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疑难病例护理范文

时间:2023-03-14 15:15:08

序论:在您撰写疑难病例护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疑难病例护理

第1篇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伤口的疑难病分析在专科小组学习中的作用。方法:成立伤口专科小组,每季度完成各自科室的伤口病例收集,针对伤口愈合的疑难点,其处理程序按时间顺序做出幻灯片进行探讨;探讨后现场反馈,并将相关薄弱的知识点进一步行理论授课和实践指导,1年后年终反馈学习效果。结果:伤口小组成员对疑难病例讨论的学习方式满意度、收获率均有提高,对伤口的认识、处理步骤和方法更有循证依据。结论:组织伤口专科小组成员定期疑难病例分析,提高护理人员对伤口的正确认识和处理,促进愈合。

关键词 :肿瘤患者;疑难病例;伤口愈合;专科小组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6.048

肿瘤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平均住院日,给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伤口护理,对其进行规范系统的预测、评估、处理和记录,是成立伤口专科小组的目标所在。肿瘤患者的伤口因病情进展,基础营养差,其处理过程耗时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就给专科伤口小组成员提出更大的挑战。为此,我伤口专科小组在伤口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每季度进行1次肿瘤患者伤口疑难病例讨论,使小组成员在理论和实践能力上得到迅速提高。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肿瘤中心组建伤口专科小组,共讨论疑难病例12例,男6例,女6例。年龄12~70岁。Ⅳ期压疮2例,Ⅲ期压疮2例,Ⅱ期压疮1例,皮炎伤口3例,瘤性伤口4例。开展相关授课10次,小组成员16名,性别均为女性,年龄26~37岁。学历:本科12人,专科4人。职称:主管4人,护师5人,护士7人。肿瘤内科11人,外科4人,重症ICU 1人。

1.2方法

1.2.1收集资料小组成员均为相关科室骨干,通过初期的伤口理论培训,运用伤口的测量标准对各自病区内发生的伤口问题,按照类别、处理程序和换药时间顺序拍下照片,每次照片要求角度一致(首先要获得患者的同意)。同时收集患者发生伤口问题时的一般情况、治疗方案、护理问题及相应措施,提出疑难点。以上的资料收集限于压疮Ⅲ期或以上病例、复杂肿瘤伤口、严重渗出放射性皮炎伤口等。疑难病例讨论根据肿瘤患者伤口情况定期组织(每季度1次)会诊,这些疑难病例中没有愈合或是愈合效果差的将参加疑难病例讨论。

1.2.2制作幻灯片将收集的资料按照患者病情介绍;伤口发生的时间、评估、护理期间伤口的变化;使用的护理工具;其愈合情况全部按照时间排序,将之前收集的照片附上相应的文字说明;最后提出护理中的疑难点供大家讨论,并将上述内容制成幻灯片。小组成员将幻灯片(每人1个病例,特殊的可有多个)上交到小组组长(护理管理者)整理,之后试讲20 min,由组长从小组成员所有病例中挑选出值得探讨的内容和有学习价值的病案分析(一般3~4个案例),并对幻灯片制作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

1.2.3讨论前准备将确定后的案例以文字形式将其病情介绍、伤口分类及伤口处理中遇到的疑难点发送到每个成员手中,目的是熟悉病情,让专科成员有时间搜索文献查阅相关资料,备讨论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疑惑。

1.2.4讨论学习讨论的成员除了专科小组成员之外,再邀请有经验的相关伤口管理者、造口师、营养师等参加,讨论前由小组成员先提出护理中的疑难点,讲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然后大家分别从肿瘤患者的伤口特点、营养支持、疾病状态及进展展开讨论,每个专科小组成员均有自由发言权,大家以圆桌形式相互探讨,提出交流意见和建议,并将疑难知识点和操作难点收集汇总,作为此次讨论的延伸学习内容,并以此内容安排下次的理论授课。

1.3评价指标评价伤口专科小组成员综合考试成绩。≥60分为达标,<60分为不达标。对小组成员发放培训模式的评价问卷,发放16份,均有效回收,回收率100%。具体内容包括:(1)资料的收集。每培训3个月完成1次,根据培训计划,告知伤口病例收集标准,伤口照片收集规范,将伤口病例的文字内容和照片内容以电子文档形式发给伤口小组公共邮箱。(2)伤口护理流程报告。每培训3个月完成1次,要求每人运用护理流程的方法结合伤口评估与测量技术收集典型伤口资料写个案护理报告,用PPT形式报告20 min。(3)疑难伤口讨论。每人每季度在疑难病例讨论中要发表自己对伤口治疗的相关循证依据,要求能将伤口的延伸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4)理论考试。根据培训内容确定理论考试试题和评分标准,满分为100分。半年考1次。(5)操作考核。根据培训内容制定操作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满分100分。半年考一次。

1.4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描述方法。

2结果(表1)

3讨论

3.1规范收集伤口资料,提高对伤口的正确认识和处理通过定期的学习交流统一伤口收集的标准流程和方法,在病例分享中,展示的病例不会因为操作规范和流程的混乱而影响分析和判断。大家在通过处理伤口中的使用方法和结果对照,提出更合理的处理流程,每次的学习对成员更是一种经验的交流,通过学习讨论、定期开展小组学习,有助于专科成员的伤口护理理念得以更新,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得以提升,减少了独自摸索复杂伤口处理的学习过程。

3.2锻炼疑难点分析能力,提高科研水平在每次的病例分析讨论中,各层级学员们通过对自己处理的病例讲解,能条理性的整理自己对疑难点的观察要点,通过查阅文献增加分析能力,将自己的工作变成成果展示出来本着循证护理的理念逐步开展工作[2]。通过交流更能互补不足之处和学习彼此优势,学到书本之外的经验,同时,多次的学习讨论中,头脑风暴也能激发大家对科研的创作灵感,将积累的经验转变成课题,将激发的灵感运用到实践,这种良性循环有利于专科小组工作的持续改进,也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循证依据。专科成员通过这样的培训后,使其对专科发展动向有一定的了解,在处理专科护理问题时比以往更有经验和水平大大提高了专科护理质量。

3.3激发护理工作积极性,成就感倍增在专科小组成员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受到广大患者的认同,这种认同感让护士倍感成就,从内激发工作的能动性,同时也能在工作岗位上做好表率,影响护理团队对专科学习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能发挥专科护士的内在潜能,使表现好的护士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为小组成员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护理专业的技能范围得以拓展,专业服务也会提高患者的满意度[3]。

3.4为定向培养专科护士打下基础通过小组成员的理论更新、规范诊疗、操作演示等促使其他护理人员伤口护理知识和水平的提高,使护理人员从对伤口造口患者“不会护理、怕护理”到“会护理、愿护理”,增加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4]。

总之,在临床工作趋向专业化的今天,培养专科护士和如何培养专科护士成为当今护理的热门话题,在某种深度上,护士的职能也走向更专业化,护理学科的知识,技术向更先进,复杂高级发展。疑难病例分析这种类型的专科小组学习,可以从优秀护理人员中更能发掘具有培养潜质的专科成员,作为骨干重点培养,成为一个全科的肿瘤专科护士。

参考文献

[1]蒋琪霞,李晓华,刘云.伤口护理专科培训方法及其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8):732-734.

[2]王成芳.临床伤口压疮护理管理模式及其效果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4):123-124.

[3]朱小妹, 湛永毅, 陈玉盘.建立造口伤口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J].当代护士,2012(10):183-184.

[4]古金燕,吴妙莉,彭小燕.伤口专科护理小组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12):1571-1572.

第2篇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7岁,于2011年5月18日急诊入院 ,诊断为呼吸衰竭,呼吸性酸中毒,肺结核,肺性脑病,20:30转入我科。 患者肺结核病史40余年,入院查体:体温37.3℃,心率83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64/40mmHg(1mmHg=0.133 kPa),指端脉搏血氧饱和度46%,患者浅昏迷,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胸廓凹陷,听诊左肺呼吸音低,可闻干鸣音,右肺呼吸音粗,可闻湿啰音。入院后立即给予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潮气量400ml, 吸氧浓度 (FiO2)60% ,呼吸频率15 次/min, 控制压力20cmH2O (1cmH2O=0.988 kPa), 呼气末正压 (PEEP)2cmH2O。 给予抗炎、抗结核、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 5月19日痰结核菌涂片回报(++),转入负压病房。每日监测血气分析, 随着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好转 , 患者意识 、 自主呼吸功能恢 复 。 5月22日 呼 吸 机 参 数 控 制 压 力 改 为16cmH2O,FiO230%,呼吸频率8次/min。 23日8:00改为自主呼吸模式 :FiO230%,PEEP 2cmH2O, 支持压力 10cmH2O,11:30患者自主呼吸正常,遵医嘱撤机,改为经气管插管接导管吸氧,3L/min,14:20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经过6d治疗,患者成功脱机 ,转入结核科继续治疗。

2 护理

2.1 负压病房的管理

结核菌经空气以飞沫和尘埃的形式传播[2]。负压病房主要用于收治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室内空气压力比室外低,能接受外部清洁空气,室内被污染空气经特殊处理后避免了污染环境,切断了空气、飞沫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2]。该患者结核菌涂片(++),为控制传染源,避免院内交叉感染,我们将患者安置单间负压病房隔离治疗,由专人护理。采取以下措施。①室温调控在21~26℃,相对湿度维持在30%~50%。 压力梯度(对相邻低级别房间)为5~15 Pa,以保证级差效果 ;房间换气次数>12次/h,确保环境始终处于清洁卫生状态 ,病房门外悬挂粉红色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标志。 ②室内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2次/d;仪器设备、病床、床头桌、相关物体表面均用0.18%~0.22%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擦拭,2次/d。 ③污物处理,病房内设传递窗,传递窗装有紫外线灯,所有用过物品均放入密闭容器内,在传递窗消毒40min后拿出病房。 ④病房外设缓冲间,缓冲间备有隔离衣柜、污衣袋,医护人员在此穿隔离衣、戴N95口罩后进入,离开病房时需将防护衣帽放入污衣袋内,严格洗手后离开。 ⑤治疗车、床尾 、缓冲间配备快速手消毒剂,护士接触患者体液 、分泌物 、排泄物时戴手套 ,脱手套后注意手卫生。

2.2 人工气道护理与呼吸机管道的消毒

2.2.1 人工气道护理

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患者上呼吸道丧失了加温、加湿和细菌过滤的功能,如吸入的气体湿化不足或湿化过量,将导致呼吸道阻塞、肺不张等并发症和肺部感染率的增加。 ①采用加热湿化器和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进行气道湿化,加热湿化器采用灭菌注射用水,保持温度33~35℃;同时将灭菌注射用水用50ml注射器接一次性延长管 ,将延长管的前端与密闭式吸痰管近患者端连接,用微量泵以5~10ml/h持续泵入[3]。 ②呼吸机雾化,遵医嘱将生理盐水4ml、氨溴索30mg加入贮液罐内 ,连接呼吸机雾化管路,贮液罐连接于呼吸机Y形管路送气端,打开雾化器按钮,呼吸机自动进行30min进行雾化治疗,6次/d。雾化治疗前关闭湿化器,将床头抬高30~50℃,有利于气道湿化,也有利于痰液排出。 ③吸痰的时机和技巧,吸痰不能作为常规操作,只有当患者出现气道分泌物潴留的表现 、 出现痰鸣音、 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 、 指端脉搏血氧饱和度低于90%、出现咳嗽或呼吸改变时才给予吸痰[4],吸痰前给予纯氧3min,动作轻柔 ,时间控制在5~10s。 ④每天上午配合医生为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经纤维支气管镜吸取患者气管深部分泌物,同时用20~60ml生理盐水行肺泡灌洗,观察支气管黏膜情况。

2.2.2 呼吸机及管道的消毒

该患者结核菌涂片(++),为开放气道为保证患者通气治疗,为防止管路中病菌造成污染采取以下措施。 ①呼吸机管道及湿化缸均采用一次性用物,5d更换1次。 ②呼吸机管路呼气端安装一次性空气过滤器,可以对患者呼出气流中的病菌过滤,减少对呼吸机及病房空气污染并每天更换。 ③呼吸机主机与压缩机过滤网每日10:00更换 , 用后滤网装密闭容器送供应科消毒处理。 ④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倾倒于专用容器内,1000mg/L含氯制剂浸泡30min后弃去。 ⑤采用防反流装置集痰瓶,一次性使用,每日与引流管同时更换,或分泌物达到集痰瓶容量的2/3时更换。 ⑥呼吸机外壳及呼吸机面板每日用75%乙醇擦拭。

2.3 病情观察和护理

2.3.1 镇痛、镇静护理

因行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间断吸痰刺激等生理应激及对疾病预后的担心、死亡的恐惧等心理应激,造成患者疼痛及躯体不适感,干扰治疗,遵医嘱给予镇痛、镇静治疗。为保证合理应用镇痛、镇静药物,我们采用以下措施。 ①Riker镇静-躁动评分 (Sedation Agitation Scale,SAS)[5],根据7项不同的行为对意识和躁动程度进行评分,其中,1~2分=镇静过量,3~4分=镇静好,5~7分=镇静不足。 评分由责任护士与主管医生共同进行。 ②患者行气管插管后,遵医嘱给予生理盐水50ml加咪达唑仑50mg、芬太尼0.2mg,3ml/h泵入,第1个4h内每小时评分,分别为3分、6分、4分、5分。 3分时患者镇静,表现为嗜睡,语言刺激或轻轻摇动可唤醒并能服从简单指令,但又迅速入睡。 6分时非常躁动,表现为咬气管插管,身体躁动,需要保护性约束,进行心理支持,向其讲解气管插管的重要性 ,可以告知患者病情已好转, 只要再坚持很短时间就能拔除气管插管,同时增加镇静药泵入,由3ml/h调到4ml/h。 4分时患者安静合作。 5分时患者出现躁动,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经心理疏导后能安静。 第2个4h后改为每2h评分,均为4分,患者容易唤醒,服从指令。 8h后改为每4h评分,均为4分。 清晨中断镇静药,实施每日唤醒,醒后根据患者评分结果调整泵入药量。 该患者最高泵入药量5ml/h,配合好,经过6d治疗,患者成功脱机,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

2.3.2 发热护理

入院后患者体温波动在36.0~38.8℃,发热无规律性 。 观察患者无荨麻疹、过敏性皮炎、肝功能正常,排除药物过敏和药物热,属结核病本身症状,继续按时给予抗结核药物。 低热时患者颜面潮红,无其他伴随症状,保证液体入量 ,增加鼻饲温水,每次100ml,3~4次/d。出汗时及时给予温水擦拭,保持床单位干燥。 5月20日体温38.8℃,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头部置冰帽;腋窝、腹股沟、腘窝置冰袋,足底给予保暖,降温部位注意观察防止皮肤冻伤。 40min后体温37.1℃,停止物理降温。

2.3.3 基础护理

预防压疮、坠床、非计划拔管的护理。 入院后接诊责任护士应用评估表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随着患者病情变化,每班责任护士进行动态评估。 经评估,患者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①营养状况差、卧床,活动受限、二便失禁,有发生压疮危险。 ②患者应用镇痛、镇静药物,意识不稳定,有坠床的危险。 ③患者存在气管插管 、胃管 、深静脉置管、尿管,有导管脱出的危险。 采取:①保持床单位干燥、平整,使用气垫床。 ②翻身拍背,1次/2h。 ③美皮康有边型保护骨隆突部位。 ④大便及时清理,使用润肤湿巾擦拭,保持肛周皮肤干燥。 ⑤防止管路脱出及坠床,妥善固定各种管路、记录管路插入深度、翻身移动注意保护、给予双手保护性约束、床档保护。患者住院期间,皮肤完整、无意外脱管等不良事件发生。

2.3.4 加强沟通,给予心理支持

患者入院后给予镇静药,清醒时不知身处环境,眼神中充满疑虑和恐惧。责任护士紧握患者手,语调柔和,向患者介绍其所在的环境,患者表示理解后,进一步讲解其发病就医的简单过程及所用治疗设备、治疗时间,告知身体管路的作用及保留时间,讲解非计划拔管的后果。患者易于沟通,对治疗报有很大希望,依从性好。患者口腔内存在气管插管不能讲话,我们采用“我的需求”和“我的不适”两个沟通板,患者自己选择目前需求和不适,护理人员及时给予满足、解决,避免了患者不能表达自己想法的急躁情绪,顺利度过插管期。

第3篇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7岁,于2011年5月18日急诊入院 ,诊断为呼吸衰竭,呼吸性酸中毒,肺结核,肺性脑病,20:30转入我科。 患者肺结核病史40余年,入院查体:体温37.3℃,心率83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64/40mmHg(1mmHg=0.133 kPa),指端脉搏血氧饱和度46%,患者浅昏迷,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胸廓凹陷,听诊左肺呼吸音低,可闻干鸣音,右肺呼吸音粗,可闻湿啰音。入院后立即给予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潮气量400ml, 吸氧浓度 (FiO2)60% ,呼吸频率15 次/min, 控制压力20cmH2O (1cmH2O=0.988 kPa), 呼气末正压 (PEEP)2cmH2O。 给予抗炎、抗结核、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 5月19日痰结核菌涂片回报(++),转入负压病房。每日监测血气分析, 随着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好转 , 患者意识 、 自主呼吸功能恢 复 。 5月22日 呼 吸 机 参 数 控 制 压 力 改 为16cmH2O,FiO230%,呼吸频率8次/min。 23日8:00改为自主呼吸模式 :FiO230%,PEEP 2cmH2O, 支持压力 10cmH2O,11:30患者自主呼吸正常,遵医嘱撤机,改为经气管插管接导管吸氧,3L/min,14:20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经过6d治疗,患者成功脱机 ,转入结核科继续治疗。

    2 护理

    2.1 负压病房的管理

    结核菌经空气以飞沫和尘埃的形式传播[2]。负压病房主要用于收治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室内空气压力比室外低,能接受外部清洁空气,室内被污染空气经特殊处理后避免了污染环境,切断了空气、飞沫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2]。该患者结核菌涂片(++),为控制传染源,避免院内交叉感染,我们将患者安置单间负压病房隔离治疗,由专人护理。采取以下措施。①室温调控在21~26℃,相对湿度维持在30%~50%。 压力梯度(对相邻低级别房间)为5~15 Pa,以保证级差效果 ;房间换气次数>12次/h,确保环境始终处于清洁卫生状态 ,病房门外悬挂粉红色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标志。 ②室内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2次/d;仪器设备、病床、床头桌、相关物体表面均用0.18%~0.22%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擦拭,2次/d。 ③污物处理,病房内设传递窗,传递窗装有紫外线灯,所有用过物品均放入密闭容器内,在传递窗消毒40min后拿出病房。 ④病房外设缓冲间,缓冲间备有隔离衣柜、污衣袋,医护人员在此穿隔离衣、戴N95口罩后进入,离开病房时需将防护衣帽放入污衣袋内,严格洗手后离开。 ⑤治疗车、床尾 、缓冲间配备快速手消毒剂,护士接触患者体液 、分泌物 、排泄物时戴手套 ,脱手套后注意手卫生。

    2.2 人工气道护理与呼吸机管道的消毒

    2.2.1 人工气道护理

    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患者上呼吸道丧失了加温、加湿和细菌过滤的功能,如吸入的气体湿化不足或湿化过量,将导致呼吸道阻塞、肺不张等并发症和肺部感染率的增加。 ①采用加热湿化器和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进行气道湿化,加热湿化器采用灭菌注射用水,保持温度33~35℃;同时将灭菌注射用水用50ml注射器接一次性延长管 ,将延长管的前端与密闭式吸痰管近患者端连接,用微量泵以5~10ml/h持续泵入[3]。 ②呼吸机雾化,遵医嘱将生理盐水4ml、氨溴索30mg加入贮液罐内 ,连接呼吸机雾化管路,贮液罐连接于呼吸机Y形管路送气端,打开雾化器按钮,呼吸机自动进行30min进行雾化治疗,6次/d。雾化治疗前关闭湿化器,将床头抬高30~50℃,有利于气道湿化,也有利于痰液排出。 ③吸痰的时机和技巧,吸痰不能作为常规操作,只有当患者出现气道分泌物潴留的表现 、 出现痰鸣音、 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 、 指端脉搏血氧饱和度低于90%、出现咳嗽或呼吸改变时才给予吸痰[4],吸痰前给予纯氧3min,动作轻柔 ,时间控制在5~10s。 ④每天上午配合医生为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经纤维支气管镜吸取患者气管深部分泌物,同时用20~60ml生理盐水行肺泡灌洗,观察支气管黏膜情况。

    2.2.2 呼吸机及管道的消毒

    该患者结核菌涂片(++),为开放气道为保证患者通气治疗,为防止管路中病菌造成污染采取以下措施。 ①呼吸机管道及湿化缸均采用一次性用物,5d更换1次。 ②呼吸机管路呼气端安装一次性空气过滤器,可以对患者呼出气流中的病菌过滤,减少对呼吸机及病房空气污染并每天更换。 ③呼吸机主机与压缩机过滤网每日10:00更换 , 用后滤网装密闭容器送供应科消毒处理。 ④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倾倒于专用容器内,1000mg/L含氯制剂浸泡30min后弃去。 ⑤采用防反流装置集痰瓶,一次性使用,每日与引流管同时更换,或分泌物达到集痰瓶容量的2/3时更换。 ⑥呼吸机外壳及呼吸机面板每日用75%乙醇擦拭。

    2.3 病情观察和护理

    2.3.1 镇痛、镇静护理

    因行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间断吸痰刺激等生理应激及对疾病预后的担心、死亡的恐惧等心理应激,造成患者疼痛及躯体不适感,干扰治疗,遵医嘱给予镇痛、镇静治疗。为保证合理应用镇痛、镇静药物,我们采用以下措施。 ①Riker镇静-躁动评分 (Sedation Agitation Scale,SAS)[5],根据7项不同的行为对意识和躁动程度进行评分,其中,1~2分=镇静过量,3~4分=镇静好,5~7分=镇静不足。 评分由责任护士与主管医生共同进行。 ②患者行气管插管后,遵医嘱给予生理盐水50ml加咪达唑仑50mg、芬太尼0.2mg,3ml/h泵入,第1个4h内每小时评分,分别为3分、6分、4分、5分。 3分时患者镇静,表现为嗜睡,语言刺激或轻轻摇动可唤醒并能服从简单指令,但又迅速入睡。 6分时非常躁动,表现为咬气管插管,身体躁动,需要保护性约束,进行心理支持,向其讲解气管插管的重要性 ,可以告知患者病情已好转, 只要再坚持很短时间就能拔除气管插管,同时增加镇静药泵入,由3ml/h调到4ml/h。 4分时患者安静合作。 5分时患者出现躁动,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经心理疏导后能安静。 第2个4h后改为每2h评分,均为4分,患者容易唤醒,服从指令。 8h后改为每4h评分,均为4分。 清晨中断镇静药,实施每日唤醒,醒后根据患者评分结果调整泵入药量。 该患者最高泵入药量5ml/h,配合好,经过6d治疗,患者成功脱机,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

    2.3.2 发热护理

    入院后患者体温波动在36.0~38.8℃,发热无规律性 。 观察患者无荨麻疹、过敏性皮炎、肝功能正常,排除药物过敏和药物热,属结核病本身症状,继续按时给予抗结核药物。 低热时患者颜面潮红,无其他伴随症状,保证液体入量 ,增加鼻饲温水,每次100ml,3~4次/d。出汗时及时给予温水擦拭,保持床单位干燥。 5月20日体温38.8℃,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头部置冰帽;腋窝、腹股沟、腘窝置冰袋,足底给予保暖,降温部位注意观察防止皮肤冻伤。 40min后体温37.1℃,停止物理降温。

    2.3.3 基础护理

    预防压疮、坠床、非计划拔管的护理。 入院后接诊责任护士应用评估表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随着患者病情变化,每班责任护士进行动态评估。 经评估,患者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①营养状况差、卧床,活动受限、二便失禁,有发生压疮危险。 ②患者应用镇痛、镇静药物,意识不稳定,有坠床的危险。 ③患者存在气管插管 、胃管 、深静脉置管、尿管,有导管脱出的危险。 采取:①保持床单位干燥、平整,使用气垫床。 ②翻身拍背,1次/2h。 ③美皮康有边型保护骨隆突部位。 ④大便及时清理,使用润肤湿巾擦拭,保持肛周皮肤干燥。 ⑤防止管路脱出及坠床,妥善固定各种管路、记录管路插入深度、翻身移动注意保护、给予双手保护性约束、床档保护。患者住院期间,皮肤完整、无意外脱管等不良事件发生。

    2.3.4 加强沟通,给予心理支持

    患者入院后给予镇静药,清醒时不知身处环境,眼神中充满疑虑和恐惧。责任护士紧握患者手,语调柔和,向患者介绍其所在的环境,患者表示理解后,进一步讲解其发病就医的简单过程及所用治疗设备、治疗时间,告知身体管路的作用及保留时间,讲解非计划拔管的后果。患者易于沟通,对治疗报有很大希望,依从性好。患者口腔内存在气管插管不能讲话,我们采用“我的需求”和“我的不适”两个沟通板,患者自己选择目前需求和不适,护理人员及时给予满足、解决,避免了患者不能表达自己想法的急躁情绪,顺利度过插管期。

第4篇

【关键词】截瘫病人;排尿困难;中医护理;探讨

排尿困难是截瘫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严重时还影响截瘫病人的治疗与康复。近年来,我院对截瘫排尿困难病人实施中医护理,这与一般常规护理产生的方法、程序有所不同,本课题主要研究两种护理方式的差异。

1 临床资料与对象

1.1一般资料

将 2010年2月~2013年1月出现不同程度截瘫排尿困难的 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男37例、女 13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36.7岁。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 5例,胸椎骨折伴下肢不全瘫 15例,腰椎骨折伴双下肢不全瘫 30例,在护理过程中实施中医护理 。将2 0 10年 2月以前的截瘫排尿困难患者5O例设为对照组 ,给予一般常规护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典型病例 患者赖某、男性48岁,摔伤致第12胸椎骨折伴双下肢不全瘫,入院时带入留置尿管,患者留置尿管122天。入院后对其瘫痪肢体进行治疗和运动训练的同时改善膀胱功能,实施中医护理。入院后第3天更换尿管一次,患者有尿意,能自行排尿,但排尿不尽,第22天拔出尿管后,患者排尿通畅。

2 中医护理要点

2.1 情志护理 稳定患者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增强截瘫患者信心。截瘫使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易出现紧张、焦虑、烦躁等心理症状。患者的情绪紧张、焦虑可引起排尿困难,护士可通过细致的观察,掌握病人的生活和心理活动状态,帮助病人尽快实现角色转变。鼓励患者及时与家属及陪护人员沟通,寻找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给予心理疏导和帮助,对床上排尿有顾虑的患者,解释床上排尿的必要性,告知床上排尿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做好家属或陪护的思想工作。

2.2 饮食调护 截瘫后排尿困难多属于中医学中之肾阳虚衰以及淋证中之气淋。气淋者宜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实证患者可多食柑橘、萝卜、荔枝等理气之品,虚证患者食用山茱萸粳米粥。肾阳虚者食用薏苡仁大枣粥。截瘫病人多因害怕床上排尿给家人或护理人员增加负担而限制饮水。在护理过程中要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保证每日饮水量在1500ml 以上,要求能够逐步做到均匀摄入,即每小时在125毫升左右,并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以防止膀胱过度充盈,要反复向患者作解释工作,取得配合。也不要过度憋尿,有尿意即应排空膀胱,防止膀胱过度充盈 。避免出现排尿不及时,膀胱易过度充盈,致使排尿力量减弱而诱发尿潴留。禁止吸烟、饮酒,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可每日进食蜂蜜或麻油以软化大便,保持大便通畅。应特别注意的是截瘫患者饮食调护要做到因证、因时、因人、因地施食。

2.3生活起居护理

2.3.1保持良好的排尿环境 病室宜安静、通风、温湿度适宜。床上排尿不习惯以及排尿环境中人员较多也是引起排尿困难的原因之一 ,加之截瘫后卧床, 排尿反射较弱,而且大多数患者羞于床上排尿,更羞于求助于护理人员。因此 ,护理中要善于观察,告知患者忍耐排尿的危害性,同时,创造条件,为截瘫患者提供一个隐蔽的排尿环境,保护患者的隐私。

2.3.2 舒适的与适当的活动 将患肢放置于功能位置,抬高患肢,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增进舒适感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患者排尿时取舒适坐位,以利尿液排出。四肢瘫病人要避免患侧肢体受压。条件允许的病人要睡硬板床,床上铺海绵垫,四肢放于功能位,并给予肌肉按摩 。鼓励并协助患者做肢体的主动与被动运动,促进气血流畅,使筋骨坚实,有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但病人的活动要遵循相因相宜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病证、病期、体质、个人爱好以及客观环境等进行安排。

2.4促使早期形成反射性膀胱的护理

在脊髓休克期,应留置导尿,并持续开放引流。脊髓休克期后,膀胱出现自律性,导尿管应定时开放,开始1~2h开放1次,逐渐延长到4~6h开放1次,以每次450ml为宜,每次开放导尿管时,应按摩膀胱,促进膀胱肌收缩,同时按摩病人大腿根部内侧,或用温开水冲洗外等诱尿法,并嘱病人使用腹压作排尿动作,逐渐帮助患者建立自动反射性膀胱,有规律地定时排尿。教会患者做收缩括约肌及仰卧位抬起臀部的动作,有利于重建排尿功能。并积极对瘫痪肢体进行治疗和运动训练,促使患者早日下床活动,这都有利于膀胱功能的改善。

2.5拨除尿管后护理

经过治疗护理,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逐渐恢复时,可试行拔管。平日若尿液能沿导尿管周围溢出排尿,或患者有明显尿意者,均为拔管指征,应拔管。但应避免在患者有尿道刺激症状时拔出导尿管。拔导尿管前开放导尿管,使膀胱排空,然后喝水500ml,拔管2~3h后,试行排尿。先用指尖部对膀胱进行深部按摩,手法应先轻后重,每次按摩15min,可以增加膀胱张力。再把手指握成拳状,置于脐下3cm处,用力向骶尾部加压,患者身体前倾,并改变加压方向,直至尿流停止。但应膀胱底于耻上二横指以下时尿液大约400ml,可用加压法排尿。如无尿于30min后重复1次,4h后无尿或只排出少量尿液,为了刺激排尿,可针灸关元、气海、合谷、阴陵泉、三阴交穴, 配合耳穴埋豆取穴: 膀胱、肾、三焦、尿道。每日按压3-5次,每次3-5min, 以酸胀痛为度, 两耳交替。

2.6针灸方法 用针灸方法可培补元气,调和气血,通络活血,通调水道,补肾益气,以利膀胱之气化,促进水液运行而利小便。气淋者针刺肾俞、膀胱俞、中极、三阴交 、气海、太冲,实证用泄法以利气疏导,虚证用补法 以补中益气。肾阳虚者针刺足三里、肾俞、中极、三 阴交、阴陵泉穴,用补法以补肾益气利尿。腧穴热敏化艾灸取穴:中极、关元。

3结果

3.1疗效标准 显效:拨除尿管2-8 h后排尿通畅,无腹胀、腹痛等症状;好转:拨除尿管2~8 h后能够自行排尿,但稍有排尿不尽感 ,检查膀胱内仍有少量尿液;无效:拨除尿管2~8 h后排尿不通畅 。

3.2结果( 表 1 )

4 讨论

4.1中医护理学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即人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在护理疾病过程中必须从整体着眼,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还必须通过辩证,辩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病机等情况, 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和实施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 。中医护理充分体现了现代护理学“ 以人为本” 的护理宗旨,且中医护理效果显著 ,毒副作用小 ,患者乐于接受。

4.2注意营养的摄入 截瘫患者消化功能紊乱,多有食欲不振,影响营养的摄入。故伤后1周内为避免腹胀,可适当限制食量,用输液等方式补充营养。2~3周后病情稳定,消化功能逐步恢复后即可少食多餐,给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及多纤维素饮食,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4.3膀胱功能训练 膀胱训练是恢复膀胱功能,达到自行排尿的常用方法,对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患者,应争取及早进行训练。对膀胱输尿管返流、肾积水、肾盂肾炎患者禁用;泌尿系感染、结石、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慎用。

4.3.1目的

⑴保持有规律的排尿(每3~4小时1次);

⑵减少残余尿量(小于100毫升);

⑶维护膀胱输尿管的瓣膜功能、避免产生返流;

⑷避免泌尿系感染率,保护肾脏功能;

⑸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在社交活动中的独立性。

5结论

排尿困难是困扰截瘫患者生活的一大难题,将中医护理应用于临床 ,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给予辩证施护与中医整体护理,总有效率高和显效率大大提高,有助于治疗排尿困难。

参考文献:

[1] 黄丽丽,黄燕鹏.56例截瘫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体会.福建医药杂志,2008,30(4):172-173.

[2] 杨春霞,张鸿.脊柱骨折截瘫患者泌尿系统的体会.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6):156-157.

[3] 贾改香.留置导尿漏尿原因分析及对策.家庭护士,2007,5(9):25-26.

第5篇

第一,得看发育状况,一般情况都会有的,不过现在小孩都早熟,因为现在的事物的问题,都提前性早熟的。

第二,这个是不一定的,它会受到遗传、饮食、地区气候、生活习惯等等的影响。南方的要稍稍早一些,北方的相反。一般的来说11—15岁之间就会有毛毛长出。

第三,因为现在的食物一般含激素过多所以会影响孩子的发育,引起早熟,从而身体特征也不断明显。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154-02

糖尿病一般以二型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多见于40岁以上的肥胖患者。糖尿病并发感染较为常见,其发生率为35%―90%。[1]糖尿病合并感染多较为严重,不易控制,而感染往往加剧糖尿病的糖、脂肪、和蛋白质等的代谢紊乱。易诱发高血糖危象如酮症酸中毒和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严重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增加糖尿病的病死率。[2]本科于2010年5月21日收治一例二型糖尿病并感染的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68岁,肥胖体型。因口干多饮2年余,发现血糖升高伴间断性寒颤高热20余天入住我科。入院体查T 39次分 、P 88次/分、R20次/分、BP120/80。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畏寒、寒颤,既而大汗寒颤持续约半小时,2小时后体温自行缓解。发热时无头疼、头晕,无恶心呕吐。体查神情合作,自动。腹无压痛及发跳痛。入院后立即予以降糖、补液、抗炎、营养等治疗。急查电解质、血糖、血酮、血培养、血常规等对症支持治疗。2小时后结果回报;血糖是15.32、16.2mmol/L,血酮(―),白细胞11.2×109L。在连续用药几天后观察,患者血糖控制较前好转,但感染控制效果欠佳。制表如下便于分析。腹部CT示右下肺双侧胸膜增厚并有少量胸腔积液,脾脏低密度灶考虑脾梗塞后液化灶的可能性大。在血糖控制好的情况下于6月17日在全麻下行脾切除术,术后无感染血糖控制好。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变化。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畏寒、寒颤、大汗等现象,在大量出汗或退热时,应注意有无虚脱现象。每30分钟到1小时复测一次体温。待体温恢复正常后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便于医生分析病情变化。(2)密切观察患者血糖变化,每日测量血糖九次(三餐前后、晚间十点、零点、凌晨三点),并建立血糖监测表预防低血糖的发生,血糖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3)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反应。在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后观察有无不良反应,以便及时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注意观察胰岛素泵运行情况,置管部位的皮肤及输注管路情况。(5)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有无焦虑、恐惧、悲观失望、自杀倾向等,防止意外发生。

2.2 高热的护理 根据发热的分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以保证病人的舒适。体温上升期,病人可出现畏寒、寒颤、皮肤苍白等,此期注意给病人保暖,加盖被子,脚部放热水袋,喝热饮料等措施,使肌肉剧烈活动产生的热量减少,而减少体温升高的幅度;高热持续期,病人出现面部潮红、呼吸脉搏加快时,给予降温措施,补充足够的水分,并密观体温变化。有物理与药物降温两种。发热不超过38.5度,一般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降低室温、温水或酒精擦浴(水温宜低于人体温度2度左右为好)、冰水灌肠等,同时减少衣服达到降温的效果。体温超过38.5度以上的,可物理降温配合药物降温。退热期,汗腺分泌增多,病人大量出汗,协助家属为患者做好的皮肤护理,更换汗湿的衣服床单被套,适当减少病人的盖被,防止病人出汗过多而出现虚脱。

2.3 饮食的护理 患者因高热导致热量消耗过多,因而需要补充足够的热量,调整胰岛素的用量放宽血糖的控制值。嘱患者饮食要有规律;坚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以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以进食一些面条、稀饭、鸡蛋、瘦肉、鸡、鱼等高蛋白饮食,以及新鲜蔬菜水果在血糖控制较好的情况下可以定在两餐正餐之间加以水果,如含糖量较低的,黄瓜、西红柿、西瓜、草莓、釉子、橘子、猕猴桃、梨、苹果等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以及矿物质。避免吃一些油炸生硬等刺激性食物。鼓励病人多饮水,保证足够的液体量。

2.4 一般护理 嘱患者发热时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降低代谢率。高热病人有时会躁动不安、谵安,应注意防止坠床、舌咬伤,必要时用床档、约束带固定患者。保持病房的干净与舒适,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应避免风直流风。糖尿病患者机体防御功能减弱或防御功能缺陷极易发生感染[3],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内感染。做好皮肤护理,勤擦洗,勤翻身按摩,勤换洗,防止皮肤破皮及压疮。做好口腔护理,每天饭后漱口,早晚用0.9%的盐水清洁口腔两次,口唇干燥者可涂以液状石蜡或稀甘油,以防止继发感染以及增加患者的食欲。保持会的清洁干净。加强患者的生活护理,注意个人卫生,勤剪指甲、不留长发、长胡须。

2.5 心理护理 患者因糖尿病伴有不明原因的发热,病情的反复时间漫长,治疗效果不明显,对疾病的预后担心,经济负担重,病人易产生恐惧、焦虑、悲观失望等心理问题,给予病人心理护理。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理解和尊重患者,应详细向患者解释相关糖尿病知识让患者逐渐的了解疾病的治疗护理及预后,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是目前尚不能根治的慢性疾病,但又是可以防治的疾病。调动患者家属及社会力量来帮助患者。使患者的情绪趋于平稳、积极、乐观。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6 出院健康指导 嘱患者出院后坚持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为主,控制饮食总热量,不抽烟不饮酒;制定运动计划,适当运动;定期监测血糖,并做好记录,预防低血糖的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急救措施;注意保持口腔及皮肤的清洁预防口腔炎或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外伤,特别要注意足部的保护;规律生活,保持情绪稳定,预防感冒;遵医嘱坚持使用胰岛素,正确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定期复查。经电话回访患者出院后血糖控制好,目前无发热不适。

3 小结

糖尿病是一组伴随终生的内分泌疾病,易并发感染。糖尿病患者防治感染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严格控制血糖,平时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比控制不良者低很多。一旦合并感染,患者的血糖会明显升高,此时要加强降糖治疗,必要时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只有把血糖控制好,其他的抗感染治疗措施才能奏效,否则感染就会迁延不愈,甚至恶化蔓延全身,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家属及患者要以积极的心态来应对疾病,加强糖尿病健康知识的学习,正确的了解糖尿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控制好血糖,防止感染,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英主编.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4月第四版.

第7篇

近几年来,艾滋病疫情在全球不断呈现上升趋势,其传播速度逐年递增,艾滋病孕妇又是艾滋病人群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艾滋病有三种传播途径:①经性传播。②经血液传播。③母婴传播。艾滋病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孕期(艾滋病病毒经胎盘感染胎儿)、产时(胎儿通过母亲产道时感染)、产后(艾滋病病毒经哺乳等密切接触而传播)等环节。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指艾滋病感染的妇女在怀孕、分娩、产后哺乳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的过程,随着艾滋病疫情在我国迅速流行蔓延,女性感染者的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势必会增加母婴传播的比例,到目前为止,母婴传播仍是15岁以下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主要途径,在过去20年内,约有1200万人被艾滋病夺去生命,其中300万人为儿童感染,90%以上感染是经母婴传播获得。有研究表明,在未干预情况下,艾滋病母婴发生率为15-50%,据统计,全球每年有240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生育,造成每年约80万人、每天有约2000个新生儿感染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使全球新生儿死亡率增加75%,研究表明,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如自愿咨询与检测、预防用药、人工喂养等措施,可有效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

1 临床资料

我院以2009年3月-2010年12月共接诊HIV阳性孕妇22例,均是经产前检查初筛发现阳性,经疾控中心确认HIV阳性病例。

2 心理护理

对于一个从未检查HIV的孕妇。一旦被告知检测结果是阳性,其心理反应一般要经过,怀疑否认期、愤怒发泄期、合作协议期、悲伤忧郁期、接受升华期这五个阶段,对于处于这五个期的孕妇,应由专业咨询员帮助其了解艾滋病疾病的知识,了解自己艾滋病感染状况,在与孕妇交谈中,用文明、礼貌的语言,并注意语气、声调、音量、语速、环境与孕妇沟通,并应主动上前、面带微笑,用同情与关怀的语言向孕妇问候,并辅助于形体语言,比如紧握孕妇的双手,近距离的接触和拥抱,帮助孕妇正确认识疾病,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使孕妇积极配合治疗,尤其重要的一点是要尊重并保密患者的隐私,不歧视阳性孕产妇,使患者心理状态平稳,选择适当时候,向患者讲明妊娠结局,自愿选择是否继续妊娠。对于选择继续妊娠的患者,除按常规产前检查外,更要进行艾滋病知识的教育,保持乐观、健康心态,告知其体液、血液、均具有传染性,对体液、血液、及排泄物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后再处置,以免给他人造成传播,对决定继续妊娠的孕妇必须告知服用阻断药物的重要性,有专业咨询员详细讲解药物阻断的目的及意义,阻断的目的是为降低胎儿在母亲宫内的感染率,帮助艾滋病孕妇完成孕育健康下一代的心愿,鼓励其自愿、自觉配合全程足量服药,并及时对药物副作用进行干预治疗,减轻不适,以增强服药的依从性,服药时机最好从早期开始,12周或28周开始规范服药,口服齐多夫定(AZT)300MG,每日两次到临产,临产后立即口服AZT300MG一次;加奈韦拉平(NVP)200MG+拉米夫定(3TC)150MG,此后,每3小时口服一次AZT300MG,每12小时口服一次3TC150MG直至分娩结束,分娩后,继续口服AZT300MG及3TC150MG,每日2次,连续服用一周。

3 分娩方式

分娩方式可根据孕妇血液病毒载量的高低及产科情况来选择,胎儿的大小、胎位、产妇的身体状况及个人意愿都直接影响分娩方式,现目前并不主张直接以剖宫产方式来结束妊娠,阴道分娩只要不过多产科操作也可选择。

4 新生儿的护理

新生儿娩出后立即在产房内以流动热水洗净新生儿身体的血液和体液,实施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严禁混合喂养,并及时按阻断要求给抗病毒药物服用,降低婴儿的感染率,出生后应尽早服单剂量NVP(奈韦拉平)混悬液2MG/KG,最多不超过6MG,同时口服AZT混悬液4MG/KG,每12小时一次。母亲产前服药AZT时间不足4周,新生儿应连续服用AZT4周,如母亲服用AZT时间达到或超过4周,新生儿需连续服用AZT1周。要加强对婴儿喂养的指导与随访,婴儿在满18个月时进行HIV抗体的检测,已确定是否被艾滋病病毒感染。如婴儿在18个月艾滋病检测阳性,应及时上报信息,纳入艾滋病综合防治体系进行管理。

总结:凡是HIV阳性孕妇一旦临产,应及时安排住隔离病房,母婴同室,医护人员进行查房处置均宜在病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物严格控制,日产日消,患者的体液、血液、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后再处置,患者出院后应对病房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住院期间,严格为患者保守隐私,不得随意公开患者个人信息,医护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个人防护,杜绝一切感染因素,尤其做好预防职业暴露,并在日常工作中,做好预防HIV感染的工作措施。

①首先要加强医护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使医护人员全面了解艾滋病的发生机制、传播途径、预防手段,从而在工作中自觉做好防感染工作。

②在科室配备好防感染的防护用具,要求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各种分泌物、尤其是有粘膜或皮肤破损时,一定要带手套防护,但戴手套不能取代洗手,医务人员应在接触患者前后,应脱下手套仔细洗手(用流动水彻底洗净),怀疑被感染性物质污染后,应在彻底洗手后用手快速消毒剂消毒。

③在实施产科侵入性操作时,医务人员应充分利用各种防护用具(手套、防护镜、防水围裙、防水靴及防护服等)做好个人保护措施,防止感染。

④若不慎被针头刺伤、扎伤、及锐器割伤后,应尽快挤出血液,用流动水冲洗伤口,并用碘伏及75%乙醇擦拭,视情况进行包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