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17:30
序论:在您撰写德育工作思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学校政教 德育 内容 思路
学校政教工作就是德育教育与德育管理工作。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相互渗透,使政教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德育工作更加错综复杂。面对新形式、新特点,学校政教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一方面要联系时代特点,丰富德育工作内容;另一方面还要探索研究,拓宽德育工作思路。
一、丰富德育工作内容
(一)理想教育
理想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学校政教工作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不怕困难、勇于拼搏,为实现理想而努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个人奋斗目标。例如:召开“人生设计主题班会”、组织“读名人传记树远大理想”读书报告会等。
(二)道德教育
在学生中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内容的道德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陶冶情操、建立爱心、懂得感恩。如:重阳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老人;教师节《我最喜爱的老师》征文评选;父(母)亲节致父(母)的一封信等。
(三)人格教育
学校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人格教育,在提高人格素质的基础上谈思想进步、政治信仰、爱国主义等等,使学生有强烈的责任感,忠诚履行社会责任,自觉遵守社会规范,主动维护社会风尚,大力表扬、广为倡导、激励学生比学赶帮超,在校园创建追求真、善、美的环境氛围。例如:设计每周国旗下演讲主题,强化人格教育;对班集体进行百分考核,每周发放流动红旗;挖掘每个学生人格的闪光点,评选班级之星,如劳动之星、助人为乐之星、学习之星、团结之星、进步之星、体育之星、文明之星、星级宿舍等。
(四)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绝不是日常的“小事”和“琐事”,它是关系到学生性格形成、人生成功的大事。要坚持以教育、引导为主,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例如:制定《校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操行评定》《学生礼仪规范》《班级百分考核细则》《学生宿舍管理规定》《学生就餐管理规定》等
(五)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独生子女的普遍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德育教育关注的问题。学校政教工作应该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减轻学生的心里负担。例如:历史沙龙、政治沙龙、心理剧展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组建“心悦团”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成立“心灵氧吧”由专业心理老师针对学生心理健康常见问题进行辅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化解心理压力。
(六)安全教育
学校在注重完善安全设施的同时,更要加强安全教育,把珍爱生命当作安全教育的核心。通过大力宣传、专家讲学、安全常识测试、逃生演练、举办活动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自救能力。例如:通过展板、讲座、校园广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并适时进行安全常识测试;进行《珍爱生命 远离》板报评比;组织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聘请法律界人士开展《法制教育进课堂》活动;定期进行逃生演练等。
二、拓宽德育工作思路
学校是培养、教育学生的场所,教学、管理、环境无不教育人、熏陶人、影响人。拓宽德育工作思路,深刻理解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
(一)教书育人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书育人,然而,教书容易落实,育人则往往被忽视。为把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德育工作应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师德教育。教师不仅要业务合格,更要职业道德合格。学校要强化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自觉意识,建章立制,严格管理;教师要认真学习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照标准,规范言行,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以高尚的品行影响人。
2.课堂德育渗透。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育人功能,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并把德育活动和班级德育工作情况作为评选“文明班级”和“优秀班主任”的重要依据。
3.因材施教。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群体动态和重点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要重点教育和引导,除了学校教育、定期谈心之外,学生也要反思错误并形成《自我教育》材料,使学生循序渐进地纠正错误。
(二)管理育人
管理也是教育,学校管理者的水平和形象、管理制度和方式,无不体现其教育功能。抓管理育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队伍建设。学校从校长、政教处到处室主任、班科任,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者,建立全员德育管理机制,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保证。
2.制度建设。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日常行为规范》等管理制度,在管理中加强和落实师德教育。
3.树立典型。通过教师表彰大会、学校最可爱的人颁奖词、仁爱之师等系列活动,树立先进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提高教师道德修养。
4.组织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报告会,如:班主任经验交流、读书报告会、国际形势报告会、党的基础知识教育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体育竞赛、歌舞表演、书画比赛、读书征文等。以活动为载体,使德育工作全面渗透。
(三)环境育人
以党的xx大重要思想为指南,依照《小学德育大纲》,进一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继续加大贯彻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的力度,加强阳光班集体建设,培养良好的教风、班风、学风。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康人格为目标,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着重对学生进行以文明礼仪为重点的基础文明养成教育,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把我校的德育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二、工作思路:
1、以生为本,道德为先,发展为本,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2、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强化“以德立教”、“以身立教”意识。
3、以少先队每月教育主题为重点,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接受教育。
4、落实行为规范养成,每周落实教育主题,强化训练,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工作目标:
1、学校实行封闭化管理,形成教学秩序井然、教学环境和谐、舒适,全校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2、制定、完善、健全各项相关的安全制度,通过各网种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公德教育、诚信教育。杜绝各种安全隐患、安全事故发生。
3、使每位学生都能遵守社会公德、诚信做人、礼貌待人、尊师守纪的阳光少年。让学生做到言行一致,把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4、通过开展公德教育活动,使学生从小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人人树立公德意识。
四、工作计划:
1、做好学年优秀班主任评选工作。
2、安全工作重中之重。
3、做好对学生评价、班主任评价、领导评价工作。
4、做好间操课间检查、监督管理工作。
5、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6、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7、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的管理。本学期每周进行一次大清扫,其它时间为小范围清扫。
8、完善、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五、工作措施及工作安排:
(一)做好对班主任的培训工作
1、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对班主任进行系统、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内容力求科学化、系统化。
2、树立典型班主任教师,推广先进的班级管理经验。
3、继续开展“规范班级”的评比工作,制定《评比细则》,评比内容包括(晨会、班队会情况;班主任的各项计划、总结、工作手册完成情况;值周扣分情况;流动红旗情况;表扬情况;升旗情况;各项竞赛情况;大课间评比情况)。在评比中,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4、班主任要经常与家长联系,通知家长学生在校的表现;了解学生校外情况。对个别学生进行家访,做好家访记录。对学困生、劣迹生进行辅导和教育,要有辅导和教育记录。
(二)加强养成教育
1、晨会、班队会时间,加强对《守则》、《规范》的学习,以及班级常规工作,解决班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加强巡视,加大值周力度,检查贯彻落实情况。杜绝晨会、班队会时间被占用现象。《守则、规范》定期进行抽测,并贯穿到平时学生的一言一行中来。
2、学校通过开展公德教育活动,使学生从小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人人树立公德意识。
(1)一言一行见公德:通过校园广播,利用晨会时间向全体学生宣传公德内容的典故、小故事,使学生感受和体会公德是做人的根本。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到公园捡白色垃圾,使学生树立公德意识。
(2)做雷锋式的好少年:同学们通过广泛收集雷锋美德故事,进一步了解认识这位平凡而伟大的雷锋叔叔。并把他的这种精神渗透到学习生活里,每天走进校园见到老师要问好、见到客人要敬礼,说文明话、做文明人。鼓励学生每天必须做到。
(3)我与节约同行教育活动:同学们通过调查、收集平时在我们身边的一些浪费现象,通过班会、展开讨论。结合自己身边实例,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4)与爱同行教育活动:号召学生用实际行动感恩父母、老师、学校、社会、并号召高年级学生积极主动关心、爱护低年级的小同学,帮助打扫卫生等活动。解决低年级小同学的实际困难。
(三)、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1、利用每周一的升旗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开展弘扬民族精神、公德教育、诚信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的系列活动。
全面落实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在学校整体中发挥其首位功能作用,为教学及各项工作运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1、丰富德育生活内容,营造充满生机、积极向上的校园生活氛围。
①增强教职工的师德意识与德育意识——通过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宣传、考核,提升教职工主人翁意识感,培育其敬业、乐业的奉献精神。
②细化学生德育工作,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培植一种积极寻求向上的精神——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熏陶与严格的制度约束,在学生生活行为、学习行为习惯的规范上下功夫。具体讲:
·德育处通过全方位的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分管干事的主抓意识(卫生常规管理、纪律安全常规管理、文体活动常规管理、德育课题研究及档案建设管理)。
·团委牵头有计划的组织好学生文体娱乐、社会实践等活动,寓教育于其中。
·强化班主任培训学习,更新育人理念(从学生日常生活细节入手,注重良好生活态度、学习习惯培养,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强化全体科任教师德育能力及从事德育工作的自觉性。
·唤醒教辅、后勤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真正构建全员育人的格局。
③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发挥宣传栏、板报、校园之声广播、课间信息平台、电子屏等宣传工具的窗口作用,让每一个视点、每一个声音都能愉悦人心,勃发生机,催人上进。
2、发挥德育处学生管理的主阵地作用——在珍惜已有成绩的基础,工作有创新,要特色。
·抓班干部队伍建设(培训、学习、交流、提高——强化学生干部自身素质及组织管理能力)。
·协助音体美教师组织相关大型活动及特长生培养工作(适时思想动员工作;搭建才艺展示平台)。
·后进生转化采取“手拉手”跟踪式新举措,并纳入师德考核(以级部为单位确定帮教目标与拉手教师,建立跟踪档案做记录)。
·开发利用家教资源,实现家校互动,构成合力(通过不同形式的家长会、致函、校信通等途径唤起家长的育子新理念)。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生活经历。
·学生行为管理构建系列化、常规化、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模式(以学期为段,思想动员——落实行动——督查考核;卫生管理仍然是切入点,服装仪表常抓不懈)。
3、修改完善三个考核方案。
·《班级考核方案》增加“凡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学生均给予奖励加分纳入考核方案;”
·《师德考核方案》将“在常规管理中有突出特色(或成绩)的班级给予特别奖励”;“后进生转化工作”列入其中。
·《学生一日常规考评条例》个别条款。
4、召开第五届德育研讨会。(4月上旬)
5、常规工作:
会议:⑴德育处工作会1次/月;
⑵班主任例会1次/月;
⑶班干部会1次/2周;
⑷班会1次/周;
活动:⑸升旗仪式1次/周;
⑹法制教育课1次/周;
⑺综合性颁奖会1次/月;
⑻学生家长会2-3次/学期(包括分年级、后进生家长会);
考核:⑼学生考核反馈1次/周(特别情况以日反馈);
⑽班级考核反馈1次/月(同时兑现班主任津贴);
⑾师德考核1次/学期(领导小组测评、学生民意测评、典型案例、德育论文等);
文档材料:⑿各类会议记录;
⒀各类活动记载;
⒁各类考核记载;
⒂各类宣传记载;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针对我乡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努力提高我乡小学生的基础文明素质,为即将建设的新城子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做好思想和素质准备。
二、工作措施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深化民族精神教育;以迎接奥运会为契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以培训为重点,提高德育队伍素质;以创新为手段,搭建德育工作新平台。
(一)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抓好“三进”工作
抓好党的十七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按照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通知》的要求,落实好“三进”工作。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和教育局的要求,重点开展以下三方面工作:
1.开设形势教育大课堂。我乡各校要面向学生,利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班队会等时间,开设形势教育课,集中向学生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各校要充分利用“农远”等教育平台,将有关课时列入年度教学计划,完成形势教育内容。
2.开展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宣传栏等,营造学习氛围。通过开展时事讲座、征文、小记者调查、座谈等活动,深化学生对十七大精神的领会与认识。积极参与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开展的宣传教育活动,展示宣传教育活动成果。
3.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9月份组织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通过加强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二)以迎奥运为契机,抓好社会文明教育
结合“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2011年进一步深化文明养成教育工作。在学生中大力倡导社会公德意识、社会文明意识教育,把贯彻落实《守则》和《规范》作为学校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常抓不懈。具体开展以下教育活动:
1.“奥运火炬校校传”活动。3月初开学以后,按照市、区教育局的有关要求,统一开展火炬传递活动,让学生亲身投入到迎奥运的活动中,亲身体验奥运火炬传递的感受,营造喜迎奥运、争当城市主人的氛围,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感动校园的好孩子”评选活动。以迎奥运、讲文明为主题,以文明向上、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学有所长为主要内容,以小学生为主要对象,评选出我乡的沈北新区“感动校园的好孩子”。
(三)加强德育队伍培训,提高德育队伍素质
加大德育队伍培训的力度。要求我乡的有关人员,按时、按要求参加专家、学者讲学活动和班主任培训等工作;参加德育主任和班主任工作论坛。通过班主任教师外出学习,开阔视野,提高管理水平。
(四)突出德育特色,深化感恩教育
为了进一步深化感恩教育,巩固传统美德教育的成果,突出德育特色,以“感恩、关爱、责任”为主题,各校继续开展以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他人为重点的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关心他人、服务社会、忠于祖国的优良品质。
(五)改革创新德育工作,创建德育工作示范校
为充分调动学校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德育载体,提升德育工作的质量,打造德育精品工程,从2011年起,沈北新区教育局将开展德育工作示范校的创建活动。围绕五大主题开展德育示范校创建活动。我们根据自己的特点,确定和谐校园建设为我校的项目。通过三年的努力,形成学校特色,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形成自己的特色示范项目。
(六)坚持做好常规工作,促进德育工作规范化
1.针对学生特点,在学生开心、教师舒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前提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假期实践活动。
2.做好优秀德育工作者、文明学生、优秀学生和优秀班级的评选活动。做到严格评选过程、评选条件,保证评选质量。
【1】
同栏目文章:
查看更多>>
3、搞好德育调研。完成《新城子乡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情况调研》和《新城子乡小学生教育成本调研》2项调研工作。
4、信息上报和稿件上交工作。德育处和教科研室要做好《沈阳教育》《新城子教育》的稿件上交工作,党办信息、德育信息的上报工作。
5、完成好校长室临时交办的工作。
(2)
同栏目文章:
关键词:盲童;德育;策略
在我国的教育系统中,对于盲童的教育一直是一个特殊的问题。残疾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局限于知识的教学,更多的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指导,使其形成健康的人格。视力存在障碍的儿童本身就存在心理障碍,很多盲童由于环境的压力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状态,进而引发不正常的行为选择,要改善盲童的心理状态与日常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对盲童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教学的整体素质。针对于盲童教学的整体情况,笔者试着探究盲童德育工作的有效行为。
一、盲童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对于盲童的德育教育,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盲童是一个弱势群体,由于视力的障碍,使其在生活中受到种种限制,这种限制并非教师能够完全体会的,因为学生大部分是先天性的视力缺失,在视觉感触方面几乎为零,而教师多是健康的,即便是遮挡住教师的眼睛,教师的视觉感触也优于盲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盲童需要克服极大的生活障碍,而障碍本身教师缺很难完全体会到。视觉替代的训练作用的只是其视觉能力,而盲童本身对于生活中的障碍也存在着一定的认识,盲童的教育工作不能只是视觉替代的训练,应该增加心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学。心理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处理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消除学生的自卑、抑郁情绪,使学生的身心健康能够保持一直,思想品德教育。一方面,能够培养出学生优良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积极地面对障碍本身。另一方面,思想品德教育能够从精神层面上帮助学生,扭转弱势心理,通过长期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对于自我认识的建立,认识到自己身体条件的障碍,在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之后,能够在生活中做出最为有利的行为选择,是盲童教育达到教育的目的,让盲童能够更加适应现实社会的环境,建立出自身健康的人格。
二、盲童的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
通常来讲,视障儿童的成长与普通儿童的成长之间并不存在着本质的差异,他们都属于儿童的范畴,且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遵循同样的规律,但是我们在承认教育相同点的同时,也应该发现盲童教育殊的教学部分。盲童的心理情绪与人格形成与其所受障碍有关,盲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利用自我保护机制,以失明作为借口来规避一些责任,即便是责任的内容与视力障碍无关,外界环境也会以宽容地态度来对待他们。一方面,我们肯定视障儿童需要特殊的照顾;另一方面,我们也认为,视障儿童的特殊照顾不应该只针对其视力与其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更多的应该深入到儿童的心理层面,提高视障儿童的整体素质。并且应该指出,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并不是完全对等的关系,而思想品德教育也并不能完全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
长期以来,视障儿童的教育中容易“忽视”学生的心理问题,而这种“忽视”是指将学生的心理教学归结到了品德教学方面上,忽视学生心理的健康水平,将心理调节工作转变成了品行教育工作。在盲校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受到年龄与身体的双重限制,对于品德教育不能够及时的调整自身,使其健康成长出现了问题。在视障儿童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育者本身也盲目的将学生的心理问题视为行为品德问题,没有分清楚心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学的差别,用思想品德中的行为引导教学替代了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却没有提高学生心理的稳定性,成为视障儿童教学中的隐患。学生的行为品德应该是学生心理的反应,教师应该根据从品德教学开始,逐步深入到心理教学中,提高教学过程的效率,使学生的心理状态保持健康水平。
三、盲童品德教育、智力教育、体力教育的相关性
对于学生的教学,教育者应该以整体性对待,不能够独立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的教学。要认清三者之间的关联,学生的成长不是独立的,在视障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德育、智育、体育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在体育方面,视障儿童有着明显的不足,同时也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积极的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能够培养出学生健康的身体,并且研究表明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相互关联的,学生在积极的体育活动下容易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自身的精神状态,使心理教学工作更容易开展,在学生克服了身体条件的障碍之后,其内心世界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在身体与性格保持一定健康水平的情况下,学生的生活视野能够从自身的缺陷转移到周围环境上,这时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思想品行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与外界环境进行友好的沟通,外界环境能够向学生进行反馈,在良好的沟通下,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进一步发展,德育、智育、体育三者相辅相成,能够高效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教学质量。
四、盲童品德教育的有效策略与实践
1.实践方式的教学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场所,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会受到学生视觉障碍的限制,课堂内容不能够直观的反应给学生。所以在盲童的教学中,应该将抽象的教学具体化。例如,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学生保持一定的纪律并且保持安静,在无纪律的课堂下,降低教育者的音量,放大噪音对于学生的干扰,使学生了解到噪音对于学习的影响。再者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节约粮食,让盲童到田地中进行收割,使其体验生活劳作中的辛苦,让其对食物有新的认识,培养其良好的品德行为。
2.沟通方式的教学
首先要承认的是,视障儿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且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自闭,沟通困难。在盲童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沟通教学视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主动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并且指导盲童之间的沟通。在沟通教学中,教师不需要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或书本教材,在充分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的情况下,通过兴趣爱好来改变学生,例如有的学生喜欢音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技能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与盲童成为良好的伙伴,帮助盲童建立信心,促进德育的对于学生的作用。
3.激励方式的教学
视障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需要有效的激励教学来刺激其对学习的兴趣,在德育教学教学工作中,教师更应该调动视障儿童的积极性,用鼓励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取得成功,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且利用现有的残疾人故事来鼓舞盲童的内心,激励学生勇敢的去面对身体上的不足,发掘学生的优点,使其更加从容的面对生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为其日后的生活做铺垫,提高德育教学的长期有效性。
4.家庭方式的教学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与普通儿童的品德教育相比,盲童的学习中家庭环境占据着更大的影响因素,原因在视障儿童往往成为家庭的中心,即便是盲童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做出不当的行为,家长也会以盲童的障碍作为理由而满足盲童的要求,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很难提升。造成了盲童的内心世界始终是以自我为中心,并且限制了其与外界的沟通。教师应对学生家庭进行了解,与家长共同协商德育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家庭中的品德行为要受到家长的约束,使盲童在学校所学习的内容能够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完成更好的品德行为学习。
五、总结
德育教学工作是盲童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德育教学能够规范视障儿童的日常行为与思想品德,为盲童的个人成长做出更有利的发展。在德育教学中,我们要清晰的认识德育与心理教学之间的差异,并且有效的与体育、智育进行联合,提高德育的教学效果。在德育实践教学中,笔者认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应当从学生的家庭环境开始,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建立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的正确选择,并且以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教学的内容,通过长期的教学,逐渐培养出学生优秀的品德行为。
参考文献:
[1]江洋.树立学校德育整体化观念[J].科学咨询,2005,(03).
[2]王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盲生整体素质[J].中国特殊教育,2002,(04).
一、班级情况分析
虽我班幼儿人数较少,但幼儿普遍年龄偏小,均为3岁左右,且有大部分为初次上幼儿园,所以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了本期德育计划。
二、工作目标
1、萌发幼儿的爱心,从爱周围的人开始,培养幼儿爱父母、爱师长,以及爱伙伴;进行初步的集体观念教育,萌发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和爱幼儿园、爱怀化、爱祖国的情感。
2、养成初步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能遵守生活作息制度,不挑食、不偏食,早睡早起。有自我保护意识,不玩危险物品,遵守交通规则,有病及时告诉成人,配合治疗。养成初步的礼貌和守纪习惯,会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不打人、骂人,与同伴能友好相处,乐意帮助同伴,遇事能谦让。培养初步的劳动兴趣,知道自己能做的事应该自己做;
3、培养健康、稳定的情绪和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有同情心、宽容心,能原谅、谅解别人,能积极、主动地和小朋友交往;喜爱体育运动和艺术活动,有独立做事的愿望,自己能做的事不依赖别人帮助,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机智性。诚实,不说谎,做错事能承认并改正。
三、工作内容
1、爱集体教育。喜欢上幼儿园,在集体中保持愉快稳定的情绪。在老师的要求下,能关心爱护班上的东西。在成人鼓励下,能愉快地参加幼儿园各项活动,习惯集体生活。能与同伴分享玩具。能熟悉本班幼儿的姓名。
2、爱劳动教育。知道幼儿园老师和父母工作很辛苦,愿意学做事,不事事依赖他人。要自己吃饭、穿脱衣服、上厕所,学会正确使用玩具、图书以及学习用具的使用方法。能按要求自己摆放小椅子。爱护玩具,不乱丢果皮,不损坏东西,节约用水,洗手时不玩水。
3、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知道自己是中国人,中国好,认识国旗,知道升旗、唱国歌时要立正。知道自己的家乡是怀化,爱家乡的环境和周围的人。
4、爱学习的教育。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在老师和家长的提醒、帮助下,能选择活动内容,有初步的规则意识。经过努力完成一项任务后感到很高兴。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观察四季植物的生长。
5、生活习惯的教育。注意保持手、脸部的清洁,会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洗脸。会用勺子吃饭,养成按时进餐、饭后漱口、擦嘴、不挑食的习惯。不把手指、玩具放入口中,不玩刀、剪、玻璃等利器,生病时愿意去医疗看病,打针、吃药时不哭。
6、文明礼貌教育。在成人提醒下,每天早上向父母问好,道再见,见到老师会站好。会正确使用“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礼貌用语,见到长辈、同伴、熟人会主动问好。能有礼貌地做小客人,未经允许,不随便乱翻别人的东西。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不打人骂人,不故意扰乱别人。
7、遵守纪律教育。知道幼儿园的玩具应该大家一起玩,轮流玩,初步做到不争抢、不独占玩具。爱护玩具,用完后整理好并放回原处。知道应遵守各项生活常规和活动常规,在老师提醒下做到“三轻”:走路轻、说话轻、取放东西轻。
【关键词】德育 认知 情感 行为
当下基础教育领域德育工作思考的两个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通过德育工作,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实现德育目标。德育工作的开展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比如参观访问、班会、升旗等。这类活动主要面向全体学生,并且具有广泛性和时间的统一性。二是针对个别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德育指导。本文所探讨的优质德育工作思路主要是指后一种形式。在新形势下,学生在成长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作为德育工作者,其工作思路也应该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有新的思考和探索。基于对S中学初二年级的个案研究,笔者认为,新形势下优质德育工作的思路应该秉承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制度规范人的三步骤,通过这样的三步骤,较好地完成对个别学生甚至问题学生出现的具体问题的引导和转化工作。
一、S中学初二年级个案基本情况
S中学是厦门市的一所市属中学,其初高中两校区分开,初中校区学生均为电脑派位,就近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王某为该中学初二年级的一名学生,小学三年级跟随父母从家乡县城来到厦门,父母自开一家小吃店。该生脾气暴躁,情绪容易激动,容易与同学和老师产生摩擦或争吵。从初一入学起,该生经常在班级里对同学大呼小叫,不顾场合,有的同学私下认为他看问题过于偏激,欺软怕硬,他更与多名科任老师如历史老师、政治老师、音乐老师和英语老师发生过冲突或争吵,在争吵过程中有时还有脏话出口,甚至还有拍桌子的过激举动。该生更曾经与班主任发生过冲突。
一次该生与其他同学打闹嬉戏,并有脏话出口,班主任在旁边予以制止,该生解释说对方先拉他衣服,边说边把自己衣服顺着肩膀往下扯进行示范,并且嬉皮笑脸,当时有很多同学在周围。班主任很生气,当场予以大声批评制止,该生就表现得非常不情愿,脸色铁青,觉得大失面子。事后班主任找其意欲就此事进行交谈,该生一直采取冷漠的不合作态度,眼光里也表现出了怨恨和不屑。当天下午的一节历史课,该生没有出现,接下去几节班主任的课,该生都趴着,也不记笔记,显得消极抵触。
二、S中学初二年级个案分析
现今小学升入初中实行电脑派位,学生之间的水平和基础相差较大,这给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学生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外来人员子女在厦门大背景下面临的隐性困境。厦门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的特区城市,一直吸引着很多外来的工作人员前来厦门工作定居。外来人员的子女在来到厦门之后就接触着与之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这些未成年的学生一方面突然从经济较落后地区被投放到经济发展速度和程度较快的特区城市,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又处在萌芽发展阶段。个体内部能力、意志和习惯形成的早期性与个体外部接触所感受的剧烈性形成了强烈对比,致使这样的个体在特区重点中学教育的大背景下更显现出自身的矛盾性和对现实规则纪律的抗拒性。这种矛盾性和抗拒性比自小生长在厦门的学生程度来得更深更广,并且在没有发生具体事件之前,这两种困境都是以萌芽状态隐性存在的。
2.外来人员子女在家庭小背景下面临的显性困境。首先要指出,这里的“家庭小背景”是相对于“厦门大背景”而言的,主要指家庭环境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在多次家访以及与学生的交谈之中,笔者得知王某的父母(该生父母文化程度较低)经常会为小事大肆吵架,之后就拿王某出气,小则口头谩骂,大则动起手来。王某的父亲对于王某平时的管教方式也多以大声责骂为主,这样就使王某自己形成了一种观念,生活中发生问题只能靠打骂来解决,而他自己在与同学、老师交往的过程中也经常因为小事而引发大脾气。在这样的一个家庭小背景下,父母的自身素质和言行举止对子女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这使得该生在家庭中难以体会到温馨之情,在家庭外也经常误解性地被小事所引导,对其他人和事产生强烈的偏激和敌意。
3.90后学生的普遍性特点。在一项社会调查中显示,90后最鲜明的特点是“富于个性和创造力”,但缺乏对他人的理解。他们比较注重自我,但同时也存在学习焦虑、抗挫能力弱、嫉妒心强等问题,他们自信又比较脆弱,敏感而多少有些自私。以上的这些特点在王某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所体现,也确实影响着他与其他同学的交往,致使他与同龄人无法深交,从而难以获得友谊的快乐,也无从获得成就感。
基于以上四点分析,笔者认为,王某可以成为一批从欠发达地区转入发达地区学习的未成年人在青春期成长和与环境的艰难磨合中出现的一类人的典型代表。这类学生群体呈现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他们与同龄人和长辈的交往过程。作为经济特区的厦门,接受这样学生的数量是较多的,这也给当地初中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思考。
三、优质德育工作思路的探索和思考
1.德育目的和德育内容。关于德育目的的讨论可以分为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大类。笔者认为,德育目的是提升个体的生存价值和生命质量,这样的目的依托于个体良好的品德构成。美国品德教育专家克里纳教授把良好品德要素分为三类:①道德认知,包括道德意识、认知道德价值、设身处地、道德推理、道德决断、自知之明;②道德情感,包括良知、自重、同情、崇尚善、自我控制、谦虚;③道德行为,包括能力、意志和习惯。在这三要素中,认知指导情感,情感投射于行为,行为再强化认知,三者形成回环反复的形式。
2.优质德育工作思路的探索。这里所探讨的德育工作路线仅指针对个体学生进行教育的方法。笔者认为,德育目的和内容是围绕这三方面进行的。据此,笔者提出了一条提升德育工作质量的思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制度塑造人。
3.道德认知――以理服人。根据克里纳教授对品德的三种分类,道德认知应该成为纠正学生行为的根本点,使学生个体从根本上意识到自身行为的偏差。以王某为例,教师首先要做的是适时地纠正王某出现的不恰当言行,通过对言行的分析让王某认识到其不合理性。通过纠正分析,摆出道理,从道德意识、道德决断和自知之明等方面培养学生分析自身行为的能力,让说理过程从事后被动分析过渡到事前主动分析(这点尤为重要),这样,王某对于自身或身边现象行为的评价判断就会趋向合理。
在王某与班主任出现矛盾一事中,王某忽视了其在公众场合,出口说脏话,并在众目睽睽之下拉扯自己的衣服,不自觉地把老师置于处置者的位置。事后班主任对他进行了具体行为的性质和影响的分析,帮助他从认知上先走出对这件事的误读,并且给他时间自我思考。
4.道德情感――以情感人。在形成有效的道德认知的基础上,道德情感的培养可以进一步强化对道德认知的巩固。根据对王某作为90后一代的共性特点和王某个体的具体情况的分析,在日常与王某的交谈相处中,班主任对其始终报以与其他学生同等对待的态度,不让其感觉自己是问题学生被特殊对待。除此以外,班主任还通过多次的家访工作、与其父亲的交谈和建议等方式给他以被尊重、被理解和被关心的感觉。班主任坚持以此方式反射要求王某学会自重,学会自我控制,与身边许多同学一样有原则、有良知,知善懂美地说话行事。这一阶段是帮助学生从理性认知扩展到感性体验,通过感性的体验强化理性认知。在这第二步的工作中,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是必要的,道德情感的升华和美化只有在一个良好的群体中才可以成倍得到复制,因此,这更有赖于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平时对班级管理的到位和班风的培养。
5.道德行为――以制度塑造人。道德教育的目的最终要落脚于行为的改善而非只是结构、认知能力的改善,道德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德育工作者通过提出要求,依据学校教育的有关制度和规范对学生进行强化教育是重要并且必要的,这是达到道德教育目的的最重要一步,具有持久性。对于王某日常的出格言行,班主任在处理之后都予以规范层面的强调,在校规校纪的基础上制定班级公约,把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甚至更重要的道德意识指导道德实践的理念切实纳入文本条例中,让其有据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