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8 06:20:24
序论:在您撰写展陈设计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本土旅游文化
中国的本土旅游文化不是一个抽象概念,它通过地方文化的积极因素积累和凝结、充实和完善,不断丰富和壮大,最终形成反映本土特色的文化价值,并体现在景点中,让旅客通过所展示的内容了解当地文化。
2.本土旅游文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旅游文化成为旅游生命力最有力的表现形式。同时,文化因素对于旅游活动的现代化也有着更深远的影响。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快旅游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我们必须着眼于本土旅游文化的建设。一个国家的旅游业若不能反映出该国的独特的精神文明,他们将失去最大的魅力。实践表明一个国家所有的旅游和文化被世人所知时,这个国家就是繁荣的。旅游文化的各项资源是分散的,需要对相同特质的资源提取主题并相互渗透,聚合起这些分散的文化资源,完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通过采取主题形式的展示陈列,对分散的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是最具有影响力也最具效率的形式之一。
二、展示陈列设计在本土旅游文化中的应用
当今本土旅游文化已属最具代表性的大众旅游文化。人们在闲暇之余都向往山清水秀、古朴风情等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近年来,云南纳西文化及藏文化传播均离不开本土旅游文化的传播和发扬。旅游业在面向大众的大环境下,需要了解大众的文化层次或文化水平,不仅要通过综合性的展示或陈列让旅游的不同人群接触并快速了解当地文化,同时也应该注重周边商圈,在商业展示设计里,营造注重本土元素设计的商圈氛围,能够更加全面有效地进行文化宣传。
1.传播本土旅游文化的方式
去展馆参观已成为现代旅游的重要内容,展馆内的展陈便是重中之重。展陈设计传播本土文化,一是通过展陈设计空间序列,让游客按设计思路进行系统有序的参观。二是通过侧重局部的展陈设计,突出重点,展现本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三是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进行展陈设计,凸显不同的本土文化层次,便于不同文化水平的游客了解当地历史人文。四是将本土的文化综合体现在所展示陈列的文字、图片、影像、实物等不同信息中,与设计风格相呼应,形成文化综合体,也给游客提供交流的平台,互相传递信息。
2.推动文化产业经济发展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购物已成为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旅游景点游客的消费购买力,展示陈列设计起到重大作用。首先展陈能够将分散的文化结构系列化,进行最大限度并且有包容性的归类。其次,展陈能够将文化与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将本土旅游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产品进行商业性的展示,突出产品文化优势,吸引游客消费。最后,展陈还能够将游客消费最多的具代表性的本土旅游文化产品进行产业化生产,形成有代表性的商业系列旅游文化。因此,展陈设计不仅将文化归类展示传播,更能推动本土旅游业的经济发展及推动本土商圈综合体的发展。
三、不同性质本土旅游文化相应的展陈设计模式
高科技陈列工具的应用,到人性化设计,再到绿色有机的环保设计,不同的内容模式应按照不同的设计方式分类。那么如何将多样化的设计方式融合,并有机统一到一个整体的空间内,让设计看起来完整并且丰富多样,最好的方式便是将设计融入进文化之中,将文化性质或元素分类设计。因此,将本土旅游文化按文化性质分为以下两种模式:
1.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此类旅游文化为显性文化,具体表现在流传下来的物品上,因此,展陈最好方式是博物馆、展览馆为主的系列陈列模式,如:文化街区展陈,文化旅游村展陈,主题公园展陈等等,不仅具有观赏性,拉动人气,同时也不需大规模开发,只需定期保护维修。
2.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类旅游文化为隐性文化,具体表现在一些风俗、民间艺术上。展陈方式可利用节日通过当地传统庆典活动进行文化宣传,也可用博物馆、文化馆展陈模式,再加上艺术表演、娱乐活动进行展示。这类展示手法具有较大娱乐性,也较容易被游客接受。
四、结语
展览陈列设计具有特殊的综合性、广泛性,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创新。进入21世纪以来,众多的会展活动如工博会、国际汽车展、国际家具展等参展商,根据企业自身的文化内涵及展示需要,进行展品陈列设计及施工,通过视觉传播展示效果,重点彰显企业的品牌文化,加深观众的认知度,所以,展览陈列设计与文化的关系,是一个重要课题。
展览陈列与文化
会展活动的发展带来了人类在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共同进步。会展设计就是要将企业的文化内涵传达出来,这就要求设计师能感知,有火花,陈列的效果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体现。
1.展览陈列设计需突出展品特性,完美的展示。
会展陈列设计是在充分了解展品,吃透展品设计的基础上加入企业日积月累形成的一种企业文化、展品特性;再合理适宜的运用表达形式来体现出展品的文化格调。
2.文化格调有利于营造商业氛围,刺激消费欲望
在现代社会环境中,人们消费行为的产生或消费对象的选择,往往并不是为单纯的消费目标而直接确定的。环境对人的消费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会展的文化格调往往对消费行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大到如购买珠宝汽车等高端消费,小到朋友聚会选择的茶楼咖啡厅,最后促使你完成消费的,决不仅仅是消费目标本身,很多方面是环境体现出整体文化气氛。展品转换为商品的过程中,消费者的选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受文化格调环境影响而做出的。
3.文化格调有利于展示企业的文化特点和品牌文化
会展不是摆摊推销,它不是孤立展示个别展品,而应以展品为载体,运用综合手段,展示企业整体的能力和档次。文化格调有助于体现和强化企业形象,反映企业精神。一个公司的会展展台陈列设计有一个良好的文化格调,这样就会加深消费者对该企业的了解和信任,从而无形中就树立了企业的形象和品牌。
展览陈列的两大方向
1.空间立体造型的展台设计
(1)水平序列式组织空间造型
陈列展品同参观者的“运动”方向相吻合,强调展位沿水平线延展,给人以自然、舒适的视觉感应。
(2)竖向式空间造型
常常被运用于径深大和层高高的空间里,可随着景深的变化和垂直方向的高低得到不同的视觉心理感受。
(3)三角立体空间造型
三条边长度尺寸的变化,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4)圆形、环形空间造型
在空间表现形式上也颇为丰富,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形处理,创造出新颖、动感、柔和、亲切的展位空间;同时也能营造出新奇、科幻的气氛。曲线式空间造型具有运动、变化的特征,给人以柔和、轻盈、优美的感受。
(5)线条空间造型
平缓的曲线给人亲和、舒缓的心理感受;不规则起伏的曲线给人流动、动荡感受等;而有规律变化的曲线,则给人一种柔美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2.平面视觉设计
观众在展会中的行走特征一般是“流动―停留―流动”的动静相间的方式来观赏展品或采集接受信息。观众在参观展会的过程中的每一次停顿、每一瞬间的阅读,都是对文化格调的吸收。这些不可缺少的平面视觉设计包括展板、展品、背景展墙、海报、图形、文字、标识等。点、线、面、色彩、图形等方式间的组合,是造就会展设计中平面视觉传播文化格调的重要手段。例如: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有节奏的重复以及由大至小、由强至弱、由粗至细的渐变,以及线的节奏、黑白的节奏、色彩的节奏、符号的节奏、形状的节奏,这一切都成为平面视觉中文化格调的表现手段。
加强会展陈列设计视觉传达中文化格调的表现形式
1.运用企业统一的文化格调
从视觉的角度来分析,在会展陈列设计中,公司标志的应用是企业形象宣传和营造整体文化格调的最强有力手段。公司标志展示整体文化格调的时候要有主有次,从视觉上给人以层次及节奏感;公司标志的运用必须适可而止,制造良好的视觉气氛;在会展陈列设计中展台设计中要灵活运用标志,可以结合其他道具及辅助图形加以应用。
2.合理利用不同的艺术风格
不同的造型艺术风格特征体现出的整体形式风格多样、涵盖面广泛,既是空间造型形式的补充又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将整体形态的形式进一步提升,从传统建筑搭建、民族风格、传统艺术风格、现代艺术风格中可见一斑。同时这些风格相互渗透、穿插并与时代感结合又产生出更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
3.巧妙搭配企业色彩
色彩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功能,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影响人们的心理,唤起人们的情感。色彩特有的艺术语言,快捷的视觉效果,塑造展区的空间形象,深化展览的主题思想,突出展品的特色,实现着整体的文化格调的功能。色彩对眼睛有光感刺激作用,在视觉艺术中常有先声夺人的力量。色彩也是美感中最普及的形式,极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反映与变化。在会展设计中,色彩不仅可以通过人的视觉来传达丰富的信息,而且可以作用人的心理情绪。所以在展览陈列设计中整体文化格调的营造中,对于色彩的运用也相当重要。色彩的选择体现着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文化内涵。色彩的应用必须根据企业VI中规定的标准色及辅助色或者其他颜色协调设计。
结语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伴随这建筑业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室内设计既是建设设计高速发展的产物,同时也具有其独特性。是由多种综合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融合而产生的。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室内设计的重要性也不断突出,逐渐的成为了建筑设计中一个独立的分支。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室内陈设设计也开始形成,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在当今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下,陈设设计也是构成室内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室内陈设设计的风格研究的范畴和内容
室内陈设设计的风格是运用外在的表现形式,寓意设计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使室内陈设设计满足人们的需求,体现其价值。在室内陈设设计的风格研究的范畴和内容上,主要以下面几点为切入点,进行风格的研究。
(一)概念认知。对室内陈设设计的概念进行具体的阐述,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体现出体现出室内设计的基本原则,使室内设计与室内陈设设计相辅相成。
(二)形式美法则。在室内陈设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充分的认识和利用这些法则,保障室内陈设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以满足用户对室内设计舒适度、满意度的要求,体现室内陈设设计的整体风格的协调性。
(三)文化寓意。每一个室内陈设设计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所表现的寓意。室内陈设设计作为人们精神寄托的一个场所,更是人们生活品质的一个具体的反映,在设计过程中,将设计与人文精神联系起来,使室内陈设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风格。室内陈设设计之所以运用形式美法则和表现文化寓意,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室内陈设设计呈现出独特的风格,满足用户需求。
三、室内陈设设计的风格研究的角度和方法
本文是建立在现有的建筑学、造型学、美学、室内设计学等理论学科和对室内环境的本质及形式的研究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将这一风格问题扩大到形式范畴和文化领域来讨论,避免就室内设计来讨论风格问题的狭隘设计观。风格是通过形式来表现的,即 采取怎样的形式,也正体现了怎样的风格。但是风格又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文化大背景而独立存在,它们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艺术风格有两个基本含义:一为内容――评价风格,一为形式――描述风格。而我的这篇论文就是从形式和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室内陈设设计的风格。通过对“室内陈设艺术设计的风格”这个有一定深度的小着眼点展开探讨,涉及到多角度、多层面、多领域,展开一个横断性的广泛性、立体性研究。 本论文力图在以上所述方面作一些探索性研究,强调室内陈设设计的形式和文化寓意,并通过它们来表现风格。使人们清楚地意识到室内陈设的风格不是在一般感性意义上形成的,也是有理性的规律可以依据,有法则可以判断,是理性作用于感性的,并对这种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产生一定的认识。希望我的努力能对于今后该领域的设计实践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作为室内设计大军中的一个小卒,我希望能在以上所述的方面作一些肤浅的探索,试图在搭建室内陈设艺术设计的风格的理论框架上做出自己的努力,并期望能对后来的研究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力求配合设计界同仁们在设计理论趋于完善、全面的方面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室内设计;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前言
室内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在世界范围内的真正确立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现代主义建筑运动是室内设计专业诞生的直接动因。在这之前的室内设计概念,始终是以依附于建筑内界面的装饰来实现其自身的美学价值。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使室内设计从单纯的界面装饰走向空间的设计,从而产生了一个全新概念的室内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是包括空间环境、室内装修、陈设装饰在内的建筑内部空间的综合设计系统,涵盖了功能与审美的全部内容,代表了现代世界的主流。室内设计与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设计师要完成创造具有民族的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室内设计,就要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结合历史文化和时代文化,扬长避短。
2 室内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2.1 室内设计反映了传统文化。室内设计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横的维度来看,无论何种风格的设计,它都有着特定的精神和文化心理结构,是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展开和完成,因而反映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体现出当时文化的风貌。从纵的维度来看,任何时代的设计都与其当时的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设计形式来自文化,人们按照丰富的经验(历史与传统)加工着有关存在的一切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历史的设计就是设计的历史。
2.2 传统文化影响了室内设计。尽管有些现代设计师尤其是那些具有前卫意识的设计师,时时声称要抛弃任何传统,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无传统”的,但实际情况不可能如此。即使最“反传统”的设计师,他也得以“传统”作为反面的参照物来定义与演绎自己的思维。设计从来就不是可以任意作为纯个人行为。从媒介、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显性传统到对设计认识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审美观点等隐性传统,影响着每一个室内设计师。室内设计无时无处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2.3 优秀的设计师应自觉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代设计之中。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当代的设计师拥有前人不曾具备的更多条件。计算机的应用、互联网的发展,使设计的作品具有更强的时代感。但作品形式上的丰富代替不了内容上的回归,室内设计师必须从与人类密切相关的效用方面来考虑作品所具有的优良质地和温情。我们要创作出具有“高雅”、“雅致”格调的物品和室内空间,必然会遵循老庄的“大象无形”、“大音稀声”的创作之道,否则是不可能让受众感觉到相应的审美意象。这种“美”与“美”的创作的对应法则,正是从我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提取出来的。因此,自觉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设计理念之中,是优秀设计师应着重关注的问题。
3 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文化是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人类思想的产物,是精神文明的体现。现代室内空间里各种造型、装饰、陈设等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望。这些不同风格的现代室内设计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以文化艺术为内涵,它的发展往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时代的发展有其基本的脉络,需要设计注入新的灵魂与血液。因此,很有必要将传统与现代美学及设计理念融入到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从思维方面借鉴
中国传统文化中整体的、辩证的、因果循环的思维方式,强调事物各方面辩证统一和相互间的联系,其思维过程重综合、重归纳。反映在自然观上,强调“天人合一”“浑然天成”“物我不分”和“因势就成”。其思想发轫于先秦的道家、儒家以及禅宗理念,是原始质朴的混沌思维方法论的基本核心。中国特有的思维方式,为现代科学技术解开某些知识密码提供了科学辩证的有力思想武器。现代科学的三大发现――量子力学、相对论和混沌论中所包含的概念和思维方法,与中国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的注重整体、和谐、相对、转化的传统思想方式相当吻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创作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是意象思维。中国的意象思维着重从特殊、具体的直观领域中去把握真理,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它显示出了活泼不滞、长于悟性的特点。思维方式转化到设计上,往往促成创意的产生,它是人所共知的潜意识中存在的思想意念。一个好的思维意念的生成,能够超越任何阻碍人类之间相互交流的因素,达到更高层次的彼此交流。我们的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能够把作品的创作思维糅合到中华民族传统的自然观、哲学、思维方式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产生。
3.2 现代室内色彩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
色彩是一种视觉的艺术,中国传统装饰色彩以白、黄、青、赤、黑五色为主,如绿色象征生命与健康,黄色象征尊贵与华丽等,它是室内设计中最生动、最活跃的因素。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颜色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不但颜色的外延扩大了,而且与事物的形状也建立了某种对应的联系。如在现代设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色彩莫过于红色,它代表的是中国人的热情、热血和鲜明的特性。我国古代木建筑中最高等级的、流传至今的宫殿建筑,就以红、黄二色为主色,它深深影响了传统色彩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即便是现在,吉庆日子到处张灯结彩,灯是挂的红灯笼,彩结是的红彩绸。居室中的一整面红墙,餐厅中大面积的红桌布、红座椅等仍然是喜庆的象征。又如金、黄两色在传统装饰中通常搭配使用,体现主人的尊贵感。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人们吸取了传统装饰手法,结合当代技术条件,创造出华贵氛围。例如,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的室内改造工程中,设计主题非常鲜明,即“中国的金色大厅”。这一设计空间定位清晰明朗,风格细致淡雅,充满中国古典意味,天花采用中国古典建筑中的藻井造型,八边石材柱间的梁枋采用传统沥粉贴金的手法,色彩及纹样具有敦煌壁画温润调和的风格,因而被称为人民大会堂的“金色大厅”。
3.3 运用富有文化内涵的陈设艺术
陈设艺术从古至今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形式、质感、文化特征无不在空间与人之间传递着某种氛围、某种情感。陈设艺术以其悠久的历史、鲜明的民族特征、强烈的地域特色,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了重要的使命。中国传统文化丰富而久远,由于历史、地域、宗教、文化、经济、习俗、环境等因素的差异而形成千姿百态的陈设艺术,这是我国室内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传统的居室陈设以实用性陈设为基础,对室内装饰的最终效果往往起到一种灵魂的作用。中国传统的陈设风格已成为东方的一大特点,它蕴含两种品质:一是庄严典雅的气度,二是潇洒飘逸的气韵,象征着深奥超脱的性灵意境。继承传统文化的陈设艺术是人性化设计的基本归属。我们不能忘却传统,更不能刻意模仿传统,要继往,更要开来。
室内陈设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烘托室内气氛、创造环境意境,创造二次空间、丰富空间层次,柔化空间、调节环境色彩,强化室内环境风格、反映民族特色等。陈设艺术通过再现、点睛、提炼等表现手法在本质上传递着一种内在的、深层次的可延续的传统。如在室内陈设一些原始情调的饰物,增加自然的意境;可通过红色的干辣椒或金黄的玉米串,抑或一束干麦穗、白色的芦花,还有手工蜡染的花布等等,巧妙点缀,匠心独运,就会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自然美效果;或者在墙上挂上或画上一些图片,画前再配上一些与之协调的盆栽植物,虚实结合,会使人感到清新、舒畅、视野开阔,有走进自然的感觉。格调高雅、造型优美,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陈设品使人怡情悦目,陶冶情操,这时陈设品已超越其本身的美学界限而赋予室内空间以精神价值。
4 结语
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它强调要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规划和设计,并巧妙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冲突,以获得和谐的生活环境。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研究传统文化,应用其美学思想,对现代室内设计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祝爱平:《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室内设计》,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4年。
艺术设计论文范文一:色彩在艺术设计创作中的表现
摘要:艺术设计创作是具有两重的属性,一方面,是艺术设计创作属于艺术的范畴,是具有审美价值的,另一方面,艺术设计创作还具有实用的功能。因此,在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表达是表现创作者的一种对社会和对周围的感知过程。分析认为,艺术设计创作中的色彩表现体现了创作者的风格,也架起了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的情感桥梁,色彩的表达也体现了色彩的情感需要,色彩的表现更是文化需求的一种诠释。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作;色彩表现;审美
所谓艺术设计创作其实就是用艺术表现的形式,通过审美的表现来结合社会、文化、市场和科技等多方面的因素,然后把这些因素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创作在设计中。一般情况下,艺术设计创作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是具有审美的功能的,从实用的角度来说,其实还是具有使用功能。因此,作为艺术设计来说,是为人的精神和物质文化而服务的,是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完美的结合,也是现代化发展的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必然的产物和过程。实际上,在艺术设计创作中,对色彩的运用也是很重要的,色彩是通过人的眼睛,脑和大众日常的生活经验综合运用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在光的作用下的视觉的效应。这种视觉的效应是创作者对周围感情的认知,也是对感觉的一种向往。创作者在进行艺术设计创作的时候,也需要通过色彩的表达来表现自身内心的感觉和自己内心的喜好,而色彩也是最好的一种表达内心的过程。实际上,艺术设计中的色彩设计和表现就是一种颜色的搭配,在实际的艺术设计创作中,这种艺术的表现是千变万化的,通过艺术设计者的创作把色彩表现出来,再通过大众用眼睛来体会周围的环境,色彩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在人类的视线中产生相应的各种各样的效果,带给大众不同的体会,也会反映大众的美感认知、情绪波动和自身的审美的情绪。因此,在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
一、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风格表现
在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体现了创作者的风格,和把握创造的精髓。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优秀的艺术品,在创作设计中都是用色彩来体现风格的,作为色彩设计来说,就其自身的内涵有很多不同的风格的,比如由鲜艳、强色的暖色调的色彩配成的艺术设计创作的风格表现和由冷色调配出来的风格就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暖色调的色彩风格都是给人以明快的感觉,也可以突出艺术设计创作的主题。其实,在艺术设计创作中,生动的色彩设计可以诠释创作者那一刻的心情,以及呈现给观众,观众也可以了解作者的风格和作者想表达的主题,这种色彩的风格的体现是很直观的,直接在色彩的表现中表现了出来。另外,在艺术设计创作中,内涵的体现也是很重要的,很多时候浓厚的色彩直接对创作作品的内涵显示就起到了重要的凸显作用。
二、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情感表现
在现实中,人们的感知的色彩是通过现实的眼睛来直观的反映和体现的,一般情况下,视觉器官在感知色彩的时候,都是伴随着其他器官而产生的综合性的知觉和感觉的意识活动。所以在艺术设计创作中,创作者使用色彩其实代表的是一个整体的形象和过程,包括了客观的创作者的印象、记忆、联想和情感的体现,只有综合的丰富这些元素和内容,才会在艺术设计创作中体现出良好的色彩的效应。比如,在实际的艺术设计创作中,同一类的色相或者色调的配色方式其实在画面相一致和颜色相一致的情况下,很难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但是如果色调反差很大的话,色调的落差又正好突出明显的颜色,画面是否丰富,色调是否统一其实带给观众的都是一种情感的需要,淡雅的紫色配上大雁的黄色,这样的情感需要其实就是一种色彩情感的体现。也体现了创作者当时创作阶段的心情,给观众也表达了自己的倾诉和追求。所以,色彩的配色是一种情感的表现,在艺术设计创作中,要特别关注色彩设计配色的反差和魅力,善用色彩的配色来赋予颜色的内涵和丰满颜色的内涵。
三、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文化表现
在艺术设计创作中,不管是商业的设计还是个人的爱好创作,实际上都是一种流行和文化的反映,色彩的表现是一种模仿和流行,色彩可以带来追随和认可。实际上,艺术设计创作者在色彩表达的时候,可以把色彩和同一色调的事物明显的表达出来,比如在平面设计中,可以通过平面设计的色彩表达方式直观的反映色彩中的流行的文化,在设计过程中,在思维上就可以演绎细微和微妙的色彩感受力。众所周知,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些普通的魅力的颜色再加上黑白灰颜色,不同的颜色的搭配和属性就会呈现不同的创意和表现。在艺术设计创作者创作的过程中,在对色彩的感知过程中,实际上不能忽视眼睛第一时间的即视的感觉,要从文化魅力的角度来体现艺术设计创作中的色彩的表现。文化是一种流行,也是一种魅力,色彩的表达是文化流行的元素,也是引领设计的一种新潮,色彩给人的文化表现,给人一种文化的流行,艺术设计创作的色彩一旦拥有了文化的气息,也必将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是流行的文化的体现。综上,在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表现力量是很强的,直接反应了创作者的风格和情感和文化力,因此,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设计创造者最直观的视觉表达,突出了创作的表现力。在艺术设计创作者创作的时候,必须根据色彩的实际情况和创作作品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色彩的搭配和分析,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用色彩来感知创作者的思想和空间。因此,色彩是直接联系创作者和观众的桥梁,艺术设计创作中的色彩的表现是直观反映创作者和观众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呈现。
参考文献:
[1]侯履晖,论艺术设计创作中的色彩表现,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5月
[2]吴志华,色彩通感在审美活动中具有的价值,南昌大学,2012年8月
[3]徐燕,论色彩在中西现代油画艺术中的情感表现,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4月
[4]周小娟,浅析艺术设计中的设计色彩表现,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月
[5]杜森,现代海报设计中的色彩表现,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3月
艺术设计论文范文二:明清环境艺术设计与陈设
摘要:文章重点针对明清环境艺术设计与陈设思想进行分析,以便从中得到启示。
关键词:明清;环境艺术
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融合了我国传统设计理念和西方设计理念,风格多种多样,有中式、欧式、简约、田园等,不同的设计风格彰显着别具一格的设计理念。其中,我国的传统设计理念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因此,文章重点对明清环境艺术设计风格进行研究,这对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有着指导意义。
一、明清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
明清的环境艺术设计总体思想在于“道”,大到园林别院,小到客厅卧室,“道”之思想始终存在。古人云:“园总之奇在变化万千、独藏与道之衍一,虽穷变亦在气中,顽石水榭楼台阁角,无不与气通。”其中的“气”就是指“道”,这句话的总体意思是说虽然环境艺术千变万化,但是每一种都要与“主人的气”相互沟通,通俗来看这是因人制宜设计理念的表现。明清环境艺术设计的总体理念在于“藏”,既能“藏拙于巧”,又能“藏灵于愚”,具体表现在“不漏”二字上。明清的环境艺术设计没有唐代的夸张、宋代的活用,但是就“不漏”二字而言可谓登峰造极,最著名的莫过于皇家别院与园林的设计。每当我们看到故宫、天坛等设计,总会感慨其气象万千,但如果仔细挖掘,则能够发现其设计材料种类虽少却精、颜色虽少却重,总体设计理念并不张扬,但是在稳重的表象下藏着设计者根据皇家气象别具一格的“不漏”思想,既不让人感觉到夸张,又能衬托出皇家的威严,这是化繁为简、去伪存真的“简”的思想。明清环境艺术设计的总体方针在于因地制宜,即根据不同的地域进行不同的设计。如,北京地区的设计方针在于大气,江南地区的设计方针在于别有洞天,西北地区的设计方针在于方便使用,因地制宜思想成为当时的主要设计理念,任何设计都不可能脱离当地的地域风情、民俗习惯。因此,明清环境艺术设计针对不同的地域风格、人民生活水准、业主,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即追寻上述的“道”“气”“藏”“不漏”等思想理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尤其是在1570至1620年间,由于当时民间思想更为开放,在这一段时间内基本打破了“士农工商”的阶级理念,建筑设计标准也随之被打破,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的设计思想得到普及。明清的环境艺术设计内涵在于与人结合、与“道”结合、与时结合、与地结合,不拘泥于形式。
二、明清陈设思想的内涵
与整体环境艺术设计相比,明清的陈设思想更为复杂。明代陈设在于“自然”,沈津为《长物志》写序说:“几榻有变,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贵其精而便,简而裁,巧而自然也。”明代的陈设布置根据主人经济状况的不同有一定的区分,但是总体讲究“自然”,陈设摆放的位置、款式、数量都有一定的规格。如,明代的书房陈设标准要有长桌、笔格、笔筒、笔洗、古砚、水注、糊斗、镇纸等,根据文人的地位和经济状况,这些事物都要有不同的款式规格。又如,明代的卧室陈设要有榻床、滚凳、小几、花尊、定瓶、鼎炉等。清代的室内陈设讲究简约,没有固定的要求,在设计理念上,设计者根据自身喜好可以对室内物品进行增减,其总体标准在于简约实用。同时,清代的汉族设计理念与满族设计理念相互杂糅,所以清代的陈设思想也融入了一定的少数民族风情,更贴近自然。明清两代的陈设思想有一定的不同,但总体而言,陈设与主人的地位相适合这一中心思想没有改变,室内的陈设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主人的地位、品节、风格,如读书人的客厅讲究市声不入耳,俗轨不至门。客至共坐,青山当户,流水在左,辄谈世事,便当以大白浮之。室内外布置为“门内有径,径欲曲;径转有屏,屏欲小;屏进有阶,阶欲平;阶畔有花,花欲鲜;花外有墙,墙欲低;墙内有松,松欲古;松底有石,石欲怪;石后有亭,亭欲朴;亭后有竹,竹欲疏;竹尽有室,室欲幽”,讲究自然、情趣、意境。
三、明清环境艺术设计与陈设思想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启示
明清两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都以尊崇主人的地位、身份为根本,配合“道”“藏”“自然”等思想在细节上进行一定的变化。这一思想理念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启示可以总结为三点:第一,设计根本在于衬托业主的气质,配合地域、民俗等客观条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业主的个人品格和思想观念;第二,设计的根本在于结合当下社会风气融入艺术气息,因时制宜地进行设计变通;第三,设计根本在于在繁复中彰显简约、自然,自然含有素朴、本性、本质之意。一些人常常注重繁复的设计风格,却忽略了自然的特性,也忘记了从简单的事物中体验快乐的感觉。因此,要想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最大限度地融入自然,则必须回归简单的设计风格。明清环境艺术设计更多地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将环境与人看作一体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思想。因此,若想将这种自然的设计理念运用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则必须基于时代的角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语明清环境艺术设计与陈设受时代影响较大,并且受文人思想与社会风气的影响较大。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当延续明清环境艺术设计与陈设思想,将其设计理念用在具体的设计中,如此才能传承传统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并将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思天,郝翰.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陈设艺术.现代装饰(理论),2015(1).
[2]肖一倩.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手段、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3]赵杰.关于植物造景的分析.安徽农学通报,2008(16).
[4]王朝晖.园林绿化与生态景观结合的意境美.黑龙江现代建筑,2014(14).
艺术设计论文论文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1.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3篇
2.汉语言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3.包装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摘要:中国自古以来的室内设计和器物设计,始终遵循着物为人用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理念,以是否适宜人作为终最终目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造物观和环境观。本文透过对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论述,表现了“宜人”这一主流特色。
宜,是指强调对策或者方法的针对性。基本精神就是尊璧客观事实。它既是中国古代思维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形式,也轰古代室内陈设设计活动的运行准则和价值及其标准。宜人彰是要把人的需求作为出发点。传统室内设计在宜人的总目摘和设计主张的设计活动中,既有因地、因人制宜的做法,也羊宜简不宜繁的、宜自然不宜雕琢的审美抉择。
就因地、因人制宜的做法而言,以实用为主,以满足人创功能需求为出发点,创建和谐宜人的人居环境。我国古代经雀者因地制宜,把宜人与否作为取舍的标准。如建于清光绪九拜的苏州大新桥巷庞宅,书房设置与中路西侧的南首,前后有隽美庭园,坏境十分优美安逸,适宜读书学习。江苏吴江黎里镂柳亚子故居,第五进厅堂东侧为书斋,面对院落及植被,窗下布置书桌椅子,十分科学合理;书房分割成前后两部分,后值几位休憩之处,学习工作与休息两相宜。
清初李渔认为为太师椅不宜冬日长时间久坐,于是发a}了一种暖椅,借助座位和脚下设置栅栏、木板和抽屉,里面可以用来生火,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坐于其间也会感觉比较暖私舒适。这种设计竭力突出了一个“宜”字。
李渔在谈到住宅装修与陈设设计时还有以下建议:“居宅无论精粗,总以能避风雨为贵。常有画栋雕梁,琼楼玉栏,而止可娱晴,不堪坐雨者,非失之太敞,则病于过峻。故柱不宜长;长为招雨之媒;窗不宜多,多为匿风之;务使虚实相半,长短得宜。
厅壁不宜太素,亦忌太华。名人尺幅,自不可少,但须浓淡得宜,错综有致。……”
这里体现了一种辩证的思维,既要有曲折变化,又要有内在的一致性和整体性;既端庄整体,又要有变化活泼之态,以至“构合时宜,式征清赏”。形势与内容要统一,过也不好,不及也不行,两者之间的“中”才是最好和恰当。
《论语·雍也》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孔子主张不偏不倚,扬弃“文胜质”、“质胜文”两种片面倾向,辩证地趋向”文质彬彬,文与质的协调与统一”。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宋玉答楚王问,形容邻居一位漂亮女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讲的就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和适宜。先秦墨家主张“强本节用”,从功利的角度审视和考察造物的存在价值,极力反对奢侈倾向,以实用为主。这些设计思想对于我国古代室内陈设和环境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明代文士文震亨在《长物志》卷一“海论”中总结了室内陈设和装修的技法、思路和手段后,提出了“随方制象,各有所宜”的设计原则。不同的设计对象具有不同的设计方案。例如山斋的设计,则应“宜明净不可太敞。明净可爽心神,太敞则费 目力。”厅堂方面,则“堂之制,宜宏敞精丽……高广相称”。山斋与厅堂在功能、使用包括环境等方面是有区别的。山斋的因地制宜与厅堂的功能之别,都应该具备各自的形式与内蕴。
李渔还提出设计应“宜简不宜繁”有两方面的意思和主张。一方面从实用经济的层面出发,例如在谈到住宅窗根的制作时主张:“窗权以明透为先,栏杆以玲珑为主,然此皆属第二义;其首重者,止在一字之坚,坚而后论工拙。”坚固是最大的经济,除此则是非实用的。只有在实用、坚固的基础上再求如“明透”、“玲珑”之类。另一方面,追求高雅清超之境,更多体现着审美的角度的选择、精神层面的需求。在中国传统人居环境文化及室内陈设的发展历程中,由简约、简朴等发展至高雅脱俗的审美风格,汇聚独特而清新的审美感受和精神追求。
李渔在《闲情偶寄》卷四“居室部”中提出的两项设计原则,除了上述“宜简不宜繁”之外,还有一项“宜自然不宜雕琢”,其中蕴含着顺法自然、尊崇自然的一种追求。反应了文人士大夫在室内设计中的一种审美倾向。也就是说“宜”的深层内涵,是以自然之美为主,具有素朴、本性的意蕴。更多的凸现了设计者的一种审美追求和理想信念。
环境的宜人和宜人的环境,是我国古代设计者追求的重要目标。汉代案桌体轻足低,以适应当时汉民族席地而坐的生活和起居方式。这种以人为本、根据当时生活方式和生活特点为出发点进行的设计和实践活动,蕴含着传统室内陈设的文化特征。
自古以来,我国祖先对大自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又曲折的过程。认识的主流就是主张与大自然和谐统一。这种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体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论文摘要:中国自古以来的室内设计和器物设计,始终遵循着物为人用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理念,以是否适宜人作为终最终目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造物观和环境观。本文透过对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论述,表现了“宜人”这一主流特色。
宜,是指强调对策或者方法的针对性。基本精神就是尊璧客观事实。它既是中国古代思维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形式,也轰古代室内陈设设计活动的运行准则和价值及其标准。宜人彰是要把人的需求作为出发点。传统室内设计在宜人的总目摘和设计主张的设计活动中,既有因地、因人制宜的做法,也羊宜简不宜繁的、宜自然不宜雕琢的审美抉择。
就因地、因人制宜的做法而言,以实用为主,以满足人创功能需求为出发点,创建和谐宜人的人居环境。我国古代经雀者因地制宜,把宜人与否作为取舍的标准。如建于清光绪九拜的苏州大新桥巷庞宅,书房设置与中路西侧的南首,前后有隽美庭园,坏境十分优美安逸,适宜读书学习。江苏吴江黎里镂柳亚子故居,第五进厅堂东侧为书斋,面对院落及植被,窗下布置书桌椅子,十分科学合理;书房分割成前后两部分,后值几位休憩之处,学习工作与休息两相宜。
清初李渔认为为太师椅不宜冬日长时间久坐,于是发a}了一种暖椅,借助座位和脚下设置栅栏、木板和抽屉,里面可以用来生火,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坐于其间也会感觉比较暖私舒适。这种设计竭力突出了一个“宜”字。
李渔在谈到住宅装修与陈设设计时还有以下建议:“居宅无论精粗,总以能避风雨为贵。常有画栋雕梁,琼楼玉栏,而止可娱晴,不堪坐雨者,非失之太敞,则病于过峻。故柱不宜长;长为招雨之媒;窗不宜多,多为匿风之;务使虚实相半,长短得宜。
厅壁不宜太素,亦忌太华。名人尺幅,自不可少,但须浓淡得宜,错综有致。……”
这里体现了一种辩证的思维,既要有曲折变化,又要有内在的一致性和整体性;既端庄整体,又要有变化活泼之态,以至“构合时宜,式征清赏”。形势与内容要统一,过也不好,不及也不行,两者之间的“中”才是最好和恰当。
《论语·雍也》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孔子主张不偏不倚,扬弃“文胜质”、“质胜文”两种片面倾向,辩证地趋向”文质彬彬,文与质的协调与统一”。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宋玉答楚王问,形容邻居一位漂亮女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讲的就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和适宜。先秦墨家主张“强本节用”,从功利的角度审视和考察造物的存在价值,极力反对奢侈倾向,以实用为主。这些设计思想对于我国古代室内陈设和环境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明代文士文震亨在《长物志》卷一“海论”中总结了室内陈设和装修的技法、思路和手段后,提出了“随方制象,各有所宜”的设计原则。不同的设计对象具有不同的设计方案。例如山斋的设计,则应“宜明净不可太敞。明净可爽心神,太敞则费目力。”厅堂方面,则“堂之制,宜宏敞精丽……高广相称”。山斋与厅堂在功能、使用包括环境等方面是有区别的。山斋的因地制宜与厅堂的功能之别,都应该具备各自的形式与内蕴。李渔还提出设计应“宜简不宜繁”有两方面的意思和主张。一方面从实用经济的层面出发,例如在谈到住宅窗根的制作时主张:“窗权以明透为先,栏杆以玲珑为主,然此皆属第二义;其首重者,止在一字之坚,坚而后论工拙。”坚固是最大的经济,除此则是非实用的。只有在实用、坚固的基础上再求如“明透”、“玲珑”之类。另一方面,追求高雅清超之境,更多体现着审美的角度的选择、精神层面的需求。在中国传统人居环境文化及室内陈设的发展历程中,由简约、简朴等发展至高雅脱俗的审美风格,汇聚独特而清新的审美感受和精神追求。新晨
李渔在《闲情偶寄》卷四“居室部”中提出的两项设计原则,除了上述“宜简不宜繁”之外,还有一项“宜自然不宜雕琢”,其中蕴含着顺法自然、尊崇自然的一种追求。反应了文人士大夫在室内设计中的一种审美倾向。也就是说“宜”的深层内涵,是以自然之美为主,具有素朴、本性的意蕴。更多的凸现了设计者的一种审美追求和理想信念。
环境的宜人和宜人的环境,是我国古代设计者追求的重要目标。汉代案桌体轻足低,以适应当时汉民族席地而坐的生活和起居方式。这种以人为本、根据当时生活方式和生活特点为出发点进行的设计和实践活动,蕴含着传统室内陈设的文化特征。
自古以来,我国祖先对大自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又曲折的过程。认识的主流就是主张与大自然和谐统一。这种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体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