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图书馆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4 15:15:17

序论:在您撰写图书馆实习工作计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图书馆实习工作计划

第1篇

一、研究缘起

随着人们对图书馆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图书馆文献保障能力的增强和服务能力的提高,图书馆已经成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为了更好地服务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图书馆积极采取措施,为用户提供学科化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的一项重要服务方式,并代表着图书馆服务的发展方向和水平。[1]另一方面,众所周知各类型图书馆使用图书馆集成系统(亦称图书馆管理系统,Integrated Library System,简称ILS)目前已经普遍,读者在利用图书馆资源时也会首当其冲的想到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各种电子资源数据库等。电子资源数据库由于CALIS很大程度上提供了文献保障,所以图书馆可选择购买或不购买,而图书馆集成系统则是图书馆开展业务工作和读者服务的基础[2],是支持图书馆运转的最为核心的应用技术[3],就目前的阶段来看是必须购买的。因此,如何将学科化服务嵌入到图书馆集成系统中,将图书馆馆藏资源与ILS可以无缝链接,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是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科化服务工作得以开展的又一重要平台。

二、学科化在ILS中的实现

学科化服务功能在汇文图书馆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汇文系统)已初现端倪,汇文系统是由江苏省教委组织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联合开发的,是我国自行开发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佼佼者,由于它的价格较国外系统低廉,且功能也较为齐全,因此受到很多中小型图书馆的欢迎[4],该系统目前在国内已拥有400余家用户单位[5]。我馆从2005年引进该系统,通过8年多的实际应用,发现该系统每学年或学期都会升级,替换改进旧功能,增加适应需求的新功能。至2013年9月我馆已升级至5.0版本,在此版本中笔者认为最大的改进是将学科化服务的想法嵌入到集成系统中,新开发了学科参考的功能。笔者对这一功能进行测试、使用和宣传,得到了教师的大力支持,从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为了保证该功能得到更好地发挥和利用,笔者从数据的收集组织,数据的整理导入,读者使用测试,数据的更改删除及定期更新四方面入手进行实践建设。

(一)元数据的收集、组织

元数据信息的收集是学科参考功能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只有存储了大量的元数据信息,才能更好地实现该功能的有效和大范围的应用。[6]然而在收集元数据之初又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为了使该功能得以最大化的使用,笔者首先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协调工作:(1)向领导汇报工作,请领导将其带入系主任例会,寻求各系部主任的认可与支持。(2)与教务处联系,收集学校各系部开课情况、教师情况基本信息。(3)与各系部秘书联系,确定各系各专业课程、必修及选修等课程,各专业教师任课明细情况。(4)采取“滚雪球”式方法,有计划地走入到各任课教师办公室中宣传学科参考功能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以期得到教师最大限度的参与。(5)做好样板专业,展示成果:图书馆与各系进行茶话会交流,请系主任及老师参观样板专业成果,使教师可以更直观的了解,以便收集工作更好的开展。数据收集的主要内容包括与课程最相关的学生学习时会利用到的各种资源,包括纸质图书、纸质期刊、电子图书、电子期刊、行业网站等资源(见表1)。将表1根据教师的要求以打印版或电子版交给教师并说明填写的要求。数据收集在实际操作中绝大多数都不是及时获取的,尤其是最重要的表1学科参考资源推荐明细的数据,因此要做好后期的追踪工作。

将初步收集的数据进行二次整理和加工,其中包括两方面的数据,一是教师课程相关的数据。二是教职工推荐的资源方面的数据。教师课程方面的数据相对简单,根据汇文系统后台字段的限制,完善课程编号、课程名、任课教师、院系等信息。将完善的课程方面的数据输入按专业、按课程输入到系统中。而教职工提出的资源方面的数据相对较复杂,需要对提供资源明细进行检索,馆藏资源可以满足的直接添加到系统中,馆藏不能满足的资源:(1)如果是纸质图书、期刊及报纸,则推荐采访馆员及时购买补充,有效提高图书馆馆藏的质量;(2)如果是电子图书可以通过馆际互借或与电子图书供应商协商将其制作成电子版;(3)如果是其他电子资源可以通过开放获取、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读秀、百链等渠道进行获取。将上述情况中提到的(2)(3)两种电子资源获取的结果如何有效地制作到系统中,有待汇文系统的进一步升级功能。

(二)元数据的处理、套入

前期收集到的表1学科参考资源推荐明细的数据需要按汇文系统后台的数据格式要求进行加工处理,因汇文系统5.0目前只支持将馆藏图书数据导入,所以需按专业按课程提取出以下重要数据:题名、作者、ISBN等。将处理好的数据按课程名导入到系统中:汇文系统流通管理模块系统设置课程参考书管理,将推荐的专业选读或必读书目导入到系统。

(三)读者入口测试

做好元数据的收集、组织及处理后,读者在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中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课程名、教师、院系三种途径检索到与课程、教师等相关的参考信息(如图1,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必备的参考资料。

(四)数据的修改,删除及定期更新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校每学期学年专业课程、教师会有一些变动,或是领域内有新的发现等,会使提供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内容也会有所不同,这样系统后台对教师课程信息及推荐资源的数据就要定期的修整。因此,就要求我们要以学期为周期再次进行数据收集、组织,之后是将现有的数据与系统中核对,进行相应的更换、删除和更新。

三、对图书馆集成系统的新要求

在对汇文系统学科参考功能的实践和配套资源的建设过程中,为了使该功能得到更好地发挥和使用,笔者发现以下三方面仍需改进:系统后台添加数据的类型过于单一;读者检索途径过少且有的不实用;数据需全部手工录入。

(一)要求数据加工后台增加第三方链接功能

汇文OPAC5.0中学科参考的功能说明学科化服务在图书馆集成系统中也是完全可以实现并取得很好效果的,但是实施过程中由于系统后台添加资源的限制,致使读者在OPAC中还仅仅只能查检到与课程和教师相关的参考书而且只是馆藏纸质参考书。因此,希望在升级版本中系统后台可以增加其他馆藏其他资源链接的操作(馆员操作),如纸本期刊、电子图书、电子期刊、行业网站等。其次是可添加教师提供的与课程相关关键词或主题的功能,这样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会更有针对性,从而减少盲目查找学习参考资料的时间,提高学习和研究效率。

(二)学科参考增加/细化读者检索途径

汇文OPAC5.0学科参考功能中目前只提供课程名、教师名、院系三种检索途径,但是在日常使用中除课程名与教师名外用户大多数还会用到专业方向的检索途径而很少用到院系这样相对较大范围的检索,因此系统可以考虑增加且细化用户检索途径,增加专业方向、主题、关键词等检索途径。

(三)增加教师课程信息数据导入功能

学科参考功能的实现最重要的是元数据信息的收集、组织,其次是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查检,然后是将整理好的数据一条一条的检索馆藏并添加到系统中,这个阶段既费时又费力。而元数据中的教师课程信息是不需要二次组织和处理的,因此,汇文系统可以考虑在升级版中增加教师课程信息数据的批量导入功能,这样既避免重复的机械劳动又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2篇

关键词;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管理

现在,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人们借助网络技术实现了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图书资料的自动化管理,其信息的承载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可以运用声音、表格、图像等呈现纸质媒体的图书资料,使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的管理朝着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提高图书管理的效果,从而在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的过程中更加灵活与多元化。

一、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的意义

图书资料是一种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能够让人们通过查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拓展人们的视野,丰富人们的理论知识,因此,对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纸质媒体的图书资料的管理能够对资料起到收藏和保护的作用,如果纸质媒体图书资料没有得到妥善的保管,就会造成资料遗失的问题,因此,要实现高效的图书资料管理,不仅仅要采用传统的方法,同时要借力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化的管理。

信息化的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能够使资料实现完整的保存,而且现在网络技术拥有强大的搜索引擎,方便了用户查找信息,使图书资料的管理更加有序,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图书资料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在占用较小空间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海量的信息。

二、信息化的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的发展

网络技术在图书资料管理中应用是在20世纪初,最初是在欧洲国家实现的,我国在2000年的时候开始实行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运用网络技术能够改变图书资料管理的方式,使图书资料管理的方向更加明确,更加具有灵活性特点,但是,我国现在还处于纸质媒体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初步阶段,在进行图书管理的时候还要借助传统的人工方法,信息化的图书资料管理方法还没有得到大范围的使用,在技术方面还是需要探索,但是,信息化的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必然会成为未来的趋势。信息化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实现了图书资料的数字化、网络化的管理,而且能够节省成本,减少人力资源的使用。

三、信息化背景下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的优点

(一)信息化背景下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能够管理更加丰富的图书资料

在信息化背景下,对纸质媒体图书资料进行管理,能够管理更加丰富的图书资源,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图书资料进行管理,运用互联网技术还可以找到很多网络上的资料,使资料更加得丰富。

(二)信息化背景下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能够管理能够促进对资源的整合

在对纸质媒体图书资料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在查找所需要的资料时,需要对索引进行逐一的查找,在无形中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在查找的过程中,由于数据比较多,容易发生遗漏,造成图书资料查找效率不高的问题,但是,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运用网络的索引,其实现了自动化的查找,用户输入自己所要查找的内容,就可以检索出所需要的内容,十分方便,而且不会任何的差错,使查找资料的有效性提高。在信息化的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中,在网络的支持下,资料都实现了共享,用户只要是需要资料,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查找资料。

四、借力网络技术实现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方法

(一)不断完善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在进行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但是无论是哪种方法,都需要借助人力,在信息化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的管理中,人仍然是实现管理的关键元素,因此,在实现纸质媒体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中,就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让他们具有扎实的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具有计算机知识,能够对网络进行熟练的操作,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图书资料管理上的缺陷。

(二)管理人员要不断完善管理的观念

在信息化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的过程中,与传统的管理方法具有一定的差别,信息化的管理主要是运用设备和网络,实现自动化的管理,通过强大的数据库实现图书资料的整合,因此,图书管理员要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由传统的思维方式向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转变,从而能够使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的管理更加符合要求。

(三)完善信息化建设

在纸质媒体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信息化的技术,因此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没有完善的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的管理理念,那么,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就不能实现,所以,在图书资料的管理中,一定要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资金,更新服务器,运用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化的管理。

(四)实现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在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的信息化建设中,一定要培养信息化的人才,让这些人才对交换机、计算机、路由器等器材能够充分地使用,并了解这些器材的工作原理,在纸质媒体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借助这些设备,而且,这些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就不利于图书资料的管理,因此,还要提高信息化人才的设备维护能力,确保信息化的图书资料管理能够健康运行。

结语:

现在,我国的图书体系越来越庞大,图书的类别也越来越多,这给纸质媒体的图书资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在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借助传统的管理方法,更要运用科学技术,实现自动化的管理。在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化的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纸质媒体图书资料的智能化管理,通过强大的搜索引擎,人们可以直接搜索到自己需要的资料,节省时间,而且不会造成遗漏,因此,在进行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完善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孙玉君. 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如何借力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化[J]. 新疆新闻出版,2014,06:72-73.

[2]王潇潇. 基于网络环境下图书资料的管理与建设研究[J]. 科学中国人,2015,03:52.

[3]胡斌. 论网络时代高校图书资料的管理与建设[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03:119-120+122.

第3篇

关键词:图书馆 信息化管理 管理工作 优化

图书馆中,期刊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期刊的出版周期短,内容更新速度快,能够将最新的社会动态反应出来。任何的领域,期刊都是主要的信息来源,通过阅读期刊,可以获得该领域最为前沿的信息。图书馆期刊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将信息技术纳入到图书馆期刊管理中,随着期刊模式的转变,服务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使期刊管理工作更能够适应时展的要求,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信息时代,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打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信息时代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特点

1.采用自动化管理系统实施期刊管理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期刊管理中,使期刊管理向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图书馆的期刊管理人员以网购的方式就能够购买期刊,读者可以操作计算机检索馆藏的期刊,使期刊借阅程序简化。期刊自动化管理,使得图书管传统的纸质文献逐渐被电子期刊所取代[1]。对图书馆电子期刊的查阅,可以通过多种检索方式,甚至使用智能手机登陆图书馆网站,就可以进行电子期刊检索。图书馆的期刊文献除了纸质期刊之外,还包括电子期刊,使得期刊的馆藏结构向多种类型转变,期刊文献的传递方式也由单一的载体向多载体发展。

2.各个图书馆资源实现共享

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对知识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以使自己能够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文献信息是图书馆重要的信息组成部分,但是迫于多种因素的局限,就会出现读者所需要的文献在一个图书馆内不存在的情况。为了能够满足读者对文献的需求,信息管理平台的信息共享性可以实现各个图书馆信息的共享。各个图书馆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将网络库构建起来,使读者登录图书馆网络平台就可以对多个图书馆的馆藏进行检索。从图书馆的角度而言,可以在购书上节省开支,对于读者而言,则可以在馆际间对期刊资源进行检索,以通过在多个图书馆内搜索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期刊。

二、信息时代图书馆期刊管理的优化策略

1.提高图书馆期刊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

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期刊管理实现了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图书馆的期刊工作人员要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尽快适应新的期刊管理环境,相应地补充操作技术上的不足。图书馆传统的期刊管理模式是机械性的借阅和退还。信息技术融入到期刊管理工作中后,使得管理从期刊的管理层面跨越到服务层面。这就需要图书馆的期刊管理人员要完善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职业综合素养,以在读者咨询中能够为其提供令人满意的答案[2]。比如,当读者对图书馆的馆藏期刊进行检索时,期刊管理人员要能够对读者以耐心指导,使读者能够对检索方法以掌握,能够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期刊。图书馆的期刊管理人员能够对网络信息以获取,并在下载后,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进行技术处理。如果网络出现故障,期刊管理人员能够对小故障妥善处理,保证读者的期刊借阅工作顺利进行。期刊管理人员还要对专业领域的知识有所掌握,指导读者能够从众多的信息中寻找到更有价值的信息,以将期刊的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2.根据读者需求创建馆藏数据库

图书馆期刊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多方面需求,特别是读者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查询和借阅期刊,为读者提供便利的同时,图书馆的期刊管理效率也大大提高。但是,图书馆期刊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要从读者本身需求角度出发,以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多方需求,特别是馆藏数据库,要突出本图书馆的馆藏特色,让特色资源在图书馆的网络平台上实现共享[3]。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之获取网络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使得电子期刊备受青睐。人们只要打开智能手机,登录图书馆网站,进入馆藏数据库,就可以阅读自己所选择的电子期刊。图书馆购买期刊,也要根据读者的这一需求扩大电子期刊的比例。

3.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期刊资源服务

目前,社会上的各个领域都开始启动“一站式”管理服务,将各种分散的服务资源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以实施集中化管理。从目前图书馆的管理情况来看,为读者所提供的各项服务往往是分散性的,特别是为读者提供的期刊资源服务,由于其分散性而让读者感到诸多的不便。开启“一站式”服务的目的是提高服务效率。图书馆的期刊管理工作中运用“一站式”服务,是本着“以读者为本”服务原则,使读者对图书馆的期刊服务更为满意[4]。作为图书馆的期刊管理人员,要对图书馆的各种期刊都极为熟悉,包括期刊的类型,期刊的内容以及与期刊相关的各种科研课题等等,以为前来借阅期刊的科研领域的读者提供更为专业的图书馆期刊服务。图书馆在期刊管理工作中,已经实现了网络电子化管理。为了提高期刊管理的科研层次,图书馆的期刊管理部门可以与高校的图书馆合作,为读者开通进入高校图书馆借阅期刊的通道,同时,高校的学生也可以浏览图书馆的期刊资源。

结论

第4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 业务外包 图书馆 采编工作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6-0318-01

1.图书馆采编工作所面临新形势

采编工作作为图书馆的一项基础内容,其工作特性与质量的变化会对整个图书馆的运营带来明显的影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尤其是电子型、网络型文献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读者接触文献资源的机会,而传统的以纸质为媒介的文献资源则相对的共享资源能力有限。因此,新时期图书馆的采编工作要与时代潮流接轨,顺应时代采编工作要求。

2.新形势下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变化

2.1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变化

新形势下图书馆采编工作重点与方式发生了较为巨大的变化,工作模式的改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即采访内容、采购方式、编目职能与编目技术。

(1)采访内容的改变。在数字信息化时代,信息载体不再仅仅以纸质材料为媒介,而是由电子型与纸质等多种信息载体并存的现状。这也就导致了图书馆采访工作方式与内容都要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采访环境与对象两个方面,如信息回馈与资源共享。

(2)采购方式的改变。传统的图书采集方式往往是通过预定、购买两个步骤,而现今图书馆采够图书可以通过网络订购文献资料,此法能够大大节省采购步骤,提高采编工作的效率。

(3)编目职能的改变。新时期图书馆编目对象包括印刷型文献和类虚拟性网上资源,因此图书馆编目职能也发生了改变,其不仅仅是提示馆藏是否拥有某种图书资源,而是应读者的需求将馆藏资源按照主体、形式等方式进行分类,实现资源的联合记录。而且,由于类虚拟文献资源本身的特性,编目人员再对其进行整理与揭示时的难度将非常大,编目任务量将非常巨大。

(4)编目技术的改变。图书馆业务工作中逐渐采用互联网技术,创建局域网操作系统,并实现了与外界资源实行联机编目与建库,编目技术向自动化、集中化与网络化方向发展。为在网络环境下实现联机编目与共享资源,编目工作建立了一套标准化的数据格式与网络协议,促进了编目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2.2 业务外包环境下图书馆采编工作变化

近些年来,随着类虚拟文献资源的出现,采编工作的任务量和难度逐渐增加。为节省成本,从上世纪开始国内部分图书馆将采编工作进行外包,并逐年呈现增加的趋势。现如今大多数图书馆都采用采编工作业务外包的模式,这给图书馆的采编工作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

(1) 降低了采编工作成本。资金短缺是很多图书馆面临的问题,如采编工作资金投入过多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图书馆的运营。而图书供应商则不同,因其管理模式的不同,供应商在采编工作中的投资成本较低。供应商为获得图书馆的订单,往往将采编工作的全部或部分作为购书的额外服务,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成本。

(2) 解放人力资源。传统的采编工作占用了大量人力资源,并且由于其业务质量要求较高,从事采编工作的人员往往都是部门的技术骨干。而将采编业务进行外包以及联合编目机构的成立,大大降低了图书馆的采编工作任务量,缩减了采编工作部门的人员编制。同时,将技术人员投入到图书馆其他部门,专注于读者服务工作,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品质。

3. 新形势下采编工作的发展趋势

3.1 多元化的文献类型

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改善与发展,网络成为为人所熟悉的东西,大量的电子型和网络型文献被人们所接触,电子化的信息资源在如今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图书馆中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建设也成为了采编工作的内容之一,并逐渐成为了能够与纸质文献相媲美的文献类型。在此新形势之下,图书馆采访人员应注重对其他载体文献的采购,但这必须在做好传统图书文献收藏的基础上进行,毕竟图书文献仍具有电子文献所不具有的优势。

图书馆要同时做好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的建设,跟上时展的脚步,保证图书馆具备馆际共建与资源共享的较为广阔的空间。这不仅能够扩充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总量,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图书馆的采购成本。

因此,建设多元化的文献类型是图书馆采编工作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3.2 多样化的文献采访方式

图书馆应在完善传统采访方式基础上,扩展文献资源的采访方式。首先,可与有实力的图书商进行长期合作,由其提供书目数据;其次,建立图书馆采访信息系统,掌握读者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源的采购。在传统采访方式基础上,发挥网络优势,调查与了解读者的需求变化,如采用QQ、电子邮件、BBS等工具收集读者需求信息。采访人员将这些信息进行汇总与分析,建立需求数据库,继而进行有目的的文献采访。

3.3 成熟的联机编目

联机编目是图书馆在互联网时展的必然趋势,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必将形成较为成熟的联机编目体系。例如,国内存在的联机编目系统CALIS是我国一个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所有成员馆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直接提取系统内相关编目结果,从而省略了图书编目的过程。即使未能够在系统内找到自己所需求的编目数据,自己也可将此类图书进行编目,并将编目数据变为MARC上传到CALIS系统中,系统在经过审核之后会有一定经济回报。通过这一过程,系统内容将更加丰富,其他成员管也可共享上传的资源。

当然,这类系统在国内不够普及,仍然有许多区域性的采编中心和书目数据库,不能真正实现全国文献资源的共享。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编目的推广和普及,在未来必将建立成熟的全面的联机编目系统,涵盖整个国家的编目数据。

3.4 社会化的编目职能

近些年来,很多采购的图书多配有有关原始数目数据,这在很大程度上大大缩减了图书馆采编人员的任务量。并且许多民营书商灵活推送的服务方式也降低了采编人员的工作量,以优惠折扣的方式吸引图书馆的注意。而作为购书的一方,图书馆多采用公开招投标的方式进行选择合作方,这就从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购书的成本和降低了编目工作的压力,还能够享受书商提供的额外服务内容。据相关资料统计,单独编目一种图书所需的成本在10元到15元之间,而套录图书的价格为0.3元,而由书商提供的书目则不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因此,将图书馆的编目职能社会化也是未来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发展趋势之一。

5.结论

网络给所有行业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图书馆在新时期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就是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到图书馆的管理与日常工作之中,尤其是图书馆的采编工作当中。采编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因此,在新形势下,图书馆应掌握图书馆采编工作变化特点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紧跟时代脚步,保证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与运营效率。

参考文献

[1] 白万英.浅析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变化及发展趋势[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6:179+191.

[2] 赵丽.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发展趋势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30:65-67.

[3] 冯亚娟. 浅析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变化及发展趋势[J]. 大众文艺,2011,22:216-217.

[4] 李少贞.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变化及对策[J].河北科技图苑,2009,02:45-47.

[5] 喻志鸿.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变化及策略[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15:103-104.

第5篇

作为图书文献信息收集、整理和数据加工的重要部门,采编部门的每一项工作都应该全面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和潮流,从而积极的发挥出网络技术的优势,最大程度的满足读者对知识和信息的求知欲望。在高校图书馆所有工作中,采编工作是实现高校图书、文献信息资源整合和配置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图书文献信息的利用,关系到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进入新世纪以后,信息化和网络化不断迅速发展开来,社会已经逐渐进入到一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逐渐被应用到图书馆采编工作中,这就给图书馆的采编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及时适应这一方面的变化。

一、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发生的全新变化

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应用的大背景之下,高校的图书馆采编工作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图书馆的采编工作逐渐向着社会化方向转变,从过去的人工操作转变为自动化操作,很多高校的采编业务还采用了业务外包管理,这种变化就对高校图书馆中采编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很多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例如图书馆现在都在积极的建设数字图书馆平台和电子阅览室。总体上,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改变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采编工作的对象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采编对象主要是纸质印刷的图书文献和少量的音像文献。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文献信息的载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载体不再局限于纸质图书,而是包含了视听、机读、磁盘和网络交互等多种类型的文献信息资源,这种改变就显著增加了图书馆采编的对象,使得高校图书馆采编部门的采编对象由过去单一采编印刷型图书文献发展成为以印刷行、电子文献和网络交互信息为主的信息资源采编和管理,并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电子文献和网络文献信息将会超越纸质媒介资源,成为采编部门收集和整理的主要内容。

2.采访质量和采购方式发生变化

在信息时代背景之下,文献信息的种类和数量呈现海量激增的发展趋势,为了进一步扩大采访的品种和切实提升采购的质量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同时,随着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得信息资源的采访模式和采访工具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阶段,利用网络以及各种交互软件进行采访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采编人员工作的主要模式,他们在信息资源供应商网站中可以获取丰富的文献信息,然后再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检查之后,通过网络和交互软件进行采访,这种采访方式不需要到被采访者的所在地,通过智能设备或者电脑就能进行面对面的采访,这样就大大简化了采访的流程,切实提升了采访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3.采访工作的重点发生了变化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电子文献信息和网络文献信息等数字化的文献信息因其出版周期较短,传播速度快,辐射面积较大等特点受到了读者的普遍欢迎。因此,就要求高校图书馆的采编人员一方面除了继续做好纸质文献信息的采编工作之外,新型数字化的文献信息资源的采编和组织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采编部门今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4.服务方式发生改变

高校图书馆采编部门的主要工作目的是为了将相应的文献信息更好的传递给师生,从而更好的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科研需求。如今,由于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快速的发展,文献信息的内容、种类、来源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采编人员要想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必须及时的改变过去的服务模式,保证工作能够深入读者群体中,及时地了解读者的需求,从而搜集和整理能够满足读者需求的各类信息资源。

5.采编人员的工作职能发生相应变化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采编部门的采编对象、内容、采访和服务方式都会发生显著的改变,这就使得采编工作的职能也需要发生相应的改变。在传统采编职能的基础上,采编人员还必须承担起信息资源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以及数字图书馆数据库维护工作等。

二、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变化的利与弊分析

现如今很多高校图书馆采编部门的业务都开始进行业务外包,这样尤显自身的优点,它能够降低成本,解决人力资源问题,同时还能够利用承包商的编目队伍为自己图书馆采编业务服务。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进行业务外包的形成和发展改变了图书馆内部的组成结构,这种改变既存在有利的一方面,又存在不利的一方面。这具体表现在:首先,有利的一方面是实施业务外包之后,能够降低图书馆采编人员的工作任务,图书馆在进行图书购进主要会通过招标的方式进行,这样能够切实降低高校图书馆的采购成本,同时还能够大大节省人力资源,保证图书馆的编目得到合理的简化,使图书馆工作不断适应时展的需求;其次,不利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一些外包中行为都具有短期性的特点,会引起图书馆采编人员在进行外包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同时,由于承包商的编目队伍对学校图书馆的历史问题不了解,也会严重影响到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质量。比如,在进行外包业务中,如果制定的合同是短期性的,将会导致了合同到期之后,出现频繁的更换承包商的现象,这种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会导致业务在交接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另一方面频繁的更换承包商,还需要不断对外包人员进行重新的考核和专业培训,这样就会造成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现象。

三、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发展趋势分析

1.文献信息的类型呈现多样化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不断应用到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中,过去传统的以纸质媒介为载体的订购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图书馆采访的需求。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各种电子型、网络型和数字型的文献信息的出现,使得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各种电子出版物和网络文献在图书馆文献信息收集和整理过程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形之下,高校图书馆的采编人员除了要做好日常传统图书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之外,还要更加重视强化对其他载体和文献信息的收藏和编目工作。在采编过程中,只有全面做好纸质资源馆藏建设和数字文献资源的馆藏建设,才能保证高校图书馆实现图书馆之间的联合信息共享提供无限的发展空间。高校图书馆之间实行馆际图书文献资源共享可以切实提升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率,切实提升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能力,发挥好图书馆的各种职能作用。因此,对于高校图书馆的采编部门来说,以及纸质文献信息为基础,积极发展多种数字化的信息资源是现代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经之路。

2.文献信息的采访形式呈现多样化发展

在网络技术全面渗透的大背景之下,图书馆的出版制度由过去的计划经济模式向着市场经济体制过度和发展,文献信息发行逐渐呈现多样化和多途径变化。图书文献的信息来源途径更加的复杂化和广泛性,因此,就要求图书馆的采编人员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全面的采购才能保证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在工作过程中,首先,要始终坚持进行传统纸质文献的采访地位,到出版社、图书市场和书店以及各种图书上市会现场采购图书;其次,在全面保证图书质量的前提下,还应该选择一些大型的、出版实力雄厚和能够提供数字化图书数据资源的图书商或者出版社,将其作为高校图书馆图书文献采访和收集的主要场所;最后,还要积极建设本校图书馆采访信息系统,并要建立完善的读者需求信息资源数据库,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采访,这样就能够避免采访过程中的随意性、重复性和盲目性。图书馆的采编人员可以通过现场访问,问卷调查以及设置建议箱等方式向进行读者调研,然后将读者反馈的信息通过整理、研究和分析建立完善的读者信息资源需求数据库,并动态的改变数据库中的相应信息。同时,在工作过程中,还要全面利用好网络和交互软件交互性特点,通过在网上数据,让读者通过聊天软件、微博、微信等方式直接参与到图书文献的选择和决定中,方便采编人员针对性的进行采访。

第6篇

关键词:图书馆 流通子系统 读者 措施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图书馆自动化的普及与应用,各种集成系统软件的功能不断地完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以下简称为ilas)是使用c语言编程,依据《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准则,将以往手工使用采购目录、馆藏目录和流通借阅等信息存入计算机,由计算机管理的一套图书馆应用系统。该系统具有先进可靠、实用灵活、简便易检及标准完善等特点。系统从图书的订购、编目、入藏、检索、流通的基本流程流变为在计算机控制下有序的书目信息流。我馆早在十年前引进了深圳图书馆研发的ilsa,经过多年的实际应用改善了业务工作手段和服务水平,使读者服务工作更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尤其为读者外借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准确提供了可行性条件。笔者依据实际工作经验对ilsa流通子系统在我馆实际应用谈几点看法以与同仁商榷。

一、 ilas在流通工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采用ilsa应用系统使馆藏书目数据建设更加完善

对于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书目数据库建设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也是应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最基础的条件。书目数据建库是将本馆以往藏书根据馆藏特点和服务对象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我馆在2000年引进ilas系统后,基于当时的资金和人力缺少的情况下,全馆工作人员排除困难,齐心协力用了近半年的时间,先后粘贴条形码,再根据题名、责任者、分类号等检索点查询标准书目数据源进行著录,生成条码库进入流通,完成了标准化的书目数据建库工作。通过书目数据库在我馆实际应用,我们感觉ilas流通子系统功能比较完善、性能稳定可靠、应用灵活、可操作性强、易于掌握,而且书目数据库在内容上丰富,检索点多,便于检索,读者借阅图书更加方便、快捷、准确,使外借工作更趋向科学化、规范化。为更深层次读者服务工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对传统文献的检索起到突破性作用

ilas流通子系统中的检索功能,是它的显著功能之一,它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往的手工检索既慢又费力,转换为计算机检索书目,既能检索文献的借阅史又能检索文献的当前借阅情况,提高了检索的速度,又实现了多途径检索功能。对于读者数据信息,可用读者条码进行检索,也可用读者姓名或单位进行检索。从而简化了相应手段,使检索结果更准确更简捷,降低了差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3、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服务工作效益

以往传统的文献借阅系统中,读者从把借书证和索书单交到工作人员手中,到拿到所借的图书也要几分钟时间,每逢借阅高峰时就要出现排队等侯的现象,自从实现了利用ilas流通子系统后,这种情形几乎少见。同时图书借阅实行全开架形式,读者可以自由选择,所需文献自选的范围大,更能满足读者所求,最重要的是简便读者借阅手续,也使工作人员从繁琐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减轻工作人员程序化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工作人员更有精力投入到深层次的读者服务工作中。

二、ilas在流通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1、书目数据输入性错误

在对图书进行外借或图书当前借阅查询过程屏幕上提示出错误信息“无相应条码记录”,最常见的是书目数据录入中条形码号的错误录入或遗漏。导致时常出现同书异条形码号、异书同条形码号及书名不对,张冠李戴的情况。也有部分新书在流通环节中因输入数据有误,计算机不识别而无法流通等现象。要杜绝这些现象的发生,笔者认为ilas系统在书目数据录入过程中应设计能及时纠正失误的程序,即在出现错误时,能及时中止输入,并给出改正的提示,以保证馆藏数据的正确性,从而使错误信息的输入减少到最小的程度。在出现这些情况无法借阅时,工作人员应及时将此书送回采编部门修改之后再办理借阅,以确保读者需求,达到读者满意,真正体现“读者至上”的服务宗旨。

2、在借还过程中图书条形码易损、有误

条形码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在数据库内给图书定位,即每本图书都有自己特定的条形码号,我馆图书条形码号一般由八位数字组成,每个条形码号都代表特定的某本图书。条形码有误一般有几种情况:电脑显示条形码所标图书书名与读者实际所借阅的图书书名不符,当输入所借图书的条形码号时屏幕上出现的是另一本图书;图书实行开架借阅,图书流通频率高,条形码易破损、皱折、脱落,尤其是部分热门图书由于借阅率高,在借还过程中扫描仪器经常摩擦条形码,使之模糊不清;扫描仪器使用不当,失去了作用,导致扫描仪器无法正常读码或误读码现象,不能及时办理借阅手续,影响正常的借阅工作,降低了服务质量。为防止以上情况的发生应采取以下相应措施:一是图书条形码上粘贴一张透明胶带,胶带的面积要大于条形码的面积,以防条形码脱落、磨损,从而有效地延长条形码的使用寿命。二是正确使用扫描仪器。在借还过程中要将图书条形码铺平,无皱折,将扫描仪器由条形码上方向下方略悬空后一扫而过,不能抖动,更不能上下移动,仅用光点扫描条文,这样既不磨损条形码又不会误码。三是发现条形码破损或模糊不清及时更换条形码,特别是对出过错的条形码重新确认校正打印后更换,以免再出错。四是工作人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责任意识,熟练业务技能,在借还图书时要认真、细致、严格把好每本图书所借还的质量关,以减少工作失误。

3、检索书目数据条件比较单一

在ilas流通子系统查询功能中,只能从题名、责任者、索取号等检索项中选一项进行检索,这样检索经常查不出所需文献,特别是在输入内容与书目数据库的内容相差一个汉字、空格及标点符号时都检索不到所文献。因此建议ilas系统在升级时,增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书目检索条件,这是完全必要的。再者还应设立模糊查寻系统,例如:查询《蚂蚁扳倒大象》,只需输入“蚂蚁”一词就可以把有关蚂蚁的所有书目数据全部出现在屏幕中。这不仅增加了检索的宽泛程度,同时也减少读者在所查找的信息中再进一步筛选有价值信息的时间,即节省了检索时间,又简化了检索程度,有利于提高检索效率,达到检索专指化。

4、ilas系统操作权限的设置引起技术蔽障

图书经过采购分编加工后进入不同的借阅室进行外借流通。我馆设有社会科学借阅室、自然科学借阅室及文史借阅室等三个不同外借地点。当借还过程中出现文献馆藏地点有误时计算机拒借,这是由于给予各借阅室工作人员借还权限不同,使借阅室之间不能相互协作借还工作,尤其是给读者还书带来极大的不便,读者由于借出图书时间长了忘记所借地点,有时需跑几个借阅室才能还上,给读者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有些读者将图书还到不该还回的借阅室,当工作人员发现后应及时送到所藏的借阅室。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在借还过程中发现读者还错地点的书及时解决处理。提示读者所借图书在哪里借就在哪里还,以免造成读者还错地点。其次建议结合本馆的实际设立公共还书处,真正解决错还书,还错书的问题。设置工作人员各种不同权限,本意是对ilas系统的一种有益保护,也是对书目数据库的一种保护措施。但这种权限使读者服务工作受到一定限制,也给图书馆工作人员之间划上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图书馆工作人员由于各自工作性质不同再加之工作权限的限制,使图书馆知识与技术而被分割,在某种意义上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有分工,而没有协作可言。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建立一个ilas系统的虚拟操作系统使图书馆工作人员相互学习掌握图书馆知识和技能。让所有图书馆工作人员来熟悉和掌握整个ilas系统工作流程和各子系统的操作办法,使图书馆计算机操作知识与ilas流通子系统知识得到普及,有利于图书馆计算机管理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总之,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流通子系统为流通工作和读者服务工作提供了先进的服务设施和手段,简化了工作程序,但流通工作主要还是要靠我们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认认真真、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正视前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逐步改善流通管理工作。让我们为把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利用得更好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付占娟.ilasii系统借书工作经验谈[j].河北科技图苑, 2002,(3).

[2]张亚宏.图书馆流通子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07,(3).

[3]王民学.从流通的角度对ilas提几点意见和建议[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3).

第7篇

[关键词]信息资源;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116-01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已成为县级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重要目标。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实现资源共享是图书馆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一、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意义

在数字计算机出现之前,资源共享仅限于印刷型文献为主的馆际互借、书本目录的交换等。在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资源共享也产生了新的含义:图书馆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存贮、检索和传递,快速为全社会的用户提供他们所需的本馆或其他馆的文献信息资料,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方式及内容也产生了根本变化,不再满足单一的馆藏信息,而是迫切需要内容新颖、全面、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服务。就县级图书馆而言,传统的信息资源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呈现狭窄、单一的特点。那么,将各馆馆藏资源加以建设与整合,创造出资源互补、资源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和谐工作方式,让共享策略顺应社会发展潮流,使其向多元一体、智能、专业方向发展,这不仅是共享信息传播渠道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信息资源共享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演变的关键。

二、实现资源共享的举措

(一)实现资源共享的成功要素之一则是需要相关部门的重视

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纳入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以此促进资源共享的建设。由于图书馆是公益事业,先期的投入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级领导部门和管理人员要提高认识,从长远利益出发,重视、支持这一事业。

(二)加强合作、形成图书联盟,强调特色资源建设

资源共享已是当今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馆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准确定位,集中优势,发展重点,建设特色资源,保证其系统性、新颖性和权威性,形成自己的特色馆藏。加强馆际间的合作和联盟,这也是发展资源共建共享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加强不同图书馆之间的横向联系与纵向协调,构成相辅相承的服务体系,才能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有效地促进图书馆共享事业的发展。

(三)提高馆内人员技术素质

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基本实现了工作手段自动化、工作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为此,图书馆工作人员仅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或仅有计算机网络技术,都无法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这就需要加强自身建设,不仅要掌握广博的专业知识,又要掌握计算机技能 ,给读者最充分的人文关怀,从而胜任网络环境下的图书管理工作,使资源共享工作顺利进行。

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对县级图书馆发展的影响

建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对县级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共享网络的建立,汇集了社会各界力量,整合资源、优势互补、调入共用、成果共享,使县级图书馆的馆藏与服务工作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一)发挥信息资源服务中心的作用

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开展,满足了群众对信息的需求,整合资源,开展协作,互利互惠,共建共享,是共享工程的最终目的。结合县级馆的实际,采取通过互联网、局域网、卫星、光盘等方式传输数字化资源。把共享工程服务点与图书流通站服务融为一体,让数字资源和纸质资源同时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军营、走进学校、走进家庭。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能看得到、用得上文化共享工程资源,真正分享文化共享工程所带来的福祉。

(二)发挥提供人才中心的作用

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项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文化工程,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共享工程建设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县级馆义不容辞的责任。举办培训班、业务讲座、听取专家报告、进行学术研讨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基层馆员及时培训,夯实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基础,为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及共享工程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

(三)发挥传输技术中心的作用

作为传输中转站的县级图书馆,通过互联网和卫星传输等手段接收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后,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将资源传输到基层,为广大群众提供公益,使信息资源辐射广,受众面大,全方位实现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共用。创造共享工程的服务品牌,充分发挥共享工程的社会效益和资源优势,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共享工程这道丰富的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