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分期公司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15:03:59

序论:在您撰写分期公司工作经验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分期公司工作经验总结

第1篇

本文根据对城市中配电网规划的理论研究以及自身工作经验进行总结,主要进行了以下几点工作:

(1)首先对进行电网规划的必要性与必要性原则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先进城市中配电网规划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为城市配电网规划与设计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对传统的电网负荷预测方法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工作经验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

(3)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为今后在现代化城市中供配电网的规划与设计提出了网架方案原则;

【关键词】城市电网 供配电 规划 设计 负荷预测 网架优化 功能分区

1 概述

1.1 电网规划研究现状

我国资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且在电力行业方面,进步更加的明显与瞩目。但是由于随着城市的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的快速提高,尽管电网发函速度突飞猛进但是仍然难以满足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1]。随着用电负荷的不断增长、需求量不稳定等因素的不断出现,城市配电网对电网的配电质量以及供电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2]。且随着夏季城市电网负荷过高,城市配电网严重过载。现在我国城市电网存在着以下几点重要发展瓶颈:

(1)设备陈旧、城市高压网架相对于大负荷的用电量,显得过于薄弱。供电可靠性逐年下降,供电稳定性差;

(2)城市电网电压由于电网线路损耗率较高,导致了电压质量较差。

(3)城乡配电网建设迟缓,设备过于陈旧,甚至有的是在带病作业。且供电半径较大,导线截面小,常年在超负荷运转,难以保证安全。

(4)城市电网配电能力差,城市高性能变电站数量少,容载较低,导线截面相比于用电量来说过于紧张,主设备严重过载。

1.2 城市电网规划设计研究的主要任务

根据当今的用电形势,电网规划的重点应该是从总体出发研究电网规划问题[4]。电网规划在保证将电力安全可靠的运输到负荷中心的前提下要做以下两点工作。一是要预先确定城市电网规模与设备规格。二是要确定电网中新增设备的时间点与设备型号问题。通过对理论总结以及经验学习中我们可以认为电力规划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5]:

(1)可靠性与稳定性:电网规划的首先目标是要考虑电网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因素[6];

(2)环境因素: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生活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压力。为了保证减轻环境污染,在电网规划时一定要考虑环境因素对电网规划的影响;

(3)经济因素: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电网逐渐开始向市场经济靠拢,逐渐开始参与市场竞争。所以在进行电网规划时一定要考虑经济因素。其中包括了网损费用、发电费用以及投资费用等一系列经济因素指标;

(4)满足城市电网的高负荷要求。作为电网规划的最基本条件,满足城市用电的负荷要求是电网规划的最基本因素。

2 现代城市电网规划研究分析

通过对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清晰的认为电网规划的目的主要在于满足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能源的大量需求。所以在进行城市电网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城市的用电前景有明确的认识。并且对于城市今后社会的用电结构以及用电形势变化进行深刻的分析。

2.1 现代城市配电网主要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近些年来对于电网进行了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与技术支持。但是仍然难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电网的要求。经过常年工作经验,对我国城市电网进行实际考察我们发现了我国城市电网中主要存在的几点问题有以下几点:

(1)供电结构过于简单,供电半径过大。长年以来,我国电网处在高负荷运转的状态下,大量的城市电网均存在着供电结构简单与供电半径过大的原因。

(2)由于城市发展速度较快,大量设备更新难以保持较快的速度,所以在大量城市中存在着分支箱、环网柜以及电缆线路运行环境差的问题。这类问题对保证城市电网的稳定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由于现今城市中大量的电网建设时间较早,在一些城市的老城区会出现例如线路老旧、网线布置不合理以及线路挂接不均匀等现象;

(4)大多数城市存在着线路老化、导线面积小等一系列原因,由于这些原因,经常会导致电网出现一些事故影响电网稳定性。

2.2 现代城市配电网规划目标以及研究意见

通过长年对电网规划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我们认为对于电网规划特别是在现代城市电网规划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科学合理;

(2)资产性能优良;

(3)安全可靠;

(4)功能齐全;

(5)层次清晰;

(6)架构坚强。

依据这几点电网规划原则我们可以认为在城市电网规划中为了保证现代城市电网安全可靠、长期稳定的经济运行。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在现代城市电网规划中一定要统一规划、协调发展、适度超前以及分期建设

(2)一定要以《城市电网规划设计导则》为准,城市配电网要以220KV与110KV两级配电进行接入。

(3)各级配电网要坚持安全生产的原则,保证电网稳定安全地进行工作。电网规划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安全目标。在规划过程中保证安全设施由于其他设施。

(4)以市场为前导,保证与市场的融合度强,避免在市场紧急现状下产生水土不服现象。规划要结合实际,保证满足需要也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5)新技术应用不全面,一定要在城市配电网规划过程中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过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可以有效地解决现代城市配电网规划中存在的大量问题。不能单一依靠规划人员经验总结与单纯的领导指令。

3 结论与展望

3.1 结论

本文通过对现代城市配电网规划进行一系列的理论研究以及对工作经验的总结。为今后的现代城市配电网规划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首先应该对先进的城市配电网规划工作进行革新。一定要在进行电网规划之前对当地的用电结构以及其他的电力使用情况进行仔细的调研。

然后通过运用先进技术对电网使用情况进行一定的预测分析。特别是要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今后的用电情况进行模拟分析。依靠科学的论断来进行电网规划设计。

最后在网架架设方面,作为电网规划的核心部分,一定要使规划人员亲身参与,及时在现场解决问题。保证忘记规划符合规划要求并满足具体情况要求。

3.2 展望

尽管电力行业在近些年来不断地通过体制改革与技术革新等一系列动作进行变革。但是仍然在电力规划方面特别是在网架架设仍然有很多工作需要继续进行。今后关于现代城市配电网规划工作重点应当逐渐细化至网架架设方面。对网架架设进行重点研究是今后电网规划发展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杨期余.配电网络.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年11月.

[2]方向晖.中低压配电网规划与设计基础.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4月.

[3]蓝毓俊.现代城市电网规划设计与建设改造.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年11月.

[4]国家电力公司安全运行与发输电部.城市电网建设改造标准汇编(规划设计篇).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年:P2.

第2篇

关键词:培训方式;过程管理;硬件建设;考核机制;结果应用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公司现场培训随着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专业化管理程度不断加强,对公司技能人员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构精简后,公司一线员工工学矛盾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员工对集中培训重视程度不够,缺课、逃课现象较明显,专业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工作,无法准确掌握员工实操水平等方面。因此,搞好现场培训尤为重要,现场培训是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线员工实现常态化培训的重要手段。

为有效提升技能人员业务水平,应从工作实际出发,坚持统一管理、分级实施、多维考核、结果应用的原则,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办法,努力拓展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方式、打造培训硬件、提升培训效果,注重培训工作计划性、灵活性、多样性相结合,促进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为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技能人才队伍。

2做法及效果

2.1健全培训制度,创新培训方式,打开现场培训工作新渠道

(1)技能人员持证上岗

制定并下发《武汉供电公司技能人员持证上岗管理办法》、《武汉供电公司技能人员持证上岗实施方案》、《技能人员持证上岗培训考试考核题库》,实施技能人员持证上岗工作,明确各专业口职责与培训考核流程。开展技能人员持证上岗三年轮训工作,分专业、分层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进行培训,对于人数多、工作任务重、专业分布集中的一线员工,公司采取送教上门、现场培训、现场考核的方式培训考核。既尽量少占用工作时间,又最大限度利用了工作现场,提升技能人员实操能力。

(2)复制模式培训

研究制定《武汉供电公司关于深化现场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复制模式”培训,对一线员工中的新员工,采取“师带徒”的方式进行培训,公司一直以来坚持开展“师带徒”培训,各基层单位举办“师带徒”协议签订仪式,并进行优秀师徒的评选,近3年来,已有约50名新员工优秀出师。对已具备一定工作年限的技能人员,采取结对培训的方式。每年选择上年度国网公司或省公司相关新技术培训送培成绩优秀,员工专业技术等级高、专业素质过硬或竞赛获奖的员工为传授方,原则上与本班组未经培训的员工(接受方)签订结对培训期协议,在协议期内,将规范的工作流程与技能,在工作中传授给接受方,达到工作技能复制传承的目的。协议期结束后,由公司培训中心组织考评。

(3)案例分析式培训

对基层单位“五种人”(即:班长、安全员、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按专业分期分批,由基层单位分管生产的副总负责案例教学,采取案例分析、现场讨论的互动式培训,对安全生产知识进行现场考问,既考查“五种人”安全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提高“五种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规范过程管理,分层开展培训,确保现场培训工作落实到位

(1)公司培训

公司层面负责逐步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职责分明、分级实施的培训管理体系。各专业部门掌握本专业人员的能力现状,提出需求,协助人力资源部制定、落实好本专业年度各项培训计划的组织和实施;培训中心配合做好培训需求调查、实训基地建设、培训设施维护、课程开发、师资储备等工作,组织开展好各项培训工作。

(2)基层单位培训

基层单位负责组织开展本单位现场培训工作,在年初按照本单位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报公司人力资源部审批备案。按计划组织培训,做好培训记录,以备公司人资部抽查。按计划督促实施本单位师带徒、结对培训,不定期开展技术问答、现场考问、反事故演习、专业对抗赛等,指导督促本单位班组完成培训任务。

(3)班组培训

班组负责开展日常安全学习、作业前培训、作业演练、师带徒、结对培训的实施,做好培训记录,按要求达到培训目标。

2.3加强硬件建设,加大培训投入,创造现场培训有利条件

(1)建设应急培训基地

以打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应急队伍为目的,公司于2010年6月正式启动了应急基地建设工作,经过两年精心打造,建成了占地面积为24750平方米的应急培训基地,开创华中地区“两个一、三个最”:既是华中地区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占地面积最广,培训设施最多,培训课程最全。累计实现32个培训项目,开发形成了满足5类人员的7套培训课程方案、10类培训项目的培训大纲。应急培训基地于2012年5月投入使用以来,承担了应急人员现场培训11期,共860人。

(2)做好安全培训

2012年6月13日正式投用的武汉供电公司安全教育基地,建筑面积650平米,设有五大展区、16个安全教育功能模块,是全省目前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科技含量最高的安全教育基地,实现了看、学、练、考、体验、互动全过程、流程化培训模式。公司充分发挥安全教育基地的现场培训功能。制订了九种人的详细培训计划和内容,重点进行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的培训。公司各基层单位每年均组织人员分期分批参加安教室的安全培训,目前已培训181期,累计培训6906人。

(3)集中建设

公司培训中心负责集中建设完善投入大、占地广、设施复杂的实训场地。建设完成了配网带电作业实训基地,对现有的高压配电室、低压配电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等9个实训室的设备及场地进行完善,完成抄核收室的设备改造。逐步扩大培训场地,分批次建设输电、配电、变电、供用电4大专业的实训室配套设施,为公司技能人员实操培训提供有利条件。

(4)分散建设

在六个远城区供电公司开展小型实训场地建设,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了建设电力电缆、低压配电、装表接电三个专业的实训室,并提出建设标准,由公司人资部和相关专业部室审核通过后实施。

2.4健全考核机制,强化培训考核,提升现场培训工作质效

(1)分阶段考核

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考核领导小组,建立公司、基层单位、班组三级培训管理网络,全面实行培训考核制度,根据不同岗位的具体情况,制订出培训考核方案和考核标准。将教育培训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通过年度、季度、分期考核,与其它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形成培训工作闭环管理。

(2)分层、分类考核

对基层单位从培训计划制订、培训组织实施、员工培训成效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技能人员进行岗位分类,“五种人”按照公司相关管理办法,公司组织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岗位培训考核和持证上岗。对一般技能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对新员工进行为期不少于一个月的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电力发电、变电、配电、营销等核心业务流程,以及公司基本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工作规程和基本安全技能并进行考核。对转岗人员进行为期1个月的岗前培训,并组织统一考试,近年来,已组织主多分开、“三集五大”各类转岗人员282人进行了转岗培训。

2.5丰富激励手段,注重结果应用,有效促进员工行为转变

(1)物质激励

对于培训工作优秀单位、班组,给予教育经费补助、提升培训软、硬件设施等奖励。对各种统考、调考、竞赛获得名次者,给予一次性奖励。对班组“师带徒”、结对培训完成较好的,协议双方均给予绩效加分奖励。员工培训考核结果与年度业绩考核挂钩,年度考核按分值进行绩效等级的划分。

(2)精神激励

将培训作为优秀员工的福利和奖励,依据员工绩效情况及贡献大小,确定员工参与培训层次的高低,使员工感到培训是一种荣誉、是一种长远投资,是单位自己工作的肯定、是赢得更多机会的途径。营造“崇尚知识、尊重人才”、“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文化氛围,借助环境产生的驱动力和约束力,促进员工的自我加压。

(3)发展激励

对考核结果优秀的技能人员,符合“五种人”任用条件的,可由单位申报担任“五种人”,享受有关待遇。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的“五种人”,优先推荐为各类安全生产奖项候选人。公司每年选拔一定比例的“五种人”作为公司培训中心的内训师,作为员工技能培训的师资力量,并享受相关经济待遇。连续担任“五种人”四年及以上且年度考核均为“优秀”者,在公司干部选拔、后备干部培养及本部管理专技岗位招聘中,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和聘用。

3经验总结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逐步推进,员工的思想及工作任务等因素不断发生变化,需要员工在更熟练的掌握本岗位业务技能的同时,还需了解相关专业的基本技能。基于岗位的需要,员工必须尽快实现从理论到实操的转变,现场培训能更直接、更快速的达到培训目的。

3.1做实计划

计划是源头,必须在不同层面进行调查、收集,充分了解一线员工不同的培训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需求分析,制定出内容充实、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

3.2严格实施

现场培训的实施主要依托班组,公司实行统一管理、分级实施的原则,初步建立培训三级管理体系,严格制定各层面工作职责,严密部署各层面培训任务,严格落实各层级培训工作。

3.3细化考核

面对复杂的培训个体和多变的培训环境,考核机制必须按一定的标准、一定的秩序、一定的规范运作,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在制定考核措施时,应尽量考虑细分考核类别、细化考核内容、细致考核过程,注意各种考核方式的相互渗透、综合运用,以调动每一个员工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第3篇

关键词:声乐课 教学改革 教学研究 思考

声乐主要教授发声的基础知识、咬字吐字、通道建立、腔体共鸣、歌唱技能技巧等的方式方法,通过学习训练及艺术实践,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及舞台表演能力、强化声乐艺术节目组织编排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其就业的主要岗位是:针对文艺团体表演、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音乐教学以及企业、社区、农村文艺活动等职业岗位,以及琴行、文化馆站等岗位。同时音乐管理人员、创作人员、制作人员、唱片公司、电台、电视台、网络公司等大众媒体的音乐编辑和策划人员为本专业的发展岗位。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声乐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与演出情景高度一致的情景教学中,使学生逐步具备岗位职业能力。我们总结经验总结如下:

一、明确了声乐课程教学目标

声乐课程组教师注重探讨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在多年教学实践基础上,尤其针对高职学生特点,逐步确定了声乐课程的教学目标,解决了区别于本科教育的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问题。

因此我们明确了声乐课程的培养目标,即面向社会文化生活的实际需求,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音乐教育与表演工作第一线需要,具有音乐表演和音乐教育专业知识和艺术素养,以教授、辅导为主,表演为辅,同时具备编创、评论和鉴赏、组织和策划等一专多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摸索出声乐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声乐课程坚持基于工作过程,为了工作而学习, 通过工作而学习,将职业能力的培养整合到学习任务中,即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教、学、做一体,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掌握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经过多年的摸索,确定了声乐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1、工学交替促进学习的主动性

2、项目导向推进知识构建

3、课堂与实践地点一体化加强工作经验

4、个别授课与集体授课相结合提高创新精神

5、声乐教学连续几年采取师生互选的方式分配学生。

6、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目的不同,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三、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

(一)、针对职业岗位要求,科学选取教学内容

贯彻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课程标准以工作岗位要求为依据的原则,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文艺团体表演、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音乐教学以及企业、社区、农村文艺活动等职业岗位的特点和要求,首先从优秀声乐教材中,选取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难易程度的中外典范性歌曲,作为声乐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其次,注重体现课程时代性、社会性、民族性和区域性的特征,将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民歌、戏曲唱段等列为声乐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第三,充分考虑学生今天的“学唱”与明天的“教唱”,今天的训练与明天的舞台表演的关系,从中小学音乐教材和群众喜欢的歌曲以及当地科尔沁民歌中选取部分曲目,作为声乐课程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补充。

(二)、坚持适用、实用原则,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坚持适用、实用的原则,针对课程教学目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整体设计全程教学安排,科学编制各阶段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实际适时调整优化。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重视声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运用,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突出声乐课程的实践性,通过稳定性和梯度性相结合的歌唱训练,突破声乐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尊重学生个体条件差异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按照人才培养规格的一般要求确定必修内容,依据学生个体优势和发展需要确定选修内容。

这样,通过完整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使学生在不断的变化中获取新的职业能力。

四、开发了多套独具高职特色的教材

高职教材的编写应以应用为目的,在量上以必需、够用为度,在质上要做到科学。通过多年演出和教学工作的经验的积累,我们全体课程组的成员在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不断完善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完成了《科尔沁民歌在地方高校的传承与利用》科研课题,撰写科研论文和教学论文18篇,著书3本。这一系列工作主要是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教、演、编、排能力、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体现了高职特色。

五、课程建设上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

在巩固和发展以往课程建设成绩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声乐课程体系成为我们的目标。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精选教学内容,重视学习过程,强调声乐演唱、教学实际应用能力,利用现代技术开发课程资源,注重职业素质教育,认识声乐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各个方面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大力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声乐课程改革中主要突出了应用、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大体由两个模块构成:声乐基础训练和声乐教学(歌曲、语言、表演等)

声乐课程教育以培养学生适应音乐教育与表演工作第一线需要,具有音乐表演和音乐教育专业知识和艺术素养,以教授、辅导为主,表演为辅,同时具备编创、评论和鉴赏、组织和策划等一专多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此,我们重构课程体系,把实践教学始终贯穿教学的全部过程。

六、更新了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教学手段开始进入数字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时代,声乐教学在学校和学院支持下,不断更新硬件设施。

七、建构长期有效的教师培养机制

我们始终把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培养出一支充满活力的现代教师队伍。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教师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师资培养采取了如下措施:

1.提高职业教育理论水平,通过各种资源获得职教理论培训。我们通过学习对国外的教育理念具有深刻地认识和体验,对声乐教学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2、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提供教师出国进修或国内培训、学习交流机会。比如参加学校、国家举办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短期培训,参加第二届全国高校社科项目结题与成果发表专题研讨会,参加全国高校优化专业结构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

3、注重职业能力培养,鼓励参加职业认证考试,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引进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员做教师,有计划分期分批组织专业教师到工厂、企业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并尽量在此期间获得一门职业资格证书。

近年来,积极参加高职高专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提高显著。近年来多次获得院系举办的教学比赛一等奖。

4、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教学研讨活动。

总之,通过声乐课的设计和建设,我们更新了理念、锻炼了队伍、增强了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丰富了课程资源,对声乐课程有了整体的认识。今后还需加强高职教育理念的学习,不断丰富网络内容。使我们的声乐课程更加适应社会需求,更加适合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第4篇

关键词:矿井开拓;巷道布置;经验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采煤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已经对煤矿行业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整合,而在这一过程中,煤矿矿井开拓延伸改造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升级和优化。 尤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煤矿工作者更应该在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经验,全面推进我国的煤矿事业向前发展。

一、矿井开拓与巷道布置改进的意义

1为生产矿井挖潜增产创造条件

矿井开拓与巷道布置的改进与发展,是在适应产生发展、满足生产需要的大前提下,使矿井系统简单、布局合理,以较少的开拓工程获取较多的煤量。生产矿井的实践经验表明,改进矿井开拓与巷道布置,实现合理集中生产是矿井挖潜增产的有效措施。

2为煤矿生产的机械化发展创造利好条件

用于开拓、准备和回采的巷道是为矿井生产服务的,是随回采工艺、矿井的技术装备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改进的。随着新型高效能运输设备的不断投入,使得回采工作面单产和采区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生产更加集中。为此,矿井开拓与巷道布置必须适应生产技术的发展,充分考虑机械化水平提高的需要,为进一步发挥机械设备的效能创造利好条件。

3使回采和掘进在发展中相互密切配合

煤矿生产过程中,生产和准备之间的矛盾是经常存在的,回采和掘进之间的比例关系也是依据条件的不同而不断变化。寻找和掌握它们之间的规律性极为关键。为此,在发展生产过程中,必须不断地改进矿井开拓与巷道布置,狠抓薄弱环节,组织积极的平衡。在留有余地的情况下,经常保持回采和掘进之间的合理比例关系是尤为重要的,可以为当前矿井的生产和长远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矿井开拓及巷道布置改进的主要途径

改进矿井开拓与巷道布置的目的在于实现矿井的合理集中生产,以较少的开拓和准备巷道的掘进及维修工程量,获得更多的采煤量,改善矿井技术经济指标,实现煤炭生产的较好发展。改进矿井开拓与巷道布置的主要途径可归结为以下几条。

1合理选择工作面长度,为提高回采工作面单产创造条件。提高回采工作面单产是生产矿井挖潜增产的主攻方向。在矿井开拓与巷道布置方面,主要应合理选择工作面长度,减少巷道工程量,为提高回采工作面单产及采区集中生产创造条件。生产矿井根据本矿的具体条件和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并综合考虑今后的发展方向,选择和确定适宜的回采工作面长度,是改进矿井开拓和采区巷道布置的基本依据。

2采区巷道联合布置,提高生产能力。开采煤层群时的采区巷道联合布置是改进矿井开拓与巷道布置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也是生产矿井合理集中生产中如何布置采区和设计新采区经常需要考虑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我国开采缓倾斜和倾斜煤层群的矿井数目和产量所占比例都很大,约为90%左右,其中大部分矿井在不同程度上都采取了采区巷道的联合布置。开采煤层群时,采区巷道联合布置可以扩大采区储量、延长采区服务年限,增加同时生产的工作面数目,提高了采区生产能力,减少矿井内同时生产的采区数目。这样,战线短,减少了辅助生产环节,有利于改善矿井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3矿井集中开拓,充分发挥水平大巷和矿井设备的效能。对于划分阶段或盘区进行开拓的大中型煤矿,矿井集中开拓侧重于采用岩石集中大巷,适当加大新水平的阶段高度和提高水平的生产能力。通过矿井开拓与巷道布置的改进和对矿井生产系统中薄弱环节的技术改造,提高水平的生产能力是矿井合理集中生产的重要途径,也是多水平生产的大型矿井,逐步减少同时生产的水平数目,实现集中生产的有效措施。

4生产矿井合理集中,以利于矿区的持续稳产和高产。随着煤矿生产和技术的发展,按照合理集中生产的要求,有的矿井开采深部时,进一步改进矿井开拓与巷道布置,往往会受到矿井范围、井田划分等的限制,因此不得不突破原有的矿井范围,采取调整扩大井田范围和井口合并等措施,改变矿区内生产矿井的部署,以利于矿区的持续稳定高产。生产矿井的合理集中,可以缩短战线,减少巷道开拓和维护工程量,减少占地和建筑面积。这样,不仅能适应矿井当前生产的需要,对生产矿井的长远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矿井开拓方式和巷道布置方式的经验探析

·矿井开拓方式

1 采用综合开拓方式

随着矿井生产集中化、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矿井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大, 矿井联合开拓方式逐步增加。七煤公司的新建矿、新兴矿、桃山矿、铁东矿及东风矿等矿井均采用斜立井联合开拓方式。这种开拓方式, 利用斜井作为矿井的主提升井, 而立井专提人员、设备、材料和矸石等。这样生产工艺简化, 便于管理和使用, 兼具立井和斜井开拓的优点。

2 采用分区开拓、分区建设及分区移交方式

分区开拓的目的主要是便于加快矿井建设速度, 由于大型矿井实现分区开拓, 从而可以实现分区通风、分区供电。分区通风可以保证各采区通风的独立性, 缩短风路、降低风压。分区供电, 则可以缩短供电距离, 减少电压降损失。矿井开拓方式应根据井巷工程和基建队伍的力量、投资等情况实行分期建设、分期投产, 也可以分区同时建设, 一次性建成投产。

3 因地制宜, 采用多井筒开拓

采用多井筒开拓的开拓方式, 可以有效地缩短建井工期, 使矿井提前投产, 提前收益。如A煤矿就利用多井筒同时开拓, 共有主井、副井、中部回风立井、西区入风斜井和回风斜井 5个井筒可以同时施工, 使矿井的建设速度加快, 建井工期大缩短。又B煤矿, 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该矿井的煤层赋存条件, 结合地形, 全矿井共设计了8 个井筒, 这样就为矿井的施工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实现了地面多开口, 井下多个掘进头, 联锁工程施工, 仅用了5 a 的时间就建成了一个设计能力为 300 万 tPa 的大型矿井。

·巷道布置方式

1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倾斜长壁采煤法

实践证明, 在缓倾斜煤层, 特别是近水平煤层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开采方式, 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收到了突出的效果。倾斜长壁采煤法其实质就是取消了上下山, 沿大巷两侧直接布置采煤工作面, 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生产工艺。这种开采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减少井巷工程量, 提高资源回收率,缩短建井工期,减少投资等。

2 加大阶段高度, 实行上下山联合开采

在建国初期, 一般都是采用上山开采方式, 只有在储量不多的个别地段才用下山开采。随着提升设备的发展, 阶段高度不断加大, 即延缓了开拓延深工程, 又降低了开拓掘进率。如A、B矿区等矿井, 原设计均采用上山开采, 阶段高度一般为 100-200 m, 斜长最长也只有600-700m。由于开采强度逐渐加大, 服务年限缩短, 造成水延深频繁, 接续紧张, 后来在技术改造中加大阶段高度, 实行上下山联合开采。特别是C煤矿, 原设计全矿井共划分 3个水平, 技术改造将原有的 3 个水平改为 2 个水平, 2 个水平均实行上下山联合开采。这样就有效地缓解了矿井水平接续紧张的局面, 减少了矿井的延深工程量, 降低了矿井的开拓掘进率, 节约了大量井巷工程费用。

3 加大采区尺寸, 增加工作面长度

随着采煤工艺的变革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小尺寸的采区和较短的工作面, 限制了采煤机械发挥效能, 实际上是限制了生产能力的发挥。尤其是综采设备应用之后, 小尺寸采区已远不能适应, 必须将采区尺寸加大, 以充分延长综采设备的工作时间, 最大限度地减少综采设备的搬家次数。

结束语

矿井开拓方式和巷道布置方式是煤矿生产的核心, 一个矿井的开拓方式与巷道布置方式是否合理, 将直接影响整个矿井的生产成本、劳动效率、资源回收、生产安全以及矿井的寿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因而设计应根据矿井的具体条件,

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确定合理的矿井开拓方式和合理的巷道布置方式, 为一个矿井多快好省的建成以及矿井投产后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刁望印.王富奇.兖州矿区厚煤层矿井开拓布局优化及巷道布置改革的实践

与认识[J].中国煤炭,2000(1).

[2] 董喜连.深矿井开拓的要求与巷道开采布置[J].科技风,2010(4).

第5篇

关键词:勘察设计企业;预算管理

一、勘察设计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概论

现阶段我国各行业中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都主要是针对产品制造生产、仓储管理、原材料设备购买配置等环节,但勘察设计企业不属于生产制造行业,其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财务预算工作不再以生产制造和销售经营为重点。由于现代化市场经济的持续变化发展,勘察企业应当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市场经济规律,加强自身的组织管理,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其科技研发、技术应用领域中,做好关于日常工作计划、未来发展规划的项目预算管理工作。通过科学全面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构建,为建设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质量保证提供支持,提供优质的工程勘察、地基工程设计等相关业务,从自身行业特点和企业经营特色出发,加强各组织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经济目标需要,制定预算管理工作计划,实施全面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勘察设计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参照建设工程项目的经济目标,根据建设工程项目进行阶段分期的不同,制定不同的预算管理计划。通常情况下,建设工程项目可以被划分为多个环节与阶段,它们分别是:工程项目的筹资规划环节、工程项目的地质勘查与初步设计环节、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环节、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与竣工环节。勘查设计企业的工作里主要集中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前期两个工作环节中,勘查技术工作者应当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的规划制定、设计方案,通过现场勘查、地质测量、地质数据分析等工作,对工程项目是否能够实现进行分析和判断,测量并记录地质相关数据情况,将水文地质测量情况、岩土地层分布的结构情况、地下水储藏、流量变化和流动方向等信息逐一收集并进行总结,如果有需要应当根据地质勘查结论,设计初步的工程项目施工方案,为建设工程顺利进提供参考意见。勘察设计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还应当包括对建设单位、施工企业提供的设计方案论证、施工技术应用的科学性、合理性论证,确保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施工水平满足国家有关施工标准规范要求,应当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项目工程的设计图纸、施工计划进行审核,根据建设单位的需求提供勘察技术人员到建设工程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勘察设计企业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的弊端和问题是,勘察设计企业是知识技术提供单位,也是具有服务性质的单位,因而要根据服务项目、技术能力获得经济收入。因此技术能力、科研水平是勘察设计企业提供自身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相应地勘察设计企业在科研项目上的预算额度也应当有所提高。其次,勘察设计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要根据项目工程同步进行,因此但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期限较长时,勘察设计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周期也相应被延长。

二、勘察设计企业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上的不足

1.职能部门权限划分不清

我国现阶段的勘察设计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简单地将财务预算管理等同与财务管理,没有对财务预算工作分配固定的工作人手,将预算管理工作交给其他部门暂时兼顾,造成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混乱无序,部门负责人员甚至不清楚财务预算应当负责的具体项目。预算管理工作不能从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情况出发,财务管理人员之间缺乏相互配合与沟通协调,财务预算编制项目有遗漏或者重复,财务预算管理不具备执行效果。

2.勘察设计工作的时间成本难以确定和统计

因为勘察设计工作要与具体的建设工程项目同步进行,很多勘察技术人员同时负责多个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工作,因此造成其工作时间上的重叠冲突、难以统计;同时,可以部分项目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有的甚至需要几年时间,导致勘察设计预算管理也要等待审核,时间成本难以统计。最后,国家政策调整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也有影响,勘察设计预算管理也受到波动影响,提高了财务预算管理的工作难度。

三、勘察设计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解决方法

1.加强财务预算部门与其他工作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与建设工程项目的息息相关,为了切实提升财务预算管理效果,应当将预算管理工作与勘查管理工作联系起来,根据勘察设计工作计划,制定财务预算管理计划,根据勘察工作的需要,在预算管理中节约资金成本支出,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财务预算管理不能够被定义单纯的资金数据计算,而是通过分析勘察设计工作中的资金、人力、物资等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最经济合理的规划分配,起到节约资源投入,避免财政浪费问题的产生。因此,只有做到了全员参与,财务与业务的高效融合,才能实现真正的预算管理,发挥出预算管理对影响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高效管理和科学决策。

2.建立和完善勘察设计项目成本预算管理体系

根据勘察设计企业预算管理有别于其他企业的特性,有针对性地实施项目成本预算管理是一种十分必要和有效的管理方式。勘察设计企业应根据自身项目特点和成本构成,积极积累原始数据和参照同行业的经验数据,结合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在项目正式实施前,由业务部门、项目责任主体、财务部门、计划部门等按照项目管理的预期目标和实际情况,对项目进行盈利分析和工作计划,联合编制项目整体预算,完善预算调整机制,确保预算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由于勘察设计企业多数项目作业周期较长,且项目阶段实施并不连贯,笔者认为,在整体预算的基础上,应分别按照各个项目阶段编制项目阶段成本预算,作为项目整体预算的构成内容,实现即能对项目总体把控,又能在项目各个实施阶段做到预算分解和监控,大大提高预算管理的成效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3.建立预算管理考核体系,严格执行奖惩

在提升预算编制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预算管理作为一种刚性约束管理机制,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体系,明确预算执行责任主体的权、责、利,从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加强管理,准确归集各项成本预算费用。考虑到勘察设计企业具有较强的科技研发等特点,单纯地依据财务指标作为评价和考核的内容,容易造成企业过度追求短期利润,不利于勘察设计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应将一些非财务指标纳入到预算考核体系中,比如科技研发、客户满意度、安全、技术质量等。预算管理必须严格执行预算奖惩考核,提高预算的执行力,避免出现预算下达执行,结果不考核或者考核奖不起、罚不动,削弱了预算管理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国勘察设计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进行,要构建全面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确保财务预算中使用各项数据的准确性,制定财务预算信息管理系统,利用预算管理系统将勘察设计数据资料、工程项目情况数据、费用支出管理情况集中录入,以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提高勘察设计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水平。(作者单位:中冶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余蓉.信息化建设在勘察设计企业的实现策略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2(06)

[2] 赵鹏.煤炭勘察设计企业如何参与国际市场竞争[J].煤炭工程.2012(S2)

[3] 黄木欣.关于加强勘察设计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10)

第6篇

关键词:沥青砼;建厂规划;控制方法

Abstract: Mixing station factories is a more complex technical content is very high. The organization of work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asphalt concrete equipment put into operation, including the installation accuracy of the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meet product quality requirements, equipment, facilities whether reliable performance, durable construction costs of economic rationality and other indicators. In this paper, their plant work experience to conclude the following for peer reference. Key words: asphalt concrete; factories planning; control method

中图分类号:U4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2

1、加强建厂的组织建设为建站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目前沥青砼生产厂家一般不具备自行施工和设备安装能力,即使有一般也不具备安装资质。因为企业的性质本身就是以加工为主,不可能储备大量的施工技术人员和设备而形成闲置。所以,一旦遇到设备拆迁,均采取委托有资质、且较成熟的施工队伍来完成建厂工作。

建厂工作主要包括:前期技术准备工作、基础施工监管、设备拆迁运输监管、设备安装监管、使用单位配合施工、设备产前调试、整体工程验收等部分,而这些工作又分成了很多专业,不是某个人能独立完成的。因此,单位之间、管理和操作人员之间必需互相配合才能圆满完成建厂工作。

为保证设备拆迁建厂工作顺利进行,须建立临时性组织机构,设定岗位和划分责任,并制定相应的工程管理制度,一切工作从责任开始抓起,达到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管,严格抓好制度落实,形成规范的管理系统,才能为建站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2、工程标准规范选取

要结合工程实际选取工作标准,首先根据建厂不同工作的性质选取技术标准规范。道路和厂区基础部分可选择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设备安装可选择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JBJ23-96),以及设备制造厂家提供的关于基础施工的有关技术要求和资料,以保证建厂工程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管理规定,并在质量上满足设备工艺技术要求。

其次,依据上级主管单位要求,按本单位体系运行管理文件,结合实际选取工作标准,确保工程管理行为受控。

3、新建场地规划标准策划

建厂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何做到投入少,产能高,既不能规模过大形成资产有效利用率低,还要防止产能不足不能满足单位工程需要。因此,对建站选址、场地占用面积、厂区整体功能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必须做好策划,减少不必要的投入,或采取分期投入方法,可获得较理想的投入产出比。

规划标准重点考虑以下几各方面:

3.1区域条件

建立相对较长的固定式拌和站应根据地区建设发展规划、选址所在地区的近几年工程任务量、自身获取任务量的能力,以及周边区域拥有多少套国营或私营的拌和设备参与竞争而定,避免形成“狼多肉少”,以保证能得到合理的投资回报。

3.2使用年限

因建站一次性费用较高,至少需要用五年进行成本摊销。因此在选择新场地时必须考虑土地使用年限问题,至少不能低于5年,最好为十年,以便降低沥青砼成本摊销。

3.3周边环境要求

3.3.1首先到当地规划主管部门了解选址所在地是否属于规划加工区域,防止中途遇到拆迁影响投入产出比。

3.3.2新建拌和站周边应与居民区、学校、医院、办公机构等保持相当的距离,同时避免与鱼虾养殖、经济作物、果园等相邻,避免生产中扬尘、噪声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而引发不必要的纠纷。

3.3.3拆迁会涉及沥青砼拌和机大型、重型结构件、设备部件和其它大型吊装设备、运输设备进场,要考虑到进出场道路是否有限高、限宽要求,以满足大型构件进出场。

3.3.4生产中后续原材料和成品料的进出场地,要考虑是否靠近交通主干道路或与主干道路有可靠的道路连接,以便于车辆进出料。

3.3.5主要连接道路是否从村镇中心或旁边穿过,以及是否与村镇居民或其它单位共用等应统筹考虑,以减少生产干扰因素。

3.4场地主要使用面积:

3.4.1场地必须外形规整,面积符合一定的长宽比例,窄边不小于100m的长方形为最佳,总面积一般4000型拌和站不小于24000(约35市亩),以满足生产工艺需求。

3.4.2其中料场面积不小于15000。(100m×150m或120m×125m)

3.4.3设备区4000型(含上料坡道)50m×60m=3000。(仅为设备占地面积不包括循环车道)

3.4.4车辆停放区1500~2000。(场地需设置运输车辆的停放区,面积满足基本要求,即:容纳30~40部大型自卸载重车)

3.4.5办公、生活区占地40m×55m=2200。

3.4.6变电设施用地15m×10m=150。(周边5米不得有其他建筑设施)

3.4.7地磅、地磅坡道引路、地泵房20m×75m=1500。

总占地面积为:15000+3000+2000+2200+150+1500=23850。

3.5料场存储能力和要求

3.5.1新厂址所能提供的砂石料场地面积应满足设备产能对原材料存储的基本要求,即不小于15000(约22.5市亩),可存储6~8种规格,共计4~5万吨砂石料,总量在五万吨左右为宜,以满足一周到十五天的生产用料。

3.5.2厂区设计标高要视厂区外排水高程而定,应避免处于低洼处,减少因雨季排水不畅时,加热矿料时油耗增加带来的能源损耗。

3.5.3料场要设置必要的循环道路,以便装载机上料和砂石料进场接卸,避免生产上料和来料接卸形成干扰而引发事故。

3.5.4场地必须经过硬化,保证足够的地耐力强度,避免泥浆翻起,上料时杂质混入矿料影响产品质量。地耐力不得小于每平方米15吨。

3.5.5物料存储最大高度不应超过6米,否则容易增大物料离析。头一年不宜做混凝土结构层,防止沉降不匀压毁混凝土结构层,造成不必要的返工损失。

3.5.6各种规格料间必须设置挡墙,防止混料影响初配准确。挡墙高度不小于2.5米,应在第二年沉降稳定后,和料场面层混凝土结构同步施工,并应采取钢筋连接保证挡墙有足够的抗侧压强度。挡墙上部要用胀管安装牢固的标识牌。

3.5.7料场必须有足够的坡度,确保雨季大量雨水能自然流向泄水井。

3.6电力设施要求

3.6.1场地应靠近10KV电源,便于与电网连接。

3.6.2如需厂院内架设高压线应和料场办公宿舍保持一定安全距离,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3.6.3变压器位置应距拌和机就近设置,距离最大不应超过30米,以防止电压降过大影响设备正常运转。

3.6.4室外电力配套控制系统要采用规范的标准闸箱,必须符合建筑施工JGJ59―99用电标准,临时用电要达到三级控制两级保护。

3.6.5施工前必须编制用电设计报批,以保证电力敷设和控制设施安装行为符合要求,减少失误。

3.6.6电缆敷设必须绘制走向图存档,以便检修维护。沿线路方向要有明显的高压防止碰撞标识,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3.6.7过路主电缆必须穿管,以便拆装和维修。线缆进出口处应进行处理,防止刮伤电缆。下管前要预留牵引线,以便于安装下缆线。

3.6.8变压器要考虑避雷设施,防止雷电击穿电力设施影响生产。

3.7给排水设施

3.7.1拌和站生产除化验室必须用水做实验,生产工艺用水量不大,仅现场洒水降尘和排尘处理需要用水,此外是生活用水,每月合计一般约150~200吨。

3.7.2排水设施必须符合当地区域排放结构要求。如为明渠排放,设备区域和料场可考虑适当坡度,引流雨水至收水井经沉淀池排除。

3.7.3此外排水应考虑雨水排放设施、根据天津地区最大日降雨量乘以厂区面积得出最大排水量,以此配置抽水泵。

3.7.4生活污水排放如考虑非永久性建站,也必须设置化粪池、沉淀池,尽可能地减少污染以满足区域环保要求。

3.8消防安全设施配备要求

3.8.1按7~10天存储燃油和沥青,其储存量要考虑是否符合当地消防管理要求。

3.8.2职工洗浴设施要考虑低压照明和避雷接地,防止发生意外。

3.8.3厂区靠油罐区应设有500m³蓄水池,以供消防专用,并应配有足够的灭火器。

3.8.4宿舍、食堂位置必须与油罐区保持安全距离不得小于50米。

3.8.5选用建房材料必须符合防火管理要求。

3.9办公和生活设施配置

3.9.1生活办公区内如非永久性的建厂需要搭建彩钢板房。其中厂区内作为职工宿舍、其他办公用房、会议室、食堂等。

3.9.2生产加工区内的房屋主要为民工宿舍、试验室、库房等。

4、施工队伍选择

4.1为保证该项工作按时、按质量要求能达到预期目的,必须委托专业有资质的单位来完成。涉及到的分包工程,要依据天津市建筑施工管理条例规定,选择合格供方,经上级主管单位审批后签订合同;然后划分双方工程技术、质量、工期部位、完成时间、造价、以及经济计量方法和安全等方面的相应责任,以保证该工程得到合法的约束。

4.2应选择较成熟且有过建厂经验的队伍,可降低由于设备拆迁、运输、安装带来的安全风险。

5、投产前的设备验收

5.1设备安装期间需要制造厂家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调试,弥补各加工厂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足的缺陷,以保证设备技术性能满足生产工艺技术标准。

5.2拌和机计量称和汽车衡按计量器具强检规定,在安装后必需进行外部检测一次,以保证计量精度;

5.3导热油炉按特种设备强检规定需委托具备专业安装资质的单位进行安装,并在安装完毕后进行检测,以保证安全运行。

5.4变压器、避雷设施等,按照特种设备按规定需委托具备专业安装资质的单位进行安装检测,以保证安全运行。

过程控制方法:

6.1对建厂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列出建厂活动内容,编制工程综合计划做到合理安排有可操作性。

6.2针对建厂标准、分包基础施工监管、分包设备拆迁、运输、安装监管、配合施工等,事先编制专项方案。

6.3制定过程控制保证措施,用于指导建厂过程控制,全面提高组织整体管控能力,锻炼一支成熟的建厂组织。

6.4及时召开分包专题会议,签订分包合同划分责任,减压力分解到位,形成有机结合的工程管理系统。

6.5依法施工抓好行为标准的确认,健全工程管理制度,包括如何计量,如何评价分部工程质量,严格抓好落实,避免出现无意的失误。

6.6加强过程关键环节的监管,按施工方案各序验收标准及时进行验收,用每个工序的合格保证整体工程质量标准达标。

综上所述,只要经过科学的策划、严谨的预算,并加强过程控制,即可达到建厂的预期目标。

作者简介:

关凯1954年出生 高级工程师

第7篇

【关键词】 建筑施工 成本控制 策略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得到完善与提升,建筑施工企业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导致一些建筑施工企业无法良好的发展。造成这种原因主要是施工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差,项目能否盈利,在很大程度上由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大小决定。笔者通过总结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施工成本控制问题后,对如何有效的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施工成本的控制进行了探讨。

一、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内涵

在建筑施工企业所指的成本管理,就是建筑施工企业在实际施工中,针对所需的成本进行的一切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以及考核等活动,以满足工程质量并在预定工期内完成工作。建筑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成本的应用,最终实现企业对成本的控制。通常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组织管理以对管理和控制项目施工成本做为中心,同时这也是管理企业的重中之重。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应,及企业的经营成果,都受成本管理和控制情况好坏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也将对企业内所有工作的经济效果进行集中体现。例如,企业劳动生产率、材料消耗、施工机械的利用、工程的质量、工程进度、管理费用的使用、施工技术水平以及施工经营管理水平等经济效果形式。

二、施工成本控制的践行策略

在长期的工作经验总结中,尽管大家都熟知施工成本的控制内容较多,每一个方面都必须实行有效的控制。但在具体的工作中,各建筑企业应该根据具体的工程规模以及施工情况,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成本控制方案,在制定方案过程中必须本着增产节约和增收节支的原则。只有这样,建筑施工企业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的盈利。

1、不可忽视合同的重要性

对施工组织的设计和编制,主要依据的就是施工图与承包合同,相关的法律法规,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积累的相关经验,都可以作为制定施工计划成本的基础。借助合同赋予的相应权利,依法合理的对收入和支出进行控制。

合同措施作为成本管理的依据在施工中具有重要性,其在参加合同谈判、修订合同条款、处理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索赔、处理业主与分包商之间的索赔事件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对合同的分析,主要是从对不同合同间的联系与影响出发,并从整体做出具体详细的分析。施工企业以施工图与承包合同作为依据,通过遵守合同中对工程项目、质量、进度等指标的要求,设计出良好的施工组织计划,制定出完好的技术成本。当合同中的项目与分项工程不稳定或者发生变化时,施工企业要及时申报相关单位部门,尽可能的增加工程所带来的收入,通过合同赋予的权利依法合理控制收入与支出。

2、重视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运用

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进行时,对施工现场的布置要确保各项工作能顺利开展,同时尽量避免现场的二次搬运,有效的节约开支减少浪费。同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调动起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开展相应的具有合理化特点的建议活动,极大的提高成本控制的深度与宽度,并将成本控制细化到施工建设过程中每一个施工环节中。对工程项目实行成本控制,为的就是为建设单位提供相应的建筑产品,该类建筑产品具有质量高、成本低的特性。企业施工单位利用所掌握的技术,实现与经济发展的结合,以此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与工艺技术以降低项目成本。

首先,施工方案与工艺技术一定要科学合理,施工现场的布置要合理科学,能将施工企业的工业化与现代化逐步提升,从而缩短工期,提高工程的质量,以有效的降低了工程的成本;其次,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积极主动的寻找和利用相关措施,如降低消耗的新材料、新产品以及新机器,及先进的工艺与技术等举措。这些科学合理的举措不仅将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够满足企业施工队伍的需求,为接下来的施工带来便利,有利于施工进度的进行。这些不仅有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也将增加企业的计划的收入;最后,在施工过程中,减压力度要加强,增强技术含量,经过重重把关之后最终提高工程的质量,避免出现返工现象,减少施工中对资源的浪费现象。

3、必须严把质量与安全关

控制工程成本,不能忽视工程质量成本,工程质量成本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为了保证工程和提高工程质量所耗费的必须费用,另一部分是工程项目的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质量问题而出现的赔偿,这些赔偿如果控制不好,将会大幅度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在控制工程成本的过程中,有的管理者存在错误的观念,认为质量与成本是存在对立的,要抓住工程质量,其成本必然会增加。也有的管理人员过分控制成本,根本不注意整体工程的质量,导致验收的时候问题众多,甚至工程事故,不但会造成更大的损失,甚至会损害公司的名誉。

建筑工程中,要特别注意把好安全质量关,尽量杜绝一切安全隐患。因为在任何环节放松对安全的监管工作都直接关系到建筑施工成本问题,牵涉到各种赔偿问题。在建筑工地,一定要狠抓安全质量,杜绝一切重大安全事故的产生。

4、严格控制生产成本

第一,人工费的成本控制。建筑行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整个工程费用中,人工费所占的比重较大,一般情况下会占到整个工程项目费用一成左右。如何控制好人工费一直是建筑施工企业在考虑的问题。要想劳动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出最大的价值,就必须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用人机制,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人工费的成本控制服务的。目前来说,较好的办法就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懂得在工程中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运用各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在实际用人过程中,严格的根据项目的成本预算控制工人的数量,尽量避免窝工浪费的现象;管理机构和人员的数量尽量精简、高效,对各种公费开销严格控制。

第二,材料成本的控制。材料成本可以说是整个工程中所占比重最重的,整个工程费用中,材料成本占到了整个工程成本的七成到八成左右,材料成本控制不好,有可能使整个工程的出现亏损。同时,材料成本又有巨大的节约空间,当成本出现亏损的时候,往往可以通过节约材料成本得以弥补。对于材料成本的控制,我们可以从其“用量”和“价格”上进行控制。

建筑材料用量的控制,首先要严格按照计划的限额给予发放。工地技术部门要对工程进度所需要的材料进行预算,并且要多方考虑降耗。材料的发放,不应该一次性发放给施工队伍,在备有一定库存的情况下分期分批的发放。这样既可以不耽误工程进度,又不会造成采购过多,造成浪费。 在建筑材料的价格上,特别是在采购中,应该尽可能多方比较,选择性价比最优的材料。同时,尽量避免多次转用造成的费用,增加了整个建筑施工工程材料的价格成本。

5、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

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较好,除了要明确各级工作人员的权利与责任以外,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非常重要。激励机制的建立,合理制定绩效考核制度,能最大限度的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有利于人员的管理的同时能较大的避免材料浪费和窝工等不良现象的频繁出现,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

三、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但它又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问题。如今建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控制好施工成本,已经成为了建筑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条件。各施工企业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较为完善的成本控制方案,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