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体育场地设施范文

时间:2023-03-14 15:15:29

序论:在您撰写体育场地设施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体育场地设施

第1篇

【关键词】体育场地设施;学校;现状

随着河南工院不断发展壮大,体育教学课程不断丰富,学生的健身意识、运动兴趣不断提升,现有的体育设施明显的显现了不足,这影响着河南工院的发展,阻碍了河南工院体育教学、学生体育兴趣、学校体育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与提高。

一、河南工院体育设施现状

河南工院共有体育场地种类12种、数量80多块:400米和300米田径场各1块(没有塑胶场地和看台),拓展场地1块,瑜伽室一个,综合体育馆一个;室外篮球场地23块(4块为塑胶场地);室外排球场地8块,馆内与篮球混用2块。室外羽毛球场地18块,室内混用场地4块;乒乓球室内混用球台12副,室外球台30副;单双杠等健身器械16个。

二、河南工院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存在的问题

1.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种类、数量不足。通过学生人数在10000~20000人规模的高等学校体育场馆配备标准,我院体育场地设施对比尚未完成基本配备,室内场地严重不足。学校现有体育场地设施15种,而目前高校学生所经常从事的体育运动有19种之多。很多熟知的体育运动、新兴体育项目和极限运动,由于学校场地设施种类的单一而无法进行。学校现有各种体育场地设施总量80块,很多不能正常开展。随着网球、羽毛球学科的开设,众多民族体育运动越来越多的被学生所喜爱,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更加凸显不足。

2.河南工院现有体育场地设施陈旧、破损严重。河南工院场地建筑材料多为水泥地面,且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和不同程度的损坏,仅不足5%的场地设施为塑胶场地;而且还不对全体学生开放;足球场上是沙石平面,平时干滑,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河南工院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分布不合理。学校内最好的4块塑胶篮球场地、硬化排球场、体育馆都建在了新区,老校区3000多学生没有机会使用。学校本身体育场地设施数量就较为不足,这样由于体育场地设施在分布上的不合理更加重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缺乏。

三、造成河南工院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现状的原因

1.学校的不断发展与体育场地建设的滞后。河南工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000多人,随着办学水平、对外影响、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学校规模、学生人数在不断的扩大,这样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承受量在不断增加,对于场地设施的损耗速度会不断加快,场地设施的老化、损坏周期必然会相应缩小。

2.对体育场地设施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我院体育场地设施为水泥场地;塑胶场地不足总量的10%;室内场地仅占总数5%,而且多数还不对全体学生开放;没有木质地板、人工草坪、天然草坪场地设施。每年的体育维持费只有10万元,所有这些现象都反映出了在体育场地设施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

四、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现状造成的影响

1.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现状对体育教学的影响。目前我校体育课的形式基本上有公共体育课和选修体育课两种形式;主要有体育必修课、专选课、业余训练课以及各个社团的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数量少、场地设施陈旧等现状已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活动的需要。

2.河南工院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现状对体育课程开设的影响。体育课程发展的多元化已成为体育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体育课程已不仅仅局限于田径、三大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体育运动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运动项目人群近年来迅速扩大。随着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增强,一些国外的新兴体育项目也逐步兴起。如定向越野、轮滑、攀岩、跆拳道等项目,这些项目时代感强,个性张扬,迎合了青年大学生冒险、竞争、表现自我的心理需要,对大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但是,我校由于体育设施的缺乏和不足,难以进行这些课程的开设,这都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和学生自身需求的发展。

3.河南工院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现状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作为高校教学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竞技体育发展的平台和依托,对高校的综合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和意义,对学校体育教学、训练水平的发展、方法开拓和教学效果的影响有着决定性作用,并直接决定着学校体育水平和能力。河南工院现有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非常大,对学生选择运动项目也有直接的影响。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师生业余体育活动需要,对师生的身心健康形成约束。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河南工院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种类、数量不足,与高等学校体育场馆配备标准相比差距较大,阻碍了学校体育教学、竞技体育、学生运动兴趣的发展。体育场地设施陈旧、破损严重;现代化体育场地设施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分布不合理;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给学生运动带来了安全隐患。

2.建议。加大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使体育场地设施的种类、数量达到高等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配备标准,以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同时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制度,使陈旧、破损的体育场地设施得到及时的修复和维护。

第2篇

关键词 群众体育 场地 设施 现状

中图分类号:G81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6-000-01

一、前言

从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开始,群众体育由此进入了发展热潮,直接导致场地设施供不应求。尽管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丰富,国家不断的促进群众体育场地设施的扩大,但这一问题依旧未得到缓解。这种状况出现的重要原因是我国人口基数大,有限的场地设施难以满足群众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查阅众多与群众体育场地设施相关的资料发现,《英国大众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管理与使用》中有这样一句话是值得深究的,它指出“大众体育的参与离不开作为前提和基础的体育场地设施,而在正确的地点提供正确的场地设施,是促进群众参与体育的关键。”[1]就在正确的地点建设场地设施这一点而言,我国目前也面临着很多群众体育场地设施没有建设在正确地点,造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浪费等一些问题。

二、群众体育场地设施当前的现状

(一)群众体育场馆建设位置不合理

当前体育场馆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室外场地建设的地理位置不合理,有部分体育场地建设在相对较差的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下[2]。到目前为止,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大约是1.5平方米左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体育人口的数量逐年增加。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楼大厦与日俱增,可供选择建设群众体育场所的范围变小,以致于部分社区选择建设运动设场地的位置不合理,主要体现在群众活动的基础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在马路或者是高架桥两侧的开阔地带,如果在天气条件较差,在加上交通噪音和汽车尾气的影响,进行体育活动所需的空气质量便不符合群众体育锻炼的要求。因此,在正确的地点提供场地设施是至关重要的。

(二)群众开展健身活动的场地范围小

中国人口众多的特殊国情,不仅造成群众体育健身场地缺少,还出现群众开展健身活动时,场地范围小的问题。常出现抢占位健身场所的现象,例如新闻报道两支队伍广场舞大妈队伍因为争夺场地发生冲突,归根到底是群众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有的群众体育场地设在离社区较远的地方,不方便群众进行体育活动,尤其是老年人和残疾人。在群众体育场地建设的过程中,很容易忽视弱势群体是否能用得上、愿意用这些场地[3]。《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促进重点人群的体育活动。这里所指的重点人群就包括了老年人和残疾人在内,体育活动场地距离远,会增加这两类人群的健身难度,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三)群众体育场地器材资源浪费

从群众体育建设地理位置不合理中侧面折射出资源浪费的问题,政府、企业、社区及各界人士建设运动场地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群众。规划场地,建设体育场所,购买体育器材,这些过程的执行都需要资金,但是资金与器材的投入是否能真正起到为群众服务的作用,关键还是在于广大群众是否用得起、愿用以及用得上这些场地设施[4]。因此,选择一个正确的地点决定了财力投资与物力投资是否值得。如果场地设施建设位置不合理,会导致运动场地无人问津,投资的体育器材不能得到利用,直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从侧面反映出投资不合理,俗话说:钱要用在刀刃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有效地利用资源才能为群众体育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三、结语

在笔者看来,当前我国群众体育场地设施的现状不容乐观。广大群众参与运动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优良的环境及设施对群众广泛参与体育运动有着良好的诱导作用。场地设施的建设对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有重要的影响[5],在环境质量差,场地拥挤的情况下进行体育活动,不仅会对身体带来负面影响,也违背了广大群众进行体育锻炼的初衷,对这种环境和建设位置不合理的场地设施,大多数群众都会不会选择。除此之外,还会造成群众纠纷、器材浪费等问题。由此可见,我国群众体育场地设施的现状需要调整和改善,虽然数量上不断增多,但是依旧不能满足群众对正确体育场地设施的需求。

四、建议

(一)政府和企业要高度重视群众体育场地选择存在的问题,建立以政府为主、企业为辅的一体化管理机制,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二)规划场地大小及场地用途,减少广大群众在运动中因场地问题而产生不必要的纠纷。综合利用场地,结合科技发展,采用创新的方式设计可变换的场地,提高场地的功能、开放和使用率。

(三)加强学校体育场馆和政府管辖的体育中心的对外开放程度。尤其是各大高校c体育中心,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基础上提高对外开放率,加大开放力度既能为群众体育提供场馆又能为学校带来经济收益。

(四)在场地建设时减少浪费,综合利用场地器材与资源。考虑器材配备齐全的同时,需要注意投入和成效是否成正比,以便充分发挥体育场地设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唐胜英,Elizabeth Pike.英国大众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管理与使用[J].体育与科学.2015(2):94-100.

[2] 魏华,权德庆,雷福民,等.中国群众体育场地发展变化及驱动力研究[J].体育科学.2012(7):3-8.

[3] 魏华.后奥运期我国群众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调查分析[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5):250.

第3篇

从整体情况来看,近年来衡水市新城镇在发展进程中对于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相对较低,与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公共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现有体育场地设施与广大居民理想的体育健身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同时居民对体育场地设施及其服务的满意度都比较低。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衡水市新城镇在公共体育设施配备上主要有健身路径、简易篮球场地、乒乓球台等组成,大部分的城镇没有比较专业的健身场所,现有单一的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根本无法满足广大居民的需要。于此同时,尽管一些城镇安置了健身器材,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体育设施由于无人维护,造成大部分已经无法继续使用。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这些设施使用的正确指导,甚至还会出现使用不当,造成个体损伤的情况,居民的体育锻炼仍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非专业性。

二、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分析

从调查中得知,新城镇体育公共服务在体育组织方面存在不足,广大群众对于体育健身需求与组织指导服务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体育活动的组织较少、活动种类单一。绝大部分居民都是自发的参与健身活动,主要是大众健身操等。从访谈中了解到,居民普遍希望能够举办一些平民化、休闲娱乐性质的体育活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能够加强彼此直接的交流,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

三、新城镇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对策

(一)发挥政府职能、加大投资力度,保障体育公共服务基础

在推进新城镇体育公共服务发展过程中,政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完善体育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市、县、乡镇、村要统一协调发展,各级政府各负其责,落实到位,确实保证在新城镇化建设当中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完整构建。加强对体育健身的宣传,提高广大居民的健身意识和知识;建立和完善城镇的各类体育组织,切实提高基层体育组织的指导能力;建立城乡协调发展的体育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与监测体系。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充分开发和利用体育资源

要多渠道拓展资金来源,增加资金筹集渠道,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出资,为新城镇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资金支持。增加专项资金的管理和预算,有计划、有步骤的按照新的硬件建设的标准,并通过资金和时间的积累,若干年后一定会实现新城镇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目标,并且按照居民日常活动和管理经费的需求进行资助,为新城镇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积极整合体育资源,充分利用辖区内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提高场地设施的开放程度,充分共享和利用各级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资源,增加新城镇体育公共服务供给。

(三)加强体育公共服务的指导,挖掘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居民生活

第4篇

关键词:体育场地;设施工程;建设现状;对策研究

近几年来,国家对于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发展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是增强人民体质,实现增强体质的基本途径是参与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是活动的基础,没有场地设施活动就难以开展,普遍增强人民体质的目的亦就难以实现。场地设施也是衡量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指标,加强对育场地设施工程建设的研究,对我国构建“群众性多元体育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研究我国体育场地设施工程建设现状,探讨体育场地设施工程建设对策,为我国在体育场地设施工程建设方面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一、体育场地设施工程建设现状分析

我国在体育场地设施工程建设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在实际的体育场地设施工程建设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体育场地设施工程建设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程组织规划不合理。工程组织规划是体育场地设施工程建设的前提,施工企业如果仅仅依靠个人力量,对工程进行组织规划,很容易出现工程组织规划不合理问题出现,很容易出现返工以及重建。第二,施材料管理不完善。施工材料是体育场地设施工程建设的基础,施工材料质量不过关,材料管理不及时,使得材料出现质量问题,直接影响体育场地设施工程建设质量。第三,缺少监督机制以及责任制。体育场地设施工程建设如果缺少监督机制,对于施工安全、材料以及质量、进度缺乏必要的监督,即使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影响体育场地设施工程建设质量与效益。第四,工程质量管理不科学。体育场地设施工程建设极为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施工各个方面,质量管理不科学,直接导致施工质量问题普遍存在,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体育场地设施工程建设质量受到重大影响。

二、体育场地设施工程建设对策研究

1、体育场地设施工程组织规划设计

体育场地设施工程组织规划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选择恰当的施工方法。在确定施工方法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工程条件、技术、经济等因素,通过对比分析,选择最合理的方法。第二,合理控制施工工期。施工工期是体育场地设施工程组织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性问题,施工企业需要对施工工期、施工时间以及劳动力、材料等进行充分考虑,同时严格安排材料的供应,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机械设备。施工中应该保证人员、材料、机械设备安全到位。第三,做好施工组织规划平面布置。具体来说,需要根据施工特点和施工条件进行布置。合理的施工组织规划平面布置能够避免工程反复开挖和搬迁现象的出现,降低运输成本,减少临时占地,节约工程建设成本。第四,做好运输组织计划。运输组织规划计划同样也是体育场地设施工程组织设计的重要内容,为了进一步降低工程施工成本,确保施工进度与计划,施工企业应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运输组织计划。运输组织计划应该满足以下要求:减少转运次数,减少工程运输自资费,简短运输距离,尽量利用原有运输线路。

2、体育场地设施材料管理

体育场地设施材料管理,也是体育场地设施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只有做好体育场地设施材料管理,才可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与效益。为此,体育场地设施材料管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开展市场调查。开展市场调查的目的是为了选择更加高质量低成本的供应商,通过市场调查,施工企业可以对材料的性价比有较清新的认识,从而在提高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获得更大经济效益。第二,加强材料进场管理。施工材料进场之前,应该对于工程设计资料、合同文件以及材料计划进行分析研究,对于材料采购数量、质量以及储存、消耗和补充都应该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另外,对于材料的型号、强度、批号、规格以及种类作好记录,通过各种验收手段确保材料质量。第四,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对于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主要依靠监理人员的监督管理以及施工单位的自检内检。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应当认真仔细的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材料计划,审核的重点内容在于工程施工材料供应商的各项手续是否具备,材料是否经过相关权威单位的检测,材料的数量规格以及型号与设计资料是否相符。

3、贯彻落实工程建设法人责任制

做好体育场地设施工程建设,贯彻落实工程法人制度,提升法人的责任意识,这也是重要的策略之一。施工企业必须要把体育场地设施工程的经济责任与法人的组织管理相联系,其目的是对体育场地设施工程进行约束与控制。这就要求法人必须要在体育场地设施工程中,认清自己的责任与职责,协调好各个方面之间的利益关系,尤其是要做好各个方面的配置工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将体育场地设施工程施工损害控制在最低限度。除此之外,工程施工企业还需要推行建设项目重点岗位责任制,对于项目重点工程环节,施工企业要加大管理力度,除了要法人提高自身责任之外,还需要体育场地设施工程项目各个部门以及部门管理人员对工程项目进行监督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工程管理队伍,将对于体育场地设施工程质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对于提高体育场地设施工程施工效益意义重大。

4、体育场地设施工程质量管理

体育场地设施工程施工过程是一项极为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施工各个方面,不仅仅包括纯粹人工劳动,而且还涉及到先进设备的操作。体育场地设施工程建设,由于缺乏对于技术人员的专业性培训,导致在实际的体育场地设施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施工操作失误较多,尤其是对于大型机械设备,操作很不熟练,直接影响到体育场地设施工程施工质量与效益。因此,施工企业首先应该加强工程施工人员培训,提高施工技术以及操作熟练程度,这才是体育场地设施工程施工质量提高的关键。其次,施工企业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该体育场地设施工程的技术标准,加强施工人员管理,使其严格遵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最后,不断更新机械设备。大型高质量的机械设备对于提高体育场地设施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不断更新机械设备,实现体育场地设施工程施工的自动化以及机械化,提高机械信息化管理水平,这才是提高体育场地设施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

总结:

综上所述,全国各地应当把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逐步增加群众体育经费在体育事业经费中支出比重。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和海外同胞资助体育场地建设。全国各地在体育场地设施工程建设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在实际的体育场地设施工程建设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影响着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质量,影响着人民群众体育锻炼方便性及积极性。为此,深入研究当前我国体育场地设施工程建设存在问题,创新体育场地设施工程建设策略,是今后我国各地在体育场地设施工程建设方面的重要方向以及课题。

参考文献:

[1]尉博文. 缓解群众体育场地设施贫困现象[J]. 青春岁月,2013(09)

[2]李竖锐. 广州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03)

[3]张伟. 安徽县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发展的思考[J]. 安徽体育科技,2010(05)

第5篇

一、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的现状

长沙市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基本能满足教学和训练需要,仅个别学校不能完全保证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在被调查的8所学校中,课余时间学校体育场馆的闲置率达87.5%,也就是说,学校没能很好地把场馆利用起来,这为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8所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不同程度地对社会开放,其中37.5%的学校体育场馆采用有偿开放和无偿开放相结合的方式,62.5%的学校无偿对外开放。但这些体育场馆只在节假日对外开放,其它时间仅供教学使用。

就开放对象而言,在被调查的8所学校中,57.1%的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团体和个人开放,28.6%的学校对社会个人开放,14.3%的学校仅对本社区开放。其中,对社会个人开放的主要项目是体育俱乐部活动、体育培训班或无序的自由锻炼,对社会团体开放则主要是单位的集体活动。

就开放时间而言,有偿开放的时间主要是工作日以外的时间,即下午、晚上、双休日、寒暑假、节假日,且开放的时间频度比较稳定和规范。从调查情况来看,在每天开放的时间段上,选择在晚上开放的场馆最多,占85.7%。无偿对外开放体育场馆的时间多集中于早晨和晚上,主要开放室外体育场地设施,早晚无偿开放体育场馆更便于群众健身。在每年的时间段上,大部分学校选择节假日、寒暑假等休息时间开放。

就开放形式而言,长沙市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对外有偿开放的形式主要有场馆租赁、体育俱乐部、培训班、组织体育竞赛和表演等。在无偿开放和部分无偿开放的学校中,室外闲散场地对社会人员随意开放,学校不进行组织,社会人员的活动形式不限。

就场馆类型而言,被调查的3所对外有偿开放体育场馆的学校中,有偿开放的场馆多为易管理的室内场馆、封闭型露天体育场地和紧缺场馆。其中开放率最高的是羽毛球房,达100%;其次为乒乓球房、篮球馆、排球馆、足球场。这些体育项目多是群众喜爱程度较高的运动,且收费相对便宜,消费市场稳定。由此可见,有偿开放的学校体育场馆以室内场馆为主,造价较高的综合体育场馆平时基本不对外开放,只在有正式比赛时临时租用。

第6篇

关键词: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议程设置

1.新闻传播学和政治学视角

“议程设置”一词首先出现在新闻学领域,美国新闻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唐纳德“如果大众传播突出报道某些议题,这些议题就会成为受众重点关注的对象”韦宗友认为从国际关系角度,媒体如何影响受众、谁来设置媒体议程是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两大不足。金登从政治学角度“为什么某些议题会受到政府的重视并进入政府的政策议程,而另外一些问题和潜在备选方案却从来没有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此后更多学者从政治学方向弥补新闻学中的议程设置。金登指出,“问题过程和政治过程直接影响到政府的议程设置,而政策过程更多涉及具体的政策和备选方案的制订过程。”其间发展过程政府作为参与者积极介入。

综上所述,问题的出现是引起政府关注的焦点,政府议程就是政府对出现的社会问题应激性选择的研究,关键是问题如何进入政府的工作议程。大众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失衡一定程度上偏离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宗旨和承诺,制约着公民体育权利的实现。

2.议程界定

“个体在公共事务中的导向需求越高,他们就越可能关注大众媒介议程”。导向需求是公共事务变化中的一个主导因素,“如果问题上不了议程,也就无从考虑采取行动。在做出一项政策选择之前,问题首先必须得到承认”。体育社会的到来使体育生活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实现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和推广,弱势群体参与体育载体即场地保障是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成为体育利益受损者利益诉求的内在激励之一。而利益行动者本身更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一旦诉求变成行动,公众议程必定会推动政府议程启动,推动政府有所作为。

在某些意义上,政府也有选择的权利。王绍光“任何社会在任何时候都面临着各式各样的挑战, 但政府应付挑战的资源是有限的。在制定公共政策时, 政府往往不得不对优先处理哪些挑战有所取舍”。鲁先锋“议题能否从公众议程进入政府议程,最终取决于某项议题的支持力量和反对力量对‘权力距’大小的实际改变”。如果在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的诉求上,利益诉求者的影响力足够大,能代表最大群众利益给决策核心造成足够压力并且公众议题符合决策者价值取向时,“权力距”变小,就越能推动政府议程的进程,反之,“权力距”加大,议题往往被拒于政府议程之外。反而就更不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了,更别谈努力去解决问题了。

3.议程博弈

问题要提出来,更要最大程度引起决策者的注意。议程的建立也是多元利益群体利益博弈的过程。韩志明“成千上完的利益诉求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引起政府官员的关注”,“但是由于他们的判断、偏好、政府的利益及其路径依赖问题,问题也不是立刻就得到认可和采纳。所以,要把问题上升得到政府层面,还必须运用各种行动策略和计划把自身的利益诉求转化为国家利益需要。格斯顿也指出“一种触发机制就是一个重要的事件(或整个事件)”。“解决老百姓身边体育场地、设施欠缺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度供给的有效性”,“知屋漏者在宇下”,就体育用地而言,政府虽然在不同程度上给予大量支持和帮助,但在供需不平衡的极端状况下,没有充分了解到公众的实际需求或是底层群众的利益需求,不仅没有保障公众的基本体育权利,反而浪费了国家成本。原因就在没有一条合理的利益表达渠道表达公众真正想要的东西。

在我国,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和主导者,掌握着议程设置的主导权,全民健身的开展使政府没有理由任其发展,而这样一种强制性的议程设置更能推动政府某些议程的设立来维护政府工作的自主性、稳定性和控制力。

4.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是指对各种议题依重要性进行排序。在体育用地失范基础上,必须要通过公众议程的建立和发展推动政府议程的实施。“政府既是矛盾冲突的重要制造者,也是责无旁贷的问题解决者”,解决利益需求的路径都是自上而下的,但是绝不意味着所有的利益诉求都能得到顺利解决。体育用地的供给不仅仅涉及到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执行,还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的有效途径更是推动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王韶光将议程分为传媒议程、公众议程和政策议程。实际上,这三种议程之间存在着不可或缺的必要联系。传媒议程可以将社会出现的某些问题聚焦在某一点对公众施加影响从而产生公众议程,当然公众议程的产生还有其他因素;公众议程是社会大众认为政府应该关注的问题,公众议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透过事件表象反应出政治制度运作的实质。

体育权利是通过参与体育运动,对健康、教育和社会功能逐渐认识的利益诉求。体育场地设施的配备是参加体育运动的物质条件之一。政府议程设置实质上是实现公民体育权利的必要保障。

5.结语

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归根结底是政府责任的缺失,缓解大众健身场地设施不足的矛盾,争取体育用地划拨的本质是公民正当的利益诉求。在政府议程设置过程中,利益诉求引起的群体活动在一定条件下推动政策的确立和实施。在此条件下:1.提高群体议题意识和主流意识。体育场地、设施是老百姓身边进行日常体育锻炼和健身娱乐的重要载体,公众应具有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并以此凝聚成一股社会力量;2.新闻媒体的普及以及网络社会的形成成为公众利益表达的重要途径,政府明智的选择只能是疏通和顺应民意。

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的议程设置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实际价值,至少使政府注意到公众的实际需求,加速了解决场地设施问题。在如今越来越多的体育供需失衡状态下,体育场地设施配备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群众体育的发展,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从长远来看,要实现在政府工作的正确领导下加快体育场地设施的配备,实现公众的体育权利还需要建构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基于制度保障和合理引导。(作者单位:集美大学)

参考文献:

[1] 麦库姆斯.郭镇之译.议程设置・大众传媒与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5-77

[2] 韦宗友.国际议程设置:一种初步分析框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10);39-52

[3] 王绍光.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J].中国社会科学,2006.9(5);86-99

[4] 鲁先锋.“权利距”视野下的政策议程设置研究[N].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2.3(13)2;70-74

[5] [美]约翰・金登.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 韩志明.利益表达、资源动员与议程设置[N].公共管理学报.2012(2);57-59

[7] 郭镇之.关于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N]国际新闻界.1997.3.004;18-23

[8] 杜志娟等.关注弱势群体的体育参与以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5);18-20

第7篇

[关键词] GIS技术;农村;体育场地设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17. 092

[中图分类号] TP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17- 0174- 02

1 问题的提出

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与布局,对于美化装饰农村、实施农村体育健身工程以及培育良好健身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中国美,农村必须美的主要物质条件。由于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存在规划设计不合理、数量缺乏、质量较差、健身环境欠佳、场地设施选址不佳等问题,对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因此,非常有必要根据所掌握的体育知识,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农村体育场地设施规划、设计与布局进行分析研究[1],这不仅能够使农村体育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的设计更能体现“以农民为本”的现实需要,使农村体育人口与场地设施的可利用率达到协调统一,布局科学合理,而且还可以使农民体育健身场所的布局与居民点合理搭配,美化农村,缩短城乡体育基础设施在质量、规划、层次和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实现城乡体育一体化的发展。

2 方法运用

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农村体育场地设施方面的文献资料、论著和教材多部,为课题的研究设计、实施提供重要理论依据;运用GIS技术分析处理各种信息数据,针对各种信息数据进行比较归纳,并对相关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分析论证,以满足研究的需要。

3 结果论证

3.1 GIS技术简介

所谓地理信息系统 (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 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系统,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对现实世界(资源与环境)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性的属性,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它具有信息系统的各种特点,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系统技术在地理科学中运用和发展的产物,是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综合体。目前,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来看,这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水利建设、资源开发、环境卫生、国土信息、城市规划等领域中,而在体育领域中多数研究是集中于城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但在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研究领域中引入GIS技术确是一种新尝试,这为农村体育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极大益处,与此同时,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体育城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2]。

3.2 现阶段农村体育场地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状况

目前,大部分农村体育场地设施规划设计的层次与水平、风格与理念、数量与质量、选址与基建、信息与管理等,都与城市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差异更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 质量不高,数量不足

长期以来,农村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直存在着质量问题,例如建设规格不符合要求,有些还不符合体育健身的基本规律,长久失修所带来的老化现象等问题在农村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民体育健身的效果[3]。而且,据权威部门调查显示,多数省份中65%的农村体育基础设施的数量,不能满足农民体育健身的需要,这些都给农村开展体育活动带来了消极影响。

3.2.2 建筑风格和理念没有结合农村社会文化的现实需要

体育基础设施建筑风格与理念,是反应农村体育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农村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基本标志。但是,目前多数农村体育基础设施的建筑风格,并没有充分考虑农村社会的风土人情、体育健身参与状况、农村体育人口数量与意识以及农村农民的经济发展水平,导致建筑风格与理念违背了农村社会的现实需要。

3.2.3 选址与基建不理想

选址与基建是农村体育场地设施规划与布局科学化的首要条件,也是提升农村整体美的重要因素。可是,就目前农村体育场地设施选址与基建的基本情况来看,多数农村的选址不符合空间与资源的要求,主要集中于农民的聚集区,空间活动范围狭小,而且基建水平相对较差,健身器械组装与工程质量存在诸多问题等待解决。

3.2.4 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由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信息化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管理人才、建筑人才、网络信息化水平、通讯平台设施等,都给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信息化管理带来了困难。

3.3 GIS技术在农村体育场地设施规划与设计中的运用

所谓农村体育基础设施,是农村各类体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所需要的,各种体育场地、器械、建筑以及各类体育艺术雕塑等的总称,是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必备的物质基础之一。主要包括农村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农村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设施、农村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和各种农村文体活动设施四大类。目前,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体育设施规划与设计的整体水平不高,在数量、质量、选址等方面依然存在各种问题。为此,在农村体育场地设施规划与设计过程中运用GIS技术,可以全面提升农村体育基础设施的质量和层次[4]。

3.3.1 农村体育场地设施GIS技术运用过程

通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景(Panoramic)技术,以电子地图的方式对农村体育设施资源进行规划与设计,可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农村的地域空间,实现农村体育设施资源的合理布局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等,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者、决策者和规划者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意见,为农村体育设施管理者提供了一个更加科学化和智能化的规划过程。具体过程是:①对农村周边及居民区空间环境与资源进行测量;②获取基础数据且建立数据库;③进行基础数据管理;④GIS技术分析运算与描绘;⑤现实技术的实施。

3.3.2 农村体育场地设施规划与设计中的GIS技术操作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景(Panoramic)技术,以电子地图的方式对农村体育设施资源进行可视化管理和分析,可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农村体育设施资源,以此为基础还可以实现农村体育设施资源的合理布局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等[5]。具体操作步骤是:①数据的采集、整理(主要包括空间数据库和非空间数据库);②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体育场地设施、道路、地块区域等分布位置、居民活动聚集圈、土地利用规划图等,体育场地设施属性表、地块区域属性表等);③对数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④构建模型;⑤服务评价;⑥设计平面模拟图形。可见,以此来构建不同水平的农村体育场地设施GIS技术的运行模式,基于GIS的技术操作平台,以最大化利用现有农村体育设施存量要素为出发点,通过分析设施点以及周围空间特性的可达性和服务的覆盖范围,从而形成“乡村片区―农村社区―村屯社区”3个层级整体优化农村社区体育设施布局。

综上所述, 在农村体育场地设施规划、设计与布局情况分析,统计各种数据,运用GIS技术分析规划是一种新尝试,也是农村体育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从而解决诸多问题(例如农村体育人口与场地设施利用率的关系问题、场地设施的布局与居民点的联系问题、地域空间与人口密度问题、场地设施布局与体育活动以及周边环境等问题),为乡镇农村体育工作者进行体育场地设施规划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通过农村体育工作者的应用得到推广。

主要参考文献

[1]陈D.基于 GIS 的社区体育服务设施布局优化研究[J].经济地理,2010(8):1254-1258.

[2]李柏,王正树.“点轴网”应用于我国城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布局的可行性分析[J]. 内蒙古体育科技,2012(1).

[3]李庆梅,朱伟.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J]. 山西建筑,2015(1):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