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心理委员发言稿范文

时间:2023-03-13 11:24:18

序论:在您撰写心理委员发言稿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心理委员发言稿

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管理模式;创新

人类的社会活动离不开组织,管理则是组织的最基本手段,为了实现某种目标,人们需要有序的组织起来,这就需要管理。学生德育管理作为高职院校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在不断的发展下其地位逐渐的变得更加的重要,因此学生德育管理虽不是高职院校管理的中心和全局,但是对于中心和全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当然对于人的管理有别于其它事物的管理,对于学生的管理也有别于其它领域对人的管理。首先,学生是有情感、有智慧、有意识的生命体,是作为人存在的,其次学生在学校是为了学习知识和技能。学生包含了大量复杂的要素,因此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必须结合实际,讲究方式方法,不能粗暴地强制而是要合理的引导。要根据学生的特殊要求合理地运用管理协调的知识,促使管理者和学生之间可以实现良好地沟通。实现以理服人,以德教人,以情感人,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可以做好高职院校的学生德育管理工作。

1“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在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所有事情的出发点都要着眼于学生的根本利益,将学生作为管理的核心,转变观念,加强服务意识,对于学生要学会尊重和接纳,以平等、信任的眼光看待他们,学会欣赏他们的优点,努力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优秀管理人才。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首先要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我看来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将来的工作单位为本。作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需要学会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尽量挖掘他们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以人为本的功效。只有真正对学生实现尊重和理解,真正的关系学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才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才可以实现以人为本。同时以人为本也要关注用人单位的要求,辅导员是学校聘用的管理者,首先需要维护学校的利益,为学校服务、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德育管理者不仅要照顾学生的利益,还要维护学校的利益。

2实施“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在管理中必须确认其核心就是人,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高职院校开展人性化的科学管理,可以促使人更好地调动自己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人的潜力得到发挥,从而实现人和人之间,人和物之间的协调,有助于促使人们之间的和谐相处,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和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管理实施以人为本不但能够促使高职院校更新办学理念,改善人才培养机制,还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也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途径,可以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人才的保障。

3构建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管理模式

3.1 重新认识和理解学生的本质

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不管是制定工作计划还是安排工作任务,或是选择管理的形式和内容都离不开对学生的了解,离不开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的思考。我们知道,每一个单独存在的个体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具体的需求。当然个体的不同需求并不是孤立于整体而存在的,他和整体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管理的整体中,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对于周围环境的感受,对于自己在学校的位置,对于恋爱和学习以及人际关系的发展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管理产生的效果都会产生影响。如果不重视对这些要素的认知和把握,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管理就会失去活力和存在的价值。所以学生的个体情况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重新认识个人需求在管理中的重要性,认识到个人需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只要这样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管理才可以明确目标,逐步改善进而实现高效管理的期望。

3.2高职院校的管理方略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开展自我管理

要将这一模式贯彻下去学校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努力创作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营造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为学生提供优良的文化环境是高职院校的责任也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基础。对于可以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学生也对其产生影响的校园文化环境,高职院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的文化环境应该尽量的宽松,使学生可以自由的成长并且可以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其次,对于现存的学生德育管理结构进行改革,创立学生自我管理制度。作为自我管理的主体,要求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责任感。成立专门的机构为学生自我管理的正常开展提供保障,并且保证学生自我管理形成制度化和常规化。

3.3实现学生德育管理方式的不断创新

高职院校的学生德育管理方式是否科学和合理,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德育管理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重视教师的作用,关注其对于学生的潜在影响。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看来,讲道德的理念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将其融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是最好的道德教育方式。有助于学生不知不觉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其次,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和形式,使其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适应。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的特征,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从她们的体验出发去帮助他们完善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帮助他们学会思考和判断,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同时要发掘学生的优势和自身的管理能力,促使他们在自我管理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新时期的科学发展观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德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创建社会主义的和谐校园,怎样树立和巩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改善和创新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如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如何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探索和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管理的新局面,所有这一切需要广大的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管理者不断地努力。

参考文献:

[1]周向阳. 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认识[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2)

第2篇

【关键词】突发事件 高职院校 危机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36-01

随着我国社会变革和产业转型的步伐加快,各方面利益关系、利益格局调整幅度加大,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步伐亦随之变化,招生就业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等等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各种矛盾日益突出,新的形势对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危机处理与有效应对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各地高职院校的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率较高,在没有完善的应对机制和充分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发事件极有可能造成巨大灾难。如何正确面对和有效预防可能发生的校园危机事件,使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维护正常教学、生活秩序和切实保护师生的安全,是当前高职院校不能回避的问题,特别是作为学生管理一线的学生工作,更应把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工作当作核心内容来认真研究和有效解决。

一、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基本涵义

1.概念界定

突发事件是指在事先没有通知、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有一定的破坏力、影响力的事件,其具有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一定的危害性、处理的非常规性等特点。当前高职院校突发性事件一般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原因等引发的,在高职院校内部突然发生的、由大学生起主导作用的,不以高职院校管理者意志为转移的,对学校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甚至危害的事件。

2.高职院校突发性事件的常见类型

从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一般特点来看,大致可分为四类:

(1)由于某些无法预测的原因引起的安全性突发事件,如地震、水灾、交通事故、食物中毒、群体性流行性疾病等。

(2)因学生自身利益未满足、学习压力或学校管理不当而引起的教学性突发事件,如集会、游行等。

(3)因学生心理、情感纠葛处理不当而引起的心理性突发事件,如打架斗殴、离校(家)出走、失踪、自杀、自残、自虐等。

(4)社会现实问题影响到高职院校而发生的威胁性突发事件,如被伤、被杀等。

二、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的极端重要性

1.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危机管理不仅关系着学校稳定,更关系着社会的稳定

2.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造成的危机多在一种非常规、非常态的情境

3.加强学生突发事件危机管理也是当前高职院校的现状所决定的

(1)当前高职院校承担的历史重任所决定

(2)居安思危,认真分析高职院校面临的不稳定因素

三、基于危机管理的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应对策略思考

1.处理突发事件危机的重要原则

从实践角度出发,有效应对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危机的基本原则有三:(1)严格按照突发事件处理应急预案处理突发事件;(2)坚持“责任分包制”,即“谁主管,谁负责”;(3)遵守“生命安全第一”的原则。

2.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为了切实贯彻上述应急处理原则,特别是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应成立一个责任明确而且行动迅速有效的团队,各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为各学院安全稳定工作第一责任人,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为各学院安全稳定工作的一线总指挥,将“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纳入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从而形成一个“层层抓稳定、全面重落实”的危机管理工作机制。

3.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的对策建议

(1)建立以“教育预防为先”的危机监测体系

监测预警就是“防患于未然”,因此为了尽量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学校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教育为先”的重要原则。首先就要建立控制危机产生的有效“信息源”,具体包括学生、校保卫人员和教师三大主体,从而对学生进行实时监控预测,对于可能影响学生及社会稳定的言论或事态要随时掌握,以便及时处理,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而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其次,应对引起突发事件的常见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源头上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诸如学生宿舍管理不善的问题、学生食堂伙食差的问题、学生看病难的问题等均都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还有就是要做好对师生的危机意识和应急处理的培养。学校在平时就应该“居安思危”,如应经常性地开展各种预防突发事件知识培训,也可通过编制安全知识教育手册,普及救险脱困、防盗等安全知识,还可以充分利用社团、协会、学生会等各种学生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学生活动,以讲座、展览和晚会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宣传安全知识。

(2)建立健全危机处理机制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往往虽做好了预防工作,但有时还是会发生的,且往往是发生突然、危害性极大,影响深远,因此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有效控制非常重要。首先,应及时报告突发事件领导控制小组。其次,应立即启动预案以控制势态。应急处理机构在接到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教师、校保卫、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其他同学做好前期处理(如保护现场、抢救伤员等工作),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3)健全危机善后处理措施

常言说“祸兮,福之所依”,即是危机发生时往往也伴随着发展机遇,因此必须及时善后,化危机为机遇,计划未来的发展行动。而如果善后处理工作没有做到位,极有可能产生危机连锁效应,从而引起更大的危机。具体应做好两项工作,首先,必须搞好学生突发事件的调查工作,依据有关规定组织调查组开展调查工作。一般性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由学院组织调查;特大突发事件,由学院协同政府相关部门组织调查。其次,必须实施责任追究。要强化稳定意识,加强组织纪律性,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互相协作,确保学校学生突发事件处理指令的畅通。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方法,提高稳定工作保障条件和保障水平。

高等职业院校应建立起预防各种突发事件发生的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处理预案,以预防为主,及时、合理地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确保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为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卫宇.高职院校突发事件成因及危机管理中存在问题探析.高等教育.2011年第5期

[2]谢美航、刘安.高职院校校园暴力控制系统构建与和谐校园建设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院报,2008(3)

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重大突发事件

心理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

0105-02

高职院校中的重大突发事件指的是在校园内突然发生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可能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身安全并具有严重社会危害,需采取应急措施应对的事件。高职教育一直以来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面对近年来高校中重大突发事件呈现出的多发态势,高职院校有责任防范这些影响学院安全稳定的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预防和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主要措施即是心理危机干预。构建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针对各种重大突发事件的心理危机因素分类剖析,不仅能有效预防高职院校中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更有利于保障校园的安定和谐。

一、心理危机干预对抑制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意义

(一)心理危机干预能有效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

一般情况下,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缺乏明显迹象,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普遍缺乏危机意识和警惕性,往往都是在各类矛盾、冲突逐渐累积,并形成质变爆发之后才会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构建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方可以借助有效的预警程序提前锁定安全隐患,运用科学分析手段迅速制定针对性的应急干预预案,进而采取必要措施避免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

(二)通过心理危机干预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力

重大突发事件对高职院校的安全稳定有很大的破坏性,并且其突发性的特征决定了事件一旦发生就会迅速波及校内的各个层面,对学院各项工作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在重大突发事件爆发时,通过心理危机干预的迅速介入,可及时了解相关人员的思想动态,稳定当事人的情绪,从而有效控制事态的发展,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涉及面和影响力。

(三)心理危机干预有助当事人从重大突发事件中尽快恢复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极易导致相关人员思维紊乱并产生恐慌心理,甚至做出极端行为。妥善处理重大突发事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即是做好心理危机干预。高职院校应在事件发生后及时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通过开展心理辅导、行为指导、心理暗示等方式进行干预,让学生能在心理教师的引导下尽快消除事件的消极影响,抑制情绪剧烈波动,尽快恢复健康、良好的心态。

二、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预警防范的前期工作

1.预防工作重点不明确。心理危机预防工作应该着重培养高职生具备健康过硬的心理素质,使高职生能冷静面对危机发生,避免出现心理恐慌。由于一些重大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等)本身是难以防范的,因而高职学生是否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就成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

2.预防教育宣传方式简单。多数高职院校在预防知识宣传的过程中,都是使用如召开班会、讲座等传统的教育方式来向学生灌输各种理论知识,缺乏互动和实际演练,枯燥的教育模式并不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接受。

3.预警工作形式化。虽然多数高职院校都成立了心理辅导中心或建立了心理教育多级网络,但各级网络、相关部门、责任人员之间缺乏交流,班主任(辅导员)以及班级心理委员很少及时、主动了解学生心理动态,预警机制基本流于形式。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危机预警防范工作难以取得实效。

(二)干预范围狭隘,缺乏主动性

1.干预实施主体单一。由于高职学生多数居住在学校,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学院作为主要责任人,理所应当成为实施心理危机干预的主体。但由于突发事件会导致学生的心理承受压力过大,如果没有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力量的支持和协助,心理危机干预成效不佳。

2.干预对象缺乏主观能动性。在突发事件引发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后,高职院校的心理危机干预一般都是被动开展,并且在干预过程中干预者与危机个体欠缺交流,干预者注重行为实施而忽视心灵沟通,危机个体不能主动表达自身的感受,情绪难以抒发,因此难以积极主动配合干预工作,使干预效果大打折扣。

3.忽略危机个体相关人群的心理干预。突发重大事件影响面和波及范围广泛,致使心理危机也具有传播性,会对危机主体周围人群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心理危机干预只对当事人实施,没有将干预范围扩大至相关群体,容易导致事件影响扩大化,发展进一步恶化。

(三)缺少面向危机对象的后续跟踪反馈

事件发生时,前期的防范预警、中期的处理举措和后期的反馈共同构成完整的危机干预体系。多数高职院校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虽然采取了心理危机干预,但不关注危机个体和周围相关人群的后续情况,没有对干预实施效果进行有效评估,缺少后期干预的跟踪反馈机制。实施后期干预实质上是对防范预警、处理举措工作的延伸,只有通过对心理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检查,才能及时反馈危机个体和相关者的心理状况,以进一步采取其他必要的干预措施,防止心理危机的反复,以此巩固应急处理阶段的干预效果。

三、高职院校重大突发事件中实施有效心理危机干预的对策

(一)预防型心理危机干预的及时介入

1.从宣传教育方面做好预防。高职院校应通过课堂讲座、宣传手册、网络互动、手机短信、广播校刊等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预防及应对突发事件的知识。另外,结合理论知识的宣传,积极开展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模拟演练,使学生不拘泥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师生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心理危机的重视程度,掌握基本的应对技能。通过理论实践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真正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能沉着应对,避免产生心理危机感。

2.构建心理干预网络体系。高职院校应建立由“学院心理健康领导小组―学生工作处―各系(部)心理辅导站―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五级网络。各级网络间信息及时互通,工作职责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五级网络的建立将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能切实深入到学生当中,将日常心理教育与危机干预密切结合起来,使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能被及时发现、及时解读。并且,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工作的开展,能使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心由面向少数学生的障碍性咨询和危机干预,逐步转到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辅导上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与人格完善。

3.争取社会力量支持预警防范工作的开展。注重与政府部门、兄弟院校、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联系,如邀请心理咨询专家演讲;与公安、消防等部门联合开展应急演练;召开学生、家长、教师的座谈会等等。通过这些方式,建立一种相互支持、协助的社会网络,让高职院校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及时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最大限度地减小影响范围。

(二)有效处理危机事件的干预措施

1.使危机主体积极主动协助干预。重大突发事件爆发时,高职院校不能盲目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应在引导危机主体自身产生主观能动性之后,逐步深入铺开心理辅导教育,以取得更显著的成效。为有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协助干预工作,高职院校可以针对性地开展个体、群体心理辅导或教育活动,营造关心、关爱的氛围,让学生能正确认识重大突发事件的情况,激励学生主动说出自身感受及想法,保持理性且冷静应对突发事件。

2.使多个主体参与干预。一般来说,获得的各方面支持愈少,危机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愈弱;支持愈多,则危机个体的心理随能力愈强。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如果危机个体不能得到家庭亲友的支持,仅仅依靠学院教师的干预教育,是不可能迅速并彻底摆脱危机的。因此,心理危机干预必须由心理专家、心理机构、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共同实施,协同帮助其应对突发事件,使其获得理解与支持。这样,不仅极大地舒缓、释放了当事人的压力,而且能帮助其尽快摆脱心理危机,稳定心态。

3.拓宽、延伸心理干预的对象。当重大突发事件爆发后,其较大的影响范围致使心理危机会以一定形式扩散和传播。在此情形下,不光当事人自身的心理会遭受较大的创伤,与当事人相关的一些人员(如家属、同伴等)心理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并有可能引发“蝴蝶效应”,出现广泛性、群体性的心理危机。此时,心理危机处置专家应及时介入干预,运用团体心理危机干预的方式,鼓励相关人群进行团体内部沟通,互相交流情感,彼此协助,积极应对危机。进而使相关人群尽快解除心理困扰,摆脱突发事件造成的冲击和影响。

(三)构建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的评估反馈机制

高职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重点不能只停留在发生危机的即时阶段,心理危机干预是一整套联动的系统过程,还应加强对心理危机的后期干预。

1.构建完善的心理危机评估机制。高职院校应建立一套系统的心理危机评估机制,以便在心理干预的后期检查之前应急处置阶段的干预效果。评估方式可以让专业心理教师对当事人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通过交流谈话、心理测试等方式,科学地进行评估解析,以区分心理仍存在异常和已恢复正常的个体,对异常个体跟踪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危机干预。

2.对危机个体实施跟踪反馈。重大突发事件导致的心灵创伤具有一定的反复性和较强的隐蔽性。虽然经过调整干预,大部分人在一定时间后心理危机感会逐步降低乃至消失,但部分隐藏较深的应激反应会在某些特定条件(如类似事件、相同场景、纪念日等)下诱发,当事人极易重新产生心理危机。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跟踪反馈措施,以专业心理教师为主,家长和心理健康教育五级网络中的相关人员共同开展跟踪观察,密切关注危机个体及周围相关人员的心理动态,及时反馈信息,预防其心理状态转化,避免心理危机出现反复。

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需要多个主体的力量沟通与协作,应才会使干预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注重宣传教育,培养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高职学生,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结合高职院校自身工作实际不断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以做好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孔德莉.建立高校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机制[J].中国轻工教育,2009(2)

[2]樊富珉.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与和谐社会建设[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增刊)

[3]周海谦.中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策略[J].科教文汇,2011(2)

[4]张萌.浅议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J].群文天地,2012(3)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课题(200804LX205)

第4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微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157-02

微信是网络媒体的一种,目前对大学生基本形成了全覆盖,基本上任何一个大学生都会对微信使用,、查看各类信息,当然不仅仅是大学生,教师包括社会其他成员对于微信的使用也基本形成全覆盖,但是在这些微信平台上的信息如何去鉴别,高校辅导员教师如何在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对大学生们进行有效的教育,有效的思想上的引导,是高校辅导员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因此,当下辅导员如何利用微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了重要的课题。微信作为新兴的网络媒体,作为覆盖面较广的网络媒体,作为大学生们都喜爱的网络媒体,是目前整个网络媒体的一个代表,它实现着及时的通讯,更方便快捷;微信的正确使用,能够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在使用微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高校辅导员应该如何去做,该从哪入手呢,本研究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使用微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一、建立微信群

在使用微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首先要学会建立微信群,将所有学生都拉入微信群中,方便沟通和交流。

(一)内涵

微信群是指由群主创建的,有共同爱好或者兴趣或者需要通知一些事宜等的群组。在微信群里,可以信息、图片、视频,可以语音、可以打字,群主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让所有群员都参与到讨论之中。微信群主可以是我们大学生的辅导员,可以是大学生自己,可以是社会人员,也可以是政府人员。微信群的内容可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也可以是共同爱好的,也可以是心理咨询的。这里我们主要探讨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信群,该群主一般是辅导员老师,内容一般是目前时事政治形式、通知一些班级体事宜或者探讨某班集体事情,或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

(二)运用

微信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体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教师和学生基本实现了零距离接触,一起实践更体现教师只是学生们的组织者,辅导员教师工作的开展更顺利。

运用可以分为:利用微信的快捷性、互动性,利用文字、语言、音频节省话费,师生互动对心理问题进行探讨,距离更近,互动性更强;利用微信的共享性、深刻性,辅导员教师不断在群里一些关于各类主题的信息,学生随时随地可以查看,基本渗透在学生的生活之中,教育实现了共享,学生理解更为深刻。

二、具体操作方法

(一)资源共享

微信的各类信息都可以实现共享,也就是说,辅导员可以把像心理、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利用,可以将信息进行综合性的、图文并茂地,可以建立学校、班级、学院等公众号对信息进行共享,还可以在信息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修饰或者渲染,对一些积极向上的人或事进行大力宣扬,加入自己的情感或者加入本班级学生的特色等信息在进行并实现共享,也可以将一些可用信息进行再处理,将信息按照自己的思路,使信息更接近生活、更有感染力,结合本班的特色进行并实现共享。

(二)主题讨论

辅导员教师可以在微信群里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主题,让所有学生都来参与到该主题之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来共同探讨该主题,最后形成统一的认识,这样的方法叫做主体讨论法。

这种方法在使用上,可以是一段视频的主题讨论,或者趣味竞赛现场主题讨论,或者是创新知识方面的主题讨论,或者是大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主题讨论,或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主题讨论等。在各个主体的讨论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地调动,他们对每一个问题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辅导员教师可以在讨论之中不时地加入自己的评论,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们一起分享,更可以从学生们对问题的回答找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思想特征,进一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更好地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主体交流

辅导员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和学生们就一类话题、一种思想、一件事物等进行交流和沟通,以达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微信的语音功能可以是一对一、可以是一对多、也可以是多对多的,所以在辅导员教师进行主体交流的时候,可以和某个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也可以针对某一类的学生进行一对多的交流,还可以就一件事情,一种思想和学生共同去探讨,也就是说进行多对多的交流。而且通过微信的语音,学生感受到教师或者学生更为真实的想法,交流的感染力更强,可以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现在的大学生各方面的压力很大,很多学生习惯了使用微信这种网络媒体进行交流,而不喜欢面对面的交流,或者有些学生内向,在面对教师的时候不知道该说什么,微信为这种学生提供了和老师交流的平台,一些面对面不敢说出来的话可以通过微信的方式说出来,所以辅导员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四)生活引领

辅导员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对大学生的生活进行引领,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大学生生活方面的各种观念形成引导,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微信的设计比较人性化,在微信中有支付功能、有语音功能、有微商功能等等,这些都是前沿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目前大学生们对于这些更为热衷,他们更喜欢新鲜的事物,更喜欢与传统不同的生活方式,更希望能树立自己的鲜明的特色,因此,目前有一种无人不“微”的说法,就是说社会上几乎所有的人们都在使用微信,尤其是年轻人,没有使用微信好像就已经被社会淘汰的感觉。因此,一定程度上,微信引领了社会生活方式的一种变革。

这种方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引领绿色消费观、引领风尚审美观、引领新型教育观三个方面。引领绿色消费观,这是从微信的支付方式上来说的,微信可以连接自己的银行卡,可以支付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可以进行人民币的提现。主要体现在微信的支付方式上,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手机,手机上都有一款免费的应用――微信。微信可以对自己喜欢的东西进行直接的支付,简单方便,是大学生消费的一种新型方式,而且是比较时尚的一种方式。但是微信的支付在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大学生们有的为了攀比过度的消费是不可取的,因此,作为辅导员要引导他们先进的消费观念,同时也要教育大学生们节俭,必要的消费可以使用时尚的消费方式展示自己,但是不能过度消费,这样对自己和自己的家庭都是一种不好的影响,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引领风尚审美观,在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要求他们要有一定的审美意识,能够正确区分美和丑,手机是大学生个性化的网络平台,微信是手机一款时尚免费的应用,微信对培养大学生审美意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一,它满足了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鼓励大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分享到朋友圈。第二,使用微信中的扫一扫,使自己的二维码得到分享,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让其他同学、朋友都可以看到;引领新型教育观,微信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们心理的各种需要,使大学生的生活充满高科技的感觉,还可以在微信中受到教育思想的洗礼,微信也可以是辅导员老师和学生之间教育与受教育的桥梁,学生们可以通过微信群和同学或者教师充分的交流,获取各类的信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向的沟通,教育者还可以最新时事信息,让大学生了解最新的时政动态,无形之中给学生们进行思想的教育。大学生们自身通过对各类信息的分享与阅读,信息量越丰富,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越强,越可以区分信息的好坏,使自身的素质得到提高。

三、开发相关微信产品

在这里所说的微信产品是和大学生思想政治相关的,也就是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微信相结合,能够有怎么样的形式,如何做?笔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微信的形式辐射出的产品必须要能够满足大学生精神需求的,还必须为学生们自身创造一定的学习条件,包括学习的材料以及方法等。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的微信产品

微信产品进行开发的时候,必须认清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状况。通过建立各类群组,进行资源主题的讨论,认识各类思想政治的知识;通过微信的拍照功能,将祖国的大好河山进行记载拍照,放在微信之中,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微信上开设主题为“我的中国梦”“中国梦,我的梦”等宣传栏目,搜集身边的好人好事,为大学生树立典型,激发大学生的正能量;针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可专门开设法制栏目,宣传法制建设这样的产品形式,有效地增强大学生的法律观念,帮助大学生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可以做,什么禁止做;针对大学生现实的生活,开设生活意义专栏,让大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习之余该干什么,要有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微信产品

开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微信a品要从以下三点下手:(1)思想教育方面的,在高校的范围内从领导到教师,再到学生都必须养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去思考各类问题并进行实践活动;(2)道德教育方面,对于大学生地位要做到更好的尊重,和大学生谈问题要可以深入进去,有效地进行互动;(3)政治教育方面,要让大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不迷信,没有不良的风气,有政治偏差的问题的学生,辅导员教师要及时与之沟通交流,得出其内心的想法,为学生们引领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

这种产品具体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可以在微信上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讨论;思想政治方面,可以在微信上一些相关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供大学生自己阅读;道德教育方面,可以利用微信一些相关的道德的事迹进行探讨。开发这类产品要注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和微信紧密结合,要有一定的实践性或者说服力,让大家对于该类事物一看都知道好坏,能够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还要注意要在了解大学生的特点和心理规律的情况下,对大学生们进行针对性的、有效的引导;并且要可以将各类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在微信群众进行,让学生不觉得各类理论都是虚假的,要让他们明白这些都是真实的,他们也要有这样的人生观、价值观。

微信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辅导员教师要学会正确地使用微信,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微信之中,在自身的引导、组织下得到思想的碰撞、心灵的升华。

【参考文献】

[1]李礼,李超民.论高校微信德育平台的构建[J].学术论坛,2014(08):10-11.

[2]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04):78-82.

第5篇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心理问题

作者简介:赵晓川(1982-)女,四川广安人,江苏理工学院讲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心理教育研究所成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教育、心理咨询。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创业就业双线融合应用型经管类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编号:2015JSJG156),主持人:张忠寿,陆玉梅。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2-0029-04

开展创业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蓬勃而发,建立创业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共建创业、设立风险及奖励基金机制,对学生创业的培训和指导搭建全方位平台等,这些措施和手段有力地推动了学生的创新创业。但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尚在起步阶段,创业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尤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学生学历层次及社会经验不足等现实情况,高职院校学生创业风险极大,创业准备不足导致失败机率较高。一旦创业受挫,由此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健康成长。因此,客观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心理问题的内涵,积极探索学生创业心理问题干预的有效途径,不仅有助于学生创业心理问题的解决,增强学生创业耐挫性,而且对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模式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将运用认知行为治疗理论及技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矫正。

一、认知行为疗法的治疗模式和基本技术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1]。具有代表性的有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及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等。认知行为治疗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认知过程决定着行为的产生,行为的改变也影响认知的改变,认知、情绪、行为、生理和发生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认知行为疗法通过矫正技术改变患者不合理的认知观念,并将认知矫正与行为矫正结合起来,力求在两者间建立一种良性循环,取代原来的恶性循环,进而减轻或消除原来的不良症状[2]。常见的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技术有心理教育技术、认知重建技术、布置家庭作业、等级任务安排、问题解决技术及放松训练等。

二、高职院校学生创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创业心理问题可以理解为学生由于心理或社会原因,在面对创业时表现出的各种异常心理过程和行为方式。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受文化基础、学历层次、接受教育的理念及方式、社会的认可接纳程度等方面的影响,相比普通高校学生,在创业方面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常见的创业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感问题

在学生自主创业开始时,情感上常常表现为对承担创业风险的怯懦和恐惧,缺乏成功创业需要具备的正向积极的情绪情感。创业过程中,学生常常表现出对能否创业成功的担心和焦虑情绪,在创业失败后产生悲伤甚至绝望的负面情绪。而许多教育家更重视如何调动高职学生创业的自主性、积极性等心理品质,却较少关注创业失败造成学生患心理疾病甚至放弃生命等问题。因此,创业教育不仅应重视创业前及创业中的情绪调动和管理,还应包含创业失败后的情绪修复能力的培养。

(二)认知问题

高职院校中的很多学生心理问题来源于不合理的信念和认知,体现在创业上的常见失调认知有: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即“如果我创业失败了,我就是个失败者”;灾难化的思维模式,即“如果创业出现了一些问题,那将是很糟糕的,是我不能应付的”;低估正性信息,即“我这次项目做得好,不是我能胜任,是因为运气好”;绝对化,即“我的创业必须成功,我一定要做到最好”,等等[3]。这些不合理的思维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不能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工作压力,一旦遭遇困难,便失去信心,一蹶不振。

(三)行为问题

创业对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来说既新鲜又刺激,很多学生认为创业既能彰显个人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又能赚得盆满钵满,因此,在积极行动的同时也存在著不够理性客观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盲目创业行为,一些学生在没有经过充分审慎的市场调研、没有充裕的资金与经验支持的情况下,就盲目制定创业计划,甚至以牺牲大量专业课程学习时间为代价,急于求成,结果导致学业既出现问题,创业又不能顺利实施[4]。二是消极创业行为,一些学生缺乏对创业困难的预期,以为可以不需要太多努力,就可以轻松获得成功,于是在创业时出现求稳心理,行为上不敢冒险,不想付出,不积极进取,只消极等待,所以一旦遇到创业挫折,就轻易放弃创业计划。高职院校学生创业需要激情,也需要理性思考,以及合理制定行动计划,积极行动。

三、认知行为疗法在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心理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在高职院校的应用之一是从学生内心找到问题原因,通过改变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错误认知,改变消极归因,产生正确合理的创业动机,并制定理性的行动计划,积极付出行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创业心理问题的干预时,要和学生进行充分交流,发现错误的认知和行为时,就可以及时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对其进行矫正。

(一)应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变学生创业心理问题中的错误认知

1.识别自动思维。改变学生创业心理问题,首先要了解学生有哪些功能失调的认知和行为,引发了哪些情感和生理反应。通过心理教育,运用思维记录、引导性发现、角色扮演及检查清单等技术,引导学生重新认识问题,了解自己在遇到创业问题时,产生哪些自动思维,即学生未意识到的习惯化的思维活动,这些思维活动怎样影响了当时的情绪和生理,当存在不良情绪和生理反应时,又是怎样影响想法,从而产生恶性循环。例如,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人际关系问题,可能出现“我人际交往能力差,不能胜任创业的工作”、“我创业不需要靠人际关系”等想法,而这样的想法往往会影响其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此时,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这些想法,启发他思考这些想法是如何影响其行为,虽然这些想法短期上似乎能够减轻创业焦虑,减少人际交流产生的紧张感,但是从长远看,否认或者压抑的想法,有可能使其产生回避社交场合、减少合作关系等行为,这些都有可能造成降低创业动机甚至导致创业失败。通过分析,使学生意识到想法和行为是否适应创业目标,从而使其产生改变的动机,并和教师共同制定最终希望达成的目标。

2.校正歪曲认知。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与歪曲认知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在识别自动思维的基础上,帮助来访者矫正不合理的歪曲认知。首先,帮助他们学习一些典型的不合理的或歪曲的认知模式,如绝对化、灾难化、过度概括化、读心术、贴标签或者预测未来等。教师可以通过对一个典型逻辑歪曲的例子进行认知错误的解释,如:“创业必须成功”的想法,运用苏格拉底提问法,对其进行追问,可以和学生探讨“创业必须成功的想法是否过于绝对?”“创业一旦有波折或者风险,是否就完全不能承受?”“过去曾经经历过挫折的你,是否能给现在的你一些建议?”“是否有一些名人的例子,或者是周围的老师和同学,能在这个问题上给你一些建议和意见?”等等。通过这些富有引导性的提问,使其发现他们的想法是否真实、合理并且是适应的。然后,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更进一步地学习这个过程,让他们阅读一些关于认知错误的科普读物,通过平时思维记录作业的内容,来识别自动思维中的认知错误。这个部分对学生很有挑战性,因为歪曲的认知往往都是多年重复产生的结果,所以称为自动化的思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反复地标记、识别歪曲认知,以减少这些逻辑歪曲认知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3.引出合理选择。在学生遇到实际的创业困难时,教师如果缩小创业真实的风险,忽视学生实际存在的个人缺陷,忽略创业中存在的实际困难,都是不能帮助学生真正解决问题的。教师应帮助学生以可能的最理性的方法看待创业心理困境,设计出适应的方法去应对。可以考虑如下方法:第一,尽可能地鼓励学生放开思想。建议他们试着像科学家或者侦探一样思考创业中是否存在歪曲的认知,并寻找各种可能的证据来反驳这些不合理的想法。这一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走出当前的思考框架,考虑其他可能更合理、更适应和建设性的观点。第二,头脑风暴。可以列出尽可能多的想法,不要考虑他们是否可操作或者准确有效。然后,整理所有的可能性,并寻找哪一种方法是最合乎逻辑的选择,这一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打破他们狭窄的视野,更全面、整体地看待问题。第三,向他人学习。学生在遇到情绪情感问题时,常常会将思考转向自己的内部世界,不愿依靠他人的反馈和帮助,便自己得出一些片面的、绝对化的结论。或者认为询问他人的观点或建议是存在风险的,如被人看低或者真的证实了自己的观点[5]。此时,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如何检查他们关于他人的想法是否真实,并如何增加询问成功的几率。可以询问问题,如“你觉得最可能为你提供帮助的人是谁?”“你怎样做最有可能得到他的帮助?”“询问此人的反馈可能存在什么风险?”等。教师还可以和W生提前进行角色扮演,教授他如何合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得到合适的反馈。

(二)应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变学生创业心理困难中的问题行为

当改变了学生创业过程中的错误认知后,使学生有了转变的内部动机,能够更好地激活学生的行为,接下来,使用认知行为疗法中的行为技术就会事半功倍了。具体方法如下。

1.放松训练。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要在保证学业的基础上,完成各项创业任务,常常疲于奔命,牺牲睡眠和锻炼的时间,久而久之,神经就像长时间绷紧的橡皮筋一样,失去了弹性,产生失眠、焦虑、神经紧张等问题,如不及时干预,就会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发展为心理障碍。放松训练就是一种很好的干预方法,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放松全身肌群的紧张状态,实现一种生理和心理的平静状态,缓和因平时过于紧张的学习、工作状态而产生的焦虑体验。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经常采用这种方法,放松和调适自己。具体的放松训练方法有呼吸放松法、渐进式肌肉放松法、想象放松法、表象放松法、音乐放松法等。

2.等级任务安排。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大的目标,这时可以通过等级任务安排法来逐步实现。等级任务安排是一种通过将无法完成的任务分为更小而且更容易完成的不同任务部分,以便使任务变得更可能完成的方法[6]。此方法可以增加学生任务完成的掌控感与成就感。当学生向教师反馈他们取得的进步时,教师应当赞赏他们的努力并且询问他们行动带给他们怎样的感受。强化积极的认知行为模式,解释行动的积极变化有助于改善心情,增强自信心,并且产生为未来努力的乐观态度。完成一段时间后,学生将学会此种认知模式,获得积极的心理能量,并不再需要教师的协助。

3.使用问题解决技术。高职院校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常常存在问题解决技巧缺乏的现象,即使可能拥有解决问题的技巧,但是受到负性情绪、认知等影响,在调动和使用这些技巧时也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不能用理智的方法来解决。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进行问题解决方式的基本训练。一个问题解决策略的基本模型可以帮助学生组织他们的想法,用客观的方法看待问题,并贯穿整个完成的过程。第一,制作问题清单。把目前面临的问题逐一整理出来,列出一个问题清单;第二,选择一个目标问题。将问题按照重要或者急迫等程度进行排序,制作优先问题列表,选择最前面的问题作为初始目标;第三,准确地确定问题。用更明确、清晰的语言描述问题,更有可能产生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法;第四,产生问题解决的方法。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如通过阅读、网上查找资料研究,推迟计划的执行,寻找有利的资源帮助,学习和无法即时改变的问题一起共存等等;第五,选择最理智的解决方法。帮助学生从列表中剔除不现实、无效的方法,要求学生选择他认为最可能成功并愿意执行的方法,如果在两种或多种可能性犹豫时,可以帮助他做可能性的评估及优缺点的比较;第六,执行计划;第七,评估结果并逐步修订计划[7]。

(三)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的注意事项

教师在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学生创业心理问题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一是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避免一味的说教、指导,通过问题或实践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认知及行为方面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两者的关系应是开放的,并且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合作关系;二是认知和行为两者必须结合使用,相互促进,并在使用过程中富有创造性地灵活应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解决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8]。

参考文献:

[1]张帆.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31-134.

[2]周欣.认知行为疗法在高校心理咨询中的适用性探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6):51-52.

[3]Judith S.Beck著.张怡,孙凌,王辰怡译.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204.

[4]崔永华.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及其干预[J].职业技术教育,2010(10):77-80.

第6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 校园管理 工作能力 自我管理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生管理工作成为了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干部则成为了校园管理开展、构建和谐校园氛围的中心力量。在学生干部们精心组织和策划下,学生的积极性在日常的生活中被很好的调动,学生逐步实现了自我管理与教育的目的,形成自我生活和学习的状态。所以,高校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培养好好学生干部、发展好学生干部,这不仅是对学生自身的磨砺,更是满足校园管理的有效长远的需求。

一、高校学生干部存在的问题和突出特点

自高校加大招生幅度之后,学生人数剧增,面对日益庞大的学生队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成为了凸显问题,学生干部的选拔机制和要求就显示出了一些纰漏和不足。例如:学生干部缺少品学兼优的人才,不能保证为校园文化做建设的同时,在学业上能为其他学生做好榜样的作用,身为学生中的表率,应该在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我约束力和管理能力,同时高校选拔学生干部时把好学习关,引导学生对工作和学习关系的正确认识,成为全方面发展人才;其次很多学生在加入到学生会政治思想上带参杂有功利的成分,服务意识淡薄,没有端正为学生和校园管理的服务态度,在处理事情的动机上大局观体现不够,应该逐步的提高全局意识,因为这种宏观把握大局的精神直接关系着学生干部在学生中的威信和信服力。总之,高校的学生人数逐年增长,而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综合素质呈下降趋势,所以审视现在的高校教学和管理形式,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

高校管理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初级教育时的管理方式 ,因为它更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在高校的学生干部在管理工作中,学生干部作为生力军发挥着他不可取代的作用,高效充实,创新积极,这些特点表现出了高校学生干部较强的组织能力,将学生群体的自我管理和组织约束力最大化的激发出来,能从学生管理的核心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学生干部在精神思想上能带领其他学生共同追求进步,思想政治工作在群体中更好更全面的开展,时效性特点突出,让群体中的优秀者,学习优异、思想觉悟高的的学生担当学生干部,他们不仅是学生中的榜样和精英,更是将校园管理工作逐步完善的引导力量。

二、对高校学生干部能力培养的要求

思想上的要求是高校学生干部管理的重中之重。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间的管理者,应该具备良好思想品质,这不仅仅是在人品和道德上的表现,也体现在独立思考,积极用行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通过自身的实践和参与,能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经过缜密的思考和大胆的尝试勇于改变管理中的不足,在团体协作中能够做到,克服曾经原有的思维模式和对早期制度的过分依赖,对原有的管理方式带有积极的创新热情,随着学生的规模和活动形式的多元化让新的学生干部管理模式营运而生,创造学生管理的新模式,提供充足的精神储备。所以,对于学生干部的思想、思维能力,要能做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决策、逻辑、创新等其他能力,用以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

其次就是行为能力的要求,避免让学生干部只把想法停留在纸上,单纯的纸上谈兵,高校要调动现有的资源提高学生的能动性,而能动性就是管理的基础,学生干部要以实际行动将管理工作开展起来,做全、做好,用以形成良好的服务体系。通过学生干部的组织和协调,把一些具有意义的,年轻人敢于尝试的新鲜管理方法运用到管理工作中来,即使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也应该本着包容和鼓励的态度让学生干部们发现错误,力求完美。所以,对于高校学生干部的行为能力,概括而言,主要包括: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策划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等,成为了保证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至关重要的前提。[2]

三、高校学生干部工作能力培养的方法

针对学生干部工作能力培养的方法,首先应该做到加强学生干部的指导和锻炼上,理论知识的专题培训做到日常化,扎实高校学生干部的理论基础,加强理论知识的专题学习,可以培养高校学生的干部每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并在理论知识的支配下,及时开展师生之间的指导管理工作,为形成战斗力强、效率高的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高校学生干部思想上培养不仅仅是理论,最需要进行的是政治思想的强化,端正自己为学校管理及学生服务的态度和作风,争取成为一名党员,用先进的思想和行为完善自己。同时专题培训工作的开展也要成为学生干部学习的重要课程,因为随着时代信息化的不断加快,使用高科技进行信息处理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学校期间恰好利用好学校现有的资源和时间,强化自己的工作能力 和信息搜索能力。作为即将进入到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的学生来说,一定要把自己生存的硬件做到适应时展,让学生干部掌握常用应用文和办公室软件成为了势在必行的培养方向,组织学生干部把管理工作与互联网相结合,定期的对工作方法的推陈出新进行培训和交流。当然对校园的管理工作,就更应该充分的利用好师生之间的默契关系,多开展一些让学生干部与老师之间的工作交流活动,彼此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年轻得学生干部可以汲取好的管理经验,而老师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管理资源,也能从新生的力量中找到创新的新奇的管理方法,这不仅是充分了解学生管理工作的形式,更是促进校园文化和社会发展融合的需求。其中,就是学生干部的活动群体毕竟是学生本身,那么在进行自身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及时的进行信息的反馈,接受各个群体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从中找到问题的关键,发现问题及时的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干部有谦虚谨慎的态度,也有自身追求进步的勇气,定期的将学生干部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总结,这在整个能力的培养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其次,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这为学生干部培养能力提供了非常重要的阵地,而校园活动则成了能力培养的载体。运用校园自身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文化氛围将好的想法和活动充分的将校园的文化内涵相融合,这给了学生干部很大的想象空间和机会。校园活动在举办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创造力和组织能力被有利的激发,好的校园氛围和文化的熏陶下,把学生逐步的感染和吸引,对学生精神品质产生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校园活动不仅是学生干部组织、协调能力、独立处理事务能力体现的载体,更着重 体现的是学生们会主动的去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这对于以后学生步入社会处理更多复杂事物和解决问题将起到帮助。同时加大社会公益性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社会其实学生干部们最终要生存的大环境,在大学期间,学生干部们更应该不计回报的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去,树立正面的有志青年服务社会的形象,为整个 的社会 风气起到了正面的作用,这比校园活动更能突出体现自身价值,因为只有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学生干部的思想更能受到教育,精神上感知更多的关怀,把大学生的精神风貌通过实际行动友好的在社会中体现出来。而学校管理工作也该为学生们进行公益活动提供好的途径,争取更多的机会,推行一些切实有效的政策,不仅仅停留于口头或文字层面,只有得到校园管理的大力支持,学生干部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被调动,才能将更多的学生带领到如火如荼的社会公益事业中来。[3]

对于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其实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作。只有通过逐步的摸索,逐步的创新才能做到逐步完善。高校院校学生干部,在组成上,首先是以先进分子、党员为主要成员的,不断地在学生群体中发展新生力量,挖掘人才。配以学校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的需求,将学生干部的团体在校园管理工作中壮大,从而对提高校学生的教育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高校学生干部进行正确引导、工作能力的培养和管理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课题,而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终将成为校园管理的核心力量。

参考文献:

[1]佘丽倩 高校学生干部素质培养探究 西南大学.2012

第7篇

通过活动,展示学校形象,宣传教育教学工作,加强家校交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合力,构建和谐教育。

二、 活动主题

加强家校联系,构建和谐教育

三、时间程序:周六(11月18日)8:30——11:30

1、8:30——8:50学生家长进班签到(班主任负责)家长参观班成果展示

以及观看学生平时学习情况资料

2、8:50——9:20收听校长讲话

3、9:20——9:50听家庭教育讲座

4、9:50——10:30各班家长会,配班老师参加

5、10:30——10:40家长完成问卷

6、10:40——11:30老师、家长互动

7、下午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

四、具体要求

活动地点:教室(打扫干净、查小喇叭、桌椅档距大一点放整齐)

人员分工

周 畅 负责活动的全面指挥,保证质量效果,家长会上介绍学校发展现状、思路、目标和近期主要工作,宣传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成绩

孙承艳 发放告家长书,环境布置,彩旗、欢迎标语、家长会主持,征求意见表的发放与统计工作

马恩甲 负责接待家长委员会成员,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做好咨询工作

张文扬 组织教师对家长会上的发言稿进行交流,做好家庭教育讲座

班主任 树立服务家长的意识,与家长沟通,汇报班级各项工作,介绍学生状况及问题,征求家长意见及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保证家长的到会率

任课教师 汇报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要做到一口清。

生活老师 解答家长提出的生活方面的事

咨询台人员 教育局领导 总校领导 教育专家(马恩甲)

心理教育咨询(张文扬)

时间安排

11月10日 发放告家长书

11月10日 召开教师会议,做一日开放活动动员和工作安排

11月14、15、16日做好学生的期中考试及阅卷分析工作,对学生考试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确保及时向家长提供客观、准确的成绩信息

11月15日 各班主任、语、数、外各位任课教师发言稿(要上交)。

11月16日 每位同学无记名把自己心底最想对家长说的话写在纸上,班主任收集打印成“家长,我想对您说”,会上印发给家长人手一份

11月17日上午向校办提供“李锦记奖学金”的学生名单及简介

11月17日下午各班作好一切准备工作:

1、 布置教室(前面黑板写上欢迎家长)

2、 在学生课桌上放好学生的作业本、试卷

3、 准备好签到表、记录本、纸杯