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19:12
序论:在您撰写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3.把握看问题、认识事物的正确方法。
重点难点:
1、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持的不同的观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2、理解为什么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持的不同的观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师:小朋友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先考考你们,还记得这些词语吗?(课件1出示词语)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坐井观天 回答 口渴 喝水 说大话弄错 无边无际 大得很哪 抬头
二、激趣导入
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想听吗?从前啊,有一口古老的井,井底生活着一只青蛙。它每天坐在井底,从来没有出去过,就这样平静地生活了很久。终于有一天,飞来了一只小鸟,落在井沿上,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
请同学迅速把书翻到58面,大声读读这个故事。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读通每句话。
2、想一想: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青蛙和小鸟)它们在争论什么?(天有多大)
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有多大?(无边无际,大得很。)
四、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底)
板画,井,把青蛙移到井里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呢?(从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将小鸟移到井沿。
指图理解:井沿:就是井边。
过渡:它们俩碰到一起是怎么争论的呢?请同学们拿起笔,再次小声读读课文,找出它们的对话,用“--------”画记出来。
一共有几次对话?谁来读出他们的第一次对话?
3、对话导读,理解。
【出示第一次对话】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二段和第三段,你从这次对话中知道了什么?
②假如你是这只小鸟,飞了一百多里,你会有什么感觉?所以小鸟的话要读出又累又渴的感觉。谁来试试?
③1、2组读青蛙的话,3、4组读小鸟的话,老师来叙述。
过渡:青蛙听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觉得更奇怪了,而且一点儿也不相信,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第二次对话。
【出示第二次对话】
①谁找出他们的第二次对话读读?
②从这次对话中,你知道青蛙认为天多大?(井口那么大)小鸟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子的?(无边无际,大得很)可是有趣的是青蛙还认为小鸟是在说大话,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就是吹牛,说假话。可见青蛙一点儿也不相信小鸟的话。
③再读青蛙说的话,这句话是个什么句子?(反问句)谁来读读?
改换句式:请看青蛙说的这句话,师读, “还用飞那么远吗?”意思就是说“不用飞那么远。”
④指导朗读:青蛙的话应该怎么读?(读出不相信的语气)-------指名读
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诚恳的语气。-----------指名读
师带读-----------分男女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过渡:一个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另一个认为天无边无际,而且谁也不肯认输,你们瞧!
【出示第三次对话】
①1、2组齐读青蛙的话,3、4组齐读小鸟的话。
②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互相讨论一下。你认为谁错了?(青蛙)你们的意见相同吗?
你们都认为青蛙错了,为什么它眼中的天就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实验:
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把书卷起来,卷成一个纸筒,往上面看,你能看到多大的一片天?指名说。我们的视线被纸筒挡住了,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
小结:青蛙不就是这样吗?它一直生活在井里,视线被井壁挡住,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5、想象
小鸟为什么会认为天无边无际呢?因为它一定飞过很多地方,从来没有看到过天的边际。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就是那只可爱的小鸟,你飞过哪些地方?看到了一些什么呢?
边想象边说句练习。(小鸟展开翅膀飞呀飞,飞过高高的山,飞过广阔的田野,飞过茂密的树林,飞过蔚蓝的大海------------)
你们飞过那么多地方,有没有看到天的边际?可是青蛙不相信啊,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它相信呢?(让它跳出井口来看看)
五、总结拓展,揭示寓意
1、【想象第四次对话】
①假如这只青蛙真的跳出水井,它将会看到一些什么?(很大一片天空,美丽的风景)
②那它可能会说些什么呢?小鸟又会说什么呢?------ 指名说。
③创造想象,续编第四次对话。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一下子惊呆了,看见了_______________,于是对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揭示寓意
学习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你喜欢课文中的谁呢?为什么?
所以我们认识事物要像小鸟那样站得高,看得远,才能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还自以为是。如果青蛙会跳出井来看看,说明它能够听取别人的建议,这一点还是很可贵的。我们班还有很多同学坐井观天,不懂的东西还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多学知识,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做一个见多识广,多才多艺的人,千万不要做“井底之蛙”哦。
六、板书设计:
小鸟
站得高
12坐井观天
一、教学内容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根据《庄子秋水》中的相关内容改写。课文通过简短而传神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有趣且寓意深刻的故事:小鸟到井边喝水,与青蛙发生了争论。青蛙整天坐在井底,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说天空无边无际。青蛙不相信,小鸟很无奈,只能请青蛙自己跳出来看一看。寓言揭示了一个道理: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二、整体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着重引导学生练习朗读,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发展思维。先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想法,感受寓意,续编故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1.会写“喝、渴”两个字,理解词语“无边无际”。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3.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他们说法不一样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难点: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他们说法不一样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引入新课。
考一考:过火车读词语。
井沿 回答 抬头 口渴 喝水 大话 无边无际
(二)运用生字,指导写字
1.交流识字方法,学写喝渴两字。
学生交流“喝、渴”时,补充儿歌“口渴要喝水,喝水要用嘴。”
2.“喝、渴”这对孪生姐妹你能把它们写漂亮吗? (希沃的汉字功能)
(1)它们的结构特点是——指导学生说出左窄右宽,左右两部分的高低情况呢?学生观察后说出渴左右上边等高,下边左短右长。
(2)重点笔画有什么要提示大家的?(小撇都是从“日”的竖画处起笔,竖折从小撇的尾尖处起笔)
(3)教师范写,强调先进人后关门的笔顺规则。
(4)学生练习。
(5)同桌互评,词语正确一星、左窄右宽一星、左右高低合理一星、重点笔画到位一星。
(三)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指名摆放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2.想一想: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天有多大)
3学习提示:自读课文,请同学在文中分别用“——”画出小鸟、青蛙认为天有多大的句子。
(1)推测“无边无际”的意思;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无边无际?体会像小鸟一样飞行。指导朗读“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2)学习反问句“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3)小实验: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把纸卷起来,卷成一个纸筒,抬头看天,你能看到多大的天?
(四)分角色朗读,读懂对话
1.分三次对话朗读,指导读好长句子中标点的停顿。
2.同桌讨论,加上提示语读。
青蛙(大笑着、摇摇手、摇着头)说……
小鸟(也笑着、大声、拍拍翅膀)说……
3.想一想:小鸟和青蛙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
(1)说说青蛙和小鸟的有何不同?
(2)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3)他们都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到底谁的想法对呢?你想对青蛙说点什么呢?初步感知寓意。
青蛙是多么的自以为是啊!多么的愚蠢啊!小鸟见识多广,诚恳地劝告青蛙,希望青蛙能改变它的看法。这真是一只见识短浅又自以为是的青蛙。
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4)青蛙错了,可它自以为是的总认为是自己对了,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让青蛙知道自己错了呢?(跳出来,让小鸟带他到处走一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学生分析】
班内大多数学生聪明活泼,乐于表现,乐于体验实践。愿意朗读而且表现不错。分角色表演更是他们展示个性的良好舞台。
【教学思路】
复现感知铺垫──朗读感悟实践──拓展想象发挥──巩固识字写字──收集积累语言
【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重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的体验。充分让学生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学习,体会主动,探究的快乐,在体验成功中不断进步!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4、在自由的空间里,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才华得以展示。
【教学流程】
一、复现感知铺垫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朋友青蛙和小鸟,(随机出示青蛙和小鸟图),你还记得他们所在的位置吗?谁能把他们分别贴在小黑板上?(指名学生把青蛙和小鸟图贴在小黑板的背景图上)
是啊,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边说边贴词卡“坐井观天”,“落在井( )”到背景的相应位置上)谁能把“沿”字写在卡片上?(指名填写卡片,其余同学写在同桌手心里。)
(贴图是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用这种形式导入,充分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激发了学生兴趣,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学习。这一过程也进一步复现了课文内容,为教学打下铺垫。把巩固识字,写字渗透在这一过程之中,便全员参与写字活动,落实全体性原则。)
二、朗读感悟、实践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坐井观天》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上,它们对天有着不同的看法,您想不想知道?
(启发性的问题导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请你打开书60页,自读课文的2~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青蛙、小鸟对天不同看法的句子,就能找到答案。(自读课文,思考勾画。)
(充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学会学习。)
总结学生学习情况:同学们可真会学习,有的同学边读边画,有的同桌互相讨论,有的同学读书姿势很端正,大家学得都很认真。
(总结学习情况,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激励,一种欣赏,同时也会再次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继续投入学习活动中。)
青蛙和小鸟怎样说天?(组织讨论交流,学生各抒已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无边无际。指名读词,巩固识字。)
为什么青蛙和小鸟对天会有不同的看法?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看图,看书回答,注重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
到底天有多大,想不想实践去看看,走出教室,看看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看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你想怎样走出教室?(学生纷纷发表见解,守秩序,讲礼仪的教育渗透在无声之中。)
(学生有序地走出教室,先出后进,没有一个大声喧哗的,不同的方式看到不同的天,他们叽叽喳喳兴奋交流着,更深刻地体会了寓意。)
通过亲身实践你有什么收获?
(自由交流收获,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也丰富了内心体验。)
留心观察生活会给你更丰富的感受。
老师告诉你一个秘密,深入情境地有感情地读,也会丰富你的情感体验。
(无形之中渗透学法和情感态度的教育。)全班合作:男同学当青蛙,女同学演小鸟,我自我推荐来读叙述部分,可以吗?(孩子们最喜欢分角色读,一下子情绪高涨。)
先别着急,怎样才能读好?
(“小鸟”和“青蛙”们纷纷发表意见,说出了读好的好建议。)
(师生合作读。)
大家合作得可真愉快,我们成功了。
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出示小鸟和青蛙的头饰。)读得好,演得精彩,就能带上漂亮的头饰表演。先小组合作演一演吧!请小组内选出导演。
(在初读课文,体验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孩子们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极大地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表演的过程也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丰富了体验,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展现了孩子们的个性,对课文也是一次再创造。)
(小组内演一演,指导巡视,并指一组表演。)
他们演得怎样?
(组织生生互评,提倡欣赏的评价。)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会怎么做?谁能接着往下演一演?
(激发了学生想象,进一步理解寓意。)
学习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学生大胆展示收获,交流展示,张扬了个性。)
三、巩固识字,写字
1、精彩的表演进行到这儿,有一个生字宝宝着急了,他对我说:“老师,老师,快让我和同学们见见面,大家可别把我忘了?”(出示字卡“信”)你还记得他吗?(用“信”扩词,评选扩词大王。)
(激发兴趣,吸引学生注意,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巩固生字,寓教于乐。)
2、我们书后的田字格里还有5个生字宝宝正等着我们写呢?(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你认识他们吗?(齐读生字)
你认为哪个字难写?(学生自主提出难字,使学生学得更主动。)
看到“蛙”字你想到了哪个字?(学生:洼、娃、哇……)
(启发学生思考,联想旧知,巩固了生字,拓展了知识。)
你为老师写好字提些什么建议?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地看字,练写为自主发现字在占格和笔画应注意到什么,学生学得轻松而主动。)
(同桌互评)
四、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各抒已见,展示收获,体验成功)
五、作业
课题
坐井观天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是一个寓言故事。本课学习应重点激发学生对阅读故事的兴趣。为达到目标,本导学案作了如下安排: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读故事的兴趣;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故事内容;角色朗读,让学生走进故事情境;想象续编,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最后,通过自我对话,感悟故事中的道理,进而感悟生活中的哲理。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井”“青蛙”“小鸟”板贴画。(教师)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学习重点
初读课文,并说一说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部分。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1.播放“坐井观天”的动画片。引导学生说说这个故事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概括。
2.导入新题,问:谁能说说“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1.认真观看视频,感知人物形象,了解故事大意,总结得出:讲的是“坐井观天”的故事。
2.读课题,交流“坐井观天”的意思。
1.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用时:17分钟)
1.教师范读,请学生点评。
2.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3.检查朗读,相机指导认读生词。
4.组织学生小组间赛读课文。
1.听范读,学生点评。
2.按自读要求读课文,思考文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3.朗读课文,用各种方式认读生字新词。
4.小组间赛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2.查字典填空。
“际”的字义有:①交际或靠边的地方;②时候;③当,适逢其时;④彼此之间。“无边无际”中的“际”应选第(
)解释。“无边无际”的意思是
。
三、了解大意,自读课文。(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小组学习,讨论:你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从课文中知道的内容,并归纳整理。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人物,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课文的表达方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2.大胆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在师生互动中了解到:
(1)课文的主要人物是青蛙和小鸟。
(2)课文主要写的是青蛙和小鸟在争论天有多大。
(3)课文主要写的是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3.同桌合作读对话,相互交流从对话中读懂的内容。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坐井观天”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
和
,它们在争论
。
四、指导书写。
(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话”“沿”“际”,引导学生思考: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应注意什么?指导学生写好这三个字。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生独立描红、临写。
5.组织再次交流。
1.观察生字。
2.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1)观察字的结构特点,独立描红、临写。
(2)相互交流书写的感受。
3.随老师书空。
4.描红、临写。
5.交流、反馈。
4.工整地抄写下面的字,并完成练习。
话
沿
(1)“话”是
结构,部首是
。
(2)“沿”的部首是
,除去部首还剩
画。
教学反思
1.导入环节简洁有效,让学生通过看图初步感知故事情节,理解课文题目的意思,直奔课文重点。
2.在生字学习中,采用随文识字、字词结合、图文结合等方式,拓宽了学生的识字途径,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识记生字。通过组织朗读挑战赛,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朗读热情,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学习重点
品读课文,并发挥想象力续编故事。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井”“青蛙”“小鸟”板贴画。(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板贴情景。(用时:5分钟)
1.复习导入:谁能说说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2.板贴“井”“青蛙”“小鸟”。
1.交流:青蛙和小鸟争论天有多大。
2.师生互帮贴“井”“青蛙”“小鸟”。
二、熟读精思,感悟对话。(用时:15分钟)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2.学习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
(1)自读对话。
(2)指名读,师生评读。
(3)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3.指名小组分角色朗读,组织评议。指导学生读出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语气,重点指导体会第三次对话中青蛙和小鸟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1.自读课文,找出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2.自读三次对话。
3.同桌合作读对话,相互交流从对话中读懂的内容。(第一次,小鸟在天上飞了一百多里;第二次,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第三次,青蛙认为自己不会弄错,小鸟让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
4.(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
(2)联系课文内容思考问题,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5.小组展示分角色朗读,师生共同评议后再读,深入体会人物的语气和内心。重点体会第三次对话中青蛙的“笑”:骄傲的、自以为是的笑;小鸟的“笑”:又好气又好笑,无奈的笑。
5.选择正确的选项。
第4、5自然段写的是青蛙和小鸟的(
)。
A.第一次对话
B.第二次对话
C.第三次对话
6.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小鸟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
(2)青蛙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
(3)青蛙向小鸟承认自己弄错了。(
)
三、同桌合作,演读故事。(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演读要求:
(1)要读出对话中不同的语气。
(2)在读的时候可以加上适当的表情和动作。
2.同桌合作演读,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展示演读,师生评议。
1.按要求同桌演读。
2.全班展示演读。
7.读了课文,我明白了:
四、续编对话,领悟寓意。(用时:10分钟)
1.发挥想象,小组合作续编它们之间的第四次对话。
2.全班交流续编的对话。
3.同学们,你们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1.小组合作续编它们之间的第四次对话。
2.全班交流。
3.明白寓意:看问题、认识事物,只有站得高,才能见多识广,看得全面。
8.续编青蛙和小鸟的第四次对话。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看到了
,它
地说:“
。”小鸟
地说:“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通过板贴,创设情境,既激发了学生读故事的兴趣,又为理解青蛙与小鸟看法不同的原因作铺垫。
2.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生动有趣。在第二部分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角色体验的方法进入故事,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充分地感悟,感受故事中的乐趣,也感受阅读中的乐趣,从而让学生喜欢上阅读。
3.在教学最后,通过演读,让学生继续感受故事中的乐趣,同时也加深了对故事内容和人物特点的理解,引导学生在想象和讨论中感悟故事的寓意。
《坐井观天》教学片段
讨论“对错”,初悟道理(教学重点)
师: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那它们谁说得对呢?
生:(齐答)小鸟说得对。
师:小鸟说得对,那青蛙说得肯定就——
生:(齐答)错了。
师: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想请小朋友们帮老师解决一下。青蛙为什么会说错了呢?小鸟又为什么会说对了呢?我们先来帮小鸟找找原因。请大家先读一读小鸟说的话,然后同桌讨论一下:小鸟为什么说的是对的?
生:因为小鸟根本就没有见过天的边。
师:它为什么没有见过天的边呀?
生:因为它飞了很长的时间,都还没有见到天的边,所以它说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真会想,请坐。谁再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小鸟说得对,因为小鸟每天在天上左飞右飞的,所以它懂的知识多,它就知道天很大。
师:老师从你的话里知道了小鸟飞的地方多了,见到的东西也多,知识就多,是吗?谁还想说,你来说吧。
生:我觉得应该是小鸟说得对,因为小鸟每天都想看到天的边,它每天都不停地
飞,还没看见天的边。
师:小鸟每天在天上飞,见多识广,所以小朋友们都认为它是对的。大家读读青蛙说的话,联系图想一想,它的话错在哪儿?
生:因为那个井壁把天的其他地方都挡住了,只剩下井口大的天,所以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井壁挡住了天,还挡住了青蛙的什么?
生:挡住了青蛙的视线。
师:老师从你的话里知道了青蛙的视线范围很小,它只能看到那个井口。还有没有?你来说。
生:因为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本单元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坐井观天
》《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3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商量”和“语文园地五”。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本单元所选的三篇寓言故事,内容浅显,寓意深刻。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课后题,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人物形象,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讨论中,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获得初步的思考问题的一些方法。
“感受和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也是本单元重要的学习内容。通过对比朗读来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不同的语气表达了不同的情感;通过仿说引导学生如何把句子表达得更具体。
“口语交际”的教学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创设真实熟悉的情境,用商量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语文园地五”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猜一猜、交流、朗读、背诵、书写进行积累语言,感受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
内容
课时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坐井观天
2
这则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辩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认识事物或看待问题时,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1.认识35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4个生字,会写27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读出句子的不同语气。
3.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4.结合课后题,感受和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
寒号鸟
2
勤劳的喜鹊在冬天快要到来的时候,劝说寒号鸟做窝,但懒惰的寒号鸟不听劝告,最后在寒冷的冬夜里冻死了。
我要的是葫芦
2
一个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告,一心只想要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葫芦都掉光了。
口语交际
1
商量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创设真实熟悉的情境,用商量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语文园地五
2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1.能根据字义猜偏旁,进一步领悟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认识9个生字。
2.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能猜测词语意思。
3.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4.了解汉字“左短右长”“右短左长”的间架结构,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5.背诵积累古诗《江雪》。
6.阅读《刻舟求剑》,和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12
坐井观天
1.认识“沿、答”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个生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3.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重点
1.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2.体会故事的寓意。
难点
体会故事的寓意。
1.识字写字
(1)本课要求会认10个生字,字音方面,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多音字“哪”。引导学生联系偏旁、熟字,采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式,展开认读、理解“答、话、哪、抬”。教学“际”字时,通过查字典,选择“无边无际”中“际”的字义,并进行拓展词语。“错”字结合生活实际,在语境中识记。
(2)本课要求书写的8个生字中,有6个是左右结构,且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指导书写时,“观”字放在课题中先写。“渴、喝”可放在课文句子中进行对比。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
2.阅读理解
(1)教学本课,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引导学生读好对话。本课以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本教学设计把小鸟和青蛙的3次对话作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心理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悟趣。
(2)体会想法,感受寓意。一是关注青蛙说的话:“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结合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让学生边读边想:青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二是关注青蛙的神态和表情。通过对“笑”字的揣摩(猜猜青蛙这时候会想什么?)引导学生领悟“不听劝告,自己以为自己是对的”是导致青蛙弄错的重要原因,从而明白故事的寓意。
3.表达运用。
(1)想象说话:小鸟飞过,飞过。这天大得很!
(2)续编故事,各抒己见。课文的结尾写小鸟让青蛙跳出井口亲自来看看,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是那只青蛙,当你跳出井口后,你会看到什么,想说些什么?鼓励学生有个性地表达,学生可以谈自己独特的想法。
1.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想一想,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
2.多媒体课件、剪贴画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识记“沿、答”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理解“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学写“观、喝、渴”等8个生字。
2.读通小鸟和青蛙的3组对话,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一、补写课题,引入新课。
ɡuān
1.教师出示课题《坐井____天》,让学生填空。
2.学生观察“观”字,发现左右部件笔画穿插。教师补写课题。
3.教师示范写“观”,说明书写要点:左窄右宽,“又”第二笔是长点,“见”首笔竖紧贴田字格的竖中线,下端过田字格的横中线。
4.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然后评议。
5.出示象形字“观”,帮助理解字义:见字旁的“观”,就是看,观天就是看天。
6.教师介绍寓言特点。学生齐读课题。
小结: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里往往藏着深刻的道理,也就是寓意。《坐井观天》会藏着什么道理呢?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联系字形来理解字义。同时,学生在学习之初明确了阅读目标,思考其中的道理。
二、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教师讲故事,创设故事情境。
(1)教师读第1自然段,走进故事。
(2)出示课件(课文插图),观察青蛙和小鸟所处位置。随文认读“井沿”。
①指一指课件中的“井沿”。
②识记“沿”。
③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还知道哪些“沿”。
④观察课件,和同桌说一说青蛙和小鸟的相遇。
2.学生自由朗读第2至7自然段,感知3组对话。
要求:正确朗读课文,读不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找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3.师生合作,串读课文。
(1)教师读旁白,指名朗读青蛙和小鸟说的话。
(2)课件出示句子,读句子,识记句子中的生字。
课件出示: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识记生字“答”;比较生字“渴、喝”的部首区别,“口渴”需要水,因而偏旁是“氵”;“喝水”是一个动作,张嘴喝,要用口,因而偏旁是“口”,可以让学生借助顺口溜“口渴想要水,喝水要用嘴”区别这两个字。
课件出示: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读准多音字“哪”的轻声。“错”字结合生活实际,在语境中识记,比如:“作业写错了”“有错要改正”。交流“弄、际”的识记方法。
(3)同桌认领角色,进入情境,再读课文。
(4)出示课件,读后完成填空,整体感知课文。
课件出示:
青蛙坐在(
),看到的天只有(
)。
小鸟落在(
),看到的天(
)。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认领角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文识字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把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识记,把字的音形义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去识记,可以大大提高识字兴趣,优化识字效果。
三、指导书写,运用生字。
1.引导观察,归纳生字。
(1)独体字:井
(2)上下结构:答
(3)左右结构:观、沿、喝、渴、话、际
2.指导书写“喝、渴”。
(1)观察对比,书写“喝、渴”。
(2)教师范写,提示:注意右半部分的笔顺,里面先写“人”字,再写“竖折”。
(3)学生练写“渴、喝”,后评议。
(4)
学以致用“喝、渴”。
出示课件:
喝
渴
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
)了,下来找点儿水(
)。
3.学生练习书写:井、沿、答、话、际。
教师相机指导: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写“际”字时,注意“阝”是两笔完成的,要写得高而窄;“井”两横上短下长,撇伸展,竖为悬针竖;“答”的上部“”要写在竖中线两侧;“话”的左部横折提中横不宜长,折短。
4.反馈评价。
设计意图:
归类进行书写指导,可以把握一类字的书写难点,重点指导容易混淆的形近字,提高写字的效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2.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一、复习导入,交流初读感受。
1.认读生字及词语。
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3.交流初读感受。
读完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吗?
设计意图: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交流初读感受,使学生对文本有个整体的认识,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朗读对话,读懂对话。
(一)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1次对话。
1.和同桌对读青蛙和小鸟的第1次对话,对比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环境。
(1)与同桌读对话,体验小鸟的生活环境。
①理解“一百多里”,感受天之大。
②教师引读,男女生分组加上动作表演读。
师:一只小鸟飞呀飞,它口渴了,落在井沿上,井底的青蛙看见了问它。
男生:“朋友,你从哪儿来呀?”
女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出示课件,拓展想象:
小鸟飞过____________,飞过____________。这天大得很!
(2)想象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状况。
2.分角色朗读,指导读好长句子中标点的停顿。
3.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4.指名读,师生评读。
(二)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2次对话。
1.学生朗读第2次对话,想一想: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1)出示课件,学生选出青蛙眼中的天和小鸟眼中的天。
(2)读懂青蛙的观点。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大话”。
②认读“弄错”,感受争论。
(3)读懂小鸟的观点。
①结合构词规则,推测“无边无际”中“际”的意思。
②出示课件:
“际”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边缘或交界的地方。②彼此之间。③指某个特定的时候。
1.“无边无际”中的“际”应选第(
)种意思。
2.“无边无际”的意思是(
)
A.一眼望得到边。
B.没有边,很大。
③还有哪些事物是无边无际的?课件出示小鸟飞过大海、草原、平原、沙漠等图片。
2.分角色朗读,读好对话。
(1)指导朗读感叹句和反问句。
(2)同桌讨论,加上提示语读。
青蛙(笑着、摇摇手、摇着头)说……
小鸟(也笑着、大声、拍拍翅膀)说……
(3)根据提示语,加上神态、动作,同桌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3次对话。
1.课件出示句子:
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2.指名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天天、一抬头”想一想:青蛙为什么会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或做实验,了解青蛙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原因。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说说青蛙和小鸟的笑有什么不同,猜一猜青蛙这时候会想些什么。
4.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心理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悟趣。读书活动层次不同,形式多样:通过在读中展开想象,感受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环境。通过加提示语、配合动作等方式朗读,读懂青蛙和小鸟关于天有多大的争论。通过分角色读,感受青蛙和小鸟的心理活动,体会“笑”的丰富内涵,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又让学生感知了寓意。
三、整体感悟,理解寓意。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2.说说你对小鸟和青蛙的不同看法。
3.同学们,直到今天,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一只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青蛙,所以常常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人。
4.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进一步理解: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像青蛙一样坐井观天的人?你会怎么去面对他?
5.总结:所以,咱们每一个同学从小就要多学点知识,多读一些课外书,多出去走走看看,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见识,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坐井观天的人。
设计意图:
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与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四、展开想象,编写第4次对话。
假如你是那只青蛙,当你跳出井口后,你可能会看到什么,想说些什么?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一下子惊呆了,看见了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它对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续编对话,拓展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1.做一做,利用实验释疑解惑。
课文中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做了个实验:拿出纸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孔看天花板或者四周,说说与平日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动手实验为每个孩子创造了参与的空间,弄清为什么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动脑,将语言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既培养了实际的操作能力,也培养了观察和思维能力。
2.看一看,利用图画明白寓意。
课文中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紧扣“无边无际”一词,出示课件,让学生看一组小鸟飞过草原,飞过平原,飞过大海等画面,自己根据画面进行解说。这样学生最后明白了:小鸟见识广,青蛙所见有限、目光狭小,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做井底之蛙。学生很自然地悟出寓意,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启示,受到教育。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熏陶过程,学习寓言故事,就是要学生透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并在生活中恰当地运用。
3.读一读,揣摩人物心理。
教学本课,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发展思维,特别是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本课以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心理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悟趣。如通过在读中展开想象,感受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环境。通过加提示语、配合动作等方式朗读,读懂青蛙和小鸟关于“天是大还是小”的争论。通过分角色读,感受青蛙和小鸟的心理活动,体会“笑”的丰富内涵,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又让学生感知了寓意。
中低段孩子的认知领域狭窄,对深刻的道理理解较难,所以教学效果不能很好地体现。因此,笔者针对这一现象展开了相应的探究和思考:
一、目标单一化
一些教师在学生还没有研读文本时就急不可待地追问其寓意,一味追求“教”寓意的目标非常单一,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
这是来自网络上《陶罐和铁罐》一课的教学片段。
1. 默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2. 思考:从铁罐和陶罐的对话中可以得出什么样的想法?陶罐在听了铁罐的话之后有什么样的表现,这又意味着什么?
3. 教师小结:同学们了解了陶罐一直都很谦虚有礼,而铁罐骄傲自大,所以我们应该向陶罐学习。
这样的教学设计,忽略文本品读,只求掌握寓意,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应对策略:趣味表演助理解
教学《陶罐和铁罐》时我做了以下调整和尝试:
师:我们把这篇课文改成课本剧来表演好吗?请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出课文中具体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并在书中找出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白等内容。
师:你们对这几位演员有什么建议吗?
生:你们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时,特别要注意感叹号所表达出来的语气,要通过语气将铁罐傲慢的态度和自大的神情通过语言表现出来。
教师要对学生的表演予以一定的表扬,让学生的智慧火花得以闪现,并得到展示自己的机会。
二 、事理割裂化
很多教师偏向于对于寓言的讲解,而把故事本身和道理之间分割了。
以下是笔者试教《守株待兔》时的片段:
师:同学们,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哪位同学愿意来读第一自然段?
生:一个种田人在田里干活时意外的看见一只兔子撞在了树桩上,而且死掉了。
师:“忽然”这个词你读得很好,让我们感觉到这件事是很意外的。
师: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类似于这样的教学方式很明显会破坏寓言故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让学生很难理解和记住。
应对策略:紧握主线求整体
为了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又修改了《守株待兔》教学过程:
1. 自己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按要求填空。
2. 带领学生根据上表阅读课文,一起讨论。
让学生读这一句:“他乐滋滋地走过去,心里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教师要让学生在读这一句时,展现出种田人翘首企盼的心情。
最后,守株待兔的结局是什么呢?“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要求学生读出对这一结果表示惋惜的心情。
3.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种田人的做法正确吗?
学生经历了获得新知的过程,对新知识掌握得也更牢固了。
三、过程模式化
寓言教学中领悟寓意越来越趋于模式化。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时,大部分教师会走入这样一个误区:
师:开篇哪个小朋友给我们解答一下,坐井观天的含义是什么?
生:坐在井里看天。
师:“观”就是看的意思。除此之外,还告诉我们要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应对策略:教法灵活敢创新
以下是特级教师朱柏烽带来的《坐井观天》片段:师:我们现在帮助这只青蛙跳出井外。运用多媒体,青蛙跳出井外,然后站在井沿行,嘴里不停地呱呱叫)瞧!青蛙从井里跳出来了,嘴里不停地说话,它说些什么呢?
生:呀!山真高,田野绿油油的,公路像一条带子……我不跳出井,怎能知道这么多。
师:老师希望所有的小朋友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积极参加活动,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同时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么大家都会成为见多识广的人。
所以,寓言的教学应当以文本为依托,利用寓言人物鲜明、适宜朗读的特点让学生尽情地思考。
四、思维被动化
这是一则非常令人深思的案例:
一位教师在讲完寓言故事《坐井观天》之后,让学生将《青蛙跳出了井口》作为话题进行讨论。一位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说,青蛙从井中出来以后,觉得外面的世界不如井里好,又回到了井里。其他同学听后都笑起来,教师也打断了他的发言,还说了句:我看你就是那只青蛙!
后来在批阅同学们交上来的作业时,这位老师看到了那位被自己称为“青蛙”的同学写的故事:青蛙跳出井口,它来到一条小河边,它累了想去喝口水。突然,它听到一声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它抬头一看,原来不远处有一只老青蛙在和它说话。它刚要说声谢谢,就听一声惨叫,一柄钢叉已刺穿了那只老青蛙的身子,那只老青蛙正在痛苦地挣扎。青蛙吓呆了,这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它急忙赶回去,又跳到了井里。
此时的老师后悔极了,在这个孩子的作业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一句话:“对不起,老师是一只青蛙。”我们怎样避免自己也成为这样一只“井底之蛙”呢?
应对策略:放开想象试改编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4―0070―01
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预设。没有精心的预设,也就没有流畅而精彩的课堂。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的、理性的思考和安排。预设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前提。没有预设的课堂肯定是散漫、杂乱和无序的。只有事先预设好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做到对教材“入乎其内”,才能在教学中“出乎其外”,取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当然,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生成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但是课堂也不能完全是师生的即兴创造。可以说,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
一、课堂教学预设:以有效的备课保障有效的生成课堂
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课堂教学评价视角的转变直接给教师的教学行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仅就教师的一系列教学基本工作而言,备课作为教学活动的准备及预设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备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1.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目标对课堂具有引领作用,是一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考虑,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在此基础上,还应照顾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制定分层次教学目标,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
2.突出教学资源的开发。首先是教材资源。新教材给教师更大的创造空间,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如,一位教师备古诗《赠汪伦》一课时,搜集了以往学过的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抓住两者的联系与区别,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其次是生活资源。最后是网络资源。一位教师备《海底世界》一课时,在搜集到的众多海底生物、课件中精选了一部分,使得从未见过大海的学生有了身临其境之感。
3.注重教学问题的生成。好的问题能带动一堂课,好的问题需要设计,也需要生成。在备课中考虑的问题生成,主要还是预设性,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
二、课堂教学的生成:从直线型的、单一型转化为非直线型的、弹性化的
新课标强调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它更多地关注课堂生成的新情景、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它不仅要看教师“教”得怎样,更要看学生“学”得怎样,甚至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来看教师是怎样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