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十三五规划建议范文

时间:2023-03-14 15:14:59

序论:在您撰写十三五规划建议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十三五规划建议

第1篇

(一)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是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新要求。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动力转换的新形势、新时期,以商贸流通业为代表的服务业是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因素,推动以商贸流通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大发展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

(二)新区建设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十三五”期间,可以充分发挥新城区新建优势,合理规划和实施商业布局,配置新的商业设施,完善市场载体,畅通商贸流通渠道,促进我县商贸流通业的跨越发展。

(三)“大交通”发展为__带来了“大流通”的机遇。随着交通骨干网络工程加快推进,__已成为湘粤赣边际区域的交通枢纽,城乡交通网络得到极大的改善,为“大流通”的形成提供了较好的交通条件。

(四)商贸流通业发展总体滞后的现状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市场体系建设滞后、流通方式滞后、信息化水平滞后、政策规划引导滞后、体制机制滞后等问题,导致我县商贸流通业无论在总体规模上,还是发展水平上均滞后于我县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态势,商贸流通业必须迎头赶上。

(一)主要发展目标

通过 “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初步建成要素健全、载体完整、功能齐备、渠道畅通的商贸流通体系,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对现代服务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对GDP的贡献率持续增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2020年达到20亿元。

(二)发展重点

1、推进城乡流通网络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建设城区商贸流通集聚区。切实加强城区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发展大中型商业网点,培育发展特色商业街区,大力建设商品交易市场,形成层次分明、分工合理的商业网络。二是发展各类专业市场。合理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培育1-2个功能齐备、特色鲜明、集散能力强的标准化专业市场。三、继续抓好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城区重点抓好新区农贸市场建设和卢阳农贸市场改造,全面完成乡镇农贸市场的标准化改造。四是健全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加快发展农村连锁超市,提高农村连锁网点覆盖面,构建以城区配送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2、完善商贸流通业态种类

一是大力发展批发零售业。加强有地方特色的批发及专业市场建设,发展新型零售市场业态。二是创新发展餐饮业。引导餐饮业转变经营方式,发展特色餐饮服务和大众化消费服务,形成多层次、多元化、高质量的餐饮服务网络。三是提升发展住宿业。充分利用温泉品牌发展温泉主题酒店,发展一批清洁卫生、方便舒适的商务酒店、家庭旅馆,提高接待服务能力和水平。四是促进多产业互动发展。加强商贸业与农业、旅游业、物流业、房地产业等行业之间的联动,着力形成商贸流通业与农业、其他服务业间的互促、互动和融合的良好发展格局。

3、培育流通市场主体。

一是壮大流通骨干企业。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具有自主品牌和较强竞争力的区域性大型流通企业,力争规划期末,培育1-2家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骨干流通企业。二是扶持中小商贸企业。通过提供融资担保、信用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放宽市场准入等措施,支持中小商贸服务企业提高组织化、专业化程度,进一步细分市场,开展特色经营。

4、提高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

一是着力推进流通领域技术创新。重点支持中小流通企业应用信息管理系统,逐步普及销售网点信息管理系统、银行刷卡设备等装置。二是稳步推进连锁经营发展。推动商贸流通业发展连锁经营,规范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三是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培育电子商务企业,建设__电子商务平台,引进阿里巴巴、淘宝、京东等知名网站建立__分站,引导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建立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大力推进农村商务信息化服务,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四是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发展。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第三方物流平台,支持大中型商贸企业完善物流配送设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商贸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加快流通产业发展,对繁荣城乡市场、方便群众生活、引导生产消费、推动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商贸流通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切实解决认识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商贸流通业战略地位。

(二)强化政策扶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__实际,制定我县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水电气及土地等方面,加大对流通业发展的扶持和引导。

第2篇

关键词:“十三五”规划;煤炭行业;市场化改革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十三五”规划对能源市场改革发展、实现能源持续稳定发展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在这一阶段内,国家加强对能源市场的重视,希望能够逐步解决能源市场中体系不完善、机制不健全以及政府干预程度过大等问题,希望能够促使我国能源革命得到进一步的推进。本文基于煤炭行业的分析,对煤炭行业的“十三五”规划和市场化改革进行了适当的探索,希望能够逐步改善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实现煤炭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明确“十三五”时期煤炭行业的市场化发展总体战略思路

全面推进煤炭行业的“十三五”规划和市场化改革,首先应该明确煤炭发展的总体战略思路,并在坚持市场化导向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煤炭行业的深化改革,为煤炭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十三五”时期,受到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煤炭能源在整体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逐步降低,对煤炭的清洁化使用逐渐成为发展主流Ⅲ。受此影响,在推进煤炭行业市场化发展的过程中要保证市场化发展方向与政策目标具有协调一致性,进而实现综合的、全方位的、全产业链的市场化发展。即既要表现出煤炭产业链、采矿运输等环节的市场化,也要实现相关领域的市场化,如油、气、可再生资源的市场化,保证市场化建设的全面性。此外,在具体推进过程中,煤炭市场化发展应该注意对产权制度加以完善、构建科学的市场交易体系、培育高质量的市场竞争主体、建立健全市场运行机制,唯有如此,才能够保证煤炭行业市场化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为煤炭行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二、合理改革煤炭行I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

煤炭行业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是“十三五”期间推进煤炭行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实施煤炭行业“十三五”规划和市场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首先,应该对煤炭行业资源的产权加以明确,充分理清国家、地方、企业和个人在界定资源产权过程中所享有的权利义务等,有效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其次,对煤炭行业中存在的不合理资源税费制度进行合理改革,并且将税费制度改革作为探索有偿使用制度建设的核心工作,在充分明确税费职能的基础上,对有偿使用涉及到的税费法规问题加以完善,进而逐步构建与现代政府治理理念相契合的资源税费体系,为有偿使用制度的确立提供相应的支持。最后,要对煤炭资源产权市场交易制度加以完善,采取一定的措施促使矿业权二级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和价值发现功能得到充分激发,为国家利益的实现以及煤炭资源的市场主体转移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对煤炭市场交易体系加以完善

在“十三五”时期,基于“十三五”规划要求,在推进煤炭行业的市场化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建立健全多层次煤炭市场体系,保证全国性和地方性煤炭交易能够在市场交易体系中实现协同发展。在此过程中,煤炭行业应该注意积极探索现货、期货等不同类型的交易形式,并由市场主体对合同交易的价格、交易额和交易量以及期限等加以决定,同时确保合同关系在合同法的约束下确立。在建立健全市场交易体系的过程中,应突出重点工作,将全国性煤炭交易市场建设作为重点工程,并在保证全国易市场建设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全国性市场与区域性市场和国际性市场之间的联系,合理使用信息化手段探索前沿技术,促使市场交易体系建设得到规范化发展,充分凸显市场交易体系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四、加强对煤炭行业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煤炭行业的市场化推进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市场监管工作,以政府监管和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运作的不足。一般来说,基于煤炭行业发展的特殊性,在市场监管过程中应该将安全生产管理作为重点内容,并同时兼顾产、运、销等不同环节的管理,保证在市场失灵情况下政府能够及时借助监管发现问题,并弥补不足,为“十三五”时期煤炭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提供全面的支持。同时,应积极转变政府部门对能源问题的监管方式,逐步推进健全市场格局的实现。唯有如此,在煤炭行业市场监督管理的推动下,煤炭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才能够得到顺利推进,在“十三五”规划下,煤炭行业必然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在新时期实现新发展。

第3篇

1.1 水运建设投资总体保持稳步增长

新世纪以来,我国水运建设投资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势头。2016年,我国水运建设(指沿海和内河港口建设,下同)完成投资亿元,年均增长14.9%。从“五年计划”看,“十五”期是我国水运建设投资高速增长期,完成投资亿元,年均增速为31.7%;“十一五”期是我国水运建设投资的快速推进期,完成投资亿元,年均增速为11.2%;“十二五”期是我国水运建设投资结构性调整期,完成投资亿元,年均增速为4.5%(从2013年开始,投资增速呈现高位下调态势)。

结合我国水运建设实际及历年建设投资变化特点,水运建设可分为3个重要阶段:(1)2001?D2006年是我国水运建设快速推进期,此时水运建设投资加速增长,年均增速为37.9%,年均投资净增139亿元;(2)2007?D2013年是我国水运建设持续快速推进期,此时水运建设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速为8.4%,年均投资净增94亿元;(3)2014?D2016年是我国水运建设发生重大变化的结构转型期,水运建设投资增速高位回调,年均增速为 3.0%,年均投资净增 44亿元。

由于根据我国水运建设实际及历年建设投资变化特点将水运建设发展划分的3个阶段能够更好地反映我国水运建设投资额变化的特点及规律,因此,除特别说明外,下文均以该方法划分的阶段来对我国水运建设发展进行分析。

1.2 港口建设投资呈现结构性变化

2001?D2006年期间,沿海港口建设投资额年均增速高达41.7%,占水运建设投资总额比重80%以上,持续维持在高位,此阶段是沿海港口大建设大发展的高速推进期。在此期间,内河港口建设投资额虽低于沿海港口建设投资额,但也保持着高速增长,年均增速达26.4%。

2007?D2013年期间,我国沿海港口建设继续快速推进,但内河港口建设推进更加快速,沿海、内河港口建设投资年均增长分别为4.8%和19.0%;因此,此阶段内河港口建设投资额在水运建设投资总额中的占比快速提升,由2006年的18.5%提升到2013年的35.7%。

2014?D2016年期间,我国沿海港口建设进入转型阶段,建设步伐明显放缓,投资额出现下降,由2013年的982亿元(2011?D2013年,投资额基本维持在亿元左右)下降到2016年的859亿元,年均下降4.4%;我国内河港口建设投资基本维持在500亿元以上,但也出现小幅下降,年均下降0.6%;其间,内河港口建设投资额占比继续小幅上升,2016年达38.5%。2001年以来我国水运建设投资额、沿海港口和内河港口建设投资额及其增速变化见图1。

图1 2001年以来我国水运建设投?Y额、沿海港口建设投资额、内河港口建设投资额及其增速变化

1.3 港口通过能力不断提升,运输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在水运建设投资不断增长的带动下,水运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以我国港口新增通过能力为例,2016年我国港口新增万吨级泊位通过能力为3.8亿t,在设计万吨级以下泊位以及泊位通过能力时须考虑一定的富余,因此,估算出实际形成的通过能力在5.0亿t左右,是2001年的3.3倍。

分阶段看:2001?D2006年,我国港口新增通过能力约为19.2亿t,年均新增通过能力为3.2亿t;2007?D2013年,我国港口新增通过能力约为33.2亿t,年均新增通过能力为4.7亿t;2014?D2016年,我国港口新增通过能力约为15.7亿t,年均新增通过能力为5.2亿t。由此可见,港口年均新增通过能力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能较好地满足港口运输发展需要。

2 影响我国水运建设投资额变化的 主要因素

2.1 港口运输需求的持续增长

“十五”规划以来,我国水运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港口运输需求的持续增长。2016年我国港口(包括沿海和内河,下同)完成货物吞吐量132亿t,2001年之后,年均增长12.0%。

分阶段看:2001?D2006年是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高速增长期,吞吐量年均增速达18.3%,年均净增6.3亿t;2007?D2013年是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持续快速增长期(2013年达118亿t),吞吐量年均增长11.3%,年均净增8.9亿t;2014?D2016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变化呈现高基数、低增长的特征(2016年货物吞吐量达132亿t),吞吐量年均增长3.9%,年均净增4.8亿t。

2001?D2013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与水运建设投资额相关系数达0.98 (2014?D2016年,水运建设投资变化处于转型期,与港口货物吞吐量变化的趋势有所分化)。2001年以来我国水运建设投资、沿海港口和内河港口建设投资及其港口货物吞吐量变化关系等见图2。

图2 2001年以来我国水运建设投资、沿海港口建设投资、内河港口建设投资及其港口货物吞吐量变化

2.2 单位投资效益降低,码头通过能力需要更多的投资来支撑

单位投资形成的码头通过能力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有以下3个:一是由于人工、原材料等成本的增加和适宜建港岸线的减少等因素导致建设成本的相对增加;二是近年来加大了公共进出港航道、防波堤等建设力度,客观上降低了单位投资形成的码头能力;三是内河港口投资在水运建设投资总额中的占比不断上升,而内河投资中航道建设投资占较大比重,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单位投资形成的码头能力降低。

据估算,在2006年、2007年,每亿元投资形成的码头通过能力分别为74万t和69万t,而到2016年,每亿元投资形成的码头通过能力仅约36万t,单位投资形成的码头通过能力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2003年以来我国水运建设单位投资形成的码头通过能力估算见图3。

图3 2003年以来我国水运建设单位投资形成的码头通过能力估算

2.3 地方“投资冲动”促进投资增长

随着我国港口逐步下放到地方管理,地方政府对港口建设的高涨热情,极大地促进了港口的大建设、大发展。这对缓解当时港口建设资金、能力不足的问题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地方政府又加大了新港区开发建设力度,以新港区带动临港新城和临港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此来博得投资人的青睐。同时,部分地方政府间存在相互攀比的心态,都要建港口、发展临港经济,造成局部地区某些货种码头通过能力过剩。初步估算,“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我国港口新增吞吐量与新增码头吞吐能力的比值分别在1.6、1.0和0.8左右,“十二五”期间我国港口新增通过能力超过了新增货物吞吐量。

3 “十三五”期间我国水运建设投资额的预测

3.1 ?A测的基本前提和假设

(1)我国水运需求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

预测的基本前提是“十三五”期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比“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放缓,根据相关研究[1-3],设定年均增速为3.5%。

(2)水运单位建设投资形成的码头能力仍在小幅下降

考虑到通胀、沿海内河港口投资结构变化、投资重点变化等因素,设定“十三五”期间每亿元投资能够形成的码头吞吐能力平均在34万t左右,年度间有波动。

(3)地方性中小港口投资冲动依然存在

本文假定,沿海大型港口对建设投资越来越理性,但部分地方中小港口以及中西部地区部分港口可能还存在较大的投资建设冲动,这些投资冲动将成为水运建设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3.2 预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2.1 预测方法1

预测方法1是基于运输需求展开的,在具体参数设定时考虑到其他影响因素。基于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速的设定,可以测算每年新增的港口货物吞吐量;按照能力供给与运输需求基本相匹配的原则,可估算出每年新增的码头通过能力;结合单位投资形成的码头通过能力的设定,即可估算每年需要的投资额。

3.2.2 预测方法2

预测方法2是根据上文对建设投资分3个阶段的分析结论,推算出“十三五”期间最有可能延续2014?D2016年的变化态势。依据这一假定,先分别建立2014?D2016年全国、沿海、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与水运建设投资额的回归模型,然后基于2017?D2020年全国、沿海、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预测估算出相应年份的全国、沿海、内河水运建设投资额,最后对全国的预测结论与沿海、内河预测相加的结论求平均(组合预测),即作为最后的预测结果。

3.3 预测情况

根据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见表1。

通过方法1,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水运建设投资额为亿元;通过方法2,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水运建设投资额为亿元。综合后,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水运建设累计投资额在亿元左右,2017?D2020年平均每年建设投资额在亿元左右,但年度间会有波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测是在综合考虑我国经济继续深入转型、产业加快升级等各种因素情况下得出的预测结论。如果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增长仍主要靠投资建设拉动,经济转型升级步伐进展不明显,那么,实际投资额可能明显大于上述预测结论。本文没有给出这一情景下的预测结果。

4 政策建议

4.1 合理把握建设节奏

据预测,我国未来水运建设投资仍将保持较高规模,但投资增速放缓明显,个别年份甚至会出现负增长。投资增速出现负增长的直接原因是港口运输需求增速明显放缓和设施供给能力基本能够适应发展需要,另外也有投资边际效益递减、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变动等原因。建议港航相关部门和企业在充分考虑未来实际需求变化的情况下,控制好建设节奏。

4.2 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

“十三五”期,水运建设投资规模总体保持高基数低增长的态势,投资规模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不大,但投资结构、投资重点等将发生变化,如“十三五”期很多港口将更加重视后方集疏运通道、物流园区以及内陆物流体系(含内陆港)等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水运建设投资规模(统计口径可能变化,形成的投资额统计到其他门类);很多港口更加重视进出港航道、防波堤等公共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单位投资形成的码头吞吐能力。建议港航相关部门和企业将下一步投资的重点放在集疏运通道建设、物流体系完善、老旧码头改造等方面,着力挖掘港口潜能,提升港口效率。

4.3 防止局部地区某些货种码头建设过度超前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很多地方港口开始积极对接战略,出台相关政策,有可能在部分区域产生新一轮港口建设冲动。目前看,沿海大型枢纽港口对建设投资节奏把握相对较好,对投资保持相对理性;而部分地方中小港口的建设冲动依然很大,可能导致某些货种码头能力过度超前于需求。建议国家及地方港航管理部门重点对辽宁、山东、海南、四川等省市的部分中小港口的某些货种码头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防止在局部地区出现过度超前建设的现象。

第4篇

关键词:传送网规划 OTN技术 PTN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c)-0005-02

2017年1月17日,工信部l布《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期末,光网和4G网络全面覆盖城乡,5G启动商用服务。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正在根据各自工作部署,制定2020年启动5 G网络商用的计划。

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网络的最高理论传输速度可达10 Gb/s,2016年8月4日,诺基亚与电信传媒公司贝尔再次在加拿大完成了5G信号的测试。在测试中诺基亚使用了73 GHz范围内的频谱,数据传输速度也达到了现有4G网络的6倍。

面对目前不断完善的4G网络和即将开始建设的5G网络,可以预见现有的传输网络急需升级,才能满足4.5G甚至5G网络的高速传输要求。

中国移动的传送网建设则急需根据《规划》的要求进行合理地规划,笔者建议的规划原则如下。

1 OTN网络规划原则

城域骨干传送网新建波分系统应采用OTN技术,核心层新建系统采用100 G波分系统,这样才能满足5G网络的超高带宽需求;波道则按需扩容。

可通过新建OTN系统承载PTN组网,对于GE及以下未经收敛的小颗粒业务,原则上不直接采用OTN承载。

1.1 核心层

骨干层波分全面部署100 G系统,波道按需扩容。

同时考虑到功耗及散热问题,对于100G OTN系统,系统单个电层子架配置的交叉容量不应大于12.8 T(即单槽位不大于200G),单机满配功耗控制在15 kW以内。

1.2 汇聚层

100G波分按需下沉(应选用100G OTN平台),可通过新建OTN系统承载PTN组网。汇聚机房内配有SR/BRAS/SW/BNG设备时,可建设OTN系统。定位为区域汇聚的汇聚机房(骨干)―OLT上联转接的骨干汇聚机房,可建设OTN系统。

OTN中远期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

骨干层(一级)OTN:由每个行政区域的两个节点与核心机楼组成,新建OTN环采用100 G系统,具备最大配置80个波道的能力。满足NovoNet云架构需求,核心DC间FULL MESH组网,适时引入光电混合技术,逐步实现一干和二干融合降低网络层级,有效实现网络的扁平化。

汇聚层(二级)OTN:由区域核心机房和区域骨干汇聚机房组成,新建OTN采用100G系统,具备最大配置80个波道的能力。

接入层(三级)OTN:由区域骨干机房和普通汇聚机房或接入机房组成,OTN下沉OTN至业务密集汇聚节点,采用小型化10 G OTN系统。

2 PTN网络规划原则

中国移动需要继续加大PTN的建设力度,提升4 G网络覆盖深度和广度。PTN全网带宽提速,骨干汇聚层按需加速100 GE PTN部署,推进城区10 GE PTN接入骨干环建设。

2.1 核心层

核心层PTN建设可采用网状结构或口字型结构组网,核心机房间有业务调度需求的宜采用网状结构,对于业务仅在1~2个核心机房落地或出口至中心城市的宜采用口字型结构。PTN端口组网按需从10 GE向100 GE演进。新建以T级别PTN设备为主,线路侧支持向多个100 G扩容的能力。

负责城域出口的核心节点L3 PTN设备端口或交叉能力不足时,可采用多对大容量L3 PTN设备。城域出口PTN设备与省干PTN设备采用UNI接口对接,并预留足够端口,UNI对接应在同机楼完成,避免进行跨机楼OTN承载及转接。

L2/L3设备下沉部署在不同机房,互联链路需具备保护功能。同时建议利用县区具备的第三路由分担承载下沉L2/L3设备对回传L3的链路,减小自然灾害情况下业务全阻风险,提升网络安全性,降低骨干汇聚节点及其上联链路的压力。

2.2 汇聚层

汇聚层PTN城区建设100GE平台实现大业务接入,乡镇区域采用“V”型设备双挂L2/L3设备,实现带宽的倍增及业务快速接入。

根据业务发展情况,分步实施汇聚层带宽扩容,确保TD-LTE流量可有效疏通,当原有10G PTN系统无法支持新增业务的配置或忙时利用率较高(超过70%)时,优先通过插板扩容组建双汇聚环,若原有设备支持40 GE接口,则优先组建10GE+40GE的双汇聚环,若仅支持10 GE,则按实际带宽规划组建40GE/100GE PTN汇聚环。

2.3 接入层

业务密集城区,按照“大容量、少局房”部署思路,PTN接入环应以环形结构为主,结合一张光缆网部署思路,逐步推进接入骨干环、业务接入环(链)的二级组网架构,缩短末端接入距离。其中,接入骨干环优先组建10GE PTN环,环上节点数量宜控制在4~6个(不含两个双归的两个骨干汇聚节点),覆盖汇聚区内2~3个综合业务接入区;同时,通过接入骨干环下挂的GE业务接入环(或链)接入业务,组成二级结构,每个接入骨干环所带PTN节点(物理点)数需结合具体业务流量需求配置,二级的业务接入环环上节点数量宜控制在4~6个。

一般城区,10GE PTN接入骨干环向一般城区拓展,推进“10GE PTN接入骨干环+GE PTN业务接入环(链)”的二级组网架构,实现接入层带宽提升。

乡镇农村区域,PTN接入环以GE速率为主,单个接入环上的PTN节点数不超过10个,逐步组建10GE PTN接入骨干环。

基站接入环应优先考虑双挂至同一汇聚环的两个汇聚节点,基站规划时避免出现长单链网络结构(长单链指大于或等于3个节点的链型结构)。城区(含县城)的宏基站PTN设备成环率力争不低于90%。对于供电不稳定的PTN设备不建议纳入环网结构。接入层PTN双归比例要求不小于90%。

面向LTE-A预留LTE基站接入带宽(GE),新增集团客户PTN接入设备原则上应采用小型化、GE PTN。对于目前LTE已规划采用双频组网或集团客户专线接入密集等区域,当现网设备支持组建10GE接入环时,应优先考虑纳入10 GE接入骨干环中;当现网设备不支持组建10GE接入骨干环时,应优先通过考虑拆环、跳点组环方式解决,其次考虑采用插板扩容、单纤双向光模块等GE接入环叠加的方式解决。

部署10GE PTN设备后,对于原址替换下来的GE PTN设备及板卡,在网时间5年内的由地市公司制定向郊县、农村转移计划,超过5年的可考虑逐年报废。

在采用PTN、SDH/MSTP等技术接入高价值集团客户专线时,为进一步降低建设成本,对IP化接口的专线应积极推动PTN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满足功能需求的情况下优先选用小型化PTN设备。对于跨地市的集团客户专线,原则上在城域骨干、省内骨干范围内应力争端到端采用同一技术承载。

2.3.1 近期PTN网络

(1)接入层。

新建宏站全面采用10GE PTN接入。

室分和微小站采用GE PTN接入,室分GE设备应具备升级为10GE的能力;一体化皮站飞站采用小型PTN设备接入。

集客业务(采用PTN接入)根据带宽需要,采用GE或小型化PTN接入。

进行原GE接入环升级10GE接入环建设,替换下来的GE PTN用于微基站和集客接入。

(2)汇聚层。

新建PTN汇聚环采用40/100GPTN技术,组建100G汇聚环。

优先搭建城区100GPTN环,逐步升级乡镇10GPTN环为40G环。

(3)核心层。

根据业务需求,升级核心层L3设备为ZXCTN6500-32,升级带宽容量或扩容原有L2/L3设备。

2.3.2 中远期PTN网络

(1)接入层。

新建宏站,室分和微小站全面采用10 GE PTN接入。

一体化皮站飞站采用GE PTN设备接入。

城区完成现网GE PTN设备全部升级为10 GEPTN设备。

乡镇逐步组建10 GE PTN接入骨干环。

(2)汇聚层。

新建PTN汇聚环统一采用100G PTN技术。

乡镇汇聚环升级100 GPTN环,满足10GE 接入环的接入。

(3)核心层。

根据业务需求,市区L2/L3下沉,缓解核心机楼压力,升级带宽容量或扩容L2/L3设备,扩容100 GE端口。

3 结语

虽然5G网络的规范制定还在探讨中,但随着《规划》的,中国移动需要在下一代网络的建设中未雨绸缪,加强传送网的建设,提前规划需要采用的技术及网络的演化方向,在未来的竞争中尽早确立自己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王建.光传送网OTN技术、设备及工程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第5篇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重大部署,抢抓国家和省、市“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等政策机遇,积极应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高起点统筹谋划全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战略重点、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使“十三五”总体规划成为指导全县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立足实际,面向未来。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为基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制定既符合实际又着眼长远,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发展规划。

(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既要全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对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又要立足县情实际确定重点发展的方向和领域,做到全面发展、重点突破。

(三)以人为本,协调发展。高度重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把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把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使全县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扩大规划编制过程的社会参与度,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汇聚民智,充分体现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民主性与合理性。

各类规划要围绕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导向,按照经济生态融合发展南北均衡互补发展的思路,突出项目引领,谋划论证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以项目支撑各类规划,确保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农业及农村基础设施围绕全县果品、蔬菜、畜牧养殖等富民产业,在现代农业设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重大病虫害监测能力建设、畜牧养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村清洁能源、粮油仓储物流设施建设、食品安全检测室(站)建设、种养业良种工程、新品种引进示范场、重要农产品集散地、农业公益体系、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扶贫开发、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道路、环境整治和农村危房改造等方面论证储备项目。

新型工业化发展围绕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工业转型升级改造、技术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企业污染治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食品加工、果品、蔬菜冷藏冷链设施、专业市场体系建设、粮油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服务业发展、信息网络技术运用、节能减排、工业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污水管网、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企业“三废”治理等方面论证储备项目。

新型城镇化建设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城市街道改造提升、绿色照明、排洪排污、城市绿化、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论证储备项目。

交通设施建设重点围绕等级公路改造升级、县乡公路改造、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通达通畅工程、连通工程、农村公路、乡镇客运站网建设等方面论证储备项目。

文化 旅游产业围绕全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布局,重点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三馆”建设、文物保护开发、红色旅游等方面论证储备项目。

社会事业重点围绕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设施能力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偏远农村学校教师周转用房建设、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重大疾病公共安全卫生防控体系、中医药发展、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福利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论证储备项目。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围绕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重点在农村生态建设、国家第二轮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环境保护综合整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下经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土壤环境治理、乡村清洁工程、生态文明示范村镇创建等方面论证储备项目。

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规划前期调研阶段(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制定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意见,部署安排全县“十

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开展“十三五”规划重大课题调研,形成全县“十三五”规划纲要和行业规划的基本思路,完成重大课题调研报告。对确定的37个重大课题研究报告,各部门务于2月28日前送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审定后,以正式文件报送县发改局。(二)规划纲要框架起草阶段(2015年3月至5月)。县发改局根据省、市“十三五”总体规划基本思路,结合县情实际,起草完成全县“十三五”总体规划纲要框架。各类专项规划于2015年5月20日前完成,各部门分别送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审定后,以正式文件报送县发改局,经县政府同意后实施。

(三)规划纲要草案起草阶段(2015年6月至8月)。按照“十三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起草完成全县“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

(四)规划纲要草案审定阶段(2015年9月至12月)。广泛征求乡镇、部门意见,召开专家评审会,形成正式规划草案,报县委、县政府审定后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审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负责“十三五”规划编制统筹协调工作。

(二)规范编制程序。规范规划编制程序,建立健全规划的衔接、论证、和评估制度,保证“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序推进。要建立专家咨询制度,组建由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专家构成的全县“十三五”规划专家评议咨询委员会,负责“十三五”规划的前期研究成果、基本思路框架、规划纲要(草案)以及相关专项规划的咨询、论证和评估等工作。

(三)加强项目论证。各部门要结合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准确把握“十三五”项目论证储备的重点方向,紧密结合省“3341”项目工程建设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论证储备一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辐射带动力强的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同时,要加强与国家和省、市相关部门的衔接汇报,争取纳入国家和省、市规划盘子。

第6篇

(初稿)

1引言

今年6月18日我馆正式营运开馆以来,馆内的实体建设业已完成;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硬件建设已基本就绪;各部门的计算机设备配置和联网工作运行已转入正常;展览陈列、网站宣传、安防监控、多功能会议厅、票务管理、人事财务等部分业务也实现了计算机应用软件管理,我馆的数字化建设已具有了良好的基础。抓住时机,加大力度,尽快尽早地切实推进我馆的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是进一步深入提高我馆经营管理服务水平,迈向“西部领先、全国一流、世界影响”建馆目标的必然选择。 2目标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是个长期的、不断完善、发展的任务,是一个有始无终的现代化发展过程。应遵循“统筹规划、需求牵引、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思想,以资源建设为核心,以资源系统整合与共享为主线,采用开发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设。“十一五”期间三峡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是:实现馆藏文物资源数字化、文物管理和信息传播网络化、办公决策现代化和科学化,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持续发展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工程,力争使我馆数字化工程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3任务

(1)完善馆内计算机局域网和网络集成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统一的文物数字化采集和存储系统,实现多媒体辅助展示导览系统的统一管理和运行监测;

(2)完善三峡博物馆网站建设,实现虚拟博物馆和实体博物馆资源与展示的整合,通过Internet 强大的表现能力,面向不同层次、不同访问对象的网络用户,系统、全面、生动地真实反映博物馆内容,传播博物馆的理念,更好地为社会进步、为社会公众服务,同时实现国际化的交流;

(3)通过文物数字化采集和存储系统,为管理部门、研究机构对文物的保管、研究、保护、利用提供便捷的查询、统计、分析手段;

(4)通过办公系统和网络的支持,建立远程办公环境,实现诸如田野考古工作实时会诊、汇报、资料调阅等功能。

4计划

2006年 开发或引进藏品管理系统、文献图书管理系统、影像图片管理系统的应用软件,实现藏品著录、文献编目、媒体采集、保管管理等基本业务的自动规范化管理。完成重点馆藏文物的信息化著录整理、重要文献资料图片的信息数据录入。为博物馆内部管理和专家用户提供采编、检索、读者管理和系统监控工具,克服目前博物馆文献、档案等资源得不到快捷方便的有效利用和安全共享的弊端。

2007年 开发或引进办公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形成以电子文件流转为

核心,覆盖行政和业务等各部门的高质量、高效率的办公系统。面向办公核心业务流程,提供行政公务、文档管理、电子邮件、票务、电视会议、视频点播、信息、信息查询等功能,实现博物馆电子化办公及网络远程办公,有效提高员工的办公效率,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手段,集声音、图像、文字、三维、视频为一体,不断充实完善馆内藏品、文献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丰富网站内容。

2008年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 )技术,实现考古工作和不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管理,通过网络支持田野考古现场和远地的实时会诊,为三峡地区的考古工作提供方便的、快捷的工作手段。完善三峡文物考古发掘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整理,充分展示三峡文物考古工作的成果,体现三峡博物馆本身的重要特色,为人们全面认识三峡地区的人文历史,进行长期的综合研究提供服务。

2009年 完善已实施数字化建设的各子系统的资源整合,建立大规模的多媒体资源库,实现文博数字资源的统一制作、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提高图文多媒体制作、音视频编辑、动画制作、光盘能力,为馆内的业务建设提高提供便捷高效的数字资源平台。

2010年 进一步充实数字化信息资源,不断完善数字化建设系统功能,提高数字化系统运用管理技术水平,利用虚拟现实、多媒体、数据库技术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为一体,强化数字化陈展手段和个性化导航服务,通过网站动态系统、多媒体导览、三维辅助陈列展示、视频点播(VOD )、在线知识讲座、网上会议直播与发言等个性化服务,在更大的范围内服务于大众,实现博物馆资源的社会共享,力求展示出国内先进水平的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成果。

5投资

资金的短缺是博物馆存在的普遍问题,而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又是很耗费财力的领域。好在其数字化建设的投资,是属于“一次投资,终身受益”的行为,值得倡导和推行。虽然我馆数字化工作起步晚,但却能够借鉴和汲取兄弟博物馆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使投资更有实效。基于现实客观情况,和我馆每年能争取到四五百万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投资的设想,拟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十一五”期间投资概算表》(附件一) 。 6要点

(1)更新观念,全馆动员

根据国际博物馆学会1989年9月海牙第16届全体大会通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与人类环境的见证物” 。当代世界博物馆发展的趋势表明,现代博物馆不再是单纯的文物标本的收藏和研究机构,而更应该是为社会和公众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信息资料咨询机构。社会办博物馆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博物馆收藏、整理和研究标本,向公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科研和生产部门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正好为博物馆发挥自己的使用价值,实现自己的社会使命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的空间。

但是,在我国博物馆界还存在着严重的观念滞后,还根深帝固地保留着“重藏轻用”的传统观念。在不少博物馆及其工作人员看来,博物馆的意义主要在于收藏和研究文物标本,而与公众如何有效地获得博物馆的信息,与社会科研

机构、生产部门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藏品资料的关系不大。因而在实践中,他们不把文物藏品的利用放在首位,关心的仍是如何保存好藏品、如何研究藏品,并视其为博物馆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而不是藏品有多少被有效地用来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要。另外,博物馆界相当一部分人还存在严重的小生产狭隘观念和封建私有观念,具体表现为把博物馆的藏品视为本馆所有、本部门所有或个人所有,排斥社会利用,同行利用或他人利用,进行资料垄断和封锁。这样的观念和行为必将严重制约着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尽管目前我国有近百家博物馆建立起自己的网站,似乎在推进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但这些网站不过是个花架子而已,所能获取的信息仅仅是博物馆的概况、展览信息等简介性资料,远远不能达到博物馆数字化的要求。除了技术、资金因素外,主要的还是观念问题。对一些人而言,内心深处恐怕还不愿推进博物馆数字化。

观念的贫困是可怕的贫困,观念的滞后也是最难改变的。要推进我馆的数字化建设,首先必须克服观念的制约。只有当我们真正转变观念,树立起为社会和公众服务的意识时,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才有希望,否则,博物馆的数字化只能是一句空话,最多也不过是徒有其表的空中楼阁。

全馆员工应当积极行动起来,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作为推动博物馆事业和自身发展的动力,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思想观念、适当改变工作方式,利用一切外出机会,到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首都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国内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先行单位,参观学习取经,增长见识、拓展思路、提高素质,为我馆数字化建设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2)加强领导,协调配合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性的、长期建设的宏大系统工程,牵连到博物馆日常业务和管理的方方面面,涉及的学科众多,有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历史学、传媒学、艺术学、计算机科学、法学等。因此参加的部门和人员也较多,需要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协调工作,合理充分地利用馆内现有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这是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成效与否的关键。

(3)贴近实际、重视资源

坚持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资源建设优先的原则,重视持久的、可能让人觉得枯燥乏味的数据资源采集整理工作。按资金投入和技术发展的需要,视项目开发进度,实时配置相应的软硬件,做到适用、合理、高效、便捷。力求将丰富的馆藏资源转化成为知识、发展为技术优势。应当清楚地意识到没有足够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拥有再多再好的软硬件设备配置也只能够构成泡沫。

(4)引进为主,高效建设

鉴于目前我馆数字化工作底子薄,起步晚,经费、设备设施及人员配备都不足的现状,我馆在进行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时,尤其在初期,宜采取合作共享,引进为主的方式,借鉴国内一流博物馆多年来在博物馆数字化研究和建设方面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成功应用经验,引进其技术成果,寻求资源共享,降低投入成本,避免重复开发,力求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我馆的数字化建设。

(5)争取投资,追求卓越

近年来,国内不少大型博物馆和新建博物馆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投资可谓是不遗余力,动辄四五千万到上亿(附件二) 。这对重庆这个全国最穷的直辖市来说,如此投资怕是现阶段的财政能力所不能承受的。这也使我馆要实现我们的

建馆目标,面临着强大的困难和挑战。在财政经费支持有限的情况下,应当积极寻求合作开发,资源共享,多方面、多渠道地争取筹措资金,保障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卓有成效的开展,力争在技术层面上使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要动员全馆职工,继续发扬这一年来,在新馆建设、老馆搬迁过程中所焕发出的团结合作,努力工作的精神和干劲,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切实搞好我馆的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工作,坚定不移地向着“西部领先、全国一流、世界影响”的建馆目标推进。

附件一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十一五”期间投资概算表

金额单位:万元

附件二

国内部分大型博物馆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投资:

1、上海博物馆:信息化二、三期建设:4000余万元

第7篇

[关键词]维吾尔医医院;人才;建设

[DOI]10.13939/ki.zgsc.2016.31.087

1十三五转型规划基本思路和规划目标

1.1基本思路

“十三五”期间以人才为着眼点,按照规模适度、经营稳定、协同合作的总体思路,实施以人才兴院的品牌战略,发扬维吾尔医品牌,着眼于新疆地区和周边地区的基本医疗服务,力争在人才上提高层次,深度把握,拓展人才的服务路径,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保持原有的维吾尔医特色,发展重点专科人才建设,进一步推动新的重点专科和专病治疗技术,合理优化人才结构,适当引进人才,注重医院人才内涵和综合素养的提升,着力提升医院的医疗、科研和教学水平,创新人才的管理机制,为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进而稳定人才的结构。

1.2规划目标

针对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和不足,在“十二五”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注重人才的选拔,优化人才资源结构,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转化,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发展目标。在人才上坚持培养优秀实用性人才的原则。医院在当前人才结构的基础上培养技术过硬、留得住的各类实用性医学人才。重点培养医学专科的带头人,培养优秀的知名护理人员和优秀员工,鼓励中青年医务人员提升自身的医学技术。建设医院的文化,弘扬良好的医德,提升医护人员的综合素养。努力建设学习型的医院,树立以病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尊重病人,以病人至上,提升服务的质量,满足病人的服务需求,在医院内营造良好的一切为病人服务的工作氛围。诊疗技术精益求精,全体员工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发扬维吾尔医精神,树立奉献、厚德的现代医院精神风貌,营造良好的医院文化,培养医德高尚的医务人员,在社会上树立医院良好的品牌和形象。

2主要任务

深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医院改革的措施,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培养和使用并重,为现有的技术骨干、学科的带头人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和临床工作条件,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聪明才智;通过延聘、返聘等形式发挥医院老专家的帮带作用;大胆培养青年技术人员,突出青年骨干的力量,解决人才断层、学科骨干老龄化的现状;加大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全院工作人员继续教育的普及率;引进与提高人才并重,积极引进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同时发挥医院现有人才的作用,将引进和提高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评审奖励新技术项目成果;健全人才建设制度,制定医院人才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构建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3具体建设任务指标

3.1人才数量满足适度原则

在人才数量上能够满足广大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和教学工作的需求,按照适度的原则,“十三五”期间在医院总人数的基础上到2020年增加200人,病床增加250张,其中卫生技术人员达到700人(临床护理人员增加100人),力争医护人员的比例合理,数量稳定。“十三五”期间,要在医院总人数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科学编制,补充以硕士及以上学历为主的医疗人员,其中护理人员以大专及以上学历为主,管理人员以管理专业和高学历的管理人员为主。在现有的基础上适当减量,自然增量,在2016―2020年医院人员以每年增加40人的数量进行人员的补充,并且根据病床的变化适当的调整人员。

3.2造就一批高层次专家和中青年骨干领军人物

依照现阶段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计划,在医院现有人才的基础上,高层次的人才数量和质量进一步发展。学科建设上到2020年进一步提升特色专业建设质量,数量稳步扩大。不断改善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到2020年高层次学历进一步提高,支撑年龄层次保障结构合理。力争到2020年医院学术专科带头人以及中青年骨干后备人员达到150人,高层次的专业数量显著增加,质量提高。

3.3改善人员的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

从2016年开始,医院新一批的临床医师必须全部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到2020年全院研究上以上学历的医务人员必须达到20%以上。护士人员的学历必须达到大专及以上水平,其中本科护士人员均达到40%以上。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和年龄结构要保持稳定合理的态势发展。

3.4继续医学教育全面普及

到2020年全院的临床医师晋升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职务前需要外出进修至少一年一次,提高临床医师进修培训的数量和质量,提高药剂师、护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外出进修的比例,到2020年全院医护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普及率达到100%,争取达到自治区级较高水平。

3.5卫生管理干部培养达到规范化要求

卫生管理人才是卫生人力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点是提升管理干部的能力,目标是逐步实现管理队伍的职业化。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管理干部参加各类培训或考察交流,并逐年增加参训人数,保证中层干部每5年累计参训不少于3个月,集中面授培训不少于15天,到2020年使此项工作正常化。近年来,陆续开始对管理干部进行规范化的岗位培训。到2020年管理干部达到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超过70%,岗位培训率达到100%。

4具体保障措施

4.1制定科学人才标准,优化人才资源结构

在人才的选拔上要设定合理的标准作为工作的依据。将人才的选拔侧重在医学理论学识、人文学识以及实践技能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衡量和考评,为人才的选拔确定科学、精确的人才标准。着眼于当前卫生服务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重点提升医疗专业人才的道德、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培育一批具有丰富的医学理论研究能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注重人才对相关信息敏锐的感知、捕捉和使用的能力。从优化人才的结构入手,大胆使用中青年的骨干人才,加强学科的建设,带动医院的整体发展。实施年龄优化、学历结构调整等措施,优化人才的结构。以学科为中心,将人才的年龄优化在25~45岁,注重给中青年人才展示才干的机会。

4.2合理引进人才,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的素质

合理引进优秀人才能够显著提升医院的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人才作为学科发展的推动力量,也是医学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医院的发展规划和目标的前提下,落实专业人才的培养。将引进人才作为医院人才的补充,以人才的选拔标准为依据,摒弃资历和工龄的传统人才观念,以专业的才智和工作的带领作用,注重人才的整体业绩和整体素质、能力。

4.3深化改革,创新人才管理机制

深化人事改革,创新人才的激励和培养方案。人才管理上要注重岗位管理,按照相关的人事选拔制度,按照一定的比例实施不同人才的不同聘期,给予不同的待遇,稳定技术层骨干的流动。建立完善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标准,深化内部的分配机制,重视实践、贡献,实施激励向关键岗位和人才倾斜的原则,分配制度上按业绩、任务和岗位进行定酬。在医院内设置技术创新奖励和研究奖励,给予在医疗、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具有突出贡献者厚重的奖励。

4.4创新模式,稳定现有人才结构

在新一轮的改革中我院要为引进人才提供发展的平台,创造更多人才培训和深造的机会,为人才的储备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制定《青年科研基金的管理办法》和《关于选派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出国进修学习的有感规定》等,为中青年的医师提供出国深造的机会,鼓励中青年的医师进行专项科研,鼓励他们拓展思路,开拓视野。鼓励一些优秀的医师扎根医院,提升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优秀骨干医师的专业带头能力。重点加强学科领头人的作用,带领学科建设,发挥学科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在职人员进行培训,通过提高在职的学历和进修学习的途径等不断给在职人员提供发展的机会,提升医院的整体素养。搭建医院的学科建设平台,重点投入一些学科,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展开多种形式的学科科研活动,以学科建设带动人才的发展。按照学科建设的管理办法,选择出领军人才和学科的带头人,给予重点培训和政策支持,实现高层次人才的考评。选拔出中青年专家的高层次人才,造就一批能够紧追世界医学科技前沿的领军人物完善人才的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