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25:29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生地理知识要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摘 要:地理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研究教学方法是教师的第一要务,教师首先要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为教学打好基础。为了构建高效课堂,教师一定要做好准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采用积极合理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提高地理水平。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想要学好初中地理,首先就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这让很多初中生生感到厌烦。因而,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小学生的地理水平。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学生,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教师在教授初中生地理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拓展课外知识,再试着让学生去领悟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也让学生更加容易掌握地理知识,事半功倍,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
1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果学生有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就能自主学习。为了构建高效的课堂学习,教师应采用合理科学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应积极创设地理学习情景,激发初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初中生对各种事物充满着好奇心,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可以英语词汇教学的质量。传统教学方法比较枯燥无味,教师一味教授晦涩难懂的各国地理知识,超越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由于初中生缺乏学习各国地理背景知识的兴趣,不免会难以掌握所学知识,地理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课堂效率得不到提升,这对构建高效课堂是一种阻碍,教授应该认识到这一方面,积极避免,从而建立高效课堂。
教师在教授他们地理知识时,通过做有趣的游戏,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从而增加他们学习各国地理知识的热情,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地理学习氛围,构建高效课堂,通过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有趣,从而增加地理学习的趣味。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墙上粘N最近刚学的国家山脉或者景观图片,让学生经常看墙上的山水。这样,学生进入教室就像进入各个国家一样,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就会在脑海中浮现出来。根据大脑的记忆规律,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到各个国家的奇观和景色,进而提高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知识水平,这对构建高效课堂是十分有益的,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
2教师课堂上积极合理的引导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学生,但引导者是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教师积极的引导鼓励会对学生学习各国地理知识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地理教学,主动并且积极学习地理知识。教师们可以在一起开会商量组织活动,让教师认识到如何培养初中生对地理的兴趣,做好示范作用,教导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课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积极备课,为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可以相互商量。在教授学生地理知识时,要采取恰当的措施,创设合理有效的情境,把重要并且吸引学生的信息提供给学生。
为构建高效课堂,教师也要注意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体验,课堂上积极带动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现在的地理教学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注重生活社会实践。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地理学习的趣味。因此,教师应积极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为构建高效课堂而努力。比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给学生们播放一些地理知识的纪录片,各种各样的情境会让学生提高兴趣,紧接着学习相关知识,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一些要学习国家的景观图片,让去过刚地的学生讲一下亲身体验,这样做在完成教学计划的同时,还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地理知识学习提供基础,大大提高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3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学生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为了构建高效课堂,学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主置应该被明确,学生是课堂学习的绝对主体,想要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地理知识水平,教师要明确在初中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首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地理知识,而不是简单的教会他们要学习国家的优美景观,著名建筑和人文传统,带着他们进行简单的地理知识学习,这样做不仅会大大降低教学效率而且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往往事倍功半。为了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教师一定要清楚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和兴趣点,根据具体情况帮助他们制定出适合其学习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
教师一定要清楚高效课堂的核心和要点,结合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对基本知识的掌握,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比如:教师在地理教学时,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让他们进行讨论,教师可以让他们积极发言,讲讲自己去过的景点、国家或者想去的地方,让他们用尽可能优美的语言去描述自己心中理想的天堂。只要学生听到心里去,在课堂上真正与老师互动起来,才能更好地融入课堂,更有效的学习地理知识,从而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在墙壁上张贴地图和优美景观的方法,让他们自由选择,使学生一进教室便处在群山环抱的优美景色之中,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学习了知识,对构建高效课堂有很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为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探索合适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在欣赏中学会了地理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和教学效率,进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知识水平,真正融入课堂之中,让他们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对他们日后学习更深层次的地理知识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蔡贵林.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J].学园,2014,(3):56-57.
关键词:初中地理;乡土地理;初中生;教育价值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引导学生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探究性实践活动。本文主要针对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论述,希望能够有效增强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一、巧妙设疑,降低新知识教学难度
乡土地理是地理课程的组成部分,对于初中地理而言,联系乡土实际进行乡土地理教育,对初中生的长远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有效降低新知识的教学难度,使初中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初中生思维创新的来源是“好奇”,地理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优化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讲初中地理《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时,我结合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等一系列的社会时事、热点新闻,利用问题与矛盾的冲突性巧设疑问。如我国近几年发生过哪几次大地震?这些地震的震级达到几级?为什么这些地区会发生大地震?我们本地是否发生过大地震?初中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课堂氛围非常融洽,学生踊跃的举手发言。然后我会给初中生展示一组中国地震和日本地震伤亡人数对比数,让学生再想一想地震为什么对日本的影响不大?通过此次教学,不仅培养了初中生关心时事,关心国家的责任感,还提高了初中生对地理知识的整体把握和运用程度。
二、构建情境,增强地理知识趣味性
乡土地理是激发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最好载体,能够为枯燥的地理知识带来趣味性。乡土地理材料就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熟悉易懂,便于学生接受,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众所周知,情境是课堂的灵魂,是提高课堂教学价值的奠基石,所以初中地理教师要善于创设多样化的乡土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比如,讲初中地理地形相关知识的时候,为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掌握我国地形类型多样的特点,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正在骑自行车上学的微课视频。初中生都认真的观看,然后我向学生说:同学们,会骑自行车的请举手。此时全班学生都举起了手。我继续问:谁天天骑自行车上下学的请举手?很多学生都将手放下了,我接着问:骑自行车环保又锻炼身体,那为什么不骑自行车呢?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本地的道路有坡不好骑,有的说汽车太多,骑车有危险,等等。我由此引出主题:那为什么我们本地存在这样的问题呢?初中生陷入了深思中,很自然的联系到了受地形的影响,这对于开展新课十分有帮助,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三、整合资源,使教学内容完美呈现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很多地理教师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只注重学生的地理成绩,而忽视了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拓展,没有深入的挖掘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乡土地理资源,使初中生对地理课堂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偏低。所以,我在日常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地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初中生身边有趣的地理事物、现象等积极渗透到地理教学中,使地理教学展现独特魅力,初中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会随之增强。比如,讲初中地理气候知识的时候,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极为密切,教学内容有很强的实践性,我又向学生渗透了乡土地理知识,使课堂教学更加完美的呈现给学生。我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并上网搜索全国各地美食、服饰、动植物的图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通过观看学生的展示,我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南方人爱吃米饭,而北方人爱吃各类面食?你们爱吃米饭还是面食?为什么西北地区的人们头上总是戴着纱巾?与此同时,为了调动初中生的参与热情,我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加入了其他学科的知识,鼓励初中生找出学过的关于描写气候的古诗。课堂讨论的气氛更加高涨,有的学生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有的学生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四、实践拓展,全方面促进知识内化
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利用乡土地理知识组织实践拓展活动,充分挖掘初中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全方面的促进地理知识内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野外考察、环境监测等社会调查,开发学生的综合思维,提高地理观察力和学习毅力。在实践过程中,地理教师要注意协调好家乡的人地关系,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进而训练他们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等能力。比如,讲初中地理《地图》时,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最重要载体以及学习地理的最重要工具,必须要求全体学生熟练掌握。我带领初中生走出教室,环绕校园走一走,然后动手绘制校园平面图。在学生绘图时,我会给他们详细的讲解辨别方向的方法和记住一些常用图例。为了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标,我鼓励初中生对本市的交通出行图进行绘画,体现出主要交通道路和地标性建筑即可。学生上网搜集了大量资料,还主动向我请教比例尺的绘画问题,经过初中生的不懈努力和尝试,最终他们都完成了任务,也体会到了地理实践的乐趣。我从具体实践活动到概括一般规律,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育,全体学生对地图三要素的要点掌握的都很透彻。
五、合作探究,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推行乡土地理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初中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小组中都积极发挥聪明才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还提高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地理知识的价值和功能,也端正了学习态度,对初中生养成终身学习意识具有推动作用。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我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与学生进行互动,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如讲“北半球夏季时昼长夜短,冬季时昼短夜长”这个结论时,我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回忆我们本地夏季和冬季白天时间长短变化情况,这时有的初中生就会说:冬天的时候我放学回到家做作业,才晚上6点多,外面就已经黑天了。可是夏天的时候,晚上8点多钟天还没有全黑。经过讨论和研究,学生得出结论;夏季日出早日落晚,白天时间长,夜晚时间短,而冬季则相反。有了上述基础以后,我要求初中生分组探究:南半球夏季昼夜长短如何,冬季昼夜长短又有什么变化?学生很快就准确的回答出答案,可见乡土地理穿插其中,的确可以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总而言之,乡土地理更贴近初中生的生活,对初中生学习初中地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初中地理教师要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等新理念落到实处,结合实际学情和本地乡土资源,创造性的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组织初中生开展各类地理实践活动,激发初中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增强初中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张君政.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03):87-88.
[2]陈雪梅.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才智,2014,(17):135.
一、修炼个人魅力,影响带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
常言道:打铁要靠自身硬。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教师在他们心目中往往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学生通常会对优秀的教师产生心理崇拜,从而自然地愿意接受该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为此,要想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吸引力,地理教师首先要努力提升自我,不断修炼自我,以便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学科知识的同时,逐步练就扎实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要有追求卓越的教学理想,每一节课,都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深入了解学生,努力寻求适合班级学生,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要追求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总之,一名优秀的教师就是一笔巨大的教学财富,他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无形的推动与催化作用。因此,地理课堂要想提升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理教师财富值的多与寡。
二、协调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形成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与保障,能够在无形中润化学生的心灵,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实践证明,教师不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一定会使学生产生厌恶感,学生也一定不可能对他所任教的学科产生兴趣,甚至会产生厌学、抵触情绪。很鲜活的一个例子,由于学生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一名刚刚走出校门,从事地理教学的年轻教师对此大为光火,常常对学生动辄嘲讽、呵斥,甚至大发雷霆。久而久之,学生不仅对地理这个学科丧失了最基本的学习兴趣,而且对这名教师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学生越是抵触教师就越愿意暴怒,教师越是暴怒学生就越是抵触,搞得教师和学生都是焦头烂额、苦不堪言。试想,这种师生关系如何能够促进教育教学工作良好发展?相反,如果教师能够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会使自己各个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被学生理解接受,从而形成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喜人局面。
三、加强知识整合,提高地理课堂吸引力
初中地理知识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同时与政史、语文、数学、理化等多学科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别是一些历史事件、优秀诗词句、谚语俗语等都包含着地理学科知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加强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地理课堂的吸引力。例如,在讲述“世界人种分布”这部分知识时,学生质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而美洲又怎么会有黑人的分布呢?这一点教师完全可以结合历史知识进一步引导学生加以理解――由于欧洲的奴隶贩子从非洲劫掠黑人到美洲的“三角贸易”,才导致了美洲黑人的出现,因此,美洲黑人属于外来人种。再如,对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这部分知识的理解,牵涉初二物理中热力差异这部分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点到这一点,学生就不难理解这种现象和规律。当然,做好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也是对地理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四、丰富课堂活动,提升地理课堂吸引力
传统课堂通常采用“师问生答”单一式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形式很难提升课堂吸引力。为此,新课程提倡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合理活化课堂教学,丰富教与学的过程。对于初中地理课教学,同样需要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广泛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提升课堂教学吸引力。如在学习“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这部分内容时,我把全班学生分为三组,即非洲组、欧洲组、亚洲组,让学生分别围绕本洲人种的体态特征、语言和宗教习惯进行交流。这样一来,学生对哪个地方是什么人种、说哪种语言就一清二楚了。再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我国的降水”这部分知识时,我采用这样一个故事引导学生们开展学习:一位外国朋友来我国旅游。七月中旬在北京一下飞机,就遇到了一场大雨,他便赶紧买了一把雨伞。一周后,他来到新疆,被新特的民俗风情所深深吸引,玩了整整一个月也没有遇到一滴雨,雨伞自然也没派到用场。后来,他离开新疆来到广州,又是一场大雨,可怜的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这么倒霉?”故事讲完后,我因势利导让学生阅读我国降水量分布图,分析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学生的学习兴致一下子就被激发,从而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理教学读图能力技巧强化
一、培养读图习惯
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更蕴含于地图之中。学生要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但是,初中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其他学科知识层次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普遍存在注重文字知识而忽视图表知识的状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使学生改变过去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左书右图,图文并茂”的读图、用图习惯教师可以从教材人手。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求学生拿到一幅图,做到“读图四步走”:一读图名,即这是幅什么图?二读图例和注记,即图中的符号表示什么地理事物?三读有无坐标轴,若有坐标轴,则要看清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四读取图表中表达了哪些地理信息?“读图四步走”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这是提高读图能力的基础和关键。
在用图习惯培养方面。教师则可以采用地理图像导学法教学。即以图像为媒介。提出一系列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图像,积极思维、自觉探索问题,从而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能力、智力的教学方式。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组织开展一些小游戏,如每课的“课前小导游”,让学生在游戏中读图。效果也很明显。教师还可以采用填图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即在每课堂结束前留几分钟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先熟悉课本原图。再合上课本,完成练习册中的读图题。让学生多读图,结合地图进行教学,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长期坚持下去,学生自然就会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甚至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在图上再现,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图中有网,文字和图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二、掌握读图技巧
读图是指从地图上获取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范围、分布,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形状、方向等信息。教师一定要强调读图的顺序,让学生严格按读图名、读图例、读正图的先后顺序阅读地图。因为图名代表着一幅图的主题和要点。先读图名有着开门见山、排除干扰、直奔主题的指导意义:阅读图例是轻松获取图中信息的基础;以上两步完成了,我们再来读图就会轻松自如。读图时我们一般要根据地图本身所提示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师要教会学生图表分类,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景观图、原理示意图、漫画图、数据图、结构图、等值线图等。例如:读河流图时,一般要按河流的流向来读,也就是按上游、中游、下游的顺序阅读。又如:读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图时,既要在图中找出其国家或地区的经度、纬度位置。又要找出其海陆位置,还要知道其所在半球的位置特点。
当一幅地图,学生觉得纷乱繁杂、抓不住重点时,教师就要让学生有意识地划出较为重要的地理事物并掌握它们的地理位置。如教学“中国金属矿产地的分布”时,应该指导学生从读图名开始,了解这张图展示的是金属矿产的分布情况:其次熟悉金属矿产的图例,如铁、金、铜、铝土、稀土等金属矿产的图例;最后读正图。矿产地那么多,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掌握每个矿产地,所以我们引导学生找出几个比较著名的矿产地即可,如海南石碌的铁矿和辽宁本溪、鞍山,内蒙古白云鄂博的稀土矿。山东招远的金矿,江西德兴铜矿和大余钨矿,水口山铅锌矿和湖南锡矿山锑矿等。其中湖南和江西的两个矿产地还要结合位置来记:湖南省锡矿山在北,水口山在南;江西德兴在北,大余在南。
三、提高析图能力
地理图表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一内容,可以有多种的图表形式。而同一地理图表,蕴含多方面的地理信息。可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进行分析、理解、延伸。因此,学生掌握了正确读图的方法后。还要提高析图能力,学会怎样析图。析图的目的是寻找地理差异的原因和了解其中蕴含的基本原理。
教师指导学生析图可以从帮助学生建立图表与图表之间的联系人手,让学生从数量上分析、过程上分析和关系上分析等。“过程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过程类型进行分析:转动过程分析、循环过程分析、扩散过程分析等。“关系分析”又可以指导学生从“因果关系分析”和“输出输入关系分析”进行分析。如读某河河流流量曲线图中的极值及其出现的月份,可归纳流量特点,分析成因,判断补给类型属于“数量分析”,“地球公转产生了哪些现象”就属于转动过程分析等。
六、加强填图、绘图训练
简单来说,填图是一种建立在记忆和想象基础上的模仿。我们需要根据地理语言和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根据各异的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语言去想象。举例而言,在讲到“七大洲四火洋”这一节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对地图进行观察,然后再让学生凭借记忆画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草图,并分别标注名称,如此一来,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的记忆自然就会很深刻,会在大脑中自发地留下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情况。在加强读图训练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可以从教材中的地图出发,设计或衍生出疑问,让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思考,从而观察和分析地图。因此,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填图、绘图。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加以耐心指导,从空问想象和地理逻辑方面加强对于学生的训练,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吸收和巩固。
只有学生的读图能力得以提高,他们才能够进一步地学习和探索地理知识。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的读图能力给予一定的培养,在日常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看地图、多分析地图、多掌握地图的含义,加强填图、绘图训练,培养学生用图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更容易学习地理知识,进而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要: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涵盖了很多的地理信息,它的作用很大。那对于初中生来说,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关键词:如何; 培养; 初中生;
地理读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离开了地图教学,地理也就失去了学科特色。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强化地图教学,科学有效地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和用图习惯,学会一些科学有效的记图方法,教会学生懂得从地图或者地理图表中提取地理信息,从而去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强化地图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优化复习效果,对初中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科学指图,给学生良好的示范性
不少地理教师都知道地图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地图和地理图表的使用,不仅自己示范指图,也经常让学生读图或者到台上指出图中的地理事物。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科学指图,给学生良好的示范性。因为如果教师指图不科学,不规范,就会导致学生指图的不科学不规范。久而久之,学生不规范的指图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有许多地理教师指图不规范,太随意。主要体现在指图的位置不准确,方法不科学。有的老师无论是哪一种地理事物,也无论是点状、面状还是线状的地理事物都是在图上随手一指,轻轻一点。如有的老师在上“非洲”这节时,把“维多利亚湖”的位置指到了“刚果盆地”的位置;把几内亚湾、马达加斯加岛、索马里半岛这些面状的地理事物指成点状。再如,尼罗河是线状的地理事物,有的老师也是拿着教鞭在河流旁“点”一下,这样的指图方法也是极不规范不科学的。河流是线状的地理事物,对于象河流这样呈线状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指图方法应该是从源头开始沿着河流的干流从上游指到下游,整个指图的线路是呈线形的。另外,指公路、铁路线也是如此,有的老师也是随便一点,而不是沿着公路线指图。教师的不规范指图,势必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地理教师在指图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准确、规范和科学,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空间观念,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养成读图的良好习惯,促进读图能力的形成
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能充分发挥,才能促进学生地理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在图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读图方法的引导,打好扎实的读图基础:有序读图是获取地理知识,建立空间概念的重要一环。读图一般步骤是:(1)读图名,识别图像类型,读出一幅图的主题和要点;(2)识图例,轻松获知图中地理事物信息;(3)研究正图:按地理事象的一定顺序读图(4)读内容,用语言表达读图结果。析图是在上述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图中的显性信息去分析挖掘出隐性信息,培养学生较高层次的读图能力。一般来说,析图可从两个层面来进行:一是挖掘图中信息,逐步引导学生善于利用地图中的显性信息,即位置、地形地势、河流、资源能源、交通线路等分析挖掘隐性信息如:气候、植被、水文、农业生产的方式和特点、工业生产布局和特点、人口分布和流动等。二是提炼信息,把对解答本题的信息提取出来,回答问题,通过对上述自然、经济要素的分析,懂得各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的整体性以及存在的地域差异。
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和过程,教学中要通过典型案例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认知结构,要多采用讲练结合、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达到举一反三,能力培养的目的。此外,地理读图能力的提高也不可忽略地理知识的学习,图、文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扎实的地理基础,丰富的课外知识面,对正确获取和解读图上信息有很大帮助。
三、通过读图竞赛活动,激发学生读图、运用图的能力
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初中生具有争强好胜、好表现自我,个人集体荣誉感比较强,喜欢学习效果和行为表现得到老师肯定的年龄。根据这一特点,我经常引入竞争机制,采用分组竞答或个人抢答等形式来完成读图教学任务。如在学生大致学习完“全国主要铁路干线”一课内容后,如何让学生通过“全国主要铁路干线”图来熟练掌握主要铁路干线,重要的铁路枢纽名称,以及沿途经过的主要城市呢?我提出“走铁路”的竞赛活动。在分成的6个小组中,每组准备题目,分抢答题、必答题和小组互答题三种。在活动中,强调每一个答题者必须边走铁路边回答。在大操场的比赛场地,同学们在画好的全国主要铁路干线图上边思考边走铁路边回答,个个情绪高涨。来自四川的同学出题让同学走一躺从四川来厦门的近便铁路,并说出沿途经过的主要城市;而喜欢旅游的同学想去看秦始皇兵马俑、北京故宫和哈尔滨的冰雕,则请其他同学帮她设计一条近便铁路干线。比赛结束了,得分最高的前三名得到了表扬,使他们尝到了甜头,产生成功感,学生会为自己取得成功而自豪,而受荣誉感的驱使,他们会更积极参与地图的学习。
通过读图竞赛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地图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能力,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通过读图竞赛活动,凸显出会读图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还能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更好地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无定法,教必须有法。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种:描图法,画图或填图法,运用多媒体,养成用图习惯等。学生通过描黄河的干流形状象“几”字形;描中南半岛的主要河流后观察到中南半岛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描图能帮学生轻松地判读有关图形、绘图,促进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运用多媒体辅助读图,加强直观效果。如将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演绎成通俗易懂的卡通故事。突破了锋面雨带时空的分布,能变静态为动态,直观、形象。利用多媒体辅助读图,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的课堂学习环境,而且可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地理课本中的地图和地图册在地理学习时要经常用,努力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习惯。俗话说:“熟能生巧。”学生自己在读图用图的过程中摸索出一套读图方法,那是最为宝贵的。
参考文献
1.提升课堂效率
初中地理由于学科自身的属性,所涉及的内容多而杂,如果一味的按照传统教学的方式,教师不对课本内容进行梳理,恐怕学生理解起来会出现困难,课堂效率过低。因此提升课堂效率是值得每位教师思考的问题,课堂时间有限,如果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性,而弄不清一节课程当中学生需要掌握的难点及要点所在,往往一堂课下来,学生只顾忙于探究,盲目探究,而无法掌握正确的研究地理方法及地理知识,便失去了教学的目的。因此,打造精品地理教学课堂,务必以提升课堂效率目标,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之中,领略到地理学科的精髓。
2.拓展知识内容
初中生们认识世界与了解世界的途径有限,而地理学科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国家的大好河山、生活中的自然变化,都与地理知识有着内在的联系。而传统的地理教学课堂,教师往往以课本内容为主,忽视了学生自身个性化的发展,学生的眼界得不到提高。地理知识作为一门活学活用的知识,如果学生的眼界狭隘,缺少将地理知识运用于生活当中的能力,便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精品的地理教学课堂,教师教学时不应该拘泥于教材中的内容,而应该尽量的扩展外界知识,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们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就如学习到“世界上的宗教”这个地理知识时,教师不应该仅用教材中的材料来向同学们进行介绍,而应该着眼于全球,向同学们讲述当今世界上一些比较著名的宗教,以让学生养成大局观念,具备一个地理研究者需要的基本素养。打造地理精品课堂的目的便在于提升地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当中领略到地理学科的魅力。
二、如何打造初中地理精品课堂
1.版图教学法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研究地理知识,离不开对图像的分析与判断。学生从刚接触到地理这门学科之时,学习的便是地图的概念,地图将一直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地理学习生涯。各种气象图、区域图、示意图会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呈现在学生们面前,想要掌握地理知识,能正确分析各种地理图像是关键。而板图教学法则能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系统化的整合零星的知识内容。在地理教学之中,版图教学法能让版图和教材中的地理知识紧密关联,使内容不单具体,而且概念深刻,能够有效的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分析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到“行政区的区域划分”这一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以板书的形式或利用行政区拼图软件,在学生们面前直观的呈现中国的版图,让学生们标出行政区的省会简称以及位置轮廓,最后利用区域轮廓的特征让学生们产生联想,比如“广东像伸进海洋的一只象鼻,东北三省像是雄鸡的头颅”,从而让学生们正确的理解知识要点。这个方法把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而具体化,加深了同学们的理解,也让地理知识更加有趣生动,不失为帮助同学们正确理解图像的好方法。
2.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对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尤为重要,他关系到学生是否能正确理解课文材料,从而进一步分析材料,明白阅读材料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由此可见,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地理知识得以巩固的前提。而打造精品地理教学课堂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便应当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应该有着良好的时间观念,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的头等大事,尽量留一些时间让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阅读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搜索或者查阅的方式引进一些阅读材料,来让学生们自主研读,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并且在阅读过后考察学生们总结归纳的能力,让他们能够有所体会、有所思考。就如当学生们学习到“世界海陆的分布”这个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一些关于世界的最大洋的阅读材料,让他们在阅读之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知识面也能得以延伸,便能达到打造初中地理精品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图;应用;策略
一、地图的重要作用
1.内容丰富,便于学生记忆和分辨地理知识
初中地理教材中蕴含着大量复杂繁琐的地理专业名词,如气象图标、山川地名、河流大洋等,对于这些大量需要记忆的专业知识点,很多学生会出现学习困难,尤其是对于一些记忆力能力较差的学生,想要在短时间内记忆和分辨类似的地理知识更是“难于上青天”,甚至出现厌学情绪。
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辅助工具,不是单纯字词的展现,各种地理知识都有自己专属的立体空间画面形式的地图。地图的出现可以将平面化的地理知识空间化,更丰富形象地展现各种抽象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地图教学方式来认知地理知识,可以更清晰明了地在学生脑海中构建永久性的记忆模块,帮助他们记忆和分辨地理知识。
2.空间立体,便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随着多元化教学手段的不断深入,当代初中地理课程中很多教学要点都可以使用各种手段来进行平面或者立体的地图展示,如多媒体、沙盘立体模型等。以多媒体展示地图为例,这种富有空间变化的地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思维能力,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立体的影像进入大脑皮层,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层面的了解。各种空间感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新的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知识的想象和思维能力。借助于空间思维的优势,学生可以通过对地图视觉上的观察分析将地理知识与现象结合在一起,发现其中隐藏的各种地理规律。深入学习的过程可以给学生的情感带来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在探索欲望的驱使下,他们会更愿意积极面对各种地理知识难点。
二、 地图应用的具体策略
1.以图激趣,强化学生地理学习自主性
兴趣是一种富有积极感彩的心理活动,可以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进而演变为良好的学习动机。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初中生的身体和心理发育正处于一个急速成长的阶段,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往往更感兴趣。针对现阶段大部分学生觉得地理教学枯燥的现状,教师可以借助地图的优势,以图激趣,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自主性。
结合这一学习特性,教师可以在课时教学中采用地图的形象性特点抓住学生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导入新课。如在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水资源”学习中,可以展示一些水资源分布的地图、水资源需求地图以及与水有关的中国地区彩图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很自然地将中国南方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北方干旱广袤的沙漠景象等与中国水资源分布的地图结合起来。通过图片导入以及鲜明对比,将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现状、分布特点、需求特点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眼前,直观简约的展示形式更便于学生总结出中国水资源的特点,如总量不少但是人均低、南北方分布不均衡等。
2.索象于图,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大量地图,作为书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图的存在不仅可以简化书本的文字描述,还能起到“索象于图、以图析文”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图作为形象直观的教学工具,更便于学生理解复杂的地理知识,扩大学生视野,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例如,在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人口”的学习中,关于世界人口的特点,可以让学生观察“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稠密区与世界人口稀疏区”、“世界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三幅对比性地图。让学生明白世界人口的分布呈现一个不均衡的状态,如面积广袤的美洲人口数量不是最多,但是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小面积区域中人口密度反而过大。再通过观察“世界人口稠密^与世界人口稀疏区”地图,总结出世界上主要人口的分布地带,通过引导学生研读这些地带的地形、气候、温度、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总结归纳出“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原因”的概括性地图。从这些总结性的地区分布上,学生可以很明显看出地区所属的国家范围,如中国、印度等,在这个基础上研读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困扰就显得轻松许多,更容易明确人口过多导致的贫穷、住房紧张、资源破坏等带来的消极影响。利用以图析文的优势,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人口问题的治理,学生通过分析思考给出诸如“人口多的国家如印度可以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少的国家如欧美等可以采取鼓励生育的措施”等解决办法。
3.引入板图,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板图属于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一种简化形式,相对于丰富翔尽的地图而言,板图更直观、形象、重点化地展示地理要点,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种教学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借助板图的优势来突破教学重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例如,湘教版“中国的地形”教学中,教材中涉及到中国山脉走向的知识,通过常规地图也可以观察到山脉的走向特点,但是总体感觉较为混乱,不利于学生分门别类地掌握山脉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先画出中国的轮廓图,利用中国山脉所处地理位置的特点依次进行勾画,如从东西走向,在黑板上描画出: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用其它颜色的彩色粉笔进行文字标注。再依次按照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画出所属山脉形状和名称。这种每勾画一组搭配一组山脉知识点讲解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形象地认识中国每一条山脉的走向、特点,加深山脉差异性的记忆。同时,在结合对应山脉图片欣赏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地图作为当代新课标改革后的重要教学辅助工具,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质量、培养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只要好好利用地图,最大化地发挥地图的教学优势,看似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学习也可以变得津津有味。因此,作为初中地理教师,要学会发现地图教学的好处,懂得活用地图的技巧,将地理知识与地图完美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在看图、用图的过程中轻松掌握各种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 王向阳.地图教学三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0).
[2] 厉斯亮.最近发展区与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综合版),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