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17:04
序论:在您撰写钢混实训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钢结构施工课程学习情境设计时遵循学习情境的数量大于或等于3、每个学习情境均独立且也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同一课程的所有学习情境都应为同一个范畴的事物、各个学习情境之间具有平行和递进关系这四个原则,以常见的钢结构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充分考虑“标准融入”安排课程内容具体见表1。
1.以常见的钢结构工程项目为载体目前,钢结构在我国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轻钢结构类型,它的主要结构形式为门式刚架、排架结构;(2)多高层钢结构类型,它的主要结构形式为钢框架、钢混结构;(3)大跨度钢结构类型,它的主要结构形式为网架网壳、管桁、悬索、膜、组合、张弦和索膜结构。本课程从上述三类结构类型中选取较为常用且最具代表性的四种结构形式,即门式刚架、钢框架结构、网架结构和管桁架结构作为课程学习情境的载体,并选取这四种结构形式中的典型工程案例组织教学。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安排学习任务钢结构施工课程根据课程的能力目标选取内容,安排课程内容时,对几种钢结构形式的实际施工过程进行了分析,以钢结构施工的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归纳出六个适宜教学的学习任务,即认识钢结构识读钢结构施工图选用并检验钢结构进场材料加工制作钢结构安装钢结构验收钢结构。课程还根据四种结构形式的各自特点,在内容选取上各有侧重,遵循“重复的是步骤,而不是内容”的理念。例如单层门式刚架结构施工这个学习情境侧重的是螺栓连接和结构制作加工方案编制;多高层钢框架结构施工这个学习情境侧重的是焊接连接和钢框架结构安装专项方案编制;大跨钢网架结构施工这个学习情境侧重的是吊装的验算和专项方案编制;管桁架结构施工则对上述三个学习情境进行综合,要求学生具有知识迁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该学习情境的综合训练,学生会编制各种钢结构形式的专项施工方案。
3.体现“标准融入”的课程建设特色建筑工程相关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等活动都要符合规定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建筑标准、规范和规程等,它们是确保建筑工程安全、经济和适用的重要文件,也是保证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依据。但是由于标准、规范和规程都以条文的形式出现,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吸收,所以目前教材大多将标准规范中的条文扩展成为容易接受的知识和内容。这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反而淡薄了标准规范意识。钢结构施工课程重视树立学生的规范和质量意识,安排内容时充分考虑“标准融入”,将《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标准充分融汇到课程教学实的施过程中。例如钢结构施工课程在任务实施时,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质量验收知识整合成材料进场检验制作加工质量验收钢结构安装验收工程竣工验收等内容并贯穿于每个学习情境。
4.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钢结构施工课程的每个学习任务都按任务导入任务提出任务分配任务实施任务检查评估讨论这六个步骤组织教学,任务实施时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借助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软件模拟教学、模型制作教学、实物参观教学和动画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亲自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例如当做到学习任务“选用并检验单层门式刚架结构工程进场材料”时,按导入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提出检验进场钢材和紧固材料两个任务分配每组学生一定数量的原材料、配套资料和相关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学生检验材料并填相应表格检查每组学生填表内容评估总结任务完成情况这六个步骤组织教学。
二、钢结构施工课程资源建设
与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源建设是课程能否高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在进行课程学习任务开发时,要充分考虑到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和将来需要努力去完善的教学资源,以保证课程得到充分实施。本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包括教材和资料建设,师资建设,实训场地建设,教学模型软件建设。课程除配有配套的教材、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画和录像外,还配有一定数量的课程相关资料,例如钢结构施工图册、钢结构施工实验手册、钢结构验收资料和模型制作材料等。基于每届2个教学班的规模,本课程配备专兼职教师4人,其中专职教师2人,企业兼职教师1人,实验指导教师1人。本课程要求专职教师具备“双师”素质,熟悉高职教育规律、实践经验丰富;要求企业兼职教师为钢结构施工一线的技术骨干或专家;要求实验指导教师熟悉电动扭矩扳手、超声波和磁粉探伤仪等仪器设备的操作并具有熔化焊接与热切割作业焊工证。钢结构施工课程具有稳定、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校外实训基地多个,主要保证钢结构类型认识、钢结构加工制作和安装施工等学习任务现场教学的正常开展;校内有供学生进行课程任务训练的实训场地和实训设备,如钢结构焊接场地、钢结构螺栓连接场地、必要的钢结构制作加工机具、必要的钢结构检验设备等;有适应课程教学必须的电化教室、图纸识读和模型制作实训室及配套软件和设备,能满足1个教学班完成施工图识读、模型制作及各种方案编制的使用要求。
三、钢结构施工课程评价体系
本课程主要对学生的任务学习情况和课后作业两大块内容进行评价,评价时重视学生参与,有学生互评、自评和老师评价几种方式。课程考核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任务学习情况评价时,先确定学习任务的目标是通过学习,学生知道如何做并能做类似任务。考核侧重的是学生完成任务和小组交流合作的过程,不强调任务完成的完整性,即学生只要积极去做任务并知道任务的具体做法,也能对任务的实施过程进行示范,那么即使他没有完成所有任务,同样可以得高分;课后作业评价时,侧重学生完成任务的思路,布置的课后作业需要学生具有知识迁徙和创新精神,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同时要写清楚自己做课后作业的想法和过程。在整个课程评价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譬如对前面课程学习不理想而在后续课程学习中慢慢进步的同学给予适当分数奖励,反之则适当扣分。
四、小结
关键词: 实验教学;高职教育;金属学与热处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232-020引言
高职教育新的办学理念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1]。职业能力是决定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是评价高职院校办学效果与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此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的重点是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
现有高职课程教学内容大多以基础理论为主,与学生就业岗位工作任务相联系的技术应用型知识内容很少,缺乏职业核心能力的要素,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十分突出,达不到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实验教学应有的对学生实践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始终未没能充分发挥出来。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对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意义重大。
1金属学与热处理实验教学现状
金属学与热处理这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属专业基础课。目前高职院校在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还是在原有学科体系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办学特点进行适当的删减,理论教学的学时明显减少,教学内容的安排仍然是按学科体系来组织教学。实验教学方面各学校都在增加实验课学时,提高实验教学比重,但实验内容方面的改革还不够深入,单一知识点的验证性实验偏多,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我校教以往的金属学与热处理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一方面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基本操作步。
该课程通常设置以下几个实验项目:实验一:盐类结晶过程观察;实验二:金相试样的制备;实验三: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四:钢的热处理;实验五:铁碳合金不平衡组织观察。实验内容基本上是验证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实验要求只是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具体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实验原理;②实验目的;③实验仪器;④实验步骤;⑤实验记录;⑥实验结果;⑦误差分析。
每个实验项目有专门的实验指导书,同一实验项目全体同学均使用相同的实验仪器,依据相同的实验原理,按照同一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仅是对所需理论的验证,与工程实践联系不够密切。实验过程中学生没有选择余地,只能按步就班地跟踪老师进行。学生的实验报告往往千人一面,其自主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往往应付了事,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这样不利于对学生自学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对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效果不够理想。为此对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十分必要。
2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2.1 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思路在实验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坚持以职业活动为起点,以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创新为目的,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科学设计实验教学内容,优化经典的传统实验项目,去掉验证性实验,开发综合模拟实验训练项目。
2.2 模拟综合实验训练项目的设计改变传统的实验课程随理论课具体内容走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实验的内容仅限于刚学过的理论,多为验证性实验,且实验性能单一,学生的实验知识过于狭窄,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由于“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因而必须使学生在未来的技术工作中,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工艺因素、过程检测与监控方法有一个完整的了解,而单个的专业实验显然达不到这个目的。针对这些问题,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增设模拟综合实训内容。“模拟综合实验训练”项目的开设,可使学生在金属材料的选材、性能和组织结构、影响产品质量的工艺因素、过程检测与监控手段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完整、连续和综合性的实验训练。这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模拟实验项目的设计以材料系学生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背景,将几个相互关联的基础性实验内容与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合,模拟实验训练项目源于材料生产、加工、制造及其热处理等工艺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实验项目内容上充分体现多个知识点的相互交融,综合应用,并非单一知识点就能完成的。在具体内容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知识与能力的差异性,合理安排难度梯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学生根据自身条件自主选择实验项目。让能力水平较好的学生有充分创新与的探索空间,同时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有所收获。完成实验过程中让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对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十分重要。
本实验课初步设计如下五个模拟综合实验训练项目:项目一:某电厂购进的5根20G钢管中混入一根45号钢管,请设计实验将45号钢管挑出;项目二:“轴磨损原因分析”。已知条件:
完成试验项目具体要求如下:①制定实验方案和操作要点;②写出实验原理;③选择实验设备;④实验过程中的安全要点;⑤编写实验报告;⑥总结与评价。
上述模拟实验项目的设计,采用模拟工作任务的方式,学生完成实验的过程即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也是完成模拟工作任务的过程。对每个具体模拟实验训练项目,对应的实验方案是多样性的,即解决同一个问题的实验方法的多样性。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知识结构特点,利用不同实验条件,确定相应的实验方案,选择所需的实验仪器,充分考虑实验方案的适用条件,及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可操作性。学生通过对不同实验方案所用知识点的分析比较,对实验精度、实验的难易程度和工程上的实用性进行分析比较,从中优选在实际工作环境下的最佳实验方案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2.3 应用实例分析在我校08级金属材料专业两个教学班的《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的实验教学中进行了综合模拟实验训练项目的教学实践,同时探索新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方法,下面以模拟综合试验训练项目一即“混料处理”为例进行分析,这个项目考核学生对45号钢和20G两种材料的组织性能特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同时也是金属材料组织性能关系基本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具体应用。
完成该模拟实验有四种方法,第一种直接进行化学成份分析,第二种进行金相组织分析,第三种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第四种进行硬度测试。每种实验方案对应各自不同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所选实验仪器、检验监测标准等均不相同。四种实验方案的测试精度不同,其中前三种实验测试精度较高,所需实验设备相对复杂,实验操作过程相对繁琐,涉及到试样制备、取样位置的选取、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试验步骤较多,实验周期长,实验成本高,适合在材料试验室内进行,实验测试结果精度高,可作为仲裁结论的依据。第四种方法试验精度相对较低,容易出现误差,但试验操作简单,所用仪器单一(硬度计)而其不需特殊制样,对工件不进行任何破坏,在实际工程中容易实现,具有简便快捷的特点,其测量精度能满足解决“混料”这一工程实际问题的需要,具有很强的工程实用性,对解决模拟综合实训项目一所述的“混料”这一工程实际中的问题效果最好。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探索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即把学生推到实验课的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过程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实验结束时教师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不同实验方案进行点评。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模拟试验题目的知识内容,根据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特点,自主选择试验方案,制定相应实验步骤,查阅相关试验标准,选用相应实验仪器。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加上教师对不同实验方案进行点评,可使学生同时掌握几种实验方案的不同特点,学会从不同角度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相当于同时完成几次试验,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实验方案的实施过程,不仅可提高学生对相关行业和国家标准的理解与运用水平,而且能促使学生把所学新知识与自身原有知识进行内化整理,将其与职业要素基本要求相整合,也是一个相关职业的经验性知识的生成与积累过程。通过模拟实验训练,学生自身的职业素养可得到快速提升。
在上述综合模拟实验训练项目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创新精神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验课中,充分展示自身的才能与智慧,体验成功的快乐。经过一个学期的模拟综合实验训练,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3结束语
教学实践表明,本文提出的金属学与热处理试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成功的,对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效果显著。这样的试验教学改革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而且要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对学生就业岗位职业技能要求有深入了解。要求教师要深入到生产实践中去,实时掌握行业发展的新技术,不断步优化完善模拟试验项目的具体内容,使其行业发展同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职业能力与时俱进。保持良好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各学校已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形成了灵活多样、各具特色的局面,但由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成熟、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特点不同等原因,从整体运行情况来看,仍然存在很多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影响了三本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主要问题有教学模式落后;实验实训条件较差,实践训练水平低下;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持续发展缺乏动力;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普遍存在“结而不合”的现象。
2大项目教学法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考虑到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性质,提出大项目教学法来改善工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使工程实例走进课堂,贯穿始终,颠覆传统教学模式,重过程、重质量,将各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即使有不同教师讲授,也能保证教学和学习效果,师生双方可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大项目教学法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技能要求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为目标,在实践教学中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建立以能力考核为核心、以过程考核为重点的考核评价体系,使学生在真实的大项目中形成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学生一毕业就具有强竞争力,经过短暂熟悉环境就能胜任相关岗位,为企业培养新人节约了时间和费用。综合表达就是:以项目引导确立目标,激发热情;以项目需求增强理论学习的主动性;以项目实践受益终身;以项目经历帮助顺利就业。
大项目教学法就是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建设特色教学方法,以几个或者多个有特点有代表性的大项目、大工程作为教学背景,譬如:框架结构、高层建筑结构、筒中筒结构、钢混结构、玻璃幕墙及桥梁结构等。以这些有代表性的结构、材料等项目带动教学,在课程开展之前,将项目对应的需求摆在学生面前,鼓励学生自学、提前学。每门课程的教改教法课程设计都必须紧密结合目标项目,在每课程结束之后就必须为项目做一些工作,完成项目中的一些工作,目标就应该接近一步。具体的教学思路是在几大项目资料健全的情况下,从大一学习建筑制图和CAD开始就以这些工程实例为主带动教学,始终贯穿于各个学期的教学学习中一直到完成毕业设计,让学生从开学伊始就认识到所学专业,形成整体系统的概念,继而使教学和学习简单有效,达到教学目的。
随着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进度的深入,让学生对工程项目的策划、预算、设计、招投标、施工、管理等一系列项目有关的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掌握,在这样的宽平台、多口径的学习条件下,让知识变得简单易学,学生就业后通过简单培训即可上岗。一来对学生学习负责;二来培养的学生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提高就业率;三来为经济建设培养了高级人才,提高了学校知名度,促进学校建设发展。
3总结
关键词:高职教育;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8-0236-02
“基础会计”是一门极其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的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由于这门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操作性都比较强,对于较少接触社会的学生来讲,学好这门功课并能熟练掌握会计技能是非常困难的。
一、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职院校采用的会计教材大多是根据大学同专业教材而来,它们有相同的知识体系架构、相同的顺序。但很明显,高职教育与大学教育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学生基础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现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原有的教材教学内容已跟不上现在技术的发展,所以必须加强对相关内容的改革。
2.在教学方法上,以前一直沿用的是大学本科式的以教为主,教学方法、手段单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对较少,也没能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传统的会计基础教学重点往往放在理论方面,实践教学较少,这种教学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现在更多的企业希望自己的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最好是能独当一面的熟练工。但由于会计部门通常是一个单位的重要部门,即使学生到单位实习也很难在短时间内了解一个单位的整个会计系统,因此事实上许多学生的实习成为了一个过场和假象,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基本上没有会计实践操作,学习没法与实际接轨,影响实际动手能力。
二、高职会计教学的改革方向
(一)教学方法、手段问题
笔者拍摄了大量的凭证账簿等资料以及会计人员实际工作的场景,结合书上的理论以及拍摄的实景图片向学生一一展示会计从事的工作过程,让学生感觉进入了会计的实际现场,感受到会计工作内容以及会计业务流程。并下载一些会计资深人士谈会计行业的发展情景、会计从业人员的发展情景,以及如何学习会计这门课程的视频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就看到的听到的谈他们的见解和认识以及疑问。然后通过讨论最后来谈笔者的看法。通过这样的一种课堂互动,来跟学生初步交流什么是会计以及作为未来的会计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硬件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他们三年学习的目标。
然后借贷记账法的讲解进行大胆改革。列出最常见的会计科目,作以解释,并让学生抄在买来的总账账页上。然后让学生开始根据仿真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给他们规定钱只要增加了就放在借的方向。让他们牢牢记住这一点。一笔经济业务反正要放在借方一个科目贷方一个科目,所以只要想办法确定一个科目的方向,另一个科目的方向就迎韧而解了。笔者不断地训练他们含有资金增加和减少的经济业务的核算,让熟练掌握这个方法,登记记账凭证。
然后,开始训练他们不涉及资金的经济业务的核算。笔者让学生假设涉及到资金而确定一个科目的方向,那么另一个科目就毫无疑问在相反的方向。比如说赊购材料已经入库,那么我就告诉学生假设用现金购买材料已经入库,现金减少在贷方那么材料就应该在借方,那么就能肯定赊购材料入库材料也应该在借方,应付账款就只能放贷方。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类似不懂的,便开始教学生通过已有的会计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去分析得到答案。通过分析原始凭证学生了解了很多内控制度和经济业务知识,又巩固和熟悉了会计分录的编制。
情境模拟式的教学模式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的,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融现代教育技术和科学实用的教学方法为一体,虚拟教育环境,贴近实际场景,提高技能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笔者把这种教学模式运用到了理论教学过程。根据学生对经济业务没有感性认识这一特点,结合实际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将书本上的业务题转化到实际工作中,进行会计人员对业务的确认计算记录的演示。
比如说书上讲到的出差人员借支旅费,先让学生设想自己就是出差职工,当他要出差借支差旅费时应该有什么样的手续。通过讨论引出了内控制制度这个概念,学生接触到了权限这个概念,明白这个过程反映在原始凭证上就是借支单。出纳通过借支单借钱,会计根据借支单登记付款凭证,出纳根据付款凭证登记日记账。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向学生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会计入账为其他应收款而不是管理费用。然后让学生设想出差回来报销借款又怎么处理,就引出了差旅费报销单、收据。拿出所有提到的空白的原始凭证和平时自己搜集的不要的增值税发票、火车票、公共汽车票,让学生自己登记原始凭证并据以登记记账凭证。通过登记过程让学生加深对企业经济业务日常经济事项的了解,领悟会计的概念和了解会计的具体工作内容。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处于事件的中心,身临其境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提出方案,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边学边做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培养和加强了学生学习会计的能力。
(二)教学做一体化
提供仿真的原始凭证并配备各种记账凭证账簿给学生。通过模拟一个企业的运作场景,让学生处理一个企业的实际业务过程。采用一人多岗轮流运作每人完成几个岗位的任务方式,让学生熟悉各种会计岗位的岗位权力和责任、业务规范、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过程,以及各种原始凭证在各个会计岗位之间的传递程序和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实际工作中会计机构各岗位的业务分工和内部牵制制度,以及会计凭证在各岗位之间的传递过程。不但可以深化书本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在实训内容上我们结合了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变化,实训内容涵盖会计基础的理论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老师精讲少讲,让学生结合书本内容亲手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训练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不断的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
在设计过程中,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设一些小插曲。比如说有学生登记了一张字迹模糊,只有小写金额没有大写金额的发票,金额“50.12”元。笔者就把它改为“150.12”元,同时按150.12元添加大写金额。然后要求学生更改他的记账凭证。学生就开始找其他同学的对凭证,发现自己的原始凭证被改了,而又没有任何办法。因为这样更改的原始凭证从形式和内容上是合法的,是经得起审核的。这样的小插曲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去思考控制,也让他们意识到规范登记原始凭证的重要性,从而更进一步掌握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和编制的要求,以及原始凭证的审核,引起了学生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并能及时正确地进行处理。
边实践边理论,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又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将理论讲解和其应用相结合,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比如说学生在登记报表的时候,普遍不能很好地理解为什么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的登记不能用总账的余额来登记,而必须根据结算科目的有关明细科目期末余额调整填列。这个时候我就通过他们手上的账来向他们解释,只有明细才能反映他们实际的债权债务的数字。进而再从会计分录、会计科目来解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通过手上的账和会计分录的演示,学生最终的掌握效果就非常好
模拟实践结束后,要求学生对模拟试验过程的体会收获加以总结。通过回忆自己的实训过程,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整个账务处理程序的全面认识,明确账务处理程序的核算要求、步骤,掌握按不同单位的具体情况设置账务处理程序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如何读懂报表,如何获取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通过他们自己的总结,巩固已有的理论知识,并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通过他们自己描述的自己实际操作的过程,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会计具体工作内容的了解,培养他们具体岗位的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实践水平。通过他们的总结也有利于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以上内容讲完以后,再回到书本串讲一遍,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从总体的知识结构和框架上再向学生讲解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复式记账之间的关系;各个账户在整体账户体系中的作用;会计凭证的种类和基本内容;各类账簿的格式和内容;账务处理程序的核算要求、步骤和使用范围;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财务报表的分类和编制财务报表的要求;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与处理程序之间的关系;凭证账簿报表各环节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提供一套仿真的原始凭证给学生,要求他们采用混岗运作方式,独立完成整套账务处理程序。通过记账算账登记总账明细账报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会计基础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
总之,在《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中,教学内容改革上强调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以适用为原则,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教学顺序上做到一体化,与工作过程相适应;教学上引入新的方法和手段,强调案例教学和建立实训实验室;考核上以实践为主。以适应社会对高职会计学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海波.新编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第13版)[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关键词:工作学习化 岗位练兵 技能水平
为了使岗位练兵真正贴近生产,贴近岗位,贴近职工,保持生机和活力,运输部工会不断探索形成了“工作学习化”的岗位练兵模式,激发了职工学技术、练本领、岗位成才、岗位创新的积极性,为提升职工技能水平、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工作学习化”岗位练兵是一种模式,是根据全年目标确定需求,制定年度计划,相关业务部门联合推进,检查督促各岗位按照月、周、日的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学习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教学,在生产组织和作业过程中,巩固掌握知识要点,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在推行过程中,运输部工会着重在健全机制、丰富内容、创新方法上寻求突破。
1.突出三个强化,健全机制,确保活动扎实开展
1.1突出强化组织基础。健全了部长、党委书记为主任,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主管生产设备副部长为副主任的领导机构,确立了“党委统一领导、行政确定需求、工会组织发动、部门联合推进、职工广泛参与”的运行模式。岗位练兵由过去的工会主抓,转变为相关业务部门推进,有利于对练兵活动进行专业指导,避免了不同程度存在的“大虚松”现象,为活动的扎实开展提供了组织基础。
1.2突出强化宣传引导。成立了岗位练兵宣传组,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作为高层次要求,以田桂勇、郭孟祥等岗位成才的鲜活事例向职工发出学赶倡议,营造只争朝夕、不进则退的学习氛围。岗位练兵由过去少数人学、少数人练、少数人比、多数人看,转变为工作中学习、全员全过程参与,避免了不同程度存在的追求轰动效应的现象,为活动的扎实开展提供了舆论支持。
1.3突出强化检查考核。坚持日检查、周总结、月考核,由专业部门组织检查考核小组,每天抽查岗位练兵进行内容、参加人数、讲解要点以及取得的效果,在早调会上通报,并把开展情况与加强劳动纪律、推行工时定额、优化人力资源相联系。岗位练兵由过去的单一竞赛,转变为实现精益管理的有效手段,避免了不同程度存在的培训与生产脱节现象,为活动的扎实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2.着眼三个层面,丰富内容,提高活动实际效果
为完成年总运量4000万吨目标和公司下达的第三台阶成本指标,今年以来,运输部以机车劳效、铁路线路和敞车治理等为主线贯穿全年,对职工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岗位练兵也紧密结合重点工作,着重从三个层面丰富内容。
2.1着眼运转层面,推行作业标准化,提高机车综合运用效率。在调度系统优化作业计划,压缩局车停时,内部引入淘汰机制,实行末尾待岗;在机务系统规范机车操作,为达到操检合一,车检36步成为了司机工余时间的必修课。调车系统把《安全操作规程》所涉及到内容,分解为问答题,点将回答,还把要点归纳成顺口溜,在实际作业中强化应用,做到调车作业勾勾标准、快速。2011年机车劳效为95.7%,在全国同行排名第二。
2.2着眼检修层面,细化检修作业标准,提高设备保产水平。工务系统把全厂线路分为三类,施以不同的维修内容,职工在每一项作业中掌握并运用标准,线路质量大幅提升;电务系统打破工种界限,按区域协同作业,在检修中相互学习,运输作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车辆系统精益求精,总结提练了以修为辅、以防腐为主的维修思路,发明并熟练掌握了320吨鱼雷型混铁车和140吨铁水车快速复救技术,机车车辆的保产能力大幅提升。
2.3着眼技改层面,岗位创新创效,实现降本增效目标。为解决车辆水渣撒漏严重的难题,车辆段反复实验,推出了《内贴密封防漏》工艺技术,并完成了68辆C62水渣敞车改造,每年可降低费用支出18万元。在不具备完全检修能力的情况下,完成了北京3192、东风10D152、0012、3191机车中修,节省中修费用40万元。完成了240柴油机油气分离器、大连机车空压机共振等多项课题攻关,创效100多万元。
3.注重三个创新,调动职工参与的积极性
3.1方法创新。倡导工作中学习,学习促进工作。为做到生产、练兵两不误,采取了集中培训辅导练、个人自学主动练、因岗施教针对练、竞赛活动月月练、开辟专栏交流练、边干边学实践练、一强一弱结对练、师傅徒弟搭配练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2载体创新。成立了田桂勇创新工作室,由田桂勇、郭孟祥两位专家各带出具有同等水平徒弟3名,要求徒弟须解决一个难题或小革小改一项。在公司工会和部党政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邯钢钳工实训基地,定期组织钳工开展技艺交流,并承办了公司2011年钳工“两赛”实作比赛。
关键词:110kV输电线路;施工问题;质量控制措施
输电线路施工中,质量控制与管理至关重要,它关系到整个输电线路后期的运行,只有积极重视质量管控措施,对各个环节工作加强管理,才能确保工程建设施工质量。供电企业要从根源入手,强化工程项目勘察与设计管理,提高施工管理力度,从而打造出高质量的输电线路工程。
1 110kV输电线路施工质量问题关键点
110kV输电线路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项目,其中涉及到多个工序环节,而且各个工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一定的质量控制关键点,应该成为施工质量控制管理的核心点。
1.1 前期勘察与设计不合格
110kV输电线路勘察与设计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勘测为设计提供依据,这就要求勘测提供最为真实、准确的数据、基础信息等,然而,现实中的输电线路勘察存在多种问题,出现了勘察工作不到位,提供的数据精准度不足,甚至偏离工程实际情况,勘察人员与设计人员之间缺少沟通与交流,从而导致输电线路的设计与工程实地不相符,二者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甚至出现了输电线路设计图无法满足后期施工的现象,前期准备工作的不充分,为工程的后期建设施工带来不良影响。
1.2 杆塔施工不规范
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杆塔施工尤为关键,然而,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杆塔施工不规范、不遵照规律施工,甚至违规操作等问题。杆塔实际架设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基础埋设不达标、不规范等现象,一些电力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甚至不惜使用劣质杆塔材料,影响后续施工,或者出现了杆塔埋设深度不够,杆塔地基不稳固等问题。
1.3 线路施工问题丛生
线路架设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两大问题,第一,T接方式偏离输电线路,从而极大地威胁到线路初始位置、末端部位等的电力的传输,电力系统电力传输受到威胁,甚至影响安全供电。第二,相位变化。输电线路架设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相位变化,这种变化最容易出现在用户端,从而影响用户的安全、稳定用电,甚至可能导致整个输电线路面临风险。
同时,线路架设过程中也经常出现短路现象,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线路架空最后有混接、交叉连接等问题,从而造成电路连通后,短路现象频发,甚至带来了引爆风险。
2 110kV输电线路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 线路勘测质量控制
110kV输电线路的施工需要做好勘测工作,可以说勘测是一切设计、施工的依据,因为通过对施工环境、地区交通情况、用电负荷等的勘测与调查,统计与总结出成套的数据系统,才能为后期的线路设计与施工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设计单位才能根据勘测数据,在综合权衡经济效益、成本、工期、工程质量等的基础上来科学设计图纸。同时,通过对施工环境的勘测也能明确该地域环境安全水平、交通状况等,这样也能为工程施工的安排与部署提供指导,缩短运输距离,控制施工成本。
2.2 杆塔施工质量
杆塔是支撑线路的基础设施,杆塔施工质量关系到输电线路的安全与质量,电力企业必须意识到杆塔施工的基础性地位,重点从以下方面加强质量管控:
(1)规范施工。杆塔施工必须严格依照设计图纸进行,参照设计图,再结合工程所处环境,保证设计图同工程现场情况一致,按照设计规定的质量指标开展施工,重点防范杆塔倾倒、沉降等现象,对于图纸中的重点标识,施工中必须重点注意。
根据勘测数据来埋设杆塔,科学把握埋设深度、杆塔高程等,从而供应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杆塔基础。
(2)塔基质量控制。要重点从杆塔的正面、侧面等关键面展开施工,确保各面施工都达到设计规定的质量标准,科学控制塔基的坡度,增强其牢固度与稳定性。要严格控制杆塔基础下沉,而且要抵御外力袭击,钢混基础结构是杆塔地基常用的结构,其中要重点做好岩石地基的施工,勘测好塔基部位的岩石,分析其同勘察结果、设计报告之间有无差异,当发现出入较大时则有必要进行设计变更,同时,在岩石钻孔注浆过程中要保护岩石的完整性,结构不受损,同时,也要对锚筋的配设方位来审核。
(3)优化塔脚。现实的输电线路施工中,需要对踏脚进行积极地优化处理,实际杆塔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起伏不平的山地地形,例如:高耸的山地等,则要积极调控杆塔的正侧面根开,控制地基层面土方的挖掘量,当遇到坡度较大、较陡的地基,当发现杆塔踏脚之间高差较大,无法有效平衡时,则应该提高长脚基础中立柱的高度,以此对高差进行平衡,或者制作特殊地基基面,也可以从短脚地基入手,在基面来挖出适量的土方。
(4)排水沟施工。输电线路杆塔地基基面的排水工作,为其创造一个相对畅通的排水环境,及时排除坡面的雨水、洪水等,控制大自然水体对坡面基面带来的破坏性影响。当发现杆塔处于起伏不平的地形条件中,而且塔位在山包等位置,则应在塔位上坡侧距挖方,而且坡顶水平距离要在3m以上,根据山体的走势等来对应设计一个环形的排水沟渠,利用该沟渠收集、拦截来自于坡体和坡面的一切水体。
2.3 线路架设施工
输电线路架设是整个工程的核心环节,为了确保架设质量,在掌握相关的架设技术的同时,最关键是要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架设施工前要做好一切地面准备工作,例如:参照设计图纸筹备好所需施工材料、设备、线路等,而且要预先进行材料与线路等的质检工作,要从根源上保证其质量,质量达标的基础上进行架设,根据设计图纸来准确地定位不同线路、设备等的架设位置,可以利用架线机械,凭借张力来将各个线路架设于杆塔的各个位置,其中要注意选择科学的接线模式,从始端、终端等关键部位都要进行接线质检,使其达到架线指标,而且还要注意把握架线中的相位,整个架线过程中最关键是要确保规范性、技术性、专业性。要注意一些关键因素的控制与把握,例如:线路的弯曲度不能超过2%,线路也要保持完好,没有任何裂缝、断裂等现象,控制弧垂误差。整个的输电线路架设施工中,紧线环节至关重要,需要检查地基混凝土强度,强度值达到特定标准后,同时各个结构都已经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后才能进行紧线施工,而且要在耐张杆塔张力的反方向,设置临时拉线,控制杆塔的不良受力。
3 结束语
110kV输电线路在实际施工中很容易出现多种质量问题,作为一个多环节相联系的施工工程,电力企业要积极重视输电线路管理,加大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力度,从基础勘测阶段入手,分析勘测时期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加强勘测与设计环节的联系,加强双方的相互支持与指导作用,注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建设关系到用户的用电安全,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黄立新.输配电线路实训教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经翔飞.输电线路施工安全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
[3]李艳超.邵府220kV输电线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1.
关键词:建筑技术;桩基混泥土;现状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1.1 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1.1.1 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
基坑支护是整个建筑基础工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国在基坑支护方面的技术研究较外国起步得要晚一些,目前,施工中的各个重要环节都处于发展阶段,如:设计和计算以及监测等方面。深基坑支护属于信息化施工、土方挖掘、监测、支护以及防水等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施工过程比较系统而且复杂,因此对支护方案的要求较高。 目前,我国的基坑支护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一些原本只有在发达国家才使用支护形式,当前在我国也已经得到应用,如:钢排桩和地下连续墙等支护形式。 而我国自主开发的基坑支护体系有两种:逆做拱墙和土钉墙,这两种体系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1.2 桩基础的施工技术
在灌注桩的施工过程当中, 颈缩和桩头虚土等现象可能会影响到灌注桩的施工质量,为此,在实际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保证灌注桩的整体质量。
1.2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工程在整个建筑工程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其在整个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目前,我国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如下:①以往的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主要以强度为中心,而目前的混凝土工程技术的目标逐步由强度过渡为耐久性,具体的体现在于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预拌混凝土的发展等,混凝土的外加剂敢由原本单存的减水剂逐步发展为防冻、缓凝、微膨胀、抗渗等,混凝土性能改善卓有成效。预拌混凝土的应用对混凝土的性能和整体强度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②混凝土模板,对凝土新工艺的开发关键是要改变支模方法,通过对我国多年的建筑工程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我国开发发出一系列比较先进的支模技术,如:水平及竖向模板和全钢模板等, 其中每一种模板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全钢模板的优点就是成型质量好、刚度高、承载力强等。
1.3 钢筋和钢结构的施工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建筑钢筋应用技术的不断提高,在建筑施工中开始越来越多高强度和低松弛的钢绞线。钢筋连接技术的发展速度也在逐步加快,如:电渣压力焊和气压焊等。预应力钢筋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建筑主体结构的整体性能。 近几年,钢结构的施工技术水平的发展脚步不断加快,被广泛地应用于一些跨度较大的空间结构以及一些高层建筑。 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钢结构形式有:球节点平板网架和多层变截面网壳及网架等,这些形式的钢结构的施工技术都已发展至国际先进水平。
2.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2.1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应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建筑项目的设计目标、设计的进程以及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都必须考虑到建筑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地减少环境的污染和能量的消耗,适当地选用环保技术设备和环保建筑材料,做到环保施工。 建筑材料的开发也应该考虑生态因素,向着长寿命、低消耗、低污染、废弃物影响程度小的方向发展,有效地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同时做到与周围生态和谐共存。
2.2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应往节约和创新的方向发展
建筑材料是建筑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元素, 从使用功能出发,开发和推广节约型和创新型的建筑材料,尽量利用工业废料,做到资源的循环利用,合理节约能源。多学习和吸引外国的先进技术,引进新型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发展化学建筑产品,让化学建材在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3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应往复杂化的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处于猛迅发展的阶段,在建筑施工设计中不断开始应用到传统的运输、地质勘察、机械制造、冶金和园艺等活动。 因此在建筑技术体系中也包含着上述外沿学科的相应技术形态,促使建筑施工技术不断地外延, 很好地体现建筑施工技术的两大特性:包容性和综合性,而复杂性就是综合性和包容性积累的结果。
2.4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应往高新技术的方向发展
高新技术化的建筑施工技术就是把新技术革命成果全方位和多层次地渗透到整个建筑领域,明显地忽出术运动的现代特征。 这样的渗透可以促使建筑施工技术的内涵和外延得到快速的拓展,使建筑施工技术呈现出功能多元化、布局集约化、操作初械化、驱动电力化、控制智能化、运转长寿化、结构精密化的高新技术化趋势。新技术的开发是建筑施工技术高新技术化的一个基本形式,主要研究包括:建筑地下空间技术、空间结构技术和开发建筑节能技术等。 计算机的应用更是为建筑工程施工的建设和科学管理作出为巨大贡献。
2.5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应往工业化的方向发展
工业化是当代建筑施工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实现的方法就是把互换性和流水线应用到建筑施工活动当中,以标准化的操作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加快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速度,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工厂化的生产管理技术来改造建筑施工企业的传统生产模式,提高建筑行业的工业化水平。 建筑施工技术工业化以科技为先导,采用先进的设备、工艺和技术,不断提升建筑施工技术水平,实行科学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2.6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应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我国建筑行业近年来在行业内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以来,建成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工程项目,在我国建筑行业内具有领先地位。一些地标性建筑的建成可以大大促进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提高,通过对这些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借鉴和参考,我国建筑行业在自身的技术水平上会有更大的提高,特别是向着国际化水准迈进的步伐会越来越快。
3.结束语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正处于黄金阶段,虽然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已得到很好的发展,特别在近几年来,某些项目的施工技术甚至超过国外的先进水平。但我们依然需要不断总结以往的工程经验和吸取教训, 努力地吸取国外的优秀建筑施工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在实际工程当中不断地应用、不断地完善和不断地进步,创造出更多优质工程,让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张苏俊,王昕明,赵志高.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设想[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10,(02).
[2]唐孝政.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3]季荣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解析[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4]姚艳红,赵冬梅.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05).
[5]陈贤清.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10,(Z1).
[6]刘晓平,陈淑娟,李光.构建能力本位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J].中国建设教育,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