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18:31
序论:在您撰写农机调查报告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农机协作社建立根本状况
当前,我市经工商行政治理部分注销注册的农机专业协作社已达129个,遍及所辖县(市、区),吸纳社员1361人,注册资金总计10655.6万元。拥有各类农业机械5357台,个中大中型迁延机1104台、小麦玉米结合收成机627台、配套耕具3626台(套)。协作社均匀固定资产160万元,农业机械41台,农机功课年收入45万元。
从组织方式上看,我市农机专业协作社有以下几品种型:1、农机强人带头型。由农机强人、生意人牵头,联络种粮大户、农机手、农人等自愿按股份制准则入社。如长葛市的福兴农机专业协作社、县的保献农机专业协作社等。2、农机大户牵头型。由农机大户发扬本身机具多、效劳才能强、功课局限广的优势,吸纳农户、机手入股。这品种型是当前的大都。如襄城县的广占农机专业协作社、鄢陵县的振峰农机专业协作社等。3、原农机效劳机构人员兴办型。由原底层农机治理部分人员应用本身营业精、资本优势好的特点,组织农机大户、种粮大户、机手、农人所兴办。如鄢陵县的惠民农机专业协作社等。4、村办实体型。有的协作社法人代表是村委干部,自家就是农机户,在群众中有较强召唤力,以村委会牵头,吸引农人、机手所兴办。如长葛市的中鑫农机专业协作社。
就开展近况看,首要特点是:组建标准,方式多样,效劳普遍,联络严密,协作共赢。
二、农机专业协作社在农业出产中的效果
1、有利于进步农机应用率。农业机械投资较大,收受接管周期较长,家家户户置办小而全的农机具,很不经济。协作社可以经过承包、托管地盘的方法展开农机功课效劳,处理一家一户想办而办欠好的工作,扩展农机功课规划,进步农机具应用率。2、有利于推进农业财产化、规划化运营。相对单一农机户而言,协作社无论是在配备程度、功课质量照样人员的技能本质等方面,都具有分明优势,并且普通一致功课规范和一致展开耕、耙、播、收,可以完成农业规范化出产。有的还结合起来,既展开农田功课,又从事工程修路、畜牧养殖、花草栽种等其他营业,不只扩展了效劳范畴,展开多种运营,还打破了行政区域的限制,添加了效劳半径,拓宽了增收渠道。3、有利于添加农人收入。以往,农机户多为“单打独斗”,单独外出功课,联络地块,协商价钱。协作社开展进来后,农机户“抱团闯市场”,由专人担任寻觅功课市场、协调关系、调停矛盾,根本上是订单功课,为社员和机手增收发明了前提。从查询状况看,社员入社后,农机功课收入比以前“单打独斗”时进步1/3,单车均匀多收入近万元。别的,协作社的规划运营使更多乡村劳动力从地盘中转移出来,促进了乡村二、三财产的开展,加速了我市城镇化措施。
4、有利于新机具新技能推行。协作社的成员多为农机大户或种粮大户,他们大多是农机化新机具新技能的运用者和推行者。在玉米机收、维护性垦植等新技能的推行使用方面,大大都协作社社员积极置办玉米收割机、深松机、免耕播种机等机械,热心参加并共同农机部分的新机具新技能示范推行任务。2010年,我市玉米机收获得新打破,并出现加快开展态势。玉米收割机由2008年的60台添加1460台,完成机收玉米98.7万亩。维护性垦植在县和鄢陵县累计示范推行19万多亩,带动农人自行展开48万多亩。这些,都与协作社的示范带动有着亲密关系。
三、开展农机专业协作社的首要做法
1、组建搀扶,建社规范日益标准。协作社兴办之初,农机部分都要派专人指点他们成立理事会、监事会,办全工商、税务等证照,催促其树立健全各项规章准则,依法办社,守法运营,标准运作。日常联络准则,施行量化审核,随时把握协作社开展动态,促进其安康有序开展。
2、政策搀扶,机具配备优化晋级。一是农机置办补助资金重点向协作社倾斜,优先享用,优先处理,保证协作社更新配备需求。二是省财务每年拿出必然资金搀扶协作社安康开展,我市有25个协作社先后取得省财务搀扶资金112万元,增强了农机场院、库棚建立等根底设备建立,添置了维修、信息设备。三是搞好示范带动,促进协作社建立。每年都展开省、市示范协作社创立运动,3年来我市共有32个协作社取得价值163万元的机具奖励。四是施行优异协作社奖励机制,扶优扶强。2010年,我市的福兴、保献、惠民等6个协作社取得省财务搀扶资金270万元,为协作社成立以来搀扶力度之最。资金搀扶和机具奖励,以及多年来农机置办补助的带动,使协作社拥有的高功能、大马力、复式功课的农机具增进敏捷,配备构造进一步优化,进步了出产效率和社会化效劳程度,不只本人获得实惠,也惠及更多农人群众。
3、技能支撑,功课效益不时增进。农机部分常常布置专业技能人员对协作社社员展开操作、维修培训,还组织他们观摩各类农机新机具新技能演示会,协助他们坦荡眼界。本年,先后组织300多名协作社社员参与了全市三秋玉米收成机械演示会、第八届全国农产物买卖会和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博览会。直接激起了农机大户领办或参加协作社的热情,起到了分明的示范带动结果。2010年,我市农机专业协作社呈蓬勃开展之势,数目较上一年添加近一倍。
四、协作社建立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1、当局搀扶力度仍需增强。在融资、信贷、地盘征用及根底设备建立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尚未完全落实,协作社的开展遭到必然制约。2、协作社的治理需求标准完美。很多协作社在股金设置、民主治理、公积金提取等方面还不标准。局部协作社没有彻底打破原有的运营形式,短少生机和潜力。3、社员本质有待进一步进步。在开辟市场、抵挡风险等方面才能较弱,捕获市场信息的才能需进一步进步。对新机具新技能,特殊是一些高功能农机具的操作和维修方面,尚需不时更新和进步。
针对上述问题,往后,我们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动手,加速推进农机专业协作社的标准化和准则化。
一是强化搀扶力度。对协作社优先布置项目。上级布置的农机置办补助项目、农机新技能推行、现代农机配备推进等项目和资金向协作社倾斜,赐与重点搀扶。融资方面,协助协作社恰当放宽或降低借款门坎,为其融资供应贴息等优惠,破解协作社开展上的资金“瓶颈”。在不违犯地盘承包准则的根底上,在地盘托管、承包方面供应恰当优先,合理流转地盘,妥帖转移劳动力,扩展机械功课规划,不时进步农机具应用率。对展开新机具新技能推行的协作社过量赐与功课补助。
二是搞好社员培训。既要增强对社员的技能培训,又要强化对协作社担任人的运营治理培训。要对协作社的担任人灌注新的理念,逐渐改变家庭式、作坊式运营形式,进步治理程度。使驾驶员懂技能、会保护,进步农机田间操作技能,然后为协作社的开展增添生机。
一、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及农机服务机构发展情况
目前,全县发展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5个,总资产达1000万元。同时重点培育作业功能齐全的农机专业服务大户,作为今后农机合作组织发展的基础。其中农机资产20万元~50万元的农机大户有近100个,农机资产5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有6个。我县农机化作业总收入达到3.22亿元,增长11%。
一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按照“民办、民有、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服务农业、谋求全体成员共同利益为宗旨,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有分有合、单独核算,在技术上互相交流,信息上传递共享,遇到作业量大时由合作社出面与农户或生产单位签订代耕、代运、代收合同,积极开展农机化订单作业和适时开展现跨区作业。县豸铺机防合作社荣获2009年度省百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县豸铺机防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12月,机防队员已发展到212人,拥有喷雾器178台,机防面积20万亩次,实现服务对象节本增效100元/亩以上,合作社社员人均创收4000余元,机房队盈利45000多元。
二是农机专业大户。其中农机资产20万元~50万元的农机大户有近100个,农机资产5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有6个。我县农机化作业总收入达到3.22亿元,这些农机专业大户集耕、播、收系列化服务于一体,机具配套全、综合服务能力强、辐射带动范围广,为农业生产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逐步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发家致富的带头人。
三是全县有农机具供应点10个、农机修理网点300多个,主要进行农机经销、农机维修、配件等服务,为农民提供了性能优良、质量可靠的农机产品。
四是现有县级农机服务机构1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14个,现有农机管理服务人员50人。多年来,县级农机服务机构及乡镇农业综合部门,为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和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县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我县新型农机服务一体化模式的主要特点
一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多样化。农机服务组织已由过去单一的以集体经营为主的乡镇农机服务站,向符合市场化需求的农机服务合作社、农机经营大户转变。在一些乡镇,农机大户已成为引领农机发展的领头羊和农民致富的排头兵。
二是农机社会化服务方式市场化。也就是说,农村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承包服务、跨区作业、农副产品加工、农机示范基地(园区)、为农机经营者服务等多种服务方式并存于农村市场,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三是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已由过去的自买自用转向社会化服务,已由区域化作业向跨县、跨市、跨省作业发展,尤其是农机跨区作业已由过去单一的夏季小麦收获拓展到春秋冬季各环节作业等。可以说农机社会化服务已经渗透到农业生产、农村市场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四是农机经营服务者收入明显增加。据统计,近年来,我县每年农机经营服务性收入在3.22亿元以上,如果以单项作业计(如跨区机收小麦、水稻、机耕、机播等),台车年均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农机社会化服务,已经成为农民增加收入,实现致富的一个有效途径。
五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机服务中的作用不断增强。电话联络、上网咨询已成为农机经营者和用户之间协议作业的新渠道,签约的形式也逐步成为服务市场中保障双方权益和义务的重要手段。
三、主要做法
一是明确发展思路,营造发展环境。立足“引导不干预,扶持不包办”的原则,在推动新型农机服务一体化发展思路上,坚持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大户为主体,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引导发展;坚持围绕区域优势和主导产业发展,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坚持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以自我发展为主,引导服务组织规范管理制度,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他们向实体化方向迈进,向产业化方向融合。
二是加大政策引导,强化扶持措施。一是在农机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优先考虑农机合作组织;二是在跨区作业证的发放中,优先保证合作组织跨区作业需要,上门为合作社机械外出作业提供免费技术和安全培训;三是帮助合作社开拓跨区作业市场,在春耕、三夏等重点农时季节指导签订作业协议。
三是增强服务实效,夯实发展基础。坚持把提供优质服务,注重服务实效作为树立农机人形象,促进农机化发展的重要措施,以创建有完善的运行机制、有优良的机械设备及配套机具、有承载一定作业规模的服务功能、有能给组织成员带来最大效益的农机服务合作组织为目标,扶持指导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规范经营、扩大规模、壮大实力、打造品牌。一是提高现有农机服务合作社农机跨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扩大作业规模和服务领域,延长作业期,提高效益;二是因势利导,由小到大,先培育大户,再引导联合,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在发展中完善,在发展中提高;三是在培育中挖掘领头人。坚持把发现和培育领头人作为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的主要抓手,积极扶持农机大户,着力提高农机合作组织经营管理水平,对有经济实力、有管理理念的,进行重点支持,充分发挥其凝聚力和带动作用,使之逐步成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法人实体;四是加强业务指导。帮助草拟章程,完善制度,指导合作社建立社员档案、农业机械档案,帮助协调解决合作社办公地点、农机具停放等硬件设施,并农机跨区作业供求信息、农机作业和维修供应信息,让每个社员能及时掌握农机信息,给机手在作业服务过程中提供方便。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观念滞后,服务组织形式较散。主要表现在:面对当前农业新形势,缺乏超前意识、参与意识,不善于捕捉发展机会,存在着消极的“等、靠、要”思想。目前成立的5个农机服务合作社除为数不多的几个在开展运作外,其它基本上还是各自为阵,组织化程度不高。其次对本地的农机工作思路认识不透或仅仅停留在一些表面工作上。一方面,在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时对有偿服务、增强服务组织自身滚动发展能力重视不够;另一方面,在开拓培育农机作业市场,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时,宣传、强化农民有偿服务观念不够;再者,因循守旧,没有用创新理念去开拓农机工作,尤其是面对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缺乏创新精神,显得束手无策,工作被动。
二是资金投入机制不合理。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在一定时期需要雄厚的资金技术的投入,尤其是面对迅猛发展的农机服务市场,政府投资力度和宏观调控作用发挥不够,投入规模小,形不成集中建设规模,起不到扶持的作用。另一方面,作为投资主体的农民的主导作用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和调动。我们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从技术、机具、资金、政策等方面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引导和服务,确实保护好农民办农机的投资热情。当前正在实施的农机补贴政策就很好地调动了广大农民购买农机、使用农机的热情,但在扶持机库建设方面还是一片空白,需要各级财政进行补助。
三是农机装备结构不尽合理。首先是我县的大中型农机数量少,我县拖拉机机总量超过10万台,但大中型拖拉机仅4000台,收割机仅有2000多台,机具配套比也不高。其次是机车超期服役现象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在各类主机及配套机具中超期服役的占6成以上,其安全性、经济性都很差,亟待更新。第三是粮食作业机械多,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少。农副产品加工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偏低。第四是普通机具多,高性能机具少。
四是农机社会化规模小、项目单一。现有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中,作业项目单一,基本上局限于耕种和收获,机具利用率比较低,做不到“一机多用”、“一机常用”,直接影响着经济效益和机械化综合水平的提高。
五是农机信息网络不健全。农机经营者获取信息渠道狭窄,农机作业服务的盲目性比较大,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后劲。
五、构建新型农机服务一体化模式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吉木萨尔县;农机;专业合作社;问题
1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概况
吉木萨尔县农机服务产业借《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东风进一步壮大,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不断涌现,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快推进,有规模、有水平、有效益的农机大户蓬勃发展。 截至目前,全县共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9个,注册9个,4个合作社发展良好,集体经济实力逐渐壮大。入社社员达到145人,服务农户7100户,入社经营面积3200hm2,拥有农机具459台架,合作社资产总额1780万元,其中:农业机械原值1730万元, 配套设施面积47100000㎡。合作社今年上年度总收入达136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累计110万元。合作社主要承担土地整理、节水灌溉田间工程施工安装、代耕、田管、农副产品的拉运等服务项目。去年通过合作社正常运营,年服务总收入达到1320,较上年增长36万元。农机合作社的运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效整合资金,提高机具利用率。
2 发展农机合作社的主要措施
2.1 政策上给予支持
自农机合作社成立以来,共争取财政配套资金110万元,农机管理部门争取各类项目资金80万元,优先用于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2.2 投入机制上实施多元化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和县财政补贴政策;二是逐年加大对新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扶持比例;三是鼓励种植大户、农机大户利用资金入股、技术入股、机具入股等方式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2.3 不断优化农机合作社发展环境
结合当地实际,积极争取机具库房等用地安排,对合作社建造机具库房、购置机具维修检测设备和农机信息网络设备给予多方面支持。
3 农机合作社发挥的作用
3.1 促进经济作物增产和农民增收
采用大型机械标准化作业,基本上实现了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农机田间标准化作业质量,使作物产量明显增加。二工镇天和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番茄酱厂2000 hm2耕地农机化作业任务,进行大型机械连片作业、田管和拉运,平均亩产比周边非大型机械作业地块增产600~800kg。
3.2 推动土地连片作业和规模经营
在农业生产经营中,以农业机械使用为主线,促进农业生产、拉运等多领域实现了现代装备的应用,较好地参与并处理了机具配置、作业环节合并、农机维护保养和机库场地道路配套设施建设等问题,使农业机械应用领域、农村劳动力分工分业进一步增强,带动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合理流转。如天和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承担企业承包土地进行规模作业,取得了效果显著,2012年农机大户经营收入达10~15万元。据统计,通过农机合作社的带动,2012年入社机车收效达到6.5~8万元,比入社前增收1.5万元。
3.3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解放了大批的农村劳动力,通过技能培训后外出务工,增加了收入。
3.4 提高了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和作业标准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运行,降低了作业成本,改善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激发和带动了农机户的发展热潮。去年该县农机总动力达191200KW,保持年增长3%的幅度,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7.7%,高于全州农业机械化水平1.4%。通过使用大马力配套农业机械,全县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全面提高,很多作业项目都能实现标准化,特别是收获和运输作业实现了新突破,达到了新标准。
4 存在的问题
(1)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少,农机品种单一。农机作业服务不能够涵盖全面,不能满足该县农机综合作业和标准化生产的需要。
(2)农机合作社的运行机制不健全。在管理、生产、作业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
(3)资金投入不足。组建农机合作社需要资金的比例较大,农民手中持币量严重不足,金融部门放贷资金有限,且周期短,严重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
5 今后的发展方向
5.1 合理集约经营土地,实行土地连片种植
鼓励农民以资金、土地、农机具等入股进社,或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实行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扩大土地规模面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区是一个农业大县(区),也是全国著名的粮食产区和制种基地。全区有18个乡(镇),245个行政村,有农业人口346435人,土地面积42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62万亩,近年来农业主要以玉米制种为主导产业,种植面积达42万亩。至XX年底,全区拥有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34800台,其中拖拉机12727台,农机总动力达54.5万千瓦,农机总值达4.35亿元。去年以来,《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随着农用运输车移交,农机安全监理面临新的任务和新的问题,特别是如何加强对拖拉机的管理,是目前摆在广大农机监理人员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我区监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至XX年上半年,全区有注册登记的拖拉机4883台(大中型161台,小型4722台),联合收割机3台;拖拉机驾驶员3966人(g658、 h3308)其中有497人持g照驾驶农用车。拖拉机入户率(占拥有量1XX台的)为38.3%,驾驶员持证率为39%,
从XX年到XX年,平均每年动员拖拉机入户200台,拖拉机检验900台,驾驶员审验1200人,入户率、检验率、审验率、持证率平均为30-40%。XX年上半年完成拖拉机入户108台,拖拉机检验500台,换旧牌242台,动员组织驾驶员参加持证培训83人。检验率为10.2%,入户率为49.9%、持证率为39.6%。从XX年至XX年全区共发生农机重大事故18起,死亡18人;一般事故36起,重伤28人,其中拖拉机重大事故8起8人;一般事故21起重伤20人。今年上半年没有发生重大以上的农机事故,事故率呈下降趋势。
××区每年新购置拖拉机200台左右,拖拉机增长速度为2 %,新车入户率为50%。从我们掌握的情况表明;近三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从购置拖拉机到农三轮,逐步更新换代,发展到目前基本以中、大型四轮农用运输车为主,农村运输基本被农四轮所替代,拖拉机变为耕、耙、播等农田作业的工具。
二、农机安全监理面临的问题
随着《道交法》、《行政许可法》、《农机促进法》、《道交法实施条例》以及温总理签发的412号令、农业部的《两规定》、《两规范》的颁布实施,明确了农机管理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理顺了拖拉机管理的关系,农机监理机构的行政执法地位得到了认可。然而,农机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相当突出,这些问题在张掖市乃至全国普遍存在,在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机安全生产,影响到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生存和农机监理事业的发展。
1、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农业机械特别是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自走式农业机械,如果管理不严和操作不当将会对周围人员、财产、环境造成伤害。××区在80-90年代,农机事故年死亡人数在10人以上,不但造成农民家破人亡,而且引发农户之间、家庭内部的矛盾与纠风,也是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拖拉机经营户相对都是比较贫困、家庭条件普遍较差,也是农村中的弱势群体,无力承担因事故造成的巨大的经济负担。近年来安全问题引起了各级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不断加强监管力度,农机事故死亡人数逐年减少,重特大事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目前引发农机事故的安全隐患依然存在,有三分之一的拖拉机常年失修,安全设施残缺不全,无灯光喇叭、制动不灵、方向盘间隙过大、连结不牢等技术状态较差,再加上无照开车、违章作业等,农机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农机事故依然是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隐患,农机监理责任重于泰山,任重而道远。
附:农机事故监管调查报告
国务院《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对农机事故的定性、管辖、处理都做了详细规定,《条例》实施半年多来,我市未发生造成人身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农机作业事故,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总体态势保持平稳,为深入了解农机事故发生及处理的真实情况,我们开展了《条例》贯彻回头看活动,全面调查全市农机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以利于更好的做好农机事故预防及处理工作。
一、我市农业机械动态运行情况
随着农用运输车管理的汽车化,我市的农机管理总量呈下降趋势,20-30马力左右的中小型拖拉机保持在3000台左右,主要从事短距离道路农产品或者建材运输,基本不用于田间耕播作业,近几年来,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推动,加之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政策的引导,我市的农田作业机械逐渐向大型拖拉机发展,50马力以上的农用动力机械已逾2019台,大型自走式小麦及玉米联合收获机械总数已达2019台,其他手扶型拖拉机主要分布在吴村镇、董庄乡、防山乡,数量在3000台左右,主要用于山地农忙季节农业生产。
二、农机事故处理法律法规贯彻情况
《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已于年11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农机安全管理工作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历程,《条例》明确了农机事故的预防、安全防范及处理、责任追究等方面的有关问题,这是全国性法规第一次规范农机事故处理工作。为全面贯彻《条例》及《山东省农机事故处理办法》,市农机监理站制定了《市农机事故处理预案》、《市农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市农机事故责任倒查及追究制度》等相关规定,积极开展农机事故处理实战演练,增强农机事故处置能力,有效地促进了我市农机事故的预防及处理工作。
三、《条例》实施以来农机事故处理及统计情况
年上半年,我市农机监理机构所接到农机事故报案为0起,但也要同时看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部分农机事故根本没有掌握。
1、轻微农机事故,轻微事故在交通事故处理上提倡双方协商“私了”处理,在农机事故上也基本是“私了”,比如山东省农机办年曾颁布《十项便民措施》第十条:对未造成公共和特人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的单方农机事故,当事人可自行处理;为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直接经济损失在500元以下的轻微事故,由当事人协商处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类轻微农机事故,当事人从减少麻烦的角度出发,大都选择自行处理。
2、单方面农机事故,笔者所说的单方农机事故是指农业机械在启动、使用、存放、保养、维修过程中由于机手自己操作不当发生的未涉及他人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的农机事故,比如常见的“摇把误伤”、“陡坡行驶翻车”、存放时或倒车时造成一些车辆损害等,这类事故因为不涉及他人,没有他人责任,加之发生这类事故的多为无牌无证机车或濒临报废机车,没有任何保险手续,当事人根本不会报案。
3、应当报案没有报案的农机事故,实事求是的讲,农机事故不同于交通事故,由于车辆行驶密度的原因,交通事故发生率较高、大都发生在不熟悉的人之间,而农机事故基本是分散作业,本地作业较多,发生的事故大多在本乡本土熟人之间,一旦发生农机事故,只要不是恶性的、责任不清的,大部分人选择自行协商,或者选择村组织调解解决。
4、宣传不到位,部分机手报案意识不强或者不知道农机部门的报案联系方式,笔者曾询问一些机手发生农机事故怎么办?大部分人选择拨打122,也就是说发生农机事故后,一部分人采取自行处理,一部分寻找交警处理,较少的部分才选择农机部门报案。
由此可见,农机事故零报案并不是农机事故零发生,随着农机机械化程度的提升,全市农业机械的保有量大大增加,拖拉机、收割机机械总量在万台以上,农机事故零发生是不太现实的,深入排查治理事故隐患,预防各类农机事故是必须长期坚持、不容半点麻痹松懈的工作,只有认真细致地落实好预防措施,才能少发生或不发生农机事故,才能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农机事故安全隐患的薄弱环节
分析当前我市的农机安全管理情况,有三个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不安全因素:
(一)中小型拖拉机超期服役情况较为严重,因缺少对报废机车的强制管理规定,大多数运输用的拖拉机使用几年后,机手就会转手卖于一般农户用于“轧地头”,这种机车不常出来,只在农忙时运输农副产品,操作者多数无证,加之机车已超期限,也无法年检,管理难度较大,安全隐患最为突出。
(二)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管理水平还比较低,由于该类机械是近几年才大规模普及使用的机械,机手的安全意识、牌证管理意识较为淡薄,操作水平、驾驶技术不高,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三)部分耕作机械的安全管理急待加强,这其中包括秸秆还田机、免耕播种机,农作物种植覆膜机等机型,该类机械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且是配套悬挂使用,较为分散,管理难度较大。
五、下一步的预防及整改措施
保持农机安全生产的良性发展,继续强化“平安农机”、“和谐农机”建设,提高农业机械的“入户率、持证率、年检率”是我市农机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着重落实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舆论宣传力度,特别要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手段,积极开展农机安全教育“六个一”活动,不断提高机手的安全操作水平,提高社会各界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
(二)按照开展农机安全基层基础年的有关要求,严查事故苗头,狠抓薄弱环节,落实整改措施,切实把农机事故预防工作落到实处。
一、土地流转模式
合作社成立之初主要是解决村民耕作难,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应广大村民强烈要求,成立土地流转办公室。20xx -20xx年,承包土地200余亩,托管部分外出人员土地300余亩(100-200元/亩),流转土地900余亩,流转形式有合作社向农户每年支付750-1800元,有合作社向农户每年支付200-1900斤粮食,有部分农户只种一块,有合作社无偿提供耕作收获,下余土地交合作社经营。
二、主要成效
1、机械化率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利用合作社优势,改变单一耕作方式,从化肥种子使用到土地深松。
2、解放劳动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通过土地流转和合作社服务模式,农民不需要参与劳动,彻底从繁忙的耕作、劳务中解脱出来,从事效率更高的工作,解除了农民离土离乡的后顾之忧。农忙时空巢老人不用愁了,年轻人在外务工不用请假了,农民真正做到了省心省力。同时,有效减少了土地撂荒的现象,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3、促进了农村社会分工,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先进的理念、生产技术,为使合作社发展壮大成立了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推广中心。20xx-20xx年,在省、市、县农机、农业部门支持下,为我县选定优良小麦品种2个,水稻品种6个,花生品种2个,玉米品种3个。通过合作社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花生机械化种植、机械化收获、示范带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土地等社会资源重组,进一步优化了农村社会分工。
4、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提高了农业经营效益、土地收入、就业、土地流转,每年每亩可为农户增加直接和间接性收入600余元。一是统一经营带来成本降低。由于合作社统一采购农资,统一使用机械,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下降,原农户亩成本需700元,现为500元,亩节约成本200元。二是节省劳动力,增加务工性收入,土地流转可为农户增加10个外出务工工作日,按每天60元计算,可增加600元工资性收入。如果常年在外收入更高,如**组***等在外月工资平均4500元,年每人增收5万元以上。三是粮食增产带来增收。流转土地比分散经营土地每亩每年可增加产量180斤,按市场价格折算,可增加200余元收入。
5、推进了农业组织创新,有利于国家扶持政策的落实。20xx-20xx年,合作社在各级领导大力支持扶持下,进行土地深松、土壤测肥、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先进优良品种推广等,有效地解决了劳动力紧张、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合作社自身得到发展壮大,社会效益显著增加,新农机、新技术得到较快推广,农机、农艺完美结合。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机合作社通过机具、资金、技术等资源的整合,合理地调剂了农机具的有偿使用,解决了农机部门包不了、村级集体统不了、一家一户干不了的问题。既满足了合作社自身的发展,及广大农户对农业机械不同的需求,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的使用率,又带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机合作社把分散的农业机械与分散的农户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土地流转、托管、代管,有效破解了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与分散型、消耗型、传统农业之间矛盾,在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制约合作社发展、土地流转主要因素:
1、推动土地流转困难。一是农民对土地固有情节,旧习惯根深蒂固,外出务工经营的农民大多对土地眷恋很深,宁愿土地撂荒,也不愿转让土地,制约土地流转规模。
2、不连片、不集中。合作社所流转土地,分布在各组,有些连生产路都没有,致使规模成本增高,出现土地经营亏本。
3、风险大、效益低。农业是自然和市场双重影响的弱势产业,效益比较低,农产品卖难、自然灾害突出、水利设施跟不上。20xx-20xx年,合作社工厂化育秧总计5000亩,本来是丰收年景,因天旱无雨或水利设施不到位,实际机插面积3000余亩,造成亏本经营。
4、金融部门支持力度不够,合作社资金短缺,严重制约土地流转规模。
如何发挥农机合作社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作用,提一下几条发展建议:
1、拓宽土地流转的服务主体。目前,土地流转面积较少的原因是有实力的农机合作社比较少,要拓宽服务主体,争取大户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龙头企业联办,外来工商资本协办的方式,拓宽服务主体,形成市场化多方联动的格局。
伴随着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出现了新的情况。一是农村优质劳动力大量转入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出现年龄偏高、文化偏低的情况。据对镇五一村的最新调查,该村劳动力总数1558人,外出务工980人,留守人员578人,年龄在45岁以上的402人,其中55岁以上的341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年龄偏大,而45岁以下的留守农民几乎不种田,几年后,随着这批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龄农民丧失劳动力,无人种田的情况就会突显,谁来种田、怎样种田将是今后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面临的难题。二是经济的发展使农民增收途径拓宽。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务工,种粮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例仅10%左右。以镇锦花村为例,农民人均纯收入8400元,人均耕地0.95亩,人均种植业收入为883元。农民、特别是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农民已不再依赖土地为生。三是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种子、农药、肥料和人工的快速上涨,使种粮效益偏低,严重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导致农民对使用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单产的积极性降低。
二、我市粮食生产方式及规模种植现状
劳动力老龄化和种植效益低为粮食规模种植和种粮大户产生创造了条件。由于地处平坝,土壤平整肥沃,便于机械作业,加上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实施,我市添置大量农业机械,为规模化土地流转创造了条件,我市规模种植户迅速发展,年我市流转面积在30亩以上规模种粮的大户数已达94户,流转面积12700亩,种粮面积达20941亩,其中流转面积上百亩的大户有29户,面积过500亩的大户5户。年我市有5户种粮大户获得国务院种售粮大户称号,规模种植在我市正迅速发展,成为规模种植发展最快、户数最多的县市。尽管如此,我市规模种粮的种植面积也仅2.1万亩,而全市粮食种植面积达71万亩,规模种粮面积仅占3%,同时规模种粮还受到晾晒储存难、流转土地无法集中连片的制约,尤其是近几年来,土地流转成本大幅度增加,已成为粮食规模生产用土地流转的最大障碍,据调查,如果亩流转金超过800元,种粮大户将无利润可言,从这个方面来看,虽然大力发展种粮大户的规模种植,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谁来种田、种粮效益低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但由于规模种粮所占比重低,发展受到制约,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谁来种粮的问题。
当前,确保粮食生产稳定是国家至上而下确立的农业、农村基本政策之一,我市又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承担着粮食生产的重要任务,要抓好粮食生产、就必须解决无人种田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土地政策30年不变,土地承包权属分散的农户,在今后较长时间内粮食生产仍将以分散经营方式为主,解决分散模式下谁来种田、如何种田的问题才是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农业机械在粮食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农业强国的农业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发展农业机械、提高农机化率和农机作业效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解决无人种田的唯一出路,无论是规模种植,还是分散经营都越来越离不开农业机械的支撑。
根据市农业局跟踪调查,到年止我市水稻主要采用分户育苗、人工移栽、机械收割方式,种植一亩水稻的种子、农药、肥料等物化成本为382元,人工成本为400元,收储成本60元,一亩水稻平均单产600公斤,按2.4元/公斤的市场价,每亩产值为1440元,亩种植效益为598元;而在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镇核心区,采用集中育秧、统一机插秧方式种植水稻,农户无需投入劳力,每亩交育秧及插秧费160元,可节省240元的人工成本,两种方式水稻单产和其它生产费用相当,节本增效非常明显。而我市大面积小麦生产已实现机播、机收,种植一亩小麦的种子、农药、肥料等物化成本为301元,人工成本为200元,收储成本40元,一亩水小麦平均单产400公斤,按2.2元/公斤的市场价,每亩产值为880元,亩种植效益为339元。种植一亩水稻因为没有实现栽插环节的机械化,比实现机播机收的小麦生产增加了200-300元的人工成本,因此没有机械作业,种粮效益将大幅降低。
规模种植效益是大户迅速发展壮大的源动力。我市大部分种粮大户均为稻、麦两季模式,夏粮为小麦、秋粮为水稻,两季粮食的种植效益937元,扣除土地流转费用550元(多为500-600元/年),规模种粮的亩纯收入达387元,而规模效益正是规模种植户所追求的,没有效益将直接导致大户消失。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必须以农业机械作保证,特别是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依靠人工进行规模化种植、特别是效益相对较低的粮食种植,生产成本太高,将无效益可言。
四、大力发展农机专合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镇的惠民农机作业合作社的成功运作的经验让我们看到了解决“谁来种田、怎样种田”这一问题的希望。该合作社承担了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镇核心区数千亩小麦、水稻从播种到收割的全程机械作业服务,粮食生产投入劳动力最多、最辛苦的环节都由机械完成,育秧等技术性较强的工作由农机专合社的技术人员完成,基本无需农户投入劳动力,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都大大降低,不仅解决了劳动力问题,同时让生产过程更趋规范和标准。因此,培育发展农机专合社,提高农机专合社综合服务水平是解决今后粮食生产的重要途径。
我市通过多年的农机购置补贴,全市范围内添置了大量的农业机械,整体的机械化水平在全省领先,但各自分散经营,集约化程度极低,作业效率低、成本高,未能形成规模,也不能完成其社会化服务的功能。据市农业局调查,到年上半年,全市已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共11家,服务面积4万亩,农机作业面积9.5万亩;农机大户127个,服务面积共约5万余亩,作业面积10万亩左右,全市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作业总面积不足20万亩,仅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的27.5%,要完成对全市粮食生产的全程机械作业,还要加大培育农机专合组织的力度。
多年的农机购置补贴,让一些懂农业机械的农民成长为农机大户,但农机大户要实现全程的农机作业,需要购置从种到收的各类机械,要投入大量资金,一个大户不能完成全部作业,由十几个拥有不同机械的大户组成的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则能完成全部作业,惠民农机合作社就是这样产生的,现已拥有各类农机110余台套,不仅能为本地农业生产服务,还能进行跨区作业。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产生和发展,大大提升了农机作业水平,提高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种植户或种粮大户或种植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完成了粮食生产的社会化分工,促进了农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五、发展农机专合社的几点建议
一、我区监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至XX年上半年,全区有注册登记的拖拉机4883台(大中型161台,小型4722台),联合收割机3台;拖拉机驾驶员3966人(g658、 h3308)其中有497人持g照驾驶农用车。拖拉机入户率(占拥有量1XX台的)为38.3%,驾驶员持证率为39%,
从XX年到XX年,平均每年动员拖拉机入户200台,拖拉机检验900台,驾驶员审验1200人,入户率、检验率、审验率、持证率平均为30-40%。XX年上半年完成拖拉机入户108台,拖拉机检验500台,换旧牌242台,动员组织驾驶员参加持证培训83人。检验率为10.2%,入户率为49.9%、持证率为39.6%。从XX年至XX年全区共发生农机重大事故18起,死亡18人;一般事故36起,重伤28人,其中拖拉机重大事故8起8人;一般事故21起重伤20人。今年上半年没有发生重大以上的农机事故,事故率呈下降趋势。
××区每年新购置拖拉机200台左右,拖拉机增长速度为2 %,新车入户率为50%。从我们掌握的情况表明;近三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从购置拖拉机到农三轮,逐步更新换代,发展到目前基本以中、大型四轮农用运输车为主,农村运输基本被农四轮所替代,拖拉机变为耕、耙、播等农田作业的工具。
二、农机安全监理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