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2-04-14 08:59:26

序论:在您撰写教学案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教学案例

第1篇

一、真情瞬间

1、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疼爱(出示课题)。一起走过一段真情之路,首先请看真情瞬间。

出示几幅照片。

2、看了这些照片,你想到了什么?

(爸爸妈妈真关心我们,真辛苦,爸爸妈妈对我们真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真幸福……)

二、真情故事

是啊,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爸爸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给予我们多少疼爱啊,这期间又有多少故事值得我们回忆呢!让我们一起来到“真情故事屋”。(课件出示:真情故事屋)先听听老师自己的故事。

1、老师的故事(课件出示:爸爸的爱)

记得我小时候,我四年级就要到五里以外的学校去读书,我爸爸每天早上很早起来为我烧好早饭,我吃早饭[本文转载自文秘站网-找文章,到文秘站网]时,爸爸就帮我检查自行车,从头到尾非常仔细,然后目送我骑得很远很远。冬天,每当我放学回家,总会看到凛冽的寒风中瑟缩着一个身影,搓着手,跺着脚,那是我爸爸在等他心爱的女儿回家。有时问他等多久了,他总是轻描淡写地说:“嘿嘿,刚站这儿,你就到了。”

我的爸爸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爱着我,我在凛冽的寒风中看见了爸爸的爱,在焦急等待的目光中感受到了爸爸的爱!

2、学生的故事

同学们,其实天下的父母都一样,父母的爱时时伴随着你的成长。当你生病时,吃饭时,回家很迟时,当突然下起雨来,而你还在外面时等等。想一想爸爸妈妈疼爱你的故事,跟我们大家说一说。

课件出示:

当我生病时……

当我回家很迟时……

当突然下起雨来时……

当我吃饭时……

当……

生简要说自己的故事。

(故事真多,没有说过的同学跟旁边的同学说一说)

3、典型故事

听了同学们的故事,老师眼前浮现出一幕幕感人的情景。今天,我们的新朋友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大家欢迎!你们看,周岚同学的手臂上有一大块疤,这个疤背后有一个故事,一个母亲的故事,周岚,你给大家讲讲吧。

当医生说这孩子不行时,是妈妈坚信还行;当医生说要用孩子头上的皮植皮时,是妈妈坚决要求,要植就植我的皮;当孩子成绩下降时,是妈妈一拐一拐走上楼梯敲开了老师的家门;而当妈妈自己生命垂危时,却暗自庆幸没有把孩子带来。多么可敬可佩的母亲,多么伟大无私的母爱啊,让我们用歌声赞美母爱:

音乐响起《世上只有妈妈好》

三、字谜游戏

拥有父母的爱是多么幸福啊,你们看,这只小猫也紧紧拉拄父母的疼爱这几个气球不肯放呢,可是它不知道每个字后面藏着丰富的内容呢,你们想知道吗?好,各小组只能选其中一个字。哪一组先来选?

爸爸妈妈最喜欢吃什么?爱好是什么?全班同学在小组内交流。

(爸爸妈妈这么关心你,你也应该了解他们哪。)

爸爸妈妈是怎么给你过生日的?请告诉全班同学。

(你们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爸爸妈妈每年给你过生日,你却连他们的生日都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请你选择一种形式大声赞美父母的爱。(如:一句诗、一首歌、一句话、名人名言等)

(古往今来,赞美父母的内容有很多,同学们也可以自己创作。)

以前,当爸爸妈妈批评唠叨你时,你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实话实说。

(你现在是怎么想的)

爸爸妈妈最操心、最高兴、最生气事是什么?请赶快告诉你的好朋友。

(爸爸妈妈之所以为你生气、高兴、操心,是因为爸爸妈妈处处关心你啊)

四、真情回报

1、周岚是怎么做的

同学们,爸爸妈妈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无私地爱着我们,同样,爸爸妈妈也需要我们去关心,那我们可以怎样来关心父母呢?一起走进“真情回报大厅”。周岚的妈妈已经在这里等我们了,你们听。

播放周岚妈妈的录音

岚岚为妈妈做了哪些事?

2、我们可以这样做

岚岚真是个懂事、孝顺的孩子,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也能做得很好。那平时我们可以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呢?(劳累时,生病时,伤心时、节日时等)。

生分别讲

(爸爸妈妈的节日还有,如三八妇女节、五月十一日母亲节、六月五日父亲节,在这些节日里,我们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祝福爸爸妈妈。)

五、真情心语

在真情之路上我们一起走到这里,你也许有一些话想对爸爸妈妈说了,你看,我们不是已经来到了“真情心语天空”吗。

课件出示:“真情心语天空”

拿出老师给你们的心语卡,写一句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开始吧。

生写师巡视。

请写好的几位同学大声地告诉我们大家。

五、总结

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乙醇;教学案例;实验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361-02

一、教材内容分析

乙醇是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第1课时,是继烷烃、烯烃和芳香烃之后,向学生介绍的另一类典型的有机化合物。学好这一课,可以让学生掌握在有机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决定同一类物质的性质,进一步巩固深化学生们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这对以后学习更复杂衍生物如苯酚、乙醛、乙酸打下基础。从乙醇开始要比烃类物质组成上复杂了,与人类生活及人体更加有密切的关系,本课时实验内容较多,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烃的基础知识,在烃的衍生物中,从简单的多了个氧原子开始,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酒精开始,来学习烃的衍生物,降低了认识难度。在烃的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接触过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科学关系,在此节课上学生可继续加以应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动手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乙醇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性质之间关系的科学观。

(2)通过学生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难点:乙醇的结构。

五、教学方法

1、探究法、实验法。

2、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酒驾视频)2011年5月1日起,醉酒驾车纳入刑法处罚范围;它就是酒,其主要成分俗名酒精,学名乙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乙醇的相关知识:

【设问】想一想:关于乙醇你了解多少?

【学生讨论】燃料:酒精灯加热;饮料: 各种酒;医用消毒剂:医疗上常用75%(体积分数)的酒精作消毒剂;有机溶剂:用于溶解树脂,制造涂料等;化工原料:如制造乙酸等。

【活动探究】展示乙醇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向装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加入适量乙醇,振荡,观察现象;让学生归纳出乙醇的物理性质。(设计意图:培养观察、归纳及语言能力;同时了解乙醇在生活中的作用)

【板书】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展示模型】展示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动手拆插乙醇分子模型,引导学生分析乙醇分子结构;在乙醇分子中存在哪些我们熟悉的原子团?学生分析得出:乙醇分子既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氢原子被(―OH)取代;又可看成是水分子中氢原子被乙基取代。因此,乙醇既具有与有机物相似的性质,又具有与无机物相似的性质。

【板书】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引入新知】当烃分子上得氢原子被这些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后,物质的性质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可以说,这些原子和原子团对烃的衍生物的性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板书】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举例:卤素原子(―X)羟基(― OH)等都是官能团,烯烃中的碳碳双键也是官能团。

【结论】乙醇的官能团为羟基(― OH),决定了乙醇的化学性质。

【板书】三、化学性质

【问题讨论】取代基的影响:通过实验乙醇与钠反应要比水与钠反应缓慢的多,说明烃基对羟基有影响,由于乙基对羟基中O??―H键极性减弱,使羟基相对于水难电离出H原子,所以乙醇羟基中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活泼,反应较慢。

【板书】1.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 + 2Na 2CH3CH2ONa+H2

(乙醇钠)

【问题交流】从乙醇的结构分析C、H、O原子形成的C―H、C―O、O―H键,可发生多种断键组合,讨论乙醇还可能有哪些性质,分组讨论,组内派代表回答。(设计意图:体会结构决定性质在有机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板书】2.氧化反应:①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并放出大量的热

【生活实例】焊接银器、铜器时,表面会生成发黑的氧化膜,工匠说:可以先把铜、银在火上烧热,马上蘸一下酒精,铜银会光亮如初!你知道么?

【学生实验一】实验3-3:向一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在刻度10左右)无水乙醇,将铜丝在酒精灯上烧热至红热,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复多次。注意:观察铜丝的颜色变化、小心闻烧杯中液体产生的气味。并思考、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体会探究乐趣。)

现象:光亮的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由红变黑,迅速插入到乙醇中,变回红亮,同时闻到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分析:2Cu + O2 = 2CuO (红色变为黑色)

第3篇

一、案例展示

教 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化学必修二

课 题:原电池

课 型:新知识教学

案例形式:教学设计――原电池工作原理

二、案例的分析

“原电池”在学生头脑是一个陌生的科学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很有可能存在相异构想,对于“原电池

”的教学,关键是帮助学生构建起“原电池模型”。教学处理方式对学生原电池模型的建构有很大的影响,因而本研究以不同的教学方式为切入点,来探讨教学对于学生“原电池”学习的具体影响。选择高二年级两个水平相当的理科重点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处理讲解“原电池及其应用”整节知识。(教学设计1、2分别对应的授课班级称为实验班和对比班)

教学引入:均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指出讨论的相关内容。[2]

实验班从能源的角度引入,直接引入原电池的概念

对比班是从趣味电池出发,为建立原电池模型作铺垫。

教学环节1:是帮助学生构建原电池模型。

实验班引入“盐桥”模型,围绕“电流是怎么产生的”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构建的模型比对比班更为本质,思维的关注点在于正负极可能发生的反应以及由此引发的结果。

对比班则围绕“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进行分析,对比班建构的模型是出于宏观层面的,具体的落脚点是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模型所提供的材料

教学环节2:均是为了使学生巩固上一环节构建的原电池模型,使学生能正确的分析书写电极反应,认识电极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同时明确Fe―NaCl―C模型的电极反应,为讨论钢铁腐蚀打下基础。在实验班中,增加了对Zn―ZnSO4ZnSO4―Cu模型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内化“盐桥”模型[3]

三、教学效果的测查结果与分析

1.测查工具

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和教学活动结束后,均采用了相应的测试题对两个教学班进行了测查,实验班和对比班使用的测试题是相同的。测查一共分为2个部分:第1部分是测查学生对于基本的原电池模型的分析能力。测查的时间是学生学习完第一课时,在第二课时正式讲新课以前,测查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在不同的教学处理下建立的原电池模型在分析简单原电池问题上是否存在差异。(见测查问卷1)

第2部分是测查学生应用原电池模型分析金属防腐措施的原理。测查的时间是学生学习完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整节知识以后。测查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于生活中与原电池原理密切相关问题的分析能力,学生是否可以顺利准确抽提出原电池模型,分析电极以及电极反应,并且进行正确描述。[4]

2.测试统计结果与分析讨论

关于学生对于基本原电池模型分析能力的测查结果及其分析讨论

测查结果表明,实验班和对比班对于电池的正负极判断均正确率很高,正确率在85%以上,对比班的结果要略好于实验班。对比班在判断Fe―H2SO4―Cu 模型、Fe―H2SO4―C模型和Zn―CuSO4―Cu 模型的正负极时正确率达到了100%。在书写电极反应的正确率上,实验班要明显好于对比班,1、2、3、4组电池的电极反应书写,正确率实验班分别比对比班高出了6.8%、12.6%、38.9%和26.8%。同时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同学只要判断出电池的正负极一般都可以把相应得电极反应书写正确,而对比班尽管很多同学可以判断出电池的正负极,但是当中的很多同学并不能写出相应的电极方程式。[5]

在对比班的教学处理中,详细讨论了原电池构成的基本条件,对于电池正负极判断的时候,明确得出了“活泼物质作负极,不活泼物质作正极”,通过这个结论,对比班的同学因而可以很容易的通过比较电极物质失电子能力的差异性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验班的同学判断电池的正负极时,由于在教学处理中没有出现“活泼物质作负极,不活泼物质作正极”这样的结论,学生不可能以此直接作为判断依据。实验班学生的判断只能是依据于对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的判断,分析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分析在两电极发生的变化,从电流的方向判断出正负极。[6]

第4篇

河北省邢台学院 陶西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广大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教学案例因其兼顾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既能及时捕捉记录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又能总结提炼教学思想、提升教学智慧,帮助教师积累资料,提高认识,总结经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因而近些年被中小学校所重视,为一线教师所接受。然而仔细审视教师撰写的教学案例,会发现存在特点不具备、素材不合适、主题不明确、描述不具体、分析不透彻、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此,中小学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应做到“六要”。

一、案例特点要明晰

教学案例作为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内容和格式上与研究报告、论文、教案、教学日志等均有明显的区别。因此,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必须首先要搞清其基本特点。“教学案例,即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教学事件。”仔细分析其含义,我们会发现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①真实性。事件是在课堂教学中真实发生的,不是杜撰的。②问题性。作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问题在内,且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或设想。③过程性。案例是对一个事件实际情境的动态性的描述,有事件发生的具体过程。④典型性。事件中存在的问题要具有一定普遍性,“要能够通过对某一事件现象的分析、处理、诠释,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才能对他人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二、案例素材要适当

案例素材的选择对于教学案例的编写非常重要。教师每天遇到的事件往往很多,但并不是任何教学事件都能作为教学案例的素材。教师在选择案例素材时,必须要看事件是否适宜做教学案例的胚胎。如事件是否有问题性,问题能否引发人们的思考,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事件是否有典型性,能否反映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隐含普遍存在的某一方面的问题;事件是否有价值,解决问题的措施是否有利于他人的学习和借鉴;事件的过程是否跌宕起伏,能否使读者的心灵受到震撼等等。总之,选择案例素材要符合教学案例的特点,切忌事件干瘪、平淡、虚假、无意义。

三、案例主题要鲜明

编写教学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反映一种理念,明白一个道理,探讨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教学案例要有鲜明的主题。主题是案例的灵魂,是编写者对教学事例中蕴含的新理念与新策略提炼的结果。教师既可以从日常积累的教学素材中发现问题,思索困惑,从中选择主题;也可以先确定主题——最好是自己感悟颇深的,然后根据主题搜集相关的案例素材。无论怎样确定案例主题,都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案例主题应当是事件发生中最突出、最鲜明、带有倾向性的问题。②案例的主题要新颖,有时代感,使读者耳目一新,能引起读者共鸣。③案例主题要体现一定的教育理念,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读者带来启示。④案例主题的切入点要小,切人点越小案例分析就越透彻,案例的价值就越高。

四、事件描述要完整

案例是一种教学事件,所以对事件的描述对撰写案例来说非常关键。事件描述要围绕主题实事求是,内容既要恰当取舍,又要力求完整,语言力求朴实简练,篇幅力求简短。关于过程的叙述,要有一个按时间顺序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能够反映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叙述要经过加工编辑,要有逻辑层次,而避免把教学情境原原本本全记录下来,没有概括和浓缩;要揭示出人物(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活动,在说明教师心理活动的同时,还要注意说清学生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师、对教学效果等的看法如何。关于结果的叙述,要说清教学中产生的即时效果,教学是成功还是失败,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如何等等。结果的叙述要实事求是,观点鲜明,简明扼要,使读者一目了然。清

晰的结果描述有助于作者对案例的分析和读者对整个事件的了解。

五、案例评析要深入

案例事件的分析评论是案例的精华所在。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案例事件进行分析评论就是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围绕案例的主题评析成功或失误之处,针对教师外显的教学行为说清其内含的理论依据,进而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理念、新观点、新策略,给人以启示。

针对案例撰写中容易出现评析与事件描述相脱节的的情况,教师在撰写案例评论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评论要密切联系案例实际

撰写案例评论时,要就事论理。对案例中描述的事实、提出的问题,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科学分析,剖析其中所隐含的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规律,所运用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解决具体问题的较好的措施。分析自始至终要紧扣案例,不能脱离案例本身空讲教育理论。

2.评论要客观中肯

对案例的评论要有求实精神,不夸大,不缩小。分析要实在,有针对性,要讲关于这个案例的具体的小道理,而不是讲空洞的大道理。也不要罗列教育理论的条条。而要将相关的教育理论自然地融合于分析之中。I

3.论述要重点突出

对于已写成的案例事件,要反复阅读,依据案例的基本目的和主要问题,力求抓住要害,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论述时要画龙点睛,把问题点明,把道理说清,把主题揭示出来。

4.分析要独到深入

每一个事件都有其背后发生的原因,每一项行为都体现着行动者的观念。案例分析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据行为揭规律。通过对事件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深入分析,反思与讨论“事件给出的教训或启示是什么?问题解决中有哪些利弊得失?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和教育教学规律。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决定的,所以,对案例事件的分析评论要在缜密思考的基础上深入进行,表述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六、案例形式要灵活

教学案例作为一种文体,有它自己的写作结构,“教学案例的基本表现形式有以下四个要素:标题、背景、案例、评析或反思。”H规范的格式有助于教师了解基本的撰写要求,掌握案例的撰写技巧,撰写出较为科学的教学案例。但过分讲究格式,有时也会束缚作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空间。教学案例本身就不像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那样严密,所以教师在撰写教学案例时,根据事件的具体内容,形式可灵活一些,语言可自由一些。总之,只要是教师能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利用教育教学理论寻找解决办法,通过反思与讨论,产生一些新的感悟和想法即可。至于形式,在具备教学案例基本要素的前提下可灵活掌握,自由发挥。

参考文献

【1】章亮.例谈教学案例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学与管理,2009(9).

【2】何如涛.教学案例撰写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教学与管理,2006(10).

【3】茹红忠.教学案例的审视与反思.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

【4】谭振宪.怎样撰写教学案例.语文教学通讯,2007(1).

第5篇

关键词:氯气;教学案例,化学

一、主题内涵

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科学观念与能力的最关键的途径,也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对科学探究的具体设计力求突出科学素养,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所喜爱,并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发。因此,怎样在化学课堂中更好的处理好“知识点的落实”与“充分运用探究手段”的关系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化学总体教学目标的基本前提。

二 案例描述

《氯气》是人教版化学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个教材中氯气与水的反应,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因此如何用探究的形式来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也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价值所在。我做了三次教学尝试,理念不同,方法不同,效果各异。

第一种教法:

1、思考:氯气能否溶于水?溶于水的部分有无与水发生反应?请设计实验来对这点性质进行探究。

2、因为问题较空泛,因此学生较难着手讨论。对于氯气的水溶性,学生作如下实验设计。方法一:将少量水滴入装有氯气的试管内,看颜色有无变淡;方法二:将一支充满氯气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看看试管中液面有无上升。

3、对于溶于水的部分有无与水发生反应,因为学生对这个反应还没有什么概念,因此无从下手,讨论很难展开。最后个别学生通过书上潮湿氯气漂白实验的启发,提出这个实验。

4、教师做了氯水的漂白性实验后,推测出结论一一氯气与水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并且这种物质有漂白性。从而引出了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接着根据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总结出氯水的其它性质。

第二种教法:

1、对氯气的水溶性经过讨论后,学生总结出上述几种方案,马上通过实验验证。

2,实验验证后,指出氯气溶于水后的溶液叫氯水。给学生三种药品:新制氯水,硝酸银和紫色石蕊试液。请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氯水中的可能成分。

3、学生四人一组实验:将氯水分别与硝酸银和紫色石蕊试液反应,发现硝酸银中产生白色沉淀,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总结出氯水中有C1一和H+,还有漂白性。

4,教师再提问:漂白性是干燥的氯气就有的性质,还是别的物质有的性质呢?怎么证明?

5、学生想到将红纸条分别放入干燥氯气中和氯水中,将这两个实验作比较就可得出结论。

第三种教法:

1、教师提问:氯气与水有无反应?如果有反应,可以得出结论一一氯气可以溶于水。

2、教师指出:我们暂时假设氯气与水的混合物叫氯水。现在利用现有试剂:镁条、NaHC03(aq)、AgNO,(aq)、HN0,(aq)、红纸、pH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氯水。通过实验验证你们自己的推测。

3、学生四人一组相互合作设计实验推测成分,并自己通过实验来验证。然后将实验过程记录在《学生实验报告》上,填写内容包括:实验内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和解释三部分。最后由学生发言,得出结论——氯气与水有反应,并且产生了Cl一和H+,有个别组的学生提出氯水还可能有漂白性,因为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4、教师将红纸打湿一小部分后放入氯气中,证明了氯气是与水发生了反应,并且氯水具有漂白性,再结合前面的结论,总结出氯水还具有酸性。

三、案例分析

第一种教法具有探究的目标,也初步进行了一定的探究,但没有为探究的深入培植肥沃的土壤,也忽视了学生的能力限制,因此使得探究的过程中途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最后还是有那么一点照本宣科的味道,不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第二种教法已初步形成了探究的理念,给了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且亲自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局限性在于:1、把问题探究过于简单化、具体化了,没有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思考空间,学生一般都能轻而易举得出结论。2、实验设计上存在不严密性,比如只给出硝酸银,却没有给出对应的稀硝酸,这些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及思维的严谨性都不是很有帮助。第三种教法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思考空间,而且还在实验操作中强调了观察能力和总结、分析能力,比较有利于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比较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新理念。

把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活动作比较:在传统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教师只关心教学流程的程式化、细节化,有时为了赶进度,不惜牺牲学生领会、理解教学内容的时间,从而以教师对教材、教案的认知过程代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过程,使“双边活动”变成了“单项传递”,丧失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应有的情感性。新课程强调“把思考还给学生”,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的交往、互动,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从而经过丰富、生动的思考探索过程中通过感受、领悟而获得积极的情趣和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师生双方达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学生思考、体验这些心理过程,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些衡量人的发展的最深层的指标,使教学过程从一种简单的传输、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成为一种伴随着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思考和获得的同时,也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垒面发展的体验过程。

为了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觉得教师要尽快转变自己的“意识”,虽然要立足于教材,但也要避免照本宣科,而要将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和媒介之一,要从“施工图纸”式的教案向“探究”式的教学设计转变,要从知识性的备课向发展性的教学设计转变。比如在实验教学中,可将实验“观看”改为实验“观察”,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演示性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课内实验改为课外实验,封闭的实验室管理改为开放式管理,变实验知识为实践能力等多种教学处理方法。

四 问题的争议

1、传统教学是否真的应该摈弃?但传统教学确实有这么一个优点:课堂知识点容量大,可以缓和化学课课时紧张的特点。

2、新课程改革是否适合于所有学校、所有教师和所有学生,会不会有时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整体氛围.探究性的课在时间方面和对学生在课堂上的驾驭方面会比较难掌握,从而影响知识点的落实?

3、如何把握“探究程度”与“知识点落实”两垒齐美的度?教师引导探究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

第6篇

--------如何撰写教学案例

1、什么是案例?

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它一般是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角度来描述的,涉及学生是如何按照学校管理者或教师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一步步向前运行的。

2、 什么是教学案例?

什么是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案例与论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案例与论文的区别: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论文是理多事少,案例是事多理精。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 1

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它有主题,有讨论,有诠释说明,这是教学实录所不具备的。

即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3、 案例的特征有哪些?

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个故事,叙述的是一个事例;

案例的叙述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括—些戏剧性的冲突; 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例如,反映某一教师与某—学生围绕—个特定的教学目标和特定的教学内容展开的双边活动,不应是对活动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是对活动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

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案例对行动等的陈述,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

案例的叙述要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

此外,案例还从下列五个方面区别于其他教学材料:

1)来源

每一个案例的来源,都涉及到实际情境中的一项决策或一个疑难,这种情境可以发生在课内。也可以发生在课外;可以存在于师生之间,也可以存在于 师师之间或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可以存在于学校,也可以存在于社区。其中至关重要的是,基于这种情境,教师可以对教学进行设计,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探索。

2)搜集的过程

案例必须要有其实际的来源这样一个事实,要求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获取有关信息。因为案例的撰写者知道教学目标是什么,他会从教学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所需要的信息。在这其中,没有一个预先规定好了的标准,

告诉研究者应该搜集什么,应该放弃什么;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起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案例在用于教学之前,应该得到其来源单位或个人的确认。

3)内容

案例的内容因不同的教学目标而大相径庭,但大体都包括一项决定或决策。案例的长与短、宽泛与具体,几乎没有一个明确的范围界限,不过,在案例中应有足够的信息让学生认识到案例中所涉及的组织、情境和人员。

4)测评

测评是案例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同时也是其区别于其他教学方法的一大特色。一般地说,最终的测定依赖于学生对案例中所涉及的决策、解决问题方

法等的运用,它不以卷面测试为唯一形式,而是涵盖个人准备的情况以及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参与程度等在内的。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正是由于测试方式的 多样化,因而对于案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就成了所有案例中必须要经常面对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5)适时

每—个案例,都应以关注今天所面临的疑难为着眼点。支撑案例的管理、决策以及教学的原理,可能是稳定的、恒常的,但展示的事实材料应该是与整 个时代相应的。

这五个关键性的因素,使得案例与练习、问题、说明、阅读等材料区别开来,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教学材料。

4.为什么要写案例?

其一,案例写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你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事例,通过案例写作的形式再现出来,实际上也就是对你职业生涯中的—些困惑、喜悦、问题等等的记录和模写。如果我们说每个教师展示其自身生命价值的主要所在,是在课堂、在学校、在与学生的交往的话,那么,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你生命之光的记载。在案例中,有你的情感,同时也蕴涵着你无限的生命力。记录、记载本身也承载着深深的历史感,每—时期、每—阶段处理事件的案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教育历程的演变,它—方面可以作为

个人发展史的反映,另—方面也可以作为社会大背景下教育的变革历程。

其二,案例写作可以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能够成为案例的事实,往往是教师工作中难以化解的难题,你自己在对教学经历的梳理过程中,头脑中印象深刻的常常是那些自己感到困惑不解的事实材料。这样一个梳理过程,会强化你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认识,让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根本性问题上,同时也帮助你认识自己在处理这些问题上所具有的学识还有哪些不足。如果你对案例的写作形成为—种习惯,那么随着案例材料的增多,你就逐渐会发现你自身工作中的难点到底在哪里,你以后努力的方向应该是什么。

其三,案例写作可以促进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许多教师只有在期末或年终学校评价自己的工作时,才会系统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关于自己教学工作中的“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等问题极少会有意识地加以探讨。而案例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扭转这种现象。它虽然不是与教师职位的升迁相关联,但它通过促使教师反思自己工作中的某些方面,可以发现某些问题,并进而澄清有关问题。这实际上可以极大地

促进其专业发展,促使其向专业化水平迈进。案例写作如果能够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始终,而不只是—时冲动或岁末特有的行为,也就把反思当成常规工作了。 其四,案例写作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种有效的方式。教师工作主要体现为一种个体化劳动过程,平时相互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案

例写作是以书面形式反映某位或某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经历,它可以使其他教师有效地了解同事的思想行为,使个人的经验成为大家共享的经验。通过案例,教师知道自己的同事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面临的问题又是什么,提出的相应对策有哪些。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会思考,假如我面临同样或类似的问题

该如何处理,在我的教学经历中,是否有同样的或类似的经历,能否进一步形成案例?等等。这种做法,可以形成一种新的教师文化。大家通过个人分析、小组讨论等,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复杂性,以及所面临问题的多样性和歧义性,并且可以把自己原有的缄默的知识提升出来,把自己那些只可意会不可

言传或不证自明的知识、价值、态度等,通过讨论和批判性分析提升到意识阈当中来。

案例总是贴近现实的,要能反映出当前的实际。西方某些长期从事案例教学的人认为,如果每年能够更新三分之一左右的案例,就可以保证你所教的

课程相当不错地反映教育教学实际;如果你5年都不更新案例,那么你的学生接触的就是5年前的老情况,处理的可能是5年前才存在着的老问题。他们 认为更新案例是保持课程活力的血液。

5.案例撰写的—般程序

⑴首先选择一个或几个典型性的案例(国内或国外),对其内容进行分析;⑵对这个或几个案例,进行写作形式上的分析;

⑶运用头脑风爆发。要求每位教师说出自己教育教学经历中曾遇到过的疑难或两难问题的故事;

⑷把所有问题进行归类,汇总成不同范畴;

⑸教师分头撰写案例初稿,篇幅限定在2000字左右;

⑹举行案例会议,就所写案例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讨论。

5.案例撰写的规范

⑴使用过去时态

⑵尽量用表格来表示有关材料

⑶事实反映要充分

⑷必要时列出实际采取的决策

⑸注明所引用材料的出处

⑹核对有关数据

第7篇

幼儿学做火车头,去找车厢,火车越来越长,让幼儿体验朋友越来越多的快乐,活动中表扬能听音乐准确做动作的幼儿,使其他幼儿也学会合拍做动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舞蹈教学案例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幼儿舞蹈教学案例一

《欢乐颂》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创编舞蹈动作,能自如地随音乐舞蹈,表达出小朋友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体验欢乐的气氛。

2、初步培养幼儿与同伴的合作交往能力及自学能力。

【活动准备】

1、图谱两张,歌曲《欢乐颂》磁带,录音机。

2、五个小组的标记(白、红、黄、蓝、绿五种颜色的花形标记,幼儿各有一枚,活动室地面贴上相应花形标记)

3、舞蹈用小道具(腕花),幼儿人手一副。

【活动过程】

1、随《母鸭带小鸭》律动音乐幼儿愉快地进活动室。(要求幼儿能随音乐形象而有节奏地表演小鸭走路,游水的动作)

2、练生曲《你好,你早》(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能与同伴自然地面对面表演唱,声音整齐动听)

3、复习歌曲〈欢乐颂〉

请外圈的小朋友站起来唱歌词,里圈的小朋友哼唱“啦”,合唱的时候声音要整齐和谐。

4、创编舞蹈〈欢乐颂〉

(1)幼儿听音乐想动作(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初步设想舞蹈动作)

师:“刚才小朋友的歌声真好听,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编〈欢乐颂〉的舞蹈动作,首先请大家仔细地听音乐想动作。”

(2)幼儿分组商量讨论,设计舞蹈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在小组协商的基础上创编舞蹈动作)

师:“接下来要请每队小朋友站到标记上,互相商量,为这首乐曲配上合适的舞蹈动作,开始。”

(3)引导幼儿集体创编舞蹈动作,教师及时记录动作——画在图谱上。(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引导幼儿编出与众不同的优美的动作,并着重表扬动作富有创意及在创编时能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幼儿)

师:“刚才小朋友都编得很认真,现在哪一队先来试试,把你们设计的动作表演给大家看。”

(4)回忆创编动作,为连贯舞蹈作准备。(引导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图谱,想象动作)

师:小朋友真能干,我们的舞蹈动作已经全部编好了,先请大家看着图谱来回想一下动作。(播放音乐)

(5)看图谱学跳舞蹈。(能在参照图谱的基础上,初步随音乐完整练习)

师:“现在请大家找好舞伴一起来跳。”(特别提醒幼儿在需要合作舞蹈时两人能互相配合好)

音乐连续播放两遍。

(6)小朋友跳得真好,现在请大家带上腕花来跳,你可以学图谱上的动作,也可以自己想动作。(幼儿集体戴上腕花练习,能在音乐的伴奏下投入地表演)

5、结束。

小朋友的舞跳得真美,以后我们再到小舞台上去表演,好吗?现在我们一起跟客人老师说再见!(幼儿随《母鸭带小鸭》音乐愉快地出活动室。)

幼儿舞蹈教学案例二

瑶族舞曲

活动目标

1、知道舞曲的名称,初步感知舞曲优美、柔和的旋律。

2、会用优美的动作跟随音乐表演。

活动准备让幼儿熟悉少数民族瑶族,跳舞唱歌的场景图片,配乐磁带《瑶族舞曲》

活动过程一、欣赏乐曲,理解乐曲的内容,找出主要音乐形象。

1、小朋友,我们今天来听一首好听的曲子。(教师弹奏乐曲)。

2、刚才的曲子叫《瑶族舞曲》,好听吗?我们再听一遍录音,你一边听一边想,音乐中告诉我们叔叔阿姨在干什么?听完乐曲,让幼儿说一说(叔叔阿姨在跳舞……)对幼儿的想象加以评价。

3、出示图片(瑶族叔叔阿姨跳舞的场面,有长鼓,芦笙,小河。树,竹楼,晚霞……),再次引导幼儿边看图片边听音乐。

二、组织幼儿分段欣赏乐曲。

1、弹奏第一段,要求幼儿听出音乐的速度是快还是慢。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想象叔叔阿姨是怎样跳舞的(引导幼儿说:这段音乐很慢,叔叔阿姨在跳着优美的舞蹈)。

2、听第二段音乐,要求幼儿讲出音乐的快慢。

听了这段音乐,想象叔叔阿姨是怎样跳舞的(引导幼儿说:叔叔阿姨跳得很快,因为这段音乐是快的)。

3、让幼儿听第三段音乐,以同样的要求让幼儿边欣赏边想象,这时叔叔阿姨干什么?

4、在分段欣赏的基础上再让幼儿完整欣赏一遍乐曲,教师可配上语言(可以事先准备好的,也可以是加上幼儿想象讲述的内容,教师即兴组织的)。如第一段音乐可配上:"在风景优美的瑶族寨,住着许多勤劳的叔叔阿姨,这天,晚霞映红了天边,他们结束了一天愉快的劳动,来到了小河边,唱着动听的歌,跳着优美的舞"。第二段音乐可配上:"听,他们越唱越欢乐,瞧,他们越唱越有劲,啊,他们在唱歌歌唱我们的生活多美好。

三、引导幼儿在欣赏乐曲过程中熟悉它的结构。

1、要求幼儿反复欣赏音乐,开始的速度怎样?中间的速度怎样?最后的速度怎样?

2、引导幼儿欣赏第三段音乐和哪一段音乐一样?通过不断欣赏,让幼儿知道舞曲是(ABA)三段体的结构形式。

四、欣赏、学习铃鼓舞,体验舞曲的优美、柔和。

1、欣赏老师的表演。(老师自编)2、幼儿徒手模仿老师的动作,用身体和手臂表现乐曲的柔美。

3、幼儿持铃鼓随音乐练习,进一步体验乐曲的优美、柔和。

幼儿舞蹈教学案例三

《火车舞》

活动目标:

1、学跳《火车舞》能较合拍的随着音乐做小跑步和找“车厢”的动作,

2、理解舞蹈跳法,能在规定时间内做“邀请”和“感谢”动作

3、体验“火车头”与“车厢”协调合作的重要,以及朋友越来越多的快乐。

活动准备:火车图片

活动过程:

一、熟悉《火车舞》乐曲旋律

1、全体幼儿在乐曲伴奏下,小跑步进教室

2、合着音乐一拍一下的拍手。

3、幼儿创编其他身体动作,合着音乐可以做做拍腿,拍肩等。

二、出示火车图,认识火车头和车厢,用动作表示火车行进

小朋友,火车是怎样开的?请一些幼儿模仿。

三、学习舞蹈中的基本动作。

1、学习火车行进的动作

小朋友,老师也想到了一个火车行进的动作,你们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2、幼儿随音乐做行进动作

3、今天火车头想邀请车厢跳舞,想想看火车头会怎样邀请车厢呢?(幼儿讨论)

4、练习幼儿想出的邀请动作,老师哼邀请的音乐旋律。

5、车厢怎样表示对火车头的感谢呢?请幼儿用动作表示。老师哼感谢处的乐曲旋律。

6、完整的随乐练习舞蹈中的基本动作,提醒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做邀请和感谢的动作

四、学跳集体舞

1、全体幼儿坐成圆圈,老师先做火车头,用小跑步去找车厢,示范做动作。

2、幼儿学做火车头,去找车厢,火车越来越长,让幼儿体验朋友越来越多的快乐,活动中表扬能听音乐准确做动作的幼儿,使其他幼儿也学会合拍做动作,在连接的时候提醒后面幼儿拉好前面幼儿衣服的下面。

五、复习《表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