、科学的体系,同时要保证其客观与公正。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唯有完善与科学,才能发挥其评价的作用。
另一方面,完善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才能体现其引导作用。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是国家、社会的共同需求,同时也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根本目标。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主体为大学生,与学生的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求其体系要保证其科学性与完善性,要保证其公平性与合理性,进而获得大学生的普遍认可,并能够发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引导作用。①
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
为了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校均开展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在最初工作时期,测评的主要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但随着社会、国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内容也日益丰富,增加了对学生思想、道德与其他能力的测评,但其测评的方式仍为全部量化,对大学生的各项测评以分数的形式进行呈现,最后以大学生的综合分数,对其进行评优工作。现阶段,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体系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公平性与规范性等,下面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不足展开探讨。
其一,测评标准不符合实际需求。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标准缺乏实效性,不符合人才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在人才市场方面,需要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全面的了解,但高校的测评体系为人才市场提供的仅是大学生的证书、成绩单等,这一测评体系不能真实的、全面的反映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现阶段,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选择标准有所转变,不再单一的关注学生的成绩与技能,如今,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成为了人才市场选择人才的重要标准。同时,在众多企业用人方面也愈加注重人才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此基础上,再要求人才的专业技能等内容。其中,联想集团选择人才的首要标准便是正直;柯达选择人才时,着重关注的是其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微软选择人才时,注重的是人才的认真与活力。但传统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学生的成绩,这一标准不能符合人才市场、用人单位的要求。
其二,德育评价的完全量化不科学。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测评的内容包括大学生的德育评价,但对此测评也是通过分数呈现的,完全量化的评价缺乏科学性。大学生的德育评价可以通过语言进行评价,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呈现,但完全量化的做法严重影响着测评体系的完善,同时也造成了学生的不满。完全量化的测评体系不能发挥其评价与引导的作用,不能够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部分大学生为了获得较高的分数,将产生急功近利的心理,从而误导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其三,测评体系缺少可操作性。目前,部分高校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成绩主要是由学习成绩分数、思想道德品质分数、体育成绩分数与奖罚分数共同组成的,在实际测评工作中,思想道德品质分数主要是由班主任与学生干部共同给出的,因此,这一分数具有较多的人为因素影响,学生为了获得较高的分数,对班主任、对学生干部进行刻意的讨好;学习成绩分数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为了获得高分,将只关注学习,对部分学分较多的课程分配较多的时间,对学分较少的课程基本不分配时间,从而制约着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同时,这一体系中学生干部的加分较多,因此学生对干部职位均争先恐后的进行争取,但在工作中,却并未服务同学、帮助同学,从而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其四,测评体系的公平性不足。目前,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存在不公平性、不合理性,主要是由于测评体系将直接关系学生的奖学金问题,关系着学生的利益,但在奖学金评比之际,不仅考虑大学生的成绩,还关注学生是否参与活动、是否为干部,如果在其他方面均积极参与,其评比的名次将十分靠前。在奖学金评比中,学生对成绩这项内容相对信服,但在其他内容方面由于缺少公开性,学生对其存在严重的质疑心理,主要是由于其他加分项均是由班主任、干部等给出的,因此,测评体系的公平性不足。②
同时,根据高校所实施的测评方案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测评方案的宣传不足,部分学生对测评未能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忽视了测评的重要性;测评人员的能力不足,主要是由于未能对测评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致使测评人员未能全面掌握测评方法,测评人员与学生对测评工作的理解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测评方法缺乏科学性、公正性、系统性与规范性,主要是测评实施过程中,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测评标准不一致,让学生对测评的统一性与针对性存在质疑。
3 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建议
高校是重要的场所,其培养的人才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建设,因此,高校要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高校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保证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落实,其中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作为评价大学生的重要标准,高校要完善这一体系,保证测评体系的科学性、实效性、公平性与可操作性等。
首先,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要注重其教育作用。在测评过程中其主体为学生,对学生的测评,同时也是对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学生的内在品质进行挖掘,并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让学生对自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进而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因此,要让学生认识到测评的重要性,并了解测评的教育作用。其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要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目前,高校在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其人才培养过程中选择了不同的模式,因此,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也要与高效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全方位发展。最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要侧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管理与教育,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精神,促进学生进行德育实践,从而实现测评体系作用的发挥。③
同时,为了保证测评的高效实施,要对测评方案进行全面的、及时的总结,从而使其日益完善,通过大力的宣传,让学生对测评的重要性与目的有所了解,实现对测评的正确认识与认真对待;针对测评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让测评人员与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从而收集各方的建议,让测评标准逐渐统一;高校要积极开展对测评人员的教育与培训,让测评人员掌握科学的测评方法,并与学生对测评工作形成一致的认识,并通过测评,实现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测评作为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高校内部要加强交流与沟通,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保证测评工作的有序开展,将测评结果进行高效的利用,实现测评工作的目标,推动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4 总结
综上所述,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重要的,测评体系的科学性与完善性将利于其评价作用与引导作用的发挥,同时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制约着其发展,如:不科学性、不公正性等,需要高校、学生对其有更加明确与深刻的认识,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其日益完善与科学。同时,通过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问题的解决,这一测评体系将更加符合学生、高校与社会的需求。
注释
① 李俊杰.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及思考[N].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2):71-72.
关键词: 新形势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 内涵 意义 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特别是遭遇了金融风暴后,大学生就业更加艰难,从而导致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标准重新高标准定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如今,就业市场上复合型、经验丰富型、外向型、创新型、技能型和学习型人才更受欢迎,而用人单位在选拔大学毕业生时,除看学习成绩外,更是有选择地对政治素质、进取心、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外语及计算机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交际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9]。大学生要从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脱颖而出必定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争取做到全面发展;与此同时,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如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如何适应新形势,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严峻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应该利用大学生就业及用人单位考察毕业生的重要依据的综合素质测评来激励和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就业市场上的佼佼者。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内涵与意义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高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大学生的德、智(包括能力)、体、美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符合高校教育目标的量化指标与实施细则,并依据此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实践等主要活动领域中反映出的素质的表征信息,对学生作出价值或量值的综合评定及判断过程。建立评价体制的目的是促进教育与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要[2]。
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意义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学生来说,综合素质测评有利于激励大学生沿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2];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发现不足,扬长补短,不断地自我完善,达到以评促改的效果,从而有利于毕业择业和自我发展。对于学校而言,综合素质测评有利于公正、准确地评价学生,为评定奖学金、评先推优和推荐毕业生就业提供客观依据,是社会衡量学校办学效果、评价人才的尺度之一;有利于学校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提高学校规章制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2];有利于引导学生向学校培养目标逐渐逼近[2];有利于激励学校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有利于激励学校完善管理制度,促进高学校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2]。
总体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不仅具有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量化评价作用,而且具有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那么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积极作用呢?笔者结合自己从事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思考。
二、如何发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积极作用
(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测评体系是关键。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促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积极发挥增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关键。
1.建立有力的保障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有利于整合管理资源,提高管理效率,是高校规范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已成为许多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的一件大事,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合作与协调。作为大学生素质评价的有力保障,最为重要的是学校应成立以“教学、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目标为前提的“人才培养委员会”和“大学生素质测评中心”,加强人才培养与素质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协调,解决人才培养与素质评价"两张皮"的问题。在人才培养上,要以市场为导向,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社会欢迎的人才,注重核心素质、核心知识、核心能力的培养[9]。“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心”应以高校学生处和团委等部门为主牵头,各系学工办工作人员及相关团学学生干部成立“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心分支工作组”,具体负责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和评先评优工作的服务、监督和指导;各辅导员所带班级应该成立“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日常资料收集和每次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的具体执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心”要定期召开会议,及时修订大学生综合测评标准,从而形成人才培养和综合素质测评协调有力的保障机制。
2.坚持科学的测评原则
(1)科学正面的导向性原则。它是指综合素质测评的指标、权重、标准以素质教育作为综合测评的指导思想,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让学生的品格、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养成与发展起到鼓励和导向作用[6]。导向性原则要体现它以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的根本目的的方向性,体现使学生进入社会层面的时代化与照顾学生个性发展的个性化原则,兼顾能客观、综合体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性与层次性。
(2)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置从实际出发,要切实可行,力求可比、可测、简易。可比是指评价对象之间或评价对象与评价标准之间能比较;可测是指该体系能获得足够的信息,使评价对象在这些项目上的状态进行量化描述方法更简易,具有可操作性[7],能反映学生实际的综合素质。
(3)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原则。评价方法的科学性,首先要规划制定科学的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并进行科学的简易化分解,避免某些指标过于原则、抽象和概括,尽量做到具体化、行为化。在具体实施评价过程中,要把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在定量分析中合理运用定性方法,使量化指标的含义更清晰,在定性分析中充分利用量化手段,使定性分析指标更易于操作[6];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利用相对评价进行学生在集体中的横向比较,以凸现个体之间的差异。利用绝对评价分析学生个体现实与目标的差距,客观鉴定学生的发展状态。在实施过程中,还应逐步淡化相对评价,突出绝对评价的主导作用;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原则,利用自查自评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提高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利用互相评价促进学生间的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时代竞争意识,等等[6]。
3.设置合理的测评内容
评价内容的设计实际上是对大学生应具备素质的基本要求。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及其权重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它使学生明确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确定了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努力方向[4]。大学生综合素质可分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发展性素质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体现在政治表现、价值观念、集体观念、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劳动观念、文明修养、团结友爱等方面;科学文化素质,体现在专业思想、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实操技能等方面;身心健康素质分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体现在体育课成绩、体质测试成绩、课外群体活动、良好的自我意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抗挫折能力、情绪协调和控制能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群众关系等方面;发展性素质,体现在理解能力、自学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合作意识和执行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文艺体育竞技特长、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选辅修情况及其他实践能力等方面。
综合素质测评要素集和权重集的设置,应基于以上素质协调发展的理念之上[4],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评价学生,这样评价的结果才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状况。它对不同的学生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让学生能够确切地了解自己与评价目标的差距,以促使其自我调适和不断改进。指标体系中要素集、权重集的设置应该在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事前做好测评方案及测评的宣传和资料的收集工作。
从测评工作来看,许多问题是由测评小组和学生对方案理解上的偏差所造成的,这固然有方案表达不准确、不严密的地方,甚至一些很明确的规定由于学生理解的角度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认识[8]。因此,在进行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前有必要由辅导员召开各班综合测评小组与班干部工作会议和全班学生班会,向同学们宣传和解释测评方案及测评工作的程序,这样既能避免产生误解,又能引导学生认识到素质测评也是一种教育。
由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复杂性,因此,我们在每学年初就应该进行综合测评方案的宣传,引导学生按照学校的素质培养目标发展,并安排班级综合测评小组和班干部随时、全面收集同学们在校学习、生活、实践等主要活动领域中反映出的素质的表征信息。这样不仅有利于辅导员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引导,而且有利于学校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在测评工作开始阶段,收集学生的学年或学期的综合素质自评小结,以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最后,全面收集资料以便充分有效地进行测评工作。
(三)过程中要做到严肃、透明、客观。
由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在每次综合素质测评时,大学生都十分关心测评过程是否严肃、透明,测评结果是否客观。测评工作对高校学生工作十分重要。测评工作搞得不好,轻则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重则引发一系列问题,影响高校的稳定发展[3]。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严肃认真对待测评工作,同时增加测评工作的透明度,让每位学生都能及时了解测评情况。严肃认真对待测评工作,是保证测评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综合素质评价程序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即评价反馈决策执行监控评价的循环过程[5]。在综合素质测评过程中,学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心”及各系分支工作组要随时起到决策与监控作用。对于在测评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内容要集体认真研究,谨慎决定,做到标准统一;对测评数据要认真核对,力求精确。测评工作同时要增加透明度,做到“三个公开”:一是测评工作人员要公开,由各班民主推荐产生;二是测评过程要公开,要不断接受其他同学的监督,及时纠正测评中存在的问题;三是测评结果要公开,要将测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尤其要对每位学生加减分情况说明具体原因[3],使学生思想上能正确理解,心理上能舒畅接受,争取得到最客观公正的测评结果。
(四)正确运用测评结果,加强反馈、激励、引导和教育。
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不仅仅是作为评奖评优的依据和盲目地进行量化排名、加分和数据统计,还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品德、做人处事态度、专业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客观文字描述,对学生的优缺点的评价,对其发展方向的建议等。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些评价和建议重新审视自己的表现和价值,做出新的角色定位,及时调整行为方式和心态,明确发展方向;激励大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实践,有目的地优化和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应该在对大学生加以全面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奖励项目,根据奖项的评奖目的和评奖要求,有针对性地运用测评结果,按需所取。对于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学校应予以支持,可以建立单项激励机制,设立相应的单项奖学金,使受奖面大大提高,使学生的个性素质发展得到充分肯定和鼓励,建立“人人得赏识”的机制[4]。
(五)事后要不断总结、反思,逐步完善测评方案。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暴露其弱点和不足,有利于其改进和发展。因此,测评工作结束后,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对人才质量需求,从推进素质教育和学生工作大局出发,不断根据新情况、新特点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广泛征求和吸收辅导员、学生、专业教师等各方面的合理意见并加以总结和反思,作出合理的规范化规定,以求投入运行更完善的系统结构方式。这样既使方案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又使方案较好地适应新的情况,始终发挥好正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实践证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作为高校对大学生的评价制度,在促进高校的素质教育发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我们要在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质量需求的不断变化,结合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培养特色等,不断研究、改革、完善大学生评价制度,建立真正科学、规范、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在测评工作中做到严肃、透明、客观,使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洪盛志,郭聪,黄爱国,孙明福,范军.大学生综合素质网上测评与高校德育创新[J].世纪桥,2007,(143):129-130.
[3]陶钦科.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几点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4):36-38.
[4]郭欣.和谐校园建设视野下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21-123.
[5]李兵宽,李国涛.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实施[J].实证调研(中国青年研究),2005,(4):47-49.
[6]范纯.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综述[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6):75-78.
[7]唐莉,唐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J].教育与管理,2008:23-24.
王静(1983-),女,汉,学士,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涉外事务系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就业指导。
摘要: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作为一种评价学生的方法,越来越多地受到高校和学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评价方法为例,分析并探讨了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构建改进方向。
关键词:综合素质测评;大学生;高校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意义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作为一种测量评价标准,既是学生对自身发展情况的评价总结,也是高校、用人单位等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综合发展情况的重要参考。一方面,因为综合测评的结果经常作为学生评定政府奖学金、学院奖学金、助学金、评优、入党等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因此学生非常重视综合素质测评,关注自己的测评结果。另一方面,高校也希望通过综合素质测评这个工具,将育人功能融入其中,希望通过建立较为完善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改变过去传统的以学业成绩为主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全面均衡地发展,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
二、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现状分析
(一)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现行方法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主要包括德育素质、智育素质、体育素质、能力素质四个方面。德育素质主要反映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和纪律情况;智育素质主要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专业技能情况;体育素质主要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锻炼的情况;能力素质主要反映学生在第二课堂及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情况。
学生综合素质得分量化考核具体的计算公式为:综合素质测评总成绩=德育素质成绩×25%+智育素质成绩×50%+体育素质成绩×10%+能力素质成绩×15%。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湖工职院的测评工作主要由学院的各系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所有的全日制在籍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每学年进行一次测评。
各系部成立系级、班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系级测评小组由系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学工办、辅导员、系团总支学生会主要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组织部署本系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对各班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实施监督和指导,审定、公示、上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班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小组由辅导员、班长、团支书、学生干部代表(一人)、普通学生代表(普通学生代表需占班级学生人数20%)组成,主要负责具体落实每班的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做好各项指标的评分,上报系部本班级的综合素质测评结果及相关材料。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存在的问题
1.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存在功利化导向
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现了高校的育人功能,在各项测评指标的设置上都有加分和扣分项目,希望并鼓励学生多做加分项的内容,如: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级的各项比赛,多参加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事业等;希望学生不做扣分项的内容,如:打架斗殴等违法违纪的事情,无故旷课、迟到、早退等。
随着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的深入开展,高校希望能将测评的内容深入地与学生日常行为养成、素质提升相结合,希望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活动做成测评项目。因此,在实施中高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加分项目越来越细化。这样做可以使综合素质测评比较容易量化考核,学生对测评打分的结果争议较小,但也导致学生参加任何活动都问是否纳入综合素质测评,若有加分项就积极参加,若是没有纳入测评加分,则消极对待。为了测评加分而有选择性地应付参加活动的情况屡见不鲜,导致测评加分流于形式,背离学校测评体系设计初衷。
2.评价方法及评价主体的不科学性
虽然在湖工职院现行的评价体系中,所有的测评项均以量化打分的形式完成,但是在学生的操行品德、干部工作加分中仍然是主观定性评价。学生的此项得分往往是由辅导员、主要学生干部、学生代表等组成的班级测评小组的人打分衡量,在赋分过程中,难免存在对综合测评标准认识不足、评分标准模糊、打分掺杂个人感情因素等现象,使综合测评打分的准确性、权威性、透明度遭受质疑,甚至有可能引发学生之间因测评打分引发的矛盾,使综合测试失去原有的意义。
学院现行的智育素质成绩基本分由学生本学年各门考试课程的成绩平均分构成,但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确存在疑问。智育素质成绩是以“考试课”成绩为计算项,那么“公选课”如何体现?完全以“考试课”成绩代表智育素质分,导致的不良影响是学生为了追求综合素质测评的高分,只重视“考试课”,而忽略了“公选课”。但是“公选课”的开设恰恰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发展知识的延伸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公选课”的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没有任何体现是不科学、不合理的,需加以改善。
3.综合素质测评结果激励性不足
在测评结果的使用上,多数高校只将其直接与各项奖项评比挂钩,多属于奖励式的激励方式,这些测评得分高的学生也多属于相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对有机会得奖的学生,他们自然会受到激励,更加努力地学习及工作,以期获得更高更好地奖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过程。而对于一般普通的学生,因受到奖励数量等条件的制约,他们往往与奖励无缘,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对他们仅仅代表着一个分数,也不会因测评结果不佳而受到惩罚,渐渐地也就漠不关心,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综合素质测评对他们起不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由此可见,高校和学生往往更关注测评打分结果的排名,而忽视了通过综合素质测评来了解自身,寻找自身差距,测评结果的运用缺乏激励作用。
三、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改进方向
(一)加强引导、规范学生行为
针对学生测评中出现的功利化行为,建议还是要从各个高校倡导的核心办学理念出发,关注哪些活动能够真正体现出学生的核心素质,针对不同系部人才培养方向,各系选取有价值的代表性活动予以加分,严格控制加分项目,设置最高加分,避免加分情况过多过乱的现象,减少因综合测评导致的学生功利化行为。
(二)增加测评主体的参与,科学设置测评指标及权重
为了使综合素质测评结果更具准确性,建议一学期进行一次测评,在班级测评小组成员给同学打分时,应采取临时抽签的形式决定评价者,班内学生互评,并且每位同学的得分应由两名以上的测评组成员给出,测评时间及地点随机通知,测评过程应保密,尽量避免出现或拉帮结派的现象。
在智育素质测评指标的选择上可采用多样化的形式,更全面地考查学生,要将素质拓展类的课程纳入测评指标,科学设置权重,每学期进行一次认定。对于在专业学科领域外取得成绩的学生,应予以肯定其成果,给予加分,促使学生不断努力,拓宽自己的学习领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建立动态化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测评系统
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应逐渐由静态化向动态方式转变,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一套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网上测评系统,实行数字化动态实时管理,学生可登陆进个人主页查看自己的各项表现情况,辅导员老师有权限进入系统,对学生考勤、参与各项活动情况予以及时上传,后台程序可以根据相应指标分值,自动计算出学生的测评分数,并对各类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教师可以就此引导学生关注测评成绩的构成,认着分析解读分数内涵,使学生对测评结果排名的关注逐渐转移到均衡发展自己,弥补自身不足上来,对有扣分表现,测评得分低的学生及时进行预警,督促其做出改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学生评价自身,指导自我发展的测量工具,是高校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通过较为完善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进一步的引导教育学生,让学生对照寻找差距,不断进步,全面地发展、提升自己。因此,只有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尝试,设计并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才能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到导航作用,使高校的素质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作者单位:1.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2.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与涉外事务系)
科研项目:此文为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院级科研项目,项目名称《高职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2014KB12.
参考文献:
[1]王新伟,王艳芳.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改革探析[J].青年论坛,2013(8):40-41.
[2]任然.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认识和思考:以河海大学学生评价体系为例 [J].青年与社会,2013(3):143.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就业形势的越来越严峻,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标准重新高标准定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作为高校对大学生的客观评价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高校的素质教育发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但是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测评体系。本文对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探讨。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特别是遭遇了金融风暴后,大学生就业更加艰难,从而导致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标准重新高标准定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如今,就业市场上复合型、经验丰富型、外向型、创新型、技能型和学习型人才更受欢迎,而用人单位在选拔大学毕业生时,除看学习成绩外,更是有选择地对政治素质、进取心、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外语及计算机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交际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9]。大学生要从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脱颖而出必定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争取做到全面发展;与此同时,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如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如何适应新形势,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严峻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应该利用大学生就业及用人单位考察毕业生的重要依据的综合素质测评来激励和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就业市场上的佼佼者。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内涵与意义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高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大学生的德、智(包括能力)、体、美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符合高校教育目标的量化指标与实施细则,并依据此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实践等主要活动领域中反映出的素质的表征信息,对学生作出价值或量值的综合评定及判断过程。建立评价体制的目的是促进教育与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要[2]。
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意义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学生来说,综合素质测评有利于激励大学生沿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2];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发现不足,扬长补短,不断地自我完善,达到以评促改的效果,从而有利于毕业择业和自我发展。对于学校而言,综合素质测评有利于公正、准确地评价学生,为评定奖学金、评先推优和推荐毕业生就业提供客观依据,是社会衡量学校办学效果、评价人才的尺度之一;有利于学校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提高学校规章制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2];有利于引导学生向学校培养目标逐渐逼近[2];有利于激励学校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有利于激励学校完善管理制度,促进高学校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2]。
总体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不仅具有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量化评价作用,而且具有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那么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积极作用呢?笔者结合自己从事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思考。
二、如何发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积极作用
(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测评体系是关键。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促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积极发挥增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关键。
1.建立有力的保障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有利于整合管理资源,提高管理效率,是高校规范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已成为许多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的一件大事,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合作与协调。作为大学生素质评价的有力保障,最为重要的是学校应成立以“教学、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目标为前提的“人才培养委员会”和“大学生素质测评中心”,加强人才培养与素质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协调,解决人才培养与素质评价"两张皮"的问题。在人才培养上,要以市场为导向,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社会欢迎的人才,注重核心素质、核心知识、核心能力的培养[9]。“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心”应以高校学生处和团委等部门为主牵头,各系学工办工作人员及相关团学学生干部成立“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心分支工作组”,具体负责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和评先评优工作的服务、监督和指导;各辅导员所带班级应该成立“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日常资料收集和每次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的具体执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心”要定期召开会议,及时修订大学生综合测评标准,从而形成人才培养和综合素质测评协调有力的保障机制。
2.坚持科学的测评原则
(1)科学正面的导向性原则。它是指综合素质测评的指标、权重、标准以素质教育作为综合测评的指导思想,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让学生的品格、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养成与发展起到鼓励和导向作用[6]。导向性原则要体现它以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的根本目的的方向性,体现使学生进入社会层面的时代化与照顾学生个性发展的个性化原则,兼顾能客观、综合体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性与层次性。
(2)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置从实际出发,要切实可行,力求可比、可测、简易。可比是指评价对象之间或评价对象与评价标准之间能比较;可测是指该体系能获得足够的信息,使评价对象在这些项目上的状态进行量化描述方法更简易,具有可操作性[7],能反映学生实际的综合素质。
(3)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原则。评价方法的科学性,首先要规划制定科学的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并进行科学的简易化分解,避免某些指标过于原则、抽象和概括,尽量做到具体化、行为化。在具体实施评价过程中,要把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在定量分析中合理运用定性方法,使量化指标的含义更清晰,在定性分析中充分利用量化手段,使定性分析指标更易于操作[6];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利用相对评价进行学生在集体中的横向比较,以凸现个体之间的差异。利用绝对评价分析学生个体现实与目标的差距,客观鉴定学生的发展状态。在实施过程中,还应逐步淡化相对评价,突出绝对评价的主导作用;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原则,利用自查自评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提高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利用互相评价促进学生间的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时代竞争意识,等等[6]。
3.设置合理的测评内容
评价内容的设计实际上是对大学生应具备素质的基本要求。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及其权重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它使学生明确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确定了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努力方向[4]。大学生综合素质可分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发展性素质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体现在政治表现、价值观念、集体观念、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劳动观念、文明修养、团结友爱等方面;科学文化素质,体现在专业思想、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实操技能等方面;身心健康素质分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体现在体育课成绩、体质测试成绩、课外群体活动、良好的自我意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抗挫折能力、情绪协调和控制能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群众关系等方面;发展性素质,体现在理解能力、自学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合作意识和执行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文艺体育竞技特长、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选辅修情况及其他实践能力等方面。
综合素质测评要素集和权重集的设置,应基于以上素质协调发展的理念之上[4],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评价学生,这样评价的结果才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状况。它对不同的学生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让学生能够确切地了解自己与评价目标的差距,以促使其自我调适和不断改进。指标体系中要素集、权重集的设置应该在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事前做好测评方案及测评的宣传和资料的收集工作。
从测评工作来看,许多问题是由测评小组和学生对方案理解上的偏差所造成的,这固然有方案表达不准确、不严密的地方,甚至一些很明确的规定由于学生理解的角度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认识[8]。因此,在进行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前有必要由辅导员召开各班综合测评小组与班干部工作会议和全班学生班会,向同学们宣传和解释测评方案及测评工作的程序,这样既能避免产生误解,又能引导学生认识到素质测评也是一种教育。
由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复杂性,因此,我们在每学年初就应该进行综合测评方案的宣传,引导学生按照学校的素质培养目标发展,并安排班级综合测评小组和班干部随时、全面收集同学们在校学习、生活、实践等主要活动领域中反映出的素质的表征信息。这样不仅有利于辅导员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引导,而且有利于学校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在测评工作开始阶段,收集学生的学年或学期的综合素质自评小结,以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最后,全面收集资料以便充分有效地进行测评工作。
(三)过程中要做到严肃、透明、客观。
由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在每次综合素质测评时,大学生都十分关心测评过程是否严肃、透明,测评结果是否客观。测评工作对高校学生工作十分重要。测评工作搞得不好,轻则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重则引发一系列问题,影响高校的稳定发展[3]。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严肃认真对待测评工作,同时增加测评工作的透明度,让每位学生都能及时了解测评情况。严肃认真对待测评工作,是保证测评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综合素质评价程序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即评价反馈决策执行监控评价的循环过程[5]。在综合素质测评过程中,学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心”及各系分支工作组要随时起到决策与监控作用。对于在测评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内容要集体认真研究,谨慎决定,做到标准统一;对测评数据要认真核对,力求精确。测评工作同时要增加透明度,做到“三个公开”:一是测评工作人员要公开,由各班民主推荐产生;二是测评过程要公开,要不断接受其他同学的监督,及时纠正测评中存在的问题;三是测评结果要公开,要将测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尤其要对每位学生加减分情况说明具体原因[3],使学生思想上能正确理解,心理上能舒畅接受,争取得到最客观公正的测评结果。
(四)正确运用测评结果,加强反馈、激励、引导和教育。
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不仅仅是作为评奖评优的依据和盲目地进行量化排名、加分和数据统计,还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品德、做人处事态度、专业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客观文字描述,对学生的优缺点的评价,对其发展方向的建议等。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些评价和建议重新审视自己的表现和价值,做出新的角色定位,及时调整行为方式和心态,明确发展方向;激励大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实践,有目的地优化和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应该在对大学生加以全面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奖励项目,根据奖项的评奖目的和评奖要求,有针对性地运用测评结果,按需所取。对于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学校应予以支持,可以建立单项激励机制,设立相应的单项奖学金,使受奖面大大提高,使学生的个性素质发展得到充分肯定和鼓励,建立“人人得赏识”的机制[4]。
(五)事后要不断总结、反思,逐步完善测评方案。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暴露其弱点和不足,有利于其改进和发展。因此,测评工作结束后,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对人才质量需求,从推进素质教育和学生工作大局出发,不断根据新情况、新特点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广泛征求和吸收辅导员、学生、专业教师等各方面的合理意见并加以总结和反思,作出合理的规范化规定,以求投入运行更完善的系统结构方式。这样既使方案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又使方案较好地适应新的情况,始终发挥好正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实践证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作为高校对大学生的评价制度,在促进高校的素质教育发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我们要在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质量需求的不断变化,结合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培养特色等,不断研究、改革、完善大学生评价制度,建立真正科学、规范、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在测评工作中做到严肃、透明、客观,使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洪盛志,郭聪,黄爱国,孙明福,范军.大学生综合素质网上测评与高校德育创新[J].世纪桥,2007,(143):129-130.
[3]陶钦科.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几点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4):36-38.
[4]郭欣.和谐校园建设视野下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21-123.
[5]李兵宽,李国涛.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实施[J].实证调研(中国青年研究),2005,(4):47-49.
[6]范纯琍.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综述[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6):75-78.
[7]唐莉,唐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J].教育与管理,2008:23-24.
【关键词】高职院校;综合考评;管理;班主任
1、前言
为了更好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德育放在首位,实现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 广厦学院在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中, 根据学院“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主导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学院“从严治院”理念,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 制定出符合高校教育目标的测评指标, 收集大学生在校行为规范、素质拓展、学业成绩等主要活动领域中反映出的表征信息,并对其作出量值的综合评定及判断过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学生可以通过测评的结果加深对自己的了解, 增强自我行为规范意识水平, 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思想与行为素质拓展, 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把学生德、智、体等几方面的表现加以量化, 使评价有了客观依据, 从而减少了主观性, 增加了准确性,激励学生有奋发向上的精神。
2、综合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综合测评是个系统工程, 涉及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可谓千头万绪。但最关键的是要制定一套合理的综合测评方案。开展综合测评对大学生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综合测评方案就如同“指挥棒”, 学生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指挥棒”转, 如果综合测评方案有缺陷, 将直接影响到综合测评的效果。
广厦学院综合测评管理层分为五级管理,总院分管领导负责、学生处、分院学工办、班主任和班级德育考核小组管理的五级管理方案,以班级管理为基础,成立以班主任带领的综合考评小组,建立班级综合素质考评管理规定,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舒适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以“责任为重、荣誉为先、班荣我荣”为宗旨,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方位发展,把班级管理落到实处,使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测评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综合素质考核制定了评分标准,分为行为规范测评、素质拓展测评、学业成绩测评等三项考核方案。
2.1 综合素质总则规定。综合素质测评作为学生参加各类先进评比、困难补助等的依据,综合素质测评必须为“优良”。主要内容由行为规范测评、学业成绩测评、素质拓展测评三个模块构成,综合素质测评遵循分项测评和总体测评相结合,定性测评和定量测评相结合,基本表现测评与特别表现测评相结合、个人总结与组织评定相结合的原则。行为规范测评、学业成绩测评以百分制形式进行测评,素质拓展测评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形式进行。三项测评最终按照40%、30%、30%的比例折算为一个百分制综合素质测评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量化考评、排名、定级。为体现激励为主的原则,该测评结果最终以等级和排名的方式予以体现。评定工作分个人总结、班组初评和组织终评三个步骤进行。个人总结即学生对照测评项目进行学年小结,填写《学生学期综合素质测评档案表》;班组初评即在个人总结基础上,测评小组按照模块测评细则进行初评。组织终评即在个人总结与班组初评基础上组织最终评定,正式作为综合素质测评结果报分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并向全体学生公布。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由班主任、综合素质测评领导小组组成评委会,负责听取意见打分并进行具体评定。平时测评考核组成员每周公布一次考核,月底公布总分。对综合素质测评考核较低的学生由班主任及考核组长及时提醒并进行相应教育,行为规范扣分达10分/月者、或综合素质测评总分低于60分警戒线者由班主任联络家长进行共同教育,以规范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学年测评不合格者,经院长办公会议审核予以劝退,毕业班学生只发给肄业证书。
2.2行为规范测评考核办法。行为规范测评分为公共道德规范、违规违纪方面、学习行为规范、卫生行为规范、请假行为规范、值日班长制行为规范。总则规定, 行为规范测评作为学生行为规范优劣的主要评判依据,学生参加各类评优、评先、推优、困难补助等,其行为规范测评必须达到良好以上(含),每学期个人行为规范基本分为100分,结合测评内容以减分为主,学生行为规范测评由班主任、辅导员负责,组成由学生代表参加的测评小组,负责听取意见打分并进行具体评定。每学期由班主任和行为规范测评副组长按照每个学生的减分情况进行排名,然后按照具体测评分情况进行评级,分优、良、中、合格、不合格。学生行为规范测评各类等级比例为:“优秀”30%以内,“良好”50%以内;行为规范测评不合格者作为“试读生”处理,下学期开学时请家长来校共同教育,办理试读手续。学生学期行为规范测评分数按照40%的比例折算后,计入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2.3素质拓展测评考核办法。素质拓展测评分为身体心理素质拓展、思想道德拓展、专业素质拓展、人文素质拓展等四个方面。素质拓展总则规定,测评不设定基准分,以零分起级,结合测评内容以加分为主。每学期由班主任按照每个学生拓展加分在班级中的排名情况,先对学生的拓展情况进行评级分优、良、中、合格、差五个等级,然后按照各等级对应95、85、75、65、55的成绩进行统计,为该学生的学年素质拓展最终测评分;学期素质拓展测评分数按照30%的比例折算后,计入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2.4 学业成绩测评考核办法。测评总则规定,该测评内容主要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各课程含考试课、考查课、选修课学习成绩,测评以百分制方式进行,具体由分院教学口以学期为单位,按照专业、班级来提供学生各课程考试成绩、平均成绩、专业排名、班级排名等情况,由班主任最后计入“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实施时,每学期由班主任和学业成绩测评副组长按照每个学生的各课程考试平均成绩进行排名,然后按照具体测评分情况进行评级分优、良、中、合格、差五个等级。学期学业成绩测评分数按照30%的比例折算后,计入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3、综合测评实施的效果
实行综合测评,学生的精神面貌大大改观, 这说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德、智、体等几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主要表现为学生参加政治学习的积极性普遍提高,杜绝了迟到、缺席现象,积极要求入党的学生明显增加,涌现出一大批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在处理重大政治问题时显得更加成熟、理智, 能够听从老师的指挥,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大大加强 ,学生迟到、请假明显减少,杜绝了旷课现象, 学生寝室的文明卫生状况大大改观,全班寝室积极参加“我的寝室我的家活动”,争做文明寝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同学之间能够互帮互助,相互提高,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大大加强,能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表现出了高度的集体荣誉感。
总之,综合素质测评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为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起着一定的、积极的、有效的成果,能全面提高班级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班风,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通过综合考评,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素养和品德,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一把利剑。
【参考文献】
[1]班华.现代德育论[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2]陆海富.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艺术[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 大学生 综合素质 测评系统
在高校工作中,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针对的是在校大学生,通过对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活动等各方面的行为进行信息收集,将之分类并分别赋予不同权重,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量化,以此考核学生的素质水平。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所得到的数据,有利于学校对学生培养任务的细化,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不断完善,有利于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一、研究目的
为全面、客观地评价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和实践运行系统。利用信息网络的手段,通过软件系统,实现测评的自动化、科学化。具体而言,研究该系统的目的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实现综合素质测评信息的可持续追踪
目前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普遍是每年一次,在每一学年末进行。通过系统对反映大学生该学年的综合素质的数据进行保留,直到毕业当年,该生可查看其大学四年的素质变化的记录。而这份记录可作为大学生找实习岗位时,用人单位通过这份记录了解该名学生之前在校的表现,以及综合素质体现的优势或优点,给予合适的岗位。也可以作为毕业生求职时,用人单位衡量其大学期间的综合表现的依据。通过这份记录,可避免部分学生大学期间表现好,但临场考试发挥不理想而错失工作机会的情况。
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任务,除了通过教师的教学评估得以体现外,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也是其重要的手段之一。如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任务是德智体全面发展,那么其学生综合素质体系的指标中德、智、体这三方面的权重要均衡。而如果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任务是偏向于培养艺术类人才的,则其学生综合素质体系的指标中“体”这方面的权重要扩大一些。但总的来说,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以学习为主,“智”这一权重要绝对性的比其他方面大一些。但这三方面的权重比例,可以根据学校对学生培养任务的侧重点确定更合理和科学的比例。
(三)实现教师对教学活动的不断完善
通过对各班学生综合测评结果进行分析,尤其是专业素质方面的专业课和实践课的结合对提高学生素质的影响的量化,可以衡量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效果,从而使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断加以完善,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的基础上,积极参加专业相关的实践,达到学以致用,有所创新。
(四)实现学生的自我衡量和示范作用
通过每一学年的综合测评,学生总结过去一学年的在德智体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自我衡量,找出与标准的差距,发现自身不足,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努力。通过综合测评,个别学生在德智体这三方面或某一方面表现突出,显示出其独有或强大的优势。这些同学将成为其他同学的榜样,起到示范作用。
二、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普遍实行的是学生(德、智、体)综合素质量化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既有理论上需要进一步科学化的问题,又有实践操作上,如系统设置、系统需要人工操作所需要的结合环节等方面缺陷。
(一)测评指标体系不科学
测评指标的权重比例不科学;这表现各个学校难以将自身的培养任务、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这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设置测评指标体系,造成测评指标权重比例不科学。如有些学校都把“体”这方面的权重设置较低,这造成学生参加文体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忽略自身身体素质。而身体素质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如果没有强壮的身体,较强的心理素质的保障,其他素质都是天方夜谭。又如有些学校把“智”这方面的“实践类课程的参与”比重设置较低,这会使学生只追求学业上的成绩获取测评分数,而忽略关于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参与或创新。
(二)测评结果未能准确反映学生的能力
在引入量化的方法进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后,不仅提高了测评效率,而且避免了之前测评方法中自评、互评、班团委、辅导员和班主任评定这些主观行为所夹杂着的个人色彩。但由于每位学生的素质是不一样的,学生的能动性也是不同的,而且测评技术上不尽完善,存在局限性,有些量化指标还比较笼统抽象,造成测评结果未能准确反映学生的能力。如思想道德素质这部分如何量化,如何赋值,而专业素质仍然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标准来测评,实践及创新方面的赋值也较难把控,是否存在滥竽充数、谎报的现象。
系统方面,有些学校的测评系统,在自评部分本应由学生自己评价,但是系统设置为学生本人自评后还要由班委再评,结果由班委定夺。这难免会造成偏差,班委可能会以主观判断、与某位同学的友谊深浅,给予片面、带有个人色彩的分值。
另外,很多高校的综合测评工作都是在每学年年底进行,对过去一年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量化,这种方法缺乏动态性和主动性。从本质上说,大学生素质是通过心理现象体现的,因此它带有一定的潜在性、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对某个素质在量的积累后发生质变的时刻,采用这种每年年末再进行测评的方式,无法及时反馈。另外,某些素质不一定在大学期间就有明显表现,而需要在特定时期和特定情境下才能表现出来,所以这样的评估方法往往预测性不高。
三、建立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基础
针对现阶段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探讨建立一套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基础。
表1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指标重要性调查统计表
(一)建立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本项目组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遴选了本校各专业各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08份。要求被调查学生根据自己对各指标重要性的认识和对同级指标重要性进行排序。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强调集体的认同感和对学校规章制度的遵守;对实践类的课程积极性较高,希望自己在科研成果上有所收获;注重身体素质、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调查情况详见表1。
对各个指标分配的权重不同,直接影响测评结果。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普遍采用德尔菲法、专家意见法、层次分析法及频数统计法等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大小。这些方法中,层次分析法在人员评价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它结合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以严谨的数学理论为基础,保证了定量分析的有效性,所做出的权重计算和评价也更科学和客观。因此,在本文所构建的测评体系中,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AHP)是在将决策问题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的基础上所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后由他将之引入教育评价领域用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这种方法首先要求把问题层次化,按指标体系各指标间的隶属关系由高到低排成若干层次,建立不同层次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对同层次中各指标两两比较,判断相对重要程度,并把比较判断结果按给定的标度量化;最后通过统计计算,得出各指标权重。
在对本校学生对所设定的学生综合素质各层级指标重要性的调查基础上,本项目组织长期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尤其是各班辅导员老师,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再分析,确认各指标重要性程度的排序,再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关于层次分析法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应用已有很多参考文献,如孙咏梅等(2011)《基于AHP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赵洁等(2005)《基于AHP法的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2]等都详细阐述了此方法,并且借助计算机软件,使繁杂的数学计算过程变得容易操作。本文确定的各素质测评指标的权重如表2所示,本文在此不做详细的过程推导,仅以Uci目标层Uc的判断矩阵及权重计算过程为例做简单说明。
依据层次分析法的标度系统(相同:1,稍微好:3,明显好:5,强烈好:7,极端好:9)和重要性排序情况分析,Uci目标层Uc的判断矩阵及权重计算过程如下。
表2 Uci目标层Uc的判断矩阵及权重计算
λmax=2?摇CI=0?摇CR=0
(二)减少测评过程中的不科学、不公平的因素
采用逐月认定的方式。很多高校的综合测评是每年年底举行一次,学生多,且每个学生要涉及思想、知识能力、身体心理、实践创新等方面的各指标的评定,信息量大且复杂,会出现为了节省时间,而对谎报或假报的情况没有进行查实就给予评定,造成不公平的现象。本系统采用逐月认定的方式,通过系统功能的设置,每月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一次认定,由学生申请,提交系统,进行认定。将繁重的任务分解到每个月,既避免堆积到年底,信息量大,又减轻测评工作压力。
在系统设置上,避免由学生自评的基础上由班委定夺的情况。系统设置时,可以设置自评和班委各占一定比例,且系统最后要由学生管理的老师确认才能最终将数据提交到系统并进行计算分析。自评所占的比例大些,达到由班委确认各班学生所填项目的真实性和具体性,而非由他们定结果,而系统需要学生管理的老师确认,是确保在自评和班委评定出现冲突和不一致时,由老师确认冲突和不一致的地方,使数据更客观和全面。
四、建立实践运行系统是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关键
在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后,如何将这套体系通过软件系统在实践中运行起来,是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关键。
(一)采用B/S(浏览器/客户端)架构
B/S(浏览器/客户端)架构,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方面被普遍使用,是Web发展后出现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用于在安装了Web浏览器及其他相关的数据库软件之后,就可以很方便地对系统中的信息实现操作。用户通过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对请求进行处理,并将用户信息反馈到浏览器上。这种架构,只要有网络,有浏览器的地方,学生就可以登录素质测评系统进行操作。
B/S结构其主要的特点有:简单的维护和升级与较低的开发使用成本,在系统设计开发和实现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具有良好开放性和扩展性,在模块化设计管理方面具有容易实现的特性。本项目采用该架构的模式如图1。
图1 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组织架构
(二)实施方案
服务器:通过VC编程作为一个界面与数据库进行连接。
数据库:采用MSSQL Sever 2015做一个数据库平台,把学生填的数据及系统对其进行计算的结构储存到这里。
操作界面设计:学生输入用户名、密码之后进入素质测评系统的界面,界面现实几大模块,由系统管理模块、测评成绩管理模块、基础管理模块、加减分管理模块及留言管理模块五部分组成。
系统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知识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实践创新素质四个方面。依据这四项指标内涵与外延的扩展范围,进一步确定每项一级指标下分属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从而构成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指标内容。
黑盒测试:随机抽取学生测试该系统,看功能是否实现、是否有漏洞。
该系统设计了三个角色,分别为“学生”、“教师”、“管理员”。学生登录系统,可查看、修改个人信息,进行各项素质测评的数据输入;教师登录系统,可查看自己所属班级学生的信息,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可修改和分配权限并对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操作管理。管理员业务流程图如图2。
图2 管理员业务流程图
五、结语
综合素质测评是高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收集大学生在校期间在思想、学习、生活、参与实践活动等方面反映出的素质的表征信息,建立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指标的测评体系,以全面测评大学生素质的一种评估方法。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能使这种评估方法得以成功实现。随着高校任务的不断变化,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不断更新,大学生综合素质系统研究是一项与时俱进的课题,在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起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咏梅.基于AHP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价值工程:2011.
[2]赵洁.基于AHP法的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
[3]梁晨.基于Web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
[4]林钦松.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模型构建――以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为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
[5]丁汉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4.
[6]丁旭.基于B/S架构的软件项目实训[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