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专计算机实习生范文

时间:2023-03-15 15:04:22

序论:在您撰写中专计算机实习生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专计算机实习生

第1篇

我自认为无愧于中专三年,刚入学时,我曾为身为中专生而懊丧过。但很快,我选择了坦然面对。因为我深信,是金子在任何地方都会发光。所以我确信,中专生的前途也会有光明、辉煌的一天。

通过这三年的学习使我懂得了很多,从那天真幼稚的我,经过那人生的挫折和坎坷,到现在成熟、稳重的我。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不可能存在一帆风顺的事,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当然,三年中的我,曾也悲伤过、失落过、苦恼过,这缘由于我的不足和缺陷。但我反省了,这只是上天给予的一种考验,是不能跌倒的。中专生的我们应该善用于扬长避短的方法来促进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能力。

这三年的锻炼,给我仅是初步的经验积累,对于迈向社会远远不够的。因此,面对过去,我无怨无悔,来到这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面对现在,我努力拼搏;面对将来,我期待更多的挑战。战胜困难,抓住每一个机遇,相信自己一定会演绎出精彩的一幕。

本人自入学以为,一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各方面表现优秀。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坚持实事求事的原则。

本人思想端正,能吃苦耐劳,有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目标,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乐于助人,关心国家大事。

在校期间,本人一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通过系统地学习掌握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由于有良好的学习作风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曾获得“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等荣誉,得到了老师及同学们的肯定,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在课余时间,本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也热爱劳动,积极参加校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继承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参加了校文学社和书法协会,丰富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本人坚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挑战,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我毕生的力量。

我叫xxx,来自02e1班,也就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下面是我的简单自我介绍:

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知识;中专学生;重要性

一、概述

(1)电脑基础操作。它的主要内容包括:Windows的基本知识和操作、防止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以及杀毒软件的设定与使用。Windows XP控制面板的使用、Windows XP的磁盘管理、桌面设定、打印机的设置与使用等。通过对电脑基础操作的学习,以便于在日后使用过程中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有助于在电脑的使用后的清理维护,保障计算机的运行状态良好。

(2)一些常用的软件:它的内容涵盖了Word 文字处理软件、Excel 电子表格软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等模块。

(3)网络系统。它的学习主要包括:网络连接情况查看、网络连接操作、网络邮件系统使用、简单网络故障排查、IE状态的查看及设定、IP查看及设定。通过对网络系统的学习,以便于连接网络以及处理简单的网络故障。

二、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中专学生的意义

在校期间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应用的学习对于在校中专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相关调查表明,企业招聘中除专业软件外,对于学生计算机应用要求主要集中在word、Excel、网络资源利用、计算机简单故障排除等几方面。还有日常工作中的打印文件,工作报告、基础培训文件演示等等都是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因此增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中专学生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对中专学生毕业后找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中专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已成为教育者所关注的问题。中专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熟练的专业技术员,使其具有相应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所以,针对中专学生的特点,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要端正学习态度。中专学生要想真正学好计算机基础知识,必须要扎实掌握基本功,不能好高骛远。中专生起点是初中基础,如果单纯追求高水平的微机知识只能是事倍功半。计算机软件的更新速度如此之快,学生在校期间无论学习什么软件,将来在工作岗位中或许都会被新的应用软件所取代。但我们中专生必须认识到,它们的使用都有相近之处,升级后只是功能更强、使用更简捷。所以在学校,教师要把一套系统的内容详细讲给学生,如果学生能认真学习并掌握,即使将来软件更新了、升级了,凭自己扎实的基础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

(2)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和自身特点。中专生在学校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必定还有一定的限度,为了能更深地掌握一些理论知识和加强实践技能,我们还要广泛地阅读一些专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但在选择学习内容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和专长,选择适合自己的知识去学。比如,文秘专业应主要以文字处理为主,学习一些办公自动化的软件,如Word、Excel 、PowerPoint;装潢专业和工艺品应学习一些和摄影、绘画有关的软件如Photoshop 、3Dmax;计算机专业的要为本专业服务,同时也要结合中专学生自身特点,按其特长去选择。这样所学的知识才能学有所用,使个人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四、一些常用软件的学习

1.Word的学习

对于Word的学习首先要从界面的认识开始,详细了解工具栏的各个项目功能,然后再对Word的具体操作进行学习。Word软件的窗口分为标题栏、工具栏、菜单栏、文字编辑区等几个部分。在开始学习之前要详细了解这些区域的主要功能。在进行word软件的学习时,要注意总结Word的操作技巧,例如:图表和公式的自动编号、目录的制作、制表位的使用、页眉页脚的制作、参考文献的编号和引用、其他技巧、两栏文档的页码插入。大家是否注意到,在Word中将文档分成两栏,然后再插入页码时,每页两栏只有一个页码、另有妙用的Ctrl+Z 大家都知道,Ctrl+Z的作用是撤销上一个操作,能使我们在编写文档过程中可以及时取消所进行的误操作,或是恢复到以前的某一步等等。通过对Word操作技巧的学习,可以让中专学生能够熟练掌握Word软件的使用。

2.Excel的学习

可以对以下几个部分进行Excel学习:

(1)详细介绍Excel功能及简单使用。在Excel的学习中,这部分必须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来进行。这部分的学习是Excel的基础,学好此部分的功能和栏目的功能、各个功能键是以后的应用基础。在此部分中要详细了解Excel的各个组件及其功能,了解Excel的工作表以及工作簿的基础使用。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Excel,同时可以对Excel工作表进行简单的基础操作。

(2)学习输入和编辑工作表数据。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包括:工作表数据类型和数据输入,编辑及清除数据,单元格批注的添加,移动、复制、插入和删除单元格及行和列,公式、函数计等。在此部分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公式及编辑数据部分的学习,这两项功能在日常工作中会经常用到。

(3) Excel中图表的制作。在Excel中可以更加方便的使用图标来支持数据分析、突出数值的趋势、帮助提供文稿质量。在此部分的教学中要重点注意将图表添加到Excel中的两种方法。通过不同的方法表达不同的数值关系。

3.关于Powerpoint的学习

Powerpoint是用于设计制作教师授课、专家报告、广告宣传、产品演示的电子版幻灯片,制作的演示文稿可以通过投影机或计算机屏幕播放。在日常工作中常常使用到PPT进行工作汇报。因此对于PPT的学习也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PPT文件的制作过程比较简单,对于已经学会word的学生来讲,PPT的学习更多的是学习PPT的演示过程中的一些操作。字的出现与讲演应同步,为使字与旁白一起出现,可以采用“自定义动作”中按字母形式的向右擦除。另外在演讲过程中快捷键的使用也是便于演讲的关键。通常情况下,可以利用屏幕左下角的视图按钮在几种不同的视图状态(普通视图、幻灯片浏览视图、幻灯片放映)之间进行快速切换。

参考文献:

[1]张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中专教学中的重要性[J].华章,2011,10.

第3篇

关键词:中专;计算机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5-000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专计算机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很多中专毕业生在毕业之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专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对于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没有深入的挖掘,造成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力较低,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所以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创新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1 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我国素质教育推广中,重点强调要发掘学生的创造能力,所以在中专学生的教学中要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创新意识,树立新的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对于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陈旧的教学方法要不断改进,具体来讲,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该从一下两点入手:

1.1 积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对事物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产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学生在学习中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就有了激发他们进行探索的动力,好奇心的驱使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保持思维的活跃。对于计算机教学来讲,教师在教学中在采取一些积极的激发措施,那么学生就能对计算机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他们会主动参与到学习探索中来,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不断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设置的时候,既要设置一些基础的计算机课程,例如,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教学概念、计算机工作流程等等。也要在教学中适当设置一些关于计算机的最新科技成果,可以向学生进行演讲展示,增加计算机学科的神秘性。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在中专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社会中的需要,对一些实用性的课程要重点教授,例如网页制作课程、动画制作以及软件开发等等,尤其是在软件教学中教师应该就当前计算机领域的一些知名的软件制作公司进行介绍,也可以对当前计算机领域中的就职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1.2 中专计算机教学的开展要根据学生的创新机制进行

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就需要对中专学生的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不能在教学中随大流、追求教学形式,要针对学生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创新思维中包括的发散思维、知觉思维、分析思维、逆向思维等等都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2 中专计算机教学中抽象思维能力培养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活动。思维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为人处世各方面也可以有较好的表现。现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学校主要是为了培养社会实用性人才,除了要加强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之外,要对学生思维能力不断加强,良好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有更强的设计能力,尤其是对于以后需要从事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

2.1 教师用分析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分析法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分析的作用就是对事物整体进行解剖,对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挖掘,然后需要对分析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综合,将事物从整体上进行研究。通过这种方式的分析研究才能对事物的本质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各种分析,让学生对计算机教学形成整体上的认识,尤其是软件教学中,教师要将其中的各步骤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软件设计中的各个步骤,拓宽学生的思维,对计算机学习有更深的认识。

2.2 教师用抽象概括法培养中专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抽象就是将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抽取出来,将这些本质属性和特征与事物的其他特征和属性分离。概括指的是将事物中抽离出来的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从而对此类事物进行同一的概念评价,所以抽象和概括都是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到中专计算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平衡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要求教师有专业的计算机水平,还需要对整个课堂教学有全面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对一些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尤其是在软件教学中,这种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3 中专计算机教学中自学能力培养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教学,学生在学习中自学能力的发挥对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有很大的帮助,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摒弃常规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尽可能的放开学生的手脚,使他们有更大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例如,在程序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对程序设计中一些基本的知识点进行讲授,然后就课堂上所学的内容给学生布置相应的程序设计作业,这样学生在就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和不断的自学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对于学生的作业成果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在这种教学形式下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对于培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有极大的帮助。在一些小的项目完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给他们一些比较大的项目,开始的时候学生可以模仿这些项目的设计程序进行,熟练了之后,学生可以独立进行一些小的软件设计,教师可以从旁点拨。在这种学习过程中不仅加强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长期下去也能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

4 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对于中专计算机教学来说,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要尽快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对书面知识的讲授,而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不管是创新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还是自学能力都是需要在实际中应用的。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是中专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个教学重点。例如,在计算机语言的教学中,由于计算机语言只开一个学期,那么学生只能完成教材中的一些常用程序,与社会实际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为学生设计一些实际应用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程序编制,教师可以从旁协助。在计算机教学中一个最主要的就是程序设计,所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编程思想也是必要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变成思想就需要让学生理解计算机语言中的一些常见结构。有了一定的编程思想,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其他的计算机语言,这样能帮助学生在未来有更大的发展。

5 结论

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要将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将计算机学习中的知识可以有效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大东.浅谈如何提高中专计算机教学水平[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3)

第4篇

一、编程语言的特点

C#是微软公司的一种面向对象的、运行于NET Framework 之上的高级程序语言。它在继承C和C++强大功能的同时去掉了一些它们的复杂特性,例如没有宏以及不允许多重继承。C#综合了VB简单的可视化操作和C++的高运行效率,以其强大的操作能力、优雅的语法风格、创新的语言特性和便捷的面向组件编程的支持成为.NET开发的首选语言。为了让学生进入编程世界,熟悉编程的环境,我们采用C#语言来进行教学。教学目的是通过C#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程序编写和调试的基本步骤,提高学生编写和调试程序的能力。

二、中职学生特征

中职学生来自全省各个地区的初中应届或往届毕业生,学生生理特征是处于青春期,情绪不稳定,情感波动大。学习特征是知识基础薄弱,逻辑思维弱,缺乏学习动机,没有系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人际特征是各自为政,团队合作意愿不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能力特征是解决问题意愿不高,解决问题能力不足。

三、计算机学生调试程序现状

1.缺乏调试程序的兴趣,采用应付了事的敷衍态度

由于数学和英语基础不扎实,学生对调试程序不感兴趣,具体表现在:不愿意思考,作业直接抄写教案上的代码;程序调试遇到问题,不主动解决,先寻找老师和同学帮忙。这样的后果是:无法吃透知识,甚至连数据库、表、和基本的变量名称没有改为自己所创建的对象名称,知识只是重复的操作,而无法形成有效的积累。同时,由于大量抄袭老师的代码,在调试过程中容易出现这类名称转换错误。这样不但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无助于学生的学习,也占用老师上课时间,增加老师上课的劳动量。根据笔者的调查问卷和平时的课堂观察,这样的错误占40%。

2.没有良好的程序调试习惯

例如,没有使用对齐和缩进,体现程序逻辑结构和层次;对语句和函数,不会使用注释,这样作者意图不明;不会用断点;变量命名只求简单,忽略意义,如a=b+c和sum=score_b+score_c相比,明显后者比前者更能顾名思义;遇到问题,没有由大化小,把程序分为一个个函数来调试,这样一团乱麻,难以解决。这种情况发生的前提是课时紧张,同时大部分教师缺乏一线工作经验,课堂重在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而忽略调试规范的引入和强化。学生没有规范意识,没有合理的格式,代码容易打错而不容易发现。由于没有良好的编程习惯而出现的错误,占全部错误的20~30%。

3.独立完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由于存在懒惰和畏难的情绪,学生在有问题的时候,除了询问教师和同学,没有查书或者上网查资料习惯。导致教师课堂上一人要面对数十人学生,既要讲课又要辅导,力不从心。由于时间紧张和心力交瘁,教师无法做好调试错误的整理、归纳和分类,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在错误代码的漩涡打转,无法突破,最后不得不放弃学习。

四、解决问题思路和方法分析

众所周知,调试程序比编写程序难度还要大。面对错综复杂的代码,优秀程序员要善于从中找到错误并改正。对教学而言,调试程序不但让学生掌握编程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专注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从学生和课程特点来锻炼学生调试程序的能力。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国教育学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我们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有动力。根据调查,学生对网上购物非常感兴趣,经常利用手机或电脑登陆网上商城购物。因此,课程第一节课,笔者以一个自己开发网上商城网站为例子,给学生展示网上商城货物的增加、删除和修改,意在培养学生兴趣。设置程序改错积分卡,积分高者可以免考,促使学习从量变到质变。设置程序纠错问答环节,以游戏方式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2.讲课前期强调编程规范,打好基础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良好的习惯和规范有利于我们长期的学习。因此,以下是笔者归纳出来必须要传授的三类编程规范:

第一类规范:环境设置,包括粘贴时调整缩进、将类型的左大括号置于新行、将方法的左大括号置于新行、将匿名方法的左大括号置于新行、将控制块的左大括号置于新行、将“else”置于新行、将“catch”置于新行、将“finally”置于新行、复选框去掉。

第二类规范:命名规范。要注意通用性,同时变量命名,包括全局变量、静态变量、常量、函数和控件,还有表字段和Web文件目录结构命名。变量名必须以字母开头,只能由字母、数字和下划线组成,而不能包含空格、标点符号、运算符等其它符号;不能与C#中的关键字名称相同;不能与C#中的库函数名称相同。

第三类规范:注释规范。重点是(1)在文件的头部标明文件的作者,完成时间,它所完成的主要功能。(2)程序有过改动后,要写上修改人、时间、简单原因说明列表。

3.将常见的错误归纳分类,进行讲解

第一种分类方法:将错误产生结果展示,可以分为:数据库链接出错、变量赋值有错、sql语句有错、公共标签有错漏等,从结果回溯原因,引起学生的反思。

第二种分类方法:将错误产生原因展示,可以分为:标点符号未配对和错漏、变量名与值没有配对、命令执行场合不对,从行为导出结果,直截了当。

无论是哪种方法,目的都是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调试程序能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减轻学生学习畏难心理。

4.营造气氛,潜移默化,让学生从适应调试到爱上调试

编写程序是世界发展的趋势,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曾宣称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应该学习编程,而他自己以身作则,成为美国首位编写计算机程序的总统。互联网发展至今,已经在各行各业发挥着作用。未来世界需要大量编程人员,同时,编程也成为未来人类的基本能力之一。老在课堂上慢慢渗透,让学生慢慢体会生活中的编程。同时,改变教学方式,教学流程不单单是老师―学生的单线操作,可以让学习好的学生担任老师小助手,帮助和带动同学进行学习。这样,减轻老师负担之余,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团伙合作能力。

第5篇

关键词: 专升本考试 高等教学 极限类型 计算方法

高等数学是全国专升本入学统考科目之一, 极限计算是其中的要求。近年考试中,常见的极限计算类型有 “f(x)=f(x)”型、“”型、“”型、“1”型和“有界函数×无穷小”型等,各类型极限均有一般的解题思路与计算方法。因此,在计算极限题时,我要求学生先判别极限的类型,然后按各类型极限的解题方法进行计算。我通过实例对专升本考试中常见极限类型与计算方法进行了一些分析。

一、“f(x)=f(x)”型极限及其解法

对极限f(x),若函数f(x)是初等函数并且在点x处有定义,则有f(x)=f(x),此时称极限为“f(x)=f(x)”型。此类极限通过f(x)是否有意义进行判定和求解,是十分常见的极限类型。因此,凡是计算初等函数f(x)在某一点x处的极限,即计算f(x)时,均需先判定f(x)是否有意义。

例1:求极限。(2009年填空题)

分析:设f(x)=,因为f(1)==0,所以极限为“f(x)=f(x)”型。

解:=f(1)=0。

例2:求极限e。(2008年选择题)

分析:设f(x)=e,因为f(0)=e=1,所以极限为“f(x)=f(x)”型。

解:e=f(0)=e=1。

二、“”型极限及其解法

对极限,若自变量x(表示x或∞)时,分子f(x)0、分母g(x)0,则形象地称极限为“”型。例如极限,当自变量x0时,分子f(x)=e-e0、分母g(x)=x0,所以极限是“”型极限。

“”型极限的解法有如下三种情形:

情形1:中不含有三角函数,且f(x)与g(x)是同类型函数时,常可通过分解因式(或有理化)后,消去分子分母中“趋向于0”的公因式,化为“f(x)=f(x)”型极限求解。

情形2:中含三角函数时,常可用重要极限=1求解。

情形3:f(x)与g(x)是不同类型函数且可导时,常可用罗必达法则求解,即lim=lim。

例3:求极限。(2007年解答题)

分析:当自变量x0时,分子f(x)=-10、分母g(x)=x0,极限为“”型且符合情形1,可用“消去法”求解。

解:====0。

例4:求极限。(2009年解答题)

分析:极限为“”型极限,f(x)与g(x)是不同类型函数且可导,符合“”型极限中的情形3,用罗必达法则求解。

解:===(e+e)=2。

例5:求极限。(2007年选择题)

分析:当自变量x0时,分子f(x)=sinx0、分母g(x)=x0,极限为“”型且含有三角函数,符合“”型极限中的情形2。

解:=・sinx=・sinx=1×sin0=0。

例6:已知f′(x)=1,求。(2006年选择题)

分析:当自变量h0时,分子f(x+2h)-f(x)0、分母h0,极限为“”型,符合情形3,可用罗必达法则求解。

解:===2f′(x)=2。

三、“”型极限及其解法

对极限,若自变量x∞时,分子f(x)∞、分母g(x)∞,则称极限为“”型。例如极限,当自变量x∞时,分子f(x)=2x+x-1∞、分母g(x)=4x-x+3∞,所以极限为“”型。“”型极限常用的解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中“最大的变量”。

例7:求极限。(2003年解答题)

分析:因为自变量x∞时,分子f(x)=x+2∞、分母g(x)=3x-4sinx∞,极限是“”型,需分子分母同除以它们中“最大的变量x”。

解:==。

例8:求极限。(2004年解答题)

分析:极限是“”型,需分子分母同除以它们中“最大的变量x”。

解:==。

四、“1”型极限及其解法

对极限lim(1+),若在给定自变量的变化趋势下,(1+),即底数部分(1+)∞、指数部分W∞,则极限俗称为“1”型。如极限(1-)中,当自变量x∞时,底数部分(1-)1、指数部分x∞,因此极限是“1”型。“1”型极限(1+)=e需用重要极限求解,通常可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通过变形或代换的方式,将所给极限化成(1+)形式;

第二步:根据重要极限(1+)=e,可求得(1+)=e。

例9:求极限(1+x)。(2009年填空题)

分析:因为自变量x0时,底数部分1+x1、指数部分- ∞ ,所以极限为“1”型。

解:(1+x)=(1+)[(1+)]=e。(其中:作代换t=)

例10:求极限(1-)。(2005年填空题)

解:(1-)=[(1+)]=e。

五、“有界函数×无穷小”型极限及其解法

对极限f(x)g(x)=0(表示x或∞),若f(x) =0且|g(x)|≤M,则称极限为“有界函数×无穷小”型,其解为:f(x)g(x)=0。

例10:求极限。(2009年选择题)

分析:因为=・sin2x,而=0,且|sin2x|≤1,极限为“有界函数×无穷小”型。

解:=・sin2x=0。

第6篇

【关键词】系统 更新 软件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性的信息化革新在全球大面积的开展,计算机应用作为此次革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利用价值被淋漓尽致的展现其中。但是由于信息更新速度较快,一些重要的环节的更新速度由最开始的几年一次缩短成一年一次甚至是几个月一次,这就给我们刚刚起步的计算机应用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在计算机实验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们掌握更多、更实用、更先进的技术,许多实习实验插件的更新速度为了达到和市场上的一致的话,几乎是每次实验课都在更新。下面我们就来简单阐述一下在计算机应用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重点问题:

第一,盲目更新实验课件容易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计算机应用专业相对于其他传统学科来说虽然其开设时间较短,但是随着系统的不断更新,其教学大纲也在不断的更新,这其中尤其是以软件更新的速度最快。据统计,微软公司其最原始的视窗3系列操作系统的应用及普及时间大约为10年,其视窗9系列操作系统的应用及普及时间大约为5年,其视窗2000系统的应用及普及时间大约为3年,目前最新的视窗X系列操作系统正在进入应用及普及阶段,据专家分析其周期不会超过2年。那么假如说我们任课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是按照视窗2000系列进行准备的,但是市面上已经大规模的应用了视窗X系列了的话,按照我们以前更新教学实习设备的概念来说是不是我们的教学实验室就必须要都换成视窗X系列呢?其实这是不对的。让我们来综合的看一下微软公司的所有的视窗操作系统,除了3系列和9系列之间有明显的数据源代码差异以外,自9系列之后所有的视窗系统其原始数据源代码均没有在本质上进行调整,即便是最新的X系列也仅仅是在操作界面上进行了分割,其使用过程与2000系列几乎没有差异。那么,我们就完全有理由在对学生按照任课老师准备的2000系列的教学课件进行授课的同时,针对X系列的一些独有的使用特性进行一次详细的解析,同样在实验教学中继续按照2000系列进行相关的实验的同时再利用实验室比较高端的一台或者几台电脑设备为学生进行一次讲解。这样既能做到让学生掌握了目前较为先进的X系列的应用,又能让学生对X系列与2000系列的差异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和认识。而在教学方面,既节省了任课老师在备课、授课过程中更换教材带来的不便之外,还未实验室节省了一大笔的更新设备的费用,最关键的一点是让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做到了同步、同项,避免了理论与实际的脱钩。

第二,长时间不更新实验课件容易造成与理论脱钩

由于正是因为计算机应用专业实验教学课件的更新速度较快,许多开设了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校由于一些不同的原因,很难做到教学课件的正常更新,或者是在某一个阶段大批量的采购了一种实验教学课件之后由于实验教学课件的更新造成了本批次教学课件的大量挤压。这样会给理论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这其中尤其是以硬件最为突出。

这么看来,更新设备也不是,不更新设备也不行。那么,针对如此矛盾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何种办法进行解决呢?

首先,可以利用自编的软件系统尝试模拟实验效果。计算机应用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老师和学生每天都在和数据源代码或者是程序打交道。那么我们为了对应日新月异的软件操作系统,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计算机语言,根据实际的实验需求自身研发一个虚拟的教学实验环境来完成相关的实验课程。

另外,可以利用理论教学的实际特性进行“校企联合”教学。计算机的硬件教学在理论授课阶段的可选择性决定了实验教学的硬件配备。由于硬件设备的更新速度较快,有的任课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也是经历了一个摸索和学习的过程。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尝试性的让产品的销售方在任课老师的备课阶段就提前介入呢?也就是说,同样一款芯片处理器,同样是最新的四核产品,任课老师在选择教学课件的时候既可以选择微软的,同样也可以选择AMD的,假如说微软公司愿意提供一批实验教学课件供学生们实验过程中使用的话,那么,任课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为什么还要着重的去讲AMD呢?这样的实验教学对于一些拥有自主研发团队但是缺乏大规模实际实验平台的公司而言也是求之不得的。这样一种“校企联合”的实验教学模式的推广,既是为学校节省了一大笔的实验教学课件的采购费用,又能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目前市面上最为先进的硬件产品,同时也让企业方面得到了相应的实验数据,可谓是达到了三方共赢的一个效果。

同理,既然一个产品能得到企业的支持做到“校企联合”教学,那么其他的产品也完全有可能进行此类的教学尝试。网线和路由器用锐捷的,交换机用D-LINK的,电脑主板用技嘉的,芯片处理器用英特尔的、显卡用英伟达的、内存用金士顿的、声卡用华硕的、键盘鼠标用技嘉的、显示器用三星的、软件操作系统用微软的。这些不仅仅是一个品牌的拼凑,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DIY,而是融合了目前电脑硬件市面上市场占有率较多、技术研发能力较强的许多企业。随着与这些企业的不断深入合作,学校方面甚至可以和相关企业方面洽谈联合组建“企业实验室”,采用一种全方位合作的模式进行实验教学。对于企业方面而言,一届接着一届的学生走向社会,就等同于一批接着一批的用户走进了他们的销售门店,企业方面是十分乐意见到这种场面的。

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教学实验方面目前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如果处理的妥当的话,既能让学生收益,学校以及任课老师和实验辅导老师方面也不会有太麻烦的付出,但是如果处理不好相关的矛盾的话,影响的会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说,作为高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任课老师或者是实验辅导老师而言,必须对相关的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进行妥善的解决,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的学习环境。

第7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051-02

信息时代中职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为沉闷枯燥的传统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然而,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中职学生不仅缺乏良好的知识体系基础,更缺乏有效、科学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方式。他们正处在青春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自制能力较差,价值观易出现偏差,再加上互联网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以致荒废学业,遗憾终生。

究其原因,既有社会因素,也有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反省的教育问题:在我们普遍探究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信息时代下的教育到底存在着哪些问题和误区?我们在抓课堂教育整合时有没有顾及信息时代这个大环境,有没有将视野投向课堂之外,有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信息素养养成呢?

为此,笔者对我校300多名学生进行了一次抽样问卷调查。调查涉及三个年级的多个计算机相关专业,调查对象共计308人,收回有效问卷303份。调查问卷主要涉及以下问题: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是否了解本专业课外信息;获取信息的途径、频率及目的;是否能有效、高效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评价信息;是否需要教师在课余时间对专业知识学习进行指导等。

对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如下:(1)学生缺乏良好的信息意识。能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搜集信息、加工信息、评价信息、信息是信息时代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计算机专业学生本应在此占有先天优势。然而调查数据显示,有50.13%的学生使用电脑玩游戏,32.91%的学生用电脑聊天,还有14.94%的学生用电脑进行看电影、听音乐等娱乐活动,只有9.6%的学生用电脑查阅资料。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的功能认识不清,在他们的心目中电脑的作用只是娱乐,从未将网络与获取和处理信息联系起来。(2)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网络的开放性,让学生获得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调查表明,课余时间只有3.3%的学生会温习课堂所学内容,大部分学生将时间花在游戏和人际交流上,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展课余学习,激发学习主动性。(3)学生缺乏良好信息辨识能力。信息时代的互联网,内容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心智尚未成熟的中职生面对这样一个“没有政府、没有警察、没有贵贱、没有歧视”的“世外桃源”,不能很好地做到慎独,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缺乏一定的信息辨识能力。调查表明,88%的学生家中有电脑,但只有21.7%的学生安装了所学课程的专业软件,甚至有36.56%的学生不知从何下载、如何安装;同时,也有76.7%的学生认为需要专业教师给予课外指导,提供必要的延展性题目和探究性小课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定位在课堂,而且应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定位在课外,对学生的课外学习进行有效督促与引导。(4)应试教育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职学校不少专业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学生考取证书,导致教师的教学紧紧围绕考纲,让学生完成枯燥的理论练习和机械的实训习题,而忽略了技能运用,以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加强理论、实践研究,发挥专业教师引导作用,提升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的概念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学习者应当具备的信息素养主要包含信息意识、道德、知识和能力,学生需要有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把握对自己学习有价值的信息的意识,以及把这些信息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来的意识。

笔者认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利用已有计算机专业知识,培养有效、高效地发现并把握对自己专业有价值的信息的意识,以及把这些信息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能够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的效益、信息协作等。

解决中职学生学习问题的对策

针对信息时代下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应以引导者的身份,根据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特点,对教学过程作时间、空间上的延伸,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机安排教学事件,构建信息丰富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环境与工具,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和发展,以提升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水平。为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一)制定符合中职生现状的教学策略

任务驱动策略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向学生下达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索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要注意:(1)新知识应尽量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加深对所学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如学习Word排版前,让学生收集本地报刊的电子版,鉴赏它们的排版特色。(2)安排一些联系实际、具有时代特征的综合性任务,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加以分析处理后完成任务,借此过程培养学生运用信息的意识与能力。如在Excel函数教学中,布置从身份证号中提取性别信息的任务。

自主学习策略 网络技术的发展瞬息万变,仅仅靠教师去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故应从“教师为主导”过渡到“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在C语言教学中,先布置预习任务,上网搜索本地区峰谷电的计费方式,设计其算法,然后在课堂上评价学生的预习成果,引出“选择算法”的设计思路。

整合应用策略 整合应用是将课堂知识与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相融合,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而非进行纯粹的应试学习。如在学习“文字处理”内容时,利用所学的字体、段落、艺术字、剪贴画等手段制作板报、贺卡等;在学习Excel时,为班级统计某次考试数据,画出分析图表;学习Photoshop时可与Dreamweaver结合完成切片。

开放模式策略 在21世纪的信息社会,教师应利用开放的空间,引导学生从网络中获取信息、自主学习,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逐步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1)巧用微博,搭建现代教育技术下教与学的平台。微博的特点是可以让教师将学习整合到网络之中,题目的布置,作业的提交,交流合作以及评价都可借其进行。教师将已整理、过滤过的信息通过微博共享给学生,鼓励学生互相协作、合作学习,将作业上传至微博,教师给予及时的、多元化的评价。(2)巧用实例,发挥网络作为学习辅助工具的功能。解说网络学习过程,帮学生掌握网络学习方法,利用实例激发学生对网络学习的兴趣。如向学生演示搜集电子报的过程;下载3Ds MAX室内设计效果图,供学生临摹。(3)巧置研究性题目,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和探究能力。将现代技术的教与学渗透到课外日常学习生活中,给学生以目标和任务,培养他们对深层次知识的探究热情和探究能力。目标任务应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及较深的知识层次。如在进行C语言中比较多个数字大小的教学时,可先布置预习任务,设计比较6名学生高矮的算法,画出示意图,并汇报至微博,课上再由完成较好的学生组织进行“比高矮”游戏。

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策略 对于计算机专业而言,学习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鉴定、考核,更是发展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专业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以提高信息素养为本的学习评价,具体包括:(1)评价与指导结合,以评价为主;(2)学生自评与互评结合,以自评为主;(3)平时评价与期终评价结合,以平时评价为主;(4)不同的考核形式参与评价,如游戏、竞赛等。

(二)策略应用范围

在时间上,可将策略应用于预习,如要求学生上网做一些探索和学习准备,了解新授知识的背景;也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点评学生上传的作业;更可应用于课后,要求学生借助计算机网络完成作业和复习。

在空间上,可将策略应用于学校,课堂教学尽可能全部使用电脑,包括学习活动、评价等都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也可应用于家庭,鼓励学生回家借助网络完成课后作业,无电脑的用手机或借助电子阅览室等完成相应任务。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作为信息的载体就像一把双刃剑,如何趋利避害,使学生从网络的负面影响中解脱出来,如何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的信息资源进行持续性、建设性和研究性的学习是非常关键和迫切的。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利用信息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利于终身学习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钱云花,王基一.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3):128-129.

[2]张臣文.Blog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12):154-155.

[3]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史玲华.网络环境下计算机课程研究性学习模式构建[J].电子设计工程,2011(24):44-46.

[5]刘希宝.中等职业学校应用网络辅助教学的探讨[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34-36.

[6]范晓峰,邹策千.网络环境下《C程序设计》课程PBL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141-143.

[7]陆士侠,朱俊.基于网络环境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3):94-95.

[8]梁林梅,焦建利.我国网络课程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反思[J].开放教育研究,2002(6):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