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广场文化范文

时间:2023-03-14 15:19:12

序论:在您撰写广场文化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广场文化

第1篇

春天,各种各样的花开了,树上长满了叶子,人们的衣服穿少了,小草发芽了。

夏天,小草长的更茂盛了,人们穿上了短袖的衣服花更好看了,到处有人在拍照留念。

秋天,花谢了,树变黄了。满地都是树叶,小草穿上了黄袍,人们把衣服穿的更多了,人也渐渐少了。

冬天,树变成了光头,小草低下了头,人们穿上了棉袄带上了围巾和手套,草坪上铺满了一层层厚厚的白雪。小朋友们在上面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第2篇

一、广场文化的兴起

当前条件下,广场文化不仅在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等一些大城市中有着广阔的发展舞台,就是在一些中小城市,也能找到其生根的土壤。究其原因,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渴望和需求也日益提高。利用闲暇时间走出家庭,参加各种文化活动,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对生活的新追求。正基于此,广场文化在各大中小城市悄然兴起,如星星之火,燃遍大街小巷。到处可见,每个清晨和傍晚,小公园、大广场、生活小区等能活动的场所,都会看到自娱自乐的人们。上至白发人,下至学龄儿童,有的练功、有的舞剑,就连从前视跳舞没“好人”的“老正统”、“老封建”的中老年人也欢快地跳起了老年迪斯舞。看着白发人、黑发人在晨曦和晚霞中翩翩起舞,无不让人感叹今天生活的美好。广场文化的兴起,既是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是思想观念上的又一次解放的具体表现,是人们积压了很久的自娱自乐心理和向往随心所欲的休闲消遣心理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一种宣泄和爆发。

二、广场文化的功能

广场文化与其它群众文化活动形式相比具有以下几方面独特的功能:

(一)活动参与的广泛性。广场文化活动规模一般都比较大,它打破了单纯地域、单位、小团体的限制。能够在较为集中的时间内吸收数以万计的群众参与,最具体现群众文化生活的优势。

(二)活动组织的认可性。广场文化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社会系统工程,它即要有群众的广泛参与,也要有得力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因而,广场文化活动最能体现政府行为,从而相应保证广场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广场文化活动获得成功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取决于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的认真策划、精心组织。而且,对成功的广场文化活动也使得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提高,宣传文化部门的工作作用也得到政府和群众的肯定。

(三)广场文化的深远性。广场文化活动由于参加人多,演出节目质量一般相对较高,再加上新闻媒介传播,使其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三、广场文化的走向

广场文化要想保持健康持久地开展下去,需要政府、社会以及各个部门的积极扶植、支持和参与。同时也要加强组织管理,做好这项工作,需要遵循以下几点:

(一)加强业务指导和组织管理。有些文化活动是由政府部门有组织进行的,也有一些群众自发的。除了自娱自乐,难免鱼目混珠,这就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如有些人借搞文化活动为名,搞一些封建迷信的宣传和文化品位低级的活动,或不分地点、时间随便设置卡拉OK演唱、摆摊设赌、噪音很大,严重扰民,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这些问题都有待政府和文化职能部门加强组织和管理。

(二)广场文化要不断创新。文化活动要不断吸收外地的特色文化,使高雅文化和俗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以满足不同层次人员的文化需求,各城区要探索有本区特色的广场文化,使文化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第3篇

城市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该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设计文化广场时,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的文化广场的环境。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例如:文脉、传统、源与流、历史、宗教、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意图。

注重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设计在我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首先突出了两座古楼的形象,保持它们的通视效果,采用了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商业街、传统商业建筑、地下商城等多元化空间设计,创造了一具具有个性的场所,增加了钟鼓楼作为“城市客厅”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同时,为了解决交通组织上的人、车分流问题,以钟鼓楼广场为中心,南连南大街、书院门、碑林、北至壮院门化觉寺、清真寺。组成一个步行系统,使钟鼓楼广场成为这一西安古都文化带的枢纽。并且,钟鼓楼广场在

设计元素上采用有隐喻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项设计,使在广场上交往的人们可以享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又面向未来城市的文化广场。

又如:上海图书馆主要入口的文化广场,由于设计师在建筑平面设计时作了台阶式后退50m以上,使得这个文化广场形成了,一个小型城市广场的规模,设计师在反映其文化内涵的广场环境设计中,做了一个以“知识”为主题的,供雕塑家、艺术家构思创作的具象或抽象雕塑空间。广场中柱子腾空而立,在偏西北方向的广场中可增加光与影的变化,富有文化知识意义的雕塑各具形态,铺地新颖别致,几步宽阔的台阶将坡道与人行道分隔开,步入广场会感到和谐、素雅的文化氛围,即使不到图书馆内也可以来知识广场欣赏雕塑,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的形象的含义。

另外“夜生活”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注意到为文化广场创造出更多的、市民夜间活动的文化内容和五彩缤纷的城市灯光夜景,也是创造人们交往的场所空间的一种方式。例如:肇庆市中心的文化广场设计,广场中设计的灯光音乐喷泉,和广场一侧的舞台相配合,在夜间定时有灯光音乐喷泉表演,与广场一侧舞台上的相关节目一起,营造了文化广场的丰富的夜间文化生活。2.城市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

2.1.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成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那些历史性建筑,运用适当的处理手法,将周围建筑环境融入广场环境中,是十分重要的。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典范,是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由于广场周围的建筑不是同一时期建造的,所以广场并不是平行,对称的严谨的关系。而是设计师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和谐、统一的组合在一起。另一个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范例是建立在卢浮宫广场中心的玻璃金字塔,在这个工程中,建筑师在解决传统建筑的协调与统一问题上,没有采取仿造传统,而是设计了在广场上显眼的并不突兀的玻璃质地的金字塔设计,既解决了功能上的采光问题,又在形式上似一颗巨大的钻石,镶嵌在广场上,不但没有破坏卢浮宫原有的建筑艺术形式,而且增添了卢浮宫广场的整体性和魅力。

2.2.城市文化广场设计注重与街道的协调、统一。城市文化广场与街道在形式上、组成上,有许多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协调与统一是构成广场上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设计时,根据广场与街道的性质,在设计广场与街道的:①城市文化、地域特徵及社会历史意念上;②空间设计上;③建筑及其细部处理上;④交通组织及步行区域画分上,都应统一考虑。并且注意到街道与广场相协调设计一些人性化点缀,如路灯、广告、展示牌、钟塔、布告栏、雕塑、喷泉等环境艺术设计,协调植被、铺面、色彩、材质、标牌、照明等元素,也是十分必要的。

2.3.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一般文化广场的比例设计是根据广场的性质、规模来决定的,广场给人的印象应为开敞性的,否则,难以吸引人们停留,所以一般文化广场大小满足这样的条件比较合适:广场宽度介于周围1倍建筑高度与2倍建筑高度之间。在广场内部尺度设计时,注意到其中的踏步、石阶、栏杆,人行道宽度、停车要求等内容,要符合人与交通工具的尺度。当然,广场的比例、尺度等也受材料、文化结构的影响,和谐的比例与尺度设计,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美感,也可以增添人们在其中活动的舒适度。

2.4.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人流及车流集散,及其交通组织是保证其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内容有2点: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广场内交通组织。城市交通与广场在交通组织上,首先要保证由城市各区域去文化广场的方便性。交通与广场设计时,应采取:①在广场周围的适当区域街道建立步行街,在步行街结束点位、充分考虑人流车流集散,并且可以通过设置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等站点,扩大步行规模。②城市交通做到去广场及其周围环境有最大的可达性,设置完善的交通设施,包括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站点、高架轻轨、车行道、步行道。立交等等并在线路选择,站点安排以及换乘车系统上予以充分考虑。③充分考虑到大量的停车需求,设计停车场以外也要开辟汽车停靠站等。

在广场内的交通组织设计上,考虑到人们以组织参观、浏览交往及休息为主要内容,结合广场的性质,不设车流或少设车流,形成随意轻松的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拥有欣赏文化广场的场所及交往的机会。

3.城市文化广场其环境设计有多种处理手法

3.1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在进行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时,大量引入树林、绿化、花卉、草坪、动物、水等自然环境,是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法。例如前文提到的西安钟鼓楼广场,正是用大量的绿化来点缀广场的环境,而引入动物来设计文化广场的环境,更是数不胜数,欧洲广场上的鸽群已成为广场的一大景观,德国汉堡市政厅广场前的AlsterPleet河上的天鹅和水鸟,也已成为广场重要的景观。城市文化广场的水环境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两种形式:①以水造型方式的。②以水与其它环境或个体相配合方式的。例如,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喷泉广场,中央是一组由电脑控制的160个喷嘴的音乐喷泉,440棵柏树如同由水中生出来,人走在路面上也如同漂泊在水中。又如,波特兰系列的两个广场也是以水为主题,不同的是这里的水环境是动态的,创造出的瀑布,涧流等汹涌澎湃的自然景观,给人以激情和享受。著名建筑师小沙里宁设计的圣路易斯市的标志圣路易斯拱门也是设计在河边,与河水相结合。

3.2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包括柱廊、雕柱,浮雕、壁画、小品、旗帜等艺术作品)在文化广场环境设计中的作用。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统称,是设计师运用形体与材料来表达设计意图与思想的一种方法,成功的雕塑作品不仅在人为环境中有强大的感染力,而且,会是组成环境设计的重要因素,用它本身的形与色装饰着环境。

不同的时代赋于雕塑设计不同的要求与内容:起初的雕塑设计往往有某种特定的意义或严肃的主题,或是纪念性的,如南京雨花台的人民英雄浮雕;或是纯装饰性的,如圣保罗大教堂檐口上的雕像;或是宗教性的,如耶稣雕像、观音雕像;或是纯艺术的作品,如断臂维纳斯雕像等,这时的雕塑多是具像的。这之后,随着抽象雕塑的产生,雕塑成为人们在环境中感觉与联想的对象,人们开始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其中的含义,如毕加索设计的“无题”雕塑,人们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它,这时的雕塑设计中,对材料与质感以及色彩与动感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视,如莫斯科加加林纪念碑,用钛合金制成,在不同时刻的阳光下,显现丰富多变的光泽;瑞土苏黎世埃施尔韦化广场的装饰雕塑,橙色的雕塑与水相结合,旋转的形体与明快的色彩在环境中衬托的非常明亮;莫斯科高尔基文化公园中的透雕,三个跳舞的少女,具有很强的节奏感。现代,越来越多的雕塑设计已走进人们的生活,谐趣的设计风格,成为人们生活的调味品,或是具有人情味的雕塑,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如日本设计师关根伸夫设计的“带腿的石头”,一块石头下面由四个弯曲似腿的柱子来支撑;他的另一个作品“等待石”,一块石头上雕成屁股的形状,十分有趣。或是一个小孩的钓鱼杆上,钓到一只鞋等等,这些谐趣的雕塑似乎就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创造了放松自己,去休闲娱乐的环境氛围,澳大利亚布里班街头雕塑,再现早期移民的野外生活,令人回忆起城市的历史;日内瓦街头雕塑在座椅上吸烟的男人,以超级写实主义雕塑给环境注入生活气息。

在文化广场的雕塑设计中应考虑到以下的几下方面:①结合广场文化氛围、时代背景、以及人们活动的内容趋向,设计雕塑的形式,做到雕塑设计与文化广场活动内容相统一。②不能忽视建筑雕塑与文化广场的相互作用及内在联系,应结合那些具有雕塑美的建筑艺术作品,设计文化广场。③注意雕塑设计在比例与尺度上的作用,雕塑设计将广场与建筑在比例上联系起来,也是人群与广场在尺度上的联系,说明人的尺度关系,成为空间比例与尺度联系的枢纽。④注重雕塑设计与其它自然因素相结合的设计,例如,雕塑与水相结合,或配以音乐效果,来活跃周围环境;雕塑与树木结合,如南京雨花台,郁葱的树木,衬托出庄严的气氛。

3.3组织文化广场环境的手法有多种,下面着重介绍利用轴线设计来组织文化广场环境,并通过轴线的组织来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轴线是贯穿于两点之间的,围绕着轴线布置的空间和形式可能是规则的,或不规则的。轴线虽然看不见,但却强烈地存在于人们的感觉中,沿着人的视线,轴线有深度感和方向感,轴线的终端指引着方向,轴线的深度及其周围环境、平面与立面的边角轮廓决定了轴线的空间领域。轴线同时也是构成对称的重要因素,根据设计的需要,轴线亦可以产生次要的辅助轴线,丰富空间体系。

在城市文化广场的空间组织中,轴线手法是广场具有一定规模时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它既可以组织广场和周围环境,又可以同主要街道相关联,相联系,是使城市文化广场空间有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维系。著名的罗马市政广场改建,米开朗琪罗成功地运用轴线建立了广场的空间秩序,并成功地设计了地面铺装,强调轴线与位于地面的椭园形图案中心的铜像雕塑,将建筑、雕塑、广场、地面铺装在轴线上统一起来,谐调地进行组合,构成了卓越的城市空间,给人强烈的空间感染力,成为罗马的心脏与象征。

城市广场轴线手法的合理运用,亦可以通过轴线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得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4篇

关键词:广场文化;人文景观;文化品牌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200-01

一、广场文化的功能

1.广场文化能够发挥教育功能,孕育出文艺骨干。广场文化利用多种载体将严肃的主题寄寓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广场活动中,融爱国主义教育、民主法治、科普知识等为一炉,集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综合性、教育的双向性为一体,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参与中完成自我教育,在娱乐中陶冶了情操,在行动中净化了心灵,潜移默化中实现了自我提高。

2.广场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放松人们的心情。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紧张的城市生活中,使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越来越注重业余生活,大众性公益性零门槛的广场文化活动正好契合了他们的需求,广场文化展示出来的海纳百川的容量和多姿多彩的特色吸引着群众参与进来。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求自发组队,参与到多姿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中,达到了休闲娱乐、放松心情、强身健体的目的,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

3.广场文化能够加强人们之间的交流,促进社会和谐。广场吸引着人们工作之余,茶余饭后走向广场休闲娱乐,在相互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自己释放了压力,调节了情绪,放松了身心,抚慰了心灵,使他们能够以乐观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这种密切联系和深度交往,打破了人们和社会接触面越来越窄、人际关系越来越淡化、人情越来越冷漠的局面,增进了人们之间的感情,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4.广场文化能够展示城市人文景观,营造繁荣发展的文化氛围。城市广场是城市空间的客厅,是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对外可迎八方来宾,展示自己城市的精神面貌;对内可使居民安居乐业,增强他们的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广场文化的不断发展能够形成良好的审美文化生态,进而促进了一些具有较高审美趣味的作品出现,形成良性循环,营造出繁荣发展的文化氛围。

5.广场文化能够作为城市发展载体,协调经济文化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场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有效结合,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许多企业的产品从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介上走下来,进入到城市广场,将自己的产品真实的摆在百姓们面前,直观性强,更具有说服力。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广场文化与市场经济的联系将变得更紧密,广场文化的市场化运作将能更好地协调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如何繁荣发展广场文化

1.解放思想更新广场文化建设理念。广场文化的建设一定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当地的城市规划,在城市建筑中充分考虑空间的合理布局,综合考虑广场外和广场内的布局,协调好人文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因素,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建设和管理,营建城市高凝聚力的广场空间。在广场的建设中,不应该过分追求环境的纯粹美,也不应该过分追求现代化国际化,应该立足本地,结合本地的历史文化,不盲目求大,不盲目仿制,打造本地特色广场文化品牌。

2.加强管理,制定地方性广场制度和法规。广场是市民经常性活动娱乐的场所,保证广场中群众的安全和活动的有序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制定出地方性广场制度和法规,为广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为广场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规范了广场文化活动的管理,使文化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了人们的行为,提升了人们的素质。在广场的管理中,我们不但要对广场内的公共设施、环境、秩序进行维护,整治不文明行为,还要加强对广场文化活动的审查,活动时间、场所的安排以及参加活动的人员和观众的管理等,确保广场活动的安全性、健康性、有序性。

3.引入市场,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营机制。广场的文化活动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宏观指导和管理规范,需要政府把握正确方向,确保广场文化成为群众文化的前沿阵地,满足各阶层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的需要。而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广场文化逐渐被引向市场,商家和企业扩大了自,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会挖空心思的发展广场文化,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广场文化也必然在市场竞争中繁荣发展。广场文化政府主导的市场运营机制,把握了发展的方向,实现了市场的优胜劣汰,从而实现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

第5篇

广场文化是指在特有的活动区域内组织开展的群众广泛参与的自娱自乐型文化活动。这种文化形式对于集中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充分展示地域经济建设风貌和文化特色,教育人民,激励人民,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

思想教育的阵地

广场不仅仅是一个大型聚会活动的地方,更是一个寓教于乐的大众课堂。利用重大的节庆日、纪念日,组织开展广场文化,举办广场文艺演出、文艺晚会、少儿现场书画、乐器表演、体育比赛、科普宣传、书法美术展览等,将宣传教育的主题寓于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之中,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为一炉,能够吸引广大群众自觉自愿地走进社会教育的大课堂,在喜闻乐见中接受教育,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在启迪感悟中净化灵魂。

陶冶情操的途径

由于广场敞亮的空间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构成了人民群众生存、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广场已经成为调节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成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文化的广泛开展必然为城市生态环境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态。广场文化作为一种公共的群体行为,它依靠良好的审美文化生态,不仅展示着人民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风貌,更重要的是可以塑造和优化市民的群体文化人格,陶冶人们的美好情操,使人们的情绪更加饱满,心情更加开朗,思想更加向上,相互之间更加团结,工作更加努力。

休闲娱乐的场所

广场文化是荟萃群众文化的开放式大舞台,是市民休闲娱乐交际的开放式大客厅。吹、拉、弹、唱、歌、舞、戏、曲不分艺术门类,无论专业还是业余都能登上开放的大舞台。这些群众演、群众看的自娱自乐活动,让群众获得一种心灵的慰藉、自我表现的一种满足和精神上的愉悦。

信息传播的渠道

广场文化成为连接人与人之间、政府与市民之间的纽带,很多全市性的重大节庆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都被安排在广场进行。同时,广场文化也是各种信息、传递和辐射的好频道,成为商家信息的好地方。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商家为扩大知名度也积极参与到广场文化中来,实现了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繁荣文化的举措

广场文化是大众文化的缩影,大众文化的特点和内容在广场文化上都可得到体现。广场以海纳百川的容量,欢迎着来自各行各业的文艺创作者及爱好者,无论专业的还是业余的演员,都得以在这个开放的舞台上尽情展示,进行相互交流、切磋,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在这里得到丰富,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推广,群众也在参与中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因此,广场文化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

广场文化是深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所接受的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整体提高,如何进一步保持广场文化良好的态势,更好地打造广场文化品牌,更好地发挥广场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我认为必须遵循广场文化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是广场文化的主体

广场文化是大众文化,无论从表演的角度,还是从观赏的角度讲,群众能不能参与,这是一个显著的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广大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生活同样需要丰富,社会愈发展、进步,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就越来越多,需求的层次越来越广,对文化生活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参与文化活动的意识越来越强,广场文化则正是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他们不仅能够观赏到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而且能够身临其境,直接表演文艺节目,以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事业的追求,这不单单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更重要的是让使他们在活动的参与中得到极大的精神享受和快慰,以满腔热情投身到生产劳动中去,无疑这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突破。

“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广场文化必须坚持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文艺工作者必须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则,广场文化则集中体现这一原则。尽管需要文化经费的投入,而这种注入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及转化的经济效益是无法估价的。其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第一,广场文化活动集中的宣传了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提高了人们的思想觉悟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群众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直接取材于他们的自身生活,质朴亲切,对群众的教育更具说服力;第二,广场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促进人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第三,广场文化在通过对经济建设成就的宣传中,激发了人们的劳动热情,鼓舞了人们生产实践的斗志,振奋了人们的精神; 第四,广场文化在录像、歌舞厅、卡拉OK厅、音乐茶庭、台球、电子游戏等多元文化项目兴起的过程中,引导了人们健康的文化消费,消除了赌博、封建迷信等消极颓废的文化消费观点,抵御了黄赌毒的侵袭,保证社会的稳定。由此可见,广场文化是用社会主义文艺占领思想阵地,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封建迷信腐蚀的重要途径,不仅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经济建设和保持社会稳定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需求是广场文化发展的动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文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给文艺工作者带来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在多层次文化需求的条件下,文化活动适应不了市场的变化就肯定没有生命力。广场文化之所以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就是广场文化的诸多形式和活动内容迎合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就是市场的需求。广场文化拉近了文艺与群众的距离,使广大群众在活动中得到精神享受,这正是体现了对市场的适应。如果抓不住群众需要什么形式的文化生活,什么样的文化生活,什么时候需要这一基本点,就不能找到突破口,就不可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因此,适应市场需求,这是对广场文化的基本要求。

组织、引导是广场文化健康发展的保证

群众文化活动无论其规模大小,层次高低,政府主管部门必须加以正确引导,离开了政府主管部门的引导和组织,文化活动就有可能出现各种问题,或主题不鲜明,内容不健康,或组织不完善,措施不得力,从而造成活动要么中途而废,要么一盘散沙,而政府主管部门的组织引导,一方面体现在政策上,即对活动的目的、意义,限定在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之内,从活动主题上给以明确,从而使健康的思想内容自始至终贯穿于活动之中;另一方面是对活动的方式、方法、规模上给以界定,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使文化活动能够有组织、有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要开展好广场文化就必须加强活动的组织和领导,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6篇

文化广场夜景

昨天夜晚,我和哥哥外公三人一同到文化广场乘凉。

当我们走进文化广场时,广场上灯火辉煌,三三两两的人们在那里乘凉。有的滑活力板,有的滑冰,还有的骑自行车,他们玩得开开心心满头大汗。

宽广的广场上,地面上铺着大理石,地上有彩灯,还有一头栩栩如生的金牛和汤显祖、王安石雕刻壁画,灯光习习照得惟妙惟肖。还有那金光闪闪的双凤朝阳,瞧!那里十几米高的灯塔放着五颜六色的光芒。

呀!文化广场的夜晚多迷人呀!我爱文化广场的夜晚,那里使我流连忘返。

第7篇

关键词:文化广场娱乐休闲空间

一、空间品质特征

城市文化广场是由基面、边围、家具等物质要素围合所形成的空间,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户外活动场所,满足了人们休闲、交往、娱乐的要求,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而且是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传统和风貌特色的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广场在空间构成上应具备下列四个条件:①城市的边界线清楚,能成为“图形”,此边界线最好是建筑的外墙,而不是单纯遮挡视线的围墙;②具有良好的封闭空间的“阴角”,容易形成广场“图形”;③铺装面直到广场边界,空间领域明确,容易构成“图形”;④周围的建筑具有某种统一和协调,广场的宽和高有良好的比例。广场空间品质不仅要关注实体,更重要的是要关注空间。老子在《道德经》中有“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论述。参照老子的辩证观,空间与实体的相互作用正是建筑空间造型的本质所在。广场除实体围合的空间外,人在广场上的活动形成了广场空间品质的丰富内涵。我们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广场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从而形成广场良好意象。

二、城市文化广场的特点

1.城市文化广场与周围整体环境协调统一

城市文化广场与周围环境、街道在形式上和组成上有许多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协调与统一是构成广场上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织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即边围。要结合文化广场主题性,运用合理适当的处理方法,将周围建筑很好地融入广场环境中。广场空间的类型和层次可看作是广场环境系统的空间结构,丰富空间的层次和类型是对系统结构的完善,这将有助于解决广场使用多样性的需求。

2.城市文化广场具有共享空间的作用

城市文化广场不仅是空间的载体,而且具有“共享”的特征。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的市中心,也是文艺复兴时期广场的代表作,有人把它称为“欧洲最美丽的客厅”。人们之所以把广场称作露天的客厅,是因为广场具有交往功能,广场的形成是共享空间发展过程中一个主要的高峰时期,在这个共享空间里,人们扩大交往,形成群体意识,克服自身的不足。

3.城市文化广场的标志意象

广场特色是一个国家、民族在特定的城市、特定的环境中的体现。所谓广场特色,就是要表现其所具有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地方性。文化广场上的标志性建筑也能带来文化休闲气息,广场特色除了反映在当地人民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还体现在当地人民的习俗和情趣之中。广场不仅要具有特色,它还是一个时代特征的重要载体。广场设计必须要有时代精神和风格,为了更好地表现出广场的时代特征,就必须运用最新设计思想和理论,追求新的创意,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的艺术手法.反映时代水平,使广场设计更具时代特征。家具是广场空间内相对活跃的因素,对广场空间来讲,家具的主要作用体现在空间的方向性上,它可以是以树木、水体、休闲座椅、环境小品、设施等,以此来点缀广场、平衡视觉,营造适合多数人利用的交往空间,形成广场文化意象。

三、城市文化广场的空间尺度

一般文化广场的比例设计是根据广场的性质、规模和其文化特点来决定的。广场给人的印象应为开敞性的,否则难以吸引人们停留,所以一般文化广场满足这样的条件比较合适:大小在1公顷左右,广场宽度介于边围1倍建筑高度与2倍建筑高度之间。

据研究认为,人眼以大约60度角的圆锥为视野范围。一般来说,在大约100米处,远处的模糊人影就变成了具体的个人,这一范围,被称为社会性视觉领域;在70—100米的距离,人们则可以分辨出性别,根据姿态与服饰认出熟悉的人;在30米处的距离,则可以看清细节,可识别面部特征、发型和年纪;当距离缩小到20—25米时,人们能识别对方的表情与心绪。这与芦原义信的“外部模数理论”相吻合。

尺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广场的平面尺度和其界面的高度具有一定的联系,但最为根本的是应以人对环境的舒适度为依据。“在实际建筑总平面规划中,D/H=1,2,3,4为最广泛应用的数值,D/H>4时,相互间的影响已经很薄弱了。”芦原义信还提出:25米是外部空间亲切尺度的最大距离。从人的视觉能力来看,距离为20—25米时,大多数人能看清别人的表情与心绪,在这个距离上,见面才真正令人感兴趣,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而观看他人活动的最大距离为70—100米。广场的形成与围合它的建筑物有直接关系,因而其尺度受到建筑物尺度的直接影响。人的行为表明人在空间中倾向于寻找可依靠的边界,即“边界效应”。环境通过物质形式向人提供传达环境意义的线索,因此,在空间边沿的设计中,应丰富其类型,提高人们选择的可能性,从而满足多样性的需求。

结语

城市文化广场的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课题,它反映了城市整体设计的重要性。广场是城市的客厅,是城市特色形成及空间构成的重要因素。文化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体现了广场的空间品质特征。城市文化广场,具有娱乐休闲功能,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交往空间和环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祖华,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王建国.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3]蔡永洁著.城市广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4](丹麦)杨·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唐奕.论文化广场设计[J].中外建筑.

[6](美)凯文·林奇.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M].华夏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