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燃料电池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15:03:34

序论:在您撰写燃料电池技术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燃料电池技术论文

第1篇

按照电解质的不同可将燃料电池分为磷酸燃料电池、碱性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等五类。PEMFC单电池由质子交换膜、气体扩散电极、双极板等构成,图1是其结构与工作原理示意图。

PEMFC的基本工作过程如下:

(1)氢气通过双极板上的导气通道到达电池的阳极,氢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解离形成氢离子和电子;

(2)氢离子以水合质子H+(xH2O)的形式通过电解质膜到达阴极,电子在阳极侧积累;

(3)氧气通过双极板到达阴极后,氧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变成氧离子,阴、阳极间形成一个电势差;

(4)阳极和阴极通过外电路连接起来,在阳极积聚的电子就会通过外电路到达阴极,形成电流,对负载做功。同时,在阴极侧反应生成水;

(5)只要持续不断地提供反应气体,PEMFC就可以连续工作,对外提供电能。

2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特点

(1)高效率。PEMFC以电化学方式进行能量转换,不存在燃烧过程,不受卡诺循环限制,其理论热效率可达85-90%,目前的实际效率大约是内燃机的两倍。传统动力源为了提高效率必须将负荷限制在很小范围内,而PEMFC几乎在全部负荷范围内均有很高效率。

(2)模块化。PEMFC在结构上具有模块化的特点,可根据不同动力需求组合安装,采用“搭积木”式的设计方法简化了不同规模电堆的设计制造过程。

(3)高可靠性。由于PEMFC电堆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结构简单,易于维护。一旦某个单电池发生故障,可自动采取适当屏蔽措施,只会使系统输出功率略有下降,而不会导致整个动力系统的瘫痪。

(4)燃料多样性。PEMFC动力系统既可以纯氢为燃料,也可以重整气为燃料。氢气的来源可以是电解水的产物,也可以是对汽油、柴油、二甲醚等化石类燃料重整的产物。氢气的存储方式可以是高压气罐、液氢、金属氢化物等。

(5)环境友好。当采用纯氢为燃料时,PEMFC的唯一产物是水,可以做到零排放。以重整气为燃料时,相对于内燃机而言,排放也极大降低。此外,PEMFC噪声水平也很低,各结构部件均可回收利用。

3研究现状

3.1关键部件

电解质膜、双极板、催化剂及气体扩散电极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四大关键部件。

电解质膜是PEMFC的核心部件,它直接影响燃料电池的性能与寿命。1962年美国杜邦公司研制成功全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1966年开始用于燃料电池,其商业型号为Nafion,至今仍广泛使用。但由于Nafion膜成本较高,各国科学家正在研究部分氟化或非氟质子交换膜。

双极板在PEMFC中起着支撑、集流、分割氧化剂与还原剂并引导气体在电池内电极表面流动的作用,目前广泛采用的是以石墨为材料,在其上加工出引导气体流动的流场,基本流场形式有蛇形、平行、交指及网格状等。

铂基催化剂是目前性能最好的电极催化剂,为提高利用率,铂以纳米级颗粒形式高分散地担载到导电、抗腐蚀的担体上,目前广泛采用的担体为乙炔炭黑,比表面积约为250m2/g,平均粒径为30nm。

PEMFC的气体扩散电极由两层构成,一层为起支撑作用的扩散层,另一层为电化学反应进行的场所催化层。扩散层一般选用炭材如石墨化炭纸或炭布制备,应具备高孔隙率和适宜的孔分布,不产生腐蚀或降解。根据制备工艺和厚度不同,催化层分为厚层憎水、薄层亲水及超薄三种类型。

3.2测控系统

PEMFC的工作性能受多种因素(温度、压力等)的影响,为确保PEMFC正常运行,提高其可靠性和有效性,就必须监测各个影响因素。即运用有效的措施来连续监测PEMFC运行的关键或重要状态,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处理,以便做到故障预测和及时诊断,为PEMFC管理系统提供依据。目前,进行PEMFC测试系统相关方面研究的公司和机构众多,但仍没有制定出有关PEMFC测试的国际标准和相应的标准测试设备,不过已有实用的测试系统投入使用。加拿大Hydrogenics公司的燃料电池测试站(FCATS)、美国Arbin公司的集成燃料电池测试系统(FCTS)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4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应用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目前各种燃料电池中实用程度较高的一类。其优越性不仅限于能量转换效率高、工作温度低,还体现在其可在较大的电流密度下工作,适宜于较频繁启动的场合。因此世界各大汽车生产厂商一致看好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前景,PEMFC已成为现今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的主要发展方向。目前,通用、丰田等世界上知名的汽车公司,都在积极开发以PEMFC系统为动力源的PEMFC电动车,曾先后推出各种类型的样车,并进行PEMFC电动车队的示范运行。PEMFC电动车以其优异的性能和环境污染很少等突出特点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甚至被认为将是21世纪内燃机汽车最为有力的竞争者。

此外,在航空航天特别是无人飞行器领域,以及家庭电源、分散电站、移动电子设备电源、水下机器人及潜艇不依赖空气推进电源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前景。

5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发展趋势

在关键部件方面,围绕电解质膜、催化剂及双极板的研究方兴未艾。全氟型磺酸膜价格昂贵,开发非全氟的廉价质子交换膜是今后的研究方向。近年来,新型质子交换膜的的研究热点是开发能够在100℃以上使用的高温电解质膜。在催化剂方面,研制高性能抗CO中毒电极催化剂是最紧迫的任务,此外,还要寻找非贵金属氮化物或碳化物作为现有铂催化剂的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石墨板具有较好的耐腐蚀能力和较高的热导率,但成本较高,加工难度大,强度、电导率和可回收性均不如金属板。金属板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表面处理,以提高其耐腐蚀能力。复合材料双极板则结合了纯石墨板和金属板的优点,具有耐腐蚀、体积小、质量轻、强度大及工艺性良好等特点,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在电堆方面,今后的研究重点将是使电堆中的电池单元的性能接近于单电池的性能,这就需要对电堆的结构进行优化,保证电堆中每一片电池单元的整个活性面积处于一致的操作环境,并优化水、热管理,改善电流密度分布的均匀性。

参考文献

[1]李兴虎.电动汽车概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9-22.

[2]黄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电气性能试验研究[J].电源技术,2007,31(5):361-363.

第2篇

燃料电池是一种不经过燃烧而以电化学反应方式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变为电能的发电装置,可以用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煤气等作为燃料。也是煤炭洁净转化技术之一。按电解质种类可分为碱性燃料电池(AFC)、磷酸型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再生氢氧燃料电池(RFC)、直接醇类燃料电池(DMFC),还有如新型储能电池、固体聚合物型电池等。

氢和氧气是燃料电池常用的燃料气和氧化剂。此外,CO等一些气体也可作为MCFC与SOFC的燃料。从长远发展看,高温型MCFC和SOFC系统是利用煤炭资源进行高效、清洁发电的有效途径。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是燃料电池所需燃料的巨大来源。

燃料电池具有高效率、无污染、建设周期短、易维护以及成本低的诱人特点,它不仅是汽车最有前途的替代清洁能源,还能广泛用于航天飞机、潜艇、水下机器人、通讯系统、中小规模电站、家用电源,又非常适合提供移动、分散电源和接近终端用户的电力供给,还能解决电网调峰问题。随着燃料电池的商业化推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人们预测,燃料电池将成为继火电、水电、核电后的第四电方式[1],它将引发21世纪新能源与环保的绿色革命。

1,中国燃料电池技术的进展

“燃料电池技术”是我国“九五”期间的重大发展项目,目标是,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从高起点做起,加强创新;在“九五”期间,使我国燃料电池的技术发展接近国际水平。内容包括“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技术”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三大项目[2],其中,用于电动汽车的“5kW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列为开发的重点。此项任务由中国科学院及部门所属若干研究所承担。所定目标业已全部实现。

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方面,我国研究开发的这类电池已经达到可以装车的技术水平,可以与世界发达国家竞争,而且在市场份额上,可以并且有能力占有一定比例[1]。我国自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列为"九五"科技攻关计划的重点项目以后,以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为牵头单位,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电池材料与电池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相继组装了多台百瓦、1kW-2kW、5kW、10kW至30kW电池组与电池系统。5kW电池组包括内增湿部分,其重量比功率为100W/kg,体积比功率为300W/L。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自行车已研制成功,现已开发出200瓦电动自行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百瓦级移动动力源和5kW移动通讯机站动力源也已开发成功。千瓦级电池系统作为动力源,已成功地进行了应用试验。由6台5kW电池组构成的30kW电池系统已成功地用作中国首台燃料电池轻型客车动力源。装车电池最大输出功率达46千瓦。目前该车最高时速达60.6km/h,为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该电池堆整体性能相当于奔驰、福特与加拿大巴拉德公司联合开发的MK7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动车的水平[3]。我国目前正在进行大功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组的开发和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集成的研究。

在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方面,我国已经研制出α和γ型偏铝酸锂粗、细粉料,制备出大面积(大于0.2m2)的电池隔膜,预测隔膜寿命超过3万小时。在进行材料部件研究的基础上,成功组装和运行了千瓦级电池组。

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技术方面,已经制备出厚度为5-10μm的负载型致密YSZ电解质薄膜,研制出一种能用作中温SOFC连接体的Ni基不锈钢材料。负载型YSZ薄膜基中温SOFC单体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达到0.4W/cm2,负载型LSGM薄膜基中温SOFC单体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达到0.8W/cm2。这些技术创新为研制千瓦级、十千瓦级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2,国外燃料电池技术发展迅猛

燃料电池是新世纪最有前途的清洁能源,是替代传统能源的最佳选择。因此,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开发受到许多国家的政府和跨国大公司的极大重视。美国将燃料电池技术列为涉及国家安全的技术之一,《时代》周刊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列为21世纪10大高技术之首;日本政府认为燃料电池技术是21世纪能源环境领域的核心;加拿大计划将燃料电池发展成国家的支柱产业。近十年来,国外政府和企业在燃料电池方面的投资额超过100亿美元。为开发燃料电池,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一家近年来每年就投入10亿美元,丰田公司的年投资额超过50亿日元[4]。

欧、美发达国家和日本等国政府和企业界都将大型燃料电池的开发作为重点研究项目,并且已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PEMFC技术已发展到实用阶段,使得燃料电池即将取代传统发电机及内燃机而广泛应用于发电及汽车上。2MW、4.5MW、11MW成套燃料电池发电设备已进入商业化生产,用于国防、航天、汽车、医院、工厂、居民区等方面;各等级的燃料电池发电厂相继在一些发达国家建成,其中,国际燃料电池产业巨头加拿大巴拉德公司筹资3.2亿美元,建成的燃料电池厂已于2001年2月正式投产。美国和欧洲将成批生产低成本的家用供电-供暖燃料电池作为最近的开发计划。目前,在北美、日本和欧洲,燃料电池发电正快速进入工业化规模应用的阶段。

目前,车用氢燃料电池已成为世界各大汽车公司技术开发的重中之重。迄今为止,世界6大汽车公司在开发氢燃料电池车上的开发费用已超过100亿美元,并以每年10亿美元的速度递增[5]。1997年至2001年,各大公司研制出的车用燃料电池就达41种。

3,我国开发燃料电池技术相对乏力

我国研究燃料电池有过起落。在20世纪60年代曾开展过多种燃料电池的实验室研究,70年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用于空间技术的燃料电池研究,其后研究工作长期停顿。最近几年,我国才开始重新重视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开发,并取得很大进展。特别在PEMFC方面,达到或接近了世界水平。但是,在总体上,我国燃料电池的研究开发刚刚起步,仍处于科研阶段,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燃料电池研究水平还较低,我国对燃料电池的组织开发力度还远远不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开发以煤作为一次能源的高温型MCFC和SOFC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在MCFC、SOFC研究方面与国外的差距很大,要实现实用化、商业化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燃料电池发电站的应用实例。这和我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尽管国家也将燃料电池技术列为"九五"攻关项目,国家和企业投入的资金却极为有限,年度经费仅为千万元量级人民币,与发达国家数亿美元的投入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承担研究任务的也只是中科院等少数科研院所,且研究力量分散,缺少企业的介入,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尤其是难以将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实际应用试验,以形成产业化趋势。从表1所列国外燃料电池的研究和开况看,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大多是以公司企业为主在从事燃料电池的研究开发和制造生产,而且规模很大,例如,仅加拿大的Ballard一家公司的资产就达10亿美元。

4,大力发展燃料电池技术势在必行

从世界燃料电池迅猛发展的势头看,本世纪头十年将是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商品化、产业化的重要阶段,其技术实用性、生产成本等都将取得重大突破。预计燃料电池系统将在洁净煤燃料电池电站、电动汽车、移动电源、不间断电源、潜艇及空间电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潜在市场十分巨大。可以预料,分散电源供电系统——燃料电池发电厂必将在21世纪内取代以“大机组、大电网、高电压”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电力系统,成为电力行业的主力军。而燃料电池的普遍推广应用,必将在能源及相关领域引发一场深刻的革命,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带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能源领域的这场革命是我国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不得不正视的课题,我们对此必须有充分认识并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这场革命所带给我们的机遇,毫不迟疑地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推动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使之早日实用化产业化,为我国的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国家计委在1997年提出的中国洁净煤技术到2010年的发展纲要中,已把燃料电池列为煤炭工业洁净煤的14项技术重点发展目标之一[6]。在“十五”科技发展规划中,燃料电池技术被列为重点实施的重大项目[7]。

第3篇

PAFC技术开发的现状与动向:

日本自实施月光计划以来,作为国家级项目,正在实施5000千瓦级加压型和1000千瓦级常压型电厂实证运行。目前,磷酸型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为30%~40%,如果将热利用考虑进去,综合效率可高达60%~80%。

除日本外,目前世界约有60台PAFC发电设备在运转,总输出功率约为4.1万千瓦。按国别和地区划分日本为2.9万千瓦,美国8000千瓦,欧洲3000千瓦,亚洲900千瓦。运转中的发电设备除3台(日本2台,意大利1台)为加压型外,其他均为常压型。磷酸型燃料电池的制造厂家目前主要为日本和美国,设备主要销往欧、亚。

美国已完成基础研究,200千瓦级电厂用电池近期有望商品化,但大容量电厂用电池处于停滞状态。德国已引进美国200千瓦级电厂用电池进行试验运行。另外,瑞典、意大利、瑞士等国也引进日、美的电池进行试运行。

2.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MCFC)

日本对MCFC发电系统的技术开发始于1981年度的月光计划,该计划围绕开发1千瓦级发电机组这个目标展开了对MCFC燃料、电极等的开发。该开发研究进展顺利,从1984年开始,进而对10千瓦级发电机组进行研究开发。1986年,日立、东芝、富士电机、三菱电机、IHI分别对5台10千瓦级机组进行发电试验,其结果是输出功率为10千瓦,初期性能为电池电压0.75伏,电流密度150毫安/平方厘米。

1987年起,日本在对1000千瓦级实验电场(外部改质型)进行主要开发的同时,对100千瓦级发电机组以及1000千瓦级机组的设备的开发研究也取得了进展。1993年度,日立、IHI的2台100千瓦级外部改质型机组和三菱电机的1台30千瓦级内部改质型机组开始试验发电运行。其试验结果以及1994年度进行的5-25千瓦级机组的试验结果表明,电池电压0.8伏,电流密度达15毫安/平方厘米,单位时间内的劣化率小于1%。

在此基础上,1994年度起开始着手开发1000千瓦级试验工厂。1995年10月在中部电力(株)川越发电所开始建厂,确立了1000千瓦级实用化发电系统试验工厂的基本系统,对现有的事业用燃料电池电厂的运行进行评价,计划1999年开始试验运行,其目标为:燃料利用率为80%,千小时电池的劣化率小于1%,初期性能为:电池电压大于0.8伏,电流密度1500毫安/平方厘米,计划试验运行5000小时。

为使电池实用化,在上述研究开发的基础上,还进行了机组长寿命化研究,计划连续实验运行4万小时,每千小时单位劣化率小于0.25%。除此之外,还在开发200千瓦级内部改质型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美国能源部和美国电力研究所,正在积极开发MCFC。美国ERC公司开发的2兆瓦级内部改质型机组发电系统于1996年5月在圣克拉拉开始试验运行。MC-power公司开发的250千瓦级外部改质型机组发电系统,1997年2月起在圣迭戈开始试运行。

在欧洲,MCFC作为共同项目正在研究开发,取得了一些进展,其主要项目如下:

①高级DIC-MCFC发展计划(1996-1998年)。荷兰、英、法、瑞典等国参加研究,欧洲在市场分析、系统开发以及内部改质型机组的开发等方面取得进展。

②ARGE项目(1990年起计划10年内完成)。德、丹麦参加,并在内部改质型发电系统的开发上取得进展。

③MOLCARE。由意、西班牙参加,并在外部改质型发电系统开发上取得进展。

韩国从1993年起开始开发MCFC,1997年以开发100千瓦外部改质型发电系统为目标,开始了第二阶段研究开发工作。

3.固体电解质型燃料电池(SOFC)

作为SOFC开发的基础科学离子学,其开发历史很长,日、美、德等国已有30多年的开发史。日本工业技术院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从1974年起就开始研究SOFC,1984年进行了500瓦发电试验(最大输出功率为1.2千瓦)。美国西屋公司从1960年起开始开发SOFC,1987年该公司与日本东京煤气、大阪煤气共同开发出3千瓦热自立型电池模块,在国内外掀起了开发SOFC的。

日本新阳光计划中,以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为首,从1989年起开始开发基础制造技术,对数百千瓦级发电机组进行测试。1992年起,富士电机综合研究所和三洋电机在共同研究开发数千瓦级平板型模块基础上,还组织了7个研究机构积极开发高性能、长寿命的SOFC材料及其基础技术。

除此之外,三菱重工神户造船所与中部电力合作,共同开发平板型SOFC,1996年创造了5千瓦级模块成功运行的先例。同时,在圆筒横缟型电池领域中,1995年三菱重工长崎造船所在电源开发共同研究中,采用圆筒横缟型电池,开发出10千瓦级模块,成功地进行了500小时试运行,之后又于1996年开发了2.5千瓦模块,并试运行1000小时。TOTO与九州电力共同开发全湿式圆筒纵缟型电池,1996年起,开始开发1千瓦级模块。同时,在日本以大学与国立研究所为首的许多研究机构在积极开发SOFC。

美国西屋公司在能源部的支持下,开始开发圆筒纵缟型电池。东京煤气和大阪煤气对25千瓦级发电及余热供暖系统进行的共同测试表明,截至1997年3月,已成功运行了约1.3万小时,其间已经过11次启动与停机,千小时单位电池的劣化率小于0.1%,可见其技术已非常成熟。西屋公司除计划在1998年与荷兰、丹麦共同进行100千瓦级模块运行外,为降低制造成本,还在研究开发湿式电池制造技术。美国Allied-signal、SOFCo、Z-tek等公司在开发平板型SOFC上取得进展,目前正对1千瓦级模块进行试运行。

在欧洲,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开发采用合金系列分离器的平板型SOFC,1995年开发出10千瓦(利用氧化剂中的氧,若在空气中则为5千瓦)模块,1996年开发出7.2千瓦模块(利用氧化剂中的空气)。

奔驰汽车制造公司在开发陶瓷系列分离器式平板型SOFC上取得进展,1996年对2.2千瓦模块试运行6000小时。瑞士的萨尔泽尔公司在积极开发家庭用SOFC,目前已开发出1千瓦级模块。今后,德国还计划在特蒙德市进行7千瓦级发电及余热供暖系统现场测试。

在此基础研究上,以英、法、荷等国的大学和国立研究所为中心的研究机构,正在积极研究开发低温型(小于800℃)SOFC材料。

4.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PEFC)

日本开发固体高分子膜的单位有旭化成、旭哨子、Japangore-tex等,开发改质器以及电极催化媒体的机构有田中贵金属、大阪煤气等。在开发汽车燃料电池方面,丰田制造出甲醇改质型燃料电池汽车(1997年),同时三菱电机、马自达也在着手开发汽车燃料电池。

在供电及余热供暖系统方面,PEFC排热温度较低,为70℃左右,在热利用上有所限制,与其他类型燃料电池相比,目前只开发小型系统。东芝(30千瓦)、三洋电机(数千瓦)、三菱重工和东京煤气(5千瓦)、富士电机和关西电力(5千瓦)等公司在开发以天然气和甲醇为燃料的电池系统,同时,三洋电机在开发1千瓦级氢燃料便携式商品化电源,三菱重工在开发特殊用途(无人潜水艇用)燃料电池。

PEFC主要作为汽车动力电源在开发。但在汽车上燃料的搭载方式各种各样,有高压氢、液化氢和甲醇等。这些燃料各具长短,目前还未能确定最适方式。

德国奔驰与加拿大BPS在进行共同开发,它们开发的搭载氢燃料、小底盘汽车在试运行。除此之外它们还共同开发甲醇燃料电池汽车。若在降低成本、提高运行性能等方面再取得一些进展,电池汽车就有望走向市场。

美国克莱斯勒、通用、福特三公司协力合作,计划到2000年开发出输出50千瓦、输出密度1千瓦/公斤的燃料电池。另外,BMW、Rover和西门子三家公司也在开展共同开发。

第4篇

关键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电极;催化剂

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结构及原理

按照电解质的不同可将燃料电池分为磷酸燃料电池、碱性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等五类。PEMFC单电池由质子交换膜、气体扩散电极、双极板等构成,图1是其结构与工作原理示意图。

PEMFC的基本工作过程如下:

(1)氢气通过双极板上的导气通道到达电池的阳极,氢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解离形成氢离子和电子;

(2)氢离子以水合质子H+(xH2O)的形式通过电解质膜到达阴极,电子在阳极侧积累;

(3)氧气通过双极板到达阴极后,氧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变成氧离子,阴、阳极间形成一个电势差;

(4)阳极和阴极通过外电路连接起来,在阳极积聚的电子就会通过外电路到达阴极,形成电流,对负载做功。同时,在阴极侧反应生成水;

(5)只要持续不断地提供反应气体,PEMFC就可以连续工作,对外提供电能。

2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特点

(1)高效率。PEMFC以电化学方式进行能量转换,不存在燃烧过程,不受卡诺循环限制,其理论热效率可达85-90%,目前的实际效率大约是内燃机的两倍。传统动力源为了提高效率必须将负荷限制在很小范围内,而PEMFC几乎在全部负荷范围内均有很高效率。

(2)模块化。PEMFC在结构上具有模块化的特点,可根据不同动力需求组合安装,采用“搭积木”式的设计方法简化了不同规模电堆的设计制造过程。

(3)高可靠性。由于PEMFC电堆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结构简单,易于维护。一旦某个单电池发生故障,可自动采取适当屏蔽措施,只会使系统输出功率略有下降,而不会导致整个动力系统的瘫痪。

(4)燃料多样性。PEMFC动力系统既可以纯氢为燃料,也可以重整气为燃料。氢气的来源可以是电解水的产物,也可以是对汽油、柴油、二甲醚等化石类燃料重整的产物。氢气的存储方式可以是高压气罐、液氢、金属氢化物等。

(5)环境友好。当采用纯氢为燃料时,PEMFC的唯一产物是水,可以做到零排放。以重整气为燃料时,相对于内燃机而言,排放也极大降低。此外,PEMFC噪声水平也很低,各结构部件均可回收利用。3研究现状

3.1关键部件

电解质膜、双极板、催化剂及气体扩散电极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四大关键部件。

电解质膜是PEMFC的核心部件,它直接影响燃料电池的性能与寿命。1962年美国杜邦公司研制成功全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1966年开始用于燃料电池,其商业型号为Nafion,至今仍广泛使用。但由于Nafion膜成本较高,各国科学家正在研究部分氟化或非氟质子交换膜。

双极板在PEMFC中起着支撑、集流、分割氧化剂与还原剂并引导气体在电池内电极表面流动的作用,目前广泛采用的是以石墨为材料,在其上加工出引导气体流动的流场,基本流场形式有蛇形、平行、交指及网格状等。

铂基催化剂是目前性能最好的电极催化剂,为提高利用率,铂以纳米级颗粒形式高分散地担载到导电、抗腐蚀的担体上,目前广泛采用的担体为乙炔炭黑,比表面积约为250m2/g,平均粒径为30nm。

PEMFC的气体扩散电极由两层构成,一层为起支撑作用的扩散层,另一层为电化学反应进行的场所催化层。扩散层一般选用炭材如石墨化炭纸或炭布制备,应具备高孔隙率和适宜的孔分布,不产生腐蚀或降解。根据制备工艺和厚度不同,催化层分为厚层憎水、薄层亲水及超薄三种类型。

3.2测控系统

PEMFC的工作性能受多种因素(温度、压力等)的影响,为确保PEMFC正常运行,提高其可靠性和有效性,就必须监测各个影响因素。即运用有效的措施来连续监测PEMFC运行的关键或重要状态,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处理,以便做到故障预测和及时诊断,为PEMFC管理系统提供依据。目前,进行PEMFC测试系统相关方面研究的公司和机构众多,但仍没有制定出有关PEMFC测试的国际标准和相应的标准测试设备,不过已有实用的测试系统投入使用。加拿大Hydrogenics公司的燃料电池测试站(FCATS)、美国Arbin公司的集成燃料电池测试系统(FCTS)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4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应用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目前各种燃料电池中实用程度较高的一类。其优越性不仅限于能量转换效率高、工作温度低,还体现在其可在较大的电流密度下工作,适宜于较频繁启动的场合。因此世界各大汽车生产厂商一致看好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前景,PEMFC已成为现今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的主要发展方向。目前,通用、丰田等世界上知名的汽车公司,都在积极开发以PEMFC系统为动力源的PEMFC电动车,曾先后推出各种类型的样车,并进行PEMFC电动车队的示范运行。PEMFC电动车以其优异的性能和环境污染很少等突出特点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甚至被认为将是21世纪内燃机汽车最为有力的竞争者。

此外,在航空航天特别是无人飞行器领域,以及家庭电源、分散电站、移动电子设备电源、水下机器人及潜艇不依赖空气推进电源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前景。

5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发展趋势

在关键部件方面,围绕电解质膜、催化剂及双极板的研究方兴未艾。全氟型磺酸膜价格昂贵,开发非全氟的廉价质子交换膜是今后的研究方向。近年来,新型质子交换膜的的研究热点是开发能够在100℃以上使用的高温电解质膜。在催化剂方面,研制高性能抗CO中毒电极催化剂是最紧迫的任务,此外,还要寻找非贵金属氮化物或碳化物作为现有铂催化剂的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石墨板具有较好的耐腐蚀能力和较高的热导率,但成本较高,加工难度大,强度、电导率和可回收性均不如金属板。金属板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表面处理,以提高其耐腐蚀能力。复合材料双极板则结合了纯石墨板和金属板的优点,具有耐腐蚀、体积小、质量轻、强度大及工艺性良好等特点,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在电堆方面,今后的研究重点将是使电堆中的电池单元的性能接近于单电池的性能,这就需要对电堆的结构进行优化,保证电堆中每一片电池单元的整个活性面积处于一致的操作环境,并优化水、热管理,改善电流密度分布的均匀性。

参考文献

第5篇

燃料电池是一种不经过燃烧而以电化学反应方式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变为电能的发电装置,可以用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煤气等作为燃料。也是煤炭洁净转化技术之一。按电解质种类可分为碱性燃料电池(AFC)、磷酸型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再生氢氧燃料电池(RFC)、直接醇类燃料电池(DMFC),还有如新型储能电池、固体聚合物型电池等。

氢和氧气是燃料电池常用的燃料气和氧化剂。此外,CO等一些气体也可作为MCFC与SOFC的燃料。从长远发展看,高温型MCFC和SOFC系统是利用煤炭资源进行高效、清洁发电的有效途径。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是燃料电池所需燃料的巨大来源。

燃料电池具有高效率、无污染、建设周期短、易维护以及成本低的诱人特点,它不仅是汽车最有前途的替代清洁能源,还能广泛用于航天飞机、潜艇、水下机器人、通讯系统、中小规模电站、家用电源,又非常适合提供移动、分散电源和接近终端用户的电力供给,还能解决电网调峰问题。随着燃料电池的商业化推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人们预测,燃料电池将成为继火电、水电、核电后的第四电方式[1],它将引发21世纪新能源与环保的绿色革命。

1,中国燃料电池技术的进展

“燃料电池技术”是我国“九五”期间的重大发展项目,目标是,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从高起点做起,加强创新;在“九五”期间,使我国燃料电池的技术发展接近国际水平。内容包括“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技术”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三大项目[2],其中,用于电动汽车的“5kW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列为开发的重点。此项任务由中国科学院及部门所属若干研究所承担。所定目标业已全部实现。

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方面,我国研究开发的这类电池已经达到可以装车的技术水平,可以与世界发达国家竞争,而且在市场份额上,可以并且有能力占有一定比例[1]。我国自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列为"九五"科技攻关计划的重点项目以后,以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为牵头单位,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电池材料与电池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相继组装了多台百瓦、1kW-2kW、5kW、10kW至30kW电池组与电池系统。5kW电池组包括内增湿部分,其重量比功率为100W/kg,体积比功率为300W/L。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自行车已研制成功,现已开发出200瓦电动自行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百瓦级移动动力源和5kW移动通讯机站动力源也已开发成功。千瓦级电池系统作为动力源,已成功地进行了应用试验。由6台5kW电池组构成的30kW电池系统已成功地用作中国首台燃料电池轻型客车动力源。装车电池最大输出功率达46千瓦。目前该车最高时速达60.6km/h,为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该电池堆整体性能相当于奔驰、福特与加拿大巴拉德公司联合开发的MK7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动车的水平[3]。我国目前正在进行大功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组的开发和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集成的研究。

在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方面,我国已经研制出α和γ型偏铝酸锂粗、细粉料,制备出大面积(大于0.2m2)的电池隔膜,预测隔膜寿命超过3万小时。在进行材料部件研究的基础上,成功组装和运行了千瓦级电池组。

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技术方面,已经制备出厚度为5-10μm的负载型致密YSZ电解质薄膜,研制出一种能用作中温SOFC连接体的Ni基不锈钢材料。负载型YSZ薄膜基中温SOFC单体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达到0.4W/cm2,负载型LSGM薄膜基中温SOFC单体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达到0.8W/cm2。这些技术创新为研制千瓦级、十千瓦级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2,国外燃料电池技术发展迅猛

燃料电池是新世纪最有前途的清洁能源,是替代传统能源的最佳选择。因此,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开发受到许多国家的政府和跨国大公司的极大重视。美国将燃料电池技术列为涉及国家安全的技术之一,《时代》周刊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列为21世纪10大高技术之首;日本政府认为燃料电池技术是21世纪能源环境领域的核心;加拿大计划将燃料电池发展成国家的支柱产业。近十年来,国外政府和企业在燃料电池方面的投资额超过100亿美元。为开发燃料电池,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一家近年来每年就投入10亿美元,丰田公司的年投资额超过50亿日元[4]。

欧、美发达国家和日本等国政府和企业界都将大型燃料电池的开发作为重点研究项目,并且已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PEMFC技术已发展到实用阶段,使得燃料电池即将取代传统发电机及内燃机而广泛应用于发电及汽车上。2MW、4.5MW、11MW成套燃料电池发电设备已进入商业化生产,用于国防、航天、汽车、医院、工厂、居民区等方面;各等级的燃料电池发电厂相继在一些发达国家建成,其中,国际燃料电池产业巨头加拿大巴拉德公司筹资3.2亿美元,建成的燃料电池厂已于2001年2月正式投产。美国和欧洲将成批生产低成本的家用供电-供暖燃料电池作为最近的开发计划。目前,在北美、日本和欧洲,燃料电池发电正快速进入工业化规模应用的阶段。

目前,车用氢燃料电池已成为世界各大汽车公司技术开发的重中之重。迄今为止,世界6大汽车公司在开发氢燃料电池车上的开发费用已超过100亿美元,并以每年10亿美元的速度递增[5]。1997年至2001年,各大公司研制出的车用燃料电池就达41种。

3,我国开发燃料电池技术相对乏力

我国研究燃料电池有过起落。在20世纪60年代曾开展过多种燃料电池的实验室研究,70年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用于空间技术的燃料电池研究,其后研究工作长期停顿。最近几年,我国才开始重新重视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开发,并取得很大进展。特别在PEMFC方面,达到或接近了世界水平。但是,在总体上,我国燃料电池的研究开发刚刚起步,仍处于科研阶段,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燃料电池研究水平还较低,我国对燃料电池的组织开发力度还远远不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开发以煤作为一次能源的高温型MCFC和SOFC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在MCFC、SOFC研究方面与国外的差距很大,要实现实用化、商业化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燃料电池发电站的应用实例。这和我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尽管国家也将燃料电池技术列为"九五"攻关项目,国家和企业投入的资金却极为有限,年度经费仅为千万元量级人民币,与发达国家数亿美元的投入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承担研究任务的也只是中科院等少数科研院所,且研究力量分散,缺少企业的介入,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尤其是难以将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实际应用试验,以形成产业化趋势。从表1所列国外燃料电池的研究和开况看,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大多是以公司企业为主在从事燃料电池的研究开发和制造生产,而且规模很大,例如,仅加拿大的Ballard一家公司的资产就达10亿美元。

4,大力发展燃料电池技术势在必行

从世界燃料电池迅猛发展的势头看,本世纪头十年将是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商品化、产业化的重要阶段,其技术实用性、生产成本等都将取得重大突破。预计燃料电池系统将在洁净煤燃料电池电站、电动汽车、移动电源、不间断电源、潜艇及空间电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潜在市场十分巨大。可以预料,分散电源供电系统——燃料电池发电厂必将在21世纪内取代以“大机组、大电网、高电压”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电力系统,成为电力行业的主力军。而燃料电池的普遍推广应用,必将在能源及相关领域引发一场深刻的革命,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带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能源领域的这场革命是我国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不得不正视的课题,我们对此必须有充分认识并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这场革命所带给我们的机遇,毫不迟疑地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推动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使之早日实用化产业化,为我国的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国家计委在1997年提出的中国洁净煤技术到2010年的发展纲要中,已把燃料电池列为煤炭工业洁净煤的14项技术重点发展目标之一[6]。在“十五”科技发展规划中,燃料电池技术被列为重点实施的重大项目[7]。

第6篇

关键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电极;催化剂

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结构及原理

按照电解质的不同可将燃料电池分为磷酸燃料电池、碱性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等五类。PEMFC单电池由质子交换膜、气体扩散电极、双极板等构成,图1是其结构与工作原理示意图。

PEMFC的基本工作过程如下:

(1)氢气通过双极板上的导气通道到达电池的阳极,氢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解离形成氢离子和电子;

(2)氢离子以水合质子H+(xH2O)的形式通过电解质膜到达阴极,电子在阳极侧积累;

(3)氧气通过双极板到达阴极后,氧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变成氧离子,阴、阳极间形成一个电势差;

(4)阳极和阴极通过外电路连接起来,在阳极积聚的电子就会通过外电路到达阴极,形成电流,对负载做功。同时,在阴极侧反应生成水;

(5)只要持续不断地提供反应气体,PEMFC就可以连续工作,对外提供电能。

2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特点

(1)高效率。PEMFC以电化学方式进行能量转换,不存在燃烧过程,不受卡诺循环限制,其理论热效率可达85-90%,目前的实际效率大约是内燃机的两倍。传统动力源为了提高效率必须将负荷限制在很小范围内,而PEMFC几乎在全部负荷范围内均有很高效率。

(2)模块化。PEMFC在结构上具有模块化的特点,可根据不同动力需求组合安装,采用“搭积木”式的设计方法简化了不同规模电堆的设计制造过程。

(3)高可靠性。由于PEMFC电堆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结构简单,易于维护。一旦某个单电池发生故障,可自动采取适当屏蔽措施,只会使系统输出功率略有下降,而不会导致整个动力系统的瘫痪。

(4)燃料多样性。PEMFC动力系统既可以纯氢为燃料,也可以重整气为燃料。氢气的来源可以是电解水的产物,也可以是对汽油、柴油、二甲醚等化石类燃料重整的产物。氢气的存储方式可以是高压气罐、液氢、金属氢化物等。

(5)环境友好。当采用纯氢为燃料时,PEMFC的唯一产物是水,可以做到零排放。以重整气为燃料时,相对于内燃机而言,排放也极大降低。此外,PEMFC噪声水平也很低,各结构部件均可回收利用。3研究现状

3.1关键部件

电解质膜、双极板、催化剂及气体扩散电极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四大关键部件。

电解质膜是PEMFC的核心部件,它直接影响燃料电池的性能与寿命。1962年美国杜邦公司研制成功全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1966年开始用于燃料电池,其商业型号为Nafion,至今仍广泛使用。但由于Nafion膜成本较高,各国科学家正在研究部分氟化或非氟质子交换膜。

双极板在PEMFC中起着支撑、集流、分割氧化剂与还原剂并引导气体在电池内电极表面流动的作用,目前广泛采用的是以石墨为材料,在其上加工出引导气体流动的流场,基本流场形式有蛇形、平行、交指及网格状等。

铂基催化剂是目前性能最好的电极催化剂,为提高利用率,铂以纳米级颗粒形式高分散地担载到导电、抗腐蚀的担体上,目前广泛采用的担体为乙炔炭黑,比表面积约为250m2/g,平均粒径为30nm。

PEMFC的气体扩散电极由两层构成,一层为起支撑作用的扩散层,另一层为电化学反应进行的场所催化层。扩散层一般选用炭材如石墨化炭纸或炭布制备,应具备高孔隙率和适宜的孔分布,不产生腐蚀或降解。根据制备工艺和厚度不同,催化层分为厚层憎水、薄层亲水及超薄三种类型。

3.2测控系统

PEMFC的工作性能受多种因素(温度、压力等)的影响,为确保PEMFC正常运行,提高其可靠性和有效性,就必须监测各个影响因素。即运用有效的措施来连续监测PEMFC运行的关键或重要状态,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处理,以便做到故障预测和及时诊断,为PEMFC管理系统提供依据。目前,进行PEMFC测试系统相关方面研究的公司和机构众多,但仍没有制定出有关PEMFC测试的国际标准和相应的标准测试设备,不过已有实用的测试系统投入使用。加拿大Hydrogenics公司的燃料电池测试站(FCATS)、美国Arbin公司的集成燃料电池测试系统(FCTS)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4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应用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目前各种燃料电池中实用程度较高的一类。其优越性不仅限于能量转换效率高、工作温度低,还体现在其可在较大的电流密度下工作,适宜于较频繁启动的场合。因此世界各大汽车生产厂商一致看好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前景,PEMFC已成为现今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的主要发展方向。目前,通用、丰田等世界上知名的汽车公司,都在积极开发以PEMFC系统为动力源的PEMFC电动车,曾先后推出各种类型的样车,并进行PEMFC电动车队的示范运行。PEMFC电动车以其优异的性能和环境污染很少等突出特点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甚至被认为将是21世纪内燃机汽车最为有力的竞争者。

此外,在航空航天特别是无人飞行器领域,以及家庭电源、分散电站、移动电子设备电源、水下机器人及潜艇不依赖空气推进电源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前景。

5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发展趋势

在关键部件方面,围绕电解质膜、催化剂及双极板的研究方兴未艾。全氟型磺酸膜价格昂贵,开发非全氟的廉价质子交换膜是今后的研究方向。近年来,新型质子交换膜的的研究热点是开发能够在100℃以上使用的高温电解质膜。在催化剂方面,研制高性能抗CO中毒电极催化剂是最紧迫的任务,此外,还要寻找非贵金属氮化物或碳化物作为现有铂催化剂的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石墨板具有较好的耐腐蚀能力和较高的热导率,但成本较高,加工难度大,强度、电导率和可回收性均不如金属板。金属板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表面处理,以提高其耐腐蚀能力。复合材料双极板则结合了纯石墨板和金属板的优点,具有耐腐蚀、体积小、质量轻、强度大及工艺性良好等特点,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在电堆方面,今后的研究重点将是使电堆中的电池单元的性能接近于单电池的性能,这就需要对电堆的结构进行优化,保证电堆中每一片电池单元的整个活性面积处于一致的操作环境,并优化水、热管理,改善电流密度分布的均匀性。

参考文献

第7篇

PAFC技术开发的现状与动向:

日本自实施月光计划以来,作为国家级项目,正在实施5000千瓦级加压型和1000千瓦级常压型电厂实证运行。目前,磷酸型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为30%~40%,如果将热利用考虑进去,综合效率可高达60%~80%。

除日本外,目前世界约有60台PAFC发电设备在运转,总输出功率约为4.1万千瓦。按国别和地区划分日本为2.9万千瓦,美国8000千瓦,欧洲3000千瓦,亚洲900千瓦。运转中的发电设备除3台(日本2台,意大利1台)为加压型外,其他均为常压型。磷酸型燃料电池的制造厂家目前主要为日本和美国,设备主要销往欧、亚。

美国已完成基础研究,200千瓦级电厂用电池近期有望商品化,但大容量电厂用电池处于停滞状态。德国已引进美国200千瓦级电厂用电池进行试验运行。另外,瑞典、意大利、瑞士等国也引进日、美的电池进行试运行。

2.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MCFC)

日本对MCFC发电系统的技术开发始于1981年度的月光计划,该计划围绕开发1千瓦级发电机组这个目标展开了对MCFC燃料、电极等的开发。该开发研究进展顺利,从1984年开始,进而对10千瓦级发电机组进行研究开发。1986年,日立、东芝、富士电机、三菱电机、IHI分别对5台10千瓦级机组进行发电试验,其结果是输出功率为10千瓦,初期性能为电池电压0.75伏,电流密度150毫安/平方厘米。

1987年起,日本在对1000千瓦级实验电场(外部改质型)进行主要开发的同时,对100千瓦级发电机组以及1000千瓦级机组的设备的开发研究也取得了进展。1993年度,日立、IHI的2台100千瓦级外部改质型机组和三菱电机的1台30千瓦级内部改质型机组开始试验发电运行。其试验结果以及1994年度进行的5-25千瓦级机组的试验结果表明,电池电压0.8伏,电流密度达15毫安/平方厘米,单位时间内的劣化率小于1%。

在此基础上,1994年度起开始着手开发1000千瓦级试验工厂。1995年10月在中部电力(株)川越发电所开始建厂,确立了1000千瓦级实用化发电系统试验工厂的基本系统,对现有的事业用燃料电池电厂的运行进行评价,计划1999年开始试验运行,其目标为:燃料利用率为80%,千小时电池的劣化率小于1%,初期性能为:电池电压大于0.8伏,电流密度1500毫安/平方厘米,计划试验运行5000小时。

为使电池实用化,在上述研究开发的基础上,还进行了机组长寿命化研究,计划连续实验运行4万小时,每千小时单位劣化率小于0.25%。除此之外,还在开发200千瓦级内部改质型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美国能源部和美国电力研究所,正在积极开发MCFC。美国ERC公司开发的2兆瓦级内部改质型机组发电系统于1996年5月在圣克拉拉开始试验运行。MC-power公司开发的250千瓦级外部改质型机组发电系统,1997年2月起在圣迭戈开始试运行。

在欧洲,MCFC作为共同项目正在研究开发,取得了一些进展,其主要项目如下:

①高级DIC-MCFC发展计划(1996-1998年)。荷兰、英、法、瑞典等国参加研究,欧洲在市场分析、系统开发以及内部改质型机组的开发等方面取得进展。

②ARGE项目(1990年起计划10年内完成)。德、丹麦参加,并在内部改质型发电系统的开发上取得进展。

③MOLCARE。由意、西班牙参加,并在外部改质型发电系统开发上取得进展。

韩国从1993年起开始开发MCFC,1997年以开发100千瓦外部改质型发电系统为目标,开始了第二阶段研究开发工作。

3.固体电解质型燃料电池(SOFC)

作为SOFC开发的基础科学离子学,其开发历史很长,日、美、德等国已有30多年的开发史。日本工业技术院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从1974年起就开始研究SOFC,1984年进行了500瓦发电试验(最大输出功率为1.2千瓦)。美国西屋公司从1960年起开始开发SOFC,1987年该公司与日本东京煤气、大阪煤气共同开发出3千瓦热自立型电池模块,在国内外掀起了开发SOFC的。

日本新阳光计划中,以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为首,从1989年起开始开发基础制造技术,对数百千瓦级发电机组进行测试。1992年起,富士电机综合研究所和三洋电机在共同研究开发数千瓦级平板型模块基础上,还组织了7个研究机构积极开发高性能、长寿命的SOFC材料及其基础技术。

除此之外,三菱重工神户造船所与中部电力合作,共同开发平板型SOFC,1996年创造了5千瓦级模块成功运行的先例。同时,在圆筒横缟型电池领域中,1995年三菱重工长崎造船所在电源开发共同研究中,采用圆筒横缟型电池,开发出10千瓦级模块,成功地进行了500小时试运行,之后又于1996年开发了2.5千瓦模块,并试运行1000小时。TOTO与九州电力共同开发全湿式圆筒纵缟型电池,1996年起,开始开发1千瓦级模块。同时,在日本以大学与国立研究所为首的许多研究机构在积极开发SOFC。

美国西屋公司在能源部的支持下,开始开发圆筒纵缟型电池。东京煤气和大阪煤气对25千瓦级发电及余热供暖系统进行的共同测试表明,截至1997年3月,已成功运行了约1.3万小时,其间已经过11次启动与停机,千小时单位电池的劣化率小于0.1%,可见其技术已非常成熟。西屋公司除计划在1998年与荷兰、丹麦共同进行100千瓦级模块运行外,为降低制造成本,还在研究开发湿式电池制造技术。美国Allied-signal、SOFCo、Z-tek等公司在开发平板型SOFC上取得进展,目前正对1千瓦级模块进行试运行。

在欧洲,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开发采用合金系列分离器的平板型SOFC,1995年开发出10千瓦(利用氧化剂中的氧,若在空气中则为5千瓦)模块,1996年开发出7.2千瓦模块(利用氧化剂中的空气)。

奔驰汽车制造公司在开发陶瓷系列分离器式平板型SOFC上取得进展,1996年对2.2千瓦模块试运行6000小时。瑞士的萨尔泽尔公司在积极开发家庭用SOFC,目前已开发出1千瓦级模块。今后,德国还计划在特蒙德市进行7千瓦级发电及余热供暖系统现场测试。

在此基础研究上,以英、法、荷等国的大学和国立研究所为中心的研究机构,正在积极研究开发低温型(小于800℃)SOFC材料。

4.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PEFC)

日本开发固体高分子膜的单位有旭化成、旭哨子、Japangore-tex等,开发改质器以及电极催化媒体的机构有田中贵金属、大阪煤气等。在开发汽车燃料电池方面,丰田制造出甲醇改质型燃料电池汽车(1997年),同时三菱电机、马自达也在着手开发汽车燃料电池。

在供电及余热供暖系统方面,PEFC排热温度较低,为70℃左右,在热利用上有所限制,与其他类型燃料电池相比,目前只开发小型系统。东芝(30千瓦)、三洋电机(数千瓦)、三菱重工和东京煤气(5千瓦)、富士电机和关西电力(5千瓦)等公司在开发以天然气和甲醇为燃料的电池系统,同时,三洋电机在开发1千瓦级氢燃料便携式商品化电源,三菱重工在开发特殊用途(无人潜水艇用)燃料电池。

PEFC主要作为汽车动力电源在开发。但在汽车上燃料的搭载方式各种各样,有高压氢、液化氢和甲醇等。这些燃料各具长短,目前还未能确定最适方式。

德国奔驰与加拿大BPS在进行共同开发,它们开发的搭载氢燃料、小底盘汽车在试运行。除此之外它们还共同开发甲醇燃料电池汽车。若在降低成本、提高运行性能等方面再取得一些进展,电池汽车就有望走向市场。

美国克莱斯勒、通用、福特三公司协力合作,计划到2000年开发出输出50千瓦、输出密度1千瓦/公斤的燃料电池。另外,BMW、Rover和西门子三家公司也在开展共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