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7 01:42:14
序论:在您撰写艺术职业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他们就是遍布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多所艺术职业院校。
为了总结办学经验,为艺术职业院校之间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2008年7月11日至14日,由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主办、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承办的首届艺术职业教育特色办学论坛在山西太原举行。来自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山西省文化厅的相关领导以及全国各地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在各自领域堪称“最高学府”的40多所艺术职业院校的代表齐聚论坛,就艺术职业院校如何坚持特色办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坚持特色发展
众所周知,在当前我国的艺术教育领域,“特色发展”无疑是大家广泛达成的共识,不同类型的院校都在探索着自己的特色。但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传统话题是:对于高等艺术职业院校来讲,究竟什么才是特色?所谓的特色,究竟应当反映在高等艺术职业教育过程的哪一个环节?或者说,高等艺术职业院校特色发展的内涵应该是什么?种种问题,在此次论坛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作为此次论坛的承办方代表,山西戏剧职业学院院长赵银邦谈了他对“如何坚持特色发展”这个话题的看法和做法。“紧紧依托文化行业,坚持走‘三条道路’,努力建设‘三个基地’”(详见《艺术教育》2008.09.P8)。通过“道路建设”完成“基地建设”是山西戏剧职业学院的独特做法,也是其区别于其他院校的最大特色。此次论坛举办的时间适逢山西戏剧职业学院50年校庆,在校庆举办期间,与会专家欣赏到了学院近几年所取得的“特色发展成果”: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曾被誉为2004年中国民族乐坛上出现的一道亮丽风景,并于2007年荣获第六届“金唱片”奖的四个奖项,是本届“金唱片”奖中获奖最多的一个作品;大型精品旅游晚会“唱享山西——经典民歌汇”现已被确定为太原市文化旅游项目之一,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自不必言。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易介南以其在办学理念方面的十六字方针为切入点,让大家对高等艺术职业院校的“特色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围绕舞台,造就人才,依托文化,面向市场’,着眼于传承与吸收,集中于创新与发展。根据这一理念,我们进一步明确我院的办学性质具有高等职业教育和专业艺术教育的两重性,从艺术教育的角度讲,培养的是专业化舞台人才,从职业教育的角度讲,培养的是应用性高级文化人才。学院既要培养面向行业需求的文艺精英,同时也要培养面向文艺市场需求的大众化人才,教学内容与形式、方法与手段都以这两个面向为基准,因才而异,着力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谋生之道、创业之道。”从易院长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特色办学理念贯穿于学院的各个方面,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他们首先确立了戏剧专业的基础地位,重点建设了民歌民乐、民族舞蹈及舞台技术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他们注重打造名师队伍。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了旨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
二、依托文化资源
依托学院所在地的独特文化资源,为学院的特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并进而打造学院的品牌形象,成为此次论坛形成的另一共识。广大艺术职业院校的院长都认识到:中国是文化大国,而各地丰厚而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让肩负着传承与发展责任的当地艺术职业院校形成了自身独有的办学个性,并且毫无悬念地成为了本门类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府”。而艺术职业学院要想脚踏实地地发展,必须“依托文化资源,深耕本土特色”。而依托的形式和深耕的程度,则决定了学院能否在特色发展之路上越走越远。
如山西是文化大省,近年来,以“大院文化”和“寻根文化”为标志的山西传统文化冲击波让人们对这个盛产文化艺术名人的地域充满了崇敬与反思。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成就了山西各艺术职业院校的“特色发展”,成为本次论坛代表学习的经验。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院长赵银邦和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李力就这个问题分别进行了介绍。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自2004年起,以“每年打造一部戏,五年打造五台戏”的目标,投入到精品剧目的创作演出之中,为学生搭建起了广阔的实践舞台,给学院的特色办学带来了活力,同时,也为山西文艺舞台增添了一道道绚丽的亮点。
精品剧目战略的实施,不同于传统教学剧目演出,它要推向社会、面向观众,“真刀真枪”,而非“仿真彩排”。这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职业道德的养成,就业能力的提升;对促进优秀艺术人才的涌现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精品剧目的推出,不仅为人民群众提供了精神产品,繁荣了山西的文艺舞台;同时,通过参与这些剧目的创作、排练和演出,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师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培养搭建起广阔的平台。
而谈到“依托文化资源”方面的独特做法,不得不提到由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打造的闻名大江南北的大型舞剧《一把酸枣》。如今的《一把酸枣》在经过了国内外500余场演出之后,已经成为一部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这部舞剧不仅创出了品牌、培养了人才、锤炼了队伍、增强了凝聚力,证明了高层次艺术人才在打造文化品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一把酸枣》作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和探索高等艺术职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独创的“团代班”的教学模式,采用“剧目引导”的教学方法,围绕舞剧《一把酸枣》设计课程、组织教学、安排演出实训。在教学中努力做到“学、练、创、演”紧密结合,该院最大的亮点是打破了理论课与实践课、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师与实训场所的界限,把学业与就业、学习与工作、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由《一把酸枣》创立起来的艺术职业教育品牌已经产生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7年3月,在山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下,该院和平遥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文化、教育、旅游战略合作协议。《一把酸枣》落户平遥,展示了精品、宣传了学院、吸引了游客,让更多的海内外游客走进古城、走进大院的同时,走近了晋商,走近了晋商文化,亲身感受一番隐藏在无数晋商背后的人性化的世界。
事实上,得益于“依托文化资源,深耕本土特色”的艺术职业院校又何止以上两所!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易介南在谈到该院的办学特色时说,“湘剧、花鼓戏是湖南的特色,也是我们学院的基础和灵魂。虽然这些专业的办学经济效益不一定好,但它们的社会效益以及对其他专业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经过重点建设,今年,我们的戏剧专业成功申报为省级精品专业。我们可以毫不羞愧地说,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是湘剧、花鼓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府。”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另外一些学校在依托文化资源方面的经验。如苏州评弹学校的评弹、安徽艺术职业学院的黄梅戏、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越剧、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的蒙古四胡等等,各地丰厚而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让肩负着传承与发展责任的当地艺术职业院校形成了自身独有的办学个性,并且毫无悬念地成为了本门类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府”。
三、构筑理论体系
当前,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战略机遇期。“一是我们国家正迎来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二是经过30年的探索,我们已经摸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艺术职业教育之路,而且正在构建中国特色的艺术职业教育理论体系;三是各个院校各有特色,立足当地,都有自己的发展机遇。”在论坛的总结讲话中,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司长韩永进提出了另外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构筑中国特色的艺术职业教育理论体系。
高等职业艺术教育在传统的艺术教育中增加了“职业”的因素,两字之差,但“理论体系”应当是独立的。尽管很多艺术职业学院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我们也发现,这些成绩大都与实践教学有关,艺术实践大多落脚于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而理论发展则着眼于学科发展的长远。一个学科走向真正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看是否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围绕这个问题,论坛代表也相继发表了看法。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院长高德峰在其题为《高职艺术院校办学特色的价值判断与内涵体现》的发言中,阐述了对特色发展与理论体系构建的关系。“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想与理念是学院的办学宗旨。”同时提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办学特色的有效保证”。进而将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设计、教法与教学形式创新、课时分配等进行通盘考虑,这一切要素的有机组合,构建了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而人才培养方案优劣的判定标准,主要看“培养方案”是否符合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所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依据国家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该院在研讨和制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明确提出坚持一条主线、两个并重、三个体系、四项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原则。“一条主线”就是“以培养面向全省文化艺术人才市场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艺术应用型人才”为主线;“两个并重”即: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并重;“三个体系”即:基础理论与专业教学体系,实训与实践教学体系,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四个优化”即:优化课程设置、优化实践教学、优化课程内容和优化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做法在理论体系的构筑上前进了一大步。
他们就是遍布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多所艺术职业院校。
为了总结办学经验,为艺术职业院校之间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2008年7月11日至14日,由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主办、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承办的首届艺术职业教育特色办学论坛在山西太原举行。来自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山西省文化厅的相关领导以及全国各地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在各自领域堪称“最高学府”的40多所艺术职业院校的代表齐聚论坛,就艺术职业院校如何坚持特色办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坚持特色发展
众所周知,在当前我国的艺术教育领域,“特色发展”无疑是大家广泛达成的共识,不同类型的院校都在探索着自己的特色。但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传统话题是:对于高等艺术职业院校来讲,究竟什么才是特色?所谓的特色,究竟应当反映在高等艺术职业教育过程的哪一个环节?或者说,高等艺术职业院校特色发展的内涵应该是什么?种种问题,在此次论坛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作为此次论坛的承办方代表,山西戏剧职业学院院长赵银邦谈了他对“如何坚持特色发展”这个话题的看法和做法。“紧紧依托文化行业,坚持走‘三条道路’,努力建设‘三个基地’”(详见《艺术教育》2008.09.P8)。通过“道路建设”完成“基地建设”是山西戏剧职业学院的独特做法,也是其区别于其他院校的最大特色。此次论坛举办的时间适逢山西戏剧职业学院50年校庆,在校庆举办期间,与会专家欣赏到了学院近几年所取得的“特色发展成果”: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曾被誉为2004年中国民族乐坛上出现的一道亮丽风景,并于2007年荣获第六届“金唱片”奖的四个奖项,是本届“金唱片”奖中获奖最多的一个作品;大型精品旅游晚会“唱享山西——经典民歌汇”现已被确定为太原市文化旅游项目之一,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自不必言。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易介南以其在办学理念方面的十六字方针为切入点,让大家对高等艺术职业院校的“特色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围绕舞台,造就人才,依托文化,面向市场’,着眼于传承与吸收,集中于创新与发展。根据这一理念,我们进一步明确我院的办学性质具有高等职业教育和专业艺术教育的两重性,从艺术教育的角度讲,培养的是专业化舞台人才,从职业教育的角度讲,培养的是应用性高级文化人才。学院既要培养面向行业需求的文艺精英,同时也要培养面向文艺市场需求的大众化人才,教学内容与形式、方法与手段都以这两个面向为基准,因才而异,着力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谋生之道、创业之道。”从易院长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特色办学理念贯穿于学院的各个方面,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他们首先确立了戏剧专业的基础地位,重点建设了民歌民乐、民族舞蹈及舞台技术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他们注重打造名师队伍。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了旨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
二、依托文化资源
依托学院所在地的独特文化资源,为学院的特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并进而打造学院的品牌形象,成为此次论坛形成的另一共识。广大艺术职业院校的院长都认识到:中国是文化大国,而各地丰厚而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让肩负着传承与发展责任的当地艺术职业院校形成了自身独有的办学个性,并且毫无悬念地成为了本门类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府”。而艺术职业学院要想脚踏实地地发展,必须“依托文化资源,深耕本土特色”。而依托的形式和深耕的程度,则决定了学院能否在特色发展之路上越走越远。
如山西是文化大省,近年来,以“大院文化”和“寻根文化”为标志的山西传统文化冲击波让人们对这个盛产文化艺术名人的地域充满了崇敬与反思。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成就了山西各艺术职业院校的“特色发展”,成为本次论坛代表学习的经验。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院长赵银邦和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李力就这个问题分别进行了介绍。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自2004年起,以“每年打造一部戏,五年打造五台戏”的目标,投入到精品剧目的创作演出之中,为学生搭建起了广阔的实践舞台,给学院的特色办学带来了活力,同时,也为山西文艺舞台增添了一道道绚丽的亮点。
精品剧目战略的实施,不同于传统教学剧目演出,它要推向社会、面向观众,“真刀真枪”,而非“仿真彩排”。这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职业道德的养成,就业能力的提升;对促进优秀艺术人才的涌现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精品剧目的推出,不仅为人民群众提供了精神产品,繁荣了山西的文艺舞台;同时,通过参与这些剧目的创作、排练和演出,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师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培养搭建起广阔的平台。
而谈到“依托文化资源”方面的独特做法,不得不提到由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打造的闻名大江南北的大型舞剧《一把酸枣》。如今的《一把酸枣》在经过了国内外500余场演出之后,已经成为一部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这部舞剧不仅创出了品牌、培养了人才、锤炼了队伍、增强了凝聚力,证明了高层次艺术人才在打造文化品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一把酸枣》作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和探索高等艺术职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独创的“团代班”的教学模式,采用“剧目引导”的教学方法,围绕舞剧《一把酸枣》设计课程、组织教学、安排演出实训。在教学中努力做到“学、练、创、演”紧密结合,该院最大的亮点是打破了理论课与实践课、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师与实训场所的界限,把学业与就业、学习与工作、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由《一把酸枣》创立起来的艺术职业教育品牌已经产生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7年3月,在山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下,该院和平遥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文化、教育、旅游战略合作协议。《一把酸枣》落户平遥,展示了精品、宣传了学院、吸引了游客,让更多的海内外游客走进古城、走进大院的同时,走近了晋商,走近了晋商文化,亲身感受一番隐藏在无数晋商背后的人性化的世界。
事实上,得益于“依托文化资源,深耕本土特色”的艺术职业院校又何止以上两所!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易介南在谈到该院的办学特色时说,“湘剧、花鼓戏是湖南的特色,也是我们学院的基础和灵魂。虽然这些专业的办学经济效益不一定好,但它们的社会效益以及对其他专业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经过重点建设,今年,我们的戏剧专业成功申报为省级精品专业。我们可以毫不羞愧地说,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是湘剧、花鼓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府。”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另外一些学校在依托文化资源方面的经验。如苏州评弹学校的评弹、安徽艺术职业学院的黄梅戏、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越剧、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的蒙古四胡等等,各地丰厚而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让肩负着传承与发展责任的当地艺术职业院校形成了自身独有的办学个性,并且毫无悬念地成为了本门类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府”。
三、构筑理论体系
当前,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战略机遇期。“一是我们国家正迎来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二是经过30年的探索,我们已经摸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艺术职业教育之路,而且正在构建中国特色的艺术职业教育理论体系;三是各个院校各有特色,立足当地,都有自己的发展机遇。”在论坛的总结讲话中,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司长韩永进提出了另外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构筑中国特色的艺术职业教育理论体系。
高等职业艺术教育在传统的艺术教育中增加了“职业”的因素,两字之差,但“理论体系”应当是独立的。尽管很多艺术职业学院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我们也发现,这些成绩大都与实践教学有关,艺术实践大多落脚于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而理论发展则着眼于学科发展的长远。一个学科走向真正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看是否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围绕这个问题,论坛代表也相继发表了看法。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院长高德峰在其题为《高职艺术院校办学特色的价值判断与内涵体现》的发言中,阐述了对特色发展与理论体系构建的关系。“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想与理念是学院的办学宗旨。”同时提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办学特色的有效保证”。进而将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设计、教法与教学形式创新、课时分配等进行通盘考虑,这一切要素的有机组合,构建了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而人才培养方案优劣的判定标准,主要看“培养方案”是否符合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所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依据国家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该院在研讨和制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明确提出坚持一条主线、两个并重、三个体系、四项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原则。“一条主线”就是“以培养面向全省文化艺术人才市场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艺术应用型人才”为主线;“两个并重”即: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并重;“三个体系”即:基础理论与专业教学体系,实训与实践教学体系,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四个优化”即:优化课程设置、优化实践教学、优化课程内容和优化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做法在理论体系的构筑上前进了一大步。
依托学院所在地的独特文化资源,为学院的特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并进而打造学院的品牌形象,成为此次论坛形成的另一共识。广大艺术职业院校的院长都认识到:中国是文化大国,而各地丰厚而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让肩负着传承与发展责任的当地艺术职业院校形成了自身独有的办学个性,并且毫无悬念地成为了本门类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府”。而艺术职业学院要想脚踏实地地发展,必须“依托文化资源,深耕本土特色”。而依托的形式和深耕的程度,则决定了学院能否在特色发展之路上越走越远。
如山西是文化大省,近年来,以“大院文化”和“寻根文化”为标志的山西传统文化冲击波让人们对这个盛产文化艺术名人的地域充满了崇敬与反思。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成就了山西各艺术职业院校的“特色发展”,成为本次论坛代表学习的经验。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院长赵银邦和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李力就这个问题分别进行了介绍。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自2004年起,以“每年打造一部戏,五年打造五台戏”的目标,投入到精品剧目的创作演出之中,为学生搭建起了广阔的实践舞台,给学院的特色办学带来了活力,同时,也为山西文艺舞台增添了一道道绚丽的亮点。
精品剧目战略的实施,不同于传统教学剧目演出,它要推向社会、面向观众,“真刀真枪”,而非“仿真彩排”。这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职业道德的养成,就业能力的提升;对促进优秀艺术人才的涌现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精品剧目的推出,不仅为人民群众提供了精神产品,繁荣了山西的文艺舞台;同时,通过参与这些剧目的创作、排练和演出,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师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培养搭建起广阔的平台。
而谈到“依托文化资源”方面的独特做法,不得不提到由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打造的闻名大江南北的大型舞剧《一把酸枣》。如今的《一把酸枣》在经过了国内外500余场演出之后,已经成为一部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这部舞剧不仅创出了品牌、培养了人才、锤炼了队伍、增强了凝聚力,证明了高层次艺术人才在打造文化品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一把酸枣》作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和探索高等艺术职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独创的“团代班”的教学模式,采用“剧目引导”的教学方法,围绕舞剧《一把酸枣》设计课程、组织教学、安排演出实训。在教学中努力做到“学、练、创、演”紧密结合,该院最大的亮点是打破了理论课与实践课、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师与实训场所的界限,把学业与就业、学习与工作、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由《一把酸枣》创立起来的艺术职业教育品牌已经产生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7年3月,在山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下,该院和平遥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文化、教育、旅游战略合作协议。《一把酸枣》落户平遥,展示了精品、宣传了学院、吸引了游客,让更多的海内外游客走进古城、走进大院的同时,走近了晋商,走近了晋商文化,亲身感受一番隐藏在无数晋商背后的人性化的世界。
事实上,得益于“依托文化资源,深耕本土特色”的艺术职业院校又何止以上两所!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易介南在谈到该院的办学特色时说,“湘剧、花鼓戏是湖南的特色,也是我们学院的基础和灵魂。虽然这些专业的办学经济效益不一定好,但它们的社会效益以及对其他专业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经过重点建设,今年,我们的戏剧专业成功申报为省级精品专业。我们可以毫不羞愧地说,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是湘剧、花鼓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府。”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另外一些学校在依托文化资源方面的经验。如苏州评弹学校的评弹、安徽艺术职业学院的黄梅戏、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越剧、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的蒙古四胡等等,各地丰厚而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让肩负着传承与发展责任的当地艺术职业院校形成了自身独有的办学个性,并且毫无悬念地成为了本门类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府”。三、构筑理论体系
二、坚持特色发展
众所周知,在当前我国的艺术教育领域,“特色发展”无疑是大家广泛达成的共识,不同类型的院校都在探索着自己的特色。但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传统话题是:对于高等艺术职业院校来讲,究竟什么才是特色?所谓的特色,究竟应当反映在高等艺术职业教育过程的哪一个环节?或者说,高等艺术职业院校特色发展的内涵应该是什么?种种问题,在此次论坛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作为此次论坛的承办方代表,山西戏剧职业学院院长赵银邦谈了他对“如何坚持特色发展”这个话题的看法和做法。“紧紧依托文化行业,坚持走‘三条道路’,努力建设‘三个基地’”(详见《艺术教育》2008.09.P8)。通过“道路建设”完成“基地建设”是山西戏剧职业学院的独特做法,也是其区别于其他院校的最大特色。此次论坛举办的时间适逢山西戏剧职业学院50年校庆,在校庆举办期间,与会专家欣赏到了学院近几年所取得的“特色发展成果”: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曾被誉为2004年中国民族乐坛上出现的一道亮丽风景,并于2007年荣获第六届“金唱片”奖的四个奖项,是本届“金唱片”奖中获奖最多的一个作品;大型精品旅游晚会“唱享山西——经典民歌汇”现已被确定为太原市文化旅游项目之一,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自不必言。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易介南以其在办学理念方面的十六字方针为切入点,让大家对高等艺术职业院校的“特色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围绕舞台,造就人才,依托文化,面向市场’,着眼于传承与吸收,集中于创新与发展。根据这一理念,我们进一步明确我院的办学性质具有高等职业教育和专业艺术教育的两重性,从艺术教育的角度讲,培养的是专业化舞台人才,从职业教育的角度讲,培养的是应用性高级文化人才。学院既要培养面向行业需求的文艺精英,同时也要培养面向文艺市场需求的大众化人才,教学内容与形式、方法与手段都以这两个面向为基准,因才而异,着力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谋生之道、创业之道。”从易院长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特色办学理念贯穿于学院的各个方面,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他们首先确立了戏剧专业的基础地位,重点建设了民歌民乐、民族舞蹈及舞台技术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他们注重打造名师队伍。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了旨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
当前,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战略机遇期。“一是我们国家正迎来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二是经过30年的探索,我们已经摸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艺术职业教育之路,而且正在构建中国特色的艺术职业教育理论体系;三是各个院校各有特色,立足当地,都有自己的发展机遇。”在论坛的总结讲话中,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司长韩永进提出了另外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构筑中国特色的艺术职业教育理论体系。
高等职业艺术教育在传统的艺术教育中增加了“职业”的因素,两字之差,但“理论体系”应当是独立的。尽管很多艺术职业学院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我们也发现,这些成绩大都与实践教学有关,艺术实践大多落脚于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而理论发展则着眼于学科发展的长远。一个学科走向真正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看是否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围绕这个问题,论坛代表也相继发表了看法。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院长高德峰在其题为《高职艺术院校办学特色的价值判断与内涵体现》的发言中,阐述了对特色发展与理论体系构建的关系。“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想与理念是学院的办学宗旨。”同时提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办学特色的有效保证”。进而将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设计、教法与教学形式创新、课时分配等进行通盘考虑,这一切要素的有机组合,构建了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而人才培养方案优劣的判定标准,主要看“培养方案”是否符合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所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依据国家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该院在研讨和制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明确提出坚持一条主线、两个并重、三个体系、四项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原则。“一条主线”就是“以培养面向全省文化艺术人才市场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艺术应用型人才”为主线;“两个并重”即: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并重;“三个体系”即:基础理论与专业教学体系,实训与实践教学体系,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四个优化”即:优化课程设置、优化实践教学、优化课程内容和优化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做法在理论体系的构筑上前进了一大步。
关键词:艺术职业教育;教育技术;学习过程;学习资源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1-0004
传统的艺术职业教育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如对资源利用不充分、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随着国内教育改革的深入,职业教育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且涌现出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对于艺术职业教育而言,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大不同,既需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及综合水平,还要有一套系统的方法,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满足这些要求,在艺术职业教育中也越来越受重视。
一、教育技术及其在艺术职业教育中的意义
1.教育技术
在新教育形势下,教育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但其具体概念,至今仍莫衷一是。国内把它看作是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培育人才并且对传统教育模式加以创新的一种新技术。目前,我国普遍认可的一种定义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2.意义
可见,教育技术应用于艺术职业教育,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套逐渐完善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学生、资源和学习方法是三项基本要素,综合应用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取得最佳效果。关于其意义,可从以下两点考虑:首先,教育技术转变了师生在课堂上的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教学模式更开放、更科学,教学资源更丰富。其次,既然是技术,离不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尤其是网络和多媒体的发展,才能在教学中轻松地搜索各种资源。而多媒体的现代化多功能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能够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二、教育技术在艺术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不难分析出,我国传统教学突出体现的是教学过程,而教育技术则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颇为重视。将其应用于现代艺术职业教育中,有利于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根据自身实力合理制定学习目标。同时,对周围的环境或现代高科技等学习资源加以整合,组成一个系统,发挥整体最大作用。其目的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研究利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包括技术设计、技术开发、技术利用和管理评价几个环节。艺术职业教育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需要跟紧时代潮流,把握市场需求,及时对教育资源进行调整。不单单指教学计划或者教学目标,还包括训练计划、课程安排等方面。技术利用主要是把信息化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了保证各项工作能顺利开展,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还需加强管理。
三、教育技术用于艺术职业教育的问题对策
1.学校方面
艺术职业教育的具体专业包括美术、音乐、舞蹈等,因专业内容不同,教学要求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比如音乐既需要学习理论知识的课堂,开设鉴赏课,还需要有专门的训练房;舞蹈则需要另外建设舞蹈室,甚至在舞蹈欣赏上,也应有特定的地点。部分艺术职业院校为节省投资,可能会把声乐房和舞蹈室合并,无法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少数院校可能都没有实践练习的地方。信息化和多媒体化程度较低是另一个问题,比如硬件设备质量太次,配套设施不完整,难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所以,学校首先应该提高教育技术的地位,尽可能地提供相关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实现课堂的信息化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新环境。
2.教师方面
在有些建立历史比较长的艺术职业院校,很多教师不管在专业理论知识,还是自身能力或者教学经历上,都称得上优秀。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太深,他们很容易因循守旧,难以接受新事物。在课堂上依旧以教材为主,采取的也是陈旧的教学方法,致使很多学生都提不起兴趣。因此,教师应加深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具有创新意识,敢于尝试新方法。同时与时俱进,了解现代学生的兴趣和心理需求,把信息化技术和艺术教学联系起来。除了要熟练运用一些基本软件和专业软件,还要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资源。
3.学生方面
当前教育的门槛放低了,学生的综合水平参差不齐,在条件较好的院校艺术氛围和学习氛围相对较好,学生的主动性很容易被调动。但随着艺术职业院校数量的增多,很多院校实力较弱,对学生也没有严格要求,整个艺术氛围很差,学生很容易被影响。所以,一方面学校要控制生源,另一方面学生要树立起坚定的信念,即便所处环境较差,也能够主动学习,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
四、结束语
教育需要创新,需要顺应时展趋势,国内目前的艺术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并不理想。为改善这一现状,应培养创新意识,加强改革。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开展的设计、开发等一系列活动,在艺术职业教育中具有诸多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小松.浅谈教育技术在艺术职业教育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学习,2013
[2]薛巧梅.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2013年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课题“高职艺术专业‘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课题编号:BCB13024]。
作者简介
沈 杨(1982―),女 ,安徽肥西人,合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摘 要:本文以室内设计基础和课程设计两门课程教学为例,阐述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按照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理论,以职业岗位分析和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参照系,通过多种手段创新理论教学;同时注重艺术教育的创造性思维训练,通过跨界思维的培养,挖掘出每位学生自身潜能。实践证明,职业教育和艺术教育两种形式在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关键词:职业;角色;创意;跨界
当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工作过程和项目化课程的探索,对艺术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任务、产品等实践性要素纷纷进入艺术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领域,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艺术职业教育与其他职业教育有所不同,它既有职业教育的特点,又有着艺术教育本身的特色,如果只强调技能,会使艺术专业人才的创新发展能力受到阻碍,如果只强调艺术,又与职业教育的改革步伐不相符合。正是基于这一状况,在项目主题式课程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职业教育与艺术教育双轨并行的指导思想,即在授课过程中打破原有章节的划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围绕室内设计师的素养,从“市场、宣传、设计、技术”四个方面为出发点,脚踏实地进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模式创新,真正发挥每一门课程应有的作用。
一、目前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以“室内设计基础”课程为例,该课程作为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设计入门课程之一,是教学环节中较早全面阐述室内设计的定义、介绍设计师素养和室内设计原理的理论研究课程,它是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全面了解本专业对应的岗位职责和基本技能的入门课程、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可是在近几年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越来越体会到设计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辅助,是帮助学生掌握职业基本知识、拓展专业视野、提高设计文化修养、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等的重要途径,光有实践的教学培养出来的是技术工人,而设计师不仅具有绘图功底,更重要的是对设计的责任意识,要有丰富的涵养,精湛的技艺源于生活积淀和个人品质修炼。因此,一些涉及传统文化、素质拓展、大师研究的理论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艺术生普遍文化水平较低,理解力和思考力都较为欠缺,学习主动性不足,这一切给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的学习都带来极大地困扰。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与热情,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课程学习,是笔者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作为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与其辛辛苦苦讲45分钟,讲很多内容,学生听过就忘,不如抓住一个重点,一堂课下来,学生能够记住一个要点,懂得一个道理,或者创新意识得到增强,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通过主题式教学思想将课程设计成一个个主题工作任务,然后围绕主题任务,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深刻地体会,这样的教学才具有意义。
三、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探索
1.说讲结合,明确目的
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特别是新生对于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所需要的知识体系结构是不了解的,对于为什么学这门课,这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与其他课程的相关性问题是不清楚的,特别是一些艺术课程之间是串联关系,如果单纯地只学习某一门课程,就像是盲人摸象,最终的结果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到了课程设计阶段,才恍然大悟,后悔当初没有用心学习,但为时已晚,往往只能应付了事。
说讲结合,就是把说课变为讲课,将教师在专业活动中与同行交流的教学设计稍加改动,变为课程的第一讲内容――学前导航,使学生们从一开始就对这门课程的定位、目标、内容、学习方法等有清晰的认知,知道为什么要学、学什么以及怎么学,从而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2.角色扮演,调动兴趣
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理论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还原真实的工作情景有助于学生树立职业意识,逐步实现学生向职业角色的转换。“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百余人的合班课,如何在这样一个大课堂的理论教学中让每个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教学积极性,变被动的接纳为主动的学习,是笔者一直探索并为之努力的事情。在讲到与客户洽谈沟通时,提前布置同学们课下编写剧本、排练小品,课上再现家装展览会现场、新房交付现场、装饰公司现场等不同场合与客户沟通洽谈的情景,扮演角色有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客户、业务经理、设计师等,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将家装工程的承接形式、与客户洽谈的准备、沟通技巧等所需理解的知识内容生动、立体、透彻地展现出来,这种角色体验让表演者和观众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认识到装饰设计是一门服务行业,设计师除了做好设计,还要有市场意识、服务意识,理解了客户沟通的重要性,设计师要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建立彼此的信任,以及对客户的经济情况、性格、职业、年龄、家庭组成等信息搜集的重要性。
3.你来我往,自主学习
对于一些大众所熟知的内容如设计风格一章,提前布置学生课下进行资料收集与整理,课上汇报与讨论,交流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在信息整理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将他人的信息变为了自己的信息,同时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对于一些专业性强的内容,则在课堂讨论之后再布置相应的案例收集与汇报。在课程设计阶段,这种设计交流次数则更加频繁,通过集中讨论的方式,使得同学们的观点可以集中碰撞,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除了课堂交流,课下交流也是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充分利用自媒体,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通过微博、微信、微课的三微教学法,将室内设计的潮流、前沿、行业动态等进行传播,特别是建立了平台后,学生们可以通过平台自发组织讨论,发表个人观点和意见。
4.跨界思维,创意训练
跨界是当今设计界一个新锐的设计态度和设计方式,跨界(crossover)在英文中的的原意是“转型、转向”,后引申为不同领域间的跨界合作,意思是跨越两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等范畴而产生的一个新行业、新领域、新模式、新风格等。通过跨界思维,在继承所跨之界各自的优秀特性的基础上,创造出超乎寻常的创造性价值。
(1)从影视剧的室内场景中分析设计案例。跨界思维不仅可以运用在原创设计上,也能够运用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电影和电视是社会的浓缩和历史的再现,提供给我们琳琅满目的场景资源,风格多样、类型多种,涵盖面广是任何一本专业书籍无法给予我们的。在案例分析的时候,先从当时流行的影视剧中选择,会大大增加学生感兴趣的程度。例如,在《来自星星的你》热播期间,选择这个案例进行分析,观看节选片段,将案例由静止的图像转为动态图像,讨论的热烈程度会大大增加。分析男女主人公的居住空间时,将他们想象成业主,从职业的不同、性别的不同、性格的对比展开,进而分析室内风格的选择、色彩的运用、材质的表现,等等。待学生们进入状态之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一些经典片、历史片等自己喜爱的影视作品进行分析,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借助图像媒介改变室内设计创意思维方式。“世界已由图像符号组成,我们通过电影、电视、录像、广告等大众传媒的过滤,接收到的是一个被解体、并置、杂乱的图像世界。”这也成为了不少设计师利用图像媒介进行室内设计创意的思维方法之一。例如,香港著名设计师方振华,在他的工作室,找不到一本关于室内设计的书籍,都是一些服装、平面、产品的杂志,等等。用他的话说,看别人的设计,永远只能走在别人的后面,无法超越。他从一双皮鞋的照片中能找到KTV设计的灵感,从一双塑料拖鞋上能想象到空间的造型,从一件带纱的文胸上设计出把窗帘放在外、窗纱放在内的新的窗帘形式。可以看出,日常接触到的生活图像都可以是设计创作的素材。
在借助图像媒介之后,我们就找到了开启每位学生自身潜能的钥匙,具有设计想象力就不再是个别人的特异功能,学生能较轻松地掌握室内设计原创的要领。
四、总结
通过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尝试我们发现,职业教育与艺术教育思想并行不悖,艺术专业的职业教育不能丧失艺术教育的特色也不能丢掉职业教育的根本,我们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技能人才,提高学生对理论学习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动力。不能只顾眼前,更要把眼光放远,为中国设计的未来储备人才。
参考文献:
[1]张 葳,李海冰.感性教育与人文氛围――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索[J].装饰,2014(04).
[2]梁成艾.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3]邱晓葵.居住空间设计营造[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关键词:实践教学;艺术设计;职业教育
社会上常有这样的反映:“从职业学校出来的学生似乎什么学过,但什么学的也不精,犹如花拳绣腿,一但涉及到实践的过程中,就暴露出了各种问题,原因固然有学生的因素,然而在教学中同样存在着问题——缺乏实践教学。本文试图从职业教育出发,结合艺术设计专业情况对实践教学进行思考和探索。
1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摇篮——包豪斯实践教学模式的启示
“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成立世界第一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尽管其存在短暂而饱受争议,但对现代设计产生的影响却是非常深远,它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包豪斯广泛采用工作室体制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动手的制作过程,完全改变了以往那种只绘画、不动手制作的陈旧教育模式,这就是“双轨制教学”。“双轨制教学让每一门课程都由一位造型教师(形式导师)担任基础课教学和一位技术教师共同教授,使学生共同接受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影响。形式导师负责教授形式内容、绘画、色彩与创造思维的内容;技术教师负责教授学生技术、手工艺和材料学的内容。”[1]双轨制教学工作室制很好解决了实践教学问题,学生的设计产品有些直接转化为客户采购或订购的商品。实现了设计到商品的转换。
当前,我国学生实践能力缺乏与教育模式陈旧不无关系、传统教学以绘画,讲授为主,尽管有些也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但与现场观摩与实践还是相距甚远,校内实训场所多是做做样子,充充门面,校内外实训基地也只是挂挂牌,而没有具体的实训内容,这就决定实践教学只是空中楼阁。如果要改变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现状,就必须对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办学作精确的定位,并着手改变过于陈旧的教育教学模式,引进设计教育中先进的办学经验,并努力创建适合本校特色实践教学模式,如包豪斯的工作室制等。这方面一些职业院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探索,并取得丰硕的成果。比如,苏州工艺美院就在工作室制改革后,学生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得到不断提升,学生实践成果展示周和大学生实践创业中心,都给我们留下来非常难忘的印象,学生也似乎从实践学习中更加自信。
2 实践教学需要职业院校与对口行业或企业之间建立良性互动的合作关系。必要时应以教育法律、法规的形式确认下来,以保证实践教学的开展和技术型实践人才的培养
众所周知,德国产品以设计精巧、工艺精密、质量好著称,德国的产品离不开它成功的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德国职业教育重头戏,职业院校都与对口行业或者企业间签订了协议,企业除资助职校办学外,还无条件为职校生提供实践场所和实习岗位,这样就保证了职校生实践能力。但我国与之不同,职业院校多是以往大中专校转轨而来,师资结构也多以往的师范教育产生,从学校到学校的从教经历,让教师本身就缺乏实践经验,其教学也只能照本宣科。由于资金短缺,实训场所的建设多是设施简陋,规模较小,实践教学的意义更是可想而知。故笔者认为实践教学的真正意义应依托对口行业或企业这一“活水”状态中,职业院校与对口行业与企业应建立良性互动的合作关系。目前,许多行业或企业还普遍缺乏反哺的意识和愿望,必须以教育立法方式加以规定,这对改变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普遍薄弱的局面大有裨益。艺术设计类实践场所多有规模较小、分散、专业性强等特点,这更需要与行业和企业间的密切合作。如我院就与本地区著名红蚂蚁等装饰设计公司建立合作的机制,其在教师培训和实践教学场所提供了帮助和支持,企业捐资助学行为也时常存在,如学院的开元奖学金就是企业的资助行为。
3 实践教学必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从细节处抓住实践教学,实现技能培养的真正内涵
设计的生命就是实践创新,艺术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学中必须能够体现这一特征。这就需要努力营造教学的情境,其可以是实战情境的假设、商业案例缩影或者设计大赛的设计命题。学生在接触掌握基本知识与概念后,面对的就是真刀真枪的实践场所和实践命题,尽管最初的设计过程表现的可能还很稚嫩,但带给他们将是终生难忘的实践体验。例如在环境设计课教学中,我们不能仅满足课堂上的技法传授,以学生在图纸上空间分割的合理和效果图制作的好坏,来作为衡量学生专业成绩的优劣和依据,更应体现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要求学生应能够从某一具体的案例入手,依据业主或者老师提出的要求,对命题做全面调查研究,从文化品味到整体方案,从具体内容到实施步骤、从工程预算到具体的材料都应该做详尽说明及规划,以至最后才是效果图的呈现,考核应侧重全面性和实践性,而不仅是效果图的表现和设计的文字说明。另外,教师还可把实践工程带到教学课程中,达成学以致用目的,如我校承接苏州太湖文化论坛的装饰工程,教师就把实践工程引入实践教学中,利用漆画课程制作漆艺作品、利用装饰画课程制作装饰壁画,实践教学从前期调查、设计构思、方案确定,到具体绘制与制作直至最后装裱安装,都在专业教师指导和学生参与下完成,漆画、壁画的制作方法自然不在话下,更为重要是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相类似的设计任务。另外,依托竞赛和招投标展开实践教学。事前教师可关注设计竞赛和设计招投标的信息,然后引入到实践教学中,在完成课程基本知识讲授后,引入竞赛和招投标设计命题,针对命题进行专业知识的拓展和视野开阔,发挥大学生创造创新的优势,通过头脑风暴等设计方法优选出竞赛设计方案,这也不失为另一种实践教学的案例。[2]
4 实践教学的实施,必然对专业教师的素质提出一些新要求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诸葛铠教授说:“原先他反对设计类教师校外兼职的,现在是非常赞同教师兼职,原因是设计类教师在公司兼职中能及时吸收新知识,掌握行业发展新动态,许多知识是书本根本找不到的,它对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十分有好处”。在实践教学的影响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应具备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结构的素养,并且还要能深入到工程现场加强专业实践,了解和掌握专业发展动态。要具有承担一定工程设计任务实力和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具有双重或多重职业身份的特点:他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又能独立从事设计的设计师,也许还是掌握某项技艺的工艺美术师。双师型和多师型教师素养是当前职业教育院校师资结构调整的重点,也是实践教学对专业教师的索求。
5 结语
实践专业技能是学生就业之本,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层次,实现办学目的一个永远绕不开话题,在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基本国策的今天,我们尤其要注意职业教育的品质即其质量问题,职业教育本质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实践教学正是实现职业教育目的关键环节,专业的不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模式也应有所不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应依托教师的实践素养,努力营造和创设各种实践情境,开展实战式或接近战式实践教学,这样更好地实现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董占军.欧洲设计院校教学模式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启示[J].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应用策略、优化
综观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在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背景下,国内各省、市、地区已全面展开了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计划,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也已经平稳度过了初级阶段,如何合理、有效的促进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规范、高效使用成为当前面对的问题。因此,各级政府应进一步组织、加强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建设、管理的后续投入,保证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平稳发展,避免这一功能强大、耗资巨大的工程走弯路或是停滞不前。
一、全面、规范的开展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
首先,应使各级、各部门、各校领导进一步加深认识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对教育教学改革和信息化社会的强大促进作用。就作者调查的各省、市、地区而言,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使用者对该项工程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该项工程的超实用性和巨大作用。其次,及时听取一线教师、一线管理人员的反馈信息。作为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一线使用者和管理者,他们对于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和管理拥有第一发言权。庞大的系统中必然存在一定问题、弊端、瑕疵,只有充分的尊重他们的反馈意见,才能更好的推动教学资源库的良性发展,发挥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强大功能,才能够更好的调动使用者的积极性和管理者的管理热情。再次,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形成规模化、链条化的资源库模式。资源库的建设模式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分解,同样也需要自下而上的整合,在不断的循环改善中发展进步,最终形成规模巨大的国家资源中心。
二、着力开展江苏省高职高专学校整合,争取政府政策性扶持
1、着力开展江苏省高职高专学校整合
就高职高专学校发展方向而言,江苏省高职高专学校有规划合并迫在眉睫。星散的校园分布必将导致政策贯彻的冗余和滞后。因此,江苏省应充分考虑成立职教园区,合理规划合并高职高专学校,规范整合校本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内资源。以期达到创办规模化高职高专学校,形成规模化教学信息资源库的目的。
2、大力争取政府政策性扶持
江苏省政府出台了扶持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政策性措施,并设立了相关项目基金。但是各校在建设资源库过程中仅是依靠政策安排部署,并未主动计划申请,或是申请过程中,准备不充分、计划不周详。介于此,各校完全可以指派相关部门或是雇请专业人员整理资源库建设计划,争取政府项目基金,进而扩大校本资源库规模,进一步提高校本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实用性。
三、深入开展各项相关培训
1、领导培训
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良性发展,政策性措施取决于领导的决断。因此,江苏省市有必要针对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发展规划对市局和各校领导进行培训,提高其对建设和管理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重视程度,从而更方便、有效地贯彻国家政策方针。
2、专业管理人员培训
在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日常管理和更新中,专业管理人员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江苏省各高职高专学校基本采用信息中心进行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管理建制,虽然相较非计算机专业人员而言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各校信息中心管理部门时间、经历、专业程度不同,直接造成了各校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的合理性、素材资源的规范性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建立专门部门、专人转项负责制,并开展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日常维护、更新、管理等相关培训。从而在真正意义上促使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合理更新和高效运转。
3、一线教师培训
江苏省各校教师虽然初步掌握杀毒软件应用、Office办公软件应用、网络下载资源等基础信息化手段,但对于操作系统安装、影、视、音频编辑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摄像设备等稍高难度的应用能力亟待提高。信息化时代,这些软硬件设施的使用对象并不是仅仅针对专业人员,因此,对于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训也亟待开展。唯有全面提升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力,才能更好的发挥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功能,从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四、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
1、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为确保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及其素材的合理性与规范性,必须对资源库建设、管理和更新及其内素材资源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通过对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有效规范和评价反馈,有助于开发者明确开发目的,实现资源库实用功能;有助于管理人员规范日常维护工作,合理更新资源库内容,避免为达到政策性要求而进行随意扩充与任意更改;有助于使用者高效搜索素材资源,有效使用数据资源,有效上传素材资源,维持资源库的健康发展,保证其良好的适用性。
2、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
在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用与日常管理中,需要充分的调动管理者的管理热情和使用者的使用积极性。因此,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对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优秀管理人员、优秀素材的提供部门、单位进行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是必要的,唯有如此,才能确保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合理更新、高效运转和充分适用。同时,定期开展教师的信息化设计竞赛,不仅能够促使教师主动探索、共享、使用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内的素材,也为省级、国家级的相关比赛选拔了优秀参赛者。
作者:张静 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志,多媒体技术在现在教学中正确开展的研究[J],科技展望,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