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赞美老师的古诗词范文

时间:2023-03-14 15:14:39

序论:在您撰写赞美老师的古诗词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赞美老师的古诗词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诗词背诵

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会感到晦涩难懂,这是很正常的,对于小学生的文化水平,确实很难理解古诗词中的韵味,然而老师并不会因此而忽略教授学生古诗词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被诗人浓缩成几字几词,意味深长,耐人回味。小学课本中的所有古诗词是经过严格筛选出来的精品中的精品。也是教育工作者根据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诗词中的启发性筛选出来的。每篇古诗词中短短的几行字,寥寥数语,却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和醇厚的美韵。而这其中的哲理与美韵是让学生受益终生的知识积淀。

一、背诵古诗词的重要性

培根道:“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学习古诗词不仅能使人灵秀,提高人的文化气质,更重要的是使人脱离庸俗和低级趣味,在生活中更加文明和高雅。例如:学生在学习明代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时,可以学到竹子坚韧的品质,诗人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而是因为竹的自然天情和独特品格给了诗人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同样,诗人描述竹的品质就是让人学,从而提高人们的修养。学习古诗词还能造就和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例如: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的李绅《悯农》(其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其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些诗中蕴含的意义就是教导人们要爱惜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一首好诗就是一位良师益友。学习古诗词犹如在花的世界中徜徉,染其色、闻其香、尝其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净化自己的灵魂、开阔自己的视野,求得身体和精神上的健康。

当然熟读古诗词不仅能提高人们的文学素养,对提高写作能力也是大有帮助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现阶段学生需要绝对地背诵,因为诗词中的美感总有一天随着学生知识文化的提高,生活经验的增加,自然而然会明白。

二、如何教导学生背诵古诗词

化整为零法,老师在要求学生背诵之前,可以先把古诗按照古诗的形式特点,将其划分成若干部分,这样学生记忆起来更加快速和深刻。例如: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老师可以把它分为两部分,前面是描写风景的,后面是情感,对友人的祝福,从而指导学生背诵。

联想记忆法,比如对于古诗中的名句背诵,先不要求背诵,而是让学生在课下理解的基础上自己独自进行分类归纳整理。而教师可通过设置出几个话题,供学生进行记忆整理。例如:描写春天的诗词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等。描写友情的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

把握修辞手法。古诗文中常出现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很有韵律感,背诵起来很朗朗上口。例如:比喻的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拟人的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这些方法都有利于学生背诵。

三、如何将背诵的古诗词加以运用

古诗词中优美的语言,很多可以用于我们的人际交流,当我们思恋家乡时,可以脱口而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来表达当时内心的忧愁。当我们在春节来临前可以吟诵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表达我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当我们夏日去杭州西湖赏荷时,我们可以感叹:“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赞美西湖的美景。当寒冷的冬天悄然而去,春天来临我们可以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表达我们对春天生命勃发的喜悦之情。其次,学习古诗词也学生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为写作积累知识经验,修辞手法,精简文字,表达情感等。把诗词中这些优美已经用到作文中能增加文章韵味。

四、总结

语文教师在教导学生古诗词背诵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对于让学生理解每首诗词的韵味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感受到韵味,才有兴趣背诵、记忆。教师尝试“诵读”“感悟”“体味”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掘古诗词魅力,在鉴赏中领悟作品中蕴含的真善美。当然,教师不能操之过急,享受古诗词的精神盛宴,是需要通过大量的积累。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讨

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才有利于学生陶冶道德情操,品味生活情趣,丰富思想内涵,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这些古诗词呢?

一、初读诗文,了解作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分自读、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整体朗诵诗歌的过程中,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每个词的读音,例:《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衰’’读“shuai",但古读音应该是“cui”,古读音更能押韵,更能体现古诗的韵律美;例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古时应该读xia.,而现在用汉语拼音读xi4,就不和谐,不押韵了。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就先让同学们自己读,多读几次,体会到古诗的押韵美,学生自然选择读古音了。

二、精读课文,了解诗意

读通古诗后,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将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词翻译出来。这时,我多半希望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或个人发言的方法,一句一句让让学生慢慢去自己探究,老师在旁适当点拨即可。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去自己翻找。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研读诗文,体会情感

第3篇

关键词:古诗词;朗诵;情景再现

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材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板块,安排这些古诗词的内容,一方面可以继承和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内容,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古诗文的文学积淀。因此,面对每册教材一个单元古诗词内容,作为语文老师不能不重视这类内容的教学。

一、重视情景再现

古诗词的写作背景对于学生理解诗词内容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诗词写作背景的渲染和再现,学生可以从这种背景介绍中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动机,以及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的体会。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搜集相关的作者、年代和背景,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自己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可以让他们自己去搜集相关的资料,然后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从而更好地把握诗词教学的脉搏。

进行情景再现,可以采用多媒体的辅助形式,利用网络资源,将关于古诗词的视频资料和朗诵录音等内容进行现场的播放,给教学创设一定的情景,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应的学习环境。多媒体集影音于一体,声光色的综合使用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激发兴奋情绪的理由,学生极容易被感动,学习兴趣也极容易被激发。

二、重视诗词的朗读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中明确地指出,必须重视朗读教学,在朗读中陶冶情操。例如,在《望天门山》学习中,作者先写山水,再写行船感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不仅对神气壮丽的天门山进行了赞美,同时还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情感。在这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可以先让其朗读作品,通过欣赏美景,在阅读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关键的字词,进而达到文、情融合,真正领悟天台山的形象美。

第4篇

【关键词】古诗词复习;小学;积累;领悟

在五上语文期末检测中曾出现这样一题:本学期我们学了《梅花魂》,古往今来,也有很多诗人赞美过梅花。例如宋朝的王安石在《梅花》一诗中用()夸奖梅花不畏严寒;元朝的王冕在《墨梅》中写了(),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高尚情操。这道题目却牵出了教学中的一个死角。

一、满目疮痍为哪般

上过《梅花魂》的老师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借梅花表达了侨居在异乡的外祖父对祖国深切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在期末复习时,我给学生搜索了所有思乡的诗句,却被这道梅花诗的考题弄得措手不及。改卷的结果比想象中的还要糟糕。王安石的《梅花》是二上的教材篇目,简单的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竟然难倒了将近一半的五年级同学,还不包括各类错别字。王冕《墨梅》中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因为是六下的内容,完全写正确的全班才一个;诗句的框架基本具备,“乾坤”一词错得五花八门的大概五六个;瞎造一气,不甘心留白的十多个;剩下二三十个同学想必是不知所措,留着一个醒目的空格。面对满目疮痍,我不由陷入深深的反思。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记忆的规律使然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经验表明,学生对课文的记忆有效期一般为一学期,期末考一结束,本册课文内容大部分被自然地从脑中删除,腾出空间准备储存下学期的背诵篇目。时隔太久,《梅花》的记忆不是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就是更严重的荡然无存。

(二)教师应试教育的错误观念所致

在考试的指挥棒下,古诗词教学沦为背诵。而且因为语文学习时间的被挤压,我们往往直奔主题,追求“高效”的教学。就像我复习了思乡的诗句,却猜不到命题的另辟蹊径。由此暴露了,只为考试而教学的错误观念不仅会自食其果,还会对学生成长带来不良的导向,更是对古典诗词的不恭曲解。

二、亡羊补牢不为迟

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中国文化的长廊里,她一直占据着尊贵之席。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担任着中国文化启蒙者的主角,理应义不容辞地挑起这份重任,让古诗词这颗蒙尘的明珠,重新焕发出熠熠光辉。学生升入六年级,这是小学和初中之间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时间段,我们有必要对古诗词作一个系统的归纳梳理,权作一块引玉之砖,开启古诗词的记忆之门,用积累来拓深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文化沉淀。

(一)“古诗考级”,让成功的喜悦为积累助推神力

新课标推荐背诵的70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

第一关:诗词回头看。本关主要是背诵全十二册教材中的古诗词篇目,是对课内诗词的记忆唤醒,分为三个小级。一级:第一至四册共计十六首;二级:第五到八册共计二十首;三级:第九册至十二册共计二十一首。

第二关:必背全搜索。本关主要是针对《小学生必备背古诗70首》剩余篇目的一次扫盲,初步罗列了一下,还有《江南》等二十六首,作为考四级的内容。

第三关:拓展大冲浪。本关是提高性的训练,主要针对宋词及初一上册诗词的背诵。

五级:小学生必背宋词——苏轼《水调歌头》《念奴娇》《江城子》《蝶恋花》;李煜《虞美人》《相见欢》;李清照《一剪梅》《声声慢》《武陵春》《醉花阴》;岳飞《满江红》;晏殊《浣溪沙》;秦观《浣溪沙》;辛弃疾《青玉案》《丑奴儿》;欧阳修《生查子》《蝶恋花》;陆游《钗头凤》;范仲淹《苏幕遮》等共计十九首。

六级:七上古代诗歌《观沧海》等四首及课外古诗词背诵《龟虽寿》等十首。其中三级所有同学都必须达到,颁发诗词考级达标章;四级90%以上同学能达到,颁发良好章;五级70%以上同学能达到,颁发优秀章;六级50%以上同学能达到,颁发诗词小状元奖牌。梯度的设置让每个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级别,获取伸手可摘的荣誉,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使考级变得生动而信心十足。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能过六级的同学,到毕业时不说满腹诗文,应该也有相当的诗词底蕴,能够很快地适应初中对诗词积累更高的要求,并逐渐成为自觉的行为。诗词的拓展训练,可以说是为初中和小学的衔接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台阶。

(二)“化整为零”,让诗词的清韵为校园增添典雅

一百多首的古诗词背诵,对六年级的同学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负担,所以在时间上不可过分集中,以免造成“欲速而不达”的被动局面。达标级的争章放在六上前半学期,每个同学应该都能轻松过关,后半学期安排四级的过关。五六两级是针对中上生的考验,放在六下,要求可以比较宽松,中下生在仍可以继续巩固前四级的内容,获取加强章。

每一节语文课前,由抽签和自荐相结合的“诗词小擂台”可以有效复习一至两首古诗词。根据背诗的流利、正确、有感情的程度选出擂主,擂主即为当日语文科代表。此举能“化整为零”,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好的记忆效果,而且同学会兴趣盎然,乐此不疲。最先到老师这里背出的同学作为“诗词小考官”,掌握着其他同学的“生杀大权”,这也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每天中午十分钟的古诗词背诵时间,会让大多数同学顺利完成当天的任务,不感到有明显负担。学有余力的可以适当提前,暂时不过的同学定会在上下学的路上念念有词而不致掉队。

一段时间的熏陶后,教室传出的朗朗童音,伴随着浓浓的古诗情韵,典雅的意境在校园里渐渐自成一道风景。

(三)分类巩固,让科学的方法为诗词加深领悟

诗词考级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是如果学生为了拿到奖章,囫囵吞枣,一味地死记硬背,不求甚解,不但容易引起反感,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亵渎。所以除了运用多种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分类巩固就是笔者尝试的一种效果不错的方法。如:

思乡主题:《静夜思》《秋思》《长相思》《泊船瓜洲》等。

送别主题:《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等。

分类的方法很多:按时间分,可找出描写春夏秋冬景色的诗;从特征上分,可找含数字的诗,写动物的诗,写植物的诗等等;还有些托物言志的诗,如《墨梅》《竹石》《石灰吟》等,内在的表达志向的意味需要细品;更有不少蕴藏特殊含义的诗句,如赞美师爱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歌颂母爱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褒扬奉献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更是值得我们珍藏的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当然这些古诗的趣味活动不占教学时间,可以在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开展主题队会,检验学生一阶段的学习成果,也更多地激发对古诗词吟诵的兴趣。

此外,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非常重视新旧知识对学生思维的碰撞,不断增强互迁移,既减轻记忆负担,也不断架起古诗词之间的关联桥。如教学《墨梅》时,带出其他描写梅花的诗句;教学《泊船瓜洲》时,串起思乡愁绪;教学《长歌行》,联系另一首汉乐府《江南》,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名句又可以重温惜时的箴言;由曹植的《七步诗》,自然地过渡到了曹操的《观沧海》和《龟虽寿》……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坚信只要我们执着地行走在这条路上,不断摸索创新,终能迎得满怀诗香。我们也相信古诗词这座社会文化教学的孤岛,一定会褪去荒芜和冷清,重新焕发出熠熠的光辉。

【参考文献】

[1]巫新秋.小学古诗教学任重而道远[J].基础教育,2006(11).

第5篇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语文 古诗课堂 美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8-0142-02

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存在简单化的现象较为严重,突出表现在背诵为主。因此,改善目前我国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现状,渗透美育教育值得探讨。古诗词的美育具有增进人与人交流、加深对古诗词理解的社会。只有通过美育的不断研究,在美育过程中不断唤醒学生对美的不断追求,才能促进审美与文化和谐发展和全面渗透。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弊端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小学语文教师一般会为了保证学习效果,提高学生语文考试成绩,经常会比较注重对古诗词词句解释、知识考点进行着重讲解,对文章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美学思想往往是教师的一两句话而“一笔带过”,忽视学生为主体的审美观的培养。

此外,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忽略古诗词教学的“三维目标”中的情感目标的确立,就是在备课中确定了情感目标,在教学中,也偏重于对古诗词中的字词句的正确理解、书写和释义,对古诗词中的重点语法和修辞知识要求能熟练掌握,古诗词中所蕴含的美,置之不顾,难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对古诗词的情愫的共鸣,更不利于学生的美的意识的形成、审美能力的提高,成为古诗词教学的严重的缺口。

二、古词教学中美育渗透的几个主要途径

1.树立学生为主体的审美观。目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美育”教育严重缺失,对于故事中“美”几乎不去挖掘和渗透,即使教师注意到了这方面的美育教育,也是教师对古诗词的美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如苏教版四年级的《望洞庭》的教学,多数老师会以“这首诗通过作者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描绘,细腻、具体勾画出洞庭湖的秋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如此的“寥寥数笔”的点拨,学生只是“仓储”了老师的观点,适合考试,学生不能真正理解诗人的想象是如何丰富、为什么说描写细腻、具体,对洞庭湖的喜爱、赞美之情又源于哪儿等,教师如果不引导学生具体感悟,这样的“给予”除了应付考试,意义不大。

在进行美育教学研究活动时,对古诗词的讲解一定要直观形象,通过详细、具体的描述古诗词中美丽的场景。如《望洞庭》的教学时,首先用多媒体呈现洞庭湖的整体概貌,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短片,初步感知洞庭之美。再呈现洞庭秋月的画面,让学生感知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月亮银光闪闪、湖水和月亮“水融之美。

2.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词的特点是韵律感很强,诗人在写作过程中依据“平仄、对称、押韵”等规则,平仄、对称、押韵等都需要学生反复诵读和吟诵而自主感悟。古诗的动听、委婉、流畅、和谐等,需要被读者恰当地朗读才能真切感知其中的语言美与韵律美。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古诗课堂教学中,依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古诗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参与古诗朗读活动,从而体会出蕴含在诗句中的韵律美。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确保学生对诗文意思有一定了解之后,通过反复诵读的方法感知诗文语言。只要学生发现古诗中的押韵点具平仄交错点,朗读起来就会更加上口,并且易于理解与背诵,并且可明显感觉到诗文的语言美。

诗词的意境美,更需要反复诵读而感悟。教师通过学生对文章诵读和吟咏,直观的感受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看待文章的情绪,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独自咀嚼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滋味和理解文字中的情趣,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并体会诗词中的审美意境。

3.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古诗词的美。古诗词的美,教师的“给与”取代不了学生的自主感悟。由于诗词本身语言就经过作者的高度浓缩,学生只能从有限的词句当中去联想、想象和补充作者所想要表达的高阔深远的意境。教师应设计一定的情景和问题,让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思考和感悟诗人所表达的人生感悟和是思考。如《回乡偶书》这一首诗,借助简练的语言,把一个远离家乡多年的游子形象传神地描绘出来,应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游子想象的句子,激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绘画的形式将古诗中塑造的“鬓毛衰”人物形象,与“少小离家”对应,从而更彰显作者离家时间之久。

4.运用视听,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美。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摒弃将古诗文中蕴含的意境美的具体内容直白地以文字形式传递给学生的传统方式,采用视听联动,辅助学生自主感知与欣赏诗词的意境美。如《望洞庭》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优美的风景诗,教学时,教师不妨播放一首与诗文意思比较应景的音乐,并播放洞庭山相关图片,从而使得学生脑海中呈现出天水一色、造型精致、淡雅和谐的洞庭山景色,最终体会到缥缈、空灵的意境美。

参考文献:

[1]罗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育之美育性[J].教师,2013,(33).

第6篇

一、初读诗文,了解作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分自读、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

二、精读课文,了解诗意

读通古诗后,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将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词翻译出来。这时,我多半希望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或个人发言的方法,一句一句让让学生慢慢去自己探究,老师在旁适当点拨即可。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去自己翻找。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研读诗文,体会情感

(1)了解背景: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它们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这些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再比如:翁卷的《乡村四月》、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张志和的《渔歌子》等为我们描绘出风景优美的田园风光,表达出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同样是写景诗,不同的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不仅写出敬亭山秀丽的风光,其中“尽’’、“孤独"、“只有”等词又体会出诗人无比孤寂的心情。从背景资料当中,我们知道李白才华横溢,青年时雄心壮志,无奈朝廷黑暗,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所以朗读时要读出压抑孤独的心境。

(2)想象力的培养: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想象力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可见一斑。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想诗词中的画面。例如:《江上渔者》学习古诗后,请同学们想象在波涛滚滚的江面上,捕鱼人冒着生命危险,打捞鲜美的鲈鱼,使人不由对捕鱼人产生同情与怜悯。

(3)课外拓展的必要性

第7篇

关键词:古诗词;改革;创新;情境

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享受前人给我们创造的优越历史条件的同时,我们也要将这些无形的财富不断地传承并且发扬光大。小学语文古诗词恰好提供了这样的平台,让我们能够依靠这些文字深切地体会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所想、所见以及所经历的事。文人墨客通过古诗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着自己或者开心,或者忧愁、或者思乡、或者思人、或者赞美、或者抨击等等各种各样的感情以及心理状态。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古诗词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一部分,在引导学生学会古诗词、理解大义的同时,还要感受古诗词的优美意境,感受古代诗词歌赋的熏陶,感受他们用写诗作词来抒发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用来寻找知音之人,就如同现代人用歌表达情感是一样的。这次的新课程改革,从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方面都进行了大胆创新尝试,打破了以往的旧的教学体制、教学模式,更加尊重学生、尊重人文教育,全面诠释“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概念,所以老师在引导学生的同时,应避免学生产生依赖心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前预习生字生词,自己借助有效的手段,例如,新华字典,古代汉语字典等,有条件的可以使用电脑、电话查询,自己尝试着去理解整首诗所表达的含义,揣摩诗人内心的状态等,在课堂上老师再和学生一起梳理。

二、激发想象力进行故事转换

古诗词与现代文之间的区别就在于现代文言简意赅,与我们的生活环境接近,而古诗词有的晦涩难懂,一词多义。在不明时代背景的情况下很难理解作者的意图。以前老师在讲古诗词的时候,都是带领学生读通顺了,然后逐字解释,再机械地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句子,一首诗下来寥寥数语,既缺乏诗人创作的意境美,又使整首诗显得生硬,作为小学生更难以理解,同时就会给学生造成古诗词很难的心理障碍。

小学生单纯无杂念的想法和他们不受约束的特有的丰富想象力,老师稍做指引,就可以大刀阔斧,天马行空。老师可以在备课的时候就做出情景假设,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求知欲望。在带领学生通读全诗之后,把较难理解的字或者词进行解释,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以及想象,对整首诗进行复述。以唐代诗人骆宾王的《鹅》为例,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基础的学生都能较容易地理解,尤其是对于农村学生,对鹅再熟悉不过了,在熟读之后,对生字生词进行解释,然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基于对鹅的印象进行修饰,弯弯的脖子、蜡黄的嘴、洁白的羽毛、红红的脚掌,再加上在水里游泳的场景,一首诗应景而生,学生把自己也加入到画面当中,贴近生活的同时感受到了动物的乐趣,又学好了古诗词。

三、编排话剧

对于一些意境优美的写景静态诗词,可以采用以上方法,但是不免有些枯燥,而对于有的古诗词在创作过程当中,可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抒发了某种感情,低年级的学生不能有身临其境之感,就很难理解。但是我们可以加入一些情境,有了前因后果,进行补充,以简短的话剧、小品等形式编排出来,加之在编排过程中的乐趣来增强记忆。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为例,老师可以编排两到三个场景,第一个是在乡时期,第二个是年轻时离乡,第三个是年老时回乡(主要是第二个和第三个场景),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离开时的那些人变了样子,自己也变了样子,就连新出生的孩子都不认识,一种孤单单的落寞感油然而生,加之感慨时过境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们从诗中的儿童的角度来看待文章,家里来了个满头白发的老爷爷,既好奇,又害怕,很多复杂的情绪,就会问:“你是谁啊,你找谁啊?”等等一系列的话,不同的诗,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就依靠我们全体老师共同的努力,不埋没孩子们的天性,又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对古诗又会有新的认识。

总而言之,古诗词的学习在整个学生时代都占有很大比例,学习古诗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所有老师共同努力,小学语文老师要给学生打好基础,努力地去发掘中国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