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范文

时间:2023-03-13 11:24:30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第1篇

王亚飞,当代著名国画家,1957年11月出生于中国茶圣陆羽故里湖北竟陵。现为一级美术师、世界华人联合会(总会)艺委会常务副主席、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院院长兼秘书长、中国民族博物馆客座研究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委员、中国历史博物馆画廊艺委会委员、客座教授、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客座教授。擅长写意花鸟、山水和书法,尤擅泼墨写雄鹰、雄鸡和鳜鱼,因此享誉中国画坛。曾得李苦禅、李可染、王雪涛等前贤大师亲自诲导与热情鼓励,获益匪浅。苦禅老曾赞扬亚飞的写意雄鹰作品"大气雄健,可喜!"。其创作的写意花鸟、山水和书法作品深受各界人士喜爱,应邀多次参加艺术品拍卖和海内外高层次书画大展并荣获金奖、一等奖、优赏奖等诸多重要奖项。其多幅作品分别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政界名流、商界要人、中南海、天安门、人民大会堂、纪念堂、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美术馆西泠展厅、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的亲属、孙中山的亲属、先生、连战先生等国际国内众多机构与人士珍藏。数拾幅作品在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纪念堂、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礼堂等重要场所展出深受好评。曾在广州、深圳、珠海、海南、北京、上海、四川、重庆、山东、云南等十多个城市及新马泰、港澳台、日本、韩国等地(国)举办个人画展或参与展出备受赞誉。出版有《王亚飞画集》,入选《中国美术选集》、《国际现代书画名家教授大辞典》、《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书画家》等多部大型辞书。荣获"20世纪国际艺术名家教授成就大奖"、"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世界书画艺术名人"、"当代中华书画艺术名人"、"2007年度中国时代人物"等荣誉称号。国内数家报刊和电台对其进行了专访报道,国家邮政总局专门选其作品制作发行了2008年有奖明信片,海南电视台为其拍摄了专题片,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对其进行了采访,现居北京。

王亚飞作品当前参考价位为:写意花鸟、山水12000元/平尺 书法6000元/平尺

收藏热线: 010-86051339 13520217859

邮箱:

博客:.cn/wyf1957(百度搜索画家王亚飞)

第2篇

2、巴金,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原名李尧棠,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1982年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3年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4年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03年11月,中国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称号。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代表作:《家》《春》《秋》《雾》《雨》《电》等。

3、丁玲,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女,原名蒋伟,字冰之,又名蒋炜、蒋玮、丁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湖南临澧人,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中共党员,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著作有处女作《梦珂》,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等。1986年3月4日,丁玲在北京多福巷家中逝世,享年82岁。

4、路遥,路遥(1949年12月2日—1992年11月17日),男,本名王卫国,出生于陕北榆林清涧县,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生》等。曾任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5、贾平凹,贾平凹,本名贾平娃,1952年2月21日出生于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中国当代作家。1988年,凭借《浮躁》获得第八届美孚飞马文学奖铜奖。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出版长篇小说《废都》。

第3篇

:知识是仅把书本和表象,摄入底片的照相机;智慧是洞悉穿刺事物,本质和内核的透视仪。下面好范文小编为你带来一些关于2020高中语文必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四书"

指四部儒家经典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 是五部儒家经典, 即《诗经》、《书经》、《礼》 (《周礼》、《仪礼》、《礼记》),《易经》, 《春秋》。

2《诗经》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共 305 篇。,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到汉代,《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分为 "风"、"雅", "颂" 三部分。 "风" 又叫 "国风" 共 160 篇, 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这是《诗经》的精华, 如《伐檀》, 《硕鼠》。 "雅" 分《大雅》, 《小雅》, 共 105 篇, 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 歌功颂德的。 "颂" 分《周颂》、鲁颂》、《商颂》共 40 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 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诗歌的形式以四言为主, 多数为隔句用韵, 并普遍运用 "赋"、"比"、"兴" 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3《左传》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的史事。《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4《国语》《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21余年的史事。《国语》和《左传》明显的区别是《国语》分别写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5.《楚辞》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

《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楚辞》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6《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由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全书共26卷,选入教材的有《察今》。

7《山海经》《山海经》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内容主要为古代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民族、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其中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如“黄帝战蚩尤”、“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著名寓言故事,是后世作家珍视的材料

8.《战国策》

《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编。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辑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战国策》在语言运用上很成功,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

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9.《玉台新咏》

《玉台新咏》总集名,南朝陈徐陵编,共10卷,书成于梁代,是《诗经》、《楚辞》之后一部很有影响的古诗总集。代表性的篇目有《孔雀东南飞》(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等。

10.《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总集名,宋郭茂倩编。辑录了汉魏至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包括民间歌谣与文人作品以及乐曲原辞与后人仿作。乐府原是当时官府设立的音乐

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的歌辞。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诗”,

成为继《诗经》、《楚辞》而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11.二十四史指从《史记》到《明史》的24部史书。

其中中学课本涉及到的有:《史记》(汉 司马迁);《汉书》(东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新唐书》(宋欧阳修);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明史》(清张廷玉等)。

12.四史指二十四史的前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的总称。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荟萃古代典籍的大型综合丛书。共辑录清代乾隆以前历代重要典籍3461种,79309卷,分装为36000多册,按经(被儒家列为经典和注释经典的著作)、史(记述历史史实、地理疆域、官职等书)、子(战国以来诸子百家的著作及工农、医等各种科学、集(历代作家诗文集)四大部分分别编列。

中国现代、当代作家作品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中国现代文学。从新中国成立到当今的文学称为中国当代文学。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的主要作品如下。

(1)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1928、原名《旧事重提》)。

(2)散文诗集一部:《野草》(1927)。

(3)诗歌:《自题小像》、《赠画师》、《无题》运交华盖欲何求)、《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

(4)杂文集16部。①《热风》;②《坟》;③《华盖集》;④《华盖集续编》(1926);⑤《而已集》⑥《介亭杂文二集》等

(5)鲁迅小说集所收作品如下

①《呐喊》:《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②《彷徨》:《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独者》、《伤逝》、《弟兄》、《离婚》。

②《故事新编》:《序言》、《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怀旧》。

(6)学术著作有:《摩罗力诗说》、《文化偏至论》、《唐宋传奇集》、《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四川乐山人,我国现代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新诗的奠基者。诗歌代表作为《女神》,戏剧代表作为历史剧《屈原》。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我国现代文学家。代表作为《子夜》。另外有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腐蚀》、“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散文名篇有《白杨礼赞》、《风景谈》。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代表作为《倪焕之》,另有短篇小说名作《多收了三五斗》、《夜》。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学、学者、爱国的民主战士。

他的散文主要有《春》、《匆匆》、《背影》、《绿》、《荷塘月色》、《威尼斯》等。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人,现代著名小说家,语言艺术大师,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代表作为《骆驼祥子》。另外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老张的哲学》,剧本《茶馆》、《龙须沟》。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福州人,现代女作家,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小说有《斯人独憔悴》,散文有《小桔灯》、《樱花赞》、《寄小读者》,诗有《繁星》、《春水》。

夏衍,原名沈端先,我国现代剧作家,有报告文学《包身工》,剧作有《赛金花》、《法西斯细菌》、《上海屋檐下》。

闻一多,湖北浠水人,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代表作为《死水》。

巴金,原名李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为《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抗战三部曲《火》、《憩园》、《寒夜》。另有散文《灯》、《日出》、《海行杂记》、《龙虎狗》、《随想录》等作品。

曹禺,原名万家宝,现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为《雷雨》,另有名作《日出》、《北京人》、《原野》、《王昭君》。

沙汀,四川安县人,现代小说家,代表作为《在其香居茶馆里》、另有长篇小说《还乡记》、《淘金记》、《困兽记》。

丁玲,现代著名女作家,代表作为荣获斯大林文学二等奖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周立波,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为荣获斯大林文学三等奖的《暴风骤雨》。另外还有名作《山乡巨变》、《铁水奔流》。

臧克家,现代诗人,代表作为《烙印》、《罪恶的黑手》、《有的人》。另有名作《黎明的通知》。

赵树理,现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为《李有才板话》,另有名作《小二黑结婚》、《三里湾》、《李家庄的变迁》。

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为《荷花淀》,另有名作《风云初记》、《白洋淀纪事》。

左联五烈士,即殷夫(白莽、原名徐祖华,有《别了,哥哥》),柔石(原名赵平复,有《二月》、《为奴隶的母亲》)、李伟森、胡也频和冯铿。

吴伯箫,原名吴熙成,现代著名散文家,代表作为《北极星》,课文有《菜园小记》、《早》、《记一辆纺车》、《猎户》、《难老泉》。

杨朔,当代著名散文家、名作有《茶花赋》、《香山红叶》、《海市》、《荔枝蜜》,小说有《三千里江山》。

魏巍,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为长篇小说《东方》。

贺敬之,当代诗人,他和丁毅执笔的《白毛女》曾获得斯大林文学奖。代表作为长诗《雷锋之歌》。

秦牧,原名林觉夫,当代著名作家,名作有散文《土地》、《花城》、《社稷坛抒情》。

峻青,原名孙俊卿,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为小说《黎明的河边》,名作有《海啸》、《党员登记表》。

碧野,原名黄潮洋,现代散文家,代表作为《阳光灿烂照天山》、散文有《天山景物记》。

张天翼,现代作家。代表作为讽刺短篇《华威先生》。长篇小说《鬼土日记》,短篇小说有《从空虚到充实》,儿童文学作品有《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大灰狼》等。

沈从文,现代作家,曾参加“新月社”,代表作有中篇《边城》、短篇集《沈从文短篇小说习作选》,散文《湘西散记》等。

钱钟书,现代著名作家、学者,代表作《围城》。

茹志鹃,现代女作家,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百合花》、《静静的产院》、《剪辑错了的故事》,其中《剪辑错了的故事》荣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创作奖。

李准,现代作家,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李双双小传》;由他改编的电影剧本有《高山下的花环》、《牧马人》、《老兵新传》等。其中《老兵新传》摄成电影后,曾荣获1959

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银质奖。他的长篇小说有《黄河东流去》。

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1978年写的《弦上的梦》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王蒙,当代作家。其处女作是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他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悠寸草心》、《春之声》分获1978、1979、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蝴蝶》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蒋子龙,当代作家。其成名作是《机电局长的一天》。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荣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开拓者》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刘心武,当代作家。其短篇小说《班主任》荣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长篇小说《钟鼓楼》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张洁,当代女作家。其处女作《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和后来写的《谁生活得更美好》分别获1978、1979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高晓声,当代作家。代表作《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分别获1979、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其他作家及作品:

杨沫的《青春之歌》、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吴强的《红日》、曲波的《林海雪原》、梁斌的《红旗谱》、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柳青的《创业史》、姚雪垠的《李自成》、莫

第4篇

《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是女作家丁玲的著名小说,曾荣获1951年斯大林奖金二等奖,被译成10余种文字。2002年1月,丁玲的丈夫、年逾80岁的陈明先生来到国家图书馆,当他在时隔半个世纪后重新又看到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的手稿时,激动不已,忍不住热泪长流。这部朴素熟悉的手稿,勾起老人对那段难忘生活的深切回忆。小说手稿共三册,第一册是用白报纸订成,纸又簿又脆,据陈明先生介绍,当时条件十分艰苦,能找到可以习字的纸已经非常好了。后两册是日本人丢弃的记帐簿,质地较好,是丁玲的孩子从废品堆里拣回来的。这三册故人的手稿,让老人又回到了当年虽然艰苦但充满激情的岁月,回忆起丁玲与他讨论小说人物如何出场及埋头创作的情景,因此情绪格外激动,这就是手稿的独特魅力。

手稿是作者亲笔手书的文稿,包括诗稿、日记,书信、读书笔记、采访笔记,题词等,是最具个性化的书写和创作。一份名家手稿,包含了作者思考、创作、书写、修改并从心到手的劳作过程,正是这种可以看到整个过程轨迹的“手工制作”,才是研究者、收藏者最看重的,从中既可以感受作者的写作习惯、思维方式,又可以欣赏每一位名家不同的书写个性和书法技艺,这是“机器生产”所不能的。

馆藏特色

国家图书馆名家手稿文库,收藏十分丰富,有中国近现代300多位著名作家学者的手稿近5000件,其中很多是手稿中的珍品精品,馆藏具有以下特色:

1.国学大师、文学泰斗的手稿数量多,精品荟萃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资产阶级改良派政治活动家、思想家和学者。曾就任京师图书馆馆长和北京图书馆馆长,著述宏富。1954年梁氏家属慨然捐赠梁启超全部手稿。这批著作手稿共393种,包括全部《饮冰室文集》。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和国学大师。一生七次被追捕,三人牢狱,手稿难有集中完整的保存。然而,国家图书馆却珍藏着章氏的手稿百余件,

我馆保藏鲁迅先生的珍贵手稿百余种,包括先生晚年最重要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朝花夕拾》、《集外集》、《集外集拾遗》等。

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手稿在我馆有百余种。含有他最著名的著作《人间词》、《人间词话》、《观堂集林》及遗书。同时还收藏了罗振玉、顾颉刚、胡适、梁启超、沈增植,容庚、唐兰等名家在内的50余人的书札近500通,记录了各界与大师的学术交流。

现代著名学者郑振铎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他把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我国的新文化事业。郑振铎先生的手稿几乎全部收藏在国家图书馆,有300件之多。

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遗稿171种255册。闻先生善治印,书写受篆刻影响,笔法刚劲有力,古朴厚重。正如朱自清所记:“我敬佩闻一多的学问,也爱好他的手稿。闻的稿子却总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工楷,差不多一笔不苟……看了先就悦目。”

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多次捐赠手稿,馆藏巴金手稿包括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及晚年著名作品《随想录》中的几十篇文章。巴老不仅将自己的多部重要手稿捐给国家图书馆,同时也是捐赠其他名人手稿最多的捐赠者。

这些国宝级大师的手稿,哪怕拥有一件都无比珍贵,值得炫耀,国图却几乎拥有他们存世重要作品的全部,其价值真是怎么估量也不过分。

馆藏中有许多文学家、诗人、剧作家的手稿,其中不少是他们的成名作、代表作。如马烽、西戎合著的长篇章回小说《吕梁英雄传》;周立波著名小说《暴风骤雨》,周而复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郭沫若先生在重庆创作的5个历史名剧《屈原》、《南冠草》、《棠棣之花》、《孔雀胆》、《筑》,曹禺剧作《北京人》、老舍剧本《龙须沟》,柳亚子的《南社纪略》、茅盾的《团的儿子》,阮章竞的长篇叙事诗《漳河水》;徐志摩的《爱眉小札》以及傅雷、卞之琳、萧三、罗念生、穆木天等著名翻译家的名著译稿等。

2.历史学家手稿多

在馆藏名家文库中,历史学家的手稿十分引人瞩目,上个世纪许多著名历史学家的论著都可以在这里看到。我馆收有著名历史学家朱希祖、陈寅恪、陈垣、邓之诚、向达、贺昌群以及思想史家侯外庐,中西交通史家冯承钧、考古学家郭宝钧、石璋如,甲骨学大家董作宾、胡厚宣,中国古代史专家李亚农,劳干,岑仲勉、张荫麟、邓广铭、陈述,吴晗、王崇武、李晋华、李光涛、郑天挺,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中国革命史专家胡华、荣孟源,中国古代经济史专家梁方仲、全汉升等几十位历史学家的手稿,其中很多是他们的代表作或是创作高峰期的力作。

3.科学家手稿涉及多学科、多领域

我馆收藏的名家手稿虽以人文和社会科学家的文稿为主,但自然科学家的手稿也不少,且涉及领域广泛:桥梁学、植物学、药物学、土木建筑、地质学,地层学、本草学、生药学、农学,水利工程、天文学、细菌学,以及一些学科史的研究,如数学史、化学史、动物学史、水利史等。馆藏科学家的手稿包括:中国近代著名工程师詹天佑的毕业论文及其日记、信稿,均为英文手书。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地质学家、地层学家俞建章的论文手稿,农学家冯泽芳的代表作《中国的棉花》,天文学家戴文赛的《普通天文学教程》,著名的文献学家、化学家袁翰青先生将他的20种手稿,分4次捐赠我馆收藏。

手稿数量减少

名家手稿因具有研究与收藏的双重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这不仅因为前辈著名学者作家大师们的手稿已随他们的故去成为“不可再生的资源”,还由于现当代作家大多换笔改用电脑写作,手写的文稿已成为“稀缺资源”。更何况所有的手稿原件都是孤本。

随着国家经济的日益强盛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收藏机构及个人认识到名家手稿的重要价值,都在四处搜寻,努力征集。给我们的手稿征集工作增加了难度。过去我馆入藏的手稿,几乎都是名人或其家属子女、出版社、编辑部无偿捐赠的。现在除了接受无偿捐赠,我们也向收藏者购买,还参加古籍手稿的拍卖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一些名家手稿走入流通领域,而手稿数量的有限、稀缺,收藏机构与个人的大量人市,使手稿拍卖行情持续走高,对国家收藏影响很大。

国内外收藏机构

在国内,除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中国现代文学馆也是手稿收藏的大户,在数量上甚至超过国家馆,并形成了自己的收藏特色。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网站上,就可看到其馆藏作家手稿、书信的目录。他们在征集作家手稿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第5篇

【关键词】文学名著影视传媒三国改编当代性

高希希导演的新《三国》在四大卫视华丽登场,在媒体中再次掀起了一股“三国热”。围绕着改编的得失,一时之间众说纷纭。自影视传媒诞生以来,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就成为银幕上的宠儿。由于名著本身具有的影响力,所以名著改编既有优势,又面临着很大的舆论压力。当今,影视产品要占据市场,需要大量故事题材。文学名著历经时间考验,无论是思想主题、故事情节还是人物角色都比较经典,自然是影视剧本的重要素材来源。同时,名著经典在今天这个时代被重新演绎,自然要面临着当代化的问题。

一、影视改编是文学名著传承的当代方式

在现代影视技术出现之前,经典名著的传承方式主要是文字改编、戏剧改编等。罗贯中通过对晋代陈寿《三国志》的文字改编创作了《三国演义》。颇具中国特色的戏剧改编也是一种重要的传承方式,如元杂剧里的《单刀会》、《连环计》;京剧里的《空城计》、《失街亭》、《三顾茅庐》等都是撷取了《三国志》等的片段,将人物类型化、脸谱化。这种手法符合并强化了中国人类型化的思维方式,使得名著经典人物形象在传承过程趋向固化。

随着现代影视传媒的兴起,名著改编有了新形式,我国四大名著纷纷被搬上银幕并不断翻拍。在经历了八十年代一次名著改编影视剧的热浪之后,近年又兴起了四大名著的重拍:新《三国》亮相荧屏、李少红版《红楼梦》杀青、还有正在拍摄中的《水浒》和《西游记》等。其实,名著改编从未间断过,不同的是,一个时期有它特定的时代感,改编过程中会体现当代性。文学经典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传承方式,这和它所处的时代背景、科技发展水平等有着很大关系。

二、改编者的态度和创作心理定势决定了改编作品的当代性

1、改编者的态度。改编者对于文学名著改编方式持有不同态度,围绕着是否忠实于原著这个标准,大致可以分为忠实派、自由派和中庸派。

忠实派的代表人物巴赞认为电影应该充分利用文学财富,呼吁电影要更多地尊重利用文学。他说“电影家如果忠实于文学原著,自己也会获益匪浅。小说是更为先进的……”①在“三国”的改编上,《三国演义》的总导演王扶林就是本着忠于原著基本精神的原则来拍摄这部电视剧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电视连续剧这种艺术形式早已在欧美等国家广泛被用于名著的表现,使得《莎士比亚》通过剧集的形式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王扶林在赴英考察后有了改编名著的想法,主要目的还是想推广电视连续剧这种形式,用它来提升中国名著的世界影响力。

主张自由派的人认为影视艺术有着自己的创作规律和审美特质,文学名著虽然为影视作品提供了题材、情节等,但改编者可以从原著中提取有用的元素将其组合包装,改编不必再拘泥于原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甚至主题。这类影视作品主要是动画或影视剧对“三国”的改编。如网络游戏《梦三国》《三国争霸》《qq三国》等大都是以三国故事为背景,以三国人物为主要角色,分帮派进行战斗。其中的情节设计十分自由,可以根据游戏需要将娱乐性充分发挥。还有一些电影如《赤壁》《见龙卸甲》,电视剧《吕布与貂蝉》、恶搞片《终极三国》等,这些影片在改编中作了较大的改动,有的基本脱离了故事的原本情节,像《终极三国》完全与“三国”没有关联,只是一部“使用历史故事结构搭配新科技武器的校园偶像剧”。

顾名思义,中庸派就是既不主张绝对忠于原著,又不希望天马行空地改编。他们认为影视与文学是两种不同的艺术类型,文学以文字为载体,用语言来叙述故事,可以将很多用影视画面无法表达的情境描述出来,具有无可比拟的深刻性;影视是声画并茂的表现方式,能将人物、故事画面直观地展现出来,可以自由地表达画面的色调、构图,可以通过配乐、旁白等提升氛围。这种观点持有者看到了文学与影视各自的特点,主张用影视特有的方式来诠释文学名著经典的思想内涵,是一种较为现实,易被大众接受的观点。如汪流认为电影改编即“把间接、抽象、多义的文学形象变为直接、具体、单一的银幕形象;把侧重理解分析的艺术,变成一种侧重于直感体验的艺术”。②新《三国》的改编就是以这样的态度来完成的。导演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对诠释人物的角度有所调整,以当代人的视角重新审视了“三国”。

2、改编者创作的心理定势。所谓“心理定势”(mental set),是一种固有的、潜意识的人的活动倾向,通常是意识不到的,又称心向。它可以影响人的知觉过程,也可以影响人的记忆。所以“创作心理定势”就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无意识的创作倾向,是创作者自己在人生体验中形成的对事物的认识,这种认识沉淀在潜意识中随着不断地继续认识而得到修正或强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思维模式。秦俊香认为“生活在当代社会的改编者,其创作心理定势又必然打上了当代精神和当代思潮的烙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代人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改编者创作心理定势的当代性必然决定着改编作品的当代性。”③

一切“三国”都是当代人的“三国”,改编或改写前人的文本是后人的一种文化权利,更是一种体现当代人思想特征和文化风貌的方式。导演高希希在面对采访时说:“在创作原则上,就想把握好一点:往《三国志》上靠,如果完全按照《三国演义》,我们就没必要拍了。”“题材也好,人物也好,都放到一边,先把《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全部嚼碎,把它变成一个素材,我们来重新组装。”这说明导演在改编时,首先没有完全认同某个现有文本,而是想将历史文本中可用的东西拿出来组合利用。这其实也验证了霍尔的解码理论,创作者在解读“三国”时,并不是顺从型的全盘接受,而是与作者的观点产生某些方面的对抗,这些对抗点成为了作者改编的意义所在。改编者通过解码,又对作品进行了新的编码,将它呈现给受众,等待受众的再一次解码。

三、影视作品主旨价值的当代性

文学名著之所以被奉为经典,是因为它透露着能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关于人性本质的精神或反映某种文化内涵的心理。任何名著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它们不可避免地会有时代局限性,而作者本人的思想见解也直接影响着作品的经纬度。《三国演义》展示的是一幅汉末政治动乱的历史画卷,其中的历史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复杂,作者在将这些数量庞大的人物细节串连成线的时候,难免会以自己的视角来叙述。如带有神话色彩的左慈戏曹、关公显灵等情节就不符合现代人的思想品位;在人物描写方面,书中有明显的尊刘抑曹倾向,这正是作者的唯心主义观点反映出的封建正统观念。像这些“糟粕”的思想论调有悖当代审美观念的,在改编过程中自然要得到修正。

三国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天下大乱、国家四分五裂,乱世出英雄,而英雄的共同愿望就是顺应时代要求统一天下。这是三国故事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这个思想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价值。《三国》塑造的曹刘孙三位雄主形象品格、气度各不相同,个性鲜明且都胸怀统一国家的志向。在以往的三国作品中,往往都有扬刘抑曹的倾向,突出曹操的“奸”、刘备的“义”,而这部剧对主角的刻画都比较丰满,在着重表现曹操的雄才大略的同时又将其奸诈、多疑的复杂性格充分展现;在描写刘备真仁义、真赤诚、爱民如子的品德时又将他的勃勃野心及谋略显露得淋漓尽致,使以往片面表现人物而致“欲显刘备长厚而似伪”的情形得到改善,把他们为统一大业的种种作为细致展现出来。新版《三国》在对历史的理解上,站在了统一国家的高度,在表现了英雄主义的同时丰富了人物的完整性。这些都体现了《三国》在改编历史名著时的开阔视野。

四、影视观众审美的当代性

一部作品是个人创作的结果,但要使其成为经典名著,却必须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同。所以,文学经典其实是作者和读者共同筑造的。现代接受美学表明,一件作品只有通过接受环节才能算作完成了最后创作。读者其实参与了创作者的整个创作过程中,任何接受者在接受一部作品前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期待视野。同样,影视观众不是机械、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能动的、有先在心理结构的“鉴赏家”。 ④

影视观众的当代性决定了影视作品的改编者在改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观众的审美趣味,尊重观众的感受。因此,不管被改编的名著产生于什么年代,它所面对的观众是“当代”的,需要接受“当代人”的鉴赏。没有当代人的理解,那么历史不仅没有任何意义,而且是不可能被理解的。正如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⑤

新《三国》在人物塑造上大胆刻画人的心理情感,剧中对曹操的复杂性格描写的可圈可点,对刘备、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的展现也不是流于表面,而是重在表现其复杂的性格,发掘内心,让观众看到一个丰满的人物,而非以前过于简单的脸谱化形象。在当今这个时代,观众希望在荧幕人物身上找到共鸣点。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当代人对自身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至少会辩证地看待自己,既能看到优点,又能认识到缺陷。

参考文献

①程惠哲,《电影改编研究》[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3)

②汪流:《中国的电影改编》.[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③④秦俊香,《从改编的四要素看文学名著影视改编的当代性》[J].《北京电影学报》,2003(6)

⑤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第6篇

山东教育出版社策划出版的《西方教育史经典名著译丛》,系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1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由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单中惠、徐小洲教授主编。选取了10本最具代表性的西方教育史经典名著,由外国教育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译者团队,历时5年多精心打造。

本译丛是国内首套翻译出版的西方教育史经典名著,目的在于通过向教育界推介西方教育史经典著作,使教育学者尤其是教育史学者在教育理论素养上有所提高,在教育史学观念上有所感悟,在教育史研究方法上有所启迪。

译丛的入选书目体现了三个特色:一是经典性。入选著作在西方教育史学界流传较广和影响较大,具有形成智慧的教育价值。二是代表性。入选著作在西方教育史领域代表不同的学术研究方向和研究视角,其中既有通史,又有问题史;既有制度史,又有思想史;既有古代史,又有近现代史。三是独特性。入选著作体现不同的西方教育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不同国家教育史学家的学术成果和学术思想,其中既有传统史学研究的成果,又有当代史学研究的成果。

教育史蕴藏着教育智慧,教育史经典名著闪耀着人类教育智慧的光辉。本译丛将有助于我国教育工作者开阔教育视野和拓宽教育思路,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

各分册介绍:

《教育史学:传统、理论和方法》

(Educational Historiography: Tradition, Theory, and Technique)

[美]布里克曼(William W. Brickman)著 许建美 译

《教育史学:传统、理论与方法》一书是美国著名教育史学家和比较教育家威廉・W・布里克曼(1913~1986)的代表作,1982年出版。第一版以《教育史研究指南》为书名,于1949年在美国纽约出版。在此后的20年左右时间里,虽然教育史领域的研究进展迅速,但仍然没有出现一本与《教育史研究指南》研究范围相似的著作。该书脱销后,从美国、欧洲、南非、日本和世界其他地区不断传来重印的要求。于是,布里克曼于1973年将内容拓展后的修订版命名为《教育史研究》,在宾夕法尼亚州诺伍德出版。1982年,他又出版了增加在《教育史》上发表的4篇论文的新版本,并更改为现名。

《希腊的学校》

(Schools of Hellas)

[英]弗里曼(Kenneth J. Freeman)著 朱镜人 译

《希腊的学校》一书是英国青年学者肯尼思・J・弗里曼(1882~1906)的教育代表作,其副题是“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古代希腊教育实践和理论”,1907年在英国伦敦出版。该书是弗里曼的学士学位论文,也是他为争取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研究员职位候选人提交的论文。该书研究的是公元前600年至300年之间的古希腊教育实践和理论方面的问题。

《中世纪大学:发展与组织》

(The Medieval Universities: Their Development and Organization)

[英]科班(Alan Balfour Cobban)著 周常明 王晓宇 译

《中世纪大学:发展和组织》一书是当代英国知名历史学家、研究中世纪大学的知名学者艾伦・鲍尔弗・科班的一本学术专著。1975年出版。该书重点考察大学的历史,诸如与其相关的社会和经济文献、欧洲的学院运动以及中世纪学生权利等。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研究》

(Studies in Education During the Age of the Renaissance)

[英]伍德沃德(William Harrison Woodward)著 赵卫平 赵花兰 译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研究,1400~1600》和《维多里诺与其他人文主义教育家》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廉・哈里森・伍德沃德(1855~1929)在西方教育史研究领域、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研究领域的具有奠基性意义的重要著作。前者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于1907年(1924年重印),后者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于1897年。

《教育学史》

(The History of Pedagogy)

[法]孔佩雷(Gabriel Compayre)著 张瑜 王强 译

《教育学史》一书是法国教育史学家加布里埃尔・孔佩雷(1843~1913)的代表作,副题是“主要教育家及其理论;重要著作分析”。出版于1881年,原书名为《十六世纪以来法国教育理论批评史》两卷本,出版于1879年。1886年,《教育学史》一书由美国著名教育家、密执安大学教授佩恩(William Harold Payne)翻译成英文。

全书除“英文本译者序”和“前言”外,共22章。其特点是:第一,资料丰富且文献详实。运用了大量的史料,其中包括教育家的著作、教育法令、教育历史事例、教育实践情况等,甚至还有中国老子《道德经》、《犹太法典》以及佛陀与他的弟子的对话。第二,论述简明扼要且分析精辟中矢。该书尽管出版时间较早,但与它以后出版的西方教育史著作相比,它在分析力度和行文流畅上一点也不逊色。尤其是每一章最后面的“分析性总结”,不仅是言简意赅,而且是画龙点睛。第三,凸显法国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该书可以被看做是一本法国教育学史。第四,整体论述采取分节的方式。全书的论述共分667节,而且每个节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这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非常清晰明了。

《西方教育文化史》

(A Cultural History of Western Education)

[美]伯茨(R. F. Butts)著 王凤玉 译

《西方教育文化史》一书是美国著名教育史学家R・弗里曼・伯茨(1910~2010)的代表作,其副题为“它的社会和智力基础”。1947年出版。

《教育问题史》

(A History of the Problems of Education)

[美]布鲁巴克(John S. Brubacher)著 单中惠 王强 译

《教育问题史》一书是美国教育哲学家、教育史学家、高等教育家布鲁巴克(1898~ )的代表作。1947年出版,1966年再版。这是西方教育史学界第一本以问题为研究主线的教育史。

《伟大教育家的学说》

(Doctrines of the Great Educators)

[英]拉斯克(Robert R. Rusk)、斯科特兰(James Scotland)著 朱镜人 单中惠译

《伟大教育家的学说》一书是英国教育史学家、乔旦希尔教育学院和格拉斯哥大学教授罗伯特・R・拉斯克(1879~1972)与英国教育家和地方戏剧家、阿伯丁大学教授詹姆斯・斯科特兰(1917~1983)合著的著作。该书1918年第一次出版,先后一共出过5版。在每一次再版时,作者对内容都作了重新修订,并根据自己认识的变化对人物作了增减。

《学校的变革》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chool)

[美]克雷明(Lawrence Arthur Cremin)著 单中惠 马晓斌 译

《学校的变革》一书是当代美国教育史学家劳伦斯・阿瑟・克雷明(1925~1990)的代表作。副题为“美国教育中的进步主义”。1961年出版。1964年,该书荣获“班克罗夫特美国历史奖”。

《教育、权力与个人经历:当代西方批判教育家访谈录》

(Education, Power, and Personal Biography, Dialogues with Critical Educators)

第7篇

【关键词】国家 开放大学平台 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课程 资源建设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课程不属于普通的文学史教学,其主要是针对某个作家作品进行鉴赏,并不强调文学传达和历史线索,关注的是帮助学生对每个不一样风格的作家进行体味,用各个角度对他们的作品进行了解分析。在这个熏陶过程中培养学生自身的文学审美与感悟能力,然后在逐渐对学生的写作分析能力进行培养,从而进一步提升其自身的人文素质。

由此可知,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课程中,其重点并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着重于对各类文学作品的鉴赏,学生也不用对课程内容进行记诵,而是需要将自身的想象力充分调动起来,尽可能多的阅读各类作品,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考分析。但是《导读》这门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其教学模式需要改革,本篇文章便针对《导读》这门课在程国家开放大学平台下的有关内容,对其教学创新课程资源建设进行探索研究。

一、制约导读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一)学生因素制约导读课程教学效果。针对《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课程上的学生相关信息(工作、阅览图书时间段、阅览量等等)进行统计,我们发现该课程上学生的工作领域范围很广,而从事文学职业的学生却并不多,大多数的学生对文学并不具备较高的感悟性与敏感性。并且这些学生的阅读基础相对较少,大部分学生只是了解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名字以及其作者的名字,就算鲁迅写的文学作品也只是看了初中的语文课本上所教授的那几篇。经过统计调查显示,有百分之六十点三的学生对名著阅读量低于八本,其中阅读了一本到四本范围内名著的学生占有百分之二十六点八。仅有百分之二十二点九的学生阅读了十三本以上的名著。由此可知,很多学生不具备足够的阅读量,并且在职的学生面临着相对较大的工作压力,他们在空闲时间更愿意进行娱乐。

(二)面授教学因素制约导读课程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填鸭式、说教式,以往《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课程以老师为主导向学生直接进行知识灌输,学生也只是被动接受不会去主动分析,长期以往学生的学校积极性与自主学习能力被泯灭,削弱了他们的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很多大学的学生群体是以成人为主,这些学生通常是在职学生,他们边上班边学习,因此不具备集体参与进行面授学习的条件,这样的教学模式实施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不现实,很多学生不能确保其面授学习时间。

二、国家开放大学平台下改善建设《导读》教学课程资源

(一)开放大学平台下《导读》改善面授辅导形式

科学家曾做过心理实验,其结论表明人对外界信息获取方式,百分之一是由味觉获取信息,百分之一点一是由触觉获取信息,百分之三点五是由嗅觉获取信息,百分之十一是由听觉获取信息,百分之八十是由视觉获取信息。开放大学平台下《导读》面授辅导形式便是以听觉、视觉作为主要信息感知来源。在开放大学平台下《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课程配以动画及声音,然通过学生更好的获取文学鉴赏知识,非常符合其信息接收贮存等规律。

(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导读》课程的在线平台建设

开放大学平台下《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授课老师可以在网上相关的课件、教案以及课后作业布置等等。这样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检测。同时《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课程在线平台不仅存有文本资源,还可以上传各种视频动画、音频、图片等内容,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在该平台下,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老师针对《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课程的有关内容进行讨论、提问,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能力。

三、国家开放大学平台下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课程教学效果

(一)开放大学平台下建设《导读》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课程中,兴趣是学生快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途径。在国家开放大学平台下,我们可以将丰富多彩的《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课程资源进行上传,让学生在大量的视频、音频等素材下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对该门课程产生兴趣,让学生不知不觉便激发了自身的学习积极性,集中注意力对《导读》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对各类文学作品进行欣赏,从而与作者产生心灵的撞击。

(二)开放大学平台下建设《导读》课程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课程在开放大学平台下,老师与学生彼此之间可以通过在线平台、QQ群、电子邮件等网络途径,获得频繁的交流互动,学生也能够借助网络平台的各种资源进行反复学习,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自身学习能力。这是传统《导读》课程无法起到的作用。

结语:

本篇文章针对“国家开放大学平台下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课程资源建设”相关内容,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制约导读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如:面授教学因素、导读课程教材因素以及学生因素等。同时还向我们简单阐述了国家开放大学平台下改善建设《导读》教学课程资源的措施。如改善《导读》课程面授辅导形式、《导读》课程的在线平台建设等等。并经过调查分析,介绍了家开放大学平台下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课程教学效果,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等等。

参考文献:

[1]范悦,王时原,高德宏. 立足北方滨海城市,构建多元开放的建筑设计教育平台――大连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探索[J]. 城市建筑,2015,16: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